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茶馆范文
时间:2023-03-17 22:1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扬州茶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微风轻轻吹过太阳照耀的河面,反射出点点银光,像谁在江中撒下了一把碎银。江面上波光粼粼,昔日浑浊的江水,今天变得清澈见底。江底的岩石上附着密密麻麻的黑螺丝,仿佛一个个黑墨点。江滨花园和楼房倒映在水面上,犹如海市蜃楼,在水中逶迤而动,快乐的小孩把小石子抛入江中,激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留下一圈圈美妙的涟漪……我差点想跳下去,在这美丽的仙境里尽情遨游一番。
榴槎洲上草木繁茂、环境十分优雅。中心广场上,男女老少三五成群,迎着初春的阳光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草地上梅树簇簇,俊俏的梅枝上绽放着朵朵红梅,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咔嚓!咔嚓!”,大家都拍照留念。是啊,“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经历了寒冬,第一个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榴槎阁巍然屹立在留槎洲中央,它分上中下三层,均呈浅褐色,古色古香。我来到它前方,只见飞梁斗拱的正中,挂着一块黑色镶金大匾,上面写着三个镏金大字“榴槎阁”,笔法苍劲有力,有气贯长虹的气势,原来正是宋代着名文学家苏轼的提字,许多游客驻足观赏,不肯离去。
篇2
关键词 老人 营养平衡米 籼米 微量元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44
营养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包括食物进入机体内的变化,如参与生化反应和结合到组织细胞中;还包括指导人们如何选择食物以保障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繁殖。所以营养学除了有其生物学意义外,还有其社会经济意义。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从水中生活到陆地生活,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态各异。所需要的养料和摄取养料的方式也不相同。生物所需的养料,其元素组成,大量的有氢、氧、氮和碳。这些是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和储存能量的主要元素。此外,还有少量的硫、磷、钙、镁、钾、钠、氯和多种微量元素。有些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仅有痕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就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人口已经逐步开始向老龄化过度。据2000年调查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已达到13 200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0.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9200万人,占7.4%;总结来看,60~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18%,已达到国际公认的“老年型”国家标准。众所周知,老年人不论是在身体还是在精神上相对于年轻人来讲,都是很脆弱的。机体的代谢率低,细胞的功能下降,器官功能的不断老化,因此,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如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多加注意,则会引起不少的健康隐患。尽管对人体衰老机制尚无定论,但合理的营养有助于延缓衰老[1]。由于老年人容易缺钙,引起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等多发病,对铁的吸收利用能力也下降,造血功能减退,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同时,对老年人来说消化功能下降,造成矿物质等元素不同程度的丢失和缺乏,为此,本文对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寻求一种合理膳食,因袭,在研究中用中国营养平衡米为主食,为中老年人制定合理膳食营养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是广州某养老院中的老人142例。
测试:由广东测试分析研究所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Fe、Zn含量,用2,3-二氨基荧光测定Se含量,用ETDA法测定Ca的含量,用钼蓝比色法测定P的含量。
方法:膳食调查方面一般会选用3天称重法,即求得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根据食物成分表,求得每人每日微量元素摄入量,然后再进食营养平衡米后,在等量主食和相同副食条件下求得每人每天微量元素摄入量,做前后的比较。见表1。
结 果
在给老年人进食籼米后,对矿物质Ca、P、Fe、Ze、Se的摄入量分别为403mg/日、407mg/日、17mg/日、14mg/日、0.046mg/(日•人);在给老年人进食营养平衡膳食后,对矿物质Ca、P、Fe、Ze、Se的摄入量分别为1153mg/日、863mg/日、45mg/日、45mg/日、0.111mg/(日•人),极轻体力劳动成年人每日膳食矿物质Ca、P、Fe、Ze、Se的摄入量标准为800mg/日、800mg/日、18mg/日、15mg/日、0.05mg/(日•人)。
讨 论
对比营养平衡米和籼米,对矿物质的摄入量来看,老年人矿物质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主食籼米中营养不平衡所致。进食营养平衡米老人矿物质营养明显高于籼米膳中的营养,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营养平衡米中添加微量元素后的营养平衡所致。进食中国营养平衡米可以提高老年人对矿物质Ca、P、Fe、Ze、Se的营养水平,达到极轻体力劳动成年人每日膳食矿物质需求量,由此,建议开发推广食用中国营养平衡米,改善老人营养状况,增强老人体质,利于健康长寿。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寿命也有所增长,生育率下降,世界人口年龄老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就我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2000年比1982年新增加人数占5.46%,平均是每10年增加3.03%。若再过几年,到2012年,预期我国将有3亿多老人。若按78%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来算,则会有2.34亿老年人患慢性疾病,因此,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在饮食上多加调节如进食中国平衡营养米,则可延缓寿命,使老年人健康长寿[2]。当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现在是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同时并存的发展趋势,因此,推广食用中国营养平衡米,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社会效益。
营养平衡可使身体健康,延缓衰老,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如下所示。主食营养平衡-膳食营养平衡-人体营养平衡-细胞营养平衡-细胞代谢由基础代谢率降低而衰老的状况得到改善-细胞活力增强-组织器官活力增强,功能正常-身体健康。主食营养平衡-细胞营养合理-细胞合成、分解代谢-细胞功能正常-细胞生命力增强-细胞分裂繁殖旺盛-细胞分裂次数增加-健康长寿。
综上所述,主食营养平衡,人体的营养平衡,可以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是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的。老人进食中国营养平衡米可改善老人的营养状况,补充机体所需的矿物质,延缓衰老,健康又长寿,因此,建议推广中国营养平衡米,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此推广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涤痰逐瘀汤;辛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543.5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9(2011)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5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明显特征。临床研究发现如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可以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2]。本病的西医治疗主要从调节血脂、稳定斑块、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面入手,但疗效欠佳[3,4]。2006年6月―2010年9月采用自拟涤痰逐瘀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AS 94例,取得显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西医诊断标准 CAS诊断标准,颈动脉内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膜厚度(IMT)≥1.00 mm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5]。
