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庖丁解牛范文

时间:2023-03-15 10:0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语庖丁解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成语庖丁解牛

篇1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意念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意念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的意思】

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庖丁,厨师;解,肢解、分割。

【活学活用】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素材,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了。

【庖丁解牛寓意】

篇2

牛的成语

牛郎织女、

庖丁解牛、

汗牛充栋、

牛头马面、

对牛弹琴、

目无全牛、

牛鬼蛇神、

风马牛不相及、

九牛一毛、

初生牛犊不怕虎、

牛角挂书、

蹊田夺牛、

执牛耳、

吴牛喘月、

气冲斗牛、

钻牛角尖、

牛刀小试、

泥牛入海、

牛衣对泣、

犀牛望月、

牛头不对马嘴、

风马牛、

九牛二虎之力、

司马牛之叹、

牛溲马勃、

杀鸡焉用牛刀、

多如牛毛、

风牛马不相及

老牛舐犊、

牛不喝水强按头、

牛毛细雨、

气冲牛斗、

割鸡焉用牛刀、

气壮如牛、

牛高马大、

以羊易牛、

蜗行牛步、

问牛知马、

鸡口牛后、

牛鼎烹鸡、

老牛破车、

牵牛织女、

犁牛之子、

马牛其风、

土牛木马、

牛骥同皂、

搏牛之虻、

服牛乘马、

犀照牛渚、

马浡牛溲、

九牛一毫、

气喘如牛、

牛溲马渤、

鼠入牛角、

气吞牛斗

牛的成语解释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牛衣对泣】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山濯濯】(1)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2)转化其义,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与“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

【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于绝境。

篇3

处于史前蒙昧时期的先民,生产力低下,获得的食物很少,常常饥不择食。因此,“饥不择食”后用来比喻情急之下不加以选择的做法。只要能充饥,不管食物好坏,先民都会吃下去。正如《韩非子》所说,“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腥臊恶臭”后用来形容粗劣、腐败的食物。“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礼记・礼运》),人类不懂得用火时,鸟兽都是连毛带血地生吃。这种野蛮落后的生活方式就被称作“茹毛饮血”,“生吞活剥”则比喻不加理解而生硬地模仿照搬。

火,使人类的饮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先民偶然吃到烧烤过的鸟兽,觉得滋味鲜美,肉质柔软,由此开始有意识地保留火种。“薪尽火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钻木取火”和“凿石取火”的方法发明后,火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用柴禾烧烤食物,容易引起火灾,“厝火积薪”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以防危险发生。

陶器、青铜器、竹器等器具的使用,使人类的饮食文化更上一层楼。人们制成各种各样的厨房用具,加工烹制食物。鼎是古代最重要的厨具,相关成语很多,如“钟鸣鼎食”形容富贵人家奢侈豪华,“尝鼎一脔”比喻根据部分推知全体。包含其它厨具的成语还有破釜沉舟、甑尘釜鱼、鼎镬如饴、另起炉灶、杵臼之交、打破沙锅问到底等。盘是古代常见的食器,“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不堪,“举案(托盘)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包含其它食器的成语还有一瓶一钵、箪食瓢饮、鼓盆而歌、簋簋对举、盎盂相敲、笾豆有楚、金瓯无缺、一口两匙、人为刀俎、亡失匕箸等。壶是古代常见的酒器,“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壶中天地”形容超凡脱俗的境界,包含其它酒器的成语还有推杯换盏、斗酒只鸡、觥筹交错、不胜杯杓、折冲樽俎、瓦缶雷鸣等。

随着谷类、肉类、蔬菜、果品等食物原料的不断丰富,人类的饮食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五谷不分、不辨菽麦、黄粱一梦、煮豆燃萁、沧海一粟、薏苡明珠、杀鸡为黍、僧多粥少、粗茶淡饭、画饼充饥、糟糠之妻、陈谷子烂芝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刀子嘴,豆腐心等都是与谷类有关的成语。肉食者谋、兔死狗烹、杀彘教子、脍炙人口、莼羹鲈脍、庖丁解牛、骨鲠在喉、焚琴煮鹤、如蚁慕膻、弹铗无鱼、龙肝凤胆、割鸡焉用牛刀、挂羊头卖狗肉、人怕出名猪怕壮、鸡蛋里挑骨头、过屠门而大嚼等都是与肉类有关的成语。藕断丝连、甘之如荠、芹曝之献、葑菲之采、浆酒藿肉、拔薤击强、断齑画粥、拔葵啖枣、望梅止渴、火中取栗、推梨让枣、怀橘遗母、双柑斗酒、偷吃禁果、二桃杀三士等都是与果蔬类有关的成语。

调味品的使用,在人类的饮食文化史上又是一次重大突破。“开门七件事”中就有油、盐、酱、醋、茶五种,相关的成语有酸甜苦辣、添油加醋、盐梅之寄、鸡毛蒜皮、醯醢百瓮、含饴弄孙、刀头舐蜜、姜桂之性、桂酒椒浆、浊醪粗饭、醍醐灌顶、小葱拌豆腐等。

