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28 11:06: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年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记得小的时候,谁家做个稀罕的吃的,都会给左邻右舍的人送的尝尝。那种邻里间的走动,真的时刻透着浓浓的邻居情。
只是,大概是后来,自己一直在城里住着。而如今又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总觉得邻里间的关系,远不如自己小时候看到的那般亲近。
过年回来,蹭个邻居家的无线网,第二天立马给设置了限制。可以连接上,却始终打不开。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不知道该感谢高科技带来的好处?还是觉得科技太发达了,也不是件好事。
在这个高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多的出现在手机上。而邻里间真正的走动,总感觉比之前少了许多。而邻居情,也总感觉淡了许多。
篇2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作者:饶雪漫)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作者:一寒呵)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作者:南希璨)
结局和过程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作者:饶雪漫)
篇3
2、小年到了,想想没什么送给你的,又不打算给你太多,只有给你五千万:千万快乐!千万要健康!千万要平安!千万要知足!千万不要忘记我!
3、小年到来拜年早,短信祝福问声好,好运最先来报到,幸福生活跟你跑,事业大发步步高,日子开心处处妙,快乐心情伴你笑。
4、小年先来到,我把福来祝,好运天天交,生活步步高,彩票期期中,打牌次次赢,口味顿顿好,若敢把我忘,小心挨棍棒。
5、小年来到喜临门,送你一只聚宝盆,装书装本装学问,装金装银装财神,装了健康装事业,装了朋友装亲人,时时刻刻都幸福。
6、把生活酿成酒浆,用快乐作瓶,用微笑命名,用和谐构图,用舒畅着色,聘请看短信的你做永远的品酒师!小年快乐。
7、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常与朋友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不是神仙胜似神仙;愿你快乐一整年。
8、挤一脸灿烂笑,贴一帘窗花红,扎一个中国结,置一堆年货全,酿一缸情意酒,挂一对迎春联,熏一块老腊肉,喝一杯合家圆,筹一张大宏图,道一声贺小年!
9、辞旧迎新小年忙,送走灶王迎吉祥。陈年旧梦如云烟,新年到来一扫光。新春新景新气象,开开心心如愿偿。祝愿大家小年安康,笑容绽放!
10、送上一颗诚挚的心,愿你小年到来喜开颜;奉上一颗希望的心,愿你归家路上一切顺利;献上一颗祝福的心,开心迎接将到的除夕!祝小年快乐,大年更快乐!
篇4
不同类型企业职工的工作态度显著不同
根据中国城市居民调查(CNRS-TGI)连续调查显示,国企、私企、外企员工数量和工作态度有明显的改变,数据显示,2001年,27.7%的城市居民是国有企业的职工,而到2010年,该比例下降为14.4%,同时私营企业职工所占比例由4.6%升至29.1%,私企对国民经济和就业的贡献愈来愈显著。同时,CNRS-TGI还发现,国企职工更加倾向于安逸和保守,而私企和外企员工则更加愿意冒险。并为此承担风险,国企职工中表示“我愿意承担风险”的比例明显低于外企和私企。
城市居民的生活由生存性需求转变为享受型需求
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十年间有明显的提高。据CNRS-TGI数据显示,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由2001年的33.0%降为2010年的19.2%,居民的主体需求正从生存性需求向享受性需求转变。自有住房和汽车的拥有比例也都有明显的提升,分别上升了20v8%和14.2%。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进一步释放,更渴望开放、多元的精神生活。居民中表示“我希望过更刺激和丰富的生活”的比例由2006年的35.8%迅速升至2010年的49.6%。
一线城市高收入者“有钱无闲”,导致生活满意度下降
CNRS-TGI调查显示,城市居民自我报告的生活满意度也有所提升,2010年,表示“我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态”的比例上升至48.7%,不过仍然明显低于英美等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沉浸在经济和物质条件改善带来的幸福之中,高收入的人群更有能力也更有意愿去享受生活,不过这些高收入家庭在某些方面呈现出和总体居民不同的趋势。例如,近三年,一线城市高收入家庭对生活状态的满意度呈现下降态势,这同他们工作繁忙,无暇享受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数据显示,这些高收入人群平均每天同家人的沟通时间在近三年呈现下降趋势。
互联网的崛起是十年来中国媒介市场的最大变化
互联网的崛起是过去十年中中国媒介市场极具影响力的事件,据CNRS-TGI跟踪调查显示,十年间,互联网的日到达率由2001年的5.9%上升到2010年的45.2%。并且,中国互联网受众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发达国家。2010年中国互联网日到达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7%,而美、日则分别为5.7%和15.1%。其他传统媒体中,十年间电视和报纸日到达率保持稳定,广播和杂志则有所下滑;不过,就接触时间来说,四大传统媒体十年来均有所下滑,而互联网的日平均接触时间则由2001年的75分钟上升至2010年的94分钟。同时我们还发现,互联网同报纸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效应;而同杂志之间则呈替代关系;受众在电视和互联网之间容易形成多媒体的接触习惯,这两个媒体的重叠受众在近年来迅速增加;从2007年到2010年,受众对广播的认同度持续提升,在这一批广播爱好者当中,有车族、宅一族和年轻人的比例上升较快。广播正日益成为车媒体和家居媒体。
过去十年户外媒体的发展也令人瞩目,2008年其周到达率为77%,2010年则上升至90.8%。不同的户外媒体各有其受众定位。从而实现精准传播。数据显示,近年来居民对户外媒体的信任度和认同度在逐步提高,特别对户外定点液晶来说更是如此。
开放背后呈现的依然是传统价值的回归
思想的多元化和市场的开放使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但这并不表明传统文化的地位在下降。61.2%的城市居民认为,“尊重传统习俗和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比例高于法国和韩国等国家。人们对传统价值的尊重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中药补益类产品,同时也给力于部分本土品牌的成功。从2008年到2010年,传统营养保健品的渗透率从10.7%上升到16.4%。
微量元素产品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篇5
【关键词】小班化、四全理念、工作实践
“四三五模式”中的“四个理念”(1、关注全体学生2、教师全心投入3、学生全员参与4、教学全程互动)个人认为该理念是与新课改精神的理念完全吻合又切合小班化教学模式。其中的“关注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新课改理念,同时也只有在小班化的教学条件中才能更有效地落实;“教师的全心投入”这无论是小班化还是大班制的教学,作为教师,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都应做到的;但“学生的全员参与”在小班化教学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而“教学的全程互动”我认为应侧重理解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且是全程的。
下面是我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贯彻好这“四全”理念的一些案例和感受。
一、 关注全体学生
要做到关注全体学生,我认为不仅是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还应在课前组织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学情: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接受能力等。
只有对学情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在设计组织教材、教学设计时做到“因材施教”,“因生设问”,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坡度”和拓展延伸的程度。
