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范文
时间:2023-04-07 22:4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文本;解读;角度;
一、这里所说的文本,即是教材、或者说是课本、教科书。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凭借。任何科目的教学都离不开文本的深度解读。教师不能解读文本,教学就是去了价值。文本的深度解读,首先是文本的正确解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我们对初中语文教材有了新的认识,对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有了新的理解。初中语文教材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它是一种静态的文本。“初中语文的文本解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感知、理解、评价、重建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评价、重建文本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担负着深入解读文本的责任。语文教师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座桥梁。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课堂教学的高度。教师解读文本,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基础,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获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显得至关重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解读。
二、首先是要从教师的教学角度解读文本。当今的语文教师,特别是我们边疆的语文教师,好多都不注意深入地解读文本。部分教师,从教参或现成的教案上抄一点,从网络上下载一点,拼拼凑凑,对文本是“半生不熟”就去给学生讲课,这样,授课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更有少部分老教师,凭经验上课,以不变应万变,不去深入解读文本。这样,教学中免不了会出现对文本解读不到位,甚至会出现文本的错误解读的现象,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败笔。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要在熟悉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自己认真的去阅读语文教材,掌握语文教学的内容,透彻地解读文本。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知道自己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决定自己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文本解读决定教学的内容,决定教学的设计,也决定教学的方法。文本解读,决定对话的质量,教师设计的问题,都应该来自于为文本,如果教师文本解读不到位,他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不着边际的。
三、其次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文本。解读文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不能把教师自己的解读结果强加给学生。举个例子:解读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从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第一、二遍上课,是按参考资料上讲的,板书如下:
(乐) (苦)
从上第三遍开始,关注到学生的感受,主要板书改为:
百草园 ( 对比 ) 三味书屋
(游戏乐园) (求知乐园)
四、 以上两种板书设计,是对文本的不同解读的结果,区别主要在于对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不同感受。为什么会把三味书屋的生活教成是“苦”的呢?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吗?不是的。你看,在那里读书,学生可以“到后园爬上花坛取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教师有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
所有这一切,都是小孩子自由、快乐生活的写照,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自由快乐的心理。从小孩子的角度看,三味书屋的确是求知的乐园,而不是枯燥无味和苦。
五、再次是要从作者的角度来解读文本。要想成功解读文本,就要追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作者所选取的自然的、生活的图景,经过思想的渗透、情感的倾注,就不再是原先的个别的生活图像的复现,而形成了有情有境、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一种典型生活空间,一种艺术境界。从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更能理解作者写作的缘由。例如:读鲁迅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五书屋》以及读沈从文的《边城》等作品。他们都是从小镇走向大都市的,大都市里人心叵测,环境乌烟瘴气。这些作品表现小镇上的那一份温馨,对童年往事的回忆。《社戏》中,偷了六一公公的豆,六一公公非但不责怪,还夸他的豆好,还要送给孩子们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更是写了小孩子顽皮、无法无天的一面:为把何首乌而弄坏了泥墙;把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站在高高的石井栏上跳下来……
结语:
文本的教学解读,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但最终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文本解读决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承明·中学语文文本教学的深度解读·2012.11.29日
[2]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1
[4] 孙志编著·教材点睛七年级语文—太原:希望出版社,2010.06
篇2
一.科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爱岗敬业,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其次,教学前,做到明确目标,吃透教材,心中有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心中有学生。针对实际,编好导学案。再次,施教时有目的地提出难易适中的系统的问题,引领学生学习。例如,我在教学茅盾先生的作品《白杨礼赞》时,认真备好课,编好导学案,在课堂上我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自读课文。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句中的白杨树“不平凡”表现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经过思考学生开始发言。有的学生说:“白杨树生长环境不平凡,西北高原广袤平坦。一生补充说:那里干燥,经常刮很大的西北风,在这里生长不容易。白杨树却生长在此。另一位同学说:“白杨树挺漂亮,枝干叶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皮光滑而有银色的云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有的学生补充说:“白杨树不光形体美,而且内在也美,力争上游,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学生通过阅读领悟了白杨树“不平凡”的内涵。对“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的问题,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联系1941年抗日的时代背景,把问题解决了(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老师这样启发阅读,必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不过,教师要善于自然地提出问题。不断地有针对性地把问题引进课堂,提出的问题能考虑到学生经过思考,主观努力能回答出来较妥,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制造一些原意暂时不予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该问题的提出,有路标的作用。诸多问题,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张清晰的求知网络。学生受到了实际锻炼,长此以往,形成动脑筋的习惯,能力自然会逐渐产生。
只有科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课文,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两个积极性的关系是有机的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任何一方。教师的积极性是外因条件,学生的积极性是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二.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产生能力
“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主独立运用学过的知识,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产生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故乡》这课时,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
1.作品中的“我”是鲁迅吗?
2.老屋为什么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老屋不同?
3.“我”久别故乡,这一次回来为什么没有好心绪?
4.文章为什么要写杨二嫂?
