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训练范文
时间:2023-03-20 02:1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瑜伽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猫式/牛式激活性能量
猫式/牛式是瑜伽中一套出色的动作,它有助于激活和强化性能量。它能打开前胸和后背第二脉环的能量,第二脉环位于女性的肚脐和耻骨之间,男性的耻骨处。
做这个练习要赤脚在瑜伽衬垫或毯子上进行,穿着要舒适。
1、用手和膝部撑起全身,手直接放在地上……膝部放在臀部下……想象一条线从后颈部向脊椎,直到尾骨滑下……
2、中指向前,将手掌和其余手指使劲往地上压,如感舒服,可将手指分开……
3、深吸一口气,从头到尾拉动脊椎……向下看着两手之间……在接下来的呼气中,收缩尾骨,将背部成弓形,就像猫一样……低下头,向天花板方向压迫脊椎中部,形成猫的姿势……猫式坚持3秒钟,尽可能收缩臀部和肩部之间的距离……
4、在接下来的吸气中,通过向前看,向地面成反弓形,做反向运动……胸部下垂,背部稍微弓起,抬起坐骨成牛式……向前看,通过颈部继续伸展(只要颈部不紧张)……做3次长呼吸。
5、重复这些步骤,在猫式和牛式间轻松运动……呼吸与运动保持同步,通过鼻腔均匀自然地呼吸……在2~3分钟内重复这个动作10次……
补充和提升性能量
1、做练习时要赤脚,穿着舒适……两脚分开站立,与肩部同宽……注意力集中于地能……今天的地能感觉如何?选一种你感到愉快的土地色彩,想像这种色彩就像温柔的地下春色穿过许多地层流上来……
2、蹲下,手掌放在身前的地面上……想像将地能吸收进了手掌和脚掌上……眼睛略向上看(如颈部紧张,也可平视,)与此同时将上天的气吸入……
3、地气流穿过踝骨,上升到小腿肚、膝盖和大腿,进入腹股沟部位……气在这里变成一个光球……光再射到性器官上……深呼吸,想像气流穿过性器官,带来了活力和精力……将其余的能量回送到地下……
4、能量的不断流动可能会阻碍你充分表达性能量……地气把所有妨碍你性体验的能量都慢慢地清除带走……
5、缓缓地起立,臀部朝向天花板……保持膝部弯曲,以使背部肌肉不至于太紧张……尽量让手掌仍放在地上,颈部松弛。
6、深呼吸……前倾动作使位于腹腔神经丛和耻骨间的第二个脉环开启……让性能量溢出。
该冥想练习中包含生命力(火), 瑜伽中常用的一种暗语,目的是要与宇宙间的四个基本字萨、塔、呐、嘛相呼应。“萨(Sa)代表出生,“塔“(Ta)代表生命,“呐”(Na)代表死亡,而“嘛”(Ma)代表再生。这些声音与称为参禅式的特殊手势相伴随,它有助于将你体内的能量封闭成一种集中的状态。
7、吸气并缓缓地回复到下蹲姿势……重复该动作3~5分钟。
篇2
【关键词】瑜伽训练大学生生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57-01
21世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变化推进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更为迫切。要求人才具有更高、更全面的素质,身体素质作为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为人才的可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作为提高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途径应以新时代的使命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瑜伽训练是顺应新形势发展而开设的一门体育课程。对现代大学生来讲,时尚是她们的主流,而瑜伽训练正符合了她们的时尚要求,瑜伽训练集音乐、呼吸、情感融合在一起,用舒缓的动作来美化形体,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这种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锻炼方式,使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肢体得到彻底放松,改善身体形态和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平衡能力。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对象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8~2009级参与瑜伽训练的女大学生,人数为62人,测试有效数据为60个。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学生体质检测与评价的文献资料,查阅瑜伽训练对学生体质影响的各种文献,查阅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资料。
2)测试法。对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8~2009级女大学生,经过一学期瑜伽训练后进行测试。
3)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样本检验,以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P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形体指标的影响和研究
表1训练前后受试者形体指标数据对比(n=60)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腰围(cm) 臀围(cm)
训练前 162.1±6.54 50.05±6.51 81.13±6.21 67.08±7.36 89.66±7.15
训练后 162.3±6.21 48.22±5.71 80.82±6.17 63.31±6.72 87.72±7.23
p 值 >0.05 0.05
由表1可以看出:经过瑜伽训练以后,身高和胸围方面无明显差异,体重由原来(50.05±6.51)kg降低为(48.22±5.71)kg,存在明显差异(p
身高和胸围方面之所以无明显差异主要在于女大学生都处于18~21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都已经进入结束部分,即使是通过一定的运动训练,也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体重和围度都是评价人体肥胖程度的生理指标,运动减体重在于减少体内多余脂肪的同时,保证瘦体重不降低或增加,而适宜的锻炼可以使围度减小,主要是皮下脂肪减少的缘故。在通过瑜伽训练以后,女大学生的腰围和臀围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说明通过瑜伽训练的持续姿势动作练习,对改变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有显著的作用。
2.瑜伽训练对女大学生肌肉力量指标的影响和研究
表2训练前后肌肉力量指标比较(n=60)
指标(单位) 训练前 训练后 P
仰卧起坐(次/分) 38.51±12.31 45.26±12.33 P
俯卧撑(次/分) 8.90±2.15 12.87±2.22 P
