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课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05:4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师恩难忘课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分析;发挥作用
教学的改革中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决定着这次教学改革是否彻底实施,如果仅仅是教材的更新,那么教学改革只能停留于表面。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该尽快地接受新教学的理念,并将这些理论付诸于实践,让它真正的落实,从根本上完成教学的改革。教师应该竟可能的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思路。
一、教师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的引导分析
1.引导学生明确课堂目标
教师应该明确地了解到新教改对于小学生阅读的要求,明确自身需要学生掌握哪些技能,对于目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围绕一个目标展开教学,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课堂的目标不仅仅要教师明确,也要求教师将教学目标传递给学生,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改革在双方的配合下才能继续进行下去。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教师在课堂上英爱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于阅读主动探和分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拨甚至仅仅肯定学生观点的作用,新教程的要求就是,学生能够完成的,教师就应该留给学生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让学生在对于知识的预习、质疑、探讨和解决的过程中灵活的掌握知识的内涵并且掌握相关技能,遵循了一种从古就明白的教学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里就是与其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还不如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3.创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它不仅仅是教学成果的体现,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应该创造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使其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逐渐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掌握语文阅读中问题的分析和题目的解答技巧和方法,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质疑自己的教学
学问之所以称之谓学问,是因为知识就是在学习和疑问当中增长的,有疑问就有学习的动力,疑问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因此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自身所传授的知识产生质疑,启迪学生思维,有了质疑就有了探讨,有了探讨学生就会更深层次的理解知识。
二、小学阅读中教师引导的实例
1.明确课堂目标
例如五年级上册的《师恩难忘》这堂课程,《师恩难忘》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语境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三方面的目标。
教师说先要明确这三个教学目标,然后也要让学生清楚,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有效率。课堂上如果调节可以的话可以放相关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当中,在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中情感的时候,再让学生提出疑问,对文章的那些词并不是很清楚其含义,老师在与学生进行探讨,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接着就是让学生总结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想说的,老师一步步围绕这节课的目标来不断引导学生,是学生领悟到教学的目标,这样一切都顺其自然,减弱了教学的难度。
2.引导学生主动探讨
还是以《师恩难忘》这节课为例,对于这节课教师先是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感悟课文的情感;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这篇课文的生词同时也是这篇课文的关键词,针对这几个词进行探讨,挖掘出整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还有就是引导学生自发的发表自己的感悟,教师在其中适当的补充、完善;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解决这堂课上没有提到或者并不完善的地方,达到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模式。
3.创造氛围的实例
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对于一名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指大多是学生主动地学习,那么少数学生也会不自觉的受到影响,从而进行主动地学习。
在《师恩难忘》中,老师积极的引导学生组织去讨论,使学生们成为一个集体,每一个学生很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教师只要在大方向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于学习氛围的形成并不是十分困难。探讨和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不仅仅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合作完成任务,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结束语:
进行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主题也是关键,同时也是教学改革成果的体现。新的教学方案更加重视学生的整体素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个体,使其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展示自身的观点和优势,教师树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仅仅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这就是“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和主体相很强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教程改革,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朱琴黎.“问”的学问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1(1)
[2]佚名.浅谈在小学与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3)
[3]佚名.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J].百度文库.
