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员的职责范文
时间:2023-03-19 15:2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员的职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行政文员需要工作认真负责,接受能力强,抗压能力强,办公软件操作熟练。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行政文员主要职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行政文员主要职责11、负责查查专利,申请一下专利。
2、算算账,对账财务统计数据,整理资料。
3、处理下行政工作,跟进公司所有产品的库存情况。
4、熟悉办公软件,对数据敏感,思路清晰。
5、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行政文员主要职责21、完成好每天的工作日志,协助部门负责人完成每周工作报告、月报告及相关工作报表;
2、负责公司商铺租赁合同及其他招商文件资料的管理、归类、建档和保管工作;
3、做好客户资源信息录入、合同信息录入、文档信息录入的工作;
4、协助招商人员做好上门客户的接待和电话来访工作;
5、负责会议记录,费用的复核。
行政文员主要职责31.公司证照资质的办理。
2.协助企业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
3.协助员工培训组织。
4.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行政文员主要职责41、负责行政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日常数据,文件处理。
2、负责办理各类文件的收发、登记、阅签、清退、整理、归档
3、负责收集和撰写有关信息,及时向领导提供信息参考和建设意见;
4、做好档案材料管理工作,严格借档手续;
5、完成总经办主任交办的其他任务。
行政文员主要职责51、录入公司系统数据;
2、管理考勤及系统登记的制度管理;
3、报表进行整理和汇报(重点excel表格数据整理);
4、与销售或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工作上事宜;
5、通知、筛选简历。
5、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工作。
行政文员主要职责61.负责公司的招聘,需开发、维护、管理各种招聘渠道,确保公司员工岗位需求,制定年度及月度招聘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员工入职、离职、转正、调动、请假等人事手续的办理,
3.负责员工入职调查,入职培训及培训效果跟踪反馈,制定新进员工岗位职责明细与绩效考核,做好新进人员的员工关怀,对离职员工进行离职访谈;
4.负责公司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管理员工档案,及时更新员工信息;
5.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与沟通,做好员工关系;
6.负责公司日常行政后勤工作;
7.完成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行政文员主要职责71、协助上级领导做好行政人事方面工作:包括公司制度的制订与调整、各项文件的起草,等;
2、负责公司前台管理、电话接转、来访客户的接待和登记;
3、负责每月办公用品、固定资产的采购,并对办公用品的领用、发放、出入库进行登记管理;
4、及时更新公司各部门员工名片及内部通讯录;
5、负责公司人员快递的接收登记,
篇2
关键词 文化资源 优化配置 原则
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水平和消费者偏好下,一个地区或社会通过指令或者市场的方式将有限的文化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领域,用最少的文化资源投入,生产出更多的质量更高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文化发展效率,最大化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其实质就是将文化资源在不同的文化活动主体和区域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文化资源优化配置主要是对文化资源中的能动部分如文化要素、文化资本、文化创意人才、文化政策、文化设备等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安排,通过设计、调整文化资源的分布和流向,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投入产出尽可能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尽可能发挥文化资源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使文化价值最大化,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如何决定、设计文化资源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流向以及分配数量呢?文化资源具体的配置内容包括哪些呢?文化资源配置的效果如何来评价呢?这些问题就涉及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原则、效率和内容。
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且又不断在变化的因素,在文化资源配置的实际操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
文化资源从投入生产到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会有众多经济主体和非经济主体参与进来,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在这些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中,每一个参与主体都承担着相应的角色,并基于某种参与动机。这些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相互联系,相对独立,彼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利益关系。文化资源的配置必定涉及各个参与主体之间以及文化系统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因此,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绝对不能单纯地从某一个或者某一些参与主体的利益角度出发去考虑文化资源的使用与投入,必须站在社会全局的角度和高度,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
二、文化需求导向原则
在资源稀缺限制下,满足更多的需求是资源配置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坚持文化需求导向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的一种延伸和直接表现。文化资源的配置必须坚持满足消费者或组织对文化的需求,才能使社会福利趋于更大。如果将文化资源配置到没有需求的组织和消费者手中,就不会产生社会效益。另外,文化需求是随着时间而时刻在变化的,对于文化资源的配置方法、手段、模式和内容也要根据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因地因时制宜。传统资源配置模式中的“次第配置法”就是一种典型的按需求导向原则设计的模式。该模式首先将资源注入最需要的部门,直到“注满”为止,然后将“溢出”的资源配置于注入次需要的部门,如此次第配置下去,直到不再“溢出”。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需求导向原则。
三、市场政府互补原则
市场和政府是资源配置中的两个基本配置主体,各有利弊。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方式自发调节文化资源在各个环节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被亚当・斯密称为“看不见的手”。政府手段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另一种重要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先天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盲目性、滞后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和必要性已经得到事实证明。在文化资源的实际配置中,应该协调性的使用市场和政府这两种手段,做到有机结合。主要思路就是必须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的辅作用。
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要求在文化资源配置的流向、数量等问题上区分出轻重缓急,寻求一种合理的分配机制,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提高文化资源的开发使用率,以较小的资源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公平原则要求社会福利在文化资源配置参与主体之间的分配要达到均衡状态。均衡分配要求在配置文化资源时要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参与者,以社会最大化和文化需求导向原则配置资源,做到不偏不倚。
五、文化遗产保护原则
各种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中创造的宝贵财富,文化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要求我们在资源配置中必须充分顾虑到文化资源的保护。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不能只顾经济利益而导致对文化资源的破坏,切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切实保护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传承民族文化的内涵精髓,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有些文化资源一旦利用和开发不当,就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使得某些文化在人类历史中消亡。
六、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与传统资源的配置不同,文化资源的配置应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次之的原则。这是由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决定的。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发展是发展的最终要义。文化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产品,提高国民的修养和文化素质水平,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民众的文化骄傲感和自豪感,维护国家文化稳定和文化安全。
