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话题范文

时间:2023-03-25 20:3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话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丽话题

篇1

2、平凡的一滴水很美丽。茫茫人海中,洪战辉便是一滴平凡的水。他不是星光闪闪的明星,也不是家缠万贯的富豪,他,只不过是个平凡的大学生。他打工挣钱,不是为了“推动祖国经济发展,实现伟大复兴”,而只不过是为了撑起困境中的家庭,让妹妹生活得更好罢了。平凡的心愿,平凡地去实现,可他却感动了中国。洪战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是他的美丽所在,他的行为所折射的正是精神文明的光辉。我们是平凡的人,我们也可以拥有那份美丽--只要我们向洪战辉学习。

3、平凡的一朵花很美丽。许多人喜欢牡丹花,因为它雍容华贵,高贵典雅。而邰丽华让我发现:平凡的一朵花也美丽。如果说一般的人是平凡人,那么残疾人更是平凡中的平凡。邰丽华,正是一朵受到上天不公待遇的花朵,如果没有那次春晚的绽放,她根本不为人所知道。可她身残志坚,那纤弱的双臂,舞出了天地间绝美的姿态!我忽然嗅到了生命的芳香。邰丽华坚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她的美丽所在,她点缀的正是心灵春天的美丽。我们是平凡的人,我们也可以拥有那份美丽--只要我们向邰丽华那样散播内在的芳香。

4、平凡的一颗螺丝钉很美丽。神舟六号成功发射,使聂海胜、费俊龙两位英雄航天员受到所有人的鲜花与掌声,他们的背后,有一群扎根在戈壁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像一颗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认真刻苦,毫不张扬,这就是他们的美丽所在,他们的工作带动了航天机器的运转。我们是平凡的人,我们也可以拥有那份美丽--只要我们能踏踏实实、默默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

篇2

高一牛津英语Module 4第二单元语法情态动词,内容多且繁。如果向学生直接灌输语法规则,很难完成学习语言的目的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所以本人就结合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优势,分别创设不同的情境,生动、活泼的场景引出情态动词的具体用法。

1. 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插入图片和视屏,可以给学生提供情境,以更直观的方式实现抽象的语法知识的展示,易于让学生理解。我在讲授情态动词表推测的用法的时候,用一个简笔画画青蛙的视屏,按照画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让学生猜What is it?画画的过程分六个步骤。情态动词表推测不难掌握,但众多表推测的情态动词放一起,怎么区别可能性的大小,如何正确使用学生常混淆。按下面的步骤来,就很清晰。例如,画出第一步的时候就停下来让学生猜一次。由于给出的信息不够多,他们会用表达可能性最小的词给出不同的答案。A说Maybe it is an egg. B说It is possible to be a stone.学生还有更多千奇百怪的猜测,不一一列举。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开动了他们的脑筋,让他们积极思考,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出:It may or might be ...

接下来看视屏中画的第二步。又让他们猜。由于信息不断地增多,他们猜测的把握也越来越大。最后就非常确定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出couldshould/ought to must。在活动中体验了新的语言现象,为学生对新的语法规则的掌握和运用做好铺垫。

2. 利用多媒体构建真实语言情境

学习一门语言需要有语言环境,而我们中国学生不可能人人都有这样的机会或条件生活在说英语的国家,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多媒体虚构这样的真实语言环境。突显语言的实践功能,培养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使语法规则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内化。

在教授情态动词有表示能力、责任、义务、请求、允许、建议和意见时,我把这些用法全部串联到一件事情中。这个事情还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左思右想我就选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描述俩人邂逅、恋爱到结婚。中间在请求双方父母同意的过程中招到反对,在好友的建议和帮助下最终走到一起。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这个电影短片,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就是呈现情态动词这些用法的过程。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语言现象,一边用问题逐步引出,完成用语言来实现交际的目的。

3. 通过话题情境实现情态动词表达情感、观点和态度的实际用法

让学生看图,并简要描述图的内容。利用图片给的情境,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图片内容他们在考试,他们想作弊。于是教师就有了Should we copy in the exam?这样的话题,让他们进一步讨论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怎么做,尽可能地使用更多的情态动词。讨论后让他们完成写作。不仅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还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资源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优化英语语法教学,把学生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能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增强理解和记忆效果,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

