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词语范文

时间:2023-03-24 09:0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中秋节的词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中秋节的词语

篇1

好词摘抄:

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广寒仙子: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月亮上的仙宫。广寒宫里的仙子--嫦娥。

低唱浅酌:低唱:轻柔地歌唱;酌:饮酒。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

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月里嫦娥: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三节两寿: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花残月缺: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

好句摘抄:

1、今年中秋节,恰逢农历八月十五,黄昏的傍晚,玉兔东升,皎洁的月亮正照耀着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在云朵中间,微风飒飒,徐徐地吹着小风,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几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挂在葡萄架上,几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又飞去飞来,是那么的有情调,这情调又是那么的迷人。

2、晚上,月亮出来了,像个大圆盘似的。这时一家人把桌椅、茶具都搬到阳台上,各种月饼也都一齐拿了出来。大家望着皎洁的月亮,想起了在外地不能回家的亲人;有的人在月光下举杯相庆,寄托了美好的愿望;烟花冉冉升起,在夜空中绽放!

3、随着中秋节的即将来临,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六十周年国庆节,也接踵而来,更增添了节日喜庆的气氛,在我们欢庆这双节之时,我们也应该在学业上来个双赢,为国家的建设,民族的振兴。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我们共同去努力吧!

4、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学子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思念着亲人、思念着家乡,挂念着祖国;更有多少有志之士,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人民的利益,放弃了与亲人团圆的机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5、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很有道理。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于升起来了。它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朵一朵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变白了!

6、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边。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7、欢乐的日子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在自然灾害中离去的同胞,遥远的汶川和舟曲永远是我们心底的痛。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灵们,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8、古往今来,多少文人本文来自免费墨客在中秋之夜,尽情抒发自己情怀,留下许多不朽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景色迷人的中秋夜晚,自然牵动着我们的血肉亲情。家中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今晚很有可能和我们一样,围坐在本文来自免费这柔和温馨的月光下,为我们祝福。

10、从时令上说,中秋又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11、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中秋节。那天,人们吃月饼,赏月,有的地方还有花灯,十分热闹。

12、八月十五月儿圆。在我们与家人团圆的时候,你是否知道祖国还有一个游子--xx?让我们共同祝愿,xx--这位饱经风霜的游子,能早日回到祖国妈妈温的怀抱中。让我们共同期盼中华民族从此团团圆圆,不再骨肉分离!到时候,让我们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举杯邀明月,共谱团圆曲”!

13、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沐着徐徐清风,披着溶溶月色,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喜迎中秋佳节,同享节日团圆之乐。

14、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时,最难忘怀的还是那几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5、团圆,离别,思念……这些月色承载的美好,亦是不懂的。只知道,月亮圆时有月饼吃。立秋后,日子近了。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八月十五这一天,月饼香甜。这点念想如同草丛里的萤火虫,一闪一闪的,胜过头顶的月亮。

16、浩瀚的夜空中,一轮皎白无暇的明月高高挂在空中,身边有许多调皮的眨着眼睛的小星星在玩耍。寂静的暗夜里,不时传来几声蝈蝈的叫声,此情此景,好不美丽,也令我深深陶醉其中。

篇2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汉族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最新中秋节幼儿猜灯谜及答案2021,欢迎阅读!

中秋节幼儿猜灯谜及答案谜题:中秋佳节结良缘 (打一城市名)

谜底:重庆

谜题:中秋鼓励消费 (打成语一)

谜底:月下花前

解析:月下花“钱”。

谜题:中秋望月 (打《红楼梦》诗曲一句)

谜底:时逢三五便团圆

谜题:中秋遥知兄弟赏光处 (打一唐诗目)

谜底:望月怀远

谜题:木兰迷恋中秋夜 (打一成语)

谜底:花好月圆

解析:“花”别解为“花木兰”

谜题:中秋渡蜜月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谜题:中秋遥看众星小 (打一歌曲名)

