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英语范文

时间:2023-03-16 17:3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就餐英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就餐英语

篇1

论文摘要:中国经济的崛起促进了涉外餐饮服务业的发展,而即将进入餐饮业的餐饮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却令人担忧。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餐饮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国宾客来中国进行商务洽谈、观光旅游及各项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一些酒店宾馆的涉外餐饮服务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从事餐饮服务的人员只有达到与外国宾客语言交流无碍,才能更好地了解客人的需求,从而提高餐饮服务的质量。这就要求从事餐饮服务的人员的外语应用能力必须达到相应的水平。而作为餐饮行业的预备人才——高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其英语能力刚入学时普遍较低;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专业英语的教学又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导致许多学生就业后不能达到职场对外语能力的基本要求。笔者拟就高职餐饮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高职院校餐饮管理与 

服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职院校的生源就整体而言综合水平较低,餐饮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刚入高职时,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上依然沿用中学时的被动听课的方式,课堂上非常依赖教师的讲解,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并非英语专业,考试及格就行,对提高个人英语能力根本不重视。 

(二)餐饮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职餐饮专业培养的学生是从事服务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业务工作。但在许多高职院校中,餐饮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并不明确,课程一般按照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并没有突出专业特点,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考试、轻能力的现象。 

(三)餐饮专业英语教学策略陈旧 

目前,餐饮专业的外语教学多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课上大部分时间。虽然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已经为教室配上多媒体设备,使用的教材也有相应的课件,可这只是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即由黑板板书变成了多媒体屏幕展示。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和教学互动依然匮乏,学生还是缺少真正的语言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四)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餐饮专业英语教学的评价形式单一,往往只是关注教学结果,依据终结性评价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评价体系不能客观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既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又不能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很难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 

(五)师资力量薄弱 

据调查,多数高职院校餐饮专业的英语教师分为两种教育背景。一种是毕业于英语专业,英语能力强,但是缺乏餐饮专业知识。另一类是毕业于餐饮专业,专业知识过硬,但是英语能力较弱。前者很少经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技能培训,对学生未来的工作知之甚少,不清楚哪些英语知识和能力对学生最为有用,从而多采用综合英语的讲解方法来授课。而后者非常了解学生的未来工作所需,但限于自身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教授方法,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改革高职餐饮专业英语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餐饮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2008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补充规定》,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低于半年。所以,三年的高职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其实不足两年半,更何况在校期间每个学期还有14~30天的实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专业英语教学如果再过于强调打基础,要求听、说、读、写、译全面提高,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餐饮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餐饮专业英语教学应根据社会发展和未来工作的要求,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来确定教学目标,把实用口语教学提到首要位置。 

(二)优化餐饮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果。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应是被动的语言知识接受者,而应是积极的语言信息加工者。英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创设让学生体验、学习语言的情境,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展示书本内容。 

英语交际教学的倡导者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目的语言交际的氛围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做出判断的能力以及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脱离了语境,口语练习只是受教师操控的机械操练,课堂上的师生没有在情感和信息上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与配合。 

这就要求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多种素材、创设真实有效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这种真实有效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新知识。 

例如,学到“客人投诉”一课时,教师利用讲台和课桌以及多媒体背景为学生搭建这样的一个场景:在本地的某个涉外大饭店里,两个好朋友一起就餐。其中一个人不停地抱怨饭菜质量或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另一人在附和。而餐厅服务员要根据客人的抱怨找到合理的解释,努力使客人平静下来,并及时想出令客人满意的解决方法。若客人还是不满意,就把经理请出来继续劝说解决。 

在这个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使用所学语言进行角色扮演。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目的和要求,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提供关键词汇和可能用到的扩展词汇,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进行表演。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大班级里要分组合作。把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得每个人都能担当一个角色。一个组表演完后,学生可以组内互换角色,也可与其他小组相同角色互换。很多学生会挖掘角色中有趣的一面,用英语夸张地表演着,使得整个小组成员在热闹的氛围中不自觉地都开始用英语交流。 

学生表演期间,教师应在教室内不停走动观察,对学生的表演及时给予肯定和指正。学生自己表演比看别人表演要感兴趣,所以往往能兴趣盎然地投入角色之中。但是应注意把外向和内向的学生、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搭配开来,以免小组气氛过于热烈或者过于沉闷,影响口语练习效果。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能为教学改革和语言学习者提供积极的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建立高职餐饮专业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首先要确定评价的标准,而这一标准应以高职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的目标为导向进行确定。评价体系不仅要考虑考试的合格率,还要考虑评价模式是否能反映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以及评价的方式是否符合学生今后工作的需求。鉴于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语言应用能力较差,在校学习期短等状况,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式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不但关注结果,更加关注过程。 

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首先,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日常英语学习记录单。这个记录单是教师对学生英语语言、行为和学习活动的记录。教师通过课堂上学生表现,及时记录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策略、学习效果、角色表演、相互合作等相关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根据记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根据记录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 

其次,要制定阶段性评价表。教师制定出英语课堂、课外阶段性学习评价表,由教师、学习者和学习小组同学共同参与,在每个月末对学习者进行英语学习阶段性小结评价。评价表记录学习者课堂、课外行为方面的评价,分别由教师评价、学习者自我评价和小组同学评价三部分构成。这部分评价成绩纳入最后总成绩。教师要客观分析和认真研究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给予指导。 

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餐饮专业英语的终结性评价可以采用口语考试和试卷考试的方式,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获得客观的评价结果,有利于专业英语教学活动的展开,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提高高职餐饮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是一项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针对高职餐饮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地探索,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和能力。学生也应加强英语学习意识,努力成为符合职业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篇2

【关键词】参与意识;主体作用;学习策略;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30-02

《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学习策略,还指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素质教育正是以人为本, 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 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主旨。高中英语课堂实际上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如果只有教师的教学,而缺乏学生的参与过程,那教学是不完整的,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也将是一句空话。只有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保障。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那么,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呢?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 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阅读课的设置,能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在教学时,采用有效的方法导入新课。教学环节由易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英语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参与行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反过来又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我在教高一必修(1 )My first travel on the train时,我感觉这篇课文涉及澳大利亚的地里、风景等方面的知识多一些,如果直接理解课文,可能会枯燥一些,学生未必感兴趣。所以在正文前的导入环节,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做好资料查找工作。上课时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小组找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学生们找到许多与澳大利亚相关的东西如:地图、悉尼歌剧院、考拉、袋鼠等,还有一些关于风景的图片。这样,学生们不仅很有成就感,同时积极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形成活泼的教学氛围,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

