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简历范文

时间:2023-03-20 22:1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义工简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义工简历

篇1

关键词:监理工程师;建筑施工;意义

项目质量管控是实现项目综合效益,完成项目施工任务的关键。而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完善将直接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去,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还危机到财产的安全。同时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更显突出,特别是建理单位的总建理工程师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实施怎样的措施,控制好工程质量,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总结,谈一下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责任及如何控制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 总监的责任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这是国家对总监的要求,是国家赋予总监的权力,也是总监的责任。总监是监理单位对工程监理项目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外代表监理单位,对内是项目监理机构日常工作的负责人,在项目监理过程中,总监的责任重大,作用亦举足轻重。监理单位在选拔、任命总监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条件。作为项目总监,不仅本人要做好监理工作,而且还要带领项目监理机构全体人员一道做好监理工作,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管理。因此总监不仅要懂专业,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这样才能带领监理机构搞好项目监理。

2 总监的作用

总监,是监理公司履行监理合同的第一责任人。总监既是技术负责人,也是行政负责人,对项目监理部的全部监理工作负全责,总监在施工阶段现场监理工作中具有核心领导作用。作为监理企业派驻监理现场的全权代表,总监的责任是通过一系列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活动使项目目标得以实现,并且,在此过程中使项目利益相关者,包括业主、投资商、承包商、社会及项目内部成员都得到满意。现场监理工作的得失在于“管理 、程序、技术、资料”。

3 认真做好现场监理工作

3.1 监理现场管理标准化,为做好监理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3.1.1 监理机构配备标准化 按照监理投标承诺,配备具有相应职业资格、遵守职业道德、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较高的监理人员,专业、数量,人员数量满足现场施工需要。配备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的办公、生活设施、检验检测设备及交通工具。

3.1.2 管理制度标准化 建立和健全项目监理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及工作标准,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制定的监理管理规范性文件,构建结构清晰、职责明确、内容稳定、体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监理管理制度。

3.2 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预控工作

3.2.1 学习掌握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 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监理规范、委托监理合同、工程承包合同、设计文件、有关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方法,明确监理的权利、义务及目标、要求。审阅、核对施工图纸,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会。认真编写《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明确工程监理的关键部位,编制分项工程、关键部位监理旁站规划及实施细则,抓住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3.2.2 认真审查承包单位 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核对进场管理人员与投标书的相符性;认真审查承包单位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和分包单位有关资质资料、测量放线控制成果及保护措施、开工报告、主要进场人员报审表、拟进场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报审表,符合要求时予以签认。

3.3 做好质量过程控制,及时解决现场问题

3.3.1 现场监理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保证施工过程受控 严格按照“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的监理原则,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坚持用数据说话,对事不对人。现场监理要做到“五勤”:眼勤,手勤,腿勤,口勤,脑勤,想方设法保证工程质量。

3.3.2 加强施工现场定时或不定时的巡视和检测,全面掌握工程现场动态 巡视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和计划,提前计划好巡视路线,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投资控制等业务范围。携带常用的测量工具、拍摄器材和必要的安保用品等。巡视检查、检测的主要检查内容:是否按照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是否合格;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尤其是质检人员是否到岗到位;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工艺操作要求、特种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施工环境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已施工部位是否存在质量缺陷。现场巡视、检测发现的问题,要根据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等情况,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及时通知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处理;对于不按图施工、材料未经检测合格或擅自使用或存在严重隐患、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的,在向建设单位报告后,及时签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以杜绝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直至复查合格,同时将相关问题及处理情况在《监理日志》中做好记录。

3.4 严格过程验收,把住工程质量关

3.4.1 严格过程验收,夯实质量基础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要求: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本专业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及相关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验收:承包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向项目监理机构报验,专业监理工程师在规定的时限内组织承包单位专职质检人员等进行验收。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实物检查和资料检查两部分,验收合格后签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验收应在分项工程的所有检验批验收合格后进行。每个检验批的质量检查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质保资料等四个部分,只有当这四个部分的检查都完成并经评分计算出质量得分后,才能得出某个分项工程是否合格的结论。施工过程的监控是质量控制工作得到落实的关键环节。根据审核合格的施工图及承包合同中工程量计算规定,对承包单位申报的已完合格工程的数量进行核验,只有合同范围内且验收合格的工程才能计量计价。

3.4.2 一定要重视平行检验 平行检验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作出自己独立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监理工程师不但要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平行检验”,更要对建设工程的工序、检验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加强“平行检验”。承包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机构提出报验。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承包单位报送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自检结果,利用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现场检测或试验,符合设计要求时予以签认。对于不合格的项目,及时发出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承包单位整改。在“平行检验”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该留下具体的记录,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真实的监理资料。

4 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现场监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项目建设的目的,使建设单位满意。但我们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严格按房屋建筑项目建设程序办事,科学地建立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精心设计、精心管控,确保国家房屋建设的投资效益,只有做好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策划和质量控制,才能建设出更多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 黄芳,钟伟青:《住宅建筑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J]》

篇2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项目质量管控是实现项目综合效益,完成项目施工任务的关键。而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完善将直接参与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去,这不仅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还危机到财产的安全。同时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更显突出,特别是建理单位的总建理工程师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实施怎样的措施,控制好工程质量,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与总结,谈一下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责任及如何控制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 总监的责任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这是国家对总监的要求,是国家赋予总监的权力,也是总监的责任。总监是监理单位对工程监理项目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外代表监理单位,对内是项目监理机构日常工作的负责人,在项目监理过程中,总监的责任重大,作用亦举足轻重。监理单位在选拔、任命总监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条件。作为项目总监,不仅本人要做好监理工作,而且还要带领项目监理机构全体人员一道做好监理工作,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管理。因此总监不仅要懂专业,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这样才能带领监理机构搞好项目监理。

2 总监的作用 总监,是监理公司履行监理合同的第一责任人。总监既是技术负责人,也是行政负责人,对项目监理部的全部监理工作负全责,总监在施工阶段现场监理工作中具有核心领导作用。作为监理企业派驻监理现场的全权代表,总监的责任是通过一系列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活动使项目目标得以实现,并且,在此过程中使项目利益相关者,包括业主、投资商、承包商、社会及项目内部成员都得到满意。现场监理工作的得失在于“管理 、程序、技术、资料”。

3 认真做好现场监理工作

3.1 监理现场管理标准化,为做好监理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3.1.1 监理机构配备标准化 按照监理投标承诺,配备具有相应职业资格、遵守职业道德、年龄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较高的监理人员,专业、数量,人员数量满足现场施工需要。配备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的办公、生活设施、检验检测设备及交通工具。

3.1.2 管理制度标准化 建立和健全项目监理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及工作标准,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制定的监理管理规范性文件,构建结构清晰、职责明确、内容稳定、体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监理管理制度。

