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春天的诗范文
时间:2023-03-25 03:0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赞美春天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春无踪迹谁知。 ——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3、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 刘长卿《新年作》
4、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 李白《阳春歌》
5、去年春恨却来时。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6、一春不识西湖面。 —— 许棐《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7、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 杨载《到京师》
8、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 欧阳修《田家》
9、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 *甫冉《春思》
10、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 程颢《郊行即事》
11、春涨一篙添水面。 —— 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12、桃溪不作从容住。 —— 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13、柳暗花明春事深。 ——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14、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 卢纶《长安春望》
15、纵有笙歌亦断肠。 —— 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16、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
17、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 张先《青门引·春思》
18、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 白居易《春题湖上》
19、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 秦观《画堂春·春情》
20、金谷年年,乱生春*谁为主。 —— 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21、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22、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23、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 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24、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 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25、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26、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 李清照《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27、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 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28、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阑。 ——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篇2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听了这优美的旋律,老师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听,窗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多好的享受啊!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画面,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地最仔细,想得最深入(播放有关柳树的画面,目的让学生感受柳树是春的使者,带来春天的信息,春天充满生机)
师:看完了这段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交流,谈感受
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想知道檀老师在想什么吗?此时此刻,老师就想把唐朝诗人贺之章写的《咏柳》推荐给大家。
(边出示诗句,边朗诵)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3.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多美的柳树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让人喜爱?你准备怎样读这首诗,让别人听了确实感到很美。自由练习,你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换气、轻声、重音)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你自己认为那里读得最好。(老师可以帮助点评)
师:你认为谁读得最好,让我们象他那样去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看谁读得最美。
让我们一起静静地再听一遍古诗,请同学们将眼睛轻轻闭上。
师: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一起背诵,不会的就看书朗读。
默写,同桌对改,订正,集体反馈:错在哪儿?
篇3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1《古诗二首》之《咏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想象柳树婀娜之姿,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之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首古诗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来形容柳树之高和柳枝之多,诗歌中还运用了数字来表示数量多,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难点分析
二年级学生还没有真正接触过专业的修辞手法训练,学习中运用象性思维较多,在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有所欠缺。
教学方法
1.图片欣赏,想象画面
2.关键词解读法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村居》,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咏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认识作者
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说起贺知章,我们并不陌生,我们耳熟能详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便是他,他的诗现在仅仅留下来19首,其中写景的诗,文字通俗,意境清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最有名的古诗《咏柳》。
(二)
初读古诗
(三)
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咏的意思是“赞美、歌颂”,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咏鹅”“咏梅”都是赞美歌颂的意思,从诗的题目我们知道诗人歌颂的对象是——柳树。
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在贺知章眼里又有何与众不同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读出节奏。
(三)理解诗意
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在贺知章眼里又有何与众不同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读出节奏。
丝绦:绞丝旁,是用丝线编的绳子或带子。诗人把什么比作了丝绦呢?对,是垂下来的柳条。我们一起来欣赏。
万条垂下绿丝绦,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不仅形象传神的写出了柳树的样子而且写出了柳条之多。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的比喻,短短二十多个字,就有三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你能找出其他的比喻句吗?
碧玉妆成一树高:把嫩嫩的柳叶比作碧玉,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同时突出了柳树之高。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地写出了春风轻柔美丽,柳叶复苏生长的景象。
二月春风不仅“剪”醒了柳树,而且“剪”醒了世间万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不就是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吗?