1.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肾虚证、血瘀证及痰浊证的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并且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1.4 排除标准 半年内曾患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搭桥术后、脑出血、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合并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不能按照规定服用药物或治疗疗程不足,无法判定疗效者,或资料不全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6月―2010年9月94例住院及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69.8岁±10.3岁;高血压病38例,冠心病12例,高脂血症42例,糖尿病19例,脑梗死7例。对照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67.8岁±12.6岁;高血压病41例,冠心病9例,高脂血症39例,糖尿病21例,有中风病史者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每晚饭后服用辛伐他汀 20 mg及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均继续采用服药及控制饮食,控制血压、血糖。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涤痰逐瘀汤。组方:半夏、天麻、桃仁各20 g,茯苓、白术各15 g,当归、红花、赤芍、牛膝、川芎、焦山楂、决明子各10 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两次饭后服用。
两组治疗6个月。治疗过程中均采用患者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治疗前后查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对比。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临床症状 观察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耳鸣、肢麻等。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脂血症症状分级量化表及临床实际情况制定计分方法,将主要临床症状按无、轻、中、重4级分别记为0、1分、3分、5分。
1.4.2 颈部动脉硬化 采用美国GE公司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 MHz的线形探头,由固定专职人员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并偏向对侧,先将探头置于颈动脉起始处,逐渐向上,依次做纵切和横切面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沿血管长轴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确定血管内膜情况;在此处及前后1 cm处测3次,计算平均厚度值。并观察有无斑块及斑块的大小、数量,有无管腔狭窄及血流情况,并对AS进行评分。AS的分级积分如下[6]。正常:内膜无增厚,IMT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法[7]。将IMT>1.2 mm定为斑块形成,不考虑各个斑块的长度,而将各个孤立性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得到两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之和,即为其斑块总积分。
1.5 不良反应监测 入组患者于治疗前后24 h内留取血、尿、便标本。检测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并详细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对有不良反应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每周1次,连续随访3个月。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采用双侧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组头晕、头痛、耳鸣、肢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表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x±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 P
2.2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AS评分、Crouse评分及斑块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表2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x±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 P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4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和肌酶检测,1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腹泻,其他未发现异常。对照组46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便秘、胃部疼痛等,有1例出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明显升高,超过正常值的上限,但在停药后随访1个月恢复正常。
3 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随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8],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9]。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血管损伤因素和修复能力失衡的结果,在其治疗中不仅需要消除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外,而且增强血管修复能力至关重要[10]。因此,通过影响AS形成或者对已形成的AS斑块予以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颈动脉IMT增厚是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且超声能够直接检测,这已得到病理学的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的内膜,首先是IMT增厚,使内膜变为粗糙,逐渐形成斑块[11]。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对IMT进行无创定量检测,便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及早发现,并可有效监测动脉硬化与斑块的加重及治疗后硬化与斑块消退的定量评估[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干预治疗后,能明显改善CAS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CAS多涉及祖国医学眩晕、中风、胸痹、健忘等病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肾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为主 [13];肾乃先天之本,人过劳或至中老年则肾之精气渐亏。肾阴不足,虚火内生,灼津炼液,而成痰浊;兼之日常生活调摄不当,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痰浊内停,日久痰凝血滞,痰瘀互结,着于血脉,致血脉不通,变生诸证,故治疗当涤痰除湿、逐瘀活络为法。