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5 14:0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三数学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三数学;教学总结;反思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要步步为营地打好坚实的基础,再加以反复地训练和注重方法的总结,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作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时期,高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掌握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学生制订明确的复习目标内容,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规律地复习,对于考试的重难点、热点等问题,在复结时要主次分明。一般来说,高三的数学复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加强基础知识体系构建;二是强化训练;三是最后阶段的查漏补缺和冲刺,在整个复习的过程,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和自主创新。
一、对当前高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目前,很多教师在高三阶段的复习中,存在着复习时间偏紧的问题,特别是数学课程的复习,基础知识点较多,知识结构框架复杂,面对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急于追求进度,忽略对整个过程的复习进度和复习要点,造成学生基础不扎实,知识点覆盖面小,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情况。此外,一些教师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只注重各种解题方法的总结,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特定的强化训练,只有理论的讲解而没有实际的操作和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学生没有建立具体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
而某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最后的复结和查漏补缺,很多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的知识理论和题型的强化训练,却没有对整个高三阶段数学复习整体把握,其自身的数学能力失去了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必将导致数学成绩的不理想。数学能力的形成、发展与数学思想方法,都需要通过对知识的复习,特别是通过揭示数学概念的内涵、外延,推导数学公式、定理、结论的过程得到培养和锤炼的,在整个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二、对高三数学教学方法的总结
高三的数学教学,每一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而改变。
1.注重基础知识系统的构建
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胜过盲目的“题海”战术训练。在高三数学教学的第一阶段,就是要有目的地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制订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在整个课程的复习中,教师要在课前尽量认真备课,建立清晰的数学知识结构框架,比如,对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选择题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植法、极值法等基础的数学知识点,都要有具体的复习框架和目标。
高三的数学教学,复习是重点,复习要注重基础、注重探究、注重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在把握教学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尽量巩固学生数学基础,保证学生在考试中的基础部分不失分。
2.专题强化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专题的强化训练,是建立在牢固的数学知识系统基础上的,高三阶段数学复习中的各种训练题、模拟题层出不穷,教师如何选择强化训练题型,如何为学生制订训练任务,都将关系到学生数学应考能力的提高和成绩问题,因此,作为高三第二阶段的复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典型问题重点反思。针对高中数学知识点多,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的情况,教师要抓住典型,对于典型问题的反思要求要深刻、全面,在专题强化训练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切忌将知识结构系统分离,训练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项数学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自己在数学解题中的创新能力。
3.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知识结构
有了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题强化训练,教师不要忽略最后的查漏补缺阶段。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学生经过一年的复习都会显得有些疲惫,因此,对于最后的总结阶段也会逐渐开始放松,其心理也开始发生变化,因此,在最后的阶段,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对之前建立的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进行反复的练习,以保证高考时的临场发挥。
高三数学的教学,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等方面不断调试,为最后的冲刺做好充分的准备。注重多反思、多总结,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只有建立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的积累才能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创新,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赵国强.如何提高高三数学的教学质量[J].考试:教研,2011(03).
篇2
一、要求学生每天把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督促。
二、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重点知识、性质、方法要进行及时检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认真备课,课堂上尽可能的把一些解题的主要思想方法技巧,比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的思想等教给他们。
四、第一阶段复习要低起点。重知识求能力,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之中,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从高一开始,教师就不能松懈,重视知识的“过程”教学,即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相互联系和应用范围。
2、课堂教学目标尽可能可行。对于每个目标,应该分解在每一节课的内容之中,以便目标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可操作的“实体”。
篇3
关键词:教学过程;反思;有效性教学;发展;复习课
[?] 问题的提出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串联复习阶段,本轮复习的总体目标是“梳理知识,理清概念,提高效率;夯实三基,归纳方法,提高能力;改进学法,矫正规范,善于反思;分析学情,制订策略,循环上升”.这一轮复习要做好“有什么讲什么”的文章,要敢于投入时间,以知识点为主线,以低、中档题为主体,适当兼顾高档题,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上,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坚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在复习每一章之前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本章的知识小结,形成知识体系. 另外,要注意打破知识之间的界限,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命题,重点是整合数学知识和方法、思想,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弱点和教学漏洞,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在一堂高三第一轮数学复习课中,如何把握好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典型例题的讲解,切实提高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和反思――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数学课堂”.
