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自动化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03-31 11:5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自动化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就业方向:本专业任务是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该专业已成为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材料工业、机电产品等工业技术的龙头,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各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据统计,机械设计就业视角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罗蓉(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11院校就业率约为90%,全国就业率约为85%,就业率较高。而重庆邮电大学2007年第一届招生58人,毕业时一次升学就业率达到100%。在良好的就业率情况下,就业后薪酬情况却不理想。本专业就业工资水平存在着高低不齐现象,普遍情况并不高。据统计,70%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3%。就业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就业的基本保障,而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尤为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如何在就业中脱颖而出,如何获得更优厚的薪酬待遇,是学生的疑问,也是培养的难题。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升空间。
2综合能力培养
对综合能力的培养,需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充分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支撑,广泛的学科前沿为引导,深入的科研科技活动为促进,综合进行培养。
2.1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优秀的能力必须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为保证。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专业核心课程的强化和体系化。如机械制图/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与互换性原理、液压与气动等。作为以控制学科为背景,偏机电方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交叉学科基础知识同样不可忽视。如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含微机原理)、电机与拖动、数控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等课程的学习。其中,现代设计工具、应用软件的培养可以突出和强化。如二维设计软件AutoCAD的学习、掌握和熟练应用,三维设计软件如SolidWorks、Pro/E、UG、CATIA的入门学习和应用,既可以让学生掌握设计工具,又可以在就业时有特别的“一技之长”,占据优势。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是学生必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之一,可以形成学生就业时的有效竞争力。
2.2实践能力培养
在就业视角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各类实验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整合资源,分析需求,细化任务,提出方案并动手解决的能力。实验实训环节包括基础的实验、实习和上机等。如机械类专业的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电装实习、各类专题实验、集中上机等,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类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工作等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如假期社会实践、下乡活动等,培养学生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3学科前沿引导
学科前沿知识引导通过课程开设和特别引导两个方面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感。前沿课程开设包括智能机械方向知识,如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精密机械与仪表、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汽车电子等。智能制造方向知识,如智能制造系统概论、网络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等。特别引导从班导师引导、专家学者讲座、高年级帮扶带动等方面着手。班导师作为专业指导老师,负责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课程选择指导、科研训练辅导、就业方向引导。班导师吸纳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工作,能更直接培养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掌握和参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就业能力。高校营造的是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放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或科技讲座,能更有效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高年级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对于低年级有良好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2.4科研科技活动促进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研科技活动和竞赛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如各类科技竞赛、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让学生创新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
3结语
篇3
机械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机械类专业渗透到很多行业,就业方向多种多样,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在复苏,社会对于精通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机械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广泛,对于现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就业前景和其他专业相比已经很好了。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种多样。
机械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质量控制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产品开发与制造、质量检测、设备管理与维护、运行管理、技术推广与营销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篇4
关键词 机械自动化;日常生活;应用
中图分类号T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066-02
1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
机械自动化技术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历程:机械技术的产生、机械动力的进步发展和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
1.1机械技术的产生
机械技术的产生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第一步,人类社会从原始到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也不断提高,从简单的石器制作工艺和单纯靠人力的机械工具都是机械生产的初期阶段。到后来17世纪的工业革命时代的来临,蒸汽机的发明极大提高了生产水平,使机械生产进入到了动力生产时代,并且逐步走向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例如纺织、面粉等工业加快了机械自动化在日常生产中的运用。
1.2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
在工业革命之前,所有的制造产业都是以单纯的手工加工和人力劳动为主。伴随着蒸汽机的慢慢出现,逐步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并且逐步蔓延到冶金矿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对机械技术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要求比较高,这样推动了机械零部件的不断发展和改善。使得机械技术不断取得发展,同时也要求机械产业不断创新和改革,在这个氛围下的机械产业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1.3动力机械的发展
