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重点范文

时间:2023-04-01 16:4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解剖学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解剖学重点

篇1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具有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易懂难记等特点。如果没有足够的教学手段,易导致授课过程枯燥,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失去学习兴趣。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多媒体教育作为辅助教育技术进入了医学教育领域,并日渐显示其优越性。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也积极地将这项新技术、新手段引入了系统解剖学的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多媒体应用于解剖教学中的优势

1.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多媒体教学除了传统的板书、挂图和教师的讲课外,还增加了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使原本抽象的内本文由收集整理容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便于理解,有助于记忆。例如,神经系统中,关于脑干内核团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用标本、挂图、模型来描述,细小的结构无法看到,教师费力耗时,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做动态演示,把抽象的问题视觉化,微观事物直观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静止的结构运动化。

2.可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多媒体网络可以化解时间与空间、教师与学生的一些限制。例如,将名师授课录像、精品课件、复习指导等内容放入教研室网站,把教学轻松地延伸到课堂以外,拓展优化教学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课后复习、应付考试,还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自学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3.可缓解学生多,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

当前高校普遍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尸体资源严重缺乏,传统教学手段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实验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和理想的技术手段,它较好地解决和缓解了近年来迅速扩大教学规模所带来的部分矛盾。

4.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加强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cai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虽然在解剖教学中发挥了强大的优势,把许多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易于接受。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教师首先要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完成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知识和角色转换;多媒体教学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挑战,只有全面掌握新知识和新方法,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以满足教学需要。同样学生要接受每节大量的教学内容,必须提高记笔记的速度,并要集中精力紧跟授课教师的思路。

二 多媒体应用于解剖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毋庸置疑,多媒体技术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对解剖学教学而言,它也不是万能的。

1.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因材施教。

多媒体课件应该图文并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课件中可适当填加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临床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对授课内容深入理解认真备课,并对授课内容融会贯通,讲解时深入浅出,将所教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表达出来,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多媒体课件中的知识重难点。同时应根据学生反映,及时调整多媒体教学节奏。

2.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代替的。而且,教师讲课的抑扬顿挫,思维的敏捷清晰,丰富的形体语言,也是计算机所不能代替的。

3.注重学生主动性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使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不要“一刀切”、“一哄而上”。多媒体图像虽然直观形象,但毕竟是间接直观,在多媒体中设计动画模拟试验来取代实验操作,削弱了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亲手解剖标本和观察标本,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所学习的理论,丰富所学知识。

4.不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

篇2

【关键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胃相关系膜;系膜间隙;解剖学特点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025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因其微创、安全、高效等优点成为胃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其主要是通过腹腔镜定位对淋巴结、肿瘤进行清除, 具有可直视特点, 但腹腔镜视角有限, 难以完全掌握操作平面, 加上胃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结构多且复杂, 若不了解胃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解剖层次及形态特点, 术中游离血管、清扫淋巴结时可能影响操作, 造成严重后果。为此主治医生不仅要手术操刀能力高超, 而且需熟悉胃及相关结构的解剖关系及特点。本研究就此对新鲜人体标本行模拟胃癌根治术, 全面观察胃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解剖学特点,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8具人体标本, 其中2具新鲜人体标本及6具固定陈旧人体标本为研究对象。男5例, 女3例, 年龄35~68岁, 平均年龄(40.2±6.5)岁。所有标本均用福尔马林10%局部或全部防腐、冷藏, 且事先经由肝门静脉灌注蓝色乳胶。另外准备游标卡尺、一套解剖器械及水平断面固定工具等。

1. 2 方法 将人体标本放平, 经由髂前上棘把腹前壁顺腋前线切开, 腹壁全层打开后向上切开到膈肌、侧腹壁附着位置, 适当切除一些肋骨及胸骨。先水平方向观察系膜与韧带的解剖形态及特点, 然后于断层标本上行不同方向对比分析并拍照, 同时还要观察、拍照腹后壁间隙层面、淋巴结分布、解剖形态等情况。

2 结果

2. 1 横结肠系膜、胰腺前后筋膜、胰后融合筋膜 胰腺前后筋膜与横结肠系膜融合点不固定且没有明显的融合界面, 且越接近胰腺下缘后筋膜越明显, 同时横结肠系膜的前后叶间隙越发不明显, 因此容易出现游离失误。该间隙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向上可延续至胰尾后边界。腹腔镜下定位胃左血管根部及肝总动脉根部, 应以胃胰襞和肝胰襞为准, 均由胰腺前筋膜或被膜包绕血管形成。清扫胰腺后方淋巴结, 应该以Toldt筋膜为安全通道进一步切除淋巴结或胰尾等组织, 入刀处应固定为脾外缘侧腹膜, 分离方向应沿Toldt间隙向右。胃脾韧带的主要系膜组织则为胃背系膜, 且与脾肾韧带相互结合。

