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阅读答案范文

时间:2023-03-19 19:2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的母亲阅读答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篇1

做阅读题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月光启蒙阅读及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光启蒙阅读原文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问题: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6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 民 歌 ( )( )说 谜 语

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

(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5分)

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6.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8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1.(2分)甲:安详

乙:慈祥

2.(6分)讲故事

唱童谣

3.(2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4.(5分)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2分)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或:“月儿弯弯像小船”、“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2分)

5.(3分)D(3分)

A(1分)

6.(8分)观点(1分)理由(6分)(写出两点,每点3分)语言(1分)原句好的理由:(1)意境更含蓄(2)结构呼应更紧密(3)内容上突出了诗情(4)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

篇2

我念初二的时候,每月的零用钱是5元,即使是在物价便(biàn pián)宜的1987年,也做不了什么,因此,那时的我很想挣点钱,为自己买双球鞋。

就在这时候,机会来了。

亲戚用车送来半吨煤,卸在一块空地上,为了把煤运上30多级台阶,再把它倒进坡顶上的煤棚,父亲让我守着煤堆,自己去找民工。我问一旁的母亲 搬运需要多少钱 母亲说是15元钱 我立刻说 为什么不找我来做

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一听母亲的转述,他喜笑颜开地拍拍我,答应(yīng yìng)我们两人一块儿干,15元钱全归我。“这桩生意全归我了!”当时我十分高兴,马上和父亲拉了钩,生怕他反悔。

半吨重的煤大约高一米,呈圆锥状,对比一下父亲找来的筐子,估计满满的五六筐就能搬完,当我满怀信心往筐里添煤时,父亲笑了,他要我试着提提。天哪,我用了吃奶的气力,才八成满的筐子居然只轻轻颤了颤,在我倒吸一口冷气时,父亲把筐里的煤捡一部分出来,边捡煤边说:“慢慢来,儿子。”

我从没用过扁担,以前住郊区时,见农民日日地担着,轻描淡与一般,可真把百十斤的煤块装上,加上它一荡一荡时,我的肩骨针扎一样疼。可少年人的倔强让我憋着,涨着红脸朝前走。好容易上了台阶,还要用手抱着煤块扔到齐腰高的棚里去,说实话,我很害怕不能兑现诺言。

三趟过后,父亲看出我有起不济,把我换到前面的搬运位,并一个劲将吊绳往他那边挪,我已经没有争辩的余力了,原先我想多担些,让年迈的父亲轻松点,现在看来,我能咬牙完成已属幸运。当我汗流浃背闭眼前行时,感觉阳光特别毒,地球的引力实在厉害。

最后的两担,是母亲换了我,才和父亲共同完成的。那时,我的肩头已经磨血泡,大大咧咧的父亲兴奋地拍我的肩头,疼得我龇牙咧嘴。母亲把15元钱给我时,我真的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

从此以后,每一张钞票我都很珍惜。我学会了节约。更关键的不是这些,当我看到那些搬运工人搬运煤的时候,我心中涌起一股感味,不只是汗,还有血的气息。学会爱他人,体验贫困,就是那半吨煤教会我的。

1.给文中加线的句子标上标点;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我问一旁的母亲 搬运需要多少钱 母亲说是1 5块 我立刻说 为什么不找我来做

② 便(biàn pián)宜 答应(yīng yìng)

2.认真阅读短文后填空。

①“我”挣钱是因为“我”想_______________。“我”和父亲、母亲一起运送了 ,挣了 元钱。

②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 觅: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实话,我很害怕不能兑现诺言。 诺言:_______________

(3)当我汗流浃背闭眼前行时,感觉阳光特别毒,地球的引力实在厉害。 毒:________________

4.“母亲把l 5块钱给我时,我真的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我”很“内疚”,“我”“内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哪一个词语或句子写得好?把它找出来。并说说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作者通过运半吨煤挣了钱后都有哪些收获?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后 ,你一定有许多收获,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下面。(3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 。 :“ ? ” pián yìng

2.答案: 买双球鞋 半吨煤 15 就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

3.答案: (1)寻找。 (2)应允别人的话。(3)阳光猛烈

4._因为开始时我答应我来做,结果父亲和母亲都帮着我做,并且干这活很累。这钱应该每人一份,我却一人得了这15元。

5.“可真把百十斤的煤块装上,加上它一荡一荡时,我的肩骨针扎一样疼。可少年人的倔强让我憋着,涨着红脸朝前走。好容易上了台阶,还要用手抱着煤块扔到齐腰高的棚里去”因为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的矛盾心理和感受。

篇3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青团的阅读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 团在童年里,我的手里满是一把把长在春昼里的甜草的蕊心,喉咙里却想正好咽下一些长在清圆荷叶上的水珠;我的怀里兜满了从秋天的高枝上摇落的野果,嘴里却又想着含一枚从冬日屋檐上垂下的冰凌。村子里不时升起的曼妙炊烟像动情的手绢在向我招摇,我知道定是谁家准备一些美食来抚慰我的无助。我一直心满意足地让这些细碎的幸福在心里穿行,等那些美食像小鱼一样游到我的面前——比如外婆的青团。

