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
时间:2023-04-11 16:1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这一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此时打下的教育基础,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通过多年来的社会观察和教育实践,发现多数孩子具有乐观、勇敢、自信、友善、团结、守纪等心理特点。但是由于社会大气侯和“四二一”家庭的影响,在少数独生子女身上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不健康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特征
1.狭隘。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轻者为性格缺陷,严重者就构成心理病态。其特点表现为受点委屈,为一点鸡毛蒜皮的意见、得失,就心烦意乱、耿耿于怀而不能自拔,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极度的神经过敏情绪不稳,意志消沉。这类孩子独生子女占80%以上,由于家长过分溺爱,使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变得任性、娇惯,不讲友爱,缺乏同情心、宽容心。
2.怯懦与自卑。怯懦表现为胆怯和懦弱。自卑表现为完全失去自信,非常害怕在别人面前活动,该说的话,刚到嘴边就发生梗塞。全身紧张,手足无措,课堂上把小手举举放放,没有老师、学生的鼓励小手不能一次举高。无论做何事都生怕别人耻笑,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
3.抑郁。这又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表现为沉默寡言,孤独、怀疑、焦虑、多愁善感,对什么活动都不热心,不愿参加,对人对事冷淡无情,不善于与人交往。
4.逆反心理,这是孩子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屡遭挫折,失去信心和支持,内心极不满时表现出来一种反常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在“学困生”中较为普遍,他们纪律涣散,学习消极的态度和厌恶情绪便溢于言表。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理解为小看自已,跟自己过意不去,认为人们都在轻视他,伤害他,把家长正当的管教,正常的关心视为“假惺惺”“没安好心”。于是他们常做些师长指东我偏西、你让打狗,我偏撵鸡之类的事情来气老师、家长,让师长下不了台。
二、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与矫正
针对上述异常表现,该如何疏导,搞好心理卫生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指导:
1.注重智力发展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以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愉快地遨游。开展“夺美称”(速读能手、能说小将、小作家、小博士、小功臣、故事大王、歌唱明星等)“对手赛”“智力竞赛”等活动,让其在竞争、合作、有趣的激励机制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学风,从而学会做人、求知、生存。耐心细致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深入学生生活实际,分清学困生的类型及原因,对症下药,以赤诚的爱心去滋润学生幼小的心弦,永远给心理异常者以希望之光,充实精神营养和知识营养,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创设“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环境,让他们去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扬起奋进的风帆。这样避免了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的出现,确保儿童神经系统健康发育,功能得到和谐有序的发展。
2.加强情绪稳定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教育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年儿童的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动性和两极性,他们控制自己情绪能力差,如果强烈刺激,便会产生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的积郁便会导致异常。因此指导学生有意培养健良乐观的情感,尽可能消除、防止消极情绪在学生心理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要教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状态。师长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学校、家庭气氛,使学生生活在亲切、和谐、团结友爱的环境中。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既要看到失败也看到成功的因素,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还要教会学生用转移注意的方法,避免不良情绪的爆发,学会用自己的排解方法与不良情绪作斗争。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和乐观的情绪,就会消除抑郁心理。
3.时常进行意志坚强教育。首先要通过名人名言故事及他们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了解意志在成长中的作用,从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在艰苦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这样,久而久之便会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果断、持久的品格和对困难大无畏的精神。即使出现挫折和不幸,也会乐观地对待,消除怯懦与自卑心理。
篇2
关键字: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有效性
【中国分类号】G633.51
初中历史在整个初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日后成为怎样的人,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里,怎样有效提升历史教学成为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难题。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在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性
(一)初中历史的作用不容小觑
历史是一个国家蕴含的几千年的传统,是几千年来有关事实的各种记载。它传达了许多朝代的兴衰,许多制度的好坏,许多人物的浩海沉浮。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通过对人物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事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朝代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学好初中历史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各科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不断分析,利于学生养成在遇到问题时自己独立思考,不断分析的好习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能够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文学素养。
(三)学习初中历史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历史是记载人类活动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涵盖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事件和王朝兴替。学习历史,可以反思过去,面对现在,在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史为鉴,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来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足。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成长和发展,并体会国家所遇到的困难,在无数先人的努力下,才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形成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感情。
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面临的问题
(一)对历史学科教学的不重视
一再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度依然不够,有些家长觉得历史是个无关轻重的学科,在学习历史上花费的时间会被认为是浪费。历史也并没有引起部分教师过多的关注,对于历史,许多教师以为只要是记好了就可以通过考试。这些忽视学生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做法是不正确的,阻碍着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开展。
(二)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偏差
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考试中取得高分,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对历史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学生会把其他多余的精力放在语数外上。所以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兴致不高,甚至在历史课上学习别的科目,他们忽视了历史的作用,急功近利地想取得更高的分数。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初中历史老师很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
(三)历史老师的队伍不够强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积极授课,学生才能逐渐掌握知识。而目前初中历史的师资队伍仍不够强大,许多老师是非历史系毕业,或者因为历史不够被学校重视而换了其他学科。
三、新时期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要遵循科学性
凡事都讲求科学性,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恰当的设定教学目标,同时发挥这一目标的领导作用。既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素养的提高。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足的备课,细致入微的讲解,使教学内容就从书本出发,又使历史知识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以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尺度
