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问题范文

时间:2023-04-03 07:3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的教育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孩子的教育问题

篇1

作为单亲孩子的家长,不能陷入教育的误区:过份溺爱孩子,想弥补缺失的父爱或母爱;用金钱满足教育;用暴力进行教育;要么限制太多,要么放任不管,等等。

一、单亲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支持者,给孩子以积极的情感,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和生活的精神支柱

研究表明: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地家庭氛围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安全,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整天生活在吵吵闹闹之中,孩子常处于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就易产生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他们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大哭大闹,而且难以制止。这些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孩子是无辜的,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摒弃那些急风暴雨式的生活方式,能全心全意把爱献给孩子,多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看动画片、一起开心地笑。切莫给孩子心灵上留下创伤,要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

二、多为孩子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单亲家庭,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她),要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可请年龄较大的孩子共同讨论,一起参与决策。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使他们长大后能自觉地担负起对家庭、社会的责任。逢年过节、生日、让孩子到父、母家去看望父、母、外公外婆、祖父祖母,血肉亲情不能割舍。人际交往不能错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互相谦让。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应多进行鼓励,不对时切不可迁就,要导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导之以正。鼓励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 交往的机会。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幼儿园老师要特殊照顾他(她)们,但还不要让孩子看出是特殊。要给孩子多读一些少儿读物,拓展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的记忆力。

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要十分注意自身对孩子行为方式、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不良的习性,如:说谎、失言、打骂、不负责任等等。不要根据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对待孩子。否则,坏习惯的不良影响,往往会是一个好端端的孩子渐入歧途。

四、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父母双方轮流扶养孩子,以利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血浓于水的亲情,是难以割舍的,父爱和母爱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努力去满足孩子对这两种爱的满足。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孩子,或双方轮流扶养孩子,被剥夺任何一方都会给孩子造成永远的阴影,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五、幼儿教师要多进行家访

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一只受惊、受伤的小鸟,情感有时很脆弱,教师应该多方面的关心他们,照顾他们,既要做他们的妈妈老师,又要做他们的老师妈妈。多给他们生活上的温暖照顾,多给他们精神上的坚强支持。也可以说应该成为他们生命的支柱。

有机会多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和孩子的家庭。多进行家访。即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又应该做单亲家庭孩子的父母的知心朋友,多体贴他们,也要倾听他们的苦衷。多在他们面前表扬他们的孩子,切忌告状式的家访。把老师教育孩子的构想,多讲给他们听,和单亲父母共同作培育幼儿规划。

篇2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问题;“真”、“善”、“美”的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那么,怎样教育这个时期的孩子呢?在汗牛充栋的各种方式中,通过长期的探索,笔者认为:

一、理解孩子

从孩子的认识水平出发,重新审视这个世界,你便会找到与孩子的契合点,这样你便会有耐心有兴趣倾听孩子的心声,你就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与孩子的心灵距离拉近之后,你就又成了一个潜在的影响者。这时请记住一句话,你是一名有智慧的长者,你的智慧成为孩子的心智才是你最终的目的,耐心点。

二、用自己的美好来影响孩子

人是向善的,相信我们的孩子都是向善的。有人曾说,“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们这样理解这句话,人性中有天使的成分,也有魔鬼的基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包括老师,也包括家长),我们不仅要有天使般的形象,更要有天使般的心灵,让内心的那些“假恶丑”隐身于无形之中,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受到现实中的真善美,感受到真善美的温馨与美好,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自觉不自觉的踏上寻找“真善美”的人生之旅。当我向孩子们叙述汶川大地震的震撼与悲怆时,孩子们一个个都目瞪口呆,他们触摸到了人性中的最美好的那一部分,也感受到了人性中那些丑陋的部分。一个挑着担子的农民在余震不断,三十,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山路上,走了几十公里,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尽快赶到家去看看妻子,儿女是否安好,总理在第一时间深入地震灾区,指挥军队救灾,鼓励百姓自救。这些,无不是我们生活中活生生的,真善美。

