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则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01:3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规则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中央国营和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中应该实行学徒制度的工种、业务的名称表,和各类学徒学习的具体期限、学习技术和业务的具体要求,及各类学徒的最低年龄,由中央各主管部门按照实际情况分别规定,经劳动部审核平衡后发表执行;地方国营和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参照中央国营和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的规定执行,中央各主管部门没有规定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另作规定。
不实行学徒制度的工种、业务的名称表,同样按照上述手续制定。
2.正式工人、职员因为生产和工作需要,改行学习别的技术和业务的时候,以及转业军官当学徒的时候,都应该按照内部调动工作处理,不实行学徒制度。
(二)关于学习期限的计算、休学和解除合同
1.学徒的学习期限应该自合同生效之日算起。
2.学徒在学习中途因为生产和工作需要而改变工种业务或者调换学习单位的时候,其学习期限可以合并计算。
3.学徒在学习中途因故停止学习连续在两个月以上的,其停止学习期间不计算为学习时间;不满两个月的,可以计算为学习时间。但是企业停工期间可以计算为学习时间,每年停工时间长的行业在规定学徒学习期限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停工的因素。
4.志愿入伍的军人复员后当学徒,其学习期限可以适当缩短,只要生产或工作需要,本人的技术、业务达到转正的水平,经过考试合格,即可转为正式工人、职员。至于学习期限是否需要一个起码的期限,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考虑。
学徒应征服兵役复员后继续当学徒的时候,其学习时间可以前后合并计算。
5.学徒因病和非因工负伤连续停止学习满六个月的时候,应该休学,休学后在一年内身体复原,可以恢复学习,否则,应该解除合同。
6.学徒开始学习后半年内,如果发现患有严重慢性病,不能继续学习的,应该解除合同。
(三)关于生活补贴
1.学徒的伙食费标准应该根据城市、乡村、矿山、野外等不同的工作条件,各行业的特点,和各工种劳动强度的差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规定几个标准。
2.学徒学习期为四年的,其第四年的零用钱可适当提高一点,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3.学徒因病和非因工负伤连续停止学习不满六个月的,生活补贴照发;超过六个月休学后,停发生活补贴。
4.企业停工期间,学徒的生活补贴照发。
5.铁路、航运系统规定运输部分学徒的生活补贴标准的时候,应该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的意见;其所属工厂中的学徒,应该同样执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规定的生活补贴标准。
6.志愿入伍的军人复员后当学徒,其生活补贴按照学徒生活补贴标准第三年的最高标准执行,但是不能执行第四年的生活补贴标准。
7.某些个体脑力劳动者(如中医)培养学徒,如果习惯上是由学徒自备生活费用的,仍然可以从习惯办理,或者由师徒双方自行协商确定。
(四)关于学徒参加计件工作
1.学徒参加计件工作的时候,他所做的那一部分工作量,原则上不计入师傅(或工组)的工作量之内,具体办法由企业主管部门制定。
2.学徒转为正式工人后的第一年,参加工作计件的时候,按照本单位生产工人一级(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计件工资;从事个人计件工作的时候,按照本单位生产工人一级(最低)计时工资标准执行。
(五)关于奖励、津贴和劳保福利待遇
1.学徒可以享受合理化建议奖和不属于工资基金开支的其他奖励。
2.学徒可以与本企业职工同样享受保健津贴(高温津贴)和出差补助费。除此而外,所有野外津贴、林区津贴,生活费补贴、地区津贴、施工津贴等,学徒都不能享受。
3.学徒可以与本企业职工同样享受生产和工作所需要的防护用品。
4.学徒本人住公家宿舍的时候,免收房租、水、电费。
5.学徒家庭生活有困难的,不适用职工的困难补助办法,应该由当地政府按照社会救济办法处理。
6.学徒因病和非因工负伤医疗所需要的医药费、住院费和住院伙食费本人负担有困难的时候,由所在单位酌情补助。学徒休学以后,停止享受医疗补助待遇。
7.学徒休学回家所需的路费,可由原单位酌情处理。
(六)关于学徒转为正式工人、职员后的工资待遇
篇2
关于今年高考作文是否会考非典,最近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报道。刚刚有媒体报道,非典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入高考试题的可能性很大。接着,就有人撰文表示:“从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方向来看,多以话题作文为主。非典是今年的社会热点,但高考作文最好还是别以非典为话题,而教师在做作文辅导时也不宜将目标‘押宝’在非典上。”紧接着又是猜测,“假如我们考非典,那么,做老师的眼下应该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将来我们又应该按什么标准来给考生阅卷与评分?”......媒体如此莫衷一是的猜测,使读者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受更多影响的是那些处在关键时刻的高考考生。如此下去,极有可能误导高考考生。
笔者认为,今年高考会不会考非典,尤其是作文会不会考非典,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况且,不管高考作文是否会考非典,对于复习接近尾声的高考考生来说,应该是不论考什么,都应该胸有成竹。毕竟,在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作文基础等级要求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要做到这些,靠的是平时的培养和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基础不扎实,临时抱佛脚又怎么能行?的确,非典是现在的热点问题,但热点年年有。比如去年世界杯,北京考题出了关于规则的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你非写世界杯,所以话题不取决于热点。话题作文不一定是当前社会热点,也不一定是流行的话题,而是有哲理的问题、有文化内涵的问题。由此就可以看出,要在话题作文中胜出,靠的就是平时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没有把握”的“一时准备”。
更可怕的是,媒体如果强调非典疫情进入高考试题的可能性很大,那么考生以非典为话题作准备,非常容易产生大量的“克隆作文”。媒体上关于非典的文章千千万万,多得不计其数,尤其是对于非典的反思,更是层出不穷。按理说,考生准备起来应该是如鱼得水,但在资源共享度如此高的现代社会,出现“克隆作文”在所难免。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中可是明确指出“不得抄袭”,并且在评分标准里相应规定了处罚措施。如此一来,媒体如果强调非典疫情可能进入高考试题,考生以此准备,不但在作文时束缚了考生的思维,扼杀了他们的自由探索精神,而且可能出现“抄袭”现象,有违高考选拔人才的初衷。
由此看来,关键时刻,媒体还是管住自己的“嘴”为妙。关于高考作文,媒体应该慎重行事,绝不可误导考生啊!