篇4

填字游戏

一. 香港女艺人,主演电影《江山美人》、《大事件》等;二. 大陆女艺人,主演电视剧《当婆婆遇上妈》《奋斗》等 ;三. 王菲的一首歌,第一句歌词“徘徊彷徨路前,回望这一段” ;四. 一种身体扁平的海鱼,成长过程中两眼逐渐移到头部的一侧 ;五. 清朝张玉书等奉皇帝命令编撰的一部字典 ;六. 中国象棋开局的一种着法,后比喻当面的威胁或打击 ;七.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秋风吹不尽”的下一句 ;八. 成语,像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九. 我国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又称“仙鹤”;十. 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十一. 北宋大将,人称“面涅将军” ;十二. 为买卖双方撮合或代他人进行买卖而取得佣金的人

1. 已故国际数学大师,被称为“微分几何之父” ;2. 成语,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3. 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4. 成语,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5. 泰山的顶峰,比喻最高目标 ;6. 河南省北部城市,以产煤而闻名 ;7. 四川民歌,首句歌词是“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8. 张卫健主演的根据《鹿鼎记》改编的电视剧 ;9. 人体最粗大的神经,管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 ;10. 以物抵押换钱 ;11. 成语,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12. 成语,炮火充满天空,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上期答案:横 一:马岱;二:庖丁解牛;三:湘夫人;四:纳兰性德;五:贝加尔湖;六:金蝉脱壳;七:白龙马;八:景泰蓝;九:肺结核;十:王夫之;十一:核桃;十二:黄昏恋竖 1:马拉多纳;2:白日梦;3:兰晓龙;4:王;5:马丁路德金;6:肺腑之言;7:火牛阵;8:脱氧核糖核酸;9:贝壳;10:景阳冈;11:列夫托尔斯泰;12蓝色生死恋

数 谜

当大家还在钻研数独Sudoku,为1~9这几个数字抓狂时,另一个类似的游戏已经抢闸而出,这就是数迷(Kakuro)。Kakuro在英美等地人气急升,它的好玩之处在于既有Sudoku的逻辑推理,还多了加数运算。

游戏规则 在空格中填入数字1~9,数字0不能出现。注意带斜线的方格,斜线上方的数字等于该方格右面对应的一组水平空格里的数字之和;斜线下方的数字等于该方格下面对应一组垂直空格里的数字之和。同一数字在每组水平(垂直)空格里只能出现一次。(答案见下期)

第二行:2113; 第三行:8214795;

第四行:9681543; 第五行:142349; 第六行:12214;

第七行:213928; 第八行:13

在办公室外边打扫卫生,碰上一批女同事上班,眼看一个比一个漂亮,感叹:“唉!这么多的鲜花全都插到牛粪上了!”同事哈哈大笑:“插到牛粪上才更有营养咧!要不咋越长越水灵咧?”偶不服气,大声吼:“偶也是牛粪呐,谁身上啊?”只听一人阴阴的说:“就你这长相,肥效忒大,身上不烧死个逑的了啊!”

假期里报了英语版的小编牛宇鑫每天忙得晕天黑地的,常常在和同事们的交谈中夹上半生不熟的英语单词,有一次不知在哪篇文章里碰到一个不认识的单词,于是拿来在编辑部动员大家上天下海地翻译,最后连《英汉大词典》都翻烂了,也没查出来。

某天,读A、O、E为啊、喔、鹅的黄哲很不屑地说道,牛肉面嘛。众小编齐傻眼,原来那个单词是niuroumian。

某同事忘了打卡,问我要了张《考勤打卡异常说明》,临填写“未打卡事由”时不知如何下手。

遂问:“你上次填什么事由?”

答曰:“忘了。”

继续追问:“你想想。”

再答:“我忘了呀。”

静音数秒,另一同事看不下去,备注作解:“她填了‘忘打卡了’呀。”

IT也疯狂

人人都爱冷笑话

老妈总是嫌我睡觉踢被子,晚上总要去我房间给我盖被子很麻烦。于是老妈便逼我和她一个床睡。半夜,我突然感到被子一点点没了,原来是老妈把被子拉走了裹到身上。我使劲拽了几下,居然没拽动,正要放弃,老妈似乎醒了!她摸摸我身上居然是光溜溜的,捉起我来就打:“死妮子,叫你踢被子,叫你踢被子!”

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安静的课堂上,我看见坐我前面的同学悄悄地用手兜一下屁股,然后悄悄把紧握的手伸出窗外,在风中悄悄的张开抖动……十几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过这么有公德心的人……

篇5

目前误用成语的现象相当严重,误用的例子在媒体中屡见不鲜,令人忧虑。为了纯洁祖国的语言,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有必要对成语误用的情况作一番考察和辨析。

成语误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全面、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不能全面、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成语误用的最主要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今释古

绝大多数成语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其中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词义,是我们理解这些成语的难点,稍不注意就会产生误解。例如“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加一句话,现多指一言不发。“赞”是参与、加入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赞”的常用义是称赞,因此这条成语很容易被误解为没有一句称赞的话。2008年2月14日《南方都市报》有一句话:“对于甘地在民族解放运动中提倡的手纺手织,泰戈尔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苛评有加。”既然“苛评有加”,肯定不是一言不发,怎么能说“不赞一词”呢?再如“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不值得作为典范或准则。“训”是典范、准则的意思。这个意义现在已不常见,很容易把这条成语误解为不足以成为教训。又如“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chā)”是大体、稍微的意思。这个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只保留在“差强人意”、“差可告慰”等少数词语中,很多人把它同当欠缺、不好讲的“差(chà)”混为一谈,从而把这条成语误解为不能令人满意。对于诸如此类的成语,切不可以今释古,否则必然造成误用。

