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的城市范文

时间:2023-04-08 19:5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喧嚣的城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喧嚣的城市

篇1

这种平淡的,怡然的态度,与喧嚣城市相互共存,相得益彰,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精神面貌,以及对生命和生活的看法。

城市是一种集体性的记忆,它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了生存环境和思考的平台。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关于城市的记忆,无论是生于城市,长于城市,还是来自乡村。身处位置的不同,只是令我们观察这个城市时所处的位置有所差别,与这个城市的距离有关,物理上的和心理上的。有关城市的集体性记忆可以区分为物化的城市记忆和心理上的城市记忆。那些物化的集体性的记忆体现在是鳞次栉比的建筑,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归根到底是建筑,是场所。而那些更富有生活气息,更鲜活,更引人入胜,更能引发人的思考,也更具有民族特征的集体记忆体现在多资多彩,绚烂纷呈的市民生活中。正是在那里,虽历经前百年的沧桑变化,几度物事人非,但我们民族所具有的那中恬淡的,自娱自乐的生活哲学依然存在于今日的城市之中。

这部名为《桥下生活》的短片就是关于一座城市喧嚣与沉静的思考。

这是一部以在立交桥下的活动的人为题材的纪录片。在城市中的这样一个随处可见的角落,靠近车水马龙的地方,却是人们休闲的地方,人们打牌,聊天,剃头,看热闹……就在他们周围有搬东西的工人,各种废旧物品放在地上,而一墙之隔就是马路。人们是以一种平静,不被外界干扰的心态生活着。这是奥运前的老百姓的生活,也是人们一直以来的生活,没有变过。这就是中国人那种内温和,平静的生活心态,这种恬淡与周围的喧闹环境形成对比。旁边的剃头挑子,看热闹的人,无不体现中国独有的百姓文化,人们正以一种中国传统的处世形式面对城市正在经历着的日新月异的发展。

2008年对中国的意义很大,我们对之也寄托了很大的愿望。同样,对于承办奥运会的北京而言,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在改变着这个城市,数不清高楼拔地而起,城市变得越来越西方,越来越国际。推土机的彻夜喧嚣正与城市中所飘荡着的欲望不谋而合,不停的刷新我们对于城市外貌的集体记忆。

篇2

大家好!

今天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由团区委主办的__区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暨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对参加今天十八岁成人仪式的全体同学表示最诚挚的祝贺!祝贺你们迎来了生命旅途中的又一个里程碑,生命航程上的又一个新起点!在此,我要对抚育你们成长的父母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十八年来对你们付出的无私关爱;同时,我要对教育你们成才的老师表示感谢,感谢他们让你们学会知识、认识社会。所以我提议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我们可敬可爱的家长和老师们。

同学们,十八岁的你们,朝气蓬勃如旭日东升。从今天开始你们就应该认真思考十八岁的意义。有人说:十八岁意味着真正赢得了法律意义上一个完整的人的权力,可以被成人认可、被他人尊重。没错,从今天起你就拥有了独立思想、独立行为、独立表达的资格,你不仅完全享有国家宪法赋予你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要担负你该承担的责任,对家庭、对父母、对朋友、甚至是对社会的诸多责任。

为了使你们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完善,在此我向你们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从今天开始,希望同学们牢记责任使命。

十八岁以前,有作为监护人的父母为你们遮风挡雨,有作为园丁的老师护佑你们健康成长;而从今天开始,你们将独自面对道德约束,独自承担法律责任,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将接受道德和法律的检验。因此,凡事不能执意而为,心中时刻都要有行为举止的规范,有为人处事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己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底线。希望你们牢记 “八气修身”的要求,即为人要有正气、做人要有骨气、处事要有志气、遇到困难要有勇气、与人交往要有和气、举手投足要有雅气、博学强记涵养底气、明志笃行成就大气。虽然这八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修成,但我想你们必将会一生受用。

第二,从今天开始,希望同学们树立报国之志。

人生的价值,不仅是为了考个好大学,谋个好职业。更重要的是要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要知道,回报祖国奉献社会是一个公民最根本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人生价值最重要的体现。作为青年人更应该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意义。当今中国正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努力让祖国在新的起点上创造出更大的辉煌,赢得更大的发展,是你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胸怀民族振兴之义,树立报国之志,谱写出人生最壮丽的篇章。

第三,从今天开始,希望同学们不断努力拼搏。

今天的成人仪式并不等于你们在思想上、心理上真正成人,但这却是你们独立去品味和解读生命价值意义的开始。我不会强求你们每一个人将来都能拥有杰出的成就,因为每个人的天赋不同,过去的积淀不同。我也可以容忍你们不伟大、不杰出、不辉煌,但我不能容忍你们没有追求,不能容忍你们不去努力。希望你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地完成学业,主动地思考探索、积极地创新实践,做到与真理为挚友,与自信为同伴,以诚信为根本,以勤奋为基石,用平常心去面对生活,最终让自己成为终身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合作,懂得感恩,富有爱心的优秀之人。

篇3

1 学校课程缘起

我校积极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主要基于四方面的认识:

1.1 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我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能够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校本课程,用特色和个性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1.2 实现办学理念的需要。2009年,我校重新确立了“给学生完整人格,为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这对于一直以升学为第一指标的113中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学校管理者只有审时度势,调整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改变办学策略,借助课程这一载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的学校才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我们的教育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成功。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开发特色课程正成为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新的增长点。

1.3 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当代中学生应当对不同的学科、文化和不同的思维模式保持兴趣和尊重,能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出明智的选择,能够“知取舍进退”,并发展自己的潜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开设选修课,就是把基础教育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进行,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学会选择。

1.4 促进教师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把教师真正推到了课程改革前沿,督促他们思索、学习、研究、行动,从而实现自我专业成长;这在后来的教学反思中,很多老师都有提到,课程开发中自己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2 学校课程开发

