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观察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13:1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观察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观察作文

篇1

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 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媒体的表现力,指媒体在表现客观事物时的能力。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事物为媒体。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以录相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

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媒体的重现力,指媒体可不受时空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而录音,录相都具有极强的重现力,以此为媒体,有利于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我校是少年军校,每年都要进行军训,今年还进行了会操表演,学校进行了全程录相。在指导学生写活动的作文时,我利用录相为媒体,再现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按活动的过程有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仿佛又回到了会操表演时那飒爽英姿、振奋人心的场 面,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而且注意了场面描写,文章生动活泼。

篇2

小学生写作能力观察力一、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小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关键是培养学生如何养成好学习的习惯和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是让他们进行定量观察。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粗粗拉拉或漫边无际。得到的材料不具体,感受也就不深。克服这一毛病,可指导学生“定量观察”,即观察某一事物时,只观察事物的某一两个方面(如观察鱼在水中游泳,可只观察鱼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一两个部分。用定量观察法指导观察,因观察内容单纯,要求明确,所以观察得必然细致、印象深刻。二是引导他们进行分步观察。根据需要观察的事物的特征,把观察的事物分为几个层次,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观察。如观察运动员赛跑,可把赛跑的过程分为“预备起动”“听候发令”“在跑道上竞赛”和“最后冲刺”等四个层次,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观察。观察景物,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或分为山水、建筑、花木等不同层次分步指导学生观察。这样指导观察,因层次清楚,每一步观察目标较小,学生不但可以看准,也容易看得细致,可为作文提供条理的详细材料。三是让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观察。把要观察的事物,教师预先确定好观察顺序,让学生按照指定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一个人,可按照头、身、四肢的顺序进行观察。还有一些事物,对它的观察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先两边后中间……怎样观察合理就怎样确定顺序,不可拘于一格。用此种方法观察的好处是:条理清晰,思路不乱,学生动笔作文,容易言之有序。四是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教师有目标的选择两个同类事物,通过对比观察,要学生同中求异。如观察羽毛球赛,可将对手作对比。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可以抓住事物的特点;学生把握了事物特点,写起作文来才不至于一般、空泛。五是引导学生进行详略观察。这种方法必须在前几种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对事物的主体、主要方面和主要阶段,要作重点详细地观察,而对非主体、非主要方面和非主要阶段,只作一般性的粗略地观察。如观察风景,可详细观察秀丽动人的地方,大略地观察一般的地方。这样的观察,得到的材料有详有略、主次分明,学生写作文时能够重点突出,避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

二、教师设定活动场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师进行作文训练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指导观察,培养写作兴趣。如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跳绳比赛”时,在组织学生拔河赛前,要求学生注意拔河比赛中同学的神态、动作及整个场面。比赛时再把学生分成四组,按两轮比赛;保证人人有观察机会。遇到精彩的镜头,还特意要求学生注重观察重点,如提醒学生观察重点。此外,还指导学生紧密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不放过每一个可写的机会,如参观、游戏等。活动前布置写具体观察提纲;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与要析;活动后帮助学生整理提炼。无形中激起学习热情,写作动力。

篇3

观察是心灵的门户,儿童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认识事物常常先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他们能从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社会中,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是学生作文素材的直接来源。

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存在于整个生活里。”观察与写作的关系很密切,它可以获取第一手材料。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第一、从兴趣抓起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观察,关键条件是培养起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学生的观察兴趣是推动学生观察活动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观察效果。

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的,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观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教学中我们可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春暖花开时,带领学生在校外上作文实地观察课,让学生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摄取自己所爱的人、事、景、物等作为习作素材;星期日,让学生每人动手做一项有趣的小实验,然后把观察到的实验情况记下来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们的观察作业。因为细心体会观察,自然颇有收获,这种积极的意识,便转化为一种推动力,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积小流成大海,从“小”做起

