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范文
时间:2023-03-27 01:0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20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33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量农村人口外出经商、务工,用勤劳和汗水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他们的孩子却成了当下农村教育中最为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教育,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方面的缺陷和心理层面的障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正日趋严重,已成为农村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1.性格缺陷。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由于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较少,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胆怯心理。
2.情感缺失。由于留守学生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自身往往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缺乏安全感,导致人际交往能力差。
3.学习困难。家长不在身边,留守学生在走出校门后,缺乏应有的约束和管教,使得部分学生纪律涣散,表现在品行较差、迟到、说谎、打架等方面。这种行为上的偏差,会致使留守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4.价值错位。在外打工的父母因心怀对留守在家孩子的愧疚,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学生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二、产生原因
1.家庭原因。留守学生长期处在缺乏母爱呵护、父爱关怀的环境中,绝大部分是由祖辈来照顾。而大多数的祖辈只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更有甚者以祖辈的溺爱来代替父母关爱的缺失,因此作为监护人的祖辈对留守学生教育、引导、管理必然失衡。这是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社会因素。我国农村发展的落后和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迫使农村年轻人走出农村为生计而努力。社会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品性不良少年,使得留守学生在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而误入歧途;一些公益机构和服务组织,长期以来缺少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关注和帮助。以上因素使得问题的情形越发加重。
3.学校因素。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施单位,农村学校很难为留守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对留守学生的生活缺乏关心,对留守学生学习知识缺乏应有的包容和认可。甚至部分教师观点偏激,对留守学生施以白眼和嘲笑。此外,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校教育往往是在枯燥、呆板的模式下进行的,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只注重追求学生成绩,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格的培养远远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应对措施
首先,班主任可以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心育式”主题班会。即教师根据班级学生中倾向性的心理问题,确立主题班会,如《打开心灵的窗扉》《快乐田野行》《插上飞翔的翅膀》《美丽风景我来画》等。其中可插入一些心理游戏、心理小品等,就能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次,要想开好主题班会,教师必须放下“师者为尊”的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关系,从小的细节入手,在“会前点拨,会中引导,会后评价”的主题班会三环节中,自然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健康教育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次,学校应明确划分并担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监护体系,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此外,农村学校还应加强与志愿者和公益团体的联系,借助公益组织的自身优势和遍布各地的志愿者,让志愿者专业的心理关怀项目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弥补和提升留守学生学习滞后、情感缺失的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健全人格,提升独立生活、自我控制和自我修为的能力,建立起较强的社会安全感。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优化主题班会活动程序,创新活动形式,充实活动内容,注意活动的思想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主题班会对全体学生来说都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并能够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解决自身问题和全班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的主题班会也会取得“主题鲜明、形式活泼、寓教于乐、启智于趣、共同进步”的效果,从而使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知识丰富、思想活跃、勇于探索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认识、体会、表现人类常见的各种情绪。
2、初步学会调节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教学目的:
1、让孩子从小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2、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情绪中认识、体会、表现一些常见的情绪:“喜、乐,怒、哀、惧”。
教学方法:游戏法,表演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步骤一、课前谈话:今天对老师来说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马上要放暑假了,那么同学们今天感觉怎么样呢?
(高兴、紧张、害怕、快乐……)
步骤二、游戏导入,体会情绪
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吧!——“击鼓传花”。小组进行传花,先把花放在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处依次向其他同学传,音乐停轮到谁谁就得表演节目。(采访:表演了节目和没表演节目的同学分别感觉如何)
(学生得到了失望、兴奋、喜悦等各种情绪体验)
步骤三、认识情绪
1、采访:访问此刻的学生的心情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指出这就是情绪。(板书:情绪)
2、情绪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老师经过仔细观察,把这些情绪都拍摄下来了,(课件逐一出示各种情绪人的画面,带声音):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烦恼
他的情绪怎样?(高兴)
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很高兴?(板书:表情、动作、声音)
想象一下,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逐一出示图片,再辨情绪,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情绪?想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3、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情绪吗?(愤怒、紧张、难过、好奇、兴高采烈……)
步骤四、体验、表现情绪
1、游戏一:摸礼物
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盒子。有几件礼物送给大家,要你自己用手伸进盒子里去取。(两个盒子,分别请两位同学上去取)
(盒子一:小鸭盒子二:空的)
体验情绪:你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礼物吗?——“好奇”的情绪,着急的情绪
手伸进盒子之前——“紧张”的情绪,期待的情绪
手触摸到礼物时——“疑惑、紧张或害怕”的情绪,兴奋的情绪
拿出礼物时——“高兴或害怕”的情绪
边进行教师边采访,此时的情绪怎样?他们在取礼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各种情绪。
步骤五、情景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提示内容,排演心理情景剧。
课件出示提示内容: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有怎样的情绪?会怎么做?
(1)当你的妈妈来学校看你的时候
(2)当你想去同学家玩,妈妈却没有同意的时候
(3)当你考试拿到好的成绩的时候
(4)当你考试考砸了,父母批评你的时候
(5)当你在付钱的时候,发现自己没带钱的时候
操练五分钟左右时间,让二至三组同学上台表演,
表演完后,老师对同学们进一步引导,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乐的情绪,抛弃不好的情绪。
步骤六:引导
情绪原来有许许多多,那么,哪一种情绪你希望经常拥有它呢?(快乐、高兴等)我们也来谈一谈快乐的事吧!
