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的来历范文

时间:2023-04-10 17:3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年夜饭的来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年夜饭的来历

篇1

除夕夜吃年夜饭来历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年夜饭又称团圆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圆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就一定不敢进村了。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年”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设宴团聚一起吃饭,欢庆平安。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意义。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

除夕夜吃年夜饭注意事项1、皆围着桌吃饭,不分长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员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齐了才可动筷子,也要为未能回家吃团员饭的家人摆碗筷,寓意合家团圆,幸福美满。

2、年夜饭不要吃得太快,每样菜最好都要吃一口,因含有吉祥意味,所以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预示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

3、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富裕和年年有余之意。

4、如果你家中供奉神灵等,要记得在除夕的晚上饭后二十三时上头炷香,这是敬拜神灵,祈求期盼神灵在新的一年会保佑自己和家人行大运,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5、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6、如果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若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

7、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

8、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

除夕年夜饭食物1、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2、饺子

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3、长面

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篇2

2 老式牛奶箱

3 杂货铺里的蛤蜊油和百雀羚

时代的变迁,令很多过往的事物一去不返,当我们坐在现代设计的新居里或者富丽堂皇的餐厅里享用年夜饭的时候,身为上海人总是觉得少了一点过年的气息。原来,我们已经远离了热闹拥挤的居住环境,远离了浓油赤酱的家常菜肴,远离了记忆里过年的欢乐。

谁还记得和邻居们在公用厨房烧年夜饭的情景?谁还记得看见红烧肉上桌时吞咽口水的馋样?那个时候,迎新的鞭炮声震耳欲聋;那个时候,观看满城的焰火没有高楼阻挡视线;那个时候,人们还是面对着面拜年;那个时候,春晚还能吸引全家人一起看。

很难想象在摩登时尚的徐家汇商圈地底下,有一个地方还原了石库门的景象,并且做着传统的上海菜肴。沿着“上海早晨”餐厅长长的阶梯向下,老上海的气息渐渐弥漫在身边,一架老式钢琴悬放在外面,似乎告诉着人们,将要感受到从前的旋律。

盖在地下的石库门

在计划经济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是定量供应,需要各种票证:油票、粮票、肉票、蛋票、鱼票、布票、线票,还有各类特殊商品的购买证。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普通百姓怎么可能像现在一样每天大鱼大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菜肴丰盛的年夜饭特别令人向往。

带着向往的心情,走进了老上海的弄堂,四周是红色和灰色的砖墙,某扇石库门上钉着一个老式的牛奶箱,当时订奶的电话号码还是五位数的。一块“大丰当”的当铺招牌竖在一边,让我们依稀想到以前穷苦人典当衣服换饭吃的情景,其实也有不少人通过当铺周转,才得以有起步资金做出一番事业。已经发黑的木制电线杆上,贴着电话公司的广告招贴,旁边一个块头很大的老式消防水龙头默默地守护着此地。

弄堂里有一家酒铺,上面一块牌子,上书“苏浙烫酒铺”。可口可乐和正广和汽水的广告牌悬在酒铺上方,过年的时候,这些稀罕饮料的销路应该会好一些吧。如果你注意看,还会发现脚下有一块石牌,上书“永吉里”三个字,永吉里是什么地方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了''现在它的名字叫“新天地”。杂货铺在酒铺旁边,这里出售着各种日用杂货,有针线、粉饼、剪刀、纽扣、皮筋、顶针箍这些女红用品,也有刷子、夹子、鞋油、蛤蜊油、百雀羚等日用品,还有游戏棒、陀螺等玩具。后面的货柜上更是摆满了各种眼熟的东西,琳琅满目的小物件肯定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

在酒铺和杂货铺当中的墙上,有一块来历非凡的牌匾,写着“功同良相”四个字,看左下落款,居然是出自黄金荣之手,原来是某位名医为大亨治好了顽疾,很少动笔墨的黄金荣便写了这块牌匾表示感谢。后来牌匾落到了一个不识货的败家子手上,用来当床板睡觉,再后来,识货的人便用低价收购了过来。

