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范文

时间:2023-03-17 21:24: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

篇1

2、清明时节语纷纷,郊外游客笑嘻嘻,欲问酒家何处停,路边农妇欢迎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催,商隐弹泪谁人,信香烛鞭炮金钱知。

3、清明里总有一些花开,这些意象世界里清醇而多愁的花儿,一睁开眼睛和关闭视野都要流泪;也许这雨正是我无尽的伤悲的一场宣泄,宣泄后,一切都好。

4、清明将至,心又开始隐隐作痛,这种痛不曾消失过。只是在无人的时候,更显得真切。

5、清明天空坦然山路芬芳;亲情的思念是无止境的,纵然有感伤但那温暖情怀将永存心底。

6、生命,其实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不必沉寂在过去。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无常才是真。好好活着,才是。

7、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8、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你我的相逢是种缘。缘起缘灭,梦中变幻,我的世界有你而精彩。曾经的回忆,美好的记忆,保存在脑海。愿你在天堂一样快乐!

9、风和日丽,小草嫩,山青水秀,感觉新,荒郊野外一堆土,祖先在此当居民,清明时节风光好,阴阳两界真奇妙,故人一去不复返,如烟往事莫忘了增良。

10、清明,总是伴着纷纷扰扰的细雨,透着春天的阴冷与寂寞,丝雨细如愁,多少人在这忧愁中徜徉留恋......

11、清天明空彩云飞,夜落春雨似茶香,思情无涯风飘絮,我心依旧荡秋千。

12、又是一年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愁思,几多离人泪!远在天堂的亲人、朋友,你们可好?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份对已故亲友的思念,虽然已是天各一方,但这份念想却始终将我们牢牢的连在一起。让我们写下这份牵挂,微递到天堂!

13、清明时节雨纷纷,飘扬纷飞绕路人。漫天飞舞的雨丝,是对你思念的泪光。失去的,无法弥补;失去的,要学会淡忘。生活,还得继续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4、清明踏春好,快乐指数高;小脚很可爱,高跟鞋拜拜;天气易突变,雨具随身带;花粉易过敏,远离莫久待;补充水果菜,感冒不袭来。朋友健康,我最关怀!

15、清明时节杨柳依,路上行人伤凄凄。纷纷细雨识人意,暗送迎春*迷离。思亲不在伤别离,绵绵幽情无处寄。人生短短几十年,相互真情要珍惜。

16、清明雨纷万物苏,阳光明媚踏青游,苦恼伤情随风散,放松心情精神抖,相思伤痛渐变浅,幸福生活围你转,清明节短信祝福,祝你平安保体健。

17、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8、亲爱的朋友,让我送你一篮水果吧!祝你苹安富贵,橘祥如意,梨想成真,杏福快乐,柿事顺利,核家幸福,梅有烦恼,甜如廿蔗,幸运如葡萄!清明节快乐!19、月夜明,青丘小雨。点滴而落,雨点心上,遥想当年,与卿共携手,话尽天下。雨滴而落,回首!依稀可见,与子说偕老,笑看红尘。雨落心头,垂首!自嘲一笑,独自饮酒,低语坟头,奈何桥前可与卿逢?

19、清明节到了,每每看见一束束鲜花插在坟头,就知道又有一个生命永远离我们远去,而他们且可以远离这充满险恶的人世间,也未常不是一件好事,唉,人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时生死并不能由你自己。

20、悬门抉目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后以悬门抉目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21、清明节,三月三,杏花桃花开满山;谷雨前,清明后,满山遍野走一走;春风吹,春花飞,草长莺飞惹人醉;走一走,游一游,健康快乐真是美!

22、咱俩这么铁,节日分你一些:我过元宵节你过重阳节,我过青年节你过儿童节,我过情人节你过光棍节,我过中秋节你过寒食节,我过端午节你过清明节。

篇2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妈妈商量好一起到郊外去踏青。

郊外的景色真美啊!桃花开了,春姑娘把粉红的花儿撒了桃树一头。迎春花吹着金黄色的小喇叭,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消息。柳树姑娘垂下她那美丽的秀发,在春风的吹抚下摆动。田里的油菜花也开了,远远望去,大片的油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金色的绸缎闪闪发光。我们来到菜园里,发现一朵一朵的蚕豆花像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睛。紫红色的小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一朵朵、一丛丛,密密麻麻的开满了菜地。

小鸟在枝头欢乐的唱着歌,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着采蜜,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清明不仅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更是一个传统的节气。清明节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它的活动有许多,如:扫墓、踏青、放风筝……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踏青了。

就说扫墓吧。它是纪念去世亲人的活动,寄托了我们对亲人的哀思。4月4日那天,下着蒙蒙细雨。这让我想起了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天,我们一家人驾着车,拿着祭拜用的食物和鲜花,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扫墓地点。来到大厅里,就看见许多人在扫墓。爸爸去领取爷爷的骨灰盒,扫墓开始了,奶奶抽了几支香,用打火机点上火,拿给爸爸、妈妈和我。然后我们一起祭拜爷爷。奶奶再把鲜花献给爷爷……

现在,我们还要提倡文明祭拜。文明祭拜,从我做起。

清明节到了,我们放假三天,妈妈给我讲了有关清明节的知识。

清明节是我们国家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要祭祖扫墓。还给我学了一首有关清明节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要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也是郊游踏青的季节,所以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人们可以去春游,踏青,放风筝。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爷爷说过今天要上坟,我和爸爸、妈妈要一起回老家祭祖。今天的天气早晨的时候还是晴朗的,可到了我们走的时候,天已经变得阴沉沉的了。看来要下雨了,真应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诗句了。

赶到爷爷奶奶家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时分,刚到爷爷奶奶门口,却发现门紧紧地被锁子锁住了了,看来是回来晚了,爸爸说:“一定是你大爷,爷爷上坟去了,咱们也去吧”。我“唰”的一下穿到了前面,说:“我知道路,我先走了”。

到了墓地,果然,大爷,爷爷都在,他们已经把祭祀用品放好,把纸张,还有冥币等打散放在了一起。他们抬走看到我说:“你们赶回来了,那好,快给你太爷爷磕头”。我学着爸爸,爷爷的样子,在磕头。

爸爸在回家的路上对我说:“清明节就是对祖先的追忆。这才是清明节的内涵吧。”

今天,我和爸爸去了太子湾,欣赏那里的美景。

太子湾里人多得数不胜数,我穿梭在花的海洋、人的海洋里,觉得异常拥挤。

草丛里是成片成片的郁金香,郁金香美得不得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各种颜色多得数不胜数。而在一些地方的郁金香花丛里,偶尔能看到零零碎碎地夹着几朵风信子。那风信子只有紫色的,但一株风信子既开着几十朵紫色的小花,而那几十朵小花又组成了紫色的风信子。在一条干涸的河边(那条河之所以现在是干涸的,就是因为今天太子湾没开水阀。也因为这个,一个瀑布也一样是干涸的),一朵朵樱花被大雨无情地打落了,几乎所有的樱花都只剩下了枝干。被大雨打落下来的花瓣掉进了那条干涸的河床里,以至于把拍婚纱的人们都吸引来了,拍婚纱的人们在河前排起了长队。

最后,我依依不舍地回家。

清明节,我和我的妈妈去吼山风景区玩,到了以后,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向前跑去。

走进里面,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四周都是盛开的桃花和各种五颜六色的花,真是美丽极了!