语法课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准确性的根基。因此,教师在设置语法课时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按语言规律,优化语法课的教学。坚持循序渐进,多方面结合,多种方法并用,以期打造高效率的语法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庭芗. 英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薄冰. 新编英语语法[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

篇3

【关键词】多媒体 英语教学 合理应用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在我校普遍安装了多媒体讲台,这无疑为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提供了便利。多媒体辅助教学也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 “表演”,逐步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日益普及。英语教师如何做到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呢?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何导入新课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开讲能创设一个新颖的教学情景,从而引发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

(一)教师可以对图片提问和描述导入新课,例如,教学仁爱英语七下Unit8 Topic1 Section C时,学生可能对英国、澳大利亚的天气状况不太了解,先向学生展示伦敦和悉尼、昆明这三个城市的图片,并将表示天气状况的图标分别粘贴在三个城市图片的左上角,Which city is it? It's Sydne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It's cold. It sometimes snows.Because it's winter in August.Summer holidays are coming,do you plan to visit Sydney?这样通过对图片提问和描述导入新课后,再进行课文整体教学。这样学生对这三个城市天气状况有一个直观的初步了解,并从中学习到一些有关的英文词汇,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而有些课文,则可采用介绍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为切入点,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如仁爱英语八上Unit 3 Topic3Section B是一段关于谈论学生非常喜欢的Harry Porter影片的对话,在导入新课时,我又向学生展示了Harry Porter影片的精彩片断,引导学生思考:Did you like Harry Potter? Wasn't the scenery beautiful? Did you enjoy the music? Was it pleasant? 这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学习一些有关的英文词汇。而后让学生用事先搜集到相关的图片、海报和内容简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汇报。

(三)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歌曲、影片也很感兴趣。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或影片,创设生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例如,教仁爱英语八上,Unit 3Topic2 Section B时,可采用一些经典歌曲作导入,如播放莫扎特的《小夜曲》片段,伴随着优美的旋律通过师生问答,T: What kind of music is it? Do you know the Chinese name of the music? Who wrote it? Where can we enjoy the music? 引出该课的话题some types of music,并介绍三种音乐类型的特点

二、多媒体有助于新句型的学习和操练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出现很多的新句型,在这些新句型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网上下载的大量图片,进行新句型的操练。例如七下Unit6 Topic1 Section B学习Is there a cat under the chair? Yes, there is. Are there any birds in the tree? Yes, there are.

How many birds are there in the tree? There are two.在学习以上每个句型时,设计将句型打印在每张幻灯片的右侧,并将替换部分用显眼的颜色突出来,以提醒学生注意。左侧安排不同图片和关键的词或短语,这样通过大量操练,使学生对所学的句型朗朗上口。在一定量的操练基础上,再对句型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如教学仁爱英语七下unit6和八上unit4在讨论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话题时,可通过配有优美音乐的画面展示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和闲适的田园生活,将学生引入情境。接着播放展示城市拥挤的楼群,繁忙的交通,喧闹的街道,嘈杂的人群,可以让学生对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城乡生活的差别以及各自的优劣。T :Do you like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or in the city ? Why do you think so?S :I like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Because it has bluer sky, greener trees and clearer rivers.T: Do you agree with him?S: But I like the life in the city.Because I spend less time on the way to school.T: Yes,you're right.It's convenient for us to live in the city.

四、多媒体使复习课,作文课等扩大容量,提高效率

当然,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法,有其优越性也有局限性。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好多媒体教学呢?