走进寻常人家

弄堂逐渐变窄,两边都是人家,墙上贴着“上海解放”的号外,还有一张1957年的赴港通行证,解放的欢庆和通行的喜悦都是一时的,而年夜饭的欢乐却是每年都能盼到。石库门民居底楼的公共厨房里,炒菜的声音、邻里相互交谈的声音、小孩子嬉戏的声音交杂在一起,耳边传来一、两下炸响声,那是迫不及待的孩子已经点起了小鞭炮。

抬头往上看,家家户户的窗户或开或合。合着的窗户里已经蒙了一片水雾,开着的窗户里传出笑语声,飘出菜肉的香味,嗅着香味,大略可以知道是什么菜,也大略可以晓得这家人的经济状况。

走进房子,上到二楼,客厅间还是比较宽敞的,一张大圆桌,已经摆上了各色冷菜,碗筷也已经整齐地摆好。家里的摆设大抵跟普通人家一样,唯有墙上一张1938年的上海地图甚是少见,划出了几大租界的地盘,里面的路名都是外文的,屈辱的殖民史对于上海来说,也算是留下了不少独有的文化遗产。

小桌子上,做好的糯米圆子码放在竹篾里,这是年夜饭后必定要吃的点心,有“团圆”的寓意。年糕一般被切成片晾干,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糖水年糕加水铺蛋会成为春节时期的常见早餐,有一部分年糕片已经被做爆米花的老头儿加工过,变成了爆年糕片成为大家这些日子里的零食。房间的一角,大爆竹“高升”、小鞭炮“一千响”已经准备好,晚饭前会放一点以示年夜饭开吃,大部分要留到午夜十二点辞旧迎新,还会留一些在年初五“迎财神”用。

上海年夜饭的老滋味

一阵鞭炮的响声过后,就是开饭的时间了。大家一起举杯,道出每年都要说一遍的祝词,心里却都惦记着桌上的菜肴。

冷菜里最少不了的是酱拼,鸡鸭鱼肉和一些蔬菜都能做成酱拼,做法虽不一样,却一概是浓红的颜色,是上海人年夜饭的“头盘”。我们桌子上的酱拼里,千贝是风干后红烧的,冬笋是红烧的,虾是加了酱油烤的,鸭胗和猪舌是先腌制,再风干''最后蒸出来的,几件东西各有各得口感,搭配起来倒也不错。

熏鱼并没有全部上桌,有一部分被事先装在别的碗里,留待年初一以后再说,取“年年有余(鱼)”的意思。熏鲳鱼的味道甜鲜,吃了还想要,但是看着剩下的那些又不能动,嘴馋的孩子们央求大人能给他们开开小灶,却总是被其他菜肴塞住了嘴。热菜上桌,八宝辣酱是上海菜里的传统炒菜,用的是肚尖、鸡肉丁、鸭胗、笋丁、虾仁、青椒丁等,说是“辣酱”,其实没什么辣味,只是因为加了一点青椒而已,味道还是以鲜甜为主,口味比较浓重,用来拌饭是个不错的选择,也可以用来拌面。

八宝葫芦鸭算是一道大菜了,最先兴起于上海老饭店,现在家家户户都知道了做法,但是因为做法实在复杂:十几味原料事先炒熟,与蒸好的糯米饭一同拌好塞进鸭腹腔里,鸭子还要事先拆掉骨架,最后蒸熟、淋汁,所以只有重要的日子里,家中才会做这么一道菜——一年里没有比年夜饭更重要的一餐了。

终于等到了红烧肉上桌,这可是上海人感情最深的一道菜了,香嫩的猪肉在浓油赤酱里吸尽味道后,深红色的肉块飘着难以抗拒的甜香味。不管是在贫穷的时候还是在富裕的时候,上海人一提到“大吃一顿”,脑子里反应出的第一道菜永远是红烧肉。老鸡汤是大家都喜欢的汤,鸡汤的鲜香众所周知,竹荪和火艟的加入,令鸡汤少了一分油腻感,多了一分鲜味和口感。总有一个人会在这时候为大家盛鸡汤,年夜饭的也在这个时候来临,一家人的和睦、喜庆在传递一碗碗鸡汤的同时,也传到了整葬人的心底,过年的温暖氛围在房间里升腾。点心以汤包收尾,有心思的人家,会做上一大笼蟹肉汤包,用大闸蟹特有的鲜味,来慰劳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在哪里吃到老上海味道 Where