随着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来临,和步入了蒸汽机时代。蒸汽机产生的动力技术广泛被运用到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机械制造的范围领域,机械生产进入完全的动力时代。但当时技术还不够发达和完善,机械体积十分庞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机械自动的技术也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2.1柔性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全球化,市场的迅速发展与变化就要求个人和国内企业具备快速较强的适应力和应对经济市场的反应能力。及时观察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销售产品时做出及时的策略转变与调整。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生产就逐步向高度的柔性化方向发展。多种的生产方式和批量的生产规模保证了交货时间和产品的高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取得进步。机械自动化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将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中,也将向多样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发展。
2.2机械自动化的智能制造
当今社会的机械生产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制造。是把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械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产物。是一个多方向多元性的制造产业,当然机械自动化会越来越智能,可以对自身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行状态和错误等进行合适的监管和纠正。相比传统的制造系统,机械自动化的智能系统具有很好的理解和学习能力,这也是现代化机械产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2.3集成化技术的运用
在机械自动化过程中,集成化技术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应用技术。极大的推动了计算机电子产业的发展,对其他工业的制作过程也起到了推进作用。这样把机械生产从单机到系统,从简单化到复杂化都联系了起来。集成化技术有力的推动了机械产业的系统集成进程。
3 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前景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也有多年的历史,但我国还刚起步,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定距离的差距。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机械自动化产业都还算起步阶段,当然机械自动化技术要以人民生活的需求为发展方向;为社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为民族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把机械自动化技术最大效益化。伴随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它广泛的领域都将带动大量的人员就业。从生产一线到销售服务等,都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性人才,然而我国还比较缺乏这些素质人才。只有不断加强人才储备,才能更好的发展机械自动化产业化的进程。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对民族复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应该加快速度寻求最佳最节约能源的方法。把它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去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这将是一个长远的发展历程,因为机械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历史给予了我们机遇,现在就要把握好时间、脚踏实地、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提高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奋斗。
4结论
机械生产自动化技术现在广泛运用到日常生产中,它是机械产业的一次重要升级和改革。把机械产业引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减少了人的劳动强度,并且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伴随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从机械技术的产生到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都说明了机械产业正随着历史时间的脚步,不断进行的创新和自我发展。从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前景来看,它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平台和阶段,关系到民族利益和国家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在不断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同时也要积极发展相关产业人才。推动一个系统化的机械自动化时代的来临。加强工业技术创新,正确把握我国现阶段机械产业的实际情况,以西方先进技术经验作为引导,才能把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更好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更好的服务人民,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有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强.机械自动化在太阳能领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25):6.
[2]项志福.基于面向服务构架的机械自动化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0.
[3]任红.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2(9):107,109.
篇5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智能科技;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大量的国外资本进入市场,全球的先进技术和人才纷纷涌入国内市场,给我国的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制造企业在自动化的浪潮中,要么被淹没,要么就转型。机械自动化不仅改变了我国许多企业的生产理念和方式,也让企业的产业架构获得了新的灵感。企业不在被劳动力所牵制,还节省了大量的生产成本,满足了快速生产,为一些濒临破产的企业带来了生机。近年来,机械自动化已经成功的在我国的制造行业中扎根立足,逐渐适应了企业,而企业也适应了自动化技术,甚至已经离不开自动化。
1 机械自动化发展政策导向
在工业发展中,机械自动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主导着现代化支柱企业的发展,在高新尖技术领域有着特殊的作用。在“十二五”产业规划中就已明确指出,而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法律法规来支持该技术领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比如国务院 2011年12月30日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务院 2012年7月9日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月4日印发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之“专栏6:机械行业重点工艺和产品节能措施与目标”等等,这些条例中都明确了机械自动化行业发展重要地位,并且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示,为该技术的指明了方向。
2 我国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在我国,自动化真正被完全应用于机械制造应该是从2010年开始的,智能机器人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想象,而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出现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企业开始接受机械自动化、相信自动化生产带来的效益。数据表明,2011年用于自动化生产的机器人共销售了2.26万台,2013年接近3.5万台,2014年销售量为5.6万台,其别是汽车和电子产业带动着整个市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据专家分析到2018年还会能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虽然我国应用机械自动化进行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与智能科技最发达的日本相比,自动化企业的占比仍然相距甚远,无论是行业的自动化机械的占有率,还是企业本身的机械化覆盖率,都远远不如韩国、美国、德国等老牌的自动化生产国。
3 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瓶颈