那定是一个雨天,外婆在河对岸呼唤我的母亲划船过去,她的手里是一只精致的竹篮。这条河,不宽,河面平静。母亲的篙在岸边一点,水中一拨,船便到了对岸。我坐在船头,像只小小的鸭子。

外婆的篮子里便是青团了。

青团的绿色是让人一见就会爱上的,以至于一往而情深。这种绿色,是把山间过于浓密的绿色变得柔和了,又把水底过于清淡的绿色变得稠郁了一些。它是一种有香气又有甜味的绿色,却不是自然界本身就有的。我的外婆需要到远处的野地里去,刈来一蓬蓬的初春的艾草,细细地切碎,用葛布滤出青绿的草汁来,然后敷上一层糖精粉,再糅进嫩白的糯米粉中,便有了青团。但这还不是真正的青团,须放到锅中,隔水慢慢地煮了,这时,绿色的山融化了,绿色的水凝固了,仿佛整个春天都溶解在这几个小小的团子中间了。揭锅的那一个瞬间,像极了最灵幻的那一阵漫天春风,将湿润田野中最馥郁的那一缕花香带了进来,沁人心脾,不经意间将春天的绝美挥发到了极致。

每年春来,我们都把采来的新鲜艾草交给母亲,然后跑到豆腐店老板那里去借葛布。她嘱咐一定要把做好的青团带几个给她吃吃。我们满口答应,却从来不曾记得。但第二年,老板还是愿意把葛布借给我们。我们这些孩子手里面拿着刚熟的青团,想跑到田野里去放风筝。我们悄悄地把贰分钱硬币上的“2”的数字改成了“5”,杂货店的老板带着憨厚的笑靥把“5”分钱收下来。于是我们就在田野上奔跑,就像风筝在天空中飞。天空一片蔚蓝,大地一片碧绿,那么的相似。我们从来都没有去分辨过哪里是天空,哪里是大地。

这个世界上果然没有不变的东西,所有的永恒都被研磨成了时间的粉。我们的永恒即使不被忘却,也会被另外的东西给覆盖了。

春天的雨还是不约而至,继续给河面戴上一层轻纱,漫溢出暧昧而朦胧的半透明来。但是我的外婆已经不在对岸了,外婆的竹篮也不见了。孩子们已经不在田间奔跑,因为他们的幸福被另外的东西定义,而生存到了别的空间。我也就没有必要再去问杂货店的老板是不是还可以把“2”分钱的硬币当作“5”分钱收下。

但是,家家户户还是坚持在做青团。我的母亲早上去地里做农活,晚上就会带回一些艾草来。这些艾草上没有湿漉漉的露水,却满是凉凉的暮色一般。到了第二天,又更瘦了一些。我的母亲于是改变了青团的做法。

显然青团变了味道。春天变得多么含蓄啊,它藏到了一个角落里,或者是天空的一角,或者是大地的一角,我必须要细细地咀嚼才能体味。只是我母亲再也不能对我外婆说:“娘,我把青团带来了。你来吃一吃。”

(《青年文摘》有删改)

1.本文以“青团”为题,为什么在第一段中要写其他的食物?(3分)

2.指出下列句子中“幸福”指代的具体内容。

(4分)

①我一直心满意足地让这样细碎的幸福在心里穿行,等那些美食像小鱼一样游到我的面前——比如外婆的青团。

②孩子们已经不在田间奔跑,因为他们的幸福被另外的东西定义,而生存到了别的空间。

3.分析“青团”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5分)

4.请对“我”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4分)

答案:

1.(3分)童年时我对美食的向往;

乡邻们为我准备美食的大方;引出下文外婆制作的美食——青团。

2.(4分)①我吃东西时愉悦以及乡邻的热情让我感受到幸福

②孩子童年时吃美食的快乐,在乡间自由奔跑的快乐,孩子们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

3.(5分)象征故乡村子里美丽的春天;

象征淳朴美好的母亲、外婆以及乡人 ;象征我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4.(4分)总渴望着乡间的美食,特别是外婆青团,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篇4

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母亲的诗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母亲的诗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采,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⑥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⑦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⑧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⑨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⑩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文章两处写了母亲给“我”以力量,请分别写出是在什么时候给的。

(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2.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属于 描写,作用是:

3.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⑩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3分)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写出四点)(4分)

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用“把

的门推开了”的句式,写四行句子,连缀成一首题为“把门推开”的小诗。(不能抄文中的诗句)(4分)

把门推开

答案:

1.不愿上学时,或惧怕风雪时;

找不到工作时,或心情沮丧时。

2.环境描写;

烘托我找不到工作时沮丧、郁闷的心理。

3.母亲教会我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使我懂得了如何乐观地面对生活。

4.母亲是一位乐观坚强,富有智慧,聪明能干,循循善诱(或善于教育、激励孩子),富有爱心,富有诗意,朴实温柔的人。

5.例:读书把知识的门推开了。

篇5

高贵的施与阅读答案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动了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来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里的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家人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小题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地点,文中的主要人物(4分)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开头对乞丐进行特征性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下文与之呼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4分)

小题3:文中画线的句子①,母亲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 母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概括,并各举一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附加题) 本文的标题是“高贵的施舍”,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含义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地点:我家门口 主要人物:母亲、乞丐、“我”