涤痰逐瘀汤方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医学心悟》,有燥湿化痰,平肝熄风的功效,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两方共奏涤痰除湿、逐瘀活络之功效,方取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化痰熄风,桃仁活血祛瘀,和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当归、红花、赤芍、川芎助桃仁祛瘀,牛膝引血下行,焦山楂、决明子消肉食油腻之积。现代研究也表明[14],血府逐瘀汤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变血液流变性,调节血液循环,使细动脉及细静脉内径明显扩张,毛细血管开放数量明显增多,血液流速加快,红细胞聚集和白细胞黏壁、滚动及堆积等现象明显改善,血液停滞现象消失,对于动脉斑块的形成和发展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在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较为安全。故本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AS疗效显著,对于临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诸骏任,范维琥,朱文玲.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刊,2009,44(4):7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2] 魏宇森,廖玉华.高血压性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的新策略[J].中国内科杂志,2009,48(10):88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4.
[3] Austin PC,Mamdani MM.Impact of the pravastatin or atorvastatin evaluation and infection therap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22/Reversal of Atherosclerosis with Aggressive Lipid Lowering trials on trends in 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statin therapy in Ontario,Canada[J].Circulation,2005,112(9):129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00.
[4] Urbich C,Dimmeler S.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haracterization and role in vascular biology[J].Circ Res,2004,95(4):34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3.
[5] Pignoli P,Tremoli E,Poli A,et al.Intimal plus medial thickness of the arterial wall:A direct measurement with ultrasound imaging[J].Circulation,1986,74(6):139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06.
[6] 黄铮,龚兰生,施仲伟 等.颈动脉超声结合危险因素调查冠心病高危病人[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3):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7] Pini R,Cavallini MC,Bencini F,et al.Cardiovascular remodeling is greater in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than in diastolic hypertension in older adults:The insufficienza cardiaca negli anziani residenti(ICARE)a dicomano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02,40(7):128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89.
[8] Sacco RL,Benjamin EJ,Brogerick JP, et al.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revention ConferenceⅣ.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stoke risk factors [J].Stroke,1997,28(7):150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7.
[9] Brunzell JD,Ayyobi AF.Dyslipidemia 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m J Med,2003,115(Suppl 8A):24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s.
[10] Zenovich AG,Taylor DA.Atherosclerosis as a disease of failed endogenous repair[J].Front Biosci,2008,13:36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36.
[11] 张炳英,王红,任莉,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2):2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6.
[12] 袁丽婷,赵卫.中药复方制剂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9,27(1):6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13] 牛崇峰.从中医“痰湿互结证”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J].江苏中医药,2008,40(3):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14] 谢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8.
作者简介:李孝次(1976―),男,毕业于扬州大学医学院,主治医师,现工作于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邮编:211400)。
(收稿日期:2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64
颈动脉斑块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其发生与脑卒中有密切关系。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其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不断升高。调脂治疗已成为防止颈动脉斑块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内皮等功能。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经过他汀类药物以后动脉斑块的炎性反应降低。现收集我院2010年至2013年期间经超声检查证实颈动脉斑块患者以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84例,男50例,女34例;年龄35~85岁。其中合并血脂异常76例,高血压病58例,缺血性卒中42例,2型糖尿病28例。除外以下病人:①2周内服用降脂药物者;②肝功能损伤,血清转氨酶高于正常上限2倍;③急性手术创伤;④肾功能不全;⑤合并感染性疾病。
1.2治疗方法 给予服用阿托伐他汀,每晚20mg,并依病情应用抗高血压、降血脂或抗血小板药物,监测肝功能,有异常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则给予排除。治疗周期为6个月。
1.3指标测定于每疗程开始及结束时进行颈动脉超声、血脂检测。
1.3.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参照国内有关文献[1],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TMI)≥1.2mm为增厚标准。检查仪器型号为东芝SSA-790A,高频探头检查双侧颈动脉,检查范围为双侧颈动脉分叉前4cm至分叉后1cm,同一病例有多处斑块者测定最大斑块的厚度。
1.3.2 血脂检测:研究前后各抽取禁食12小时静脉血。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胆固醇(HDL-C)。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用SPSS11.5 软件包作自身治疗前后比较配对t检验。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IMT变化、血脂水平比较 入选患者治疗后IMT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P0.05),见表1.