上海早晨(美罗城店)

住址:上海市肇嘉浜路1111号美罗城B1楼

电话:021-64268880

菜系:本帮菜

¥:250元

年夜饭推荐菜:早晨熏鲳鱼、早晨葱油鸡、老上海酱拼(千贝、笋、鸭胗、猪舌、基围虾)、条匙三拼(香千马兰头、雪菜豆瓣酥、土豆色拉)、八宝葫芦鸭、千烧明虾、八宝辣酱、蚝豉红烧肉、蟹粉豆腐、竹荪火膧老鸡汤、生煸三叶菜、蟹肉煎包、胖大海栗子羹

1 老上海的年夜饭丰富而叉讲究

2 不可少的红烧肉

3 当年出入租界的通行证

篇3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但是屠苏酒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

篇4

除夕夜喝的酒除夕夜晚喝屠苏酒。屠苏酒是中国民俗第一酒。

除夕这一天对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年夜饭。

自古到今,即使不会喝酒的人,在年夜饭的时候也多少喝一点。根据古籍记载,前人的年夜酒主要有“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

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

除夕喝屠苏来历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苃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

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疫病。

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精神仍然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

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除夕适合做下酒菜的菜1、含蛋白质丰富的肉、禽、蛋类。

酒水入肠,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易出现蛋白质缺乏。因此。应选择松花蛋、家常豆腐、清炖鸡、烧排骨等做下酒菜,以补充蛋白质。

2、属于碱性食品的蔬菜、水果。

饮酒时,鸡、鸭、鱼、肉菜相对较多,这些都是酸性食品,为了保持体内的酸碱平就必须选择蔬菜、水果等属于碱性的食品。如炒豆芽、醋菜、桔子、苹果等果蔬食品。

3、膳食纤维高的菜。

膳食纤维可减缓或减少酒精的吸收,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海带、木耳、大白菜等都属于膳食纤维高的菜。凉拌海带丝、洋葱拌木耳等都是既护肝又美味的选择。

篇5

除夕是大年三十吗除夕,也称大年夜,旧语也称为“年关”,是农历岁末的最后一晚,与岁首正月初一相连。除夕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我国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日,因常在农历(夏历、阴历等)腊月三十,民间俗称“年三十”

除夕的来历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它叫年,它头长触角,异常凶猛。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就会从岸上来袭击村民。每当这个时候村民们都会托儿带女上山去避难。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名白胡子老爷爷来乞讨,那时刚好是年袭击的日子。老爷爷走进一家,向其借宿一晚,村民说:我劝你最好赶紧上山去避难,这里随便你住。老人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说:不用怕我有办法制服它。年终于来了,它看见有一家灯火通明,便走进那家一看,那位给白胡子老爷爷借宿的那家门口贴了对联,到处都是红色的,年看见了,它冒了一身冷汗,后退了几步。老爷爷身穿新衣,手里拿着鞭炮出来了,他把鞭炮一点,向年那边一扔,鞭炮炸的噼啪响,年就逃跑了。原来年怕红色呀!

原来,每到除夕过年都要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贴红对联,这样就会吓跑年,如果你不这样做,年会到你家来哟!,这天晚上称为“除夕”。

各地除夕的风俗北京:祭祖、接神、接灶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台湾:过年日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湖南:“朝财进宝”

篇6

腊月里备“货”忙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要让年过得味道“浓”,得做许多准备工作。进入腊月,开始腌肉、腌鱼,还要从走家串户的绍兴人那里买一只阉鸡,杀好,不拔毛,内脏挖掉,但不洗,将血污擦掉即可。鸡肚里用花椒盐抹过,再将刀口封住,挂在屋檐下,做成“风鸡”。还有,就是从开“糟坊”的大姨妈那边弄来自糟,装在纱布袋里,然后将鸡肉、鹅肉、五花肉煮熟了,凉透了,一层食材和一层糟袋,再一层食材和一层糟袋这样交叉排放在“甏”里,年关近了,可以随时取用。本事大的大姨妈还会腌雪里蕻和辣白菜。后来又有“酱油肉”流行,遂有一条条浸过酱油的肉条,在难得的晴天,挂在竹竿里叉出去晒干。虾酱、蟹糊、黄泥螺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一定会备足。