我国机械自动化起步晚,但已经成为了全球四大自动化生产国之一,但是自动化发展仍然与前几个国家有一段差距,不只是生产速度和规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机械自动化的覆盖率和涉及面存在着问题。作为学生来说,在学习机械自动化时,能够学习的专业课程相对较少(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涉及、电子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机械制造工艺以及计算机程序和软件等),作为专业的设置来说,比较单一、枯燥,并且所学的知识很难再实践中得到应用。而所涉及到的行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为钢铁厂、机械制造厂、电工厂等等化工行业,就业的范围相对狭窄,很难给自己创造和发挥的空间。而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自动化企业本身就在减少劳动力成本,使得不少毕业生更无法获得展示自我的平台,迫使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进入了还没有开源就已经被节流的窘境。
而发展机械自动化往往要改变现有的企业模式,调整生产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企业管理往往不愿意摒弃现有的稳定,更不用说去引进新的设备和机械。而要重新建立一套完善的自动化体系,也需要一定的试验阶段和投资,还要聘用一些技术人才来进行管理和指导,对于我国传统观念比较牢固的企业,原则上都是尽量避免的,不少老的国有企业内部的员工本身就都以年纪较大的管理者为主,创新的思想和技术很难被接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抵触情绪。而政府盲目的推行政策,虽然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也为企业带来了实际的优惠,但应该对企业进行一些实际的考察和分析,不能盲目的让企业直接照搬模式,否则将适得其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机械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要点
4.1 紧跟国际市场动向
企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要时刻了解国际市场,明晰全球经济动向,及时把握尖端信息。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加快思想意识的提高,学习先进的自动化理念,努力实现全面自动化的进程。企业可以安排管理人员去国外进行考察,熟悉行业内部的机械自动化原理,工作流程,技术要求,操作规范等等,准确掌握适合自己企业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参照国外先进的生产方式,努力提升企业的员工的技术水平,逐渐由上而下的提高各个部门的自动化认识,从内部企业逐步改变,积极掌握市场信息和动向,更好地迎合市场。
4.2 引进人才指导技术
光靠企业自身的改变是不够的,多进行高新尖技术人才,能够带动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让员工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迅速认识和学习自动化的应用。企业要抓紧做好培训的工作,使得员工能够迅速掌握最先进的生产技能,从而熟练对各种自动化设备进行操控。经常安排技术交流,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技术比拼,认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采用绩效考核来优胜劣汰,让员工能够自己不断的努力进取,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促进该领域的自动化行业的突破和创新。
4.3 绿色环保是主打理念
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不少企业中陈旧的设备和繁琐的技术工艺仍然存在。企业应该摒弃一些累赘的操作,添加自动化数控设备的同时逐步淘汰原来的机械设备,让自动化管理能够有序进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际上,经过比较发现,传统的设备不仅在工作效率上不如自动化设备,而且还会给行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能源的安排。在这个提倡节能减排的社会,已经不再适用于企业的生产,对于绿色环保的理念也是一种背离。而这也是目前机械自动化的整体发展方向,用最少的资源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最大价值,完成企业生产结构的转型,更好的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只有让企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与企业生产形势和方式充分相结合,才能使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4.4 高智能科技主导发展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接和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智能化自动产品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作为年轻一代的学生,对与高新自动化科技的掌握能力更强,在不少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开始普及机械自动化教育,让更低年龄层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实践,从基础上为机械自动化的理论铺平道路。现在年轻的学生是国家未来经济的主要力量,是科学技术的生力军。对于未来的机械自动化发展,一定是能够满足高智能的尖端技术,能够符合未来生产的要求,而这些从目前来看都离不开高级计算机程序和发达的网络技术。
总之,机械自动化在我国的发展应该也必须朝绿色、高效、智能以及基础的方向进行,只有让企业的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能符合自动化技术和管理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机械自动化的整体转型,同时结合先进的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等,使机械自动化发展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彻底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1机槭自动化的产生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开始发展应用,上世纪6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为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它是在制造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并能够自动地从制造一种零件转换到制造另一种不同的零件。社会实践证明,这种定义下的制造系统自动化与当代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不相容。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
2我国机挂自动化的现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O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II.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t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两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财力、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两千多万.且今后每年的就业人数还会增加。机械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3我置机椒自动他发展之路探索
3.1结合生产实际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以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搞自动线的做法,全年生产任务只需1~2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率生产也要摘的倾向应当纠正,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而不单纯是速度。国产造型生产线因产品质量差、可靠性低、实用性差,开工率一般仅在5O%~60%。而能在生产中长期服役的主力生产线很少,像第一汽车制造厂的0l线、第二汽车制造厂的BMD线等具有全年开工业绩的线更是风毛麟角。这种现象不属偶然或局部,而是带有普遍性。据调查,我国引进的弧焊机器人,完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效益的只占t/3I另外1/3处于负荷不满或不能完全正常运转状态I还有1/3不能正常使用,直接影响了用户使用更多机器人的信心。
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特点;优势;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行业生产和经营情况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需要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产生更多的重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指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对其他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目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对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进行提升,为后期经营过程提供有利条件。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特点分析