3.2 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预控工作

3.2.1 学习掌握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 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监理规范、委托监理合同、工程承包合同、设计文件、有关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方法,明确监理的权利、义务及目标、要求。审阅、核对施工图纸,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会。认真编写《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明确工程监理的关键部位,编制分项工程、关键部位监理旁站规划及实施细则,抓住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3.2.2 认真审查承包单位 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核对进场管理人员与投标书的相符性;认真审查承包单位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分包单位资格报审表和分包单位有关资质资料、测量放线控制成果及保护措施、开工报告、主要进场人员报审表、拟进场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报审表,符合要求时予以签认。

3.3 做好质量过程控制,及时解决现场问题

3.3.1 现场监理人员必须忠于职守,保证施工过程受控 严格按照“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的监理原则,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坚持用数据说话,对事不对人。现场监理要做到“五勤”:眼勤,手勤,腿勤,口勤,脑勤,想方设法保证工程质量。

3.3.2 加强施工现场定时或不定时的巡视和检测,全面掌握工程现场动态 巡视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和计划,提前计划好巡视路线,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投资控制等业务范围。携带常用的测量工具、拍摄器材和必要的安保用品等。巡视检查、检测的主要检查内容:是否按照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是否合格;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尤其是质检人员是否到岗到位;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工艺操作要求、特种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施工环境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已施工部位是否存在质量缺陷。现场巡视、检测发现的问题,要根据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等情况,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及时通知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处理;对于不按图施工、材料未经检测合格或擅自使用或存在严重隐患、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的,在向建设单位报告后,及时签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以杜绝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并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直至复查合格,同时将相关问题及处理情况在《监理日志》中做好记录。

3.4 严格过程验收,把住工程质量关

3.4.1 严格过程验收,夯实质量基础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要求: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本专业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及相关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验收:承包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向项目监理机构报验,专业监理工程师在规定的时限内组织承包单位专职质检人员等进行验收。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实物检查和资料检查两部分,验收合格后签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验收应在分项工程的所有检验批验收合格后进行。每个检验批的质量检查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质保资料等四个部分,只有当这四个部分的检查都完成并经评分计算出质量得分后,才能得出某个分项工程是否合格的结论。施工过程的监控是质量控制工作得到落实的关键环节。根据审核合格的施工图及承包合同中工程量计算规定,对承包单位申报的已完合格工程的数量进行核验,只有合同范围内且验收合格的工程才能计量计价。

3.4.2 一定要重视平行检验 平行检验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作出自己独立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监理工程师不但要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平行检验”,更要对建设工程的工序、检验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加强“平行检验”。承包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机构提出报验。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承包单位报送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等自检结果,利用必要的试验检测手段,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现场检测或试验,符合设计要求时予以签认。对于不合格的项目,及时发出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承包单位整改。在“平行检验”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该留下具体的记录,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真实的监理资料。

4 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现场监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项目建设的目的,使建设单位满意。但我们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严格按房屋建筑项目建设程序办事,科学地建立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精心设计、精心管控,确保国家房屋建设的投资效益,只有做好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策划和质量控制,才能建设出更多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 黄芳,钟伟青:《住宅建筑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J]》

篇3

关键词:公共利益;公权力;基本权利;立法界定;判定

中图分类号:D6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235-02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公共利益。”2004年3月宪法修正案中也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和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从法律条文的字面上分析,公共利益是限制私人利益的条件,私人利益在碰到公共利益的时候就应该让步,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从宪法的立法精神来重新分析这些法律条文呢?试想一下,如果说忽视公共利益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的功能会造成社会的无秩序的话,那么忽视公共利益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宗旨,则会使公共利益成为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危险源”。实践当中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首先是立法对公共利益定义的界定,然后是如何对公共利益进行合宪合法合理的判定。

2 立法对公共利益的界定

2.1 现在有关公共利益界定的研究情况

因为实践当中“公共利益”的概念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土地征用和城市房屋拆迁中引发的一系列的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后,人们才意识到:公共利益不再是简单的道德说辞和空洞的口号,而是作为具体行政决策的法律依据,并直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其特性表现在:

首先,由于公共利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而在表述上难以采用常规的方法对其进行定义。一般认为,公共利益往往涉及国家行为的正当与否,而国家行为总是与代表者的特殊身份紧密相连,只要国家出现某种需要,代表者就可以利用其特殊身份而赋予公共利益一个特定的含义。这样,社会生活中的任何领域都可能在特定条件下成为公共利益的潜在外延,使得这个概念的外延在理论上硕大无比,难以把握。

其次,由于公共利益的内容往往都是具体的,即具有多样性的统一,因而难以用抽象思维的放大加以绝对化,同其他利益分开。公共利益所具有的这种多样性的统一,使它既区别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同时又蕴涵在这些利益之中;它既不是游离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之外,也不是私人利益、集体利益简单的相加,而是社会共同的、普遍的利益。

另外,由于公共利益还是一个具有开放性、运动性的概念,难以机械的拟订一个静止的标准,生硬的规范各个社会领域的实际操作。毋庸质疑,公共利益在实体法上是一个广泛存在的概念,但是它的内涵往往在不同的领域表现为不同的侧重点和构成要素。其实这种特性也可以表述为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包括:“利益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受益对象的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这使得公共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描述而不能定义。

2.2 立法上对公共利益的界定

通过上面对公共利益性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法律中对于公共利益的表述都是一种概括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会导致权力滥用的情况。的确,要科学的界定公共利益的定义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为了满足社会实践的制度需要,为了防止政府权力的恣意扩大,切实保障公民和集体权益不受国家的不当侵犯,上述原因并不能成为阻碍我们界定公共利益的理由。

我们试着通过确定以下两个原则在立法上对公共利益的概念加以界定,具体表现为:一是关于公共利益的判定标准与程序,只能由法律根据宪法来科学界定。确立这个原则的目的,在于充分体现现代法治社会的控权理念。这样,立法者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将成为控制政府的行政权力行使的重要依据,以保证政府成为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忠实的“奴仆”。二是采用分散立法的模式,由各个部门的基本法各自界定本部门的公共利益。就我国法制体系建设的情况来看,宪法是规定国家权力和人民基本权利的根本大法,如果宪法不能界定公共利益,那么,只能由各个部门法分别根据自己所需要公、私权益的实际情况,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建立立法标准。由于各个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是特定的,所设定的公共利益也就有各自的特殊性。由于各个部门的调整对象基本上是确定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界定公共利益成为可能。

3 对公共利益的判定

如上所述,立法上将公共利益在不同的部门法中分别进行合法合理的界定,这是权力保障权利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公共利益这个最终目标的必要条件。对立法上所界定的公共利益判定的任务就部分的落到了行政机关的身上,为了防止公权力机关利用其代表者的身份随意对法律规定的公共利益进行界定,所以属于公权力机关组成部分的行政机关在进行决策时特别是为牵涉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时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3.1 对公共利益的判定要符合主体标准

主体包括供给主体和受益主体。首先,公共利益应当是由公共组织提供的供公众享用的公共服务,这里的公共组织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经法律规定或者授权的享有行政职能的组织。这些主体在为行政行为时应当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提供公共服务。以营利性为目的的主体进行的营利虽然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促进公共利益的作用,也不能定性为公益性活动。其次,公共利益的受益主体则是开放性的,没有什么特别条件的限制。比如城市环境的美化、公益设施的建造,其享用的主体都是开放性的。

