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堂课范文
时间:2023-04-11 08:3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难忘的一堂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几天前,老师就郑重地跟我们说,于永正老师来到家乡莱阳,莅临实验小学指导工作。他祖居莱阳,现居住在徐州。我们听了,都以为于永正老师只为别的班上课,我们只有羡慕的份了,谁知于永正老师要给我们上一课。这就如同美梦成真了一般,让人忍不住怀疑这是否是真的。
晚上,我把明天于永正老师要讲的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好像教徒恭敬地观摩天书一般,又如同臣子仔细地阅读敕令一样。我躺在床上,却辗转难眠。于永正老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课就真的这样神奇吗?这一夜,既兴奋,也还有些紧张。
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心里更加兴奋了。我们坐车走了半个多小时,来到莱阳九中。走过一条又一条长廊,穿过一间又一间教室,到了这个迷宫似的房子的终点。在那里,全市的教师都注视着我们四十八个学生,目光敏锐而具有穿透力,像实验室里科学家观察小白鼠那样。有的还在低头做笔记,不知记下了我们的哪些细节。我快要被他们尖利的眼光蒸发了。
于永正夫妇头发皆已花白,但是那满头的华发好像是挂在头上的一轮明月,隐隐地放出光辉来。
课开始上了,于永正老师不断地问问题,好像他比我们还要求知,还要不解。
最令人难忘的是他和一位同学的表演。于永正老师在扮演爷爷时,确像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爷爷,然而,在演儿童时,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担心他已经七旬有余了,能演好吗?
但是之后我们都打消了顾虑,于老师细声细音地表演了起来。此时,我感到满头白发的于老师好像又变成了一个戴着一顶白帽子的小女孩,脸上没有了七旬老人的成熟稳重,只剩下了一个孩童的天真、幼稚。闪光灯吐出一道电光,将这个奇丽的镜头保留了下来;我们的心里也把这个好似披着满头星光的银发老师记了下来。
十几分钟后,交流作文时,我接连举了几次手,老师却总是把目光转移到别处。眼看这个问题就要结束,我等待不及,又一次举手,老师一惊(因为之前的交流都是互相举荐,像我这样“毛遂自荐”的还算是开创了先例呢),片刻后就带头鼓起了掌,说:“真是个有勇气的孩子!叫什么名?”
“我叫乔翰!“我响亮地回答。
“噢——‘乔丹的弟弟’啊,怪不得长这么高。”
讲台下涌起一小片笑声。
这时,我看见于老师用慈父般的眼神在看着我,好像我就是他的爱孙。他呢,也真像课文中的那个“祖父”。
在最后的时间里,于老师一定要给我们表演一段京戏,还是生旦剧《春秋配》。更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他要演的是一个年方二八,花颜月貌的姑娘!可是看他深吸一口气,竟也能唱得字正腔圆!让人感到他又变成了一个“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女子!
篇2
那是一个夏天,天下着雨,乌云黑压压的布满天空,虽然下着雨,可毕竟是夏天,依然很沉闷,炎热。
这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因为天气原因,我总以为是下午。我饥肠辘辘,甚至已经不想学习了,我的魂魄已经离开了课堂,慢慢的逃出校园,以八百迈的速度来到了家的餐厅,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吴浩然,你来说你对这道题是怎么想的吧。”数学老师的叫声迫使我的灵魂以超光速撞进我的身体,我缓缓的站了起来,支支吾吾地说:“哦…… 哦…… ”
老师说的是那道题啊!我心里冒出了冷汗,急切的翻着《成功训练计划》,一会又看着黑板——嗯,很干净!不是老师偷懒就是值日生勤快过度了吧!