2.没有抓住关键词的含义

许多成语中往往只有一个词不容易理解,弄不清这个关键词的含义,就会把整个成语的意思搞错。例如“罪不容诛”是说即使处死也不足以原谅他,也不能抵偿他的罪过。“容”是宽容、原谅的意思。有人误解为“容许”,从而把这条成语误解为所犯罪行还不容许处死,即还没到非死不可的地步,与原意大相径庭。再如 “不名一钱”的意思是连一文钱都没有,形容穷到极点。“名”是“占有”的意思。有人没有弄懂这个关键词,把它同“不值一钱”混为一谈。又如有人不懂得“充耳不闻”的“充”是“塞”的意思,“充耳”就是堵住耳朵,误解为充满耳朵。声音充满耳朵却听不见,那就不是故意不听,而是耳朵有毛病了。此外,像把“蹉跎岁月”中的“蹉跎”(虚度光阴)误解为“苦难”,把“灯火阑珊”中的“阑珊”(暗淡、零落)误解为“辉煌”……都会造成误用。

还有一些成语本不难理解,但是其中有一个词具有关键作用,抓不住这个关键词,也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这条成语。例如理解“感同身受”的关键在“同”。既然说“同”身受,显然就是没有“身受”,因此凡属亲身感受,都不能说“感同身受”。再如理解“身临其境”的关键在“身”。只有亲身到了那个境地,才能说“身临其境”,说看看电视、图片之类,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显然是错误的。又如理解“栩栩如生”的关键在“如生”,没有生命的东西只能说塑造得像真的一样,绝不能说像活的一样。

3.断章取义

成语是由几个词构成的固定词组,它是通过整体来表示一定意义的,因此必须全面掌握成语的含义,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能造成误解和误用。例如“风雨如晦”是说风雨交加,天色昏暗,如同黑夜,比喻社会黑暗,环境险恶。有人只见“风雨”,不见“如晦”,把它同比喻经历了重重困难和曲折,适用于任何时代的“风风雨雨”混为一谈。再如“人满为患”是说人多得超过容纳的限度以致造成麻烦、困难,甚至灾难。有人只见“人满”,不见“为患”,只要人多(例如剧场座无虚席、商店顾客盈门)就说“人满为患”。又如“义无反顾”只能用于为正义事业而勇往直前、百折不回,有人只见“无反顾”,丢掉了“义”,把死心塌地干坏事也说成“义无反顾”。“不寒而栗”是说不寒冷却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有人只见“寒而栗”,丢掉了“不”,把因为寒冷而发抖也说成“不寒而栗”。此外,像“首当其冲”只取一个“首”,“过犹不及”只取一个“过”,“投鼠忌器”只取一个“忌”,“炙手可热”只取一个“热”,“洛阳纸贵”只取一个“贵”,而置其余于不顾,如此断章取义必然造成误用。

4.望文生义

许多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有些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或古代诗文,有些具有深层的含义,如果仅从字面上去附会,就要犯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目无全牛”源于庖丁解牛的故事,形容技艺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有人从字面上附会为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把它同“支离破碎”、“以偏概全”等相提并论。再如“火中取栗”出自外国寓言《猴子与猫》,比喻受人利用去干冒险的事,自己吃了苦头却一无所得。有些人附会成冒着危险(“火中”)为自己谋取利益(“取栗”)。又如“如坐春风”比喻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相处,受到亲切的教诲。有人附会为温暖如春。在“外面风吹雨打寒气逼人,屋里宾主谈欢如坐春风”(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6月13日)这句话中,“如坐春风”与“寒气逼人”对举,显系望文生义。“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很多人附会为守在一个什么地方去等待一个什么对象,诸如警察守在车站等待抓捕犯罪嫌疑人之类,错误更加明显。“休养生息”指国家大动荡之后,采取措施安定社会秩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繁殖人口,以恢复元气。有些人既不了解这条成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特定含义,也没有弄懂“休养”(休息调养)和“生息”(滋生繁衍)的字面义,想当然地把它当成“休息”的同义语,更是近于荒谬了。

篇6

(1)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个成语叫“心向神往”,一方面,强烈的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即使遇到难题也会因为兴趣和好奇迎难而上;另一方面,一个爱好物理的人在物理的世界会精神振奋、情绪愉快,进而会有新发现甚至新发明,这对于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是具有很大意义的。第一,兴趣的培养最重要还是自我意识的培养,通过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从简单的现象入手,试图借助物理理论去解释这些现象,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从中体验到收获的乐趣,或者通过了解物理科学家的奇闻异事来增加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向往程度。第二,教师的兴趣指引也是十分关键的。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个性,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并注重课堂上互动氛围的制造,同样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兴趣是做每件事、学习每种技术和理论这类行为的第一要务,具备这个心理准备是保证每种行为的动力源泉。

