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中生的人生规划范文
时间:2023-04-03 06:4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个初中生的人生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91-01
一 引言
作为2008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的《初中生职业指导及初中学校评价体系研究与实验》的实验学校之一,我校启动实施了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年来,在自治区教科所和南宁市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对进行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内容与方法作了初步探索。认为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少年,在初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有必要。
二 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我校主要以2008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初中生职业指导及初中学校评价体系研究与实验》的实验教材《人生成功早规划》为蓝本,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以下内容的教育:
1.全面地认识自我
这不仅包括认识自我的兴趣、爱好、天赋、价值观及人生志向等内在禀赋,还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所在地区等外在因素。通过分析以上因素,得出自己在学业完成后,打算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借助自我反思,认真思考及回忆一下自己过去的学习及生活经历,想想自己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比较得心应手;其次,可以与同学、家长及老师交流,通过他们帮自己回忆及分析做什么比较擅长;最后,还可以通过心理测评来帮助认识自己。通过对学习及生活中一些问题的判断,帮助学生分析评估自己的兴趣及爱好,理性地认识自我。
2.广泛地了解职业
这一工作其实在整个初中阶段都要进行,通过实地体验、现场参观、职业讲座、上网查询、参阅图书报刊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对各类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在他们确立职业理想及人生志向时,为他们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参考。
3.科学地规划人生
学生在基本认识自己、了解职业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交流,在心中确立起职业生涯的概念,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学习、体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真思索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导师、父母及长辈的指导下,规划自己的人生。
三 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
1.结合素质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日常学科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掌握、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中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及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提高将来选择职业的满意度。
2.实行导师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我校制定了“职业生涯教育导师制”方案,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双向选择,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师生结对名单。导师采用集体活动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每月至少活动一次。学校还从校外各界成功人士中聘请导师,给学生做讲座,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职场体验去感悟教育学生。
3.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网络已成为学生会聚思考、交流思想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在学校主页上链接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网站,引导学生登录官方网站学习相关知识。
4.丰富辅导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主要以班级授课为主,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测试、主题班会、报告、参观、采访、调查研究与实践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并增强对不同职业的亲身体验。如通过职业倾向测试让学生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通过“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树立理想;通过采访身边的亲朋好友让学生了解常见职业的特点,体会职业的甘苦等。这一系列活动,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感性体验,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对决定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家庭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5.组织学生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光想不做不行,不做分析、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也不行。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让他们自己来做未来的职业规划比较难。我们主要是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导师的指导下,大多数初中生基本能编制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方案一般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措施及时间安排等。
四 结束语
在初中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对各类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判断,初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大的选择方向。初中生初步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迈向成功人生奠定坚实基础。对初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但必要,而且正当其时。
参考文献
篇2
1.科学面对学习、考试的心理教育。
作为初中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学习、考试是重要的心理教育内容之一。放眼当前的初中生学习态度、考试心理,我们不能不冷汗涔涔、热汗潸潸,如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高远的人生理想、为老师学习、为父母考试的心理状态等,占据着班内大多学生的内心。反映在具体的学习与考试活动中,就是主动学习者较少,多以教师指到哪儿,学生就学到哪儿;热爱学习者较少,多数学生没有“以学为乐”的心理,满腹牢骚,以抱怨父母、师长、学校施与的学业压力为主;诚信参加考试者较少,多数学生在参加考试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丝的侥幸心理,做着形形的作弊准备,一旦环境适宜,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拿来主义”,甚至于很多学生都不以为耻,习以为常等,不一而足。作为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学习态度与诚信行为令我们十分担心,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科学面对学习、考试的心理态度,是我们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2.