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30 06:5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自然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自然的诗句

篇1

2、如果事与愿违,就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归来。

3、人生的得与失,成与败,繁华与落寞不过是过眼烟云。

4、把尘事看轻些,把人际看浅些,把得失看淡些,把成败看开些。

5、当你忘了自己的过去,满意自己的现在,漠视自己的未来,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处。

6、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很多,能够与人推心置腹言说的确不多。这样的时刻,若能超脱、看破,用淡然为自己换得一份内心的清净,是智者的选择。

7、学习向日葵,哪里有阳光就朝向哪里。多接触优秀的人,多谈论健康向上的话题。心里若是充满阳光,哪里都是晴天!

8、不必询问缘深缘浅,不必担忧缘起缘灭,我们都是红尘中的匆匆过客,做最好的自己,爱这个世界。

9、人生本就是一场得失,有得有失才是天道。心存“只想得到不愿失去”的念想,其实就是有悖天理,故而痛苦和烦恼总是接踵而来。

篇2

关键词:人类情感;花草树木;寄托笔者是学园艺专业的,因为自幼对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就十分喜爱,所以读书求学也选择这个专业。之所以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还因为接受家庭教育的缘故。记得小时候爸妈就经常告诉我,人有感情,花草树木也有,人生一世就如草木一秋,要像待人一样爱护他们,让它们自然生自然死,不要欺负它们。后来上了学,老师们时时告诫我们,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都有生存的权利,要学会尊重花草树木,尊重虫鱼鸟兽,因为它们是人类的伙伴。本文撷取古代文人诗歌曲赋的典型描写,说说人类情感在花草树木中的寄托,也想知音者能够共鸣响应。

古人吟诵花草树木,大多见于山水田园诗中。山水田园诗历来是我国文人吟咏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诗经》和汉乐府中都有吟咏的佳篇妙作,唐宋则将其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撷取古人的诗歌佳句,随之议论一番以尽个人之兴。

1古人描写草的诗句与人类寄托于草的情感

古代文人墨客对小草的描写作品不计其数,笔者只撷取几个典型诗句即可窥见人们在小草上寄寓的复杂情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这是一首北朝名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人们举目所见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苍苍”,是草的颜色苍翠欲滴;“茫茫”,是漫无边际大草原朦朦胧胧的形。风儿吹过,只见草儿随风起伏,高高低低如绿浪荡漾,牛呀羊呀悠闲地在草浪中忽隐忽现。这里描写的是草原美景,天地人和动植物和谐生长,这是自然恬静的美好的生活画卷,人们把对天地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把对大自然的无尽恩赐的感激之意充分地表达出来,既呈现了一幅壮美的牧民生活图景,又把自个儿民族的感情寄寓在诗句中,让读者受到感染。从这首民歌中,我们看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爱”是这首诗的浓情,而“草”是人们寄托浓情的载体,小草和风儿牛羊相依相伴,和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人们离不开小草,离不开草原!

描写草儿的诗句中,笔者尤其喜欢唐代著名作家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状写。诗句中作者把春天的小雨、草色、烟柳等景物,用欣喜的笔触描绘出来,抒发了“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唐,韩愈)的清新春景。草儿历来是报春的使者,也是装点祖国山川大地的尤物,诗人们借它抒情,但这种情却不是使人们的专享,诗人们把大家的喜爱和感佩浓缩在字里行间,抒发的是大众之情。

2古人描写花的诗句与人类寄托于花的情感

对于各种各样的花,人类肯定是“爱”字当头,“喜”字为首。古往今来写花赞花怨花乃至恨花的诗作数不胜数,让多少读者跟着文人墨客一起泼洒情感,一起喜怒哀乐。我们不会忘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名句;不会忘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不会忘记“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红杏;其他如“带到重阳日,还来就”中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中的海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梅花、“桃花尽日随流水,泪在清溪何处边”中的桃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荷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的稻花等等。花是有情之物,它有灵性,和各种各样的小草一样,它们以不同的形色和馨香,阐述着人生的哲理,或起教育作用,或表达各种祝福,或表示祈求和希望,或表述各种心态和冥想。在中国,人们把不同的情感寄寓于花儿,主要凸显在花的象征意义上。如牡丹象征富贵和大气,梅花象征无畏和顽强,荷花象征高雅和清纯,兰花象征清馨和优雅,玫瑰象征情爱和忠贞……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引起读者由此及彼的联想,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象征就是托物言志的一种技巧。当然,人们对花儿寄寓的情感,绝大多数是真善美的追求和讴歌,与对小草的情感寄托有不一样的地方。人们赏花赞花,因为它们“浅笑留花间,朵朵为君妍”;人们赏花爱花,因为花中蕴含着人们十分肯定的正能量――美好的人格寓意、伟大的精神力量。花以实用和美化相结合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娱人感官,撩人情思,寄以心曲。花已形成了“花文化”,其含意博大精深。

