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结尾范文

时间:2023-03-28 20:0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记叙文结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记叙文结尾

篇1

一、自然结尾,朴素无华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结束全文,既没有意蕴深刻的哲理语句,也没有雕琢过分的象征形体。在记叙文中,这样的结尾方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文章《石榴树》的结尾:

今夏,我又回去了一次,在快到外婆家拐弯的那个路口,一株枝叶繁茂的石榴树映入了我的眼帘,红星点点,生机盎然,童年的记忆之门在刹那间被打开了。有外公慈祥的笑容,有小东西的成长,还有又红又大的石榴和我的眼泪,它们都化成了树上的红星,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飞舞着,只是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外公亲手为我种的那一棵。

二、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言简意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文章《路过幸福》的结尾:

路过幸福,让我感到生命的可贵;路过幸福,让我感到生活的充实;路过幸福,让我感到人生的快乐。朋友,请放缓你的脚步,瞪大你的双眼,敞开你的胸怀……

三、抒情议论,强烈感染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是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例如文章《根》的结尾:

母亲如根一般,默默地滋养着我的身体,我的灵魂。我十分思念母亲,思念着她的一切。自上次分别,已有两年未见到母亲,不知母亲这段时间生活得怎样?真想回去看一下母亲,看一下她那憔悴的脸,摸一下她那粗糙的手,亲一下她那湿润的眼睛,抱一下她那年老的身躯……

四、首尾相应,结构严谨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这种收束方法能收到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效果。

例如文章《爱与理解,和谐你我》的结尾:

(开头)和谐像一颗种子,需要爱与理解的雨露来浇灌,才可以开出美丽的花;和谐像一道彩虹,缺少爱与理解的光终究难以美好;和谐更像花的芬芳,配上爱与理解的清风,才可以传遍人间。

(结尾)和谐是一朵有了理解与爱就不会凋谢的花,是一道有了理解与爱就不会褪色的彩虹,是会伴着理解与爱的清风传递的花香。让爱与理解常伴我们左右,让将心比心成为像微笑一样的习惯,让和谐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谐社会,和谐你我。

五、委婉含蓄,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直截了当地表述,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法加以暗示,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悟,进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如文章《季节》的结尾:

冬季的智,冬季的爱,冬季的锐……

此季是漫长的,而此季给予的情意,是绵绵的……

六、借助写景,表情达意

环境描写的作用,在作文中一般是为了烘托气氛,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结尾写景,能更加有效地渲染作者要表现的情绪,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文章《阳光,原来你离我这么近》的结尾:

“砰――”我从梦中惊醒,我飞奔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想要看清楚那扇窗的后面到底是什么,我拉开窗帘,窗外,天亮了,丝丝的阳光照射进来,原来窗外是阳光!透过窗,我看到的是阳光!是明媚的阳光!是温暖的阳光!我笑了,真心的笑了。我不再迷茫,也不再彷徨……

七、妙用排比,多姿多彩

例如文章《中秋思月》的结尾:

中秋思月,让我们像月一般清冷宁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中秋思月,让我们像月一样晶莹坦荡,去留无意,宠辱不惊。

篇2

【关键词】如何巧答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

由于记叙文阅读一直占主导地位,相对而言所占分值也较多。记叙文阅读试题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设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阅读材料来自课外,材料内容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精神。阅读材料更多的选择主要反映亲情、友情的内容,因此能够给予我们人生启迪。试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考查角度灵活,题型多样。设计的试题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并进一步强化了联系生活,整体感知,注重理解,关注语言品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的意识。同时突出了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强调了情感体验,鼓励创新能力,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的渗透。

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中考考生,必须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以及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和基本格式。

一、记叙文的分类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记叙文的知识点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记叙文要素的交代,既可具体也可概括,既可直接也可间接。因此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记叙文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⑴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⑵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⑶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照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3、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地点、事物、人物情感或话语等为线索。线索贯穿全文,增强表达效果。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⑴记叙:要注意叙述的人称和内容的详略。人称,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抒情。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交流。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详写与略写,取决于文章中心的需要。⑵描写:①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②环境描写。其作用有、烘托气氛b、烘托任务心理c、推动情节发展⑶议论:包括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基本方式。⑷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5、划分记叙文的段落的方法。⑴按时间的顺序划分;⑵按地点的变换划分;⑶按事件情节的发展划分;⑷按任务活动的场面划分;⑸按材料的性质划分;⑹按总──分──总的形式划分;⑺按作者的思路或感情变化划分。

