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育儿范文
时间:2023-04-02 12:2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育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说来凑巧,那期《家庭・育儿》上正好介绍妊娠的每个月中胎儿的变化和发育特点,而且杂志上胎儿的孕周正好和我腹中的胎儿一样。于是,每个月我盼书的心情里又融进了一份期盼母子沟通交流的喜悦,杂志上的胎儿逐月成大,我腹中的胎儿也在一天天长大,瓜熟蒂落时,我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儿。从此,《家庭・育儿》更成了我每年必订的杂志,每期必读的良师益友,更可谓是“知心”和“知音”了。
而2004年新版《家庭・育儿》不但增加了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画刊,而且内容极其丰富,可谓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成为家庭育儿的百科知识园地,顺便提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供编辑部参考:
1.现有版面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读者的渴望,48页似乎少了些,往往看后不过瘾,望适当增加文章数量和内容含量,页数最好增加到64页,价格稍提高些,读者会理解的。
2.封面上的字应少而精,否则容易喧宾夺主,影响画面美,因为这是刊物的门户与脸面,是给人第一印象的。
3.希望各类文章既要做到专业,又要做到亲切可读,特别应走简、短、精、亲之路。切忌长篇大论或宏篇高论,虽然确实专业,但也不要因过分专业而不可读。
愿改版后的《家庭・育儿》继续发挥已形成的优势,多采编一些更能体现本刊实力的文章,敞开编辑部大门,集中广大编、作、读三者的集体智慧,共同将《家庭・育儿》办得更好。
安徽 宁国市 吴爱平
编者的话:
篇2
不分唱法、不论外形、不问地域,只要喜爱唱歌,并年满16周岁的女性(没有年龄上限),均可报名参加。也许不会再有其它的节目,会拥有比“超级女声”更多的演员。在万人海选阶段,平均每人只有几十秒钟的表现机会。一位位青春靓丽的少女展开歌喉,如流水般在镜头前闪过。
“超级女声”不仅仅是在“粉丝”中间火了,更让千千万万个有女儿的普通家庭都对自己的女儿抱有期望,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女儿长大了,也如“超级女声”般美丽动人,歌声动听。最起码,大家都羡慕“超级女声”冠军的聪明才智与出众的表现。
然而,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是要有一定条件的,而且成就一个出众的人,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尽管“超级女声”总冠军得主被称为“超女”,却也不是完人,但是经过万人海选,又层层“过关斩将”,最终成为年度唯一,她身上确实应该具备更多超出常人的优秀素质。因此,一个普通女孩在这种被称为是尊重“草根阶层”、“起点公平”的民众性活动中,被千千万万个不相识的热心民众评选出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机遇和巧合这些偶然因素之外,你必须做到在各个方面尽可能出类拔萃。
作为《家庭・育儿》杂志读者的家庭孩子还小,将来也不一定就要让你的女儿参加“超级女声”大赛或者让你的儿子参加什么“超级男声”大赛,但有一点是每个家长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要做到这样,就必须让你的孩子尽早具备许多条件。这些条件中,更重要的还是需要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善良正直的为人、机智灵活的头脑、相对完美的体形以及优美大方的形体语言和表达能力等等。
篇3
第一,我赞同孩子看动画片。我孩子1岁多的时候,我就放开让她看动画片,慢慢地,她自己就不看了。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过早看动画片以后会上瘾,我认为这都是家长限制的结果。如果家长有限制,孩子一定不会忘记每天要看动画片。
第二,动画片事关孩子审美习惯的养成。我认为对于幼小的孩子,家长最好能帮助他们做选择。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比较粗糙,从审美角度来讲,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小孩子的审美是一片空白,看多了这些,以后怕是美丑难辨。迪斯尼的动画会精细一些,但还是商业化制作。有些艺术性强的动画片,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等,可以更多地介绍给孩子。
徐沙子
