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镜头范文
时间:2023-04-10 21:5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中的小镜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活犹如一部电影,时时处处都会有一个个小镜头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生活,我们的眼睛就会像摄影机的镜头一样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那怎样用我们手中的笔写好这一个个小镜头呢?
写好生活中的小镜头,首先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多角度进行观察,从细微处进行观察,观察生活中有意思的东西。如:拔河比赛时队员的不同表现,数学课上思考难题的样子,生物角上盛开的仙人球……哪怕吃饭的情景,写起来也一定令人忍俊不禁。当你以审视的目光来观察时,就会有新的发现,把那些鲜明的特点跃然纸上当然是一件快乐的事。
其次是选好小镜头。既要写一个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捕捉到典型的人和事,然后逐一进行描写,这种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面”,是指参加活动的人的整体情况,要概括写,用言简意赅(āi)的语言勾勒出参加活动的人的表现、环境气氛等。“点”就是参加活动的典型人和典型事,是需要详写的部分。现在打一个比喻,“面”就像是快镜头,一扫而过,给人留下整体印象即可;而“点”就是能够表现中心,反映人物特点的几个慢镜头,甚至特写镜头,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作细致的拍摄,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有个同学写《超市里的小镜头》,先概括写不同发型、不同衣着的人进超市的情景,再对有鲜明特点的人物进行特写。可爱的小男孩活泼、贪嘴,精明的中年妇女爱贪小便宜,时髦(máo)姑娘流连化妆品区域,老人专找打折商品……写得富有情趣。
写好特写镜头,可抓住那一个个精彩瞬间进行具体描写。如:跳高运动员跃过横杆的情景,乘坐过山车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拔河比赛夺冠的情景……必要时还可写上见此情景的联想。请看一个学生观察超市里一个老人购物的情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步伐蹒跚地走向茶叶专柜。他打开盖子闻了闻,一脸沉醉,完全被茶叶散发出来的清香“俘虏”了,要是喝上几口,岂不是要飘飘欲仙了吗?可是老人瞅了瞅那价钱,叹了一口气,只好不情愿地放下。你看,小作者抓住了老人神情的变化,将老人觅到自己喜爱的茶叶时的得意,面对高价不得不放弃的无奈描绘得非常逼真。
在写小镜头时,除了重点关注那些“点”“面”,还可以写写观众的反应,这样有助于烘托气氛、渲染环境。
篇2
生活。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得到启迪。然而
,我偏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争先恐后的涌进了图书馆。留披肩
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
,穿球鞋的,高跟的,低跟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着封闭了一夜的图
书馆空气很新鲜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
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的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篇3
——题记
记得在一个寒冷的年三十,我们家发生了一件至今令我难忘的事。
饭后,我和兄弟姐妹正津津有味的每年必看的节目——春节联欢晚会。这时,一个精致的盒子吸引了我们。小姨急急忙忙的走过来。对我们说:“你们的小姨爹从上海给你们买了五个笔袋••••••”话还没有说完,我们便一窝蜂的冲上前去抢笔袋,可谁也没抢到,全被小姨拿走了。小姨接着说:“这里有四个28元的笔袋和一个48元的笔袋。为了公平竞争,我们应该用一个公平的方式来选择自己的笔袋。”话音刚落,姐姐便说:“石头、剪子、布。”“不行,不行。”大家都不同意这个方式。这个想法只好落空了。顿时,鸦雀无声。
过了一会儿也不知谁说了一声:“抽签。”“好,这个想法好。”大家都同意了。
对了,刚才只顾着抢,连笔袋的样子也没看到。只见28元的是一层的,上面只有一个福娃,而48元的是两层的,上面有五个福娃。
抽签前,姐姐还在神台前拜了三下。“真是的,求神还不如求己。”我自言自语到。
抽签开始了,爸爸管标号,姨爹管做签。小姨说:“我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抽怎么样?”大家同意了。
篇4
太阳无情地照射着我们,汗水不断地从额头流出,每个同学都咬紧嘴唇,等待着下课铃声的到来。太阳仿佛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可不但不领情,还变本加厉,发出了更大的光芒。此刻,正在军训的我们更加疲惫不堪,还同时冒出了一个念头:赶紧下课!
