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舞团游戏名字范文
时间:2023-03-21 22:5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劲舞团游戏名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劲舞团”究竟是个怎样的游戏?它的危害性有多大?它是如何引诱一个13岁少女与一个刚成年的男人,从“网络结婚”到现实同居,以致最终生下孩子的?一个少女妈妈的真实遭遇和血泪控诉,揭开了现代社会又一处隐藏的伤口。规范网络游戏以保护青少年,刻不容缓!
空虚玩游戏
少男少女情陷“劲舞团”
2009年3月18日凌晨3点半,重庆120指挥中心接到渝中区金星宾馆老板的电话:“我们宾馆有个14岁的旅客就要生孩子了,羊水都破了,你们快来呀!”救护车随后赶到宾馆,将女孩送至重庆市急救中心妇产科。
产床上,少女呼天抢地,不停哭喊:“啊,疼死我了,快救救我!”女孩生育的痛楚与满脸稚气形成强烈对比。医生叹息一声,问她:“你家里人呢?”“死绝了!”女孩稚气十足的回答里充满了仇恨。早上6点多,在少女撕心裂肺的哭喊中,婴儿呱呱坠地了,汗水和眼泪布满了少女的脸庞。
医生告诉她:“你生了个女儿。孩子的爸爸在哪里?快通知他!”少女眼神露出疲惫无助,无力地摇摇头说:“我不知道他在哪儿。”“那总得通知你的父母亲哪,这么大的事儿。”一听这话,少女蓦然喊起来:“绝不能让我的父母知道!”
未成年女子蹊跷生产,身边又无人陪伴,甚至连手术费都付不起,一系列反常情况促使院方拨打了报警电话。当警察出现时,躺在病床上的少女很吃惊,随即失声痛哭……
少女名叫李雪,重庆大足人,今年只有14岁。父母原来在县城摆地摊卖衣服,因忙于做生意,疏于管教女儿。2006年,只读到小学四年级,李雪就辍学了。2007年,父母到成都做服装生意,李雪跟着父母到了成都。在成都,父母生意更忙,无暇管教女儿。只有12岁的李雪闲着无事,学会了上网聊天。
在网吧通过QQ聊天,李雪与一个叫姜波的重庆小伙认识了。几次交谈后,姜波告诉她:“你玩过‘劲舞团’的网络游戏吗?非常好玩,我教你吧。”涉世未深的李雪并不知道,从注册完网名“雪儿”并进入游戏那一刻起,噩梦就开始了。
“劲舞团”游戏的玩法简单,表面上看是歌舞类游戏,从少男少女最初的相识直到最终步入婚房的过程,其间名目繁多,对少男少女具有暧昧与煽动性;花钱买点卡,可以更换华丽服装,更可以更换男朋友或女朋友;游戏中不仅可以谈情说爱,还能花3~5角钱刷一次小喇叭或大喇叭痛骂不喜欢的人,什么话都可以骂,想骂谁就能骂谁,骂的时候,所有游戏中的网友都可以看到,非常解气!当然,如果喜欢哪个女孩和男孩,也可以通过买点卡相爱并最终结婚。
“劲舞团”游戏让李雪觉得很带劲!“太酷了!太过瘾了!”年幼无知的李雪从来没玩过这么简单而浪漫的游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李雪对姜波的了解很肤浅,只知道他的老家在重庆万盛,19岁,在重庆李家沱当汽修工。
很快,他们在QQ视频上见面了。李雪发现姜波长得帅气,笑容开朗,便告诉他,父母忙,对她从来都不管不顾,她感到寂寞。姜波趁机献殷勤:“以后我帮你,有什么事儿尽管跟我说!”缺乏亲情关爱的李雪对这个大哥哥充满感激。
姜波在游戏里注册的名字叫“失落的烟头”,头像酷酷的。级别很高,一大帮女粉丝围着他转,有几个人还不时地叫他“老公”,这让李雪好奇而又疑惑。姜波得意地告诉她,只要游戏玩得好,级别就会越来越高,在这里,级别高才能让人看得起。李雪听了这话,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提高游戏水平。
姜波接触“劲舞团”游戏也只有一年。2006年夏季的一天,厂里一个只比他大一岁、和他同宿舍的师兄带回一个漂亮女孩,向他介绍说:“这是我女朋友。”当天晚上,仅仅隔着一层蚊帐,师兄就跟那个女孩子睡到了一起。黑暗中,第一次听到那些异样的声音,17岁正值青春期的姜波屏住呼吸,彻夜未眠。更让姜波惊讶的是,此后每隔几天,师兄就会换一个“女朋友”,他不明白师兄为何如此容易就“搞定”一个又一个的女孩子。
无眠的夜晚,姜波忍不住问师兄原委。师兄的回答让情窦初开的姜波心旌荡漾:“告诉你吧,都是玩游戏认识的,只要‘劲舞团’玩得好,搞定一个女孩子也就是几天的事儿。”“什么游戏这么牛?”师兄诡秘一笑,绘声绘色地把“劲舞团”游戏描述为“七部曲”:认识――长聊――网络结婚――见面――上床――分手――拉黑QQ……其貌不扬的师兄居然都有这般艳福,自认为小帅哥的姜波哪受得了这番诱惑?第二天下班后,他与师兄一起来到网吧。
注册以后,姜波发现,没有几个女生理睬他,他觉得有点丢人。“你的级别太低了,谁愿意理一个菜鸟啊?”于是,在师兄的点拨下,手头有点钱的姜波开始高价买各种网游中人家练好的ID,最多的一次竟花掉了600元。
拥有了高级别ID,学会了“火星文”,使用华丽的舞步,加上背景音乐、人物服装、买喇叭……慢慢地,姜波的身边也有女粉丝了。接着他学会了如何充点卡,怎么提高知名度。一个月里砸进去近两千元后,姜波终于成了游戏中的“大哥”,身边的女生更多了。有些女生为了游戏晋级需要,主动要姜波做她们的老公。
既然在网上结了夫妻,姜波自然不会在现实中放过她们。先在视频上见面,然后相约见面、吃饭、开房、上床……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姜波三次顺理成章地接连发生了。在游戏中叱咤风云地“泡妞”,直到网下连连得手,姜波自以为很有成就感。每到工余时间,他就到网络上搜寻新猎物。
认识姜波不久,李雪就被姜波带进了诱惑难当的“劲舞团”,最终成了他的猎物。
诱惑层层升级 从网上结婚到现实同居