2. 2 十二指肠系膜及其间隙 胰十二指肠筋膜主要为胰腺前筋膜延续并合并升结肠系膜形成, 游离该筋膜, 可以发现在其与胰腺固有筋膜之间, 存在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该间隙可辅助游离量筋膜至胰头处。而右肾又与十二指肠后筋膜之间存在1个名为Treiz的间隙, 沿此间隙可以有效游离相关筋膜, 便于清扫淋巴结。

2. 3 胰腺筋膜间隙 胰腺筋膜主要通过前后筋膜等, 将各延伸入此区域的动脉及其分支包绕, 其中存在着解剖间隙有助于清扫幽门及动脉根部的淋巴结, 同时此间隙又与Treiz及Toldt间隙相连, 易于分离。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根治胃癌的主要手术方案之一, 具有术野清晰、分离精确的特点, 主刀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体解剖间隙相关知识, 从而选择恰当的操作平面以尽量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手术损伤, 提升手术效率[1, 2]。研究结果显示, 胃背系膜广泛连接着胃及周边组织上的系膜及间隙是指导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有效操作平面[3], 本研究正是为明确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的镜下解剖学特点。

由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分离横结肠系膜时往往会观察到多个间隙, 因此常规手术下很难有效把握解剖层次, 但利用腹腔镜手术的方案, 则能有效放大术野, 使主刀医生明确横结肠系膜与胰腺前后筋膜的分离平面;②脾的存在将胃背系膜划分为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系膜间隙较为明显, 可有效指导分离并清扫淋巴结, 但由于皮动脉可能穿行于胰腺, 因此分离时必须保证患者胰腺的安全。③胰腺前后筋膜与横结肠系膜融合点不固定且没有明显的融合界面且越接近胰腺下缘后筋膜越明显, 同时横结肠系膜的前后叶间隙越发不明显, 因此容易出现游离失误[4]。腹腔镜下定位胃左血管根部及肝总动脉根部, 应该以胃胰襞和肝胰襞为准, 均由胰腺前筋膜或被膜包绕血管形成。胰十二指肠筋膜主要为胰腺前筋膜延续并合并升结肠系膜形成, 游离该筋膜可以发现在其与胰腺固有筋膜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该间隙可以辅助游离量筋膜至胰头处。而右肾又与十二指肠后筋膜之间存在1个名为Treiz的间隙, 沿此间隙可以有效游离相关筋膜, 便于清扫淋巴结。

总之,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相较于传统剖腹手术, 具有显著的不同点, 主刀医生必须有效地掌握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的镜下解剖特点, 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况飞.胃周淋巴结的解剖定位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清扫的相关性研究.南昌大学, 2013.

[2] 徐建, 刘忠诚, 张晨辉, 等.解剖定位标志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解剖与临床, 2009, 14(5):313-315, 319.

[3] 徐建, 刘忠诚, 赵琪琴, 等.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相关解剖学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9, 18(4):318-321.

篇3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为使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群的要求,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注重和加大了实用性、技能性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为此,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改革的出发点,除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外,还应有体现临床护理诊断、操作、治疗、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等需要有关的解剖学理论、操作技能的知识点。

二、围绕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要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首先应树立为临床护理课程服务的整体教学观念,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具体表现在优化系统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与护理专业紧密联系的局部解剖学和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形成一门内容充实、应用性更强的解剖学课程。该课程既体现解剖学知识的系统性,又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同时重视了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学应用。目的是利于基础医学知识向临床知识的过渡,为后续的临床护理学习做铺垫。

1.综合和删减系统解剖学的内容

如运动系统中综合讲解各骨和关节的位置、形态、结构,略讲肌肉的起止点,删减头颈、躯干、四肢远端的细小肌肉等;内脏学中重点讲解与护理专业有关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该专业关系较少的器官则简要介绍;脉管学中要对部分血管的细小分支、淋巴系部分内容进行删减,但临床静脉穿刺、输液的常选部位,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动脉走向、分支要深讲、精讲;感觉器官中删减内耳的部分内容等;神经系统在明确基本概念后,扼要介绍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删减其内部结构中过多过深的内容,周围神经系删减细小的神经分支和分布等。通过删减使护理专业系统解剖教学内容得到了优化。