总的来说,孩子不宜看太多动画片。当然,一些对宝宝的行为、语言习惯有帮助的优秀动画片,可以适当看一点。
女儿小的时候,我给她看巧虎、迪士尼公主等,她也很喜欢。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她慢慢就不关注动画片了。可能是因为海量的阅读改变了她的审美口味。她现在基本上半年都不看一次动画片,这可能跟她从小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有关。动画片的画面切换得快,习惯了看书的孩子,会不习惯这么快的切换速度。
有些家长可能是因为忙,或者觉得让孩子看动画片很省事,经常把孩子交给动画片带着。这种弊端会在上学以后慢慢显露出来,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孩子对电视、电脑等机器的声音比较敏感,对老师的声音就较难接受,我在小学生中就发现了这样的例子。
桐桐妈
我的观点是:尽量少给孩子看动画片。女儿桐桐出生之前,我曾经雄心勃勃地准备了一系列动画教材,试图借此对她进行智力开发。随着自己教养知识的丰富,我渐渐放弃了这种想法。因为我发现,虽然动画片生动形象、寓教于乐,很符合孩子的学习偏好,但孩子看这类节目时却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影视碟片几近完美的声像设计让孩子失去了主动思维的必要性,长期下去,很容易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已经有研究证明了这一点:美国一份1975年的调查报告表明,为了帮助那些条件差的孩子在认知和语言方面跟上那些背景较好的孩子,美国制作了“芝麻街”节目,结果却发现该节目的播放更加大了这种差距,而且,看得少的孩子比看得多的孩子学习能力更有长进。
就学习习惯而言,习惯了看动画片的孩子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坐不住”。因为动画片的画面是瞬息万变的,习惯了这种高频率的画面变换之后,孩子就不容易对相对静止的东西感兴趣,一旦学习起书本,就可能难以专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琳达・帕加尼和美国鲍灵格林大学以及密歇根大学的学者们曾经研究过幼儿时期看电视对日后的影响,结果也发现看电视容易降低孩子的注意力。
基于这些考虑,虽然女儿1岁半之后我会有一搭无一搭地给她看动画片,但出于保护视力和积极思维习惯的需要,平均每天不会超过20分钟。
立夏
我一般避免孩子看国产动画片,因为:
一、有太多的打斗,其中的很多价值观我也不认同。
篇4
家庭成员“扩张”想换三房
魏先生今年33岁了,在上海一家合资公司担任部门经理,税后月收入约14000元。魏太太从事技术工作,税后月收入大约8000元。两人都是在上海高校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的“新上海人”。
“我们俩是2006年结婚的,2007年在浦东买了一套两室户,如今孩子就快两岁了,我老丈人丈母娘在这边帮我们带儿子,眼看孩子越长越大了,我们的居住空间就越发显得局促了。而且到明年9月份,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所以我们想在今年把这套两室户卖了,换购一套三房。”魏先生说。
魏先生一家目前所住的这套房子,72平方米,按照同一小区价格估计可以卖到180万元左右。“最近我们在筹划卖房的同时,当然也在物色新家,自己算了算,三房总价预算大约为300万~350万元比较能接受,再往上就受不了了。可是比较头疼的是,还在纠结到底是稍微买偏一点面积可以大一点,还是面积稍微小一点选择地理位置好一点的?”
他们目前每月家庭开销在10000元左右,每月结余资金大约12000元。年度性收支方面,主要收入来源是5万元的年终奖,抛去车险、旅游探亲等费用,大约也就能攒下一两万元。
家庭资产方面,除了自住房产(房贷已全部提前还清),魏先生夫妇还有活期资金2万元,人民币理财产品10万元,货币基金5万元,股票市值大约30万元,汽车市值约8万元。家庭总资产约235万元。
孩子成长家长劳心劳力
除了换房计划,魏先生夫妇如今最操心的还有儿子的培养教育问题。
“我们俩工作目前都比较稳定,在事业上也没有特别大的野心,所以现在主要的重心还是落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上。一方面,我们现在给孩子吃的用的不少都是海外代购,比如奶粉、儿童牙膏、防晒品、玩具等,蔬菜、粮食等也会尽量给他选择有机食品,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给他上一些早教课程。”魏先生说。
“当然,对我们而言,现在这些吃喝玩乐的项目还不算压力太大,将来上学以后不知道还会有多少需要去给他‘摆平’,包括经济和精力上。为了准备以后的教育金,我们打算等这次换好房以后,看看每月结余状况,给宝宝投点基金,以备积累之用。”
此外,魏先生提到,最近太太提出来想给孩子买些保险,不知道像他们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安排比较合适?