2学会因材施教

我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首先就要理解你所教班级学生的水平。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的问题和指导方法,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例如:我教的两个班级英语水平存在差异。一个班学生基础水平比较好,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很强;另外那个班学生基础薄弱。因此,我在讲课时,就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那个程度好一点的班级,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些知识点,并且让他们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系统性的去学习。在那个基础弱的班级,我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尽量把那些学生容易混淆的难点编成顺口溜,或者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这样可以使学生记忆更深刻。

3 营造参与环境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 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学生能讲的, 要尽量让学生讲。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因此,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创新的使用新教材。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增强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情景对话、扮演角色、教学任务是靠师生共同完成的。因此老师可协助准备一些诸如道具、背景等东西。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对原有材料进行灵活改变。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分组竞赛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教法,并结合一些其他的直观教具为学生创设情景,将他们要学的句型融入其中。

4 注重师生关系

我们经常听说:“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坏和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他们喜欢某位老师,也往往会喜欢她的课,会很愿意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和蔼的、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要用赏识教育要理解学生。当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后,会增强自信心。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老师也应该和颜悦色。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宽松的课堂环境、良好的情感态度很重要。新教材需要的不仅是教师深厚的知识基础,更需要教师的感情投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建立了一种新型师生关系。

5主动参与教学取得的效果

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能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思维活跃。其次,师生关系平等,使学生与教师有共同语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我们必须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创设多种生活化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情境中学习、运用、巩固知识,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如何将40分钟的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的基地,使学生真正跳出书本的知识框架,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无疑是一条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指挥者、参与者和倾听者。总而言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篇3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教师参与度

现代教育的目的之一是造就爱好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而不是培养那些应试教育下被动学习的高分低能儿。各学科新的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的就是引导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性学习。它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育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的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显著特征。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剧增,知识爆炸,我们的学生不应再把获取知识作为唯一的目的,而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处理信息、检索信息、创新知识的能力。况且,每个人的学校生活历程都是有限的,而需要学习、创新的知识是无限的,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后才能在瞬息万变、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见自主性学习在实现学生终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激烈的社会竞争造成的就业的压力迫使大学生开始重视英语能力的提高。教师和学生都迫切要求改革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在这种新型的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输者,更主要的是扮演“促进者”、“组织者”和“评估者”等重要角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把握好自身角色,引导学生学习,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以达到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学习效率是外语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传统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学习材料从单一的课本转向课本配有多媒体音像光盘的学习课件、网络学习平台等多层次的立体教学资源;学习的地点从固定的教室延伸到任何可能提供学习资源的学习场所;学习模式从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向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多媒体学习模式;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就学生本身而言,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逐渐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学习本身转向个性化和自主式,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在自主学习模式的运作中,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但这种独立性并不是绝对的。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专家齐莫曼教授指出: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完全自主的学习和完全不自主的学习都比较少,多数的学习介于这两极之间。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只存在自主程度的大小问题,其独立性是相对的;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就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而言,学生在诸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标准等方面并不可能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他们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有些过度崇尚自主学习的教师常常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分强调个别课堂小组讨论、课下教材自学学习。实际上放任自流绝不是自主教育的精髓。教师的行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的行为应该是是多元化的,做到张弛有度,既要把握好大的框架和程序,又要关注细节。教师要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引领学生进一步提炼、提升;为学生营造好的氛围,提供个性化的创造发挥的空间,把教学效果提升到极致。

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相对的,这就为教师参与提供了依据。那么,教师又如何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呢?教师参与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习目标设定

学习目标设置的因材施导。目标的设置是自主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控制、维持、评价学习的重要作用,也是影响自主学习是否长期维持、成功完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目标设置的方法和原则。一般应指导学生设置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对于复杂的长远的目标,要进行阶段分解和简单化。目标设置后,要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实现的意义。例如从迄今为止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题型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可以大致判断出今后大学英语教学所应遵循的基本方向为着重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未来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根据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要求,利用英语进行交流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之一。因此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的设立应围绕这一方向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排斥机械操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景中操练,课堂教学活动应模拟真实或近似真实的生活情景。此外,要使教学同真实世界建立联系,比如利用影视片段、多媒体等来实现知识系列的输入,让学生感觉生动、易学。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英语交际情境,从而实现长远教学目标。

二、课程整体规划

教师提前做好课程规划是实现自主学习有效度的前提,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备课不仅是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还要对教材所讲知识的引入、分析、引申、巩固,知识的先后顺序,重难点的剖析等作认真深入的分析斟酌。教师对教材要熟悉在心,对学生也要做充分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恰当地确定学习难点,设计好教学结构,安排好每一个自学环节,针对教材内容选确定小组活动的学习内容,恰如其分地安排好小组活动的切入点,还要根据内容设计好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自主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的费时低效的现象。

三、学习材料编排

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个体差异,通用的教材往往不针对特定水平的学生,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偶尔教材内容和词汇涵盖和现行考试脱节,造成课堂教学缺乏配合,减弱了核心内容重复度。教师往往需要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对教材加以补充和改进。尤其在多媒体环境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师的常规任务,课件内容紧密配合教材进度,难度安排循序渐进,学生使用起来更方便。

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维持

外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弱化和学习意志的减退是正常的,这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要教育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对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意义和现实意义,建立自主学习的测评体系,以评促学,在班里树立自主学习典型,给优秀的自主学习者给予奖励等;在班级举行自主学习成果展,对优秀的自主学习策略实行推广。

五、学习策略的指导

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实行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但是这种指导不宜以直接的方式进行讲授。而适宜把学生当中的问题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进行变式的指导,让学生并不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学习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从而保持完全自主学习的学习成就感。

六.学生档案的建立

篇4

关键词:中式快餐;连锁经营;永和大王;发展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5-0095-02中国图书分类号:F719.3文献标志码:A