学校课程开发首要的是满足三个条件,即有专长的教师、开发的课程为学生所需要、课程能让学生感兴趣。我校选修课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2.1 调查研究阶段。我们首先是开展对教师的专业特长调查分析。经过了解和与教师谈话,我们发现学校有很多教师在某方面有专业特长;有一些教师因为学校生源缩减课时少,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开发出某些专业;还有些教师大学时代上过选修课,对选修课很有兴趣,开选修课有着教师圆梦的性质。基于这样一种师资情况,我们发动并组建起来教师开发团队,从本专业中找到一个切入点,开发出意在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校本课程,初步确立了16门课程和18位任课教师。其次是开展学生学习意愿调查,我们给学生下发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最欢迎的授课形式以及个人爱好特长。通过这些调查,学校对学生的需求和意愿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后面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2 制定课程计划阶段。为了督促教师对课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构想,学校多次召开选修课教师会议,以会代训,请大学老师搞专题讲座,由校长亲自给教师讲解如何制定选修课课程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我们确定了学校选修课主要在七、八年级两个学段进行,每学期16课时,四个学期共64课时。老师们统一思想后,回去研究方案,选编内容,查找资料,描摹本学科的课程架构,最初第一轮课程计划是个性化的、不成熟的;于是我们再次召开会议,针对问题集中讨论,统一思想,反复研究,继续修改。

2.3 选报志愿阶段。为了提升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增强授课效果,也为了最大限度争取社会、家长和班主任教师的支持与理解,学校召开了专题会议,详细介绍了每门课程,并请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选课。学校给每个班级下发了招生广告,每个学科一张,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定志愿,每个人可以填报两个志愿,学校尽量满足其一。学校还下发了《致家长一封信》,和家长沟通学校开设选修课的意图、请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需求,帮助孩子选择学习课程,由学生填好选课志愿表。这样,在老师、家长的参与、指导下,学生基本选到了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选修科目。

2.4 课程实施阶段。2011年学校选修课程正式开课。当我们第一次选修课下课后,学生们仍然兴奋不已,围坐在大大小小的学习桌和实验台边不肯离去,都说太有意思了,自己选的学科选对了。经过一学期的实践,老师们提出了新的问题,45分钟选修课时间太短,内容进行不下去,还没有完成一个专题或实验就下课了,下节课接起来很费劲;于是我们调整了课时计划,新学期改为两节课连上大课。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实践下去,就一定会在摸索中找到比较理想的授课方式和实践路径。

3 学校课程管理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筹划设立学校课程教研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常态化管理。

3.1 课程设置,将学校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开设,在六年级开设《国学》、《写字》作为必修课程,在七、八年级开设选修课。教务处在每届七年级学生开学第一周,公布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志愿,教务处建立选修课程学籍卡,学生一旦选定课程,要完成为期两年的选修课学习,中途不得调换。

3.2 教学管理。选修课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3.3 成绩考核。每学期学习结束,教师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结束课程时组织结业考试,将学期成绩、结业考试成绩折合成总成绩,计入学籍卡和档案。学校规定,从2010届学生开始,每个在校生都要选修一门校本课程,凡出勤率未达到选修课规定课时的,不能获得及格以上的等级评价;不能获得选修课程及格以上等级的学生,不准毕业。

3.4 课程评价。学校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检查,重视过程性评价;校本课程的开设以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为前提,不留家庭作业,课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于承担校本课程的教师与文化课一并计入工作量。

4 阶段反思与构想

选修课的开设,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在课堂上找到了乐趣,尤其是一些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找到了成功,找到了自信,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了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其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也是受益最大的群体。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他们由知道自己会什么,变为知道自己还不会什么;由知道很多课改名词,变成了解很多课改实践;由被动接受课改路径变为主动设计课程实施方案;由凡事喜欢到学校领导、教研员那里寻求答案变为到书本中、报刊中、网络中自己寻求答案。同时学校的收获就更大了,因为学校选修课程的开设,不仅在学生中产生良好反响,而且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家长庆幸孩子所在的学校不是一个只追求升学率的学校,孩子在这里学得很快乐,心态很健康,人格很健全,发展很全面。家长的反响就是学校的口碑,这恰恰是113中人倾尽全力想要获得的。

篇4

【摘要】

目的正交实验优选消痤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以药液的相对密度、加辅料倍数、混合辅料比例为主要影响因素,以芍药苷含量、成型难易为评价指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成型工艺。结果筛选出的最佳成型工艺为相对密度1.28,加3.0倍辅料,混合辅料的比例为(糊精∶乳糖∶糖粉)=2∶3∶1。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

【关键词】 正交实验; 消痤颗粒剂; 成型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 芍药苷

Abstract: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molding craft of Xiaocuo granules by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sThe mai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molding craft included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liquid,the times of subsidiary material, the proportion between mixed subsidiary materials. Conditions of the molding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peony glucoside and difficulty or Easiness to forming as indexes. The optimal craft of Xiaocuo granules was selected by L9(34)orthogonal design. ResultsThe best molding craft was that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solution was1.28, the times of subsidiary material was 3.0, and the proportion between mixed subsidiary materials(dextrin∶lactose∶sugar power)was 2∶3∶1. ConclusionThe molding craft of Xiaocuo granules is reasonable,stable and reliable.

Key words:Orthogonal design; Xiaocuo granules; The molding craft; HPLC; Peony glucoside

消痤颗粒剂是由赤芍等多味常用中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热毒、血热引起的痤疮,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本品原为汤剂,因患者服用、携带不方便等,现制备成颗粒剂。本实验采用L9(34)正交实验,筛选出消痤颗粒剂的最佳成型工艺,为制备颗粒剂提供理论参考。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BS224S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G1314A-VWD紫外检测器。

1.2 试药芍药苷对照品,供含量测定用,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为111607-200301。药材,均购自南宁市一心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饮片厂,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要求。试剂,供试品溶液制备均使用分析纯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使用色谱纯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正交实验设计 根据相关文献[1~6]以及预试结果,确定以药液的相对密度、混合辅料倍数、混合辅料比例(糊精∶乳糖∶糖粉)为3个因素,每因素3个水平,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成型效果通过两个指标考察:一是赤芍中的有效成分芍药苷含量;二是成型难易,并按芍药苷含量为0.5,成型难易为0.5的权重系数对这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加权评分。结果见表1~2。

表1 因素水平(略)

表2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略)

*为依据实验样品对比之积分

2.2 芍药苷含量测定[7]

2.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色谱柱为Lichrospher 5-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4∶86);G1314A-VWD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理论塔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 000。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得出芍药苷对照品、复方消痤颗粒剂、阴性的HPLC图见图1~3。