6、提炼文章中心的方法。⑴通读全文,把握要点;⑵分析题目;⑶分析开头、结尾;⑷借助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和过渡句等;⑸分析事件背景,写作背景。归纳中心的小技巧:①写人: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记叙了……歌颂了(批评了)……表现了……;③写景: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7、记叙文结尾的作用。⑴总结上文;⑵深化主题;⑶照应开头(或标题)⑷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篇3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文章,强调以情动人。这类文章的开头,本身就是记人叙事的组成部分,同时还承担着激发阅读兴趣、打动读者、吸引读者的作用,从而让读者在接下去的阅读中去感受文章后面的记人叙事内容。所以,写作记叙文,一定要按照切题、新颖、简洁的要求,设计出精彩的开头,紧紧吸引读者的眼球,扣住读者的心弦。具体来说,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锁定靶心,开门见山

例1 怪人!老爸在我眼中绝对是怪人。你看,一张脸面无表情,如一座冰山,千年不变:听到我的喜报,依旧无动于衷;看到我的奖状,依旧面无表情。

――《怪人老爸》

例2 孩子,看到你耷拉着的脑袋、沮丧的表情,妈妈知道:你这次月考又没考好!不过妈妈不会批评你,妈妈最想对你说一句:没关系。

――《最想说声“没关系”》

这样开头,不绕圈子,不卖关子,直接瞄准文章标题,在开门见山的点题中亮出自己的观点,锁定描述的对象,明了所叙之事,给人直截了当、轻松畅快的感觉,能防止离题写作的情况发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的文章,如果在结尾处再次点题,可以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二、悬疑设问,引发思考

例3 张嫂推开房门,那个生日蛋糕和一大束康乃馨顿时跃入了她的眼帘。她惊住了,今天谁生日?自己怎么不知道啊!

――《送他人一束花》

例4 咦!伤疤代表我的心?亲爱的你,一定很奇怪吧。那就听我慢慢道来――

伤疤是我右脚接近中趾处的一块圆圆的疤,大小形状和现在的一元硬币相似。伤疤中有我童年时最渴望的心愿,所以,我称它为“心愿符”。

――《伤疤代表我的心》

例3以文中人物心中的疑问勾起读者心中的疑问,例4由一种反常的说法“伤疤代表我的心”有意挑起读者求问。诸如此类,或者直接抛出问题,或以文中人物疑问带动,或从巨大反差落笔,或让激烈矛盾先行,都能激发读者心中的疑问,引导他们读下去寻找答案。

三、因果倒叙,勾人探寻

例5 “不!”

这个简短而有力的声音常常在我的耳畔回响,一个高大而沧桑的身影随即浮现在脑海中,让我感慨万千……

――《我听到了说“不”的声音》

例6 同窗三载,一路同行,一起成长,可是做梦也没想到,我与他竟然为了一本复习资料,闹翻了天,形同陌路。

又是放学的时刻,以往的说笑已经不在耳边响起,只有我孤身一人徘徊在路边。一回想起刚才发生的瞬间,我便气愤不已……

――《朋友?朋友!》

上述两例将文章的结局或是其中的关键情节安排在作文开头部分,一下子把读者引进了特定情境中,也有助于形成悬念,吸引读者。至于文章的主体部分,就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作,保证前后衔接,重点突出。

四、写景烘托,情寓景中

例7 暖风习习,夕阳挂在地平线上,闪射着温柔的橘红色的光。炊烟袅袅,徐徐轻舞,小草和女孩坐在山头上,欣赏着这人间美景,女孩的眉间隐藏着渴望与无奈。

――《有这样一个女孩》

例8?摇 夜已深,没有了人们谈笑的喧哗,举头望空,也不见一颗闪星。这样寂寥的夜晚,我想起了你,外公。

――《感受你的慈爱》

例7如一幅色彩绚丽的油画,明丽的画面中流荡着一丝淡淡的忧郁;例8渲染了一种静谧、凄清的氛围。也就是说,在描写人物活动处的景物中寄托感彩,就为后面的叙事抒情定下感情基调,也迅速地把读者带到特定情境之中。

五、先声夺人,个性鲜明

例9?摇 “喂,你好。”

“啊哈哈,大专家,太感谢您的帮助了。”电话那头传来谄媚的声音,“托您的福,我的产品现在大卖呢!”