1永和大王现状总结

1995年的上海水城路,这是永和大王的首家中式快餐店的诞生日期和地点。刚刚进入运营阶段不久,豆浆及油条就被该店当作主推产品,并且被作为当时的核心经营策略加以实施。2004年的时候,快乐蜂集团将永和餐饮集团纳入旗下,到现在为止,在中国十多个一线城市都能发现其身影。截至2016年12月,永和大王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武汉、杭州、青岛、苏州等地共拥有超过165家连锁店,是国内著名的中式快餐品牌。

永和大王在2015年时被评为“C-BPI中国快餐连锁企业第一品牌”。在餐饮业当中,永和大王也是唯一一个连续五年排名第一的品牌,俨然是中国市场上非常有实力的快餐品牌之一。

2永和大王在连锁经营下的主要困境

2.1品牌的适用与管理能力差,没有形成独特的管理体系

“速成”和“万能”品牌概念使许多公司发展走上歧途。如果公司想要成功,就必须创建自己的品牌。品牌需要慢慢创立不能速成,一个好品牌需要长时间注重质量和效率等。然而,许多公司夸大品牌的作用,他们认为一个好的品牌可以赚钱,让业务变得空洞而不务实,在广告,形象推广上投入太多精力,而没有重大的改革和创新,他们没有认识到品牌不是万能的。这也是目前永和大王发展中的缺点之一。到现在为止,因为永和大王缺乏管理,许多投资者加入后并没有采取统一的特许经营方式。相反,他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许多人都不遵从相应的管理条约。食品风味和服务环境等都与特许经营店有很大的差距,破坏品牌声誉,对品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2产品制作难以实现标准化

连锁经营之所以有着很关键的市场价值,关键在于此种经营策略可以帮助位于各个区域的连锁门店获得几乎相同品质的食品及服务,受到同一品牌给予的市场助力。然而,受实际市场环境下,烹制中式快餐需要经过工艺相对复杂的程序,中餐的类型又多样的限制,所以,尽管中餐的烹饪已经朝着标准化方向前进并小有成就,但是纵观整体,永和大王还是需要经过不少的手工烹饪阶段来完成食品加工,有更多一部分的工作需要手工完成。此外,烹饪食品的步骤并不严格,操作较为自由随意,这也导致永和大王售卖到市场上的食品成品以及半成品难以做到标准化以及科学化的加工,由此进一步使得永和大王售卖到市场上的食品缺乏稳定有保证的质量水平,导致客户不愿意选择永和大王。

2.3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阻碍了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都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口味以及习惯,彼此之间相差甚远,这使得某些富有鲜明的地方风情的餐饮业想要谋求跨区域连锁经营的目标受到了阻碍。以上海为大本营的永和大王,口味偏甜,饮食较清淡,食物份量也相对较少,与江浙一带居民的饮食习惯更相近。所以永和大王在江浙沪地区获得了较佳的效益,同一个城市甚至有多家连锁店。与此相反,北方地区就很难见到永和大王的踪影,就算有,也是业绩惨淡。

3改善永和大王连锁经营的举措

3.1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对于特许经营的发展壮大非常重要。据统计,在选择哪一家餐厅用餐时,有85%是受访者表示会选择知名度较高的餐厅来就餐。这完全说明目前在国内的消费者眼中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性明显提高。这些对市场需求的特点必然会对加盟商有所影响,所以品牌的声誉已经成为加盟商优先考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品牌管理不仅能够增强整个商业品牌的实力,还能充分利用特许品牌的实效,从而达到互利。所以在业务流程中,永和大王必须以整个系统为对象,实施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的管理和控制,并力争维护和塑造整个品牌链,以便更好地利用特许经营权模式。加盟的一方必须选择一个具有独特价值和重要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去加入,并在加入后融合到公司的文化和精神当中,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时刻注意这些。

3.2创新制作方式,加快中式快餐供餐速度

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享受高效服务是快餐主打的卖点和竞争优势。若用餐花费的时间高出了10~15min这一范畴内,顾客选择快餐来缩短时间的一大诉求就难以获得满足了。所以,快餐业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要想吸引顾客,抢占市场,必须要尽可能快地提高就餐高峰段内的供应速度及效率。尽管现代社会整体生活步伐的一步步加快给快餐业带去了正面影响,使得人们对于快餐的需求量持续攀升,市场容量也日益扩大。但是中式快餐依然要面对西式快餐这个虎视眈眈的对手。为了在快餐领域内抢占先机,中式快餐一定要投入精力对人员以及物品等整个流程中谋求改革,千方百计地使得用餐高峰段内的供应速度及效率得到加快。

3.3宣传提供特殊服务提高吸引力

永和大王相对于已经发展成熟的外资餐饮业,没有推行多样化的经营手段,往往都是单方面地等待客户进入店铺用餐,相对较好的举动也只限于推出部分折扣菜式来提高客流量。所以,从洋快餐企业身上学习长处对永和大王很有必要。而麦当劳就是一个成功例子。在经营策略上,麦当劳考虑到其服务对象以儿童为主,便采取了以可口的汉堡为主打产品的方式来迎合儿童心理。除了送玩具之外,麦当劳推出的抽奖活动以及四处发放折扣券,还有为预约的儿童庆祝生日,不定时安排游樂活动等举措,都是从实现儿童诉求的角度出发,十分值得学习。现阶段,永和大王也在逐步推出人性化的服务项目,像是照顾特殊人群需求的某些特殊服务。具体来说,有给司机朋友免费提供开水或者绿豆汤。这种举动可以挽回客户的心,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十分值得赞扬并值得其他同行学习借鉴。

3.4加强员工培训

而现阶段,永和大王还需要就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方面做出改进,可以采取要求服务人员接受培训,以及组织团队外出学习的途径,以求尽可能快地改善服务质量。永和大王在搭建满足中餐业标准的人力培训系统时,以下两种做法值得永和大王考虑:一是自行建立,二是谋求和其他专业机构以及学校开展合作。更重要的是,要用严格的规范来保证这一培训系统得到实际施行,让连锁企业中上到管理人员,下到厨师以及服务人员的所有员工都在有必要时可以获得专业程度高的指导。

结束语

中国餐饮连锁经营者需要学会参考西方连锁经营企业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中国餐饮文化自身独有的特点,有目的地利用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融会贯通,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找到一条适应中国餐饮文化以及中国连锁经营企业的经营策略之路,想要把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就要有机的运用好这些办法就。这不仅服务了人民,还为人们的饮食习惯提供更多的选择,也为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饮食文化出了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平.我国餐饮连锁经营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3):8-9. 