篇2
首先,这个职业是高尚的,是令人尊敬的。在大人眼里,老师教书育人,是神圣的。可在学生眼里,老师很凶,很讨厌。
如果我是老师,我要做一个和蔼且有高效率的老师。“高效率”是指教出的学生是优秀的。老师为什么每天凶巴巴地对学生呢?老师严厉在大人眼里是好的,可学生却会误解老师的严厉是坏的。于是,学生就会在老师背后,骂老师,说老师坏话。而我不会,我不会做被学生骂的老师,我要做一个被学生真正的,发自内心称赞的老师。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熟悉每篇课文,我会认真地备课。在课堂上,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去打动每个孩子的心。我要像《师恩难忘》中田老师那样,用自己独特的教书方法叫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我不希望我的学生跟着参考书“走”。我要我的学生能用自己的智慧去理解课文。同时,我也会让我的课堂充满活力,乐趣,使我的学生能积极参与。
篇3
今年是第二十三个教师节,按从我三岁上幼儿园开始有老师,如果每个教师节向老师问声:“老师好!”,这样算起来也有8个了,但大多数的情景都忘了。
对教师节印象深的是从去年四年级开学开始,语文第一单元《师生》学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师恩难忘》、《孔子和学生》、《爸爸的老师》和《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班主任由老师还让我们准备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那时侯感觉教师最伟大,长大后我也要当老师。
爸爸问我:“老师们为了教育好你们非常不容易,你该如何报答老师呢?”我说:“班主任老师说了,今年教师节同学们都不允许给老师送贺卡、小礼品等的东西。”
爸爸又问我“那你就没有任何想法和表示吗?”我说:“好好听老师的话就行了,如果按老师的要求上学不迟到,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考试取得好成绩,老师是最高兴了。”
爸爸听了我的回答说:“好!听话,听老师的话,是在教师节送给老师最好的节日礼物!不要愣着了,赶快写篇作文吧,题目就叫《听话——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度拓展;教学效率;提高
自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大量的新教学理念及方法等,这开辟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其中,课堂教学拓展成了深受广大教师重视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成了时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尽管课堂教学拓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但是如果过度,只会适得其反。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拓展应做到有度,才能真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度拓展的一些观点,作简单阐述。
一、有度进行问题拓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但是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储备有限,思维空间也有限,教师在进行问题拓展时还需立足于学生实际,做到有度拓展,从而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伊索寓言》,关于课后的问题“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这一问题,在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进行思考。比如,从文中的“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蝉觉察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等句子来体会蝉的智慧以及善于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而乌鸦面对狐狸的花言巧语则是完全失去了警惕,因而才会上狐狸的当。至此,这个问题的拓展就差不多了,教师不必再深入讨论,浪费课堂教学时间。通过此类问题的拓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有度进行留白拓展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曾说,做诗只能做到七分,剩下的三分要留给读者去补充。其实也就是一个点到为止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许多课文在最后都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文中的留白之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有度的拓展,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课文的相关思想感情。对于课文中的留白拓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来进行拓展,力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仍以《伊索寓言》为例,里边的《牧童和狼》这一寓言,文章第二段在“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后就戛然而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留白拓展:后来牧童和他的羊怎么样了?无疑,最终牧童和他的羊落入了狼口。学生对这一内容进行留白拓展时,可以深入想象并描写出此时牧童的心理活动,从而通过这个拓展更深刻地体会撒谎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对于这则寓言寓意的理解自然也会更为深刻。再如,教学《嫦娥奔月》这一课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充分进行有度的留白拓展。比如,续写作文《嫦娥奔月之后》,结合相关知识,再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对嫦娥奔月后的生活进行合理的想象,从而帮助学生深层次地解读课文。这样,通过对课文留白处的有度拓展,能有效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及可感性。
三、有度进行对比拓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刻板地认为拓展就是在最后,总是以拓展作为课堂的收尾环节。其实拓展不一定非得留到课堂最后,它并没有固定的位置,应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而定的。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实际,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有度的课堂教学知识拓展,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尤其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有些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有度的对比拓展,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在对比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如,教学《师恩难忘》这篇课文,在讲到教师编的关于“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小故事时,就可以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读一年级时,当时的教师是如何教学这一内容的,从而将自己的老师与文中的老师进行对比,找出老师的共同之处:虽然教学方法不尽相同,但是每一位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是使尽了浑身解数,对自己的学生倾囊相授。这样的师恩,我们岂能忘记。这样,在拓展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师恩,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甚至升华了文章中心。通过这样的有度拓展,学生的学习效率必定会有所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拓展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务必做到有度拓展。通过有度拓展,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视野也得到了有效拓宽,且终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可谓一举几得。而无度的拓展则只会浪费时间,并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害无益。由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把握好拓展的尺度,使其为自身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琴华.“拓”得有度,“展”得精彩: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拓展[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0(11).
[2]费洁.文本解读的出路:有度[J].小学语文教学,2010(36).