三、在教育契机形成的时候及时教育孩子,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讲时机

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容易烦躁,如果老师父母不分场合时间,在孩子面前唠叨,往往起不到好的作用,相反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得教育孩子变成“不可能”,而有经验的教育者会很有耐心的等待教育契机的生成,即当孩子在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时,或孩子处于很理性的状态时,这时与孩子坐下来分析失败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秉持全面的观点来教育孩子

我国有位教育家说过,“千教万教,教会做人。”“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做理性的人。”这些箴言无不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时,特别是教育叛逆阶段的孩子是时,要坚持全面教育的观点,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疼医脚。一个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先从思想上找原因,再具体到学习细节方面。这样教育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五、用美好的理想来激励孩子

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有许许多多的梦想,在和孩子进行真诚交流的基础上,选择最能打动孩子的那份理想来不断激励孩子――也许永远是遥不可及的。但它的作用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如果孩子被触动――行动了,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就成攻了。

六、从细节入手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困难

理想是灯塔,而行动要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孩子在学习中“几何”听不懂,立马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方法可以多样,可以让她或他去请教数学老师,或提供一本恰当的资料书让其研读。但如果解决不了这个“几何”问题,孩子便不会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自然也不会有成就感产生,美好理想的感召力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在孩子的心目中,理想最终变成了“水中月亮”。

要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少走弯路,怎样强调细节都不为甚!上中学后,孩子作业多,课业负担重,孩子功课听懂了没有?晚上几点钟睡觉?我们注意到这些细节了吗?有些老师家长,嫌孩子成绩不好,嫌孩子不够努力,而并不知道孩子可能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学习手段而致……孩子记不住英语单词,可能是由于不懂国际音耍缓⒆佣敛欢英语短文,可能是由于孩子不懂句法;孩子计算能力差,可能是由于孩子不懂“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孩子脾气暴躁,可能是由于我们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合理诉求;孩子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由于他没有吃早餐;孩子满嘴脏话,可能是由于有一位爱说脏话的长者;孩子字写得歪歪扭扭,可能是由于写字的姿势不对,孩子学习没有效率,可能是晚上只睡了四五个小时……老师和家长不应总盯着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理,而更应探求不好管理的原因---一个一个真实具体的原因,只有把这些“因”解决了我们才能收获学子成才的“果”。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是很有道理的。

七、和青春期的孩子一道直面成长中的困难“风雨”、

有位成功的老师曾说,“要让孩子少走弯路,老师家长就要多俯下身子听孩子说。”老师家长给孩子留没留下倾诉的时间,孩子只有敞开了心扉,我们才能知道他们的困惑在什么地方,我们才能“对症下药”,让他们茁壮成长!有句话说的好,“孩子上进的动力主要来自家庭”――来自家长的陪伴与理解。

八、让其远离网络手机

手机网络,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七彩的世界,它对孩子的控制是精神层面上。在孩子心智不完善,急需专注于学业的这个特殊时期,不能给孩子配网络手机,我们为做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有人说,“要毁一个孩子,请给他或她配一部手机”,就是这个道理。

篇3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女儿今年6周岁半,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不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在这方面,我们是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

女儿从3周岁起上幼儿园,步入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们要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她一些优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给她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她知道尊敬长辈的道理;告诉她帮助别人是件很开心的事,让她知道应该助人为乐;在和小伙伴之间嬉戏时要相互谦让等等。闲暇时,常和女儿做连句的游戏,我说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儿连下句:“我马上把她扶起来。”……乐此不疲。

三、让孩子“自己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

成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我认为孩子爱劳动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能力。因此,在我女儿很小时,我就开始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绢、洗袜子、整理床铺等,当然,孩子干活常常不一定能够干不好,就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长就要充分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四、让孩子少一点压力,多一份轻松。

在学习之余要注意让孩子适当放松,每晚抽出半小时进行散步、慢跑,并利用这一时间,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并经常和孩子谈心,随时观察其身心的变化,善于利用生活小事,敞开心扉,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于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将子女与别人的孩子相比,将子女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纵向看进步,及时发现和肯定自己孩子所获得的任何一点成绩,使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赞美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果,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家长们撒下的是美丽、善良、友爱的种子。让美丽、善良、友爱的花开满孩子的心田。不要让“望子成龙”的心理变成孩子的压力,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让孩子轻轻松松学习,要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二)