2.把部分局部解剖学内容融入系统解剖学中

专科护理专业,由于受学制、学时的限制,课程设置中没有开设局部解剖学,但局部解剖学中的部分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应用的基础知识,为此需精选局部解剖学里与护理临床应用关系密切的内容,与系统解剖学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后讲解给学生,如表面解剖(重要的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臂部、臀部等部位肌肉的层次结构与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颈部气管、甲状腺与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腹壁和腹股沟区的层次结构等。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系统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又了解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知识。

3.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

从护理系实习学生和刚走上护理岗位的人员调查中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究其原因是对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别应重视增加与护理技术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包括:(1)与注射相关的解剖学知识;(2)与穿刺相关的解剖学知识;(3)与插管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4)与冲洗、各种用药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5)与变化相关的解剖学知识。

增加应用解剖学内容一方面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必须掌握的解剖学要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护理诊断、治疗技术操作方面有较强的实用性。为了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必须调整解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内容以突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内容为重点。适当减少与护理操作技术无关的实验内容。如体循环系实验可以设计与静脉输液术、心内注射、深静脉穿刺术相关的内容;内脏系实验设计与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术相关的内容;运动系实验设计肌肉(臀肌、三角肌)注射术、骨折固定术相关的内容。实验中教师首先在实用解剖标本或示教人上讲解、演示解剖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和相关实验内容,然后让学生模拟临床技术进行练习,教师对其练习的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归纳总结出操作练习中所应用的解剖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篇4

关键词:护理专业 解剖学 教学改革

高等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可界定为“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需求的实用性技术型高级护理专门人才”[1]。我校是全国70多所护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之一,自2009年招收普通专科护理专业以来,解剖学教学内容一直是照搬临床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共用同一种教材),很多内容相对护理专业“偏多、偏深、不实用”,与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差距很大[2],不能适应实用性技术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解剖学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我校解剖教研室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在试点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教学内容上的改革进行阐述。

一、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删去部分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教学要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应树立为临床护理课服务的整体教学观念,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删减和压缩对护理工作来说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为此我们对传统的系统解剖学内容进行综合和删减,精选教学内容。如运动系统中简明扼要介绍骨的位置和主要的形态结构,略讲肌肉的起止点,删减头颈躯干、四肢远端的细小肌肉等;内脏学中重点阐述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对于与该专业关系较少的器官则简要介绍;脉管学中部分血管的细小分支、淋巴系部分内容等进行了删减,但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静脉是临床静脉穿刺、输液的常选部位,肝门静脉及属支与诸多疾病密切联系,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动脉等等,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其走向、分支或属支,才能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为此作为重点内容应做到讲“细”、“透”、“深”;感觉器官中删减了内耳的部分内容等;神经系统中明确基本概念,扼要介绍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同时,删减其内部结构中过多过深的内容,周围神经系删减了细小的神经分支和分布等。通过删减使系解内容得到了优化。

二、把部分局部解剖学内容融入系统解剖学中

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由于学制较短、学时的限制,我们没有单独开设局部解剖学,但局部解剖学中的部分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必须应用的基础知识,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我们把局部解剖学里与护理临床应用密切的内容进行精选,实现系解与局解的融会贯通[3]。如表面解剖(重要的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臂部、臀部等部位肌肉的层次结构与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颈部气管、甲状腺与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腹壁和腹股沟区的层次结构等。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了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又了解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器官所在区域的层次,有利于护理知识的掌握。

三、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

从护理系实习学生和刚走上护理岗位的人员调查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是解剖学知识不丰富,尤其是与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不清楚,造成许多人员在操作中的盲目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4],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将应用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内容包括:(1)与注射相关的解剖学知识;(2)与穿刺相关的解剖学知识;(3)与插管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4)与冲洗用药治疗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5)与相关的解剖学知识。特别强调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关系,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和失误。这样突出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为培养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的高级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四、增加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为临床护理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依据增加或删减的理论内容,在原来实验课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与护理操作技术无关的实验内容,增加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实验内容,依据解剖学知识精心设计实验,如静脉输液术、肌肉(臀肌、三角肌)注射术、心内注射、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穿刺术等,我们先让学生在护理学实用解剖标本和护理示教人上观察理解解剖层次结构及毗邻关系,然后模拟临床进行操作,对其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归纳、总结操作中所应用的解剖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体会

5.1在系统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与护理专业紧密联系的局部解剖学内容、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形成一门内容充实、应用性更强的解剖学课程,该课程既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又体现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同时重视了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学应用,这有利于基础知识向临床护理知识的过渡,为后续的临床各科护理学习做铺垫。

5.2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调整了课程内容,优化了学时分配,解决了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缩短了解剖学和临床护理的距离。学生通过学习,普遍反映提高了学习兴趣,开发了智力,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应志国.对高职护理专业设置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41-61.