导向人生的理想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够施与学生充分的影响,积极地引导,将会给他们未来的生活、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渗透与侵蚀,初中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产生极度的困惑、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与此相对应的,传统的理想教育依然还高高在上,存在着严重的教条化、抽象化、模式化的不良倾向,忽略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认知,所取得的教育效果十分有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教育活动应该与时俱进,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关系学生未来的人文命运出发,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发挥理想教育对初中生的激励、引导作用,让初中生以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投入到具体的学习生活当中,为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世纪英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1.优化学校环境,引导初中生身心全面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曾指出,学校环境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的确,作为初中生生活、学习的场所,长期封闭式的管理会形成他们自私、冷酷、内向、孤僻等不良心理特征,如果再任由其抽烟、喝酒、玩游戏机、早恋等不良现象恣意蔓延,将会给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如何优化学校环境,引导初中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项课题。这方面,我们首先要保证班级适宜的学生容量。有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学生更容易烦躁不安、好斗,产生攻击性,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其次,我们在保证校园环境干净、整齐、方便、舒适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加强校园的绿化工作。因为植被影响着环境的湿度、温度,在降低噪音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加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排遣师生的不良情绪。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学生文化气息的营造工作。在影壁上、长廊中,还有学校的宣传栏、文化阵地等地方,张贴初中生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文品行,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另外,我们还要积极开辟“诸子文化长廊”、“好书推荐”、“流动图书角”等专门区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理想教育。
2.开展多种活动,塑造初中生完善的心理品质。
篇3
关键词: 初中生思想教育 社会不良思潮 正面引导 价值观
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学生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潮的碰撞交织对初中生产生了较大影响。正面的、负面的,积极的、消极的,各种思想碰撞形成的困惑成为初中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一些社会不良思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较大影响。班主任一定要强化思想引导,对社会不良思潮予以坚决抵制,培养学生正能量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针对拜金思潮,以崇高理想引导学生追求高尚
当今社会,金钱至上、金钱代表一切这样的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加上一些媒体的片面引领,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拜金热潮,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追求金钱成为他们人生最主要的发展目标。这样的思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充满金钱味铜臭味的思想必将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产生负面作用。笔者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拜金思潮,结合学校开展的主题价值观教育,处处渗透崇高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更加高尚的追求,以高级的趣味、远大的理想充斥心间。笔者在班会课、团队活动中专门开设了专题讨论,以“金钱的作用”为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金钱可以买到精美的食物但是买不到健康,可以买来豪华的享受但是买不来时间,可以买到大房子、好车子但是买不来亲情,让学生对金钱的作用的局限性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笔者还举行了一系列讨论活动,以“我们活着为什么”为专题,让学生明白人活着要有一定追求,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目标,学生时期要好好读书取得好成绩,工作以后要努力创造价值为社会服务,金钱只是人生所获得的成果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并不是全部,我们还应当有更高的理想,做一个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应当努力追求的方向,而不应当将金钱作为唯一追求。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学生对拜金思潮有了客观全面的认识,思想得到了净化。
二、针对暴力倾向,以鲜活案例警示学生时刻遵纪守法
曾几何时,一些港台影片对青少年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初中生模仿港澳地区的黑社会帮会自封老大,或是与社会不良青年藕断丝连、勾搭连环,成为学生中的一些不安定分子。他们崇尚暴力,甚至对弱小的学生存在一些欺负勒索敲诈等现象,游走于法律的边缘非常危险,并且这样的一小部分学生对其他学生产生了不良的示范作用。笔者针对这样的危险思维,通过开展“平等、自尊、宽容、友谊”等主题班会,加大警示教育力度。一方面,认真搜集本市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重点针对青少年打架斗殴涉黑等暴力犯罪,选取视频短片在班会课上进行播放,在学生头脑泼上一盆冷水,清醒地认识到在他们眼里所谓的威风凛凛、称霸一方,所谓的这些带头大哥、英雄人物,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带来身陷牢狱自毁前程,误了自己,害了家庭,让老师失望,让父母伤心,让他们对这样的思潮具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笔者邀请社区民警、法制辅导员走进课堂,向学生讲述如何遵章守纪,通过一些负面案例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心中筑牢遵纪守法的底线,让他们能够正确面对人生,抵制暴力思潮,保障自身健康成长不走歪路。
三、针对知识无用思潮,以发展态势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学习
知识无用、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等,一些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市场,他们往往选取一些个案进行无限放大扩展,偷换概念成为共性问题,对学生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平时学习投入程度不深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加上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泛滥,让他们对自身的要求更加放纵。心病还须心药医,笔者针对这样的状况,进行细致深刻的教育,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知识的作用、知识的功能,并结合学校的价值课程内容,开展“智慧”主题班会。首先,以社会发展的形势和规律引导学生,认识知识是改变社会、推动发展的中坚力量,从百年前的工业革命到现在的信息技术革命,知识让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迈上了快车道。缺少知识在这个社会就等于瞎子,虽然极个别没有读书的人也获得了成功,但并不等于不读书都能取得成功。笔者一方面从知识的重要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必要性入手,引导学生明白读书不成功的是少数,不读书能够成功的更是少数,让他们辩证地认清其中的内涵关系,不能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另一方面,笔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从博士毕业、硕士毕业、高中毕业、初中毕业等不同人群的就业方向,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以及社会所给予他们的待遇等方面入手,以实实在在的案例、与生活更加密切的各种因素,教育学生懂得知识无价、知识宝贵,知识改变人生、改变命运,从而让学生醍醐灌顶充分认识到应当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四、针对享乐主义思潮,以人的价值开启学生的人生光芒
