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礼物范文

时间:2023-04-11 01:2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年的礼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年的礼物

篇1

年的礼物

五三班赵刘洋 辅导老师郑瑞存

新年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可以穿新衣,放炮竹、收压岁钱、还可以收到很多礼物……“那我应该送给家人什么礼物呢?”噢,对了,我要给这一学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把它送给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这样评价我,“赵刘洋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在学习上还有些马虎,希望今后改正。”我想,这应该就是我的最大缺点,应该就是爸爸妈妈最关心的。我该怎么做呢?在这段大复习期间,我一定要认真读题,把老师说的每个细节都记在心中,什么单位呀,答语呀,标点符号呀,复数加s呀……都要重视,不能再输在小节上,因为老师说过“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

现在,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爸爸妈妈的笑脸,他们好像在对我说“我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剩下的一个月时间,我一定让自己做到最好!

篇2

送孩子一个理财好习惯

“妈妈,小强买了电动汽车,我也要。”“你们不是说好了给我买……”这些话,对于许多家长来说一定不陌生。虽然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但孩子花钱不眨眼的习惯,还是令很多家长头疼。尤其到了春节,长辈都会给孩子压岁钱。眼瞅着孩子拿着钱乱花,你感慨现在的孩子太不懂得大人的辛苦。有教育专家认为,孩子越早接触钱,越早学会理财,长大后就越会赚钱。家长们不如趁这大好时机,培养理财小专家吧!

让孩子当回小主人

春节购物,通常都是父母拿着钱买这买那,孩子跟在身后要这要那。那么今年,不妨让孩子带着钱让他买东西,而你跟在身后。孩子为了用有限的钱,买更多的商品,就会精打细算。父母可以趁机教孩子如何货比三家,如何选购既满意又省钱的商品。

和孩子讨论一年的花钱计划

想想未来一年,家里将有哪几项重要投资,然后在聊天中告诉孩子,当然,别忘了同时做一个换算。比如,你准备在新的一年买一台五六千元的电脑,可以对孩子说:“这个电脑相当于妈妈4个月的工资”,也可以说:“我们要省下买XX的钱,来买这台电脑。”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挣钱的不容易。

开个“天天银行”

在新年伊始开一个“天天银行”,让孩子每天攒一些钱,家长向孩子保证绝不挪用。攒到一定数目时,可以带孩子到银行,以他的名义将钱存好。到一定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用存折里的钱实现一个有意义的愿望。比如,为爷爷奶奶买生日礼物,或为他买一件心仪已久的玩具。时间长了,很容易让孩子养成珍惜零花钱的好习惯。

送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拥有感激之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但是,现在不少父母过分地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很多要求轻易得到满足,容易让孩子对别人的付出和帮助视而不见,并认为理所当然。因此,培养他的感恩习惯非常必要,而春节正是大好时机。

写感恩卡片

新春佳节,送一份节日礼物给亲朋好友以表祝福,是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但是,在送礼物之前,父母最好先坐下来,和孩子聊一聊。比如,送他礼物的这个人,曾经带给自己什么帮助。也让孩子说一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曾经接受过哪些人的帮助,然后和孩子一起动手,为帮助过自己的人做张卡片。

家庭恩典仪式

平时不好表达出的谢意,不妨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趁着全家举杯欢庆或开怀畅谈的时候表达出来。比如,丈夫感谢妻子对自己的支持,妻子对丈夫为家庭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大人的这些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也要感谢孩子为家庭增加了生机和活力。在这种氛围下,孩子很容易想到亲人的恩情,进而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送孩子一份开朗自信

现在,孩子与小伙伴的接触受到限制,再加上家长的溺爱,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很多小孩即使进入幼儿园,也显得非常孤僻,甚至受到小朋友的排斥。如果和同龄人处不好关系,很容易滋生自卑心理,时间一长,还会形成社交障碍,严重的会对以后的人生造成影响。如果你的孩子显露出不太合群,害怕与人交往等特点,做家长的一定要重视。不妨利用春节这个时机,给孩子一个融入同龄人的机会。

利用良好氛围

春节期间,家长可带孩子到游乐园等小朋友聚集比较多的地方。开始的时候,家长不要催促孩子加入群体当中,而是先让孩子站在旁边看别人玩耍。当孩子对游戏产生了兴趣,可以先由父母带着一起玩,然后,父母找一个性格开朗的孩子,带上自己的孩子玩,渐渐地让其融入更多的同伴中。当孩子有了良好感受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孩子会乐于与人接触。