历史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不断分析学生的承受能力,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便在备课的时候做足准备。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根据他们的接受水平及发展要求进行教课。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全面启迪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培养实践能力等等。
(三)历史教师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单方面的灌输知识给学生,使学生渐渐厌烦这种教学模式,讨厌学习。其实,教育的本身目的就是为了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这种过程应该是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自由的课堂环境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师不顾学生接受能力的一味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最终会使学生因压力过大而放弃这门学科。教师要尽量营造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自己的个性,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确保学生的想象空间。
历史教师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与专业素养使学生信服,确保课堂形成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空间,通过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不能因为观点的不一致或犯下的错误而轻易责怪学生。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并试着理解学生,从中学生的心理年龄及看问题的角度,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
(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枯燥死板的课本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为了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准备一个关于本节课的人物小故事、野史等,以吸引学生眼球为主。学生会为了一探究竟,而不自觉地跟随教师的脚步一步步把精力投入到课本知识中去。原来,历史也可以很生动,通过小故事的讲解,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或者,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两小组,分别站在对立面上讨论历史人物的功与过,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对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结语:“以史为鉴可以明事理”,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着具体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肩负起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斗志。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慢慢摸索,在教课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反思,勤于实践,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技校 顶岗实习 学生 心理疏导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03]2号)中对顶岗实习作如下描述:“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是实施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从事一定的工作实践或生产操作对学生进行特定的技术、技能或综合职业能力训练过程。”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应变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的变化,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一环节,及时疏导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以保证学生顶岗实习任务的完成,为学生顺利踏上就业岗位做好铺垫。
一、技校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问题
顶岗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身体和心理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应分析技工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一些心理问题,提出心理疏导的策略,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他们客观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做好就业准备,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1.焦虑心理
焦虑是指技工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出来的焦虑不安,主要有三种类型。
(1)环境变化的焦虑。学生从熟悉的校园走进陌生的企业,生活居住环境、饮食方式、工作岗位的变化等都能使学生产生焦虑。单位环境跟自己的想象有很大出入,生活很不方便等,这些由于环境转变带来的影响不同程度地使学生产生不同的焦虑。
(2)人际关系的焦虑。学校的环境比较单纯,不少实习生由于交际能力有限,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事、领导、客户之间的关系,缺乏基本的礼仪素养,无法很好地融入企业集体氛围当中;有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有的学生还不能从学生转变到员工的角色上来,人际关系紧张。
(3)未来就业的焦虑。在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看来,顶岗实习就是到企业去工作,普遍期望企业环境比较好,工作强度不太大,有相对满意的劳动报酬,而缺乏对实习本身明确的要求和规划,对顶岗实习的目的不明确,更对未来是否能找到如意的工作产生焦虑。这一心理现象在顶岗实习后期表现得较为突出,尤其是当学生对顶岗实习工作不满意的时候。
2.自卑心理
由于刚刚进入企业,面对工作不适应、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等情况,实习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前途渺茫,致使一些学生不能坚持完成顶岗实习的任务,直接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困难。学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上的自卑。在学校,周围的同学和自己一样都是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家都在同一水平上,不存在学历的差距。可是,到了工作岗位,由于企业是个大家庭,迫于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任何年龄段、任何学历水平的同事均可共处一处,技工学校的学生开始对自身的学历产生自卑心理。
(2)自身条件的自卑。由于接触社会上的人越来越广泛,受一些观点的影响,一些学生对自身的相貌、身高等外在条件产生不满,为家庭的经济条件感到忧虑。因为经验不足,有的学生也会对自身的应变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产生质疑,甚至出现自卑心理。
(3)工作上的自卑。因为顶岗实习的工作性质,一些实习生开始与身边同学攀比,攀比工作地点,攀比收入和待遇,攀比工作单位,攀比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即使在同一企业的学生,由于岗位的分配不同、待遇不同等等,有的学生也会觉得不平衡,甚至产生失落或自卑心理。
3.抑郁心理
顶岗实习期间,由于工作环境、单位体制、规章制度、作息时间等的不同,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抑郁心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不对口的抑郁。学校在安排顶岗实习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对口,但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有的时候不可能一到企业就给学生安排本专业岗位。这个问题在技工学校的顶岗实习生中很普遍,可是有些学生就是执著地认为自己所学和所从事的岗位不一致,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2)企业管理的不适应。学生对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不适应,有些学生在学校有迟到、早退等不良习惯,从学生转换成职工后,对单位的规章制度不能适应。有的单位,迟到、早退都要扣工资,刚实习的学生觉得有点不能接受。企业的管理体制和作息时间与学校截然不同,劳动强度也比较大,个别学生无法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要求,就会违反纪律,甚至选择擅自离岗。
4.消极依赖的心理
(1)工作上的消极。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觉得工作太累,是很正常的。现在的技工学校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差,学生不愿意吃苦,也不能吃苦,这是现在大多数实习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用人单位反映最多的问题。有的学生是在企业加班感觉工作太累,身体承受不了而中途离岗;有的学生是因为心理压力大,产生心理疲劳等。
(2)生活上的依赖。尽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但实际上学生心理上还觉得自己是学生、是孩子,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想要学校的老师、家里人帮助,没有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遇到困难就选择消极应付或等别人帮忙解决,有较严重的依赖心理。
5.从众心理
顶岗实习是学生第一次踏入社会,他们会受社会上随大流思想的误导,不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爱好,盲目作出与自己感知和判断不相符合的决定,影响了个人的行为、情绪,最终导致对顶岗工作的厌倦、对职场的失望,从而影响对未来工作的信心。
二、技校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
1.做好实习前的思想教育