忽然,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似乎都停住了。时间停住了,耳边微弱的风声和教官的口令声也停住了,就连挂在天上的太阳、飘动的白云、都停住了。只剩下那耀眼的光芒,一动不动的姿势,还继续保留着。就这样,全体同学忍过了五分钟。虽然这五分钟极其短暂,但对我们来说,好像过了五年的时间,难以忍受。
“叮叮铛叮铛”。终于下课了,同学们好像一只刚从笼子里飞出的小鸟,想飞多高就飞多高,再也没有人去控制你了。此时此刻,有的同学正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中那一片片慢悠悠飘过的白云;有的正“贪婪”地吸着自己水杯里冰爽的饮料;还有的张开手臂,享受着柔软的微风,大家各得其所。军训是多么的辛苦,也是多么的难忘啊!
篇5
晚上放学后我发现六(一)班的同学们正在和六(五班)同学打篮球。一张粗糙的手,一张纤细的手,一张宽大的手……都急切地想让球在自己的手下方。大家有的穿内衣,有的穿T恤,有的干脆不穿上衣了。他们一个个累的满头大汗,可是没有一个说累的。
只见李申飞速地带着球向球篮冲去,对手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来了个漂亮的三分球。这个精彩的小镜头上的李申,真有一点世界巨星的样子。对方也没有灰心三个人一快冲了上来,此时我的心扣的紧紧地,心想这球可千万不要进啊!幸好,“急时雨”陈洋跑了过来把球截了回来,球进篮了。这又是一个精彩的小镜头从中我仿佛看到了姚明的英姿。比赛的下半场六(一)班的队长李明杰表现出众一连进了漂亮几个球连得了好多分。只见场外的观众都高声为李明杰喝彩,这是场外的一个小镜头。这时我悄悄地的走了,生怕打扰了别人。
这一个精彩的下镜头告诉了我,生活是风富多彩的。生活中的一个个小镜头更是风富多彩地。我们应该热爱生活中的每一个小镜头。
篇6
镜头1:爬马头山
第一天下午,短短的开营仪式后,我们全体师生去爬马头山。马头山,顾名思义,可能是山像马头,石头很怪吧。一路上,蔚蓝的天,白色的云,绿草成茵花芬芳,野生的花木一排排。爽!你闻闻,空气里还飘荡着花果的芳香,我完全陶醉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一不小心,一块石头把我绊倒了,磕破了胳膊,还未出征,就先挂了彩。真可笑!我不怕困难,仍然坚持爬山。一路上大饱眼福,看到了各种各样、神奇古怪的石头。爬到半山腰,大家也都气喘吁吁了,老师让休息下。我听到小鸟在头上唱歌,蝈蝈也毫不示弱,放声大唱着。我听了,手痒痒了,就去扑蝈蝈,正好一位同学在旁边翻开一块石头,一只又大又肥蝎子从里面跑出来,我没注意,就到旁边去捉蝈蝈,蝎子窜到我这里来了,举屁股,刺中了我的中指,真倒霉!陈晓东看到后,很有经验的把毒给我挤出来,同学们也都关切地看着我。真是蝎子无情人有情。爬到山顶,向远望去,一座座房子,一棵棵大树,一朵朵鲜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马头山虽然没有泰山的神秀,但也是我们眼中的好山,使我领略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镜头2:联谊活动
按照夏令营计划,第二天下午我们和腰关小学师生举行联谊活动。腰关小学座落在马头山北面,离我们驻地不远,附近有条小河环绕而过一进校门,就看到“欢迎实验小学到腰关小学联谊几个醒目的大字”。这次联谊活动是在学校操场上进行的。操场面积很大,有碧绿的大树,绿色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可漂亮了。参加联谊活动的两校师生共有100多人。首先升国旗唱国歌。然后开始文艺表演。节目由腰关小学一位八九岁的小女孩主持。腰关小学一马当先,表演的节目非常精彩。你看那小品节目,每说一句话惹得大家捧腹大笑。你听台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再看我们表演的大合唱,也那么动听,还有讲故事的,也讲得生动有趣,看到大家这么精彩的表演,我也上台讲了一个故事助助兴。在歌声、笑声、掌声中我们实验小学和腰关小学的师生手拉在了一块,心连在了一起。
镜头3:体验农村生活