第一,最大程度的满足机械制造设备的相关要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同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相比的不同点是其对自动化技术、其他新型工业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和结合,使机械制造生产过程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对提高机械制造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均有一定积极作用。通过自动化技术和其他新型技术的应用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机械制造和具体运行过程中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实现此目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生产制造产品的特点对相关技术进行合理应用,根据制造环节和具体步骤开发相应的自动化作业系统,从而能够自动进行生产和调节,对实际生产效率进行提升。
第二,对多种新式技术和设备进行合理运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同先进的技术、设备等有着较大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方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实现需要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加工制造设备的支持,通过前两者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目标,能够及时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正确处理,通过对加工制造设备进行应用可以加快生产制造的工作效率,且质量有所提升,例如:先进的数控机床;另一方面能量转换设备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内燃机和电动机等,通过上述设备可以实现能量转换的目标,为机械设备生产制造过程提供充足的能量,保证生产制造过程顺利进行,可以为机械制造行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分析
第一,使机械制造设备运行状态有所保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实现能够对一些先进的技术、装置等进行合理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装置的使用能够对生产中制造设备的质量和各方面性能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未达到规定要求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予以调整,从而使机械制造设备的运行状态有所保证,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运行。在各类先进技术应用下通过计算机系统对生产制造出来的设备进行逐一检测,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细调,保证符合相关要求;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对所有生产线机械产品生产制造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及时收集和储存,同时能够根据前一个设备的具体生产情况对以后的生产方式和相关数据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调整可以使生产制造的设备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运行,从而使生产效率、质量和性能等有所保障。
第二,机械制造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传统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人工操作的情况,人为失误的现象较多,并且非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生产效率和质量均无法得到保证。在自动化技术应用后可以完全替代人工操作,使人为失误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均明显减少,同一机械设备的生产时间明显缩短,且质量有所提升,使机械制造生产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第三,对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合理规避。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较大,如果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将会使安全事件出现的次数增多,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对生产过程有一定影响,并且会使机械制造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受到损坏。在使用自动化技术后能够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大概估测,设置相应的警报等级,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如果超过安全等级便会自动报警,在报警后工作人员需要立即切断电源,进行彻底排查,寻找问题的根源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保证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安全进行。
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智能化水平将会明显提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自动化技术后其生产过程逐渐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未来我国科学技术仍然会处于不断发展的趋势,在此种趋势下一些新式的技术会应运而生,在机械制造中对其进行应用能够使智能化水平有所提升,在此种情况下会使机械制造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并且能够使用智能自动化系统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安全故障问题进行检测和排查,及时对相关故障问题进行处理,保证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安全、顺利的进行,为机械制造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第二,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目标。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机电一体化系统在设备运行环境较为复杂且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工作,通过此技术可以对机械设计,制造和最终验证等过程进行统一管控,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作,提高机械制造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第三,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技术主要指对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文字、图片、数字信息以及声音等转化成数字信息,之后利用自动化系统对数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从而对实际制造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在出现故障或者问题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将其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提高机械制造生产效率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其质量,对使用者的要求进行满足。
第四,向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人们对节能环保理念的认识程度逐渐加深,并且相关部门对各行各业均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机械制造行业需要对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足够的重视,对节能环保技术和可再生能源进行合理应用,减少制造生产过程中材料和能源浪费的情况。除此之外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让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环保观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能够从自身做起,从而促进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的速度。
第五,向虚拟化的方向发展。虚拟化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指定生产产品的样式进行模拟,并且可以制造虚拟的环境对其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可以发现相关问题,在分析后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此种情况下使投入成本有所降低,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结束语: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实现对机械制造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上文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c、优势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分别分析,希望相关人员能够根据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对其智能化、自动化的水平进行提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东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优势[J].技术与市场,2016,23(11):94-95.