[?]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1. 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种语言的互译和四个公理的作用):
①公理1;②公理2及三个推论;③公理3;④公理4.
2. 等角定理.
教学评注:为实现教学意图和教学目标,笔者课前先将教案印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预习,上课时笔者按照“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逐一呈现(记忆)上述教学内容. 所谓“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指:(1)数学概念、数学命题的产生有其必要性――有的基于数学本身的需要,有的基于社会实践的需要;(2)对数学概念、数学命题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其中需要抽象与概括、联系与类比、特殊化与一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当然,按照“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复习教学内容,不是把知识简单地摆在学生面前,而是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教学加工”. 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掌握程度,往往决定了知识形成的速度和效果,数学中的有关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靠死记硬背是很难牢固掌握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交流对话的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理解问题的热情和兴趣,而且可使学生在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尽量多地获取知识的背景、来源等有效信息,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以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强化弱点和难点
1. 立体几何中的取值范围(最值)问题
[?] 教学反思
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数学课堂”,既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我成长的需要. 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评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上有无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为了提高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敢于突破“三个中心”,即突破传统教学中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勇于实现“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善于完成“两个转变”,即从课堂教学中的规范化备课向弹性化备课转变,学习方式由以讲为主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转变.
篇4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高中数学;自主学习
在高中尤其是高三数学教学中,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效率,过多强调应试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将本来难度较大的数学课上得更加枯燥无味,引起乃至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反感,这种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随着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法应运而生,它本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策略,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枯燥困难的数学课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大为提高。
一、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一)数学课学案编制的原则
1探索性原则探索性学习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种途径。
2指导性原则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给学生提供解决困难的方法。
3匹配性原则不同年龄段学生,无论是心理情感,还是认知力、理解力都不尽相同,像数学这种难度偏大的科目,一定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4灵活性原则在对学案的具体设计中,要针对数学课的不同类型(概念课、总结课、习题课、复习课等)进行设计。
(二)数学课学案的组成部分
1学习目标高三数学教学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八类:数学事实、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问题解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技能,数学认知策略和态度。
2自学设计这是学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这是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对于一些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掌握
例题:ax2+2x-1=0至少有一个正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A)a≥0(B)-1≤a0或-1
3练习反思达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消化知识,反思总结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数学课学案导学过程
1教师提出教学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出发,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难点突出,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紧扣教材(苏教版,高三数学)②数学题的设计应有层次性,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2学生自主学习
这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应该预先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问题与思考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也应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高三的数学教材内容让学生自行掌握毕竟颇有难度,所以教师要把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或不懂的地方作好记录,由于数学的逻辑推理较强,教师一定要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解惑释疑。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讨论交流、精讲释疑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探究性、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互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学生,学生自己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例题分析:已知圆C:(x?a)2+(y?2)2=4(a>0)及直线l:x?y+3=0.当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23时,求a的值,并求过圆心C且与直线l:x?y+3=0垂直的直线的方程.
该题难度不大,但仍需要学生发散思维,仔细思考,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主动去寻找最佳解题的方法。在学生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
我们现在来分析该题,因为圆心C(a,2),半径为2,所以当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23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1.即得出a?2+32=1,又因为a=?1±2,a>0,推导出a=?1+2,因此圆心为C(?1+2,2).即x+y?1?2=0.这样我们可以算出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2=?(x+1?2)
4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最后的一个环节。关于练习问题的设计,应注意由浅入深,由于是高三课程,所以要兼顾高一高二的知识点,温故而知新。
二、关于数学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
对于差生一定不能讽刺、挖苦,要多鼓励和表扬。而且大多数学生,无论文科还是理科,数学较差是一种普遍现象,作为数学教师,要耐心和细心。
(三)做到教与学的相互融洽、和谐发展。
对于数学课,教师尤其不能把课堂变成一言堂,要多和学生互动交流。
(四)教师应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当堂所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三的数学,难度加大,内容繁琐,如果教师只一味讲解,必将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反感,所以在课上要坚持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课上来,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吴静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数理化学习(高三),2011,(11):82-83.