每个做父母的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出人头地。因此,教育孩子的方法各异,可谓,推陈出新,层出不穷,每种教育方式难分高下,难说对错。作为一个XX岁小女孩的家长,XX年的经历不能说有经验可言,感想却是很多的。

感想一,以平等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在很多家长眼里,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其实不然。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说起容易做起难。做家长的很难跟自己的小孩做朋友,平等相待。有的家长容易走极端,要么把小孩子作为宝贝供起,要么把小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不给他独立的空间,其实做家长的也没有必要在孩子面前板着脸,不能把大人的想法强加在她身上。

孩子的事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家长绝不插手,需要帮助时,我们也只是在方法和思路上进行指导。同时也注意发掘和培养她的兴趣和爱好,她愿意学的、愿意做的我们是全力的支持。

感想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们对她的起码要求,除独立完成学业和老师交办的事外,我们从以前开始教她洗自己的袜子,到自己买早饭等力所能及的事。三年级开始让她洗自己的内衣……现在又让她学会做饭、炒菜等。同时也教她一些生活的常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篇4

河山镇中心学校806班 施凤明

他们都是一群被幸福遗忘的孩子,被遗忘在了一个阴暗的角落里,陪伴着他们的,只有“5.12”这个如梦魇般的数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特大地震,在四川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撒开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伤口。四川在滴血!他们在滴血!我们更在滴血!

面对特大地震,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二(3)班的师生,原以为是普通小地震,他们躲到了课桌下。当他们意识到这并不是普通的地震时,已经为时已晚。强大的地震如同一个凶狠的恶魔,将他们困在它的魔抓之下,大部分人没能逃出来。时间定格在了14时28分这一刻,这是伤感的一刻。

同样时面对特大地震,北川中学高二(10)班的同学们则是纷纷丢下手中刚打开的课本,冲向外面,冲向生的希望。但还是有一些同学在“跑”与“躲”之间依然选择了“躲”,他们抱着头,躲在了课桌之下。此时的北川更是地动山摇,教学楼则像是地震这一恶魔的玩具,被轻轻摇了几下,便轰然倒塌。时间又一次定格,还是14时28分这一心痛的时刻。四川这一“天府之国”也不知成了多少人的“天府之国”!

假如,青川的他们能在刚发觉震感,就迅速疏散,那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假如,北川的他们能在“跑”与“躲”之间选择了“跑”,那又会是怎样?假如……但是!我们没有假如,只有那血淋淋的事实!大灾大难来临时,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逃生,也许只有一秒之差,就将生与死分隔了开来。正因如此,我们更加应该在平时,在大灾[:请记住我站域名/]大难没有来临时,加强疏散演练。有一句俗话说的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我们加强疏散演练也是为了防止,哪天大灾大难来临时,给我们生命造成过多的伤害。

篇5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单亲家庭问题孩子;教育方法与途径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乡村相互交融的地带,这一特殊地区单亲家庭孩子数量不断上升。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由于突然遭受家庭变故,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由于父母的忽略,孩子的行为习惯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其中我所任课的一个班级就有九个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教育好这些孩子,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必须了解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探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话题是沉重的,单亲家庭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单亲家长很少能像家庭健全时那样关心子女的生活质量、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即使孩子出现了问题,也不可能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及时予以纠正。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则是自顾不暇。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和细心观察,并参阅一些相关的书籍,了解到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存在着如下几方面问题:

1.不大合群,性情孤僻。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家庭不健全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他们很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别人瞧不起他、嘲笑他。所以,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游离于集体之外,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逐渐变得性情孤僻,冷漠。

2.意志薄弱,消沉厌学。单亲家庭的孩子,再没有了温馨的家庭,原先惬意舒适的生活也随之改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父母面前甜蜜地撒娇,幸福的生活没有了,美好的憧憬消失了。这种消沉低迷的情绪使他们变得迷惘和不知所措。进而产生厌学、逃学,毫无朝气,暮气沉沉。