(2)记忆帮助理解,理解加深记忆。理解得越深刻则表示掌握的程度就越深,记忆的牢固性越强,才能够灵活运用。机械记忆这一方法已经行不通。能解牛的人千千万,为何庖丁偏就出了名呢?原因在于他在长期经验的情况下理解了牛的身体结构,将其领略于心。如何让我们的学习也达到“庖丁解牛”的境界——关键在于理解记忆。从视觉、听觉、触觉来感受物理将会形成三位一体的知识体系。第一,视觉作用于视觉器官,是接收外界信息最基本的手段。至少八成的外界信息是靠视觉器官获得,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视觉功能收集生活中、课堂上的物理现象,这对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是十分有用处的。第二,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渠道,是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听觉上有很多物理现象值得探究。例如声波传导的物理过程、多普勒效应、超声波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听觉也将是帮助我们理解的重要感官,学习过程中借助听觉媒体可以有效刺激理解和记忆。例如充分运用听觉感受物理现象,或者借助CD机、收音机、MP3等多媒体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3)复习回顾是巩固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古人云,“学而时习之”。根据科学研究,记忆的遗忘呈曲线的走势,在记忆后的两三天是最容易遗忘的时段,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回顾和复习是十分重要的,随着记忆的加深遗忘的速度会减慢下来,久而久之便会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复习和回顾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首先是每天梳理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形成顺畅的知识体系;其次应当独立完成功课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盲点,检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再次是对练习的反思,收集错题、钻研题海,各种方法因人而异,学习习惯没有唯一的标准;最后是总结归纳环节,每章每节的知识点表面上没有必然的联系,想要形成体系,必须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这样运用起来才能灵活自如,遇到各种难题也能随机应变。如此一来,从知识的接收到消化、吸收,形成有效的循环,旧的知识帮助新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帮助旧知识的巩固。

(4)知识交流与切磋在学习过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与人交流能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共同进步,“关起门”来学习已经不符合当代人学习的节奏了。这个交流不仅仅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同学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学习他人的解题思维和学习中的好方法。由此可得,一方面做好课堂上的交流工作,课前先做预习,课堂上专心听讲并积极互动;另一方面课后与同学和老师甚至是学术论坛做深入探讨交流,或者形成学习小组,用合作的方法在单位时间内学习交流、优势互补、解决疑惑,进一步巩固和拓宽知识体系。

篇7

乙:没错。

甲:据我考察,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过的就是牛年。

乙:哦,为什么呢?

甲:牛虽然在十二生肖中排行老二,但按分量按个头来说,它都得算老大哥。

乙:也是这个理。

甲:最关键的是朋友们都盼望经济危机尽快过去,生意蒸蒸日上,钱包鼓起来,重回大牛市,牛气冲天。(面向观众)对不对。

甲:瞧鼓掌的刚才脸一直是绿的,现在才红起来了,肯定都是被股票套牢了等着解套的。

乙:还是牛市好啊。

甲:带牛字的成语有很多。

乙:噢,你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甲:比如说,什么气冲斗牛、庖丁解牛、初生牛犊不怕虎,给你说多了你也不懂,我也是对牛弹琴。

乙:谁呀。

甲:我对牛有着深厚的感情,不瞒你说,我浑身上下都跟牛沾边。

乙:是吗?

甲:瞧我的鞋。

乙:怎么样?

甲:牛皮的。

乙:噢。

甲:我的裤子,牛仔裤。

乙:还真是。

甲:我的上衣,..

乙:怎么样?

甲:西装。

乙:这个可和牛没关系啦。

甲:上边有纽扣。

乙:咳。

甲:跟你这么说吧,无论你问我什么问题,我回答的每句话都能和牛联系上。

乙:那我可不相信。

甲:不信你就试试,我要是有一句话不带牛字,...

乙:怎么样啊?

甲:到了月底发了工资,..

乙:噢,怎么着?

甲:你请我吃饭。

乙:噢,你答不上来,我还得请你吃饭啊。

甲:目的就是让你长长见识。

乙:是这话。我问你的问题,你回答要句句带牛字。

甲:然也。

乙:行啦。就甭拽了。我还真不相信。

甲:那咱就骑牛看唱本---走着瞧啊。

乙:骑驴看唱本,什么叫骑牛看唱本啊。

甲:啊,骑牛稳当,保护视力。

乙:这都什么话啊。那我可要问了啊。

甲:好啊。

乙:xxx,你叫什么?

甲:不像话。有喊着人名字问叫什么的吗。

乙:你别管,你不是学问大吗?

甲:我叫xxx。

乙:不对,这里面没牛字。

甲:我小名叫牛牛。

乙:小名也算啊。您多大啦。

甲:36啦。属牛,今年是我本命年。(嘿嘿,有牛)

乙:你是什么地方的人?

甲:就本市人。

乙:哎,这句没牛啊。

甲:啊,在牛肠子胡同,胡同口有一个卖牛肉的牛老头。

乙:好,您是哪所院校毕业的?

甲:牛津大学。

乙:啊,你不是初中都没上完吗?

甲:嗯,牛津上的夜校。

乙:牛津有夜校吗。

甲:反正难不住我。

乙:您是干什么工作的?

甲:机关工作,人民的老黄牛。哞。

乙:行啦,叫唤什么。具体一点,什么机关?

甲:在畜牧局上班。养牛户都归我管。

乙:你们单位在哪条路上啊?

甲:牡丹路。

乙:不行啦吧。没牛。

甲:啊,牡丹的牡是犬牛旁的。

乙:偏旁部首这也算啊。

甲:带牛就行。

乙:你爱人在哪工作?

甲:在超市当售货员。

乙:哎,没牛啊。

甲:啊,在牛奶专柜那呢。

乙:好嘛,超市卖牛奶啊。

乙:您爸爸还在吗?

甲:去世了,时从牛棚里没出来。

乙:xxx,您平时喜欢吃什么?