一说观察,有人就只想到那精彩的场面、感人的事例,似乎只有这些才值得观察。其实不然,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大雪后的田野、细雨中的青山;潭中鱼儿怎么游泳、林中鸟儿怎么唱歌,由静态到动态,由个体到群体,都是观察的对象。父母兄弟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气、工作学习;老师同学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等都是观察的内容。总之,要从“小”作起,这样,会觉得生活中有永远观察不完的内容,会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全面细致观察生活实际

所谓全面,就是对事物的全貌、事物的发展全过程、事物构成部分,以及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从头至尾、由此及彼地进行观察。如对于人,可以从外貌、行动、语言等方面去观察。比如到火车站观察一次送别的场面,既要看到整个车站人群的活动,又要注意各种身份,各种年龄的人进站上车的情景,不同关系的人送别的情景,还要重视火车开动时最动人的送别情景,有人低头不语,有人眼眶红润,有人喜笑颜开,有人愁眉苦脸,如果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准确地判断得出这是父女送别,那是情人送别,这是一般的朋友送别,那是上下级的送别,那么,你们的观察算是比较全面细致的了。

观察要全面、细致,抓住事物的特点。例如《三峡之秋》一文,作者对三峡一天之中不同时间段的景色特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抓住了三峡秋季的特征,使人们对三峡的“早上”“中午”“下午”“夜晚”的景色特点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 从而也教育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把事物的特点写细致、写全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要用自己的眼睛,真实地记录下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积累写作的素材。

第四、善于观察发挥想象

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加的知觉进程,它总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想象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处理、升华,可以加深观察的印象,牢记不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观察离不开思考。当你看到一处景致迷人,选什么样的词语,用什么样的比喻将它描述出来呢?这就需要思考。当你见到一件事而感动得泪盈满眶时,把这件事及这段情描述下来,这就需要思考。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瀑布,就想到了“银河”,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如果只看不思,作家们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本质,产生独特的感受,自然也写不出传诵千秋的佳作了。同学们看自然景物要想,如看夏日天空的云朵,你就要想一想它像什么,或狮或虎或牛;看到了雾,又想象到雾像一团团白色的烟,从薄雾中的远处看,像隔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看人物的行为举止,言情神态时也要想,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第五、注重观察方法的系统训练

我们不但要勤于观察,而且要善于观察。有许多课文是学习观察的范本,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顺序法。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可以使观察程序清楚,作文条理清楚。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逻辑思维能力又不占主导地位,观察时容易出现顺序混淆的毛病,这样写出的文章也是杂乱无章。在观察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采用不同的观察顺序。按事物的发展观察,主要观察事物的活动情况,顺着时间的先后顺序,观察事物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按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观察,可按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等不同的角度,按一定的空间序进行,按事物的特点观察,可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

(2)分类法。根据不同类型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这样既可培养学生抓住不同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能力,又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如对于植物,主要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对于动物,主要观察它的生活习性,样子;对于人,则主要观察外貌、行动、语言等。

(3)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异同的能力。教师可让学生留心小孩,中年人的异同,就会发现小孩天真活泼,中年人稳重成熟。

篇4

辛置小学五(2)

娓娓.动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小学生的零花钱已呈愈来愈多的态势。同学们是怎么运用这些零花钱的呢?我在班里调查了10名 同学(男6名,女4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如下。

调查的内容是;

1、

你一天约有多少零花钱?

2、

你用这些零花钱来干什么?

根据调查统计,这10名同学是这样来支配零花钱的:有一位上网吧已经两年了有五位天天用来买零食吃;有1位把零花钱存着,已赞有500多元了;有两位同学主要用于买课外读物看。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能注意积攒且正确运用零花钱的同学只有3名,占调查人数的30%;而其余7名同学(占70%)只知道用零花钱来“吃喝玩乐”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同学不珍惜手中的零花钱,只知道用它来买零食,不能把零花钱积攒起来用来买学习文具、买课外读物等呢?究其原因主要有:1、不知道父母的钱来的不容易,只知道没钱伸手向家长要,花钱如流水。2、吃零食已成了习惯,如吸毒那样已有瘾了3、吃零食,有的包装上有奖,获奖后感到刺激、好玩,而上网心里感到舒服。