3.叛逆不羁,以自我为中心。家庭的破裂,导致他们心中几乎没有了亲情、没有了信任。他们不接受批评,有典型的逆反心理。他们在扭曲了的心理支配下,为所欲为,以此来发泄愤恨不平的心情。如骆同学,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单亲孩子,上课时故意发出怪叫声扰乱课堂纪律,常常睡觉,作业不做,撕烂教科书。不做值日,乱丢垃圾。学校段考时骗家长说放几天假,自己赶集去了。还常常拿同学的钱,有一次还偷窃小卖部二十包鸡腿……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育、感化、挽救他们的艰巨的任务。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对策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关注其成长的足迹。当学生一步入初中学校的大门,学校应及时调查了解单亲学生的人数,建立其成长档案袋。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用耐心、爱心、恒心教育他们,使其初中阶段健康地成长。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及时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2.双管齐下,极力争取家长与学校的配合。本地由于政府开发新城区,征收了学校周围村庄大量的田地,一些家庭日子宽裕起来,不大重视孩子的教育。再就是本地是旅游胜地,很多家庭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对孩子的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部分人的观念是孩子在学校读书,不指望他学得多好,反正将来找碗饭吃也不难。家里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这些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纪律可想而知。所以学校必须与家长沟通好,孩子在学校读书,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会学习。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都不能缺席,必须履行好教育的职责,不能扔给学校不管或父母间互相推诿。

3.爱心抚慰,严格教育。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4.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

5.激励孩子树立起信心。单家庭的孩子,情绪消沉、低落,失去信心。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如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高位截瘫仍然笔耕不辍;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一出生就遭遇不幸,却不懈努力,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他们身边同类学生的事迹等等。通过经历对比,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不幸与别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从而消除心理困惑,重新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

6、对单亲问题孩子,只表扬鼓励,不随便批评,不讥笑讽刺,教师或班主任经常注意寻找单亲家庭问题孩子的闪光点大加赞扬和鼓励,使他(她)知道老师看得起自己而愿意和老师交朋友,说实话给老师。老师就可以针对性的教育。

篇6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学前教育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数都是年轻的人员,他们的子女也大多位于0~6周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但是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使得他们在这一时期缺失了父爱或是母爱,这便使得他们易出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对以后的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并且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将目光大多集中于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身上,对于那些学前期的儿童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这便使目前的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出现缺口。

一、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概念解读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是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中,委托于亲属照顾的十七周岁以下的孩子。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是指那些年龄在0~6周岁的父母一方或是双方外出打工,交付给亲戚照顾的孩子。

二、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形成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并善于交流。但是在留守儿童方面,这种料好的家庭氛围确是极难得到的。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很难与之见面,便使得他们与父母的感情疏远,造成亲情淡漠。并且老年人也无法与孩子进行很好的沟通,他们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大多不会进行过多的关注,这便使得孩子无法与之进行很好的交流,便会使得孩子的性格越来越来越孤僻。

(二)师资力量不足

就目前来看,农村的教育较为落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对学生开设的课程也主要是以音乐和美术课程为主,并没有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过多的涉及,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心理辅导也没有过于专业的知识。这些情况下需要有专业的教育人员对农村教师进行一些培训,但是受地区的限制又决定了他们无法获得很好的技能支持。

三、改善农村留守学前儿童教育的建议

(一)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教育委托首先要从家庭抓起。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一是要向孩子的父母讲解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并让孩子的父母形成一种关心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意识,鼓励孩子的父母通过电话、QQ等方式每天或是定期的与孩子联系,关心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了解到你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以免孩子产生孤僻和不安全感等心理和情绪;二是幼儿园应该为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让孩子的父母可以随时了解到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状况,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他们的成长,并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与孩子进行沟通;三是尽量让孩子接触夺取奥更多的适龄儿童并将之交于与父母同龄的人抚养,避开老年人抚养圈,因为一个人原因是与父母同龄的人有较新的观念和视野,看待问题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入手。