(1)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交谈和倾听的技巧,学会同领导、同事、同学,如何共事、如何协调,接受领导的工作安排和批评,学会尊敬人、理解人、体贴善待人,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和心理基础,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对顶岗实习的目标和可能存在的困难有充分的认识。学校要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作用,将已就业的优秀校友请回学校,为学生现身说法,提高就业教育的实效。
2.重视顶岗实习生实习期的管理
(1)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学校将顶岗实习学生分配给各个班主任,每个指导老师负责十几个学生,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和帮助学生处理各类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2)与企业保持联系,定期派老师到企业巡检。学校要注意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思想动态。同时,建议企业要重视学生,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学校与企业保障学生的正常权益,并发挥桥梁的作用。
(3)经常与家长沟通,做学生的坚实后盾。学校要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实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有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喜欢和老师、学校反映,而是直接向家人诉苦,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和家长多沟通,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
3.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1)经常与学生联系,关心爱护学生。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本班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由于班主任对每个学生比较了解,学生和班主任也比较熟悉和亲切,很多学生愿意和班主任沟通,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心理学的学习,经常和学生交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让学生感到学校的温暖,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丰富学生的班外生活,给学生排压解烦。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压抑、抑郁情绪无法避免,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休息之余可以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感受班集体的温暖,感受班主任的关怀,如组织学生感兴趣的聚餐、唱歌等休闲活动,给学生排压解烦。学生可以向班主任或信任的同学倾诉自己的遭遇,把心中的压抑情绪释放出来,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工作压力、抑郁情绪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总之,顶岗实习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就犹如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企业,接受着学校与企业的双重教育。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培养团结合作、创新争优、守时严谨、艰苦奋斗等优良的职业素养。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成功转换角色身份,这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各方的支持与帮助。教师及时疏导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掌握职场人际技巧等,从而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使学生更自信地踏上工作岗位,并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54-01
随着教学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行,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输和身体的锻炼,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逐渐成为了教育的重点。小学生所处的时期正是性格的养成和心理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做好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弱。由于农村环境的闭塞,家长引导能力弱,导致农村小学生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存在问题。在教师的教学中,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或者失败就会放弃,甚至产生极端心理,自暴自弃,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困难[1]。部分农村小学生表现敏感,经常因为小事而出现负面情绪,比如,胆怯、爱哭等,甚至出现人身攻击行为。
2、自闭、自卑,羞于与人交往。在农村小学生中自闭、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羞于与人交往。具体表现为,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害怕在活动中出错被嘲笑;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懂的问题不敢请教教师和同学;与陌生人交往时不好意思表达,不善于沟通。家里来客人表现胆怯、羞涩,不愿与客人打招呼。
3、自信心不足。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多为务农人员或者务工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在教学中,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家庭作业完成质量差。这些现象一部分原因为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够重视,在家庭中缺少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一部分原因是教学方式落后,使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无法长时间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导致学习自信心不足,自信心不足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后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学生生活的环境,包括学生居住的地理环境、人口素质、经济条件等各种元素组成的生活环境。学生居住地的地理环境闭塞与否、人口素质的高低以及经济条件的好坏,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比如,学生生活环境比较闭塞,那么当学生接触陌生人或新鲜事物时就会出现害羞的心理,导致学生羞于表达。
2、学校教育的因素。学校是农村学生接受教育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学校的环境及教学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环境主要指精神环境,具体来说一般可分为校风、师生关系等。一般校风好,学生可以在良好风气的熏染下形成良好的性格以及学习风气,通过同学间的互相感染和帮助,使整个学校或班级紧紧的团结在一起,产生凝聚力[2]。教师的素质高,能够为学生起表率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模仿,从而将教师的优良品行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道德修养。
3、家庭教育的因素。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家庭的关系、家庭的结构以及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家庭氛围较好,家长都比较乐观。那么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势必会养成乐观的性格。反之,家长之间经常存在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必然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
4、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遗传、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遗传因素是后天教育无法改变的,生理、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有的学生因为一些生理缺陷而表现出自卑心理,从而不愿意与人交往。
三、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也是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是教学的保障,心理素质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表率作用。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情绪控制,以平和的、乐观的心态面对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2、注重心理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设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教师在心理健康教学中要将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加,在活动中多给与平时比较自卑、羞于表现自己的学生,从而帮其建立信心,消除心理健康问题。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制定学生档案,对于一些家庭比较复杂,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从而使学生在精神上放松。在开展课外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纪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活动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通过主观努力获得收获,通过活动释放压力,缓解心情。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普遍,应该受到广大教育者和家长的关注。其成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所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社会各界、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帮助学生营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以及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知识建构理论;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123-03