篇5
首先,许多家长非常自私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在中国,这种现象的普遍性犹如马路上跑的轿车一般,已是司空见惯。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都能够超越同龄的小朋友,才艺双馨,将来能够有所作为。中国式教育已经麻痹了大多数家长,让家长的双眼被实实在在的物质条件所蒙蔽。因此,孩子甚至还在3岁时,就开始了被安排上补习班,舞蹈、钢琴、书法、奥数等等,尽可能的招呼,家长相信这些所谓的教育投资是非常值得的。但其实,这是种可笑的思想与荒谬的做法。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是笔者不体谅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而是家长通过错误的方式,彻底剥夺了孩子童年拥有快乐的权利。能够想象的到吗?在周五下了幼儿园后,孩子那副愁眉不展痛苦的神情。尽管明天是周末,可它是把补习班一起带来了,怎么会去享受假期,怎么去体验快乐。父母让孩子多学习这本无可厚非,但童年不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如何教育孩子的确需要反思,笔者倒是有几点建议,可以让孩子参加补习班,但是一个周末只有一个补习班就足够了,过多的课程很多的孩子是吃不消的。只给予他们参加一个补习班的权利,他们才会更有时间去体会童年该有的快乐,这是拿什么都换不来,买不来的。如果家长细心发觉孩子某一方面的潜力,那更是可以让其参加锻炼这方面能力的补习班,这样起码对于孩子来说是有足够兴趣进行学习的。所以,家长不要把太多的个人想法、学习重担压在学龄前儿童的身上。
其次,很多家庭存在对儿童的教育上存在分歧,多半是家中老人与孩子父母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孩子父母之间的意见不合。老一辈人是从苦日子经历过来的,因此,无论任何时候都提倡节俭,这已成为一种习惯。而父母在为儿童购置东西上可能考虑的不太全面,以至于过于娇惯孩子,从而花钱大手大脚。笔者相信大部分家庭中老人是不愿意看到这种画面,因此极有可能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一些容易让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误会的言论。而孩子并不能够体会到言语背后的关心与在乎,他们可能会认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给自己买玩具或者小零食等等,因此他们对自己不好,这是一种情况。在家庭教育中,每对父母似乎都有种约定俗成的观念,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这种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就是每每遇到亲朋好友与儿童开“爸爸好还是妈妈好”这种比较尴尬的玩笑的时候,父母中总有一方会在这种分歧中体会到一些莫名的小失落。当然,这对于父母来讲是无关痛痒的小事,但对儿童却是非常有影响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判断知道“谁对自己好”,有时难免会语出惊人让人家长感到一丝丝的凉意。因此,在教育儿童的问题上,最好是家庭定期举办小型会议,针对具体情况,对儿童的教育方面各抒己见,最终能够达成共识,笔者认为这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再有就是很多家长只注重言传,忘了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往往会觉得,只有将很多事情的利弊说透了,讲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懂,懂了就能理解。因此,很多家长认定了要将“说”作为教育的唯一方式,将其贯彻到底。因为这是父母拥有的权利,同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是最便捷、最奏效的教育方式。但是其实仔细揣摩下,说教的过程中对孩子的肯定很少,否定居多,更有家长会拿一些同龄儿童来做比较,他们会说:“看看某某小朋友,比你强多了”,渐渐的孩子却越来越厌烦家长的唠叨,轻者充而不闻,严重的已是麻木了。这对孩子心里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家长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切记不要一味的以说教去使孩子动容。很多时候,其实连孩子也明白语言究竟是有多么的苍白无力。父母更应该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让孩子从自己的行动中去学习,也许很多时候父母都不需多言,孩子便可以继承父母身上的优良品质。因此,儿童教育上千万不可忽略身教的影响。
篇6
【关键词】特殊教育儿童 家庭内部教育 走访调研
一、特殊教育儿童的现状分析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的第一教育,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任启蒙之师。而特殊教育儿童,他们比普通家庭儿童更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庭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在特殊教育儿童的一生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孩子的特殊性,孩子的家长必须要承担其他家庭常面临的紧张和压力,还要加上抚养特殊教育儿童的额外压力,因此他们要经受比一般家长更大的压力。在经过了五天对桂岭镇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走访,我们也了解到了一系列相关的情况:
关于对平安村几户特殊教育儿童的家访:
桂岭镇平安村是贺州市的众多贫困村之一,全村8500人左右,适龄儿童600人,在校学生618人,其中幼儿150人。在平安村,75%的青壮年农民人士选择外出打工,所以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较多,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或是哥哥姐姐照顾,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在此,我们了解到,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占全村儿童的0.5%,且全部为留守特殊教育儿童。
通过我们对这几户家庭的访谈,我们了解到许多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家长为了治疗特殊教育儿童,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外出打工也是迫不得已。同时,山区的落后,资源的匮乏,家长们并没能受到更多的教育,所以也并不能给孩子更多的教育保障。而在这里的特殊教育儿童并不能受到必须的特殊教育,仅有1名可以跟着正常儿童一起上课,已在桂岭镇中心小学上到了三年级,成绩优秀,并能够很好地和大家相处。
二、桂岭镇平安村特殊儿童家庭内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意识薄弱
在几天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平安村,无论是哪类家庭,家庭教育普遍薄弱,而这又要分成3类去分析:
(1)监护人文化背景欠缺。监护人作为孩子从小最早接触到的人,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就我们在平安村了解到的情况却并不如人意,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占全村儿童的0.5%,在这区间内的78%的特殊教育儿童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普遍为长兄长姐,祖父母,他们所接受过的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几乎为0,初中以上的也仅仅占到了11%。这样的文化背景并不能够对这些孩子起到典范作用,也没有办法去真正的以特殊教育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在他们眼里认为保障孩子的温饱才是最重要的,并不对他们报太大的希望。