(作者单位为广西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吴曼莉,广西艺术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李剑(1983―),山东人,硕士,广西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传媒产业,文化资源。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K13ZD027。]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谈国新,钟正.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与产业化开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李沛新.文化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篇3
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教学内容的、用于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辅助软件。因此,在设计制作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①重视教学理论的指导,遵循教学规律。②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与教学时限相一致。③与学校教学实践相适应,与课堂重点相一致。④正确表达学科知识内容。⑤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⑥较强的容错性。⑦严格的课堂实践。
课件设计的程序
1.分析学生特征。即运用适当的方法来确定学生关于当前概念的原有认识结构和原有认识能力,并将它们描述出来,作为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以便使制作出来的教学课件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学习的主动性。
2.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首先,确定可以制作课件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师用语言表达不丰富的内容可以制作成课件。然后,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并依据学科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知识点,把各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不同层次。整套课件的总体教学目标是这些知识点的独立教学目标综合而成的,要注意各个教学目标的前后顺序和连续性。
3.合理选择与设计媒体信息。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因此在设计多媒体软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各种媒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媒体信息,并把它们作为要素分别安排在不同的信息单元中。
4.建立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即把软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单元,并建立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方式。不同的联系方式形成不同的教学结构,不同的教学结构体现不同的教学策略。
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画面方面。即从视觉方面所观察到的效果,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具体问题:①色彩的搭配要合理。②按钮颜色不可太显眼。③少些多余的花边设计。④少用动画作装饰。⑤文字大小要适宜。⑥文字与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⑦要练就一定的图画基本功。
2.声音方面。就是对照画面所编配的一些声音资料或者是配音。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音量的大小要适中。②声音资料选取要精选。③配音效果要讲究。
篇4
[关键词]影视翻译译制片受众
引言
外国电影、电视剧如潮水般涌入中国,观看外国影视几乎成了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片中陌生的风土人情、迥异的生活方式、特别的价值观念和新颖的表现手法深深吸引着国人。影视翻译因此而变得不可或缺。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影视翻译的现状却不十分令人满意。据笔者去年对102人做的调查,有91人(占89.2%)对影视翻译流露出不满情绪。影视翻译大体分为译制片翻译和字幕翻译两种。本文站在传播学中受众的角度探讨译制片的翻译。
一、译制片翻译过程的特点
译制片就是经过翻译和对口型配音后播出的电影和电视剧(赵化勇,2000:115)。译制片不仅要求把台词译成目的语,而且还需要配音演员对准口型进行配音。它包括语言翻译和语言配音,是“译”和“制”两个连续的阶段。“译”既是“制”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制”的内容。所以,翻译在译制片的制作过程中举足轻重。
译制片的翻译过程较之普通翻译过程又有其特殊性。依据德国学者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丹尼斯,1997:55)和德国学者贝尔的翻译过程模式(贝尔,1989:19),笔者绘制出一个简单的译制片翻译的过程模式如下:
图1译制片翻译过程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译制片译者接受原语的渠道不只是书面的,还必须另外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接受原语信息。也就是说,译制片译者在翻译操作过程中还要受限于影视画面和声音(对白),其操作成果必须与影视画面和声音(对白)相协调。其实,这就给本来就“带着脚镣跳舞的”译制片译者又加上了“手镣”。因为,影视观众接受译者成果的同时也在欣赏画面。如果观众发现听到的对白(即译文)与画面中演员的口型不吻合,就会感觉很别扭,不真实,从而影响他们欣赏影片的情绪。
二、译制片以受众为中心的翻译原则
Hatim&Mason(1997:82)指出,屏幕上的演员说话让人感觉很逼真,可是作为剧本的编剧,他们是为观众而写的剧本。A.Bell(1984:177)也指出,大众传播过程中广大受众是最为重要的。因此,译制片译者也应当将观众作为最优考虑对象,即以受众为中心。
译者反复观看影片阅读剧本,对整个影片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一个“格式塔”意象后方能开始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受众的现状、受众的期待始终放在第一位。
(一)易懂性原则
既然译制片的翻译是为受众服务的,要以受众为中心,那么第一检测标准就是看观众观看影片的同时是否懂了译文的内容。我们不是满足于普通受众可能理解译文,而是应当确保普通受众不可能误解译文(NidaandTaber,1969:1)。另外,影视对白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观众观看影片时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仔细考虑对白的内容也没有机会要求演员再说一遍,所以易懂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
Cybil:I’vegottwopeopletotakecareofonmyown…andyoumakeitclearthatthatwasnevergoingtochange。
译文1:我得独自养两个人,而你搞的这些好像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事实。(王平,2001)
译文2:我们两母子要生活,我们的关系又无法改变。(粤蓉,2005)
很明显,译文2要强于译文1。听完译文1,观众会感觉别扭因为它不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从而平添了观众的负担。而译文2充分贯彻影片内容,让观众感受不到翻译的痕迹。
(二)口语化、生活化原则
译制片的语言主要就是人物对白而人物对白本身就是生活化的口语,还很个性化、句式简洁。因此,译制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摆脱书面语的束缚,力求译语生活化、口语化。试比较美国电视剧《亡命追凶》中的一句台词翻译:
Doc:Well,Simmon’sbeliefsforbidtheuseofmedicine…Whenhiswifetooktobed,Ihadthathospitalsendadoctortoher。ButJoshuaheldhimoffwithashotgun。
译文1:呃,西蒙的信条是禁止使用药物。他妻子卧病在床时,我让医院给他派了个医生。可乔舒亚用枪把他拒之门外。
译文2:呃,西蒙这个人不信药物这一套。他妻子病了,给请了个医生,乔舒亚拿着枪把他赶跑了。
可以看出,译文2较之译文1更像日常生活中的对白,更贴近生活,更具生活气息。口语化的译文才不会给观众带来扭捏造作的感觉。
三、译制片翻译的策略
演员对白时间的长短、视觉画面、唇形的开合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语速等,这些都是译制片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给译制片翻译提出了挑战。
(一)浓缩和添加
由于受到视听双频的限制,配音演员必须与片中演员的话语时间保持一致,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如果屏幕上的演员嘴巴在动,就必须保证观众能听到声音;演员嘴巴已经不动了,耳边就不能还响着说话声。所以,浓缩与添加就成了译制片翻译的常用手段。美国电视连续剧Friends(《六人行》)中有一句对白:
Yourvisabillishuge。
译文1:你的银行卡欠账数额很大。(彭可,2003)
译文2:卡上欠了很多。(Sogo,2003)
对于译制片而言,使用了浓缩译法的译文2比译文1更为合适。译制片英汉互译时,如果汉字的数目与英文的音节数相等,或略微少于英文音节数,这种译文就是理想的。因为,第一,中国人每说一个汉字就动一次嘴巴,而英语国家的人每读一个音节动一次嘴巴;第二,英语的语速略快于中国人说汉语的语速。在上例中,英文的音节数是6,而译文1却有11个汉字。也就是说,如果采用译文1,影片中的女演员已经停止说话了,观众却还听见她的声音。嘴巴不动却有声音,是不是很滑稽?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Heisauniversitystudent.
