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范文

时间:2023-04-03 07:5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观察日记四年级植物

篇1

大家好!我叫康路纳兰,是北京市西罗园学校小学部四年级的小学生。我从小就对动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爸爸的辅导下,我饲养培植了很多动植物,并且对它们的生长、成长过程加以观察记录,写下了《仓鼠日记》、《“虫虫”观察记录》、《“植物培养”观察记录》等。

近日我看了两部动画片,一部《虫虫特工队》、一部《别惹蚂蚁》,这两部动漫电影的主角都是蚂蚁,这又激起了我对蚂蚁的兴趣,其实我对蚂蚁的观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每年的春天我都会眼巴巴的盼着蚂蚁的到来,每年的秋天我又会恋恋不舍的看着蚂蚁隐入地下,夏季我会顶的烈日在树根下、砖缝间观察着不同蚂蚁的不同形态。比如小红蚂蚁的行色匆匆、黑蚂蚁的勤劳肯干、大蚂蚁的吃苦耐劳……。为了能够更好的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生息繁衍,爸爸给我买来了一套<蚂蚁工坊生态宠物观察饲培套装>。

幸福啊!我要培育自己的蚂蚁军团!

西罗园学校小学部四年级:康路纳兰

篇2

[关键词]关注生活 自由表达 技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86

如何教好作文,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文无定法,但是定有技法。用什么样的技法才能指导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呢?接手新一届学生后,我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落实“关注”,促进自由表达

作文是从现实的土壤里长出的树,开出的花。学生就像一颗颗种子,只有投进现实的怀抱,接受自然雨露的滋润,才能发芽长叶,从心里开放出绚丽的作文之花。能否把关注现实落到实处,关系着学生自由表达的成败。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关注现实时,好奇心、表达欲特别强烈。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今天这日新月异的时代,许多事物就算“躬行”也是不能“绝知”的,这正好激发了学生研究探索的兴趣,拓展了学生写作的空间。因此,为了学生的作文发展,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不怕麻烦,不怕辛苦,斩断学生的偷懒应付和投机取巧之路,带领他们老老实实地从现实起步,用心写作。

例如,教四年级下册“习作一”中“春游的建议”时,我看到课本上的两篇范文都是写阳春盛景,是学生记忆中的春天,即使不观察,也能轻松地写出仿写之作或经验之作,可是这样写作,没有个性,也不能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教到这次习作时,还是初春,有的老师说随学生怎么写,有的老师说等一等再写。我想,这时候应让学生去广场、公园、田野等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春天,既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又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于是,利用校信通,我号召家长星期天带孩子四处走走,帮班级找一处春游的地方。星期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时,我发现还有十多人因家人没空没有完成。中午,我抽空带他们在校园里走了一圈。等所有的学生都关注现实以后,我们才走进课堂,开始必要的讨论和指点。作文在评讲时,童言童趣令人忍俊不禁,不少学生还引用动漫语言,诙谐幽默。有个学生说,现在春游看不到美丽的景色,但能享受到发现的惊喜。成功、喜悦、兴趣是相连的,对学生写作如此,对教师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

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关注现实是作文教学最棒的教学技法,它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促进学生自由表达,实现作文教学目标。

二、有效读书,帮助自由表达

语文书加上五花八门的课外书,现在的学生不会为没有书读而发愁,愁的是不知读哪些书,愁的是读了书依然不会表达,不会写作文。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读书,提高表达能力呢?我的做法是,除了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书刊,召开阅读交流会之外,就是贴近本次作文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定学生读一些相关的书或文章。读书能开启写作的思路,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帮助学生自由表达。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发挥导师的作用,指点他们读书,想一想自己有何收获;要求他们画下觉得新奇有趣的词句和有用的信息等。当然得隐藏好自己的“别有用心”,让学生没有负担地自由读书。

记得教四年级下册“习作五”中“植物王国的奥妙”的前一个月,我推荐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植物篇”,一是增加学生的见识和知识储备,二是感受植物的神奇,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自由表达的过程,写好作文。为了增强读书的时效性,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召开了三次交流会,学生兴致勃勃,畅谈了自己的收获、感受。课余时间常常讨论这种树木、那种花草,班上形成了一股“植物热”。

等教到这次习作时,几乎是水到渠成,学生兴致盎然,胸有成竹,七嘴八舌地谈着自己的写作对象。我耐心地引导学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走近植物细心地观察,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这次作文,学生在课本范文的引导下,按“观察――发现――研究”的顺序一步一步写,题材广泛,语言丰富、规范,训练十分到位。

三、创设“体验”,乐于自由表达

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亲身体验之后,分享的欲望最强烈,表达的语言最富有情感。有一次,我看到不少学生的抽屉太乱,就举行了一次整理抽屉的比赛。十来岁的孩子埋着头,手忙脚乱,噼里哗啦,闹了许多笑话。有的笔滚到地上,有的书夹在一起,有两个孩子因为速度慢哭了起来。比赛后,孩子们讲起比赛时的小故事,有声有色,开心得不得了。潘静芸这样描述身边的李佳炜:“李佳炜整理好了抽屉,就像一个被训练过的小猴子,听到了胜利的音乐,高兴得手舞足蹈。”大胖子万继新忙得满头大汗,衣衫都湿了,瞧他那狼狈的样子,不知谁悄悄说了一句“落汤猪”,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晚上,学生就把这件事写成了日记。有些家长告诉我,孩子边写边说,不亦乐乎。

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培养对生活的感受能力,这样学生就不会做学嘴学舌的鹦鹉,而是快乐地、大胆地表达自我。

教学四年级下册“习作七”的“一次体验活动”时,我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组织了两次体验活动:一次是每人带一个鸡蛋,保护三天;一次是星期天在家里,体验一天残疾人的生活。学生兴致很高,都参与了体验活动。因为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我想检查一下学生的习作水平,所以活动结束后,我没有做任何指导,完全放手让学生写作。两节课的时间,所有学生都完成了作文。批改时,我发现学生还真不简单,语言生动,内容丰富,不少习作还有或妙趣横生或有情有义的点睛之笔。当我在办公室和同事分享这些有意思的习作时,一位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感慨道:“学生的潜力真是不可估量啊!”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27-02