(2)家长默认了不完善的全纳教育的存在。据了解,学龄残障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为4.53%,学龄特殊需要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不到2%。在平安村,能够接受正常教育的特殊教育儿童也只有1名,其他情况严重的儿童在学校并不予以录取。针对这点,大多数的家长默认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如果孩子不能够接受到正常学校的录取,多数家长将放任孩子在家,不接受任何教育。
(3)没有特殊教育概念。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评估制度等不能适应为残疾儿童少年今后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的需要。全区58所特殊教育学校(含3所民办学校)仅有111所开展了职业教育,占19%,而高达8l%的特殊教育学校根本没有开展职业教育。平安村作为仅有一所普通小学的贫困村,在特殊教育的领域还落后于其他地区,并没有针对教育,仅有11%的特教儿童会与正常儿童一起上课,89%的特殊教育儿童则放弃上学,家长在教育方面并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很容易就错过了孩子恢复的黄金阶段,以至于孩子成长压力比其他正常孩子要大许多。
三、桂岭镇平安村特殊儿童家庭内部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于平安村特殊教育儿童所面临的众多教育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教育既然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家长的作用则不容小觑。将家长的整体教育意识增强,才能贯彻落实到孩子的身上。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树立家长对待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的观念才是当务之急,只有将这些观念根深蒂固到家长的脑海里,特殊教育儿童的前景才有希望可言。我们将会定期回访桂岭镇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向家长们推广有关于特殊教育儿童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并讲解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重视全纳教育。针对于桂岭镇平安村的家长默认不完善的全纳教育问题,我们认为,除了要对平安村家长们定期的开展特殊儿童需要教育的知识讲座以外,我们还建议贺州市政府要加快对于完善教育机构的专业化问题,鼓励社会就业学生学习专业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上岗就业,在教育机制完善的前提下,创造新颖独特的康复训练,正确引导特殊教育儿童,给予他们所需的特殊教育,让乡镇儿童也能一样的接受到所需要的特殊教育。
3、贡献一份力量,呼吁社会团体加强支持意识,特殊教育不容小觑。经我们对于贺州市桂岭镇平安村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有92%的乡村人民对待特殊教育儿童处在一个模糊的概念,有相关了解的人民群众仅占8%。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用自己的力量,联合桂岭镇社区机构呼吁并宣传,定期在乡镇组织关爱特殊教育儿童的活动,宣传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让大家了解,并不断重视起来,让他们的教育前景变得更为敞亮。
篇7
1我国农村地区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观念淡薄,认识不足。不少农民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作用。他们要么期望不高,孩子自己能发展到哪个层次就到哪个层次,或者因为经济原因,觉得即使孩子将来考上了大学家里也是供不起,又见现在大学生就业不太容易,所以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甚至希望子女快点长大,初中毕业了就可以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了。
(2)家庭教育的知识匮乏,方式不科学。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这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与此同时,另一些家长则溺爱孩子严重。祖辈溺爱孙辈是常见之事,关键是有部分家长也太娇惯孩子了,这样的结果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任性、懒惰、自私、脾气暴躁。另外,农村家长们在对子女教育观念、方式方面意见有时不统一,尤其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如果双方没有达成共识的话,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在父母面前时,父母就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教育孩子,而当孩子在祖辈面前时,祖辈就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无视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困惑。①
(3)不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些夫妻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有的父亲常常喝酒、打麻将等,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想让他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难。还有就是言行不一,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缺失。父母答应孩子的事情没有做到,这样孩子难免就会失望,次数一多,孩子就对父母失去了信任。
2对我国农村地区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地区孩子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现在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多属于初中毕业甚至没有毕业就去沿海打工的一代,结婚较早,由于文化底蕴差,素质不高,面对养儿育女重任,他们也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家庭教育知识缺乏,Hotspot热点又限于经济条件和信息的不流通等因素,也没有及时的补充家教知识。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使得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在农村,很多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不能辅导孩子家庭作业就算了,更要命的是一些家长直接对孩子说:“读书多有什么用,学习好又怎么样啊?读了大学还是找不到工作,读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好了。”