生活空虚无聊,又缺乏管束,李雪陷入“劲舞团”游戏不能自拔,每天都耗在网吧里,一边玩一边等待姜波下班,好与他网上见面。她觉得,自己和这个大哥哥很聊得来。日子一长,再有女网友叫姜波“老公”时,李雪满怀妒意,直言不讳地告诉姜波:“你怎么老跟那些女的扯不清啊?你再跟她们黏糊糊的,我就不理你了!”姜波一个劲地道歉,解释说:“我和她们结婚都是闹着玩的,我心里只有你,其他的都不是真的。”第一次听到姜波把自己当“女朋友”,对爱情懵懂无知的少女羞涩而又开心。“那你跟她们一刀两断!不许再叫她们‘老婆’!”李雪说。姜波答应了。
果然,通过“老公老婆”情侣模式,姜波与原来的“老婆”们全都“离婚”了,并要求立刻与李雪举行
网络婚礼。李雪懵懂而又开心地答应了。在姜波的指教下,她第一次点击了对方头像边那个“发送KISS”按钮,一颗红色小桃心跳出来,就像李雪此刻的心儿一样,“怦怦”直跳。李雪知道只有双方同时发送“KISS”时才会蹦出小桃心,系统设置每天只能发送一次;当5个红色小桃心全满,这才可以步入正式的结婚礼堂……
明明只是游戏,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哪分得清现实与虚幻?加上游戏闯关、积分的诱导,李雪对婚礼充满了期待。“还得等四五天吗?”李雪问。“不用,我是新郎,我够5个心就行了。”姜波边笑边列出方框内结婚成功的必备条件:5个红心,15个P,20万积分……姜波告诉李雪:“你看看,想要成为‘新郎’,男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介绍完了,姜波在游戏里滑了个潇洒的舞步,向李雪正式求婚:“现在,想不想嫁给我?”李雪羞涩地点头答应了。
于是,姜波在“创建房间”窗口主要模式的菜单中选择了“婚礼派对”。片刻后,他们不仅拥有了私密而逼真的婚房,同时还自动换上了系统赠送的一套为期七天的结婚礼服。看着屏幕里的“自己”转眼间成了美貌迷人的新娘,李雪心都快跳出来了。接着,姜波邀请了很多“嘉宾”来婚房参观,在鲜花簇拥、流光闪烁的新婚舞台上,一场梦幻华丽的结婚庆典开始了!新郎步履款款地走过来,为含情脉脉的新娘戴上光华四射的结婚钻戒,彩带从天而降,四处响起欢呼和祝福,一对新人开始甜蜜拥吻……那逼真的画面和缠绵的音效,让深夜里身处网吧的李雪心旌荡漾,她感觉自己真的像新娘子一样幸福无比。
在游戏私密的房间里,老练的姜波对“新娘”李雪极尽之能事,种种肉麻的话,让李雪脸红心跳,不能自己。见时机已到,姜波用“火星文”深情款款地“说”:“亲爱的老婆,我想听听你的声音,可以吗?我此刻真的好想你!”李雪立刻把电话号码告诉了姜波。姜波很快把电话打过来,让李雪第一次听到更为肉麻的成人话题。李雪感觉既害臊又幸福,她觉得那就是真正的“爱情”了。
很快,他们的网恋走到了现实。2008年6月,李雪瞒着父母,一个人乘火车到重庆与姜波见面。姜波明知道她只有13岁,却把她留下同居。姜波本来只是想和她玩玩,没想到住了两周,痴情的李雪已经不愿回家。姜波劝她:“早点回去吧,不然爸爸妈妈担心死了。”李雪没有感觉出姜波的本意,居然觉得姜波是个懂事、负责任的男人,对他更依恋了。
来重庆前,李雪曾给父母发过短信,说要到同学家玩几天。没想到半个月过去了,父母连问都没问,这让李雪更加觉得,那个家远没有姜波脏兮兮的宿舍温暖。就这样,李雪在重庆姜波那里一住就是两个多月。直到9月生意更加忙碌时,父母才打电话催李雪回家帮忙。
回到成都不久,李雪发现自己怀孕了。担心被父母发现,她只得再次“潜逃”重庆,打算找姜波商量解决办法。10月,李雪忐忑不安地与姜波再次见面了。她提出想打掉孩子,可没有钱。姜波一改往日的温柔,对李雪发火道:“你没钱,我也没钱哪!你回家这么久,谁知道这孩子是不是我的?”姜波无情无义的话把李雪气哭了,姜波坚持孩子未鉴定是他的,他不管。李雪哭闹一场没有结果,不敢回家,只好暂时到重庆一个朋友家住了下来,指望姜波回心转意。
此后,姜波借故不见面,后来甚至不接电话,最后连手机也停了。李雪到汽修厂去找他,厂里说他己辞职走了,李雪不知所措,只好哭着回借宿的朋友家。2008年11月,李父担心女儿了,打电话让她回家,李雪不肯。
孩子生了“老公”溜了
网络毒酒谁埋单
2008年底,因借住太久,朋友觉得不方便。李雪从朋友那里搬出来,住进了金星宾馆,住宿费15元一天。白天,李雪在旅馆睡觉,只在晚上吃一顿饭,然后到网吧花6元通宵上网,除了聊QQ,就是玩“劲舞团”,希望在网上找到姜波的踪影。直到2009年春节,李雪大着肚子更不敢回家了。母亲打电话给她,她总是用各种理由搪塞。3月18日凌晨,李雪临产,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生下女儿,李雪不懂怎么抱孩子,更不知道怎么给孩子喂奶:女儿哭了,她也懒得管。同病房一位刚生孩子的孕妇看不过去,让陪伴的保姆哄李雪的女儿睡觉。李雪无数次哭着对好心的孕妇说:“我只有14岁,什么都不懂。我最希望姜波抱走孩子,他19岁,有能力养活女儿。我从此不上网,要找工作,或帮爸妈做服装生意,我要重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采访中,记者辗转找到了姜波原来的一个同事,在他的帮助下打通了姜波的新手机。姜波只勉强同意“电话聊聊”,拒绝见面。电话里,姜波竟一肚子委屈地说:“在那里打‘劲舞团’的,不都是玩玩的嘛,有谁会当真呢?出了那事(指怀孩子),我本来以为她回成都会把孩子解决掉,谁知道她竟真的生下来了。”
警方随后联系上李雪的父母。得知女儿生下了孩子,李父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平时很忙,本以为多挣点钱,就对得起孩子了。平时我们连活儿都很少让她干,谁知道她会出这样的事情!”李母更是痛悔不迭:“我女儿算是毁了,她自己还是小孩子,怎么能养活女儿?都怪我们平时对她管得太少啊!”