译文1:他是个大学生。
译文2:他如今在大学里念书。(钱绍昌,2000)
此例中,我们采用译文2。影片中的台词包含10个音节,演员的嘴巴动了10次。如果按照正常的普通译法,汉语就只有5个汉字,即译文1。那就意味着,观众看见演员的嘴巴动个不停却听不见声音。所以,对于这种情况,译者就要采用增添译法,适当添加从而达到视听和谐。
(二)词语调整
Hatim&Mason(1997:82)认为,影视翻译中任何只注重台词翻译而忽视非语言算子的观点,都是值得怀疑的。非语言算子,如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身体语言等都成为译者选词造句的重要因素。
当然,要求配音演员的口型和影片中演员的口型完全一致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保证配音演员和片中演员每句话的开始和结束时口型吻合是可行的;并且如果做到这一点,基本上就可以给观众造成真实感,不会影响他们观看影片的情绪。因此,调整词语是译制片译者常用的方法。例如:
Kimble:Whyareyouhelpingme?(TheFugitive)
译文1:为什么帮助我?
译文2:为什么帮忙?
我们选择译文2。因为原对白和译文2中最后一个音节里的辅音都是鼻音、双唇音/m/。所以,在发音的口型上,汉语拼音/mang/与英语音节/mi:/更为相似。
再来看一个手势制约翻译的例子:
OldJoy:YourfatherandIhavebeenfriendswhenyouwere…thishigh.(Friends)
译文1:你还只有这么高时,我和你父亲就是……朋友了。
译文2:我和你父亲做朋友时,你还只有……这么高。
影片中,老乔衣在说“thishigh”之前,停顿了一下,还做了一个掌心朝下的比划动作。如果采用译文1、演员比划高度的时候,观众听到的却是“朋友”,手势与话语内容不搭配。采用译文2、手势与话语内容一致,观众就能理解了。
四、结语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译制片的受众,对于译制片翻译都有着自己的感受。本文站在普通受众的立场,分析了译制片的翻译过程,提出以受众为中心的原则,并分析了其分原则和相应的策略,旨在能给目前的译制片翻译提供一些实际的建议和参考。总之,由于受到视听双频的制约,译制片的翻译显得尤为复杂。作为译者,只有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与普通观众感同身受,时刻把受众的需求和满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努力揣摩探索,才能译出精彩的作品,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篇5
提出仓库管理运行及维护改造计划、支出预算计划,在批准后贯彻执行。
严格执行公司仓库保管制度及其细则规定,防止收发货物差错出现。入库要及时登帐,手续检验不合要求不准入库;出库时手续不全不发货,特殊情况须经有关领导签批。
负责仓库区域内的治安、防盗、消防工作,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对意外事件及时处置。
合理安排物料在仓库内的存放次序,按物料种类、规格、等级分区堆码,不得混和乱堆,保持库区的整洁。
负责将物料的存贮环境调节到最适条件,经常关注温度、湿度、通风、鼠害、虫害、腐蚀等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
负责定期对仓库物料盘点清仓,做到帐、物、卡三者相符,协助物料主管做好盘点、盘亏的处理及调帐工作。
负责仓库管理中的入出库单、验收单等原始资料、帐册的收集、整理和建档工作,及时编制相关的统计报表,逐步应用计算机管理仓库工作。
篇6
关键词: 合作原则文化价值取向跨文化交际
一前言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提出了会话当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即人们在谈话过程中是遵守一定原则的,即“使你所说的话,在其所发生的阶段,符合你所参与交谈的公认目标或方向”。为了进一步具体说明合作原则,格赖斯引入了下面四条准则:1.数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①使你的话语如(交谈的当前目的)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②不要使你的话语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2.质量准则(Maxim Of Quality):设法使你的话语真实①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②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Maxim Of Relation):要有关联。4.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要清晰①避免含混不清,②避免歧义,③要简练(避免冗长),④要有序。[1]
虽然合作原则是由美国哲学家提出的,但它同样适用于解释汉语在内的其他语言。下面这段相声就可以证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们在交际中同样普遍遵循合作原则。
两个相声演员在台上打赌看其中一个人能否在五句话内坚持答非所问。
甲:你早,吃饭了?
乙:今天天气很好。
甲:天气好准备上哪儿去玩?
乙:世界上战争年年有。
甲:哪又打起来了?
乙:今年西瓜丰收。
甲:西瓜要买无籽的。
乙:大学入学考试都能开卷吗?
甲:第几句了?
乙:第五句。[2]
尽管答者小心翼翼,但最终还是回答了所问。可见,使用汉语的人们在交际中也是遵循合作原则的。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各民族在使用中对它的理解却存在差异,而这正是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文化价值取向对合作原则使用的影响
价值观指的是“个人或群体特有的对于什么是好的一种显露或隐含的观念,它影响着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价值观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方式表达出来,并因此影响着人们的交际方式。“文化价值取向”是用于研究价值观和交际之间的概念,指的是“人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普遍问题的方式”。[3]对文化价值取向的研究主要有四种模式,笔者在此主要运用其中两种模式来研究文化价值取向对合作原则使用的影响。
1.霍尔模式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通过将不同文化划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来表明不同文化在交际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他认为在高语境文化中交流信息的大部分内容都已经体现出来了,只有极少的信息需要清楚地进行传达。低语境的交流正好相反,即大多数信息都需要通过外在的语言方式进行传达。在高语境文化中,如中国等亚洲国家,人们在经历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同质性,可以借助很多其他方式来提供信息,比如空间的使用甚至沉默等。而在低语境文化中,如美国等西方国家,人口具有较低的同质性,因此人们期望在交流中通过语言传达大多数信息,而语境和参与者方面只包含极少的信息。例如下面这段对话。
工人:“厂长,大家提议放两天假。”
厂长:“哦?”