比如在设计《分子和原子》的第一课时关于“分子的基本性质”时,若只是按照教材的教学安排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通常就“按部就班”的逐一的讲解分子的每一条性质,然后是应用性质解释宏观现象。这样一节课,最多就把三点性质以及应用、演示实验完成。而这些内容就算老师不讲,学生根据物理学上学过的有关知识也能完成相关的作业。可关于探究分子运动的这一实验是学生在物理学中没有学过,且关于该实验的评价、改进是一个难点,在这节课上却是无法解决得到的。在设计时我让学生自己根据物理学中所学习关于分子的知识,自己归纳整理分子的基本性质,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这样就避免学生因再次学习同样的知识而感到“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很愿意和大家分享他的学习成果来获得成功感),同时也节约时间对“探究分子运动实验”讨论、分析、评价和改进。在问题的设计时,考虑到“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性质和应用大多同学都掌握得比较好,所以提问时就主要争对相对较弱的同学,而对于实验的分析、评价、改进等就采用分组讨论然后请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回答交流,这样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功的感受,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也让大家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关注全体学生,既要落实在课堂上,更应落实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中,只有课前准备工作中考虑到了全体学生,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才不会遗忘了某些学生。所以课前的关注是课堂关注的得以实施落实好的前提。
二、教师全心投入
教师的全心投入,首先应投入的是对学生的“爱心”,只有投入了“爱心”的工作才会是高质的,师生互动中才会是愉快的,学生才会在轻松、适度兴奋的环境中对知识高效地理解和掌握。在投入了“爱心”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对工作投入高度的“敬业”之心,这样才能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课上全心投入、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用自己的高度专注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专注于课堂,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只有老师先做到了“全心”投入,才能让全体学生专注于课堂。若老师在课堂上的思路都不清晰,想到哪讲到哪,即使一开始很专注的学生最后都会思维混乱,“不知所措”了。而导致老师课堂思路不畅的原因,主要在于课前的准备不充分。若课前是认真准备了,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问题的精心打磨,例题的精挑细选的,那么即使上课拿了教案,带了教材,上课时可以完全用不着,因为整个教学流程、教材、知识点、例题均已进入大脑。
教师要做到全心投入,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体力、脑力和时间的,我常想若我们能做到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示范课来上,我们的学生也会像上公开课、示范课时那么专注和高效。而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克服自己内心的“不情愿”、“怕麻烦”,而克服这一心理的“药物”就是你对学生的“爱心”你教书育人这一特殊工作的“敬业之心”。
三、学生全员参与
学生的全员参与即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认为落实的方法不单纯是给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即使没有回答问题的学习,也应做到让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对他们答案的倾听和评价中。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常有这样的现象:有同学在个别回答时,其它同学就当“旁观者”,当别人回答完后,他无法作出任何评价。这样就算每个人都获得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但整个过程并不是全员参与。有时老师在向某一同学提问时,或找同学在黑板上面演示时,其它同学却无事可做,而出现此状况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在设计问题和提出任务之时没有考虑到全体学生,另缘于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欠缺。
所以要做到学生的全员参与,首先教师应“全心”投入。教师的课前、课堂上的全心投入是学生“全员”“全程”投入的必须条件。其次,在设计问题时应全面考虑,要做到每个问题大家都投入、参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我们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比如:“多向评价”:可以是学生间互评,也可以是小组间互评,还可以是学生给老师评价,必要时才采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最后老师还有走到学生中去,增大与学生的接触时空,对于不开小差的学生,只需“不经意”地走到他(她)的身旁,学生就会主动“收心”。这样既能便于老师发现学生的情况、听课状况,更能对学生起到“警醒”的作用,避免了因老师对不专注同学的大声提醒而使专注的同学转移注意力,同时也维护好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全程互动
篇6
【关键词】北京;人口结构;居民消费;标准消费人。
一、北京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特征
1、人口年龄结构仍呈橄榄型结构,处于人口红利期。
从1990年-2011年数据看,伴随外来人口的不断流入,北京劳动人口比重不断的增加,仍处于人口生产红利期。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受外来人口流入影响较大,常住外来人口的年龄集中在20-39岁,这部分人口占外来人口的62.8%,可见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是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重要原因,预计这种结构变化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期。
2、总抚养比持续下降,但是老年抚养比维持高位。
1990年-2011年,北京人口总抚养比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其中,少年抚养比1990年至2004年降幅较大,2005年至2011年进入平稳期;老年抚养比从1990年至2006年小幅攀升,整体趋势处于上涨期,2007年至2011年维持在高位。老年人口的绝对量在2011年已经达到181.7,尤其是高龄老人的总量和比重都在上升,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3、人口结构变化在不同区域表现不同
人口区域变化呈现不平衡态势,老年人口系数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低于全市水平,而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高于全市水平。2000年-2011年,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城市功能拓展区呈现小幅上升,分别为12.38%到13.63%、7.65%到8.81%;城市发展新区变化较小,从7.12%到7.27%,仅上升0.15个百分点;生态涵养发展区老龄化速度加快,由8.52%升至10.52%。
二、北京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基本假设及模型构建
1、基本假设
根据人口统计指标把全部人口划分为三个年龄组:少儿(0-14岁)、劳动人口(15-64岁)、老年人(65岁及其以上)。
假设一: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有效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假设二:少儿的平均消费水平是劳动人口的α倍,老年人的平均消费水平是劳动人口的β倍,总人口P中有老年人αged、少儿ch、劳动人口l,标准消费人口为:SCP=α.ch+β.αged+l。
令C代表总消费额,则标准消费人的消费水平表示为:SC=C/SCP;令P代表总人口,每100人中相当于的标准消费人数表示为:SCPP×100=(α·ch+β·αged+l)×100。其中,ch、αged、l分别代表少儿、老年人、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
2、模型构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与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均认为居民消费是根据其一生收入来决定的,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有差异性。且生命周期假说将人口年龄结构引入了消费函数。但目前还难以找到一个变量来表示人口年龄结构,且直接引入年龄结构变量的消费函数存在多重共线性,计量模型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无法直接将人口年龄结构纳入消费函数。不过一些学者(王金营,2006;刘金玲,王东海,2008;白如冰,2010;于潇,孙猛,2011)引入标准消费人概念和变量,成功地把人口年龄结构引入消费函数,本文将运用此方法进行分析。