老师先举例自己的一些快乐事情:如收到小礼物,得到朋友和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买了一本好书等,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生活中值得高兴的事情
步骤七、小结:
篇3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更新的消息,这场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内心。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公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公众心理健康,特别是居家隔离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疫情时期,学生的心理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孩子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精心策划的家庭旅行没有了,春节的各种聚会取消了,不能约上三五小伙伴一起玩乐,并且还要经常被逼着洗手、戴口罩,学校推迟了开学……这种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
在认知上,可能因为过多摄入疫情相关新闻和真假难辩的消息而无法对疫情作出科学的判断,甚至会出现灾难化的想法;
在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
在行为上,会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
在人际交往上,会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极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
在躯体化反应方面,可能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消化系统问题、饮食问题和睡眠问题,也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或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
二、
面对疫情,家长应该如何做好孩子心理防护?
(一)
留心观察,及时掌握情况
新闻、网络、视频关于病毒、疫情的消息铺天盖地的袭来,一下子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恐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焦虑、恐惧就有可能通过反常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晚上频繁醒来、哭闹,害怕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总是问:“妈妈、爸爸,你不要离开我好不好!”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他们对事物小心翼翼,饭量减少。或者,突然变得很胆小,平常很喜欢玩的玩具或游戏都不愿意参加了;还有可能出现尿床、反复吸允手指、咬指甲这样的行为。出现以上反常情况,家长要特别注意!
(二)自我调节,控制自己情绪
一是不能将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只有家长表现得从容淡定,孩子才能从你的身上获得更多放松的信息。同时,也要允许孩子表达恐惧,当他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耐心的倾听,陪伴。而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劝他们不害怕,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二是对孩子要包容、有耐心。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难免会产生更多摩擦,要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耐心教育。晨昏颠倒、游戏过度是许多孩子身上容易出现的现象,对此,父母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对孩子发火,也不宜立即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适度打游戏不仅能增进孩子生活的乐趣,也能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玩手机也是“00后”少年的重要行为特征,通过手机孩子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学到更多的东西,但完全沉湎其中是万万不可取的,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游戏时间,并关注游戏内容。
(三)以身作则,做好自我管理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模仿家长的行为。在行为习惯和情绪调适上,家长都需要做好榜样,保持理性,积极应对,规律生活,给孩子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在行为习惯上,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做“手机的奴隶”。均衡饮食,给自己和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餐食,彻底煮熟所有食物。在情绪调适上,需要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尝试用正向的思维去思考,让生活充满正能量,也给孩子带来温暖与信心。
(四)创新方式,教给孩子防护知识
在孩子问到疫情的详细问题时,家长应用有趣的、具体的、积极的语言,给孩子解释病毒及其防护方法,给孩子带来稳定的情绪。
用正确的方式,向孩子传递关于疫情的信息,而不是只让他们看新闻,或者听大人说:哪个地方的情况又更严重了。对孩子最好的知识普及的方式就是减少孩子直接接触新闻的机会,给他们讲相关的儿童故事或者绘本。通过孩子喜欢的故事主人公,通过隐喻的方式把对抗病毒的知识和当前的疫情告诉他们,是最容易让儿童接受的方式。
(五)关心孩子,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在这段时间里,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长,不仅需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可以每天晚上抽出时间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这段时间的感受和困惑,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在空闲时间,可以陪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放松心情。玩玩具、读绘本、唱歌、文字接龙、下棋、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等等,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家务、搞卫生。让孩子的生活被有趣的游戏与活动占据,这非常有利于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体会当下生活的乐趣,这样自然而然就放松下来了。
(六)因势利导,加强孩子德育教育
家长应利用疫情防控的契机开展科学教育、健康教育、社会教育、人生观教育、生活教育等,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科学和科学家的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最美、什么样的行为值得颂扬等等。中华民族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这次抗疫中无数医护人员为了抢救病人而争分夺秒、奋不顾身,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等,都是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极为生动的教材。此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角色扮演等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
三、面对疫情,学生应该如何做好自身心理防护?
(一)劳逸结合,做好假期计划
延长的假期给了我们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还有不少的同学趁着这段时间“弯道超车”。所以,在假期要做好详细规划,划分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娱乐时间,屏蔽电子产品的干扰,按照日程表安排每日的生活学习,给自己更多的生活掌控感,让自己在假期中有所成长。同时,在家里也可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例如跳绳、仰卧起坐、健身操等,增强免疫力。
(二)调适心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难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可能会焦虑紧张或者觉得空洞无聊,及时觉察自己的心情,通过写日记、与他人倾诉等方式抒发,或者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缓解。允许自己存在负面的情绪,不需要一味排斥它或者进行自我贬低。我们的计划可能被打乱,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感到不适应,像以前一样保持平稳的情绪状态是很难的,但如果我们排斥自己的“焦虑”,会让自己更加焦虑,进入死循环。同时,尝试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虽然没有办法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但是我可以重新制定计划”,“虽然疫情让人恐慌,但我相信我可以照顾好自己
”。我们可以肯定自己度过这段日子时付出的努力,肯定自己面对负面情绪的勇气,肯定自己积极正向的思维,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三)保持联络,与家人朋友倾诉自己心情
虽然不可以走访亲友,也不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游玩,但是我们还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和他们保持联系。和家人、朋友通过视频的方式拜年,聊聊大家的近况和最近的心情,互相给予支持和鼓励,一起度过这段日子。现在短暂的分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重逢,等到疫情过后,我们再一起相聚!在家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变多,可以多和父母聊聊天,了解一下他们以往的趣事,倾诉一下自己的烦恼,走进彼此的内心。也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一起包包饺子,享受其乐融融的生活。
(四)及时求助,加强与父母老师沟通
如果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睡眠,无法用自己内在的力量来自我调节了,应及时通过和父母沟通,或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自己内心感受,通过家长老师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让专业的咨询师陪你走过这一段路。
四、面对疫情,学校和老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心理防护?