“呵呵,小意思,能帮上您的忙是我的荣幸啊。”我虚伪地应和着,心中却是一股莫名的恶心汹涌而上。

――《2050年的一天》

例10?摇 “哇――”刚踏进宿舍楼门内,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声就传入我的耳内。我连忙飞奔进207寝室,看着哭得正厉害的欣欣:“怎么啦?”“还能怎么呢?考试挂了!”

――《俺们俩》

“言为心声”,这些先于容貌、行动等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语言,让人物一下子很鲜活地立了起来。需要说明的是,用人物语言开头,要注意选用恰当场景、恰当时段的个性化语言。

六、妙言感悟,奇句当头

例11 成长是一次美丽的旅行,每一个站点上都可能出现错误。只要我们用力承担责任,就能让成长专列顺利抵达绚烂的终点。

――《成长的专列》

例12 历史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每个人都是其中的朵朵浪花。有的浪花来去匆匆,倏而远逝;有的浪花奋勇击打两岸,激起万丈惊澜,留下澎湃之声流传万代。而在千年之后的今天,我把这千古澎湃细细聆听。

――《懂你》

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感悟,用比较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排比句、比喻句、对比句、引用句等),并放置在开头,可谓文采飞扬,妙语如珠,能“粘”读者的视线。

除以上方法之外,记叙文比较好的开头方法还有欲扬先抑、直抒胸臆、引用佳句、交代背景等。我们不妨多多尝试,在比较中提高快速、高效开头的本领。

打造“豹尾”

结尾是记叙文的最后一道“工序”,在记叙文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记叙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能否一直树立在读者面前,所记叙的事情能否一直扣动读者的心弦,所表达的感情能否直掀读者感情的波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的结尾是否出色。好的结尾应该自然、简洁、有力,画龙点睛、余味无穷,读者也就愿意驻足回头品味你的作文。

具体说来,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打造出“豹尾”:

一、哲理式结尾:妙在主旨鲜明

文章所叙之事蕴含着怎样的道理?你对此有着怎样的哲思?善于写作的人,一定会在动笔之前做到心中有数。结尾处不妨用精警的语句亮出你的哲思,可以收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1 在别人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时,如果可以,请敞开你的胸怀,那么于人于己或许都是一种幸福!

――《无法送出去的热牛奶》

例2 后来,我的脚在物理疗法下恢复了知觉。但是,伤口愈合后形成的疤,却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每逢看到它,儿时那难忘的一幕就又会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知道,伤疤也是成长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伤疤代表我的心》

例1记叙了父亲因为儿子犯下盗窃罪后不愿原谅儿子,最后痛失儿子的经历,结尾警句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例2记叙少时因为无知导致留下伤疤,最后作者点出“伤疤也是成长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点出了心中感悟,增加了主题含量,颇为精警。

二、抒情式结尾:妙在动情感人

记人叙事时,感情大都渗透其中,表现为“暗流”。一次次的暗流蓄势和汇集到一定程度、一定时候,可以变成滔天的大浪――很多记叙文的作者,写到结尾处忍不住发出呼唤,或高声赞美,或进行质问,都会以情来叩击读者的心扉,以情来启迪读者的思索。

例3 小雨依旧下着,映山红依旧开着,我也依旧站着,哥,你可知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滋味?哥,回来吧!南方是迷人的,可这儿有你的家,还有非常想念你的妹。哥,回来吧!回来吧!

――《那一丛淡淡的映山红》

例4 酸涩的泪水,在我脸上流着,也在我的心里淌着:爸爸、妈妈,你们这样对待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给你们做了几十年长工的老人――你们的爸爸,你们良心何在?!