标准消费人的消费水平是已经排除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是因素是当期收入,我们构建消费函数(即模型一):SCt=β1+β2yt+ut。再根据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居民消费需求有棘轮效应,还受到上期消费的影响,所以在消费模型中引入消费需求滞后项,建立修正模型(即模型二):SCt=β1+β2yt+β3SCt-1+ut。其中,SCt为t年标准消费人消费水平,yt为人均t年的GDP,ut为误差修正项。
(二)数据整理与计算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1990-2011年的年度数据,主要包括人均消费水平、人均GDP和人口年龄结构,数据均来自北京市统计年鉴。
2、标准消费人及标准消费水平数据的计算
G.J.Stolnitz(1992)认为老年人消费水平相当于劳动人口的80%;于学军(1995)、李建民(2001)、刘洋(2011)则认为老人消费水平相当于劳动人口消费水平的70%左右。不同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传统,会造成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考虑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较高,本文以0.8为系数将老年人折算为标准消费人,同时将少儿的标准消费系数也定为0.8,据此将1990-2011年期间北京人口折算成标准消费人。
1990-2011年间,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每100的标准消费人由94.44提高到96.4。如果消费总额既定,则标准消费人消费水平将因老龄化的发展而降低。根据计算得到的标准消费人总量和消费总额,可计算得到标准消费人消费水平,由此可得老年人口和少儿人口的消费规模和消费比重。如果将老年人和少儿人口都看作0.8个标准消费人的话,北京市老年人口消费总额由1990年的115.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18.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9%,大于消费总额的年均增长速度18%。
(三)模型的检验与估计
1、模型一的检验与估计
SCt=1245.036+0.322413yt
(4.152963)(43.52187)
(0.0005)(0.0000)
R2=0.989552;DW=0.399127;F=1894.153;Sig=0.000000
R2为判定系数,反应模型的拟合度,其数值为0.989552显示了模型高度拟合了1990年到2011年标准消费人消费水平与人均GDP的关系。模型也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为所有的系数都有正确的符号,而且每个系数又都是个别统计显著的,从而表明模型中所有变量与人均消费水平的关系都不显著,人均GDP与人均消费水平呈非常弱的正相关,少年儿童比重与人均消费水平呈非常弱的负相关,而老年人口比重基本与人均消费水平不相关。由于参数估计未获得显著性检验,因此该模型不能作为反映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均消费水平的关系。
2、模型二的检验与估计
SCt=469.2360+0.069352yt+0.858707sct-1
(2.108356)(1.800822)(6.555986)
(0.0493) (0.0885) (0.0000)
R2=0.996845;DW=1.358855;F=2843.229;Sig=0.00000;该模型高度拟合北京1990-2011年间的消费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的关系,模型总显著性检验通过,各参数也均显著通过检验。而且此模型的拟合优度明显高于前面的模型,优点还在于可直接排除序列相关的干扰。上式表明:第一,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第二,人均GDP的水平越高,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越大;第三,如果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人口抚养比上升即αgedt+cht提高,人均GDP提高带来的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将减小为:c't=0.318-0.0636(αgedt+cht)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1、虽然外来人口的不断流入,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老龄化趋势,使得北京劳动力供给充足,人口总抚养比处于下降通道,但难以掩饰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化的趋势。预计未来人口生产红利会出现下降,但是消费总量及结构的变化,为人口消费红利的出现和扩大内需创造了重大契机。
2、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趋势,使得老年消费品消费总量增加,消费需求增强。并且老龄化的趋势使得老年人口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快于少儿人口消费总量增长,这预示着未来老年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特别是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社会服务等消费需求会增加。
3、当期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两个重要因素。老年人口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仅与人均收入水平有关,而且与消费系数有关。老年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消费水平越是接近(即β接近1),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负面效应就越小,反之越大。
(二)政策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一是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适合我市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对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加大政策强制性的力度,进一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建立。三是建立个人养老储蓄制度,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即对设立的养老储蓄账户设定最低储蓄限额,鼓励养老储蓄。四是建立可持续的保险金体制,利用多渠道进行投资。发挥社会上养老基金会的作用,提供养老保障福利彩票等,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投入老年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五是要实现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障制度的衔接,探索出适应城乡最低生活的保障制度。
2、政府应提前对养老产业进行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一是对老年产业应采取福利性商业化运作模式,由政府牵头,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来大力发展老年卫生保健、老年护理、老年娱乐、老年教育、旅游服务、再就业等老年产业。通过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积极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老年产业发展体系。通过老年需求推动老年产业,通过发展老年产业,进一步培育、引导、满足老年需求。二是把老年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国家扶持行业。制定引导老年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措施,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对老年产业予以大力发展和扶持,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老年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星,徐长生,艾春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经济研究,2008,7.
[2]王金营,付秀彬.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中国消费函数计量分析.人口研究,2006,1.
[3]王森.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西北人口,2010,1.
