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报告怎么写范文
时间:2023-03-17 21:2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调查报告怎么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市场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市场对产品需求的情况以及与此有关的资料。狭义的市场调查是指对购买商品、消费商品的顾客(个人或团体)所作的调查,研究顾客对商品的意见、要求、购买力、购买习惯和动机等。广义的市场调查除了对顾客作调查外,还包括调查产品的需求量、价格、流通渠道等内容。把市场调查获得的情报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归纳,得出恰当的结论,提出采取行动的合理建议,进而写成的书面报告就是市场调查报告
一、市场调查是市场调查报告写作的基础
市场调查报告是记述市场调查成果的一种经济应用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离开了市场调查,没有市场调查获得的材料,没有调查研究的结果,就根本谈不上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因此,我们说市场调查是市场调查报告写作的前提与基础,要想写出好的市场调查报告,必须先认真地搞好市场调查。
要搞好市场调查,调查人员首先要在掌握本企业内外资料及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摸清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调查的主题及调查的范围,解决调查什么的问题。或调查产品的质量、效用,或调查用户的对象、数量、分布地区和经济状况,或调查产品的销售渠道,或调查产品滞销的原因等等,都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上海海光金属冶炼厂前两年生产的“铸铁短管”(又称污水管)与规格产品仅在长度上有差别,是价廉物美的下水道材料。原以为由于建筑工程遍地开花会十分畅销。然而,投放市场后却很少有人问津,销售量寥寥无几,致使库存高达两万余支,积压资金十七多万元。该厂根据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对“铸铁短管”滞销的原因进行调查,调查范围确定为上海市区、市郊区及外省市、县。经过深入调查,终于找到了产品滞销的症结所在:一是目标市场选得不准;二是销售渠道选择不当。以致货不对路,商品阻滞。该厂针对以上问题,作出两项决策:一改变目标市场,从市内转向市郊、本市转向外省;二改变销售渠道,由过去的市区专业商店单一经营变为由县生产资料公司经销。结果情况大为改观,“铸铁短管”立即成了热销商品,在短短几个月内,厂内积压库存一扫而空。海光厂这次市场调查搞得好是与调查之前正确地确定调查主题和调查范围分不开的。
作市场调查在确定了调查主题和调查范围之后,还要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市场调查的方法按其选择调查样本的方法来分,有市场普查(一般只在产品销售范围很小或用户很少的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按调查过程中对调查对象所采取的具体的调查方法来分,又有询问法(口头询问、电话询问、书面询问)、观察法、实验法和资料调查法。这些市场调查方法各有其长处和短处,也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在调查中可以单独选用某一种,也可以结合使用多种。比如,对试销、试用的新产品的调查,因销售、试用的范围小,就可选择市场普查的方法。如要调查某市某区数以万计或十万计的众多居民的商品购买力,则以选择抽样调查的方法为宜。对调查对象所采取的具体的调查方法也应选择得当。北京市有关单位关于女顾客对头上戴的防寒用品需求变化的调查,运用的调查方法就颇为得当。1982年入冬以后,北京市的许多商场发现往年一向受女顾客欢迎的拉毛围巾、三用巾出人意外的滞销。如新街口百货商场1981 年销售拉毛等各种围巾一万一千条,三用巾三万个;1982年入冬到1983年元月下旬,却只销售围巾一千四百条,三用巾三千个。这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了调查北京女顾客对头上防寒用品的需求变化,一天下午五时,调查人在北京西单盛锡福帽店门口用观察法作了调查,对从南往北来的一百多名妇女进行观察,结果除了七名妇女头上什么都没戴之外,三十六人戴的是围巾,十人戴的是三用巾,其余的都是戴的毛线帽子。这些戴帽子的妇女既有衣着入时的青年,也有老人和十几岁的学生。为什么很多妇女喜爱戴毛线帽子呢?有关单位又进一步采用询问法调查她们从戴围巾、三用巾改戴毛线帽子的心理动机。北京电子管厂的一位青年女工说:“拉毛围巾太长,用起来不方便;三用巾虽能当围脖、头巾、帽子用,但不太好看。”北京机械密封件厂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干部说:“戴毛线帽子既暖和又经济,而且我们岁数大的人戴起来也是样儿。”一位不愿透露单位的女青年说:“我看到别人都戴帽子,挺好看的,便跟着织了一顶。”调查人通过观察还发现当时流行的膨体纱、毛线帽子的式样很象1982年秋季上映的电影《三家巷》中女主角戴的那样,美观而大方①。这一市场调查由于选用的调查方法十分得当,就获得了很有价值的市场情报资料。
通过市场调查获得了大量详细的有价值的可靠的情报资料,这就为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结构及写法
篇2
关键词: 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层面素质特点
一、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各个层面
(一)知识、信息――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
知识、信息本身并不是能力,也不是智力,但却为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写作者掌握了写作的基础知识,各种经济应用文体的性质特点,各种文体的规范要求等,这些知识就成为写作主体智力和能力发展的依托。知识的储备越丰富,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就越深厚。知识、信息愈多愈广,写作主体的智力活动就愈见成效。
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中的知识、信息因素具有相对的规定性和一定的专业性。经济应用文的文体基础知识、文体格式、文体程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既定的,要求写作者要严格地遵守。这些知识掌握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写作的成效。专业性是由经济应用文的实用性所决定的,经济应用文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其文体在应用中的定向、定域的特点。相关的知识、信息必须与一定的专业知识相联系,写作者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信息,才能有效地进行经济应用文写作。
(二)写作智力――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发展的关键。
文章的形成需要人类特定的活动――写作,而写作活动又是客观事物、作者、文章和读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其中写作主体即写作者非常重要。从微观的角度看,文章写作表现为作者特定的思维活动、语言活动、心理活动、实践活动等。如果说经济应用文写作活动是在写作主体反映写作客体基础上所实现的主客体的统一,那么,其写作能力即表现为外在的、可视的写作技术、技巧,同时还伴随着内在的、隐性的写作智力活动。