我们先去了“放生池”,它的形状像大象的鼻子在吸水,我的妈妈说:“这叫“象鼻岩”。”

我们继续往前走,我远远地看到了一块又高又大的石头,我的妈妈告诉我,这就是有名的“棋盘石”。传说有两个神仙在此下棋而得名。站在“棋盘石”旁边往下看,房屋、田地都变得很小很小,好像一幅壮丽的图画。

吼山,真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啊!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去踏青。

郊外的景色真美啊!桃花开了,桃树伸出许多小手,拉住春姑娘的衣袖,春姑娘一不小心,把粉红的花儿,撒了桃树一头。前几天的大风大雨,让许多花瓣纷纷落地。

菜园里的油菜花也开了,远远望去,大片的"油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金色的绸缎闪闪发光.我们来到菜园里,发现一朵一朵的油菜花像天上的金星在眨眼睛。

玉兰树上也开满了花朵,有白的,有淡黄色的,还有紫色的,它们像一只只小酒杯,挂在了枝头。

人们争先恐后围着这美丽的风景拍照留念,春天来了,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迎着温暖的春风,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一路走着,唱着,欢笑声久久不曾离去……

今天是清明节。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可是,今天却是晴空万里。我们一家子去田野踏青。

汽车在羊肠小道上奔跑着,我透过窗户,看到那坚强的小草有凭着他顽强的毅力破土而出,对迎接春天不甘示弱,它换上了碧绿的绿衣裳,绿草中鲜花片片,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我们又跑了一段路,来到了一片田野里,眼前到处是一片伤心悦目的金黄,油菜花精神抖擞的肃立着,一颗珍珠般的露珠滑滑梯似的在金灿灿的小花上滚来滚去……田野边的小路的两旁柳树边上还有绿叶和嫩芽装饰,真是比任何头饰还要好看。经过了烈士陵园,看到了一个个烈士的坟墓,我起了一个念头:向先烈学习。

这次清明节踏青给我了更多的感触,还使我又一次了解了大自然柔美的一面,今天我的收获好大呀!

【【必备】清明节踏青的作文100字集锦8篇】相关文章:

1.【必备】清明节踏青的作文100字集锦6篇

2.【必备】清明节踏青的作文600字集锦5篇

3.【必备】清明节踏青的作文100字集锦5篇

4.【必备】清明节踏青的作文600字集锦9篇

5.【必备】清明节踏青的作文400字集锦七篇

6.【必备】清明节踏青的作文200字集合八篇

7.【必备】清明节踏青的作文500字汇总9篇

篇3

又是一年清明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作为学生的你是不是想着怎么写清明节扫墓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清明节扫墓五年级作文4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2021清明节扫墓五年级作文400字1春风阵阵,天空晴朗,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们学校放假三天。我爸爸领我去上坟,我们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我家的北山,那儿离我家非常远,要走非常远的路。

记得小时候,每年清明节的这一天,爸爸就领着我上坟去。我总是非常高兴去上坟,因为爸爸在坟前一烧纸钱,就管不着我了,我便到处玩,直到爸爸来找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去上坟不再又玩又闹了,而是逐个逐个地观察每一座坟。

准备齐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地跟随着爸爸去上坟了。走到半路,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清明要上坟呢?”于是我询问起爸爸来,爸爸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爸爸顿了顿接着讲道“清明节上坟一方面怀念亡故的亲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来人往前往上坟,扶老携幼的情形,看着、看着,爸爸又在叫我了,过了一会,我们回到了家。感觉非常累。不过,虽然非常累,但我非常高兴,学到了知识,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家想必也去上坟了吧?不妨把你们上坟的过程也说说吧!

是两个世界,两个不一样的世界。

2021清明节扫墓五年级作文400字2清明节,使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先辈们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故事就告终了,剩下,就只有使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清明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新枝插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特殊气氛。

又一年清明节,你缅怀着谁?

2021清明节扫墓五年级作文400字3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会去扫墓,而且,每一次扫墓都显得很严肃很庄重 。像往年一样,我、爸爸和妈妈结伴去爷爷家给祖宗扫墓。

我们来到爷爷家,只休息了一会儿,就拿上贡品向祖宗的墓地出发。快半年没有来了,墓地附近长满了杂草和小树,几乎找不到路了。爸爸做开路先锋,把道路上的杂草小树等都清理掉,而我也不闲着,时而跟在爸爸后面收拾“残局”,时而冲到前面,也做个小开路先锋。

终于,我们来到了祖宗的墓地,这里安葬着太太公、太太婆和太公。在墓前的石板上放上食物、水果和纸钱。听人说人死了以后就从阳间到了阴间,活着的人给死去的人送钱的`唯一方法是烧纸钱。于是,奶奶把纸钱平均分成3份,烧着了纸钱。我像爸爸妈妈那样在蚊前不远处站好,我们向祖宗大人拜了几拜。奶奶闭着眼睛,口中还念念有词:“请保佑孙子(指我)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保佑孙子(指爸爸)工作顺利,保佑儿子(指爷爷)早日康复。”

接着,我们又向另一处祖宗的墓地走去,那里安葬着小太太公、小太太婆和太婆。这里的蚊墓还真难找!我凭着记忆头一个到了那里,爸爸妈妈他们也陆续到了。我们也像祭拜太太公一样祭拜了小太太公。

清明节扫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一次次扫墓,我懂得了一些祭拜的礼仪,也基本弄清了“石家”的继承关系,愿我们“石家”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2021清明节扫墓五年级作文400字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几天,清明节的气氛似乎特别浓。大街上飘着绵绵的细雨,行人们都神情肃穆、满脸哀思地捧着一束束鲜花,朝墓地慢慢地走去。

我们来到外公的墓前,外婆将鲜艳的彩条挂在外公的墓碑上,在墓前放上了一束纯洁的淡黄色鲜花。美丽的鲜花将照片上的外公衬托得格外精神,外公的脸上路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但在同时,我也不免产生了一阵阵心酸。是呀,从前那么疼我、爱我的外公已经没有了,我再也得不到那些爱了,外公,我能不想你吗?

我们在外公的墓前默哀了五分钟,谁也没有说话,因为我们不想提起那些伤心的往事,那只会让我们更加难过地流泪。烧金元宝的时候,我在心里许了一个愿:外公,祝您在天堂一切都好!祭拜的时候,我又在心里默默地对外公说:“外公,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外孙女!”要走了,我边回头,边走路,直到看不见外公的墓为止。外公,我真想永远和您在一起呀!

回忆能给我们带来欢乐与痛苦,但是做人也要学会向前看,要学会珍惜。只有学会珍惜,才会感觉到幸福。

2021清明节扫墓五年级作文400字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春。”听了这首古诗,就让我想到了,5月5日清明节就要到了,今天我们4~8年级有老师带领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起床,洗漱,整装完毕后,就到沥青的操场集合,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有关内容,我们也听的专心致志,到了7:30了,我们一排排队伍也出发了,我们长长的队伍就像是一条长龙飞舞在去烈士陵园的路上。

一路上,我们怀着激烈的心情走着,一会一个小孩笑了笑,一会一个小孩摔倒了,都要可能老师会说今天去扫墓是件严肃的事请大家注意。

终于到了烈士陵园,那里好壮观,还有十几个小坟头,那里其实是革命先烈的尸体,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也要讲话了,有两位五年级朋友讲话,下面有忠诚领导讲话:“他说,烈士碑上有105个星星,就代表着105个烈士去世了。”我听后心里不是什么滋味,我发誓,决定以后以成绩报答烈士们。

时间过的差不多了,我们也该退场了,由于我的心情没有平静,一直不舍得走,直到老师叫我我才依依不舍的`走开……

2021清明节扫墓五年级作文400字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扫墓的习俗由来已久,大约自后唐开始,成为永久固定的仪式。而仪式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挂纸”,另一种则是“培墓”。

四月四日那一天,咱们全家带着丰盛的水果,前往咱们的目的地,就是于宝塔禅寺,帮我的外公、外婆扫墓。到了禅寺,映入眼帘的是人山人海的人潮,都是前来表达慎终追远之意的人们。咱们也开始忙碌了起来,一会儿忙着装水果,一会儿忙着端盘子。之后,师父还叫咱们去上香,对祖先表示咱们的敬意。

一年一度的清明扫墓,总带给人许多感想,就像人们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所以,我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共处的美好时光,才不会造成许多遗憾。同时更要孝顺父母,不做让父母伤心的事情,生气时不顶嘴,出远门时要跟父母报平安,有空多陪父母聊聊天,不惹父母生气,常带父母出去走走,散心透气等。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不一定是要有钱,而是要有心。

2021清明节扫墓五年级作文400字7清明节,一个以悲伤和纪念命名的节日。

爷爷已死了五年了。在这五年里他一直与黄土为伴,爷爷,在那暗无天日的生活里,你快乐吗?你寂寞吗?