今天下午,我们去体验孩子的生活,我们到了一位叫许晋的小同学家里,许晋今年九岁,上三年级,他个头不高,黑黝黝的。看到他头上细细的汗珠,就知道他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他家里摆设简单,生活俭朴,但是墙上贴满了奖状。从他话里得知,他放了学就帮爸妈割草喂兔子,然后开始做作业。看到许晋小同学条件这样艰苦,学习还这样好,于是我们打算帮他割草。人多力量大,一会儿我们就割了一大篮子草。随后许晋教给我们打弹弓、拔草和喂兔子的很多知识。在回去的路上,我想:我条件这样好,学习还很浮飘,有时还耍小聪明,能行吗?我要学习许晋吃苦耐劳、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习上要取得更大进步。
篇7
生活,宛如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便组成了绚丽多彩的生活。我热爱生活,也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使我受到启迪。
今天,是寒假生活的第一天。一大早,我就兴高采烈地来到居委会,参加活动。走进居委会,我看见陈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心想:老师平时经常说我们学生应该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我便急忙抢过陈奶奶手中的扫帚,请她坐在一旁休息休息。她看见我那么热心,便坐下来,看我打扫。半小时过去了,我累得气喘吁吁的,我不仅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的,没有留下一点灰尘,还把居委会的办公桌整理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孙主任来了,她看见办公室弄得那么干净整洁,连连夸我是一个好学生。我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偷偷地笑了。虽然,外面寒风呼啸,刮得树梢呼呼作响,使人感到非常寒冷,但我的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篇8
【关键词】日常叙事;碎片化;诗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41-01
九十年代初期的呼和浩特,国家开始实施国有单位转型,铁饭碗被打破,国有制片厂家属院内,每一个简单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响,少年小雷就这样在经济变革与家庭改变之间懵懂着成长。影片用平稳舒缓的笔调进行叙事,黑白纪实的朴素影像世界以及抒情写意的诗化美学风格,抒写着父代人特有的年代情结。
一、日常叙事下的年代情结
影片的叙事节奏舒缓而平稳,导演用不疾不徐的笔调描绘日常生活,并把故事一点点勾勒出来,全片无一处冲突批判,只用最基本的叙事抒情。围绕小雷妈的家长里短,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改制下的普通工人家庭经历的变化,小雷的三个月成长等在黑白影像下一览无余。寡言的父亲,忙碌的母亲,霸道的厂长,蛮横的年轻人,热心的舅妈,健谈的外公,以及父亲往日的同事等,是构成日常的元素,他们共同描绘出朴素而有温度的生活。大人孩童开心或疲惫的笑容下,诉说的正是人世的酸甜苦辣,这些被人忽略的琐碎,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平淡无奇背后更显一种浮生若梦的心酸与确幸。
片中无处不体现着日常亲情,父亲教小雷游泳,田间捉蛐蛐、吃西瓜,父亲观看电影《遭遇激情》时热泪盈眶,母亲对小雷学业上的期盼,太姥姥卧病全家老小尽孝心,这些琐碎触动着普通人的神经,平凡的人生在黑白静默的胶卷中舒展开来,是日常的映刻,是逝去的缅怀。老式台球厅、电影院、大自行车、学校运动会、太姥姥家的广播声,都存在于九十年代这一个普通的夏天,也是一代人共有的夏天,这种叙事写实而梦幻,碎片化描写的背后却归于同一怀旧主题,写实是影片对过去生活的某种还原,梦幻则是一定程度上的造梦工程,那段时光永不会重来,但也不会那么轻易从记忆中消失。
二、朴素影像中的诗意表达
黑白影像直接表达简单写意的九十年代,远中景镜头里,人物、田野、蓝天融合在一起,恰好契合东方美学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结尾戏的彩色画面是梦醒的时刻,仿若昙花般一现,细想来影片百余分钟的戏梦人生才是那昙花,美好而短暂。对非职业演员的运用也很好地完成了对主人公纯真特性的表达。深焦距大远景、空镜头、长镜头在片中也被大量应用,这些镜头拼接在一起略显碎片化而不牵强,长镜头既能维持时空的完整性,又能够尊重客体的客观朴素呈现。这些单一画面可以传达出多种信息,导演通过景深、场面调度的变化让环境跟人物自己说话。生活中的悲喜跟随全片真实的成长氛围流淌过来,连接其中的片段仿佛缺少一个明确的观点带领观众走进影片核心,实际上却耐人久久寻味。