3古人描写林木的诗句与人类寄托于林木的情感

与花草等一岁一枯荣的植物相比,树木是形体高大、生长周期较长的植物。高的大树可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树龄长的树种可生长几十年数百年乃至几千年。树木不但形高体硕树龄很长,它们中的很多乔木,一年四季还都郁郁葱葱蓬勃旺盛,为大地山川撑持出莽莽苍苍的森林绿,所以,树木成为历代人们敬仰崇拜的主要对象。远的不说,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咏柳》一诗中就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柳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此诗描写的是柳树,其貌“碧玉妆成”,其形“万条垂下”,它的细叶如裁缝巧制,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制的结果。笔者看过不少古人写柳的诗歌,因为柳树依依婀娜多姿,不少文人都将依恋之情寄寓在柳树身上,看到它们你就会产生依依不舍的柔情。又如南宋的志南和尚写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此诗写的是古木参天荫翳蔽日形成的绿荫下一位老者的感受,老者的感受其实就是作者的感受。读着诗句,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浓荫下过路人的喜悦:杏花雨纷纷,微风轻吹面,惬意舒适的老者,虽然已需“杖藜扶我”,但对古木凉阴十分感激。诗中透露出来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古代描写树木的诗句,和描写花草的一样,也是数不胜数。这些诗句中对树木的吟诵,无不寄寓着文人墨客们的多种情愫,而赞赏崇拜却是主旋律。清代文人郑燮吟诵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中的“青山”他要“咬定”,其实“青山”指的是“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满山树木。他把做人要经受千锤百炼、不怕风吹雨打的告诫寄寓在满山的树木中,读之你会收到很多启发。中华民族崇拜树木,视树木为护身符,把多种复杂的情感寄托其中,这一自然物已成为图腾文化积淀深植于人们的潜意识之中。

以上的议论,是笔者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读了许多诗词作品后对花草树木十分钟爱的表达。花草树木是大自然的灵物,人们把自己的丰富情感寄托在它们身上,托物言志,言志寄情,让人类高尚的精神意志和多种追求喜好在这些灵物的生长中显现传扬,过去是这样,以后仍然会这样。参考文献:

[1] 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篇3

    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

    最初,道德并不是连用在一起的,而是分开的。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里的“道”表示自然界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运动规律;“德”即顺应自然的规律进行发展。后来荀子在《劝学》中将两字连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我国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都包含了丰富的传统道德伦理思想,大体上,可以按五个方面来了解和掌握我国悠久的道德传统。

    1.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讲究天人合一

    古代儒家善的思想包含着对和谐的体现。他们认为因为自然生命是善的,而人类的生命又是大自然授予的,所以人也应该是本善的,而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更应该是善的。人与自然在共同的性本善的蕴含中,达到了真正的合一与感应、协同与和谐。正如《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它体现了自然和谐的内在含义,顺应自然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和谐也可以被认为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终目的。即使是在对自然的改造方面,也表现为非功利性、非破坏性的。中国古典神话所传达的思想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最好例证。如愚公移山是采用最朴实的体力方法去改造自然,在方便自己和后人的同时也友善地对待自然;同样大禹治水采用非强力而是适度的疏导的方法。还有中国的诗人、哲人无不喜欢寓情于景,这表明他们的喜怒哀乐已与大自然不自觉的融为一体,他们已将大自然的好坏视为自己情绪的晴雨表。于是乎在风光美好的古代,才会流传那么多赏心悦目的诗句,自然才会给予人类那么多的情感滋润,这已是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境界的最好印证。

篇4

——读《繁星·春水》有感

初一(10)班曹嘉龙

闲暇之余,独蹲春水边,掬起水细细品味,斟酌水中之甜,才知如此无穷的回味;天上的繁星,在朦胧月色的薄纱掩遮下,仍露出那天真莞尔的微笑,群聚在一起,宛如涓涓细流,流过长空。