[2]米志坚.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解剖教学创新初探[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13(2):59-60.

篇5

1护理解剖学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滞后

我国的护理教育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大多沿袭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其解剖学教学也不例外,基本采取“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学生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培养的基本上是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护理专业需要的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护理人才,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

1.2教材、教学内容专业性不强

虽然护理教育发展迅速,但适用于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材一直滞后,教材基本上采用医学专业解剖教材的缩板。虽然编写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材,但根本上没有摆脱临床专业解剖学教材模式,只是在章节上有所增减或位置调整,教学仍然采取以系统解剖教学为主,局部解剖教学为辅,系统内容多而全,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不能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特点和需要,导致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脱节。

1.3教学师资缺乏专业特点

我校从事解剖学教学的教师都是毕业于各大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等专业,而非护理专业,没有学过护理学,对护理专业知识及护理专业技能操作了解不多,对护理学教学大纲具体要求不甚清楚,也不了解护理学生在临床上重点需要掌握哪些内容,而按传统的临床专业授课方式予以传授解剖学知识,没有针对性,涉及护理学操作技术的解剖学知识讲授不到位,导致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护理技能脱节,不利于学生进入临床后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1.4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专业性不强

在传统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教学中,没有适用护理专业的实物标本。实验教学中以系统教学为主,局部解剖只是观看部分局部标本。我校近年来添置了部分塑化标本,但针对临床治疗的较多,而适用于护理方面的标本不够,忽略了护理专业这一特点。比如涉及穿刺技术、注射技术等的实物标本很少,而这些操作技术却是护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

2建议与对策

2.1以护理专业特点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

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学制是3年,3年既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又学习医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课时上有矛盾,应紧密结合护理专业教学大纲,以“实用为先,够用为度”为原则,优化课程设置,精简教学内容。将正常人体结构与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与临床结合紧密的内容予以重点讲授,关联内容少讲。如增设与临床有关的穿刺术、插管术、注射技术、急救护理等解剖学知识,适当精简运动系统、内脏学、中枢神经及断层解剖学等内容。

2.2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要突出护理专业特点

通过对返校生和已在临床工作的学生的回访调查,认为解剖学教材内容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偏多、偏深、不实用。因此应以“理论适度、注重实践、突出职业”为原则,参考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和护理解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编写符合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材。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内容应重点予以规划,使解剖与临床护理有机的结合,为专业课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为临床护理实际操作技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3采取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老师结合临床实际设计好每堂课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怎么查阅资料、收集以及整合信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精神,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可辅以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就是变学生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针对护理专业,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从事解剖学教学的多数教师没有学过护理学,对护理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组织老师学习护理基础知识,到临床一线学习,熟悉或掌握临床护理基本理论和护理操作技术,将解剖知识和临床护理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双师型专业人才队伍才能使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可邀请有经验的护理专业老师做解剖学兼职教师,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2.5建立护理解剖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学

篇6

【摘要】: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中是重要的基础课程,又是一门比较难理解的课程,所以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本文以“感觉器”为例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感觉器

人体解剖学为其他医学课程奠定了有利的人体结构知识,它的名词繁多、内容枯燥、抽象、实践性强。因此,要想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实践。

一、 直观教学的重要性

解剖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模型和标本等一些直观性较强的教学工具,把一些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结合一些挂图,增强学生对重要器官和复杂结构的认识。如在讲解耳的结构时,结合耳的模型进行讲解,让学生互相观察耳廓,用内耳模型观察耳的内部结构,增加课堂的活跃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差,尤其是理解能力的学生,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用模型、标本、多媒体等资源,增强课堂上的直观感,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联想和思索,让复杂变得简单化,通俗的讲解知识。使教材中不易理解的知识,在模型、标本的帮助下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加课外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操作。与此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局部解剖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此外,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才施教。

二、 举例教学

人体解剖学的记忆性内容较多,学生学起来会比较困难。适当运用一些例子不仅可以增强想要表达的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讲解中耳炎案例。中耳炎是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儿童患者较多。可简单地说明一下中耳炎的发病原因、症状、检查以及它的治疗方法,然后对学生提问:为什么儿童患者患中耳炎多于成人?患中耳炎的原因有哪些?