智力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因素构成的完整的、独特的综合心理结构,是写作能力发展的关键,特别对写作活动的认识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缺乏基本的智力因素,采集、构思、表达、修改等应用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进行。所以,智力因素是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发展的中间环节。
1.注意力和观察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把有关的线索区分开来,跟踪一个与己有意义的信息线索。经济应用文写作者要从纷繁的经济现象和书面材料中选择、跟踪有意义的信息线索,剥离与写作目的无关的信息材料,目光集中到与写作的文章有关的事实上,围绕一个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实际中去调查、收集、整理写作材料。观察力是通过感觉器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较系统细致地认识事物的知觉活动。经济应用文写作活动中,为了研究某一个经济问题,通过视觉触及经济客观事物获得感知,就是观察。经济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性很强,善于观察,是经济应用文写作者应该具备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注意力和观察力主要在于积累各种感性材料,是认识过程的基础。经济应用文写作活动中,注意力和观察力还具有选择性、针对性和计划性。选择性指只选择与主旨有关的事物、事件、活动去观察。从选择的事实观察中寻求事物的本质特点、寻找与观点的相互联系、验证观点的正确性等。这种观察是从具体生活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因此在观察事物上具有明显的选择性。针对性指有明确的性质与任务,或解决工作中实际经济问题,或了解市场行情,或了解消费者心理,或解答某个经济问题等,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进行观察。计划性,即有预先准备的、系统周密的计划作为依据,其观察按事先安排的方法步骤、时间进行。
2.记忆力和想象力
记忆力是对经验的识记、保持与随后的再现,写作文章须调动记忆中众多或全部的知识信息构思酝酿。如经济合同的结构格式、常用的习惯用语、合同的主要条款等都是写作经济合同不可缺少的。大部分的知识信息需从头脑的记忆中提取,即使临时查阅的资料,也只是为了保证经济合同的正确性、完整性、规范性。而作者必须有记忆线索,才可能进行查询。记忆才能保持学过的知识、信息,使写作者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才能使文章更加全面深入。
心理学认为想象力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的形象的过程。加工改造必须在大量记忆材料基础上进行,它是作者进行文章定型构思中创造崭新内容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活动形式。广告、企业策划书等写作,其创意上创造性的想象是写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作者占有了大量材料构思时,想象常表现出自由无拘束的特点,将材料根据需要“任意”进行“组装”。作者谋篇布局时,满意的文章结构并非一次构想成功的,往往要经过假象的阶段。先按主旨需要把材料排列在一起,构想出文章结构的雏形,再衡量这篇结构的效果,若不满意就重新构想,经过多次构想直到满意为止。这个反复构想的过程,须靠想象来完成。想象力在取材、立意、构思整个过程中亦不可缺,尤其是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多向性,从而获得丰富材料,想象力不仅重要,而且非常可贵。
3.思维力
经济应用文写作大致为三个阶段:首先为思维问题的思考阶段,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其次是构思阶段,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最后是表达阶段,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思维贯穿于写作的自始至终。作者掌握了一定的材料,面对众多的感性材料信息,运用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方法,得出必然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接着进入运思阶段,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对材料加以确认、复审、剪裁。最后,写作进入表达阶段,运用抽象与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的思维方法。抽象是区分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其他特征;概括则是将抽象出来的本质特征推广到同类的事物上去。具体化和系统化是在写作过程中,依据文体形式和事物的联系,将内容安排得次序井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济应用文写作思维的方式多种多样,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模式思维与创造思维、单向思维和多向思维等无所不包。因为逻辑思维以揭示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根本任务,在写作中占主导地位,作者将理论知识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就是逻辑思维在写作中的表现。写作每个阶段都要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每个环节都需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来进行和表达。思维的方式也不完全排斥形象思维,特别在表达上有时还需有一定的形象性,以增强表达效果。因此经济应用文写作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象思维促进逻辑思维去开拓新的领域,逻辑思维常常借助形象思维取得发现和突破,并借助形象思维来表达逻辑思维的内容,使之更广泛地传播和被人接受。
模式思维又称为再现性思维,或者对事物作出直观的再现与判断,或者对信息进行直接的反馈与反映,或者对经验加以模仿与借鉴。经济应用文写作中主要表现为直观、求同与定向。直观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认知和再现。如企业设计出新产品批量投入试销后进行市场调查,调查者写调查报告的思维有明显的直观因素:他需要直接观察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用户的反映,以及竞争对手占领市场形势;然后对反馈的信息直接加以认知和再现,归纳成效。求同指写作中强调意志的统一、思路的同一。许多经济应用文体并不反映个人意图,如公文、合同、决策、计划等写作过程,思维活动在于写作者如何运用国家的法令政策,正确体现领导者的意志等,而各类文种又有着各自相近的思路。写作意图及文章思路的求同,使经济应用文写作更趋规范化和实用性。定向指一些文种写作只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展开思考并传达思维的结果。如商品说明书介绍商品概况、性能、用途、用法等内容时,思维活动多为定向的,直奔目标。
经济应用文写作逻辑地探求事物本质,特征上其写作内容相对固定,体式规范或大体规范,即经济应用文写作多用较为固定的格式、概括式的语言,表现较为固定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在内容处理、结构安排、行文格式及语言用语等方面较为固定的模式,掌握这些模式,写作者就掌握了写作的各个部分、环节、文体的共性。
创造性思维指创造出新颖、独特、有价值思维成果的思维形式,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写作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品质。经济应用文写作中体现为独特、求异及多向。独特指写作过程中思维活动新颖而富有个性,求异指写作中对现有材料或对成定论的观点提出质疑或挑战,多向指思维进行着正向与逆向、纵向与横向以及辐射型的运动,通过多向拓展来寻求最佳的角度。