读《繁星·春水》能给人一种美的境界,在这境界里,华市的红灯绿酒、奢侈庸俗的陋习不复存在,有的只是童真、母爱和大自然。冰心的笔下,几乎分不出母爱和大自然的界限。在冰心眼中,母爱无疑是神圣和伟大的,是万物之源,是游子的归宿。母爱在妙笔下的升华,吟颂之词更委婉动人。诗人对自然的赞叹,如各种各样的花,群花闪耀,各有各的风骨,各有各的清香,各有各的柔情志趣。但谁能说这仅仅是赞美、歌颂花呢?它也是诗人灵魂中的那支撑着幼小心灵的真善美,是鼓舞诗人前进的动力,是精神的宁静、愉悦。

儿童在冰心眼里是神圣的,她不遗余力地赞颂小孩子,号召万千天使歌颂“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字里行间所描述歌颂的小孩子就是如此纯真、善良。

诗人,犹如世上的一朵小小的花,“她颜色不深,香气淡淡。”她甜甜柔柔的梦,总是被惊醒,而她总是那样地无助,驱散不了心中萦绕着的愁绪,独自徒步徘徊,如此孤独无助,依然不能逃脱。

历经磨难的诗人留下了许多鼓舞新青年的诗句,还巧妙的将自然万物的生长过程的概括性语句一一呈现,使他们明白人生之路虽然漫长曲折,但是也要直挂云帆,迎风破浪,不为患难屈膝。

斟酌良久,沉思被窗外迅雷的响声所惊醒,看见那从天而降的雨点溅落在地,四飞分散,不觉为生命的短暂而叹息。朦胧之间,现出了冰心的告诫:“生命虽短,意味犹长。”是的,雨点可曾为它微不足道的短暂的生命叹息呢?人生路再漫长、曲折,也要将其上下而求索。在疑惑时,不愧于向比人类卑微的生命请教,或许也能寻觅到人生的转折点。冰心也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她常常面带微笑,心境愉悦、乐观,不为凡尘俗事所困惑。诸如的诗句在《繁星·春水》上也颇有体现,且带有浓浓的催人奋进之味。

篇5

(一)以古诗之美丰富学生思想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里面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念,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将这些思想与审美观念,通过对学生的讲述与引导,对其加以熏陶、传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其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初中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与审美观念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类作品在古诗词里面占据多数,其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读者读来荡气回肠。比如:在国家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族危难的年代,诗人用行动,用诗歌表达自己誓死卫国的决心,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诗人杜甫因国家动乱,到处漂泊,但无时无刻不挂念国家安危及黎民百姓生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句无不反应了作者的悲愤与痛彻心扉,表现出了杜甫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念。大诗人李白虽然满腹诗书,却一生潦倒,怀才不遇,空怀一腔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他仍然对追求理想拥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乐观心态,等等。

(3)向世人传达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间真情。古人用大量的古诗词不断歌颂着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男女对纯真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老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依恋。友情在中学生阶段很重要,古诗词中有不少表达友情的美好词句,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等等。

(4)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古诗词中有不少写景的诗篇,从古代诗歌中可感受到古人对祖国江山、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比如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西江月》《题破山寺后禅院》等。里面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只有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关注生活点滴,才能将生活如此美妙地传达出来。

(二)以古诗之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古典诗词体现着丰富的艺术美,其表现主要如下:

(1)音乐美。古典诗词最早就是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每首古词都配有曲,曲就是配乐唱的,其音乐性也就不言而喻。古诗多音律和谐,章节复叠,有着浓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唐朝之前成为古诗,之后成为格律诗,古诗多不讲究平仄和对仗,律诗对格式要求十分严格,必须讲究平仄,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2)语言美。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诗中的每一个字对诗整体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得出来的,诗中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韵味,饱含了不同的意境。比如可比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悠然望南山”中“见”与“望”的区别。很明显,“望”字缺少一种悠闲的意蕴。

(3)意象美。诗歌形成过程中需要诗人精神情感异常饱满、激烈,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这种广阔深远、自由新奇的审美想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诗歌这一特点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幻灯片、讲述诗歌写作背景、诗人个人经历等措施,积极调动学生想象力,使其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感情体验与经历去感受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与丰富画面。

二、实现古诗教学价值有效性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它也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

(一)吟诵朗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歌的有效途径,它能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感受?歌的情感美和音韵美。出色的诵读不但能够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诵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各词字的语音、语调都会有轻重之分,这样既能读出音律美,也能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不仅如此,在吟诵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基础。