(二)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对于学前期的留守儿童,其农村幼儿园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这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幼儿园老师的教育,让他们形成这样的一种意识,在日常的生活中对这些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减少他们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增前者些孩子的乐观精神;二是要提高幼儿师资力量,引进优秀的老师入学对孩子们进行教育,这些老师拥有更为专业的教育视角,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孩子的心理,同时也要加强对这些老师的培训,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三是要从制度上对此进行保障,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对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定期将档案送至他们的父母手中,让他们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和心理需要。

(三)发挥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

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成长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这不仅需要制度的保障,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应的政策,以制度和法律来保障学期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加强人们对其的重视,用法律的手段保障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利益;其次,要发挥舆论的作用,突出大众传媒在这一方面的重要性,加强对留守学前儿童教育问题和重要性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成长氛围;第三,要加强对他们周边环境的整治和建设,为他们塑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使他们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为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供一个基础。

四、总结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中的学前儿童更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关心,我们应当加强对其的重视,为改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珍辉、彭尚平.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导刊,2004(8):67

[2]陈帼眉、冯小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7~98

篇7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问题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接壤的地带,这里居住着市民、村民、还有一些外来人员,这样一个性质使得城乡结合部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复杂,人员的素质与生活的观念都有所不同,所以对于幼儿的教育上,也有不同的意见与看法。下面对于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找出此处出现的问题,完善城乡结合部的幼儿教育体制,使教育从幼儿抓起。

1 家庭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家庭环境与家长的生活观念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还没有一个分辨是非的能力,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下面通过对家长与家庭环境分析,指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在城乡结合部这个比较复杂的区域内,很多家长为了谋生而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父母照顾。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非常多,父母由于年纪大并且在文化水平低,对孩子过渡溺爱,影响了孩子的性格;有的家庭条件不好,留守的儿童的生活都成了问题,更何况对教育方面的满足呢,使得很多幼儿在七八岁还没有接受到正规的教育。

很多时候由于家长的整体素质较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特别重视,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工作的地方大部分在城郊的单位,这一部分人很多都是原来的农民所转变的,所以整体的素质较低;很多家长的学历只有初中,对于孩子的功课问题辅导不了;有一部分家长强制孩子的思想,觉得孩子就要听自己的,不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孩子出现错误时不能正确的去辅导,反而进行打骂;只注重孩子的成绩,不注重孩子的多方面发展,对教育概念理解片面。

在城乡结合部很多家庭物质条件优越,但不注重对孩子的精神教育。很多家长小时候都是过苦日子过来的,现在条件好了,不想让自己孩子也过同样的生活,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表扬,都会用物质来作为奖励。孩子还没有一个辨别是非与好坏的能力,家长一味的娇惯使得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给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一直用物质来进行衡量,一直忙着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缺乏精神层次的教育与关心,发生事情不与孩子进行沟通,久而久之给孩子的性格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之性格孤僻,出现逆反心理。

在城乡结合部这个区域中,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但是在教育方法上缺乏引导的作用。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经常给孩子买书看,每年在此投入上很高,但是收到的效果很差。原因在于有些家长听取孩子的意见,孩子要求买什么就买什么,很多孩子的漫画书不离手,使得学习成绩下降;有一部分家长过度的依赖教科辅导书,孩子每天完成课后作业后,还要写家庭作业,增加孩子的负担且收益很小。

为了满足教学现状,市面上形形的补习班出现,家长为了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不根据孩子的喜好,盲目的报了一个又一个课后班,增加了孩子的负担,还没有学习的效果。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普遍存在乱丢垃圾、吃零食、随地吐痰等现象,这些习惯的养成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家庭环境所造成的。由于平时的习惯不好,所以在上课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很难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使得幼儿的反应能力与动手能力差,教学的收效不明显。家庭对幼儿的教育影响是非常大的,幼教工作应该根据城乡结合部家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家长对幼教工作的认识度,引导家长正确的进行家庭的学前教育。

2 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城乡结合部的幼儿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管理者为了减少对教育的投入,聘请的教师很多都是小学中素质偏低的教师,这样可以避免小学骨干师资队伍的减弱,经费投入上又可以减少。为了降低教育成本,很少聘用受到高等教育的老师,聘请一些低学历的教师。学校对于聘用的教师培训上也不重视,很多教师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教学的能力。城乡结合部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城乡结合部的幼儿教育质量,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形式。