我还记得自己出丧使得悲伤。从此,我们便身处异地,阴阳相隔。而今,我已不是当年那个小丫头了,我有自己的信仰和生活。五年一晃而过,有一些东西在这五年里仿佛已被打磨光了,诸如对你的思念。我们已习惯在没有他的日子过活。

墓地紧紧地挨着公路。在那里可以清晰的听见汽车呼啸而过。周围是林立的杨树林,,可怜的叶子咯在地面上哭泣,形形的人都在烧纸,为死去的人送去黄泉上要花的“钱”。爷爷安眠育5一块寂定的土地上,落叶盖满了我们的去路。我和大娘、叔叔跋涉而过,我们开始烧纸。我看到火纸像巨大的波斯菊宛然盛开,火苗吐着信子舔噬纸的边缘。然后渐变成灰白,如同我们支离破碎的记忆斑斑驳驳。大娘边烧边喃喃道:“爷,嗫嚅给你送钱了,别舍不得花”

忽然料峭的春风吹来,我有些眩晕。尽管我和爷爷关系不是很好,当年我在小山般的坟冢前还是想哭.热闹总是在市区后才会珍惜,也总是在珍惜后才学会长大。

篇4

清明祭祖作文(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清明时节,人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的古诗,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今日是清明节的第二天,爸爸开着车载着我们回乡下去祭祖。

回到乡下,我们吃完早餐后,还顾不上休息,就拿着所有拜祭的东西,便一齐上山祭祖去了。

大约走了一小时,我们来到了拜祭先人的地方。但一眼看去,山上到处是杂草和小树。于是大家都放下东西,叔叔拿着镰刀把那些杂草割掉,爸爸和爷爷则拿起锄头使劲地锄,把那些小树和杂草连根铲掉,我和妈妈也卷起袖子把杂草一根根地拔掉。

大家分工合作,使劲地干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最终把杂草都清理干净了。之后爸爸和爷爷铲了很多草皮,我们轮流把草皮放到山坟上,把山坟弄好,然后放上拜山纸,最终用草皮压着,总算弄好了。

接下来就是拜祭,我们把祭品放在坟前,爷爷拿出蜡烛和香点着了然后分给我们,让我们分别磕头拜祭,然后把香和蜡烛插在坟前,我们还把许多的纸钱放在蜡烛上,用火点燃,让祖先也用得上钱。妈妈一边拜祭一边喃喃地说:“祖先啊!你必须要保佑她的学习提高,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之后爸爸放了一串大的鞭炮。祭拜完后,爷爷他们灭了火,把一切都整理好后,我们就提着篮子下了山。

清明祭祖给我们留下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所以,每年清明节祭祖的情景都让我难以忘怀。

清明祭祖作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欢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想起他们以往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

远处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帘,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桃红柳绿,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是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季节。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期望,珍惜生命,让自我的生命更有意义,不要虚度了这样一个完美的人生。

还要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让自我的每一天都充充实实的,这样才会不让自我遗憾,并且对得起他人。

清明祭祖作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祭奠亲朋,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年复一年。

在今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清明节里,我怀着崇敬的心境,不远百里,来到老祖宗们的墓碑前,手捧鲜花,祭扫先人。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踏青、除尘的好时节,其名字也正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的意思。

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再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爷爷,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孙女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样不让孙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爸爸妈妈带着纸钱和冥币,在爷爷的墓前,为他“寄”去。我向周围扫视了一下,人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伤感,一丝怀念。唉,当我在妈妈肚子里3个月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每当其他同学提起爷爷对自我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悲痛。

冥币在火中慢慢被烧成了灰,看着这正在燃烧的火,我想象着要是爷爷还在世的话,必须会加倍疼爱我——好吃的给我,好玩的给我……我真期望此刻在我面前的不是一座冷冷的墓碑,而是一位身体健康,面带笑容的爷爷啊!可此刻我仅有默默的站在坟墓前许愿:“期望爷爷能保佑我学习提高,全家生活欢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我站在爷爷的墓碑前,两行热泪像断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清明祭祖作文(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想起这首字里行间都透着凄凉的小诗,我的心头,总会划过一丝莫名的哀伤,这哀伤会顷刻间烟消云散,可那留在心间的,却是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今年清明,天气分外晴朗,可家里每个人的眉间都透露着与天气不符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去缅怀我已逝去的爷爷。

车缓慢地开着,仿佛时间静止在这一刻。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垦利陵园,顺着一条寂静的小路望去,成百上千的墓碑冰冷地立着,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不知不觉,我们已走到爷爷的墓碑前。我站在墓碑前久久伫立,目不转睛地看着墓碑上的字,那个名字,陪伴了我多少个春秋;那个笑容,给予我多少幸福;那个声音,给了我多少鼓励……

记得很久以前,爷爷告诉我,每个人都有离开的时候,当他离开的时候,叫我不要悲痛,他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那里,是比人间还幸福的地方。当时,我笑着答应,却没有看出爷爷脸上的悲伤。可是此刻,我竟没有办法让他再回到我身边,叫我怎样不悲痛。这漫长的等待,这无限的痛苦,像是一根针穿透了我的心,但一点儿也不痛,因为早已没了知觉。不知什么时候,泪水浸满了眼眶。等我回过神来,爸爸妈妈已为爷爷放上祭品,点了三炷香,之后我也毕恭毕敬地给爷爷鞠了三个躬,默默祈祷,祝他在天堂安心,欢乐!离开的时候,我又顺着小路望去,觉得那些墓碑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富有生气的,因为他们的家人来看望他们,他们远在天堂,也不会孤单。

清明节并不是人们迷信鬼魂的存在而过的节日,而是为了对故去亲人和烈士们的思念之情,这个节日把生者和逝者紧密的联系在一齐,哪怕时间不长,也能够表达那份悲伤和思念。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逝去的人不可能再回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此刻,珍惜身边的人,不要让祭祀者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漉的回忆。从此刻开始,孝敬自已的父母,不要等到他们离去再说后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一次想起这首小诗,心中却没有了悲伤。

清明祭祖作文(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我想起唐大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

大概到了8点左右,我与妈妈爷爷从家中出发了。在路上,我不断回想着以前的事,似乎我从来没有见到奶奶那慈祥和蔼的模样,脑海里也没有任何跟奶奶有关的事迹。她长什么样貌?待我好吗……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子涌到我的大脑。我问妈妈:“妈妈,我见过奶奶吗?待我好吗?”妈妈无奈的说:“实话说吧,她对你可好啦,你犯错了,她一向袒护你……”

经过几十分钟的汽车颠簸,我们最之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们清理掉墓前的杂草,疏通边上的排水沟,放上供品,点好香、蜡烛,把折好的纸钱烧成灰烬给亲人拜祭,以此寄托对死去亲人的一份思念。我们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我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期望奶奶能保佑我读书聪明,学习提高,全家生活欢乐,身体健康”。

在烟雾弥漫的山野中,我们踏着泥泞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携幼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或一两个姗姗独行,不愧是我们中华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

清明祭祖作文(六):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们早早的坐着车回了老家,买好了黄表纸和纸钱,来到了祖坟。

来的祖坟后,我发现那里的风景很美,犹如人间仙境一般:在祖坟前的一片片土地上,种满了绿油油的麦苗,在坟头与坟头之间的土地上长满了嫩汪汪的枸杞苗,在对面河畔上,一丛丛金灿灿的油菜花显得生机盎然,显示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下了河堤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坟头高高的新坟,那是我爷爷的坟,他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奶奶每每提到爷爷都要大哭一场,这一次要不是答应她过几天再让她去看一看,她必须会跟着我们去,拦都拦不住。

我和爸爸先把纸和纸钱分好,然后在每一个坟上都放了一些,我和爸爸给爷爷点着了纸钱,让他明白,然后我就用铁锨把土一点一点添在爷爷的坟上,妈妈摘枸杞苗,爸爸到每一个坟上去点纸钱,一时间白烟四起。

趁着用棍子拨纸钱的空,我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我们的祖坟,发现有一些坟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添,已经差不多没有踪迹了,仅有一个略微高出地面一点的小土坡表示它还存在,而爸爸此刻的工作就是在给这些坟添土,期望以后谁要是来了,没有什么事情,有空闲的时间,能够给这些坟添一添土,算是积一点德。

过了一会儿,爸爸和妈妈已经摘过了枸杞苗,我一看,竟然有满满的两大袋子,这一次来,我们不仅仅祭祖了,并且还摘野菜了,一举两得,还欣赏了沿河美丽的风光,并且放松了心境,增长了知识,真可谓是收获颇丰,期望以后能够多到老家来几趟。

这一次来,我也下定了决心,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光宗耀祖,把祖坟修得又大又漂亮,让先人们为我而骄傲!