篇3
关键词:连接词 母语迁移 错误分析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54-02
一、引言
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在这四项基本技能中,写作是最重要的输出方式。可是写作一直是我国当前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能准确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写作教学在外语整体教学中严重滞后。很多学者发现连接问题普遍存在于我们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这大大地影响了学生英语作文的质量,从表面上看,这只不过是连接词的使用问题,其实它反映了学生用英语进行写作时的思维方式问题。关于连接词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有关英语专业的很少,在次基础上,本文选择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连接词的情况进行分析。
二、连接词的研究
自从Halliday和Hasan(1976)提出衔接理论后,关于连接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Halliday和Hasan在1976年认为衔接是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国外,除了Halliday和Hasan外,还有很多学者对连接手段进行研究,但基本上没有脱离Halliday的大框架。在各种衔接手段中,连接词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种主要方式,反映语篇前后的语义关系,在构建语篇和体现逻辑语义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张德禄(2001)提出了外在衔接,即篇章和形式之间的连贯关系。朱永生(2001)和郑立信,苗兴伟一起作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三、连接词的功能
在英语中,连接词是具有明确意义的词语,通过这类连接性的词语,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甚至可以通过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胡壮麟,1994)。所以连接词不仅对语篇的局部连贯有作用,而且对整体连贯也产生影响。连接词语已超出词法分类的范围,而属于句法的范畴,与语篇有关。它们不仅单纯连接句子,同时还表明句子间的各种逻辑关系,并且帮助完成句子间的过渡和转折 (Halliday & Hasan 1976:226)。
四、英语专业学习者写作中连接词的使用问题
笔者通过对27份学生作文分析发现,英语专业学习者写作中连接词的使用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少用连接词;滥用连接词;错误使用连接词。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针对and进行分析。
1) 少用连接词
少用或不用连接词主要表现在句子与句子间缺乏连接词,导致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不清楚,语意不连贯,要表达的重点不突出,呈现汉语流水句的特征。
[例]
原文:For example, a student, he must keep the appetite for ledge, then he will study by himself but not be forced.
Thus, just stay hungry, then we can get the fun of eating and gain the pleasure of life.
改写:For example, a student, he must keep the appetite for ledge, and then he will study by himself but not be forced.
Thus, just stay hungry, and then we can get the fun of eating and gain the pleasure of life.
2) 滥用连接词
从句子水平来看,学生滥用and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学生甚至在一个段落里and到底,虽然and可以用来表达分句与分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多种关系,但过多地使用也没有必要,有时甚至是错误的。
[例]
原文:It is known to us that nowadays the weather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 And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cientists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Global Warming which results from the emission of industrial factories and transportations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release it.
改写:It is known to us that nowadays the weather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 due to the emission of industrial factories and transportations. Facing this problem, people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it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release it.
3) 错误使用连接词
错误使用连接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句子结构上的误用,语义上的误用,时态上的误用以及词类的误用。
[例]
原文:If I saw students becoming sleepy and look at other things, that’s a signal of distraction.
改写:If I saw students becoming sleepy or looking around other things,that’s a signal of distraction.
五、问题产生的原因
笔者认为,产生这些连接词使用问题主要有二个方面:母语的干扰和语法规则的不完全运用。事实上,这两个个因素都归因于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
1) 母语迁移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一重大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不同,对学生使用连接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生在写作时是用中文思维来写英文句子的,而且是逐字逐句翻译过来的,中文不注重连接词的使用,所以写出来的英文也是不衔接的。
2) 语法规则的不完全运用
对于非本族语者来说,英语语法有些复杂,加上学生在平时的语法课上没有完全掌握某个语法知识点,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出现语法规则的不完全运用,甚至出现语法规则乱套的想象。
六、教学启示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方面的教学启示:
1) 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英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英语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并详细讲解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这样学生在思维和表达的时候才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主动用英语进行思维,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地道。
2)将阅读教学,词汇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高级英语》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都可以当作写作教学的范文,我们可以把阅读教学,词汇教学与英语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从经典英语文章中学习连接词的使用方法。
七、总结
英语专业学习者写作中连接词的使用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少用连接词;滥用连接词;错误使用连接词。产生这些连接词使用问题主要有二个方面:母语的干扰和语法规则的不完全运用。得到的教学启示是: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将阅读教学,词汇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Abstract: conjunctions have been a focus of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ragmatic research. This text probes into the use of conjunctions in 27 compositions by juniors from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nd attempts to find out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nglish Majors’ using conjunctions and give som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Key words: conjunction;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error analysis; writing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2] Halliday. M. A. K. &Hassan, Ruqaiya.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1976.
[3] Hu et al. A corpus investigation of ‘Due’[J]. Journal of Xianning Teachers College, 1989, 4, 76-79.
[4] Halliday M. A. K. &Hason, R. 英语的衔接 [M]. 张德禄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 戴伟栋,龚龙生,束定芳,2000,《英语常用衔接词例解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 高远. 增强语法意识,加强语法教学[J]. 外语界. 2007, 123 (6): 15-21.
[7] 郭璐. ESL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实证研究及其教学启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6 (8): 151-152.
[8] 侯成源,程慕胜.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报告[J]. 大学英语教学研究,1994,(1).
[9]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0]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 罗一,2003,研究生英语议论文中连接副词使用情况调查,《外国语学院学报》第一期,第59-62页.
[12] 刘家荣. 英文写作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 冯继巍. 大学新生外语写作的母语负迁移现象[D]. 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0.
[14] 张德禄,2001,论衔接,[J]外语界.
篇4
[关键词]推理模型;儿童学习障碍;诊断;专家系统;产生式表示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3-0105-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3.021
19世纪后期,随着社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因而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纵观学习障碍研究历史,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医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研究领域,探讨学习障碍的分类、外部行为表现、形成原因与机制、诊断和干预策略等方面的问题,为教师诊断学生学习障碍和实施教育干预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支持。这些关于学习障碍的病因、诊断、干预的理论与实践使每一个学习障碍儿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并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可能。
一.学习障碍诊断的现状与方法