人生一共两万多天,及时行乐方不悔人生,这样的理念在当今网络上甚是流行。以追求享受为目标,缺少人生追求,这样的思潮会毁了青少年一代,让他们成为碌碌无为的庸庸之辈。享乐主义思潮在初中校园有所抬头,有些学生跟同学比吃比穿,比家里的交通工具,等等,享乐主义思潮初见苗头。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刻教育,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人的价值是什么,人的一生价值不在于他吃了多少山珍海味,住了多少高档楼房,拥有多少小汽车,而在于他存在的价值,在于他为这个社会奉献了什么,在于他在这个社会中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一名科学家,一名建筑师,一名医生,他所作出的贡献远比一个整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人要大得多,他所获得的社会认可程度、群众尊重程度也要高得多,这样的人生才能够体现价值、绽放光芒,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明白人生的意义,让他们自觉摈弃享乐主义思潮,对人生进行重新规划定位。
综上所述,社会不良思潮对初中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充分重视教育引导,以正能量主旋律阻截不良思潮,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农村;初中;感恩意识;生活化
在农村初中教育阶段中, 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不应只局限于传授课本中的知识, 而更应该帮助学生端正他们的思想意识,比如:诚实守信、兢兢业业、懂得感恩等优良的传统精神。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针对“感恩生活化”,若要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学生,追求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意的感恩,而不是脱离实际生活轨道而夸夸其谈。 因此本篇文章首先详细地阐释了教师帮助学生建立感恩意识的重大意义,而后指出了关于培养感恩意识的几大途径,希望借此能够规范初中生的学习道路,预防部分学生`入歧途,付出巨大的惨痛代价。
一、培养强烈的感恩意识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是当下热门话题之一,培养农村初中生的感恩意识已被规划为必要教学项目,也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必要环节。感恩的内涵十分深刻,“百善孝为先”是亲情,“朋友一生一起走”为友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则是真情,这一系列情感的延续都建立于感恩的基础之上。农村初中同样也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农村的学生仍不在少数,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前提之上,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情商教育,并将其生活化,使学生在困境中也能够抱有乐观意识与感恩意识,不轻言放弃,从而时刻鞭策他们的道德行为举止。
二、针对农村初中学生感恩意识生活化策略的研究
(一)发挥各学科的“主渠道”作用
感恩意识的培养并不单单是一位老师的责任,更是所有学科老师的义务所在。初中学科中的思想品德、政治、历史等,尤其是语文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感恩意识离不开思想品德的熏陶,那么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就应当担起这份责任,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把握人际关系,对有恩的人要怀恩在心,对需要帮助陌生人也要施与援助之手,这是对自我的一种感恩,也是对世界的一种感恩。从新课程教学规定的严格标准出发,学校教师无论主科还是副科都要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拨动学生心底的那根弦,将文化知识与感恩的情感培养巧妙结合。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阅读课的时间挑选一些有关感恩的文章,目的就是为了在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植入了深刻的感恩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尤其在讲解《分娩》这一章节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他们的母亲需要忍受整整十月的痛苦才孕育出自己的子女,借此牵扯学生的感恩情怀,有助于学生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对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等经典小故事,教师可吩咐学生课下收集相关的故事情节,在下节课上分别讲述自己收集的关于感恩的故事,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渐树立了感恩意识。
(二)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意识
虽说现在国家正竭力缩减城乡之间的差距,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仍更艰苦,更困难,因此相较于城市里的“温室花朵们”,农村的孩子的心智更成熟与理智,他们比城市里的同龄儿童更早地接触道德的熏陶,因为只有变得自强才会赢得艳羡的目光。对于这些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他们的心理一般都比较脆弱,不优越的家庭条件给予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害怕与勇敢之心, 所以农村教师要更注重初中生的身心发展, 感恩教育也应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启程, 让感恩的心与生活紧密相连, 毫不放松。
例如,每逢周五,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额外的作业”,比如:帮助父母清理、打扫房间,去做环卫志愿者,走亲访友关心一些需要帮助的同学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小事虽然在国家大事面前显得不足为道,但是却足以让学生懂得感恩就能收获回报的真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之后,教师还可协助学生一起开展以“感恩”为话题的主题班会,甚至可以邀请学生的父母一同参加,让家长尽情参观由学生完成的精彩黑板报,这样既建立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拉近了家长与孩子们之间的心灵距离。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代文明、自由、和谐的社会中,我们理应要求每位中学生秉持强烈的感恩意识,传递中华民族的固有美德的圣火,为自身的发展贡献出绵薄的力量。部分初中生虽出身自农村,但他们的发展空间绝不会局限于狭小的农村环境,为了出人头地,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必须要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学校也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不仅要追求升学率达到目标,更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并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每一个细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是学生切身体会到自己所处环境的温馨,更引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这样一来既向初中生发扬了感恩精神,也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篇5
一、自我规划人生的能力