篇3

1、从宏观的、战略大方向上讲,财务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前提下的企业价值管理。

2、从微观的、企业操作层面讲,一家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核心理念往往是由当时的企业内外部经济气候所决定的,比如现在,更多的会体现为“现金为王”。这种战术层面的所谓核心理念是可以与时俱进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一天清晨,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一份礼物——雪。

已是隆冬,呼啸的北风像刀子一样猛刮着,落尽了叶的树木伸展着光秃秃的枝条。

一天清晨,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一份礼物——雪。

小洞一个人走在路上很寂寞,不一会儿,他走到了柏林这个地方。

咦,这儿有一个雪人,这个雪人胖乎乎的,两只眼睛像镶嵌了两颗黑水晶,放着光芒,一个充满维生素C的大罗布当鼻子,香蕉似的嘴巴,轻轻向上翘,多可爱呀!是谁堆的呢?小洞环顾四周,可是并没有人,小洞沉思了一会儿,哦,一定是冬爷爷送给我的新年礼物,我就叫他“雪嘟”吧!

不一会儿,小洞的好朋友强强来了,他俩玩起了雪地上的比赛——打雪仗。他们迅速捏起了雪球,并找到了各自的藏身之处,一场激烈的战争便开始了。

他们你一下,我一下,虽然天气很冷,但是他们玩得特别的开心。忽然,强强要攻击小洞了,小洞朝“雪嘟”后面一躲,雪球并没有砸到小洞的身上,强强气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小洞却乐的捧腹大笑。

雪下了不久便停了,这雪就像歌中所唱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小洞一个人走在路上很寂寞,不一会儿,他走到了柏林这个地方。

咦,这儿有一个雪人,这个雪人胖乎乎的,两只眼睛像镶嵌了两颗黑水晶,放着光芒,一个充满维生素C的大罗布当鼻子,香蕉似的嘴巴,轻轻向上翘,多可爱呀!是谁堆的呢?小洞环顾四周,可是并没有人,小洞沉思了一会儿,哦,一定是冬爷爷送给我的新年礼物,我就叫他“雪嘟”吧!

不一会儿,小洞的好朋友强强来了,他俩玩起了雪地上的比赛——打雪仗。他们迅速捏起了雪球,并找到了各自的藏身之处,一场激烈的战争便开始了。

篇5

猪zhū爸bà爸b给ěi猪zhū老lǎo大dà买mǎi了le一yí个è铁tiě甲jiǎ小xiǎo宝bǎo,给ěi猪zhū老lǎo二èr买mǎi了le一yí个è可kě以yǐ翻fān跟ēn斗dou的de遥yáo控kòn汽qì车chē,给ěi猪zhū幺yāo妹mèi买mǎi了le一yí个è大dà布bù熊xión。

猪zhū爸bà爸b提tí着zhe装zhuān满mǎn玩wán具jù的de大dà口kǒu袋di,一yì边biān走zǒu一yì边biān想xiǎn象xiàn着zhe猪zhū宝bǎo宝bo们men收shōu到dào玩wán具jù时shí灿càn烂làn的de笑xiào脸liǎn,心xīn里lǐ美měi得de乐lè开kāi了le花huā。

突tū然rán,猪zhū爸bà爸b看kàn见jiàn了le一yí位wèi猪zhū妈mā妈m紧jǐn紧jǐn地de搂lǒu着zhe一yì只zhī小xiǎo猪zhū,坐zuò在zài马mǎ路lù边bin向xiàn过uò往wǎn的de行xín人rén乞qǐ讨tǎo。她tā把bǎ外wài套tào裹uǒ在zài了le小xiǎo猪zhū的de身shēn上shàn,自zì己jǐ只zhǐ穿chuān着zhe单dān薄báo的de衣yī服fu,在zài寒hán风fēn中zhōn瑟sè瑟sè发fā抖dǒu。

看kàn着zhe在zài妈mā妈m怀huái里lǐ呼hū呼hū大dà睡shuì的de小xiǎo猪zhū,猪zhū爸bà爸b觉jué得de鼻bí子zi酸suān酸suān的de,眼yǎn泪lèi一yí下xià子zi从cón眼yǎn眶kuàn中zhōn滑huá落luò下xià来lái。

猪zhū爸bà爸b轻qīn轻qīn地de把bǎ大dà口kǒu袋di放fàn在zài小xiǎo猪zhū身shēn旁pán,对duì猪zhū妈mā妈m说shuō:“这zhè是shì我wǒ家jiā三sān个è宝bǎo宝bo送sòn给ěi小xiǎo猪zhū的de新xīn年nián礼lǐ物wù,祝zhù你nǐ们men新xīn年nián快kuài乐lè!”