学习困难也称作学习障碍,即Learning Disability(简称LD)。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克(S.Kirk)于1963年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国际医学界、教育界的有关专家和学者对LD儿童的一般特性表述不尽一致,关于LD的定义也有不同的看法。在国内,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LD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通常认为儿童学习困难是指智商属正常范围且没有感官障碍的儿童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
学习障碍儿童具有认知、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的障碍,需要通过早期发现,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教育指导。因此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筛选测试和诊断已经成为目前各相关领域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判断儿童是否具有学习障碍,除进行神经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检查,也需在学校里把握其特异性学习方面的困难。
诊断是干预的基础。只有在科学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和训练才可能是积极有效的。目前常见的儿童学习障碍诊断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是通过文献、问卷、谈话、访问等手段进行的调查法。一般而言,对于一些无法通过短时间直接观察而获得的信息均采用调查法来获得,如儿童的情绪状态、在家里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教育观念等。
二是通过专门量表等工具进行的测量法。测量法所给出的数量化描述更易于分析并作出科学的诊断。除常见的韦氏智力量表外,还有如美国教育心理学教授S.kirk制作的ITPA、美国Kaufman夫妇开发的K-ABC、神经心理学博士H.R.Myklebust设计的PRS量表、日本心理学家上野一彦提出的行动检查法等。目前也有针对学习障碍亚型的专门量表,这些量表对于诊断学习障碍讲更有针对性,如明尼苏达大学Robert H.Bmininks教授所编制的运动熟练程度测验工具(Bruininks-Oseretsky Test ofMotor Proficiency,BOT),就针对孩子细动作、平衡与协调、速度与敏捷、力量等四个领域进行详细的量化的测评。
三是通过时间取样、时间取样、日记描述等技术进行的观察法。在学习障碍诊断过程中,观察法可以获得许多其他方法所无法获得的信息。如儿童的身体发育、口语表达、与人交往、动作能力、情绪发展等,都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儿童的外部特征和行为表现来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进行更科学的诊断。
通过这些诊断方法,目前关于儿童学习障碍诊断已经有了大量的数据资源。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且都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诸多领域;儿童学习障碍也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与不同类型。因此,儿童学习障碍诊断一般均由专门人员依据专门量表进行鉴别。
二.将专家系统用于儿童学习障碍的诊断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材施教有了新的内容,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跨越学习中的障碍。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儿童是否存在学习障碍,存在哪种类型的学习障碍都需要教师进行诊断。但目前专家对学习障碍诊断的研究主要由医学或专门机构通过量表或测验问卷的形式来进行。这些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和功效,但是却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上述学习障碍儿童早期干预领域中的权威测试标准,虽然在医学等专业诊疗机构中应用较广泛,但量表的专业性过强,不便于其他领域非专业人员(包括教育工作者)使用。
对比专业人员或学习辅导专家进行儿童学习障碍诊断时的过程。一般先对临床所见、观察或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如果能够确定是某种学习障碍,那么就可以根据情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确定学习障碍的类型,根据儿童外部行为表现来完成学习障碍诊断和教育干预。实际上,这一过程就是专家利用存储于其头脑中的有关学习障碍的外部表现、症状性质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适当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匹配,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正好与专家系统“知识+推理”的问题求解过程基本一致。因此从理论上来看,可以采用专家系统对儿童学习障碍进行诊断。
专家系统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逐渐成熟,并日益渗透到教育领域。从专家系统出现到现在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专家系统相关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专家系统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获取、知识表示、推理模型的建立、推理策略、控制策略、冲突消解等方面都有系统地研究。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专家系统被成功应用于教育领域与医疗诊断领域。
鉴于目前教师关于儿童学习障碍诊断方面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把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运用于学习障碍领域,用诊断专家系统来解决学习障碍的诊断问题,将对儿童学习障碍的诊断工作提供具有非常意义的帮助。因此,开发一款既具有专家知识,同时又能以专家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儿童学习障碍诊断专家系统就显得日益必要与重要。儿童学习障碍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将不仅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诊断与教育干预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为学习障碍的理论探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供有益的借鉴,也为进一步更好地实施研究因材施教和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工具性的支持。
三.儿童学习障碍诊断专家系统的推理模型设计
专家系统有不同类型,其中诊断专家系统的任务就是根据观察到的数据推断出某个对象机能失常的原因。鉴于一个专家系统所拥有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专家系统的性能,知识表示方法往往直接影响到专家系统的能力和问题求解的效率,因此知识表示方法对于诊断专家系统的推理性能和推理效率是至关重要。虽然截止到目前已有很多关于专家诊断推理模型的研究,但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问题,其知识的特点和推理控制策略不同,就有不同的推理模型。推理模型的恰当与否决定了系统推理结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有必要结合学习障碍诊断领域知识的特点、专家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和推理过程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于学习障碍诊断的推理模型。
由于儿童学习障碍诊断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随机性与不确定性,与其有关的证据(事实性知识)和推理规则大都是不确定性知识,所以需从不确定性初始证据出发,通过运用不确定性的知识进行推理。也就是说,建构儿童学习障碍诊断专家系统的推理模型必须建立在不确定性推理的基础之上。
根据IF-THEN的结构,对儿童学习障碍诊断知识进行表示的过程如图1。首先辨别儿童学习障碍诊断问题的实质,将学习障碍问题知识化为一系列知识;其次,概括儿童学习障碍诊断知识表示所需要的关键概念及其关系,把有关关键概念与信息流等变换为正式表达,即知识的概念化过程;接下来通过概念的形式化确定儿童学习障碍诊断知识的数据结构的组织形式、通过形式的规则化将知识转换为程序语言、通过规则的合法化确认儿童学习障碍诊断知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经过以上过程,学习障碍诊断中所用到的领域知识即表达为一系列规则。每个规则都使用IF(条件)THEN(动作)结构指定的关系,这些规则序列构成了系统的知识库。知识库中包含了领域专家的经验,使系统能够真正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知识库外,这种基于产生式规则进行知识表示的专家系统,还包括数据库、推理机、解释工具和用户界面四个部分。数据库是指事实库,在学习障碍诊断专家系统中,我们将所知的学习障碍的特殊情况或推出的事实性数据库和知识库中存储的规则的IF(条件)部分相匹配。推理机通过证明规则的IF部分,然后再搜寻知识库中的规则,也就是说,用来连接知识库中的规则和数据库中的事实并进行推理工作。人机接口即用户界面,用以实现专家或用户与系统间的信息转换。
据此即可设计出基于产生式规则的学习障碍诊断专家系统的推理模型。这一断模型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可分为诊断推理系统和用户接口两大部分,其推理过程如下。
1.用户输入症状
在系统入口首先由用户输入症状,进入整个诊断推理程序,并作为下面诊断推理系统部分运行操作的起点。在儿童学习障碍诊断专家系统中,用户输入个人症状后,系统自动将把输入的个人症状与专家系统中数据库进行初步匹配。
2.系统询问
系统在初步确立的领域范围内,根据相应的知识向用户提问。通过询问获取学习障碍儿童的有关症状现象,开始症状的诊断推理。这里要求系统能够实现语声、文字、图形或图像的输入。
3.模式匹配和置信度计算
在这个部分系统将根据提问用户的回答,用户的回答信息与专家系统中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模式匹配,并根据置信度传递算法计算目标的置信度。
4.推理
四.儿童阅读障碍诊断专家系统的开发
1.规则的形成
假设经过产生式知识表示过程,形成了以下的儿童阅读障碍诊断规则库:
RI:IF被诊断者把“视”与“祝”弄混TRUE
THEN该用户会搞混形近的字TRUE
R2:IF被诊断者把Q看成O TRUE
THEN她(他)学习拼音有障碍TRUE
R3:IF被诊断者写作错别字连篇TRUE
AND写字经常多一画TRUE
THEN该患者在识字上有问题TRUE
R4:IF被诊断者写作错别字连篇TRUE
AND写字经常少一画TRUE
THEN该患者在识字上有问题TRUE
依据匹配结果,将数据库中匹配的内容与规则库进行连接与推理操作,做出结论。一次推理工作完成。若有诊断结果,则系统将向用户呈现其所属的学习障碍类型,并向用户呈现此类学习障碍的相关信息、辅助治疗方法等。若未能诊断出结果,则系统将转入下一步选择。
5.结束
若用户选择Y,系统将会返回诊断推理的第二步继续提问用户症状现象,继续查找其他原因,再次进行诊断推理操作,直到儿童学习障碍确诊或遍历整个知识库。若用户选择N,系统将进入结束程序,终止操作。
R5:IF该患者认字与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就忘记TRUE
AND经常搞混音近的字TRUE
AND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TRUE
THEN该患者在识字方面有问题TRUE
R6:IF该患者朗读时增字TRUE
AND朗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TRUE
AND逐字阅读TRUE
AND书面表达自己的意思非常困难,抄写速度慢TRUE
THEN该患者阅读方面有问题TRUE
R7:IF该患者朗读时减字TRUE
AND朗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TRUE
AND以手指协助TRUE
AND书面表达自己的意思非常困难,抄写速度慢TRUE
THEN该患者阅读方面有问题TRUE
R8:IF患者对于所看到
OR对于听到的刺激仅能掌握一小部分TRUE
THEN患者在行为反应上表现得不集中TRUE
OR无组织TRUE
R9:IR在辨析距离、方向时显得有困难TRUE
AND在理解时间概念时显得有困难TRUE
AND完成读写作业非常容易疲劳TRUE
THEN该患者行为方面有问题TRUE
R10:IF该患者在整理自己的书本、纸张、玩具时显得有困难,写字时很难掌握空间距离TRUE
THEN该患者在行为上有问题TRUE
R11:IF该患者说作文可以,但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TRUE
THEN该患者阅读方面有问题TRUE
R12:IF该患者同一时间对所有的声音、人、事同时做反应,不懂得在同一时间对某一件事作反应TRUE
THEN该患者在行为方面有问题TRUE
2.诊断的过程
用户登录后并输入个人症状,在这里我们假定用户输入的诊断信息为:易出现错读。此时,系统将根据此消息跳转到阅读障碍诊断程序。系统根据判断结果跳转到相应的诊断程序,避免了系统的大面积工作。
下面程序开始进行诊断推理:
(1)系统将提问故障现象。
这时系统将会提问用户与阅读障碍有关的一些问题。如:系统“阅读是否有增字现象”;用户“有”即为:“朗读时增字”。接下系统会看数据库中有没有“朗读时增字”的资料。若没有,则系统将继续提问,这里我们设为有。
(2)模式匹配和之心度计算。
系统用数据库中的“朗读时增字”与知识库进行匹配,由前面的规则库可知,R6的前件有朗读时增字,则R6被触发。
(3)推理决断。
在这里系统将进行推理决断。由R6的前提条件可知还不能诊断出用户是阅读障碍。
(4)诊断出症状?