――《泪,淌在我心里》

例3大胆而直白的声声呼唤,表达了对到南方打工的哥哥的深切思念,令人动容;例4含泪反问,是非分明,情动心中。读过这样的结尾,读者的心中一定会很震动。

三、叙述式结尾:妙在结构严谨

很多记叙文在结尾处把笔墨用在交代事情的结局上,但是不忘照应标题或开头,因此形成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结构美。

例5 三年的初中生活,许多美好的回忆,最难以忘怀的是边老师的身影。打开如水的时光之闸,三年,边老师身影依然清晰如初……

――《他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开头)

现在,他的身影还在奔波着吧,在考场外,他正殷切地等着我们吧。然后,他凝望着我们的身影,把自己的身影交给下一届,交给滔滔不绝的课堂,交给谆谆教导的家访,交给感人肺腑的班会……

可是,我依然要说,他的身影,我永远不能忘怀。

――《他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结尾)

上述例子,首尾都着力表现边老师的身影“我不能忘怀”,不仅首尾呼应,而且非常切题。文章的结构显得非常完整、严密。

四、写景式结尾:妙在意蕴深远

一些同学喜欢在记叙文的结尾处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手法描写景物,将感情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使得文章的结尾具有诗情画意,变得意味深长。

例6 天色已经暗下来了,蜷缩在货架后的猫已经走了。我走出了小卖部,一轮明月在莲花般的云朵里散步,月色如水般微凉,湿漉漉地滑过脸庞,我的心也逐渐温暖。

――《考试之后》

例7?摇 “好!”我笑着挽起爸爸妈妈的手,一蹦一跳地走向家的方向。

路的转折处,幽黄的灯光下投下三个长长的身影……

――《忘不了孤独的甜蜜》

例6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心情的好转,例7衬托了“我”参悟父母之爱后全家的理解与和谐,景物描写使得全文浸润在诗情之中,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

五、拓展式结尾:妙在升华主题

立足于记人叙事,结尾处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生发议论,文章的主题可以因此得到升华,文章的思想性也更强。

例8 蝴蝶诡异地频频扇动着翅膀,仿佛失衡般地飞走了,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是的,断翅的蝴蝶飞走了。健全的我,又有什么理由因为一时的失意,止步不前呢?

――《断翅的蝴蝶》

例9 客车奔驰在黄土高原上,窗外的景色依旧是那样单调――望不到边的黄色。我在想,在这黄土高原上,还有多少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对于她们,我们能再做些什么……

篇4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

篇5

关键词 记叙文 问题 叙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把握住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众所周知,六要素是叙事完整的基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六要素的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在完整地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叙事的顺序。

2明确记叙文的写作顺序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有四种,即: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关于“顺叙”也称正叙,是叙述的手法之一。所谓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课文《王几何》这篇文章就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王老师出场;接着写王老师反手画图形;跟着写王老师写名字;又写到王老师说明自己的绰号;最后写王老师请同学上讲台画圆。这样写使叙述的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但也有其弊端:文章缺少波澜,显得平淡,无趣味。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这在小学、初中中或者自己作文中,运用倒叙的范例比比皆是。课文《羚羊木雕》开篇妈妈查问羚羊木雕,运用的是倒叙,这样的开篇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

关于“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写的是毕业典礼的一天,在中间穿插了许多片段回忆,运用的写作方法就是插叙。如:典礼前(插入开会前爸爸的叮嘱――六年前赖床受罚――爸爸爱花的情形)――典礼中(插入爸爸训导闯练“汇钱”)――典礼后。

课文《羚羊木雕》先写妈妈的盘问木雕去向,接着应是写取回木雕,但是作者打乱了顺序,插入了赠送木雕的情节,运用的也是插叙。插叙的作用:就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关于“补叙”,是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补叙只对情节中的人、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内容单一,有时候加上括号说明。

还应该清楚:插叙写的是相关的两件事,而倒叙和补叙都是同一件事。

3叙述完整,有心撰文

要做到“叙述完整”,还要安排好文章的开头部分,中间的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

(1)开头部分:引人入胜。不可议论,多用描写、设悬以及一些修辞开头。例如,写人可以用外貌、语言、行为描写开篇,写事件可以采用环境描写开篇、特写镜头开篇、各种修辞开篇。朱自清的《背影》开头是“……最不能忘记是他的背影”,运用的是开篇设疑,留下悬念。总之,开篇要做到吸引读者,使读者感兴趣。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首句是:“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开篇是引用语言开头,也可以说是语言描写开头。

(2)中间部分,文章主体:内容要充实。首先是“事不过三”选择材料,就是选材要注意到“三”。即:写人,要选他所做的“三件事”一般情况下,一件事少了,两件事不够,三件事正好,四件事多了,五件事、六件事累赘了;写一件事文章,事件中注意写出三个人或者三方面人参与。这样,可以进一步把这件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写实、写具体。其次是详略得当,组织材料。写人,写事所选的三方面,要有详写和略写体现,从而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其三,要增加文章的趣味性,选材还要选择“出入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材料。古有“猪肚”之称。