甲:也就是牛肚牛肠牛排骨,有时候下馆子去吃小肥牛。带牛的我都喜欢。

乙:你喝酒吗?

甲:喝一点,最喜欢喝牛栏山二锅头了。

乙:xxx,看来你真的有点学问,你们家书一定不少?

甲:嗯,汗牛充栋啊。

乙:你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

甲:大文学家伏契克的《牛虻》、小人书《牛郎织女》、科普读物《养牛致富100问》。跟牛沾边的都爱看。

乙:听说你还很喜欢唱歌,最喜欢什么歌啊?

甲:民歌《小放牛》。

乙:不对啊,你不是喜欢流行歌曲吗?流行歌喜欢哪一首?

甲:《桃花朵朵开》

乙:这可没牛。

甲:歌手的名字叫阿牛。

乙:这等着呢。你喜欢什么京剧还是评剧?

甲:最喜欢豫剧,牛得草演的《七品芝麻官》。

乙:你不是也喜欢跳舞吗,一般都喜欢跳三步呢还是四步?

甲:三步四步都不喜欢,(乙插嘴:噢,不三不四啊。)我喜欢斗牛士舞。

乙:电影演员你最喜欢谁呢?

甲:牛犇。瞧见了没有,四个牛。

乙:你最喜欢听谁的相声啊?

甲:最喜欢听的就是牛群的。一群牛啊。

乙:不信难不住你。你最崇拜哪一位科学家?

甲: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外国牛啊。

乙:喜欢旅游吗,最想去的地方是哪?

甲:最想去的是美国的纽约。

乙:xxx,你最喜欢的的人生格言是什么?

甲: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难不住,咱这里不用挤,不小心漏出点来就是学问。

乙:就别得意了。去年听说你工作成绩不错,受到表彰了。

甲:应该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嘛。

乙:我问你,你就没有什么缺点吗?

甲:我这人别的毛病没有,就是比较执着,俗话说有点牛脾气。不像你缺点一大堆,最大的缺点就是爱吹牛皮。

乙:谁呀。哎,上个礼拜听说你病啦,什么病啊?

甲:别提啦。被牛咬了一口,患了疯牛病。

乙:有被牛咬住的吗?

甲:狗急了跳墙,牛急了也咬人啊。

乙:好嘛。还真没难住你,看来你的确有点知识。

甲:这算什么,九牛一毛了啦。

乙:越说你还越抖起来了。

甲:怎么样,问不住我。跟你这么说吧,我家里养的花全是牵牛花,最钟爱的品牌,(乙:什么?)纽曼;最爱听的评书,(乙:什么),牛头山救驾。

连我买的股票,(乙:哦),也是金牛能源啊。

乙:好嘛。还都跟牛沾上边。

甲:你问的这些都太没水平,要来就来点高层次的。其实啊,牛在我们中华文化中有很深的内涵,往上说,唐诗宋词、诸子百家都与牛有着不解之缘。

乙:哎,那我问你,诸子百家都有谁?可得跟牛有联系啊。

甲:那当然啦。诸子百家中有道家的鼻祖老子,也叫李耳,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

乙:这可没牛字啊。

甲:啊,太上老君骑的是青牛。

乙:那我们儒家的代表人呢?

甲:这大家伙儿都知道啦,孔丘孔仲尼。

乙:没牛。

甲:孔老夫子在我国封建社会被尊为孔圣人,那可是古往今来第一牛人啊。

乙:不像话,那兵家的创始人呢?

甲:《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啊,现在连美国的西点军校都要学习《孙子兵法》

乙:这可没有牛。

甲:啊,孙子摆过火牛阵。

乙:这也算啊。那法家的代表是哪一位啊?

甲:此人叫韩非子,最早的法制思想创建者。

乙:没牛啊。

甲:这个,啊,他不是叫韩非子吗?子鼠丑牛,韩非子韩非子,不是子鼠,当然就是丑牛啦。

乙:是这个解释吗。

甲:难不住。

乙:哎,这个算你蒙上来了。那诗词歌赋跟牛沾边吗?

甲:太沾边了。

乙:那你说几个。

甲:张口就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乙:这里面可没有牛字啊。

甲:要不说你没学问。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在哪指的路?牛背上啊。

乙:唐诗里算你说上来了。那宋朝的诗词里有没有啊?

甲:有啊。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就写过一首诗,其中的两句话,妇孺皆知啊。

乙:哪两句?

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牛。

乙:这可是胡说八道了啊。人那两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甲:哎,不对,鬼牛。

乙:鬼雄。

篇8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得以不断拓展与提升,对技工院校的课程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技工院校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课,不仅对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这也是《全国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即语文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技工院校,语文课程的边缘化导致教师失去信心,对技工院校教学艺术的探讨不够积极。教师枉顾了技工院校学生的特殊性,沿用的是普通中学的教学方式方法,遵从于师道尊严的传统,缺乏和学生的平等对话,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授课内容上,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没有把语文延伸到专业领域,忽视语文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实践生活。作业的布置大多是生字词抄写或作文,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没有拓展语文的领域。阶段测试与期末测试仍然停留在卷面的语文知识测试上,学生的成绩单凭一张卷子。对学生的评价封闭、单一,不够多元、个性,没有顾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没有把语文拓展开来,和其他课程相连接。总之,由于课程的不被重视,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特殊性,把语文封闭在课本知识以内,让语文教学与专业、实践活动相脱节,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二)技工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技工院校学生认为来校就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语文根本无需学习。一些学生沉迷于玄幻、盗墓、穿越等小说,经典书籍的阅读极度匮乏,知识面极其狭窄。这从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低下,写作文时缺乏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苍白,听、说、读、写能力比较差。相应地,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有待提高,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浅陋,对人生的追求和价值观迷茫。