目前,有很多民办的幼儿园,在民办的幼儿园中教师的水平问题更是令人担忧。据统计,我国城乡结合部的民办幼儿园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都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这对于教育质量的影响可想而知,家长怎么能够放心将孩子送到此处学习呢,教育的未来何在呢?对于城乡结合部师资队伍的情况,国家的相关部门应给予重视,严抓幼儿教师的质量,为城乡结合部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

家长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工作,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教育问题是老师与学校的责任和家长没有关系。家长的责任就是为孩子提供吃、住、行,为孩子上学创造条件,使得学校中很多事情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城乡结合部的很多家长只注重自己享乐,对孩子的学习问题不重视。由于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特殊,很多都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土著的居民将房屋出租来得到经济上的补充。这一部分的收入是可观的,家长用这一部分钱来打麻将,可见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受到的影响之大。

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将孩子的教育问题交给父母,且不说老一辈人的文化水平不够,就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已经影响了孩子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很多孩子很小就去游戏厅、网吧,影响了孩子的性格与品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出生后一切事情都是由家长来代替完成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孩子在幼儿时期对事物没有判断能力,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家长与学校、老师的配合对孩子的教育是及其重要的,家长、学校、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点,三者进行有效的配合,跟上教改的形式,在初期教育上树立孩子学习与生活的观念。

4 结语

学前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所重视的,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更加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是我国目前教育存在的难点,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留守儿童非常多且分布广泛,教育的覆盖上没有达到广泛性,使得很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存在。国家应该不断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体系加以完善,提高我国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海生.城乡结合部教育资源现状与优化配置对策[J].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系,2011(2)

篇8

关键词:家长 教师 幼儿教育 认识差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89-01

经常和一些孩子的父母交流,有些父母在孩子身上负载了太多的愿望,而忽略了一点,那只是一个孩子,他需要的是宽松的自然放松的阳光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使得孩子的兴趣爱好倾向在无拘无束中自然呈现给我们,而家长和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负责提供这样的环境并细心发现引导孩子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我们的责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教育

(一)施加压力,方式粗暴

幼儿时期正是最体现心性的时候,小孩子往往表现得很活跃很调皮,但是家长并不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总是归结于捣蛋破坏,总是认为好孩子是不会有这样的做法的,因此用粗暴的语言吓唬幼儿,长此以往,孩子就再也不敢向自己愿意的方向发展了,直到最后把很多的创造力搁浅。

(二)重视知识,忽略其他

幼儿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最好阶段,但是家长往往认为幼儿时期是为入学提前准备的最佳时期,对孩子的认字、学习拼音、英语、算数等知识技能的重视多于其他方面,往往阻碍了孩子在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上的提升,而且因为太过于重视学习,使孩子滋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影响了以后的学习。

二、学校教育

(一)重视幼儿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顾名思义,年龄是很小的,很多方面都是不成熟的,甚至有太多不会和不懂的地方,在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这样可以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也让孩子渐渐成长起来。

(二)坚持知识技能教育与其他能力提高共重

在幼儿教师的认知中,并不仅仅关注幼儿习惯和自理能力的提高,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许多的幼儿园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外教教授英语,为以后的入学提前准备和培养兴趣,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劳逸结合,能够使幼儿最大限度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

(三)注重多方面的发展,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潜力

在教育学科方面,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拼音、算数和英语,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开展了音乐、舞蹈、创新制作和其他要求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如创造活动方面幼儿主要表现在游戏和艺术活动中,从这些学科上可以了解幼儿的动手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等等。

通过以上家长与教师在幼儿教育问题上的认识分析,我们了解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想让幼儿得到最好的教育,还是要家长和教师在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样不仅对于教育孩子有着很大的好处,同时也是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增进感情,以此获取双赢的结局。下面针对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幼儿问题上的认识差异,提出下面几点方式方法,以便让幼儿获得最好的教育。