(三)写作技能――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发展的显现。
技能是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通过模仿、借鉴、练习,在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下获得的自动化的写作活动方式,体现在经济应用文写作活动的外在形式中,表现为立意、结构、表达、修改等技能。人的技能不断提高,便逐渐地形成技巧。写作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写作技能,才能有效地完成经济应用文的写作。而写作能力中其他层面的因素,潜隐在技能背后,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技能的形成和运用。技能在应用写作能力结构中具有规范性和协调性,并要求技能之间准确、灵活、协调地配合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作技能的全面形成并达到一定水平,也就意味着写作能力的形成,前者发展水平越高,后者水平越强。
二、经济应用写作者的应有素质
(一)具备一定的政策和理论水平。
经济应用文的大多数文体写作要以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为依据,不了解相关政策和有关法律,很难从事此类文章的写作。写作者应经常学习政策、法律,分析、掌握其实质,并以此指导经济应用文写作,否则,文章难免出现差错。经济应用文写作的实用性决定了要讲求实效,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写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理论指导。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是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构成中的重要的、突出的特点。
(二)熟悉掌握业务和专业知识。
大多数经济应用文的反映对象都是实际工作活动和实践,总结其经验和规律。缺乏经济专业知识,不熟悉业务就失去了揭示事物本质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自由,就是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只能人云亦云地发些无关痛痒的议论。如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完全不懂“市场”,怎么写?制定合同,若不懂建筑,就不能制定“建设工程合同”。写商品广告,写作者不仅要懂得广告的基本理论,而且要有市场学的知识,懂得商品在市场周期中的定位,以及消费心理学知识,等等。可以说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水平是经济应用写作的基础,为写作者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
(三)具有较强的信息灵敏度。
篇3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范本
关注民生,让百姓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政协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为了深入了解榆林房地产市场起伏较大的原因,促进榆林房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按照2009年榆林市政协总体工作安排,环资委就金融危机对我市房地产业的影响,向榆阳、神木、府谷等7个房地产市场较为完善的县区和市发改、房产、统计等8个相关
部门及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征集相关资料,并在榆林城区进行了实地视察。为了切实搞好这次视察活动,视察前组织部分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就视察路线、房产企业的确定、视察内容以及视察方法广泛征求意见。视察结束后,又召集榆林城区有代表性的房地产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现就有关榆林市房地产市场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住房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商品房为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辅三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基本解决了不同层次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得到完善。
2006年至2009年10月份,全市共建成商品房面积210.6万㎡,完成销售面积136.8万㎡,空置面积74.0万㎡,空置率为35.2%,其中2009年1-10月份全市建成商品房面积49.1万㎡,销售27.2万㎡。
2006年榆林市区商品房均价1646元/㎡,2007年涨至2300元/㎡,2008年更是涨至高层4000元/㎡、多层3000元/㎡,2009年1-10月份,高层3900-4100元/㎡、多层3000-3200元/㎡。尽管2008年下半年以来成交量下降明显,但房价仍未下降且略有上升,这主要是受建材价格、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09年特别是二、三季度以来,榆林城区楼市发生强势反弹,从低迷逐步走向火热,5-10月份刚性需求促成成交量大幅反弹,房价平稳上扬。
经济适用住房也是影响榆林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2006年--2008年全市累计完成经济适用房85.1万㎡,其中2006年完成22万㎡;2007年完成18.1万㎡,同比下降17.7%;2008年完成45万㎡,同比增加了148.6%,安置住房困难户8510户。目前在建经济适用住房23万㎡,小高层均价2300元/㎡,多层均价约1800元/㎡,在房产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廉租房建设起步较晚。在实物配租方面,榆、神、府等7个县区申报了建筑面积7.7万㎡(1540套),总投资1.17亿元,其中榆阳区等5个县区已开工4.25万㎡、850套。
二、我市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1、房价起伏较大,楼市回暖较快。榆林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撤地改市特别是2002年以后逐步发展壮大,多以本土企业为主,一些经营思路、开发模式、营销策略、管理经验、广告宣传、市场定位、经济实力等方面较好的企业脱颖而出,消费者对撤地改市后房价涨幅的心理预期,加之中国宏观经济利好的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在买涨不买跌消费心理的作用下,在某些大楼盘开盘时甚至出现了排队买房的现象,各种因素导致榆林特别是榆林市区的房价起伏较大(见图2),充分暴露了房地产市场的不健全和不完善。金融危机以来,榆林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2008年全市共建商品住房空置面积按主体竣工口径计算约47.5万㎡,空置率约为63%,交易量大幅下降,开发量明显下滑。2008年全市房地产上市交易面积67.6万㎡,交易额17.9亿元,交易面积较上年下降近40%,开发量下降10%,到2009年第一季度,更是跌到了低谷,下降了63.1%。7县区2009年第一季度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61%,到了第二、三季度强势反弹,7县区分别比上季度增长了54.8%、56.3%,促成今年二、三季度榆林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主要源自两大动力:一是去年一度低迷的楼市积压了的购房需求在今年上半年集中释放;二是救市政策效果显现。