俯卧抬上体(s) 55.51±15.11 66.22±19.33 P
由表2可知:在通过一学期的瑜伽训练后,女大学生的肌肉力量指标都发生的重大的变化,无论是仰卧起坐、俯卧撑还是俯卧抬上体在训练前后都表现出非常显著差异(p
三、结论与建议
1.结 论
(1)瑜伽训练对改善女大学生身体形态非常有效,表现为体重、围度在训练前后具有明显差异,明显下降。
(2)瑜伽训练能提高女大学生的力量素质,有非常显著差异。
2.建 议
(1)为了适应更好的学习和工作需求,建议各大高校将瑜伽训练作为普修或者选修的体育课程,使瑜伽训练发挥其更全面、更积极、更有效的作用。
(2)要将瑜伽训练合理科学的运用到教学中是一项更为深入的研究,建议各高校专业老师在此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毛 娟.论瑜伽教育的健身育人价值[J].体育学刊,2005.6
2 王 荣.大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浅[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1
3 莫 汉、尹 岩.纯粹瑜伽川[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篇3
“茶熏瑜伽”是结合印度传统养生文化“瑜伽”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熏疗”而成的养生法。为什么把瑜伽和茶熏相结合?抱着疑问,我去采访了茶熏瑜伽创始人静岩的得意弟子智娜。年仅25岁的智娜,已经练习瑜伽七八年。一见到她,便被她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恬淡宁静的气质所打动,扑面而来的淡淡茶香更是让我陶醉。不由地感叹,一个人如果从十几岁就开始练习瑜伽,对气质的修炼和身心的健康一定大有裨益。采访是在品茶闲谈中进行,智娜还教我亲身体验了茶熏瑜伽的妙处,总结起来就是静身心、去疲劳、健体魄、润肌肤、美容颜。
都市生活尤需茶熏瑜伽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里最接近“禅”的一部分,而做瑜伽练习,首要的环节就是静,这很符合茶的意境。在做瑜伽之前先进行茶熏,不但可以有效地热身,还可以放松神经,让身心都安静下来。此外,由于瑜伽是很重视与外界沟通和从自然吸入的运动,因此它对环境要求很高。古代的瑜伽师都是在山清水秀处修行,而今天的城市生活中则很难有这样的条件。在空气污浊、充满噪音的环境里练习瑜伽,可能会把一些毒素吸入体内,给身体带来损害。而茶熏能深度清洁体内毒素,由内而外地净化身心,使瑜伽健身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提倡先做茶熏后练瑜伽的茶熏瑜伽应运而生。
茶熏是以滚烫的茶水热气蒸熏颜面。在热能的作用下,茶气通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而直接吸收,进入穴络,分布到全身,调理五脏六腑的气血,使气得以通畅;它通过皮肤黏膜吸收后,运转、扩散、刺激,使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激发机能的自身调节,促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茶熏瑜伽养生法,通过一系列的茶熏、冥想、导引以及瑜伽法,由外至内,由表至里,
动静结合,从而达到保健、美容、修身、养心的作用。
茶熏养生7部曲
1.准备茶熏
(1)茶熏所需物品 茶碗:直径与自己的额头发际到下巴的长度相仿,比一般的碗稍微厚一些,以使热气不至于那么快散发,也防止手被烫伤。
茶叶:铁观音、乌龙茶、龙井、普洱、各种花茶等。由于多数绿茶不适宜用100℃的开水冲泡,所以不宜选用。
毛巾:质地柔软舒适的浴巾,只要能盖住整个头部和肩部即可。
开水壶:自己方便即可。
水:矿泉水。如果有自然的泉水更好。 桌子:根据个人情况,使身体与桌子保持舒适的高度。
(2)通风 茶熏前先打开门窗通风一次,茶熏时保持屋内的空气流通。
(3)服装 穿着柔软、舒适、宽松的衣服,方便活动。
(4)音乐
室内采用冥想音乐或轻音乐,若是在很清净的自然环境下就不需要音乐。
(5)坐式
尽量盘坐,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坐在椅子上。
2.清洁面部
茶熏之前一定要先洗脸。否则茶熏时,脸上的污垢或化妆品,可能会从脸上的毛孔被吸收到脸部深层,进入人体内,伤害身体。由于茶熏能使全身气脉通畅,所以有条件的话,茶熏前洗个澡效果更好。
3.静心放松
排除杂念,静下心来,盘腿而坐,全身放松,双眼微闭,自然地进行腹式呼吸。保持1~3分钟,让身心完全放松。开始熏脸前先合掌,深呼吸一次,以便使精神更内收。
腹式呼吸要求吸气时下丹田鼓起,呼气时下丹田收回,胸部不要振动。你可以先将双手搓热后,左手掌心贴在胸口,右手掌心贴着肚脐,这样能较容易做腹式呼吸。
4.放茶倒水
在碗中放入茶叶,茶叶的多少按照自己平常喝的量放。将开水轻轻倒入茶碗中,开水量约占茶碗的2/3。
5.调息熏气
为了使茶水尽量保持恒温,茶熏时需披盖毛巾。倒好开水后先将毛巾披在肩上,并向上拉使之轻轻盖住头部。
两腋打开,双手捧住茶碗,如果茶碗太烫,可以先把两手放桌面上。
闭上眼睛,俯身低头,腰部保持挺直,脸慢慢往下朝向碗口。水太烫的话,头可以稍微抬起一点。
意念跟随着呼吸走,感觉茶气遍布全身,使毛孔扩张,气血通畅。 3~5分钟后,感觉身上的毛孔已打开、出汗时,就可以停止了。先把脸慢慢地从碗口移开,
再轻轻地将碗放在桌子上,让脸上的水珠自然蒸发。
6.挺胸补脑
篇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阅读形式的实践,但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往往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缺乏表达的规范性、准确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和训练的质量,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鉴于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1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语言内涵,实现“立体化”的语言训练
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词语的理解开始的。就某一词语而言,学生只有准确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奠定其内化的基础。例如对《槐乡的孩子》一课中“火热”一词的理解,就不能单单从天气很热这个角度上去解释,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去加深理解。一方面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文关于天气炎热的语句的描写,去体会,另一方面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槐乡的孩子们冒着酷暑,快乐的采摘槐花的劳动场面。这样,学生对“火热”一词的理解才是透彻的。因此,在词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准确理解”作为语言内化的重要前提。借助理解语言,感悟词语的形象生动,揣摩词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蕴含的情意情感,使词语活化、动化。