2.2患者治疗前后 入选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3不良反应有2例用药后第1周觉轻度上腹部不适感。在继续用药过程中均自行缓解。用药过程中多次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无异常改变。
3讨论
颈动脉是人体较大的浅表血管,其斑块可进行定量的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被认为是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临床研究表明,颈动脉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2】,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标志。Liapis等认为颈部血管的病变,特别是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脑梗塞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应给予积极治疗,与预防因斑块引发的脑部其他疾病的发生。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作用,还具有改善血管功能、抑制炎性反应及平滑肌细胞的增生的作用,同时还能减少脂质在血管内皮层的沉积、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和聚集等,从而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笔者在临床四年中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观察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可以达到调整血脂水平,具有减缓或逆转颈动脉IMT的功能,稳定了颈动脉斑块,对颈动脉斑块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叶酸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工作中是常见病,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研究旨在探讨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对劲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入选H型高血压患者122例,所有患者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病诊断标准,血HCY>15mol/l。其中男88例,女34例,年龄30-70岁,平均55.6+14.8岁,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1组62例,男45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6.1+13.9岁;2组60例,男4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5.8+14.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血脂、血糖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选后测血HCY,做颈动脉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由专人操作,检查部位包括双侧颈总动脉及其分叉部,颈内颈外动脉。首先自颈动脉起始处做纵向扫描,依次显示颈总动脉及其分叉部,颈内颈外动脉,尽可能扫到颈动脉最高位置,然后探头转90°,沿血管走行做横向扫描,观察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内膜-中膜厚度>1.2mm即为斑块【2】).根据斑块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不稳定斑块(低回声和不匀质回声斑块)稳定斑块(强回声斑块),不稳定斑块率=不稳定斑块/斑块总数。1组给予戒烟、控制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脂及降压药物,2组在1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5mg,3次/日 口服。随访24个月予6、12、18个月时化验血HCY,做颈动脉超声检查作好记录,并记录冠心病急性事件(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发生情况。两组在降压药物的应用及随访期间血压控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3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血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组治疗后血HCY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6、12、18个月血HCY显著降低,P
两组入选时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组间比较P
3.2两组治疗前不稳定斑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1组不稳定斑块率呈上升趋势,2组不稳定斑块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
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同组不同疗程比较*p
3.3冠心病急性事件(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发生情况比较,入选时、6、1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动脉硬化有关,其促进动脉硬化机制可能为:(1)直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引起内皮细胞损伤破坏血管壁弹力层和胶原纤维,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2)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蛋白C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导致血栓形成。(3)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结构,同时加快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促进斑块形成。叶酸是影响血HCY水平的重要辅因子之一,缺乏叶酸可使血HCY水平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叶酸干预治疗血HCY明显下降,但到12、18个月时下降不显著,提示长期服用叶酸治疗,血HCY降到正常水平不再进一步降低。而颈动脉超声不稳定斑块率随着叶酸治疗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时间越长下降越明显。
自1976年Wilchen【3】发现高HCY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并首次提出高HCY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来,相继有研究表明高HCY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4】,可独立于血压水平预测心脑血管事件【5】。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和危险因素。临床医生通过口服叶酸降低血HCY,从而减缓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稳定斑块,降低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从而延缓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从本研究结果看服用叶酸时间越长,血HCY保持低水平时间越长冠心病急性突发事件发生率越低。从而得出结论;口服叶酸来控制血HCY经济、简便、效果显著,可使H型高血压人群获益,可以用做防治冠心病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篇6
1.1性别因素: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且发病年龄早也比较重,女性发病比男性年龄大,而且女性的冠心病发病率在绝经期与男性接近,可能与男女激素水平有关。
1.2年龄因素:年龄因素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男性在50岁以后,女性在60岁以后发展较为迅速。
1.3工作因素:从事脑力劳动静坐工作者较体力劳动者发病高。
1.4饮食因素:营养过剩,摄入热量过高及含较多量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的饮食,引起血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增高是公认的重要致病因素。