3.2 对公共利益的判定要符合范围标准

前面谈到说各部门法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各自领域的公共利益进行界定,这种界定的方式我们也阐述了应该属于一种列举加反面排除式,对于这种立法界定的方式,行政机关在为具体的行政行为时,出于追求公共利益和保障私人利益的考虑,应该要严格限制在这个范围之内,并且我国相关的立法也可以参照国外很多已经很成熟的做法具体掌握不同部门法中不同利益标准的范围,对此严格进行适用。

3.3 行政机关在对公共利益进行解释和裁量时应该遵守比例原则

诚如翁岳先生所说:“国家为追求公共利益而限制人民自由权利时,不能逾越必要的限度,尤其人性尊严已经成为‘宪法’之基本理念,行政与实现国家目的时,更须予以尊重。”在行政机关为行政行为时,对公益的追求和公民基本权利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比较利益的大小,如果选择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则这种限制必须合乎比例,并且限制必须是必要的,即符合“比例原则”。比例原则包括三个分

原则:妥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在行为时对个人基本权利的限制应当能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二是在多个可以选择实现公共利益的手段中,所选择的手段侵害应当是最小的,三是所侵害的利益与所保护的公共利益之间合乎一定的比例,也就是前者应当大大小于后者。

这里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即比例性原则当中利益大小如何比较的问题,德国学者拉仑兹归纳出以下几个原则,列举一下以供参考:第一以基本法的价值秩序,一种利益较他种利益是否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二,当涉及位阶相同,所涉及的权力有歧义,一方面取决于所受保护的利益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假使某种利益让步时,其受害程度如何。第三,选择最轻微侵害手段或可能最小限制的原则。

3.4 对公共利益的判定应当遵循程序的正当性原则

笔者认为,确立关于公共利益判定的程序正当性原则,就是利用程序的正义来保证公共利益实体上界定的定义的正确运用,其内容至少应当包含两个方面:

(1)行政机关的程序要求;包括以下几点:①引入听证制度,根据自然正义原则对于正义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理解,一个理性的公共利益判定的过程应当能够听到代表不同利益之呼声。听证制度就是将这些呼声有机融入公共利益判定机制的制度化选择。②明确举证责任承担规则,凡是权利争讼的问题,与此相伴的就必然涉及到举证责任的承担问题。鉴于程序的发动者以及个体权利的保护等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在公共利益的判定过程中,权力机关应当对公共利益承担举证责任。③建立说明理由制度,权力机关必须对其最后作出的有关公共利益判定的结论――尤其是对行为作出过程中不同意见的取舍问题说明理由。这使得权力机关的行为也是以一种物理的状态呈现于社会公众,权力的行使也必将因其透明度的提高而受到无形但却极为有效之监督。

(2)确立一套关于公共利益的司法审查的标准;使司法机关的裁决在平纷争方面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在法治社会,司法保障之所以具有终局性的权威,主要在于这种制度安排能够为当事人提供充分的举证权和话语权。能够通过法庭审理而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依法形成各利益主体都能接受的博弈平衡,在公共利益的判定机制中确立这种程序制度,需要打破现行诉讼制度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人民群众拥有公益诉讼的权利,以便建立实体加程序的双重约束机制。

篇4

关键词:现状;地位与作用;重要性

U415.1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高速的发展着,与此同时,建筑工程质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工程能否顺利地进行施工,对于建筑物未来的安全使用,具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其中,监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1.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

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建设监理制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应。建设部出台了一系列监理法规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各地方政府也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确保了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的合法化,同时也确立了建筑工程监理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在建筑监理制度逐渐完善期间,我国的监理队伍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和规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市场上正常运转的监理公司已有六千多家,而受监项目达到了70%左右。监理工作的开展有效的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时间、成本的控制,我国的建设监理工作也得到了社会极大的认可。我国监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我国监理制度起步晚,旧有的监理制度不适应现下的工程现状,也给建设监理工作带了束缚;建设方对监理人员工作的不信任和误解;监理单位资质过低、准入门槛过低等等。只有正确应对我国建设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才会进一步促进建设监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2.建筑工程监理的地位和作用

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是为了规范建筑市场的秩序,完善工程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制度,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健全、完整的咨询服务体系,建筑工程监理工作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确保国家、公众以及业主的利益。

我国在建设领域实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在此期间,我国建设监理经过规划准备、试点和稳步发展阶段开始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转变,初步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新运行体制,较好地促进了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建设监理队伍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监理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监理工作正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的方向健康稳步发展。通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监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可。但是,建设监理制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才能更好地推进工程监理事业健康发展,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建筑工程监理的重要性

建设监理工作在监督、协调工程管理,保护有关各方利益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建筑工程监理在整个建筑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1建筑工程监理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

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监理工程师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他的行为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建设工程项目使用功能和价值的实现,这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监理工程师要严格遵守建筑工程中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规程,熟练掌握相关的合同文件,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相关的工作。监理工程师在严格审查进场原材料以及检验施工工艺、对施工产品的严格、全面的监控和管理等工作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整个建筑建设的质量。

3.2建筑工程监理的相关工作影响着工程进度的实现

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不仅是时间计划的控制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的问题,在进度工作控制中还要从工程的设计、招标、施工和竣工等各个阶段综合考虑,对整个工程进行持续、全面、严格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建设工程顺利进行,并且能减短工程投入使用的时间,进而取得最佳的投资效益。在设计初级阶段,监理单位要设计制定高质量的任务书,才能保证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开工时,要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实施总进度计划和网络图进行审核。总监理工程师在审核总进度计划时,要将总进度目标进一步分解并确定工程计划的关键线路,以及控制工程节点的进度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监理进度控制计划。

3.3建筑监理影响工程费用的节约

要在满足进度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实现对工程费用的有效控制。实际投资不能超过相应的计划投资。工程设计在监理的建设项目费用控制工作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计量和支付是监理过程中费用控制工作的核心,在工作中,监理工程师依照相应的合同文件,在认真审核工程清单中各项费用的基础上,深入施工工地现场,充分核实现场状况,进而实现对清单以外的各类计量的严格控制工作,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工程中的各类附加费用。

3.4建筑监理对安全工作的影响

只有做好安全工作,才能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在相对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开展各项工程的作业,能够顺利地生产出优质的工程产品。安全生产工作是保障工程质量水平的前提条件,工程质量的好坏同样也是工程安全的保障。施工全过程中都要充分重视对安全工作的管理,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或者施工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同施工情况和环境特点,要有针对的在施工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求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综上,工程的安全监理工作,目的是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人员必须在开展工作时充分了解施工安全的意义,明确安全监理所包含的内容。