由于各地延迟开学,只能通过网络对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和心理咨询,一些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辅导、面对面的心理咨询都不能使用,这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许多挑战,但这不等于学校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可为。
(一)开展在线心理辅导
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可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个人辅导和家庭辅导相结合、各种服务平台和网络通信手段相结合”的思路和方式,通过电话、QQ、微信等网络手段提供在线心理辅导服务。学校可以为学生和家长编写疫情期间心理调适的在线读本,可以通过网络建立班级群或更小的学生群开展在线心理课堂。当然,还可为学生建立心理危机服务热线和平台,把电话提供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随时拨打。当然,在提供心理服务的过程中,要遵守伦理,流程专业规范,避免对受助者的二次伤害。
(二)关注重点学生心理
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对一些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关注:一是父母是确诊患者及在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学生;二是身边有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学生;三是疫情重点区域的学生;四是初三、高三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五是原来就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或自身性格比较敏感、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学生。此外,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如家庭不健全、没人照料或父母自身有不良心理的学生等等。
(三)多措并举做好防护
第一,学校和老师要让学生在疫情期间留意自身的身心变化。要让学生知道,在疫情压力下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
第二,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蝴蝶拍”等或用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
第三,疫情防护知识、心理科普类文章等,指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加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定时关注官方通报,停止频繁了解信息,避免灾难化思维,积极面对自身情绪变化,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家长、老师帮助。
第四,特别重要的是,要做好家校合作。及时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引导教育广大家长合理安排学生生活起居,积极开展亲子游戏。
疫情之下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内容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必要性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人们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工作也在深入开展。通过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疏导、预防和缓解中学生心理问题,增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我们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使他们心智不断走向成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班会的意义。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探索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的手段之一,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和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的表现。心理健康教育、倾听引导、疏导、互动性等理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对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功能。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开展、对学生的心智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让他们能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外界所带来的各种压力,能够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从而端正人生价值观。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对于形成健康健全的班集体,正确的思想言论、发展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化解矛盾能力,自我减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心胸狭隘。
有些学生不懂得礼让、自私自利,有利益时相互之争互不相让,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相互推诿缺乏担当责任意识。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建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同学的指正有时动口,有事拳脚相加。总是反其道而行之,让老师和学生很头痛。还有学生“眼里揉不得沙子”受不得委屈,否则就会大吵大闹,没有容忍之心。这种现象的存在,充分说明了我们现在中学生所缺乏的一种博大的胸怀。
(二)攀比和嫉妒心理。
在校内经常听到学生说,某某同学买了一款新手机,某某这个周家里给了几百元钱,穿的衣服多漂亮等,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导致互相攀比。负面性的攀比心理会使人意志消沉,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负面性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有的同学见不得他人成绩比自己好,见他人学习好一些,总是想办法去捣乱。还有的同学争强好胜,自以为是,见别人比自己表现好则妒火中烧,恶言挖苦,忿恨暗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类学生不但没有向有才德的学生看齐,而是妒忌,将自己的心灵烧的一塌糊涂。于是乎,搬弄是非,欺压他人,和同学之间形同路人,同学之间的友谊荡然无存,让别人避而远之。
(三)烦躁心理和性格孤僻。
此类同学很少“安分守己”,总是焦虑烦躁,上课不认真听讲。坐立不安不知所以。下课在教室胡闹,如热锅上的蚂蚁,到处蹿。手脚不闲,比如我班胡某同学就是这种学生,不安分守己,总是欺压同学,仇视老师和父母。对老师的批评轻则横眉冷对,重则当面辱骂顶撞,让老师非常头痛。还有我班李某同学,不苟言笑,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流,沉默寡言,总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自己总感到孤独无助,让人很难接近。
(四)早恋现象
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关注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许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胡思乱想,课后传纸条,互诉爱慕之情,爱在异性面前表现自我,同学之间谈论的都是吃喝玩乐等,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荒废了学业。
(五)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
家长的品行影响着自己孩子的成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品质需要家长的支持。而学生很多行为习惯不是在学校养成的,而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现在家庭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父母忙于工作,而且留守儿童较多,在家娇生惯养,养成很多不良习惯,比如我校王某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很少和孩子交流沟通,只要孩子要钱,要物品,都是尽最大能力满足。一学期给儿子买了三部手机,每个月给孩子1000元零用钱,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导致孩子放任自流,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家庭对孩子太过溺爱,从来不让受委屈,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不知所措,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六)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提高,社会的文化娱乐设施成为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街道上的网吧,对未成年人开放,周末时候上网的学生很多,很多学生在网吧玩游戏,观看暴力不健康的影视片,接受不良的信息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学习下降。不思进取,玩物丧志,造成心理健康的缺失。