1.5不良嗜好因素:吸烟者和吸烟多的人患病率高,在年轻患者中差异尤为明显。
1.6疾病因素:患有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脂症糖尿病等患此病比率高。
1.7体质因素:脑力劳动型较体力劳动型发病率高,肥胖者也较发多。
1.8遗传因素:有家庭发病倾向。
2、发病理论分析
2.1血小板集聚理论:
动脉粥样硬化最初为动脉内膜上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后发生纤维蛋白的沉积形成血栓,血脂质过高及神经、精神因素可引起血液儿茶酚胺过多,从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倾向而在发病中起作用。高血压及血液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可反作用于血管内膜表面的机械损害,而致使动脉内膜发生血小板粘附和血栓形成。
2.2脂质渗入理论:
动脉壁本身能合成脂质但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质主要来源于血浆,而且是以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渗入动脉壁。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的通透性增加,血脂蛋白的渗入增加,各种因素引起高血脂症、血液粘稠、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斑块堵塞冠状动脉引起轻重不同的心肌缺血而形成冠心病。
3、临床表现分析
3.1心绞痛:系心肌暂时性缺血而引起的症状,多发生在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后,发生典型症状为心前区,胸骨后闷痛或绞痛阵发性常向左肩及左臂内侧放射到上腹部,病人面色苍白、心率快、血压升高。我科所收治21位患者中劳力型心绞痛17人,静息状态睡眠中自发型4人口服硝酸甘油后绞痛症状不同程度缓解。
3.2心肌梗塞(AMI):系冠状动脉完全封闭,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引起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是严重的类型。
此病症多发于40岁以上男性,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闷、气促或心绞痛等前兆症状。主要表现:剧烈胸痛多数病人有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同时有烦躁、出汗、频死感,交降支梗塞阻滞。我科收治18例患者,15例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痛,伴心律失常早期出现,2例出现严重室颤心源性休克,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浅快、脉搏细弱、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心跳骤停死亡。1例急性心力衰竭表现为紫绀、呼吸困难、咳嗽、肺水肿,抢救无效而死亡。
3.3急性冠状循环功能不全(中间型综合症):它与心绞痛相比,心肌缺血程度较重,胸痛持续时间较长,但临床上无急性心肌坏死证据。收治6例患者中,有4例为心膜或室壁内局灶坏死,2例在入院2~3天转发急性心肌梗塞(AMI),因发现及时,抢救而转危为安。
3.4充血性心力衰竭: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或之后并发充血性心里衰竭,可在心绞痛反复发作之后发生,可也成为冠心病早期症状或主要症状。
3.5心律失常: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心肌缺血,累及心脏传导组织时,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我科收治34例中,常见过早搏动13例,阵发性心动过速10例,心房颤动与扑动3例,窦房功能不全4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患者通过4~8周治疗好转出院。
4、治疗护理
4.1防治要则:治疗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其它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合理的饮食,防止血脂质过高,脑力与体力劳动的调整,适当参加体力劳动与运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高血脂症的治疗,如血脂康、舒降之、鱼油降脂丸对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较有效。维生素B6和维生素C可作辅助治疗。祖国医学中的中医中药对血脂降低也有明显效果。
4.2心绞痛:发作时,护士让病人立即安稳静坐下或半卧,给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吸氧,改善心肌缺氧度,严重时嘱吸亚硝酸异戊脂。当病人出现头晕、头疼,面部与颈部潮红等,为药物反应,应向病人解释说明,避免过度紧张。心绞痛病人在缓解后,要做系统的检查与治疗。
4.3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病人的病情有突发性、易变性与多样性。因此,心梗患者更需要精心治疗与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时间不宜少于一个月。护士要监护好病人,协助翻身、进食、洗脸、擦身等。2周后允许在床上活动肢体,防止血栓闭塞脉管炎的发生。4周后可坐起,下床在床边站立与走动。护理饮食,宜吃少钠产气少无刺激的饮食。应少食多餐,严禁饱食,患病第一周用流质饮食,第二周改为半流质,第三周可吃软食,一月后可改用普食,护士要限制病人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5、心理护理
5.1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分析。
悲观厌世心里: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后,心理受到打击,特别是有一定文化水平者,对疾病了解一些,但不完全了解,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和不安,患病后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感到自己活着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累赘,以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
篇7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人民医院 突泉县 137500
【摘 要】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4 月至2014 年4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 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31)与观察组(3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提供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7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提供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的综合治疗方法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 中草药;针灸疗法;针药结合;心绞痛;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 心悸、气短、胸痛、胸骨后疼痛、喘息、放射痛、胸骨后闷痛等,如果该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将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当前药物治疗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临床治疗手段,本文就主要对随机选取2013 年4 月至2014 年4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 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 年4 月至2014 年4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 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31)与观察组(31),其中对照组的31 例患者中有13 例患者为女性患者,18 例患者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5 岁到7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8±4.17)岁,患者的病程分布在11 天到7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0.8)年;其中观察组的31 例患者中有14 例患者为女性患者,17 例患者为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在36 岁到7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3±4.31)岁,患者的病程分布在13 天到8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4±0.9)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如卧床休息、常规吸氧、合理膳食(低脂、低盐),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西医药物治疗,如20mg 单硝酸异山梨醇口服、每日给药2 次,20-80ug/min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每日给药1次。