谜底:十五的月亮

谜题:元宵、中元、中秋节。 (打一消费名词)

谜底:3.15(消费者权益日)

解析:“三”个节日都是月“十五”。

谜题:国庆中秋紧相连 (打郑板桥诗词一句)

谜底:一节复一节

谜题:春风吹来白花开,中秋过后葫芦来。外穿黄衫藏黑豆,润肺凉心好药材。 (打一水果)

谜底:梨

谜题:瓣儿弯弯像卷发,寒风冷雨它不怕,百花凋谢它开花,中秋时节到万家。 (打一花卉)

谜底:

谜题:金灿灿,银闪闪,一到中秋香气散,用它酿酒请宾客,用它浸渍供美餐。 (打一植物)

谜底:桂花

谜题:高高个子身穿青,脸儿金黄笑盈盈。结果好像中秋月,圆月里面藏星星。 (打一水果)

谜底:枇杷

谜题: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甜甜蜜蜜。 (打一食品名)

谜底:月饼

谜题:三四五,像把弓,十五十六正威风,人人说我三十寿,便送终。 (打一自然物)

谜底:月亮

谜题:才过中秋,便交端阳。 (打一常用词)

谜底:脱节

谜题:中秋月色露生花 (打一文具名)

谜底:圆珠笔

谜题:中秋佳节大团圆 (打一电影名)

谜底:一个都不能少

谜题:月到中秋 (打一俗语五字)

谜底:行行出状元

谜题: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 (打一成语)

谜底:下落不明

解析:“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这句谚语说的是如果在中秋之夜,月亮被云层盖住,那么来年元宵前后,必定春雨连绵,元宵灯都要被淋湿了。这里意为预测是否下雨。

谜题: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 (打一传统节日)

谜底:中秋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旅游用语一) 答案:集体观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打山西地名一) 答案:大同

中秋赏菊(打成语一) 答案:花好月圆

中秋月饼(打电脑名词一) 答案:软盘

明月照我把家还(打流行歌曲一) 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中秋佳节结良缘(打我国城市名一) 答案:重庆

月儿圆圆喜开镰(打成语一) 答案:丰收在望

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答案:软盘

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答案:第二次握手

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 答案: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答案:一节复一节

春末夏初(打一字)。 旦

儿童中秋节灯谜及答案十五的月亮(打成语一) 答案:正大光明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旅游用语一) 答案:集体观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打山西地名一) 答案:大同

中秋佳节大团圆(打电影名一) 答案:喜相逢

佳节团圆笑哈哈(打花名一) 答案:合欢

中秋赏菊(打成语一) 答案:花好月圆

中秋月饼(打电脑名词一) 答案:软盘

明月照我把家还(打流行歌曲一) 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中秋佳节结良缘(打我国城市名一) 答案:重庆

月儿圆圆喜开镰(打成语一) 答案:丰收在望

十五月亮照海滩(打成语一) 答案:一盘散沙

望星空(打成语一) 答案:高瞻远瞩

中秋旅游度蜜月(打成语一) 答案:喜出望外

一轮明月照窗前(打礼貌用语一) 答案:光临舍下

举杯邀明月(打礼貌用语一) 答案:请光临

抬头望明月(打外国首都名一) 答案:仰光

皓月当空(打广东市名一) 答案:高明

月光普照(打五字俗语一) 答案:大白于天下

吴刚捧出桂花酒(打歌曲名一) 答案:迎宾曲

中秋赏月晚会(气象用语一) 答案:明天夜里多云

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 答案:八归

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 答案:日涨盈亏

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答案:明月清风

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 答案:花好月圆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答案:观光

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 答案:单人舞

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答案:赏光

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答案:归有光

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答案:花好月圆

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答案:月季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上下联各打一常用物件) 答案:油灯秤