篇5
复习课的容量不是看教师在一节课中讲了多少例题,而是看这节课上学生的有效思维量有多少。
在高三数学教学与复习中,教师一节课可以讲不少例题。在有些课的教学与复习中,教师告诉学生的往往是经过苦苦思索而得出的最佳思路途径,最简捷的解题方法,学生听起来虽然津津有味,但就是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因为这时教师告诉学生的只是成功的思考,看不到失败、受困与挣脱困境的过程,学生只是学到了一道题的解答,只是一招一式,因此,在高三数学教学与复习中,教师将同一模块内容一块复习,即将高中数学分为函数模块、立体几何模块、现代数学模块复习,即可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方法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目前高考数学试题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这就启示中学数学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对能力的培养,而能力是不可能靠简单地多做几套模拟试卷,在短时间内能提高的。因此,如何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值得深入研究。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是简单地背下一些公式、定理,而是要弄清其背景和来源,为什么要导出这样的公式和定理,由此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每年都有一些创新,试卷中出现的新的题型需要考生自己独立解决,由此启示我们应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教师讲题,学生看题,必须让学生自己真正动手作题,积累解题的经验,培养解题的能力。
二、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事,教师决不要去包办代替
书要学生去念,题要学生去做,考试要学生去考,谁也无法代替。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教师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决不要去包办代替。高三数学复习的时间是很紧的,但再紧也不能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要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切实做到宁可少讲两个题目也要将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仅靠教师讲出来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堂互动学习活动去体会、去总结。我们在教学中常讲的“懂、会、悟”,就是说,通过教师讲达到使学生“懂”,再通过学生练达到 “会”,而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总结、思索、磨练才能达到“悟”的境界。
三、复习课要讲落实
看复习课的任务是否完成,不仅是看课程是否讲完,更重要的是看在学生身上真正落实了多少。
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常听到有些教师非常气愤地说:“与某试题相类似的题目我已讲过多遍,你们怎么还是不会?”其中除了学生的原因外,与我们的复习方法有什么关系,应该思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三数学复习成败的关键在落实,教师在学生身上落实了多少,学生就考出多少。因此,各校、各班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定好位。要了解校情、班情,要吃透学生,要控制复习深度,要实事求是,要把基础的东西夯实,然后有针对性的拔高,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教师首要责任是将高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切实落实到学生身上,切实管好基本分,并力争在这个基本分内不失分。其余的分数,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是靠学生自身的努力、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脱离学生实际大搞“深挖洞”,一味追求难度,追求纯技巧性。要注意的是因人施教才会见成效。 四、有效进行练习
练习是高三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校使学生的练习更有效,值得认真思考。
在选择例题和练习时,既考虑内容,更考虑方法,对常用方法,如猜想归纳、反证、配方、待定系数、等价转换、分类讨论、构造函数、数形结合等进行反反复复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基本掌握这些方法,并逐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数学是离不开方法的,方法就像一把钥匙,没有钥匙门是打不开的。突出常用方法,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式是必要的,因为学生所学的知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到形成知识网络,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数学模块是办不到的。而这样的数学模块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通性通法。其次对具有规律性的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式子或某一方法,归纳出一定的固定形式,作为学生思维的“连接点”,以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质量和速度。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我们坚决反对不注重归类,不注意归纳和反思,一味追求例题的数量。
篇6
关键词:高三复习课;选编;习题;课堂教学;出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75-02
在数学复习课中,如何真正做到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率,是每位老师都要面对的现实课题。课堂习题的讲练效果,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要增强习题的讲练效果,就必须在习题的选编上狠下工夫。近期,笔者有幸观摩了我校一位高三教师复习“直线的方程”一节课,其独到的选编习题的做法,让笔者感触颇深。
一、课堂实录(节选)
教师:昨天高三有位同学在做作业时,发现有一道练习题由于印刷原因而残缺不全,只看到其中的一部分文字:“过定点P(3,2)的直线L……求直线L的方程”,你们中谁能帮助该同学补上这一漏印的条件,使问题可解呢?