(3)现在每家的孩子都较少,长辈大都比较溺爱骄纵。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父母农活又忙,跟不都顾不上孩子,大多任其自由发展了。现在孩子少了,一家就一个,最多两个,几个大人就只有那么一个小孩,对其溺爱娇惯就在所难免。往往父母省吃俭用也要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需要,造成孩子任性、自私、虚荣心强,殊不知这样照样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3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儿童家庭教育的一些对策
鲁迅先生曾说过:“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古谚中也有“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都说明家庭教育更应从娃娃抓起。家庭教育的成败决定孩子的一生。那么如何提高农村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呢?
(1)作为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必须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农民家长,在物质方面,我们提供给孩子的没法也没有必要去跟城市相比。然而在家教方面,我们不能让孩子落后太多,输在起跑线上。作为父母,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农闲时多学一些教育类,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看电视时也多关注一些教育类的节目。其次,父母要注意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一定要融洽,尊重子女的意见,对于孩子的学习,要多加鼓励,也不能把靠高分当作唯一目标。另外,对待孩子的成绩或其他方面有好的表现时要有适当的奖励,而对待孩子的错事或表现不好也应有相应的惩罚。再次,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父母是孩子仿效的模板,一举一动都在孩子眼里。②最后,家长一定不能溺爱孩子,要激发子女去奋斗。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是农家子弟,要保持农家子弟的本色,要有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当地让孩子去田间劳作,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感受农民的勤劳和丰硕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体恤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体验亲情的可贵,学会感恩,他们就会努力学习,为了自己美好的明天去奋斗,而且也增加了他们对农村的感情。
(2)作为学校,一定要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不仅向学生,也要向学生家长。首先,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向广大家长宣传新的教育理念,提供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其次,学校还应开设家庭教育热线,方便家长随时咨询。③另外,可以利用大学生寒暑假时间向乡亲们传授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是值得参考的。这些大学也可以考虑给这些做了社会实践的学生增加学分,给以倡导和鼓励。
篇8
1.母亲――专制与溺爱并存型
溺爱型的父母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它是父母把孩子摆在高于自己的不恰当的位置,对孩子的要求一味满足,百依百顺,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案例中,母亲刚开始的多次迁就暂时满足了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表现出任性,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特征。
2.父亲――放任型
从案例中,笔者以“爸爸在旁边从始至终没发过任何言论”来概括了父亲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已经影响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使得孩子过于亲近母亲,而忽视父亲的存在。由于家庭成员较多,父亲基本无从插入。又因觉得自己难得休息一天,所以常常推脱给母亲或奶奶。父亲的放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需要研究者和家长共同重视。
3.祖辈――溺爱型
隔代家庭的祖辈家长对孩子溺爱严重。表现为:凡是孩子要的,想法设法办到,甚至上天摘星星也行;一切包办代替;一切事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是和父辈的不同。案例中,虽试图阻止过,但孩子想要也就给了。祖辈并没有意识到这样溺爱孩子有什么不对,奶奶说过:“算了,就给他”、“对他好没什么不对啊”。
4.曾外婆――支持型
支持型具有健谈、赞赏、善解人意,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等特点。曾外婆的人缘极佳,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来找曾外婆聊天。从她的人缘和周围邻居的评价中,笔者确定她是一个爱干净、勤俭节约、健谈的老人家。
二、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的问题
(一)家庭成员人数多,容易在教育方法上产生分歧 ,缺乏一致性
由于大部分时间是母亲单独抚养,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是漠不关心的状态,其他家庭成员文化水平有限,似乎无法提出科学的意见。这样,家庭成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产生不一致性是必然会反生。现如今,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整个家庭中没有受到重视。父亲常说:“到妈妈那里去,走吧。”这种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导致孩子对父亲产生惧怕疏远或对立,亦使父亲的教育权在无形中失落。而爷爷奶奶的溺爱则促使孩子的性格会偏向任性。
(二)家长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认知偏离
“认知偏离”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特点不了解。因此,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认知偏离。普通家长都认为幼儿期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贪玩、任性、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三个主要方面。相当多的家长把爱玩当成了贪玩,没能把孩子的天性放在首位,充分释放和利用孩子玩的天性来进行引导与培养。其实“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孩子通过游戏来获得最直接的认知经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三)成人不当的行为示范
我国家庭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家长教育意识浅薄。小孩好模仿,成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父亲母亲和东东在床上休息,母亲玩笑的说:“宝宝,去打爸爸。”东东嘴里边说着“打”边用力的敲打父亲,东东以此为乐。案例中,成人在生活中对“打”字反复强调,使得孩子学会“打”的发音。这样的一个字或动作是不是一个3岁幼儿该最先学会的字呢?