(一)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所具有的很多作用是多媒体的功能所不可取代的。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使他们有心理准备,调节他们的注意力,并注意及时地反馈矫正,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

(二) 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和声音材料时,只是把文中的情景和有声语言展示给了学生,它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用英语进行的交际操练,也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我们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当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使多媒体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使用多媒体要适时,适度。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适时、适度,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有选择性的在部分教学环节使用多媒体。比如英语课前的 “Free Talk”、值日生的 “Duty Report”,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好方式,它是多媒体所不可替代的。有时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实物或简笔画同样能起到神奇的效果。

篇4

1 情感输入法

情感,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也是最普通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教育首先应该是爱的教育。

初中学生情感丰富,做教师的应该通过自身行为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那份融融情感,并把它和学生自身的那种情感因素汇合起来,这无论是对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或是对教学的顺利进行,都将是一种巨大的能量。

因此,要使学生接受你传授的知识,首先应该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你。如师生之间建立“谈话日”制度,通过情感的交流,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2 音乐感染法

音乐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现实生活中音乐可以促使植物的生长,音乐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绩,音乐甚至可以改变孩子的容貌,这一切可不是天方夜谈。

为此。在美术教学中实行“音乐浴”。如在学习风景画时,以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作伴奏。那种“到达乡村时所唤起的”,“溪边景色”,“乡民欢乐的集会”,“暴风雨”,“雨后的愉快和感奋心情”。使同学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愉快,学习气氛轻松。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画面的效果也非常理想。

3 知识渗透法

李政道说:“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站在人类知识的高度来认识:“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商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通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因此。我们说各类知识之间是可以互相渗透的。

在美术教学中,同样可以渗透各种知识。有一堂课,是这样的:学习“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有的同学把每个面都画的一样大(透视不对)。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大家认识到,空间表现能力和审美活动的联系太密切了,表示一定要学好几何课。

在美术实践中,我们常常需要把体育活动中的姿恣,历史课中展示的彩陶造型和色彩,地理课中讲述的山川、河流、音乐的意境等通过画面给予借鉴和再现。因此,美术课教学可以把多种知识汇入在同条河流中,让它们在这里闪光。

4 兴趣引导法

在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通过描写生动的形象,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色彩渐变练习,一般是画出很多方格。然后依次变化,这样做作业肯定是乏味的。于是,以同学们喜爱的孔雀开屏为素材,让学生做色彩渐变练习,由于形象美丽,尽管难度较大,同学还是以极大的兴趣。圆满完成了作业。

5 教学示范法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善于摹仿。因此,教师不但要在品行上成为学生的楷模,而且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应给予示范。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我们教师应当先做一遍。一方面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以便有的放矢地辅导学生;另一方面教师的作业具有示范和启发的意义,促使学生作业的规范化。

6 成功激励法

成功是对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信心的一种展示。在批改作业时,首先应肯定其优点,然后再指出不足。使每次批作业都具有成功的因素,由此使学生树立信心,调动其潜在的更大能量。

7 环境陶冶法

良好的环境具有影响、激励、强化学生品质和行为的作用。为了使美术特长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我们在四周的墙壁挂了教师的范画和学生的优秀作品,在左右墙上方,分别写着两幅标语:“爱、勤、悟、静”,“心悦、和谐、效率、创造”。在这种良好的艺术环境中,有利于陶冶情操,强化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

篇5

美术教学必须立足于美术本体。美术本体指的是美术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其具体内容为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这些基本因素组合成完整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只有这些内容才是构成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真正内涵。如果美术课堂离开了美术本体,不去把握美术语言的运用与学习,那么美术教学就会丢掉自身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也就成为空谈。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笔者在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上作了有益尝试。

一、 立足美术本体,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的制订应明确而具体,避免过于笼统。

例如,在《徒手画》一课教学时,若把教学目标确定为“能运用徒手画正确表达物体”,则缺乏针对性。如果在教学目标中未明确指出需要学生掌握美术语言中关于线条和图像的具体要求,那么学生对什么叫“正确表达物体”是茫然的,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具有可操作性。《徒手画》一课教学时,笔者遵循立足美术本体的思路,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层面上制订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徒手画是一种绘画形式;掌握徒手画的基本特点,认识到不但可以用简单的线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还可以用线条代替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能力目标 学会对线条的流畅运用;知道布局的详略关系;敢于坚定自信地画出想表达的事物和情感。

情感目标 乐于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运用徒手画记录自己所见、所闻及所思。

运用美术语言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以下几点:1. 徒手画主要是为了表达情绪,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2. 不强调正确空间透视关系;3. 要尽可能把看到的如实画下来,画得细致;4. 表现要有重点,用线条的疏密变化体现画面的节奏感。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学生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就敢于并善于表达了。