让我们怀着这样美好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同学们,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在我们的主题丛书上也有一首《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颢春日郊游时写的所见所闻所想,请同学课下按照老师的学习提示自己读一读,找一找诗中都描写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篇4
关键词:骆一禾;复现语象;原型意象;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2-019-03
继朦胧诗潮之后,韩东、于坚等以第三代诗人的形象出现在诗坛上,他们以自组诗歌流派,打出诗歌宣言,自印诗集等迥异的方式敲响诗坛的大门。在诸多诗歌流派之外,却存在着一种纯粹的、天籁般的诗性写作。海子和骆一禾等就属于此列,他们默默地孤独地坚持抒写蕴含生命意识的诗歌。而他们的这种独特的诗歌风格在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海子的诗歌在骆一禾、西川等人的发掘下开始受到关注,然而骆一禾的诗歌却仍被漠视,在评论家的眼里,骆一禾仅仅被定义为海子诗歌的追随者和阐释者。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那些诗歌被蒙蔽了的话,骆一禾的诗歌则是首当其冲。他的诗歌有很大的艺术价值,特别是诗人构建的一系列独特的意象,而这一系列意象又表现出一种“原型”的意味。骆一禾诗歌中大量出现“黄昏”、“水”、“春天”等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展示出了一种异于20世纪80年代其他诗人的原型生命意识,和充满了人的本真意识的回归和渴望。本文试图通过论述骆一禾诗歌中的复现语象来具体阐释诗歌中原型意象的喻意。
一、理性的光辉――原型意象的追寻
第三代诗人习惯将一系列无关联的意象粘合在一起,试图肢解诗歌语言来获得一种反叛的姿态。这种表现方式虽然在当时一度非常流行,但细嚼诗歌,却了无趣味,此类诗歌更多的缺点是让人癫狂,摸不清头脑,思维错乱。而在骆一禾这里,他的诗歌却是生命的“火”与“热”的写照,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都体现出了一种质朴的浑厚的民族精神内质和人类文化的根基。而这种诗歌追求,是缘于海子和骆一禾等人特别熟识人类文化的源头,他们熟读诗歌中的文化经典,比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经》、《楚辞》等的谙熟,对希腊神话、希伯来文学《圣经》以及印度吠陀文学《奥义书》和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的熟识。这些轴心时代的典籍所蕴含的原典精神都深深启发了诗人。由于骆一禾等人的熟读原典,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无形隐含着一种对原典精神的追寻的意识。如果说我们从海子诗歌中可以寻找到一种对生命意识的抒写,在骆一禾的诗歌中同样存在对生命意识的写作。不同的是,海子对生命的抒写更加“知性”和质感,在诗歌创作中显得突兀、激烈而狂放,骆一禾则偏于“智慧”,显得平和、从容、沉静和理性。骆一禾对原型意象的构筑,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即复现语象的方式。复现语象,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一个语象在同一作品中再三重复,或在一个诗人先后作品中再三重复就渐渐积累其象征意义的分量。骆一禾通过对一个一个意象在他作品中反复展现,为的是要使这一意象完美地表达出它的象征意义,骆一禾用这种复现语象来构建种种的原型意象,主要表现的是诗人对诗歌生命的追求。美国学者勒内・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认为,比喻性语象只有靠复现才能成为象征性语象。诗人在作品中所确定的语象,为的是让读者们能够清晰地明白“它必有所指,这个渐渐积累并且展开的过程不是任意的,而是指向作品的主题。”Ⅲ西方批评更断言“一个语象在同一作品中再三重复,比如艾略特《荒原》中‘水’的意象,或在一个诗人先后作品中再三重复,比如叶芝笔下的拜占庭等,渐渐积累起了象征意义的分量。”在骆一禾诗歌中,“黄昏”、“水”、“春天”等意象通过反复地再三呈现、书写和构造,使之成为了富有浓郁象征意义,也成为了积淀着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意象。这些意象,“词根”多次复现于骆一禾的诗歌中,已经积累成高度私人化的“主题意象”,凝聚着诗人的主要人生经验和深度情绪细节。
二、“黄昏”意象――生命哲学的展示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首次将“日子夕矣,牛羊下来”的黄昏景象与伤别念远联系起来,描写盼归对于黄昏时节的独特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经过后世文人不断的体昧与复现,具有了原型意味。“向晚意不适,驱车向古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吟》)“月近人,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等等,正如清人许瑶光所言“已使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黄昏”。“黄昏”意象作为文人对于时间的独特心理感受长久地留在古典诗词中。