针对学校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制定有效的措施,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主题。作为班主任就一定要利用班会课,为学生们心理健康做好正确的引导和疏导。
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的必要性。
(一)加强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与和疏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任课教师对学生渗透心理教育外,班主任是实施心理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辅导和引导非常重要。班主任应加强自身的心理知识学习培训,能够掌握心理知识的技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良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帮助学生走出不健康的心理,从而获得成效。
(二)开展班团活动,增强团结意识。
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开展多彩的班团活动。例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会都是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活动增进友谊,培养团队意识,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特征,学会交流和交往,沟通的过程中释放学习和生活压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习惯,从而保证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
(三)提高家长对心理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家长在教育中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认识,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物质上的需求,而孩子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时,家长却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应引导家长认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基本常识,引导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多关心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做到及时和班主任沟通。便于班主任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既是对学生所产生的不良心理进行引导和疏导,是学生走出误区,摆脱心理阴影。班主任与家庭的有机结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平等交流,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全员德育”,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牢固树立“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整合以“全员性、全程性、全体性”为特征的德育资源,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实施“一四五”幸福德育工程,不断改进德育工作办法,不断改进德育评价机制,“全覆盖、动真情、看实效”,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1、落实学校德育总体目标,实现一个总体思路:实现全员德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着力提升两大素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深化三大德育特色:养成教育、信心教育、感恩教育;搞好四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宿舍文化、校园文化、个人文化;坚持五大教育并举: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2、实现育人目标:即培养健全人格,发展综合素质,造就个性特长,强化“自理、自律、自主、合作”,培养合格公民。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在并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品质。
三、工作重点
1、构建德育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先进经验推广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德育环境,以班主任为核心,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机制。
2抓好德育卡管理办法,推行班级事务承包管理,搞好班级自主管理,推行值日班长报告,实行德育卡管理制度。
3、做好幸福德育工程。借力幸福教育平台,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题,畅通“学科渗透”“活动体验”“文化浸润”“评价激励”四条渠道,扎实推进德育改革与创新,让德育成为师生的幸福源泉和成长动力。
4、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结合传统文化,围绕学校培养目标,精心营造学生喜闻乐见、催人奋进、温馨高雅的班级文化,使师生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触之所感、心之所思都能在无意识中接受到有意识的教育。
5、认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谈心、咨询、讲座等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6、加强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讲究实际效果。做到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7、办好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培训,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创建家长资源库,利用家长优质的人才资源为学校提供服务。配合社区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大网络,形成德育合力,优化育人环境,争取最佳教育效果。
8、教育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宁阳十二中学生管理手册》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国旗国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9、加强班级安全工作,,大力做好学生公寓管理,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在班级管理中大胆创新、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要有高超的协调能力、精辟的分析能力,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德育工作的感召力。作为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倡导以生为本,以德服人的教育理念,形成勤于学习、善于育人、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高尚师德
2、开展“五爱”教育,落实“四个学会”。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3、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工作。
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对住宿生加强纪律、卫生的检查力度,促使他们能很好利用在校住宿生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对住宿生的管理,做到服务、管理、育人;注重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培养,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
4、创设班级管理特色。
在日常管理中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认真并耐心细致地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注重深入思考,深刻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管理模式。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会必要的心理疏导方法,努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6、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系列教育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7、开辟各种渠道,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公益劳动、科技文化艺术等形式的活动。
8、创建良好校园文化,让环境育人
充分发挥班级黑板报、内报栏等宣传阵地作用,坚持正确舆论引导人,优秀作品鼓舞人,典型事例激励人;充分利用班会课,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针对性强的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办学理念、校训、校徽、校风、学风教育,培养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感召力。
9、进一步做好“特困生”、“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
五、活动安排:
第一周
1、制定计划
2、 “新学期,新打算”主题班会
3、庆祝教师节实践活动
第二周
1、制定班规班法实施德育卡管理