篇7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小句概念结构合成运动事件一、引言
与传统语义学对于词义及其变化历程的集中探讨不同,认知语义学更加关注语言意义的本质,主张在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的过程中,研究语词意义是如何在语用主体的思维空间内被激发为概念网络结构的。在小句层面上,认知语义学通过对其运动事件属性的分析,提供了一个通过构拟句法成分同概念成分间的对位关系,观察其在各类句式中的投射规律,进而对小句概念结构进行再描述的全新视角。而对于“领主属宾句”等特殊构式形成理据的揭示,更凸显了概念整合等认知语义学研究手段的说明力和解释力。
本文拟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出发,观察以运动事件句、“领主属宾句”为代表的汉语小句的概念结构及其整合机制,同时讨论已有相关论著中的小句结构观问题。
二、广义运动事件与卫星动词框架型语言
Talmy认为,可将小句视为一个由若干个体事件组合而成的宏观事件(macro-event)[1](P92),比如“我喝醉了酒”是由个体事件“我喝了酒”和“我醉了”组合而成的。Talmy将宏观事件分为五类,即“运动”(Motion)、“状态变化”(Change of State)、“时间建构”(Temporal Contouring)、“行为联系”(Action Correlating)以及“实现”(Realization),其中运动事件通常由四个概念成分组成:“凸体”(figure)、“衬体”(ground)、“路径”(path)和“运动”(motion)[1](P92~94)。“凸体”是运动(包括抽象意义上的运动)的事物,“衬体”是观察运动的参照系,为描述运动的路径与存在位置提供依据,“路径”是凸体运动的路线、方向或存在的位置,“运动”是运动事件中的运动本身。沈家煊以动结式为主要对象,采用上述认知语义学概念,将小句所代表的运动事件(motion event)用概念化视角加以透视,通过具体构建小句中的句法成分同概念成分间的对位关系,来观察其在各类句式中的投射规律,从而对小句的概念结构进行说明[2](P195~219)。与传统的句法结构分析、句法语义分析相比,概念结构分析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提供了一个高效理解语句的全新视角,直观而清晰地勾画出了运动事件中各构成主体间的相对地位和实现关系,所建构的认知场景符合人们对运动事件的理解过程,具有心理现实性(psychological reality)。请看下例[2](P206):
(1)a.衣服刮下了阳台。
[衣服 MOVE 下 阳台]主事件+原因[刮风]副事件
b.我把油桶滚进了仓库。
[我 AMOVE 油桶 进 仓库]主事件+原因[我滚油桶]副事件
c.我打碎了花瓶。
[我 AMOVE 花瓶 INTO 碎(状态)]主事件+原因[我打花瓶]副事件
根据Talmy对事件性质的划分[1](P92~94),例(1a)属于“自动事件”(Nonagentive),例(1b)、(1c)属于“致动事件”(Agentive)。现将例(1)诸句的概念结构要素构成情况列表如下:
表1:
句式类别 事件性质 使事 凸体 衬体 路径
a 动趋式 自动事件 ―― 衣服 阳台 下
b “把”字句 致动事件 我 油桶 仓库 进
c 动结式 致动事件 我 花瓶 碎(状态) 进
(注:“――”表示无此项;“进”表示虽有此项,但无句法表现形式)
可以看到,这三类句式都可视作广义的运动事件,都能通过概念结构的分解得到很好的解释。即便是例(1c)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抽象的运动,因为花瓶由事前的“完好”到事后的“碎”,是一个客观物体存在状态的转化过程,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运动。从例(1a)、(1b)的具体运动,到例(1c)的抽象运动,实现统一的底层动因是隐喻,正是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上面三类句式才能在广义运动事件的框架下,用概念结构一以贯之地加以解释。上述概念结构分析实际上包含两个互有关联的公式:
公式一:复杂事件=主事件+副事件
公式二:主事件角色>副事件角色
例(1)的概念结构式已经清楚地表明了公式一的含义,公式二则标示出主事件角色的重要性和凸现程度都要高于副事件角色。值得注意的是,谓语中主要动词的地位。这些传统句法结构分析中的“核心动词”并不是概念结构的核心要素,通常只被列入副事件,作用是说明运动事件的发生方式或原因。谢信一认为如果将“刮下”“滚进”“打碎”等动结式中的结果成分认定为基本成分,就有理由把结果成分分析为谓语中心[3]。实际上,核心动词之所以无法进入主事件、无法取得与其句法结构地位相当的身份,是因为主事件所体现的是凸体相对于衬体所作的位移运动(具体的或抽象的)以及经过的路径,运动事件必然蕴含运动,“运动”这一概念当然就是自来的,不必特殊加以凸显、强调,因而表示运动(或导致运动发生)的动词的价值只在于从方式、原因等不同角度对主事件进行说明,只能作为副事件角色出现在概念结构中。对于广义运动事件而言,“运动”这一概念是恒定的常量,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动词只是机动的变量,可以认为两者间存在着函数的对位关系,但这种对应并不是直接的,因为正如上文所言,许多动词本身并不凸显运动义,只在概念结构中辅助表达运动义。
另外,“主事件”和“副事件”间的关联度还须通过ICM加以验证。沈家煊指出了“递给”和“切给”句法上的对立现象[2](P53~70),如下所示:
(2)a.我递给他一片面包。
[我 AMOVE 面包 给 他]主事件+原因[我递面包]副事件
b.∗我切给他一片面包。
∗ [我 AMOVE 面包 给 他]主事件+原因[我切面包]副事件
这两句话都能进行主、副事件的分解操作,但前一句成立,后一句不合法,这在于由ICM判定的主、副事件间的关联度不同。“递”含有“给”的意思,二者密切相关;而“切”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给”,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可见,能分解出主、副事件只是语句成立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如果将运动事件的概念结构作为类型学参项,就会涉及汉语的类型归属问题。Talmy根据小句动词词汇化(Lexicalization)的具体表现,把世界语言分为卫星框架型语言(Satellite-framed languages)和动词框架型语言(Verb-framed languages)两类[1](P94~104)。英语是典型的卫星框架型语言,在运动事件中动词自身包含“运动”和“方式”,而概念成分“路径”则获得了单独表达的机会,如下例:
(3)The River Thames flows through London.
The rain ran off the roof.