生1: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可添加“直线L过另一个定点,如A(4,0)或B(0,3)或Q(2,1)
生2:因为过一定点及已知直线的斜率确定一条直线,故可添加“直线 的斜率为-2”
生3:也可添加条件:AOB的面积,其中A,B分别为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
生4:也可添加条件:点P为AB的中点;
生5:也可添加条件:│PA│+│PB│的值;
生6:也可添加条件:AOB的周长;
生7:也可添加条件:斜边AB的长;
生8:也可添加条件: 两轴截距相等;
生9:也可添加条件:倾斜角等于直线y=3x的倾斜角的2倍;
生10:也可添加条件:三角形两直角边之和;
…………
此时,课堂呈现出热烈的气氛,同学们个个争先发言.
教师:同学们今天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充分发挥和展示了你们的聪明才智.你们编制的许多问题,老师课前都没有想到,很了不起!我今后还要向同学们学习。
教师:由于时间关系,有许多同学的成果还没有得到展示,可留着课后继续探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今天这样自己提出问题,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教师:为了便于课堂交流,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然后选择前面学生所编制的若干典型问题,。如过两点,斜率,倾斜角,面积等问题)在班上进行交流讨论。以上同学们所编问题主要归纳以下几类:
1、求过点P(3,2)与A(4,1)的直线L的方程。
2、求过点P(3,2)且斜率为-2的直线L的方程。
3、求过点P(3,2)且倾斜角为直线y=3x倾斜角的的2倍的直线L的方程。
4、求过点P(3,2)且在两轴的截距之和为10的直线L的方程。
5、求过点P(3,2)且在两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
6、过点P(3,2)的直线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AOB面积最小时的直线L的方程。
以上各题,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求解。
二、点评
这是一堂自主式的探究课,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辅导者和合作者。 改变“满堂灌”的复习方式,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感悟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组织围绕学生的“学”展开。课堂内容围绕直线方程这一主线展开,在授课教师颇具亲和力的教学语言环境下,学生挑战自我,自行归纳知识点,编题、合作交流。体现出在新课标下,将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获取更多的学习方式与渠道的具体探索的过程,贴切新课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
这堂开放课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探究―引导―归纳的过程.在同学讨论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把关作用,做到不勉强,多鼓励,巧引导,注重实质,深化形式.渗透新课改理念于各个教学环节中,是一堂普通校中很成功的示范课.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合理选择典型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反思问题,把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构建,对问题的发现探究、研究等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
三、感悟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在教学中既重视数学内容的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又重视数学应用,数学发现、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而后者对于数学的基层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本节课,教者从一道练习题出发,引出看似平淡无奇却内涵丰富的直线方程问题,精心设计了一堂师生共同参与、互动对话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成功课例,使学生在编题、合作交流中体会成功,在创新探索中享受快乐,从中笔者也受到了如下启发:
1、高三复习要有效选择例习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要合理使用教材和资料,有效选择例题和习题,高三复习也不例外。不能因为教学的对象是高三学生,而在选题上片面注重“高、大、全”,追求“新、奇、难”,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本节课教者所选的题目出自练习,虽然形式简单,属于基础题,但由于其独特的开放教学方式和多方位的思考视角,符合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维空间和展示平台,充分体现了高三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降低重心”的原则。
2、一题多变是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
本节课教者从练习题导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原题进行有机变更,紧扣原题结构特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合理编拟,既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渗透了转化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变式教学”在课堂中更显针对性、综合性、发散性和创新性。这“一题多变”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摒弃题海战术,都是十分有效的,是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