篇5
合理营造阅读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有意义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创建一个和谐的阅读氛围。例如,对于《师恩难忘》这篇课文的学习,教师首先应该让同学略读课文,挑出课文中的生僻字,勾起他们对陌生字眼的识别需求,从而学习生僻字。然后再提出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问题去阅读课文。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适当地放映相应的幻灯片、动画、歌曲等去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感悟文章的魅力和价值,让学生非常活跃地参与到阅读当中,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嫦娥奔月》这篇课文时,因为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也爱听老人讲故事。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去学习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铺垫一下嫦娥奔月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放映一些与《嫦娥奔月》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自主地去了解这样一个故事。在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后,自然愿意去深刻地了解这篇课文。然后再由教师由浅入深地去讲解课文,挖掘文中更深的内涵。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地,就需要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必定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对于准备工作我们还要从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两方面抓起。我们都知道,要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一定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要求,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合理地总结教学重点,丰富教学内容,让自己的课程富有特色,还要别出心裁地想出各种教学方法,让教师本身的主导地位依旧存在。同时,要让学生养成提前预习课文的习惯,这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个预先理解,再在课堂上结合老师的讲解,双重学习,既发散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又不影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氛围。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思考
学生的思考虽然应该被充分地理解和接受,但笔者研究认为,阅读教学中必须建立合理化的理解,不能任凭接受学生的天马行空。这其中又包含两个方面:其一,语文教学是学生与文本通过对话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部分差异存在,但是要引导学生把它们维系在合理性的范围内。其二,教师首先应该对文章有多元的解读和理解,所以就一定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尽力地去挖掘文章的要旨和潜在的意义,多角度多渠道地去认知文章中存在的东西,显然这就要教师有基本的心理素养和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合理化的多元理解范围内得到培养和成长。
4.结语
篇6
精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藤野先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68页《我的一位国文老师》、21页《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内容。
2.精读品味,学习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课前活动】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文章《藤野先生》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废墟下的课堂》《零分之约》《汉明帝尊师》《我的几位老师》《金岳霖先生》《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掌心化雪等关于老师的文章。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
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下面让我们通过阅读来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吧!阅读《藤野先生》和丛书168页《我的一位国文老师》、213页《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
温馨提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根据题目可以判断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线索、情感等,所以读到以上三篇文章的题目时问一问自己,作者可能写的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完成以下预习任务。
1.一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验证自己的疑问
2.二读主题,三篇文章作者都是通过回忆自己的( )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勾画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初步体会。
3.三读故事,速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概括作者所写事件。(在原文中勾画总结)
阅读方法提示:如何快速筛选关键信息:①聚焦相关段落;②提取关键信息。
(1)《藤野先生》一文对藤野先生的刻画集中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
(2)《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和《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着重叙写了有关老师的哪些事?
4.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品味探究
一、走近《藤野先生》
导入: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先生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里的章太炎先生,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认识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一位老师,鲁迅离开仙台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是鲁迅一直没能忘记这位异国的恩师,于鲁迅而言,藤野先生是他人生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盛开在鲁迅先生记忆深处的藤野之花吧!
1.不能忘却的记忆,找寻师恩难忘的原因。
请同学们快速回顾课文内容,用原文语句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第37自然段)
2.记忆里的恩师,品读恩师形象。
(1)细读3-6自然段,结合具体事件里的语句说一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藤野先生让鲁迅时时记起,念念不忘?
用“我从(事件)里的这句话( )读出了一个( )的藤野先生”的句式回答问题。
(2)结合交往背景解读“伟大”,深化恩师形象。
以上内容都是围绕不能忘记恩师的原因展开的,品读赏析的过程中逐层推进,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3.写法归纳。
(1)写人离不开事。
(2)事要有典型性。
(3)要在具体的叙述中加以细致的描写。
二、留在记忆里的恩师们