工人:“这个月的生产任务不但提前完成了,而且产量比上个月还多了一倍。”
厂长:“哦。”
工人:“那您是同意了。太好了,谢谢厂长。”
这段对话看似违反了数量准则,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厂长仅仅说了两个同样的字,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但我们看了以后却并没有产生任何疑惑。但对汉语了解不深的人势必会一头雾水。这是因为虽然只是将一个“哦”字重复了两遍,但却用了不同的语调。第一个“哦”用疑问的语气显然是在询问原因,而第二个则是用了赞同的语气,所以工人才马上心领神会。
除此之外,以汉语为代表的来自高语境文化的人们在交流方式上常常比较隐晦、间接和含蓄,比如,汉语在表达反对别人意见时,很少直接说“不行”或“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而通常用“我再考虑考虑”、“商量商量再说”、“稍候再给你答复”等表达方式。中国人认为这虽然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方式准则”,但却遵循了礼貌原则,避免直接反驳使会话处于尴尬的境地。而以美国为代表的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们交流方式常常比较直接和坦率。正是这些区别导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一些话语的理解上存在着差别。如:
甲:“时候不早了,我请客,咱们一起去吃饭吧。”
乙:“那多不好呦。”
对于这段常用的对话,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会有着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理解。“那多不好呦。”只是一句客套话,它的言外之意是接受了邀请,高语境文化认为不使用客套话的交流方式是不礼貌的。然而来自低语境文化的人们比如美国人,他们是很难理解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不好”是在拒绝他们的邀请,否则就违背了质量准则。可见高低文化语境之间存在的差别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否则来自高低语境文化的交流者在交流时很容易产生误解。
2.霍夫斯泰模式
海尔特・霍夫斯泰,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管理学家、社会人文学博士。他于1968年和1972年,在IBM员工中做了两次研究,并调查了其中的11.6万人。在大量的调查数据中,霍夫斯泰教授试图找出能够解释导致大范围内文化行为差异的因素,通过统计确定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避免不确定性男性/女性这四个维度可以用于区分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其中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对权力距离的态度两方面最能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其对合作原则的影响,并能解释造成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一些原因。
(1)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个人主义价值取向
霍夫斯泰于1998年提出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概念。在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文化中,人们强调自我为中心和个人的成就,每个人对他的私人财产、思想、观点、著作都有自己的权利,不喜欢别人干预自己的事情。而在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文化中,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要服从集体,集体内部强调和谐友好。所以,相对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文化来说,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文化更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这在言语的表达中可以表现出来。英美国家是典型的具有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国家,相比之下,中国更注重集体的利益,具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4]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在日常会话中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比如很多中国人在与西方人打招呼时也常说:“Where are you going?”(你要去哪?)在遇到外国朋友时会关切地说:“It’s getting cold.Take more clothes with you.”(天冷了,多穿些衣服。)虽然这些话在我们看来是再平常不过了,但来自英美国家的人们却认为这违反了关联准则,会感觉很不自在,甚至是对他们个人行为的干涉。说这些话的人很显然是要表达对对方的关心,然而对于具有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这种特殊的会话含义的。
(2)高权力距离与低权力距离
霍夫斯泰把权力距离分为高权力距离和低权力距离。中国属于高权力距离国家,而英美国家属于典型的低权力距离国家。在高权力距离的文化里,领导与下属或长辈与晚辈的关系是垂直的,人们在与长辈或领导进行交流时要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而与晚辈或下级交流时要表达出关爱或是权威。在低权力距离的文化里,社会关系相对来讲要平行些,人们强调突出个性。
中国自古就强调:“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下面是一个发生在南唐时期的例子:当时赋税繁重,京城地区又遭旱灾,人民叫苦连天。一天,烈祖在北苑饮宴,对群臣说:“外地都下雨了,只是都城却不下雨,怎么回事呢?”申渐应道:“雨不敢入城,是怕抽税而已。”烈祖大笑,马上下令除掉重税(《古今谭概―微词》)。可见申渐作为臣子,即使意识到了问题,也要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雨不敢入城,是怕抽税而已。”很显然违反了质量准则,烈祖当然明白他是在暗指赋税沉重。然而经申渐这样一说,不仅使语言变得幽默文雅容易被接受,而且不会损害“上级”的面子。但如果他直接说当今赋税繁重,京城地区又遭旱灾,已经民不聊生了,这样是不易被接受的,而且也容易遭到“上级”的责备甚至是惩罚。
这种思想在现代的中国人身上依然能够体现出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汉语当中出现了许多违反质量原则的自谦语。如:
领导:“你儿子干得很不错。”
父亲:“犬子无能,还望多指教。”
很显然,“犬子无能”是违反质量原则的,但这样说既是自谦,又是表达对儿子上级的尊重。这显然和英美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来自英美国家的人们在与上级甚至是长辈谈话时就可以直呼其名,而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以的。
三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往往又离不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2]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英文交流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而且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材料,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与外教交流,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作为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也应提高发掘语言中文化因素的意识。真正使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具有感觉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自觉性,从而顺利地进行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Guo-Ming Chen and William J.Starosta.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篇7
参数型稳压电源,是利用器件的非线性实现稳压和稳流的。从电路图可以看出,参数型稳定电源的稳定作用是通过虚线框内的调整器件的等效内阻Rdx自动调节来实现的。就拿稳压电源来说吧,如果是因为负载电阻RL变大或输入电源电压Ui升高等原因使稳压电源输出偏高时,就会引起调整器件的等效内阻Rdx自动变小,使流过调整器件的电流Idx增大,借助于限流电阻R两端压降的增加,使输出电压UO趋近于原来的数值。相反,由于负载电阻RL减小或输入电源电压降低等原因致使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O下降时,调整器件的等效内阻Rdx会自动变大,从而使得流过调整器件的电流Idx变小,流过限流电阻R上的电流减小,因此在R上的电流减小,因此在R两端的电压也减小,使UO又趋近于原来值。从线路连接方式上来看,因为调整器件与负载使是并联的,因此参数型稳定电源属于并联稳压电源。
2.串联反馈调整型直流稳压电源
我们再来看一下串联反馈调整型直流稳压电源,它比参数型稳压电源要复杂的多。它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所以必须具有执行器件和反馈支路。一般情况下,它包括调整管、取样电路、基准电压源、误差比较放大器等主要部分。调整管是闭环调节系统的执行机构,其余部分都是反馈控制支路所必需的,从图可以看出,输入电压Ui经过调整器件调节之后,变成稳定的输出电压UO,其执行动作是在误差比较放大器的控制下进行的。取样电压和基准电压相比较,并把比较后的误差信号送入放大器,增强反馈控制效果。因为取样得来的是电压信号,所以这种电源实际上是一个以电压作为调节对象的自动调节系统,图中KO为调节系统开环时的电压传递函数,也就是系统开环稳压系数;KT为执行机构在系统闭环时的电压传递函数,也就是调整管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K是误差放大器开环电压放大倍数;n为取样电路的电压传递函数,也就是取样分压器的分压比。根据调节原理可知,该系统的调节函数为:F=1/1+KT×K×n由此可知,无论输入电压波动还是负载变化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反馈系统都只是开环系统的(1/1+KT×K×n)倍,更具体点说,就是反馈调整型稳压电源在电网电压调整率、负载调整率等主要技术性能方面,提高到参数型稳压电源的(1+KT×K×n)倍。
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提问 含义 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社会品质都有重要的提升作用。而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提问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目前很多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提问低效、无效。为此,本文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提问的含义与原则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广大的思想政治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提问的含义
提问是所有课堂中都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所谓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是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而进行的课内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有效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高效的,是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的,是能够使学生获得提升的提问过程。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的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应遵循中心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广泛性原则,以促使提问更有效、更高效。
1.中心性原则