在骆一禾的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关黄昏意象的诗歌。对“黄昏”这一意象的反复书写,一是诗人对“黄昏”的偏爱和情有独钟,另外,则是诗人通过“黄昏”这一意象的重构,传达出诗人在灵魂深处对生命的感伤,这也是诗人生命哲学的一种体现。“我坐到黄昏,也感到了黄昏。”“不知为什么债昏使我这样忧伤,黄昏里总有什么在死亡。”(《春天》)诗人对黄昏的感知正如吉普赛人所感一样,使人强烈体会到“黄昏”意味着什么,黄昏意味着生命的尽头,即死亡。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每个人都有无法选择地被“抛”在这个世界上,也都无法避免地走向死亡,人的生命有限,人的存在有时间性。在骆一禾这里“对黄昏易逝的感受包含着人对时间的觉察,是生之春天的感受,活力的衰退概与时间敏感的丧失共在。”(《春天》)人必然面对“一面是巨大的死”,“一面是弱者的生”。这是人生无法逃避的现实。人存在的意义何在?在骆一禾的生命观里,诗人并不畏瞑死亡,他宣扬的是对生命过程的展示,而不是对死亡终结的追寻。诗人说“我不愿我的河流上,飘满墓碑俄的心是朴素的俄的心不想占用土地”虽然死生由命,但既活在世上就应该“抱朴见素,将活生命的力量,播释于人与人之间,发挥到它的极致。”(《水上的弦子》)在骆一禾的诗歌里,“黄昏”意象不仅仅是表现一种友情别离时的悲伤与留恋。《黄昏(四)》是诗人写给故友赵士仁的悼念之作。诗人超越了古人在黄昏中表达的惜别悲伤之情,而转化为对个体生命的思考。诗人把黄昏意象上升到了一种对生命的体认。面对生命的易逝,我们只能慨叹,而诗人却表现出另一种人生态度,黄昏并不可怕。“这黄昏把握的忧伤磨得有些灿烂了/这黄昏为女儿们铺下了一条绿石子的河/这黄昏让我们烧着了/红月亮/流着太阳的血红月亮把山顶举起来”《世界的血・大黄昏》。诗人面对黄昏,面对易逝的生命,并未表现出悲伤与无奈,而在“黄昏”中看见了灿烂的生命之火,犹如“绿色的五月”。在《黄昏(二)》中,诗人对黄昏有着独特的体验,执着地对有限生命充满热爱,虽然有时仍能感到“人心的善变使我感到孤独”但是诗人却仍感受到“大黄昏有一支爱人的歌曲/在你身后响着热爱生命/并且质朴无畏”,坚信“一个人绝不是只有一个灵魂”,在诗人对生命充满热爱的同时,却更加强化了诗人孤独的生命意识。面对黄昏,面对易逝的生命,诗人进一步叩问生命的真谛。《落日》一诗也是表达的 是诗人面对黄昏落日时,对个体生命的思考。诗人更深层次领悟到了,个体死亡的同时又转化为另一种生命。“一种语言未及消失便被另一种新语淹没/一种死亡未及死亡便已脱胎”。诗人开始了对生命本身的超越,从而对生命的终极价值的追寻。
三、“水”意象――生命之泉的书写
在骆一禾的诗歌中,除了“黄昏”,“水”也是骆一禾在精神上不可重复模仿的意象。在他的诗歌中能追索到“水”的原型意象。中国古代哲学家借“水”来表达深邃哲理,特别是道家学派。在道家思想始祖老子那里,也多次提到水、江河、川谷、澹、汜等水意象。老子十分欣赏水的品质,他看见水具有柔弱、谦恭、善利万物不与之相争等的特质。最重要的县老子认为水是接近于生万物的“道”,因道本无,而水有形,故近于道。《管子・水地篇》“故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尤其指出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也是水所生:“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可见水是生命的起源。由于水被看成是生命的起源,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赞美、描写水神的文字,诸如《山海经》中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屈原的《湘君》、《湘夫人》,曹植笔下的《洛神赋》等,表达出先民对水神崇拜的原型意象。在骆一禾的诗歌里,我们也可以追寻到“水”的原型意象,他不仅复写,同时也加深了对“水”的独特的认识。在他笔下,水已经不再是异己的没有生命的自然之物,而是外化为一汪生气盎然、灵性四溢的生命之水。诗人正是沿着它走进了中国精神的发源地深处。在《河的传说》一诗里,诗人抒写中国的精神发源地――黄河,寻找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渊源,因为河流的存在,“我们在这里渡过了五千年的昼夜”,河流是“作为世代的见证和希望”,它在沙漠上播种道路,在日子里播种春天,使“我们蕴积着哀愁一样广阔的生命力”。在诗人笔下,“水”意象象征着绵延不断的,柔软的生命力,“水呵/这个悲伤的故事/飘着轻盈的气息雕不会让季节生锈/水满含着化冻的香味/一直含到冬天以化/水是清彻的冰是多么清彻啊”。(《水(一)》)“水”充满着轻盈的流动的生命力,但同时又给人无限的感伤,水带来的欢乐已成为人间的慷慨,但偶尔也会给人间带来不幸。而“水”始终被诗人所赞美所欣赏,“没有谁/能像水那样原生琊是无辜是赞美是人中之人是赞美/我们的生活/都是磨洗过的/那倾覆的车辙画在我的脸上俄的眼睛是你为我忍着的两只清水/我用它盛起我的身体”。(《水(二)》)长期生长在海边的哲人泰勒斯说“水是最好的。水是最好的!”在骆一禾这里,“水”不仅仅是诗人的写作素材,已成为诗人创作的灵感,被视为生命的血液。正如诗人所说“有一种春天似的东西浸润我的树根”“生命中这些永不复回的东西,吸人感情,成为血液中的水。”诗人所写的“是一些水的断想”。(《春天》)在骆一禾这里,写诗的过程,犹如生命的过程,在诗里包含着对生命的追问、感情、恐惧、疑惑以及幻想。诗人在诗歌里是对生命的全过程体验与感想,“你我都是活生命,且活直觉和活感觉,具把握现在之感情,你我之所思所行,使在构成新经验与活精神。”对诗人来说诗也就成了“生命的损耗”,“每写一次,就在燃烧一次自己”就像水一样,越来越少。