从家长和学校来找原因,主要有:1、有些家长手里有钱了,给孩子的零花钱就大方、随便了,只管给钱,不问零花钱是怎么花的2、有的学校校内就有小卖部,这为学生买零食提供了方面;3、有的老师缺少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

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很有必要正确引导同学们运用零花钱。如果把零花钱大都用于买零食吃上,不仅对自己的成长无益,还对人的身体有害,特别长期食用那些“三无”产品,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建议:

1、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订报刊、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别人等。

2、老师可利用班会、中队会等,召开“我是这样花零花钱的”的演讲比赛或专题讨论会,以引导学生认识钱来之不易和学会正确理财。

篇5

素材是作文这座大厦的“奠基石”,小学生唯有积累素材,作文才能丰富生动,感情真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不断地引领、点拨、指导小学生真正用心去触摸现实生活、热爱现实生活、感受现实生活、体验现实生活。同时,必须让小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吸取作文的“营养”,着力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以开拓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还必须注重引领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学生在亲自实践中获取作文的素材。

【关键词】

作文素材 开发研究 价值探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建构成分,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极力倡导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人,抒真情,力求让作文成为学生张扬个性、释放天性、启迪灵性的舞台。然而,当下的小学作文教学仍然摆脱不了“高耗低效”的窘境,学生怕写作文,对作文毫无兴趣,作文缺少真情,缺少童趣。当下的小学作文教学远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难怪小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根源便是小学生作文素材缺乏,而素材对于作文便如同粮食对于做饭,确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是写作高手或作家也不可能在毫无积累、头脑空空的情况下写出文辞优美的精品佳作来,小学生同样如此。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近年来着力进行了小学生作文素材如何进行开发的实践研究。

一、开发小学生作文素材的价值探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作文教学应力求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小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力求让小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显然是呼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张扬学生个性,让“表达”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需,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引导小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面向未来教育的一项长期的任务之一。对于作文来说,素材是非常重要的,缺乏素材的积累,作文便是“无源之水”与“无本之木”,应将素材的积累放到作文教学的首要地位,唯有引领小学生努力提升积累素材的能力,才能消除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象,让作文教学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境界。

二、引领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策略研究

1.引领小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新课程倡导教师引领学生去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作文素材就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小学生应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的源泉来自于生活,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是小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源泉所在。小学生应时刻留意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养成良好的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应解放小学生的眼睛、口、鼻、手、脚,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大”解放,让小学生去观察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引领小学生学会多种观察的方法,比如,让小学生学会有序观察,让小学生学会想象观察,让小学生学会比较观察,让小学生学会机遇观察等,小学生只有掌握多种多样的观察方法,才能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同时,教师应鼓励小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去记录生活,去吐露自己的心声,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与他人交换思想、碰撞智慧,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可以引领小学生去体验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还可以引领小学生去观察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只要小学生放眼现实生活,并且去细心观察,作文素材自然丰盈。

2.引导小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与写作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阅读能有效地拓宽小学生的视阈,更能让小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科学知识,更能帮助小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因为作文是字、词、句的综合训练。教师应引领、点拨、指导小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可以让小学生每人都准备一本素材积累本,上面可以摘录从阅读材料中l现的优美的词语、生动的句子,以便合理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当然小学生的阅读积累既包含课内的阅读积累,小学语文教材上大多数文质兼美的课文都值得让小学生去精读、去细读,从而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受到启迪、熏陶,在读中完成积累,又包含课外的阅读积累。课外阅读积累首要的任务是引领小学生去学会选择优秀的书籍。神话传说、童话故事、科幻作品、中外名著都可以让小学生去进行阅读。其次教师应引领、点拨、指导小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阅读的记录,比如,做好常见的读书笔记,可以摘录阅读材料中的经典语句、名言妙语、典型事例等,小学生可以写提要,将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要点、基本情节加以归纳缩写,可以写心得,写出阅读的感想、疑惑、收获或评价。

3.引导小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作文素材。活动最能刺激小学生的感官,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开展游戏活动,举办故事会,开展班级主题队会,进行课本剧表演,组织小学生春游、走进社区进行社会调查等等,引导小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积累作文的素材。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毽球比赛”、“拔河比赛”、“少儿卡拉ok比赛”等。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53-01