作者简介:赵庆国(1981-),男,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李欢欢(1983-),女,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技术处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
0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的高低已经成为考察一个国家人力素质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越高,意味着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和新科技的能力就越强,越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公安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公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公安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向科技要警力,提高公安工作“统一指挥、快速反映、协同作战”水平的有效手段。
1公安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公安院校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未来投身警务和公安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分析公安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公安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是公安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就该项目组成课题调研小组,对所在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研,内容涉及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能力等方面。通过调查研究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发现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普遍较低,概括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薄弱,不善于捕捉信息。
警察的职业性要求必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能够敏锐地感受与公安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各种社会信息,积极主动地挖掘、搜集、利用有利于预防、打击犯罪的各种信息。然而,在校大学生普遍表现为获取信息的意识淡薄、对信息需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对充斥着的信息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究其原因在于在校大学生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与社会基本脱离,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没有形成个人独立学习的能力,造成了对周围信息的“冷漠”。另外,信息需求的实用心理,也导致了捕捉信息的片面性,从而使获取的信息不全面、不系统。
(2)信息知识匮乏、缺失状态严重。
警察的信息知识主要是对信息基本常识的掌握,了解反映警务活动规律和社情变化的各种消息、情报、数字、报表、图像以及与警务工作有关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警务工作信息源。通过调研发现,公安院校在校大学生在信息知识方面表现严重匮乏,信息知识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3)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信息道德认识模糊。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个人信息的泄露等。信息安全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建设信息化公安队伍、打赢信息化犯罪斗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作用十分突出。调研发现,公安院校大学生中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了解、获取、使用与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普遍存在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等问题。
(4)信息检索能力不强,信息处理能力差。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大多数学生获取信息时通常借助于一般的网络搜索引擎,没有掌握相应的信息检索方法与技巧。大多数学生利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只是停留在文字处理、上网浏览信息、简单的信息搜索、收发邮件等这些初级应用上,对信息的分析、筛选以及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知识建构理论分析
建构主义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知识建构理论认为,人们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2.1知识建构理论的知识观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不是各种情景都能适应的教条,它们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在不同的情景中,需要被重新建构。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可能更正确的解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依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2.2知识建构理论的学习观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生新旧经验之间是一个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即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途径来建构意义的过程。学习就是一个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应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2.3知识建构理论的学生观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4知识建构理论的环境观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并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4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知识建构理论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启示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在内容与形式设计上与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知识层次和信息需求保持一致;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按照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组织知识内容,并提供互动的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信息知识和能力。
3公安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设计
3.1建构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公安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依据知识建构理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应建立一个具有多层次教学目标、包含多层次教学内容、提供多种形式教育方式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以全面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由低到高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层次。
初级层次主要是通识信息素养的培养,大学一年级一般是接受通识教育,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识信息素养培养阶段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数字媒体与应用、程序设计等课程等内容。计算机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及其功能,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办公自动化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了解互联网基础知识。数字媒体与应用主要针对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变化特点,系统地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与技术方法。程序设计主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能力和素质以及思维方法。
中级层次主要是专业信息素养的培养,一般是在大学二年级开始。专业信息素养培养阶段主要包括:学科专业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处理、专业软件的使用、专业网站的建设等。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专业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课程内容可以单独设置一门,也可以有计划地渗透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中进行。专业信息素养的培养一定要结合专业特点来进行,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强化。