图1 芍药苷对照品HPLC图 (略)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芍药苷对照品,精密称定,置10 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即配成5.34 mg/ml芍药苷对照品溶液。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量称取药材,以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浓缩,然后按正交设计要求制成颗粒剂。取颗粒适量,精密称定,置50 ml量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5 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 min,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少的重量,摇匀,放冷,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图2 复方消痤颗粒剂样品HPLC图 (略)

图3 阴性HPLC图(略)

2.2.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量称取药材(不加赤芍),根据“2.2.3”项下要求,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2.2.5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对照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芍药苷含量。结果见表2。

2.3 数据分析从表2数据进行直观分析,影响成型效果的各因素作用主次为B>A>C,最佳工艺为A3B3C3;由表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B,C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考虑后选择A2B2C2为最佳工艺。

2.4 验证实验为了保证成型工艺的重现性和可行性,应对优选的方案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见表4。

表3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略)

表4 验证实验(略)

从上述分析说明该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

按最佳成型工艺制备3批颗粒,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附录颗粒剂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溶化性、粒度、水分等均符合要求。

3 讨论

3.1 辅料种类的选择辅料的种类是影响颗粒成型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中药颗粒剂的常用辅料为糖粉、糊精和乳糖,其中乳糖、糖粉可以掩盖中药的不良气味;糊精被水润湿后,产生较强的黏性使颗粒变得结实、圆整,在不断滚动中不容易破碎成细小颗粒。同时,糊精、乳糖和糖粉作为赋形剂优于淀粉,后者制得的颗粒易吸湿软化,而且加水溶解后,因淀粉溶解度差,底部有白色沉淀。前三者所制颗粒成型性较好,溶解后无沉淀产生且颗粒崩解速度加快,制出的颗粒外观均匀、美观[4]。故本实验采用糊精、乳糖和糖粉作为复方消痤颗粒剂的混合辅料。

3.2 清膏量与混合辅料配比的选择清膏量与混合辅料的配比也是影响颗粒成型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中要求:辅料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5倍[8]。通过实验得知,清膏量与混合辅料(糊精∶乳糖∶糖粉)的配比为1∶2.5 时,软材较软,制粒时容易堵塞筛网或成长条形;而配比为1∶3 以上时,上述现象不太明显,软材易通过筛网,所得颗粒也较圆整。

【参考文献】

[1] 潘 娅,邱德文. 中药复方颗粒剂研究进展[J]. 贵阳中医学院,2000,22(4):52.

[2] 富志军,林以宁. 长乐颗粒剂成型工艺的初步研究[J]. 中成药,2003,25(7):25.

[3] 曲彩红,麦海燕,江先合,等. 正交设计优选板蓝根蒲公英颗粒制备工艺[J]. 时珍国医国药,2006,l7(9):9.

[4] 夏新华,胡 岚. 复方芩柏颗粒剂成型工艺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9):528.

[5] 罗国庆,胡文倩. 扶骨颗粒剂的制备工艺[J]. 医药导报,2001,20(8):522.

[6] 李 淼, 张荣霞, 赵银安,等. 带状疱疹颗粒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 中国药师,2006,9(6):536.

[7] 余树珍,张红梅,陆春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芪健胃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601.

篇5

关键词:聋校;种植;校本教材;课程开发

“课程改革只有引起学校层面的变化才能真正体现改革的意义。”聋人教育探索与实践证明,学生的社会实践是融合各类知识与技能最好的途径。聋校要为聋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就要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教育要让聋生真切地感知现实社会,认识主流社会,学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种植”课程开发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落实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聋人教育,要为聋人的成长、学习、终生生活与幸福考虑,让聋人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成为这个社会的建设者,成为充满活力与自信的现代人。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使聋人将知识转变成对自然与社会的真正认知;开设“种植”方面的生产实践活动,顺应了城市的聋人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满足了城市的聋人学生对提升生活品质的要求;开设“种植”课程,也是将知识复归原生态,使聋人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为学生服务,满足聋人学生成长需求,是聋校的神圣天职

聋人成长过程,要学习人类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提升认知策略。聋人学习陈述性知识,困难相对较小;学习程序性知识,则困难重重。他们缺少这类训练所必需的素材,他们积累的经验不足以通过同化或顺应来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难以深入进行类比、分类、控制变量等认知策略方面的思维与加工,难以完成同一年龄的正常人普遍能够进行的思维过程。

3.规范校本课程开发,提升校本课程开发既有意义,又有价值

开展以“种植”为中心的校本课程开发,意义在于让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学校德育、兴趣爱好等内容结合,形成一门特色教育。它的价值在于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得到灵活运用,让聋生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学生的将来未必从事农业生产,但通过学习,他们会更切实体会到生命、季节、劳动、收获这些词的含义,对职业意识与职业操守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锻炼。

二、开发校本课程“种植”的实践

1.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开设“种植”课程,开辟实践基地

自2010年开始,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了“社会实践”课,探究自然科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科学课题,先后指定了二位老教师指导各班学生的实践活动,每周一课时。分配给各班面积大小不一的基地。学农基地的种植情况列入班级工作考核内容。

2.成立学校自己的专家组

2010年,学校在开发这项校本课程中,公布了学校的学农基地“种植”技术专家组的成员名单,各班遇到困难、疑问就可以直接向这些老师请教。

3.学农基地收获的成果学生共享

几年来的实践,在这块基地里种植农作物,数量不多,品种不少。在众多的品种中,学生最喜爱的是可以共同享受劳动成果的品种,它们是花生、地瓜、芋艿等。

4.编写校本教材《种植》

开发的校本教材重点在种植技术。主要栏目包括“种植时间”“翻地要点”“种植要领”“日常管理”“小窍门”“图片欣赏”六个部分。“种植时间”一栏,主要介绍该植物的生长温度要求,种植的时间等;“翻地要点”重点介绍种植物时,平整土地的要求;“种植要领”主要介绍该种植物适合采用的播种方式,如撒播、点播、条播、移栽、迁插等形式;“日常管理”主要是浇水、施肥、护根、翻藤等技术;“小窍门”主要介绍在整个种植过程中采取的特殊方法以及出现特殊情况时的应对策略;“图片欣赏”,是历年种植情况的照片。

5.学校领导的认识与执行力,保证了这项活动的全面开展

课程开发与实践,是一项周期长、实践性强的工作。办好学校的这一特色教育,需要全校相关人员步调一致,协同配合。定期组织学农基地种植情况评比、组织全校“学农基地绿色蔬菜交易会”、学校食堂义务为学生加工学农基地收获的劳动果实等,这些工作一件件串起来,让校本课程得到落实。

三、开发校本课程“种植”的几点思考

课程改革的实质落实在切实提高学生认知结构上。校本课程的开发要选择合适的方向,因地制宜。学农基地的“种植”活动,其目的是实践,主体是学生,这一点不能有偏差。

开发适合聋人实际的校本课程,这是聋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杭州聋人学校针对“种植”课程进行研究与开发,因地制宜,收效显著,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杨四耕,戴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领导.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当代教育论坛,2005(4).