小题1:开头的句子: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

相呼应的句子: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大老板只有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小题1:意思是:对乞丐来说,不劳动(或不搬砖)就接受别人的施舍,是不劳而获,是降低人格的举动,是可耻的;劳动(或搬砖)后接受给予者的钱财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凭自己的能力所得),是光荣的。

小题1:母亲是个有同情心(1分),懂得尊重别人(1分),并且很有骨气,自尊自立的人(1分)。

小题1:“高贵”的本义是气质高雅或地位优越;“高贵的施舍”的含义是“不同寻常的,能激励人自强自立的施舍。”就如本文中,我的母亲没有在乞丐行乞时,直接把钱丢给他,而是通过搬砖的这种方式,让乞丐明白要凭自己的力气挣钱,从而激励他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小题1:试题分析:读完全文,回想一下故事的来龙去脉,可知文章开头“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即点明了地点和事件。主要人物一看文章便知了。

小题1:试题分析:“开头”“外貌描写”是审题的关键。在文章开头找出来即可。下文即“几年后” 这个乞丐再次出现时截然不同的模样了。

小题1: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与题目以及乞丐后来的变化可知,“不搬”而得到施舍和“搬”得到的施舍不同,一个是不劳而获,没有尊严;一个是劳动所得,有尊严。

篇6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在句中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7分)

我们chénjìn()在书海里,shǔnxī()着知识的gānlín(),感受着

人类文化的bódājīngshēn()。

2、组词。(8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草原》一文中的"万古长青、千山一碧、翠流"这三个词是从不同方面描写了草原的"绿",其中描写绿的广漠的词语是__________,描写绿的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描写绿的生命的词语是__________。

(2)"渔夫决定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这一"决定"让我们看到他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3)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是《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4分)

(1)优深秀丽的巫峡,常常朝云幕雨,变幻莫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明是我们班功课学习成绩秀的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记忆与积累。(6分)

1、"峰火连三月,__________。"这两句出自古诗《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加之罪,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一)伞的故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我们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没准走到半路就会下起大雨来,就会被浇成个"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妈妈摸着我的头,眼圈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不能体谅妈妈的难处,竟对妈妈说妈咱能买把伞吗有伞就不会被雨淋了妈妈沉思了一会儿买咱买一把伞妈妈一字一句地说着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呀?可是今天妈妈的话是那样的坚决,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妈妈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了。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妈妈怎么织了一夜的布?我想着,悄悄地走到妈妈跟前,"妈,您一夜没睡?"妈妈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妈,您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妈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妈妈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她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

"看,你要的伞!"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妈妈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崭新的用黄油布制成的八角大伞。我快活地拿起伞,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妈!"我一抬头,忽的,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

从此,这把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它仿佛母亲就在我的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忘不了母亲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1、联系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3分)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4分)

近义词:坚决-()反义词:快活-()

3、给短文第2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4、用"______"画出一处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一下"我"此时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中"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妈!'我一抬头,忽的,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请想象一下"……"省略的内容,当时会是怎样的情景,用三四句话描述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得不轻,住在医院里。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差点仰面摔倒。护士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①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②"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铺上新床单,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做声。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1、请把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列横线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回答问题。(12分)

(1)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①,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难过?(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②,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用""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并在下面横线上作批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3分)

(1)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让你想到哪一句传诵千古的诗句?请写下来。

(2)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让你想到哪首歌曲?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句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任选一题)(30分)

1、我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

提示:先在横线上填适当的词,如学习方法、迷失的自己、规律……再作文。不少于400字。

2、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你肯定也有过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动人的故事……将它们写下来,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3、答案:(1)千山一碧翠流万古长青(2)心地善良(3)略

4、答案:(1)幽暮(2)去掉"功课"

二、1、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2、恨别鸟惊心

3、老大徒伤悲

4、何患无辞

三、(一)1、答案:妈妈买伞是我意料之外的事,使我特别高兴。

2、答案:坚定伤心

3、答案::",?。",",!

4、答案: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此时的心情很迫切。

5、答案:妈妈熬夜织布,准备给孩子买伞。

6、答案:这把伞渗透着妈妈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7、答案:"我"当时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了,妈妈是为了给"我"买伞才这样的,但从妈妈的带笑的脸上,使"我"感到妈妈对"我"的关心和安慰。

(二)1、答案:母亲病重,护士在换床单时,我发现妈妈竟然那样轻。在愧疚时,产生再抱抱母亲的愿望。母亲因我的举动而流泪。

2、答案:(1)要点: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知母亲这么轻,为自己的粗心难过。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家庭那么重的担子,为自己的不懂事难过。想到母亲几十年以这样瘦弱的身躯承受那样重的担子,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却病成这样,心里难过。

(2)要点:这些事情不用提了,每一个母亲都是这样的。体会到了母亲的无私、心胸博大、任劳任怨。

3、答案:提示:只要根据文章有自己的感受即可。

4、答案:(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7

数学的答案丰富多彩,我们错的五花八门

“喂!李美玲,让你记的答案写了没啊!?”什么不好的预感什么第六感是题难得让人发晕什么函数没把握怕写错,数学神马的都是浮云啊浮云啊[浮云在天边相聚……是有多少浮云……]。“写了!”对面的短发白脸小女生回答着顺便把刚从书包里拿出来的一层薄薄的纸递过来。“不是说等全考完以后再看么……啧啧,还是先看吧,不会影响我的不会影响我的。”一边嘟囔着一边去找那个因式分解的答案。“诶呀!!我写错了哦哈哈!!”“写错了还那么激动。”“诶,没事分数都是浮云啊~”眼睛继续瞟下去,心里在想着——还好只是写错得数,嗯应该按步给分只抛一分吧,大不了二分啧啧。