核心动词“flows”“ran”本身就体现了“运动”及所采取的“方式”,而主要由介词(如“through”“off”)充当的卫星成分则居于核心动词之后,对运动的“路径”进行详细说明。比照例(1),不难发现这与汉语的实际表现十分趋近,如:
(4)孩子们爬上了天台。
大部队开进了县城。
前文已经说明“爬”“开”之类的核心动词只能进入副事件,用以说明运动的方式;而“路径”则由趋向补语“上”“进”表达。除去词性因素以外,“上”“进”等趋向动词完全可以担当卫星成分,因而Talmy将汉语也划归为卫星框架型语言[1](P103)。可问题是汉语的所谓卫星成分主要是由趋向动词充当的,而趋向动词还可以单独成为谓语中心,例(4)具有如下变换形式:
(5)孩子们爬上了天台。 孩子们上了天台。
大部队开进了县城。 大部队进了县城。
因此,可以认为汉语的核心语和卫星成分的区分并不明显,不属于典型的卫星框架型语言[4]。戴浩一也认为“上”“进”等趋向动词一旦单独充当谓语中心,就可以认为自身同时包含了“运动”“路径”这两个概念成分,后附“了”可以作为旁证[1](P103)。这恰恰符合动词框架型语言对于动词词汇化形式的要求。这意味着汉语同时满足了两种语言类型的认知语义特征。实际上,同此前学界对于汉语是不是作格化语言的讨论相类似,在两可的语言事实面前,经常需要对汉语作出相对明确的类型划分。表面上看,似乎可以认定“爬上”“开进”等动趋式的前一个动词包含“运动”和“方式”,后面的趋向动词包含“运动”和“路径”,二者都参与表达“运动”概念,只是具体分工有所不同。戴浩一也认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群在语言心理上更关注事件的结果[1](P103),这意味着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似乎可以考虑将结果成分的相对地位加以提升。但是在本质上,趋向动词既可单用,亦可合用的分布特征正是汉语鲜明的类型学特点之一,这决定了汉语的核心语和卫星成分的区分不可能像英语那样显豁,因而说汉语属于典型的卫星框架型语言也就得不到根本上的理据支撑。
三、“领主属宾句”与概念整合理论
多年来,像“王冕死了父亲”一类所谓“领主属宾句”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看法虽多,取得的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传统的语义语法指明了其主宾语语义上的领属关系以及相关的句法语义特点,但没有深入揭示这一特殊结构形成的底层动因。配价语法以动词为核心,争论“死”的价位、价量分合问题,意见不一。形式句法(如潘海华、韩景泉)认为“王冕死了父亲”是由“王冕的父亲死了”生成的,并用“移位”等操作规则加以解释,实施过程中矛盾之处不少,其中认为话题“王冕”作为语用概念可以从句法的基础结构生成的观念尤其不能令人信服[5]。以沈家煊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运用了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重新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解释,认为类似“王冕死了父亲”的句式是“类推糅合”(Analogy Blending)的结果,下列推导矩阵演示了糅合的具体过程[6]:
a.王冕的某物丢了b.王冕丢了某物
x.王冕的父亲死了y.―― xb 王冕死了父亲
在同目标项y的关系上,源项b提供了y的结构形式,b结构本身也可视作一个构式,整体具有“受损”的构式义;x提供了y的意义内容和词项(“死”和“父亲”)。在类推步骤上,“ab”是“相关”关系,体现了认知上的“相关原则”;“ax”则是“类推”关系,体现了认知上的“相似原则”。这两步推导过程比较起来,显然“ax”更为重要、关键。因为“ab”只是同概念域内表达式间的变换,而“ax”的联系是建立在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将“某物丢失”和“某人死去”这两个相似的概念关联起来。正如沈家煊所言,“王冕死了父亲”是用原因(“父亲死了”)来转指结果(“失去某物、受损”),显然,“ax”这一步骤对上述结论的贡献更大,且从实际操作来看,“ax”的类推跨度也要大于“ab”,因为“ab”所代表的“相关”关系体现的是一种更为直接的过渡。
类推源项b中的“某物”是谓词“丢”的宾语和受事,由此可以说,类推得出的y项里的“父亲”也就是宾语和受事,至少带有宾语和受事的性质。将“父亲”认定为宾语,无疑是妥当的,因为从现行语法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出发,将“父亲”认定为宾语,而非主语或其他成分当然更为稳妥,“领主属宾句”的提法就反映了这一倾向性。而把“父亲”定性为受事,也同样具有心理现实性。再看一组与“王冕死了父亲”相类的例子[6]:
(6)他飞了一只鸽子。
他烂了五筐苹果。
传达室倒了一面墙。
就第一句而言,从表面上看,说“鸽子”是受事似乎在语感上有些不好接受,后两句中的“苹果”“墙”也一样,除非说“王冕死了父亲”跟它们在部分性质上存在着不同(诸如“父亲”和“苹果”的生命度不同,抑或是“死”跟“倒”的自主性不同等等)。但实际上,既然上面类推矩阵中y项的生成途径是分别截取了b项的结构框架和x项的词项,那么就不妨认为这是一个向结构槽(slot)内添加填充项(filler)的过程,或是在函数式的对应位置添加常量的操作,既然这一操作过程发生在表层结构,就不一定非要深究其深层的语义属性。从不同结构间的关系看,“ab”是一步句式变换的过程,根据变换分析的平行性原则,发生改变的是高层次的语法关系(句式义),句式a表示“某人的某物消失不见”,句式b表示“某人失去某物、受到损失”。而在变换过程中,低层次的语法关系(名词性成分的语义角色)一般并不认为其发生了改变,如果将“父亲”认定为受事,那么“鸽子”“苹果”“墙”等同一位置上的“某物”也是如此,同样应为受事。总之,目标项y中的“父亲”所具有的受事性,无疑应是因源项b而来的。
四、结语
语言能力是人类最为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这早已成为学界公认的事实。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正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概念开始的;这些概念按照特定的组织规则联结成复杂的网络结构,最终形成了语言系统。认知语义学恰当地还原了人们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思维路径,与传统的语义语法分析手段相比,概念结构分析明显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它引入了一个高效理解语句的崭新视角,直观清晰地表述了小句的概念结构及其合成机制,建构的认知场景也符合人们对于小句所代表的事件的理解过程,具有心理现实性,可以对诸多语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构成,认知语义学近些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过,与蓬勃发展的认知语法学研究相比,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地位仍需提高。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国内对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多见于外语学界,汉语学界的相关研究则稍显不足,认知语义学理论与汉语事实相结合的研究工作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谢信一.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J].国外语言学,1991,(4).