猪zhū爸bà爸b转zhuǎn身shēn跑pǎo回huí了le家jiā,他tā要yào告ào诉su自zì己jǐ的de三sān个è宝bǎo宝bo,他tā已yǐ经jīn代dài表biǎo他tā们men把bǎ新xīn年nián礼lǐ物wù转zhuǎn赠zèn给ěi了le另lìn一yì只zhī小xiǎo猪zhū。猪zhū爸bà爸b相xiān信xìn,猪zhū宝bǎo宝bo们men一yí定dìn会huì喜xǐ欢hun这zhè份fèn特tè殊shū的de新xīn年nián礼lǐ物wù的de。

篇6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49-01

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了不能对学生进行充分的素质教育。高中物理教师也是受到应试教育伤害很大的一个人群。长期以来人们对物理教师的印象就是“提一大包实验用具,披一身粉笔灰。”在当前的新课程标准下要求物理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教学理念。

一、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或者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人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师要有灵活运用教材并能发掘教材的能力

高中物理新教材不仅是传授物理知识的有效载体,而且更多的担负起物理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务。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物理教材的体系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新教材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和探究活动,重视从自然和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握物理规律。新教材体现出物理与其他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每一节都设立了“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介绍物理在生活及社会中的实际应用,“信息库”栏目则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能动地运用知识的欲望。新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新课标的理念和新教材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物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

三、教师还要具备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合作

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并着重考虑如何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物理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综观近年来高考试题,探索性试题所占的比例逐步加大,这类试题对学生物理思维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是对新课程如何考的一种导向。新课标认为,在教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物理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物理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便从中体现成功的喜悦。

篇7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管理;人本管理

作为服务性质的学习机构之一,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城市整体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真正发挥图书馆服务社会的作用,必须贯彻人本管理思想,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价值。

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而非以事物为中心,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注重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潜力。就图书馆而言,馆员与读者是图书馆组成要素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因而将人本管理思想应用到图书馆的管理与创新中,就是以二者为中心,对他们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

一、图书馆馆员与人本管理

以馆员为本,即在图书馆内部以图书管理者为根本,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出发,充分发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建康稳步地发展。

(一)充分尊重、理解、信任馆员

列宁曾说过:“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馆员是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是服务工作的主体,是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者和传递者,是知识信息与读者间传递的桥梁纽带,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完成,图书馆的和谐发展与繁荣,都必须依靠广大图书馆员。现代化的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设有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要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不是不可能的。图书馆馆员所从事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工作,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于馆员来说,对尊重的需求往往多于对物质的需求,对自我价值的要求往往高于对金钱的追求。因此,他们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和肯定,得到读者的尊重和理解。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应遵从以馆员为本的管理理念,经常深入馆员中间,了解他们的能力、价值观、心理需求层次及需求的满足程度,充分信任馆员,相信他们的人格、人品、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尊重不同性别、年龄、资历、性格及不同家庭社会背景的各个馆员,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馆员,尊重他们的劳动。要以人为本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计划,科学地配置设备等,激发馆员的自尊心、责任感、成就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发展空间,从而增强图书馆的活力,形成良好的图书馆组织文化。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的根本。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机制存在许多不良因素,如职工岗位长期固定不变,人员缺乏合理的流动和竞争,职称、职务晋升存在人为因素或论资排辈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制约着馆员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用人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决策机制,是最好的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

具体来说,第一,在管理中要注重馆员在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为馆员服务的思想,为馆员创造和提供优良、和谐、富有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后勤保障,了解馆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针对不同馆员的职业兴趣、能力倾向、理想抱负,结合图书馆的岗位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鼓励和帮助他们实现工作目标和人生价值。第二,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将馆员业务素质明确地用指标量化,对馆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将其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评聘等结合起来,使绩效考核成为促进馆员素质提高的推动力。第三,建立、健全竞争和激励机制。根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性化原则,定期实行“竞争上岗”制,并保证竞争的公开透明,同时运用激励机制,用激励和鼓励手段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潜能,为图书馆做出更大贡献。第四,实行民主管理,让馆员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应广泛征求馆员的意见,使决策取得广大馆员的认可。第五,要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措施的实行。