[2]刘斌.A连锁餐饮企业员工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9). 

篇5

关键词:生长发育;营养配餐;热能及营养素;平衡膳食;食品安全

一、在校中小学生的饮食现状

营养状况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体质、体能、智力发育水平。前几年随着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呼声,大部分学校干脆将食堂承包给私人经营,表面上看虽然甩掉学校的包袱,减少了投入,忽视私人经营的种种弊端:只看利益,什么添加剂口味迎合学生,就用什么,完全忽视安全使用量。好多家长认为孩子在校主要任务是学习、吃饱就行,生活差一点更能体会十年寒窗苦。忽视了营养的均衡,和现在食品结构和成分的变化。根据调查发现,现在的学生偏食率在70%以上,这些偏食学生喜欢吃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甜食、巧克力、碳酸饮料、猪肉制品的比例较高,不喜欢吃绿叶蔬菜(青菜、菠菜)而坚持每天喝牛奶、水果,每餐吃蔬菜的学生比例很小,另外受主观因素影响,有些学生养成了极不正常用餐习惯,如在路上吃早餐的占8%,天天吃夜宵的占10%以上,小小的年纪,有相当一部分要么偏胖、要么偏瘦。中小学生阶段既是体格、智力发育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膳食营养是否均衡、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自身的生长发育和防病抗病能力以及智力与健康心理的正常发展,而且还关系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加大合理膳食宣传力度,采取合理的营养搭配,正确的就餐方式是每个营养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职责,也是应急的义务。

二、中小学生身体发育情况

中小学阶段,从青春期开始,儿童身高进入第2个快速增长期。(从出生到3岁为儿童身高第1个快速增长期),一般来说,男孩在12周岁左右开始生长加速,14岁-15岁是身高增长最快的阶段,16岁以后增长速度减慢,到18岁-20岁时身高就一般不再继续增长;女孩生长突增出现的时间比男孩要早2年,一般在10周岁左右开始生长加速,11岁-12岁是身高增长最快的阶段,13岁以后增长速度减慢,到16岁-18岁时身高一般就不再继续增长。整个青春期男孩身高每年可增长7厘米-9厘米,甚至10厘米-12厘米,总的增长量为25厘米-40厘米;女孩身高每年可增长5厘米-7厘米,最多9厘米-10厘米身高,总的增长量为15厘米-25厘米。青春期的发育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可以使人脑发育进一步完善,是思维判断形成的最强阶段,使人能各部分器官机能进一步协调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营养对人的一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均衡合理的膳食将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三、针对中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生理特征,做好营养配餐

合理搭配中小学生的三餐饮食,烹调食物时要注意质地细软、容易消化、口味多样、色泽多样、粗细搭配、干稀适度、搭配合理、营养合理。

(一)热能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合理分配

1、早餐应该重视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早餐时间一般7-9点之间这正是人体胃经活动的时间,9-11点是脾经活动的时间,正好利于脾胃消化吸收,早餐占全天总能量的30%,需要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牛肉、豆汁等,主食应多样化:75g-120g,如馒头、花卷、玉米粥等其中粗杂粮占1/5;小菜100g:胡萝卜、甘蓝、菜花等,搭配适宜,能量供给充足,保证上午紧张学习的需要。

2、下午1-3点正是人体小肠经活动的时间,有利于人体对丰富的午餐吸收,因此中小学生午餐的能量应该占全天总量的40%,午餐主食:100g-160g,副食:优质蛋白占30%-50%,动物蛋白2/3,植物蛋白1/3即豆制品,每星期吃1次-2次鱼类、1次-2次肝类、1次-2次海产品类,午餐绿色、深绿、橙黄色、白色或浅色的蔬菜约200g(以深色蔬菜为主),增加虾皮、海带、紫菜、菌类等含钙高的食品,主食粗细粮搭配,互相补充,力求食品多样化。另外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为学生添加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食用方便的课间餐食品,如果酱面包、蛋糕、维生素、饼干等,或牛奶豆浆、藕粉等,在最短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能量。

3、晚餐的热量不少于30%,与早餐的热量相等,晚上内容包括杂粮菜粥或汤类,蔬菜每人不低于200克,注重干稀搭配、粗细搭配,防止过油腻,即要营养丰富又要易于消化。

(二)提高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摄入量

根据调查我国小学生的膳食中钙铁及维生素A、B2、C的摄入量不足,所以凡是有条件食用新鲜牛奶羊奶的地区应设法给予保证(奶类富含丰富的蛋白质、钙、VA、B2),并且尽量供给绿色蔬菜以保证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但必须注意烹调方法,即要美味色佳,又要尽量保存食物的营养成份,更要注意清洁消毒。

(三)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是指每日食用的食物要做到种类齐全,品种丰富。主要包括的粮谷类、蔬果类、畜禽肉、鱼肉、蛋奶、豆类、烹调油、盐、调味品要全面;品种丰富是指在同一大类食物中,要多选择不同品种的食物,例如吃粮食,一定要米面等细粮和杂粮如玉米、小米、荞麦、薯类等搭配着吃;吃肉,不仅要吃猪、牛、羊等畜肉,还要常吃禽肉、鱼肉及各种水生动物。蔬菜中叶类、茎根类、花菜类、茄果类、鲜豆类,以及食用菌藻类也应多食用,从而使膳食中所含营养素达到适量与均衡,真正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四)杜绝不良的饮食习惯

1、边看电视边用餐。长此以往,血液集中在脑部,就会引起肠胃供血不足而导致消化道疾病。吃饭看电视还让部分中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减少,容易造成性格孤僻,成为一个既不健康也不快乐的人。