鲁肃遣子问路,阳明笑启东窗(上下联各打一四字词语) 答案:敬请指导欢迎光临

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上下联各打一字) 答案:秃驴

明月一钩云脚下,残花两瓣马蹄前(打一字) 答案:熊

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 答案:八一五光复

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答案:一节复一节

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答案:第二次握手

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答案:软盘

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答案:当归

中秋清辉照百家(三字新词) 答案:爱民月

经典中秋节幼儿猜灯谜1、十五的月亮(打成语)——正大光明

2、举头望明月(打电影演员)——高圆圆

3、敢上九天揽月(打汽车)——凌志

4、得月楼前先得月(打一字)——棚

5、云破眉月倚西楼(打一字)——私

6、明月松间照(打摄影名词)——黑白显影

7、月落日出雁阵业(打一字)——胭

8、九月初三月似弓(打饮料)——珍珠露

9、节日晚会露一手(打一字)——挽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10、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成语一)——喜出望外

11、清风拂面中秋夜(四字常用语一)——发扬光大

12、中秋别后重团圆(影目一)——火种

13、中秋朗月,宾主共赏(成语二)——正大光明

14、时逢中秋产于沪(五言唐诗句一)——海上生明月

15、中秋月饼(电脑名词一)——节点

16、八月望洞庭,千帆过眼帘(宋诗目三)——中秋湖上泛舟

17、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节日一)——中秋

18、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节日一)——中秋

19、八月十五共清辉(五代诗目一)——中秋月

2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日涨盈亏

2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当归

2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软盘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2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第二次握手

24、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25、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一节复一节

26、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八一五光复

27、明天日全食(打一字)——月

28、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29、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

篇3

1、月里嫦娥: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出自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姐姐是月里嫦娥。”

2、吴刚伐桂。相传月亮上的吴刚受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桂树随砍随合。天帝把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3、冰壶秋月。是指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比喻品格高尚。语出元·刘因的《饮仲诚辄瓢》之“酒中醒境染未识;冰壶秋月昆仑峰。”

4、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5、朗月清风。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风。出处:唐·王勃《秋日游莲池序》:“琳琅触目,朗月清风。”

6、春花秋月。1、春天的花,秋天的月。指春秋佳景或泛指美好的时光。2、指岁序更迭。

7、霁月光风。意思是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也可指政治清明,社会的风气好。

8、烘云托月。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

9、吟风弄月。意思是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

10、月夕花朝。月夕花朝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11、皓月千里。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2、落月屋梁。比喻对朋友的怀念。 出处: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13、秋月寒江。读音qiū yuè hán jiāng,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14、霁风朗月。意思是和风明月。比喻宽厚祥和的气氛。

15、风花雪月。原指四时的自然美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后指内容空洞,辞藻华丽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与花天酒地的生活。

16、风清月白。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风清月皎”。

17、月圆花好。基本意思是1.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2.比喻良辰美景。

18、欢聚一堂。形容欢乐地团聚在一起。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百二十回:“如今众位仁兄贤弟欢聚一堂,把往日的豪强自雄,侮慢英贤,不觉的可耻又可笑了。”

19、临风对月。面对清风明月。形容所处的景色非常容易引发人的思绪。

20、合家团圆。合家团圆同“阖家团圆”,指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如“中秋佳节,家家户户合家团圆赏明月。”

21、月缺花残:指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出处于唐·温庭筠《和王秀才伤歌妓》。

22、月明千里,指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来形容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因月夜而倍增思念。

篇4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特色词汇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本文将以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英文为例,介绍了一些中国特色词汇的被译成英语的方法,它们分别是音译、直译、意译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使大家基本了解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交际是怎样被转换并被使用的,逐渐融合进传统英语中的,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需要。除此之外,还将浅谈中国特色词汇所对应的特别的英文词汇出现的原因之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并对文化差异进行细分详细阐述。还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国家传播的前景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文化差异;翻译