2、学“守则、规范”做文明中学生主题班会
3、初一新生适应初中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周
1、办文明礼仪教育专题板报、手抄报
2、学习“宁阳十二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识”
3、“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主题班会。
第四周
1、“力戒奢侈,勤俭节约”主题班会
2、家长开放周。
第五周
1、庆国庆征文、板报、手抄报
2、“实现理想,报效祖国”班会。
第六周
1、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2、办法制教育黑板报、手抄报
3、学习“XXX中学生法律常识”,撰写法制教育体会。
第七周
1、“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好少年”主题班会
2、家访
第八周
1、“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班会
2、家长开放周
第九周
1、“勤学求索,自强不息”主题班会
第十周
1、“关爱他人,我的责任”班会
第十一周
1、进行给老师的一封信活动
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3、家长会
第十二周
1、开展与家长的一封信活动
2、“天天进步,我能行”班会
3、“名人名言伴我行”征文
第十三周
1、“责任伴我成长”主题班会
第十四周
1、开展与老师的一封信活动
2、复习方法
第十五周
1、“诚信就在我身边”征文
2、“自主学习,我能行”主题班会
第十六周
1、“事事讲诚信,处处讲诚信”主题班会
2、庆祝元旦实践活动
第十七周
1、“感谢父母,教育我”主题班会
2、“感谢同学,帮助我”黑板报
3、“感谢班级,为集体荣誉努力”手抄报
第十八周
1、“感谢老师,以实际行动迎期末”主题班会
2、期末考试心理指导
3、“诚信答卷,我的承诺”板报
第十九周
1、做好期末复习
篇5
1“班级周周谈”活动的模式
1.1设计原则“班级周周谈”是一项综合的实践活动体系,是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前提下,以强调学生互动为教育动力的过程。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⑴真实性原则:“班级周周谈”讨论的主题应来自学生身边真实的案例,通过对这些主题进行讨论,思考个人可能存在的心理隐患。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对事件的看法,从而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⑵主体性原则:“班级周周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每周谈论的话题由学生自发提出,指导老师负责把关内容和活动中的讨论方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和自己。⑶理论和实际结合原则:“班级周周谈”活动结合当周“大学生形势政策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设计讨论主题。课程是德育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性课程,班会则以解决学生实际心理健康问题为目的,二者融合可以更好体现知行结合的教育功能。⑷记录性原则:推行“班级周周谈”时应及时记录学生的讨论意见和思想信息,形成学生思想观念成长记录,并确保后续反馈意见的整改效果。
1.2实施情况
“班级周周谈”项目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补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延伸。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班会,可以针对班会开展流程,在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三个过程对主题进行斟酌,对讨论内容的深度进行提升,让这种“班级周周谈”的班会形式不仅成为班级同学之间思想学习的平台,而且成为同学们相互鼓励和心理调适的“团体阵地”。
1.2.1活动前设计:活动前强调准备工作上的“斟酌”,对内容斟酌、对形式评估,对个体参与讨论进行精神动员。为了使活动在内容上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具有学习意义和可讨论价值,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成长困惑和兴趣设计内容,做好PPT。班会主题发起者和指导教师一起对开展会谈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发动表达能力强、有想法的同学多发言,开展“头脑风暴”讨论模式[2]。活动前设计主要围绕“有趣性”的特点来选题,有趣性体现在主题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展的方式轻松,活动进展中学生的发言热烈,有启发性,言语有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积极。在这个过程设计中,指导老师要注意,一方面要允许并预留空间给学生自主选择班会主题,这是激发学生留意社会、他人和自己的意识培养过程;另一方面则应注意把握好学生选题的情况,不能使班会讨论的主题流于形式或偏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旨。对此,可参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录,结合课程引导学生根据当前社会形势、目前大学生实际心理状况,从意识、情绪、学习、人际、爱情、困境和危机等几项内容进行主题讨论;甚至可以在“有趣性”阶段中组织学生就学习动机、网络依赖和人际关系等典型案例开展调研,培养学生在参与讨论前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严谨态度,避免空谈。
1.2.2活动中设计:活动中设计强调的是情境创设,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讲解,引出讨论。参与活动的学生围绕讨论的主题,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多种方式开展主题班会,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则负责引导学生就事论事,并挖掘事件的关键问题。这有别于传统教育中辅导员或心理教师通过倾听学生描述心理困惑后开展的引导。刚开始,这种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班会活动,可能会因为缺乏借鉴模式,使作为组织者和参与活动者的大学生思维停滞、处于茫然状态,讨论中又可能因为个体对讨论的主题了解不全面、个人的心理水平不同等,出现讨论活动进展不顺畅或讨论中断的情况。此时,指导教师和作为主题讨论发起者的学生要明确活动目标,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班会主题讨论方式。当学生学会自我组织和自我引导后,指导教师应协助主体学生将讨论的内容提升到一定高度,不仅实现个人心理困惑的解答,而且要充分发挥班集体成员的力量,让班会中呈现出的同学之间相互关心、鼓励和帮助的情况成为学生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常态。
1.2.3活动后设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帮助主要参与讨论的学生从事件讨论主体人中抽身出来,或从做人做事、人生感悟等角度进行由此及彼的高度提升,适当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整个活动过程、效果和某些学生的个人意见进行点评,为今后开展“班级周周谈”活动积累实践经验。
2“班级周周谈”活动的实践效果和反思
“班级周周谈”的实施对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和发生在身边的事有了理性思考和思维碰撞的平台。经过第一轮实践,参与周周谈并积极准备材料和大家分享自己想法和做法的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①自信心增强:参与讨论的同学对自身登台发表意见的仪表仪态及观点阐述的方式有了现实体验;作为主题发起者的学生通过同学和老师的点评和建议,能更好地把握活动组织的细节问题,增强了作为活动组织者的信心和能力。②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每一次“班级周周谈”的主题都是在本班大部分同学感兴趣的主题中产生,同学们通力合作,推进了这项活动的开展,同时带动了旁观同学的加入,形成了全员团队合作的局面,而团队合作能力也正是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项重要指标。③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班会从组织、开展到结束,都由学生安排,既引导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寻找成长中的困惑,而且带动了他们主动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班会主题的积极性。另外,班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协调班会讨论中发生的各种观念冲突,对参与讨论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在“班级周周谈”活动实践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开阔时事热点获取途径。因目前大学生获取时事的途径大部分来源网络,但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如何指导学生在正规官网上获得真实的时事信息和合理评论参考非常重要。这一点可以通过“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课开展引导。第二,班会开展的流程设计要根据主题性质做出应时修改和创新。一般规范化的活动或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推进活动,为了避免长时间单一活动方式导致学生失去新鲜感,应适当调整活动方式,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入情景剧、微电影、角色扮演、辩论等多种方式,激发更多学生对该项实践活动产生兴趣,参与到“班级周周谈”活动中来[3]。
作者:庄文敏 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参考文献:
林丽雅,杨新华,杨青松,等.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1):176-178.