[4]沈家煊.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世界汉语教
学,2003,(3).
[5]潘海华.韩景泉.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J].语言研
究,2005,(3).
[6]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
篇8
1 构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开放模式的要素分析
1.1 管理理念
依托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与终身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公共体育资源,以体养馆,加强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保证场馆设施正常有序运行,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完好率,发挥其为学校和社区服务功能,实现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社会共享,并尽量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双赢的利益均衡格局。
1.2 组织机构
学校是管理主体,成立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领导小组,任命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学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负责协调工作,体艺卫处主任负责具体实施、指导开放工作,政教主任负责安全保障、遇到突发事件及时报案。总务主任负责场地、器材、设备维护,学校体育场所的日常管理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若干名管理员负责。
1.3 运行机制
学校校长牵头负责制定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实施方案,负责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全面工作,组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领导小组,上传下达,协调体育局、宣传部、公安局、财政局、社區、街道等单位,学校财务科、后勤管理科、保安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负责俱乐部规章制度的审批与俱乐部的设立,审核俱乐部收费经营,对俱乐部的经营状况或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强调安全工作和场地、器材、设备维护,制定相关制度和要求。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具体工作的策划和落实部门,是各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具体工作的实施者。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负责人由有管理经验的领导担任,也可以通过竞聘产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成员是学校体育教师、相关管理人员、外聘指导人员。各个运动健身中心的教练主要由体育教师担任,有训练指导的计划、日程和记录总结等。
1.4 经费保障
按文件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将获得国家体育彩票公益金分三年下拨的20万元资金支持用于起步,同时国家每年给予学校2万元经费支持。市、县级政府每年给予学校不少于2万元经费或器材扶持。为保障开放的效果,实现可持续性,后期除了尽量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对外开放的同时,组建俱乐部财经领导小组,建立银行专户,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对部分参加训练的会员收取一定的费用,包括招收有体育特长学生、办培训班、对参加比赛的队员进行训练,收取的费用属于公益性收费,远远低于市场水平,不能满足人员的劳务费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室外场地不收费,但是室内场地如羽毛球、游泳池、篮球馆等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收取低于市场价的费用。通过承办市级、县级比赛、明星球赛,走市场化管理,商演、拉赞助、门票,获得收益。
1.5 安全保障
学校成立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对场地开放活动的安全保障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细化,以制度为保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保证学校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保证教学,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在教学时间是禁止开放的,将场地开放时间在学校网站、学校公告栏公布,方便健身人员选择安排。在场馆门口挂公告牌,如进入场馆管理公告、制定突发事件预案公告、应急事件联系方式公告、公安干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公告、开放成效宣传。在安全风险较大的场馆特别是室内体育馆,如游泳馆、跆拳道馆、柔道馆等地除了安排体育指导员、救生员等,还进行录像监控,随时发现安全隐患、排除不安全因素。要求学校购买公共责任险,锻炼的人群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岗位职责,加强对场馆的监督和检查,对于违反制度或规定者,管理人员有权进行批评教育或罚款,必要时交送有关部门处理。
1.6 开放效果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属于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带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注重的主要是社会效益。依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进行管理,增加了青少年课余活动场所,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确保了阳光体育运动时间的落实,为孩子们安全健康度假提供了保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体育教师作为青少年俱乐部的一部分,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师特长,节约了一定的人力资源,保障了体育场馆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以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为契机,学校借助政府支持,改善硬件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地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服务了社区,服务了学校。
2 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开放模式的评价分析
2.1 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模式的优点
青少年俱乐部模式的优点是学校可以得到相应的财政经费支持,有利于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为场地的后期建设和维护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学校体育运动发展;有利于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学生和市民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通过举办各种体育活动,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提升了俱乐部的知名度,展示了体育俱乐部的良好风貌;为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搭建平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有利于体育优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合理经营,缓解在管理和人员方面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
2.2 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模式的缺点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要求较高,如果管理不善,则难以维持对外开放;由于涉及部门和单位较多,在沟通和协调对外开放等方面增加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工作难度;在收费标准问题上难以把握。
2.3 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模式的适用条件
采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放模式的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彩票公益金命名资助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且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彩票公益金资助;地方政府能保证每年的财政拨款到校;学校处于“城市中心”或“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学校知名度较高,体育场馆资源丰富,能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保证体育项目的开展;学校应为体育传统学校,办特色体育教学,能吸引青少年和居民参与体育锻炼。
3 结语
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由于有良好的开放环境、先进的体育设施、优质的指导服务,科学的规范管理,使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工作有了组织保障、经费来源及管理规范等基础条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的运作模式使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进而开始走上了一条以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促进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良性循环的道路,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双赢的利益均衡格局。
参考文献
[1] 李承伟.北京市城区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2] 张彦,吴淑凤.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篇9
【教学目标】了解“田园”诗发展成“山水田园”诗。
师:前几周我们学了两首诗,谁来带领大家背诵?
(师指一生领背诵《归园田居》和《饮酒》)
师: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齐):陶渊明。
师:陶渊明在诗歌创作上很有成就啊!谁来说说他的贡献?
生: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生:“田园诗”描写乡村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归隐的志向和高洁的品质。
师:你们说得很全面。300年过去了,诗人们发现,不仅田园风光恬静优美,大自然的山水风光也无限美好。于是,“田园”诗又往前进了一步,发展成了――猜一猜。
生:“山水田园”诗。
师:王维就是“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之一。
二、 王维是天才诗人。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教学目标】明白什么叫“字正腔圆”, 了解诗歌节奏。通过一遍遍形式不同的诵读,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师:同学们知道吗,王维是天才,从小便聪明过人,十五岁进京考试,由于写得一手好诗,而且精通音律,一下子便在京城的王公贵族之间传开了。从此,王维小小年纪便成了有名的“诗人”。
(师出示《山居秋暝》)
师:这首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谁会读诗题?