课堂教学需要分别制订每节课的目标及单元目标。美术语言涵盖面广,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学好的,教师应当从课本内容中概括提炼,使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既各自有所侧重,又能保持连续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不断积累、层层递进,最终学到比较系统的知识。同时,在教学目标中指出每节课的侧重点,并明确每节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课效果也就比较理想了。

二、 立足美术本体,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当前的美术教学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将唱歌、跳舞、讲故事、做游戏安排进美术课堂。用非学科因素作为美术课的补充,对美术教育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过分强调动觉、听觉、触觉,追求形式上的活泼新颖,则容易形成一种泡沫式的、大杂烩式的凑合。从教学效果看,就可能达不到良好了,甚至使学生得不到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美术课本中的有些内容,很多在其他学科中涉及过。如讲授《校园环境标识设计》时,学生反映在社会课上做过;又比如《故宫》欣赏课,学生反映在历史课上讲过。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选择和组织这些课的教学内容时,要特别注重美术本体的体现。其他学科因素介入美术课堂,必须为美术教学服务,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美术语言。因此,在选择和组织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时,必须立足美术本体,切忌喧宾夺主。

以《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为例,社会课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体验,而美术课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是在设计中标识的形状、颜色等元素要点。再以《故宫》为例,历史课强调的是故宫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建筑布局的历史发展,而美术课的重点就应该是故宫的建筑美学,并由此延伸到中国两大不同建筑风格的介绍等。

笔者认为:美术课和其他课相比,在内容的选定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要点来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与方法,组织好教学的基本内容。

三、 立足美术本体,以美术语言贯穿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立足美术本体,运用美术语言的最重要的环节。在新课程标准下,美术课堂中必须克服的另一种倾向,就是过分注重教学过程有趣,而忽略了美术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去掉很多“花头”的表面文章,使美术学科知识深入到学生内心。

例如,笔者在设计《标志设计》的教学案例时,始终围绕知识要点,指导学生具体进行标志设计,而没有仅通过资料图片的展示、简单的分析就让学生直接进行模仿。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把标志设计分为从文字转化考虑、从图形转化考虑等不同的方法,对每种方法都具体展开讨论并进行示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最基本的标志造型手段。

在学生透彻理解标志设计的美术语言原理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为学校艺术节设计标志,学生都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从学生的作业看,有的用中文“艺”字作为标志主体;有的利用喇叭、毛笔、音符、颜料这些在学生艺术节中常用元素的图形构成标志主体;有的将与艺术节有关的文字和拼音融合进图案;有的将文字和拼音转化成图形来构成标志。由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落实了,所以学生在创作时将这些知识点都表达了出来,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作业。

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手段就是课堂讨论。如何立足美术本体、组织好课堂讨论,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过程必须重视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才能给课堂注入活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习取得更好效果。

四、 立足美术本体,做好教学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与对作品的欣赏水平和艺术的理解能力有密切关系。为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习作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收获,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从美学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常有这样的现象:当教师示范作品或学生的优秀作业时,学生总会发出惊叹声,但请他们说出这些作品究竟好在哪里,学生往往又说不出所以然。教师应在对艺术作品的诠释上,向学生传递正确而明了的信息,让学生知道作品的美之所在,学会欣赏,进而学会表达。

笔者在讲授欣赏课《齐白石》时,要求每个学生用心感受齐白石老人的艺术作品,并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可以是词语、句子或段落。这一要求较为明确,即使是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寻找到几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笔者给予了一定的引导,如“色彩上感觉如何”“内容上、形式上感觉如何”等,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方向。用笔记录欣赏美术作品的感受,其好处是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实践表明,学生所描述的感受大都非常到位、出色,如学生用“朴实、清淡、童趣”等词汇描述了自己对齐白石作品的感受,让笔者觉得非常准确,并深深地感动了笔者。但并不是每个学生的每一条感受都说得很好,教师要从全体学生的描述中选出比较好的进行归纳和综合,形成最终的评价。