(二)通过比较联系法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比较联系法可有效减少学生古诗词书写过程中的错别字的现象,比如“亲射虎,看孙郎”与“西北望,射天狼”中的“郎”与“狼”的书写。通过平时的比较联系可有效帮助学生区分并理解。

比较联系法可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蕴含的传统意向。比如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燕”与“雁”的区分。通过对含有这两字的诗句进行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含“燕”字的诗句都有春天有关,代表了春意盎然,成为春天的象征;带有“雁”字的诗词多与秋天相关,出现意象多为大漠、边塞等,通过类似比对,学生对古诗句的意象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篇6

艾青的诗总是美的,他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真诚美;绘画美;语言朴素自然美;取材单纯明净美;宽阔情怀的象征美。

关键词:艾青诗歌;真诚美;绘画美;朴素自然美;取材单纯美;象征美

现代著名诗人艾青,中国诗坛的“泰斗”。他以高度的艺术敏感、最诚挚的激情和朴素自然的风格,创作了辉煌的经典诗篇。对中国诗歌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推向了新的高度。使中国的诗歌,真正成为了时代的强音。

读艾青的诗歌,百读不厌。诵读他的诗篇,一种真诚、一种激情、一种责任、一种美油然而生。且诗人激越的爱国之情激荡人心,常常催人泪下。

因此,我说,艾青的诗总是美的,不管何题何材,何情何景。结合其作品来品,本人认为他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真诚美

艾青在《诗与时代》中曾说“以自己诚挚的心沉浸在万人的悲欢、憎爱与愿望当中。”

诗人就是这样做的。他将自己充沛着诚挚的激情,献身民族解放斗争的爱国情感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他的每首诗歌都有着真情实感,感情是那样至真至纯。

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把自己最真实的感情宣泄出来,抒写了自己大堰河的感情,醇厚而浓烈,催人泪下。你看这些朴实深情的句子:“你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打好了灶火之后/在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你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对保姆多么鲜明的感激与爱呈现在眼前,是如此自然、真诚。

又如《我爱这土地》,你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诗句是如此平易,但有着惊天动地的憾人力量,这泪水里,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啊。诗人真诚的深厚的感情是如此美丽!诗人更像那只痴情的鸟儿,声嘶力竭之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就是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之情。

再如《复活的土地》,诗人最真诚坚决的心,伴随激荡的情感倾泻于诗行之间,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他那震撼心魄的赤子之情。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如此真实,如此动人心弦。

二、绘画美

“一首诗里,没有新鲜,没有色调,没有光彩,没有形象――艺术的生命在哪里呢。”

这是艾青的话。

他不仅是个诗人,而且也是个画家。诗作中,他都很自然的将绘画中色彩的表现与意蕴引入诗歌,因此,他的诗,既有诗情,又有画意。

例如《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诗人点染了色彩鲜明的词“紫色的林子”、“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构成了美丽的图画,而且画面渐有层次的展开,使田野的美清晰的呈现在眼前。

又如《旷野》,诗人描绘了山坡、小路、池沼、小屋、农人……,这些景色在诗中用白描方法勾画了一幅生动凄苍的图画。

再如《沙》犹如一幅水墨画:“太阳照着一片白沙/沙印着我们的脚迹/我们走在江水的边沿/江水在风里激荡/我们呼叫着摆渡的过来/但呼声被风飘走了。”诗境即画境,有声有色,有层次,有意蕴,共鸣了读者的听觉、视觉。绘画的美使这首小诗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还有《献给乡村的诗》,诗人浓墨重彩、绘声绘形的描绘了自己美丽而穷苦的家乡。你看山岗上形形的树,乡村边上澄清的池沼,幽静的果树园,园里的种种果实、篱笆、纺车花、蜜蜂、蟋蟀,汲水的青石井,不停劳作的小溪,古老消瘦的木桥,平坦的旷场,穷苦勤劳的人们。一组鲜明的画境自然而然地呈现于眼前,诗的构思犹如画的布局,诗人绘画了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绘画了那里的父老乡亲。就这样,一幅庞大的乡村浓郁色彩的画卷,不经意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语言朴素自然美