我又看看老师,想从里边得到答案,没有,没有,没有……
老师看到我呆在那儿,半天说不上来,料到我走神了。我的心提了起来。
“完了,完了,这下倒大霉了!”我心里害怕的想,等着老师的下一步“行动”。
篇3
今天的第一节下课,我们欣喜地得知第二节课由韩国教育代表团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激动极了。“叮呤呤”,上课铃响应了,我们端正地坐在位子上,等待着老师们的到来。过了一会儿,只见几位彬彬有礼的老师走了进来,他们热情地用韩语和我们打招呼。也许是因为紧张,我们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用昨天学的韩语回应了他们。
接着,开始正式上课。老师借助幻灯,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我们介绍了韩国鼓。一开始,有些听懂了老师说的内容,脑子里不停地回想着老师说的话。我环顾四周,看了看同学们,他们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听着老师讲的话,不时地点点头,还有的则有是一头雾水。
然后,我们要学怎样击奏韩国鼓了。只见老师拿出一个大约长1米的韩国鼓,放在讲台上。根据老师的介绍,我们得知鼓的两头分别是用牛身体外面的皮和里面的皮制作的,因此用棒子敲打两头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大圆、小圆等符号,并告诉我们不同的符号应该如何去击奏。我们先是把桌子当作鼓来训练,老师则是不厌其烦地纠正我们的动作。后来,几位幸运的同学还走上讲台,在老师的指导下,敲打了真正的韩国鼓。最后,几位老师还为我们演唱了韩国比较流行的歌曲,最后我们还和他们合了影。
篇4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堂人生哲理课。请大家拿出一张信纸。”刚开始,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听到老师要上一堂人生哲理课时,都觉得蛮新鲜的,大家异常兴奋,但一看老师的眼色,一脸的严肃,我们又觉得气氛有点不对,也就乖乖地坐好,听从老师的安排。
“下面,请你们写下5个让你难以割舍的名字——亲人、朋友、老师……你都要写。”我想了很久,终于在纸上写了爸爸、妈妈、朋友小斐、肖老师、同学小?。写完之后,我用不解的目光注视着老师,老师,写这个干什么呀?
“好,进行下一个环节。现在划去你们刚才写5个名字中的其中两个。”划去两个?不会吧?我非常难以抉择,因为那其中包含着亲情、友情、师爱。怎么办?该舍弃哪一个呢?想来想去,也只能舍弃友情了。我“狠心”地划去两个朋友,心里有了一丝的痛苦。
“现在,我们再划去两个名字。”啊?大家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有同学还向老师说:“老师,刚才让我们划去两个名字,我们已经是非常痛苦了,现在又叫我们划两个名字,那不是让我们为难吗?”更有的同学向老师暗暗地提出,停止这个“游戏”吧。但老师却对我们说:“听我的安排,划吧!”
这一次更让我们难以选择,是留下谁好呢?我手中的笔不由得颤抖,脑子里也不断涌现着父母对我的爱护的情景;肖老师对我的关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忽然,远处响起了叶蔼琦和小丹的哭声,他们都为自己划去难以割舍的人而感到痛苦,因而哭泣。听到有人哭了,我的心也在痛苦着,但我还是忍着眼泪没有哭,最后,我划去了爸爸和戴老师,只留下了妈妈。
也许是我们痛苦的心情感染了老师吧,老师的眼圈也开始有点红了,她红着眼睛问:假如我让你们划去最后一个人,你的心情会怎么样?有一位同学支支吾吾地说:“我会活得很痛苦,非常孤独。”“是的,也许你失去所有的一切时,你可能会感到寂寞、孤独,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地珍惜眼前的一切呢?珍惜亲情、友情……吧!这就是我给你们上这一堂课的原因。”
“父母给你的爱,要珍惜;生命所给你的时间,要珍惜……总之,珍惜自己的眼前的事物,也是为你的未来铺路……”这是我在老师布置的作文《珍惜现在,把握未来》里的一段话。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富有人生哲理的一堂课,也不会忘记传授给我这个人生哲理的老师,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堂课,肖老师也是我最喜欢的老师。
篇5
从幼儿园到小学,老师给我上了许许多多的课,但是,使我最难忘的还是四年级时的一节科学课。
那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随着悦耳的上课铃声,我们站好了排,走进教室,开始上课了。
此时的老师打扮得也格外漂亮,说话的声音也特别好听:“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一个实验。”说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铁锤锤蛋锤不碎”几个大字。
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有的同学说:“铁锤锤蛋,连3岁小孩也知道谁胜谁负,今天老师怎么了?怎么变得这么笨了呢?”有的同学附和地说:“是呀,说得对极了!”还有的同学故作神秘地说:“说不定呢,老师知识那么渊博,怎么会错呢?”再看看班上那些小文学家、小科学家也正在抓耳挠腮,想不出个头绪。你别说,此时,我也正纳闷呢!