2、偏食肉,营养不良,能量过剩,易肥胖等身体抵抗能力差。

4、零食当正餐,吃零食过量会影响食欲,妨碍正餐的摄入量,从而影响身体正常功能的发育。

5、部分食品食色素超标食品,损害健康。一些小食品加工厂为扩大销售,降低成本,过量使用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食用色素,利用色素来吸引孩子们购物,长期食用色素超标的食品对身体极为有害。

6、常光顾街边小食摊,缺乏卫生条件,不知不觉潜伏疾病。

7、饮料代替水,水是人体内天然的溶剂,任何饮料都不能取代水的位置,口渴了应该多喝水,饮料适当喝一点是可以的,但不能完全代替水。

8、喜食烧烤代价太大。学生吃熏烧食物太多是有害健康的。天长日久会引起胃肠功能失调;而且体内长期摄入熏烧太过的蛋白类食物易诱发癌症。

四、加大营养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切实树立学生科学膳食的意识

营养教育正日益成为一种全球性话题,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实践证明,营养平衡的孩子身体素质更高,大脑思维更加灵活,学习潜力更能充分发挥。

在向青少年学生传播营养科普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营养配餐及各种具体的食物与菜肴,生动而直观地传播和普及营养科学知识,或者利用各种教育活动,如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读书活动、广播、板报及张贴营养宣传挂图、印发营养科学知识小折页等多种教育形式向学生传授营养科学知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营养教育,促进学生营养观念的转变,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强化各地营养配餐的管理,保证食品安全

(一)注重食品卫生管理,把预防食物中毒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加强营养配餐的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是事关学生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大事,是实施学生营养配餐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学生营养配餐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营养配餐的管理,建立良性的公平竞争秩序

建立良性的公平竞争秩序是保护营养配餐生产企业利益,促进学生营养配餐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有关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则要对学校加强管理,在强调实施学生营养配餐的公益性、教育性的同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营养配餐实施过程中牟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行为发生。一旦发现学校或有关人员在组织实施营养配餐的过程中收取回扣、牟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现象,要对当事人及学校领导进行严肃处理。

总之,做好中小学生的营养配餐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他关系到我们下一代人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才能办好这一利国利民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孟庆轩.别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害了你[M].青岛出版社,2011.

2、邓琼芳.养生是很简单的事[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3、沈文静.健康[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4、苏祖斐.营养食谱[Z].

5、阎喜霜.保健[M].天津技术出版社,2005.

篇6

1~5 BBACD

6~10 ACDCB

11~15 CDBCA

16~20 CDBCA

21~25 CDABC

One possible version:

May 11th, 20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unday  ;  ; Sunny

Today is Mother’s Day. I love mother so much that I’ve done many things for her.

In the morning, I bought some flowers with my pocket money and put them in her living room. In the afternoon, I went to the market to buy some vegetables and meat. I cooked a simple but delicious dinner for my family. In the evening, I made a card by myself. I drew some pictures and made it colorful. I gave my mother the card and she was very happy. My mother has done too much for me and I should help her with more housework.

“I will study hard and do more housework!” When my mother heard this, I saw some tears in her eyes.

Today is a special day. It’s warm and meaningful.

【2015中考英语语篇及作文专项训练(六)参考答案】

1~5 CCABC

6~10 CABBD

11~15 DCBDC

16~20 ADBDA

21~25 CDBBA

One possible version:

Let’s Start with the Things around Us

Recently, “Economical Society” has been very popular with many people. Our government is trying its best to build a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society.

As a junior student, I think we should join in the activity. We can start with the things around us. Firstly, we should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we finish our work and leave the room. Secondly, we can save as much paper as possible. It is a way to protect our forests, isn’t it? Thirdly,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save water. Turn off the tap after it is used. Do you waste food? Please stop it now. Do you eat up food on plates? Please do it now.

篇7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措施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refers to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ia working group project party or with the public a two-way communication between. Its purpose is to make project can be public full approval, and will the public to the project's various opinions and views reflected i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clus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and conten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analyzed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oblems in the mechanism, and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mechani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measures.

Key words: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 mechanis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N94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作为项目方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机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减少项目对公众的危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指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遵循一定的程序,参与与其环境权益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使制定规划或者审批建设项目的决策活动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避免决策失误的有效工具,体现了一个国家环境意识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

一、 公众参与的含义和内容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广义的说是一种连续、双向的交流过程。从社会学角度讲,所谓“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权利、义务范围内所从事的有目的的社会行动。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项目方或环评工作组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被公众充分认可,并将公众对项目的各种意见和看法体现在公众参与的结论中,公众参与作为一种协调工程建设和社会影响的手段,在环评工作中弥补了单纯技术研究的不足,尤其是重点污染建设项目及移民问题较大的项目,公众参与能使环评单位在环评中的预测及分析更加完善,提出的建议更趋合理,同时把达不到建设要求的项目否定掉。因此,公众参与能使项目的规划、设计更完善和合理,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以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

公众参与内容包括:(1)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机构如何调查、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和机制的认识。(2)使公众对拟议的过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和公共政策有充分的了解。(3)对项目的生产、运营的监督和环保设施验收合格后的达标排放的监督,环境保护机构积极听取相关的公众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环境管理战略方案以及各种决策的任何意见、建议和要求。(4)协调项目建设与公众的关系,使公众把项目建设看成是与己紧密相关的事,而不再持对立或漠视的态度,并自然地使政府机构、各专业专家及受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公众与项目提出者之间形成了融洽的共同协作的关系。

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公众参与不仅是公民的一种权利, 同时也是公民的一种义务。要促进环评有效性的提高, 不仅要靠政府的高效率和国民的高素质, 也要靠对公众参与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的深度、广度。目前, 在我国公众参与环评的现状仍存在着参与深度、宽度不够, 可操作性不高, 效果欠佳等诸多问题。在公众参与实际工作中碰到不少困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形成独立的法律体系。从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来看, 对公众参与法律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不够,此外, 中国环境立法主要强调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权利和责任, 而对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强调不够,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信心。

2、上情下达不通畅。在我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上级对下级环保部门、环保部门对环评机构的监督, 主要靠行政手段, 缺乏社会监督。近日的首个民生指数显示, 公众参与环保的程度还很低, 仅有6.3% 的公众在最近3 个月参加过环保活动, 环境信息不通畅竟位居公众最不满意的环境问题之首。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公众缺乏获得环境信息和参与环保事务的有效机制。