上半年为防范通货紧缩,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增强了消费者的购房积极性。同时,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明显促进了房地产商的开发热情,进而引燃了2009年三季度楼市的大爆发。同时,银行信贷支持也是助推房价快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已达1092亿元,居全省第二,较年初增加206亿元,较年初增加137亿元,增长29.35%,同比多增76亿元,增量已相当于2009年全年的181.7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93个和1.35个百分点。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67亿元,较年初新增4亿元,其中,6月当月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新增4.15亿元。金融机构为积极配合 2、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由于我市经济南北差异较大,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房产业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市仅有榆、神、府、定、靖、横等北部6县区有规模较大的房产市场,绥、米、子等南部
6县区房产市场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同时,房价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神木县2006年-2008年全县共建成商品房面积60万㎡,房价高峰时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房价达到5400元以上,南部县区的房价则普遍较低,基本和我市的人均收入水平相一致。
3、投资型购房减少,消费者趋于理性。2006年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房价的过快增长,导致很大一部分购房者把购房作为一个投资项目,助推了房价的强势上涨。但从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持续低迷,投资型购房客户明显减少,一些潜在的购房者也在持币观望。一部分经济基础好且在榆林房产投资中受益的人则到西安、北京等周边的一线、二线城市购房。消费者购房逐步趋于理性,房地产市场更是一种刚性需求在推动,泡沫成份在逐步减少,榆林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4、土地价格大幅上升,土地开发成本提高。土地供应和土地储备是房地产企业进行房产开发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榆林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工作从2001年起实施,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严格化及供地方式的规范化,土地使用权供应方式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土地使用权供应也将由经营性用地招标挂逐步完善到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价格随着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水涨船高。房地产企业对土地需求比较旺盛,其土地价格逐步抬高,开发成本大幅上升(见表4):
2005年以前,榆林城区土地价格亩均价为57.43万元,而20062008每亩均价为207.4万元,2009年亩均价94.1万元,基本与2005年以前持平,土地价格的变化正与榆林城区的房价基本吻合。据调查,2009年上半年榆林城区房地产企业未参与土地竞拍活动,现在建和销售的商品房,是以前的储备土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企业均未冒然购地,他们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持续时间、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房价走势等不确定因素难以作出准确科学判断,土地购买热情不高,对土地价格的心理预期不是很乐观,导致土地需求锐减,土地价格明显回落。同时土地购置费用上涨,土地开发成本大幅提高。榆林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购置费用,从2006到2008年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从高速增长到大幅回落。2006年至2007年,榆林市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土地购置费用快速增长,增速达到1.7倍;之后受市场影响,房地产投资热情减弱,使得2007年至2008年土地购置费用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41%。依据榆林市商品房屋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出来的平均销售价格(现价),从2006年的2050元/㎡上升到2008年的2394元/㎡,上涨了344元/㎡,涨幅达17%。从宏观政策调控的层面上来看,土地严控、银根紧缩、所得税预征都对开发商造成一定的压力。总体来讲当前支撑房价上涨有三大因素:一是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居民住房以旧换新、以小换大,住房的更新换代成为时尚。与此同时,2008年股市持续低迷,存款利率较低,房地产市场恰恰成为投资者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经济发展与消费增长是支撑房价增长的重要因素。二是从房地产企业的角度上看,随着近几年以来的土地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的实施,增加了土地出让的透明度,增大了土地获取价格,从而直接推动了房地产成本的上涨。三是受拆迁成本加大、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和工人工资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房地产投资成本。消费需求的改变使商品房的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也增加了商品房建设成本,促涨了房价。土地开发投资是房地产开发的前期准备,是将生地变为熟地资金的投入,进行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的过程。从2006年2008年,每平方米土地开发成本由263元上升到794元,增加了531元。
5、房地产资金来源借贷比重增加,自筹资金比重减少。2006年榆林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本年度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占到17%,到2008年上升到33%;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的比重分别由51%、32%下降到2008年的42%和25%。在省内其他地区房地产公司贷款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我市房地产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稳中有升,也是我市支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政策的具体体现。2009年国内贷款达到48%,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分别占到27%、25%