3、数学学习过程是个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过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说到: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学习过程中,既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者恰到好处的分析、诱导、点拨和补充,又有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探索和编拟,正是这种良好的教学情境,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愉悦地、积极地进行探索和编拟。于是,整个教学就在教者的从容把控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编拟课堂例习题时要精选精编。在学生自主探究编拟的过程中,如遇障碍,教者应给予必要的点拨、示范,同时学生的探究活动也要放得开、收得拢。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总结,数学教师才能提高自己选编课堂习题的能力,提高自己课堂的把控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发挥学生主动性 学案 一轮复习 二轮复习 三轮复习
面临越来越大的高考压力,几乎所有的高中都是在高一高二就结束了课程,进入高三就开始了全面复习。课容量作业量骤然增加,学生们应接不暇,我们教师理所应当地认为高三就应该这样。可是,我们回首高三,反思我们的教学真的是高效的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忙于做题讲题,忙于“逼”学生做题,不厌其烦地把学生的错题一遍一遍地讲,可是效果又如何呢?纠其原因是我们在高三教学中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的教师可能认为,高三那么多题还讲不完,哪有时间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啊,殊不知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忘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想让他们接受知识也要“投其所好”,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下面是作者在高三教学中根据不同内容不同阶段进行的几方面尝试。
1. 一轮知识点复习利用“学案”发挥学生主动性
一轮复习主要以串知识点和基本方法为主,一般做法是教师课前整理好,上课时源源不断地灌输给学生。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晕脑涨,更不用谈记住多少了。如果变为学生做这项工作,效果就会好得多了。采用印制学案的方式,将本节课或者一章节的知识点和基本方法用提纲式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完成。例如复习函数这一章时可设置如下学案:
(上面的学案只是格式,实际操作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去完成)
让学生课前完成此表,上课时,让学生回答,比较谁填的完整,谁选的例题好。虽然到了高三,学生还是有表现欲望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恰当的评价和补充,并给予表扬或鼓励,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久而久之,学生自己就摸着门了,自己就会归纳总结了。这样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自然比强加给的掌握得牢固,课下再配有恰当的练习加以巩固,不愁学生学不会。
2. 二轮专题复习在“变”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轮专题复习,从本质上讲,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专题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如果说第一轮主要以纵向为主、顺序复习的话,那么二轮就是以横向为主、深化提高了。那么调动学生主动性的途径就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挑选典型例题、巧妙布局、层层深入。课上师生互动,在“多解”中打破章节的束缚,拓展思路;在“多变”中联系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例如在讲解恒成立问题时可从一个简单的题目出发,逐渐改变条件,最终达到学生的深入理解。例:若不等式x ≥0对于x∈R的一切实数均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通过两种解法复次方程根的分布和函数值域的方法,“变式”让学生理解恒成立问题的本质。以上是教师在讲解经典例题时可采用的方法。在处理作业的习题课中,还可采用教师先讲解基本方法,然后指出重点的两三个题,让学生课下考虑还有没有其它解法,如何改变条件将题目进行延伸和拓展,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发言,看谁的解法多,看谁变得巧妙。这样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高效复习。
3.三轮综合训练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质的飞跃
经过了一轮二轮的复习,学生的知识体系已经建立,基本技能和方法也已经掌握。三轮综合训练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通过不同难度的题训练学生的考场应变能力。此时的学科自习最好是两节课连上,创造考场气氛。此时的课堂可采取反思的形式,让学生再次回想当时做题的思路,记录下经验和教训,在以后的做题中尽量把教训转化为经验。反思时可给学生印制如下的“反思清单”:
(以上的问题可根据不同的训练题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认真填写“反思清单”,和综合卷钉在一起,便于不断地翻阅。此时的课堂教师最好不要多说,主要是引导学生反思,即使教师认为很重要的地方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说,因为此时的学生也很注重考场考试技巧,而只有学生是身在其中的,我们教师虽然很有“经验”,但毕竟不能亲身体会学生的感受,所以要创造机会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才是对学生有现实意义的。
以上的高三课堂教学模式是作者实践所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和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第一,学生要有比较高的素质,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否则,我们让学生自己课下完成的工作学生不认真去做,就会使我们的教学陷入被动;第二,我们的老师要有深厚的功底作保障,不能出现学生都想出来的方法教师却不知怎么回事,在备课上要付出更多,要想在学生前面做在学生前面,另外还要有极强的课堂调控能力,不能放出去却收不回来,否则,同样也达不到目的。
总之,高三复习课的任务是繁重的,对于数学学科更为突出,我们的共同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上是作者的一点尝试和见解,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赵荣夫.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的“七宗罪”.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 唐庆华. 在高三数学备考中实施“变式教学”的研究.中学数学研究.