清明祭祖作文(七):

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节,是祭祖的日子。星期六那天我们一家照常回到家乡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杜牧说得真对,清明下了整整一天的牛毛细雨,可是并没有扫我们一家回乡下祭祖的兴。因为爸爸说:“下雨‘水’指的是财,表示这一年我们一家将会财源滚滚。”

中午雨稍微停了,我们去祠堂拜完后,就上山了。因为下雨,所以路异常泥泞,很滑。可是我们还是坚持。来到坟头,只见周围到处长满杂草,爸爸要我们一人拿一把锄头,铲去杂草。做完着一些后便拿出祭品,摆在墓前。然后拜神,人人告诉祖先自我的愿望,告诉你吧,我像祖先许的愿望是:今年期望能考上重点中学。

可是我明白,光靠祖先保佑是不可能的,要经过自我的努力,应当实力加运气才行。拜完后,便敬酒了,哥哥装酒装了满满的三杯,说:“让他们喝醉点吧!”然后开始烧冥币、汽车、麻将等,真是应有尽有啊!

烧完冥纸后,开始鞭炮了!“噼里啪啦……”鞭炮很响,震耳欲聋,妈妈说:“鞭炮越响,越有福气!”一切做完后,我默默地在心里对祖先们说:“明年的今日,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安息吧!”

的确,人的一生很快就会过去,时光不等人啊,同学们必须要捉紧时间,做好每一件应当做的事。

清明祭祖作文(八):

清明节是个传统的节日。在老家有个上坟的讲究。

这天,天气阴沉沉的。我和老爸、老妈早早就出发开车赶往老家。高速路上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我想:“他们是不是跟我们一样祭拜祖先?”

回到老家只见爷爷早就准备好了上坟的东西。我,二爷、小叔、爷爷、老妈一同出发祭拜老爷。我们找到了老爷的坟墓,老妈和小叔用铁锹飞快的除去了坟头的杂草。爷爷先拿出水果和食品给老爷献在石桌上,又拿出老爷生前最爱喝的白酒。我们都跪在地上,爷爷在最前面给老爷烧了纸钱,最终把白酒倒在土里。期望老爷在天国有钱花有酒喝。修了坟我们就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下起了小雨,老妈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写的真好!

清明祭祖作文(九):

清明节,我、姥姥、舅舅们一齐开车曲二阿公的坟前曲祭拜。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颠簸着,忽上忽下。到了羊肠小道,我们下车行走,一路上看到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苍翠挺拔。忽然,我看见一座高大的墓碑在雨中伫立着纹丝不动。上头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我不解地问:“姥姥,二阿公是革命烈士?”顿时,姥姥眼睛湿润润的,说:“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啊!你们必须要好好珍惜呀!”姥姥顺手把菜摆放整齐,并倒上酒,然后点上香烛。一齐鞠了三个躬!

二阿公的事迹和姥姥的话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清明祭祖作文(十):

清明时节雨纷纷,丝丝缕缕,飘飘洒洒,如烟似雾的春雨中弥漫着祭奠和怀念亲人的气息。

清明节那天,我和老妈到桃花去给大姨妈扫墓,大姨妈是病逝的。天下着大雨,我看到树木上的新叶,想到逝去的亲人,他们再也看不到这生机勃勃的春天了,十分令我悲痛。老妈告诉我,大姨妈生前是十分疼爱我的,每当这时我心如刀割。我期望大姨妈在那个世界的另一边的过得好,穿的好,睡的好,身体好,您放心,照顾好自我,我们给您买了吃的,用的,花的……您别不舍得,您永远活在亲人们的心里。

在亲人的墓前,我们献上鲜花寄托哀思,轻柔的春风带着我们的思念,送向另一个世界。

清明祭祖作文(十一):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的送上自我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动力。

清明节到了,我们一家人去给爷爷祭祖,爸爸开上车,把我们带到墓地,我们都下了车,爸爸和妈妈把祭品都摆出来,爸爸铲土,妈妈给我和姐姐点燃了香说:“去吧!给你爷爷上香去吧!”上完香以后我和姐姐就先回到车上去了。

慢慢的我想起了童年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天十分的黑,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妖精来了,下得我大声哭喊,浑身发抖,这是,爷爷出现了,他坚定地对我说:“孩子别怕,有爷爷在!爷爷会打开妖精的。“从梦里醒来,爷爷正搂着我,我一头扎进爷爷的怀里,放心的睡去。

我不时的想起来爷爷,爷爷的笑,爷爷的样貌,我大声的哭了起来,姐姐说:“不要哭了,细心鬼来抓你哦!”我吓的躲到了姐姐的怀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春分拂面,阳光明媚,空气中散发着花香,可是,我的心里却下着雨,爷爷,你在天堂过的好吗?愿您永远安详欢乐!

清明祭祖作文(十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想起这首字里行间都透着凄凉的小诗,我的心头,总会划过一丝莫名的哀伤,这哀伤会顷刻间烟消云散,可那留在心间的,却是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今年清明,天气分外晴朗,可家里每个人的眉间都透露着与天气不符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去缅怀我已逝去的爷爷。

车缓慢地开着,仿佛时间静止在这一刻。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垦利陵园,顺着一条寂静的小路望去,成百上千的墓碑冰冷地立着,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不知不觉,我们已走到爷爷的墓碑前。我站在墓碑前久久伫立,目不转睛地看着墓碑上的字,那个名字,陪伴了我多少个春秋;那个笑容,给予我多少幸福;那个声音,给了我多少鼓励……

记得很久以前,爷爷告诉我,每个人都有离开的时候,当他离开的时候,叫我不要悲痛,他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那里,是比人间还幸福的地方。当时,我笑着答应,却没有看出爷爷脸上的悲伤。可是此刻,我竟没有办法让他再回到我身边,叫我怎样不悲痛。这漫长的等待,这无限的痛苦,像是一根针穿透了我的心,但一点儿也不痛,因为早已没了知觉。不知什么时候,泪水浸满了眼眶。等我回过神来,爸爸妈妈已为爷爷放上祭品,点了三炷香,之后我也毕恭毕敬地给爷爷鞠了三个躬,默默祈祷,祝他在天堂安心,欢乐!离开的时候,我又顺着小路望去,觉得那些墓碑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富有生气的,因为他们的家人来看望他们,他们远在天堂,也不会孤单。

清明节并不是人们迷信鬼魂的存在而过的节日,而是为了对故去亲人和烈士们的思念之情,这个节日把生者和逝者紧密的联系在一齐,哪怕时间不长,也能够表达那份悲伤和思念。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逝去的人不可能再回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此刻,珍惜身边的人,不要让祭祀者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漉的回忆。从此刻开始,孝敬自已的父母,不要等到他们离去再说后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一次想起这首小诗,心中却没有了悲伤。

清明祭祖作文(十三):

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节,是祭祖的日子。星期六那天我们一家照常回到家乡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杜牧说得真对,清明下了整整一天的牛毛细雨,可是并没有扫我们一家回乡下祭祖的兴。因为爸爸说:“下雨‘水’指的是财,表示这一年我们一家将会财源滚滚。”

中午雨稍微停了,我们去祠堂拜完后,就上山了。因为下雨,所以路异常泥泞,很滑。可是我们还是坚持。来到坟头,只见周围到处长满杂草,爸爸要我们一人拿一把锄头,铲去杂草。做完着一些后便拿出祭品,摆在墓前。然后拜神,人人告诉祖先自我的愿望,告诉你吧,我像祖先许的愿望是:今年期望能考上重点中学。

可是我明白,光靠祖先保佑是不可能的,要经过自我的努力,应当实力加运气才行。拜完后,便敬酒了,哥哥装酒装了满满的三杯,说:“让他们喝醉点吧!”然后开始烧冥币、汽车、麻将等,真是应有尽有啊!