需要说明的是,词语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扎扎实实,厚重通灵。对于词语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满足于字典、成语词典和《词语手册》中的解释,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语境,不仅要懂得词语的表层意思,更要理解其中的“言外之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把一些重要的问题“回溯”到语境中“猛滚一番”。 如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样抽象概括的词句加以具体演绎,对具体描述进行抽象概括,对这样的句式鉴赏、比较、体悟,会不断积淀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敏锐力和鉴赏力。这样不仅让学生把“精巧”所承载的信息提取出来,而且进一步懂得作者是如何选用词语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抒发感情的。这种“立体化”的语言训练,有效实现了“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整体教学序列推进,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强度增大,加深了对词语和句子本身的动态分析与理解,而且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 联系学生实际,感悟语言环境,避免呆板刻意的语言训练
经常见到我们的语文老师为了训练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以及反问句句式的变化,生硬的将课文中的某一句式挑出来要学生练习。我认为句式的选择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孤立地让学生去练习两种句式的变换是毫无意义的。其实这几种句式再特殊,一般人也会根据表达的需要,下意识地去选择所需用的句式。语法无非是将不同句式从知识的角度,把“所以然”讲清楚。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没有必要去讲这些语法知识。你不讲,他会自然而然的、不受似懂非懂的理论干扰去运用这样的句式;你讲了,他似懂非懂、甚至全然不懂,用起来反倒踌躇。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乐此不疲地让学生进行类似于这样的练习。其实这样的练习是盲目、无效的。语法学、修辞学与具体的语法现象和修辞现象不是一回事,它们是从具体的语法、修辞现象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法则和规律。让初学语文的小学生学习语言学的理论,是欲速不达之举。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从实用的角度为语言下的定义。而涉及语言更深层面的理论问题,如,语言学中的文字学、语法学、修辞学等有关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无疑会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
不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知识的系统教授,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能对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有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知识呢?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语言训练会涉及到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比如,识字、写字。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简单地给学生讲一点有关汉字的造字方法,一些有关笔顺、笔画、部首、偏旁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比如有关词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辨析词义和积累词语的能力,可以讲一点特殊的构词方式。如词的重叠,由两个语义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成语、词的多义、反义、近义、褒贬义等。为了使学生准确地遣词造句,理解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也可以给学生讲一点最基本的语法常识和修辞常识,但讲这些常识,必须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现象,体会表达效果。给学生渗透一些词汇、语法、修辞的简单常识,这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不应笼统加以反对。
3 确定目标,精选方法,让语言训练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流程和时间,尽量压缩讲解课文内容的时间,着重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教学。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选取有典范意义的,表现力强的,又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语段,作为学习的范例。或咬文嚼字,或品评鉴赏,或反复吟诵。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揭示语言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匠心,把听说读写的训练植根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当然,学生仅仅对语例产生感受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这些感受与实际的语言交际建立联系,让学生多作模仿或迁移性练习,以达到语言训练目的。
篇5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建设未来的栋梁之才,因此,少儿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教育的改革,目前的学习教育越来越倾向于素质教育。而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已引起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就如何加强少儿舞蹈训练与素质教育作相关论述。