(三)技工院校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的多样,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择业过程变得多样化,但目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忽视了这一变化。教师的教学多以教材、教参为准。合适的教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遗憾的是,技工院校的教材内容过于单一,大部分是以欣赏文章为主,与学生的专业几乎没有关系,它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文章的阅读,缺少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与生活环节的结合,缺少与专业学习的连接,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具有实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是企业的呼声

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传统的模式越来越脱钩于社会的技能需求,不少企业把毕业生招聘到单位后,还要再花时间对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这就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能够进行改革,在校就让学生习得一些技能,比如应用文书的书写、活动的策划等,让学生一毕业就能进入工作岗位,减少企业的压力,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促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在技工院校,语文学科地位比较尴尬,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整体不高,语文教学面临困境。主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学不能与专业相结合,缺乏实用性的学科教学必然不受欢迎。所以,将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是改变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关键,也是促进技工院校语文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技工院校学生能否实现自我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职业竞争力。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就是要求在教学中渗透专业教育的相关要素,让语文学科不仅能够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和专业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为提升自身职业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措施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目标与专业目标相对接

目标具有引领性,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引导课堂方向。技工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应与该目标相适配,在完成语文自身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文本蕴含的专业因素,与专业相结合,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1.要完成语文自身的教育目标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穷,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习得主要是语文课程的学习。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需要长期学习和积累,字词段落、每篇经典文章都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粹。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了解伟大祖国历史的辉煌,去研究前人光辉灿烂的思想。语文也是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的前提是完成自身的目标。2.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衔接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要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目标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衔接。例如,航空服务专业是培养适应民航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于民航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及专业素质的机场运营服务与管理人员。通过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和全面的素质培养,使学生掌握从事民航运输生产和机场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为民航机场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这一培养目标离不开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相关的应用文写作能力等。语文教学就是要在分析航空物流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明确这一教学目标,承担此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3.目标上要突出专业特色技工院校开设有飞机维修、航空服务、建筑装饰、路桥施工与养护、汽车维修、机电、物流管理、会计等不同专业,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应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例如,营销专业要把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会计专业要注重财会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建筑装饰专业要注重美的感知和空间架构能力的培养,机电专业则要把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总之,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满足各专业学生对语文能力的需求。

(二)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在内容上要凸显专业特色

对技工院校学生而言,专业是关注点和兴奋点,语文学习要围绕专业方向来组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选择,删增篇目,大胆整合,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笔者学校所选用教材是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第六版),该版教材每单元分阅读与欣赏、口语交际、写作、综合实践四部分,优点是内容的设置与学生就业结合紧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不足之处是专业特色不太明显。1.立足语文的人文性,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学生职业道德相结合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应立足于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成材”的前提下,必须“成人”。当前技工院校学生对将来就业期望值过高,不脚踏实地,不肯吃苦,缺少奉献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同时又缺乏职业自信,极度自卑,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关注自身,关注生命,铸造健全的人格品质。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学习苏轼把一地鸡毛过成诗和远方的乐观旷达;通过《跨越百年的美丽》,学习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坚定执着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通过《景泰蓝的制作》,学习手工艺人的辛勤劳动、精益求精的品格;通过《卖白菜》,学习为人的诚信;通过《那一年,面包飘香》,树立职业自信。2.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将语文的实用性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相结合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应从学生职业生涯和需求出发,充分体现其工具价值,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平日课堂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课前3分钟演讲和专题训练等来完成。开放性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所思所想。课前3分钟演讲可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紧张心理,训练学生在公众场合大方谈吐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实际训练指导来提高,如通知、通报、计划、总结等。以上教学内容具有普适性,为此还要根据不同专业有效选择、安排训练内容,使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例如,同是口语表达模块,营销专业应侧重营销口才,文秘专业应侧重管理口才。同是应用文写作模块,会计专业应突出条据、财务分析报告、审计报告、经济合同等经济文书的写作,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应突出招标书、投标书、施工日志、建筑工程合同等建筑文书的写作。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专业化,例如,营销专业开展“家乡物产介绍会”活动,旅游专业开展“我来当导游”活动,航空服务专业开展“服务接待我最行”活动。3.根据专业对课文进行适当删增为使语文教学更凸显专业特色,应根据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重点教授与专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课文,补充一些专业特色明显的作品,其他关系不大的课文略讲或安排学生课外自学。如,给建筑专业学生补充朱自清的《欧游杂记巴黎》、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平郊建筑杂录》、张永和的《文学与建筑》、张抗抗的《建筑的阅读》等课文,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性,又能满足专业的要求。从教材中学习使用哪种设计理念、建设要求等,还可以播放纪录片《圆明园》《莫高窟》,使语文不仅是一次建筑艺术、文学艺术的欣赏课,而且是一次人文情怀的培养课。