烧完冥纸后,开始鞭炮了!鞭炮很响,震耳欲聋,妈妈说:“鞭炮越响,越有福气!”一切做完后,我默默地在心里对祖先们说:“明年的今日,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安息吧!”

的确,人的一生很快就会过去,时光不等人啊,同学们必须要捉紧时间,做好每一件应当做的事。

清明祭祖作文(十四):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的送上自我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动力。

清明节到了,我们一家人去给爷爷祭祖,爸爸开上车,把我们带到墓地,我们都下了车,爸爸和妈妈把祭品都摆出来,爸爸铲土,妈妈给我和姐姐点燃了香说:“去吧!给你爷爷上香去把!”上完香以后我和姐姐就先回到车上去了。

慢慢的我想起了童年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天十分的黑,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妖精来了,下得我大声哭喊,浑身发抖,这是,爷爷出现了,他坚定地对我说:“孩子别怕,有爷爷在!爷爷会打败妖精的。“从梦里醒来,爷爷正搂着我,我一头扎进爷爷的怀里,放心的睡去。

我不时的想起来爷爷,爷爷的笑,爷爷的样貌,我大声的哭了起来,姐姐说:“不要哭了,细心鬼来抓你哦!”我吓的躲到了姐姐的怀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春分拂面,阳光明媚,空气中散发着花香,可是,我的心里却下着雨,爷爷,你在天堂过的好吗?愿您永远安详欢乐!

清明祭祖作文(十五):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们早早的坐着车回了老家,买好了黄表纸和纸钱,来到了祖坟。

来的祖坟后,我发现那里的风景很美,犹如人间仙境一般:在祖坟前的一片片土地上,种满了绿油油的麦苗,在坟头与坟头之间的土地上长满了嫩汪汪的枸杞苗,在对面河畔上,一丛丛金灿灿的油菜花显得生机盎然,显示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下了河堤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坟头高高的新坟,那是我爷爷的坟,他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奶奶每每提到爷爷都要大哭一场,这一次要不是答应她过几天再让她去看一看,她必须会跟着我们去,拦都拦不住。

我和爸爸先把纸和纸钱分好,然后在每一个坟上都放了一些,我和爸爸给爷爷点着了纸钱,让他明白,然后我就用铁锨把土一点一点添在爷爷的坟上,妈妈摘枸杞苗,爸爸到每一个坟上去点纸钱,一时间白烟四起。

趁着用棍子拨纸钱的空,我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我们的祖坟,发现有一些坟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添,已经差不多没有踪迹了,仅有一个略微高出地面一点的小土坡表示它还存在,而爸爸此刻的工作就是在给这些坟添土,期望以后谁要是来了,没有什么事情,有空闲的时间,能够给这些坟添一添土,算是积一点德。

过了一会儿,爸爸和妈妈已经摘过了枸杞苗,我一看,竟然有满满的两大袋子,这一次来,我们不仅仅祭祖了,并且还摘野菜了,一举两得,还欣赏了沿河美丽的风光,并且放松了心境,增长了知识,真可谓是收获颇丰,期望以后能够多到老家来几趟。

这一次来,我也下定了决心,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光宗耀祖,把祖坟修得又大又漂亮,让先人们为我而骄傲!

清明祭祖作文(十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清明时节,人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的古诗,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今日是清明节的第二天,爸爸开着车载着我们回乡下去祭祖。

回到乡下,我们吃完早餐后,还顾不上休息,就拿着所有拜祭的东西,便一齐上山祭祖去了。

大约走了一小时,我们来到了拜祭先人的地方。但一眼看去,山上到处是杂草和小树。于是大家都放下东西,叔叔拿着镰刀把那些杂草割掉,爸爸和爷爷则拿起锄头使劲地锄,把那些小树和杂草连根铲掉,我和妈妈也卷起袖子把杂草一根根地拔掉。

大家分工合作,使劲地干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最终把杂草都清理干净了。之后爸爸和爷爷铲了很多草皮,我们轮流把草皮放到山坟上,把山坟弄好,然后放上拜山纸,最终用草皮压着,总算弄好了。

接下来就是拜祭,我们把祭品放在坟前,爷爷拿出蜡烛和香点着了然后分给我们,让我们分别磕头拜祭,然后把香和蜡烛插在坟前,我们还把许多的纸钱放在蜡烛上,用火点燃,让祖先也用得上钱。妈妈一边拜祭一边喃喃地说:“祖先啊!你必须要保佑她的学习提高,保佑我们全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之后爸爸放了一串大的鞭炮。祭拜完后,爷爷他们灭了火,把一切都整理好后,我们就提着篮子下了山。

清明祭祖给我们留下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所以,每年清明节祭祖的情景都让我难以忘怀。

· ·

· ·

· ·

· ·

· ·

· ·

· ·

· ·

篇5

关键词:古典诗词;传统节日;节庆文化

诗和词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而同样古老的传统节庆与诗词结缘也已十分久远。早在我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年节时人们庆祝丰收、拜贺新岁的诗句。魏晋已降,与诗词艺术进入巅峰时代相同时,传统节庆也日渐发展和完善,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和喜爱。文人墨客参与其中,难免高歌浅唱,瞩笔成句。仅在流传至今的古典诗词之中,以节庆为主题的佳作名诗即层见叠出,许多文字早已成为流传不辍的千古绝句。

1 古典诗词中的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在1911年以前称为新正、元日、正旦、三元日等。自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始,新年就定在夏历的正月初一,此后历代相延。春节,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形成为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传统,它负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新春佳节,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每到此时,总是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这些诗篇,有的描写春节的习俗,有的抒发诗人的情怀,是春节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除夕之夜,人们通宵达旦地守岁,等待天明。南朝诗人徐君倩的《共内人夜坐守岁》,描写了除夕之夜,阖家团圆,一边饮酒一边等待天明的情景:“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碳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一诗中描绘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情景:“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唐代诗人张说的《钦州守岁》表达了春节辞旧迎新、春回大地的特殊意义:“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宋代晏殊的《元日》描绘了人们斟满美酒,贴上门神,祈求福寿的情景:“屠苏醴酒盈金校郁垒神符卫紫关。三境上真垂介福,绵绵洪算等南山。”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一派喜庆吉祥的节日景象:在哔哔啵啵的鞭炮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里,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饮着屠苏酒,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天的旭日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忙着除旧布新,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庆贺新春佳节。

春节有拜会、拜年的习俗。三国曹植的《元会》:“初会元祚,吉日为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衣裳鲜洁,黼黻玄黄。珍膳杂沓,充溢圆方。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描绘了皇帝在“元日”这一天朝会群臣的景象,君臣穿着有华美纹饰的礼服,朝堂上陈列着美味佳肴,君臣欢笑喜悦,祈祝皇家荣贵,祝愿皇帝万寿无疆。

普通农家的新春佳节也别有一番风味。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此诗风格清新,展现了农家庆祝新年的情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清代吴曼云的《压岁钱》:“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描写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悄悄藏在枕头底下,琢磨着是买爆竹还是买萧吹,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清新自然,十分传神。