高级层次主要是实践与创新信息素养的培养,一般是从第三学年的后期开始,重点是第四学年。这一学年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一般也进入了实践研究阶段,比如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根据该阶段的特点,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和研究任务,让大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研究与实践,并初步培养他们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工作实践和研究创新的能力,一般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进行。
3.2构建有利于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学习的情境
知识建构理论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公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构开放式信息素养教育,实现真实与虚拟教育的无缝链接,从而最有效、最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方面是硬件环境的建设,配有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微机教室、录播教室等,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围绕问题积极探究,这样有助于学生将检索知识与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加大软件环境的开发,利用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开发信息素养教育集成系统,营造出类似真实信息检索的“逼真”学习情境,通过一个又一个真实的不同类型的检索实例,使学习者有如置身于真实的信息检索与解决问题的情景之中,通过对真实的、复杂的、开放性问题的全方位学习,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创新与实践空间,构建学生自身的信息检索知识。
3.3构建“以学生为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积极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学习是心理的积极运作,而不是对教学的被动接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构建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教练”、“导学者”。公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从接受型向探究型和建构型模式转变,即强调个体探究型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以发展学习者自主建构、独立学习以及质疑和反思的能力;倡导群体探究型模式,以发展学习者的交流、协作和进行知识的社会性协商能力,从而使模式的建构与应用在发展目标、学习理念、学习任务、评价倾向、教学方式、学习情境、学习分组、教师角色、学习者角色和技术支持等方面产生预期的变化。
3.4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信息素质教育更应该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通过评价信息素质教学活动过程来评价其实施效果,也可以通过对比学生前后信息素质的差异间接地评价信息素质教育活动。公安院校信息素质课的考核及评价,不同于一般高校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的要求,既要反映学生对一般信息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对公安专业信息的理解和运用上,包括对公安专业信息的敏感性方面。所以,应建立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来体现公安信息课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专业特色和综合性。
4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还较多地停留在图书馆图书资料使用、相关课程的开设等方面,是仅从某一个方面的较为单一的研究,尚缺乏整体思维。笔者认为,要有效解决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从根源上分析问题,以知识建构理论为指导,然后再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制定出恰当的培养策略。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总结,要根据信息社会的变化和要求适时改革,并把新的培养模式付诸于教育实践中。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丁宇.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标准[J].情报探索,2012(8).
[2]李智晔.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转换与创新[J].情报科学,2007(7).
[3]谢少俊.公安院校信息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4]张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
篇6
关键词:职业学院;学生档案;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33-01
随着国家对职业院校的重视,职业院校无论从招生规模还是学校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特别是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发展,也给职业院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涉及社会机构多个方面的服务性工作,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更是涉及学生个体和高校整体的重要工作,不管是学生的学历认证、考评、就业,还是未来的晋级和提干,都离不开学籍和档案,所以这是一项关乎学生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工作,作为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主要负责人的辅导员要紧跟时代步伐要求,积极改革创新,为学生档案管理服好务。
1.加强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随着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对毕业生鉴定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看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情况,高职院校的学籍档案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校的实际表现情况,所以占据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辅导员作为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学籍档案管理对院校顺利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要认识到当前信息技术等手段的影响,以及学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非在校或非考试内容等新形势,对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带来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积极提高自身管理素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管理档案,并有效利用,全面推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同时,要强化管理意识,要求辅导员在管理学籍档案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负责,严格把关,细致做好建档工作,规范遵守学籍档案移交和保存制度,杜绝弄虚作假、敷衍了事。此外,要加强普及档案知识,提高学生认真对待自己档案的意识,让学生认真填写每一份资料,尽量避免在将来就业时因档案问题出现麻烦。
2.提高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学籍档案是跟随学生一生的、具有考察功能和利用价值的文字性资料,其中主要包括:成绩单、考核表、学籍表、毕业登记信息等,真实有效的记录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经历。由此可见,学籍档案是反馈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记录,我们要不断提高和强化对学籍档案的重视程度,完善学生的学籍档案,力求做到真实和完整,充分发挥学籍档案应有的作用,体现学籍档案的真实价值。辅导员在建立学籍档案时,应采用统一的格式,并要求各部门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及时完善和更新,并认真考核和鉴定,给出客观公正的考核意见,用词用语要准确。所有需要手工填写的材料一律采用碳素墨水和黑色签字笔填写,并保证内容真实、字迹工整、内容准确、无随意涂改等现象,全面提高学籍档案的利用率和有效率。此外,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较多、类型较广,并具有多元化、开放性、多层次性等特征,所以高职学校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不但要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还要有周期性、重复性,比如,学校中经常出现学生中途休学、退学、转学等变化,使得日常管理工作量增大,再加上学籍档案管理本身就比较复杂,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应注重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政策性,这是高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做好此项工作,有助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发展。