处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科学教育,注定在某些方面有其独特性和创新性。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学科价值取向上更加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加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兴趣的培养,所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增加了更多前伸后延的拓展类科学活动。对此,一方面,科学教师都称赞这些活动是“真枪实弹”;另一方面,教师们又为此类活动发愁:科学活动的材料从哪里来?科学活动的时间怎样能得到保证?科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怎样能得到保持?家长对这些活动是否支持?……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变“被动”为“主动”、由“校内”向”校外”、从“课堂”到“基地”,不断寻求解决办法。

《养蚕》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我们来养蚕》《给蚕宝宝记日记》《我们来抽丝》《养蚕经验交流会》几课,教材紧扣养蚕过程的几个关键期(即“动员与饲养”“观察与测量”“收获与抽丝”“经验与交流”)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乐意养蚕,在养蚕活动中锻炼成长、增长知识、关爱生命。

但是,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城区学校来说,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蚕卵、桑叶不易找到;教师、家长不懂养蚕,没有经验;养蚕活动时间跨度大,前后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每次教到这一单元,教师都十分着急。我们尝试过养毛毛虫、通过网上购买蚕卵、用莴苣叶代替桑叶养蚕,最终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怎么办?难道就只能与学生“在黑板上养蚕”吗?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养蚕的活动中来。开学初的备课研讨会上,我们召开了《养蚕》专题研讨分析会,通过商定,我们决定采取“争取外力、形成合力”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一、借调资源,争取当地科协部门的支持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为了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据了解,距我校约5公里之处有一个“田园圣树”基地,那里栽有20亩桑树,桑叶主要用于喂鸡,使鸡产下营养价值较高的鸡蛋。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通过家长资源联系上了市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市科协”),市科协的领导听了我们的用意之后,表示大力支持。首先,市科协领导带我们到“田园圣树”与那里的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田园圣树”负责人听了我们的想法也为现在的学生有养蚕的机会感到高兴,表示不仅可以免费为我们提供学生养蚕的桑叶,还可以天天派专人把桑叶送到学校,更让我们感动的是,“田园圣树”的负责人为了促进学生提高养蚕活动的积极性,还提出了用茧子换桑鸡蛋的奖励措施。随后,市科协的领导带我们找到了蚕桑研究所,蚕桑研究所也表示大力支持,当即与苏州蚕桑研究所取得联系。为了便于比较,蚕桑研究所不仅提供了普通的蚕种,还提供了“彩茧”蚕种,让我们全体师生兴奋至极。最后,市科协的领导带我们找到了农技员。我们成功聘请了一位农技员担任养蚕活动的校外辅导专家,农技员从如何准备养蚕到如何科学养蚕为学生作了系列讲座。

二、成立社团,争取学校的支持

毋庸置疑,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校园里到处都可以播撒科学的种子。我们把与四年级年级组共同制定的“我与蚕宝宝共成长”活动方案提交到教务处时,学校领导一致赞成,并表示要克服一切困难支持这个活动。首先,学校给我们开辟了“养蚕室”,师生齐动手进行了布置:贴上了蚕的生长过程及养蚕的主要事项,挂上了绿色植物,摆上了养蚕工具;其次,聘请了学校有养蚕经验的生活老师(专门负责学生宿舍管理的阿姨)为我们进行技术指导,协助我们进行日常养蚕活动的管理,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师生养蚕的成活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师生分散精力;最后,学校分管科技的领导还与我们一起提升活动质量,成立了“春蚕研究社团”,引导学生在养蚕、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小专题研究,如有的学生对“彩蚕与家蚕结茧的比较”进行了研究、有的学生对“不同温度对蚕结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有的学生对“蚕喂养不同品种桑叶结茧的比较”的研究……“春蚕研究社团”的成员个个像研究小专家,观察、测量、记录、拍照,忙得不亦乐乎!

三、向家庭延伸,争取家长的支持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养蚕活动中,经历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家庭的资源。据调查,很多家长不支持、不愿意孩子参与这样的活动,主要原因是家长对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意义不清楚。对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争取家长的支持。

1.发放一份活动告家长书。在活动前,我们给四年级的每一位学生发放了一份告家长书,内容包括活动的名称、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意义、活动的做法、活动的奖励等方面,让家长对活动有个整体的了解。

2.签订一份领养协议。为了避免学生、家长一时冲动,提高学生、家长的责任心,凡是参与养蚕的家庭都要签订一份领养协议,领养协议中明确规定领养活动的考核。如:一位学生领养了5条蚕,活动结束后至少要上交3个蚕茧才算合格,上交了5个蚕茧的家庭可以参加活动优秀家庭评比。

3.举行一系列竞赛。如果说制定各种规则是活动的保证,那么举行一系列竞赛就是活动的调味剂。在家庭领养蚕的活动中,我们策划了一系列竞赛,如:家庭养蚕摄影展、学生养蚕观察日记评比、最佳结茧创意奖(提供蚕结茧的装置)、领养优秀家庭评比……从学生的照片、文章和上交的蚕茧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家长的热情和认真。

四、活动反思

1.科学教育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形成合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校外资源包括社会其他部门的资源、自然环境资源以及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等人才资源。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次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市科协、市农委、“田园圣树”基地、家长等资源,解决了蚕种、桑叶、养蚕技术等问题,在活动中收获了更多的精彩、更多的惊喜。

2.科学教育要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活动中收获。养蚕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黑板上养蚕”“课堂上养蚕”,那么学生收获到的仅仅是一种浅显的科学知识,这与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相违背的;而学生通过自己养蚕,收获到的是一种情感体验和能力的提升。有的学生为一条蚕的死哭了好久,有的学生为了能让蚕宝宝吃上新鲜的桑叶主动与父母商量办法,有的学生在整个养蚕过程中用相机记录了蚕宝宝生长的每一天……