春节还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容易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因此,感慨时序变化和时光流逝,勉励人们珍惜光阴,是春节诗词的另一大主题。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诗云:“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

2 古典诗词中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据一般的文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元宵)在西汉已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元宵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赏月、观灯是元宵节的主要活动,也是历代元宵诗词歌咏的主要内容。唐朝诗人崔液的《上元夜》描绘了元宵之夜家家赏月观灯的盛况:“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朝卢照龄的《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描写了元宵节的各种灯饰,远看如繁星落地,近观如明月高悬,更有少女的笑脸相映成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宋代曾巩的《上元》:“金鞍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风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阑送目劳。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寻前事铀毛。”诗人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只见月光如水,花灯似星,一群少年骑马驰骋,意气风发。诗人感慨万千,勉励向年轻人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

元宵观灯赏灯之际,人们还参与猜灯谜的游戏。清人顾震涛有一首《打灯谜》的诗:“一灯如豆挂门旁,草野能随艺苑忙。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除了观灯赏灯,元宵节还有一项传统活动,那就是吃元宵。在历代的元宵诗词中,也有很多歌咏这种节庆美食的篇章。宋朝周必大“”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煮元宵的情景。清代李调元在《元宵》中描绘了元宵节深夜小贩叫卖汤圆的情境:“”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3 古典诗词中的清明节

清明作为重要传统节日,它是唯一兼节气与节日于一身的时日。在唐宋之前,清明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即今公历的4月5日左右)。清明时节,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唐宋以后清明逐渐将与自己日期临近的寒食节俗纳入名下,清明由普通节气演变为重要民俗节日。作为清明节文化的载体,清明节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人统计,在《全唐诗》和《全宋词》中,与清明节有关的诗词达八百首以上,现存清明节诗词的总数可能几倍于此。

提到清明节抒怀的诗词,就不得不说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千古佳作《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的广为流传不仅在于其意境的深刻,更在于其置“清明”二字于首,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物候。在每年清明节的丝丝细雨中,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这首诗。

早在战国时代,介子推的故事就与清明节产生了联系,后世更相传清明节就是起源于介子推,在清明节歌颂介子推就是理所当然了。北宋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由清明时节百花盛开的景象联想到埋葬在荒郊野外的逝者,进而思考人生的价值。

凄风苦雨再加上离愁别绪,使清明节诗词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中。如唐代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大唐帝国的两座都城长安与洛阳,聚集了无数文人墨客,也饱含了这些人的辛酸血泪,洛阳城东,张继惆怅;长安城内,顾非熊憔悴,其有诗《长安清明言怀》:“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在清明节都是愁云惨淡的,比如宋代大文豪坡,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平稳心态,一首《南歌子》一扫哀节悲凉,让江南的春意跃然纸上:“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宋代高翳《清明》);人们怀念亲人和故友:“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人们踏青郊游:“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北宋程颢《郊行即事》);人们蹴鞠“白打”,强身健体:“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露雀罄础!保ㄌ拼韦应物《寒食》);人们荡秋千,放纸鸢:“好似隔帘红杏里,女郎缭乱送秋千”(韦庄《丙辰年~州遇寒食城外醉吟》)、“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宋代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节庆活动在古典诗词中生动再现,古典诗词也因为节庆文化而有了更深沉的底蕴和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4 古典诗词中的端午节

古代有以地支记月的习惯,称五月为“午月”。从史籍上看“端午”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为夏季大节,它从夏至节俗演变而来,人们要在仲夏之月(五月)的端午这一天煮粽子吃,人们把这一天当做夏至一样的大节日来对待。唐代以后,端午才用来专指五月初五。

《全唐诗》与《全宋诗》中有95篇作品与端午节有关,这些诗词记述了节日的意绪,描摹了节日的习俗,追忆了节日的源流,寄托了诗人的感遇,成为了端午节庆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历代在端午节歌颂屈原的诗词也最多。古典诗词以其特有的魅力弘扬了屈夫子”“好修为常,怀瑾握瑜”的独立不迁的文化人格。如唐代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的习俗也会勾起诗人对屈原的感慨,如唐代张耒在观看龙舟竞渡时写了一首《和端午》凭吊屈原:“竞渡深悲千古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节纪念屈原这样的爱国先贤,不仅来自民俗社会的朴素情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更应该是国家层面的祭祀,在诗的国度对爱国诗人的纪念,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多难兴邦”,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必定会历经磨难与挑战,我们需要培养屈原那样的对国家忠诚、对人民悲悯的家国情怀。

端午节是传承家国情怀的重要节日,端午节在起源时主要是避瘟保健、水上祭祀活动等,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逐渐在端午节日中加注纪念爱国先贤的内涵。自汉朝以来,屈原成了端午节文化习俗的核心,但我们也发现,各地端午纪念的历史人物不尽相同,除了楚地纪念屈原之外,越地纪念勾践、曹娥,吴地纪念伍子胥、古苍梧郡祭祀陈临等,但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同时由于区域的局限性,歌咏除屈原之外其他爱国先贤的诗词较少,影响也有限。如北齐魏收的《五日诗》:“麦凉殊未毕,蜩鸣早欲闻。喧林尚黄鸟,浮天已白云。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因想苍梧郡,兹日祀陈君。”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时的端午习俗,并且可以感受到当时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处在北方的鲜卑族政权已经知道南海之滨的苍梧郡于五月五日祭祀陈临的风俗。

端午节习俗众多,在古典诗词中多有反映。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插艾枝,储草药,配药方,饮雄黄酒,如南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这一天,人们龙舟竞渡,百舸争流,如唐代张说《岳州观竞渡》:“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在这一天,人们还击球、射柳,如清人饶智元:“簇簇朱衣分两队,百花深处蹴珠隆薄《天启宫词百首》:“飞凤三花逐电流,例逢e柳拜前旒。”在这一天,人们还插石榴花,采药,系五彩线,贴辟兵符,蒋之翘有诗云:“葵榴初缬药阑敷,彩线珍成续命需。遥听三韩烽火急,真人刚进避兵符。”

5 古典诗词中的中秋节

中秋节,是仲秋之节,以仲秋十五月圆为节日标志。中秋起源于古代“秋分夕月”的礼俗,唐朝时期中秋明月为游历之人思乡的物象寄托。唐代还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使仲秋明月充满浪漫色彩。宋朝中秋节开始成为社会民俗节日,明清时期中秋节上升为仅次于春节的民俗大节。古代诗词中关于中秋节的内容有很多,但广为传诵、最为广大世人所熟知的,当属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和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张九龄在唐玄宗时,当过中书侍郎等大官,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一生写下不少诗歌,但最为著名和广为流传的就是这首《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气象恢弘,意趣不凡。

另一首家喻户晓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词人在一个中秋之夜,思念弟弟“子由”就是苏辙,感时伤情,大醉,对月抒怀,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吟啸。这一声长啸,成为后世亲友之间忆念、共勉的永恒绝唱。就是在千年后的今天,这些句子依然令人动容,因为这是最接近生命本体的人生情怀,具有千古不灭的普世价值。

古人对于中秋的重视,仅次于春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远胜过年。因为在这个晚上,仰望天上的月亮,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于是想及关于它的传说和故事。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月亮上银蟾玉兔的传说。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诗中说道:“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宋代词人辛弃疾在《满江红・中秋》一诗中也说:“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就认为月亮上是有嫦娥居住的:“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高高在上的那轮明月,成为诗人浪漫、遐想的最好事物。

在很多古人关于中秋的诗词中,不仅仅只是怀念亲人、感怀身世,充盈着惆怅和低沉。也还有很多关于中秋风俗、节庆饮食等方面的描述。有个叫袁景澜的诗人,专门为中秋的月饼写了一首《咏月饼诗》。诗中道:“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这应该是对制作月饼最为详细的诗歌了。