三、家园共育

(一)开设家长学校,健全家长学校制度

多数家长对于幼儿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心理是不正确的,仅仅只是为了方便自己,根本不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设立这样的机构,可以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二)互相交心

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只有跟幼儿具有有效的沟通时,才能进行下面的步骤,所以在面对幼儿时应该进行心的交流,这样能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三)建立教师与家长互相沟通的制度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校的教育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而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更是教育幼儿最坚强的后盾,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和理解,就能更和谐地处理幼儿的教育问题认识差异,从而找到最佳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鲁迅先生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如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我们都从儿童时期走过,最后说一句,别忘记了,他们只是孩子。让他们做孩子该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篇9

1.父亲———放任型

从案例中,笔者以“爸爸在旁边从始至终没发过任何言论”来概括了父亲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已经影响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使得孩子过于亲近母亲,而忽视父亲的存在。由于家庭成员较多,父亲基本无从插入。又因觉得自己难得休息一天,所以常常推脱给母亲或奶奶。父亲的放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需要研究者和家长共同重视。

2.祖辈———溺爱型

隔代家庭的祖辈家长对孩子溺爱严重。表现为:凡是孩子要的,想法设法办到,甚至上天摘星星也行;一切包办代替;一切事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是和父辈的不同。案例中,虽试图阻止过,但孩子想要也就给了。祖辈并没有意识到这样溺爱孩子有什么不对,奶奶说过:“算了,就给他”、“对他好没什么不对啊”。

3.曾外婆———支持型

支持型具有健谈、赞赏、善解人意,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等特点。曾外婆的人缘极佳,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来找曾外婆聊天。从她的人缘和周围邻居的评价中,笔者确定她是一个爱干净、勤俭节约、健谈的老人家。

二、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的问题

(一)家庭成员人数多,容易在教育方法上产生分歧,缺乏一致性

由于大部分时间是母亲单独抚养,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是漠不关心的状态,其他家庭成员文化水平有限,似乎无法提出科学的意见。这样,家庭成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产生不一致性是必然会发生。现如今,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整个家庭中没有受到重视。父亲常说:“到妈妈那里去,走吧。”这种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导致孩子对父亲产生惧怕疏远或对立,亦使父亲的教育权在无形中失落。而爷爷奶奶的溺爱则促使孩子的性格会偏向任性。

(二)家长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认知偏离

“认知偏离”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特点不了解。因此,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认知偏离。普通家长都认为幼儿期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贪玩、任性、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三个主要方面。相当多的家长把爱玩当成了贪玩,没能把孩子的天性放在首位,充分释放和利用孩子玩的天性来进行引导与培养。其实“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孩子通过游戏来获得最直接的认知经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三)成人不当的行为示范

我国家庭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家长教育意识浅薄。小孩好模仿,成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父亲母亲和东东在床上休息,母亲玩笑地说:“宝宝,去打爸爸。”东东嘴里边说着“打”边用力地敲打父亲,东东以此为乐。案例中,成人在生活中对“打”字反复强调,使得孩子学会“打”的发音。这样的一个字或动作是不是一个3岁幼儿该最先学会的字呢?

三、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重视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家长教育,定期进行育儿培训

家长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其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中最强有力的教育因素,也是实施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必须在社区范围内推行家长教育培训活动,以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乡镇政府应该积极举办免费育儿讲座,鼓励每个家长参加。可利用幼儿园师资优势,给祖辈家长提供免费咨询和讲座。为此,其思想可传递于父母,帮助父母共同担负婴幼儿的教育问题,制定育儿方法以及内容。