骆一禾不仅写雨、河流,还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大海情结。写下了《朴素:语言和海》,在这首诗里,大海也是生命的象征,大海是“流动着的大生命”,虽不如水的沉静与柔和,但大海体现出另一种生命形态,汹涌、彭湃、激烈,还有《观海》、长诗《大海》等诸多文本,它们的写作目的无疑都是指向诗人溯回本源的精神,又有着与水的寻求精神同构的文化意义。在西方现代诗人艾略特的《荒原》里“水”的意象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然而在骆一禾的诗里却与之相反,水就是生命!
篇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蒙蒙细雨洒落在长安的大街上,这轻柔细润如酥油一般的小雨,悄悄地提醒着人们:春天来了。当你放眼向郊外远望的时候,到处是一片片新绿,当你兴冲冲地赶到近前,想要好好观赏一番时,那绿色却反而消失不见了――草儿虽然开始返青了,但毕竟还太小、太嫩呢。这正是一年里春光最好的时节,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皇都晚春!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诗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紧承首句,写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点出了全诗的主题。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这首小诗,诗人只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诗作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的寂静、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了万里晴空。
解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因王叔文案被贬朗州后所作。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一反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开阔明丽的景象,反映出了诗人乐观的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于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家词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作了铺垫。
第二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胜春朝”,一个“春”字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反映出诗人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用“一鹤”振翅冲破云霄,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借鹤而写自己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之情。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进行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
尾句,那凌云的鹤,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飞上了云霄,展示了诗人“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诗人以“鹤”自喻,视“鹤”为不屈的化身,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一个“排”字,使诗人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活力,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篇6
常熟市董浜中心小学三(1)班 朱佳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每当我想起王安石这赞美江南的诗句,就为自己是个江南人感到自豪,而江南最美的就是春天。 【首段便勾起了大家对江南的向往】
江南的春天实在是美呀!你看,粉红的桃花像小朋友的笑脸,柳条在微风的吹拂下随风飘荡,像一个个小姑娘在翩翩起舞。当然,大家最喜欢的还是那生机勃勃的田野了。
篇7
1、通过以"寻觅春天"为主题的畅谈,和春天对话,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丰富学生的积累。
2、通过收集、吟诵、描画、感悟等这一系列活动,创造"春"的儿童诗。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感悟春的含意,让学生更加热爱春天。激励少年积极进取,焕发活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春的特点,创作童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春美
导入: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一个富有生命与希冀、充满梦幻与成长的季节,它总是尽情展示着勃勃的生机,让我们感到幸福与欢悦。
1、一提到"春",你有什么感觉?