企业自筹资金和以定金及预收款为主的其他资金来源下降,反映了房地产投资者和大多购房者处于观望状态,人心的稳定及市场信心的重建都需要时间,目前房屋销售仍处于调整期。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实施政府干预,在有效地遏制了工业经济持续下滑的势头,加之中省宏观政策的相继出台和保稳定、保民生、保发展目标的实施,榆林的房产企业逐步走出低谷,从第二季度开始,榆林的房地产受国家调控政策的推动,投资者信心显著增强,销售额明显增加,房地产业可以说率先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对榆林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市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
1、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98年废除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市房地产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从1998年到2008年,房地产行业年均增长24%,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8年到2008年,扣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从不到1%上升到2.5%。由房地产开发投资到引致的相关产业经济增加值,可视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率,1998年到2008年榆林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间接贡献率从3%上升到10%。
2、房地产对投资增长的贡献。对经济增长贡献40%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贡献比重很大:
3、房地产业对消费增长的贡献。2006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额4年平均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1%,是占消费份额最大的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经济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扩大房地产的投资和住宅销售是扩大内需不可替代的重要选择(见表7):
4、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2006年2007年房地产税收呈平衡增长态势,净增加1976万元,房地产市场销售活跃。2008年房地产税收711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42万元。2009年110月份,房地产营业税入库9877万元,较去年同期6024万元增长的63.96%。2009年110月份,房地产税收总额6256万元,较去年5349万元同比增长16.96%。
此外,房地产业对就业增长、相关产业的拉动等作用也非常明显。
从表8可以看出,2006年全市房地产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2.87%,房地产税收对全市地方税收贡献较大,2007年房地产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2.53%,所占比例略有下降。但实际上,与同期相比,净增加了198万元,仍处于上升趋势。进入2008年,受房地产市场下滑的影响,房地产税收全年完成7116万元,占税收总收入的1.18%,较上年同期减少2742万元,所占份额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下滑幅度较大。2009年110月份,房地产行业税收完成6256万元,同比增长16.96%,占税收总收入的1.21%。
四、对规范我市房地产的几点建议
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有四大特征:政策方向对、政策配套性强、政策目标符合经济发展需要、政策作用符合市场改革方向。榆林房地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对于推动榆林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加快榆林房地产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和监管。房地产业的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的消极作用非常明显。所以强化政府在房地产业中的政府职责,对于促进房地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要稳定房价,防止房价的大起大落。要在综合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基础上,把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普遍都能接受的水平上,要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相一致,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要通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来平衡房价,在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把握规划建设时机,确保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真正起到抑制房价作用;又要科学、合理地控制投放数量;既要满足城市低收入价层的住房需求,使他们住有所居,享受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又要尊重市场规律,不宜过分扩大保障范围,对房地产市场造成较大影响,破坏市场发展规律。同时要对低收入人群进行深入调研,摸清底子,科学合理供给,引导房价涨幅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内。
二是定时房地产有关信息制度。要建立准确、真实的房地产统计信息渠道,用准确的信息数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房产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要对榆林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科学掌握购房需求信息,对购房的数量、户型、面积、位置、价格等相关统计信息进行定期,防止盲目建设,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有效解决供需矛盾,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权威、科学的获取信息的平台。
三是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目前,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29个,其中具有二级资质的开发企业12个,三级资质开发企业31个,四级资质开发企业73个,暂定资质开发企业13个,有项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仅占总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三成左右,且房地产企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方面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太多也造成了监管上的难度和压力。因此,政府要重点支持一些诚信守法好、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市场认可度高、经营效益好的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他们的企业做大做强,培养造就几个全省、全国的品牌房地产企业,让他们充分发挥在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对那些经营管理差、技术水平低、有名无实且经营业绩差的小企业,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或进行转产、资产整合,根据自身的技术和优势,另辟生存发展空间。