作文,是对小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它是学生最头疼的事,也是学生最不喜欢写的作业,也是教师语文教学的难点。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人经过作文教学的不断尝试和努力,作文教学要抓基础,才能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表现为人对某种活动的爱好,每个人对周围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兴趣,小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就目前的整体教学情况看来,许多小学生对作文毫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能很好地将他们的兴趣自然顺利地转变为表达的欲望,特别是书面表达欲望。作文教学模式化、简单化由来已久,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头痛。因此,培养兴趣是写作的前提。这些孩子对写作不感兴趣,是写作能力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没有兴趣,厌烦写作,害怕写作,怎么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经常举行一些作品展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学生的辛勤劳动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鼓励,肯定会更加用心写作。假如课堂里有些时间是给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写的作文,分享观点,让他们能在同学中身上获得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来搜集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镜子。所以,多看的目的是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多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多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确立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观察、体验生活和表现生活的人,使我们的学生见多识广,使他们有太多想要说的话、有太多想要表达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对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发现,使得许多生动新鲜的材料从身边溜走,捕捉不到美。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传授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步骤,要按顺序观察,有表面的,也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时要抓住特点,要有重点,要注意边观察边思考。有的学生作文写的比较简单,没有新鲜的东西。这主要是观察的不细致,没有深入了解导致的。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学会了观察,对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从中就能发现许多新东西,才能写出好的优秀的作文。与此同时,尽量给学生创造观察的平台,例如,带学生春游,到风景处走走。

只要教师擅于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方法,一个有心人,时时留意,处处发现,勤写观察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见随忘。只有这样,生活会“变”得美不胜收,情感会越来越丰富,写作之水就会源源不断。

三、让学生多读多写

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里成立图书角,为学生订《小学生作文选刊》《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创新作文指导》等书籍,并鼓励学生把自己家里的书带到班级上来和同学之间互相借阅,鼓励学生可以自备笔记本,在阅读的时候随时写几句感想心得。除此之外,还与其它班级友好合作,让两个班的学生一起上作文课,以便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作文技巧,相互交流和学习作文的方法。平时用闲暇的时间让学生轮流朗读课外读物给大家,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辩论活动,活动结束以后让没参加辩论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辩论赛的盛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享受到进步和收获的喜悦。

四、积极评价,鼓励学生

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教师评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遵循严格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的方向,让学生在广阔的写作天地间自由漫步,让学生写自己发自内心的作文,才能彻底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冯小松.以评促写,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2,(11):58-59.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方法创新

由于小学生对写作而言没有大多兴趣,教师往往在作文教学上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作文教学的进度很慢,加上学生缺乏对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在写作时无法提供更多的素材,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新意;过于浮夸;缺乏实际。传统教学模式的关注点都是在怎么教学之上,对于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过多的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太过明显,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小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及兴趣。随着《小学生语文新课标》的提出,明确规定了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并且引导小学生乐于观察、对日常生活进行较多的关注等习惯。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必须对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入的贴近,同时鼓励引导小学生的写作真实性。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作文写作无法贴近生活

作文写作的过程是将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素材通过语文的写作技巧将其加工整理成具有新意并且完整的文章,其过程也是写作的本质。写作源于生活,作文的素材没有实际生活的体现,所写出的文章则失去了意义。由于小学阶段中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学习生活的观察力仅限于教室,则导致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对素材及词语只能东拼西凑,写出的作文缺乏真实性与情感。同时由于小学生对实践生活的分歧,导致了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想象力得不到激发。

(二)写作的作文不具备真实的情感

小学生的心理正位于发展期阶段的状态,其身心各方面的思维能力都不够成熟,无法同高年级的学生相比,但小学生的天真浪漫是高年级同学以及成人无法对比的,也只有具备这种个性的小学生才能创作出具有童话般性质的作文。随着《小学生语文新课标》的提出,明确规定了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并且引导小学生乐于观察、对日常生活进行较多的关注等习惯,但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作文出现了非常的多问题,其中作文表达方式多方性的缺乏、作文过于模式化、作文缺乏真实性及情感等问题较为严重。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示范的缺乏