关键词:少儿舞蹈;重要性;训练;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074-01
少儿处在身体、智力等发育时期,而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对少儿的身体协调性、一般的节奏感及相关创造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少儿的身体成长、道德品行及智力发展的提高。舞蹈在少儿的素质教育中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其所发挥出的功能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因此,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少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少儿舞蹈训练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让大家对少儿舞蹈教育有深入了解,从而为学校舞蹈教育的开展及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
1、少儿舞蹈教育重要性
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适当的舞蹈教育不仅不会对少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反而对少儿产生有利的方面。加强少儿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少儿的身心素质,培养少儿良好而健康的性格。由于少儿此时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没有目的性,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故加强对少儿的舞蹈教育,能够激发起少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那么少儿就会变得好动及活跃。据相关人员调查,有过规律舞蹈教育的少儿,其心理素质及生理素质均比没受过舞蹈教育的少儿强。少儿通过舞蹈等方面的形体训练,不仅有助于自身气质、健康、体质的提高,而且更能很好的塑造少儿开朗的性格,增强少儿的自信心。少儿所处的特殊时期,对各类事物都变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幻想,求知欲特别强,故此时对少儿进行适当而科学的舞蹈教育,能够激发少儿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因此,学校和家长对少儿的舞蹈教育应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2]。
2、加强少儿舞蹈训练与素质教育
2.1、舞蹈形体训练
形体训练是舞蹈教育的基础,其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少儿的身体节奏规律,使少儿领略到舞蹈中的特有韵味以及舞蹈中的姿态美,纠正少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如:不良的走路习惯,不良体型以及先天性肥胖症等。因为不良的体型或肥胖都会影响到周围少儿对之的消极评价,从而导致少儿自卑心理的产生。因此,对少儿进行科学而规范的形体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使少儿的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自身模仿能力,对外界节奏感和乐感在舞蹈训练中得到完美提升。此外,少儿在进行舞蹈训练时,还可以接受不同民族的舞蹈,从而了解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内涵,加强少儿对各民族的了解,使少儿体态上的训练与舞蹈的美融合成为一体。
2.2、舞蹈训练与智力开发
舞蹈是一种动感艺术,舞蹈训练能够使少儿的身体得到协调,能够将少儿的思维、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因此,对少儿进行舞蹈训练,能够开发他们的智力,提升他们的反应能力,加强他们的记忆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首先,舞蹈训练能提升少儿的反应能力。由于少儿正处于对外界各事物的感知阶段,对少儿进行舞蹈训练,能够激起少儿的好奇心及好动心,一旦少儿参与到舞蹈的训练中,少儿的身体协调性就会得到提高,从而提升少儿的反应能力。其次,舞蹈训练能加强少儿的记忆力。舞蹈训练主要是在音乐的流动下要求跳舞者不停的旋转及跳跃,其期间的节奏快慢都有一定的运动规律,这就需要少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记住这些节奏,丰富这些节拍,进而就加强了自身记忆力。最后,舞蹈训练能增强少儿的想象力。因为舞蹈的训练需要少儿全身各部位的的相互调动和配合,这样就极易引起少儿的想象,并且通过教师科学适当的指导,会使少儿的思维得到开启,进而会引起少儿自发的区联想和回忆,增强少儿的想象力。因此,可以说,加强少儿舞蹈训练,让少儿融合到其中,对少儿早期智力的锻炼及形体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舞蹈训练在少儿心理素质教育上的作用
少儿心理素质教育在现在表现出明显的重要性,少儿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少儿今后的成长发育、学习就业等,因此,必须对少儿的心理素质教育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而作为舞蹈训练,其独特的特点也为少儿在心理素质上的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舞蹈训练中,少儿表演意识与自身心理素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少儿心理素质好的,其思维反应就较为敏捷,那么其对舞蹈的表演意识就较为强烈,反之则亦然。因此,学校在舞蹈教学及舞蹈创编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少儿自身特点,尽量创编出适合少儿思维及心理能力接受的舞蹈,可以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有民族风格的,少儿感兴趣的舞蹈,对之进行训练,从而加强少儿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之都参与到其中来,进而在少儿的心理上促使他们顺利完成树立自身形象,以及自身的独立意识,最终培养出少儿自尊、自爱、自强以及自信的良好的、健康的性格[3]。