四是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开发秩序。要严格依法查处小产权房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行为。小产权房实质是违法建筑,违反土地管理法律、违反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法律,违反相关政策的违规房产。在国家未出台小产权房处理有关政策之前,对已建成并使用的要进行详细登记备案,对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和取缔,以维护正常的房地产开发秩序。
2、加强土地管理,确保房地产业的土地供需平衡。国土资源部今年上半年为回应广大网民对房价过快上涨的质疑,调查了全国有代表性的62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选取了东部、中部、西部不同的类型,620个案例中,销售房价最高的为45000元/㎡,最低为1130元/㎡,地价占房价最低例为5.3%,最高为58.6%。620个案例地价占房价比例平均为23.2%,356个项目比例在15%-30%之间,其中比例在30%以下的约占总数的78%。土地价格在房价中占有重要比例。因此,一定要加强土地监管,确保土地供需平衡,以抑制房价不合理上涨。一是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提高土地统征、储备和管理的能力,搞活土地二级、三级市场。依法打击非法炒买炒卖土地行为,盘活已出让土地,促使存量土地加快开发挖掘闲置土地的潜力。对闲置土地要按照中央有关文件和法律精神,严格按规定收取闲置费,闲置满两年以上的土地要无偿收回,打击奸商囤积土地谋取暴利的行为。二是规范土地市场,加大对划拨用地的监管力度。对因企业破产改制、单位拆迁改造等,对原划拨进行开发的,必须按原土地用途开发;如果要改变用途为经营性用地的,必须由政府收购储备,进行招拍挂出让;对以其他方式变相进行经营性开发的,必须严肃查除,坚决制止此类问题的发生。三是在土地交易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税费征收政策,防止炒买炒卖土地行为。四是做好征地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供地,从而稳定地价。五是压缩个人住房贷款,提高房地产公司银行贷款的门槛,从而预防房地产投资过热。六是信息要透明、公开。政府要及时公开土地供应信息、土地闲置空置信息、政府储备土地信息、房地产销售信息、房屋租赁信息及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情况等信息。七是加强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房地产抵押登记审批,对评估失真的抵押贷款不予审批登记。七是做好宣传工作。降低社会的心理预期,通过金融、税收等手段,有效抑制投资需求和超前需求。
3、开发理念要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强房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首先开发理念要与榆林发展同步。榆林城市发展的相对滞后性,使其暂时无法与同类发达城市的开发理念直接接轨。鄂尔多斯市现在人均gdp是1万多美元,超过北京、上海,创造了中国的奇迹。鄂尔多斯市除了能源的推动外,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强势增长也功不可没。据统计,鄂尔多斯市房地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0%多,远高于榆林房地产业18.7%的比重。未来要使榆林房地产飞速发展,必须首先加快城市发展,让先进的开发城市理念进入榆林,带动榆林房地产更好地发展。榆林房地产开发必须顺应未来发展的总趋势,走整体性、规模化发展之路。其中,政府必须强化其总体规划功能,否则必然导致开发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整个产业必然朝着品牌化的道路发展,其中尤其体现在品牌的竞争力和营销能力上。随着房市的日益成熟,消费者也是日益理性化,尤其是房地产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着消费者必然倾向于投资那些愿意为消费者长远利益负责的开发商。所以,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必须重视品牌在营销中的重要性。随着市民对房地产开发品质要求的提高,房地产企业必须建立服务至上的理念:一方面在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对地段、交通、规模、配套、价格、环境、户型以及今后的物业管理这些都要精心考虑。另一方面也要完善今后服务意识,做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变,进行细致准确的产品定位,并采取多种销售手段,把目光转向售前、售中、售后各个阶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创新。
4、公开税费项目,规范税费征管行为。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土地出让金、税费三项合计流向政府的收入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支出的59.42%。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向房地产企业征收的税费共50余项:
其中一些项目的收取比例弹性较大,这就给某些政府权力部门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增大了腐败的可能性,同时也减少了财政收入,加重了企业负担,损害了政府形象。因此,政府要组成清查组,对所有税费项目进行一次清理整顿,对国家、省上明令规定缴纳的税费项目予以保留;对一些地方性或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相悖的要予以取缔,废除一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减免一些收费项目,以减轻开发商负担,增大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动力。
5、加强城市配套建设,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对于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追求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消费者对于住房的社区配套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作为消费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务员群体也位列其中,对住房配套问题给序了相当大的关注,买房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榆林开发区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发展日新月异,但诸如中小学、蔬菜市场、金融等配套设施未能及时跟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部分人买房的积极性。随着市委办公小区等一部分党政机关办公大楼的相继投入使用,必将对榆林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是购房置业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因此要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增加广大居民的收入,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和榆林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和改善居住的环境和居住条件。