3.5建筑监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建筑监理行业正在逐渐发展和壮大并且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贡献。然而这些工作还不能有效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建筑建设事业对于建筑施工质量工作的要求。我们可以从监理制度实行时间短和旧体制的深刻影响等方面找到相应的原因。我们应该注意到我国目前的监理市场不太规范,相关不利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制约了工程监理工作在我国的有效推行工作,工程监理要实现社会化运作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根据我国的国情及依据相应的企业的实力,培育成熟的监理企业。增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素质和专业配套能力的培养工作。(2)建立和设置有效的监理规范,充分明确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能,权益和责任。明确相应的奖惩措施,逐渐营造一种开放的,公平竞争的行业环境。(3)界定监理责任范围,进而建立监理企业相应的责任保险体制。同时组织成立相应的责任调查认证机构,对工程各方的责任进行有效的鉴定。(4)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相关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监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监理

引言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及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合同以及建设监理合同,对工程建设实行的监督管理。工程监理的作用是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用严密的监理制度,特殊的管理方式,按照合同规范要求,进行全过程跟踪和全面监督与管理,制止建设行为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工程建设费用!进度!质量按计划实现,确保工程建设行为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1、如何加强工程监理管理

1.1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条例

使我们每一个监理人员认识到安全必须进行监理,疏于对现场安全的监理,造成事故就要受到处理。要遵守/该审的审,该查的查,该管的管,该报的报0的工作原则。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文件,包括编制安全监理规划,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做到督促建设单位与施工承包单位签订工程项目安全施工责任书,督促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签订工程项目安全施工协议,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制定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了安全岗位责任制,是否针对施工现场实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措施体系。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检查施工单位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培训工作,做到审查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安全生产的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是否有针对性、程度性和符合性,审查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

1.2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的培训

安全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监理在施工现场会遇到许多安全细节问题而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好,甚至事故隐患存在却不能及时发现、排除,其原因之一就是现场监理人员缺乏相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因此要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就要求监理人员一方面要提高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甚至设备性能、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法规等。不仅要求掌握日常安全管理知识和技术,还要重点掌握模板承重架、脚手架、施工机械、深基坑支护、人货电梯、塔吊、泵送商品混凝土、高空作业、施工临时用电及装饰装修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掌握这些技术知识才能在施工安全监理工作中对施工作业危险点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预控,才能有效根据工程的专业特点对施工部位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才能有效、迅速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及时要求整改,使整个施工过程和环境处于一个安全可控状态。

1.3严格把关审批方案和安全设施验收程序

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及机械设备,建筑材料验收时严格遵守验收程序,对于他方的验收一定要督促,但不能取而代之。在审查各工程方案时,除对方案签署明确意见外,同时也将观点予以阐明,这样也将施工单位检查验收的责任予以明确。例如:塔吊等大型施工机械要审查是否有安装资质,操作人员是否有证,人证是否相符,是否在有效期内,安装后自检,然后专业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1.4对施工现场加强日常巡视检查

作为监理,岗位就应该在施工现场,只有立足于现场才能发现针对性的问题,现场监理人员每天保证5人出勤,只要有施工作业,不管白天黑夜,都要有监理人员在场,做到每道工序的施工过程都在监理人员的掌握控制之中。如制定上下班前的巡视制度,即10:00,14:00,17:00是易放松和疲倦的时间点,有效地制止了施工班组人员在该时段易放松警惕,发生事故的可能。

针对安全事故发生的后果的严重性,重视事前控制。监理控制主要有事前、事中和事后,而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必将带来严重后果。监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事前控制,这是监理职能的要求。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隐蔽施工,监理人员要实行旁站、巡视或平行检查。认真检查施工单位各项安全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对于每一部或每一工序施工前,首先将易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和环节,事先通过预控通知的方式传达给施工单位,让大家事前就明白自己的责任范围,工作起来尽心尽责,发现存在事故隐患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才能使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程度降低,消除事故隐患,制止建设行为中的危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1.5提高工程监理的标准化水平

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每一步工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我国目前的监理现状只做到了质量和进度控制,组织协调。例如,监理工程师把工程质量、进度计划、实施和控制三结合的图表制定出来,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内容要求去做,但由于监理人员是有责无权,这使制定的进度计划不能有效积极实施,导致工期拖后,不能按时交工。业主、施工、监理三方应相互交流,解决工程拖后的原因,监理人员严格记录好监理日志,在监理例会做出对上一周的总结和对下周工作内容提出建议,并积极协调好施工方和业主。

1.6整理好安全监理资料

安全监理资料包括:安全监理内部管理资料和审查或检查验收施工单位安全措施的管理资料。留足安全监理的痕迹,是考察业绩的依据,也是分析研究承包人施工安全管理和业主安全生产管理的参考资料,实际也是监理方本身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

2、结束语

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监理人员在树立高度敬业精神的同时,更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监理工作,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慨.建设工程安全监理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篇6

[关键词]荀子 心之所可 心知 道德动机

[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3)04-0143-06

荀子特殊的人性论学说与鲜明的经验品格必然要求一种与之适应的道德学说。如果从儒家向来以道德为本位的品格来看,我们可以说荀子的道德学说乃是其人性论的必然归宿。因此,对道德学说的讨论是荀子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功利与道义之间

海外汉学家倪德卫认为,荀子的道德理论基本上属于“结构论的自然主义”。所谓结构论的自然主义,即认为在自身不具有特定目的的自然之天的前提下,为了保证达到人类的多种需要,逐渐形成和创造了社会道德秩序。出于性恶的预设,“他们有难以控制的欲望,如果一种欲望要得到满足,必须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制约和秩序化”。在倪德卫看来,荀子是将道德的形成建立在人的需要上,至少在一开始是将道德作为达到好的社会生活或欲望之满足的手段而出现的。“在我最初的明觉状态中,我实在没有把‘道德’作为道德。”这实际上说的是道德的功利主义或后果主义开端。诚然,荀子向来强调“正理平治”的社会理想,且将是否有利于正理平治作为善恶的标准和价值来源。

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是善恶之分也矣。今诚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邪?则有恶用圣王,恶用礼义哉!虽有圣王礼义,将曷加于正理平治也哉!(《荀子·性恶》)

正理平治或偏险悖乱不但是“善”、“恶”导向的结果,且善、恶本身要以正理平治或偏险悖乱为衡量的标准。如果人的本性即是正理平治,那么“圣王礼义”也就没有加于其上的必要。这实际上进一步默认了正理平治是圣王礼义的目的。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性情而导之也。

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荀子·性恶》)从发生学上来讲,圣王起礼义、制法度的目的就是达至正理平治。而就礼义作为达至正理平治必由之途径而言,是否合于礼义才可以成为善恶的次一级标准,所谓“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荀子·不苟》)。因此,似乎在荀子看来“正理平治”乃是善恶价值的最终来源,礼义也只有基于这个根源才获得其价值。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就此断定荀子的道德学说就是一种功利主义、后果主义的道德学说呢?