如讲解鼻炎案例。鼻炎(Rhinitis)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然后对学生提问:为什么鼻炎会引起这些症状?联系人体解剖学内容讲解,不但增加学生对解剖学记忆能力,还使学生记住临床症状。

如青光眼案例。青光眼(glaucoma),是指眼内压调整功能发生障碍使眼压异常升高,因而出现视功能障碍,并伴有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的疾病。还会有头痛、失眠近视等症状。根据所学知识对学生提问:为什么会引起这些症状?

通过临床的实际案例,把需要记忆的知识内容与临床案例相结合,把人体解剖学与临床案例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与实际相结合

解剖学知识的学习不能仅限于书本材料上面,而是要真正落实到具体标本模型上。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到人体重要结构时,就要求学生在模型上找到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在自己或同学身上去加深体会,如:瞳孔的放大和缩小,学生可以体会到受到强光刺激瞳孔会缩小,黑暗环境下瞳孔会扩大,瞳孔的调节是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而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结合亲身体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体会到解剖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让师生之间产生教学的共鸣。

四、巧用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人体解剖学是分系统讲解的,但人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老师在授课时需要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理解。

(一)巩固法。老师在讲解某一器官时,经常会涉及到周围相邻的器官及神经等。如在讲条件反射时,会涉及到一些反射神经和相关的器官,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时要把一些相关的知识都介绍出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防止发生学生边学边忘的现象。因此适当地讲解相关系统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在教学上是必不可少的。

(二)总结法。在下课的前几分钟,对本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分清主次,说明哪些知识是需要掌握的,哪些知识需要记忆,哪些知识作为了解。这样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也让学生课后有重点复习对象。

五、 课后的预习和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后通过自己的预习知道所学知识的重点是哪里,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或及时查阅相关的资料。通过老师讲课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使不懂的地方清晰化。老师可将知识点进行提炼后在传授给学生,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要求学生课后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加深记忆。这样一直坚持下去,能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好基础。

总结:

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重要的是看方法是否得当,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中,老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使解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教师要不断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于晶.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方法改进[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24): 111-112.

[2] 付廷刚,张静,孙蕾. 浅谈民办医学高校人体解剖学教学[J]当代医学. 2011(12): 162-163.

[3] 邓世山,佘永华,李开华. 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几种常用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7(3): 61-63.

[4] 杨耀防. 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6): 62-64.

篇7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8-01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中职中专院校医学专业的任务是在完成基础教育前提下培养出一批具有理论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为社会培养具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较强的技术型专门人才。因此对于中职中专院校医学专业,培养具有较强卫生技术能力的学生是最重要的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为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各门学科奠定了人体形态结构的最基本知识。因此,作为基础课的解剖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解剖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应承担起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任务。而人体解剖学的许多章节是以理论教学为先导的,那么如何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效果,从而为学生的临床课学习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方面,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教学中离不开直观和实践的手段。

直观教学方法应用的好坏影响整堂课的效果。为了增强理论课的直观力度,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挂图、投影、幻灯、电教录象等,将抽象讲解结合到人体器官或结构的绘图上,增加了学生对器官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能根据讲解内容配合板书图示,边讲边画,则效果更佳。因此在黑板上绘制器官的平面图应该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另外再配合活体演示,如在自己身上示教器官的位置、某些血管、神经的走行,骨性和肌性标志等。通过实验课让学生能够动手动脑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一个模型、标本,并充分利用活体。通过这些手段,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解,加强记忆。同时可培养学生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

二、举例法

解剖学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多,学生会感觉困难,而不愿意学。作为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举些生动活泼的例子不但有助于加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将一些复杂的事物或事理说得更具体明白,易于为人理解。教师在讲授理论时,要善于利用实例联系所讲解的内容。如在讲解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时,举些临床实例,像失语症、失读症等。还可联系外语学习中的“四会”与语言中枢的关系。许多临床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与阑尾炎的触诊的联系,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征决定其易坠入异物等[2]。

三、归纳法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入门课,要掌握的概念多,信息量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信息量与记忆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人体的结构十分复杂,解剖学名词特别繁多,现代医学中的名词约1/3以上来源于解剖学,这就为初学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只要稍加留意通过对比总结和归纳就有很多规律可循。教师应注意引导,从中找出这些规律,分清异同,区别其特点。因此,我们在促进学生记忆方面下了工夫。将一些有位置关系或功能关系的结构,课前即设计在表格中,授课过程中首先利用较好的板书,将信息和功能项目设置在黑板得当的地方,然后在讲解时,边讲边填写,逐渐在黑板上自然地展现出归纳表格,使学生们在记忆时尽量减少顾此失彼,又便于学生做笔记。