三、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重视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家长教育,定期进行育儿培训
家长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其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中最强有力的教育因素,也是实施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提高急停教育水平,必须在社区范围内推行家长教育培训活动,以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乡镇政府应该积极举办免费育儿讲座,鼓励每个家长参加。可利用幼儿园师资优势,给祖辈家长提供免费咨询和讲座。为此,其思想可传递于父母,帮助父母共同担负婴幼儿的教育问题,制定育儿方法以及内容。
(二)重视行为示范的榜样作用并有意识的营造语言环境
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能力。因此,每个家庭成员的正面引导很重要。例如:妈妈教东东浇花,东东很喜欢,抢着要自己浇花。后来东东不肯停止浇花,妈妈呵斥东东并把他关在门外。可以看出,母亲是有意识的引导东东爱护植物,但呵斥东东的语言确不是良好的榜样。因此,笔者和母亲沟通后,提出调整与东东沟通的方式,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改变母亲的措词和语气,试图使得孩子明白、理解。
一般语言发展正常的幼儿一岁半左右是单词句阶段,他们会运用简单的词来表达。东东2周岁时笔者开始观察,但至今东东都不会使用简单词或句。研究者针对这个问题,主动和家庭成员沟通,试图找出帮助东东语言发展的方法。其方法集中于家长要有意识的营造语言环境,例如:家长每天可抽空1到2小时时间专门为东东看图书、讲故事,考虑到是婴幼儿,年龄较小,长辈们可反复强调其中一本或两本,便于幼儿记忆和复述。
(三)高度重视“独二代”心灵的滋养和呵护,重视父亲的榜样作用
篇9
家庭教养方式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幼儿个性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帕金森把家庭看成是“制造人格的工厂,直接影响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有必要探索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
二、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在了解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之一。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早期家庭教育尤其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在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遵循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表现为情绪安定、积极向上。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判断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较多,如充沛的精力、性格开朗、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等,家长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情况,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心理脉络,对症下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关键。早期家庭教育对家长而言,过分溺爱将会阻碍幼儿的正常的心理发展,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指导幼儿教养行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方面来看,幼儿由于受自身年龄特点的影响,在心理特征上往往表现为自信心差、成就感低、自卑怯弱,无法适应,形成紧张焦虑的情绪,养成不良的心理品质。对此,家长应发挥家庭教养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
3.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对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幼儿往往好模仿、易受感染和暗示,早期家庭教育应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具体做法上,由于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很容易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父母乐观、自信,孩子则会变得活泼、开朗;父母暴躁紧张,孩子可能急躁焦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谈举止、情感态度都应对孩子起着示范和指导作用。
4.合理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
合理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是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现,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早期家庭教育中,幼儿的心理压力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首先需要家长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如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可以使幼儿情绪饱满、愉快。与此同时,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的心理压力,面对遭受挫折处在良情绪中的幼儿,家长可用转移注意的方法让幼儿忘掉不愉快,以减轻幼儿心理的压力,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5.