[2]黄启佳.浅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优势及发展趋势[J].环球市场,2016(16):92-93.
[3]谢乃冰.浅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优势[J].山东工业技术,2016(24):33-34.
篇8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理论教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湖南省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SYJG00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33-02
前言
理论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基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课程由于专业性强以及知识面涉及范围广,导致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效果差。而且,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依然落后,处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更增加了学生对该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难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需要,应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出具有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和富有创新能力的机械类专业人才。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教学的现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电工学、数控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液压与气动等课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理论课程多并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课程内容概念性强且大多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该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困难。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如理论力学,老师教学单一,教学会比较枯燥。对于与生产实践相联系的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需熟练操作不同机床力以及切削过程中测量力、温度和粗糙度等数据的相关实验设备,由于实践教学的原因学生常常缺乏对机器设备的感官认识与实践动手能力进而影响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越来越多的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不仅增加新知识也增加了学习难度,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在学生的思维上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独立,学科上的统一完整。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导致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差以及不能综合的运作各种知识的能力。此外,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较为偏向理论教学,对理论教学的重视度较高,而实践教学的环节相对较弱。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阻碍了学生视野的扩展,降低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教学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与大量新技科相互交叉的学科,涉及范围广且内容不断更新[1]。为了学生在本科四年中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对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在保证课程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去掉一些陈旧繁琐的内容,并引入一些新技术和新知识,比如,对于传统的以及面临淘汰的制造技术可做简单教授即可,而对于3D打印技术这类新型制造技术可增加教授时间以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时候,要去除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很多学生都认为目前的理论教学课程太多、太乱、太复杂,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把握住真正的重点,对重点进行讲解,对无关紧要的内容一语带过,使学生能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另外,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氛围,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主思考。而对于授课,教师应当在新的一堂课开始之前,与上一堂课教授的内容做好衔接,不要让学生还没有记起上堂课学习的内容就继续开始讲新的内容,教师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回忆起上堂课的内容。如此,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单一地学习理论知识或者只进行实践而脱离了理论基础,这都是不行的[2]。在理论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将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习兴趣带动起来。在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举例生活中的事例或者使用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模型、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将静态转变成动态,将抽象转变成具体,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缓解枯燥的理论讲解进而活跃教学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课堂上,对实践过程的每一个步骤用理论知识进行一一讲解,使学生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如此,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反过来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对理论教学中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开发学生独立性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教师不应当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往一个方面进行发展,使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对学生自主、独立的思维开发有非常大的好处[3]。比如在教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时,给学生一件毛坯,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机床上将毛坯按照一定的工艺加工成成品,这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工作,将灌输知识改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从讲台上走向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四)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生产管理、机械产品售后服务以及销售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要符合市场的需求[4]。为了实现培养的人才能满足市场这一需求,有必要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改革使学生实现不同的就业方向。在此,将理论课程分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四大类,其中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一致,而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确定不同的就业方向。公共基础课包括、英语、体育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能力。专业基础课包括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公共选修课则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专业选修课可分为三个方向。机电方向,主要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传动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原理及应用;现代制造技术方向,主要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有:先进制造技术、现代制造工艺学和计算机辅助分析与制造。车辆方向,主要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有:车辆电传动与控制技术、内燃机构造原理和车辆结构设计及计算。
(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当前的教育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只不过是整个教学整体的一小部分,这就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在最少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并且可以被学生吸收。机械类专业的课程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枯燥的语言教学并不能很好地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制作与开发一些多媒体教材和CAI课件,并将这些对媒体、视频和CAI课件等一些先进的教育手段引入到课程中,使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5]。如在教授机械设计课程时,讲解课程中连杆机构的运动时,学生只能通过想象不易理解,通过flas来演示机构的运动后,老师讲课轻松,学生容易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四、结语
教育改革的道路是光明的,但也是曲折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在继承一些好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时候,也要摒弃那些不好的教学方式,以此来适应当前教育的改革之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教学改革中,应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出一条适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蒋强,米林,冯文杰、杨翔宇.地方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8):164-165.