(一生读)
师:字音咬得很准。一起读“暝”。
(生齐读“暝”)
师:齐读诗题。
(生齐读诗题)
师:古人吟诗讲究“字正腔圆”,就是每一个字音都要读到位。自己把古诗读两遍,要求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
师:女生先来,好不好?
(师指一名女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吐字很清楚,字音咬得很准。
师:是的,基本做到字正腔圆了。再请一个男生,你来。
(师指一名男生读)
师:谁来表扬他?
生:我认为男生读得更好,声音洪亮,有了点腔调了。
师:看来男女生读诗各有优点。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读,听好。
师:我读“空山――”你们读“新雨后――”吟诗就好像唱歌,它的停顿比较讲究,字音要拖长,才有韵味。
(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师:诗歌节奏很舒缓,大家的朗读很有韵味儿!连起来试试,看看是不是字正腔圆,齐读。
(生齐读,朗读很认真,注意了节奏和腔调。)
师:大家的吟诵真精彩!这就是诗歌的“声韵美”!
三、 王维是山水画家。赏析文字,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赏析“明月”“松”“清泉”“石”等山林景物,感受“诗中有画”。
师: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山居秋暝”描绘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生: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山间的景色。
生:我给她补充一下,《山居秋暝》描绘的是一个秋天的雨后,山间黄昏时的美景。
师:这样说已经很全面了,你读得很仔细。王维把这座山叫什么山?
生:空山。
师:“空山”真的是空的吗?什么都没有吗?
(生纷纷摇头)
师:你从诗中看到了哪些
景色?
生:我从诗中看到了明月、松、清泉、石、竹、莲,我是从第二句和第三句看到的。
(师出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师: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把这两句读出来。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师:同学们知道吗?王维不仅是诗人,还是有名的画家。他开创了“水墨画”,不用彩色,只用墨的浓淡来体现色彩。后来就有人赞美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这样一个善于创造美的大诗人,他眼中的“空山”一定不空,一定是富有诗情画意的。用心读一读,你看到了怎样动人的画面?
生: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傍晚,山林里刚刚下过一场雨,月亮也升起来了,王维在山间散步,啊,空气多么新鲜!
生:我看到一轮明月顽皮地跳上枝头,乳白的月光透过浓密的松林在地面上投下了奇奇怪怪的影子。
师:看来王维富有童心啊!
生:我还看到清澈的泉水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着银色的波光,它们跳过山间的石块,穿过密密的树林,一路唱着歌儿从诗人身边走过。
师:你真是王维的知音啊!在你和王维眼中,山林里司空见惯的景竟然是那么美好,像一幅水墨画一样。王维画山水画的技巧十分高超,他善于调墨,浓淡变化很巧妙,黑白的水墨画比浓墨重彩的画更美!他的诗和水墨画儿一样,淡雅宜人。你看,洁白的月光,青黑的石头、墨色的老松、亮晶晶的泉水……
(师生欣赏图片)
师:空山一点也不萧条,空山景色优美,多有诗情画意啊!把你感受到的,送到这短短的十个字中,读!
(师指名读)
师:你让我感受到了“诗中有画”!
(师指名读)
师:你用朗读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明月青松图》!你读得真有韵味!
(生齐读)
师:这“空山”中可不光有美景,还有谁?
生:还有洗衣女子和渔夫。
师:有人,就有了生机啦!谁来读?
(师指名读)
师:我仿佛听到了女孩子们洗完衣服回来的欢声笑语,仿佛听到了渔夫唱着渔歌高高兴兴地回来啦。这傍晚的空山,除了洗衣女、渔夫,还有什么人乐在其中呢?
生:我觉得应该还有小孩子聚在一起抓萤火虫,玩游戏吧!
师:是啊,“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生:还有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家常。
师:白发谁家翁媪,多悠闲!
生:还有妇女在家中做晚
饭,山间炊烟袅袅,家家户户飘出饭菜的香味!
师:虽是粗茶淡饭,但是格外香甜!
师:哦,原来空山不空,恰恰是悠闲欢乐的!你向往这种自由与悠闲吗?你想到了什么地方?
生:人间天堂、世外桃源。
师:把你的向往与羡慕读
出来。
(师指名读,生齐读。)
四、 王维是隐士。拓展阅读,感受王维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师:王维喜爱这美丽的山水、热爱这悠闲的山水田园生活吗?当时王维还有官职在身啊,这里只是他偶尔度假的地方。如果是你,你觉得是当官快乐还是享受山水田园生活快乐?
生:我当然喜欢悠闲的山水田园生活了,不用为国家大事操劳,不用担心被人排挤。
生:虽然穷一点,吃的是粗茶淡饭,但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如果身不由己,那我也会非常留恋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生活,每天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生活的来源,苦一点,但是自由自在,不需要给别人磕头。
师:人各有志。我们来看最后一句,结合文后的注释读一读,王维将会如何选择?
(师出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生齐读。)
师:“空山”有优美的景色,有悠闲自在的人生!还有什么比身在“空山”更自在的呢?
(师生吟诵全诗)
五、诵读王维名诗句,举一反三,进一步感受“诗中有画”
(师出示: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师:这句诗是王维晚年心境最好的写照。让我们看看,晚年的王维只想静静地享受什么?