警方询问孩子如何处理时,李妈妈一脸忧愁:“我们肯定没法养,会被人耻笑。我们也觉得这婴儿很可怜,但没有别的办法……”说这话的时候,初生的婴儿睡得很香;孩子的未来何去何从,令人揪心。
记者注意到,在谈“劲舞团”游戏时,无论是李雪还是姜波,甚至包括李雪的父母,都说过同样一句话:“‘劲舞团’是个害人的游戏!”
随后,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劲舞团”由韩国T3公司于2004年开发,属于音乐舞蹈模拟类游戏的一种。2005年,该游戏被中国的久游网。2006年,久游网将这款当年在韩国仅400人在线的网游发展成为目前80万人在线的大型网游。在其官方网站上,“劲舞团”竟标榜获得“最佳健康游戏”、“十佳绿色游戏”等称号!但众多玩家的评价却截然相反,无数人在网络上痛斥“劲舞团”,称它是“中国最大的婚姻介绍所”、“最佳游戏”、“最佳带坏青少年奖”、“最负面的游戏”、“最快搞定MM(妹妹)奖”……
记者随即采访了多家网吧,并与多个玩家进行网上交谈,一些玩家的言论,让记者瞠目结舌。玩家“铁祸水”说:“少男少女都情窦初开、害羞,劲舞团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平台,在里面你不用害羞,你可以找100个老公老婆,随便选,你可以说一些在现实中难以启齿的话。大家都是在所谓的潮流中寻求刺激,十七八岁的感情谁在乎结果!”玩家“Cp9”更是语出惊人:“这个游戏经常看到开的房间名字是‘找老公’、‘找老婆’之类,在这里,你不用担心泡不到妹妹,花些银子把自己装扮得时尚帅气,泡个妹妹绝对比小学算术还要简单……”
网上,“劲舞团”游戏被评为十大“泡妞”网游第一名,位列梦幻国度、完美世界、梦幻西游、恋爱盒子、跑跑卡丁车、QQ幻想、泡泡堂、冒险岛、魔力宝贝等游戏之首。
在随后的深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个令人痛心的数字,2008年9月以来,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接收了近百名少女投诉,其中大部分是玩了“劲舞团”虚拟结婚后,发展到与男性玩家或同居、受到伤害的未成年少女。
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陶然主任的一番话,可谓语重心长:“‘劲舞团’游戏从目前来看,并无违法之处。不过其中情侣情节的设计,从实际情况看,已经诱导一批少女过早地发生,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记者还发现,伴随着“劲舞团”游戏版本的升级,更多的功能设置不断更新,情侣对战、婚礼派对、全国大奖赛等活动,也在花样翻新中如火如荼地进行;“劲舞团”游戏的衍生物也越来越多,衣服渐渐变得劲爆性感,甚至夸张到内衣外穿;游戏里面的人物,其舞蹈动作越来越花样百出,什么诱惑步、色MM(妹妹)步……
篇2
>> 赶走“春困” 赶走春困 抗击春困 赶走疲劳 赶走春困,精神起来 赶走[烦恼的狗儿] 赶走脱发的烦恼 5个妙招赶走春天小烦恼 节日出行,赶走晕车烦恼 可赶走烦恼的生活细节 动感音乐“享”不停 春困 动感音乐,带动活力无限 论音乐的动感美 动感音乐,畅“享”不停 冥想帮你赶走烦恼和压力(等) 糖友走一走 烦恼都赶走 打造我的“动感”音乐课堂 动听的音乐,动感的语文 多媒体塑幼儿音乐灵性 造音乐动感课堂 让音乐赶走“退休综合征”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上帝是女孩》是2003年欧洲乐坛最强劲的黑马,最终问鼎该年度欧陆舞曲榜冠军。舒适悦耳的女声加上动感十足的节奏,足以一扫春日慵懒的情绪。德国舞动精灵乐团于2002年出道,以其混合多种元素的舞曲风格迅速走红欧洲。2003年,在德国举办的年度“德国舞曲颁奖典礼”上,该乐团以新人之姿入围多项奖项――年度最佳舞曲团体、年度最佳舞曲、最佳新进艺人等。仅凭两张专辑《封面女郎》和《7年又50天》(7Yearsand50Days),舞动精灵乐团轻而易举俘获了一代年轻乐迷的心。《封面女郎》收录的另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无家可归》(Farawayfromhome),被众多知名DJ誉为当今舞曲最为精华的传世之作。
《别碰我》
(Don't Push Me)
演唱:糖果盒子(Sweetbox)
所属专辑:《杰德》(Jade)
在线试听:/ting/0afbf27a/3e4a23bf/
《别碰我》引用了古典旋律作为曲子的基调,与流行音乐元素的融合可谓是完美至极。有歌迷用“嚣张”来形容它的节奏,让人听了有种随之而舞的冲动。它还被中国的劲舞团游戏收录,令玩家印象深刻。糖果盒子发迹自德国,继而红遍全欧洲舞池,其骨子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国团体。目前全球共有超过50个国家发行糖果盒子的唱片,其全球正版专辑销量已超过5000万张。《别碰我》收录在以主唱杰德・薇乐莉(Jade Valerie)命名的专辑《杰德》中。杰德・薇乐莉嗓音娇柔且才华横溢,不仅是歌手,还擅长作曲、作词和音乐制作。令S.H.E走红的《Superstar》的曲子就出自她的手笔。不过,在2007年9月,她选择离开了糖果盒子单飞。
《来临》
(The Tide Is High)
演唱:原子少女猫(Atomic Kitten)
所属专辑:《感觉如此美好》(Feels So Good)
在线试听:/music/album?id=B1ba014b3ac7a32cd
戴上耳机,跟着《来临》动感十足的节奏哼唱,绝对会让心情舒畅不少。这首歌出自电影《平民天后》,由原子少女猫组合翻唱自老牌乐队“金发美女”经典作品。原作被改成“原子猫”式的软R&B风格后,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她们的第3支冠军单曲。原子少女猫组合来自英国利物浦,由3名个性女孩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摄音乐录影带时,主唱之一的娜塔莎已是怀胎7月,但依然是连唱带跳,整个人都散发着准妈妈的光芒,格外耀眼动人。