篇6

一、多媒体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光明与快乐教学环境的重要方法之一。”大量事实也表明: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学习的动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将图像、声音、文字、色彩融合于一体,能够对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进行诱导和刺激,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常常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硫和氮的化合物》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酸雨给自然和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带来的后果,学生被声情并茂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

二、多媒体优化了化学教学过程

我们大家知道,化学教材中的很多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化学概念与化学规律都要求我们的学生有正确的印象,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出现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如果在讲授化学新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刺激学生,来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用多种方式和不同表现手法对新课内容加以整理,那么这些新授知识就会有趣、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及规律。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常常运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特点进行课堂优化。例如,在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搜集了除了教材中讲到的方法外,还增加了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并打乱了教材的顺序,实现了课堂最优化组合。

高中化学课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新课改的必由之路,事实证明,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让课堂形象生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收获化学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多媒体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散发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朱莲英.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西北师范大学,2004.

篇7

一、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1.解剖难点

氧化汞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这个内容是为了给学生建立原子的概念,单就书上内容、图示、讲解,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原子概念确有一定的难度,把这个内容开发成课件,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较好地理解了原子概念,使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

2.优化实验

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例如,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反应在大烧杯中进行,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盛有滴加酚酞的水,然后加入金属钠,学生在投影屏幕上能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二、多媒体辅助学结

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复习课一般应将该章知识的内在关系、外在异同和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差别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联系及差别。传统的复习课是老师一边讲一边将这些联系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往往耽误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将知识结构事先用软件输入到计算机中,复习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篇8

[关键词] 多媒体 课堂 优化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模拟微观化学反应和现象,使教学更直观,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教学效果。

然而,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多媒体,使多媒体真正为教学服务,是新的教学环境下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下:

问题一:喧宾夺主,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全面组合,把多媒体辅助手段变成了教学目的。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确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它主要是刺激学生的感观,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但如果刺激时间过长,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原子晶体”一课时,从开始到结束,连新课的导入、练习题的出示、作业的布置等,都采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刺激状态,造成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的运用中,并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我觉得,在教学中至少应考虑“三适”,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到好处。

1.适时引入,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抓住认知时机,运用得适时、适度。例如,讲授原子、分子等微粒结构或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如果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它们的特点,从结构到性质、用途等,展示得更直观、更逼真,使复杂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那么,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就更容易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高超,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变搞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比如,在课件《离子键与共价键》中,利用微机模拟核外电子运动和化学键的形成就很成功。多媒体的二维及三维的图像与动画模拟达到了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或很难达到的效果。形成离子键时的电子的转移、阴阳离子的形成、离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平衡等都表示得清清楚楚,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能较科学准确地理解化学键的实质和特征。

2.适当配合,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方法的根本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实践,要从实际出发,把握一个原则:重视多样化,力争最优化。多媒体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也存在局限性。因此,我们要依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当教学内容吃不开静态时,可选用投影仪;当教学内容连续性较强时,可选用录像;当教学内容需要复杂、抽象、变化及相互联系的过程时,可先用计算机多媒体。例如,在《原电池》一课里,通过人人动手实验已经令人信服地看到了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的真实。在学生急切渴求解决疑问――电流究竟是如何产生时,计算机屏幕上以鲜艳的彩色图像展示出铜、锌两种金属的自由电子的浓度的不平衡,又以生动的动画效果模拟出自由电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沿着导线从低电位向高电位的定向移动。画面中H+得电子成为H原子,两个H原子结合为分子,H2气泡在铜板上冉冉升起。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的融洽,学生眼耳脑手的全部调动并聚集于一点,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

3.适可而止,分清主次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加节制,往往会适得其反,把多媒体辅助手段变成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使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问题二:华而不实,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必须用多媒体有表演作秀之嫌。

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是否一定要用多媒体呢?