“居然是分类思想啊喂!”——我以为我只错一个的啊。“就是分类思想啊。”曹女凑过来看着答案。那是XX道题的第二小问,第一问是给出了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让写出另两个。第二问是根据第一问,说:你在学数学上有什么感想。“……它又没问考了什么数学思想,怎么你们都这么写的啊。”“你写的什么?”他一脸淡然。“……唔……数学题的答案,丰富多彩,我们要认真思考。”[丰富多彩个P!]“噗!——数学题的答案丰富多彩!哈哈”这小子抽了,他继续笑喷着说,“……我们错的也五花八门。”

嗯原来这小子也没考好,数学大题居然有一道没写完。

然后大家都败在一道填空题上了啊,可怜的三分~唔总之我没写错就好,错不起了。 韶华流逝,母亲的皱纹日日增多。

“英语不会啊!挫败了啊啊啊!!”默默的交上卷子,居然用了一个半的时间写整张卷子,最后的作文字数还不够该死的最后一道阅读题根本看不懂啊。本来就想这么默默地回家然后自己默默地郁闷默默地上网跟某人哭诉一下就好——但是居然发现全班的人都在不默默的叫嚣着,大喊着:我讨厌英语!!——于是我就不默默了!!

“抱一下!”诶孩子我刚回到座位手还没捂热呢啊喂——无语地看着啊萱扑进怀里然后整个头埋了进去[嗯我就是有做攻的资本!]T T我也郁闷着呢啊喂——诶为毛你们大家都没在我脸上看出我没考好生人勿近的字眼呢!!

“诶,老师来了。”曹女刚从外边风风火火的回来,看到自己的小窝被别人占了一脸沉默。

“喂,英语考得怎么样!?”我一脸欠抽的表情,幸灾乐祸笑嘻嘻就像我能考一百二似的问道。

“不怎么样,英语该死啊。”脸上愁苦的表情一点都没有。

忽然发现了某人没把英语卷子交上去于是抢了过来,想看看题[英语教上答题卡就可以吧……虽然卷子也收了]

“喂,你这个翻译怎么写的!?”该死的倒数第二道阅读题,似乎是[Time have changed,so have XXXXXXXXX of moms ——还有个roles忘记放哪了。]

“嘿嘿,我写的是:韶华流逝,母亲的皱纹日日增多。”

——抽抽,嘴角继续抽。孩子你厉害——不愧是我女儿。

翻译答案:时代在改变,妇女的地位也在改变 扔去一身血衣,抛开路上啊萱讲的小鱼池,笨重的爬上楼梯回家。

——一屋子的寂静。

忽然忘记似乎母亲大人还在生气诶……啧啧啧我不过是说了句:“大家都考好了,就我没考好嘛”真是……诶不平静的晚上。

嗯还好最后的最后还是息事宁人了。

诶刘泽浩考试的时候我一直想骂你——你可以把卷子再举起来,那样我会看的更方便。啧啧,卷子就那么铺在桌子上,身子望墙上一靠,你是怕我看不到还是怎么的。

篇8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1分)

1.

(4分)看拼音,写字、词

zàn

hūn

qiǎng

shū

________时

________倒

________救

________菜

2.

(6分)我能写词语。

zhàn

xiāo

yān

è

hào

sǎo

lán

zi

qí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7分)在《再见了,亲人》下面两段话中的括号内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并仔细体会准确使用这些词语的重要性

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我们________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________了三天三夜。是您________全村妇女,________打糕,________炮火,________硝烟,________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4.

(6分)巧填关联词

①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________说着祝福的话语,________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迎面的人洒去。

②啊,水罐里________装满了春水,装满了笑声和叫喊声,________装满了第一抹晨光和朝霞。

③每个人________从头到脚全身湿透,________个个兴高采烈,处处欢声笑语。

5.

(8分)选字组词

(刚

钢)强________

难(到

道)________

(曾

成)经________

昏(到

倒)________

友(谊

宜)________

(奇

崎)岖________

捣米(摇

谣)________

(再

在)见________

6.

(8分)说说每组字的区别,再组成词语

汉________

汗________

尊________

遵________

寨________

赛________

买________

卖________

7.

(6分)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________的温暖

________地等待

________的情谊

________地痛哭

________的代价

________地靠近

8.

(10分)辨字组词

思________

妻________

祥________ 矫________

骄________

腮________

凄________

样________

侨________

桥________

9.

(4分)查字典填空

“嫂”字是________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第三笔的笔画是________。

10.

(2分)下面“顾”字意思相同的(

①顾名思义②顾全大局

③三顾茅庐

④左顾右盼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④

11.

(2分)选出正确答案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这句话表达了志愿军的情感是(

A

.

热爱祖国之情

B

.

志愿军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之情,也表达了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誊恋之情

C

.

志愿军战士互相不忍分别之情

12.