《柠檬树》
(Lemon Tree)
演唱:傻瓜花园(Fool's Gorden)
所属专辑:《Dish Of The Day》
在线试听:/music/album?id=Ba3c50fceffb25f11
1996年,一曲《柠檬树》使一支原本籍籍无名的德国5人乐队一下子红遍欧洲、亚洲,在被苏慧伦翻唱后也开始为我们熟知。柠檬树的确是一首少有的醒神之作,易于为人接受。其实不止一首柠檬树,傻瓜花园的音乐曲曲好听,颇耐玩味。与以前的唱片相同,这张专辑也充满了六七十年代的音乐感觉,或畅快,或浓郁,皆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该乐队合唱、伴唱的大量运用,使之带有明显的表演色彩,感染力很强。近年来音乐界盛行复古潮流,傻瓜花园让人们在潮起潮落中蓦然回首发现一些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音乐。
《为所欲为》
(Wannabe)
演唱:辣妹组合(The Spice Girls)
所属专辑:《Spice》
在线试听:/music/album?id=Bb2a78ce48b504768
英国宣传界在一开始就给辣妹的每个成员分配了独特的身份,每个名字既是她们的真实人格的外延,又成为市场化的工具。这些名字都是从她们的首支单曲《为所欲为》中得来。这种创意使得《为所欲为》在1996年夏天发行的时候一下子登上了榜首。辣妹组合是惟一一支没有受到独立流行摇滚影响的英国90年代中期乐队。相反,这支组合继承了由英国90年代早期最流行的乐队“接招”(TakeThat)带来的流行舞表演风格,同时又注入了强烈的女性独立风格,几乎可以与麦当娜相媲美。她们靓丽的形象和劲舞风格赢得了年青一代的歌迷的心。同时,她们多彩性感的人格和幽默感又使老一代的乐迷很喜欢。
芭比娃娃
(Barbie Girl)
演唱:水叮当(Aqua)
所属专辑:《水瓶座》(Aquriuml)
篇3
互动式体验营销
产品或品牌好就一定能赢得90后的喜爱吗?看看他们的真实消费行为吧:他们选择产品或品牌的准则不是“好”或“不好”这一理性认知,而是“喜欢”或“不喜欢”的感性态度。他们更注重消费和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追求产品或服务与自己情感体验的一致性。因此,互动式体验营销更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引导消费,刺激消费。
互动式体验营销在实际操作中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功能体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通过对产品的试用体验将使消费者对产品功能有更真实的感受和认知。比如SONY建立品牌体验店,成立SONY梦工厂,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不一般的视听享受,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
娱乐体验:90后讨厌说教、讨厌教条、讨厌一本正经,他们喜爱娱乐、追逐娱乐,从深夜KTV里他们舞动的身影、从娱乐选秀节目上他们嘶哑的呐喊中就可见一斑。将产品或品牌的理念特质融入到娱乐之中,以娱乐的体验营销让消费者HIGH的过瘾,让企业赚得HIGH。除了借助娱乐节目,企业自我创意出娱乐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五感体验:90后是注重感受的一代,90后是想要得更多的一代。给予他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感的综合感受,才更能让他们感觉到酷、有意思、好玩。当我们接触一个品牌时,最主要会透过视觉和听觉来认识它,但触觉、味觉及嗅觉这三项则较易为人所忽略。其实,最佳的品牌营销,应该要全数囊括五感才算完整。在体验经济时代,“感受”才是让90后慷慨解囊的利器。
稀缺营销
什么样的产品最酷、最值钱?当然是稀缺的产品。对于崇尚自我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90后来说,得到一款稀缺产品该让他们多么的疯狂、炫耀。运用稀缺营销,让90后疯狂去吧。
如何制造稀缺?第一是限量。耐克将限量策略运用到了极致,甚至达到了疯狂的境地。2005年,耐克推出了限量版飞人乔丹13代复古低帮鞋,引得数百消费者排起了长队。耐克pigeondunks推出,使得数十位争抢的骨灰级耐克迷在耐克店发生冲突,直到警察赶到才解决了问题。据说,该款耐克鞋全球仅有150双;第二是限人。英国滑板品牌西拉斯&玛丽亚的东京店,消费者每次只能进20人,其他人需要站在门外由工作人员拉起的绳子后面等待。在前一批购物者离开之后,货架上的产品会重新更换。消费者不仅不会因排队而烦躁,反而乐此不疲。
网络圈子营销
“没有网络,让我怎么活?”这是90后的宣言。整天挂在网上,甚至几天不出门,宅在家里上网,是众多90后的写照。网络就是90后的生活园地。这种改变让商家不得不改变传统的等客上门的坐商行为,因为人都宅在家里不出门了,就算等到天荒地老,也难以等到“情人”来。商家自然也把营销战场摆到了网络上。然而,相较于普遍使用的网络广告形式,网络“圈子营销”似乎更能深入的影响消费者。
90后追求自我的同时,又有很强的群体主义意识。他们按照自己的偏好和社交圈子,分为不同的小圈子,小圈子的意见会左右他们的消费观念。于是,QQ圈子、博客圈子、MSN圈子、校内网圈子、开心网圈子大行其道。在这些圈子里,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体验,也乐于接受别人的经验总结,进而作为自己消费行为的依据。