前苏联评论家爱伦堡曾经说过:“影片可以是一种叙述。在这种影片里,有逻辑、制约性与客观性……但是影片也可能以其自由任性的形象、以非逻辑和联想,以一种“气氛”代替合理的发展而类似抒情诗。”《八月》的叙述很明显属于后者。《祝你平安》、《我听过你的歌》、《海港之夜》、《你在他乡还好吗》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流行歌曲,很容易将人们带入时代圈套,不必刻意营造氛围。而景观寄托着导演对自然的怀念与依恋,透过主人公小雷的眼睛,生活展示的是美丽流动的自然画卷与大人世界的生活演绎。葡萄架上青色果实、小女孩阳光下的手影、胡同里跳舞的老阿姨、广播楼的喇叭;钟表滴答声、蝉鸣声、风声,这些意象与音响无一不是平淡、静谧安祥,它们的组接,如同生活般无规律但是繁复美好,从中也细腻地传达出特定年代社会的人文之美。
三、结语
《八月》抒写斑驳的时光与人生况味,比起用影片来讲故事,它更倾向于用镜头营造诗一般的气氛,既还原了日常生活的琐碎,亦不缺乏诗意表达,诗化的结构与碎片式的镜头串联起了日常生活的流程,观众观影过程中对自身形成一种参照,不自觉走出画面,沉入到个体的记忆之中,从而产生共鸣。整体而言,《八月》是一架年代穿梭机,亦是一首抒情散文诗。
参考文献:
[1]多宾.电影艺术诗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2]晏凌.叙事与景观的平衡-看侯孝贤的《冬冬的假期》[J].当代电影,2009(01).
[3]白娟娟.东方情趣与乡土诗意的双重建构―论侯孝贤电影的人文化风格[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6(03).
作者介:
篇9
关键词:视听语言;空间营造;画外空间;运动
一、视听语言的基本概念以及什么是电影空间
(一)什么是电影、什么是视听语言
“电影是通过光和声音在空间中纪录时间流逝的美。”①
换句话说,电影是纪录生活中的光和声的运动现象。它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产物,它的本质是纪录。它不同与戏剧、音乐、美术,它不具有那些传统艺术的属性,但它也有叙事的功能。
视听语言是光和声音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即电影语言。试听语言就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二)什么是电影空间
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运动:(MOTION)活动映画,或CINEMA。这些概念强调的都是运动,是一种动态的表现形式,是视听运动。当我们单独来研究电影中的视觉问题时就会发现,当摄影机运动的时候,电影银幕的画框里出现的情况是,原来的空间被排除在画框外,新的空间进入画框内,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电影的空间观念即开放的空间观念和封闭的空间观念。雷诺阿和安东尼奥尼这两位电影艺术大师都是开放空间观念的现实主义者,所以他们认为:银幕的空间与现实的空间是相连的。银幕只不过是面向生活的一扇窗户。观众只是偶然走到窗前,看到窗外发生的事情。窗外的生活是独立自主的,它不是为观众而设的,而且生活也不仅仅是观众所看见的那一部分。尤其雷诺阿的影片强调摄影机的运动,他的镜头几乎总是在动,甚至是令人觉察不到的运动。在电影中,雷诺阿等人所表现的空间观念有两部分组成,即:看得见的(画内空间)和看不见的(画外空间),这样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你只看见了影片中主人公的一半,还有一半被遮挡物遮住了。电影发明的目的就是纪录运动,电影就是用光和声音在空间中纪录这种时间流逝的影像。所以它讲究逼真性,逼真的呈现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即(电影)空间。
二、分析杨德昌电影中的视听语言是如何营造空间的