小学生介于童年时期,常常表现出具有模仿天赋的能力。同时对于老师的模仿小学生更是喜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一些学生从小就对各方面的思想以及意识具有独立的见解,一些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想法及问题,例如对老师能力以及作文水平的质疑,对于这情况教师必须及时的做好教学时的示范,以此让学生信服打消其疑虑。同时老师必须积极的找出自身的原因,对于作文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应多加鼓励增加其信心。

(四)小学生作文偏向于模式化

作文模式化是指小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套用其他相应素材的一种形式。在此过程中老师如果不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则会加剧这一形式的严重化。由于当下互联网的不断壮大,小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作文模范的下载已属正常,互联网上的素材模板较多,可帮助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但同时也出现相应的弊端,例如导致小学生抄袭的习惯日益剧增,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不良的后果,同时写出来的作文也缺乏创新以及真情实感。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一)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对作文的素材进行积累

随着《小学生语文新课标》的提出,明确规定了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并且引导小学生善于观察、对日常生活进行较多的关注等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写作的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积累,所有的作文素材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积累而来,因此日常生活对作文写作的影响极为重要。教师必须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进行合理引导,促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作文素材进行提取,同时还可促使学生可以正确的根据自己的认识与理解来对作文进行写作。老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时可通过两个方面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一方面,老师可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引导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例如举办一些讲故事、以及写作比赛,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效的对各种素材进行把握与积累。另一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时,老师必须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的限制,进入室外感受各种事、物、人,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促进作文素材的积累。

(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作文的能力

只有多读多看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多安排学生对课外书籍进行阅读,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文字的魅力进行感悟,并且针对学生将这些素材怎样合理正确的运用到自己所写的作文中,老师应积极的给予正确的方式,此外学生在对课外书阅读之后,老师可根据文章中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对其分组讨论。从而对学生阅读态度以及情况监督实施监督。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只有将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才能促进学生对写作的持之以恒、不惧艰险。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时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通过利用多媒体对一些优美的画面以及生动的人物进行播放,对其感官神经进行有效的刺激,而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对老人的描写时,则可通过多媒体的平台呈现出老人相关的视频以及图片,让学生对其仔细的观看并进行描写等。这种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结束语

为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因此必须对《小学语文亲课程》的规定进行贯彻落实,同时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的将小学生作文教学进行提高,并给予创新。

参考文献

[1]曾亚男.要让学生有话可写--小学生作文教学谈[J].教育发展研究,2001,(4):82-83.

[2] 李灵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三步曲”[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6):26-27.

篇8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小学生作文,经常以记叙文为主,侧重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小学生由于见识少,课外阅读少和只是不够丰富,导致了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的现象。每当老师布置作文,他们拿起作文本来,总是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作为小学教师该如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呢?通过总结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和不断地探索尝试,笔者认为要指导好小学生的作文必须做到与生活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与自然相结合。

首先,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以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为了使小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身体会到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我的同桌》的作文时,可以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了解同桌的性格特点,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再由学生自由发表评论,看看他们说得好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与评述。这样既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其次,作文要与劳动实践相结合。把作文教学与劳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是指导学生作文的好方法。学生在劳动中,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劳动的艰辛,逐步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劳动经历,指导作文。通过写作,学生在劳动中的感受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缝纽扣》的作文时,笔者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了针、线、布、纽扣,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缝纽扣的经过,缝完以后由师生共同评出优秀者,接着指名几个优秀者把缝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最后教师加以点评指导。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作文。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再者,作文要与自然相结合。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他们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自然美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在教“描写景物”(《校园的梧桐树》)的作文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一棵年长的梧桐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梧桐树,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在近看,观察树的叶、枝、径;最后点名梧桐树有什么作用?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展开丰富联想,并且进行正确的描述。接着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远看,梧桐树像一朵蘑菇开在校园。近看,叶子是绿的,形状像薄扇,枝条不计其数,树围由几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过来;有的学生说;落下的叶可作肥料,叶、枝、根可做火柴,它全身是宝。奉献得多,索取得少;有的学生说:树上是鸟“安家”的好地方,树下是同学们玩耍的乐园。多好的想象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把自己独特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