3.科学教育应加强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我们的四年级组成立了“春蚕研究社团”,科学教师负责带领学生开展养蚕专题研究,如“喂养桑叶和莴苣叶的蚕的比较”等;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查阅了“养蚕发展史”“蚕丝的作用”;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养蚕小报”设计;班主任带领学生收集“打草龙”的工具,并带领学生开展“打草龙”的体验活动;数学教师则利用养蚕活动中的数据来编题。其他学科的参与,不仅减轻了科学教师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拓展和体验。

篇4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学 探求能力

一、引言

作为经济腾飞、强盛国力的关键,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吸引着千万人的目光。作为一位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更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能发展,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必须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学科学教学抓起。科教兴国的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对小学生的科学知识的教育也逐步受到重视,但是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探求能力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目前我省所采用的苏教版《小学科学》的教材为例,这完全可以说是一种以儿童生活经验和探究能力发展作为主线的单元式教材。在三年级的《小学科学》中,教材选取了物体的外形特征为主要教学内容,探究了水、电、空气、运动等内容,从简单的自然现象出发开始学习;四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探究了动植物的身体,演示、地球以及光的传播、热现象等;五年级的教材则一人的器官开始,进而探讨动物器官,再从声、光的产生与传播、风、雨的形成延伸到昼夜、月相成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思维逻辑能力,因而以生物与环境为主线,讲解地球构造、矿产资源等科学。由此可见,教材的安排与学生的智力以及思维发展是相吻合的,因此,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不能采用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探究能力应该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实践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在观察和实践中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俗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症下药方能见效,因此,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必须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三方面进行。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探究,探究就需要发现,需要观察,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借用一句话,“世界上不是没有科学,而是缺少发现科学的眼睛”。小学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身心智力等因素正处于起步与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学生日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此同时,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如果教师把握好教学对策,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就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在讲《叶和花》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我事先在课前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寻找你身边的叶和花,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种在下次课介绍给同学们。上课那天,同学们带来了各种规格样的叶和花,每个人都高兴地把自己的叶叶或花介绍给同学们,课堂上好不热闹。待他们的情绪稍稍安静一些之后,我从中选取了一些叶和花连同我自己收集的都粘贴到课前准备好的硬纸板上,然后以此向同学们展示,并让他们观察这些实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一次同学们都安静的观察起来,不一会又举起一双双小手发言,结果,我们很顺利的观察了叶和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并总结了叶和花的特征以及对植物的作用。之后,我们又结合之前讲过的《果实和种子》、《根和茎》的内容,讲解了叶子和花同样是植物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自己寻找发现叶子到找到叶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从部分到整体的讲解植物组成,不仅教会了他们如何了解植物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了解了植物的一生,为下次课讲解《植物与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且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认知能力[1]。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需要发现,更需要实践,小学科学的教学不能只注重概念的灌输,更需要进行试验,让学生在不断地动手操作中提高自我,在实践中学会大胆设想,认真求证。

比如在四年级学生的教学中,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动手操作能力还是相当欠缺的,所以在《养蚕》一课,我并没有让同学们直接去进行养蚕活动,而是在班上分小组养了蚕宝宝,然后按照课程顺序让学生们喂蚕、记观察日记,之后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抽丝,我先给他们做示范,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自己动手抽丝,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忙碌而有趣的的养蚕活动结束后,我们在班上举行了养蚕经验交流会,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养蚕经验,认为从这次活动中不仅培养了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乐趣,有的同学还说,回家后自己还要再养几只蚕宝宝呢。又如如在讲授五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节《导体与绝缘体》时,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学科知识与能力,因此,我抛弃了传统教学中那种下定义、背概念的死方法,而是采用概念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我想同学们介绍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让他们先对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有一个简单的印象,然后我告诉同学们,我们接下来要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看看自己身边有哪些导体和绝缘体。我讲一个闭合电路放在讲台上,通过变换不同的连接物观看小灯泡的发光与否,以区别同学们手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最后,应同学们的要求,我选取了粉笔、铅笔、橡皮、小刀等文具用品做实验,并将班级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选用两种介质做实验并给出结论。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下课铃响起时,我们恰好得出结论,同学们都说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自己验证书中的概念是否正确的方式很有趣,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能够自己动手,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而我明白,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许多人认为探究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而常常忽视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沟通能力是一种隐性的探究能力。“话

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求知欲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学生语言的规范,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交流技巧,从而建设性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探究能力需求。首先,学生需要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有条理的表述;其次,学生需要倾听和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及经验;最后,学生还必须学会对他人的成果进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行评述并与他人交换交流意见。经过这一系列的交流与沟通,

能够使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必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促使他们用与探究科学的奥秘,真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2]。

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是一件看似简单实际难度很大的工作,尤其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到真正的想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就可以说出什么,不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沟通交流的平台,要能平心静气的倾听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同时,还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对学生那些看似幼稚但实际上具有独特思考的品质的问题给以赞扬和鼓励。唯有如此,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对此,我的方法是,平时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同时坚持对学生的想法遵守“不嘲笑、不批评、不打击”的“三不”原则,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实际的锻炼。

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也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努力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强烈的探求品质和创新精神,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更加有助于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虽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存在一定难度,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相信我们从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三方面出发,三管齐下,就一定可以达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柳石路小学“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调研活动纪实

 

 

(一)

暖风吹来,温润舒适,柳石路小学六年级一班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侃侃而谈,有的介绍蒙古的自然风光,有的哼唱蒙古的歌谣,有的讲述蒙古族的婚嫁习俗及古老的传说,有的吟诵自己创作的诗词。在场聆听的几位家长也相机介绍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法,并对孩子的学习作了点评。指导老师情不自禁地跳起了热情奔放的蒙古舞,随着欢快的节奏,时而如轻捷的马儿在草原奔驰,时而如矫健的大雕在长空中翱翔……这是一节什么课呢,如此随意而富有激情?原来这是一节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课。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柳石路小学面向全体1----6年级学生开设的校本课程。四月中旬,柳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中心组及市“研究性学习”课题组一行28位专家和老师,在市教科所唐丽老师的带领下到柳石路小学开展现场调研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听课、听学校“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汇报和查阅相关资料。开头一幕就是学校主管教学杨副校长率先垂范,亲自上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小小词作家》的精彩剪影。