诗人的作品,口语化的语言,朴实中含有深情,自自然然地流露出来的,让我们感觉不到什么痕迹,给人亲切感,又能渗入人心。

例如《沙》,宁静的江边,宁静的渡口,宁静的人物。没有什么华丽的矫饰语言,而是朴素真诚生活化的诗句,描绘了清纯而有情趣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本色美。

又如《我爱这土地》诗中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多么朴实的句子,多么明朗,掀动着我们的感情,我们被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感动。你看,诗篇语言多么朴实平易,但诗情是如此动人。

再如《冬日的林子》,“我欢喜的走过冬日的林子―/没有阳光的冬日的林子/干燥的风吹着的干燥的冬日的林子/天要像下雪的冬日的林子//没有色泽的冬日是可爱的/没有鸟的聒噪的冬日是可爱的”这些句子朴素极了,没有雕琢,但它以自自然然的特色,使诗的感觉更加清澈明亮,让我们看到了干净明亮的可爱的冬日。

四、取材单纯明净美

诗人的灵感材料,多是单纯的意象,它们明朗又集中,无芜蔓之感,但它们又是丰富的、含蓄的,能诱发我们多方面的联想。

如《三株小杉树 》,是单纯的小树而已,可爱的小杉树,长满了嫩芽,充满了生机,如此简单,但让我们也闻到了芳香。

又如《灯》,灯是那样普通,但诗人就把这灯光写得可爱,把灯的形象绘得崇高。

再看《浪》,有海的地方便有浪,且浪无所不在,形象很单纯很熟悉。但我们一点也不觉的乏味,相反感到一种兴奋,感受到了海浪的力量与美,一并诱发了我们对海浪的遐想。

还有《小蓝花》,意象更单纯,就是小蓝花。但诗人展现的小蓝花是天然的美丽,蓝花清澈、晶莹,神态可爱。诗人笔下的小蓝花有形有色,有情有味。

你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点小事物,多么单纯,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很有诗味,如此生辉。真可谓是单纯明朗的美。

五、宽阔情怀的象征美

诗人在众多的作品中,都显示了艺术灵感的象征美。例如:《我爱这土地》中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了“土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意义,使诗形象鲜明,感情深沉,引人深思。

《太阳》一诗中,用“太阳向我滚来……”这样气势磅礴的诗句来讴歌太阳,来歌颂这伟大的时代。太阳在诗歌中便是一种象征,使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光明自由的时代即将诞生了,鼓舞了人心。

篇7

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

且听我分解:

每天早晨,鸟醒得最早。它在树上一边捉虫,一边歌唱。每当我们醒来,听到鸟的歌声,便会想起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顿觉神清气爽。鸟是大自热的歌手,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它们给自然界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给人类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如果地球上的鸟类灭绝了,大自然便没有了音乐,失去了生机,失去了灵性。

鸟类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一只杜鹃一年能吃掉5万多条松毛虫。大山雀号称“果园的卫士”,一只大山雀一天捕食的害虫相当于自己的体重。大家都知道,猫头鹰是“捕鼠能手”,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可捕食1000只田鼠,从鼠口夺回一吨粮食。啄木鸟堪称“森林医生”,一对啄木鸟可以保护500亩树林不受虫害。喜鹊一年的食物中80%以上都是害虫。一窝燕子一个夏季吃掉的害虫,如果头尾连起来,长达3公里。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还有些鸟类能传播花粉,传播植物的种子。

鸟类还是环境保护的检测员。许多鸟类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当这些气体超过正常浓度时,它们便会出现不适的症状,离开这里。

总之,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员,是人类的好朋友。如果鸟类在地球上绝迹,不但大自然失去莺歌燕舞的生机,更重要的是使生态失去平衡,昆虫、小兽就会大量繁殖,森林、草原会被一食而空,地球上的动物以及我们人类就会失去资源、失去食物。

篇8

进颈项,抬头看,原来是一棵大树,浓密的叶片被水气锁着,布满清晨的上空。风摇动叶片,悠悠然,坠落一滴滴露珠。在乱草覆盖的小径上散步,刚踏进去几十步,鞋面便被什么湿漉漉地打湿了。一抹会意的微笑,从我脸上漾了开来。我知道那是谁在和我嬉戏――露珠,它就像春天遗漏下的珍珠,又像夏日挥撒下的诗句,滚圆而晶莹凝结于秋叶、草尖。秋天来了,是秋天的诗行从天而降,溅落在你的脚背上了。