(3分)给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写序号)

捣:①砸,舂

②打搅,扰乱

③冲,攻打

①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喝个《捣米谣》吧!________

②晨读时,老师不在教室,有个别学生在捣乱。________

③公安战士捣毁了恶势力的一个又一个窝点。________

13.

(2分)选出正确答案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

母亲为了照顾我,没有精力侍弄那些花。

B

.

自从我病了以后,母亲不爱花了。

C

.

那些花太娇嫩,母亲没有能力照顾好它们。

14.

(5分)缩写下面的句子

①一颗罪恶的炮弹炸断了你的双腿。

②一条清澈的小河出现在我的面前。

③小金花在体育馆里等待着妈妈。

15.

(2分)解释加横线的字的意思

①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带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________

②您为了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________

16.

(4分)为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句式,将字母填在横线上。

A.疑问句

B.

反问句

C.

设问句

①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

________

②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________

③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________

④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________

17.

(3分)选词填空

战争

战役

战斗

①这里刚进行过一场激烈的________。

②________给人民带来的是无尽的苦难。

③在抗美援朝的每次大的________中,都有无数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8.

(5分)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一定不会忘怀。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①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②这里的景色叫我流连忘返。

19.

(2分)补充成语

兵荒马________

情深________

20.

(2分)填一填。

高山上敲鼓------________

狗咬吕洞宾------

________

21.

(3分)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在空格中。

支持

支撑

支援

①靠人民的无私________,我们赢得了的伟大胜利。

②您这么大年纪能________得住吗?

③细细的生竹竿怎么________住那么多重物的?

22.

(2分)正确的一项是(

青海湖水________如此湛蓝,________湖面高出海平面3197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6%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________湖水晶莹明澈。

A

.

如果

所以

B

.

所以

因为

因而

C

.

之所以

是因为

所以

23.

(5分)读句子,理解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她毕竟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该买的不能出去买,该做的不能及时做。

②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二、阅读题

(共2题;共37分)

24.

(14分)课内阅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这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血汗),给了我们多少(慈母

慈祥)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争

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

胜利)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出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心血

血汗)________

(慈母

慈祥)________

(战争

战役)________

(打胜

胜利)________

(2)这一段文字讲述了朝鲜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3)找出短文中表示连续动作的几个词语。​

25.

(23分)课外阅读。

一张电影片

雨细细地下着,灯光迷蒙。我悠闲地向电影院走去。

电影院门口,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穿着一件灰色的夹克衫,手里捏着钱,不声不响地站在雨里,一个四五岁的男孩,牵扯着他的衣角。

等退票的人很多,我刚走近电影院,不少人凑上来问我有没有余票。我一个劲儿地摇头。我只有一张票,怎么能给人呢?谁知这时,男孩的父亲迎向了我。

“有票吗?”男子低声地问,声音带着点企望。

小男孩仰起头,急切地看着我,深深的眸子里闪着温柔的光,一眨不眨地盯着我,望着他渴求的眼神、热切的神情,我的“没有”哽在嗓子眼。

我突然记起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也是这样的细雨迷蒙,灯光冥冥,我也是男孩这样的年龄,不同的是,牵扯着我的手等退票的是母亲。顿时,那种遥远的热切的记忆渐渐涌向心间,我的心柔柔地震颤了。那次,是一位满脸洛腮胡子的叔叔把票给了母亲。当母亲付过钱接过票时,我是多么欣喜、雀跃啊!这时,一种崇高的感情在我心间升腾,我突然感到把票让给这个男孩是我的责任似的了。

我将手里捏着的一张票递给了孩子的父亲。

男孩的脸放光了。“谢谢叔叔!”

“没什么。”我答,情不自禁地伸手拍了拍男孩的头,仿佛大哥哥对小弟弟那样。

看着小男孩蹦蹦跳跳地向电影院走去,我抬腕看了看表,离开映正好还有五分钟。我心里涌上一种恬淡熨帖的感觉,那是一种做了一件应该做、值得帮的事的感觉。

回家的路上,我没有撑伞,任细雨丝丝地洒落在我身上。我吹起了口哨,看着街灯闪烁的光晕,树枝摇曳的碎影,突然感到这世界是多么美好和亲切!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

________的眼神

________的感情

________的记忆

________的光晕

________的碎影

________的感觉

________的神情

________的灯光

(2)小男孩仰起头时,为什么“我”的“没有”哽在噪子眼?

(3)“我”做了一件应该做、值得做的事是指什么?

(4)最后,“我”把票给了别人,自己没看成电影,为什么还觉得美好呢?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37分)

24-1、

24-2、

24-3、

25-1、

25-2、

篇9

关键词:阅读理解;培养习惯;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78-01

在语文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得分是最容易拉开分值的,特别现在考试中主观题量的加大,阅读理解的得分更是获得语文高分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解答阅读分析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实践课题。本人以为,如果在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阅读分数的提高不再遥不可及。