(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温风拂絮、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美好画卷。)
(一提到"春",我就会感受到无限的活力和无穷的生命力。)
所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他们传神的笔,去描绘春天的景象。
二、配乐吟诗 寻觅春美
1、吟诵──满园春色关不住,:
古往今来,人们向往春天,描绘春天,歌唱春天,赞美春天的诗词歌赋,美词雅语不可胜数,真可谓"满园春色关不住,枝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是什么?春天是怎样的多姿多彩呢?
(1)请同学们快速汇报"春"是怎么来的诗句。
(春是杜甫感受到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是崔护看到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是白居易眼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是僧志南诗中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含杨柳风。")
(春是贺知章笔下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是啊,读到有关春的诗句,总让我们向往,总让我们激动,总让我们感到美好,下面,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起来,让美丽的
春光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2)逐个展示有关春风、春雨、春草、春花、春柳、春山、春水等诗与词。配乐,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情感表达、吟诵。
看来,寻找春天的过程就是积累、丰富的过程,春天能在诗人笔下生辉,我相信,她也会在我们心里多姿多彩,让我们继续寻找吧。
三、描画春景 歌颂春美
描画──万紫千红总是春:
(1)同学们,在诗人的笔下,春是秀美的、雅致的。仿佛一伸手,便可触摸到她湿润的发梢,感受到她温暖的呼吸。春天是怎么来的?春天在哪里呀?每小组成为一个智囊团,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大自然中的春天,让我们的笔下"万紫千红总是春!"
2)矫正画面,评出最佳的"春"的画面。
看来,春天是同学们画出来的,春天是同学们评出来的。
让我们动用视觉、听觉、嗅觉感受画中"春"的信息。
请用"春天是(怎么)来的?它来到了(哪)?(那)成了!"句式把你真切的体会,用儿童诗的表达形式描绘出来。
例如:春天是太阳公公晒出来的。太阳公公来到田野里,庄稼探出了头。田野成了色的天堂!
汇报:(春天是北飞的大雁喊出来的。大雁一路飞,一路喊。它喊醒了蛙民,唤醒了熊族。处处成了动物们的练功所!)
(春天是风姑娘吹出来的。她来到小溪边,溪水跳起了奔跑舞,唱起了欢快歌。山间成了溪水的舞台!)
(春天是春雨淋出来的。春雨来到公园里,淋红了桃花,淋粉了杏花,淋白了梨花……整个公园成了多彩的世界!)
(春天是朱自清爷爷写出来的。他来到了课本上,滋润了我们的心田,成了同学们最佳的营养品。)
(春天是同学们读出来的。同学们来到学校,书声琅琅,歌声一片。校园成了开心的乐园!
……
同学们说得好,让春色装满你的眼,让春风染绿你的思绪,然后,把春天采回来,放在你的案头枕边……
四、春天如画启迪人生
1、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
(1)从自然界的春天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
(感受到深刻的含意。)
春天是怎么来的?春天在哪里呀?春天是同学们长出来的,春天在同学们的心中。当你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一定有很多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少年。"正处于人生之春的你们,有怎样的感想呢?