四、复习巩固法

人体解剖学是分系统讲解的,然而人是一个整体,各部分、各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教师讲述某一器官时,常常涉及到周围毗邻器官以及分布其中的血管神经等。当讲述血管神经时,又涉及其支配器官,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横向或纵向联系相关器官或结构讲解,以求知识的完整。防止学生们学习后边的忘前边的现象发生[3]。因此适当地联系相关系统讲解也是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所不可缺少的。

五、总结法

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应抽出少量的时间进行当堂课内容的总结,理顺一下主次关系,点明重点、要点、分清哪些知识需掌握,哪些知识该熟悉,哪些知识该了解。这样做能使听课学生思路清晰,掌握的知识完整、系统。也有利于学生课后有重点的复习。

六、注重预习和复习

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而学生自身的学习驱动力才是学习的关键力量。作为教师要能通过诱导、启发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通过预习在短时间内自己试着抓住重点,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对不懂的内容注上重点符号或去查阅相关的资料。然后通过讲课使学生对重点知识尽可能的广泛了解,将零散知识系统化,使模糊知识清晰化。课后要求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重点记忆。这样长期的坚持下去,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好其它学科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各种方法在理论上需灵活运用,有机衔接,在各种教学方法应用时应以直观教学方法为主,其它教学法辅之,要举例得当,归纳合理,联系恰到好处,总结条理清晰。

参考文献

[1]张波,解剖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 [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6(18).

篇8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特点 学习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阐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伟大导师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精辟地论述了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因此掌握好人体形态结构的理论知识,对学习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人体解剖学具有内容、名词多,学习、记忆难的特点,不少学生感到难学、难记、难懂,从而导致学习劲头不足,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为帮助广大医学生尽快学好该门课程,笔者根据解剖学界前辈们的经验和多年的教学积累,结合解剖学的学习特点,谈谈学好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一、端正态度,培养对人体解剖学的浓厚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清代名医王清任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意思是说,不了解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就无从谈起对疾病的治疗。因此,医学生必须明白,人体解剖学不学不行。既然必须学,那么就要端正态度,逐渐培养对人体解剖学的浓厚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形成敏锐的观察力、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考力,必将增强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做到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观看挂图、标本和模型

心理学认为:人对新事物的认识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新知识只有归到原有知识的体系中,对原有的体系加以更新才会牢固。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也是掌握学习主动权的重要措施之一。人体解剖学的预习方法应以阅读教材为主,预习的目的并非一定将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全部掌握,而是要通过预习知道下次课的主要内容与其以前的哪些知识相关;出现了哪些重要名词;感知预习的内容哪些是比较重要的、不易懂和不易理解的,并在难于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在听课时特别给予关注。

从神经心理学角度看,记忆行为与一些情绪和心理活动密切联系,如对事物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对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与信心、对操作的愉快情绪与乐趣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释放与神经反应。[1]因此,上课专心听讲是学好人体解剖学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包括七个方面的要求:(1)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对标本的示教、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与表情等,理解教师所讲内容。(2)课堂上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在同学回答提问时,要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何处,试想如果是自己在回答问题,该如何回答才好。这样通过关注别人的错误促进了自己的提高,而许多学生则往往忽视了这个学习机会。(3)专心听教师对自己在预习时不太懂或难懂的问题的讲解。(4)记下上课时仍不理解的问题,在课后予以解决。(5)注意记下课堂上教师对繁杂内容的归纳和总结。(6)重视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因为课后作业往往是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对课堂内容的提高和深化。(7)在直观课上,认真看挂图、标本和模型,尤其关注教师对标本的示教,充分利用好自身或同学这一活体标本,通过努力尽量做到“心中有其形,体中有其位”。[2]

三、做好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是加强记忆的必由之路,也是学好人体解剖学不可忽视的步骤。

(一)有针对性地及时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进行研究发现,人们对学到的新知识,1小时后只能保持44.2%,1天后只留下33.7%,2天后只剩下27.8%,6天时剩下25.7%[3]。说明遗忘具有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特点。因此,在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是十分重要的,从而可见放弃课后复习只在考前突击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应按照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该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反复复习以达到牢固掌握、熟练描述、准确指认的程度。针对部分预习、听课、复习后还未理解、搞清楚的内容,可以通过请教教师、同学或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弄清楚、搞明白,力争不留死角。千万不可将其放在一边,不闻不问,随着不明白内容的积累,必然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打击学习、学好人体解剖学的自信心。