[2]杨俊茹,张悦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探索[J].高教论坛,2010,(4):86-88.
[3]王生泽, 吴良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21(2):77- 79.
篇9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加工;应用;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已经没法满足需要。为了顺应这种现象,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开始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应用起来,实现制造加工的智能化、网络化以及自动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对系统的组织及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使设备更加合理运用,提升机械加工质量及效率,使企业可以在竞争者中处于不败的地位,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简介
机电一体化技术指的是把电工电子、机械、微电子、信息机电的一体化、接口、传感器、信号变换等诸多技术有机进行结合,并在实际中予以运用的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可以合理地对资源进行配置,可以在高质量、低能耗以及多功能等意义上将特定的功能方面的价值予以实现,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配置的技术。数控技术指的是通过数字信息对工作的过程以及机械的运动予以控制的相关技术,平时所说的数控装备指的是通过利用数控技术对传统和新型的制造业进行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产品。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技术的有机结合叫做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这一结合可以实现制造加工的智能化、网络化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具有非常高的效率、高精度、高柔性且自动化特点。
2机电一体化及数控技术的区别
机电一体化主要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机械制图、AutoCAD、单片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与编程、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机械设计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就业方向主要是机电设备的维护、调试及安装、操作和控制,技术和生产管理、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质量管理及检测、销售及售后的服务。数控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绘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数控机床、CAXA、机械制造基础、MasterCAM、公差配合与测量、机械设计基础、Pro/E、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金属工艺学、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等课程。就业方向主要是数控编程方面的工艺人员、数控机床方面的操作人员、数控设备方面的维修人员以及销售人员、模具制造及设计方面人员。此技术的目标是培养出可以熟练对数控加工工艺予以掌握及对数控程序予以编制的专业人员,培养出操作及维护数控加工设备技术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1)实现在线监控、故障的自诊以及自动报警。也就是说,在线对机械传动的系统、装置、电动机、液压及制动系统进行监控,一旦故障发生,可以自动进行报警并将故障确切的位置找出来,操作员工作的条件也因为故障被发现而变得更加完善,机械工作的效率因此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设备检查及维修工作也变得更加简化,维修费用降低,维修时间缩减,设备的使用寿命也相应得到延长。(2)实现了节能及降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程度。由于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生产进程,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被降低,生产效率被提高。(3)制造加工的智能化。未来制造及加工需要智能化,它可以实现对计算机的辅助制造和设计、运筹分析及机械转动学等很多学科的综合。可以在制造单位、计算机集成化及柔性的制造系统里面体现出来,使它们之间有效结合,最终达到加工目的。(4)制造加工的网络化。在制造加工过程中需要很多方面的互相合作并全方面的沟通,一台总的机械控制车间里面上百个设备,经过网络将指令下达到执行单元,依据指令相关的执行单元就可以有序配合加工过程。数控加工在实现网络化的过程中,需要电子化的设计,把控制系统总体集合到控制总机上,每台相关设备之间需要电子控制单元,这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有机结合过程。(5)智能加工的自动化。传统数控加工是通过加工程序实现对机床自动化的加工过程。但是这种加工过程是非常模式化的操作过程,程序写好了就去编写,加工也是按照程序编写去开展,即使加工操作过程出现了问题,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机床还是会按部就班地进行,事故发生了也没法提早自我去停止整个操作的过程。随着高质量、高效率以及高科技化的发展进程,加工过程已经上升到需要自我分析与测量,及时将问题在萌芽状态发现并及时予以处理。这就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系统和集成技术做辅助。机电一体化可以实现人和机械的一体化制造系统,将柔性及制造单位这些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制造出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模式,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这也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敏捷化的前提条件。
4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科技在不断发展,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增加了更多新的工艺和技术,企业可以独立完成零部件的各种复杂且精细的加工活动。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机械加工仍存在很多不足。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资金不是很充足,没法承担安装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费用。现在一些企业使用的都是传统机床,若是用机电一体化数控把这些传统设备替换下来势必需要很多资源,所以一定要加大传统机械向机床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合理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加工进度。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可有效增加机械加工的速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设备使用的次数也能明显减少,加工周期也缩短了很多,零部件的精准度也得到有效提高。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本奠定了数控技术的基础,对现代化的数控技术已经基本掌握,部分技术更加产业化及商业化;初步的数控产业基地开始形成,慢慢建立起像航天及华中等方面的数控技术,已经可以批量对数控产品进行生产,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已经建立起一个可以对机电一体化数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管理的综合素质很高的队伍。
5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发展方向概述