(三)重视馆员素质的提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馆员的角色也将定位于知识提供者、信息管理者、电子咨询员,用户需求的多样性要求馆员必须具备复合化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化的服务技能。图书馆馆员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图书馆,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培养和造就一流的馆员队伍作为管理的中心任务来抓,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树立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理念,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学习机制,制定培训计划,使组织中所有的成员都持续地学习。可以通过开展短期培训、学术交流、学术研讨、考察学习、岗位培训、脱产进修等措施,给每一位馆员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为他们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建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制度和长效机制,研究和制定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服务人才的一系列政策制度,鼓励馆员创新,让馆员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馆员素质。努力打造一支人才队伍,才能把图书馆的事业做好。

二、读者与人本管理

(一)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的主体是读者,而不是书。图书馆的价值体现于读者对它的利用之中,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前提,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而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通常又是单调、枯燥和烦琐的,如果没有较强的“读者是上帝”、“为读者服务是天职”的观念,就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工作就不会有热情,就容易使读者反感,从而发生矛盾和冲突。而“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价值观的凝结与提炼,它给图书馆的行为准则和发展目标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只有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才能唤起馆员巨大的工作动力和服务热情,并高水平、高效率、高热情地为读者服务,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全面和谐。图书馆的一切工作、服务都要围绕读者需求展开,把方便、快捷、有效地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作为工作的中心、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读者、研究读者,并对此做出积极的反应,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

(二)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在图书馆建筑功能和内部环境建设中,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营造一个可以刺激和提升读者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创建提高学习和研究效率的优雅环境,使读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对信息的利用,从而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的建筑应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其造型应与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统一、融洽。图书馆内应布局合理、标识清晰,使读者能最快找到所需。同时,室内应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馆内设备如书架、书柜、书桌、座椅等要坚固实用、造型新颖、色彩和谐;空间环境方面,可在走廊和阅览室内,用一些盆景、花卉点缀,墙上装饰一些名人名言字画等,营造一种和谐、优雅、整洁的环境。

(三)创新渠道的服务方式

图书馆要将可用的信息转化为读者的使用资源,为读者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改变以往“我提供什么服务,读者就接受什么服务”的服务方式,开创“读者需要什么服务,我就提供什么服务”的图书馆服务渠道。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扩大服务范围和领域,加快文献信息的流通速度,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使读者获取信息及时、方便、准确,从而得到最满意的服务。如实行藏—借—阅体化,实行开架服务,利用网络、宣传栏等形式介绍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为读者推荐优秀图书,帮助读者确立阅读目标和范围,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设置读者意见箱,召开读者座谈会,建立读者档案,延长开馆时间,满足读者的借阅需要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读者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图书馆要创新服务方式,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改变以往单一的馆藏文献的外借与内阅服务模式,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知识库服务以及多种在线或离线信息服务。

总之,图书馆要以最便捷的服务方式、最优良的服务质量、最充足的服务时间,为读者提供最有用的信息,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的真谛。

三、结语

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即是运用人本管理的方法,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提供良好的服务,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提升新时期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让图书馆朝着为读者服务、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宁君.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再认识[J].技术与市场,2007,(10):92~93.

篇8

【关键词】 物理情境 应用物理 教学活动 主动探究 交流合作

作为一名高中的物理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与时俱进,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创新教育方式手段,以更加素质化的教学活动来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才能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

1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应用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求知的欲望

1.1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人人参与课堂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徐径,是我们物理教师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而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积极地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心里进行探索。学习的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学者。”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在学习中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的寻求未知的知识,而情感因素是学习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新课程倡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只有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将一重锤用细线悬吊起来,然后用手把重锤拉到自己的鼻子前挨着鼻子,在保证鼻子(或头)不动的情况下,将重锤释放,一会儿重锤又返回来,它会碰着鼻子吗?”。学生提出各自的猜想,之后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演示。在重锤释放后返回来,同学由于第一次比较还怕,本能反应会立即让开。此时其他同学哈哈大笑,再让他重做一次发现重锤根本不会碰着自己鼻子,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这样便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也就不再枯燥了。

1.2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发现物理,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生活中的物理比比皆是,也是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重视中生活中的物理资源,可以使学生用物理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丰富他们的物理意识,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体育运动中抛掷铅球时铅球运行的最大水平距离问题(抛体运动);卫星发射问题;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拔河比赛问题。通过感受身边的物理,体验物理不是空洞的,而是现实的且富有意义的,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1.3重视物理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能力