(二)使用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1.尝试回忆法

又称过电影法,即在课后,利用课间、饭前、饭后、睡前等闲暇时间,将教师讲过的知识点,按照上课时教师的板书提纲或教材的纲目结构,在头脑中“再现”一遍。能再现的往往说明自己已经掌握,不能再现的往往说明没有掌握,学生可以通过查看笔记、教材等方法及时给予复习强化。这种复习方法将使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图物结合法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具有专业名词多,形态描述繁杂,理论知识不好掌握的特点,若使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效果将不尽如人意。为达到较快、较好掌握所学知识点的目的,在课后复习中应具体做到将文、图、物三结合。所谓文是指教材的理论叙述,图是教材插图、解剖挂图或解剖学图谱,物是指解剖实验室的标本或模型等。[4]在解剖学的课后复习中,学生应将三者结合起来,根据教材的文字描述来指导观看标本或模型,辨认与理解标本结构在体内的位置、结构特点及各器官、结构间的位置关系。当遇到按照理论叙述在标本上难以确认的结构时,可对照插图或解剖图谱的标注加以确认,通过对图、物所示结构的观察,掌握其特征,进而加深对教材中理论叙述部分的理解和记忆。

3.根据复习内容恰当运用记忆方法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多、内容、部分教学内容枯躁、抽象、难懂易忘,导致学生复习负担重、记忆难度大。因此,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恰当运用记忆方法,可将复习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凌乱为有序、变枯燥为生动,进而起到优化复习内容,增强复习效果的作用。(1)歌诀记忆法是把记忆内容编成口诀或顺口溜来记忆的方法。实践证明,有节奏、有韵律的内容比杂乱不齐或零碎的内容易学易记。例如:8块腕骨的名称及排列次序按常规方法记忆起来较麻烦,若采用歌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则记得牢且容易记。脊髓外形特点用歌诀记忆则为:“颈腰两膨大,终止腰一下,表面六纵沟,锥丝马尾巴。”(2)列表记忆法是为了防止混淆、便于比较,把一些内容繁多、性质相近或相对的内容,通过列出表格的形式来加深记忆的方法。例如肌学内容较多,起止点难记,作用复杂,但通过列表记忆法则一目了然,便于复习记忆。(3)比喻记忆法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如:复习肾的三层被膜时可将其比喻为“棉袄”,由内向外,可把纤维膜比喻为“里子”,脂肪囊比喻为“棉花”,肾筋膜比喻为“面子”,肾上腺比作两块“垫肩”,使用这种方法记起来形象而简单,一下子就记住了。此外,还有趣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和数字记忆法等,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记忆法,有助于提高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效果。

(三)做适量的习题

解剖学的相关习题,一般是将解剖学的重点、难点等内容设置为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借助习题进行课后复习可以使复习更加有针对性,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强调和总结、提高和深化。同时,通过课后练习,学生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搞清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才能进而激发学习热情,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做到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做到了这一步,学好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就一定能够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而这些必将为今后继续学习其它医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殿明.解剖学逻辑记忆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先雄斌,杨朝鲜,余崇林等.从学习的三个环节浅谈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J].解剖学研究,2009,31,(1):71.

篇9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47-02

引言:阐述解剖学的学习目的。揭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笔者系五年制本科临床专业在校学生,人体解剖学主要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这两门学科都属于人体解剖学范畴。就像恩格斯说过的,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这两门学科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所以,学好解剖学,对一个医学生至关重要。

首先,明确两门学科的学习目的才能更好的学习解剖学。笔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访问,结果发现,部分同学并不明白两门学科的学习目的与区别。这使得学习出现了盲目性。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1]而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阐述人体各局部区域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以及层次关系,并适当联系临床应用的科学。医学生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学习临床课之前,通过实地解剖而牢固掌握解剖学基本知识,培养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的能力,为临床主要课程内、外、妇、儿以及有关手术科室打下比较坚实的局部解剖学基础。[2]两者并不矛盾也不存在谁更重要之说。

其次,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知识容量大且内容复杂。教材以大量的文字叙述著称,学生即使能理解,也因为内容繁多而难以记忆。[3]要学好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好的记忆方法必不可少。笔者通过与一些学习不错的同学探讨,向老师请教以及结合自身体会归纳出几点记忆方法,如下陈述:

1.理解记忆,切忌死记硬背。这两门解剖课程庞杂,只靠死记硬背,知识点易混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以记忆加深理解。