(1)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运用向更高效及精度方向发展。产品质量评价指标是精度、效率及速度,很多像CPU控制系统及芯片等的大量应用提高了制造效率及精度,伴随控制技术及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高速度发展。(2)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向更加柔软的方向发展。其技术柔软的特性具体表现为:数控技术本身是具有柔软的特性以及群体整体是具有柔软的特性。对数控技术来说,其功能非常丰富,系统的设计具有模块化且很高的可塑特性,这些特性可以满足很多客户的不同需求。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群体的控制系统可动态对信息流进行调整,以实现对不同生产的条件予以适应。(3)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向实时的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刚出现的实时性系统普遍适合的是比较理想的环境,所以只能解决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研究人员着手研究智能化的产品相对应的运动过程,这些研究普遍建立在研究计算的模型上。研究人员尝试将人工智能和实时系统进行巧妙结合,可以使这两项技术之间互相促进,人工智能促进实时系统顺应时代的革新,而实时系统则促进人工智能更加高效率的向前发展。
6结语
随着制造业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将机械维修的次数减少,出现故障可以及时发现并合理解决,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生产周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产品生产周期,促进企业发展。所以,企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加大投资引进新的技术,加大技改力度,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提升起来,将生产效率及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企业快速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丽.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我国机械加工中的应用[J].湖南农机,2012,07:92+98.
[2]庞岩.研究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30:131.
篇10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机械工程;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古莹奎(1976-),男,河南南阳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工程实训中心主任,教授;何学文(1971-),男,江西赣州人,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西赣州3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院校教学研究省级教改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XJG-10-6-1)、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09YB4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38-02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机械工程人才的孵化器,主要培养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装备制造业领域的高等工程科技人才。[1]针对当前机械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实践应用能力差、科技创新意识薄弱、知识结构单一等缺陷,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该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明确建设思路与方案,优化专业结构,加大建设力度。[2]本文结合江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探讨本专业的结构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机械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知识面狭窄,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缺乏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有关新学科、新技术和新思维的知识。不能激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探讨新知识的创新欲望。
(2)教学方法呆板,过于重视考试和成绩。缺乏启发式、研究式的学习氛围。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重理论、轻实践,重计算推理、轻实验论证,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缺少一种面向未来的精神,过于守成,缺乏创新。
(4)较浅的人文底蕴,大学教育习惯于按专业招生,分专业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过于强调专业,忽略了学生在人文、社会和科学方面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5)渐趋职业化。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局部培养过于职业化。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还要使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创造,避免将本科生培养成单一的技术工人。
(6)学分与学知识的矛盾。目前学校各专业普遍实施学分制,并且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思想进行学分分配,尽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是本着较优的比例进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但学生往往在选课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指导,抑或是仅仅为了拿学分而盲目选课,造成很多主干专业课没有选而学分已经达到要求的状况出现,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7)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较低。由于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历,难以引导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建设与优化的途径
鉴于以上种种不利因素的存在,江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结构优化,改革教学方法,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专业建设的思路
作为省级重点学科、省级品牌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江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近期得到了长足发展。
明确提出其建设思路为立足江西,面向市场,面向矿山、冶金行业,把积极加强发展和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高素质”的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应用型和复合型本科生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完善特色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和深化教学改革,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手段,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大力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专业教材建设;推进科技服务水平和科研水平。
2.继承与拓展已有教学科研成果
在继承传统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和设备管理专业已有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前提下,紧跟当前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和工程机械的最新发展趋势,将本专业向更广更深层次拓展。使本专业成为涵盖矿山机械、冶金机械和工程机械新产品研发、自动控制、设备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机电液气一体化工程以及矿冶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的极具行业特色的新型专业。