学习丛书中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和《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两篇文章,重点品读文章是如何通过具体典型的事来刻画自己记忆里的恩师的。
(一)用原文的话回答两篇文章的作者不能忘记恩师的原因是什么。
(二)根据情感里的关键词聚焦两位老师,品读人物形象。
1.《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里的恩师。
印象最深: 。
受益最多: 。
2.《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里的恩师。
篇7
很担心,“转身说”会带来另一种实践歧途(事实上已经端倪初现)――只关注知识点能力点训练,忽视对课文内容与意涵的基本理解与把握。其实,那曾是我们一度追捧又继而抛弃的旧物。张志公先生“走个来回”的命题就是针对的这个。他说,语文教学需要有个“来路”和“回路”,既需要走入文本,也需要走出文本。繁琐的内容分析的教学方式一头扎进文本沉醉不知归路固然不对,但抛弃“来路”只要“回路”也并不靠谱。
愚以为,所谓“转身”,应当是一种釜底抽薪式的转变。不直指语文教学的根本病症,实质性的“转身”就不可能发生。这个症结可能不在“教课文还是教语文”身上,因为它们还仅仅是在讨论“教”的问题,而事实上有问题的恰恰就是对“教”的过度钻营。由“教”到“学”的颠覆,可能是一种更为彻底的转变。这个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儿童本位教育思想,从杜威、皮亚杰、维果斯基以来已不新鲜,道理也不复杂,但实践中却很难做到。这固然是教育的悖论使然,但语文教育理应有所作为。
立足于“学”的语文课堂有三个表征:一是学得简单。不要把教学搞得太复杂,教学设计九曲十八弯也许“显得精彩”,但是我们是否忘了,它易于孩子接受吗?又是否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这种精彩就是一种幻觉与一厢情愿。二是学得自然。课堂应当是一种真实、生态之所在,是孩子可以舒展身心的地方,面对现实的压迫、教育的妥协,教师应努力撑起这片狭小的天地,如果没有这个有限的缓冲,孩子架不住现实的冲击,学习,便成了一种折磨。三是学得快乐。简单、自然的课堂当然快乐。我们暂时不可能逃开应试教育的影响,但我们是否能让孩子体验到“感悟的情真意切”与“表达的酣畅淋漓”?语文素养蕴含了理解世界与表达自我的主体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才是“语文的快乐”所在。我们是否常常会忘记学生的这些需要,而只记着满足展示教师的“深钻研”与“巧设计”?教师舒展了自己的表达欲与表演欲,而孩子只能亦步亦趋,又是否从起点上剥夺了学生的快乐?
篇8
一.洞察学情,因势利导,加强学生读写训练
阅读是汲取,写作是倾吐。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一方面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亲师信道、民主和谐”的乐学情境,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读写训练之中。另一方面,教师要走进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洞察学生的语文基础、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等学情,了解学生对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有益的建议在教学中加以利用,使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感知需求、切合成长的需要。读是写的基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理清文章的脉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博采众家之长,汲取文学营养,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把书本知识内化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学以致用。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催生学生的阅读情感,在深入讲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意思和内涵,让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了解、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课文中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时的情况,结果又是如何,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文学知识,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会方法,按需而导,发展学生写作技能
掌握好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教会学生写作技巧,指明学生写作路径,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写互动训练,让学生结合阅读内容,学习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练笔,或写片断、写短文,或进行仿写、续写、改写、扩写,使读写结合、读写互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从小学会用语言文字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经过、结果记录下来,并加上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生活的道理,让他人通过阅读自己的作品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使文章脉络清晰,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发读者的兴趣,让读者从文章中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笔者在教学《师恩难忘》一课时,针对这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的田老师的回忆,用细致的笔触记叙了田老师的教学有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作者对老师的敬爱、感激和怀念之情。课文语言浅显易懂,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读自悟,让学生回忆教过自己的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进行仿写,让学生学会用典型事例、言行举止、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的特点,寄寓自身的情感。训练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编写故事的能力,然后将自己编写的故事和原文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田老师创编故事的目的,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做人的道理。
三.搭建平台,拓展空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篇9
一、增加课堂互动优化教学气氛构建乐学课堂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的意识到课堂教学气氛对乐学课堂的重要性。想要构建乐学课堂,必须要有一个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人都是比较情绪化的动物更别说小学生了,小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下才敢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激发学生内心对学习的渴望及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才能达到课堂的最终目的,构建乐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关键且主导的角色,构建乐学课堂,优化教学气氛也是教师们的本职工作。同时,我们知道在课堂上多进行师生互动是优化教学气氛最有效且最好的方式,更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比如在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多增加些关于变色龙的提问与学生互动,看看学生眼中的变色龙是怎样的,或者可组织以“我眼中的变色龙”为话题的演讲活动。这样一来,不仅使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悦,也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对《变色龙》这篇文章学习的兴趣,主动投入到乐学课堂学习中来。