(二)

在布置得清雅舒适的展览室里,专家和老师们如蜜蜂似地在“研究性学习”宣传板报和学习成果展台边流连。欣赏着精美的活动倩影,翻阅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资料,聆听了学校领导及执研老师的经验介绍,到场的专家和老师无不感叹万分。

感受之一:孩子们研究的课题五花八门,每个学科都有研究性学习课题,每个课题研究都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案例1、利用社区资源优势,与龙潭公园取得联系,开展了综合实践学科课题研究《绿色承诺》。进行参观、采访、阅读、统计、习作。绘画、摄影、剪贴、制作标本、种植植物、广告宣传等活动,培养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及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

案例2、数学研究性学习子课题《家庭会计》中,孩子们通过一个月的实践活动,了解了家庭收支情况,感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案例3、音乐研究性学习子课题《生活中的节奏》中,孩子们留心观察生活,倾听风声。水声、鸟声、雨声、读书声、喇叭声等,从中发现、感受音乐节奏,创作节奏曲。

感受之二:课程实施各个阶段,老师都注重引导学生用周记、日记、学习体会、总结、感想等形式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收获和体验反映出来。

案例4、一年级数学研究课题《生活中的数学》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感受数学的美,写下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生活日记;一年级语文研究课题《做个好孩子》中,孩子们存老师指导下把日常生活中做好事的经历描述出来,在情境中、在研讨中发现做人道理,明辨是非对错。

感受之三:执研老师在做好课题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认同和支持这方面作出了尝试。

在许多研究性学习资料中,我们看到了以“研究性学习”为主题的家长会记录、给家长

的公开信、聘请学生家长做校外辅导员的合同书、阶段展示全家长留言、家长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总结等,研究性学习已走进孩子和家长的心。另外,教师注意利用孩子的切身体会感动和教育家长。

案例5、柳州举行“第二届柳州国际奇石节”期间,四年级开展了《小记者看大世界----新历柳州国际奇石节》。

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了促进交流、学习、反思,师生共同设计并开展了系列活动。在“金话筒新闻会”上,有位孩子了《我为什么不当小记者》的新闻,表明了父母不支持自己参加活动的苦恼。用心良苦的老师让孩子把活动录音磁带回家给家长听,家长听后说“今天孩子把‘新闻会’活动实况录音磁带带回家反复听,十分开心。看着孩子,我们又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我的孩子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一群好同学,这么真诚地帮助她,使她这么开心地学习;惭愧的是我们做家长的没有意识到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无视孩子的需要,使孩子受委屈了。今后,我们一定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大力支持学校工作,让孩子过得更充实更快乐。”

传统的教学由老师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学生为主开发课程资源,开辟了一个“以人为本”的学习天地。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真正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正如一位调研老师说的那样:“领导在认认真真地抓教育,老师在踏踏实实地干教育,学生真真切切地享受着教育,享受教育就从‘研究性学习’开始的”。

篇6

关键词:科学;学习评价;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评价目的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有了一点点的体会。

一、学习理论,转变思想,确立科学的评价理念

过去,在自然教学中,我只重视完成课程内容,没有注意将学生的反应纳入重点考虑范围,其效果往往是学生听,老师讲,学生收获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我阅读了大量的文章,学习了不少关于课程评价理论,明确了科学评价理念。(1)评价目的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2)评价内容要从单纯地考核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转变为对学生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等多元的、全方位的评价。(3)评价主体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转变为评价主体多元化。(4)评价时机要从注重终结性评价转变为更加关注过程性评价,提倡评价全程化,从学期开始的课堂教学就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5)评价方法多样化。教师观察与学生交谈,突出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活动产品分析等形式,都要结合使用。

二、联系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

开学伊始,我对学生就提出了学习要求,从学习习惯(课前准备、课堂纪律等)、课堂表现(提问题、发言、倾听、实验情况、合作学习等)、课后作业(观察日记、收集资料、小制作等)、单元总结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按照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每节课都在班级簿中留下记录,每个单元进行一次汇总,作为期末评价的依据之一。在学习习惯方面,我分两次给学生进行记录,第一次是在课前,第二次是在课后,学生要想得到学习习惯方面的良好评价就需要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纪律。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促进作用。在课堂表现方面,我采取的是实时评价形式,当有学生主动发言,那么我就会在学生发言后将学生的发言情况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整节课都会带着饱满的热情去听课,以期自己能回答或是提出一些问题而被记录,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优化课堂学习效果有良好的作用。在课后作业上,我采取的是分层评价,将学生的作业从完成效果、进步程度等方式进行评价,这种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并且还能通过作业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

三、期末开放式的考试形式是比较好的评价方式

经过了一年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开放性的考试可以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走进自然,并运用科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我做了以下的尝试:1.让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代替纸上谈兵这样的考试内容,实际而又具体,充满情趣。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充分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所学知识,动手动脑,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使学生真正领会科学课探究活动的内涵。如在四年级我采取了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去研究(可以是本册书上的,也可以是书本之外的。),必须交代清楚以下内容:(1)我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我的假设是什么?(3)我设计的实验所用的材料和实验过程是怎样的?(4)实验结果是什么?(5)我的实验结论及收获是什么?要求边展示边说明。孩子们课后积极地去准备,在课堂上,有的是个人进行展示说明,有的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说明,下面的小观众认真地倾听、观看,看后给予简短的评说,由我给予最终的等级评定,从孩子们的展示中,我看到孩子身上巨大的科学素养,他们有自主研究的能力,每一个展示活动都体现了科学的完整探究过程,即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在考查的同时,又渗透了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一种教学和考查的模式。2.考试题目灵活,如让学生自由谈谈本学期的收获,建构自己的知识网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将自己一个学期以来所学到的,所感到的最深刻的内容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表示出来,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向学生要“礼物”三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连续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生物的热爱之情,本册最有代表性的内容是《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我将这一单元作为考核的内容,我要求学生把他们栽种的植物的花朵和果实作为礼物送给我,学生个个信心十足地说我一定能做到,他们还时常向我汇报他们种植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此我都一一记录下来。以上是我在开放式的考试中的一些尝试,我觉得这些做法是切实可行的,我想结合其他的评价方法,一定会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本学期我主要是负责同学美术社团的教学。本学期同学报名参加美术社团非常踊跃,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社团活动情况,虽然学生的表现还行,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期能更好的开展社团活动,特将这一年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