篇6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篇7

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在写完“小事”经过后,接着议论:这件小事,“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强调这件小事对“我”的影响,显示这件小事的本质和意义。

那么,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议论要缘事而发。记叙文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所以,首先要把记叙材料写好,而后再考虑穿插议论,把所记人物和事件的本质意义准确揭示出来,切忌脱离记叙而空发议论。

二、议论要精练、概括。最好是一语道破,简洁、明确,给人以鲜明印象。如,《记一辆纺车》文末的议论:“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虽然只有一句,但全文所记纺线劳动的普遍意义都集中于这十个字之中了,真是言简意赅。

三、议论要贴切自然。这就是说,议论时既不能故作深奥或矫揉造作、令人不懂,也不能离开记叙的人或事,节外生枝,凭空外加。有的同学议论时脱离了所记的人或事,这样不但起不到议论的作用,反而成为文章的“蛇足”。如,曾有一名同学在《植树》一文中,竟然撇开植树劳动本身,大谈什么“今后在学习上要努力,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之类的道理,让人感到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四、穿插议论要灵活适当。记叙文中的议论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来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先叙后议。即先记叙人、物或事件,最后进行议论。这样就在结构上总结了全文,在内容上提升或深化了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作者叙述完一件珍贵衬衫的来历后,在文末议论道:“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这段议论揭示了“一件珍贵的衬衫”的深刻含义,对的伟大品格作了赞颂,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先议后叙。即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议论,用以表达观点,统率要写的人、物或事件。这种写法带有评论是非曲直或叙述的意味。如,《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既是议论,也是抒情。再如,《济南的冬天》的开头也是议论,但带有叙述的意味。

3.夹叙夹议。即在文章中一边叙述人和事,一边发表议论。这种情况常借助于议论来组织记叙的材料,其作用是:既有助于揭示记叙内容的含义,又可以使文章脉络更清楚,结构更严谨。

4.与抒情相结合。记叙文中的议论常与抒情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往往不受严密的逻辑所约束,而是以表现作者的情怀、感染读者为主旨。

篇8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包括文中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关系,整体的谋篇布局等,准确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脉络的重要方法,更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那么,如何理清记叙文的结构呢?

一、抓线索,划分层次

记叙文一般以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线索行文,因此,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划分的标准一般有:(1)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3)按事情发展的过程或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内容描述的角度划分。

二、抓记叙顺序,把握结构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在阅读文章后,先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有助于对文章结构有一个整体把握。顺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有: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等;倒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有: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的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等;插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有:使文章结构紧凑、波澜起伏,增加文章容量等。

三、抓关键段落,分析结构

(1)开头。记叙文的开头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一般有: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等。

(2)结尾。记叙文的结尾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一般有: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等。

(3)过渡段。过渡段落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同时,过渡段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了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乡村里的月光

明月草

月亮是乡村的月亮,也是乡村天空中的灯儿。

在乡村的上空中,它圆圆的胖脸,喜笑颜开,和颜悦色而又满面亲切;温润的月光,洒向万籁俱寂的村落,让乡村在它温柔的怀抱里,恬静地睡去。城里的月光却不这样,因为城市的上空,永远布满灰蒙蒙的烟气,天空的月亮,被熏得病怏怏的,没有了皎洁的光芒,于是,城市便与这原本皎洁的大月亮,日渐生疏,相隔遥远。月亮真的就是乡村天空中的灯儿啊。曾几何时,有着月亮的每日凌晨,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是乡人走夜赶路的好时间。他们挑着挑担,必须要赶在天明之前,到达要去的集市,否则一家人的生活,就没有了着落。

圆圆的大月亮,露着笑意,洒下满地的银光。讨生活、大踏步行走的先辈,踩着光溜溜的月光,心情好极了,他们简直是在疾步如飞。满地如银的月光,就被先辈们的脚步,踏得四处飞溅,叮咚流淌起来。就着亮堂堂的月光,他们从来没有在路上摔过跤或者迷失方向,因为,天上,那一盏明明亮亮的月亮灯儿,像路标,在前面引路;赶路的先辈们也永远不会寂寞,因为有月亮灯儿笑眯眯地陪伴着,像极了家里人亲切的笑脸。