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幼儿期是个体性角色形成的关键期。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还应注重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幼儿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对幼儿而言,良好习惯的形成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即需要幼儿掌握一定的基本的生活技能作基础,如会自己穿衣、吃饭,会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会独自入睡,知道危险并能躲避危险等。早期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应加强对幼儿的指导,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在儿童世界里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结语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2―0048―01
不知从何时起,“女汉子”一词悄然流行,很多女性都以其过人的能力和智慧赢得这一美誉,甚至在学校乃至幼儿园,对于较猛烈或能干的小女孩,也会得到老师“女汉子”的称谓。与之对应的“伪娘”现象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男性性别特征不明显,或各方面落后于女性,都会让人不自觉地认为其不够爷们,甚至被冠以“娘娘腔”的称呼。相较于“女汉子”,“伪娘”则完全是贬义的称谓。
我从事的是幼儿教育,近年来通过对孩子的观察了解,我发现在幼儿时期,尤其是刚入园的宝宝,男孩相较于女孩,已表现出多方面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事例一:开学初的统一体检,孩子们要抽血化验,很多刚入园的宝宝们都很害怕打针,但在实际抽血时,女孩大部分都能在老师的鼓励下忍住眼泪,坚强地完成,相反大哭大闹的都是男孩子,有些甚至根本拉不到医生跟前。
事例二:刚入园的小宝宝都有“分离焦虑”,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大部分都会哭闹,但相对而言,女孩子适应性好一些,适应时间也较短,而男孩子则哭闹更严重,有些甚至有踢打老师、破坏东西等暴力行为,且长时间不能适应。
总体来说,刚入园时男宝宝较女宝宝就已表现出以下问题:体质弱、胆小、怯懦、规则意识及动手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随着学校教育的强调注意,到大班时期,这种差距会逐渐缩小,男孩子的好动竞争敢冒险等性格品质才会逐渐显现。通过对小班幼儿的观察对比和与老师们的交流了解,以及对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我发现在入园前的男孩问题大多来自于家庭教育。
二、男孩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
1. 重男轻女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人对于“生儿子”还是有一种骨子里的重视和荣耀,虽然计划生育实施了很多年,男女平等也一直在提倡,大部分家庭对于生男生女都表示没有差别,但对于孩子出生后的养育,男孩明显优于女孩。很多男孩在家庭的过度保护和娇惯下极易形成任性、霸道或者胆小、怯懦的性格,而且注意力、坚持力、动手能力都较弱。
2. 隔代教养方式。隔代教养是现下我国最为普遍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祖辈对孙辈本就偏宠有加,而且受“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对孙子更加疼爱娇惯,极容易造成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迁就,过度的保护和不应有的替代。在对孩子的教养问题上都比较传统和固执,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忽视孩子的习惯、品质培养,甚至很多爷爷奶奶认为教育是上学以后的事,错过了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2. 父亲陪伴不够。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幼儿在较小的年龄段,都更多依赖妈妈或爷爷奶奶,或许因为性别原因,很多爸爸在孩子小时候没有足够的耐心陪孩子,尤其在0~3岁这个年龄段,孩子还不能独立做很多事情,每一项生活技能的培养,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需要家长极为耐心的陪伴和引导,这方面爸爸总是弱于妈妈,加之男性工作都较忙,这也成为疏于管孩子的正当理由。很多男孩在父亲作为男性家长的引导中较为缺失,更加会造成性格上的畏缩和胆怯。
三、纠正男孩性别教育问题的对策
1. 坚决纠正“重男轻女”思想。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坚决摒弃掉传统封建思想影响,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对男孩和女孩一样对待,尤其要改变老人对于“孙子”的热切期盼和过分关注,无论孩子性别如何,都要保持相同的教养态度,让老人意识到这对孩子漫长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 唤起父母责任心,更改祖辈教养方式。老人可以帮忙,但要适当,否则家庭成员教养态度的不一致,如父母要求严格,但爷爷奶奶太过娇惯,反倒容易造成孩子一人两面的不良品质,更容易养成一身坏习惯,随着年龄增长,更加不容易纠正。
3. 加强父亲的陪伴和引导。父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男孩,在他要成长为男人的生命历程中,“父亲和父亲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持久的、不可取代的作用。“父亲角色”不仅仅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种象征,象征力量、规则、权威;“父亲角色”还是一种言传身教,父亲用自身作为儿子效仿的模板、超越的目标,激发儿子成长的动力,用无声的权威指引儿子的未来。增加父亲的陪伴,对男孩性别特点的强化非常关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