篇6
一、具体活动开展情况
(一)围绕疫情防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解除学生对疫情的害怕,开学以来,各校园紧紧围绕疫情防控知识,通过国旗下演讲活动、班级主题活动、led等形式积极开展疫情宣传。讲解疫情的传染方式,教育学生只要做好防控,疫情无需恐惧。
(二)围绕“阳光心灵,快乐校园”心理主题,开展班会。
各学校班级围绕“接纳自我,乐观自信”心理主题组织开展了班会。通过网络下载素材讲解丰富了班会内容,成功营造了“接纳自我,乐观自信”的班级氛围。同时围绕民族团结教育,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做到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不排斥任何学生,增强了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自觉性,真正让心理教育知识走进班级,融入课堂,为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三)开展初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加之今年的疫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为此县中学、东义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初三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育。通过讲解“如何应对当前的学习”、“如何获取报考志愿重要信息”及危机过后“怎么样报名”,帮助学生走出疫情心理危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获得心理成长。
(四)开展“直面挫折,阳光心态”心理教育。围绕差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需求,从亲情、友情、梦想、爱等多角度出发,开展了以“直面挫折,阳光心态”为主题的心理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如何面对学习差、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最大可能让学生走出学习差的阴影。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课外教育活动 心理拓展训练 心理情景剧
【基金项目】长沙学院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编号2012CDWH04);长沙学院教改项目(编号:2012Y03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93-02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外教育活动(以下简称课外教育活动)是指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补充、扩大和延伸。一般而言,课外教育活动都是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展开,如生涯发展、情绪调节、恋爱与性、自我意识等,它是以大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组织形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通过各种具体活动方式,让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其中。
一、课外教育活动的特点
1.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课外教育活动十分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通过自我探索,达到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并解决自我成长中面临的学习、交往、情绪调适、理想抱负等方面的问题。这种自我探索的形成主要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只有经过自我探索,才会获得经验,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2.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课外教育活动是解决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以学生自我体验为载体,包括情感体验、价值体验和行动体验。这些自我体验可以通过在课外教育活动中创设特定的情境,营造特定的氛围来实现。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感悟。可见,课外教育活动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它没有说教和灌输等显性教育的痕迹,但它可以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成长。
3.强调学生的自助与互助。课外教育活动一般都有主题和目标,它是依据学生一定的心理需求制定的,容易形成共识,为学生所接受。学生作为集体的一员,在活动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这种互助可以增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的目标。教育者作为心理辅导员、团体的带领者,应该创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自由的气氛,来充分开发集体的教育资源,以利这种良性机制的形成。
4.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课外教育活动需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把大学生看成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健康心理的建构者。无视学生主体就完全丧失了心理教育的根本,学生只有发挥主体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完成自主的心理成长。一方面,如果活动缺少了学生的自主性就很难开展,至少很难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教师的讲授和灌输心理学知识,再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也无法被学生接受和运用;另一方面,从师生关系上来讲,课外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在民主、理解、尊重的心理环境中实施的,它要求心理教师对所有学生无条件的尊重、关注、理解和信任。
二、课外教育活动的目标
大学生课外教育活动目标分三个层面。
宏观层面:课外教育活动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与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致,即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具备良好生活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中观层面:即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置的缘由,帮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心理健康知识(间接经验)内化为自身的经验,或是在活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心理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目标。
微观层面:即从教育对象学生来看,课外教育活动要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形成正确的适应行为、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发挥具有主动性及创造性的良好社会功能、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
三、课外教育活动的意义
一是为传输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开辟了专门的渠道。课外教育活动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它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一类学生群体存在的共同的心理困惑,增进心理能力,健全自身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是为学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过程提供了广阔的心灵舞台。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预防的操作过程来看,在实施各种辅导目标时,无论是认知的转化,情感的升华,还是情绪的调控、行为的训练,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蕴蓄直至提升的渐进过程,都需要有一段相对说来比较充分、比较集中的辅导时间,并需要围绕一个比较专一的辅导主题,恰恰课外教育活动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广阔的心灵舞台。
三是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设了团体互动的融洽氛围。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个性发展的影响来看,它不应该是一种严肃呆板的说教或居高临下的训导,而应该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一种人际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友爱关系,是一种人性化教育的融融氛围。课外教育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团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影响团体成员及整个团体的力量,此即所谓的“团体动力”(group dynamics)。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当学生身处课外教育活动时,他的情感体验和心灵上受到的震撼力是他在个别辅导、课堂教学及心理健康理论讲座等其它场合下所无法想象的。
四、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教育性活动、知识性活动、体育性活动、文艺性活动等四大类。教育性活动包括季节和传统节日活动、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比如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开展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等。知识性活动有心理书籍课外阅读、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沙龙等等。文艺性活动有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电影影评、心理漫画比赛等等。体育性活动有趣味心理运动会、心理拓展训练等。下面详细介绍四种常见的课外教育活动。
1.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是围绕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某一心理发展主题,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部分技术,设计的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班会方案,重点帮助同学们解决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注重引导与分享,促进思考和交流。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是教师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如果组织得好,对学生思想的转化、良好的班风的形成乃至整体心理素质的提升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心理拓展训练。心理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影响,帮助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方式来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同时改善人际关系、形成新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积极有效的生活适应能力的过程。一般而言,心理拓展训练是根据参训者面临的心理问题设定各种训练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帮助参训者达到相互沟通,共同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认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的目的,从而使参训者联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产生迁移,达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社会生活和竞争的能力。
3.心理沙龙。校园心理沙龙是一种形式自由活泼、参与性强的主题讨论会,是心理教师和大学生都比较喜欢的一种课外教育活动形式。校园心理沙龙主要是利用小组会谈的形式,组织者根据大学生心理动态及现实需求来选定主题后,通过宣传招募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沙龙的具体实施由主持人主持,全体成员就当次主题展开自由讨论,通过成员之间的思想及情感交流,达到释疑解惑、领悟成长的目的。活动参与者在主持人引导下围绕一个主题自由表达自己见解,追求尊重、平等、和谐、温馨的交流氛围,通过多人互动,交流沟通,情感宣泄,自我表露等方式对典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4.心理情景剧。由心理学家莫雷诺(Moreno)首创的心理剧,其实是一种集体心理疗法,通常是将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戏剧、小品等形式展示出来,在心理治疗者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帮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而我们现在谈的心理情景剧,实际上是在心理剧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校园文化形式。它是指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戏剧创作和艺术表演的形式,对预设的心理问题进行直观化的描述、解释和引导,能让观众和参与者在自发、和谐、轻松的状态下受到启迪。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掀起了心理情景剧的热潮。同学们在校园心理情景剧表演中浓缩了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通过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生动演绎了生活中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使得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能对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事有更多的感受和思考,他们可以从舞台上看到自己或同学的影子,了解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同时习得各种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方法,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身边生活的体验,关注自我心灵的健康,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研究与实践证明,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让大学生在参与中、在体验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故而,课外教育活动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它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让大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使大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常保瑞,方建东.对于开展大学生心理沙龙的初步探索[J]. 社会心理科学,2010,110(4).