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和能力。应用取向已成为国际物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认为物理应用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对待物理基本的观点和态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还要强调物理应用,不是简单的计算、理解等,而是培养一种物理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要让学生在“用物理”的活动中学到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提高物理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要让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分析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背景资料,引导他们用物理知识去搜索、处理信息,亲身感受物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2开展生动活泼且有效的物理活动

2.1在物理活动中,感受到物理的真谛

通过观察、提问、猜想、验证、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物理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有的物理概念比较抽象,用讲授的方法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逐渐形成概念。比如在力的概念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动手推、拉、压、提、拍物体,在做的的过程中感受力作用效果,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知识,达到深刻理解力的概念效果。

2.2开放课堂活动,注意活动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过度控制,往往唱独角戏或者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新课程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增加学生的物理探究活动。如此,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2.1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教师都应当理性地、心平气和地正确对待,并能视为重要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质疑是学生构建知识的重要环节,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不能是权威者,而应当是参与者。只有学生有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物理活动有效地开展。

2.2.2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对每一次活动的参与热情,真正使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物理活动不要流于形式,不是简单的讨论或争吵,而是有目的、有程序的和有意义的。

2.2.3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预期的教学进度和任务,而要关注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收获,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3 提倡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3.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总是以问题为对象的,学生只有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活动,才会有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对于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十分重要。例如:高一学生初步学习力,不知力为何物,它无颜色、无气味、无形状,容易产生困惑、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用手拍桌子会有什么感觉?”“一个人不用其他东西自己能将自己提起吗?”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3.2设计探究问题,使学生分组探究

创设恰当的探究问题,能促使学生探究动机的形成。根据认知理论,课堂探究教学过程应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问题必须是能启发思维的,富有探究意义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气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篇9

【关键词】 哮喘/治疗; 布地奈德混悬液; 甲基强的松龙; 雾化吸入; 糖皮质激素; 儿童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细胞及其细胞成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目前吸入药物治疗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取得显著效果,避免了病情加重,降低了住院率。但对于某些中、重症哮喘,临床医生常因担心其疗效,对吸入药物治疗有所顾忌,而选择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本试验用以验证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能否替代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中、重症哮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07/200907大连市友谊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中、重症哮喘患儿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5.1~12.8岁,平均7.1岁;病程1~5.4年,平均3.4年;中症36例,重症2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3~14.7岁,平均6.7岁;病程0.8~8.1年,平均3.9年;中症28例,重症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哮喘防治常规中儿童哮喘及中、重度哮喘的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确诊为哮喘急性发作期且符合中、重度哮喘诊断标准;(2)治疗前4周内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茶碱类药物。

1.4 排除标准 (1)并发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的极重度患儿;(2)并发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哮喘持续状态的患儿。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均记录临床评分和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等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阿斯利康公司,批号:306877,306933)1.0 mg和5%硫酸沙丁胺醇溶液(万托林,葛兰素公司,批号:C390575)0.5 mL雾化吸入,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法玛西亚普强公司,批号:R10209)1 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和5%硫酸沙丁胺醇溶液0.5 mL雾化吸入,每日2次。

1.6 观察指标 治疗后24 h分别记录临床评分和肺功能FEV1。

1.7 疗效判定标准 自拟儿童哮喘临床评分标准,见表1。表1 儿童哮喘的临床评分表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24 h,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哮喘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肺功能FEV1比较(±s)注:与治疗前比较,at=2.478,2.512,3.251,2.913,P<0.001。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两组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胺醇后,尽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途径不同,但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缓解,FEV1也均明显提高,病情得以控制缓解。硫酸沙丁胺醇通过激动呼吸道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明确指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最佳方法是吸入疗法。局部吸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炎症痉挛的病变气道,直接发挥其抗炎、解痉、平喘的作用。从解剖生理角度来分析,呼吸系统具有开放性、吸收性、表面作用受体丰富的特点,最适合吸入疗法的治疗。临床上,吸入疗法虽已广泛应用,但对急性中、重症哮喘,以往常采用口服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合并给氧、支气管扩张剂来治疗,疗效也得到肯定。然而,长期即使短期全身性应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儿童的生长发育,对患儿的皮质醇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而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可避免这一不利因素对哮喘患儿的影响。短期研究、长期研究和上市后监测的大量数据表明,布地奈德对哮喘患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全身性不良事件和局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都很低[2]。研究还表明,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气道抗炎强度是氢化可的松的600倍,是泼尼松的150倍。说明布地奈德混悬液以较小剂量即可达到疗效,降低了糖皮质激素的副反应。