人生规划,在国外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也称“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与设计。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即开设此类指导。专家指出,初中阶段是进行人生规划教育的最佳时机。根据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初中毕业生将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抉择――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或就业。萧伯纳有一句名言:“明白事理的人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习者准备迎接日益复杂的社会挑战,提升学生自我规划人生的能力可以避免初中毕业生升学、就业的盲目性,提升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其自控能力,引导其珍惜在校生活。
提升初中生人生规划的能力,学校可以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结合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材和在实践探索中帮助青少年建立实际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观念。学生可以设计人生蓝图规划方案,以己所爱、以己所能、以世所容的原则进行选择,更加准确地定位自己,培养技能,了解职业,了解社会,确定自己喜欢做的事及需要掌握的能力和策略,为生涯理想的实现做好最佳的准备和努力。家长要做到指导与信任并存,沟通与理解并重,要对孩子不成熟或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规划进行指导和调整,肯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做好准备才能得到机会的垂青,只有理性规划人生,才能演绎生命的精彩。
二、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分别有两次特殊的发育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反抗期。2~5岁为“第一反抗期”,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的12~15岁为“第二反抗期”,第二反抗期,又被称为“危险期”。虽然两次反抗期有明显的区别和不同,但都呈现出以逆反为特点的情绪反应。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社会环境的变化,如今孩子们的第二反抗期大大提前,在度过六年级至初一第一学期的小初教育衔接期后,我们发现,从初一第二学期开始,学生的身体发育与性格特征就呈现由从原来较和缓、平静逐渐进入高速发展变化的态势。其典型表现为:①不讲道理;②爱钻牛角尖或抓住一点不言其他;③爱幻想、偏执;④情绪不稳定,性情急躁,易冲动狂热,破坏力大;⑤分析批判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差;⑥意志不够坚定,经不起困难挫折考验;⑦我行我素,不愿被人干涉,做事不愿与父母商量,富于冲动和冒险性;⑧和父母、老师对着干,让他往东,他偏往西,等等。精神分析理论学家便把这段青少年时期称为“仇亲期”。
平稳度过这个“心理断乳”的关键时期,需要学生增强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要让孩子了解自己所处的成长时期,体察自己的情绪变化,知晓开心、伤心、生气、愤怒等都是人的正常情绪。压力是日常生活中避免不了的,而情绪和态度是确实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改变的。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调节,会给青少年自己乃至家庭、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学会控制情绪就是要做到“喜怒有常”和“喜怒有度”。“喜不能得意忘形;怒不可暴跳如雷;哀不能悲痛欲绝;惧不能惊慌失措”。遇到不良情绪时学会表达,可以通过“哭(释放压力)、喊(大喊或唱歌)、诉(倾诉交流)、动(运动减压)”的办法来转移注意力,遇到问题先调整情绪,再处理问题,调动理智控制情绪,不在情绪冲动时做决定,实在处理不了的,要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家长和学校,避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
三、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
富兰克林说:“如果你热爱生命的话,就别再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具有不可变性、无贮存性、无替代性,但却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使用。时间管理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人生的真谛又在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对初中生来说,时间管理就是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学习目标,同时逐步培养时间管理意识。因为时间管理将陪伴人的一生,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对于今后的学习、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合理高效地安排时间,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管理好时间,一是要制订具有可行性的清晰目标,如“我要用心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力争本周(月)不遗失一件东西”或“期中(末)考试我的各科成绩要提升5~10分”等,就是具有可衡量性的清晰目标,把树立起的目标和设计的行动方案用彩纸加以不同颜色的笔迹来不断提醒、暗示自己去努力完成。可行性意味着两层意思,目标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类,目标应该有一定难度。古人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是学会将手头的事情做好分类,分为:重要紧迫,重要但不紧迫,不重要且不紧迫,不重要但紧迫四类,先努力完成再力求完美,避免长期应对不暇、筋疲力尽而效果不尽如人意,保证每天的目标和时间安排,能够反映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在一天结束时,回顾并小结。三是合理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赶走“时间大盗”。鲁迅先生说:“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中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林林总总,上学放学坐车时、下课期间、排队时、就寝前等,可惜的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把学习放在首位,而是把时间过多用于课间嬉戏、沉溺于数码产品等,逐渐失去了专注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老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能够同时做的事情结合在一起,如坐车、排队时背单词、背公式等,教育其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避免过多的打扰和无意义的邀请。
四、自我保管财物的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初中生的物品,大到衣服行李,小到笔墨纸张等物品,都是家长辛勤劳动赚钱换来的,必须管好、用好、爱护好。保管好物品的能力是学生出类拔萃的前提,如果孩子能分门别类地管理好自己的物品,那他肯定是一个学习认真、办事有条理的学生,其学业成绩也会很优秀。反之,一个学生如果丢三落四,连自己的课本等学习用品都管理不好,那他肯定是一个做事马虎、没有责任感的孩子。试想,这样的孩子未来发展会好吗?物品丢失,不仅会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还会导致整日疑神疑鬼,师生朋友关系紧张,甚至引发不可预料的矛盾。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与笔者交流时强调:“善于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更有自信心,走得更远……”细节决定成败,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是一件小事,但它体现了一个人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效率意识、人生态度的差异。因此培养初中生保管物品的能力迫在眉睫。
提高物品保管能力首先要提升学生物品管理的意识,通过教育活动将物品保管能力与效率、安全、人生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在常规教育中对学生进一步提出要求。扩大老师、家长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曾经有一位老教师语重心长地对刚入职的徒弟说道:“老师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你丢失些东西不要紧,学生见财起意拿了就害苦他一生啊……” 日常生活中也不乏因家长财物保管不善导致小孩花钱无度,误入歧途的案例,所以老师、家长都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契机不断督促,提醒孩子,并作好行为示范。如班级、家庭环境的整理、物品归类、摆放有序,为孩子们树立做事井井有条的良好榜样。这样孩子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学习之中。