本学期美术社团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特长出发,重点培训喜欢画画的学生。每周让他们进行课内的练习,让他们在学习各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以生为本,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绘画训练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画社每周四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在美术教室开展活动。

每周组织画社的学生在美术室训练,每次都有每次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绘画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训练。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兴趣,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绘画水平和制作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

有参加画社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兴趣小组特别是四年级、五年级尤为突出。

三、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提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画社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书画作品展示,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绘画比赛,让学生同其他绘画爱好者切磋技艺、进行锻炼。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们给予表扬和奖励,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生们的刻苦训练,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许多学生的作品多次在校内展出。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次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这学期的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五、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学生的临场发挥不好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争取更大的成绩。

范文二: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这学期,在学校的支持和组织下,我担任了这个学期美术社团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为了下学年能更好的开展兴趣小组,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特将这一年来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1、依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绘画方向。有了一定绘画基础后,再以想象为辅。引导学生如何将自己所想象的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好动,思维跳跃性强,善于模仿的特点。养成对听到、看到,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的习惯。先定好想象主题,然后用自己的想法用艺术语言--线条、色彩等表达出来。由于决大多数同学基础不是很扎实,在上课时让其先临摩,自己喜欢的作品。而后培养学生记忆画,想象画等。开设一些手工游戏相结合课。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深厚的兴趣

2、做好点评工作。对每位学生每周作的画进行点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中使学生对美妙的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感知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对生活的描绘、对生活的美化

3、鼓励学生配合班主任或宣传委员。出好班级板报。美化校园环境等。使学习兴趣与应用相结合起来。

4、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保护好公物。不乱涂乱画,保持教室的清洁,干净卫生。遵守课堂纪律。有事要举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适当结合一些手工来提高他们动手制作能力。

5、积极参加各类比赛

从开学到现在,美术社团成员共参加比赛两次,第一次是头屯河区的现场绘画比赛,得到了一个一等奖,三个三等奖的成绩;第二次是参加科技月活动,获得了一个特等奖,四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美术更加热爱,从而积极认真的去学习。

总之,本学期我指导学生开展美术社团活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美术社团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同时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学期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次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这学期的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本学期将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有许多收获、许多进步,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期待着我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范文三: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美术社团让爱画画的学生们尽情地释放自己的美术天赋和绘画才能,虽然有部分学生绘画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在这一学期的社团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很积极努力,在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从这几方面总结了这学期社团活动的教学体会:

一、切实的学习计划

在每班选拔了几位有一定绘画才能的学生,每周定时间、定地点的让他们接受绘画的系统训练;而大部分的学生则注重培养他们在绘画上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注意以兴趣引导他们渐渐对绘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在社团活动中,我们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人创意,发挥绘画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二、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后半段的活动中,我们引入了想象绘画和装饰图案设计这两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书中有关这类的内容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

同时,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欣赏、模仿、添加、想象、创造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足的奋斗目标

有人说,美术社团活动就应该以绘画为主,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技巧。我不这么认为。我们觉得美术组的活动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上,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与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使其形成自身的特点。让他们觉得在每次活动中都很开心,都有收获。这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你社团的活动,才能真正溶入绘画的兴趣中去,使之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艺术这方热地上,能绽开更多的美术之花。

美术社团的建立是很有意义的,为许多喜欢美术的同学深入学习美术创造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接受比较正统的美术教育,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本学期工作已近尾声,展望未来的教学工作,更应该扬长避短,好好的利用教学环境,取得更大成绩。

范文四: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为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且有健康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我校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艺术兴趣和特长。美术学科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获得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谐发展。但是仅凭课堂教学进行美术教育是不够的,许多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专业训练,面对21世纪的教育,美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具有重要作用,在本学期我加大了对第二课堂的指导,现总结如下: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理解色彩、透视、构图技法知识;掌握剪纸技法、简笔画中写生画、临摹画、想象画、记忆画特点和画法以及基本的国画知识。在活动中我重点培养了学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审美意识:初步理解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具有爱美、追求美的意识以及有一定的内心情感积累。

创新意识:具有敢于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渴望和创新意识。

学习习惯:养成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深入全面观察的习惯、大胆耐心的绘画习惯、细致有序地制作的习惯等。在活动的各个环节注意进行审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自觉接受真理和道德教育。

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是他们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青少年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思维表现特点。在评价青少年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在他们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青少年,尊重青少年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他们的作品。

采取措施:我们的孩子临摹能力强,基本功扎实,但创作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的关键,仍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课有别语文、数学,它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正方形的练习,对它进行添加,可以变成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对它进行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火车,大桥,等。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的内容:

1、学习剪纸的基础知识、国画的基础知识。

学习、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学习剪纸的简单物象的剪法以及国画写意花鸟的用笔、用墨方法。

2、学习剪纸中植物、动物、人物剪法,国画写意荷花、、水仙、凌霄花、麻雀、鱼类等的画法。

3、进行剪纸、国画创作。

篇8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教师要用心呵护学生的热情,精心培育学生收集、整理、展示信息资源的能力。那么,教学中我们应怎样引导、培养孩子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呢?