篇8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新课改,广大教师把大部分的热情都放在了课堂教学上,而对作业设计投放的精力不足,学生的作业只是一味的多而不精。特别是高三学生,他们所面临的高考升学压力很大,市面上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教辅材料。如果不能对学生的作业从设计布置,到批改辅导进行适当优化,师生有可能陷入题海之中,从而加重了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负担,数学教学就会变得费时而低效。
一、高三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1.作业量偏大
教师夸大了作业的功效,认为熟能生巧,大量的题目使学生疲于应付,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2.针对性不强
教师往往把自己的精力和教学重点放在课堂上,轻视了作业的作用,导致作业缺少针对性。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很好地进行选择,与课堂内容联系不大,针对性不强,使得作业效率低下,影响教学效果。
3.没有层次性
学生存在基础和能力的差异,但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认为太简单,得不到提升的效果,有的学生认为太难,无从下手,作业布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高中数学作业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差异。
二、高三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基本原则
要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达成度,作业设计应科学合理,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启迪性原则
教师应当以学生认知的规律以及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出发,作业的设计应以所学内容中的一些典型问题为基础,进行一题多解和同类变式等发散性题型。这样,既能弥补学生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的缺陷,又兼具了启迪和发散的功能。
2.层次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体差异,作业设计应考虑层次性。
(1)由易到难,注意知识层次
在设计作业难度时,应按梯度设置三个层次:巩固知识:即初步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基本层次。应用知识:即能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较易问题的中等层次。运用知识:即能运用所学知识解较复杂问题的高等层次。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逐步深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拔高,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习惯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作业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要考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提供多样性的作业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3.易错性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学生的解题策略和解法易出现差异。为此,教师应精心选择易错作业,即普遍学生都会算错的题目。选取学生的若干种典型错误的算法进行交流、分析、辨别,给学生一个逐步领悟、避免再次犯错的过程。
4.适量性原则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题海”战术现象,每天布置大量习题且重复率较高,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悖于素质教育。因此,设计作业必须适量,留有时间让学生思考。
三、及时反馈,做好反思总结
师生共同做好作业反思,是研究数学作业有效性极为重要的一环,多做十题不如烂熟一题,这是本人多年来数学教学经验的真实总结。让学生搜集错题装订成“纠错本”,经常性地拿出来翻翻加深印象,让前车之鉴真正地成为后事之师。老师在批改作业时,搜集学生带有普遍性的经典错误装订成“总结本”,数十年如一日地不断积累,可以精准地掌控学生的思维特点,寻找出规律,对症下药,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充满张力。
除了反思错误的成因,揭示问题的本质以外,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也极为重要:
1.反思解法的多样性,渗透方法论思想
根据《数学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数学学习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算法的思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时刻都有构造算法、选择算法的需要,通过构造算法、比较不同算法的效率并选择算法的实践,可以使学生逐渐地养成从事智力活动的习惯。老师在讲解习题时,除对数学内容作分析外,关于解题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模式的考虑也应充分引导和传授。
2.反思问题间的联系,创新性地编拟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习题的推演,让学生明白问题与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要么有共同的知识点,要么有共同的出题策略,剥离同质共源习题的伪装,揭示出题者的真实意图。进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此问题和哪些问题还有联系,能否受这个问题的启发,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创造性地编拟新问题,师生在探究问题的联系和知识整合中,让自己站在出题者的高度,在揭示本质的过程中,体验“创造”带来的乐趣。学生在大呼“原来就这一锤子”的同时,课堂的研究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都得到了提升。正如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W习者本人将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创造工作。”
总之,老师在作业布置与评改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地动起来,让学习情感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概括、思维能力的提高、师生情感的交流在作业的互动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篇9