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由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S.r.l. 提供), 每日给药1 次、每次口服100mg。
观察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给药方法同对照组[2],氯吡格雷(由赛诺菲- 圣德拉堡公司提供)每日给药1 次、每次口服剂量为75mg。
1.3 疗效评定标准
无效表示的含义是: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临床症状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有效表示的含义是: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同治疗前减少了50%以上,且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显效表示的含义是:接受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完全消失[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 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表示采用均数± 标准差( );计数资料应用X2 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7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阿司匹林(ASA)属于COX-1(环氧化酶-1)抑制剂,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给药后可与血小板中环氧化酶活性位点丝氨酸形成共价位点,通过对环氧化酶活性进行抑制从而达到降低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含量的给药目的,机体内血栓素A2 形成量随之下降,有利于血液中血小板成功维持在较低活性状态并有效抗凝。氯吡格雷属于新型噻吩吡啶类衍生物,于人体中经氧化、水解等途径产生相应活性代谢物并结合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P2Y12(不可逆),有效阻断机体中二磷酸腺苷抑制腺苷酸环化酶过程,腺苷酸环化酶所依赖的前列腺素E1 水平随之上升,纤维蛋白原受体GPIIb/IIIa 活化情况得到有效抑制,最终获得满意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临床疾病,如果该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将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研究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经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纯抗凝后疗效并不理想,有学者提出对此类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效果应显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患者。本次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7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提供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的综合治疗方法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金阳. 针药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62 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3,20(10):712-713.
[2] 庄贺, 侯王君, 曹江山, 李亚茹, 庄慧魁.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西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2013,23(12):425-427.
[3] 曹宝国, 葛健文, 王国泰, 马育鹏,秦少华, 马琳.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90 例[J]. 中医研究,2014,19(11):672-674.
篇8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治疗;阿托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48-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造成动脉腔狭窄或阻塞,在此基础上引发心肌负荷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1]。该病作为内科常见病之一,以中老年人最为常见,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理想而有效的治疗药物应是增加冠脉血流量的同时又降低心肌耗氧量,在某种状态下降低心肌耗氧量尤为重要,对于冠心病的治疗通常有药物治疗(西药、中药)、手术治疗(搭桥手术)、介入治疗(支架术)、运动疗法等。我院对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冠心病患者选取标准参1986年全国内科学会议《关于冠心病命名与诊断标准的建议》,其中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28例,劳累性恶化型心绞痛2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8例,自发性心绞痛1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40-75岁,平均(57.3±10.62)岁,将上述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80-160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80mg/d,疗程12周。嘱咐患者治疗过程及治疗后不要过度进食,避免过劳或过度紧张,坚持服药,禁烟忌酒,可进行适当活动锻炼,但不要在饭后立即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
篇9
【关键词】 肛周瘙痒症;封闭疗法;中药熏洗
自2002年我科对100例肛周瘙痒症患者采用确炎舒松-A穴位封闭联合中药熏洗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瘙痒症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13~68例,病程1个月~20年。特发性瘙痒55例,继发性瘙痒45例。破裂肥厚及苔藓样变36例,辐射性皲裂15例,继发性湿疹样变49例。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确炎舒松-A穴位封闭组)及对照组(维生素局疗注射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药物制备
1.2.1 中药熏洗剂的制备 取苦参12 g,地肤子8 g,苍术6 g,路路通12 g,黄柏8 g,白矾5 g,冰片3 g,将药散装入专用煎药布袋,加水2 000 ml浸泡1 h,煮沸后用文火沸10~15 min,取药汁温洗患处。
1.2.2 局部封闭药液的配制 观察组取确炎舒松-A 5 ml加2%利多卡因1 ml混匀备用,对照组将维生素B1 100 mg针剂与维生素B12 500 μg针剂混合备用。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取侧卧位,常规消毒肛周皮肤,用10 ml注射器吸取确炎舒松-A与2%利多卡因混合液,用5号针头注入长强、会阴、关元穴位,将混合液均匀注入各穴位,每次药液用量