杨德昌(1947―2007.6.29),台湾电影导演,其电影作品深刻、理性,有强烈的社会意识,被称作“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大师之一”、“台湾社会的手术灯”,在世界影坛享有盛誉。杨德昌的电影主要描写台北城市生活,与侯孝贤的乡土电影形成鲜明对比。②
(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它是杨德昌集十年大成的经典之作,长达4个小时。杨德昌用自己稳健的影像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灯光昏黄的台北夜市,影片结构严谨、细节生动,有着庞杂但是清晰的人物关系、繁芜但不凌乱的叙事编排。
1.影片中部(58分)
在这一段首先是一个小个子的男孩在书摊上看小说这样一个画面,然后声音出现女孩儿喊“四儿,小四。”的声音。接下一个画面中的小个子男孩从书摊上溜走。在这之前,导演已经给观众展示了画面中小四在推他的自行车,和女孩儿过马路的场景。这里的重点就是在这个镜头一开始导演并没有给观众明确他们两个人的方位。接下来,书摊上的男孩子从画面左边出画,女孩儿从画面后景的左面入画,小个子男孩儿从画面右边过来。然后,小四儿和女孩儿两个人往前一起走,往前走过来。摄影机跟着主人公摇动,最后当摄影机摇了快180度后,画面出现了原来对面的街景画面。这时出现声音“交女朋友哦”画面是小个子从右上角重新入画再走到画框下出画。小四儿、女孩儿还是继续走摄影机跟拍他们。画外音出现:“老板,那些小书呢?”这句画外音给我们观众脑子里引出了之前的那个书摊,这样的镜头调度、安排就完全体现了无限开放的画外空间。使得我作为一个观众,在脑海里同时出现了那个书摊、女孩过的马路、小四的存车处、街道背景上的房子、灯火。这就是通过空间表现、空间调度营造给观众留下的幻觉印象。我猜想,在杨德昌导演的脑海里大概是没有画框的,或者说,是不受画框的限制的。
2.影片(1小时30分)
这一段:镜头一开始是女孩儿从医务室里走出来,和左边画外的小四说话。但是镜头没有跟着他们俩正反打,而是摇到了右边,定格在那个绿色的墙面上。那个墙面上有模糊的两人的影子。最后镜头又摇过来跟着他们两人,两人下楼,镜头从上往下拍最后两人出画,这个镜头结束。一般我们在生活中有个感觉,只听见声音看不见人,那声音就更清楚,就更突出。我感觉导演这样处理非常有意思,比较独特。
3.影片(第二集5分53秒)
第三处的背景音一直是校园里的一个乐队的演奏,镜头画面出现四个孩子坐在那里,两组谈话也同时进行,这样让观众感觉十分生活。然后接女孩子从画面背景的大街上走过。这里画面中的对话是“我上个厕所”“妈的,下课不上!”这又让观众感觉更加生活化。接下来的画面是,女孩子往乐队这边走,小四追过来,背景乐队演奏声加大,小四在演奏声中大声嚷嚷说要保护女孩,可是这时,乐队演奏忽然停止了,小四的最后一句话很大声的喊出来但是又因为乐队的停止而马上收小了声音。他再开口说第二句话的时候,乐队又开始继续演奏。我认为,这个场景设计的很戏剧化,很真实。唯一有点不真实的是当那个乐队第一次停下来,小四儿的声音突然暴露出来的时候,旁边的乐队队员没有一个人回过头来看他的,这就在真实里显得有一点不真实了。
除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影片以外,我还非常喜欢杨德昌导演的另一部影片《一一》,接下来,我将继续结合他这一部影片浅做分析。
(二)《一一》
杨德昌导演2000年的作品《一一》被法国媒体形容为杨德昌把“生命的诗篇”透过电影传颂吟唱,在叙述一则简单的家庭故事时,真正触摸到“情感的精髓”,以四两拨千金的娴熟技巧交待了少女心事、童年困惑、事业危机、家庭纠纷,以及对宗教的慨叹和对时事的讽刺。 《一一》获得当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殊荣。③
1.影片开始
影片的开始,以祥和安静的钢琴音为背景音乐,纪录了一个结婚庆典的过程。轻松安静的钢琴音乐一直铺底,给观众一种幸福和谐的感觉。直到1:47秒,远景,婷婷跑到婆婆身边问“婆婆,你没有事吧?”然后音乐渐弱停止,故事开始。之前所有的镜头都是大全、远景或近景,声音也是音乐加人物对话。直到背景音乐停止、云云来婚礼闹事的时候,导演才给了人物特写或是中近景。这种空间营造的表现手法,使得观众从影片一开始便产生一种旁观者的感觉。所以这时候,观众是以一个第三者的角度来观看镜头中人物的故事。但从1:47秒之后,影片背景音乐的停止,以及镜头的景别、运动。使得观众开始认真去听、去看剧中人物的故事情节发展,从而自然而然慢慢的融入到之后的故事中去。