则这时系统的回答是“N”。
(5)有无其他选择
此时,若用户回答“Y”系统将返回去在进行重新诊断,但若回答是“N”系统将结束程序。假设用户的回答为“Y”,则系统将对用户进行重新诊断。我们假定下面的诊断都是触发了知识库中的R6规则,在经过一、二、三次,到第四次诊断推理之后,系统将用数据库中数据“朗读时增字、不按字阅读、逐字阅读、表达自己的意思非常困难”同时与知识库进行匹配,则规则库中的R6将被触发,此次的诊断推理系统将告知用户诊断结果“尊敬的用户,您在阅读方面有困难”。
至此,儿童阅读学习障碍诊断过程结束。接下来系统会转到其他程序,告知用户阅读障碍的相关信息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篇5
【关键词】作文素养 对话教学 生成策略
基于当代作文教学由“作文技能”向“作文素养”的嬗变,在价值取向方面肯定了作文素养与学生作文水平的正相关等事实,本文将试图论证学生的作文素养不是在教师的单向灌输中形成的,而是在对话教学中生成的。
一、从“作文技能”到“作文素养”:不同教学理念的博弈
在逻辑的意义上,“写作”是一个种概念,“创作”是其属概念。“写作技能”就是运用所掌握的写作知识去完成各种文体写作的心智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其写作过程并不排斥一定成分的创作,但只要能达到“观点鲜明正确,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标点正确,并有一定的写作速度”的基本要求就可以了,其行为带有模仿性,故笔者称之为“作文”。因此,在中学生作文的层面,笔者提出“作文技能”的概念而非“写作技能”。
对“作文技能”的外延,“文本”论者认为中学生的作文技能主要涵盖以下六个要素,即摄取材料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构思能力,言语能力。而“多重转化”论者认为,“感受、情感、思维、想象、构思、反思”是学生作文技能的主要元素。对于作文技能的探究,于作文教学的可操作性是有具体意义的。但是把如上作文技能的诸要素训练到位了,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就能得到提高,这还值得商榷。
随着技术理性的泛滥,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写作文化”论者基于人文关怀和主体发展的设想,提出了“作文素养”的概念。这在事实上标志着作文教学理论的价值取向由技能训练向主体文化构建即学生发展的转化。潘新和教授认为,作文素养包括写作的心智素养即人格、语感、文体、构思、想象,同时包括作文技能素养。而中学生作文的事实是:作文依凭的既不是以理性为向度的技术,也不仅仅依凭一种以语感为内核的能力,而是基于二者内化融合的综合作文素养,即依赖于整个教育形成的合力和学生自我涵养交融内化并在对话中积淀而成的主体多元素养。
很显然,“作文技能”实际上强调了技术理性的重要性,而“作文素养”则强调了包括作文技能在内的主体多元素养对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意义和作用。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差异实际上标示着技术理性的作文教学路线和人文素养的综合作文教学路线之间的博弈。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与作文素养成正比例关系的。
二、作文素养:在对话教学中生成
王尚文、李铁范、李旺兴、陈新民诸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在本质的意义上,对话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界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对话哲学的代表与集大成者布伯认为,个体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发生关系的方式有两种,即“我――你”和“我――它”。在“我――它”关系中,“它”(客体)只是“我”(主体)认识、利用的对象;而在“我――你”关系中,“你”是绝对存在者,是世界,“我”要以“我”的整个存在来接近“你”,从而建立“管理”。因此“我――你”关系也被称为是真正的“对话”关系。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发号施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群体中“平等的首席”。很显然,对话教学凸显了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合作的特点,这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交往对话的意义上其实质也是典型的“对话教学”。学生正是因为在多个对话之间、多重对话之间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才理解了作文方法,积淀了作文素养,学会了面对异在于“我”的表达。
作文教学是一种对话活动,学生的作文素养是在对话实践中构建的。王尚文教授指出,“听说读写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活动,听说读写能力实质上都是一种对话能力。”在交往的意义上,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是和所写文章预期读者的对话。但就言语生成的过程看,则是与自我的对话,是“我”的言语表达与表达意向、表达意图的对话。
对于写作者而言,词汇的积累、语言运用的生熟程度和表达技巧的高低程度都可能称为“言说”的瓶颈。但从“言为心声”、“言语表现心灵的感觉”的角度观之,对话的过程实质是内心精神变为言语的过程。因此,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是深层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的能力,作文素养的优劣就是两个“结构”的契合程度度的高低。
从“语言痛苦”的角度观之,人的内心精神活动的细腻化发展与语言概念化、规则化和抽象化发展并不平衡。基于此,表达主体属于个体独特体验的东西一旦被加工为规范化的语言后,便失去或损耗了其固有的生动和丰富。因此,要解决语言表达的痛苦,就必须解决内省声音(思维)与与言语声音(语言形式)的落差问题,使语言表达形式契合表达意向的结构图式。
基于以上多角度的思考,作文素养绝不是靠教师单向度地灌注能够解决的。在逻辑上,只有走对话教学的路,依靠学生的自我构建,才能生成作文素养,而这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作文素养生成:可实践性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教学策略在内容构成上有三个层次,即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一般性规则的认识、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策略在动态方面的特征是:对教学目标的清晰意识和努力意向,具有对有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一般方法的设想,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从对话教学的角度观之,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阐明作文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
1.在对话教学中,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和范文模型,为学生作文素养的生成提供文化土壤。
思维和语言存在着种种不同步、不一致的现象。换言之,就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差异”引起了由意到言的转换,并带来了转换的复杂性。书面语言的生成要经历三个基本阶段,并实现两次转换。第一阶段是构思阶段,即在认知的基础上,因“交流需要”而作出选择,实现事象、物象、意象的聚合,这是“意”的初步形成。第二阶段是转换阶段,即选择能够表达“意”的言语形式,利用符合语法规则、文体规则的言语形式将要表达的内容转化为言语信息。这实际上成为第一转换,即内部言语的生成。第三阶段是执行阶段,即把头脑中的言语信息转换为文字符号系统,成为符合规范地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书面语;当然也包括写作完成之后的修改、加工和润色,直到较为完满地表达心中的“意”为止
对于以上三个阶段的生成过程,笔者认为其实质是“表达向意义的生成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影响甚至决定书面语言生成的是两类知识,一类是写作基础知识,即包括词汇量、语法规则、标点符号、文章体裁和格局等知识;另一类是作者平时掌握和积淀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知识。后者是决定型的知识。有了这两类知识的记忆,才能在包括文题在内的“需要”刺激下,由“主题”和“体裁”构成的“搜索器”便开始对记忆进行信息搜索,进而取(获)得信息,并确定其合理性。
以此,构思的成功取决于“记忆”知识的丰厚和“搜索”意识的明确。前者要求“厚积”,“厚积”才有选择的可能和优化;更重要的是只有“厚积”才有所“感”有所“悟”,从而有表达的冲动和要求,有表达的可能。于是,有关写作的基础知识也有了进一步介入的可能和必要。也只有这种知识的介入,才使得要表达的“意”、“象”有可能完形。
综上,作文对话教学离不开知识的支持,作文素养是知识及其积淀的产物;通过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和范文模型,能够为学生作文素养的生成提供文化土壤。
2.在对话教学中,实施文体训练平行化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文章是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各种应用文之类的文体,而文学是指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类的文体。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文体训练在文章和文体之间要同时训练、平行发展。具体而言,即小学在训练简单记叙文时要训练以童话为主的儿童文学;中学在训练“三大文体”、实用文体的同时,要训练学生写诗、写戏剧剧本、创作散文和微型小说方面的能力。学段越高,越要偏向文学的训练。
文艺心理学也指出,文章训练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左脑,发展学生的收敛思维能力,而文学训练则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右脑,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二者结合(以后者为重点)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训练是为学生未来的谋生服务的,而文学训练是为学生终生的审美需要提供生长点的。今后社会的需要不可能是单一的,而两类文体都有价值,只不过工作性质不同各有侧重而已。