所谓中心性原则,就是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提问要有一定的中心思想,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围绕教学展开思考。为此,教师应该围绕中心进行提问,为解决政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置提问,不能没有目的的乱问。发问重点,设问难点,多问关键点,所有的提问都应该围绕教学任务而进行,把握问题数量和原则。如关于“债券、商业保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所知的各种投资方式,并要求学生对各种投资方式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不但突出了重点难点,还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启发性原则
高中政治课堂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更为活跃,思考得更为全面。例如,教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时,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民族关系的处理过程中要遵循平等性的原则,但是为什么高考时会为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加分照顾呢?这是否有悖于民族平等的原则?这一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纷纷开始探讨,学生分成了两派,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为此,教师组织了小小辩论会,使学生由一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3.趣味性原则
高中政治课堂在很多学生眼中都是比较枯燥无聊的,课堂提问更是会引发学生厌倦感的环节。为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问要遵循趣味性原则,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比如,教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过程中,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挫折或者不如意呢?”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曾经经历过。由于学生对这种问题比较感兴趣,所以课堂上是一片热闹的景象,而教师的继续引导也让学生发表了对挫折与失败的看法。在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之后,教师引入了新课。
4.针对性原则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如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高一政治生活《我国的宗教政策》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把握课本知识,掌握我国的宗教政策,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为什么要使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呢?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动,它又是以什么标准界定呢?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根据这些问题发散思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5.广泛性原则
教学不应该是针对某一位或者几位学生的,而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所以在提问环节,也应该注意广泛性原则。但是提问毕竟不能提问所有的学生,所以在提问时,我经常采用这样的语言:“现在请XXX同学回答,同时请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对不对,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提出来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不仅仅是被提问的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没有被提问的学生也会进行思考。尤其是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听到这样的提问,也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提问上。
三、结语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一个必经的教学环节,更是一种一门艺术,是考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工具。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关注提问的方法,遵循中心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广泛性原则,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提问环节,不断探索提问的最佳方法,提升提问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袁力. 有效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05).
[2] 殷敦新. 从“有效提问”到“提问有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问效益的实践思考[J]. 江苏教育研究,2013 (17).
[3] 周云旺. 中学政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2).
篇9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文化活动体系;活动文化;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241-0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一精辟论述给我们的启迪是:大学即文化,办大学就是办文化氛围,就是通过营造高品位的文化素质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氛围中接受熏陶和感染,学会思考、感悟和体验,进而健全素质,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实现“做事”与“做人”的和谐统一。通过对H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总结、思考和凝练,我们得到启示: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建设活动文化,营造以“文”化“人”的素质教育环境,不失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效的实践路径选择。
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营造以“文”化“人”的素质教育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氛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是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动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不仅是现代大学增强办学实力、激发学校活力、彰显文明魅力,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格健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
遵循这一教育理念,H职业技术学院在育人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做事”与“做人”相统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素质拓展为总揽,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体系,着力打造富有特色与活力的高品位校园活动文化,努力为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建构平台,提供舞台,营造出以“文”化“人”的素质教育文化育人氛围。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校级活动届次化、院系活动项目化、日常活动社团化、重点活动精品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格局,并打造和培育了社会实践、非常对话、科技创新、志愿服务、文化讲堂等一批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和工作品牌。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社会实践、人文艺术、学术科技、心康娱乐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充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发挥了教育、导向和激励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心理人格、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塑造与养成,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二、构建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体系,建设活动文化
(一)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教育活动,既采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方式,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课堂、于活动。如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组织开展的“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组织观看《感动中国》等教育片,开展以“学感恩、知荣辱”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展“用心灵呼唤诚信”演讲及征文比赛;结合《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和图片展等活动,为青年学子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二)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责任奉献意识
1.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化。学校每年寒暑假期坚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开展“进社区”、“辅助执法”、“边远山区支教服务”等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在服务社区、辅助执法、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等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社会、企业、民情的了解,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以及成才意识,对大学生受锻炼、长才干,强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省运会”、“家博会”、“美食节”等志愿服务工作,每年有近5000人次志愿者活跃在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以及重要的展(会)场。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一个品牌,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为大学生搭建了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而且也为他们用实际行动实现“服务社会,传播文明,提升自我”_辟了有效的途径。
(三)以人文艺术活动为载体,培养文化艺术素养