[2]白宏宽,孙清亚.打破“篱笆墙”,复归“原生态”.中小学管理,2011(8).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林黎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设计.教学与管理,2012(31).

[5]何艳华.如何提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华夏教师,2012(04).

篇6

[关键词]高师院校;专业任选课;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164 ― 02

一般来说,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部分,而专业选修课又分为专业限选课与专业任选课两种。专业任选课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以及实际所选择的课程,用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范围,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一、高师院校专业任选课课程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专业任选课课程开设中的问题

1.课程存量少,在整个课程中所占比例小

在开设专业任选课伊始,专业任选课资源有限,课程门类数量少,教师对专业任选课不甚了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开设了自己专长的课程,学生不能选择适合自己实际需要学习的课程,还有些课程分学期反复开设,不能及时更新,这些现象都是学生选课时的不利因素。以我校为例,在2009级学生首次尝试设置专业任选课,要求选修不低于12学分,并从2009-2010(2)开始开设专业任选课。当时,数学教育专业,在数教091、数教092,仅开设了“图论”与“线性规划”两门课程;语文教育专业,在语教091、语教092,只开设了“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文学研究”一门课程;英语教育专业,稍好一些,开设了“西方文化入门”、“亚裔美国文学”、“英语词汇学”三门课程。可以看出,课程数量显然不足以让学生“选修”,有的专业甚至变成了“必修”。

2.课程目标没有明确的培养定位

一些高校开设的一些课程,没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课程设置也没有一定的目标定位。专业任选课在高师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受重视,因此课程开设很随意。授课教师仅由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设课程,只需专业教研室审核,课程设置没有整体规划,导致了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性。

(二)专业任选课实施中的问题

1.教学内容浅显陈旧,方法单一

专业任选课开课教师职称大多数是新教师、讲师或是副教授,而罕见教授,在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的居多。由于职称低,年纪轻,还不能把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专业视野不够开阔,专业底蕴不够深厚,知识结构还有待于完善。因此,这些教师讲授的专业任选课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把专业知识进行整合,更谈不上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自然不感兴趣,达不到教学效果

2.教学资源陈旧匮乏

第一,教师队伍力量薄弱。职称较高的教师由于科研任务以及其它任务比较繁重,无暇承担专业任选课的教学任务,而职称较低的教师由于专业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专业功底不够雄厚,难以进行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整合。第二,教材资源不足。由于专业任选课属于新兴的课程,没有配备的教材可以使用,任课教师通常都是到网上选择一些教材,这样临时选教材的方法,必定存在很多问题,有一些课程不仅没有教材甚至连讲义都不齐备。第三,教学硬件短缺。由于专业任选课课时少,仅在16学时―24学时之间,所以很少有教学课件与之配套,任课教师即使自己制作了教学课件,也没有精力和动力进行完善与更新。

(三)专业任选课课程管理滞后

1.教学监督力度不够

高师院校针对专业任选课没有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第一,课程申请没有教务部门严格地把关,通常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择课程,提出申请,由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核后向学校教务部门上交申请表即可。整个申请过程,既没有对课程设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规划,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所需。第二,教学文件缺少标准。大多数专业任选课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及教学进度表基本上比较齐备,也有部分院校这些必备的教学文件都没有,并且缺少必要的规范与标准。第三,教学过程监督不够。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学生上网选课,通知授课教师和学生开课时间,而对于专业任选课教学过程的监督却不够。教学管理部门对于课程是否可以开课,开课过程中课堂效果如何,开课之后学生反馈及评价如何却很少问津。这些因素均导致专业任选课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激励机制

一方面,教学评价不及时。一般来说,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评价都是在学期末,课程已经结束,考核也已经完成,教学评价的好坏无法作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得教学管理部门与授课教师都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也就不能进行必要的整改,这种期末式的评价体系显得滞后。另一方面,考核方式不科学。专业任选课课时比较少,教师通常会采取终结式考试方法,由于课程与学生都存在差异,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再加上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授课教师基本上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承担课程,这些不利因素抑制了教师承担课程的积极性,导致了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高师院校专业任选课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确立课程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

高师院校首先应该明确专业任选课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前提,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教者、学者、研究者”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根据高校办学条件与学生发展等实际情况,我们应将专业任选课划分为三个模块:教学技能训练模块,专业知识拓展模块,专业知识应用模块。每一模块确立其核心目标,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培养学生不同需求的专业目标。

2.通过各种渠道,丰富课程资源

首先,鼓励专家、学者、教授多开课,壮大专业任选课师资队伍。教育部在2012年3月颁布的“国教30条”第六条中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是多上课。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把课程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期末考核分结合起来,从行政手段上激励优秀教师参与到授课中来。其次,开拓多元渠道,增加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资源。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教学资源上的优势与不足,为了弥补本身教学资源的不足,我们可以就近与有优势的大学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或者聘请一些专家,小学优秀教师承担某些课程的教学任务。第三,借助网络资源,既可以聘请有实力的专家、教授录制,也可以借鉴网上优秀教学资源。在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中,教师就借鉴了网络中的课堂教学案例,这样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便于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利用,又可以大大丰富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资源。第四,积极编写课程教材和讲义。目前市场上没有专业任选课教材,大多数教师都是自己写讲义,讲义的质量也没有衡量标准。因此,高师院校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鼓励教师编写教材。

3.丰富更新教学内容,探求多元教学方法

现在处于知识迅猛发展的年代,知识也在加速发展,如果不紧随知识的更新速度,那么教学内容必定陈旧,脱离实际。专业任选课教师要有效地将最新的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标准精神以及专业发展最前沿理念都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去。语文教育专业,开设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少儿蒙学经典选讲”等课程。教学内容既跟得上国家倡导的小学生学习“国学”的思想,又丰富了学生们的专业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英语教育专业,我们开设了“商务英语实务”、“旅游英语实务”、“展会英语实务”等课程。教学内容既拓实了以往的基础知识,又增添了实用性活动,使得学生所学知识变得有实际意义,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超乎预想。