秋到叶尖露自凉――我突然地感悟到,这句话的丰富涵义。早些时候,我也知道露珠的生出,是由于

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并且用手拈动过它们娇小的身躯。然而那时还小,不知道它发生在什么季节。那时,似乎也根本没有季节的概念,也就不知道,只有秋天的露珠才最浓,最重。不知道,每当秋天来临,大雁南归之时,它们就那么如期地,布满树叶、草芽,凝结如水,仿佛赶赴一场约会。

第一次知道露的生长,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夜。那一次,到朋友家里小住,吃罢晚饭,她的父亲

坐在院中赏月。同学的母亲已过世,她的父亲很孤单。奇怪的是,朗月当空,老人却不和平时一样空身将坐,而是头上戴了一顶草帽,硕大的帽沿遮住了他半个身子。我问同学,伯伯赏月,为什么还要头戴草帽呢?同学也疑惑不知,遂上前去问,伯伯说,秋天天凉,而且夜晚要下露水的啊。我抬起头,发现院子的空中,是高耸着的桐树。树凝了露珠,坠下来,清凉如雨。

后来的一次,我在秋天的月夜下独坐,渐渐地,襟上无端潮了起来,我很安然地接受了夜的潮气,故

意坐至深夜,收起白天晒在院中的衣裳,至房中,发现它们也同样是潮湿着的,是那种湿漉漉的回潮的感觉。果如当年伯伯所说,秋天的夜晚,露水悄然而至,清凉的雾气,将你严密地围裹了。从此,每当秋天的夜晚,有月圆满在天穹,那时候,我总会找个时间,独自赏月。我若赏月,是必戴了凉帽的,有露的夜晚,不止是为了防止高树滴露,深蓝方格布面的凉帽,同时也给了我一半的温暖,那一丝一丝的温暖,能让我一时忘记了孤单。

孤单是很容易令人伤感的,亦很容易让人摇动起怀念。怀念从前美好的事情,怀念从前快乐的时光。

记得谁说过,当我们还是怀念过去的时候,我们就都已经老了。于是孤单也是使人伤感到流泪的时刻。

露凝集在夜晚,没有人发现它重视它,更不会有人欣赏,它当亦是寂寞孤单的了。不管怎样,赏露的

夜晚,我必是孤独的,我郑重而认真,因而绝不以为是闲情的来临。露无色而晶莹,我观察过,因而喜欢。它那晶莹中闪现出的圆润,是水以及水珠所不具有的,也是不能代替的。露珠来自大自然,是大自然的的女儿。一颗露珠的生出,与自然万物散发出的水气有关,它们是水气凝结而成的精华,因此我说,露珠是大自然的精灵,是我所以要赞美的,喜爱的。

这是大自然的精灵,从泥土和植物里氤氲出来,在草叶上集结,化成晶莹的水珠,于是也和泥土植物

一样朴素无华。你凝视它的时候,它仿佛也在凝视你,你发现它时,它似乎照见了你的影子,你认真去看,又刹时间消弥无存。露珠的心里惟有晶莹,真诚地托举出自己的全部,纯洁到毫无保留。

欣赏一枚露珠,要在没有太阳的早晨才行。只要起得早,到田野的荒草里去,就能看见钻石般的大颗

露珠,在茂盛的草叶上到处颤动,闪烁出五彩缤纷的光点。太阳一出来,那露珠就很快消弥了,快到你看不见它蒸腾而去的踪迹。它化成一道看不见的水气,升到天空,就变成了云朵,变成了雨后的彩虹。日落月升,暗夜来临,它才又一次化成露珠,变作大自然的女儿。人是有生命的,生生死死,明明灭灭。露珠也是有生命的,凝凝聚聚,循环往复。露珠的天堂,灿烂而阳光。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如是,露珠亦如是罢?所以,我总觉得,露珠是有眸子的,你以一双迟

疑着的目光面对它时,它也用迟疑的目光面对着你。我经常想,每一颗露珠,都能照得见一个人的心,多好,它能知道一个人的忧伤、爱恋,多好?正如它预告我们,它的到来,正是秋天的到来一样,它的使命,不但为了点缀美好的秋天,而且让我们坚硬冰冷的心,一点点温润起来,让爱的心沾满了潮湿。