一、“懂而不会”面面观
1.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听老师讲某个内容时很专注,精力也很集中,教师与学生过程交流时学生频频点头似乎明白并有了自身的理解。这种现象归结为学生在接受教学内容时心理上的明白,也就是学生自身理解的“懂”。
2.高三教学实践中,教师很重视学生的“懂而不会”,因此备课时特意注意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学环节中就会对学生理解的“懂”进行及时检验,在要求学生回答时,学生往往回答不完整或是不全面甚至理解有误。
3.“懂而不会”出现在课堂外的作业检测中,学生在写作业时会碰到无法下手的题目,试题做了简单变化学生就束手无策,找不着切入点。这一环节反映了学生表现呆板,只会“照着葫芦画瓢”,缺乏变式,缺乏数学思维。
4.教学内容完成了一个单元和一个模块后,都会对学生学习内容作检测,检测结果发现“不会”现象更加突出,其实教学中“懂”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是一种错误的体验,学习中学生只关注教学内容是什么,所谓的“懂”也就是了解了教学内容“是什么”,并不深入探究所学内容的“为什么”,可见“懂”到“会”还有很远距离。
二、“懂而不会”的成因
1.新课程改革前,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了传统的教学法,只顾“一言谈”,关注学生不够,这是导致学生“懂而不会”的直接原因。
2.学生的差异性大,我们民族地区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主动性差,学生以动脑为主,很不愿意动手,缺乏教师的教学讲授内容和课本内容“为什么”的探究,体验式学习不足。
3.高三数学总复习时,知识联系深,能力要求高,内容难度大,客观上造成贫困地区学生结论性的“懂”过程性“不会”。
三、“懂而不会”的解决策略
1.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改过去的备课法,做好每节课堂教学设计,从导入、教学环节、教学反思到课外作业布置的策划设计,着眼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内容生活化设计,实现练习实践化和背景趣味化。
2.教师要面对生情,认知区域差距和学习环境差异对学生本学身学数学的影响,在俯下身去关爱学生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学过程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3.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做到教学有序紧凑、有针对性。准确定位学生,着眼高考,在试题上进行取舍,降低难度。
4.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勤于思考、准确定位、强化练习、举一反三、细读教材、把握主线、按块整理、有机整合、用好教辅、反思改进,主动克服“懂”而不会。
篇10
关键词:高三数学 课堂复习效率 知识建构
高三阶段是考验学生多年来知识积累与掌握程度的关键阶段,而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优劣更是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理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发展。在高中的最终阶段,如何依据学生知识建构的差异,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做到眼看、手练、耳听、口答,进而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复习效率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在完成常规教学如备授课、复习考试等环节的基础上,根据高三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特征,有重点地突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全面深化基础,挖掘教材潜力
二、重视试卷讲评,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的基本课型与重要环节,恰当合适的试卷讲评课程可使学生巩固三基,有效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备战高考也有明显的辅助作用。就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笔者认为试卷讲评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处理好试卷讲评素材与讲评效益提升间的关系;二是要有目的地使讲评回归课本,帮助学生重新温习考点在知识网络中的相对位置,以便于其掌握知识点复习规律;三是按知识点对讲评题型作归类评讲,并做到精讲精评,突出重点;四是试卷讲评要充分利用巩固、反馈环节启迪学生进行反思,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建构并反馈积极的教学信息。以函数y=x2-4x+3的作图为例,教师可在对试题作相应分析后,从多角度进行变式分析,如根据函数奇偶性作出y=x2-4x-1+3的图象;讨论函数x2-4x+3值为a、mx时方程解的情况。教师即可利用这些简单的变式,做到变中出彩,加以适时归纳总结,重新复习数学知识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三、专题讲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科,因此,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教师应适当地排除备考过程中各类复习资料的干扰,注意删除其中的偏题怪题,从基础着手,有效提升复习效率。
一是要精心选题,小型综合。教师在概括提炼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的同时,由例及类,纵横联系,融会贯通。二是及时纠正失误,杜绝学生解题出现过失性错误的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精改作业,及时反馈。对学生在作业、试卷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及时批改,并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由生到熟、由熟转活。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知识建构,及时更新并调整教学方法,并切实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以有效提升课堂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高健.挖掘数学的本源提高思维的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三挑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