1.3.2 对照组 取侧卧位,常规消毒肛周皮肤,用10 ml注射器吸取维生素B1与维生素B12混合液,用5号针头将药液注入肛周皮下,每周1次,瘙痒严重者每周2次,3~4次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1~2个疗程。每次便后用温盐水坐浴30 min后外涂皮康王软膏,连续1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局部皮肤恢复正常;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局部皮肤病变明显好转;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改变,局部皮肤病变无变化。
2.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注:两组比较,χ2=48.92,P
3 讨论
篇10
摘 要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72)和治疗组(n=68)。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及生活指导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疗程12个月,疗程结束后2个月复查血脂、CRP及双侧颈动脉彩超,并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及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在降低血脂(TC、TG、HDL-C、LDL-C)、CRP及IMT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阿托伐他汀钙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atorva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atheromatous plaque in 68 cases
Li Xuemei1,Ren Jiankun2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umadian City,Henan 4630001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Hebi City,Henan 458000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a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torva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atheromatous plaque.Methods:140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matous plaqu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he control group(n=72)and the treatment group(n=68).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foundation treatment,living guidance and aspirin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atorvastatin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twelve months,reviewed blood lipid,CRP and 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ultrasonography in two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then we analyzed the data.Results: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blood lipid(TC、TG、HDL-C、LDL-C),CRP and IM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Carotid atheromatous plaque;Atorvastati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72)及治疗组(n=68)。其中对照组男41例,女31例,年龄56~72岁,平均(63.52±2.18)岁;基础病方面,高血压24例,糖尿病21例,冠心病12例;双侧颈动脉斑块23例,单侧颈动脉斑块49例。治疗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55~75岁,平均(65.33±2.06)岁;基础病方面,高血压21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9例;双侧颈动脉斑块20例,单侧斑块4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斑块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我院超声科彩色多普勒超声(PHILIPS SONOS 5500型)双侧颈动脉检查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且最厚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有影响血脂代谢的疾病(肝病、甲状腺疾病、结核等)及1周内服用过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如激素等);③脑出血者;④年龄>75岁者;⑤不能接受本组所需检查及治疗者。
治疗方法: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记录斑块部位及IMT数值;均空腹采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①对照组根据病情指导生活饮食及基础病药物治疗外加用阿司匹林口服100mg,1次/日。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20mg,每晚1次。两组疗程均12个月。疗程结束后2个月,复查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RP及血脂,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IMT对比,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CRP、血脂情况,见表2。
讨 论
目前认为,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内膜脂质沉积,且内膜损伤导致血小板聚集易形成斑块、血栓;另一方面,沉积的脂质及局部产生的细胞、炎性因子等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使之增殖,使内膜增厚,从而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而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不稳定斑块形成、进展以及破裂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选择血脂及CRP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他汀类药物可有效减少肝细胞内胆固醇合成而起到降血脂作用。而阿托伐他汀钙是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在降LDL-C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且不良反应少[2],它能通过抑制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内源性TC的合成,而降低血TC水平,同时能有效升高HDL-C水平,具有抗氧化、抗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等作用[3,4];尚能通过增加NO的生物合成及生物利用度,增强斑块的稳定性,有效减小IMT[5]。
分析观察结果可以看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在降低血脂(TC、TG、LDL-C、HDL-C)、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抗血管炎症、延缓斑块进展的作用,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吴连仲,韩卉.动脉粥样硬化与神经肽[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24(3):232.
2 郭亚东,徐安定.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3.
3 李立新,李桂平.阿托伐他汀治疗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脂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44-47.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