篇6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提高班级管理规划意识,注重班级工作的顶层设计,合理给班级定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对于一个班级成长、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班级的管理与规划,班主任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育方式,丰富的教育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做学生心灵的导师
初中生正处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也是学生心里急剧变化和性格塑性时期。有一部分学生往往会陷入矛盾思想的误区,认为学习并不是自己追求的目标,可能会选择提前结束自己的学业从而使自己人生的道路被彻底改变。也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使自己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逃课、早恋、沉迷网络等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解决一切问的前提。通过沟通可以增强他们对自己老师的信任,让他们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开心和疑惑。在学习上要多鼓励、多表扬尽量少批评,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愿意得到老师的肯定。也许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肯定就可能成为改变一个学生关键。所以作为我们班主任要像朋友一样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心灵上的导师。
二、做提高班级学习氛围的参与者
初中生的主要任务还应该是学习,作为初中的老师教育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上。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班级学习氛围浓厚自然就会影响到每一位学生。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参与者,学生向往一种民主公正的班级氛围。班主任也可以此作为引导点,让学生自觉地为班级良好认为做出自己的行动努力。善于循序善诱也是对初中班主任的一个基本要求。
三、开展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的最高追求是自我教育。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以及学生个人素养的养成。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越能推动良好的班风形成。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要把学生放在主人的地位上,人人是班级的管理者,人人又是班级的被管理者。将班级各项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关键还在于人人想去做。学生才会真正地产生一种班级责任感、归属感,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得到充分锻练。班主任可以将学习小组同时划归为行政小组,选出小组同学认可的有能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其他成员分管学习、卫生、纪律、作业等工作。小组间进行学习、卫生、纪律、作业等评比,做到周周有总结,月月有先进的小组评选。先进的小组可得到相应的奖励与表扬,反之要积极进行分组教育与剖析。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培养了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竞争意识,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供了保障。
四、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每个班级内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而且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也不同,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症下药”,做到真正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管理学生时,应善于发现其优点与长处,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对班级管理模式要懂得灵活与变通,不能按部就班、机械执行。例如,在课堂上课期间,对于“性格外向”较为活动好的学生,班主任应提示他们应遵守课堂纪律;对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当他们举手回答问题时,则给予一定的表扬与激励。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每周或每月综合评选一次,对于表现较为优秀或突出者,给予奖励,并对其他学生产生感染与引导。另外,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五、制定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初中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和规划时,首先应该制定和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班纪、班风与班规是一个班级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起到约束与管理学生的作用。班主任应组织学生一起民主的选出各个班干部,并进行重点培养,协助班主任管理一些班级中的琐碎事务,督促和管理学生。班主任可以按时召开班会,让学生提出自己心目中的班级管理制度,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然后经过综合整理、研究与分析,制定和完善一个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由于是学生们自主制定的制度与提出的建议,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学生都能自觉遵守。同时,班主任应引导各个班干部做好模范与带头作用,在班级内树立良好的榜样,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以此推动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并促使学生之间能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六、关注班级后进生,正确对待“问题生”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作为一种自然的分化,班级也会出现所谓的“问题生”。一个班级可以说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能面向“问题生”。“问题生”是指思想落后消极、行为习惯不良、学习较为困难、性格偏激古怪的学生。教师为了教育好这些“问题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行为不良,经常违纪的学生要讲究方法方式。初中生生活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犯错误在所难免。班主任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与他们沟通交流时放下教师的架子,拉近师生距离,减少学生的恐惧感,用真诚打动学生的心灵,轻轻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通过倾听,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其次,帮助“问题生”找到自信。一般来讲,“问题生”都有自卑心理。转化“问题生”的重要策略是帮助他们找到自信。针对“问题生”,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鼓励,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光点,树立“我相信我能行,我很优秀”的思想,这样既帮助学生找回了自信心,又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再次,要做好性格孤僻学生的思想工作。班主任要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朋友般的谈话,帮助他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参考文献:
[1]王丽伟.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相关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14(85).