不少地区,不少学校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中不少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只是为了“表演”需要,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其实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一定要讲究应用,不搞形式。能不用、可用可不用的声、光、影“效果”一定不要用,一切以服务课堂教学为准,不搞“个人技术”的演示,杜绝表演作秀。

问题三:多媒体可以代替化学实验。

篇9

关键词:游戏化课程 多媒体资源 合理利用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在飞速的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提高,它标志着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多媒体、数字化的时代,各类新型的多媒体教育技术被开发使用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指南》中提出应遵循幼儿的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将多媒体巧妙地运用于课程游戏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游戏环境,用其独有特性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提供人机操作的智能平台、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得“游戏化”课程的形式能够更加灵活,多样。

1 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趣味化集体教学

1.1 与教学内容的互助融合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幼儿的启蒙性、探究性,应在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下去引导幼儿认知事物,从而体验活动的趣味性。“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利用多媒体资源将“游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不难。如综合活动《小动物找家》中,教师根据白板的容器功能,请幼儿试着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分类游戏。幼儿与多媒体互动,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体验,积极参与到分类活动中去,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在老师和多媒体教学的双重引领下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在游戏的互动与愉悦中获得了最好的学习。

1.2 操作活动中的游戏化互动

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应根据活动的内容和重点,设计相应的情境,利用可爱的卡通图片和声音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可以把与课程相关的各类小游戏融合到课件中,满足孩子们好玩好动的特点,让幼儿自己来进行操作,在学习巩固知识点的同时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也使孩子们始终保持在一个积极主动的状态,激发他们学习探索的欲望。如在数学活动《能干的小螳螂》中,笔者创设了螳螂太太生日小螳螂要送给妈妈一幢新房子的情境,请幼儿来想一想小螳螂会用到哪些图形,会怎么拼?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维,并请个别幼儿到白板上来尝试用图形拼搭房子实现自己的想法,使幼儿有一个直接的经验体会。孩子们在白板上任意拖拉摆放图形,拼搭出各种各样的新房子。在多媒体的世界中,孩子们自由徜徉,展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在与白板的互动中,幼儿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 恰当投入多媒体设备,自主化区域游戏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孩子们的本能与天性,寓教于乐,能够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与提升。

在游戏中孩子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并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可塑性很强,这时若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他们的创新精神、游戏兴趣得到培养和激发,而多媒体技术的采用对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探求欲望有着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向幼儿提供多种刺激,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向幼儿呈现知识,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在游戏中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科学区《有趣的陀螺中》中,我们投入了若干IPAD和操作材料,并将操作的步骤和过程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编存在IPAD应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观察图解和动画,在游戏中主动探索、操作和学习,避免了以往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一手抓的主导模式,提高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意识,并提升了孩子们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不仅如此,各种多媒体设备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也是灵活多样的。在表演区中,利用多媒体音响设备幼儿能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歌舞进行表演,展现自我;建构区中孩子们可以在IPAD中挑选简易难度不同的结构图模拟搭建,挑战自己;美工区中教师可以将孩子们的作品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并在游戏结束后在集体面前展示和欣赏……

3 利用多媒体跟踪记录,活化游戏观察与评价

《指南》中指出:在游戏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那么如何在游戏中进行有效的观察、指导与评价,便是我们一直在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多媒体技术具有纵横时空、海纳信息的特点,将其运用其中便会带给老师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采用摄像的方式对个别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录影跟踪,及时记录下幼儿每次游戏中沟通、交往和学习的行为。录影跟踪可以让教师更清晰的了解到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游戏行为、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更能详细地看到在游戏中当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的表现,这都便于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帮助,有效提高幼儿游戏学习的能力。

篇10

一、利用黑板报,提高版面设计能力

黑板报作为班级文化的一块阵地,既起到宣传引导作用,又让学生开阔视野,学到更多知识。办黑板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收集、筛选、分析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分享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校经常开展黑板报比赛活动,也经常有班主任找我帮忙,久而久之,我对黑板报的版面设计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借助办黑板报的机会,和学生共同探讨版面设计,把经验传授给学生,那么学生既可以学到版面设计的一些知识,又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当新的一轮黑板报比赛开始了,我在每一个班都布置了一个相同的任务:“怎样设计我们班的黑板报?”学生虽然经常办黑板报,但是在版面设计上没有概念,没有章法,随意性较大。整体看上去比较杂乱,缺乏对美的认识。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布置合理的和散乱的版面,并作比较,让学生自己去辨别。提出“你喜欢哪种方式的布局?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然后加以引导,逐步得出了几种布局方式,如:对称式和均衡式等。“对称”,学生大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能举出“蝴蝶”和“人体”是对称的最好例子,我告诉学生板报形式的对称基本也是这样的。“均衡”顾名思义就是版面安排平衡、匀称。为了加深学生对对称与均衡的理解,我先让学生浏览了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精美的板报》中的各种图例,又让学生欣赏了用多媒体展示的一些图例,然后让他们指出哪些是对称,哪些是均衡,结果学生轻松地分辨出了对称和均衡的板报图例。