布地奈德混悬液是吸入型不含卤素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水溶性高(149 mg/L),雾化吸入后,药物沉积在气道黏膜,穿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使膜受体激活,激活的类固醇受体复合物二聚体能进入细胞核中使靶基因上糖皮质激素应答抗炎机制加强。类固醇受体复合物与转录因子间直接相互作用也是形成抗炎作用的关键机制[3]。在雾化器的压缩泵作用下,布地奈德混悬液的雾化颗粒约为0.5 μm,能以较高浓度到达下气道,更易在作用部位发挥药效,因此起效迅速。并且布地奈德混悬液极少进入血液,故全身毒副反应轻微,即使布地奈德混悬液经全身吸收后,首先通过肝脏的85%~90%被降解,且其代谢生物活性较低,因此全身性毒副反应进一步减低。

总之,本文结果表明,雾化布地奈德混悬液作为中、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一线用药至少与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疗效相当,该结果与郭阳等[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联合雾化吸入,起效快,疗效好,可避免全身使用激素的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2] 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全球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哮喘患儿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混悬剂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0):1682.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 物理教学 备课

教学备课策略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备课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备物理课程标准

物理课程标准对教师全面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物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

学习物理课程标准要把握模块中各条“标准”的要求,准确地把握模块对各条“标准”的要求,就能把握教学的尺度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做到详略得当,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例如:物理课程标准对“运动的描述”的要求是:能用公式和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即标准要求学生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描述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注意不要在此设置难题或偏题,用公式描述匀变速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抽象、准确等特点,感受数学方法的奇妙,认识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会用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认识图象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即与数学公式相比,图象法显得直观、形象、生动,在解决物理问题中让人一目了然。

二、备物理教材

备物理教材,首先要通读教材,把握课程框架结构。高中物理共同必修课程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如《物理》(必修1)和《物理》(必修2)两个模块,共同必修模块旨在引导学生经历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备物理教材,要细读教材确定“五点”:(1)知识点,即教材中物理知识的要点;(2)重点,指课文中最核心、最关键、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3)难点,指学生难以理解把握,容易出错、混淆或思想难以接受的内容。比如,新教材中的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就是难点;(4)能力点,指课文中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时所体现的认识能力及实践能力,这也是新教材高度重视的部分;(5)思想点,指课文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能提高思想认识、升华价值观的内容。

备物理教材,要精读教材,协调好“六个”关系:(1)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关系。即知识目标、能力培养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结合起来;(2)传递知识、培养能力与陶冶情操的关系。即要以传递知识为基础,以发展能力为重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3)物理事实和物理原理的关系。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物理事实材料和物理基本原理,它们是统一的。在教学中,做到物理原理统率物理事实材料,物理事实说明物理原理,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4)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兼顾非重点,全面而又重点地进行教学;(5)适度与非适度的关系。即教学必须有适当的难度、广度、深度和一定的高度,做到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教法和学法的关系。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会学”“想学”,会思考,会做人。

教师在备物理教材时,既要钻研教材,更要超越教材,灵活运用,随时关注生活,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及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只有把自己变成了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备学生

备学生就是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支撑新知识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2)学生有什么物理学习的“需要”?这些需要与知识之间有何联系?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它们?(3)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识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技能?(4)学生有哪些物理兴趣、爱好亟待激发,以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动机?(5)学生对哪些物理知识能够自己学会?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6)学生具有了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7)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四、备物理课程资源

物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物理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物理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准备、广泛利用以下物理课程资源。

1.媒体信息

媒体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互联网、报刊、图书馆等方面。媒体信息具有直观、快捷、丰富、生动等特点,易于收集和整理,是物理教学中比较活跃的因素,广泛收集和利用物理媒体信息资源,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2.生活信息

重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重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把物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如新型电器中的物理原理,公共交通设施、交通工具某些新装置的物理原理等。

五、备物理教学方法

备方法是物理备课的重要环节。主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使之整合为有效的教学。

1.备方法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利于物理思维的激活,有利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和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2.备方法要注意学习方法

新课程重视对物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要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时我们应努力做到:①学生自己能自己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②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③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探究分析──指导学生学;④学生独立学习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

3.备方法要灵活开放

课堂有许多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恰当地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同时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参考文献:

[1]徐祥宝;;对撰写物理教学设计的新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