就文体训练而言,目前的偏颇是平面地把教学与学生毕业后社会上的应用简单的划等号,形成了“文章泛化”,特别是“实用文体泛化”的趋势。好像越是“现代”的,就越是简单的、肤浅的、狭窄的、低水平的、应用的、格式化的,很有一种赶快培养一批“工具”而服务社会的急功近利的情绪。如果只是训练“文章”而忽略“文学”,那么作文教学就太缺乏诗情画意了,学生也就太劳累了。
3.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学生作文素养的生成,我们需要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的作文教学方法。
一是为学习而作文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为学习而写作”是指写作是写作课上的练习,而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
二是“生活作文“的教学方法法的探索与实践。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社会现实不同,在不同的国家,作文生活化含义是不同的。
三是讨论作文法的探索与实践。班级(教室)是几十个学生集体学习的场所,如何发挥现代教育制度下集体教育的功能,这个问题受到世界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日本倡导“集体作文”、“小组作文”,美国倡导“合作教学”、“开放课堂”。
四是观察作文法的探索与实践。在世界许多国家的作文教学中,秉持这种观念的学者相当普遍,最为典型的当属前苏联的一批教育家,如在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为学生提供的233个作文题中,“写生”性质的观察作文题目共有116个,占到了作文总数的50%。
五是仿造故事作文法的探索与实践。仿造故事是指在提供一定材料基础上所进行的亚奴性、扩展性和补充性写作训练,类似于我国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训练方法,但包括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看图作文、情景写作、模拟写作等。在这种写作训练中,所提供的材料以及所提出的训练要求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与仿造性故事法相比,创造性故事法可以鼓励孩子们描写自由想象的世界,可以使他们描写幻想世界。
六是研究性论文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教师提供的往往是一个比较宽泛而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论题”,在教师提供论题后,学生需要确立具体的论文题目,需要运用所掌握的资料进行比较、推断以及综合分析,需要独立地得出结论。这些无不蕴含着创造性。
总之,国外各种作文教学法都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即学生是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在自由中学习写作。
综上论述,笔者认为作文素养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对话教学中生成的。明此道理,作文教学改革之路也就明确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
[2]雷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1-67.
[3]陈新民.语文课程与教学优化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234-347.
[4]潘新和.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5-168.
[5]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93-96.
[6]孙绍振.平等对话和教师心理图示的深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8,(6):35-37.
[7]王升.教学策略与教学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19.
[8]李铁范,李旺兴.语文对话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6,(6):35-38.
篇6
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己有不少人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法教学表示怀疑,他们把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归因于语法教学,要求"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最终使中学语法教学的内容一减再喊,教学要求一降再降。现在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法教学的内容以区区百余字的篇幅纳入附录之中,位置仅在"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课外读物"两项建议之后,其要求也是:"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
另一方面,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不得不围着高考指挥棒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不成立的硬性规则,那就是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这就意味着考试不会考语法知识,那么,中学语法教学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就可想而知了。语法学习逐渐地被教师和学生淡忘了,这就是目前中学语法教学的现状。
现在,中学语法教学己经淡化到近乎取消的地步,初中教材中有语法知识内容,但由于考试不考,教师不教,学生不看。学生进入高中后,不了解汉语的语言单位分几级,不了解汉语有几种常见的组词方式,不知道汉语的词分几类,也不知道各个词类的语法功能,不懂得什么是病句、病句如何修改以及句群和句群内部的关系等等。学生作文中生造词语、词语 随意搭配、缺少主干成分、不合事理、不合逻辑、表意不清的病句随处可见。比如:
(l) "几天过后,那些关于各个学校招生分数线的报纸便订了出来。"
(2) "我跑出去后,我看到的队伍居然是一个葬礼。"
(3) "那个身影慢慢地穿梭在人群中。"
(4) "希望他 们的孩子生活如鱼得水。"
(5) "对于我的成绩始终是 我们家的焦点、闪光点。"
(6) "我要认真遵守父亲的 诺言。"
(7) "眼中的热泪如沸腾了的黄河水在心中咆哮着。"
这是从学生作文中随手摘出的几例,由此可见,学生写作中语法问题严重到何种程度。而轻率地得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淡化语法教学"的结论是不科学的。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会不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率关键在于对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有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明确的目的。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是运用语言的法则。
它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语法本身一一民族语言客观存在的,每个人在语言实践中必须遵守和掌握的一种以习惯语感形式起作用的社会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则;二是指语法理论一一语言学家对客观存在的民族语言内在规则的主观认识,是对习惯性规则一种理性的抽象和概括,一般指诉诸文字的语法著作。语法与语法著作的关系是先有语法而后才有语法著作,语法独立于语法著作而存在。这正是有的人虽然没有学过语法著作,却能写出不朽巨著的原因所在,但他们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必须遵守语言规律、法则,否则,他们的作品就不会有人能看得懂了。 转贴于
中学生是本民族成员中的一分子。他们既要遵循本民族成员运用语言的法则,更好地与人交流,也应该学习一些必要的、基本的语法理论知识,以便使自己在运用语言过程中更自觉地遵守语言法则,不犯或少犯违背语言法则的错误。因此,学习语法的重点应当是日常语言实践中必须遵守的语言规则、规律,而不是学习语法理论,即便学习语法理论,也是为了在语言实践中,也就是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增强遵守语言规则的意识,用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这是中学生学习语法的目的,也应是语法教学的目的。
我认为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益处。
首先,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有利于把握语言规律,把对祖国语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中学生从小就学习字、词、句等语法知识,也进行说话训练,但这些都是感性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材料的日益丰富。到了中学阶段就有必要引导他们对所积累的语言材料做必要的规范整理,从而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次,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有利于使口语和书面表达更符合语法规范。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对语言有理性认识,这只是学习语法的第一步,但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是把握规律,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使口语和书面表达更符合语言规律、合乎语法规范,不犯或少犯语法错误,更好地表情达意。
再次,中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迅速准确地把握字、 词、句的意思,理解文章内容,这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阅读能力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在中学阶段如何进行语法教学我认为有三点应当引起注意:
第一、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端正语法教学的态度。中学语法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语言学家,也不是刻意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更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语言规律、习惯、法则,以便通过学习语法知识,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
第二、中学语法教学要紧扣教材,以课文语言材料为例子进行语法知识教学。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是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材料,利用这些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语法教学,学生不会学得枯燥乏味,也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习了必要的语法知识后,能够在学习课本的 阅读实践中,或者能在写作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这些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并使之成为自己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学生就会在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不犯或少犯语法错误,并能辨别别人说话或文章中的语法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三,中学语法教学的重点应引导学生掌握口语和写作实践中必要的语法知识,不能贪多求全,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深入的语法知识教学,也没有必要进行长时间的过于集中的语法实践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灵活机动地进行语法知识教学和语法实践训练,不然,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过程中会感到乏味、厌倦,这就违背语法教学的初衷了。
篇7
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题材的示范本。因此,写作教学一定要依托课文,对教材内容进行第二次开发和优化整合,在课文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书面交际的能力。在课文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概括课文,巧设缩写
根据长课文的结构特点,将其缩写成小短文,这不失为英语写作训练的好方法。我经常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训练:对课文重点内容提问―――学生回答时呈现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缩写成小短文。但在提供关键词时一定要细心推敲,既要涉及所学课文的信息内涵和语言知识,又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相符合,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缩写这一书面表达任务。例如,我在教牛津7B Unit 4 Reading The Ghost in the Park 一文时采取以下步骤:
呈现问题:
①Where did Millie and Amy go on Sunday morning?
②What did they hear there?
③Hat did they do then? ...
引出关键词:go to Sunshine Park, hear a whisper, turn around, be frightened, run away quickly ...
例文:One Sunday morning, Amy and Millie went to Sunshine didn’t see anything unusual. They were frightened and ran away quickly. They saw Andy on their way and told him everything. Andy looked behind the tree and searched carefully and found a little cat in the bushes. They took it to the animal’s centre. The following Sunday, they had a great time there.
2.改变形式,训练改写
改写就是学生在理解课文人物和事件后,根据要求对课文形式作某种改变,从而形成新的语篇。例如,在教学完牛津7B Unit 6 Reading部分的三篇描写宠物的诗歌之后,我让学生把诗歌文体改写成一般的记叙文文体。同时把 Reading B2部分描写My Cat的文章改写成诗歌体裁。这样的改写练习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发挥的余地,同时避免了学生采用大块文字翻译完成作文的方式,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3.围绕主题,命题作文
体现每个unit主题,表达个人见解的命题作文实际上就是自由发挥的作文。例如:在教学完牛津7B Unit 1 Reading My Dream Home以后,我让学生写命题作文 My Dream Home,并运用主题讨论法进行训练,先在课堂上提问关于自己的“梦想之家”的问题,后小组讨论,就主题自由发挥,发表见解,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再选择合适的素材,考虑顺序的安排、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最后以海报的形式完成这一习作,并挑选优秀作品张贴于教室墙上,示范鼓励。
4.巧用插图,看图写文
新编牛津教材中每个unit一般都配有揭示每个unit主题思想及具有代表性的精美插图。然而,这些图在实际教学中大都没有派上真正的用场,师生都忙于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而对插图置之不理,造成现成语言辅助材料的极大浪费。于是,为了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我经常在教学中这样利用插图来训练写作:
步骤一: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以图引文
步骤二: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以图叙文
步骤三:在学生复述课文之后―――筛选内容,展开联想,观画写文
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与画面及阅读材料互相对应,互相映衬,充分发挥了插图在学生英语思维中的桥梁和媒介作用。
5.紧扣书本,课外练笔课外练笔是课堂写作训练最有益的补充,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仅靠课堂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限的。作文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才能掌握并且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能,而且写作技能也只有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才能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可见,课外练笔非常重要,应该予与重视。因此,我总是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用英文记日记、周记、写随笔、写信等,边学边练,活学活用,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提高。
篇8
草坪里小草有的还是枯黄的,而有的却在春雨的沐浴下顽皮地向上冒着绿绿的小脑袋,它伸了个懒腰,把身子挺了挺,探了探头,东望望、西瞧瞧,害怕自己出来晚了。春雨不停地在呐喊,并用足够的甘露做诱惑,小草把身子再往外伸了伸,尽情地喝着甘露。它看的更远了,看见同胞们一个个都欢呼雀跃地跳了出来,手拉着手,在春风的带领下欢快地唱歌跳舞,似乎在唱着一支春天的旋律曲。
走着走着,我闻到淡淡的花香味,抬头一看,花坛里迎春花开放了,黄黄的花瓣,一共有四片,好像张张灿烂的笑脸,迎接春姑娘的到来,又好像黄色的瀑布飞流直下。还有些保龄球形的红色花骨朵夹杂在中间,涨的快要爆炸,仿佛想让春风再吹一吹才从睡梦中醒来。还有些半睁眼睛的花骨朵,好像妈妈的手捧着小孩儿漂亮的脸蛋儿。中间一只最高的“花中之王”在春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真好像美猴王头上的长羽毛。我看看这朵花,又亲亲哪朵花,朵朵迎春花都朝我笑得合不拢嘴了!
再往前走,来到了小河边,婀娜多姿的柳树早已抽出了新的枝条,那种绿是一种特别的绿——不像夏天的那么深,也不像秋天那么黄,浅浅的、淡淡的。站在柳树下,伸手就可以触到它那柔软的枝条。它那叶子是那么的小,那么的嫩,不仔细看还以为没长叶子呢!摘下一片叶子,放在嘴里,品尝着那独特的味道。看那不规则的枝条又好似一簇簇盛开的绿色烟花,整个垂柳看上去还真像一个流星雨烟花啊!微风吹来柳条扭着它那细腰,跳着优雅的舞蹈,远看好像一堵“绿墙”,又像绵绵的绿色春雨。
春天是那么的绿,春光是那么的灿烂,春雨是那么的柔和,把河阳广场绘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卷,我真的融入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了。
关于春天踏青的作文、诗句
有关“春”的古诗欣赏
篇9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像是一阵春风,吹走社会上一切污秽;文明,像是冬日的火炉,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文明的作文素材7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文明的作文素材700字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在我心中》。
文明,这个简单的词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知听过了多少遍,写过了多少次,却未曾有深入过人们的心中。不过,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应该对“文明”二字耳熟能详了吧?可又有谁对此真正了解透彻呢?