3.采用信息技术加强管理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与科学化,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从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也在走数字化的道路,但开展的程度达不到形势的发展要求,很多辅导员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更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以此为管理的工具和载体,提高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效率。同时要加强学籍档案管理部门和院校其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对接,建立统一规划的操作平台,最大限度的节约学校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院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推行档案电子化进程的过程中,要做到电子文档与纸质档案共存,同步更新和完善,实现档案的双重保障,防止因意外而造成数据丢失。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采集,对于从网上录取学生的学校,要与教育部高校学历电子注册系统联网,实现直接从档案库中下载学生的信息资料。例如,通过网络中的学籍管理系统,可以录入学生的姓名、年龄、专业、身份证号码、学籍变动等基本信息,还可以借助音频功能录入学生的照片和音容笑貌,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发送自己的档案信息,给予企业更加直观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此外,在学生各项成绩管理方面,也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管理,通过网络上传学生的成绩查询信息,不但可以减轻管理者的工作量,还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必须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网络学籍管理系统,在各部门、各院系中进行数据共享,也可以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完善现有的软件系统功能,从而满足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要求,或者可以采用引进先进学籍管理软件的方式,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推动院校学籍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进程。
4.从整体上提高辅导员综合素养
由于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管理人员,所以要系统掌握相应的档案管理知识,并具有扎实的档案管理能。众所周知,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档案管理工作亦是如此,作为辅导员,首先要全方位的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当前学籍管理网络化的大趋势下,辅导员作为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主要负责人,就必须要通过参加培训和自学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各种电脑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力,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水平和能力,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档案管理的要求;其次,辅导员在收集、整理、保管档案资料时,一定要伴随分析、探究、判断、综合等各种研究活动,只有不断深入调研,才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适应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其三,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保密意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领导解决服务问题。实际上,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不但要做好相关记录,而且要充分利用学籍档案,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要想适应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要求,无论从学院层次还是从辅导员自身都要认识到管理者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并为辅导员们提供各种途径加强培训,同时辅导员个人也要积极参与学习,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管理的素养。
总之,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一定要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学籍档案的管理制度,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提升管理效率,真正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何琴.浅谈高校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09)
[2] 徐春梅.规范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
篇7
关键词 新形势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教育体系的改革,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学生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模式,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上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需要改善的问题。高职院校的生源性质复杂,由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的学生组成,都有自身的性格特征,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人员就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寻找合适的管理方法。
1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1.1高职院校学生特征
近几年高职院校扩大了招生,高职院校的招生范围广,包括中专中职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以及社会人士等,生源质量低,这些学生相比于本科院校通过选拔性考试中高考选的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都是不如他们的,并且基础都较为薄弱,在学习时缺乏自制力和学习动力,难以集中精力去学习。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较独特,他们来自不同的层次,在管理中不同于本科院校学生是同样的受教育程度,在个人素质上是相当的层次,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管理中如果方法不当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不能很好地开展管理。
1.2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学生管理是个繁琐复杂的工作,除了要管理学生日常生活,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作为管理人员要求有耐心,能够细心并具有责任心去进行管理工作,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年轻的缺乏经验的人员,并不适合管理繁琐的工作,由于经验的缺乏,在处理管理工作时不能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
1.3学生缺乏自主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能力弱,学习上的劣势使得他们产生自卑懒惰心理,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自主性,自主管理能力弱,在他们进去高职院校中,如果没有得到改变,就会跟以往的学习态度一样,浑浑噩噩的混日子,管理人员就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改变不良学习态度。并且由于当前的管理人员经验的缺乏,没有落实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的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缺乏导致管理工作难以进行。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2.1重视综合素质提高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积极乐观向上,自律性强遵纪守法的人才,要提高素质教育,先教育他们怎样做人再教育他们怎样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提升,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但提升了管理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2管理制度的完善
为了确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管理工作要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管理制度,在对学生管理时,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奖惩有当,学生做的好的地方给予奖励表扬,学生犯错在没有触犯底线的前提下,如逃课、迟到等行为要与学生面谈,了解原因,并根据情况合理的进行惩罚,新形势下的教育管理,不再是传统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在处理时可以让学生写诗或写歌取检讨,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同时也不会过于死板的进行管理工作。不过学生的行为严重危机,如盗窃、打架等恶劣行为时就要严肃处理,让学生意识到其危害。
2.3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
学生管理是以学生为本的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管理人员在管理时要具有责任心并且细心耐心的去处理繁琐复杂的工作,学校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管理方法和考核,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管理方法,并定期组织考核观察管理人员是否做好管理工作,并指出需要注意改善的地方,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传统的管理理念是命令性单向的,管理效率高效果却不如人意,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各个层面,传统的管理方法容易激发学生逆反心理,在新形势下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能促使学生和管理人员双向沟通,使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结语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管理人员要根据当前的教育模式,合理地进行管理工作,在管理制度上要完善,管理方法要适合高职院校的特征,管理人员要具备管理经验并且有耐心细心的处理管理工作,以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在管理时,以学生为本,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沟通交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传授他们知识时先教他们如何做人,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龙胜恒.关于做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3(38).