3、公众参与环保意识不强。在我国公民参与环保还不够积极, 他们多关心项目的建设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经济利益, 而往往忽略项目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危害。

三、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有效性的措施

1、颁布公众参与导则

目前公众参与范围、对象、信息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方式与内容以及公众意见采纳等诸多方面比较笼统,目前公众参与相关法律法规较少,仅有环保总局于2006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应通过尽快颁布公众参与导则来规范公众参与行为;根据项目和环境特征,综合分析可能受影响的公众、 感兴趣的组织和社会团体等,明确不同行业或不同影响程度公众调查的范围,合理确定公众调查数量,结合受影响程度 、不同教育水平等,确定实际调查公众,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在可能的情况下,可由所在村镇或单位自行推举代表。 对于环境影响大、社会影响大的敏感项目,公众参与范围应扩大至流域、海域的邻近省市或全国。

篇8

盈余管理不但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而且也是监管当局关注的重点领域。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以及经济后果等各个方面对国外主要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为系统研究我国盈余管理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欢迎查阅。

一、盈余管理定义

美国K.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披露管理,它是管理者对财务报告进行干预以谋取私利。美国会计学者W.K.Scott对盈余管理做了如下定义:它其实就是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后果,但企业管理人员选择会计政策的依据都是企业价值最大化。P.M.Healy和J.M.Wahlen在对大量文献进行整理回顾时,对盈余管理做了定义并且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们认为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管理层运用一些方法对财务报告进行一些修饰,从而引起了利益相关者做出错误性的决策。

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也有着自己的理解。魏明海的观点如下:盈余管理其实就是管理层为了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依据财务报告做出决策,而在编制报表时进行交易构造或者会计选择的过程。刘峰和章永奎把盈余管理当做是一种有目的的操纵行为,主要是对盈余进行操纵。张祥建和徐晋认为盈余管理首先的在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层运用一些手段对盈余信息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使企业价值得到最大的优化。

结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我对盈余管理有了自己的见解,盈余管理实质上就是经营者在某种利益的驱使下,在法律和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对利润进行操纵和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为了自身利益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对各类文献进行回顾时。大致发现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为了以下几大类动机:(1)契约动机,(2)资本市场动机,(3)监管动机。

(1)契约动机。契约动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债务契约,另一方面是管理层的报酬契约。所谓债务契约动机是指管理者为了降低违约风险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债权人与管理者存在着关系,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资金安全,即为了到期能收回利息与本金,会在债务契约中加上一些限制性的条款,而这些条款会增加企业的一些经营风险或者丧失一些投资机会,管理者为了迎合债权人的要求或者降低违约风险都会进行一些盈余管理行为。而报酬契约动机是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所进行的盈余管理。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委托关系的产生,在管理层的报酬与企业的经营利润相挂钩的情况下,管理层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会采取一些手段或者凭借自己的职业技能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一些操控,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2)资本市场动机。资本市场动机主要是企业为了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或者收购而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为了迎合分析师对企业的预测以及影响公司的股价。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会计盈余数据一直作为判断公司股票的发行与上市、配股、ST 及终止上市的处理规定的硬性指标,因此资本市场动机主要包括IPO动机、增发配股动机、避免被 ST 及终止上市动机、收购动机以及迎合证券分析师预测的动机。

(3)监管动机。监管动机主要包括行业监管、反托拉斯监管。许多企业由于自身所在行业的特殊性往往会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就像金融保险行业,为了避免受到监管部门的惩罚以及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他们往往会进行盈余管理。在反托拉斯方面,一些研究发现有些企业由于担心垄断行为被发现或者受到惩罚,管理层就会有强烈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调低盈余。

三、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关于进行盈余管理所造成的经济后果目前还没得到一致性的结论,其影响程度也不确定。盈余管理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不仅会对企业、债权人、政府的决策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投资者以及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产生影响。

(1)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不难得出结论:企业适度的进行盈余管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也能增强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对企业的信心。盈余管理主要包括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行为的操纵方式不一样,前者主要是管理层在法律与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选择来操控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而后者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构造真实的交易活动以及控制交易活动发生的时间,以改变企业的实际经营现金流量。虽然盈余管理行为是在法律以及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利大于弊,但是如果不加限制的使用盈余管理行为,不仅会导致管理者决策的机会主义选择,而且还会对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不好的影响,当然为了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更加真实的反映,企业适当地选择会计空间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当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时,首先要做的是寻找造成经营不善的原因,从而克服不利因素,改善企业经营能力,提高业绩,而不是通过账面数字的操纵或入账时间的选择来提高盈利。

(2)对债权人造成的影响。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契约主要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债权人在与企业签订债务合同时往往会考虑到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加上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往往会在契约中加上一些限制性的条款,如要求企业不得借入新的债务,不得进行高风险的投资,如果要进行高风险的投资必须对其进行报备,禁止或者减少鼓励的发放,对某些财务指标进行硬性的规定,以此来减小或者预防不能收回利息以及本金的风险,当然也是为了防范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掩盖自身真实的偿债能力。

(3)对政府决策产生的影响。虽然我国主要由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准则对企业利益影响越来越大,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越来越民主化,参与主体越来越广泛,每个企业参与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意识越来越强,因此政府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证券监管等规范时,都会对企业是否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考虑,如果企业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那么应该允许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有多大,以及是否需要对企业的披露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等等。当然由于每个行业经营环境的不同以及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为了让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真实、恰当、公允的反映其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管制者必须允许企业在编制报告时运用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

(4)对利益相关者以及资源配置的影响。由于资本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加之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程度比较低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所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不可能会被完全识别,从而不能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而那些依据企业对外财务报告而作出决策的利益相关者,会因为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影响市场对资源的最终配置,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一国的市场经济发展。

篇9

【关键词】变参热洗变频双速电机

1 前言

螺杆泵井和抽油机小排量井洗井效果差,洗井周期短是洗井方面的一个难题。对此,我们利用双速电机和螺杆泵能够自由灵活调整生产参数的特性,开展了变生产参数洗井方法研究,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摸索出生产参数调整的合理时机,探索了一套新的洗井方法,并应用于实践,有效解决了小排量井洗井难的问题。