一、 精选信息收集的主题

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等精选信息收集的主题,借助相应的条件、设施、资源来帮助学生完成信息收集活动。

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所要收集的信息非常多,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因此笔者结合各教学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选择下列内容作为这个学期信息收集的主题。

1. 收集家乡的名胜古迹、名人及他们所做的贡献。

2. 收集自己身边有关的民风民俗,查找相关的网站、网址,了解有关传统节日、传统文娱活动、不同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信息。

3. 收集家乡“昨天”与“今天”的风景图片或照片,采访2~3个经历家乡变化的人,了解家乡的巨变。

4. 调查本地区交通发展的状况,了解交通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和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了解本地区有哪些物品是从外地运来的等。

5. 收集各类广告信息,了解广告对生活的影响。收集一些与网络有关的主题,进行调查、采访。

从而避免了学生无所适从、贪多求全的现象。

二、 丰富信息收集的空间

全球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要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

1. 从文本信息中获取信息

“阅读是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社区的图书资源比较丰富,但学生对社区藏书的知晓度和图书的利用率都很低。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周围有哪些可利用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活动主题的要求和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确定收集的目标、范围和途径,从而获取信息。

2. 从感性体验中获取信息

感性体验是指让学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感受、用脑思考、用手操作等亲历性活动,来获得丰富的信息,为他们打开真知的大门。

某教师在上《品德与生活》第三册《金色的秋天》时,为了让孩子感悟到秋天的特点和了解秋天的生活常识,教学安排如下:

找秋天:引导孩子展示自己用各种方式找到的“秋天”(可以是有秋天特点的植物、画、诗歌、日记等)。

说秋天:①说说自己在找秋天的过程中发现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特点?②结合气象记录表,说说自己发现秋天和刚刚过去的夏天有什么不一样?③在秋天如果不注意的话会给我们带一些小麻烦,为了让大家都能健康快乐地度过秋天,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案例中,学生们的各个感官都“动”起来了。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均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活动,无论是“找秋天”还是“说秋天”,都努力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发现、去展示、去思索,使他们感受了秋天的斑斓色彩。在“动”中学生们获得了有用的信息。

3. 从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

实践活动旨在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获取广泛的信息。

如某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花钱的学问》一课前,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安排:

布置学生开展购物前的家庭小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家里需要什么?”让学生知道我们应当买需要的东西,购物不要随心所欲;调查“爸爸妈妈喜欢什么?”让孩子在购物时心中有家人,不能一味光想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调查“我准备买什么?”让孩子懂得购物还要有计划性,考虑自己的购物能力和家庭经济条件。

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发挥学校优势,着力开发好学校、社区、家长等课程资源,让学生的信息来源得到保障。

4. 从网络环境中收集信息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传输的强大载体,可以为我们提供内容详细、丰富、齐全的信息资源,是我们学习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查找、收集不同的信息资源。教师应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选择能力。

三、 指导学生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面对大量的从不同渠道获取的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将信息进行提炼、概括、分类,删除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材料。对于有些不适合学生理解的语言、内容应进行编辑,使之符合学生学习、展示、交流的需要。

1. 教师引领,分工合作

教师应时时了解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在关键的时候介入指导,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或指明范围,或拓展思维,或探讨利弊,或寻求新途径,或调整研究方向,减少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随着教材呈现的一个个主题的范围不断扩大,如果每个学生都相对孤立地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必定会出现信息杂乱、重复、遗漏等现象。所以,要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明确小组内各自的角色,确定收集目标,分工合作,这样既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效率,又让学生能实现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为接下来的信息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整合信息,以点带面

面对众多的信息资源,如何紧扣教学目标,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呢?

以《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教学为例,学生收集到的信息仅仅“传统节日”就达数十页,详细阐述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方面的情况。怎么办?我们决定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比较、整合,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为例,首先出示学生找来的信息,反复阅读后,设计了三个问题:“过年前你会准备什么?”“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大年初一你怎样给长辈拜年?”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把最能反映本地区特点的内容进行交流。在充分了解了春节的习俗之后,再放手让学生学着用同样的方式了解其他几个传统节日。这样整合信息,既不会让收集信息流于形式,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视野。

四、 关注信息共享的互动

由于课堂容量有限,学生不能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一一呈现在大家面前。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使信息能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满足学生们的需要。

1. 教师引路,交流汇报

为了使收集到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有信息交流的引导意识。教学中,要不断为信息交流构建平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合适的汇报方式,为信息的互动交流注入活力。

如某教师在上二年级上册的《我爱秋天》一课时,就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师:课前小朋友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秋天,现在你打算怎样把手头的信息向大家展示,让大家都能感受你找到的五彩缤纷的秋天?

生:我和稻子、橘子合了个影(学生高举照片),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秋天的快乐。

生:我把秋天带进来了!瞧,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苹果、咧嘴笑的石榴……

生: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我特别喜欢秋天,我要用儿歌把秋天写下来。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可以把自己找到的秋天用彩笔画下来,这样秋天就会永远留下来了……

(同学们越说兴致越高)

案例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交流,各抒己见,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展示照片、出示实物、编儿歌、画秋天等形式应运而生。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体会到秋天的丰富多彩、硕果累累,使课前收集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2. 不拘一格,亮出自己

思品课教学的展示形式不拘一格,可根据具体教学目标与条件来选择,最好是能多形式结合使用。多样化的展示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为其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从而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如笔者在上五年级上册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一课时,课前笔者让学生分组重点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让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汇报。学生经过了课前充分的调查了解之后,汇报的形式十分丰富多彩。如一位男生模仿主持人的样子向我们介绍了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几位男生穿起了藏族服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并为老师和同学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几位女生跳起了“赛乃姆”,那“动脖”“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动作,引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一位女生拿来家里的照片,饶有兴致地向大家展示了她在各地拍的有趣的民族活动。

案例中,通过多种展示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们兴趣十分浓厚,他们也从不同渠道了解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此同时,学生们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感染了所有的听课老师,这样的课堂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教学的魅力。

3. 搭建平台,养成习惯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如运动会、歌咏比赛、黑板报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等,同时其中蕴涵着富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做个有心人。比如教孩子随时拿起相机,把活动场面拍摄下来,或让学生用日记记录下来等,定期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对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孩子给予表扬、奖励,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得到培养。

篇9

小学科学教学承担着为小学学生科学启蒙的重任,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也意味着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随之提升。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合作学习是三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利于“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科学课堂的探究性得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养成,科学课的教学效果得以提升。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学习小组,如何实时指导传授合作技能,如何开展小组评价等问题的探究,阐述了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以人为本

科学课程的学习需要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对未知的探究,从而激发起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在学习中,静态的传统教授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而需要采用互动性与探究性较强的合作学习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交流,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一、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