[2] 刘恒儒.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1).
[3] 贺志强.关于新形势下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3).
篇8
【关键词】高职 顶岗实习 思想 心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4-02
一、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是指在校学完所有教学计划中的理论与实训课程之后,在第五或者第六学期到校外按照教学计划中设定的半年或一年的企业现场实习。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最早提出是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05〕 35 号文中,2006年开始在师范类院校首次实施,后因为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效果好逐渐推广到全国高职院校的非师范类专业中。顶岗实习,综合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运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已经是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是一个学校和企业交叉的地带,目前来看普通的高职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心理问题的教育指导,关系到高职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思想心理现状
在顶岗实习中,学校安排有指导教师,企业安排有师傅,往往只是在实习纪律、岗位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管理,普遍性的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通过调研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思想心理问题现状如下:
1.过渡期的思想心理波动较大
当学生从校园走入企业,由学生身份转变为工人身份时,因为习惯了学校的单纯的学习、生活和管理规律,顶岗实习中会存在一个思想心理的过渡期。很多学生在这个过渡期内,对企业的严格管理制度、对劳动强度、对企业的同事关系产生不适应性的思想心理障碍。
2.公主少爷的思想心理
计划生育下的独生子女们,从小到大学期间受到了家长的过多的溺爱,养成了比较浓厚的公主少爷思想心理。在顶岗实习中,这种主导的思想心理容易产生攀比心理、消极工作心理,以及对工作中的岗位任务分配、困难压力和领导的批评产生挑剔、极端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不能够吃苦耐劳,不能够正确的面对困难压力,不能够正确的自我认识容易导致学生频频更换顶岗实习岗位,影响了企业和学校的校企合作关系。
3.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在实习中的思想压力影响因素较大的有薪金待遇、任务指标、企业制度、客户投诉等。学生在遇到思想心理压力时主要与同学沟通,期望沟通的对象,首先是学校的老师,其次是企业,最后是父母。
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思想心理干预对策建议
1.顶岗实习前的思想心理预防性教育
(1)开展好心理健康课、就业指导课或职业生涯规划课。在课程中,强调学生的顶岗实习中的思想心理教育,让学生在离校前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职业观,教育学生要虚心接受领导的管理,以及如何处理与同事、客户、领导的关系。比较好的效果是播放一些思想心理情景剧,让学生以第三者的视角去感悟,提高思想心理认识。
(2)开展好军训、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严格的军训和室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学生的思想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吃苦耐劳精神、集体主义观念、主人翁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等。
(3)做好入职前的教育工作
通常,入职前的教育工作是由企业来完成。但是,企业为新报到的学生匆匆做完入职教育后往往马上就安排学生到工作岗位跟随师父进行岗位技术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容易出现思想心理的不适应。建议入职教育中,拿出来一部分环节放在学校完成,主要针对工作环境、企业制度、职业道德、职场关系、职场礼仪、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感悟,做好入职前的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
2.顶岗实习过渡期的思想心理指导教育
学校要密切关注顶岗实习过渡期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学校的指导教师要定期深入企业与学生沟通,摸排学生的各种思想心理问题,及时的关注关心学生思想心理动向,有针对性的进行约谈疏导教育。
此外,学校可建立远程的心理咨询平台,利用学校的专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通过微信、QQ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思想心理问题咨询与帮助。
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思想心理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分散而复杂的工作,从高职院校自身来看普遍的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还没有落实到位,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加强管理、总结经验、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向群英,漆晓玲,李远惠.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的职业心理辅导[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沈青群.浅析高职学生职业心理辅导与对策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年09期.
[3] 杨春平.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年02期.