一、树立阅读自信,形成阅读习惯

首先也是关键一点平时教学中,树立学生阅读的信心。这是阅读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看到阅读理解就头晕、色变、手抖的学生,能答好阅读理解试题。美国田纳西州的研究者曾作过一个实验,他们认为无知和贫乏是自卑的一个根源,随着知识、阅历的丰富,人的自尊心才得以提高。“无知”――初看不知文章所云,就显得自卑,自我心理暗示――我的阅读理解就这么差,没办法。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给学生输入一种认识,阅读就是读我们自己的生活,阅读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它以各种形式出现,大家不要被它多样形式蒙骗了,只要你们都在生活,那阅读就在进行,它是你一生的朋友,不单只是现在简单形式的考试。你们每个人对生活总有理解吧,总有话要说吧,那么在认真阅读中就会有你们的结论,只要不放弃阅读、平时多阅读,都会有进步,这个对阅读理解不自信、阅读理解差的学生特别有效果,能帮助他们读完文章认真审题作答。

鼓励学生阅读勇气,真正自信地阅读还需要实践――多读。语文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又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对阅读缺失信心的学生可以多引导他们去图书馆,先从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开始,慢慢形成自发的阅读习惯。

平时教学中,遇到新课讲解时,对新名词解释过程中,也慢慢给学生灌输一种认识:阅读文章要求大家社会知识要广博些,不能光捧着课本,如果对社会上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孤陋寡闻,这样势必导致在进行体育、科技、生物学领域的现代文阅读时,由于不懂得具体行业的一些专业术语而根本无法读懂全文,这直接影响了整体的阅读成绩。比如在教学《汉家寨》这篇文章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关于汉家寨、三岔口这些地方的地貌景象(涉及到地里知识),班级没几个学生懂得的时候,也正是我们需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求大家广泛涉猎课外阅读的原因,这比平时一直喊要多阅读有效得多!

教师也可以从所学课文入手,推荐作者相关文章;从文体入手,介绍阅读类似文章;从名著导读入手,以此作为每学期的课外阅读主线,组织辩论会、讨论会、朗诵会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慢慢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几种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课堂是阅读的基地,课外是阅读的天地。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基地上掌握好基本功,课外的天地才能驰骋得更开阔。“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巩固和发展在读书中学到的知识与本领,强化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一旦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与拓展,那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成绩的提高指日可待。

二、储备阅读知识,准确把握材料

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答好题,如果仅是读懂选文,而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能也会无从下手。《新课标》中对“阅读”这样解释:“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首先对文段进行整体阅读,其次对文章重要信息(这是涉及到题干的答案)的捕捉。敏感捕捉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需要平时通过大量阅读,形成自己阅读习惯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对信息甑别、筛选。“语文知识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基础”,“除了生字词外重要的是一定的语法、修辞等古今汉语知识。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懂得句子的含义……”那么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该如何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呢?最好的渗透于每节新课的讲解中,并不断“温故”。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也立足大纲,依据教材的。从文体看,它基本上能包容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有的文体。所以对课内讲授中,渗透阅读理解的基础知识,一段时间学习,适当帮学生构建语文阅读基础知识体系,在大考复习中才能有步骤、分层次、区类别地温习。

在阅读理解中,我们最经常涉及以下几方面的语文知识,我在课堂上也经常称它们为“阅读理解通用的法则”。

1、明确文体特点

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首要掌握的知识。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容易“上路子”。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散文经常涉及是作家对历史一种态度、人生一种取向、对周围景致一种情感等,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内容。比如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失了。

2、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古今中外的所有文学作品都会蕴涵着那个时代、那个国家的哲学、宗教、历史、道德等文化,也包含着作者本人的人生经验和思想修养,学生不了解这些作品所处时代的人文、历史等背景,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引起阅读的障碍。一般大家的作品和时代社会联系比较紧密,在阅读理解中,如果出现大作家的作品时候,一般会在标题下行附注,这个时候就需要回想之前是否学过他的文章、他的写作风格等等。比如学过鲁迅的〈〈祝福〉〉、 的〈〈贺新郎〉〉、林语堂的《动人的北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大家作品,除了课堂讲授文章,最好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学生讲清楚,以便在其他场合出现他们的文章,学生心中有数,帮助阅读理解的展开;这一点也在告诉考生特别需要关注文章中有关附注任何关于作家或者作品的信息。整体感知,明确以上两点有了文章框架后,就开始具体文段分析了。

3、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阅读的基础。

(l)简单概括文短段意。对于文章各段,先理清各段讲解的内容,再进行合并同类项,意思相近、意义相似的可以归类;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理清层次可以在掌握文章段落层次安排方法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标志进行,找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它的过渡和照应。

(2)找出文章的线索。以记叙文为例,其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有的还以情感变化为线索。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3)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找出记叙的线索,对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说明文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抓住关键语句 提炼文章主旨

“一些语句,或者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者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义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这样的语句称为关键性语句”。在初中语文教材《背影》课后习题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也经常提到“文眼”主要是指揭示主旨的句子;涉及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总结句、过渡句;言约意丰、颇有言外之意的句子;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因为文章的主旨和作品的情感倾向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面。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此外,还可以从时代背景入手(因为好的文章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能够反映出特定社会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体悟文章的情感内涵。比如在林语堂《动人的北平》文中开头段:“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一个城市与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它包容着新旧两派,但它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整篇文章就是围绕这段话来写的、《新纪元》中“新纪元来,新纪元来!”、 《汉家寨》中“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值得注意的是,就像《汉家寨》这篇课文,有时关键句并不是一整句,需要我们在不同的多处找出。