    Abstract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China English.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items, and of course, contain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wid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how can they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foreigners accurately in translation? The paper, by giving a good number of examples,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cluding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se methods help to understand how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transformed into and used in English, and how they gradually integrate into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and satisfy the demand of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In addition, the paper is to expose in detail lexical gap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urthermore, it also offers some views on the prospect of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Key words: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一、   前言

    英语从它传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始就发挥着强大的交流作用,同时也开始了在中国发展的过程。而当中国改革开放,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诸方面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一批又一批新词新语也应运而生,其数量的成长速度之快令人应接不暇。于是在国际英语交流过程中,表现了中华文化中最有个性的内容的,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词汇,在西方语言中是没有现成可以对应的词语,这就产生了对应空缺的现象,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障碍。此时,研究应如何解决这个障碍,为中国文化更好的传播铺平道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上述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

    二、中国词汇的特点

    世界上的文字体系大致可以归属三类:表形文字(图画文字),表音文字(音意结合文字),表意文字(拼音文字)[1](25)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它与世界大多数民族使用的拼音文字是有显着的差别。它的字形结构与表意作用有着紧密的关系。汉字的这一特点当然是由汉语的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同音词多,又缺乏形态变化,加上方言分歧严重,而表意性质的汉字正可适应这些特点而满际的需要。于是这种文字本身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2](362)。那么汉语的词又是怎样造出来的呢?“汉语的字和词是分开的。汉语的字是有限的,虽然人们还在造新字,但是这是极为有限的。而汉语新词构造却是无限的。”“汉字的词形较为固定,不像英语那样可以变化多端。现代汉语与英语相似,采用合成法来扩充词汇,汉语的字、词拼组新词的时能力及强。”相比之下“英语的字与词是不分的,或者说没有字,只有词。英语虽然有自由词根(free-bound),但数量有限”就是因为汉字多体现其(形)意,所以“汉语词义比较窄,较为精确、固定、比较严谨,因而词义的伸缩性和上下文的依赖性就比较小,独立性就较大。”[1](26)就因为中国词汇具有以上的特点,在双语转换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词汇空缺的现象,而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其所在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三、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难点及成因即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词汇空缺

    语言是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形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文化的真正意义对于本文化群体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但是对于不同文化的群体,则是非常陌生的。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语言群体,于是,当不同语言群体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词汇空缺,即无法在非本族语言的范围内寻找到能够表达其意思的相对应的词汇,而这些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上

    (一)、传统积淀历史文化因素造成词汇空缺现象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其传统的文化思想自然反应到语言上。传统的固然在人们的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就像这个“龙”字,在华夏文化中,“龙”字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之一,与凤凰、麒麟、龟合称“四灵”。除这个字义外,它还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形成一种中华文化图腾,现在称炎黄子孙为“龙的传人”,可见其影响之大。后世的很多皇帝就“龙”这个事物作为权威的象征,如坐龙椅,褂龙袍,睡龙床等等。然而在西方国家,“龙”(dragon)是凶险的,“因为在英语的历史上从贝尔沃夫时代起,龙就是凶险邪恶的象征,是吐火伤人的怪物。”[1](277)这是传统积淀造成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其进一步的发展就造成了词汇空缺。再如“中秋节”Mid-Autumn Day;“泼水节”Water-Splashing  Day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佳节,是中国优良文化的积淀,悠久历史传承至今的瑰宝,这些传统文化佳节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被中国人所专有,它们也在一些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中流行起来。而欧美信仰的是基督教,所以有不少词汇包括他们的节日都与《圣经》和基督教有关,如a covenant of salt(不可背弃的盟约),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家徒四壁);较之,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佛教和道教是分不开的,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法无边。再有一些如“武术” wu shu ,“功夫” kung fu,“扭秧歌”yang ko,这些民间的特色文化,在中国还未对外开放,这些对西方人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这些都反映了这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所造成的词汇空缺。

篇5

关键词 功能对等 唐诗 不可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3.010

Abstract Tang Poem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on the issue of untranslatability of Tang poem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Because of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 will be some lost in the progr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Untranslatability surely exists, bu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is feasible.