篇7
论文摘要: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策略是:增强时间意识,制仃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将计划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如上面这位学生的阅读计划比较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真正实施起来有难度。我指导学生进一步制订出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二是让学生记录下时间。即每次阅读开始和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课本适当地方分别写下具体时间,如12点30分、12点48分。让学生通过前后对照,清楚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指导学生适当做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事先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让他在阅读时在书本上划画符号,做做批注,写写看法。这不仅有助于积累知识、促进思考、提升能力,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我监督教育能力的方法。四是让学生请他人(老师、同学或家长)帮忙监督提醒。
篇8
一、学习初中生物的意义
生物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主要是研究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物,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文明的进步乃至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生物和人的生活、农业生产、以及环保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了解食品的保存方法、移植树木以及环境问题等等,都需要生物学的指导。生物学在一些与人类发展相关的一些技术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试管婴儿、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的福音,对生物方面的进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学习生物还可以促进初中生心理的发展,满足他们喜欢探索、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大量的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这不仅对他们的思维开发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还可以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一定的影响,让学生在完善了生物知识结构的同时,使他们了解到了怎样科学地去看待生命、看待世界。总之,初中生物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认识起到了一个基础性的作用。
二、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重视程度不到位。由于生物在学校里被称为“副科”,其主要原因是在考试成绩当中生物的分数不是很高,所以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想过其他学科提高成绩,放弃了对生物的学习和现状改进。或者是认为只要临时复习就能应对过去考试,完全忽略了对生物的正确学习,摒弃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2)缺乏学习兴趣。初中是学生刚刚接触生物的一个阶段,学生是带着好奇心去学习的,但是等到新鲜感一过,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理解,很多学生就对生物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主要是由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还没有学会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和消化,很难开动脑筋去想象生物学中存在的概念,例如DNA、染色体等等。
(3)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很传统,在上课时不懂得借助一些道具,只是把知识硬塞给学生,把本节需要讲解的内容从头到尾讲一遍,很少和学生互动,也基本上不懂得课堂小结,没有指导、提示和具体要求。还有就是有的教师只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会变换方法,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初中生物教学改进方法
(1)加强对生物学科的重视。面对生物学科不受重视的一个现象,各个教育机构应该把重视生物教育这个话题早日提到议程内,重视其教学工作。要对课程的安排、学生学业水平考察、评价制度等等各个方面进行规划。而教师和领导也要高度重视对生物学科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其重要性,进而改变以往应付的心态。
(2)培养学习兴趣。只有对生物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去主动地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工作。首先,可以利用生物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学,再结合理论知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上要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立足于现实的同时再去有目的、具体性地思考所学的知识,这样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再次,认可学生,给予他们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欣赏的目光,让他们在鼓舞中拥有学习生物的信心,进而提高对生物学习的情绪。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听课,解决难点和疑点;在课堂上要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讨论解决问题,还要在课堂上边听边记录,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课下要经常复习,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知识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便于自己的复习。
(4)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教育。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具,让学生有最真实的感受,例如对水的节约,教师可以去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鼓励学生自己平时要懂得怎么样去节约水,展示缺水地区的艰难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水源的重要性。这种充满感情的教育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健全自己的人格,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所谓的参与式教学法是指依据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行为特征和发展规律,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唤起学生个体的发展,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机会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采用这种参与式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
篇9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泗洪县第四中学《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⒈课题提出的背景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一方面,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的攫取所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即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被严重破坏,人类在施展主体力量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往往发生异化,从而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二十世纪以来,工业社会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与此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滥砍滥伐,无序开采,工业三废,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失衡,生活垃圾等,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直接涉及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核战争,传染病等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人生命的存在。人类在向外太空进军寻找新的生存环境的同时,已对自身进行反思。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具主义使人染上了“时代分裂症”,“人生意义”淡漠和浪费生命,自毁他毁生命的现象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青少年暴力;自杀,杀人现象十分严重,我国亦不例外。报载河南16岁少年刘某,因与女友吵架,竟丧心病狂地开着轿车朝行人一路碾轧,致使2死13伤。一位名叫小丹的14岁学生因成绩不好,被老师认为是差生,感到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活着没有价值而自杀……这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反映了学生对生命冷漠,甚至冷酷的现实。造成人类生存危机的原因从根本上看是因为人类自身缺乏生命意识。儿童少年是未来的希望,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次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大气污染到水体富营养化,从疯牛病到艾滋病,从克隆羊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第三,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涌现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我们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研究。