(三)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语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技工院校语文教师要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根据语文课文内容和专业知识创设情境,进行项目教学、活动教学,充分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专业因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1.创设情境,融入专业因素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语言、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情境。如,给机电专业学生讲解《庖丁解牛》,可先播放机电行业相关的大国工匠精工细作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工匠大师们熟能生巧、游刃有余的技艺,然后将镜头定格,再学习《庖丁解牛》中顺其自然、反复实践的道家学说。给营销专业学生讲《烛之武退秦师》,可先播放国际大专辩论赛或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电视剧片段,让学生在视频激烈的辩论中进入课堂学习。2.启发点拨,挖掘专业因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专业的敏感,立足语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把触角伸向专业。如,在给电子商务和营销专业的学生讲解莫言的《卖白菜》时,除诚信美德外,还应延伸到专业领域,引导学生讨论商品的诚信经营与销售,不欺诈客户,做一个能恪守职业操守的人。同篇课文在给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讲解时,可结合4S店目前存在的维修中欺骗客户的问题,让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修车人。

(四)技工院校语文的作业设计、考核方式要与学

生专业需求、能力提升相一致学生能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顺利就业,除常规的课堂学习之外,还需要课后的指导和实践,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作业。技工院校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与专业相符合。同一作业,专业不同,内容不同。比如,同是让学生写一份职业规划,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要根据汽车维修行业来进行规划,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要根据航空服务行业来进行规划。教师要根据每个专业特性给予不同的指导,同是录制专业介绍,专业不同,介绍内容也就不同。另外,在课文学习之后,还可以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推荐相关的文章和视频。学生学习效果如何,能否达到培养目标,需要通过考核来进行评价,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十分必要。首要一点,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出勤率、课堂发言、课堂演讲、作业提交、互动学习、团队合作等,都应纳入考核范围,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考试过程变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提高的过程。具体而言,可以平时成绩占30%或40%,期末考核成绩占60%或70%一并计算,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该考核方式,摒弃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充分体现了技工院校注重过程性考核的原则,同时体现了语文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注重。总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目前存在诸多问题,要想在技工院校中可持续发展,完成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任务,就要与专业相结合。教学目标要与专业目标相对接,在教学内容上要凸显专业特色,语文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作业设计、考核方式也要与学生专业需求、能力提升相一致。

参考文献:

[1]刘继印.凸显专业特色构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新模式[J].教学,2012(17).

[2]朱彩虹.实现三个结合体现高职语文教学的专业特色[J].教学,2012(35).

[3]杨明翠.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思考[J].学周刊,2021(3).

[4]赵佳.高职语文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洛阳:洛阳师范学院,2020.

篇9

[关键词] 古诗词 文学积累 语文学习 古诗词

在语文学习中,多数学生迫切希望能够以有效的方法或途径克服对语文学习的畏难情绪,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往往因为语文知识的庞杂而无从下手,甚至望而却步。我在本校语文组承办的广西教育科学重点课题——“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文学积累与写作能力的转化”研究中对此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我的经验是:从诵读古诗词入手,强化积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古诗词是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要有拾珠成串的积累意识

文学先辈们所留下的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是美育艺术鲜花的源泉,历代的优秀人物都十分注重从中汲取思想和文化的精神营养。它们的语句之精美、形象之丰富、意蕴之深厚,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是最为突出的,所以也最能启迪人的形象思维、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诵读古诗词最易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无数的试验证明:一些从小被动记忆过许多唐诗宋词的儿童,对语音、语义、语境的把握要比从未接触过古诗词的儿童强许多,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读好古诗词,用心体会古诗词语言的精髓。此外,其他文学样式中的抒情,都不如诗词来得集中,来得强烈,来得直截,这是由诗词短小精悍、凝练精粹的独特性决定的。诵读古诗词,与作者一起经历情感的历程,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咀嚼已知的情感体验,探寻未知的情感领域,鉴赏者的认知水平就能在不断的感性积累沉淀中逐步走向理性的升华。

为了继承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并在附录中列出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但是,由于只是推荐,大纲对它的学习、考查均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广大师生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蓝怀瑾说过,“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在长大之后的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在校园里大力提倡多开展极富教育意义又为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诵读古诗词活动。

二、由易入手,循序渐进,激发诵读积极性

新大纲规定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体现了国家教育十分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特别是古诗文的诵读,有助于匡正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少、背得少的状况。同时,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因此教者就应该明确新大纲对古诗文推荐篇目背诵的要求,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界定每学期、每学段古诗文的背诵内容。

我所教的实验班刚上初一就尝试进行积累实验。入学不久,我就指导他们复习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所以轻轻松松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到第二学期,我则是以诵读大纲推荐的50首诗词曲为主,辅之以一二册语文课本中的诗词与文言文。我认为,大纲推荐的20篇文言文篇幅长又较诗词难理解,而且大部分要在以后的课本中出现,学生打好基础后再学习诵读也不迟。