其次,尝试合作性学习法、研究性教学法、模拟实践法、案例教学法等学习方法

数学教育专业,教师在开设“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与模拟实践法。通过名师课堂的案例分析课堂教学的利与弊,然后再通过学生模拟教学片断的实践,采取边理论边实践的形式,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气氛活跃。语文教育专业,教师在“论语”课上就以职业技能训练带动课堂教学为教学思路,采用研究性教学法,专题性教学法,边学习边实践,让学生撰写“我的论语心得”小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诵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英语教育专业,在“简笔画与英语教学”、“歌曲与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游戏”等课程中运用丰富多彩的辅助教学手段,采取情境教学法,模拟演练法、合作性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课堂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

4.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在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评价中,我们尝试采取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有因素,如出勤、课堂学习状态、课后作业、随堂小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都按照百分制进行打分,最后折成百分制,按照2:2:6的比例来计算期评成绩。这样进行评价,不仅监测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情况,又反馈了学生学习课程后的知识掌握与应用情况,激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最终达到提高专业任选课的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考核方式上,我们摒弃了以往单一的闭卷笔答的形式,采取了撰写教育科研小论文或教学设计,模拟教学片断、说课、微课、教师职业技能考核、教学模型制作等多种形式,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

5.加强课程监督与管理的力度

目前,高师院校必修课程监督与管理制度基本完善,但对于专业任选课的监督与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为了提高专业任选课课程的质量,教务管理部门加强了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从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的规划,课程的审核,网上选课平台(包括课程介绍,授课教师介绍,指导学生选课等),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根据本学校的学生需求与教学实际,都制定了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促进了专业任选课程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

〔参 考 文 献〕

〔1〕李莉.我国大学选修制改革的回顾与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59.

〔2〕廉永杰.创新教育及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曹玉慧.大学公共选修课程质量保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线,应准确把握大学生诚信的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1社会因素及不良风气影响

当前社会由于处于转型期,一部分人置道德与良心于不顾,追求最大化利益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了负面影响。社会对“诚信”的回报率低下,使一部分人走入思想误区,容易造成大学生将社会消极现象看成是社会的本质,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2学校德育缺乏有效性

当前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弱化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在考试前进行突击记忆,这种缺陷导致学生的诚信缺失,学校德育工作没有摆正位置,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没有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1.3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家庭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每个人的道德培育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并伴随其终身。同样,家庭是诚信教育的基础。

1.4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遇到问题,就会丢弃诚信。另外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的道德评判能力不强,这种无知和从众心理,遇到社会的不正之风容易导致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导致诚信危机的产生。

2、高校辅导员开展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

2.1、高校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诚信道德修养

高校辅导员肩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言行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辅导员要对上对下一个样,说的做的一个样。不论大事小事,不管人前人后,要能保证言行一致,这是最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点。为人师者必须诚信,诚信则灵、万事则成。

2.2、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辅导员要多组织大学生学习有关诚信道德的先进事迹,以及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座谈会、主题征文、演讲、辩论等形式就社会上的诚信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正确认识诚信道德规范,理解诚信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的意识,这样就会在寓教于乐中让诚信教育潜入大学生的心中。

2.3、加强校园、班级诚信品德建设

“育人环境”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高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如北京师范大学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办学理念就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精神。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出诚信教育。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在高校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以强化诚信教育。

2.4、开展诚信教育要理论联系实践,加深大学生的亲身体验

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存在理论的灌输,过分强调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诚信教育的理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诚信教育的内涵和知识体系,而诚信教育的实践教学是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社会、认识社会,所以理论联系实践的诚信教育可以使学生知行合一。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实践来增强教学的新颖,如小组讨论、分析调查、情景模拟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也可以通过调查分析,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一些企事业单位、群众等对自己感兴趣的诚信问题进行调查,撰写分析报告,加强对诚信的思考;也可以通过学习新闻媒体的报道,如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等栏目中关于诚实守信的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诚信道德的辩论赛、研讨会等,增强诚信意识,营造诚信氛围;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辅导员的帮助下鼓励学生申报或参与诚信课题的研究,使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结束语

诚信,是人们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对大学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方方面面的参与,高校辅导员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现代农业技术 项目教学法 通用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43-02

一、普通高中《现代农业技术》课程实施现状

《现代农业技术》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我国刚刚开设的新课程。在国内,高等院校及职业学校已有相应的现代农业技术、或设施农业、设施园艺课程,其知识覆盖面宽。难度较大;将现代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引入普通高中教育过程中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农业技术课程发展模式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的探索与研究目前未见报道。

我校从2009年开设现代农业技术选修课程以来,目前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教学知识体系和实验体系,但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面的探索还在进一步的提升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用技术课程范畴内,《现代农业技术》课程是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的,有的甚至认为这就是生物课的延伸。所以无论是出于对高考的考虑还是出于自身兴趣出发,学生对于现代农业技术选修课程的积极性都很高。但从前几轮的教学实施结果来看,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实验”,对于“试验”无从入手。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让老师感触颇深,学生最喜欢老师站在自己身边看着自己试验,并且极其认真的、不停的发问,但问的最多的是“这样行了吗?”、“该怎么办呢?”……其次,由于无土栽培课的周课时为2课时,试验开始后,所以学生对栽培苗栽后管理做的远远不到位,经常导致栽培苗死或淹死,最终导致小组试验无结果。这样的现状与《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去甚远,所以在本学年,我们尝试着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无土栽培”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断奶”,学会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项目教学法的引入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模式[1]。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将多种知识和技能融入到项目当中,并贯穿于项目的整个过程当中。该教学法的实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学生将会经历从信息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这样一系列的步骤,体验完整的项目、其中的的每一步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只是提供技能、方法等方面的指导。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我们对以往的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将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按照项目进度融合到18学时中。