2 变参热洗原理简述

变参热洗就是当洗井进入化蜡阶段时,管内蜡质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熔化,并伴随热洗液返出地面,当沉没度、温度等条件具备时,适时利用热洗井使用的双速电机上调冲次或利用螺杆泵变频调高转速,生产运行参数的放大,提高了产出排量,加快排蜡时期的排蜡速度和洗井液对管壁的冲刷强度,从而提高洗井质量,缩短洗井时间,减少对地层的伤害。

3 实验摸索

在洗井的过程中电流有一段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在什么时机调整转速,如何调整转速是我们摸索的重点。

在摸索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我们选取了2口参数相同的井进行实验,2G183-166和2G180-S165井。

实验方法:我们在洗井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时机调整螺杆泵的转数,观察并记录在洗井过程中电流和回油上返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前准备:记录两口井正常洗井时的电流和回油上返温度变化情况。

3.1 实验一:从洗井开始就调高转数。

洗井后核实两口井的沉没度2G183-166是268.45米,2G180-S165是296.27米。根据沉没度情况,洗井结束后2口井的运转转数恢复至正常转数。

下面为2G183-166和2G180-S165井洗井后电流的跟踪曲线(图1)。

从跟踪数据看出,螺杆泵调高转数洗井效果有所提高,同时洗井周期延长了10天。3.2 实验二:电流缓慢上升时调高转数

洗井后核实两口井平均沉没度417.68米,根据沉没度情况洗井结束后并未把螺杆泵转数马上调回正常运转转数,而是第二天才恢复至正常运转时的转数。

3.3 实验三:电流开始缓慢下降时调高转数

洗井后核实两口井平均沉没度486.91米,根据沉没度情况洗井结束后并未把螺杆泵转数马上调回正常运转转数,而是第二天才恢复至正常运转时的转数。

根据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洗井后跟踪情况对比,实验二延长的洗井周期最长,洗井效果最好。

3.4 实验四:在实验二的操作基础上,当电流下降12%时再调高一次转数至正常转数的120%同时缩短洗井时间,洗井结束后转数调至正常运转转数的110%,洗井第二天恢复正常转数

实验四与实验二见到了同样的洗井效果,并且比实验二缩短了洗井时间,正常洗井需要4个小时,实验四所采用的洗井方法洗井时间缩短了1个半小时,实验四取得了最佳实验效果。

3.5 实验五:根据螺杆泵井的摸索,我们又在有双速电机的小排量抽油机井进行实验。实验采用实验二的做法,在电流缓慢上升时调高冲次

N2-D6-B452井在以往采用常规洗井方法时,洗井时回油上返温度从来未达到过60度,而本次试验洗井时回油上返温度最高达到61度,洗井效果明显提高,洗井后第5天核实生产数据,上电流29A,下电流27 A ,核实产液量25 t,日产液上升4t。洗井收到良好的效果。

4 总结洗井现场操作

第一阶段:流程倒置小排量洗井状态后观察电流变化,当出现电流缓慢上升时,出液量开始增大,从管杆壁上熔化的油蜡缓慢脱落,同时沉没度也已经具备了上调参数的条件。逐渐提高螺杆泵转数至正常转速的110%,同时流程倒置大排量洗井。双速电机由慢档调至快档,同时洗井流程由小排量逐渐升至大排量洗井。

第二阶段:观察电流和温度的变化,螺杆泵井当电流开始缓慢下降至洗前电流的12%或洗井上返温度达到58度时可再调高一次转数至正常转速的120%。

第三阶段:当洗井结束后把洗井流程倒回正常生产流程,螺杆泵的转速调至正常运转转数的110%,双速电机的档位保持高档位不变,待此参数运转到第二天恢复原正常生产参数生产。

5 变参热洗方法的应用

2011 年初开始试验热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采用此种洗井方法。应用变参热洗方法后,小排量抽油机和螺杆泵井洗井质量得到改善,洗井周期延长,同时检泵周期也相应的延长了。

6 取得的成果

变参热洗清蜡方法的形成,取得的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洗井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热洗周期得到了延长。

(2)洗井时间缩短1-2个小时,间接的中转站也节约了水、电、气的消耗,减少了生产运行成本。

(3)变参热洗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使小排量抽油机井和螺杆泵井免修期延长,减少了检泵率,延长了检泵周期。

7 存在问题

此洗井方法局限性是,目前螺杆泵井广泛应用变频器,但小排量抽油机井并未达到每口井都有双速电机。

8 结论及下步建议

针对螺杆泵井和小排量井洗井难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实验摸索。试验摸索出调整参数的合理时机和如何调整生产参数。通过试验摸索热洗方法得到了改进,变参洗井方法改善了热洗质量,延长了热洗周期,节约了中转站的水、电、气的消耗,延长了机采井检泵周期,间接的为油田生产创造了经济效益。由于此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建议抽油机在更换淘汰电机时采用双速节能电机。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残疾大学生 就业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残疾大学生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存在功能缺陷或障碍的接受专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主要包括肢体残疾、听力残疾和视力残疾。随着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大学生就业率仅为58.1%,比普通大学生就业率低32.8%。相关研究表明,就业能力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个体拥有的对雇主有吸引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组合,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业能力强的毕业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就业质量和更高的就业满意度。残疾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就业能力不强。现有国内外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多限于普通大学生,针对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非常缺乏。因此,本研究从残疾大学生角度出发,采用自编的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测量量表和高等教育影响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测量问卷,研究高等教育对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以期为提升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测量量表

开展半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综合国内外就业能力研究,形成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初始调查问卷(42个项目)。经过预测试后,对量表进行优化处理,形成正式的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测量量表,包括20个项目,分为四个因子,分别是因子一“职业认同”,包括6个项目,主要描述个体对职业发展的认知;因子二“适应性”,包括5个项目,主要描述个体对自身与职业环境相互协调的能力特征的认知;因子三“人际交往”,包括5项目,主要描述个体在工作中妥善处理内外关系的能力;因子四“人力资本”,包括4个项目,涉及学业类资本、实习类资本和非学业类资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为0.913,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均在0.80以上,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利用AMOS7.0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量表的各拟合指数:χ2/df=2.686,RMSEA=0.051,RMR=0.06,GFI=0.92,NFI=0.917,CFI=0.952,IFI=0.952,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二)高等教育影响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测量问卷