作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首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与个性差异,传统陈旧的“统一”教学不能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必须要改变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机会,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在他们的心中合作意识并不强。为此,在合作教学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使接下来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为学生讲一些关于“合作”的小故事,让学生从有趣的故事中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另外,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合作学习任务来锻炼其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接触、了解合作学习的形式,由此树立合作意识。例如学习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关于植物的章节时,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分发不同植物的图片,在小组学习中让学生将植物进行分类,观察植物的异同,将观察与讨论结果进行记录并在最后进行汇报。

二、科学合理安排学习小组

在合作教学中,学习小组的划分也会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应遵循“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不可以图省事而选择让邻座之间结成小组,这样可能会造成有的小组特别突出,而有的小组甚至无法完成合作学习活动的现象。长期下去,能力强的组内成员会更强,甚至会觉得学习任务太过简单,而能力弱的组内成员自信心大受打击,对课堂学习丧失兴趣,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还拉大了成绩差距。为了科学分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认真观察学生,系统地记录每一学生的特质,既便于划分学习小组,又便于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习小组一般为5-8人,让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组内相当于“主持人”,安排组员的任务分工,调动组员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性格内向、能力稍弱的学生不能忽视,教师可安排他们为记录员、材料员,在讨论过程中记录交流重点,收集学习任务所需要的资料。通过分工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他们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另外,每次在合作学习结束后,要对合作学习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并安排在全班进行汇报的“汇报员”,这个工作需要组内成员轮流来承担,给予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同时培养每个学生总结归纳、口头表达的能力,帮助能力弱、性格内向的学生树立自信。

三、实时指导传授合作技能

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弱,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很有可能出现整组成员在合作学习时“跑题”的情况。所以,虽说是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全权放手,放任还尚无良好学习习惯的小学生自由学习。为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教师必须在合作学习开展初期,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系统化的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套“规则”进行基本的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让每个学生能“各司其职”,教师事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在学习任务进行的过程中,穿行于每个小组之间,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避免出现人云亦云或是不闻不问等无效的合作学习情况,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合作技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例如:在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合作学习中,合作前教师已经让学生在家中培育了蚕宝宝,每天写培育日记,记录蚕宝宝每天的发展与生长规律。本次的合作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养育蚕宝宝的心得与体会。首先由主持人发言,表述本次活动的目的,接着采用轮学号的方式逐个发言,发言的大纲由教师事先设计,每个学生都要分享蚕宝宝第一次发生变化是在什么时候并且发生了什么变化;蚕宝宝每天的食量如何;养育多长时间后蚕宝宝开始吐丝结蛹;蚕蛹最后变成了什么等等。记录员根据大纲进行重点的记录,如何记录重点,也是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培训的一个点。最后大家根据组员的记录,讨论总结出蚕宝宝的生长周期并进行汇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从本次合作学习活动中可以看到,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在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很久就要让学生开展养育蚕宝宝的活动,只有达到一定的周期,学生对蚕宝宝充分观察了解之后,才能够开展本次的合作学习活动。所以教师也需要根据教材教学需要,实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规划,让学生在准备充足后进行合作学习。

四、科学开展小组评价

合作学习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小组评价,学生只有得到认可,才会更有动力地进行接下来的合作学习,也同样需要从评价中得到问题的反馈,促使接下来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以往教师的评价更多针对于学生个人,而现在教师要多以集体为单位进行评价,重视对合作过程与关键细节的评价,对学生的创新与能力多表示肯定,对学生及小组进行更为全面的综合评价,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师评价过后也可以采用小组成员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反思自身的缺点。例如:在评价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电”的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的评价要遵照一定的流程顺序:先评价小组长的组织工作完成得如何,再评价合作成果,最后评价汇报员的总结。在讲到简单电路时,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操作,针对学生的错误操作教师一定要重点提出批评,强调安全问题,在纠正的同时传递给学生正确的做法。对于学生的正确行为与创造进行表扬,如自己总结出了导体与绝缘体的不同,做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小开关等。对于学生在合作过程的表现,则可以让组员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设计出“小组表现互评表”的表格,列出关键的几点让学生进行互评,能够得到更加丰富客观的评价。从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可以看出,单纯地让学生聆听与接受是一种很低效的教学方式,而利用合作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收获的知识更多更有效。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合作互助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件不断探索的事情,需要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探究,进而懂得学会合作学习,学会集结众人的力量解决问题是一种智慧。

作者:任英丽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柏峰.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篇10

人们通常认为孩子的某种爱好或才能是受到家长的熏陶,但在法布尔这里可讲不通。法布尔自始至终都对昆虫有着近乎疯狂的热爱,但他的家人并非如此。

法布尔的父母每天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别的事情,更谈不上昆虫了。可见,法布尔爱好昆虫的天性并非来自遗传,而是受到了好奇心的驱使和他本身对大自然的热爱。

你喜欢昆虫吗?你的家人喜欢昆虫吗?见到昆虫时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注意观察,然后记录下来。

也许你会觉得这种兴趣爱好只能作为课余时间的消遣,不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否则会耽误学习之类的“正经事”。还好法布尔并不这么认为,否则我们将无法看到那部充满诗意的观察笔记―《昆虫记》,世界上也将损失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了。事实证明,只要恰当运用,兴趣将是最好的老师,引导我们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

7岁那年,法布尔被送进了村里的小学。在那间“既是学校,又是厨房;既是卧室,又是餐厅;既是鸡窝,又是猪圈”的屋子里,他跟着教父,同时又是村里剃头匠、敲钟人、唱诗班成员、时钟修理工的老师学习法文字母。然而,对小法布尔来说,相对于教科书里的字母,他对封面上那只像鸽子的动物更感兴趣。他把它的羽毛数了又数,幻想它带自己飞上树梢、飞上雪山顶,翱翔于白云之间。他沉浸在与鸽子的奇妙旅程中,把封面背后的字母抛到了九霄云外,以致于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记住26个字母。