[2]郑莉君.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2000(4).
[3]邓旭阳,桑志芹. 心理剧与情景剧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8.
[4]杰罗姆・布鲁纳[美].教育过程[M].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 22.
[5]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
[6]军文.有趣的“心理剧”疗法[J].心理与健康, 2004(3).
[7]袁淑. 依托心理情景剧――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
[8]黄月霞.《团体咨商》[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
[9]樊富珉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版社,1996,12.
[10]黄辛隐,戴克明,陶新华.校园心理剧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11]李建中.试论“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西南师法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12] Paul Wilkis[英],柳岚心译.心理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13]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4]柴庆龄.主题班会的误区及对策[J].青海教育,2007(6).
[15]张文海,卢家楣. 高校互动式心理主题班会理论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1(33).
[16]康玮.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全面培养的意义[J].现代农业科学,2008(10).
[17]马喜亭.心理拓展训练在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18]钟志农.实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需要注意突破的几个问题[J].新德育,2005,(11).
[19]陈龙.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 (11).
[20]杨敏毅.对拓展型心理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8).
篇8
一、树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是提高心理教育实效的先导
人的行为是受思维和理念支配的,心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也同样需要具有科学、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因此树立什么样的理念,对一所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坚守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的确立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都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确立的。
二、研制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提高心理教育实效的载体
要使新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成为现实,发挥其先导的作用,必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寻找相应的载体。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适合本校实际的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构建心理辅导课内容体系。我校在高一年级坚持开设每周一课时的心理辅导课,内容必须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因为每个地区或每所学校的学生除了具有该年龄段共有的心理特征外,还有一些较独特的心理特点。现在我校心理辅导课的基本内容为:“学会适应新环境”,“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挖掘潜力,学会学习”,“学会调节、控制情绪”,“学会交往”,“应试心理与技巧”,“文理分科指导”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活动。在其他年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讲座。如在初二年级开设“青春的快乐与烦恼”,“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学会经受挫折”等讲座;在初三年级开设“成功在于不懈的努力”,“保持考前最佳状态”等讲座;在高二年级开设“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讲座;在高三年级开设“应试心理与技巧”,“学业与爱情”,“如何面对压力”等讲座。
3.建立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课和讲座主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学生的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为此,我校特设心理辅导室,每天中午和周三、五下午为学生开放。服务形式有:面谈、书信辅导、阅览、心理测验、心理放松训练、沙盘治疗等等。
4.努力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探索。课堂教育既是师生智慧、知识和信息互流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命的情感潜能互相开发的过程。高效的课堂教学隐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必须注意建立有助学生心理成长的教学环境。①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即自尊、自立、自强、自信。②通过课堂中理解、尊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创造潜能。③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做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以形成锲而不舍的学习习惯。④通过严谨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细致、耐心的学习精神。
三、开掘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潜能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基础
1.制定教育大纲,提供实践指导。为了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j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我们以心理专业老师为主,制定了《班级心育纲要》。纲要依据心理学的理论,根据我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确定了心育内容。这一纲要既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强的指导性,又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内容。课题组全体成员(校级分管领导、年级组长和全体班主任)在明确纲要总精神和细则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各年级的特点,研制了“班级心育活动设计”,各班班主任广泛开展了主题活动实践。
2.设计系列主题班会进行专题教育。如主题班会“欣赏我自己”,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发现、肯定、欣赏自己的方法,还学会了欣赏和接纳同学的方法,并使学生体验到被同学欣赏的快乐。如主题班会“心灵的沟通”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采用孩子与家长书信交流的形式,促进双方了解沟通,促使孩子感受父母之爱,以感情力量来激励学生拼搏。又如主题班会“从黑洞中走出――中考复习效率大家谈”既开拓了学生复习策略的思路,更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以积极而又冷静的状态进入高效复习。
3.开掘社会实践的心理健康教育潜能。社会实践活动,如学军、学农等,往往被看作是增加出来的一项负担,一种形式,但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它是开展心理教育的有效手段。正如一位同学所说:“军训不仅培养了我们的组织纪律性,更磨练了我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学农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劳动观念,更锻炼了我们的自治能力。”我们还定期组织社会调查活动,同学们自己选择调查对象,进行采访、调查、分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了与陌生人交往的勇气,还使学生了解了社会,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4.加强班级个别心理疏导的探索。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疏导,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直接、最经常的途径,即班主任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因时、因人、因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找学生促膝谈心,进行个别疏导;坚持阅读学生的周记,将周记作为观察学生心态的窗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交流等。