2.影片(1分52秒)
镜头中几个人在吹气球,主人公洋洋在向镜头外张望。切下一个镜头,一扇门,导演从门外往门里拍,门只有中间三分之一是屋里婚礼的情况,云云(第三者)从画框右侧入画,走到中间的门里。在这期间,背景音有女人打电话的声音、吹气球的声音、气球摩擦的声音、人们窃窃私语的声音、器皿碰撞的声音。这简单的两个镜头就给观众交代了两个不同的空间:婚礼大堂、大堂门外。在3:07秒,云云进门以后,找到婆婆开始哭哭闹闹,老人的女儿把云云往镜头右边拉,中间一个红色的柱子,二人走过柱子,镜头也跟随二人摇到柱子右边,此处的画面是老人女儿和云云,声音是二人略带争吵的对话。然后切婷婷和婆婆这边,两人只有动作,背景依然是云云二人的吵闹声,只是这里声音变小,切换成了单声道(右声道)。这种变化会让观众更加注意去听他们的对话内容,这里同样利用我们的生活感知经验,“偷听”。似乎是你日常生活中,在大马路上看到了这么一对人,你凑上前去听一样。这时,再切婷婷跟其爸爸的对话镜头。说话的时候,婷婷爸爸把手里抱着的弟弟、弟妹的结婚照倒着放在梯子上,这看似巧妙的小动作却带给观众一种蹩脚的感觉,也巧妙的暗示了他们的人物关系。直到这时候背景音依然有云云二人的吵闹声,这就把几个空间联系在了一起,又有了一个整体感。可以说,导演的这种表现手法自然的给观众展示了两个画内、画外不同的空间,还让这种空间巧妙的结合、分离。最重要的,是这种空间感带给观众的是确确实实的“真实感”,就好像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3.影片(9分35秒)
这一处,洋洋被女生欺负以后坐在妈妈的身边。镜头是洋洋的半身近景,背景音是大人们继续谈论婚姻问题的旁白。洋洋小心翼翼地转头看对桌欺负她的女孩子们,切女孩子那一桌的小全景。背景音依然是洋洋自己这桌大人们的对话和女孩子们嬉笑声、挖苦洋洋的声音。再次切回洋洋半身特写,画面是洋洋无奈失落的表情,声音还是大人们的谈论。切全景,爸爸走过来,跟同桌的人应和几声后开始关心的询问洋洋怎么不吃饭。直到妈妈对爸爸说:“你不要管他啦”。这个镜头结束。这个镜头的这种试听结合方式突出了小孩子一个人孤独、无助、不被理解的心态,以及大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忙于应酬、忙于交际从而忽视孩子情感的这一社会问题。正因为镜头是洋洋心事重重的表情,而声音是大人们谈论扭曲爱情的对白从而形成的强烈反差才更加突出了孩子的孤单、没有人理解的无奈、大人的麻木。热闹的婚礼空间、孩子孤独的内心空间、嘈杂繁乱的生活空间,这种种空间就从试听上直接引起了观众心理上的共鸣。
(三)这种空间营造的意义、作用
视听语言营造出的电影空间首先能让观众感觉“真实”,以再现真实的空间为目的,还原电影纪录的本质。这样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影响力。其次,空间塑造表达了创作者的某种主观情绪,为了创造内心的视觉影像,还原真实的空间、改变真实的空间,来达到空间的表现性目的。总之,我欣赏杨德昌导演的电影作品,更欣赏他作品中给观众呈现出的这种真实空间感。
三、结语
通过对杨德昌导演作品的浅析,我认为自己已经完全体会了视听语言空间营造的意义,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收获。在电影里,我们通过银幕看到视觉形象。但在生活中,人眼的视野却是有局限的,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画框内的东西,听到的却不止这些。现实生活里,我们所处的环境不是真空的,所以是不可能没有声音的,而所有声音也不是你所能看见的。在生活中,声音是一个无限连续的空间。它有着远近的距离,运动和具体的方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当中,我更加体会到电影纪录生活的本质以及把握电影电视中无论是画框里还是画框外都应该有无限连续的声音空间。在运用方面,更应该把我们看到的(视觉)和听到的(听觉)这两种媒介空间很好的结合起来,扩展到无限。只有这种画面和空间的无限营造,才能给观众最真实的感觉,呈现出完整的生活空间。我想,这便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吧。
参考文献:
[1]米高峰. 当代语境下的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07.