一般关键句出现在文章第一段、段首句或末句或中间段落,需要灵活捕捉。平时进行课内阅读时,需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必要时,阅读中可以用铅笔划出重点的词语、句子,以便对文章有个初步的、总体的印象,准确找出关键句,这样可以避免答题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三、掌握答题技巧,自信专注作答

近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一般设置4题,其难度逐一提高,对于阅读理解的前面两道问题,多数可以由文章得到答案的;当你我们读完阅读理解两三遍后,不能自信明确文章谈的内容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先看问题,也许能从问题中得到启发。特别是遇到阅读题中有选择题的,可以先从选择题下手,有助于理解文章。

1、抓住问题 以文解文

读问题,带着问题找答案。在对文章整体感知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将题干的主要内容放回 原文中(以文解文),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或找出原文与题干相对应的语句,将二者对应起来看(读),确定回答问题的解答范围;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了这些,也就确定了答题的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试题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在《我的母亲》文中,有四道题,其中第1题问:“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内容”,而第2、3问:“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由2、3两问,我们可以推测1问的答案和学习、做人相关。第一问答案也恰恰是――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有时问题和问题之间可以给我们启发、搜寻到正确答案。

2、知识灵活迁移 进行有效作答

课外阅读经常是“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那么,在解答试题时,我们就要迅速再现书本上所学知识,与所学内容直接挂起钩来。同时,寻找四个联系点:一是与课文的联系点,即找出与选文内容、形式和主题相似的课文,进行类比分析,触发灵感,找到最佳答案;二是与知识的联系点,即在知识链中寻找相关理论,如要求找出记叙的方法并简要分析,就应该马上回忆起教材上所讲的记叙的方法以及老师在教读课文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力求做到迁移准确、活用到位;三是与“文段”的联系点,特指以往训练过的课外文段,重现相似文段的分析方法和解题策略,顺藤摸瓜得出答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与生活的联系点。有些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还必须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扣住选文的主旨、情感来解答。

3、养成阅读专注习惯 控制考场作答时间

有些同学在读文章时喜欢转笔或者晃动身体。还有些同学一边阅读一边用笔指着所看到的词,这些动作都会使阅读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阅读速度明显放慢。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就要养成全神贯注作答,不能有附加动作,特别考前做几篇文章,测试自己解答速度;另外在平时的练习中应逐渐扩大自己的“眼幅”,即使达不到一目十行的速度,也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减少回读,许多东西只有读到文章后面才能理解前面的内容。但是频繁的返回头阅读很费时间,要把握好次数。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不仅要求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多作知识迁移训练;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同时掌握答题技巧、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篇10

寄小读者阅读答案节选【1】

一、    填空题。

1. .《寄小读者》的作者(  ),原名( )。

2. 《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 )才能经历。

3. 《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 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 )和( )。

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 )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8. 《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  )而忏悔。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B. 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A.日记体B.游记体  C.寓言体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

A. rǎng B. ráng C. xiāng D. xiàng

5.《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C.在国内的见闻和感受.D.歌颂祖国、人民、新生活。

6. 冰心给儿童写通讯,是因为()

A.她的通讯只有儿童要看。B.她爱小孩子。 C.她为了排解在异国他乡的寂寞。 D.她不会写别的体裁。

7.《寄小读者》中,作者第一次远渡重洋,乘()到日本。

A.约克逊号邮船 B.海轮 C.飞机 D.火车

8.《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这个地方在()。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9.《寄小读者》中,冰心为了说明“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     值”,她以()为例子。

A.玫瑰  B. C.桂花D.蒲公英

10.在(通讯七)中,,“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这是为何( )

A.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B.“我”童年住海边,现在住湖边。

C.海广阔无边,湖红叶绿枝。  D.随年纪兴趣喜好也就改变。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冰心有四个弟弟,最小的13岁。()

2.《寄小读者》中,作者在“沙穰”疗养院时,当收到家里的来信时,病友爱尔兰女孩很羡慕,是因为她得不到父爱。()

3. 冰季是冰心的弟弟。()

4. 《寄小读者》中,“我”把自己在医院看到的很多同龄人的不幸写在通讯中,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太寂寞了。()

5. 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选自其散文集《樱花赞》。()

6. 《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这是因为“我”素来不喜欢热闹 。( )

7. 作者在威尔斯利的圣卜生疗养院有一段时间“心酸肠断”,是因为她不适应那里的生活。()

8.《寄小读者》中,“我”去江南旅行,特意自己定一间房子,为的要自由一些,安静一些,好写些通讯。()

9. 《寄小读者》中,作者忆起左辅的《浪淘沙》词“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是因为她当时在慰冰湖畔,临水起了诗兴. ()

10.《寄小读者》中,作者在信中告诉弟弟,在国外想念家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缺少一种生活,“就是我们每日一两小时傻顽痴笑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和家人说笑、嬉戏的日子。()

附:《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冰心 谢婉莹 2. 沙穰 3. 伟大的母爱 4. 母亲 5. 白岭和华京

6. 3 7. 冰季8. 圣诞9. 瓜果节10. 一只小鼠

二、选择题。

1. A2. D3. A4. B5. A6. B7 .A8. A9. D10. A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2. √3. √4. ×5. ×6. √7. ×8. √9. ×10. √