篇9
一、活动主题:
纪念“五四”运动“继承光荣传统,展现青年风采,成就辉煌学业,塑造绿色人生”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内容:
1、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知心小屋”(心理健康辅导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定于五月为我校心理健康辅导月,开展系列活动。
2、组织“五月的鲜花”演讲比赛。
3、组织团支部与学生会到崮山敬老院义务劳动。
4、播放爱国教育影片。
四、具体活动方案:
济南工业技工学校首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方案
为了更好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帮助同学们增强心理健康意识,解决心理困扰,引导同学们更好的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增强预防和克服心理问题的能力,经研究,决定把5月份定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知心小屋”(心理健康辅导组织)建立起合作关系。具体的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关爱自我,拾获精彩
二、活动时间:三、活动内容:
1.“关爱自我,拾获精彩”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主题班会及主题手抄报
3.心理电影放映
4.全校范围内的心理调查、现场心理咨询、心理测试
四、活动安排
1、5月5日下午班会时间邀请山东中医药大学“知心小屋”来我校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启动仪式,并用海报等形式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宣传。
2、五月五日晚7:00餐厅前会议室举办“关爱自我,拾获精彩”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中安排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力争使学生在聆听讲座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
4、心理电影放映及讲评
5月8日(周四)晚在餐厅前大会议室播放心理电影《美丽心灵》、《爱德华大夫》。播放心理电影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使学生于轻松自然间领略心理学的内涵。由心理教师负责影片讲评工作。
5、全校范围内的心理调查。由“知心小屋”工作人员利用周末时间在学校进行形式多样的心理调查。
6、现场心理咨询、心理测试
利用周末时间在校会议室与学生进行互动,准备气质类型测试,人际关系自测,考试焦虑自测,职业倾向测试等。
“庆五四、我为济南工业技工学校做贡献”演讲比赛方案
为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弘扬校本精神,激发学生爱校的热情,促进我校可持续发展。校团委经研究决定举办本次演讲比赛。
一、参加对象:全校在校学生
二、比赛时间:5月12日晚7:00
三、比赛地点:校会议室
四、演讲主题:学校让我感动、立志成材回报学校
五、参赛要求:
1、每班至少推荐2人,多者不限。
2、演讲题目自拟,内容真实,思想健康。
3、脱稿演讲。
4、普通话标准。
5、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六、比赛安排
1、5月9日前,各班将参赛选手名单以及演讲题目报校团委,
2、5月12日中午抽签。比赛采用抽签制,按参赛号依次进行比赛。
七、评分标准:
1、演讲内容:观点鲜明,内容紧扣主题,充实生动,情感真挚,能联系自身实际,实例典型(4分)
2、语言表达:语言流畅、生动,普通话标准;节奏优美,富有感情(2分)
3、仪态表情:衣着整洁、仪表大方,举止得体,能灵活运用语速、语调、手势等演讲技巧(2分)
4、演讲效果:富有感染力,富有启发性。(2分)
八、评分办法及设奖
1、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的平均分为选手最后得分。九、评 委:待定
十、照 像:待定
十一、计 分:待定
篇10
敬请有关教科研院所、教师进修校、中小学校及会员单位,于2016年12月30日之前,提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和精彩心理课活动设计,推荐(或自荐)心理健康教育结对互助学校及个人。具体内容可输入“学校心育委枣庄会议”在网站或公众微信号(心育之角)上查询,或直接详询秘书处联系人。
秘书处联系人:吴老师、徐老师 电子邮箱:
电话:010-68017497 88569162,13911387024,13681575637
咨询、投诉电话及微信:1391113106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
2016年10月10日
附件1 会议内容有关说明
1. 2017年4月27日,全天报到。
下午:团体会员单位交流研讨会议
2. 2017年4月28日上午:开幕式、颁奖表彰、大会报告、全体合影
下午:小学、初中、高中组,每组六节,分别展示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心育班会课)
晚上:友好互助结对校与导师校汇报工作及经验交流
3. 2017年4月29日上午:(主会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员育人论坛或专家报告
下午:(分会场)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及学校品质构建实践报告
晚上:平行分论坛或专家工作坊
4. 2017年4月30日:专家工作坊
会议日程确定后将发出正式通知,届时也可输入“学校心育枣庄会议”在网上查询。
附件2 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收录说明
请按下面的分类提交材料。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形式特色
2.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与成长特色
3. 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与辅导特色
4. 心理健康教育同伴交往与互助特色
5. 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渗透与学科渗透特色
6.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建设与个体辅导特色
7.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引领与教研活动特色
8. 心理健康教育校外活动、家校联动与互联网建设特色
材料不用面面俱到,有特色的地方就写,没有的可以不写,重点突出自己学校或本地区的亮点、特色和好做法。字数2000~3000字,每个特色配发2~3幅图片,总图片数不超过10张(图片文件名需注明该图片的解释文字)。同时,提交学校简介300~500字,包括学校地域特征、教师基本构成、学生基本情况、学校所获荣誉等。
附件3 心理健康教育课(心育班会课)收录说明
每所学校须同时提交至少两个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心育班会课)活动设计(简称“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应该是学校开展过的独具特色、效果最好且为原创的设计。活动设计选送要求如下。
一、基本要求
1. 活动设计完全为本校或本人原创;
2. 内容与过程设计均富有特色和吸引力;
3. 活动已经实际操作过且效果很好;
4. 学校出具推荐意见:300字左右。
二、活动设计格式要求须包含以下内容
1. 活动名称:
2. 活动主题(请确定活动设计的分类,在你选择的分类前划√:
学习:引导学生趣学、乐学、会学、学会的原创活动设计
自我: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活动设计
人际: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友善交往、幽默相处、异性互动的活动设计
情绪:陪伴学生体验情绪、表达情绪、调适情绪、管理情绪的活动设计
生涯:提高学生时间意识、择业意识、生涯意识、责任意识的活动设计
适应:鼓励学生适应环境、适应角色、应对挫折、解决困难的活动设计
其他:(如选择此项,请在横线上自行填写分类
3. 设计背景:
4. 活动目标:
5. 参加对象:
6. 活动时间:
7. 活动准备:
9. 活动操作建议:
10. 活动效果:
请将有关点评写在此处,注明点评人所在单位、职务、何时、在何种情况下的点评。
11. 特殊说明:
(1)活动设计字数不超过2000~4000字,配发图片数不超过10张(图片文件名处需注明该图片的解释文字)。
(2)需注明活动设计曾在何时、何场合、由什么单位组织的何活动中获几等奖或参加展示,并附获奖证明(扫描件)。如没有获奖或展示,可不注明。
(3)需提交设计者的简介(300字以内,包括单位、职称、心理工作经历和主要成绩等),并附四张照片:一张标准照,一张生活照,两张活动情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