现代农业技术课程实施的年级为高二,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化学、生物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但由于无土栽培试验中营养液的配制对于试验操作要求较高,所以必须进行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精密天平的使用、微量移液器的使用、储备液的配制等方面。前8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了展开项目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并为学生提供了感性的思维素材。结合无土栽培在高中教学中的规模,我们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课题作为研究项目,从第9课时开始,重点实施项目教学法,旨在使学生通过项目的进行,对整个过程及其中的每一步骤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使教学中真正做到“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创造能有效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设计与应用的技术实践能力的课堂学习环境。无土栽培专题共18学时,每周2学时。项目教学法实施前的教学铺垫主要内容及进度如表1。

表1:课程进度表

三、教学实施

荠菜的无土栽培是我校无土栽培校本课程的实验之一,栽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如果让学生按照已经摸索成熟的栽培管理方式去做,就又落入“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照着老师说的去做”这样的教学套路中去了,学生只能机械的听,然后执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本课程前期的知识、技能的铺垫,我们添加了荠菜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内容,在兼顾技术研究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无土栽培试验的理论研究价值。教学中明确给出学习任务,但并不提供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

(一)指定学习任务,学生分组并设计项目

荠菜的无土栽培技术是怎么探索出来的呢?请大家以探究荠菜无土栽培管理技术为研究项目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具体考虑以下问题:

1.探究此项目需要的荠菜苗数量、栽培用具及数量、栽培基质及数量、营养液配方方案、营养液供应方案。

2.栽培基质消毒及装盆的方法、实施时间、荠菜苗定植的实施日期。

3.营养液配制所需的试剂、仪器、器皿及相应的数量,并写出试验单。

4.营养液配制的分工;配制营养液的时间安排;存放位置;配制营养液后的实验用品清洗及实验室卫生清理的明确分工。

5.怎样确定采收期?有没有最优采收期?应该测定哪些生物指标?

6.测定荠菜中蛋白质含量的实际意义?蛋白质含量测定与选定研究课题的关系是什么?

7.标准蛋白溶液浓度梯度的选定依据是什么?怎么设置?标准曲线的测定时间安排。

8.怎样确认所测定的标准曲线可用于测算自己所测荠菜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学生自由分组后,用一课时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定项目题目,设计实施方案,教师巡视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课后,学生整理项目方案,制作幻灯片,撰写方案并提交。

(二)项目分析

下一课时,由各小组长汇报项目方案,其它小组成员质疑,小组长或组员回答质疑或商讨后回答质疑或修正方案。教师点评并提出修正建议。

课后,小组修改、整理项目方案,提交给任课教师审阅。小组修改并完善实验用品、试剂、仪器、器皿及相应的数量,并写出试验单,提交到实验员办公室。

(三)项目准备

根据项目方案,各小组从实验员老师处领取实验用品,协商好实验仪器使用顺序及时间。各小组撰写并向任课老师提交项目实施细化方案和项目执行进度表。

(四)项目实施及修正

教师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表,在每节课上负责督促、指导、检查各小组的项目实施情况,及时纠错,并协助学生解决试验中的困难。各小组执行并及时修正执行细节、及时记录、总结。每次课后,任课教师检查各小组实验用品清洗、整理情况及实验室卫生打扫情况。

(五)项目评价

实验项目完成后,由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自评,然后由其它组同学对项目进行互评,小组认真记录他组同学意见,最后由教师对试验项目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各小组项目评价完成后,由教师总结全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课下由小组修正、总结,并撰写项目方案及项目实施建议,提交。教师根据学生全程表现给出成绩。评分标准如表2:

表2:项目评价表

四、反思

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无土栽培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证明,该方法突破了相对独立教学章节对课程完整性的障碍,在任务驱动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老师的课”变成“自己的课”,通过充分的动脑、动手、互助协作、统筹安排的过程,使学生深入思考并尝试了实验实施的方方面面的细节内容,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一个细节考虑不周全,就会导致实验进度受阻或是实验失败。将这种教学方法引入通用技术课程,有效的落实了技术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

其次,由于在实验方案设计中明确提出了实验用品清洗和实验室卫生打扫的环节,有效解决了实验课后的“杯盘狼藉”的问题,既不给实验员老师增加负担,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实施――清洁整理”是进行实验的完整程序,纠正了学生以往认为做实验就是“实验实施”的错误认识。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预见试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替学生准备好补救方法及生物材料,以确保学生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从而使学生通过项目完成过程,对无土栽培技术进行深入思考,对无土栽培技术中的问题能进行分析、判断、能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该课程教学由单纯的传授技术,转变为能训练学生设计、探究、创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课程。

篇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中小企业已达1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的60%和40%,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形成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但在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资金严重匮乏,尤其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为突出,融资难问题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解决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融资效率低的问题,学者们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的罗丹阳和殷兴山在《民营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研究》一文中从分析民营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及融资需求的特殊性角度论证了非正规融资是各种社会资本聚集的最佳方式。

本文认为,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其融资方式也应有所差别。不同时期融资方式有所侧重可以提高融资效率,有效地缓解融资难的问题。不同成长阶段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1、 成长初期(0―1年):内源性融资为主,外源性融资较少,关系型融资渠道凸显。

这是因为,种子期即研究开发阶段,中小企业主要存在技术开发风险,此时对资金需求量较少,内源性融资即自有资金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在创立期,需大量资金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进行产品开发及销售,由于企业并无过去的信贷经营记录,且初创立时期,企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企业往往存在着资信等级低,抵押担保能力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失败也在这一阶段。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投资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一阶段的投资风险最高但投资收益不一定大,因此,吸引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较难, “业主出资”、“政府投资”及“亲友借款”是三大主要融资方式。

这一阶段,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可以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在信息、交易成本、担保机制、灵活性与适应性等方面的优势,从而提高融资效率。这一阶段的非正规金融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加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风险信息的封闭和风险的消化,有利于将利润保留在企业内部,所以,初创期,内源性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佳选择方式。

2、成长期(2―4年):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留存收益与业主的追加投资,外源性融资结构不合理。

这一时期,融资渠道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宽,起初不被看好的“信用担保贷款”形式,由于企业发展的逐步壮大,拥有了可抵押品,并形成一定的信用基础,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抵押贷款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比如:亲友借款与个人投资各占一定的比例,同时还并存一些创新融资方式,如:租赁融资、供应商融资、应收票据与存货抵押贷款。