可以这样说,翻开古代文人关于中秋节的诗词歌赋,从中不难窥见那高挂天空的一轮圆月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6 古典诗词与传统节庆的关系

古诗有云:“有雪无梅不精神,有梅无诗俗了人。”我们则可以说,有人类活动而无节庆活动则无精神,有节庆而无诗词的点缀则俗不可耐。幸运的是,中国传统节庆不仅与文学艺术早早结缘而行,而且相得益彰、泽被后世。

㈠传统节庆在内容上赋予古典诗词强烈深刻的启发刺激,同时又提供给其以充分展示、不断创新的机缘。

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悠远的时空隧道一路走来,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

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清明节的怀祖情思、端午节的爱国情怀、七夕节的爱情绝唱、中秋节的团圆之盼……饱含了人们多少情感和寄托。传统节日也折射着中国人对“天、地、人”的思考,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中华民族的节庆文化,体现着一种民俗情结,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传统节日,使每一个中国人加强了同家庭、家族、家乡和国家的情感联系,寻找到了个体融入群体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一切,都为古典诗词在内容和气度的提升上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㈡古典诗词不仅大大活跃了节庆气氛,扩展了节庆影响,提高了节庆品味,而且它们本身也成为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节庆文化载体。

“诗言志”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可以说诗歌历来便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文化身份的独特标志。对一个诗歌大国来说,诗歌便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大至忧国忧民的社稷之慨,小至抒怀感悟,迎来送往,起居作息的生活常态,几乎无不成诗。因此,大量以节庆为主题的佳作名诗早已成为流传不辍的千古绝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这些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佳句,早已成为了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节庆文化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萧放.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现代语境下的春节习俗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6(2).

[2]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柏宏军.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

[4]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全唐诗[Z].北京:中华书局,1960.

[6]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篇6

关键词:传统节日 教育资源 德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24-0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传统节日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各种教育活动应运而生,如清明网上祭英烈,重阳节向身边的老人送祝福等。然而这些活动却呈现形式化、低效化、样板化等趋势。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1 活动低效的原因

1.1 为了活动而活动

创建文明城市或文明学校,或是其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的检查,都会涉及传统节日教育这个领域。于是,同传统节日相关的德育活动很多时候都沦为迎检的规定性动作。节日小报,征文绘画,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看似精彩纷呈,可是目的却不是为了通过传统节日这个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而是为了照几张照片,写一份总结。目标出现偏差,效果就会很差。长此以往,教师、学生一遇到传统节日就感觉“亚历山大”,苦不堪言。

1.2 传统节日教育氛围的缺失

很多有识之士感慨,当下的中国,传统节日静悄悄,反倒是一些洋节日很热闹。圣诞节,万圣节之类的节日,铺天盖地都是媒体或商家的宣传。近年来“光棍节”之类的节日也纷至沓来。而清明、端午、中秋节,媒体关注的往往是高速免费,景区拥挤之类的话题。传统节日仅凭学校深挖其德育价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1.3 样板化的活动,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一到节日就办小报,搜集相关的节日资料。活动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往往是一些样板化的活动。通过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参加传统节日活动的兴趣要远高于高年级学生。

如今的教育现状是,传统节日教育越来越“受宠”,可相关的德育活动却收效不明显。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些“假冒伪劣”德育活动。给予上面的思考,笔者所在学校在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活动时,努力使活动丰富起来,同时代接轨,同学生的学情接轨,收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并总结出学校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几种有效途径。

2 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

2.1 整合资源,把传统节日同其他教育资源结合起来

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确实值得我们去挖掘。但教育者要善于运用智慧,把挖掘到的传统节日资源同其他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丰富活动内涵,更新活动形式。

今年清明节,一所小学的几百名学生,开展了“清明远足祭英烈,感家乡之美”主题活动。活动中,学生从学校徒步几公里到烈士陵园。辅导员精心设计行走路线,让学生在途中能欣赏到家乡的新美景、新变化。把爱家乡和祭英烈融合在一起,不进行空洞的说教,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心的思考,今日的幸福生活同革命先烈的关系。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受到了教育,还锻炼了身体。在途中,师生在一起讲故事,背诗句,唱歌曲,增进了师生间的情谊。这个活动,就是在挖掘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资源的同时,整合热爱家乡、春游、师生互动等资源。活动自始至终,学生兴趣高涨,收效显著。

2.2 学生主体,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主体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因此,在开展传统节日类主题活动时,也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点,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学校在端午节期间,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教育资源,结合端午节的特点和内涵,列出了端午节开展的活动清单。如:“粽叶飘香”包粽子比赛、观看龙舟比赛、端午歌谣传唱、织香袋等。不过有一点不同于以往,就是这些活动如同超市中的商品,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清单中的某项活动,也可以开展清单中没有的活动。端午节期间,学校的端午节活动精彩纷呈,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活动。有的同学在家包好粽子,送到社会福利院;有的同学上网查阅资料,在班级进行科普讲座,从科学角度分析悬艾草、挂菖蒲、佩香囊、饮雄黄酒等端午传统习俗;有的同学在班级诵读屈原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活动形式之多,效果之好,超出了辅导老师的预料。学生在参与自主活动时,体会到端午节蕴涵的意义,激发了爱国爱乡情怀。

2.3 家校合作,让更多的人成为教育者

上文列举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困惑时,有一条是传统节日教育氛围的缺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很难去改变社会大环境,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改善学生家庭教育的小环境。要想改善家庭传统节日教育的氛围,就需要家校合作,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在开展传统节日类主题活动中,家长的教育作用要远远大于老师。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在中秋节时,某班就通过班级家长委员会,给家长布置了一个“作业”:和孩子一起吃月饼、赏月亮、话家常。也可以讲讲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学生一些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在这个家校合作的中秋活动中,学生了解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增进了和家长的亲子关系。这样就把挖掘中秋节教育资源的任务落到了实处。

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节日,对于教育者来说,确实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育者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充分依靠家长,只有这样,传统节日才能成为好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所用。

⒖嘉南祝

篇7

一、创设诵读情境,激发诵读情感

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几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这几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这几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可见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更需要情境的支持,仅靠教师的语言,学生很难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有效创设身临其境的画面。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学生仅从诗句表面很难想象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集中起来,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柔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感,使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很好地引导学生驰骋想象,理解诗文的内涵美、韵律美。

二、利用数字资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的方法,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应于抒情诗文。古诗文诵读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使用课程资源中媒体资源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通过轻柔、舒缓、恬美的语言范读古诗,再配上资源中的音乐与动画,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然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自己大声朗读、低声吟诵、指名读、齐声诵读和分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采用七巧板拼图,深刻理解古诗文意境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中颇具影响的便是诗词,或气势磅礴,或以言壮志,或寄情山水。自古以来诗画同源,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利用七巧板可以“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发展,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笔者用网络数字资源提供的音频诵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应用七巧板拼图。如运用七巧板拼图教学“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学生的拼图与数字资源上的动态画面相对照,学生兴趣浓厚,诗意理解深刻。

四、创新诵读方式,推动学校古诗文阅读

我们运用数字资源在课内让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积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赛诗会、诵读表演、古诗文情节剧等开展经典诵读。同时还根据季节的变换,让学生收集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关的诗句,遇到节假日,让学生收集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关的诗句。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古诗文活动方案,如个体活动方案:收集喜欢的古诗文,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立志篇等;集体活动方案:中秋朗诵与“月”有关的诗文内容,对对联,走进

(下转页)

(上接页)

古诗意境等。每年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节”,大力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同时还开展中华书法和绘画活动。在体育课上,有的学生在跳皮筋、踢毽子的时候背诵古诗,有的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背诵,课间活动玩“丢手绢”“切西瓜”等游戏时用古诗配合表演。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激发了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为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深受学生喜爱。在经典古诗文学习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诵读。如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们整合相关的数字资源,建立了“琵琶行专题”学习网站,并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让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和学习。学生通过专题网站进行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对《琵琶行》中的经典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绘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通过动画模拟视频资源,学生有了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在网络中自我学习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篇8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用文字记载了长达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形成了中华文明于世界的传统文化——汉语言。它作为人的交际工具,并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伴随着中华民族从原始走向今天。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情感,使我们的学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我们必须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己任,改变授课方式,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才能说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我们应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重,搞好语文教学。