(除了大自然的春天,还有人生的春天,学习的春天,事业的春天,祖国的春天……)
2、请同学们自写,小组交流表达自己的感悟:
(面对春天,我多么想说:风雨算什么……
我们要抓紧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
我们要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要把握好这人生之春,让信念长成一棵粗壮的树……
我们从春天出发,向着太阳,向着未来,放飞我们的理想和希望……)
春天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积极进取、创造美好生活。)
篇8
兴趣是学习之母。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钻进去,才会学深学透。语文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那么,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以为,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兴艺术。这里我谈谈激兴中定调的艺术。
懂音乐的人都知道唱歌奏曲前要选定调子,调子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表演的艺术效果。定调准确,既可引起听众的兴趣,也为后面的表演打好基础,教学也是如此。
(一)联系实际,引发共鸣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数题材与学生有共鸣之处,能使他们触景生情,联系自身实际,对学习产生兴趣。
例如我在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首先不说课目,合书讲到:少年时代是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跨出的第一步,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长期的、深远的影响。因此,少年时代的许多事情是难以忘怀的,往往几年甚至几十年过后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同学们有没有这方面的体会?经这一问,课堂陡地热闹开了,纷纷回答。学生联系实际回忆儿时的生活情景,引起思维的兴趣,激发了共鸣。我趁机话锋一转,言归正传:正因为每个人都有有趣的童年,所以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以《旧事重提》的总名写了一组回忆少年时代生活的文集,《朝花夕拾》,意即年老时才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这节课要讲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朝花夕拾》中选的。学生们会意地笑了,明白了我之所以提问的用意,一个个情绪都很高昂,后面的课堂教学一直很顺利。
(二)声东击西,展现意境优美的散文有其独特的诗的意境,并非每个学生都能想象得出,这就需要教师展现意境,启发学生去想象。如我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首先提问前边所学的朱自清的文章是描写什么的,属哪种体裁?回答为《春》、散文。我就进一步启发他们想象春的意境,复述了几个景致,接着提问学生背诵古诗中描写春天美好景色的诗句,有杜甫的《绝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等。我讲到: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春天预示着生机。有明媚的阳光,醉人的浓绿,争妍的鲜花,难怪文人墨客着力描绘它,赞美它,那么冬天呢?冬天有什么?可爱不可爱?学生们叹到:万木凋零,一片荒凉,无可爱之处。我于是引导:既然没有,老舍为何赞美它?请看《济南的冬天》。这样,导语的声东,实质的击西,引入新课过渡巧妙,且学生思维跟得紧,教学效果很好。
篇9
秋天,到处都是金黄色的,到处都有人们的欢笑和汗水,到处都有丰收的现象。苹果树上一个个害羞得脸通红的苹果被人们摘下;一个个笑得裂开了嘴的玉米被人们掰下;一颗颗吃饱的,有着大肚子的花生被人们从地下刨了出来;昔日里绿油油的草地也变成一片片黄色的土地了。这是不是秋姑娘来到的景象哪
秋天,是孩子们喜爱的季节。孩子们从薄薄的夏装换上了各式各样美丽的线衣,拿着一只只风筝到那宽阔的田野里去放风筝,看着那些美丽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舞着,孩子们的那颗美丽而又天真的童心也跟着飞了起来,没有约束,没有管教没有繁重的作业,那真是孩子们向往的世界啊
在这金色的秋天里,我想起了一些伟大的诗人赞美秋天的诗句,诗人杜牧笔下的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刘禹锡也曾赞美过秋天,他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的确很迷人,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大诗人赞美秋天哪
篇10
A:你,不缺乏感动
B:冬雪,夏花,和春天里萌动的柳意
A:你,不缺乏赞美
B:风雨,日月,还有闪电甘霖之后的虹霓
合:我的母校,我视若手足的同窗
A:这里,有我沉默的心弦
B:这里,有我纷飞的思绪
A:这里有我的诗,我的笑,我的原实的轻扬的感触。
B:这里有我的歌,我的乐,我的厚实的沉甸的收获。
A:爱你,所以满心感恩,为你的雨露,为你的光明
B:爱你,所以满怀诗情,为你的胸怀,为你的笑意
A:感恩的尽头,正是诗的初页
B:感恩的表白,正是歌的飞跃
A:春天的诗行且让它在冬风中芳菲!
B:春天的文页且让它在冬风中飘曳!
合: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爱我校园
让我们用真挚的行动爱我们的家
——学校"爱我校园,爱我家"主题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闭幕词:
A:母校,你致密我的情感,你醇原我的感动
B:你播下幸福与爱的渴望,在年轻的天空中放飞梦的鸿雁
A:我虽是过客,但血管里有你的呼吸,心跳里有你的步履
B:我虽是鸿雁,但羽翎间有你的气息,翼翅下有你的嘱托
A:时间的倒影也许会抹去你对我的记忆
B:但与你共渡的岁月,将一次次加深那心底最深的镶刻
A:爱你,有时并不需要言语,文明的行为,是最好的诠释
B:爱你,有时并不需要表达,优异的成绩,是最好的慰籍
A:是这爱成为生活的原素
B:是这爱成为学习的旋律
A:你,将恒久地为我们点亮教室里通明的灯火
B:你,将亘古地为我们升起那信仰的大旗
A:有你的支撑,我们才觉得生活的更加踏实
B:有你的扶爱,我们才觉得腾飞的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