但是,这一时期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结构不合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民营企业长期受到金融机构的忽视而导致民营企业家养成了不靠银行发展的习惯并形成某种惯性,且民营企业家的“所有权情节”,内心也不情愿通过发行股票或出售股份等直接融资渠道将企业的控制权转移;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缺乏与民营企业具有天然亲和力的外源性融资环境,民营企业对内源性融资的过度偏好,主要原因是直接融资环境不畅通,即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处于缺位状态,国内尚未开辟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多层次、多渠道的、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股票交易市场融资等资本市场体系,从而导致外源性融资结构不合理。

所以对于进入快速成长期的民营企业,传统的融资机构仍会持观望态度,民间融资、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和创业投资基金,应当成为主要的融资来源。

3、成熟期(5年以上):融资方式多样化,但“留存收益再投资”,仍是主要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进入成熟期,信息不对称较少,创业经营风险相对减少,盈利水平较高,外源性资本投入增多,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增多,如:“业主出资”、“信用担保贷款”、“上市融资”等。但是,自身利润积累仍是资金的重要来源,这是因为外源性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间接贷款融资存在一定的融资障碍。

所以,对于进入成熟期的民营企业,二板(中小企业板)市场和银行贷款是主要的融资方式。银行应加大贷款力度,以利于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对于已经创出品牌并进入良性发展的民营企业,可以选择主板投资市场以及发行债券融资等方式进行外源性直接融资,做大做强我国民营企业。

二、结论

篇10

关键词:成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路径

作者简介:黄美初(1976-),女,浙江永康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广播电视大学)重点课题“基层电大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模式选择与实施路径――以浙江电大萧山学院为例”(编号:KZYZD-2011-9),主持人:黄美初。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5-0051-04

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涵及对成人高校日常管理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涵及应用起源

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由传统的人事管理演变而来。在传统的人事管理的观念之下,组织内的“人”是一种成本,“事”才是该项管理活动的中心,强调的是对人的控制和对事的集权。在日常活动中,以集权推动决策的效率,而对组织内各层级的“人”形成相对刻板的规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能力的发挥。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更多地具有战略眼光和远景目标,“人”成为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侧重激发每个人的才智,形成合力而达到组织效益的最大化。由于人的复杂多样性,如何高效地管理人和激发人的才智潜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注重点,加之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现代社会大环境变化加速,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职能也日渐充实起来,管理的专业性亦在不断增强,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素质、组织机构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要求随之提高。

在此大背景下,为使组织能够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同时也为使组织内的人力资源得到更专业的管理以帮助实现组织效益,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应运而生。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即是指将原本属于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全部或部分职责,诸如:人员招聘和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设计和档案管理等以招标、付费的方式委托于市场中具有相应资格、比自身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更具成本优势和专业能力的机构[1]。管理外包最早流行于信息技术领域,后扩展至营销、生产和人力资源等多个行业。当前,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现象比较普遍。在成人高校,除了后勤外包,也正逐步探索教职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适宜模式。例如:一些学校曾先后尝试过人事和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们为学校灵活用人创造了制度环境,对一定时期内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管理过程中也逐渐显露某些弊端,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究更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模式。

(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成人高校日常管理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组织高效运作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类似于于成人高校这样的公共部门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有助于组织专注于核心业务,减少事务性工作,节约管理成本。核心业务是指组织所擅长的业务,能为组织带来高收益和高附加值并且有较好的发展前景[2]。这也意味着每个组织都有薄弱的环节,既不擅长也无发展潜力甚至带来亏损。将这些业务外包对组织本身有益无害,反而能使组织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著名的信息通信公司富士通曾就业务外包对组织降低成本的贡献率进行过测算,发现所节约的成本依行业不同可达10%-20%[3],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是业务外包的形式之一,同样能够显著降低组织在人员管理上的成本。

成人高校与其他公共部门一样负有贯彻国家相关政策、与归口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沟通协调等义务,有谋求自身长远发展的需求。作为教育机构,开展教学、科研、招生、传播文化知识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活动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将人才的招聘、任用和解除聘用关系等事务转交给人才公司,校方只需吸收服务商所提供的人力的劳动成果并对此加以质量上的检验把关,优者胜劣者汰,如有不满可由人才供应方出面解决,避免了一些用人风险和劳动纠纷。给予了成人高校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落实各项义务和责任,发挥其作为区域文化技术传播中心的作用。

其次,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参与组织人员管理,有助于组织调整管理结构和方式,各项活动更趋高效。相比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的在校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但办学规模并不一定小,如某校拥有在校和业余、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各级各类学历和学位学习者近11000人,同时该校也是社区学院,指导下属26所镇街成校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技术服务,所有的日常活动中,涉及的利益相关群体十分庞杂多样。而在校的教职工总计仅120余人,所以科学高效的管理运作模式对学校良好有序的运作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特别是对于那些本身人力资源储备不足,也无力创设完备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处于转型期或成长期的组织部门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能够引入专业机构或团队的先进管理模式和优秀的管理经验,促进组织管理者在管理的理念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3]。

再次,对于高校而言,利于将编外的优秀人员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来,灵活补足师资的同时降低了用人风险并推动学校组织机构改革。自上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也随之拉开序幕,其中,科学灵活的用人制度和人才制度的开发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两大重点,也是难点,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或可成为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为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必然努力聚集并输送优质资源,这对高等院校主要起到两方面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相较于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而随着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深度推进,社会各界对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需求加大,成人高校本身也处在向开放大学等方向转型的重要关头,亟需更多人才提供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智力支撑。普通高校虽然平台较好,但长久以来受学术科研本位思想影响深刻,仍固守在象牙塔之内,教师队伍学历水平较高但实践操作型人员不多,也面临着调整教师队伍结构,降低生师比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恰好能够充实原有的教师队伍,将社会中优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高校的教师资源,使教师队伍成员在学历和学科背景、年龄、学术性与实践性等多方面的搭配更趋合理。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包促进高校由单位用人转向社会用人,在人才选拔和任用过程中更加公开公正,规避部分权利寻租现象。此外,有市场部门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也有利于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推进。

二、成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容选择

成人高校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与企业组织在性质和各项活动宗旨上有许多相异之处,因而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时对外包的内容应当经过谨慎的思考,有选择的进行。而在进行内容选择前,有必要对现阶段成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针对问题进行外包内容设计。