一、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的精美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育学生,审慎、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所倡导、所尊崇的文化主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种古今文化相契合的教学氛围中不断去感悟、去体味。从而使他们的心灵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便成为他们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最终成为他们向真、向善、向美的道德标准。

例如,当我在教学《小儿辩日》时,可以让学生去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韵味;在教学《论语》时,教师提到孔子,自然就会想到一个慈祥的长髯老者,带领一群门徒,风尘仆仆,辗转各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却“知其不可而为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孔子那似一棵坚忍不拔的树,虽经历贫困、饥饿、嘲笑、驱逐的风风雨雨,却能始终坚毅地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凡此种种,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分量,将其所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使他们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来,进而能够自觉抵制形形的精神污染,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文化精神。

二、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毋庸讳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没有得到发扬光大,而且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也几乎是空白,那种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所剩无几,而社会上层出不穷的腐败和缺乏公德的事例倒让人常常感慨人心不古。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神圣而庄严的社会重任,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课堂,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传统文本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民族意识,增强自身的民族观念。

如我在讲授古诗《青松》时,在讲述古诗含义时,适时插入讲述的民族气节,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民族英雄是何等刚毅和坚强。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认识了英雄们的气势,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比让学生掌握多少语文知识来得更为重要。

三、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对学生性格的塑造

春秋时期的文化是中国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页。当时出现过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伟大的文学大家。说到庄子,自然就会想到一个在山间云游的仙人,是一个濮水边钓鱼的老者,是一个思想奇幻的思考者。在做“宁其死为留骨而贵”的神龟与做“宁生而曳尾于涂中”的活龟之间,他毅然地抛弃了前者;而在文章里,他凭空虚设,海阔天空,放纵自由,宏伟壮丽,诙谐怪异,大鹏展翅万里,北海虚怀若谷,盗跖声色俱厉,庄周幻化蝴蝶,文思跳跃,开阖无端,令读者恍惚迷离,唏嘘不已。显而易见,在教学中这样的插入收到的效果肯定比较好。因为它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四、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实,中国传统节日众多,许多诗词歌赋中均有反映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适逢民俗节日,我们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春节之前,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诵读王安石的《元日》;清明节时节让学生摘录杜牧的《清明》,感受诗人的情感;端午节向学生介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请学生带着问题请教长辈或查阅书籍,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查找。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朗读和背诵的层面,而是深入了解和挖掘出来其中的内涵,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篇9

可是,我们的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陌生和情感上的疏远,年轻一代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为了更好的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下的尝试: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文化内涵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语文教材每册书中,都安排了不少于七篇的优秀经典文言文,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

在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涵,对他们进行爱国教育,热爱家乡的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等,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二、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1)教室布置:在班内建设文化长廊,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一首古诗,一句名言,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亲近,学习传统文化

(2)精心设计导入情节: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教学《荔枝图序》时,我为学生展示了苏轼的《惠州一绝》里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学生追问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喜爱荔枝的兴趣下,抓住契机自然地导入新课,在好奇心的驱使学生有进一步领略了古文的魅力。

三、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活动中

(1) 诵读积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七年级学生主要背诵我校中华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三字经》和《国学经典诵读》,每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2)情境解读,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厚重的,时代的变迁使有些诗词句的内涵显得深奥,学生不易接受,针对此种情况,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文化名人的故事“凿壁借光”“程门立雪”等,自主趣味解读《三字经》,搜集成语故事,古代名人轶事……他们听了故事,了解了历史,体味了诗词的蕴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了文化底蕴。

(3)趣味训练 ,钟情传统文化

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训练内容,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针对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组织学生寻找文字的起源,知道了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了解了汉字的发展过程,讲述了关于汉字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杨修巧解字》《欧阳修追字》《神奇的“打”字》《“马虎”的由来》等,同时透过汉字还可以看到祖先的生活,学生感觉汉字很神奇,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写字不再随随便便,而是用心写字,错字逐渐在减少。学生在活跃有趣的气氛中领略了中国文化,掌握了字词。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一些有趣味的训练内容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语言训练的趣味性以及诗与词之间的区别。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些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4)节日熏陶 ,追寻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程颢的《郊行即事》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将节日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都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语言实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通过出板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流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灿烂文化精髓,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情感,语文教师还应自觉担负起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任务,引导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代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语文工作者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从多角度寻找传统文化教育的窗口。

一、课前预习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课前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或设计恰当的相关问题铺垫蓄势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荷叶母亲》《金色花》时,我先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做开场白;然后在预习导学中,设计一些预习题:(1)你还能背出有关歌颂母亲的诗句吗?(2)你能给母亲唱一支歌吗?(3)你能几个真实反映伟大母亲的事例吗?同学们踊跃发言。有同学竟然能背出“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的诗句,有学生说出了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故事。当一个学生唱出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时,有几个学生禁不住潸然泪下。就这样把母爱的主题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再如,在教《散步》一文时,可设计一些问题导入新课,如:同学们,在你们家里,父母是爱子女多一些,还是孝敬老人多一些?你妈妈和你奶奶关系如何?你是如何孝敬爷爷奶奶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自然而然就引发学生关于孝道的思考,从而启迪他们自觉地去关爱孝敬老人。

二、课堂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主阵地,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主阵营。首先,要重视文言文教学,例如讲《论语》时除了让学生学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的原则外,还附带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以及他的政治理想,让学生深刻体会孔子被称为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原因;讲授《桃花源记》时,穿插讲述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就更能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高洁情怀,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能使学生懂得守信用的重要性;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学习《木兰诗》能让学生学到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勇敢、善良、孝顺、机智、不慕名利、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德……文言文作品中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的感化作用。其次,现代文也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也应引导学生好好领悟。例如,《羚羊木雕》中的重义轻财;《背影》中的父子深情;《邓稼先》中的爱国与奉献精神;《登上地球之巅》的拼搏精神;《社戏》和《安塞腰鼓》中的地域文化等等。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足以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三、课外阅读中吸收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积淀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是要强化文化的底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目前语文课,学生读得少、背得少、积累得少,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数量有限,完全不能满足学生阅读要求,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各种健康有益的读物,特别是对那些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名著应认真阅读,甚至要会背诵其中的名言语句,从而丰富文化知识,积淀文学底蕴。如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到《增广贤文》《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都可先识记后背诵、再感悟,进行积累。其次,像《史记》《隋唐演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封神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名著都应鼓励学生去品读,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积累文学语言,学到写作技巧,还能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增强自身文化底蕴。再有,现代文学名著诸如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钱钟书的《围城》和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散文、杂文等,还有当今流行的《故事会》《读者》《意林》等报章杂志也是课外阅读的对象。这些现代文学读物既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也能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是学生丰富的课外精神食粮。

四、语文作业中感悟传统文化

(一)我们可让学生在作文练习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作文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学生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作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分析、议论、总结,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片段描写。

片段描写是写作的基础。加强片段描写训练才能把文章内容写得具体充实。例如可叫学生写出母亲节这天想对妈妈说的话;教师节给老师发一条手机短信;和朋友闹矛盾了,写一段向朋友道歉的话;把面对生活中的某种困难是如何战胜的过程写出来;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理想;写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片段……这些片段描写就包含了孝道、感恩、友谊、乐观、坚强、立志、亲近自然等儒家和道家的传统文化思想。

2.大作文练习。

(1)作文主题就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如“爱国”“思乡”“亲情”“责任”“诚信”“自强不息”等。

(2)可以把历史文化名人当作写作对象。

如把孔子、庄子、屈原、诸葛亮、曹操、韩信、司马迁、王昭君等历史文化名人当作写作对象,写作题材将显得大气,文化底蕴也显得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