然而,荀子同时对道德自身的价值也予以了直接的肯定。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荀子·劝学》)

就为学内容上讲,学开始于读诵经典,而以学习礼为究竟;就为学目的而言,学开始于学做士人,而以圣人为最终的指归。在荀子看来,讲不讲学甚至是人、禽之间的根本区别。荀子在此体现的乃是儒家对道德自身之善的一贯肯认。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

“为己”、“为人”的说法本于《论语》。熊公哲说:“入耳箸心,是谓为己之学;入耳出口,是谓为人之学。为己,自得于己;为人,求悦于人。”荀子在这里强调君子修身的目的在于完善自身,而不是取悦于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这里的“美”不是指服冕举止的外在美感,而是指由道德所焕发出的令人欣悦的美感。而这种道德的美感乃是基于自身,不在其作为功利的手段。

荀子一方面有功利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又坚持道德自身的价值,那么,该如何协调此二者?倪德卫在研究孟子的时候,也遇到了道义论和功利主义的争论。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推”是一种基于道德自身价值的道德实践方式。但孟子又往往将“推”与其所带来的好的结果放在一起讲。如“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孟子·梁惠王上》)。那么,究竟是基于道德自身,还是基于其预期的好结果而践行道德?倪德卫认为,道义论的动机和功利主义的动机可以共存,因为它们是在不同层面独立发挥作用的。这里涉及了道德动机的多样性和道德教化的对治性问题。虽然理想的道德动机应当是基于道德自身价值的肯认,但为了说服现实的人实践道德,也不排除用结果来激励道德实践,而期待在实践中发生某种动机的转化。那么,在荀子这里是否也有类似的处理?

在笔者看来,两种动机的并置尚不足以揭示荀子在此问题上的根本奥义。在荀子看来,“礼义法度”和“正理平治”之间是单一而必然的决定关系。礼义法度必然能开出正理平治,而正理平治也必由礼义法度才能实现。“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荀子·不苟》),正是指这种决定性关系。礼义法度之客观效用决定正理平治之达成,这完全可以是逻辑的或事实的陈述关系,而不必涉及价值来源的问题。“礼义法度”与“正理平治”实为一个价值大全的两个面向,并为君子的志求。故《荀子·儒效》说:“言政治之求,不下于安存;言志意之求,不下于上;言道德之求,不二后王。”君子在政治上的志求在于安存国家,在自身人格上的志求在为士以上事,在道德教化上的志求在于法后王。前者为政治社会的诉求,后两者为礼义道德的诉求,不相妨害,皆为荀子所肯认。如果套用现代伦理学的说法,我们或许可以说荀子的道德学说介于功利主义与道义论之间。这样一种复杂的形态之所以得以成立,与荀子关于心的学说密切相关。

二、“可”:道德动机之根本

荀子思想中功利与道义能得以共存,秘密在于“心”在实践中所具有的决定地位。荀子“心”的概念包含“知”、“能”两个方面的功能,可以简单概括为“认知”(包括思虑、权衡等)和“认可”(“心之所可”代表的能动功能和主宰地位)。作为“认知之心”,不能像孟子的“道德天心”那样既有“自我立法”的能力,又包含“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而作为“认可之心”,虽不能“自我立法”,却有自我实现的功能(行为意志)。所谓“求者从所可”(《荀子·正名》),人的行为或有不同,莫非出于自身的肯认。礼义自身之有价值,在于心的肯认;正理平治之社会有价值,亦出于心的肯认。因此,荀子的道德动机来源于“心之所可”(《荀子·正名》)。

荀子对“欲”的强调是其标志性特色之一,而“欲”显然也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人生而有欲”(《荀子·礼论》),“欲”作为人之概念的首出内容,是人之材朴。“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荀子·礼论》),欲自身具有“求”的主动性,其自我实现的动力也内在于自身。那么,“心之所可”与“欲”的行为意志的相似性是否意味着“心之所可”可以化约为欲的自我实现能力?许多学者正是在此思路上将“可”理解为“欲”的一种延伸。这种理解在文本中似乎很容易找到根据。

今人之生也,方知畜鸡狗猪彘,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刀布,有园布,然而衣不敢有丝帛;约者有筐箧之藏,然而行不敢有舆马。是何也?非不欲也,几不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故也。于是又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以继之也,是于己长虑顾后,几不甚善矣哉!(《荀子·荣辱》)

荀子说,“食酒肉”、“衣丝帛”、“乘舆马”等是人的天望,但是一般没有足够财力支持的人不会去做,反而会对这种欲望加以调服,这是基于长远的考虑。这种因长远考虑而“节用御欲,收敛蓄藏”,是更长时间内欲望之满足的保证。

David B.Wong在说明心之所可与欲的关系时,区分了“强解释方式”和“弱解释方式”。所谓“强解释方式”是认为“可”与“欲”的关系是一种争斗的关系,心从其所可而实践道德,首先就要求对欲望的控制。而“弱解释方式”之下,心与欲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合谋。他认为在荀子那里,“可”与“欲”作为动机的差别在于“一个人当下的口腹之欲与一个人经由对长远利益的反思而生起的欲望之间的抉择”;“心之所可的东西最终要建立在那些能长远最能满足主体欲望之总体的东西的基础之上”。这实际上是将“可”纳入“欲”的范围,成为“欲”的一种延伸。这样一来,道德行为的动机就将由欲来给予,而不必另外找寻行为意志的根源,也使道德实践对所有人来说似乎都成为必然的选择,只要对“道德立足于长期利益”这样的“事实”有足够认知的话。然而我们需要看到,“道德有利于长远利益的实现”本身就有很大的解释空间。包括“利益”的内涵(儒家往往“以义为利”)、“长远”的范围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界定。如我们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做道德的事情往往同时有损于自己当前利益和长远的利益。我们无法理解荀子“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不苟》)这种为道德而道德的主张,更无法理解“不可以生而可以死”(《荀子·正名》)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而这些都是士君子的重要品格和操守。诚如东方朔先生所说,以这种“弱解释的方式”来说明可与欲的关系,实际上暗自已将“欲”作为人唯一的动机。不仅与“欲”在荀子那里所具有的天然性相矛盾,也与荀子的道德理解有抵牾。

其实“可”与“欲”在荀子那里完全可以是独立的动机。T.C.KlineⅢ教授就指出,“‘心之所可’表示另一类动机,也许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一种‘实践判断’(practical judgment),它既有认知,又有意动(conative)的因素”。意志决断完全可以独立于“行”之外成为行为实现的原因。心之所可作为一种动机,表现的是心的自由能动的一面。此自由能动的一面为欲望之外的道德安立提供了可能。但这种能力本是开放的能力,并不就此保证道德的实现。因此,如何在心所具有的“可”的这个功能上面安立道德的内涵,尚需进一步的讨论。