篇4
一、以班子建设为龙头,为业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靠班子建设抓业务中心工作,为业务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建好班子。“扎实不扎实,关键在班子”。我们这届班子,年龄偏大,平均岁,任现职时间较长,有的成员任现职时间已达年,经历、性格等又各不相同,我们注重从团结、求实、廉洁、高效、创新入手,建设坚强过硬的班子。一是科学决策。我们注意把握政策,抓大事、议大事,遇到矛盾不上交,棘手问题不回避,确保方向不跑偏。年初,科学制定了站的两个年度工作目标;把争创物资采购工作先进单位作为两个目标之一。房地产移交过程,没有模式可借鉴,党委研究成立个移交工作小组,不到半月时间,完成建库近年有名职工的供应站顺利移交和搬家任务;处理了几届班子遗留的解除名合同工、名无档案职工、垫支年以来的职工保险、交纳职工医疗和养老保险等历史问题;合编后确定了“实现队列单位和事业单位兼容向队列单位的思想观念转变”的思路。二是抓自律。自身形象是无声的命令。党委自身建设过硬,思想稳定,能较好地带动采购队伍建设。主官以身作则,树形像、做表率。班子成员面临进退去留的冲击最大,都表示“在位一分钟,尽责60秒”,向组织递交了保证书。油料收发,分管领导亲自到场;房地产移交时,每名常委蹲一个单位,到一线指导。装运物资,领导带头顶烈日、战酷暑,和官兵一起滚油桶、搬箱抬柜。在库区进行杂草清理时,领导带头,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早起1小时,晚饭后加班小时,共投入人工近次。三是抓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战斗力。尤其是我站三名主官,如何融为一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显得更为重要。大事经常议,小事随时碰,平时多到办公室坐坐,工作上多提醒,生活上多关心。常委分工不分家,出现了主官想政治工作、主官抓事和业务,主官不在,副职也能独挡一面的良好现象,部门领导也各司其职。三次召开民主生活会,统一思想认识。大家表示只有临时的工作,没有临时的思想;越是临时党委,越能考验班子成员,越要加倍的珍惜友谊,珍惜团结。四是抓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高标准完成采购工作的重要环节。经过近几年的优化调整,我站现有干部中,本科学历占%,其中研究生学历人,获得物流师资格认证的人。年初,按照上级要求,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制订了年度和季度培训计划,分层次、分内容、分阶段组织实施。请部领导来站进行采购知识和技能培训,请多年从事采购工作的领导对采购实际操作进行培训,请地方专家对政府采购法、合同法进行培训。同时,建立了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动力。建立考核档案,定期组织考核,把考核结果和干部晋升及立功受奖结合起来。年初以来,有名常委到部队高校学习,名常委参加了物流师的学习,还派1名干部到地方学习采购技术知识。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在发表学术论文2篇。
二、以业务工作为中心,全面提高保障效能
年起,承担赋予的取暖煤集中采购任务,年起,承担物资集中采购任务。一年来,我们按照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任务和联勤服务的总要求开展业务工作,强化服务就是战斗力,服务就是保障力的意识,做到了人财物向业务工作倾斜,全面提高保障能力。
(一)硬件建设水平得到提高。赋予采购任务以来,站党委把这项工作作为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年以来原物资站累计投资余元,购置了投影仪、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复印机、打印机、展示平台、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为历年招标大会的成功召开及建立供应商资源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原采购中心近年来还投资万元,整修了平方米办公楼,改造了平方米的招标会议室。现在我们可在异地同时举办个开标大会。
(二)采购信息网络得到完善。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建立了供应商资源库、产品资源库和专家库。其中,有家供应商的信息是以多媒体形式储存在资源库中,信息量达到;产品库共收集多个厂家的多种产品,并随时保持电话及传真联系,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同时,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联网,随时从网上浏览查看相关信息和资源。我们先后与联想、方正等十几家国内知名IT企业在沈阳的分公司以及东芝、惠普、IBM、戴尔、索尼等国际知名大公司在沈阳的销售平台或总建立了稳固的联系,建立多家供应商的信息数据库。先后组织多人次参加市场调查,形成了IT市场调查报告。年以来,我们每年利用个月时间,行程近万公里,对供煤商进行实地考察,准确掌握了供煤商真实情况。(三)采购程序进一步规范。在实施采购过程中,我们制定了《采购业务工作流程》、《操作程序》、《评审组织》《采购活动记录》、《采购人员职责》、《廉政监督措施》等制度和措施。每次开标、评标都邀请有关部门的人员和地方公证人员参加,评标委员都是内外的专家。在组织询价采购过程中,不管采购项目大小,我们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组织。与用户核对需求,然后正式给供应商发询价函,待收到报价函后,将这些资料装订成册,使每一项采购都有据可依。在取暖煤采购过程中,我们认真落实《物资招标管理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把供应商资质关、采购评审关、合同签订关,主动接受各方的监督。
(四)物资集中采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取暖煤采购刚起步时,采取分散采购的方法采购,规模不大、效益不高,集中采购逐渐展开后,规模不断扩大,用户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也逐渐提高。年初,为扩大集中采购的影响,我们组织了一次由家国内外知名的IT企业和优秀供应商代表参加的产品展示会,展示了多种高科技产品,得到了等首长、机关及与会代表和参展供应商的一致好评。原创:广大供应商对物资集中采购更加关注,尤其是利用“中国物资采购网”和“中国财经报”公开招标公告后,更是向各地供应商打开了一扇“窗口”,供应商纷纷要求加入我部供应商资源库名单。
(五)服务职能进一步提升。讲政治要体现在服务上,讲奉献要体现在服务上,讲打赢也要体现在服务上,党委一班人把搞好服务看作是反映的形象,展示的“窗口”的重要媒介。一年来,我站始终把为服务作为改革重点来抓,把服务作为衡量和考核工作业绩的主要标准,不断完善服务保障措施,提升服务档次。取暖煤采购量占取暖煤总数的60%,按照“军区满意,部队满意,供煤商满意,自己满意”的目标,等上百家煤矿及供煤商进行考察。今年,在煤炭紧缺的情况下,主动上门、靠前保障,对招标落标和列入询价的以上队近万吨取暖煤,分别在地区组织了次竞价谈判,得到了部队的高度赞扬。建立了信息反馈和回访制度,主动上门征求用户意见,进行政策宣传和技术服务,对供货时间、价格、质量、售后服务和资金结算等环节实行全程跟踪问效。办公用品采购,涉及到四大机关,年以来,规模和数量进一步扩大,由开始的几个品种达到现在的余个品种。为防止因使用单位错报计划或计划不准,采购前我们都根据市场供需情况,与用户沟通,为用户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在为部采购笔记本电脑时,他们提出最后交货期限后,在货源紧缺的情况下,我们派专人从乘飞机连夜将货物送到,又将货物连夜送到几十公里外的指定地点。