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⑴在生物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生命意识,即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让学生理解人与它类生命的密切关系,树立热爱生命的意识;让学生认识人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等等。
⑵探讨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索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增强生命意识的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探索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⒈生命教育是当前关系人类前途与发展的重大课题。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早1968年就倡导和践行着生命教育思想;英国等西方国家从课程的角度提出了顺乎学生生命生长规律的“呼应课程”。近年来,“生命”、“生命活力”和“生命教育”等词语在我国论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中频繁出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回归生命,应当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的生长性活动,是教育的实现机制。如叶澜、钱巨波、杨四耕、刘慧、郭思乐等先生,都从生命视角对教育问题作出探讨。网上显示,近两年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有关生命的论文论著也不断涌现,并侧重于教育实践。目前与初中生物教育相结合,探索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课题国内外尚未见研究。生命教育必将是二十一世纪一个激动人心的教育。
⒉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联系:本课题借鉴了生命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其主要观点是:①人最根本的是“生命”,教育应当以生命规律作为理论基础,依据生命规律施教;“生命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开发生命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实施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一代新人。②生命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必然走向,关爱人的生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想思路之一。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解决当今人类的种种生存危机,有助于克服现存教育中唯理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倾向,克服现存教育的缺失和异化;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科学施教,使教育走向健全与高效。
区别:利用生命教育研究理论研究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问题,主要研究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内容、途径和方法,重点是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实践和操作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⑴通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和开展培养学生命意识的课外相关活动,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与神圣,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和爱护大自然的意识情感和习惯;使学生认识个人生命的有限性,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从而努力学习生物和其它学科知识,充分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展示其才华,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
⑵此项课题探索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有助于丰富生物教学内容,促进自然学科与德育的融合,更好地发挥生物教学的育人功能,从而丰富生物教育理论。
四、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⒈课题界定
⑴本课题的含义:①利用生物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即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使他们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②探讨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⑵研究目标
①利用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即使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②探索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⒉课题支撑性理论
⑴生物教育理论。包括生物教学中关于生命发生、成长的知识、规律和生物教学理论。
⑵生命教育理论。生命是教育之本,教育应当按照生命规律施教;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开发生命潜能,提高生命质量。我们将与时俱进,把最新的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入生物教育教学之中。
⑶人学理论。人是主体的人,人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人的先天素质和外部环境,而且依赖于人对自己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
五、研究内容设计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一种自然现象,认识人与他类生命必须和谐相处,认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从而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关爱他类一切生命。
⑴初中学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
⑵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如在教学《生物的起源和进化》一节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生命起源的过程和生命进化的主要历程,让学生认识生命产生的艰难与漫长。
②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和《生物圈中的人》时可以指导学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③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命的短暂,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如在教学《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一节时,可以让学生体会生命来到世界上是一个极偶然的机会,这一生命过程是短暂的和宝贵的。
⑶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增强生命意识的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周边生态及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自主探究性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调查、写出论文,将生物学知识与周边生态紧密结合,逐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⑷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①抓住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如“大学生伤熊事件”等,唤起学生的生命良知,激起他们对生命的关怀与热爱。
②利用“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以及“爱鸟周”等,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的良好习惯。
六、研究方法设计
⒈调查法,对七年级实验班、对照班的学生生命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⒉实验法,随机抽样、确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实施渗透生命意识的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可控性实验。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定期建立个体生命意识水平档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生命意识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⒊个案法,选择部分学生的生命意识水平发展状况进行跟踪研究。
⒋行动研究法,对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内容、途径进行研究,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研究设计。