一月十九晨,是雪后浓阴的天。我早起游山,忽然在积雪中,看见了七八朵大开的蒲公英。我俯身摘下握在手里,--真不知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我回到楼上,用条黄丝带将这几朵缀将起来,编成王冠的形式。人家问我做什么,我说:"我要为我的女王加冕。"说着就随便的给一个女孩子戴上了。

大家欢笑声中,我只无言的卧在床上--我不是为女王加冕,竟是为蒲公英加冕了。蒲公英虽是我最熟识的一种草花,但从来是被人轻忽,从来是不上美人头的,今日因着情不可却,我竟让她在美人头上,照耀了几点钟。

蒲公英是黄色,叠瓣的花,很带着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爱她,我对于花卉是普遍的爱怜。虽有时不免喜欢玫瑰的浓郁,和桂花的清远,而在我忧来无方的时候,玫瑰和桂花也一样的成粪土。在我心情恰悦的一刹那顷,高贵清华的,也不能和我手中的蒲公英来占夺位置。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重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维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不能因为大家都敬礼超人,世上便消灭了庸碌。即使这一切都能因着世人的爱憎而生灭,只恐到了满山满谷都是和超人的时候,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及庸碌了。

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悟到万物相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我愿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丽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涩,博爱的极端,翻成淡漠。但这种普遍淡漠的心,除了博爱的小朋友,有谁知道?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加(冕)_____ (璀)璨____ (雏)菊____ 羞(涩)____

2.在文中找出点明中心的两句话。

3.文中主要写了哪两种花?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真不知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和"今日因着情不可却,我竟让她在美人头上,照耀了几点钟",这两句中的"竟"字含义和作用都相同吗?请分别加以说明。

5."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僧"一句中的"不能"与"不肯"能互换吗?为什么

6.文章结尾处的"有谁知道?"是什么句式?把它变为陈述句后比较两句在语气上的差异。

《寄小读者》答案

1.miǎn Cuǐ chú sè

2.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增。

3.主要写了两种花。 ①蒲公英:黄色、叠瓣、耐寒,带有菊之神意,但局促羞涩,被人轻忽。 ②:耐寒、高责清华、富丽堂皇。

4.基本义相同,两句的"竟"字都有出乎意料之外之意。但作用就不一样,前句写出我为蒲公英这一平凡草卉具有耐寒特性而钦佩的感情;后句写出了我要为"从来被人轻忽的"蒲公英加冕,要引起人们对蒲公英关注的心情。

5.不能互换。"不能"是指不能够,主客观都不允许。"不肯"只是主观上不乐意、不同意。"不能"比"不肯"语意重得多,用在"偏爱"上,更能突出作者的博爱之心。

6.是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是:没有谁知道。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强。

寄小读者阅读答案节选【2】

一、    填空题。

1. .《寄小读者》的作者(  ),原名( )。

2. 《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 )才能经历。

3. 《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 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 )和( )。

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 )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8. 《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  )而忏悔。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B. 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A.日记体B.游记体  C.寓言体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

A. rǎng B. ráng C. xiāng D. xiàng

5.《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C.在国内的见闻和感受.D.歌颂祖国、人民、新生活。

6. 冰心给儿童写通讯,是因为()

A.她的通讯只有儿童要看。B.她爱小孩子。 C.她为了排解在异国他乡的寂寞。 D.她不会写别的体裁。

7.《寄小读者》中,作者第一次远渡重洋,乘()到日本。

A.约克逊号邮船 B.海轮 C.飞机 D.火车

8.《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这个地方在()。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9.《寄小读者》中,冰心为了说明“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     值”,她以()为例子。

A.玫瑰 B. C.桂花D.蒲公英

10.在(通讯七)中,,“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这是为何( )

A.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B.“我”童年住海边,现在住湖边。

C.海广阔无边,湖红叶绿枝。 D.随年纪兴趣喜好也就改变。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冰心有四个弟弟,最小的13岁。()

2.《寄小读者》中,作者在“沙穰”疗养院时,当收到家里的来信时,病友爱尔兰女孩很羡慕,是因为她得不到父爱。()

3. 冰季是冰心的弟弟。()

4. 《寄小读者》中,“我”把自己在医院看到的很多同龄人的不幸写在通讯中,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太寂寞了。()

5. 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选自其散文集《樱花赞》。()

6. 《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这是因为“我”素来不喜欢热闹 。( )

7. 作者在威尔斯利的圣卜生疗养院有一段时间“心酸肠断”,是因为她不适应那里的生活。()

8.《寄小读者》中,“我”去江南旅行,特意自己定一间房子,为的要自由一些,安静一些,好写些通讯。()

9. 《寄小读者》中,作者忆起左辅的《浪淘沙》词“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是因为她当时在慰冰湖畔,临水起了诗兴. ()

10.《寄小读者》中,作者在信中告诉弟弟,在国外想念家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缺少一种生活,“就是我们每日一两小时傻顽痴笑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和家人说笑、嬉戏的日子。()

附: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冰心 谢婉莹 2. 沙穰 3. 伟大的母爱 4. 母亲 5. 白岭和华京

6. 3 7. 冰季8. 圣诞9. 瓜果节10. 一只小鼠

二、选择题。

1. A2. D3. A4. B5. A6. B7 .A8. A9. D1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