二、教学生活化构建乐学课堂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其中我国教育部已经颁布了以“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相关内容的新课程标准。这一新型课程标准的颁布更加推动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发展,生活化教学也是构建乐学课堂关键性的一步。其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比如在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提问“你们眼里的春天是怎样子的呢?”“到了春天你们一般会去哪里旅游呢?”等学生纷纷发言完后,教师便可带学生到校园内去走走,观察校园内春天的样子,对比为什么校园内景点没有旅游景点的景色好看,如果多植树、种花会不会不一样,引导学生明白植树的重要性,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其二,可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语文。在学习《恩师难忘》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教师工作画面,比如深夜批改作业、平时帮学生解决生活中困难等等。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勾起学生脑中对老师的美好回忆,引导学生带着感彩去学习《师恩难忘》这篇课文,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感激之情。其三,可多组织角色扮演或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表现生活中的语文。例如在学习《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后,指导学生以演讲的方式把课堂所学内容演讲出来,同时让学生讨论陶校长演讲重点,营造自主学习探讨的学习气氛,从而突出课文重点,让学生明白健康、学问、工作、道德的重要性。进行生活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丰富学生对抽象语文知识的认识,相互启发、相互积累生活经验拓展视野,构建乐学课堂。
三、从兴趣出发,增加情感交流构建乐学课堂
篇10
一、借助文本、摹仿起步、激发兴趣
1.仿 写——习作的起点
学习写作文跟学习画画、学习书法一样,必须一笔一画地从模仿开始。正如朱熹说:“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当代作家茅盾也认为:“摹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就是学习的初步形式。”我们把学习写作中的“模拟”“摹仿”叫做“仿写”。模仿依“法”循“章”,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学生自然会得到启发,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小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这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捷径,是从读到写的一座桥梁,也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一种有效训练方式。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师恩难忘》,文中田老师把课文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作者对此至今难以忘怀。田老师的课讲得生动,作者写得具体,读后仿佛身临其境。之后我就让学生也写一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可以写一写他的外貌、性格、教学方法等;也可以写一写他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打开思路,我还读了两篇例文:魏巍的《我的老师》和马德的《最美的眼神》。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情趣、构思独特,学生的思路一下被打开了。
2.补 写
补写,是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补充写出文章合乎逻辑的内容,使之完整成章。补写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例如六年级下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中,课后安排了一题:展开想象,说一说40年后,美惠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然后写下来。我利用这一话题,让学生写一段话。学生们因为有了课文的学习,写起来有血有肉,真挚感人,将画面细致地描绘了出来。
3.改 写
改写是改变原文表现形式的一种写法。从形式上看,有文体的改变、叙述顺序的改变、叙述人称的改变、语言形式的改变;从内容上看,可以对原文的中心的某个方面进行强调,可以对人物、情节进行必要的增删。可以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如把《如梦令》改写成记叙文;再如《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了,通过改写故事,学生笔下的乌鸦变聪明了,他们乐在其中,充满了乐趣。
二、走进生活、体验感受、表达真情
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多彩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亲身实践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布置一些让他们进行实践的作业。如让学生饲养小蝌蚪、蚕等小动物,种向日葵等植物;三年级可以布置作文题“我学会了——”(洗衣服、洗碗、洗袜子、洗红领巾等劳动),要求他们亲自做,认真体会。这样,学生能亲近生活,有更多的实践体会。
2.角色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独臂、盲人、怀孕)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艰难,体会妈妈的辛苦与伟大。再比如,为了让孩子了解父母当家的不易,让学生与家长进行角色互换。因为学生亲自进行了角色扮演、体验,所以感受特别,作文时,文章的拟题、表现手法、布局谋篇等不同以往,常常能写出成功作文。也许,这就是生活中角色体验的魅力!
3.真情表达
教师应该多带孩子走出学校,走进大自然,到社会中去观察、调查与访问,获得更多的鲜活的材料。让学生在大自然宽阔的怀抱中,睁大眼睛看世界。比如,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港闸、热爱港闸,我先后组织学生参观了“1895广场”建设指挥部、大生码头、钟楼、通棉一厂厂史室,游览了“城市绿谷”……在参观游览活动中,学生们对港闸的悠久历史以及对唐闸近代工业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港闸区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他们纷纷拿出自己手中的笔描绘着他们心中美丽的家园,抒发着他们对家乡无限的情怀……
三、利用素材、多项练习、学会创造
1.利用词语
教师可以利用几个看起来毫无联系的词语,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能用几个就几个)写一段话。事实证明,这种“多词写话”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个个跃跃欲试,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激发。考虑到不同学生知识的多少、能力的高低、思维的快慢等因素,所以要求他们能用几个词语就用几个,不做硬性要求。老师给出的词语都是表面上没有任何联系的,这样,学生为了找到这些词语间的联系,就必须拓展思维,把这些词语放到同一个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的创造个性作文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2.利用图片
①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记录的材料, 比如利用照片来写作文。不论是学生的单人照,还是他和朋友的合影,或是他家的“全家福”,或是和他的宠物的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一定都有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