企业同样可以自己创建一个网络圈子。当然,圈子的主旨不是强力推销,而是一种服务、一种群友交流的平台,旨在通过口碑促进销售。
游戏营销
不会玩网络游戏的90后会被视为异类。90后热衷休闲游戏,如卡丁车、劲乐团、劲舞团等。游戏对于90后有着无穷的魔力,将产品、品牌融入到游戏之中,或者根据产品特性为其设置开发专门的小游戏,这样的游戏营销自然也魅力无限。
将营销传播融入游戏之中的植入营销,大多企业已在运作,比如在网络游戏中及开心网上出现的那些品牌。但企业需牢牢把握的一点是,植入营销要植入得巧妙,与植入载体完美融合在一起,生拉硬扯的植入,只会让人们感到讨厌,因为90后不排斥略带的商业行为,却讨厌硬邦邦的广告推销。
根据产品特性设置开发的小游戏似乎更加受欢迎。MySpace中国曾在圣诞节开展了游戏营销,玩家上传自己和好友的照片进行类似“打企鹅”的游戏,然后通过游戏内置的转发系统将制作好的游戏发送给被打的好友,吸引他来玩,也让他可以自己制作一款游戏“报仇雪恨”,利用玩家之间的病毒式传播为广告主带来客观的浏览量和新用户注册。
独特卖点营销
独特卖点营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营销手段。但在面对90后消费群体时,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90后有着自己的消费特征――专家型消费,他们有丰富的信息来源,他们对所关注的品牌和产品的信息了如指掌,甚至比销售人员更了解。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企业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篇4
这个时代谈情怀谈得太多,但我们还是要说说游戏的情结。少年时代玩游戏是好奇,青年时为了打发时间,后来只为了寻找回忆。游戏对我们来说伴随着我们成长的过程。
不过游戏哪怕再美妙,它始终只是个游戏罢了。游戏的本质是娱乐,它能给你打开一些新世界的大门,但真正要迈进大门,我们仍然要拿起书本。
我们可以以游戏为乐,但是不能以游戏代替人生。即使有时候你输了游戏,但是你要记住,你还有人生。
游戏与我的少女时代
我曾经在豆瓣创建了一个相册名字叫《不玩游戏的少年不是真正的少女》,把我从小学开始接触过的每款游戏各上传一张图片到相册里。直到后来转投微博微信怀抱,最终在2012年6月停止了继续更新。相册里共有88张照片,意味着我玩过88款游戏,平台从红白机到DOS、Windows再到后来的手机、Pad一应俱全。而我最后上传的一款游戏,是《雷曼:起源》的PC单机版,我的好友小P给我推荐的。
相册虽然停止了更新,但我的游戏历程并不意味着终止。
从我的相册名字里不难看出,我曾经是一名少女,准确地说,我是一名从小跟着堂哥长大的少女,我更习惯叫他哥哥。童年长期寄住在哥哥家,接触到的自然也是男孩子的玩意儿:晚上关灯后两人模仿WWF里的摔跤,嬉笑打闹得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听见婶婶的脚步声才肯乖乖闭嘴假装睡着不敢吱声;白天坐在电视前玩《超级玛丽》《雷电》《魂斗罗》,从来都是我先死,他仿佛吃了不死神药一样活得尤其持久。
到后来拥有电脑后,看着他玩《红色警戒》《盟军敢死队》,不明所以也就没敢张嘴说想玩。终于在我看到他玩《雷神之锤》时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结果一坐就是大半天,到晚上妈妈来捎我回家时,却发现自己头昏目眩,到家就开始发烧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FPS(射击类游戏)心怀恐惧,直到很久之后的某一天突然发现FPS的魅力,并且成了我的挚爱一直至今。就好像我小时候曾因为吃鱼扎到嗓子,在之后的十五年里拒绝吃任何的鱼,突然某天开窍了,就一发不可收拾,似乎要补回这十五年来错过的美味一样。
后来父亲给我买了第一台电脑,还是那种屁股巨厚无比的显示器,最初无聊时还会进DOS系统玩老师上课教的编程小游戏,估计那时候也算是我这辈子最会编程的日子了。记得刚刚装上Windows系统后,第一款接触的游戏就是《金庸群侠传》和《仙剑》,忘了具体时间是九几年了,反正在现在看来是再也无法接受的渣画质,在那个年代却让人激动得无法入睡久久不能忘怀的迷之感动。可能我本身比较有好奇心,没多久就开始接触到各种高清游戏,尤其是当时市面上各种游戏光盘,杂七杂八几款游戏拼成一张盘,有些甚至能在运行光盘时同时按下几个键,就能开启隐秘的内容,还真是让人感叹那时候的业界良心。收了不下几十张游戏盘后,我在整整一年的周末及寒暑假基本就在电脑前打发,或者说是蒸发掉了。除了比较主流的以仙剑系、绝代双骄系为代表的RPG,还有《模拟人生》《主题公园》《梦幻西餐厅》为代表的模拟经营类都是我当年的至爱。
还有《古墓丽影》《生化危机》这种万年长青的经典游戏,我是一个罗拉铁粉,每到假期就会约上三五小伙伴到家里围坐在电脑前玩个痛快,记忆最深的是威尼斯篇,开着电动小木船硬是冲上了斜坡飞到空中,围观群众一致惊呼这什么鬼设定!现在看来就是稀松平常的一段游戏经历,想想也是多少年没有人陪着一块儿好好把一个游戏从头玩到尾了。
到了互联网时代,由于学业比之前繁重,错过了《石器时代》的兴起、也错过了《冒险岛》的发展,揪住了《劲舞团》的尾巴,一晃到了高考结束才算有了喘一口气的时间。这一口气还别说,一喘就是三年,大一到大三这几年的空余时间几乎都贡献给了游戏,同寝室的姑娘们没事打开电脑就是看综艺,我在玩游戏;姑娘们去逛商场,我在玩游戏;姑娘们约会男朋友,我在玩游戏……活该大学前三年是单身。到了大四终于觉悟了,删了号不玩儿了,也就马上交上了男朋友,从此两个人一起打游戏。