在温润的月光下,祖先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啊!抬头望望明月,低头想想家人,劲儿足得很,将肩头的扁担调换一下,趁着这好月色,快快行路。

有时,月亮高高升起的时候,看见农人在院落里忙活,就会停在半空中,故意不动,好方便乡亲们干农活。农家小院里堆积的玉米啊,花生啊,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阵阵清香。那清香,有时候,顺着月光,就爬到半空中了,闻到香味的月亮笑裂了嘴,与乡人一同体验着收获的喜悦与兴奋,于是,乡人就呼它为月婆婆或月姥娘,以示亲切。

慢慢地,祖先对这圆圆的大月亮,就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情:他们首先会把刚从地里收获来的劳动果实,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的晚上,装在大瓷碗里,供奉给月亮先品尝,然后,再向孩子们讲一讲嫦娥奔月等故事,在孩童的心里,就烙下了对月亮的感激,等他们长大后,这一切有关月亮的回忆,就是对故乡老家的思念了。这圆圆的月亮,就和乡愁与乡思纠结在一起,成就了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只要是从乡村里走出来的人,就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那轮圆圆白白的大月亮。无论走到哪里,月光永远会在心里亮堂着。它永远会在你的床头边,抖落一地的白霜,提醒你抬头去望它,去思念那遥远的故乡。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3年第3期,有改动)

篇9

关键词: 高中阶段 作文评讲课 针对性评讲

作文评讲是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生作文水平有整体的了解,还要求教师对每个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作文讲评获得对自己写作能力发展最有效的指导。

一、教师针对性评讲

(一)教学目标有针对性

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每次作文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如果一次作文讲评既要涉及审题立意、结构布局,又要涉及语言文采、人物刻画,那么势必会造成面面俱到而收效不大的效果。因此,作文讲评课也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坚决避免随意性,力求做到“一课必让学生有一得”。教师应根据批改情况确立讲评目标,并选取重点问题。只有目的明确,评讲才能有针对性。比如本学期作文以记叙文写作为训练重点,那么教师就应从这一重点出发,把整个记叙文写作解成五六个训练点,逐一突破,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规律,提高记叙文写作能力这一目的。每次作文讲评,都要以解决突出的普遍问题为中心,如审题立意、结构布局、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波澜起伏,每个问题都可以成为一次讲评的重点。逐一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最终达到了讲评的目的。以细节描写为例,一个学生描写自己哭泣,第一次作文时,他写道:“我哭了。”这时我就教导他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为这位同学改一改,用扩展句子的方法可以使“我哭了”这个情节生动起来,他自己也领悟到他的这处描写略显苍白,后改为:“我哭了,眼泪地落到手背上,暖暖的,正如妈妈对我的关爱,一直暖到了我的心里。”高中生领悟能力强,只要老师在讲评时加以点拨,学生会发现,写作文是有技巧的,作文是可以写好的,如此,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步步提升。

(二)指出问题有针对性

由于高中阶段同学时间紧迫,教师如果在作文讲评时,还是采用大范围的讲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教师的讲评不是万能钥匙,不能开启每个学生的作文大门。因此,教师在批改时,应先将作文按一定标准分类。如习作《这个世界需要你》,我将学生的作如下分类:

按体裁分:记叙文26篇,议论文15篇,记叙性散文5篇,议论性散文3篇,小小说3篇。

按选材分:一是“你”可实指,指具体的人,如父母、姐妹、兄长、师友等。需要你的关爱、你的提醒、你的鼓舞。二是“你”可虚指,主要指境界与思想等。如,这世界需要你的责任,你的担当,你的操守,你的支撑,你的付出,你的磨砺,你的敬畏,你的诚信,你的信仰,你的道德,你的良知,你的自信,你的独立思考,等等。

按存在问题分:在议论文结构上,大多数学生运用并列式分论点和递进式分论点,但分论点之间有交叉。在记叙文语言上,过多地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在细节描写上,不生动、枯燥苍白,没能做到择取一个典型情节进行渲染。

由此找出讲评重点,再把这些学生分成小组,并将讲评的重点告诉各组,让小组成员先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与老师交流,这样讲评有了针对性,从而提高了作文讲评课的实效。