七、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在泗洪县第四中学和江苏省淮北中学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班与对照班均系随机抽样组成。实验班任课老师与对照班任课教师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与对照班相当,在实验班全面实施渗透生命意识教育方案,在对照班进行常规教育。
八、研究的步骤
⒈启动阶段:(2003.9——2004.1)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内容,确定课题研究人员,确定对照班及实验班,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⒉实施阶段:(2004.2——2005.6)
⑴完成初中学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
⑵开展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研究。完成子课题:
①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热爱动、植物生命的教育研究。
②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珍惜生命(人)的教育研究。
⒊总结阶段(2005.7——2005.9)
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总结论文。
九、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系列研究论文,展示活动
十、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钱 维
篇10
本研究首先对河北省初中聋生的人际交往现状进行了调查,然后重点运用班级心理辅导对初中聋生的人际交往进行了干预研究。
研究目的:调查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性地展开团体干预。探索适合改善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现状的切实可行的团体辅导方案并验证其成效。
研究一: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中学生自尊量表》,随机抽取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201名初中聋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河北省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结果与健全初中生研究结果相比,在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两个维度上均显着高于健全初中生,初中聋生人际交往状况明显差与健全初中生。初中聋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自尊关系密切。可见有必要对初中聋生进行干预,以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研究二:被试为石家庄特殊教育学校初二的两个自然班,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对照班。实验组接受规范的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在实验前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团体辅导结束后,收集其后测数据。在团体辅导结束1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追踪测验。研究采用的工具为,《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中学生自尊量表》、《团体咨询领导者领导效能评估表》和自编的《同学间互动检核表》。
研究结果: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对提高初中聋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效果显着,并且具有持久效果。本研究中设计的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方案,是一套切实可行的聋生人际交往干预方案,经过修订可以在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自尊
引言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与社会相适应的过程,是一个与他人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人际交往可以影响人的发展。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际交往是他们了解、认识社会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他们的人际交往现状如何,将极大地影响其未来的人生发展之路。但现实生活中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却不容乐观,而聋生的人际交往存在更多的问题。目前我国对聋童人际交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现状、意义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上,少数的几项对聋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的研究,也只是从理论上分析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方法。大量实践已证明,团体辅导优于其他形式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辅导。本研究在调查了解初中聋生交往现状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改善初中聋生的切实可行的班级团体辅导方案,通过实施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让聋生学会交往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改善聋生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体现对该群体的人性关怀。
1问题提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特殊儿童的教育与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的重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指南将特殊儿童多元化教育需求研究等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可见我国对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聋人学生作为残疾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都具有特殊性。我国聋人(即听力语言残疾)有2千多万,约占残疾人总量的1/3[1],提高聋人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对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与同伴、父母、教师、陌生人的交往是其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它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技能的获得、学业成就、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聋童的人际交往不仅能够发展聋童的社会能力、提高适应性,而且对聋童的情感、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语言的学习具有独特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聋童的人际交往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聋童中性格孤独,不愿与伙伴玩的人数远高于正常儿童,所占比例为45.2%[2];其焦虑程度远高于普通学生,焦虑倾向集中体现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等方面[3],其原因是听力和表达能力的降低,限制了他们与人交流的机会、社交活动减少,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心理咨询大师卡尔.罗杰斯曾经说过,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小团体运动”[4]。通过团体经验,人们可以重新探索自我、发展潜能,团体提供了人格重塑的机会。勒温提出人际关系的训练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但又是被忽略的领域[5]。
大量实践[6][7]已证明,团体辅导优于其他形式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辅导。班级心理辅导以班级为单位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良好的交往环境,采取活动的形式,对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可以提供知行合一的指导,学生自主自觉,感同身受,特别有利于学生克服社交障碍,塑造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提升自我。对于那些不善社交的学生来说,团体气氛有利于使成员感受关怀、信任,体验被人关注的感觉,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交往品质,获得情感支持,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然而,目前在我国大陆对聋童人际交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其现状、意义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上,少数的几个对聋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的研究,也是从理论上分析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方法,将团体辅导用于培养聋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还没有一例。鉴于团体辅导的蓬勃发展及其已经被证明的有3效性,我国对特殊群体儿童教育的重视及聋生人际交往现状急需改善,迫切需要我们对初中聋生进行人际交往班级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