工作以后,智能手机也早已普及,一个个天天切水果切得恨不得把屏幕划开,开会切、车上切、回家还切,不光自己切,还拉上全家男女老少一块儿切,我会告诉你我家曾经以切水果分数来裁定今晚谁洗碗么?现在回想起来既无聊又好笑。至于后来疲于奔命,也就少了时间像以前那样钻研了。你说我是长大了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游戏了?并不是,而是真的就疲于奔命了。
去年年底,也许是突然闲了,一口气下了《杀手4》《耻辱》《刺客信条3》,交替着玩儿了一个多月,拖拖拉拉地过了。后来和哥们儿一起玩《激战2》,一个月满级。不是说我玩这类游戏多厉害,并且我还一路被他嘲笑手残,闪避从来就没好好闪,任务大都半路躺尸,典型猪队友,但我就是喜欢啊,没办法,谁让我天生就喜欢砍砍杀杀,不喜欢芭比娃娃呢?
(喵 喵)
那些布阵打僵尸的日与夜
记得我高考的那一年《植物大战僵尸》很火,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在玩这个游戏。我也是,曾经有那么一阵,甚至是天昏地暗地沉迷其中。
那年夏天,我高考失败,脑子一团糨糊,不想见同学老师,不敢去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也不敢去想自己的未来,只是天天把自己关在卧室,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再没有第三件事能让我踏出卧室一步。
据说大部分游戏宅人都把对生活的失望投射到对游戏的热情上。我在那段人生的低谷期,看不清⒗吹穆吩谀睦铮也丝毫没有勇气面对自我。每天,我只想点开游戏,撒布向日葵,收集阳光,攒钱,买植物,打僵尸,过关。
就这样昏天黑地地过了两周,我决定先在暑假打份工,我找了一份家居销售的工作,我觉得生活仍然与游戏场景如此相似。我在游戏中与一大波僵尸作斗争,现实生活也是抵抗着一波波僵尸来袭。
第一次上班的日子很忙,我忙得没时间洗衣服,于是买了五套一模一样的白衬衫黑裙子,每天8点上班,8点下班,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老板是一个如铁桶僵尸般可恶的家伙,每个周末我在家想好好休息的时候,他就会打电话来问我周末见了几个客户。真想把洗衣盆扣在他的脑袋上,告诉他这是周末,是私人时间!打他,我想一次耗费三十颗豌豆都不够。
老板再可恶,也比不上各种奇葩的客户可憎。买餐桌要求送餐椅及餐桌上用来观赏的盆栽,光看不买的,每天下午都坐在书桌前,沙发上,一言不发把脸埋在胳膊里,静静待着。我还遇到过若无其事把手搭在我肩上或背部的油腻的中年男人――他们使我的内心充满着暴戾。我常常怀念着《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倭瓜君,有时候真想种下一棵棵的倭瓜,让它们一屁股坐在这些讨人厌的脸上。
然而再糟糕的生活也有诗意的片刻。某一天我下班的途中,意外的发现有棵柔弱的植物静静地长在红绿灯柱下,并且一天天长高变得挺拔起来。那是一株向日葵。街心的安全岛上,向日葵扎根并迅速长得茁壮起来,实在是件颇为奇异的事。虽然奇怪,但那画面美得连清洁工都不忍心清除它。这株向日葵每天扭头追着太阳的朝向,这算是我乏味生活里的一处美好的风景所在。
我幻想着它像游戏里那样替我积攒着太阳能,帮我买那些架上满膛豆子的豌豆射手,只要用力发射,就能击倒僵尸。
僵尸,其实是这款游戏里最凶猛的存在。
每天在他们既定轨道上,冲向目标的途中,被各种植物武器袭击,掉了胳膊继续走,掉了脑袋再迈两步,意志坚韧得可怕。你稍分神,它就能顺利进入你的领地。目标明确,它们就要你的脑子。
两个月后,我决定去复读,回归了校园生活。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后来,毕业,去了深圳,找到了工作。高考失利的那段灰暗r光教会了我忍耐和向上。在第二次步入职场后,我升职加薪,奋力向前。生活不再如游戏般难耐,我渐渐在对抗现实这件事上得心应手起来。
万圣节我和朋友一起去世界之窗。我看到一场植物大战僵尸的舞台剧,十几个面目古怪的僵尸兴奋舞蹈。而坐在我身边的女生不知为何在哭泣。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难以言表的苦涩。
我想起自己的那些布阵打僵尸的日夜。
我多想告诉她,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状况百出,让人应对不及。有些僵尸行动缓慢却生命力奇强,有些短命僵尸却异常凶猛,还有些僵尸神出鬼没杀你个措手不及。就像我们生命中如影随形的负能量,时刻伺机而动,试图吞掉我们的心。
人生到你稍微满意的那一站时多半都要经历许多忍耐,所以永远不要放弃勇往直前的勇气。
无论游戏还是真实的人生,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僵尸也不是生活,而是我们自己。
(八 月)
一路走,一路玩
从小学我就一路平平淡淡的玩游戏,单机、网游都没有做到让我欲罢不能。说实话,可能是因为年纪小不能理解那些生死纠葛,所以很多人喜欢的《仙剑》一直没能给我带来太多的震撼,还没有后来刘亦菲和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给我的印象深刻。
中学时代,大家都在玩《星际争霸》《红色警戒》《CS》等游戏。那时候,我主打探索冒险跑地图的自由沙盘。我喜欢把自己想成游戏主角,去冒险,去探索,这样我感觉自己好像多了一次体验生命的机会,特别是冒险,有着平淡生活缺少的激情。玩累了就闭上眼睛躺一会儿,脑海中想着自己用第一人称去那个世界那段剧情走一趟,好像真的经历了一样。
当你认真去热爱某物时,它总会回报给你美妙的享受,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能令你置身于其中,心无他物。不仅是游戏,乐器也可以是这样,我学吉他的时候,练会一个谱子,写出不成熟却让自己倍感兴奋的旋律,不也很有趣吗?