虽然在一些法律约制的条款里明明都写清楚“不能随地吐痰”,“过红绿灯时红灯停、绿灯行”,可为什么民众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忽略法律,对这些熟视无睹,不闻不顾?
问题到底出在谁身上呢?我想—应该是我们自身吧,一开始就没有把规则当回事,那么必定是自食其果,就好似种下了剧毒的果实,开出的花也必为毒了——心底深渊的紫色曼陀罗。
如果大家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忽视不见,日后一定会埋下隐患危险的种子。这株芽为恶,我们好必须扼制住其的生长,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建立一个本真的自我。
有时我们会在手机新闻上看到车祸的发生,但都只是哀叹一下就过去了,也并没有把此当作一个教悔,牢记在心。事实上,差不多两三天后我们就会淡忘,自此淘汰出大众的视野范围。
所以说,一切结论都会有最初的宿世根源,而“文明”这个词汇的始初也在于人类。
文明是在心里的,若只是把它记在大脑的记忆之河中,是会遗忘在水流中的,也永远不会去实践了,一定要深深的刻进心的史册中,我们才会去遵循。
其实只要你愿意,是绝对可以铭记文明二字,格守规则的。不论什么情况——我们都是可以做到的。
俗话说:“万物之奇,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便是如此。愿意遵守文明的人就一定会去牢记,而如果连自己本身都不承认“心”的忠告,那就无话可说了。
最后还是一个问题:心。关键还是在于自己,这是旁人如何说都无法改变的——
文明在心中。
关于文明的作文素材700字2一缕清风,一片亮丽,一面微笑,一校文明,一片和谐。
高大的榕树为你撑开清凉的大伞,嫩绿的小草向你吐出清清的芬芳;洁净的小道让悠闲你我心情舒畅,明亮的教室向你我传递朗朗的书声;微笑的语言让大家享受温馨,平安的环境倾注着黄如论中学的和谐吉祥。
这不是梦境,这不是幻想,这是你我的希冀,是创建文明县城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我们文明学校的理想环境。做文明人,行文明事,让我们的县城早日成为一个文明洁净的城市,让黄如论中学成为每个学生向往的理想校园。
行动起来吧,赶快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倡导文明,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整洁你的衣衫,微笑你的面容,文明你的举止,严于律己,做个"德才兼备"的人。
关注你的班级,那是你我的家,不要让门窗蒙上灰尘,不要让天花板挂上蜘蛛网,不要让扫帚成为金箍棒,不要让手中的纸团成为篮球。
在短短的五年里,荒地变成了美丽的校园。它倾注了无数师生的心血,你忍心丢下手中的废纸,去玷污它的一尘不染吗?你忍心大声喧哗,去打破它的宁静和谐吗?你忍心乱踩花草,去破坏它的青绿吗?你忍心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去破坏它的和谐吗?我们需要一个清幽宁静,井然有序的校园环境。我们是学校的主人,为建设美好校园而应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贡献。
1、讲文明礼貌,不口出脏言,不说呛人话;
2、讲文明卫生,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
3、讲文明行车,不超抢强会,不乱停乱放;
4、讲社会公德,不损坏公物,不践踏草木……
我们是家之学子,国之栋梁。我们要争做文明学生,从自身做起,带动全体同学,让文明充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关于文明的作文素材700字3文明,是春天里的一丝新绿,是骄阳下的一抹浓荫,是初秋的一缕秋风,是严冬的一堆篝火。文明看似远在天边,实际近在眼前。
镜头一
“啪嗒”一声,不知是谁的笔在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在鸦雀无声的教室里格外清晰。我俯下身去,看见一支黑笔安静地躺在我的椅子下,便伸手去拉。一不小心,额头磕到了同桌的杯子。“抱歉!”“没关系!”摸了一下额头,再去捡起那支笔,认出是组长的,便还给了她。“谢谢!”“不客气!”
文明,是简洁的三言两语。
镜头二
春风拂过校园,我和同学一起走向考场。一只透明塑料袋随风飘起,在空中转起圈来,似一只翩翩起舞的白蝴蝶。我饶有兴趣地看了会,便用手肘捅了捅同学,指给她看。没想到,她不但没笑,反而走上前去,纵身一跃,将塑料袋一把抓了下来,回过身,把垃圾扔进旁边的绿色大桶里。我看呆了,她那动作真是帅极了。她对我说:“让垃圾乱飘太危险了,还是扔进垃圾桶里较安全。”我点点头,说“你是对的。”于是随手将脚边的塑料瓶扔进桶里。
文明,是简单的几个动作。
镜头三
在火热的阳光下,篮球场上有几个女生正手持篮球东奔西闯。一场过去,大家都气喘吁吁,挥汗如雨。我说:“我去买水,谁要?我也带一瓶。”几乎所有人都叫我带水,只有黄没有,因为她没带钱。等我回来之后,发现她们都凑在了一起,我探长了脖子,打听了一下,原来是黄捡到了10块钱。有人说:“黄你不是正好没带钱吗?可以用这钱去买水呀!”黄不假思索地说:“不了,还是把这钱交给老师处理吧。”黄把钱折起来,对我们说:“走吧,去找老师。”那个说用钱去买水的女生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也跟我们一起去了。
文明,是金钱面前的不假思索。
有一丝丝新绿,才有春天的生机;有一抹抹浓郁才有夏日的清凉;有一缕缕秋风,才有秋天的萧瑟;有一堆堆篝火,才有冬日的温暖。让一件件文明的小事永驻我们身边,永驻二中校园,让二中更加美好吧!
关于文明的作文素材700字4文明,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就在我们的身边。
清晨,春光明媚,我早早来到学校,发现有一位低年级的小朋友,不顾别人异样的眼光,一边走,一边随手捡起路边的垃圾,我好奇地跑过去问:“小弟弟,这是你们的包干区吗?”他一本正经地说:“哥哥,你看,校园里的垃圾越来越多,连经常光顾的小动物都变少了,我想让校园变回原来美丽的样子。”“哦,对了,哥哥”,突然,他像个小大人似的责问我,“刚刚你走过的路边有垃圾,你为什么不捡起来呢?维护校园卫生不单单是打扫卫生阿婆的事,也不仅仅是我的事,对吗?”我的脸由于羞愧而涨得通红,连连摆手:“哥哥错了,看到垃圾应该捡起,维护校园卫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嗯!”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意而真诚的笑容,我被他的笑容感染了,我也加入了他的队伍中……渲杂而忙碌的清晨,因为这样的一个小插曲变得美妙而经久不停。文明就像花的种子,四处播种,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放学回到家,我突然觉得两边的楼道有些不对劲,仔细一看,“哇”,原来,以前贴满小广告的墙壁,现在换上了崭新的白褂。“奶奶,今天怎么了,墙怎么变白了?”奶奶笑着说:“今天啊,有关部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准备。”“全国文明城市?”“对呀,你没发现楼下多了个‘小广告粘贴处’?垃圾桶也换成了有颜色的分类垃圾桶。”听罢,我果断放下书包,拿起小工具,帮助别的楼道正在干活的叔叔们清除没清干净的小广告。叔叔看见了,对我竖起大拇指:“谢谢你,小朋友。”我笑着摇了摇头:“没事,叔叔,创建文明城市是我们大家的事,我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们大南浔增光添彩!”