三、以依法治站为手段,为采购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年初以来,我们三次分析站的“两防”及正规化建设形势,客观地总结了近年来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全站叫响“谁砸单位的牌子,就端谁的饭碗”的口号,提出争创部正规化管理先进单位的目标。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各类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合编前还是合编后,我们都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年初,以分部下发的“五化五评”为指针,对考评体系进行了细化量化。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两防”专抓小组,完善了《在外干部管理规定》、《门卫管理规定》、《值班管理规定》、《车辆管理规定》、《职工管理规定》、《请销假管理规定》等规定,建立了《消防预案》、《防火预案》、《安全防事故应急预案》等预案。针对门卫、技术区值班、夜间巡逻等岗位大多是职工的实际,我们依制度规范了生活和工作秩序。“两防”专抓小组成员,加大了检查监督的力度,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大检查,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职工主动向队列单位靠的意识明显增强。在部开展的“千人条令大考核”活动中,对条令条例进行次考核,内务卫生和办公秩序大检查次,进行余个课时队列训练。在分部组织的考核中,取得了良好成绩。加强对士官的量化管理,士官进行了次测评,2次述职。在移交的前一天晚上,还在上执勤,在库区坚持巡逻。
(二)强化人员管理。在人员管理上,我们以干部管理为重点,强化全员管理意识。在干部管理上,注意抓在平时,管在平时。坚持每周一次对干部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每月讲评干部在位情况;加强对单身干部的管理,依据《单身干部管理规定》,单身干部请假必须报站长、审批,一律不准在外过夜,双休日和节假日,每晚就寝前必须向值班领导报告当天在位情况。合编前,由于是事业单位,有名单身干部单独居住,合编后,该同志也愉快地搬到战士宿舍。钢材看管小组做到每天向站值班室汇报情况,每半月由名常委到库检查次。现有的名战士,组成了勤务班,坚持早操、开班务会、内务评比等制度。针对职工数量大、人员分散的实际,对不在岗工人由办公室统管,离开写请假条,半年进行一次思想汇报,大型集会和劳动不参加,实行经济处罚,对内退、待业职工,按分工每月联系一次。职员干部和现役干部一起值班,每天向值班领导汇报情况。针对代储物资的客户多、人员杂,对所有租户签订安全责任书。为固定租户办理出入门证,对临时进入人员建立门卫登记,车辆出入必须出具出入库存货单和通行证。设立安全员,24小时在库区巡逻。合编后,以部正规化检查为契机,我们开展了作风纪律整顿,查找了在履行职责、工作标准、制度落实、安全隐患四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制订了整改措施。
(三)加强车辆管控。在车辆管控上,原有的台车,全部上交。对现有的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严格坚持一支笔派车制度。车辆派出必须有用车请示,经办公室主任审批后方可出车。为减少车辆动用,干部停发通勤车,取消了过去的到机关办事周三集中派车制度。二是建立行车包制度。将“三证一钥匙”放入行车包,由专人保管,按派车单,发行车包,入库上交行车包。三是搞好驾驶员的教育。针对驾驶员少,驾龄长的实际,结合库一名驾驶员肇事的宣判大会,我们对驾驶员进行一周的整顿。另外,为防止出现大门口堵车的现象,协调市交警支队在营区大门外划了禁停线。
(四)加大正规化建设的投入。合编后,针对两站合并的实际,根据分部首长的指示,依据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将办公楼的租户统一规划,将影响库容的石材、人力车、焦碳经销等租户进行清理;同时,为便于管理,我们把职工的办公室从小二楼搬到三楼,将租户搬离办公楼。投资千余元购置和检修全部消防器材,投资千余元大修了部分老化的电器设备。
四、提升后勤基础性工作的层次,不断提高自我发展和保障能力
在后勤建设上,我们积极拓展增收节支渠道,挖掘潜力,不断提高自我发展和保障能力。我站连续两年被部评为“两好三无”财务工作先进单位。
(一)严格党委当家理财。党委理财能力是衡量党委建设水平的重要参照系。合编前,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办法》,不管是专项经费还是其它经费,都做到执行预算,计划开支。合编后,物资站有万元的家底,有万元的家底,家底怎么管,钱怎么花,如何保障站的建设发展和职工的生活。我们针对实际,在借鉴了两站财务管理的基础上,修订了《财务管理规定》。
(二)加强经费的投向投量。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合编前,我们给职工长了档案工资;合编后,先后投资近余元。其中:投资万元修建食堂和加油站防火墙;投资元,对办公楼一楼大厅进行装修;投资余元对锅炉进行大修;投资近万元对家属楼进行大修。
(三)搞好有偿创收服务。有偿创收是我站稳定和发展的基础。现有157名职工,每年工资、保险、福利支出近余万元,取暖、水电、车辆、房屋维修、办公等费用上百万元,要实现近3元的目标,出租和代储任务重。今年市场行情不好,在闲置库房、房屋出租难的情况下,确保年初确定的元目标的实现。截止10月末,我们完成收费万余元。原创:工作中做到:一是挖掘闲置库房出租的潜力。先后将车库进行调整,对关闭的小三楼单身宿舍楼改造出租,闲置库房、房屋出租率达以上。二是实行有偿服务经济指标承包责任制。将闲置库房、门市房、办公用房承包给三个部门,将面积、价格、总指标分解给三个部门,与三个部门签订创收指标责任书,实行奖惩挂钩。三是加强对在有偿服务人员的管理。按“不吃”、“不拿”、“不要”、“不收”、“不卡”、“不刁难”的“六不准”要求去管,除定期听取汇报外,把租房合同、价格、面积、租期定期公开,及时向租户了解和核实保收费。设立专门的有偿服务收费帐,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了保收费不流失,杜绝违纪现象的发生。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
一、在谋划采购站长远建设上站的角度不够高
合编后,临时党委没有临时观念,围绕本站实际,完成了“合编、合力、合心”的任务。但对于新编制下的军区唯一的采购机构,建设方向往何处去?建设标准向什么规格上定位?没有站在的角度思考“龙头”单位建设,站在的角度研究未来发展,站在全国高度审视集中采购的走向,没有形成3-5年的建设规划。
二、硬件建设还有欠帐的地方
办公条件滞后,达不到人手一机,信息来源单一;局域网没有建设,与友军沟通困难等。
四、人才培养的力度还不够大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作为单位建设的重点来抓,取得了成效。但在人才观念,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保留方面无论是观念还是方法上还存在问题。从物资采购站未来的发展出发,在人才的一专多能,建立专家型人才队伍等方面还不够。
第三部分明年工作的设想
一、谋划物资采购站的长远建设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结合采购站的发展实际,尽快适应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新形势,瞄准革的新要求,以[为指导,以争创全军物资采购站先进单位为目标,立足物资采购站的长远建设,遵循“一体化、重点建设、依靠现有资源”等原则,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稳步展开的工作程序,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论证,制订采购站三年发展规划。
二、提高软硬件建设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