再后来,真正让我神魂颠倒的,就是Dota。
Dota带给我的不只是游戏的快乐,还有内心的成长,我在其中感悟很多:
1. 镇定是最强大的武器。大概几年前,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每当碰到职业选手和明星选手, 内心的狂热总会轻易被点燃。 在这样的比赛里,每一个走位失误都不会被对手放过。你的手心沁出汗,压力让你的意识涣散。你仿佛听见自己的声音,“对手真的是无懈可击!”。 你开始烦躁,你的走位开始错乱,你的策略开始模糊,你疯狂点击鼠标,却怎么也扳不回局面。 其实,你输的不是操作,是心态。
2. 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当你受到对手的嘲讽,当你受到队友的质疑,沉默应该是你的态度,冷静的分析当前的局势, 认真的做好每一个细节。当游戏在暴走声中结束,大家都会沉默。 这时候,请记得优雅的打上GG。 改变他人看法的永远不会是你反击的言语。
3. 永不放弃。比赛总是先结束在你放弃的那一刻,而不是对手将你打倒的那一刻。生活是一场持续的战斗, 专注会给你敏捷,坚韧会给你力量,信仰会让你无敌。永不放弃是一个强者的信仰。
4. 有时候你需要的仅仅是勇气――送给那些处于劣势的人。而有时候你需要的仅仅是稳重――送给那些处于优势的人。
网络游戏之于我,一开始是体验摸索的成就感,而后绝对是陪你走过这段剧情的网友,网游里的交往最不复杂,互助消遣欢笑,这也是最值得回味的。
我现在除了Dota之外,一直玩儿的是《奇迹》《凯旋》《梦幻西游》那些同龄人嗤之以鼻的游戏,其实就是舍不得曾经那么纯粹的友情,纵使现在上线已经孤零零一人,孤零零地刷怪,孤零零地跑任务,孤零零地跑风景线,只是为了重温那点背景音乐,那零星又深刻的回忆,那曾经一起的友人。
所以这么多年来,键盘鼠标换了多少,游戏币充了多少,我记住以上这些事脑细胞用了多少……
你问我会说这些都是浪费吗?不会,全因为对游戏的热爱,所以付出都是值得。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游戏?对于我个人来说,之所以热衷游戏,也许是因为在游戏中,我可以是战士、杀手、医生、厨子、学长、跟踪狂、过山车设计师、酒店大亨、非主流dancer,我可以是一切,我也可以主宰一切,我也可以到达一切。
也许是因为可以在没有父母照顾、没有哥哥陪伴、没有同伴共行时,还有人随时和你说:组队走起。
也许是因为能偶尔获得的一种让你觉得又无聊又好笑的快乐,会心一笑那种美好,终于通关了的那种爽。
或者,如某位高人所说,只是期待一种重逢的小悸动。
又或者,没有任何为什么,热爱就是热爱,游戏就是游戏,无需上述一字一句的赘述或理由。
(周 放)
关于游戏的记忆
和风夏日,蝉鸣回响。
老旧生活区的角落,一个不起眼的小卖部里,从门口堆满的零食缝隙往里望过去,几个小孩子坐在一台电视前嚷嚷闹闹的玩着游戏。这可能是很多人最早对于游戏的记忆。随着年龄增大,经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还在玩游戏。每次我只是一笑而过。
我有一个非常古怪的朋友。我们两个人相识是因为在《最终幻想11》里钓鱼。我在里面钓鱼是因为网络延迟太大,所以就随便玩点什么看看风景也好,他是个日本人,肯定不存在延迟的问题,为什么钓鱼我也不知道。我们两个就整天整天的钓鱼,然后各自用着蹩脚的英语聊天,从游戏一直到日本文化和中日两国关系。某天他主动跟我说他几乎会在每个游戏里面钓鱼,最早从《UO》开始就是一个专业的钓鱼玩家,但我一直也没有问过为什么,理所应当的觉得只是个人喜好而已。他几乎不会去打怪,也不怎么做任务,唯一的乐趣就是钓鱼。后来我们交换了一个MSN,直到有一天我实在对这个钓鱼的游戏失去了兴趣。
大概几年后偶然他又联系到我,问我玩不玩《魔兽世界》,我就和他一起重新创建了帐号玩。是的,还是钓鱼。偶尔做做任务,剩下的时间全是在钓鱼。这个时候我也从来没问过他为什么这么热衷于钓鱼这件事,还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他可能也感觉我比较无聊就干脆开始教起了我日语。后来我越来越少玩,但每次上线都会发现他还在各种奇怪的地方钓鱼。
不久前他又一次联系到了我,问我玩不玩《最终幻想14》,我知道,肯定是没人陪他钓鱼了。于是我们俩又在《最终幻想14》里面开始钓鱼。从第一次我认识他时我连英语都说不好,到现在我已经能用日语跟他交流,中间过去了有十年。我终于忍不住问了他那个问题,究竟你为什么那么喜欢钓鱼?