篇10

【关键词】荆州市;社区;家庭教育

一、前言

从《小爸爸》到《辣妈正传》,再到《孩奴》以及2013年热播的《爸爸去哪儿》,电视荧屏上满是关于孩子家庭教育的剧情,将家庭教育再次推向了年度的。其次,我们在做社区亲子活动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有家长提出诸如“孩子不听话”、“孩子学习不认真”、“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家庭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完全处于“没有地方可以去”、“没有专业人士可以咨询”、“没有系统教材可以学习”等“三无状态”。是的,病了我们可以去医院,饿了可以去饭店,放松可以去公园……但遇到家庭问题难以解决时,该去找谁呢?去问谁呢?去哪里可以系统学习呢?国外的家长感叹中国家长真的很可怜。因为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建立起为国民解决家庭问题和生活问题的“服务体系”,宏观上家长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微观上中国部分家长的不成熟,这种不成熟表现在家长的“内三无状态”:遇到家庭问题时“无知(没有知识)、无法(没有方法)、无奈(无可奈何)”。 既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也为了推进荆州市“文化壮腰工程”的进程,更为了了解和认识荆州市社区家庭教育的开展情况,在本次专题调查中,下发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95份。通过EXCEL和Spss17.0统计得出:社区孩

子监护主要存在亲子(包括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朋(亲戚或邻居)监护及同辈监护四种类型,而处于隔代监护下的留守孩子出现的问题最多,中年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与教育投资。

二、荆州市社区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社区孩子监护的基本状况

对调查的家庭孩子监护类型作了统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见图一):隔代(祖辈)监护占52.2%;亲朋(亲戚、朋友或邻居)监护占3.8%;同辈监护占1.7%;亲子(父母)监护占42.3%,其中包括单亲监护的家庭。在隔代监护的人群中,还有隔2代监护情况的出现。经调查这些家庭大多经济比较困难,一般都是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留守老人和留守孩子一起,定时往家寄“家庭抚养费”。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在外消费高,经济负担比较重;②流入城市,孩子上学学费昂贵;③工作流动性强,孩子入学不稳定;④孩子在外地入学易受到歧视;⑤担心孩子在外地生活不习惯等。

(二)监护人文化程度

对调查家庭监护人文化程度做了统计:不识字、识字少的人群占38.2%;小学文化程度占40.5%;初中文化占5%;高中文化占10.5%;大学及以上占5.8%。在孩子学龄期,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统计显示隔代监督在孩子学习上的比例占了31.2%,父母对孩子的监督比例为42.8%。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监护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达到了78.7%。即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隔代监护中祖父母或者外公外婆以及部分父母因为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或其他原因,对孩子的学习很难再给予严格的监督或具体的指导。尤其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监护人(大多数是文盲或小学水平)来说,他们在孩子的学习辅导方面可以说束手无策。

(三)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方面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观念落后占10.5%;教育方法不当占33.7%;教育能力不够20.8%;教育知识缺乏占35%。

(四)教育投资

经过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一个比较意外的数字:带孩子参加活动的中年父母(中年得子)人群达到10.5%,他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比老年人和年轻人更注重质量教育,更有耐心去和他们一起成长,在教育投资上也比较注重。

(五)隐性失陪

在统计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有78.52%的家长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但是在进行社区活动的过程中,却存在另外一种现象―隐性失陪,即爸爸妈妈虽然陪着孩子,但心却不在孩子身上,看手机,打游戏等,让孩子独自在一旁玩,让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被动留守儿童”。

三、建议

在了解了学校所在周边地区家庭及家庭教育的现状后,家长学校的创建成为了荆州市的迫切需要,以家长学校为依托,进行家长教育。

(一)依靠社会力量,成立荆州市家庭教育协会,关注家长的需求,强化服务意识。运用最简洁、亲切、家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对家长予以辅导。

(二)构建学习型家庭,成立家长学校,集广大受教育者家长、学习型家长和教育型家长为一体。

(三)拓展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以互动式、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将课堂从学校扩展到社区、家庭,充分挖掘和开发多种教育资源。

(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尽量每隔一段时间都邀请学校讲师团进行专题授课,不定期邀请有关教育专家做专题辅导报告,努力提高家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帮助家长树立辩证思维方式,使家长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看待孩子的成长需求,克服“惟智力论”。

(五)关注弱势群体,以志愿者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扶助活动。例如,在学校或社区适时开展“爱之旅”“、爱在成长中”的爱心帮扶结对活动,经济上捐款赠物,学习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经常与学生及家长谈心交流,使家庭与学校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作者简介:肖力(1962―),男,副教授,现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工作;

李红(1988-),女,硕士,现从事幼儿行为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