(一)当前成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的缺憾

1.管理者观念固着,管理行为政治性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首先,不少管理者的观念仍旧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人事管理阶段,集权和权利本位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缺乏战略发展意识,很少看到管理活动对人才潜能的激发作用并由此对组织文化和组织承诺产生影响进而起到提升组织效能的效果,也不主动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唯上和用人唯亲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也受到学校作为公共部门的性质的影响,公办成人高校一般隶属于所在地区政府,其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很多时候的管理活动都涉及到公共权力等政治资源的协调分配,不可避免的带有政治色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4]。而现代社会公共事务的复杂化和绩效改革的推进也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其次,成人高校人才聘用自受限。学校一般在教学科研和招生等事务上受上级学校领导,但在人事和财务方面则分别受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管理,编制内人才的聘用上少有话语权,对想要引进的人才也无法提供薪酬上的优待,即使外包部分的人事聘用也需上报教育管理部门审批。这使学校的人才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满足,也时常存在需求与管理部门聘用的人才间的“错位”现象:作为高等院校,学校需要不断提升本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因而在发展中日渐侧重人才的学术修养、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而政府部门的人才选拔方式实际上侧重的是对人才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素质的考察。这就造成管理部门为学校挑选的人才与校方真正需要的人才在规格、知识结构和能力特长等方面不对等。招录的人才并不合适岗位需求,真正对口的人才却无法进入体制内,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2.编外教师缺乏归属感,心理上较为失落。例如,某校目前在职的教职员工中,编外教师近40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编外教师日常所需负责的工作与在编的教师并无二致,如,学科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完成论文、担任班主任和坐班等,为学校良好有序的运作发展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和支持。但由于不在事业单位编制之内,薪酬和福利待遇标准相对较低,薪酬由其所属的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发放,且具有不确定性,不如编制内的教师那般受国家相关制度强有力地保证,在职称评审和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提升上也受到不少限制。种种落差致使编外教师在心理上难以对所在学校产生归属感,久而久之对工作易于倦怠,甚至消极失望。而教育是百年大计,作为一种对人性的关怀、对人终身的良好品质塑造的活动,恰恰最是需要教师尽心竭力,热忱奉献。另外,由于体制限制较为严格,编外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份子难以进一步成长,尤其对于兢兢业业多年的老教师而言,更是令人惋惜。

(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容选择

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主要有四种类型:1.全面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种形式的外包是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绝大部分或全部职责和工作内容都交与外包机构负责完成。这种外包形式对该部门所在的组织而言比较简洁便利,但相对风险也较大。由于这种合作需要双方有深入的协作交流,对外包服务商的可信度、业务熟练程度和风险控制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正处于转轨阶段,各项管理制度和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而市场中的人力资源服务商也良莠不齐,总体而言综合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成人高校并不合适;2.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是指单位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性地将某些事项外包而保留一些中心工作,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外包形式,如人事制;3.人力资源人员外包。指人员由外包服务商提供,即人员租赁,也称作劳务派遣;4.分时外包。根据部门需要,在一定时段内将某些工作集中起来雇用服务商提供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时间和形式上均十分灵活[4]。

作为成人高校在日常活动中既涉及同类兄弟院校、政府部门,也与民营企业等市场私人部门及各色社会人士联系密切,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容选择上应当谨慎,因而采取有保留的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模式较为合理,在部分临时性、辅或者替代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劳务派遣,在期初、期末或年终等业务活动较为繁忙的时段,也可采取分时外包以帮助分担工作,提高整体效率。

三、成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改进路径

在当前成人高校向开放大学等方向转型以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综合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宜形式正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对于何种形式或途径最有效尚无法下确切定论。但从国内外各种性质的组织机构的实践发展规律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程度的外包是大势所趋,确实能够在多个方面都有益于组织机构的高效运作,也是成人高校提升自身运作管理效率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可行途径。一些学校在多年的运作管理中,针对社会大环境的变革、自身需求和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原有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可对以下两方面再做深入探讨和深化改革。

(一)实践多种人力资源管理形式,优化领导管理人员结构

一方面,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即人事制)与劳务派遣相结合。学校既根据公开招标结果与中标的人才公司签订协议,将编外教师的招聘、考核和薪酬管理等事宜交由公司负责。与此同时,学校也要有保留少量直接聘用编外人员的权力,由学校出面与编外人员本人订立合同,该类人员的薪酬、福利和各种津贴等与在编教师一样由地区财政部门拨发。此举建立了竞争机制,使业务能力水平较高的编外教师有望被发掘,进入这条“绿色通道”:一方面,相较于企业,政府部门拨发的薪酬待遇更加稳定有保障;另一方面,人事制度下聘用的教师有参与本校职称评审的资格,职业发展前景更广。此外,在扩充编制内教师时也对编外教师中教学业务成就突出者予以优先考虑,以此增强工作吸引力,激励优秀的编外教师成长。

另一方面,为增加学校活力,在管理理念和思维上能够与时俱进并革除一些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陈年旧疴,学校在领导班子的组建中可吸收一批年轻有为的教职人员。入选的教职人员大多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在35-45周岁之间,年富力强,有多年的从教或学校管理经验,与较为年长的领导班子成员“新老搭配”,在年龄、职称、经验和分工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既构成一定的梯度,又能取长补短,相互协调和制衡,从内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民主性[5]。

(二)“同工同酬”,保障编外教师各项基本权益

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社会个体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各种需求变化,在解决生理和安全等生存的基本需求之后将追求归属与爱、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最终达到在道德、创造力和公正度等的自我实现。而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一项让从教者赖以生存的职业,更是其毕生珍视的事业,尤其是大学教师,其职业道德感、责任感和个人文化素养均处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对归属、尊重和公正等待遇上有特别的需求。

因此,为平衡编外教师心理,使其专注于教学事务,减少后顾之忧,学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尽量保证编外教师与编制内的教师“同工同酬”,例如在课时津贴、加班和监考补贴,以及招生奖励等等项目上达到编外与在编的教师酬劳一致。这是对教师基本权益的保障,也是对其教学成果的肯定与尊重。再者,学校要经常性地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如聘请专家来校讲座、指导科研;或为全体教员开展在岗培训,提升教学能力;也可举办多种体育艺术类项目活动,促进教师间交流。增进教师间友谊,增强编外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彭剑锋,等.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91.

[2]刘景江,唐豪.论企业核心业务的外包――以网络时代的软件产业为例[J].经济问题,2003(1):31-33.

[3]穆静.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