在此起彼伏的掼炮、爆竹声中,“年根”越来越近。母亲会找出婺源乡下寄来的笋干,“发”了许多天,然后在切笋人到弄堂里来时,不失时机地拿出去,让他用铡刀切成一片片,拿来烧肉,美得简直要弃肉而吃笋(之所以用“简直”二字,是因为终究舍不下肉而二者兼得也)。准备工作里,还包括在除夕前两三天,“候分候刻”地买来大大的银蚶,在清水中养,让它吐净泥沙后,用红腐乳卤“醉”好,准备好这“一级棒”的下酒隽品。

做猪油汤团的板油绝不能遗忘,粉要自己磨,祖母和母亲对买来的糯米粉都不屑地撇撇嘴,说它“太粳”、“一点勿糯”。于是,取出石磨,洗尽,将在水里浸软的糯米一匙一匙舀进磨子里,一下一下磨出粉浆,下面有个布袋盛着,布袋下面再有一个盆,承接布袋里滴下的水。滴完水的“水磨粉”要晒干,而后用瓷缸盛好备用。同时,用非常宝贵的白糖来渍板油,之前要剥去猪油外面的“衣”,然后放在小瓷缸里,准备和“黑洋酥”一起做汤团了。

准备工作中也不能忘了蔬菜。祖母和母亲在新年中要吃几天素,加之大家吃的年菜也要荤素搭配,许多荤荣也要蔬菜的配料。所以冬笋、青莱、菠菜、卷心菜、大白菜、塌棵莱、胡萝卜、马蹄、荠菜、香莱、芹菜以及烤麸、豆腐干、油面筋、油豆腐……一个也不能少。

准备工作中还有做蛋饺、肉圆。蛋饺是在铝质的饭勺里做,用小调羹舀一勺蛋液下去,放一些肉馅,煎一会儿再用筷子一拨,做成饺样就行了,不必考虑生、熟,因为还要再烧的。肉圆里不刻意放淀粉,只是手掌里抹一点干菱粉,肉馅在两手中扔来扔去就成了,一个个不大,却真的有味。

年夜饭的“小样”

除夕之前也有节。初八是腊八节,因为是释迦牟尼成佛日,所以要吃腊八粥。开头是和尚送施主,后来也有皇帝送大臣,再后来是百姓自己烧。我们家当然不例外,自己烧腊八粥,而且甜、成皆有。

篇7

基于这样的事实,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我们以方法和技能的习得为基础,以《身边的传统文化》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引导。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个主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而农村小学生受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制约以及家庭的影响,大多缺乏自主的合作意识。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我们首先将引导学生和实施研究的着力点 放在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上。以《身边的传统文化》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我们主要重视这样几个环节的指导和研究:

1.如何组成有效学习的合作小组。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我们从兴趣、能力、家庭住址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家庭住址为参考,帮助学生结合成比较合理高效的学习小组。如:在引导学生开展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们先按黄梅戏、端午节、春节这三个内容将学生初步分成三个大的兴趣小组,再根据兴趣小组中学生的不同学力并综合考虑家庭住址(就近原则)关系,将学生分成几个六到八人的学习小组。接着,让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成员的具体分工,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提出建议,引导各小组展开学习活动。

2.如何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实行组长负责制,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小组学习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教师帮助各小组完善计划,指导他们怎样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定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共享实践成果。如,我们为学生提供的“了解家乡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这一活动指导方案就包括“小组成员”和“分工”两个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怎样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搜集资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为例,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不仅限于人们最熟悉的纪念屈原,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这些说法很难从身边的人口中得到,需要从有关书籍和网络上搜索。我们引导学生既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已有资源,进行观察、走访、搜集,又要敢于、善于向身边的人“求助”,请他们帮助自己搜集资料。考虑到家庭和社会还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新课程建设中来,作为教师,还要为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帮助他们与家长及其他人员沟通、合作。在信息处理上,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文字记录、音像收集、动手操作等,以利于交流和展示。具体操作中,我们引导学生在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时,一定要列出小组内准备运用的资料搜集的方法,如:请教家长或其他人;查资料;自己动手做一做,试一试等。