篇9

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利用不同媒体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媒体的表现力,指媒体在表现客观事物时的能力。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事物为媒体。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以录相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三利用现代媒体的重现力,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媒体的重现力,指媒体可不受时空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而录音,录相都具有极强的重现力,以此为媒体,有利于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我校是少年军校,每年都要进行军训,今年还进行了会操表演,学校进行了全程录相。在指导学生写活动的作文时,我利用录相为媒体,再现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按活动的过程有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仿佛又回到了会操表演时那飒爽英姿、振奋人心的场面,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而且注意了场面描写,文章生动活泼。

篇10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培养;创设情境;感知生活;网络平台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多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高,写好作文的信心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畏惧心理。如何消除这种惧怕心理,树立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好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根源,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和源泉。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条件下,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一、适当调整作文的标准和要求,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这就要求教师适当降低作文教学难度,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信心,让小学生作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只有让学生自己亲自去试、去说、去写,并择其优点进行点拨和表扬,才能让学生树立信心,知道原来作文并不是太难的,从而树立作文的信心,克服惧怕危难的心理。

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宜用统一的规则去衡量,不需用过高的标准去要求,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去试、去创,哪怕是像丑小鸭也要积极鼓励他大胆去做,丑小鸭还可以变成白天鹅!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表达,不要毫无顾忌地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这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写作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情境教学方法告诉我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就犹如给学生再现一个个精彩的镜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写出的文章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走出“无米之炊”的困境,避免空话、假话、套话的弊病,使文章具体形象、言之有物。如某次作文公开课,上课铃响后,教师迟迟没去教室,教室里坐着许多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学生开始在静静地等着,一分钟、两分钟时还比较安静,三分钟后,学生开始不安起来,焦急地翘首探望,四分钟、五分钟时,学生开始叽叽咋咋,猜测的、探头探脑的、交头接耳的、搞小动作的等等情况就出现了。五分钟后,教师满头大汗地匆匆跨进教室,向同学们说,非常抱歉,老师迟到了,然后将作文标题写在黑板上,说:这节课我们写作文,题目是“假如老师迟到了”。结果这次作文学生写地非常成功。在情景创设上,小品表演、多媒体手段等都是很有效的方式。

三、观察感知,体验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在活动中观察,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的自主性。其次有选择地让学生看精彩的电影、电视,讲动听的故事,之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一些精彩的评点。再次,逐渐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拓宽观察面。如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观察与联想相结合,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选择合适角度,广泛观察,进行“局部放大”,细致反复地观察等。第四,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第五,诱发习作“灵感”,培养练笔兴趣。引导小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笔去写小学生的生活,去表达自己的情感。第六,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尽量少写命题作文,实现从“封闭”转向“开放”,像自主作文、图片作文、板报作文、朗诵作文、音乐作文等都是很好的形式。第七,一个人的生活是有限的,单凭自己的亲历积累素材那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积累间接经验来充实自己。而阅读笔记则是间接经验最好的获取来源,教会学生阅读摘抄,陶冶情操。

四、互评互改,相互激趣

同学之间通过相互评改文章,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消除“写完作文,万事大吉;批改作文,与我无关”的不良心态,增强“写好作文,学会评改”的积极意识;在评改的过程中,可从正(文优处)、反(文病处)两面领悟习作诀窍,使习作逐步化难为易;增强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破除评改作文的神秘感,体验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愉悦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

五、评赏鼓励,激发兴趣,展示佳作,增强信心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不足之处则用委婉的话指出,还要介绍一些修改的具体方法。在碰到好的作文时,教师除了及时表扬外,还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一读,推荐给校刊校报,特别优秀的推荐给报刊杂志发表或参加竞赛,激发同学的写作信心,感受一下同学的能力,更好地培养作文的兴趣,促进写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