加强少儿舞蹈的训练及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少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还能培养少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记忆力,对少儿的智力开发以及良好健康性格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少儿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在养育他们的同时,更应该培养他们为国家效力的能力,使之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和开拓。因此,我们学校和家长应该更好关注和重视少儿在舞蹈方面的训练,使之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培养出更优秀的一代代青年和人才。
参考文献:
[1]、毕玉娟. 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硕士论文]. 2009,5(20): 1-62.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 口语训练 情景
在英语教学四项目标“听说读写”中, 口语的训练是强调最多而又最容易忽视的。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来说, 考试部门都感到很有必要在中考中加入口语考试, 但具体操作起来又觉得困难重重, 所以口语在全国基本上还没有列入中考的考试项目。由于应试教育本身所带有的的功利性, 教师从主观上就有忽视课堂口语训练的倾向, 加之课上时间有限, 教师经常把教学计划中的口语训练时间让位于“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结果,“哑巴英语”的教学现状并没有改变, 这和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事实上英语口语训练具有大量性、直接反馈性的特点, 学生的口语能力可以更快地转化为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 相反, 其它的三种能力则不能很快地转化为口语能力。所以,可以这么说, 课堂上的口语训练是在帮助学生提高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理解了这一点, 则可以从思想上澄清英语教师的认识, 化解训练口语和中考不考口语的矛盾。那么, 在课堂上如何加强英语口语训练的话题就变得更具有现实意义了。我在课堂上的具体做法是:
一、适时地习惯性地在课堂上设立口语训练项目
这样既可以不影响课程进度, 又能巩固所学的内容。这种训练项目可以分为两种: 复习性操练和生发性表述。(一) 复习性操练, 主要是复习刚刚学过的单词、句型和课文内容, 起到熟练和巩固知识点的作用。致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Text retelling, 既能巩固所学的课文内容, 检查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以及自由表达思想的能力。应该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较长的课文。在开展这一活动之前, 允许学生头一天进行适当准备。不要限制学生写提纲, 甚至允许事先写出来。因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是密切相联的, 只要学生口头复述时不看书面提纲或内容即可。为了让全体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标准, 教师最好口头作一个示范, 让学生有效地模仿。模仿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是相当重要不可缺少的步骤。(二) 生发性表述。引导学生自发地表述思想, 这是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在锻炼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同时, 可以促使他们英语整体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M ake sentences 做起。当我们在学习一个新的词组和句型时, 在给出典型的例句后, 应多多鼓励学生造句。同学们只要将例句看懂了都会非常乐意争先恐后地造句。这样做, 不仅使学生很轻松有效地学会了新词组、新句型, 而且还为口语能力的形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法, 创造训练口语的机会
教无定法, 作为教师不断地探索符合本学科特点, 针对自己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方法是永无止境的。英语是语言实践课, 而不是语言知识传授课。教学语言就如教人学自行车, 应让骑车人自己骑, 在骑中悟出规律, 在骑中给他们点明要领, 并适时放手, 让他们在骑中学会骑车。我们教学生学习语言也如此, 让学生从练中学, 在练中悟, 在练中讲, 在练中让他们学会语言的运用。在教学中, 不管结构操练, 还是情景操练,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不单纯地练, 而是让语言操练具有部分交际方面的特征, 这样比一般的操练形式更易达到大纲提出的“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目的。
三、联系实际生活讲授教材, 不断创设语言情景, 在情景中加入口语训练
教材是统编的, 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 因此要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 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法思维, 借助各种教学媒体, 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 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这其实不仅是加强英语口语训练的需要, 也是让学生轻松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原则。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置身于正确使用语言结构的场合, 借助简笔画、投影片、实物等创设情景。
篇7
【关键词】英语口语练习 互动性
一、英语口语练习的基本要素