他的答案是,他非常喜欢钓鱼,小时候因为游泳溺水过所以有心里阴影不敢接近大片的水域,所以要么就在家钓鱼缸里的~,要么就只能玩游戏了。
高中时候同学有个学校里的扛把子,我们俩唯一有交集的事情就是偶尔一起玩玩《梦幻西游》。
我们俩同在另外一个朋友创建的帮派里,都只是普通帮众。虽然经常一起玩游戏,但其实游戏时间内我们两人也几乎不会说话,只是感觉碰巧玩在了一起而已,两个人的世界观差距太大,我当时一直觉得也没什么可说的。于是就是只要我在线的时候,他就发过来一个“?”,我回“OK”,我们就一起组队,等我不想玩的时候回一个“下了”,即便我们人在一起也是如此。这个看似乏味无趣的过程持续了几年。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玩过一款比较早的网游叫做《热血江湖》,当时里面有一个知名用户叫做“裸奔也是一种美”,之所以知名是这个家伙升级升得太快了,两个月后才有人追上他的等级。
当时游戏里一个很大的地图叫做“南明湖”刚开没多久,里面有一个卡怪,当时我们这些小号都是要过去混经验的,但拉怪是有很高的风险的。某一天我们惊奇的发现有一个高等级的玩家在帮我们拉怪,仔细看了一眼发现居然是传说中的“裸奔也是一种美”,在我们每人都打掉几个后他又告诉我们说差不多可以了,否则有被封号的危险。之后一两周的时间里每天他早上都会在这个地方帮人拉几个怪过来,然后说同样的几句话,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
《武林外传》开服没多久,“裸奔也是一种美”又是等级最高的玩家,在一次完美时空的活动里有人指着远处的一个人说那人就是“裸奔也是一种美”,我犹豫了一下也没有上去搭话,这个故事留做一段记忆也挺好。
你为什么喜欢看电影?你为什么喜欢看书?你为什么要走出门张开双臂拥抱大自然?你为什么要漫步于林荫小路?
所以你为什么如此热爱游戏?
这就是生活啊。
(王亚晖)
游戏带给我的人生道理
和别人不太一样,我在青年时期,几乎没有沉溺于游戏,真正疯狂的阶段是在小学、初中,那个时候正是中国网络游戏起势的时候,可以说我是《传奇》《石器时代》《金庸群侠传》最早的一批用户。有时候回头看看,在玩游戏中思考出这么多道理,我也真是个爱思考的好孩子啊。
学会计划
第一款玩的网络游戏是《石器时代》,当时家里没电脑,都是在网吧偷偷玩,一开始哪里懂那么多,只顾玩得开心,属性技能点都是一顿乱加,直到30级之后才发现因为点数加错了,敏捷差了一大截,遂删档重练。这事在我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原因很简单,那时候网吧一个小时3块钱,《石器时代》还是付费游戏,30级可是玩了我几个星期,现在想起来也忍不住想要哭泣!所以之后我玩任何网络游戏,都不是贸然开始,而是先了解游戏环境,基本设置,看看攻略,确定好最适合自己的人物职业之后才开始游戏。
这种习惯也延续在了我之后整个人生,我做大部分的事情都不会贸然投入全部,总是会尽可能的全面了解规则和结构,做好详尽的研究,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后才开始投入,事情往往都会事半功倍。
学会做生意
我人生的第一笔超过2000的收入就是来自于游戏《传奇》,这个游戏让我累积获得的收入超过5000,我的赚钱道理和实例其实很简单,但经历会让人更容易产生前所未有的认知,关于做生意,《传奇》确实让我学会了很多。我曾在游戏中通过“别针游戏”的玩法换到了记忆项链,说简单点就是我用价钱很低的小极品牛角戒指,不断交易,在超过10次的交易之后,换到了当时可以在线下卖到800块钱的道具,也曾通过低收高卖药水,让角色人物的游戏币一直处于充裕的状态,甚至在多年之后重温《传奇》续章时,在一个月内赚到了2000元人民币。这些经历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生活中的我也会经常注意这样的机会,我曾多次倒卖手头的资源,二手冰箱、洗衣机,都是低收高卖的形式让自己小赚了一笔,当然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钱,只是想表达出一种思维方式,世界上没有不值钱的东西,只是放错了地方,给了不适合的人。
学会控制自己
这个其实是我得到最大的财富,我说过,我在青年时期,也就是人人都玩游戏的大学时代基本上没有沉迷过游戏,奖学金,项目比赛什么都没拉下,这种自控能力很大程度也得益于以往的游戏经历。
记得初二的时候,我由于过于沉迷游戏,成绩一塌糊涂,基本是班级末尾的水平,当时爸妈都羞于参加家长会,都是奶奶代为出席,班主任直接说我考不上高中,我特别气愤,打算开始认真学习,并不是为了什么远大理想,只是因为班主任太拽,我想证明给他看而已。这个决定做了之后就要面临一个挑战,如何摆脱游戏之瘾?
这个过程现在觉得是轻描淡写,但有过相同经历的人应该知道,无论是什么样的瘾,戒的过程都是非常困难的。任何一个意志强大的人都不是天生的,必然是经历过后天的精神锤炼。
当时我就干了两件事情,卖掉了游戏账号和装备,每天坚持深蹲跳,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定制一个深蹲跳计划,每天100个,做不到我今天就不吃饭,幸运的是这个计划我坚持了180天,这180天换来的不单是我可以原地抓框了,更多的是我能说到做到了。人是最容易原谅自己和放过自己的,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懒惰,但当你真的选择面对并大获全胜之后,懒惰就会兵败如山倒,你的意志就会成为你控制自己的最佳中介。
结果我以一个暑假的时间,恶补至月考全班第二,也顺利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