篇10
关键词:长镜头;长镜头美学;现实主义;巴赞
中图分类号:J9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3-0025-01
长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六朝元老”,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电影历史的第一笔,卢米埃尔兄弟的早期作品,便是由长镜头书写。长镜头指的是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连贯性的镜头。长镜头理论,是由法国战后现实主义电影人安德列・巴赞最先提出的。1945年,巴赞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奠基性文章《摄影影象的本体论》,引起了人们对现实主义电影和与之密不可分的拍摄方法――长镜头的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长镜头这种通过场面调度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地表现一个连贯的时空和事件的过程,在推拉摇移的运动中把生活中最真实、自然的场景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拍摄技法,包含着无与伦比的真实性和诗意的美感。
事实上,早在巴赞的长镜头理论被提出之前,比较成熟的长镜头就已经出现在了大量优秀的影片里。长镜头的形成和发展的背后,有着无穷尽的技术与科学发展的支持与推动。首先,电影中声音的进入促进了长镜头的发展。默片时代,人们依靠蒙太奇来完成对事物或故事情节的感知。摄影机拍先向火车,再拍到汽笛冒出的浓烟,才便是火车启动。声音进入之后,可以声画不间断的用长镜头直接表现火车的运动,而使人不产生接受上的障碍;此外,移动摄影和景深透视使长镜头的发展有了另一个飞跃。摄像机变得轻便使移动摄影成为可能,不光摆脱了固定摄影的单视点,镜头也有了远景、中景、近景甚至特写的变化;摄影机更是能以同样的清晰度将一个环境中的整个视野收入镜头,这种景深镜头的绝妙,以《公民凯恩》中拍摄凯恩童年玩雪一段的例子为典范,至今为人所称道。变焦镜头的产生带动了固定拍摄点拍下的镜头中景别的渐变和突变。摄像机完成了不需真正推拉也能产生推拉效果的蜕变。并且随之产生影像大小与清晰程度的变化也能带动观众心理的变化,长镜头的运用更加游刃有余。
电影百年,长镜头及其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但无论什么时代,长镜头总能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强烈的真实感是它显著的标志,伴随着推拉摇移的运动,长镜头仿佛将你置身于现实之中。通过连续的拍摄,镜头中的各种内部运动方式被充分调动协调起来,流动中包含着自然和变化;画面层次丰富,运动流畅,饱含诗意的美感;在表现环境的同时又能兼顾人物的行为动作,长镜头将其所要表现的人物之情、环境之景最连贯、最自然的结合在一起,影片的时空、环境、事件发展也就浑然天成,真实感十足。在拍摄时,人们对于长镜头通常采取不干预的原则,以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客观拍摄,力求还原客观的事实、真实生活环境和人物活动状态,而不是通过人为的组接或分解进行表现,所以在纪录片等强调大量信息的真实性的影片中,长镜头常被用来作为强有力的表现方法。例如在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中,导演摒弃了繁复的技巧和人为的艺术感,而是利用大量的长镜头来记录和描绘纳努克捕猎等生活行为,例如在表现猎取海豹这一场景时,弗拉哈迪用了一个很长的镜头来表现纳努克从接近海豹到把它从冰洞里拖出来这一组动作,整个过程中自然朴素真实的气息扑面而来。
信息量大是长镜头的又一特点。导演需要表达的丰富的内容和情感,长镜头总能从容的展现。与蒙太奇不同,长镜头通过连贯的时空和画面的展示,积极的调动观众的思考,一步步引导观众自主的理解影片及其深层的含义,观众实际感知的内容,其实将远远大于意料。例如在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的片段中著名的长镜头――本抛弃的卡捷琳娜坐在广场的长椅上,茫茫然不知所措,镜头便从她身上拉开,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呈现出来:匆匆行走的人若有所思,年迈的老人悠然自得,妇女推着宝宝车,小孩子们幸福的微笑着,秋天已至,金灿灿的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一派人与自然宁静祥和的氛围,置身其中才能体会到个中美好。这一经典的长镜头,通过对大量生活信息的捕获与描绘,既完整客观的反映了真实的生活,又是卡捷琳娜内心世界的写照。长镜头用它巨大的信息量直接反应到观众脑中,令观众有空间有素材独自思考,这一系列的思考完全是开放性的,结果见仁见智。
风风雨雨一路发展而来的长镜头是电影的巨大成就和福音。智慧的运用长镜头,必会为影片增色不少,虽然现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所看到的长镜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用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但是在不管通过何种途径被制作后出现,这种连贯客观的表现技法,仍将被传承下去,无休止的被运用在各类影视作品之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