[4] 漆晓玲.学生顶岗实习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篇9
“题目指向多数都很明显,完全可以预知它的答案。如果和妻子一起做这份问卷,相信我们都不会实话实说,而有所保留。”该男士说。
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做这个测试的费用是100元。为此工作人员解释说:“起初我们也觉得单就答这些题目很不负责,所以每次测试下来,都会配有心理学讲师逐题进行讲解,实际下来相当于一次心理分析,时间通常要一个多小时。”
据北师大心理学系教授郑日昌介绍,此评定量表是曾经在北师大进修的一位老师修订的。“当时我们发展中心刚成立,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料。看到这份评定量表,我考虑既然已有了职业、性格方面的测试,这恰好填补了爱情这部分的空白。”他说。
感情可以量化吗?
早在1995年,发展中心推出一系列测试软件,这在当时全国都是惟一的。爱情评定量表便是其中之一,但也最不引人注目。“来这里接受咨询或其他测试时,有人听说还有这个评定量表,感兴趣的就捎带测试一下。”
据了解,现在到发展中心做测试的主要集中在两类人群:一是被家长带来做智力测试的孩子,尤以小学生居多;另一类则是针对职业选择的测试。通常做一个测试费用均在100元,而有些项目还包括多项测试。
该发展中心主要业务集中在培训和销售工具上,主要针对机构和学校。扩大市场,面向一般性大众群体是他们下一步的重点。很多心理公司来这里买软件,不过购买爱情评定量表的并不多。中心的杨主任自己也有疑问:“有几个人认识到经过心理学家帮助,对两个人爱情婚姻会有帮助?都是出了问题才意识到。在两性关系方面也没有更进一步的研究,究竟两个人性格一致好,还是有互补性好?国内还没有心理学家在这方面去作深入探讨。”
目前北京市场大多数人对婚前测试持有质疑,更多人还不知道有这种测试。“每个人都离不开选择,在选择过程中拿个量表,特别针对婚姻,提出合适与否,有片面性。但心理不是神秘的,可以量化,增进了解,但不能评定。测查应该包括很多方面,譬如智力、人格、情感、适应性等。”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刘福源说。
一个在海里一个在岸上
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这个成立已15年、北京市政府下属惟一的婚介机构,1993年就曾从北师大那里买来这份爱情测评软件,不过他们只使用了一年多,就搁置了。“它有合理性,但很多时候跟个性差异也挺大的。所以我们主要还是以个体面询为主,人是有差异的,要靠人为的调整。”该中心负责人李晓童主任直言,软件的帮助并不大。
该中心成立至今,已经撮合成功的有100多对儿,其中约有40%进行过婚前测试。“答题主要就是你对他(她)了解有多深。说句心里话,一般人都不愿意做。本身两个人就打算结婚了,万一测试后结果不好,还在心里起个疙瘩。除非只是抱着做着玩的态度。”李晓童说。
李晓童介绍说,目前在北京婚介市场流行这样的说法: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海里。这样家庭可以互相衬托,互相弥补。“这些年男女比率失调,主要是年龄段上的失调。35岁以下男多女少,35岁以上女多男少,就造成35岁以上的男人有种优越感,选择余地大,给婚介造成一定困难。”
“15年来,我接触到大量婚姻状况。总体感觉是人的观念在变,要求也在变。”李晓童说,“每个人的心理状态跟过去差异挺大的,在经济问题上,以前双方都有稳定工作,拿固定的工资。现在年轻人,几乎都是聘任制,今天工资很高,不定哪天就被解雇,心态都不是太稳定。在感情上,口头语要么‘合得来’,要么‘找到感觉了’。一旦感觉有了,也不需要更多去磨合,很快就结婚。北京现在离婚率特高,逐年上升,主要还都是婚前欠考虑。”
多了个支点?
没事儿的时候上网,先到新浪网星座论坛溜达一圈,看看自己今天的星座运气;打开OICQ,本身两个陌生人,却是金牛座和处女座(般配星座),顿时好感大增;查收邮件,总会收到朋友发来的各种测试游戏,譬如猫、狗、狐狸、羊等动物,按照喜好程度来排列,而这些动物所对应的是金钱、家庭、情人等;一帮认识不认识的人,通过血型星座以及心理测试题目可以增进沟通,有了共通的话题,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现在很多单位盛行血型星座分析,把每个人对号入座,谁谁干了件蠢事,总会附带句“这是他那个星座常容易犯的毛病”。
星座说从港台传过来,血型论从日本引进,测试在网络传播,青年人的社交格局也由此发生改变。生活爱情的不确定性,似乎多了个支撑点。
郑日昌教授认为:许多测试本身带有娱乐性质,就是游戏,而非严格标准的心理化测验。其间多少运用了点科学方法,但不是严格按照科学程序。一个有针对性的心理量化表需要好多年才能完成,而所有心理测试只是辅助工具,都是做决策的辅助工作,而不能完全依据它来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