5.为什么想到希望我害怕起来?等等。
学生一连提出好多问题。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学生实在弄不懂的地方教师加以点拨,整个课堂学生处于思维状态,教学效果良好。教法上的改变,让学生有创新感觉。在教学中让学生求异,不一定都求同,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敢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将读和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会范文的写法;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从现实中收集素材;再培养其布局谋篇的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
三.建立科学训练体系
除了阅读教学外,还要有一定体系的训练。将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建立科学训练序列,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应该先从能力角度分解,逐步培养一般阅读能力,组成训练体系。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中心,同时有一个新的训练因素;每个单元都紧扣训练去安排相关的知识和范文学习。学生掌握的内容单一而具体,每个单元都有较充分的时间运用新知识动手动脑去实践。用单元教学形式安排教学活动,训练集中,有学有练,有听有读有说,读写易于结合,既可单项训练又可综合训练。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按初、高中两大阶段规划处阅读能力应具备的统一标准,然后分年级制定具体训练计划,每学期以单元教学形式,分若干训练点,组成阅读知识与阅读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这便是阅读能力培养的科学化之路。
篇3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体验式阅读教学注重学生对文本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应该是以生命为前提的,它直接把客观的事物融人到自己的主观生命意识之中,使生命处于一种积极创造和运动的状态当中。因此,在实施体验式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理解文本内涵,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以直观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体验
体验式阅读不仅是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把握,更是学生对自我生命的重构,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因此,体验式阅读教学不仅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反思,而且是一种发展和创新,是学生对文本阅读、解读权利的充分尊重,是消除学生抵触阅读文本情绪的有效途径。体验的生成需要以直观的感受为基础,在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而以直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为学生的体验奠定基础。
1.借助多媒体增强学生体验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视听功能,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可为学生的体验提供良好地外界媒介。以《叫三声夸克》的教学为例,教学中让学生多层次的物质结构是难点,教学中教师以幻灯片来播放原子的结构科学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从而为文本的理解奠定基础。又如在《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教学中,学生没有到过黄山,要了解黄山的景色单纯地靠文字阅读会存在较大困难,教学中教师以黄山的记录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看后表述其特点,学生不仅兴趣浓厚,也有了具体感知,再去阅读课文,感受会更加深刻。
2.借助话题、故事等增强学生体验
文本阅读实质上是学生以自我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而不断对作品进行解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知识是关键。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更好地让学生将自己的经验和文本结合起来,教师可采用话题或故事形式来创设情境,从而让学生获得直观体验。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先让以“我的童年生活”话题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童年生活,然后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鲁迅的童年生活进行对比,从而进入阅读过程。又如在《我们家的男子汉》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弟弟妹妹或邻居家的小孩,从他们身上寻找“男子汉”的特点,然后再引入“男子汉”的特点归纳,结合课文再去分析。如此,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有了直观感受,再深入文本中去体验,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会有新的感悟,理解也就会更加深刻。
二、以合作探究来生成阅读体验
传统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方法,课堂中多是教师按照备课内容给学生将文本的内容、写作特点等,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没有对文本加入自己的理解,所获得的知识也就是一些机械的知识,体验和感悟成为空中楼阁。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倡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倡合作探究式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进行交流,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才有助于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1.以明确的目标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要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能有自己的理解,那就需让学生自主地去阅读文本。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需以明确的目标来引导学生先自主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作品主要内容是基本需要了解的。如《多收了三五斗》中故事的开端万盛米行的柜台前,旧毡帽朋友向米行的先生询问米价、哀求提价、要求换现洋钱,没有结果。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旧毡帽朋友忍痛低价粜米。这需要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自主感慨。为更好地落实自主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导学案”来进行反馈,从而了解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
2.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在阅读过程中,为更好地让学生在阅读中生成体验,教师可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如在《藤野先生》的教学中以问题“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这些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来引导学生探究匿名信事件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要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看电影事件侧重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揭示了这一造成我们民族衰落的重要原因。这两件事促成了作者为了祖国的富强而下决心弃医从文的缘故。当然,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后,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引导小组进行概括,教师再进行讲解。如在《老人与海》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学生在此问题引导下合作交流,然后教师归纳总结: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
三、以实践探究来丰富学生的体验
通过课堂探究学生对文本获得了一定的体验,为增强学生的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拓展,以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验。
1.应用复述、概括、拓写等方式丰富体验
在应用复述、概括、拓写等方式进行时,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学后教师可以小组竞赛、作品展等方式进行。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不宜过高,而要以学生的体验生成为核心。以《老人与海》的拓展为例,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对老人人物形象的评析,学生可根据文中的句子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硬汉精神”,关键是要学生能有自己的体会。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拓展丰富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更好地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以《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为例,教学后教师以“我们这里的冬天”为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小组对当地的地理条件、天气特征进行调查,然后和文中的冬天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深入理解“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又如在《背影》的教学后,以“父亲的背影”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观察父亲的背影,然后以主题讨论会“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感受父母的形象,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去获得体验和感悟,在生活中丰富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要逐渐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解脱出来,树立学生发展意识,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以此为基础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阅读中,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在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体验,以直观的呈现方式来让学生获得直观认知,在合作探究中对文本生成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让阅读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