英语是全球运用最广的语言,因此对于英语口语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今后能否很够和对方进行交流,而且关键的是作为一个中国学生自己的母语并不是英语,所以学生如果需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英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们的习惯性会限制我们在口语上的发挥,人类的习性也会产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应用有一定的排斥,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上首先需要奖建立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这种语言学习抱有很好的兴趣后,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了,口语学习需要从基础做起,教师从英国人的日常习性出发,先让学生了解英国人的生活特点以及日常交流的常用语来讲授,学生的好感也会得到一定的调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出发:
1.由简单的日常问答出发,让学生了解英语交流的基本特点,然后可以延伸到对个人兴趣和基本的爱好,这是模仿了中国人日常交流所说的话,这样学生也会容易接受一些。
2.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现在脑海中想象自己此时此刻是和真正的英语国家的人民在交流,这样学生在心理上也会有一定的预期,也就是形成一种紧迫感,这样说出来的英语也就会好一些。
3.英语练习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要在讲述的过程中对英语交流的特点进行总结的,这样下次练习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口语词汇的储备,也不会出现词穷或者语法不同的局面了,当然前提条件是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加强对自身词汇量的增加,以应对口语的练习,每次练习过后需要对练习的难点和问题进行汇总,这一点教师特别需要引起注意,因为总结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知识上的缺陷导致问题的发现并不是很明显,教师可以从旁引导提示,这样练习的效果会相对好很多。
二、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英语课堂教学的起步阶段往往是比较困难的,这是由学生自身的客观情况决定的,特别是在初中的低年级阶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着重要对学生的兴趣和基础进行加强,特别是英语教学的起初阶段,虽然当初只是简单的英文字母的认识,但是这段时间其实就是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的开始,同时学生口语也是在这个时期慢慢培养出来的,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1.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视,尤其是学生英文发音的准确性,比如,where are you from?这是对陌生人见面时一般询问的问题,学生需要掌握一般问句的常用疑问词,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了解,疑问词的发音和单词的收尾字母连贯起来发音。这就需要对英语发音的音标为学生进行详细解释,当然这点需要学生具有自发探索的精神,因为英语的发音音标其实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再比如,It is my brother 这是一个陈述句,句首是简单的词组成,然后加上主语和宾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一旦学生掌握了发音的规律和句子的组成成分,对于学生口语的标准非常有利。
2.定期举行口语训练,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往往是需要听说读写全部掌握后才能真正实现与人交流无障碍,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去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尤其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新的话题后,学生可以趁热打铁加强对新的英语词汇的掌握,这样效果就会更加明显,这是遵循了语言学习需要不断练习的基本原则。
3.注重教学过程中英语学习的连贯性,英语学习应该是不断的巩固加强的过程,所以说英语学习的每一个话题都是随着该国人民的交流习惯慢慢深入的,因此顺着这种思维,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在口语练习之前让学生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交流准备,因为一旦熟悉了这种模式,口语的逻辑性也就相应地加强,每一个话题和话题之间都是彼此递进的关系,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顺着这种模式有意识地去加强这方面词汇的补充。
三、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手段
口语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马上完成的,它需要学生自发地去用到英语去交流,同时自觉地克服中文交流习惯和英语的不同,这样长期以往,英语的口语就会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其实具体的实践手段无非就是,不断地练习和词汇的积累并加以运用,但是英语学习不仅仅只是在口语上去加强,只有全面地将语言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去学习这门新的语言,英语的口语也就会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如果是片面地去加强口语训练而忽视了对于一门语言的全面把握就会逐渐丧失了,对于一门语言的掌握,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和教师意识的体现,在对英语的基本写作能力掌握之后,还需要对写生的听力水平进行练习,因为我们知道交流的前提是双方的仔细聆听,显而易见的是,英语的听和说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教师需要在英语的听力上花费一定教学时间,学生则需要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或者观看英文视频来增强自身的口语能力和聆听能力。
总之,英语的口语训练是建立在对语言的全面掌握后来进行的,课堂上的主要目标是对英语交流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启示,重要的是学生养成对于语言学习的实践运用能力,因为语言学习是需要认为地去加强。
参考文献:
[1]穆秀亭.如何进行口语训练[J].中等医学教育.2000(06).