Keyword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ang poems; untranslatability

0 引言

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古诗是了解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唐诗的翻译不仅意味着是中外语言之间的一种交换,还意味着是对中国文化传播的促进。许多中外读者会发现翻译过来的唐诗很难懂,并且会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为了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减少唐诗翻译的局限,找到一个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 唐诗和功能对等理论

一谈到唐诗的翻译时,我们首先会想到“信、达、雅”三字和创立了“三美”原则的许渊冲先生。对于唐诗的翻译,国内外学者中一直存在争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翻译这个领域注入新鲜血液。他将翻译定义为“翻译是用接受语再现源语信息的最接近的自然的相当信息,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风格而言。”(奈达,1993: 117-118)。该理论要求翻译文本的读者能和原文本的读者能有相同的回应。许多学者努力尝试着用奈达的理论来进行唐诗翻译。但是,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更侧重与意译,更加强调文章的意思而不是格式。所以在翻译中会存在局限,这种局限也被称之为不可译性。

2 唐诗的不可译性

可译与不可译是一个古老的悖论。唐诗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在翻译领域一直受到各家学者的争论。一些学者坚持唐诗的翻译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翻译过程中还是可行的。然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唐诗是不可译的。在笔者看来,对于唐诗的翻译我们没有绝对的可译,但也应承认唐诗翻译的局限性。其实,翻译可以被看作是语言的转化,是把一种读者相对来说不那么熟悉的表达方式转换为对他们来说比较熟悉容且符合他们表达习惯的方式的过程。而译者主要应该向读者传达文本的精神和意义。

2.1 语言角度

唐诗有着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和完美的形式。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读者的关注。但也恰恰是因为语言,反而成为了唐诗翻译的一大局限。

2.1.1 押韵

唐诗不仅文体严格,并且还强调韵律。平上去入四种发音使得唐诗读起砝爬派峡凇T谔剖翻译的过程中,关于押韵这个问题一直被学者们所探讨,但是仍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我们来看看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独坐敬亭山》的英文翻译:

All birds have flown away, so high;

A lonely cloud drifts on, so free.

We are not tired, the Peak and I,

Neither I of him, nor he of me.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这首诗中,第二、第三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押的是an这个韵。押韵是唐诗的最大特点之一。虽然押韵在西方的诗歌中也存在,但是这两种韵是完全不同的,想要通过英语翻译出唐诗中的押韵是有一定难度的。

2.1.2 双关语

与平上去入相关的另一个现象是双关语。在汉语里,有许多具有相同声调但含义不同的汉字。但是英文中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单词。因此,双关语是译者翻译中要处理的另一个困难的方面。例如:

The west is veiled in rain, the east enjoys sunshine,

My gallant is as deep in love as the day is fine.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在这句诗里,“晴”与“情”谐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天气“晴”,但是又表达出内心的“情”。虽然译文表达出了原诗的意思,达到了功能对等的目的,但是双关却没有从中体现出来。

2.1.3 对仗

对仗也是唐诗中的一大亮点,它是把相同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诗句中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从而使语句更具韵味。例如: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从中文翻译来看,m然诗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也做到了功能对等,但是如“日照”和“遥看”等对仗都没有显示出来。

2.2 文化角度

2.2.1 典故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映射出文化,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为了达到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我们必须把源语中关于文化的方面考虑在内,尤其是文本的深层含义。以《锦瑟》为例:

Dim morning dream to be a butterfly;

Amorous heart poured out in cuckoo’s cry.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在这两句话里,有两个典故。如果译者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来翻译这两句话,是无法用简洁的句子来解释“庄生晓梦”和“望帝春心”这两个典故的。