在许多人眼里,秋天不只是收获的季节,它还是高树落叶,清瑟远山。它可燃起你的希望,也能惹来

你的无限愁肠。它像一排雁阵一样,牵动心扉,又如飘飞的黄叶,旋起莫名的感伤。它凝结在你的眉头,使沉甸甸的日子,揉进了秋思与惆怅。而晶莹的露,在人的眼里,更像一滴泪。但令人欣慰的是,它也同时,唤醒了我们的乐观和坚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写:“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诗句以露珠的姿态出现,写尽对秋天万般赞美的情怀,告诉我们为什么与秋天有着前世今生的不解之缘。

篇9

9月的第一缕秋风使大地褪去了夏季的炽热,没有了知了的喧嚣,没有了空调所带给人们的不自然。它引领着我们进入另一番天地,那里会让我们忘记烦恼,只留恋那里的美景。

秋天有着如夕阳般的火红,金黄的稻谷用最美的容颜迎接太阳。它的凄美引无数诗人尽折腰: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陶渊明的“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他们用美妙的诗句写出了对秋的热爱。都说秋天是凄凉的代名词,因为秋天凄风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残荷,雁鸣长空,因为秋天树叶会飘落,树木会光秃,风中也透着丝丝凉意。古代诗人常常以描写秋景来寄托对家人的思念,诗句里的悲凉让人为之触动。但同时秋天也是希望的代名词,它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其实在秋天当火红的树叶一片片从树上飘落,一阵秋风吹过,掀起无数落叶时,当你漫步在这样的情境中时感受到的一定不是凄凉,而是一个人的幽静,倾听万物的私语。你不会感到孤独,因为有着美景的陪伴。

秋天更是旅游的好季节,我们走在田间小路上,风儿轻轻抚摸着我的脸颊,带走我的汗水,蜻蜓在身边自由飞翔,清澈的河水载着落叶流向远方。我可以尽情奔跑,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也可以调皮的钻进稻田里,与那茁壮的稻谷比比谁高谁低。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里面是另一个世界,无数的精灵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忙碌着。这样的景物让我陶醉无法自拔。

秋天,没有夏天的热浪,没有冬天的寒冷。它的到来是自然的馈赠,是为大地的一次洗礼。这样的秋天怎能不爱。

一年级:蓝颜girl

篇10

鹰击长空,感谢阳光的召唤;鱼翔浅底、感谢河水的托浮;秋实累累,感谢春天的孕育;花香幽远,感谢清风的承载。感谢存自然,存于我心。

一、自然之春

清晨,推开房间的小窗,呼吸新鲜的空气,感谢自然的美好;走出屋门,脚踏松软的地毯,感谢自然的和谐;来到树林,感受绿荫下的清爽,感谢自然的舒适;走进溪水,聆听潺潺的水声,感谢自然的节奏。自然,带给人春的气息。

二、生命之夏

来到花坛,花朵怒放着,感谢生命的美丽;走向大海,海浪奔腾着,感谢生命的激昂;仰望蓝天,蓝天映衬着白云,感谢生命的奉献,进入森林,老虎怒吼着,感谢生命的豪放;站在墙角,花藤攀援着,感谢生命的进取;老燕归巢,小燕喳喳叫着,感谢生命的亲情。生命给人以夏的活力。

三、科技之秋

手持话筒,与远方亲人通话,即使相隔万里,也可问寒问暖,感谢科技缩短了距离;敲击键盘,写出优美的诗句,意蕴深远的文章,点击鼠标,打开知识的宝库,传诵最新的消息,感谢科技带来了方便;启动汽车,奔驰于辽阔大地,乘坐飞机,翱翔于广阔蓝天,驾驶快艇,穿梭于浩瀚海面,感谢科技,拉拢了异域;搭乘宇宙飞船,冲出大气层,冲向了广阔的宇宙,登陆月球,破解了人类千年的迷团,感谢科技,开阔了人的视野。科技让人尝到秋的丰收。

四、文明之冬

走在街头,盲人不必畏缩,自有路人伸手,感谢文明拉拢了人心;来到公园,昔日的垃圾已烟消云散,自有游人伸手,感谢文明,唤醒了人们的公德;进入集市,买卖的口角已不再发生,自有旁人伸手,感谢文明,提高了人们的觉悟;坐在海边,落水者不再惊恐,自有好人伸手,于是,大海中的救援已不再迟疑,感谢文明,使人性的纯美重现光彩。文明让人感到冬天的阳光,凋零的花朵也会重新绽放。

鸟栖息于树,树依傍于水,水奔流于山,山崛起于地。感谢存于自然,存于我心。

2004级1班赵子逸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