老师小心翼翼地把道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鸡蛋、一个碗口大的铁锤拿出来。老师向我们摆摆手,这时,教室里一下子就静了下来,甚至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听见。大家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望着那个红皮鸡蛋。只见老师拿着铁锤,使劲向鸡蛋上砸去,结果鸡蛋立刻碎了,老师的手沾满了鸡蛋青和鸡蛋黄。
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声:“老师输了!”我们班的同学议论纷纷,有的说“老师这下子可输定了!”有的说:“这下看老师怎么说。”还有的说:“这回老师可没法下台了。”
5分钟过后,议论声停止了。
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看我说得没错吧!”“没错?鸡蛋都碎了,还没错?”我的心理充满了疑惑。“你们把铁锤锤蛋锤不碎,理解为蛋不碎,但我却认为是锤子不碎。”同学们这时才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篇6
“丁零零……”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端坐在位子上。然而,我们等了很久也不见邓老师来,正在这时,数学王老师走了进来,对我们说:“同学们,邓老师今天生病了,这节课不一定来上,请同学们先自习。”说完,就走了出去。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折纸的,说话的,唱歌的……真是应有尽有。
可是好景不长,不一会儿,走廊上又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是邓老师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我们立刻端坐在位子上,开始读书。邓老师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了进来,用亲切的声音说:“恩,今天表现不错。”说完,便开始给我们上课了。上课时,我看见邓老师一会儿摸摸额头。老师的声音虽然低沉,但我们还听得清,尽管头疼的厉害,但她还是侃侃而谈。坐在下面的我,不禁被老师的一举一动感动了,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是啊1老师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们,她为我们上了这生动的一课。
过去,老师上的许多课我都毫无印象,惟独这堂课,我记忆犹新,邓老师以她的行为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这堂课真让我难忘!
篇7
今天早晨,第一节课后黑板上多了几个粉笔字——今天上午第二节语文课改上常识课。
“丁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热闹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随后老师走进了教室。两位课代表跟在后面。他们的手里拿着一叠实验盒,还有干电池。
上课开始,老师先让我们自己看书学习,在疑问就找同学或老师商讨解决。过了五分钟,大家已经把课文看好研究过。于是,老师问了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接着,老师开始做实验给我们看。他先把干电池装进电池盒,又拿了一些导线把开关、小电珠等和电池盒子连接起来。然后,老师按下开关,小电珠就亮了。我们看得手都痒痒了,都想快一些亲自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
老师的实验做完了,就给每个我们四人组发一盒实验盒。我们组一拿到实验盒就七手八脚地组装起来。我照着书上说的和老师示范的方法去连接。可是,我按下开关,电珠并没有亮。我心想哪里装错了。我带着疑问重新组装了一遍。然后,我再检查了一遍。啊,一根电线与电池盒上的连接头没有紧密连接。这时,我满心欢喜地想,这可能就是刚才电珠不亮的一个原因吧!我立刻动手把导线接好。按下开关,电珠还是不亮。怎么搞的?我打算不做这个实验了。这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回响:“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于是,我又翻开书找起了原因。我终于找到了原因:干电池倒着连接了,我装反了。我按照书上的图示把两节干电池串联起来。小电珠果然亮了。