无奈之下,父亲将他带回了家。为了让法布尔尽快学会字母,父亲买了一张画有小动物的字母表。在法布尔看来,是那些动物用自己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教会了他26个字母:“第一个就是‘驴’。在法文中,它的名字是Ane,于是我认识了A;牛的名字叫Boeuf,它教我认识了B;Canara是鸭子,于是我认识了C……”在小动物的激发下,不出几天,法布尔不仅学会了字母,还懂得了语法。法布尔这才意识到心爱的动物们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后来他将动物作为永远学习研究的对象,与这次经历不无关系。

不久之后,法布尔收到一本《拉封丹寓言》作为用功读书的奖励。书中插画里那些会说话的乌鸦、青蛙、喜鹊等小动物再次引起了他的兴趣。10岁时,他已经成为路德士书院成绩优秀的学生,尤其是作文和翻译两门课,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好景不长,法布尔因为家里无钱供他读书而不得不离开学校。

后来,法布尔进入一所初级师范学校读书。在那里,校长允许他在不耽误功课的情况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当周围的同学都在订正背书的错误时,他可以在书桌的角落里观察夹竹桃的果子,金鱼草种子的壳,还有黄蜂的刺和地甲虫们的翅膀。在这段时间里,法布尔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慢慢滋长起来。可由于当时生物学并不被一般学者所看重,也不是学校所承认的必修课程,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研究高等数学、物理学。

毕业后,他被派往埃杰克索书院教授物理和化学。在那个海边小城,海滩上的美丽贝壳、海边的多样树木和海洋中蕴含的无数新奇事物再次唤醒了他对生物学的热爱。

后来,法布尔碰到了著名的科学家莫昆・坦顿。坦顿曾对他说:“你对贝壳很感兴趣,这当然很好。不过这样还远远不够。你应当知道动物本身的组织结构。让我来指给你看吧!这会使你对动物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说着,坦顿就将一只蜗牛放到了盛水的碟子里,一边解剖,一边把各个器官解释给法布尔听,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生物课。从那以后,法布尔再观察动物时,就不仅仅局限于表面了。

法布尔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拥有一块专属于自己的小小土地。1879年,已经56岁的法布尔终于如愿以偿,并将那满是石砾与野草的园子命名为“荒石园”,开始了不受烦扰、专心观察昆虫的时光。

所谓观察,就是考察事物的现象、动向。

如果观察的对象是动物,除了细细打量它们的体形、颜色、大小等外貌特征,还可以聆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嗅闻它们释放的气味,注意它们的动作、行为,甚至考察它们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等等。

如果观察的对象是植物,除了关注叶片、花朵的颜色、形状、大小之外,还可以记录下它们的生长环境、不同时期的变化等等。

快看啊!这里有一种会缝纫的蜜蜂。它剥下开有黄花底的刺桐的网状线,采集了一团填充的东西,很骄傲地用它的腮(即颚)带走了。它准备到地下,用采来的这团东西储藏蜜和卵。那里是一群切叶蜂。在它们的身躯下面,带着黑色的,白色的,或者红色的,切割用的毛刷,它们打算到邻近的小树林中把树叶子割成圆形的小片,用来包裹它们的收获品。这里又是一群穿着黑丝绒衣的泥水匠蜂,它们是做水泥与沙石工作的。在我的荒石园里我们很容易在石头上发现它们工作用的工具。另外,这有一种野蜂,它把窝巢藏在空蜗牛壳的盘梯里。还有一种,把它的蛴螬()安置在干燥的悬钩子的秆子和木髓里。第三种,利用芦苇的沟道做它的家。至于第四种,住在泥水匠蜂的空隧道中,而且连租金都用不着付。还有的蜜蜂生着角,有些蜜蜂后腿头上长着刷子,这些都是用来收割的。

―摘自《昆虫记》

从上文找一找,法布尔一共描写了几种蜜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也许,你也曾驻足观看蚂蚁搬家,也曾躲进草丛聆听蟋蟀的歌唱,也曾在雨后松软的土地上挖洞寻找蝉猴(蝉的幼虫),但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探究远不止这些。他将昆虫看做身怀各种技艺的人―纺织工人、泥土匠、木匠、纸板制造者等,像记者一样生动地记录下它们每天的所作所为。那些鲜活的小生命在他充满诗意的文字中变得生动、美丽、聪明、勇敢。

果冻们,麻雀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鸟类之一,你们熟悉它们的样貌和习性吗?仔细观察左图,描写一下这对小麻雀的外貌和动作吧!你还可以大胆揣测一下它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观察笔记

头: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

喙:_____________________ 脸颊:_____________________

颈: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_____________________ 腹:_____________________

脚: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喜欢的动物、植物吗?不妨从现在开始写观察日记吧。每天记录下观察所得,坚持得越久,你对它们的了解就越全面,也许你会成为下一个法布尔哟!

佳作赏析

小麻雀

安徽省安庆市高琦小学四年级 徐永

我家养了一只小麻雀,那是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捉到的。那天,趁它跳到墙角无处可逃的时候,我飞快地抓住它的小翅膀,快速跑回了家,别提多兴奋了!

回到家后,我小心翼翼地把小麻雀放到一个大盒子里,心想:太好了!以后就有动物朋友陪我玩了!

安顿好小麻雀之后,我开始打量起它来。小麻雀身披一件褐色的外衣,小嘴巴像黄色的铅笔头,一双又圆又亮的小眼睛天真地看着我,好像在问我是谁。它走起路来不像小鸡那样一步一步走,而是双脚一起往前跳,那模样可爱极了!听说小麻雀爱吃小米,我就让奶奶拿了一个小盘子,盛上小米放在它面前。一开始,它理都不理。过了几天,我跟它熟了,它才试着吃了一两粒。啄米时,它脑袋一点一点的,看样子吃得很香呢!有时候,我还给它放凉了的白开水喝,怕它噎着。现在,它一看见我就会清脆地叫上几声。

一天晚上,我偷偷地看了它一眼,想看它睡着了没有。只见它把小翅膀护在脑袋上,正安静地躺着。我心想:它一定进入了梦乡,梦见了美丽的大森林,那里有很多小伙伴,它们一起嬉戏、尽情玩耍,还有疼爱它的爸爸妈妈。哦,它会不会很想家呢?想到这里,我做了一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