“何谓衡?曰:道。”(《荀子·解蔽》)道,即指礼义法度而言。在礼义法度已然存在的时候,固然可以以礼义法度为衡量行为的标准,合于礼义法度的即是善,不合于礼义法度的即是恶。然而,为何一定要以礼义法度之“正道”为衡量善恶的标准,而不以“小道”、“邪道”为标准呢?从功利的观点出发,我们或许会回答说,礼义法度乃是能够创造正理平治的理想社会的正道,而其他的道都有或此或彼的偏颇。于是,礼义法度之所以能成为善恶的标准,乃由于它能保证正理平治的实现。故在选取礼义法度为标准之前,我们已经对正理平治的社会有了先行的认可。这一“认可”可以是原初的,而不再需要为之寻找更基础的根据(如“弱解释方式”所做的那样)。出于道义论的观点,或许我们可以说,以礼义法度为判断善恶的标准,乃是出于我们对礼义法度的直接认可,对此也不需要找其他理由来支持。这样,“心之所可”所表现的“认可”,如果追寻进一步原因的话,只能找到另一个“认可”,而不能找到这样一个事实,从这个事实,我们开始一系列的认可。这里表现的正是所有“结构论自然主义”或“以智识心”者都会遇到的“休谟问题”:从“是”中能否推出“应该”?就笔者对荀子的了解而言,他并没有想做这方面的探讨。比如在讨论“虚壹而静”的治心工夫的时候,荀子在前提中直接给定,“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荀子·解蔽》)。也就是说,“虚壹而静”的工夫所要告知的对象是那些已经“认可”了正道,并试图为求得此正道而努力的人。这种实践目的与方向的预设,使荀子避免了“一个毫无求道意向的人如何去做治心工夫”这样的追问。

从以上论述可以明白,“心之所可”并不完全出于纯理性的计算。如果我们要为一种认可寻找根据,找到的是另一种认可。用手段和目的的方式来理解的话,心的认识、推理、权衡能力对一种决断的作用只表现在手段层面上,也就是基于特定的行为目的选取一定的达成途径之时才有效。心的“认可”则同时发生在最终目的和达成手段两方面。因此我们看到,心之所可所展现的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动机。这个动机不但跟“欲”保持距离,而且也不是由心的其他能力(认知)所能完全限制(或保证)。就价值的根源来讲,它才是做元选择者。也只有基于心之所可,荀子思想体系中的道德主体才能够真正挺立。这样一种动机虽然并不能自然而必然地导致道德行为,但确实使道德行为成为可能,并提供道德行为的动机。

三、“知”:道德动机之挺立

道德的实现有待于道德动机的触发及其在诸动机的争斗中得以胜出和挺立。比如,对孟子而言,其道德动机在于与生俱来的道德倾向,这种道德倾向时或隐而不彰,以至于这种动机不能时时显现进而决定道德行为。但是孟子认为这种道德情感“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因此“思”对于道德倾向的触发至关重要,乃是其道德动机挺立之关键。在荀子这里,既然心之所可是道德动机,那么又是什么使这种动机得以触发并加强呢?

在荀子看来,“可”的前提在于“知”。因此,相对于孟子以“思”为触发道德动机即本有道德倾向者,荀子认为“知”是触发心之所可进而实践道德者。

心知道,然后可道;可道,然后能守道以禁非道。(《荀子·解蔽》)

“道”指礼义法度,而在荀子的思想中道德不外乎是礼义,故“道”亦可以指代“道德”。在荀子看来,只要对道有足够的认知,就能够认可它,进而凭借心之所可包含的意志行为能力守持、践履。

“知”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荀子·解蔽》:“凡以知,人之性也”),但这种形式的能力不能保证人能认识进而认可“道”。要由认识进而认可道必须满足两个要求。首先是治心的工夫。在荀子看来,诸子百家虽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但往往“蔽于一曲而圈于大理”,只能认识“道之一隅”,不能尽道之全体,只有像孔子这样的儒家圣人才可以“得周道”(《荀子·解蔽》)。那么,心如何能认识“道之全”呢?荀子认为必须经由“虚壹而静”的治心工夫通达“大清明”的境界才能认识道之全体。如果“虚壹而静”只是为了提升认识能力,那么其所达到的应是一种更好的认知状态。然而,荀子对“大清明”境界的描述,似乎让我们感受到那完全是一种道德的境界,而不能仅仅归结为认知状态。

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睾睾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蔽矣哉!(《荀子·解蔽》)

如果说,“莫见而不论”、“见四海”、“论久远”这些还可以看作是实然的认知能力的话,那么“莫论而失位”、“宇宙里矣”之类显然包含价值意涵在其中。这种价值因素是从哪里渗入的呢?这就涉及保证“知道”的第二个要求,即对正道(出于道义)或者对正道之结果(出于功利)的“认可”。“正道”在本意上作为人的思想行为“所由的途径”,作为一种“应该”的判断,是无法从实然世界中找到根据的。因而他的“应该”必须找到一个“应该”作为其逻辑起点。而荀子所说的心不具备自我立法的能力,故这种“应该”的来源只能寄望于“心之所可”作出的原初认可。荀子在《解蔽》中并没有探讨这种原初的认可如何发生,毋宁说他的逻辑正是以这种原初的认可为起点。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荀子用“未得道而求道”这个对象的界定来避开何以要去践行“治心之道”这方面的追问,在《解蔽》开篇时,荀子也用了类似的手法。

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荀子·解蔽》)

杨惊注:“言乱君、乱人本亦求理。”冢田虎曰:“言虽乱君、乱人,其中心实将求正道,以自为国家也。”以此看来,这句话不但与事实不符(虽不排除有好心办坏事,但更多的是坏事出于坏心),且与荀子性恶的主张矛盾。如果说暴虐君王、乱臣贼子这些极端人物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那么所有人的出发点都应当是好的。若然,则此向善的倾向必定在性中有基础,这必不符合荀子一贯的性论主张。事实上,“莫不求正而以自为”并不是荀子对一般人的事实判断,荀子这样说,只是表明其论述的逻辑起点。更经验地说,荀子这里的教化对象已经设定为那些“求正而以自为”的人。荀子在这里又一次避开了“是与应该”的难题。

由上可见,以“知”来激发“心之所可”必须以一种原初的价值认可(“心之所可”来完成)为根据和方向。因此,“知”并不能独立承担道德动机之发动的任务,其作用乃在于在已有某种模糊的价值倾向或者说道德动机的时候,通过分辨、权衡而使这种已有的动机及其达成之途径清晰化、合理化。进而强化。

要使这种建立在“心之所可”基础上的道德动机能现实地挺立,必然涉及其与来自“欲”的行为意志的关系。荀子虽然肯定人心的主宰作用,但对现实的人来说它只是“潜能”,其现实的发挥有待人为。故万百安认为,以“心之所可”克服人的欲望乃是人道德修养的第一阶段。由心之知到心的意志决定,只有发挥心的能动作用才能控制行为,使欲望无论如何强烈都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而在心之所可与欲望这两种动机机制的斗争中,“知”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荀子的框架内,作为一种逻辑的假定,知、可、欲三者在原初的时候,或者说在“顺情性”而为的时候是相辅相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欲占据主导作用,知是“为了”欲的实现,而“可”也没有独立的对象,唯欲之马首是瞻。…如果这样一种顺情性状态不包含内部的矛盾,那么知和可的独立作用就无从体现。而事实上,这样顺情性而为不可能被普遍化。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荀子·礼论》)