就在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我赶紧把实验盒收拾好交了上去。
篇8
山城中心小学四(1)
黄沛娴
记忆的长河里,每件事都是一朵精彩的小浪花。其中有一朵浪花最使我难忘,它记载着一堂难忘的课,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丁零零”上课了,王老师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室。一堂精彩的思品课开始了。王老师让我们打开《伸出爱的手》那一课,阅读课中的内容并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是一节关爱残疾人的课程,在看的过程中,班上几个“淘气包“竟笑了起来,还得意地炫耀他们曾欺负残疾人的“英雄事迹”。 我发现王老师的笑脸悄然而退。
交流过后,老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进行提问,而是拿出了一条红领巾,大家都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做游戏,太棒了!”同学们高兴地叫着,王老师却依旧严肃。“我要请大家模仿残疾人,体验当残疾人的感受,请小明同学先试一试吧。”小明是看书时笑得最得意的,老师为什么先请他呢?我正纳闷着,小明已经得意扬扬地站在大家面前了。王老师用红领巾蒙住了他的眼睛,把他转了几圈,并说:“请走到门口。”只见他踉踉跄跄地走了几步,然后伸出双手左摸摸,右摸摸,上摸摸,下摸摸,小心翼翼地挪动着步子,渐渐向第五组通道走去。突然,只听见“哎哟”的一声,他被桌脚绊倒了。小明摘下蒙在脸上的红领巾,红着脸,低下头羞愧地说:“当盲人可真不容易,随时都有栽跟头、碰钉子,甚至生命的危险。老师我错了,我再也不会嘲笑残疾人了。”这时的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老师特意安排地无声的教育。
篇9
难忘的第一堂作文课
第一次报名参加课外作文课,还是妈妈同事小孩约我一起去的.当时我根本不知道作文是个什么概念,更谈不上什么兴趣,只知道阿斯去,我也要去,就这样报了名.
上课的那天我们很早就去报到,老师要我们一人买了一本三字经,作为每次课前必备的朗读材料,没想到三字经还挺有意思的,我读得可起劲了.十分钟的朗读很快过去了,开始上课时我心里紧张死了,真怕自己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挨老师和妈妈训.
老师出了个题目叫“我长大了”,她只给我们开了个头,教我们该怎么过渡就让我们开始在三百格的纸上发挥。老师讲得很生动,我学得很认真,恐惧感一点点消失了,我的兴趣就这样被激发出来了,我写了满满的一页,在老师规定的时间按时完成了.
发作业时,老师说:我今天要奖励学得最好的两个小朋友”,我心里想肯定没我的份,可又非常期盼.不容我多想,老师第一个就念了我的名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兴奋极了.在同学的羡慕中,我自豪的上台接过老师奖给我的铅笔.虽然只是一支普通的铅笔,对我来说却意义重大,那是老师给我的鼓舞,更是我努力的肯定.它将影响到我的一生,告诉我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却.
篇10
“铃铃……”上课铃声响了起来。语文老师走上讲台,对大家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詹天佑》这一课的第三、四部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路线。大家先拿出自己的图画簿,当一回工程师亲自画一下。”同学们一听,呵呵,兴致来了,纷纷取出各自的图画簿,若有所思的画了起来。
接着,老师叫了我和另外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去画,看哪位同学画得最好,最符合标准。我心里偷着乐:这还难得了我?我爸以前是学建筑的,多少也会遗传一点给我,再加上我美术方面也不错,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于是,我满腹经验似的画了起来。
没过一会儿,大家都画完了。我们画的是八达岭隧道和居庸关隧道开凿的设计图。我挺满意地看着我的“杰作”,又望了望其它同学的——有的东倒西歪,有的不知画的是什么。我心里想:画得不错嘛,看来想不拿第一也难啊!我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神色。但是——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