问卷的主要目的是找到高等教育对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的不足方面,以及残疾大学生希望得到怎样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最终提升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因此,研究从“就业难的原因及其重要性排序”、“影响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高等教育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对就业能力影响较大的高等教育因素”、“通过高等教育最希望得到提高的能力”等几个方面开展调查。

(三)施测与数据处理

本文主要选取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5届、2016届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的2017届大学生,共发放测量量表和问卷各330份。实际回收各296份,回收率89.7%;其中《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测量量表》有效卷288份,《高等教育影响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测量问卷》有效卷282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7.3%和95.3%。所有被试按要求独立完成,全部匿名。采用SPSS21.0对《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测量量表》有效卷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对《高等教育影响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测量问卷》有效卷进行数据统计和整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

1.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情况。

从表2可知,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均值为3.039,在最高分为5的标准下,表明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的得分范围为2.987~3.103,其中适应性得分最高(3.103),职业认同得分最低(2.987)。

(二)高等教育影响残疾大学生个人就业能力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关于就业难的原因。

从表4可知,被调查的残疾大学生除了赞同就业制度不完善、就业机会不公平相对较多外,还认为自身就业能力欠缺、缺乏工作经验等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其中认为就业能力欠缺的占72.3%,缺乏工作经验的占74.4%。而认为就业期望值太高的占34.7%,不再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影响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

从表5可知,将个人就业能力不足归为自身原因的残疾大学生占总体的34.2%,认为高等教育模式影响其就业能力的占33.7%,社会环境影响和家庭条件影响分别为22.8%和9.3%。

4.高等教育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图1是高等教育对个人就业能力影响的比较。残疾大学生认为高等教育在提升个人的人力资本、职业认同方面作用较大(用柱1表示),分别为52.3%和49.5%。以柱2表示学生自评高等教育对个人就业能力影响的不足方面,即学生自评欠缺的就业能力,分别有62.3%、50.3%和27.6%的学生选择人力资本、职业认同和人际交往,表明高等教育已经在这些方面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其中又以人力资本和职业认同为重。以柱3表示学生最希望得到提升的能力,分别有64.2%、50.9%的学生选择了人力资本和职业认同。

高等教育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在对就业能力影响较大、影响不足及最希望得到提升的能力等三个方面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学生一方面认为高等教育对提升个人人力资本和职业认同影响很大,也是自己最希望得到提升的能力,另一方面认为高等教育在培养这两种能力方面存在较大不足。

5.对就业能力影响较大的高等教育因素。

表6 对就业能力影响较大的高等教育因素

从表6可知,学生自评对其就业能力影响较大的学校教育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和实训、专业设置,选择的学生百分比分别为47.1%、46.2%和38.9%。另外,课程体系和就业指导工作分别为28.6%和26.5%,说明较大影响学生就业能力。而选择教学管理制度和学业评价的学生相对较低,分别为16.5%和9.3%,说明影响不大。

四、讨论

(一)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问题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仅处于中等水平,在最高分为5的标准下,平均分为3.039分。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残疾大学生生理缺陷影响其就业能力。如视障学生不能从事视觉设计工作,听障学生不能顺畅沟通,而肢体残疾的学生工作活动范围受限。二是长期受自身生理缺陷的影响,导致残疾大学生对自我能力的低估和对职业认知的迷茫。在就业能力的人力资本、职业认同、适应性、人际交往等四个因子的测量中,职业认同得分最低,平均分只有2.987分。三是高等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影响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调查显示,分别有62.3%、50.3%的学生认为高等教育在对学生人力资本和职业认同的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表明高等教育这些方面的工作尚需切实加强。

(二)高等教育提升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分析

1.确立残疾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残疾人高等教育要符合特殊教育的需要,定位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原因有二:首先,我国残疾人基础教育发展比较迟缓,残疾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从中等特殊职业学校(高中)毕业的,基础文化知识水平还不能适应学科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其次,普通高等教育没有根据残疾人具有的生理补偿特点进行专业设置,例如普通高校“针灸推拿”专业中涉及的“中医针灸”课程,会给视障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困难,而高职教育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根据视障生触觉方面的生理补偿特点,开设“中医按摩”,专业课程以实践技能学习和操作为主,强化感性认识。

2.培养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认同。

Fugate等人指出:“在所拥有的资本因素、知识、技能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对职业自我有清晰了解的个体拥有更高的就业可能性。”表明对职业特性认识越明确的学生,在就业中的定位更准确、准备更充分,获得就业机会的可能性更大。高校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使用各种测评工具,在分析自身能力、兴趣、价值倾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设计和规划职业生涯。帮助学生搜集和分析学科专业前沿知识,展望未来社会的职业变化和需求,培养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和把握职业发展方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

3.创新培养模式,重视人力资本投入。

(1)重视基础课程,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切实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搭建宽厚基础知识与扎实专业训练相统一的平台。良好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组织协调和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具有更大的技术迁移可能性,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个人能力和事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进行专业设置改革,应对市场需求。目前高等特殊教育专业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艺术设计、绘画、中医按摩等专业领域,而服装、动画设计、园林等专业也涉及以上专业的理论或技术,可以进行有效整合,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设置多个较宽泛的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专业。例如可以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整合的基础上,设置一个新的宽泛的技术应用性专业――计算机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术应用专业。

(3)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以职业描述为职业技能专业课程设计的起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情景,增大专业课程实验实训、课程设计、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体验工作岗位的实际环境、培养岗位技能。鼓励教师进企业进修,鼓励用人单位参与实践课程建设,实施“双证书”制度,增强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

五、结语

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由职业认同、适应性、人际交往和人力资本等四因子构成;对就业能力影响较大的高校教育因素主要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实习和实训环节;残疾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人力资本能力比较欠缺。

结合调查结果,高校在提升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高等特殊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更精确地觉知职业生涯所需的技能和素质,提高职业认同水平;进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更多的接触社会和职场的机会,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郭志文,宋俊虹.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

[3]徐超.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对就业结果的影响[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