三、不断变化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安排诵读时间

按照传统的“庖丁解牛”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极低,很难保障古诗词推荐篇目的背诵时间,要完成大纲规定的相应的任务,确实是很困难的。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比普通教学更多的任务,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扬教学民主,恰当处理教材,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将每天的早读提前五分钟,全班齐读值日生写在黑板上的当天要背的一首古诗词,教师正音正字后自由诵读、抄、记。经过训练全班一大半的同学可在五分钟内背下并了解大意。到语文课铃声一响,科代表发音全班齐诵读。这样,等老师走到教室门口,全班同学起码己读了三四遍了,背下的诗词也不易忘了。接下来的五分钟教师可抽查同学们的诵读情况,也可以每天指定一名学生上台讲讲自己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分析、或者给同学们讲作者的生平事迹等等。这不多的五分钟,给古诗词诵读腾出了时间,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拓展课外活动内容,延伸诵读积累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开展诵读竞赛,对在单位时间内背诵效率最高的学生授予“背诵标兵”称号,对整体背诵较好的小组授予“背诵优胜小组”的称号,一些读得声情并茂的学生,还可以树为榜样让他们起到示范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分内容分期讲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学常识,更多的背诵方法及要领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出发,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化、个性化及积累内容的多元化。不能让学生背下了就万事大吉,我们要提示学生在古诗词诵读中他应累积的语文知识类型和范围,如基础知识,应包括易读错的字音、易写错的字形、古今义不同的词的辨析、语法修辞等;语言积累,如优美的词句、语段、日常生活也出现的成语、俗语、谚语、名言警旬等:由此推广开去的还有诗词赏析、名人事迹、对联集锦也是累积的内容,这样,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可以充分发展各自的兴趣,学生们文学积累的习惯养成了,不用教师催他们自会“奋蹄前进不停歇”了。

五、师生寓教于乐,巩固积累成果

篇10

【关键词】写意性;中国画;意境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139-01

千余年来,中国画一直推崇的是“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既是艺术家的艺术理念,也是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写意即艺术家表达、宣泄内心的情趣、思想、志趣、感情等。意境是超越形似之外,达到精神的远致。

意境创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很多人认为写意的作品,以抒发心灵感情为本,不关注客观现实和自然,也有“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的语录,其实不然,中国画山水的最高境界并非对对象的真实再现,而是对对象写意,中国写意画之“意”,并非主观或外在的抽象之意,中国写意画的“意”可谓“意象”,即不离形象又不着象之“意”。让观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发,对人的心灵具有启示、陶冶、滋养的作用。意境是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王国维将其划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这只是是相对而言,其实它们都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从哲理分析,儒家重视天的人伦性,道家重视天的自然性,禅宗重视天的心灵性,三教合流,都持天人合一的本根论,从天人合一的本根论出发,才能真正把握绘画的美,绘画首先必须依托自然物象,通过提炼个别物象的神来传达整个自然的意境。

我们常常看到中国画,寥寥数笔,而境大意深。中国画“意”是从哪里来的?一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师法自然;另一点便是画家本人的修养,这样在创作之先,画什么,怎么画,在头脑中形成了成熟的构思。人们认知形象、创造形象首先要观察形象,对客观物象的表现来传达一种“超乎象外”的主观感,中国画也不例外,它必然也是起源于一种观察方式,而作品中的情,它是在客观物象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情感上,画家与物象融为一体,则物象就不再是没有生命,而画家也能真正把握物象的真性,文人画家通常先对自然有全局的认识和把握。宋代画家文与可,他所绘墨竹形象真实,笔法严谨,别人称赞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像庖丁解牛一般,依循天理而行,笔墨一气呵成。“胸有成竹”遂成为我国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成语。情景相生气韵生动很好的描述了中国画的意境。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就不能给予人这一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入胜的意境,要画出有意境的作品,从无法到有法的过程中,想要超越无与有之间的那道鸿沟,实现质的飞跃,不是光靠勤奋、反复练习可以获得的,还要仰仗画者心中的一点灵光,一点妙悟,笔端流露出的意趣,归根到底来源于人心的意趣。

传统中国画,“立象皆本于尽意”。所尽何“意”?一为象外之意,乃物象之内涵;二为境外之意,乃意境之升华;三为胸中逸气,乃心中涵养之正格之气。因此,“意”既不是对客观物象的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宣泄,而是“天人合一”式的主客观高度和谐统一的所在,既需要具备娴熟的艺术技巧,更需要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方能“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根据董其昌的记载,好多著名的山水画家,都是以真山水为稿本进行创作的,拿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来看,作者取材于富春山,遇到好景,就随时写生,终日不辞辛苦的深入观察、将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用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表现出来,当然,这并不就是富春山的环境地理图,他表现的是黄子久理想化了的境界,画家认识生活,把握对象的精髓,并将其进行艺术的提炼和加工,使作品真实而形象呈现出来。由此说明古代画家对自然界各种物象是如何认识并表现出来,使真实物变为艺术形象,并且逐渐使之规律化、程式化,同时可以看出他们丰富的表现技法。

中国传统文人推崇绘画的价值,是将画融入文化中,深厚的人文修养、胸中有万卷书,能拓展艺术境地,“文”实际上变成衡量画品的唯一标准,学问与中国画间的紧密联系,能使一副作品产生多重意义的联想,并增强作品的诗意和深度,并且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催生不同的旨趣。而今天的写意画,却常常因对中国传统文化、画理的一知半解,只见毫无内质的笔墨,不见立意,即便有“意”,也是“意思”多,“意境”少,“逸气”全无,草草为之,狂妄有加,既无超迈沉郁之思,也无充沛昂扬之意,徒见写意之貌,全然丧失了以线存形、以形传神、澄怀观道的传统法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写意精神。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给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淋漓尽致的把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感受、理解,全部泼洒在画面上,这是画者自身造诣、情操、修养以及品格的诠释,是画家笔墨修为具体体现。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优秀的画作仍然秉承了它独抒性灵的清雅品格,气韵、形似兼备的佳作,它的艺术感染力与震撼力以及视觉冲击力均超出欣赏者想象,给我们的是一种体现精神世界的艺术张力,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