(三)个体评讲有针对性

某些学生在作文中出现个别性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避免浪费其他同学的时间,采用个体面批的形式,效果会更好。如在习作《这个世界需要你》中,有位同学并列选取了亲情、友情、爱情三个事例来反映她的世界里需要你的关爱。这时,为了避免让学生在课堂上尴尬,在上课前我就找到了她,跟她分析选择爱情这个材料到底是否合适我们高中生,她在仔细思索之后也承认不合适,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写出来就没有真情实感,随后她向我坦诚这段有关爱情的文字是她杜撰出来的,听后我也释怀了。面批过程,不但能纠正学生作文中的错误,更能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引导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走歪。

(四)评后阅读有针对性

有针对性地阅读是上好作文评讲课的必备要素。此环节应当安排在作文课之后。高中生写作文重在模仿和创新,老师的“下水文”必不可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写好“下水文”可以真实地了解作文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帮助解决学生作文中得问题。同时,老师可以印发学生的优秀作文、与之类似的优美文章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小平。

通过阅读印发的这些文章,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从而使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思维更加开阔,这样的阅读能让学生有模仿的范本,知道好作文的写法,长期坚持,学生写作文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一次习作是操练,练后的阅读是酝酿,为下次的作文提供养料。比如对于一次习作“通识”,我按照不同体裁、选材,选取了若干篇学生优作,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文可循。

(五)选取范文有针对性

在作文评讲课时,教师要做好功课,实现选取优作和需要改进的作文,而不要单调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章让学生欣赏和修改。因为只有改自己同学的作文,他们才有新鲜感,才会仔仔细细地去深入探讨。身边同学的优作是最生动的教学素材,而被表扬的学生也会因此而信心大增。作文被修改的同学也会印象深刻。

二、学生针对性评讲

教室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好哪些环节应由学生来完成,给学生更好的参加空间和时间。如果学生参与其中,师生间、生生间就能思想碰撞,观点激活,话题就会自然打开,收获大大增加。

(一)学生针对性互评

下面是学生的一组开头和结尾:

我曾经一直在想大学四年后我会以怎样的面容走进社会,但事实是,没等我想好,我就已被承载了自己青春厚重梦想的大门隔绝在外……我无力地梳洗完毕走出那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廉价小租房,涌入霓虹灯绚烂的城市中,拿着报纸走在人群之中。

……

看着镜中的自己,我冲自己做了个鬼脸,跟自己道晚安,我已不再怀疑自己,因为我从来不是一个人,这世界需要我,在彼岸花开的尽头,有你在等我。

针对这组文字同学们很快就找出问题所在并做出评价:结尾与开头不照应,并群策群力,给做的结尾做了如下修改:

行色匆匆的人流中,也许有很多人找不到方向,就像你一样。但尽管世界很大,你很渺小,但这世界需要你的热情,亲情和友情才被点亮。我这样想时,突然觉得世界变得彩色了,我更坚定了寻找梦想的步伐。

学生互评,不仅让小作者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且让其他同学学习到怎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学生针对性自评

篇10

同学们大多爱写记叙文,可是写成的记叙文往往平铺直叙,就像一本干巴巴的流水账,淡而无味,没有看头。事实上,写记叙文就是讲故事。“故事”精彩,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故事”更加精彩呢?恰到好处地运用悬念,我们的“故事”就会像一盘精美的“大菜”色香味齐全。纵观所学课文(苏教版),我们不难发现,常见的悬念有以下几种:

一、篇首设置悬念

萧乾的《枣核》,开篇便设置悬念:“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前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生枣核的用途,让人猜不透,为什么要再三托付带去?到底有什么用途?朋友得到生枣核后如获至宝,“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用途依然秘而不宣,进一步加深了悬念,更加吸引着读者。用“枣核”设置悬念,是这篇短文成功的关键。

二、运用倒叙,设置悬念

朱自清的《背影》,开篇点题,同时也设置了悬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为什么最不能忘记的竟然是父亲的背影,而不是他的音容笑貌?如果不是运用倒叙,设置了这样的悬念,恐怕很难从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心。

三、中间设置悬念

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到了故事的发展部分,写到海难发生,那是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了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了一个大窟窿。”小说没有停留于此,又指出:““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人物的命运紧紧地拴住了读者,读者会屏住呼吸,等着去了解船员与乘客的生死。故事情节因此一波三折,让读者兴趣盎然r

四、结尾处设置悬念

让人感觉文章已完但意犹未尽,这样会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引人深思。我们看看鲁迅的《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读完,我们会思考: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在那样的年代,孔乙己会有怎样的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