欲求无度,必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争夺。同时,即便在个人自身,不同的欲望之间也会有矛盾,如当下侈欲与长远生计之间的矛盾。矛盾带来种种限制,使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欲望进行考察和评估,这就有待于“知”的分辨、反思、权衡,进而加以取舍,所谓“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荀子·不苟》)。在荀子这里,正是这些矛盾使心的知虑决断能力得到发展,最终使“心之所可”的动机赢得独立性。

小结

“心之所可”所具有的自由的一面使荀学体系下的道德行为成为可能。而要使对道德行为的认可在诸种动机中胜出,进而决定现实的行为,则要凭借“心知”的能力。“知”使“心之所可”这种意志决断能力从欲的笼罩之下抽离、挺立,并且通过认知、分辨、权衡使已有的动机通达于现实的道德实践。

篇7

1工业遗产的文化生态思想

1.1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来源学科主要是文化学和生态学。它的起源是参照环境生态、自然生态,借用“生态”来表示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环境、秩序、状态等。也就是说,生态本来是一个反映自然、环境状态的词,借用“生态”一词应用于文化,就形成了文化生态的概念,目的是要表示文化现象也和自然现象相同,有自身内部的秩序和规律[4]。

1.2工业遗产的文化生态思想

文化生态学是文化学的一个分支,通过研究文化系统与其环境系统的关系,以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在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流变和作用,揭示文化生态的状态和功能。将文化生态学的思想应用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正是符合了这个趋势[5]。

工业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社会经济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工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种类丰富的工业文化,它们都可以被看成是有生命的有机体,众多的工业文化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工业文化群落、工业文化圈,甚至类似生物链的工业文化链。在研究整个城市的工业文化生态系统时,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化系统,强调运用整体、多样、共生、动态的观点去分析探讨,优化工业遗产内部和外部的结构,合理配置文化的资源与环境,完善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使工业文化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2柳州工业遗产文化生态系统的问题

2.1文化生态整体政策机制的缺乏

柳州目前尚未颁布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缺乏政策法规的保障。同时,还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领导机构来统筹协调相关的工作,起到“火车头”的作用。

2.2文化生态开发模式多样的丧失

由于缺乏保护理念和经验,柳州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可以根据不同的保护主体的特点,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开发模式。

2.3文化生态系统共生氛围的淡化

柳州市已完成的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公众参与度并不高,公众与文化的共生氛围逐渐淡化。蟠龙山供水设施位于蟠龙山半山腰,景点入口较隐蔽,不少市民还“不识庐山真面目”;102创意仓库原址是柳州市供销社的仓库,曾于2009年举办了“广西首届涂鸦大赛”“纸墨画展”等展览,如今却早已荒废。

2.4文化生态能量循环动态的不足

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导致柳州工业遗产与旅游资源缺乏必要的联系,尚未充分发挥工业资源的优势。目前仅有柳州钢铁厂和柳州卷烟厂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接待规模有限,对其他工业企业的带动力也不强。

3柳州工业遗产保与再利用的文化生态系统对策建议

3.1从整体观出发,实现整体保护

3.1.1成立保护机构

应建立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系统地总结遗产资料,整理和公布工业遗产基本情况,登录遗产清单,科学地研究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同时与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推进小组共同协作,实施一系列的保护和改造项目,最后移交柳州市工业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管理运营。

3.1.2制定保护规划

应根据不同的保护级别,对保护范围内的工业遗址的建筑艺术价值进行细致的专业评估,对工业遗产建筑的再利用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以防止出现盲拆、乱搭建或“千城一面”的改造局面。

3.2从多样观出发,进行多角度探索

3.1.1保护主体多样化

自然环境下的生物群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物种越丰富,稳定性越强。柳州工业遗产涉及的工业类型众多、形式多样,除了有形的,还有无形的,都应作为保护与再利用的对象。只有将保护主体多样化,才能丰富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和意义。

3.1.2利用模式多样化

在对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时候,应详细了解其修建年代、结构特点、地理位置、环境特点等条件,选取适合的开发模式。如有滨水区的柳州化肥厂,其搬迁后可以改建为遗址公园,保留原有厂区的道路和绿化,适当增加娱乐设施,为原厂区居民提供一个游憩的空间和场所。

3.3从共生观出发,平衡各方关系

3.2.1历史与现代的共生

新与旧的交错是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主题,可以既体现历史特征的建筑原貌,又将具有现代感的元素融入其中,实现古与今的共生。柳州压缩机总厂内留存有大型红钻木结构、砖混结构的锻工车间、钢材库等17座,保存较完好。还有较多高大的树木,环境十分优美,可以考虑对厂区进行区域性保护和适当改造,借鉴北京798艺术区的模式,改造成创意产业园。保留旧车间的建筑原貌,引入艺术创作者的工作室,还可以引入本土特色的奇石文化,让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高大敞亮和历史沧桑感为艺术家们和创意人群提供激发创意灵感的场所。

3.2.2决策者与公众的共生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不仅仅需要相关部门单当面的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公众的共识,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作为工业遗产的建造者、使用者,当地居民对工业遗产的使用状况往往比规划者更为了解,政府顾及不到的细节,可以依靠当地居民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强调居民的参与性,强调“自下而上”的开发模式作为补充,有利于地区遗产的可持续发展[6]。

3.3从动态观出发,实现可持续再利用

3.3.1资源利用的节约性

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工业遗产的每一处遗存都应遵循整个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形成文化生态的动态性。在对工业旧建筑内部空间进行重组时,拆下来的砖块可以再利用到建筑外部空间的隔离栏、导游指示牌、景观小品等,达到能量流动平衡。

3.3.2开发实践的动态性

工业旅游作为旅游行业悄然兴起的一个新领域,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开发热点。应充分利用工业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柳州工业特色的遗产旅游线路,通过参观工业企业的厂房、设备设施、生产或工艺流程,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场景等,寓学习于旅游中。

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集成管理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建设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大、业主需求的改变以及项目管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呈现出国际化、集成化、信息化趋势。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我国有许多项目已通过国际招标、咨询等方式运作,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使得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成为趋势和潮流。项目参与各方的国际化,使得项目管理上升到知识经济的高度,成为高知识、高技能的活动。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为了适应项目参与各方的需要,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增值,集成化已成为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趋势。所谓集成化管理,是指运用集成思想,通过保证管理对象和管理系统完整的内部联系,提高系统的整体协调程度,最终达到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不仅是指项目全寿命期的集成管理,而且包括项目工期、造价、质量、安全、环境等要素的集成管理。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伴随着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工程公司、咨询公司已经在项目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实现项目管理的网络化、虚拟化。国内外许多企业已开始大量应用项目管理软件,有的企业还从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研究工作。借助于有效的信息技术,将规划管理中的战略协调、运作管理中的变更管理、商业环境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等与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造价/成本、质量/安全、进度/工期控制)相结合,建立基于Internet的项目管理集成化信息平台,将成为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内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纵向管理集成―――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横向管理集成―――项目全要素造价管理、管理环境集成―――全面一体化管理。