1.文化艺术活动,育才展艺。艺术是以人类情感和想象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不仅能满足人的多方面的审美需要,而且在人们的精神领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每年一届“艺术节”的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戏剧小品团体大赛、“展现音乐魅力,激扬青春旋律”之民谣吉他大赛等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展现艺术才华、提高人文艺术素养,提供了舞台。
2.文化讲堂活动,崇文尚德。为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塑造,引导学生崇文尚德,学校推出“文化素质大讲堂”系列专题讲座。几年来,共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人文、风俗、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讲座50多场,参加学生已达30000人次,在全校形成了一股“向名师学习,尚文化品位”的热潮。“文化素质大讲堂”已经成为学校能够实现雅俗共享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对塑造学生的思想和品格,影响深刻。
3.高雅艺术活动,提升品位。丰富多彩的高雅文化艺术活动能对受教育者起着情感感染、综合强化、舆论导向和人格塑造的作用。学校高度重视并大力度、高投入地抓好抓实高雅文化艺术进校园工作。高雅艺术的熏陶,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了人文艺术修养,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位。
(四)以学术科技活动为载体,打造科技创新品质
1.科技文化活动,培养技能。科技文化活动建设,以每年一届的“科技节”这一闪耀着科技精神与人文思想光芒的活动为主线,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项专业技能大赛等,带动校园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蓬勃开展,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养成,从而形成浓厚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氛围。在创新文化熏陶下,学生的创新品质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各项科技竞赛捷报频传。截至目前,仅学生获得的国家专利就达40余项,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大赛金、银、铜奖50余项。
2.非常对话活动,助推创业。学校与区域青年企I家协会携手合作,请成功的青年企业家与青年学子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探讨,通过互动与对话,切身感受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和企业家的精神魅力,从而促进同学们更加了解社会,认识自己。青年企业家与学子面对面对话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实现了课堂教育的延伸,有利于同学们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以此确立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做好准备,为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以心康娱乐活动为载体,培育健康和谐身心
1.社团活动怡心益智。学生社团活动作为一个重要载体,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学术科技、文化娱乐、体育竞技、文学创作以及公益服务等学生社团活动精彩纷呈。每月举办“创业一条街活动”,各学生社团通过竞标的方式,和公司合作,开展买卖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拓宽求知领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巩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展现音乐魅力,激扬青春旋律”、“民谣之夜吉他大赛”、“财经论坛”等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为大学生培养兴趣,拓展素质,发展成长的有效平台。
2.健康教育明亮心田。涵盖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和心理问题研究的心理健康教育“七项心育工程”为青年学生明亮心田,撑起一片晴朗的成长天空。心理学必修课的开设和大学生心理协会开展的系列活动,推进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在学生中形成了正确面对并主动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氛围。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图片展、“5.25我爱我”万人签名、“心心相连”N人N1足球大比拼等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三、创新工作实践,寓“三个渗透”于文化素质教育
(一)课堂学习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
1.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紧扣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特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不断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理论“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2.课程建设突出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的作用。课程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包括必修、限选、任选三个模块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如《哲学基础》课的教育教学,旨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精神支持,使学生不仅在知识和技能上成人,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成人。一方面,引导他们去探究超越现实功利的人生意义,树立理想,坚定信仰,净化心灵,形成求真、向善、爱美的健康人格和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见识,避免在喧嚣的俗世中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并使之能够知人论世,德技双馨。
3.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为促进专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学校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专业教育的精神陶冶功能,同时把人文艺术融和在专业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学校重视专业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建设,在各院系组织的学生专业实训实习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确立了以专业实习带队老师为主,院(系)党总支部书记、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机制,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列入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中,在组织实施专业实习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程参与。
(二)生活体验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
生活体验是指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接受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体验人生价值,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建立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思想。
1.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健全实践教学协作机制。学校以“明确目标、工学结合、强化技能、注重素质”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进高技能培养与人格塑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积极拓建校外实训基地,注重实训基地的“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一个科学、技术、人文相融合的实验实训环境。教务部门组织的“工学结合”专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学工部门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与暑期活动做到组织实施一体化,形成协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的功能。
2.丰富生活体验,提升人格素养。(1)培育良好的习惯,提升道德素养。学生通过排队候车、文明就餐、尊老爱幼等生活体验,秉承优良的道德传统,培育良好的习惯。(2)明确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意识。通过系列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促进学生对民情、对企业、对社会的了解,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以及成才意识,使大学生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应有的责任担当。(3)端正就业态度,培养创业精神。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为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搭设良好的平台,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专业和职业的理解,体验了工作的艰辛,了解了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端正了就业态度,培养了创业精神。
(三)环境熏陶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
W校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的构建,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高品位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既能胜任具体工作,又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以景观文化建设浸润学生心灵为例,学校以体现自然美,展现和谐美,凸显人文美,追求精神美为建设校园景观文化的理念,体现出整个校园建设现代、纯净、优雅、舒适的特色。校园景观文化以优美高雅、寓意丰富的景观环境,“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每一位学子,目的是为了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熏陶人、引导人,唤醒人的主体意识,求真向善,滋养人才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骆正林:教育景观的构建与教育舆论的形成[J].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14,(8):8-16.
[2]王少安,周玉清.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163-186.
[3]韩冬梅.浅谈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理念[J].当代教育论坛,2008,(08):38-39.
[4]龚克.素质教育知与行[J].中国高教研究,2015,(5):8-13.
[5]佘双好.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院校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6):34-39.