版面设计是黑板报的最主要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报头、标题、插图等方面。版面分割,可以加深学生对均衡与对称的理解。标题让学生尝试美术字(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创意的字》)的写法,了解宋体字、黑体字等基本笔画特点。报头是版面中的最主要图案,而插图是为了弥补版面中的空缺准备的。报头、插图(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图案之美》)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让学生明白了版面中图文的主次关系。当这些工作基本完成之后,再进行润色修改,直至版面设计的更完美。

通过这次学习,学生掌握了其中蕴含的许多美的规律,对出黑板报越来越有兴趣,把办黑板报当做一种享受。以后每次黑板报比赛,学生都争先拿出设计的草图,并积极参与到黑板报的创办中。自此,我校的黑板报总体质量水平越来越高。黑板报是校园文化的形式之一,设计制作是校园文化常见的活动。

二、利用艺术活动,锻炼设计制作能力

有一次,几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班准备圣诞节开假面晚会,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戴假面,可是我们不会做,你教教我们吧。”正巧,在人教版七年级第四单元第三课《独特的装扮》中,有面具制作一课,我想不如趁这个机会,把这个内容提到前面来上,学生的兴趣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艺术,早在几千年以前,就有一些部落头戴面具,手挥兵器驱魔。因此当时的面具被人们赋予了神的魔力。面具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原始乐舞、巫术、图腾崇拜和民间歌舞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风俗习惯、生活理想与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延续今日,在平日的民俗活动中、舞台上和儿童游戏中,依然能够看到制作的更精美的面具。

有了这个打算,我收集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面具图片,如藏戏面具、社火面具、威尼斯面具、日本面具,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了这些面具,让学生了解面具的起源发展。接着展示了一些现代面具,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如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内容、表现方法、使用材料等,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我问:“刚才这些面具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同学们立刻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这个面具造型奇特,中间狐狸面型,左边是半圆形的扇子。”有的说:“这个面具色彩搭配好,鲜艳亮丽。”还有的同学说:“我喜欢这一个,它图案很夸张,像京剧中的脸谱……”我归纳:一个面具的好坏,它的造型、图案、色彩很重要,因此要把它设计好,要充分发挥想象,使图案新、奇、有创意、有寓意。

那具体应该怎么制作面具呢?学生展开了热烈讨论,经过引导得出结论:1.图案设计,大胆立意,发挥想象。2.铅笔起稿,便于修改。3.彩绘或剪贴形象。4.装饰。5.剪刻。学生自己观察、讨论,一步步得出了面具的制作方法。按照这个方法,学生果真制作出了一件件造型奇特、个性鲜明的面具。圣诞假面晚会办得很成功。

三、利用运动会,培养标志设计能力

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简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含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传达信息的功能很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运动会标志设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凝练的视觉符号》的内容。如果能把这部分内容放在运动会召开之前讲授,效果会更好。

一个合适的机会,我说:“学校准备开运动会了,到现在还没有合适的标志,学校准备在同学们中间征集,如果设计的标志被采用,学校将对被采用标志的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对你们来说,这也是一种荣耀。”同学们兴趣浓厚,积极地投入设计中。

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系列标志,并以第29届奥运会标志为代表,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标志由哪些内容组成,有哪些深层含义。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它是由图形、文字和五环组成的,其中图形部分像中国的传统印章。有的说:中间空白的地方像一个奔跑的人形。还有的说:这个奔跑的人有点像“京”字进行书法演变成的。立即有学生总结:这个标志是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京”字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奔跑的人形,表意准确,富有中国特色。可见标志设计构思的难题,经过学生的讨论,一下子就解决了,而且印象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