篇8
关键词 课余 体育 训练
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工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课余体育训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任务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我国体育普及和提高的重要中间环节。那么,如何加强高中生的课余体育训练呢?
一、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 定体育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的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它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体育教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余性
学生在校是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体育训练为辅,必须在完成学校教学计划的规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原则,在课余或节假日时间参加体育训练,所以,学校必须根据学期、学年的周期性特点和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特点,设定周训练计划、日训练计划及学期、学年训练计划,一般以每周训练2~3次,每次1~1.5小时为宜。月设定循环训练竞赛训练,学期设定小型比赛训练等,寒暑假期则可集中时间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所处学校的地理、天气特点出发;从周围人文特点出发,加强科学管理,正确处理好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
2、训练的基础性
学校课余训练主要进行基础训练,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体育训练的课余性特点所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基础抓起,着力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创造优秀成绩做好准备。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经过实践证明,我国对高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提出的选好苗子、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指导方针,是十分正确的。因此,要求体育教师在训练时要内容全面,要有科学性,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对运动量的增加,变化幅度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注意培养他们的专项兴趣和意识,为以后专项训练打好基础。
二、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
指在课余训练中充分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提高学生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2、适宜负荷原则
根据运动员承受负荷的能力、人体机能的训练 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并使大、中、小负荷科学结合,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现代运动训练的经验证明,量大、强度大的负荷训练是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关键。
3、区别对待原则
指在课余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身体条件、训练水平、不同专项、不同训练任务和不同训练条件等方面,有区别地确定训练任务,安排相 应的训练内容、手段、方法和负荷。区别对待原则的价值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遵循个体差异。
三、加强高中生课余体育训练的策略
1、协调学生学习、生活、训练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出较高的竞技水平,但也难免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其它各科的学习。学生学习与训练产生了矛盾。这就是我们经常讨论的“学训关系”的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小到影响训练队的生源问题,大到影响队员的终身。本着“一切工作为了学生”这一原则,作为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力争想办法把此问题的负作用降低到最小,甚至可以向两者相互促进的方面而努力。这里体育教师与各班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协调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①我们与各班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一起讨论制定课余体育训练计划(主要是时间安排),落课后的补课方案等。
②日常训练中,学生可能在训练中出现因疲劳影响课堂效率、家庭作业质量等现象。此时,任课教师及时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而家长须加强他们作业时的辅导工作,提高作业质量。另外,我们与家长、任课教师要加强联系,交流看法,及时了解学生各阶段的身心状况,改进工作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训练,健康地成长。
2、注意安全,积极预防运动伤害。
在体育训练中,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而一旦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就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轻则不能按计划训练,运动成绩受影响,重则断送该生运动前程,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训练中,首先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其次,要做好准备活动,掌握动作要领,加强保护帮助;还要注意控制运动负荷,加强医务监督等。总之,对待运动创伤问题要重视,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动创伤的发生。
3、展示体育魅力,体现学生自我价值
篇9
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基础,但是由于他们缺少规范地指导以及正式地交流,所以说话时往往会害羞或紧张,不能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注意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增强他们说话的信心,适时进行说法指导,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流兴趣为基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以兴趣为基础,吸引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为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我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1. 把话题引向学生的日常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心情愉快、兴趣高昂的时候才会“畅所欲言”。要使学生想说、乐说,首先要调动学生说的兴趣。我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注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即一切要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内容的选择上,我没有完全让学生按教材中的交际主题进行交流,而是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选一些如“说说我自己”、“介绍我的朋友或家人”等这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又有话可说的内容,来激发他们与人交流、沟通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口语交际其实就和我们平时跟别人说话一样,人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
语言的实践需要大量的活动作基础,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在课外有更广阔的天地。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不少家庭在节假日纷纷带孩子外出游玩,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给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我常让学生把自己在游玩时看到的或感受到的讲出来。在“五一”假期结束后,我班开展了“开心的一天”口语交流活动,同学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一名叫武彬的小男孩是这样描述雪山彩虹谷的:那里真是太神奇了!有那么多我从没见过从没走过的桥!有那么多我玩不够的地方!彩虹谷里的溪水在我身边流着,溪边开着各色的野花,最让我惊讶的是那里竟然真的有彩虹!美丽的彩虹挂在我的前面,好像只要我一伸手就能采到它!听到学生绘声绘色地描述,我知道我要做的只是鼓励他们说出来,然后倾听,必要时再指导他们,让其说得尽量有条理。
2.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交际形式。
学生有了乐于说的内容,还需要有乐于说的形式。因此,我安排了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口语训练来开启学生的“话匣子”。我经常利用活动课、课前交流这些时间,让学生讲故事、说笑话、自我介绍、说见闻趣事、谈游戏后的感受等,给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交流氛围,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到无拘无束,都有发言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说、乐说。口语交际并不是一定要专门拿出一节课来上,它完全可融入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在学习了《小书架》一课后,我让学生先画画自己家里的书架,再让他们在小组里展示图画,边展示边介绍,最后再让几位同学在全班展示介绍。学了《两只小狮子》一文,在学生读熟全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畅谈自己对两只小狮子的看法。这不仅深化了对内容的理解,还让学生在畅谈中自由地进行了口语交际,效果非常好。
二、以信心为支柱,引导学生敢说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想说,但又怕说不好,不敢说,既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又流露出缩手缩脚的姿态。这时怎么办呢?