3.以服务地方、行业经济为导向,制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江西省具有矿山、有色、冶金行业背景的机械专业,江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理应承担起为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任,找准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与地方形成互利共赢、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复合型创新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地方和行业(矿业工程、有色冶金、钢铁冶金)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确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结合矿业工程和有色、冶金工程的生产过程中,学习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4.以有色、冶金行业的典型工艺和设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通过校企联合创建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用人单位的“零适应期”要求,共同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规划,形成能够满足不同用人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专业必修课模块,使每个特色专业方向设有3~5门的特色专业课程。把课程建设作为重点,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教学改革方案,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特色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为主线,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5.转变教育观念,大力培养创新型教师
建设开放型、多元化师资队伍,以专业特色和行业背景为要求,制定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同时,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聘用校外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乃至学术团队作为企方教师,共同参与特色专业的教学工作。
6.建立渐进式、长效性的实践与就业保障体系
积极开展以有色冶金机械、矿业工程机械、钢铁冶金机械为背景的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建设,并共同规划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以及实施办法,以实习促就业,以就业带动新的实习基地建设,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接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围绕特色专业课程,从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实习贯穿到专业课程的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实施毕业设计与科研课题和现场课题相结合的方式,使毕业设计面向生产一线,面向工程实际。在校企双方教师共同参与指导下,实现毕业设计现场化、工程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
7.建立和完善专业反馈机制和自行考核评估机制
经常校正专业建设的正确性。建立反馈机制,定期对生源、就业、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和调查,及时了解市场、社会动态、时代需求,做到及时进行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改革,保证教学和学生培养质量。将校内教学督导制、助教制由校内延伸到企方,由校企双方共同对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监督,使专业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估更具有实效性。通过对专业教学、科研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强学校与合作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使校、企在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等方面具有实时性、共享性和开放性。
8.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着力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合理使用多媒体,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研究,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使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形成互补,出台课前、课中与课后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关规定。进一步重视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避免重复讲授,提高授课和学习效果,并对实验条件和实验内容、实验手段进行系统的改造,通过优化组合、改造、整合和更新实验,使之成为综合性、设计性、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实验;为本专业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进行专业技能、实际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加强网络化教学、科研信息平台的建设。设置自学型课程、讨论型课程、工程设计型课程、创业训练课程等,使课堂教学形式由单一的传授知识向互动交流、研究型、开发型教学形式转变。
9.加强教学管理
全面贯彻实施学校教学质量建设体系、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学科建设规划、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实验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制、助教制,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特色。把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0.加强学生思想与学业的引导
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和思想导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疏通,学业问题进行引导。在学生选课、科技创作、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引导,避免出现学分与知识的矛盾。鼓励学生主动开阔视野,加强人文、社会和科学方面的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着力构建适合大学生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
三、结束语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培养矿业工程、有色冶金、钢铁冶金机械类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加强教学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教学条件优越、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在有色、冶金行业及江西地区起到引领辐射作用的示范性机械类专业。目前,江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已包含工程机械、机械电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冶金机械五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四个硕士点招收研究生,已建设成为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江西省品牌专业,并获批为国家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参考文献:
[1]古莹奎,刘娟娟,黄开启.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机械创新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