篇10
(项目编号:12YJC790141)研究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制度背景、资本投资与公司价值”
(项目编号:70962005)研究成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制度背景、债务融资
与公司投资行为”(项目编号:NCET-08-0919)研究成果
摘要:近年来,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对稳健性原则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从七个方面分别阐述会计稳健性的正面效应,表现在降低了会计主体可能存在的成本支出并利于其价值提升,扩展了Watts(2003)从公司契约、股东诉讼、税收和会计监管四个方面阐述稳健性的存在,同时也分析了稳健性原则存在的缺乏“中立性”等不足。不同国家或地区现实环境异质性决定了会计事项的有效判断和估计,得出在新兴经济体中稳健性原则是能够作为会计信息质量保证重要原则的结论。
关键词:稳健性 利益相关者 会计信息质量 中立性
一、问题的提出
稳健性原则影响会计实践至少有500年的历史(Basu,1997)。随着经济的发展,稳健性原则能否作为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的重要原则,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给出的答案可能并不一致。近年来FASB(2010)和IASB(2010)在其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剔除了稳健性原则,原因是稳健性缺乏“中立性”。尽管稳健性原则存在一定的不足,然而现有的市场环境是否应该取消稳健性原则,还不能一概而论。稳健性原则已经在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过程中存在很长时间,稳健的会计信息总体让广大的利益相关者比较满意。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并不一致,稳健性是否应该全面取消还有待进一步商榷。稳健性原则到底是否还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事项有效的判断和估计取决于国家或地区的现实环境,不能一概而论。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利弊分析
“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源于斯坦福研究所的一份备忘录,一般是指那些与公司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并享有合法性利益的组织或个人(李心合,2003)。公司是一系列存在利益往来的组织或个人集结成的“网络集合”,公司的每个行为都或多或少对各个利益主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通过会计账务处理生成会计报表,各利益相关者通过其了解会计主体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各利益主体的判断和决策。然而会计政策的正确选择又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优劣,所以公司使用的会计政策对于各利益相关者(主要涉及到债权人、股东、税务部门、监管机构、职工、供应商和客户等)非常重要。
(一)会计稳健性的正面效应
Watts(2003)从公司契约、股东诉讼、税收和会计监管四个方面阐释了会计稳健性。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从七个方面阐述会计稳健性的正面效应。
1.公司契约。债务契约在公司契约中具有重要作用。稳健性原则表明在估计资产或利润时,尽量多估计费用或损失,少估计资产或利润。对于债权人而言,稳健的会计政策使其更好地了解债务人抵押资产的有效估值,债务人方面的资产计量更稳健可靠了,降低了债务人资产高估带来的风险。会计稳健性也存在降低债务成本的效用。Ahmed et al.(2002)表明会计稳健性对于缓解债权人和股东之间在股利政策上的冲突具有效用,会计稳健性与更低的债务成本相关联,减少了公司的债务成本。Wittenberg-Moerman(2008)表明稳健的会计信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提高债券二级交易市场的效率。Zhang(2008)表明稳健性对债务人和债权人均有利,存在双赢,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稳健的债务人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债务人的债务成本则更低。Li Xi(2010)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法律制度和证券法规因素后,国家采用更稳健的财务报告体系,具有更低的债务和权益成本。Lara et al.(2011)表明稳健性通过增加坏消息的确认来减少权益资本成本,也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和未来股价的波动性,有条件的稳健性具有正向的经济效用。Li Jing(2013)表明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中,会计稳健性需要与否则依赖于重新协议是否发生,以及花费的成本,会计稳健性在债务合约中的效用大小不一致。稳健性还存在公司治理效用。会计稳健性有助于缓解冲突(Watts,2003;Ball and Shivakumar,2005等)。自由现金流是扣除净现值大于零的所有项目所需资金的剩余现金流量(Jensen,1986),两权分离下管理层存在道德风险,当自由现金流较多时管理层存在将多余现金流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上形成过度投资,达到建造经营帝国的目的。会计稳健性与董事会治理能力呈同向关系(Ahmed and Duellman,2007),Watts(2003)认为,会计稳健性有助于缓解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尤其是管理者的投资决策行为。契约论视角,会计稳健性提前确认损失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Watts,2003)。由于及时确认损失有助于促使公司及早停止低效率的投资,因此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会对公司的过度投资产生制约作用(杨丹等,2011)。当自由现金流较多时,提前确认损失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现金流,避免管理层存在过度投资等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过度投资等行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满足了管理层的利益偏好,可以说会计稳健性缓解了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冲突以及债权人和经理层之间的冲突。
2.股东诉讼方面。Watts(2003)表明股东诉讼产生了不对称的结果,过高估计公司资产比低估资产带来了更大的诉讼成本。通过低估资产,会计稳健性降低了公司期望的诉讼成本。诉讼成本的不对称,是符合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以限制公司经理和其他各方的机会主义。Kellogg(1984)表明公司和事务所由于高估项目被的可能性远大于低估项目,即不稳健的事项估计更可能被诉讼。公司如果采用比较激进的会计方式,审计师审计时可能审计风险比较大,审计师必然要求较高的审计费用作为其风险的补偿(Pratt and Stice,1994)。激进的会计方式往往带来更普遍的盈余操纵。刘运国、麦剑青、魏哲妍(2006)表明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正相关。梅波(2013)表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企业,其盈余操纵行为的识别更难,审计风险越大,审计师自身成本支出越多,就可能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进行弥补。现实中盈余操纵行为增加了审计师的审计风险,为了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审计师应加大审计核查范围和强度,投入更多审计人员和延长审计时间,审计风险的增加导致审计成本的增加,审计师成本的增加则会向企业索取更高的审计费用来弥补其审计风险增加带来的自身成本支出。所以比较稳健的会计信息降低了盈余操纵的机会,从而降低了审计成本或引致的诉讼成本。
3.税收。Shackelford and Shevlin(2001)表明税收最小化的策略往往会导致较低的账面收益,所以为了减少税收,往往选择较低的账面收益。税务筹划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免当期尽可能少交税费,会计稳健性降低了净利润的估计,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公司税务成本。
4.会计监管。证监会等监管机构趋向于要求会计报表提供者提供更稳健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主体采用更激进的会计政策,则会加大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会计主体普遍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对此监督机构势必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审查,而稳健性则降低了虚增利润或资产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管机构付出的监督成本。所以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