文明,就是一朵美丽馨香的花朵,每一片花瓣都是一个个文明的小片段;文明,还是一本浓香醇厚的书本,书中有你、有我、也有他。原来,文明一直在大家的脑海里,生根发芽。
关于文明的作文素材700字5什么是文明?文明就是上课时不随便说话,看电影时不大吵大闹,平时不随地丢垃圾,见到人礼貌问好……
文明好像很简单,但你文明了吗?
一次,我和同学去商场买些日用品,但是找来找去都找不到,我们只好去找商场的工作人员询问。我的同学一看到那位工作人员就大声说:“喂,生活用品在哪里呀?”那位工作人员看了一眼她,一句话都没说。我赶紧把我同学拉过来,用很小的声音说道:“你怎么连招呼也不打一声!这样对别人说话是很不文明的,让我来问问吧。”
我面带笑容,有礼貌地问:“阿姨,请问生活用品在哪里?”
“在最里面,你真有礼貌!”阿姨指着里面甜笑着说。
我同学赶紧向阿姨道了歉,阿姨宽容地说:“没关系,不过下次一定要记住,文明很重要。”
还有一次,我与爸爸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一开场,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小弟弟和他的妈妈一直在说话,我迫于无奈,只好用提醒的眼神看了一眼小弟弟,他的妈妈看见了,小声说:“孩子,咱们别吵到别人看电影了。”我觉得这位妈妈正牵着孩子的手一起走向“文明”。她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母亲。
可是,坐在我后面的一位六年级姐姐,她竟然脱掉鞋子将脚放到我的凳子上。那样子,很不文雅。她可是六年级的学生呀,怎么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文明的?我回头看了看她,她不好意地把脚放了下去。但没过多久,又将脚放了上去。我轻轻摇了摇椅子。她可能知道我很反感她的动作,只好再次把脚放了下去。她的爸爸就坐在她的旁边,看到女儿不文明的行为竟然也没提醒她。我从心里感慨,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呀!文明,只差一步,一步之遥,差之千里。
还有,我们也许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一位同学说了一些与课堂无关的闲话,害得我们的课无法顺利上完。我真的很想问问说话的同学,你的文明丢哪儿去了?相反,有同学上课时积极举手发言,认真笔记,这样的同学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文明,就在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身边。
篇10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教学对策
1.中介语及中介语僵化
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者所使用的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体系,也被称之为“近似语言系统”、“特殊方言”或“过渡能力”等。关于中介语石化,Selinker通过研究发现95%的二语学习者并不能达到本族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当中介语向目的语过渡过程停止时,语言便出现了石化现象 。中介语石化化现象根据其性质特点可分为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
中介语理论 (interlanguage theory) 于20 世70年代由 Selinker(1972) 首先提出, 所谓中介语就是介于学生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如果中介语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增加最终达不到目的语这个终点, 也就是结构系统( 如语言项目, 语法规则,系统知识) 不再进一步发展, 而趋于固定下来的状态, 就是石化的表现( 戴炜栋等, 1999) 。
2.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石化现象示例及分析
从大学生的英语作文来看,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主要表现词汇、表达方式、语法三方面的石化现象。
2.1词汇石化现象:因中文表达的影响,错误理解英语某些词汇的表达,导致重复罗嗦。例如:
Everyone has his own attitude to treat life.分析: attitude的意思即为the way to treating,所以可将原句改得更简练: Everyone has his own attitude to life.
2.2句法石化现象
2.2.1 词序的错误
英语的基本基本词序是 SVO结构,且词序比较固定,而汉语则既有 SVO 又有 SOV,因为汉语的基本词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用和语义而非语法来决定的,词序方面的错误往往是由于学习者在用目标语生成句子时对其本族语的表面结构做了逐字翻译造成的。而这种迁移所带来的影响则是出现一些符合母语表达习惯而在目的语中不正确的句子。例如:
We can through our parents get it.
(We can get it through our parents.)
分析:汉语中位于动词之前的状语要比位于其后的状语多;而英语中的状语通常位于动词后面。学生受汉语的影响,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往往将状语位于动词前面。
Why you think it?
(Why do you think it?)
分析:汉语没有Wh疑问句发生句法位移的情况,疑问句和陈述句的词序完全相同;但英语却要求发生倒装,将助动词置前。
2.2.2. 主动与被动
汉语的被动可以借助一些介词,如“让、给、叫”等词汇手段表达,且表述习惯多采用主动句。 而英语中的被动通常是由表示被动的助动词 be 和助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 这就既需要发生形态的变化又需要发生句法方面的变化。 另外,在英语中还有些以主动表被动的词汇,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学习难度,造成了一些错误。 如“Many chances will lose.” “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about this phenomenon happened.”
2.2.3. 语法层面上的石化现象
受中文词性使用较灵活含糊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出现词性误用。Life is beauty, happy and difficult. It’s short but value.分析: beauty是名词,此处应为形容词。beautiful作表语; value是名词或动词,此处应为形容词valuable,与short构成平行结构,作表语。
We usually seen are TV ads and Wall ads. (复合句的表达问题,可改为 What we usually see is TV ads and Wall ads. )
3. 大学生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成因及表现
3.1母语的负迁移
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有相同形式时,使学习更易进行的迁移称为正迁移。导致第二语言中不当形式产生的二语模式或者规则的使用的迁移称为负迁移。母语负迁移主要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次对中介语僵化产生影响,从而阻碍学习者外语学习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减小和克服母语干扰对僵化影响,在强化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外语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3.2目的语的过度概括
学习者英语作文中某些中介语成分是由学习者对目的语言规则和语义特征过度概括而形成的。学习者根据目标语中的两种结构特征错误地创造出一种语言结构,如从He can sing和He sings中错误地概括出He can sings。目的语过度概括属于语内语言偏误的范畴。
过度概括,即过度或超范围使用规则。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强调语法训练,学生的语法规则非常强,导致忽略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如: This book is sold well (应为This book sells well ).
3.3交际策略导致口语与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
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写作能力, 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英语笔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所以英语口语熟练的学生,也就是具有一定英语交际能力的学生,他的写作表达就会很熟练。
4. 石化现象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面对中介语石化给大学生语言输出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其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扭转困局、解决问题。
4.1强调有效输入。为了给学生提供大量或接近自然的输入, 教师首先要获得更大量的输入。教师的输入既要大量易懂又要注意学生写作中的语法。
4.2. 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能漠然置之,要理性对待,以免最后导致由个体石化产生群体石化。应该在与学生的语言交流中减少错误,减少石化现象,使中介语不断接近目标语。
4.3 减少学生的交际压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用英语写作和对话,但不要发现错误马上纠正,容易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纠正他们的错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介语是外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旨在使外语学习者对中介语发展规律有一些了解,使教师和学生采取措施尽量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当然,本文的探讨并不全面,还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2):23-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