2.2.2 情感

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诗歌所包含的情感会从字里行间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诗人的情感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译者在翻译时传达出诗人的情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

Straight lonely smoke rises in the desert,

Grand long river reflects the round sun sets.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国外的一些读者可能会发现这句话很难理解。为什么在沙漠中会出现烟呢?实际上,它揭示了壮阔雄奇的塞外之美,透露出一股苍凉、雄浑的意境。

2.2.3 传统习俗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传统节日,并且会伴随各种传统习俗。大多数外国人只知道几个著名的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等。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

All alone in a foreign land,

I am twice as homesick on this day

When brothers carry dogwood up the mountain,

Each of them a branch―and my branch missing.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如果读者不知道重阳节和该节日的各种习俗,那么这首诗所表达情感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2.3 专有名词角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专有名词在英文中是无法找到对应的单词的。

2.3.1 地理名称

以《出塞》为例:

The Moon and the wall has not changed from dynasty to dynasty,

But nobody has returned from the crusade.

As long as the General defends the strong hold,

Invaders will never occupy our territory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中国的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在唐诗中有一些生僻地名,甚至有些地名不是在今天使用的。在上面这首诗中,“龙城”,“阴山”这两个地名甚至没有在今天的中国使用。有些中国读者都不知道这个地名,更不用说外国读者了。

2.3.2 量词

量词在唐诗中的使用也很频繁,会产生不同的修辞效果,如夸张和对比。唐诗中较为常见的量词是是“三”。以大诗人李白的《秋浦歌》为例,

The hoary hair is ten miles long,

Because the sorrows are as long.

In mirror, no one knows at all,

Where came on head the frost of fall?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中的“三”是泛指多数,并不是真的指三千丈这个数字。“三”的含义中国人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外国读者却不是。在这里,译者将“三千丈”翻译成“The hoary hair is ten miles long,”虽然两者具有相同的含义,原诗的意境却在翻译中丢失。

3 唐诗的不可译性的补偿

在笔者看来,唐诗不可译性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即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因此,为了尽可能的达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各方面的对等,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补偿手段。

3.1 添加注释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消除唐诗的不可译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添加注释。注释其实是对译文的一种补充,它是译文的延伸。例如,

One night by riverside I bade a friend goodbye;

In maple leaves and rushes autumn seemed to sigh.

My friend and I dismounted and came into boat;

We wished to drink but there was no music afloat.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如果外国读者读这首诗时,他或许会迷惑,为什么他们喝酒时需要音乐?其实,这是古时候的一个传统习俗。古代文人墨客在送客时,一般会在饮酒时,以音乐助兴。所以,像这种无法在诗中翻译出的内容,可以采取添加注释的方法来进行解释。

3.2 多版本翻译

尽管许多唐诗中的内容在唐诗英译的过程中翻译起来比较困难,但是世界各地仍有许多学者在努力翻译唐诗,并且会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一般会有两种不同的翻译方式:语义翻译和如实翻译。就以《静夜思》为例,这里有两种版本的译文。

版本一:

Moonlight before my bed,

Could it be frost instead?

Head up, I watch the moon,

Head down, I think of home.

版本二:

A pool of moonlight before the bed,

Took it to be frost on the ground.

Raised my head to gaze at the moon,

And lowered it to think of home.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e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两种不同的翻译版本侧重于不同的方面。第一个翻译版本更多地强调唐诗的形式,而第二个翻译版本则侧重于这首诗的含义。而这两种形式都有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也可以相互补偿。一种可以表达出唐诗的思想感情,另一种则展现出唐诗独特的结构,这将有助于保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4 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这大大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如果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或许会在唐诗翻译方面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在翻译过程中,多版本的翻译以及添加注释可以被视为唐诗英译的最佳方法。不仅有助于更好的调整我们翻译唐诗的目的,亦可提高国内外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 Nida,Eugene A. 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117-118.

[2] 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