2.多归纳,多联系。在学习中遇到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善于归纳总结来加强记忆,对照记忆。同时要多联系活体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组织学等,联合学习。

3.注重绘图。解剖学具有极强的形象性。书上冗长而晦涩的描述常常让人产生厌烦心理,而绘图形象地体现了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与位置毗邻。绘图对加深理解记忆有着极大的作用。

最后,一定要多接触标本,是学好解剖学的必经之路。如果说解剖学是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那么标本就是最原始的小说。没有标本,就没有解剖。作为临床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多接触标本,了解标本。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同学对标本有着一定的抵制心理,不喜欢接触标本,只热衷于对书上知识点的记忆,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标本恰恰是解剖学的“无言良师”,而“无言良师”所能教给学生的知识,需要学生去了解,去思考,去探究。更多的操作,能加深学生对人体各个部位的解剖层次结构的认识与记忆,同时,在操作中也为将来的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篇10

【关键词】解剖学;静脉穿刺;应用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47-01

在儿科临床治疗中,依靠静脉输液给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常能遇到因病情特殊,周围循环衰竭而导致外周浅静脉穿刺困难,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是抢救危重病人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是解剖学知识不丰富,尤其是与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不清楚,造成许多人员在操作中的盲目性,为此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特组织为期两个月护理解剖学知识学习,选取6名护理业务能手,一点带面,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合理应用教材:使用丁自海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学,组织科护士长与参加培训护士一起座谈讨论,提出儿科护理穿次工作中与解剖学相关的主题 ,根据提出的主题,找出局部解剖学相关的章节,确定学习内容。

1.2 运用多媒体制作局部解剖幻灯片,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在讲课时精心设计,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1],增加了人体表面的标志,体表投影,与内部器官的位置,毗邻组织血管之间关系图片说明,重点讲解解剖学理论,与儿科临床实际操作中密切相关的内容。

2 护理特设的局部应用解剖学内容的选定

2.1 头皮静脉:头皮静脉分布于颅外软组织内,数目多;在额部及颞区相互交通呈网状分布,表浅易见。正逆方向都能穿刺,故特别适用于小儿静脉穿刺。头皮静脉中的主要静脉有:(1)滑车上静脉为起自冠状缝处的小钵脉,沿额部浅层下行,与眶上静脉末端汇合,构成内毗静脉;(2)眶上静脉在内毗处构成内毗静脉;(3)颞浅静脉。

2.2 颈外静脉: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颈外静脉由前后两根组成,前根为面后静脉的后支,后根由枕静脉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在小儿病人常被选作穿刺抽血的静脉,尤其在小儿病人拼哭时或压迫该静脉近心端时,静脉怒张明显,更易穿刺。

2.3 上肢浅静脉:上肢常用作穿刺的浅静脉主要有手背浅静脉和前臂浅静脉。手背浅静脉较为发达,数目多。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要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内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尺侧、尺骨头背侧缘处用手指仔细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贵要静脉。头静脉起始后向上绕过前臂挠侧缘至前臂掌侧面,在肘窝稍下方发出肘正中静脉后;沿航二头肌外侧沟上升,予三角胸大肌间沟穿入深部,汇入锁骨下静脉或胶静糠肘。目前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作为PICC穿刺的首选血管

2.4 下肢浅静脉:下肢常用做穿刺的浅静脉主要有足背静脉和大隐静脉起始段。足背浅静脉多构成静脉弓或网。弓的外侧端延续为小隐静脉。弓的内侧端延续为大隐静脉。

3 在技术操作中的应用

3.1 部位选择:根据年龄及病情可选择不同部位的静脉。婴幼儿多选用头皮静脉和颈外静脉,其次选用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成人常选用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

3.2 穿经层次:虽选用的静脉部位不同,但穿经的层次基本相同,即皮肤、皮下组织和静脉壁。因年龄不同,静脉壁的厚度、弹性及硬度有所不同。 做各种穿刺的穿经时注意穿次经层次、深度、角度;插管的深度、力度和方法。

4 讨论

4.1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广度和深度上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特点,在阐述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密切联系和有机结合护理操作技术[2]。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而设置,以解剖学引导,以临床护理为使用目的,将解剖学识与护理专业的有关内容紧密结合。

4.2 护理应用解剖学随着医疗、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出现,与之相关的解剖学问题又会不断提出。如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技术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可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和高浓度液体、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带来的痛苦。但要求护士要掌握一定的护理解剖学知识,因此,解剖学教学对于护理临床操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