5.职工。职工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职工努力工作的程度与公司的绩效密切相关。理论上职工工资越高其努力工作的程度越大,稳健的会计利润有利于员工们了解其最低的保障来源,避免由于会计利润等虚高引起的虚构业绩。另外稳健的会计信息传递出更真实的业绩表现,避免虚高收益导致的多余员工的引入,保障了在职员工的利益。
6.供应商。公司与供应商之间存在往来款项,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商业信用的存在对于公司很重要,一方面商业信用融资缓解了公司当期的现金流支出,公司的现金流很重要,如果能够保持较高现金流则会更便于其有效投资,给企业带来利好消息。另一方面供应商给公司提供的商业信用,不但不支付金融性负债的利息,还可以享受现金折扣,有利于公司价值提升。公司商业信用的存在使得公司价值得以提升,供应商为什么会给予其一定的商业信用呢?会计报表是供应商了解债务人的重要信息,债务人如果经常性使用比较激进的会计政策势必存在粉饰会计信息的嫌疑。另外虚构的业绩往往也不能维持长久,迟早会被发现,因为商业信用的融资相对优势假说认为,商业信用债权人与公司经常性的业务往来,使得债权人更便于了解公司,从而更具有信息优势(Petersen and Rajan,1997;Fabbri and Menichini,2010)。稳健的会计政策有利于商业信用债权人对公司会计信息的信任,最大程度地限制虚增资产或利润,有利于债权人考察债务人的偿债能力等,如真实性的流动性资产或总资产的计量。稳健可靠的信息得到供应商信任后,相互间合作才能长久,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才会更多。
7.客户。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商品交易上。一般而言,比较激进的会计政策往往导致比较浮华的会计报表,存在表里不一的现象,误导会计报表使用者,更稳健的会计政策传递出更稳重可靠的会计信息。公司内部存在自己的“文化”,往往导致公司各部门的行为是比较一致的,产品质量的保障与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类似,可以想象经常性粉饰会计信息的公司可能缺乏产品质量的有效保障,所以稳健的会计信息传递出更有保障的产品质量。高质量的产品,加强了公司与客户间的信任,业务往来的增加从而提升了公司价值。
总之,结合利益相关者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稳健的会计信息存在众多的优势:有助于降低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缓解股东或债权人与经理层之间的冲突;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降低了诉讼成本;降低净利润的估计,节省了公司税收支出;稳健的会计信息有助于降低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对公司的监督成本;有助于降低冗余员工的引入,避免了公司盲目扩张;稳健的会计信息更能获得供应商信任,能够避免相互间的会计信息盈余操作而失去合作;稳健的会计信息传递出更有保障的产品质量,降低了客户因为产品质量等对公司失去信任,降低了公司产品销售量下降的可能。
(二)会计稳健性的负面效应
会计稳健性存在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
1.现实性不足。如《企业会计准则》中发出存货计价已剔除了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下其实存货发出成本是增加的,符合稳健性原则,但是不符合实物流转的程序,与现实不一致。当面临坏消息的确认时需要更少的证据,证据的多少以什么为标准,现实中比较难以界定。公司存在或有负债的估计,面临着诉讼的可能性,被监管机构处罚的力度等的估计,面临这样一些证据的获取时往往存在主观判断,不同人的标准不一致。另外在前述优势中提到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和缓解股东或债权人与经理层之间的冲突,到底稳健的会计信息降低了多少资本成本和冲突,实务中并不知道,只是在理论中进行了探讨。
2.可能导致利益相关者信心不足。确认太多的坏消息可能导致其账面上盈利能力不足或者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更多的坏消息,可能使报表使用者误解为公司业绩确实比较差,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导致利益相关者信心不足。现实中广大的投资者等公司利益相关者存在大部分人群是只注重公司当期的业绩表现,比较急功近利追逐短期利益,对公司的其他方面关注较少,如果该公司稳健性较强则可能会导致其在同行业中的当期业绩表现较差,从而存在导致利益相关者对该公司信心不足的可能。
3.中立性缺失。会计准则提倡客观真实性,不偏不倚的客观计量,然而稳健性与之发生了分离,确认好消息比确认坏消息需要更多的证据,偏离了中立性原则。稳健的会计政策和激进的会计政策在现实中均经常使用,比如稳健性较强的历史成本原则和相关性较强的公允价值计量,在某种程度上均存在中立性缺失,会计信息需要计量,计量需要估计,如何选择最有效的估计方法成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三、结语
稳健性原则涉及到会计的确认与计量,对会计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FASB(2010)和IASB(2010)表明稳健性原则缺乏中立性,从而在其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将其剔除。本文认为,在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其资本市场已经很发达,市场监管较完善,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更好地对复杂会计事项进行判断和估计,进行账务处理时能够实现中立性原则,在这些经济体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剔除稳健性原则是可行的。然而在我国等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欠发达,市场监管和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的现实背景下,可能难以准确对复杂会计事项进行判断和估计,中立性原则难以实现。所以在我国或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应该注重稳健性原则带来的稳健会计信息,更加注重稳健性原则带来的好处,扬长避短。总之,各国间会计准则总体方向是趋同的,这是大势所趋,但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环境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暂时还不能完全一致,在某些细节处是可以存在差异的,各国间会计准则循序渐进的趋同才符合现实。Z
参考文献:
1.杨丹,王宁,叶建明.会计稳健性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J].会计研究,2011,(3):27-33.
2.Kellogg,R.L.Accounting activities,security prices,and class action lawsuit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4,(6):185-204.
3.Pratt,J.,and J. D.Stice. The effects of client characteristics on auditor litigation risk judgments,required audit evidence,and recommended audit fee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4,(69):639-656.
4.刘运国,麦剑青,魏哲妍.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J].审计研究,2006,(2):74-80.
5.梅波.行业周期、产权性质与审计费用负担[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1):106-115.
6.Shackelford,D.A.,and T. Shevlin.Empirical tax research in accoun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1):321-387.
7.Petersen, M. A. and R.G. Rajan.Trade credit: Theories and evidenc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7,10(3):661-691.
8.Fabbri,D. and A. M. C. Menichini.Trade credit,collateral liquidation,and borrowing constrain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96(3):413-432.
9.Ahmed A S, Billings B K, Morton R M, et al.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in reducing debt cost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77(4):867-890.
10.Wittenberg-Moerman R.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in debt trading:Evidence from the secondary loan marke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8,46(2):240-260.
11.Li X.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Cost of Capital:International Analysis[C]:AAA,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