(师出示以下诗句,生静读、思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青溪》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生:他只想享受这诗情画意。
生:他只想和明月清风做伴,只想在山林里安安静静地度过晚年。
师:我们再来看看,晚年的王维,他只想静静地做什么。
(师出示以下诗句,生静读、
思考。)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酬张少府》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青溪》
生:他只想弹弹琴,钓钓鱼,过悠闲、简单却无拘无束的生活。
生:他不想功名利禄,不想荣华富贵,只想简简单单。
师: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朗诵给大家听。
(师指名读)
师: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华富贵,都不如我的青山绿水,都不如我的明月青松!这就是诗人王维,画家王维,隐士王维!这就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评析】
这是一节《12岁以前的语文》校本教材实验课。教师以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为突破点,让学生了解王维是一位“天才诗人”,是一位“山水画家”,是一位“隐居山林”的隐士。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通过想象赏析“明月”“松”“清泉”“石”等山林景物,感受诗歌画面美;通过拓展阅读,感受诗人的品格美。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教学前几分钟,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先前所学的田园诗,对田园诗发展成山水田园诗进行初步的了解。短短两三分钟的时间就将旧知和新知有机对接。接下来用三个环节来突破重点:王维是天才诗人,通过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王维是山水画家,通过赏析文字,感受诗歌的画面美;王维是隐士,通过拓展阅读,感受王维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生对诗歌的领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诵读指导贯穿始终
诗歌教学最重要的便是指导诵读,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自然而然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动静美。诗中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不仅如此,颔联写景,颈联由景写到人,动静交错,视听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可见一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动静关系的处理上,诗人匠心独运,喜用静观中捕捉到的形象,以动态为静态服务,以声响为宁静服务。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给人的感觉,犹如几个精彩镜头剪辑而成的滚动画面,场景在变,人物在动,“镜头”从一个动点跳到另一个动点。这种错落有致的章法和变换灵活的句型,使得全诗充满灵动与生气。这样精妙的诗,应当反复读,好好读。在本节课中,教师先给学生提出诵读的要求:字正腔圆;然后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逐句诵读,教师及时给予正面的评价,比如“你让我感受到了诗中有画”,“你用朗读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明月青松图》!你读得有韵味”。
三、扣住诗句想象画面
诗歌强调画面美,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其画面美是很重要的。王维山水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这是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对颔联和颈联的教学,教师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画面,尤其在颈联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想象诗句以外的画面:这山中,除了洗衣女子和渔夫,还有谁也乐在其中呢?学生的眼前立刻豁然开朗,一幅幅生动的山村生活画卷徐徐打开,这些生活片段是那么自由自在,那么温馨幸福,那么令人神往!这个环节的处理为下面感受王维此时“隐者”的心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阅读举一反三
篇10
非典型90后演技派
比起董子健的演技,人们似乎总是对他的身世更感兴趣:父亲董志华,内地知名演员,主演过《大上海1937》《过江龙》《西安杀戮》等影片;母亲王京花,中国第一代经纪人,一手捧红了范冰冰、李冰冰、胡军等人。这样的家庭让1993年出生的董子健小小年纪就坐拥娱乐圈最浩瀚的人脉。然而,这个90后少年,内心却好像住着另外一个人,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沉稳。在这个鲜肉扎堆比谁更鲜的时代,小董就这样愣愣地闯入了人们的视野。
刘杰和董子健合作过两部影片,一部是董子健的处女作《青春派》,那部戏把董子健送上了金马奖最佳新人的提名,第二部《德兰》则让他拿到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刘杰回忆起第一次见到董子健的场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是一个刚锻炼完、洗完澡的朝气蓬勃的小孩儿。”如今,刘杰对董子健的评价很高,因为董子健是他深入接触的第一个90后演员,他因此改变了对90后的看法。“现在我非常高看这一代人。在幸福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可能会有很多缺点,但在小董身上几乎看不到,相反你能看到他豁达、仁义、努力、果决的特质,美好的词都愿意放到他身上。”电影《德兰》里,董子健要出演一个山里的孩子,导演要求演员在形体上也要是个山里的孩子,不能像城里孩子一样肥嘟嘟的。但是,当董子健真的将体重降了三分之一时,导演还是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娇生惯养”的孩子能够这样不傲娇,肯于吃苦。
非传奇小董
校园里没有董子健的传说。
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董子健在北京第八十中学读高中。高中时候的董子健,就和绝大多数国内十六七岁的高中男生一样,穿着宽大的运动款校服,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跑出去打篮球,然后一身臭汗回到教室上课,不是班干部也不是校草,成绩不出挑,也不过分叛逆。董子健说,那时他的存在感并不强,有时参加活动,到场的同学会突然来一句:“小董,你也在这里啊!”
2013年的夏天,电影《青春派》上映时同学们才发现:电影里那个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女生表白的居然,竟然是自己的同学。
少年董子健的“明星日常”
在电影《少年班》里,董子健饰演的吴未是少年班班长,也是少年班中唯一的“平凡”人,他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人,是副校长妈妈精心“包装”出来的少年天才。现实生活中,董子健却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起来的。母亲王京花对董子健完全属于“放养”,在他身上没有被早早寄予望子成龙的心切,从小到大,他基本都属于自由生长。自打懂事之后,董子健一直叫母亲王京花“花姐”。花姐很少去剧组探儿子的班,甚至从未对媒体或者在任何公众场合提到过关于儿子的话题。
在小时候接触到的那些演员中,陈道明对董子健的影响最大。“我平时不敢叫他叔叔,都叫老师。道明老师不仅演技好,还不浮躁,读很多书,没事就玩玩手风琴、钢琴,写写字,看看书,打打球,这个对我来说真的太牛啦,在这个圈子能做成这样的,我觉得没几个。”董子健说。
不知是不是受了陈道明潜移默化的影响,见过董子健的人都说他有着超乎年龄的淡定。合作过的导演比如刘杰、贾樟柯都认为他的表演松弛自然。可董子健自己知道,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童年的他就跟母亲王京花飞来飞去谈项目,不管是遇到大导演还是大明星,他都看惯了,实在没什么好紧张,好害怕的。
对事业,对生活,对感情,他的心里都有杆秤。而现在,他只想多看书看电影,多学习新东西,去更多的地方走走看看。董子健最大的梦想是冬天一个人坐上绿皮火车,一路途经乌兰巴托再到莫斯科,车窗上全是哈气,车里一人怀抱一个暖水壶,而车外,是大雪覆盖的西伯利亚森林。耳机里放着火星电台的那首电影主题曲《陆知马俐》:
我要的不是你爱我
更不是你恨我
都他妈的太麻烦
我要的只是简单的
只是诚实的
好好享受平凡。
(选自2016年第35期《北京青年周刊》,本刊有删改)
粉丝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