1、项目进展阶段的集成―――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是指从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视角,运用集成化管理的思想,将传统管理模式下相对分离的项目策划决策阶段、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和项目运营维护阶段在管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项目策划决策、建设实施、运营维护的集成化管理系统,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

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系统、组织系统、信息系统几个方面。1)目标系统。除包括基本目标―――建设目标(工程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投资)和运营目标(服务质量、运营成本和经济收益)外,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目标还应包括:使项目利益相关者(项目投资者、业主、用户、承包商、供应商、政府、所在地周边组织等)满意;与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等环境相协调;满足项目所在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2)组织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组织系统不仅是指业主方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组织的一体化,而且还包括业主与工程项目参建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3)信息系统。该系统应是一个利用现代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寿命期中进行信息处理,为项目所有参与方提供信息服务,辅助其进行决策、实施和控制的集成化人机系统。业主应成为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集成化信息系统的主推动者。

2、项目管理目标的集成―――项目全要素造价管理由于项目目标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使得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不应仅考虑建设工程项目本身建造成本的控制,同时应考虑工期成本、质量成本、社会成本等方面的控制。

(1)项目工期成本。建设工程项目本身的建造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会随着工期的缩短而增加,间接成本会随着工期的缩短而减少。在考虑项目总成本时,还应考虑工期变化带来的其他损益,包括效益增量和资金的时间价值等。为了控制项目工期成本,需要从多种进度计划方案中寻求项目总成本最低时的工期安排。

(2)项目质量成本。项目质量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为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造成的损失费用总和。具体包括:控制成本、损失成本及特定情况下的外部质量成本。 (3)项目社会成本。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对世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潮流。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业主、供应商、金融机构、社区以及所在地政府的社会责任。当然包括企业员工的安全、福利、教育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责任。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必然会加大项目造价。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必须要考虑社会成本。

3、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的集成―――全面一体化管理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各类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纷纷开展了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三、企业应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的策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发展趋势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企业应努力适应建筑市场需求,转变市场经营理念,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培养项目管理人才,应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追求卓越绩效。

1、从项目的阶段性管理发展为全寿命期管理有条件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实施工程总承包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承包,我国一些工程设计企业已在工程总承包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也应实施“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甚至“五位一体”,为业主提供集工程咨询、工程设计、招标、造价咨询、工程监理于一体的项目管理承包或服务

2、从项目目标的分散管理发展为综合管理传统管理模式下将建设工程项目目标割裂后的分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至今仍未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以及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工程监理企业的发展空间受限等,与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分散管理不无关系。工程承包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定额体系,工程投标报价应与施工工艺及施工组织方案密切地联系起来,并实施全要素成本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也应综合考虑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造价、工期、环境、安全等因素为业主提供集成化管理服务。重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并不意味着项目目标的割裂。

3、从项目目标的定性管理发展为定量管理,由于信息技术、项目管理方法的迅速发展及项目管理的集成化,进一步促进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定量化、科学化。无论是工程承包企业,还是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均应建立项目管理数据库,存储建设工程项目策划决策及建设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这样不仅为项目的运营维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而且可以为以后类似工程项目的策划决策及建设实施提供重要参考。此外,还可以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进行工期成本优化、质量成本优化,从而实施项目目标的优化管理。

篇9

【关键词】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施工规范

一 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对于现场施工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1从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

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应该熟悉施工图纸,甚至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各种情况的处理准备方案,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

1.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材料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发放等几方面进行。

1.3做好人员管理工作

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的作用。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密不可分,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培养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又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

1.4做好施工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保护设施的设计与设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安全事故的处理和分析,建立安全值班制度等多方面对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二 施工安全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是这样。虽然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安全事故的发生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也存在着偶然性、特殊性及不可预见性。因此我们还要在平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保护人员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做好事故的事后控制工作主要就是要编制行之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怎样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1)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2)编制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3)辨识和控制危险源,加强作业人员的班前教育;(4)加强对所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5)积极采用“四新”技术,严把材料质量关,加强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6)编制行之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2 质量管理

2.1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检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2.2要做到质量监控事先预防,施工操作事前指导。主要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控制,第一是人的控制。要配备好“三大员”。即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他们必须责任心强,坚持原则、业务熟练、经验丰富、有较强的预见性,有三大员的严格把关,项目经理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偶然性质量因素方面。此外是人员的使用。工程施工与其他产业相比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劳动靠人来操作,所以应发挥各自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水平,尤其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的操作应由熟练工人去完成,必要时,还应对他们的技术水平予以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对于新型施工工艺,要引入“样板工程”。第二是材料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供应及时可防止偷工减料,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对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如不具备或对检验证明有疑问时,应查明原因。材料检验和进厂必须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监督下进行。

2.3要做到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线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理工程师检查。监理工程师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不能口头讲,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2.4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傲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会教育,安全意识资薄。很多生产经营单位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企业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淡薄而引发的事故率不断上升。

2.5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有些企业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既不重视制度建设,也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没有管理和责任落实可言。

四 后期施工管理的关键问题

到了建筑工程后期,这是影响整个工程验收交付的关键时期,一般都具有工期逼近、工序复杂、工种繁多、交叉等特点,工程量较大、涉及面广等特点。因此,后期施工管理是否到位,是能否确保整个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的关键。为此,可以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设置,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结构科学合理,并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都是实际中有力的组织措施。在管理措施方面,则是要求项目管理者统一思想,并且各参与方的管理目标应该保持统一,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控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设施工管理是影响着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的重要工作。作为建设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系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采用各种符合施工实际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施工管理方法,以确保建设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以此助推建设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鉴于业主欲请监理工程师履行某些服务,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已接受监理工程师为履行该类服务所提出的建议书。

兹就以下事项达成本协议:

1.本协议书中的措辞和用语应与下文提及的“服务协议书条件”中分别赋予它们的义相同。

2.下列文件应被认为是组成本协议书的一部分,并应被作为其一部分进行阅读和理解, 即:

(a)中标函;

(b)协议书附录;

(c)土建工程施工监理服务协议书条件;

(d)附件,即:

附件a--理服务范围

附件b--业主提供的人员、设备、设施和其他服务

附件c--报酬和支付__________________

3.考虑到下文提及的业主对监理工程师的支付,监理工程师在此同意业主的要求,遵照本协议书的规定履行服务。

4.业主在此同意按本协议书规定的期限和方式,向监理工程师支付根据协议书规定应付的款项,以此作为履行服务的报酬。

谨于前文所书明之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由立约双方根据有关的法律签署本协议书。

特此证明。

由_________在场的情况下 由______________在场的情况下

业主的合法代表签名:___ 监理工程师的合法代表签名:__

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 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协议书附录

条款内容 条款号

定义 1

项目名称是1(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期限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起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赔偿的限额18.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服务开始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付的时间31(b)

当地货币_______42_______天

外币_______56_______天

对过期应付款项

商定的补偿 每天______________%

协议书规定的货币 32支付的货币

协议书中货币的汇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协议书的语言 36

主导语言汉语/英语

协议书遵循的法律工程所在国或地区的法律

业务总部所在地  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