1. 给予恰当的鼓励。
教师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教师的爱,教师的鼓励,哪怕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学生充满信心。我们班有一名小女孩叫黄雯雯,她是全班公认的最勇敢的孩子,每次讲故事或介绍事物时,她总是第一个上台。其实最初的她也并不是这么勇敢的。在第一次举行故事会时,她扭扭捏捏地第一个上了台,可我给了她极高的评价,对她大加赞赏,夸她是全班最勇敢的孩子,说得也很好。以后每次交流,她总是抢先上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抓住时机来引领他们进步。所以说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抓住学生想说的心理,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会使他们的“话匣子”彻底打开。
2. 创设融洽的氛围。
篇10
【摘要】
阅读教学中最经常用的基本训练方式是朗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把朗读切实抓起来,使朗读更好地为语言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习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起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 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 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1 朗读训练的功能
1.1 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 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朗读可 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 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1.2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 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 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 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 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
2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朗读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他们年幼少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读对于儿童来说很难,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耐心地指导、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为他们到高年级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在这一学习时期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吃透教材,把握重点。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朗读训练的重点,弄清每句话的速度、语调、感彩。这样,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便于指导。
2.2 指导朗读、讲究方法。①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朗读训练时,应先从整体入手,自己试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的特点,有目的的具体指导某一段,某一句,然后再整体朗读。这样训练有利于培养朗读能力,体现循序渐进的过程。 ②分层训练,朗读到位: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可分为三个层次训练。A.第一层:“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老师利用语言描述,引导看图,创设情境,激感,带学生进入情境:“小朋友,下雪天多美啊!你们喜欢下雪天吗?下雪了,你们会怎么说?”学生争相发言后,再让学生用“高兴”的心情读这几句话,这样就很自然地指导了朗读。B.第二层:“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这一层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体会美感,通过“枫叶”、“月牙”等词一重一轻语调的变化,练习朗读,看谁能读出美感。C.第三层:“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躲在洞里睡着啦。”这一层,采取问答式练习朗读,分别进行同位、师生、男女生问答练习。
2.3 适时范读,巧点迷津。教师要把握范读时机,选一句话,先让学生体会,适时讲解后,再让学生练读。正当他们想读好,而又读不出那种感觉时,这时教师说:“看我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2.4 形式多样,富有情趣。低年级的儿童,年龄小,模仿性强,爱表现自己,教师要针对这些特点,按课文的内容,变换形成,让学生多读,并且都参与,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可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对答读、齐读、分角色读等。
2.5 以读助思,以思助读。学生在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在这个阶段默读比较合适,因为默读不出声音,全班同学互不干扰,有利于注意力集中,便于思考,这样边读边思,才能达到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目的,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差,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掌握默读的方法。首先一句一句地读,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把几句话连起来综合理解,遇到不懂的及时问。这样边读、边思、边问,以读助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
再如《月光曲》最后一段写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这句话中“陶醉”一词是新词,又是全文的中心词。陶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老师先让学生查字典找出陶醉是完全进入、沉浸在……之中,然后把词放到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朗读有关语言,体会其中意思。
老师问:“陶醉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兄妹俩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到了入迷的程度。” 老师问:“兄妹俩为什么会陶醉呢?”
回答这个问题要联系前文,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回答:“兄妹俩第一次听到了《月光曲》,他们完全进入到了月光下波光粼粼这个之中,都入了迷。”
“贝多芬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为他们创作了《月光曲》,他们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他们不仅沉浸在音乐声中,而且陶醉在欢乐与幸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