三、怎样凸现语文学习要素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其落脚点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因此,它的实践性、综合性都要立足“语文”。学生刚刚踏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时,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因素上,兴趣点落在“好玩”二字上,而忽视了“语文”的习得。此时,教师要意识到,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以《身边的传统文化》为例,在“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这一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以下一些规模小的活动:

贴春联:1.我知道了为什么贴春联──;2.我搜集了一些有关春联的知识──;3.我们搜集了很多春联──;4.我写了一副春联──。贴门神:1.我听说了为什么贴门神──;2.我了解了门神的来历──。 吃年夜饭:1.我知道一些吃年夜饭的习俗──;2.我想告诉大家我家是怎样吃年夜饭的──。祭祖:1.我了解了为什么祭祖──;2.说说我家的祭祖场景──。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篇8

――江苏读者

年夜饭新招式

迎新年过新年,每逢新年大家都很兴奋,不仅期待着年终奖,也期盼着一家团圆。

今年更是火爆,单位之间也没啥沟通,但是想出的招数却十分雷同。以往在单位吃年夜饭的时候,都光顾着吃,最多听听领导的讲话,吃点小菜喝点大酒。今年却大不一样,搞起活动来,说是要发掘员工的艺术潜力,要边吃边表演,以至于大家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招数,有跳肚皮舞的,有演话剧的,最传统的就是一个部门来个大合唱,现场别提有多热闹。我喜欢这样的年夜饭,因为不仅让老总看到了你活跃的一面,同时也增进了同事之间的友谊,真是一举两得。

周立宏(上海)

卖车

朋友晓朱打算把他那辆福特福克斯卖掉,开的价吓了我一跳、用了不到一年,居然降价一半,只要七万元,而且要现金。这很让我吃惊,按他一惯的风格,应该是要换新车。因为往年他的手机几乎是每年一换,家里的电视也早就背投换挂壁了……反正一出新潮的产品,他家立马就有。然而,他给我的卖车理由却是让我想不到的:养不起车。

“开什么玩笑,兄弟,你在税务局工作呀,弟媳在电力公司呀。你会供不起车?”这几乎是认识他的人的第一反应。

我没买他的车,最后听说五万五就卖掉了。车友们都说这小子疯了,钱多了烧的。过了大半个月,一条消息和他的卖车事件联系起来了:他的在开发区管委会任职的岳父,在离退休还有一年的时候,因经济问题被“”了,据说涉案金额有近五十万元,前段时间家里亲属正到处筹款打点和补漏。

李永泉(江苏)

论上海协和医院的倒掉

我不是幸灾乐祸的人,但我承认,2月6日,新华社报道的上海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吊销上海协和医院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消息,让我振奋不已。

贵刊对民营医院的欺诈行为一直持续关注,看了北京新兴医院、莆田游医到上海博爱医院、上海协和医院这一系列报道,让我感慨颇深。但令人惊讶的是,像北京新兴医院、上海协和医院的几乎是明目张胆的欺诈行为,有关部门居然一直没有严厉处罚。就像莆田游医一样,10年前在电线杆、厕所里做广告的游医们,现在摇身一变,租了场地办起了民营医院,然后在各大报刊、电视台大肆做广告。

令人欣慰的是上海市卫生部门。在上海长江医院事件中,因为对长江医院不痛不痒的处罚,让媒体和专家们对上海市卫生部门有颇多微词。而这一次,上海卫生部门在较短时间内就给予上海协和医院以严厉处罚,可谓是大快人心。

但我认为,这不应该就是上海协和医院事件的结尾。上海协和医院既然涉嫌医疗欺诈,并且正如贵刊报道所说的那样,有许多来历不明的中药,那么,上海市公安部门是否也该介入,让那些医疗骗子们承担刑事责任呢?

王郭(上海)

豪门耻为五斗米折腰

家住乡镇的岳父想做生意,看来看去,终于相中个临街门面。这门面已经锁了一年有余。一打听,是县烟草公司(也叫烟草专卖局)的门面,便不由得放下心来。因为正好有几个较熟的人在里面。

第二天,便打电话给熟人,托他向领导汇报,有人想租赁某乡站的门面。原来以为很容易,送上门的生意谁不做呀?更何况已经锁了一年多。如果请人守着还要发工资,租给别人权当帮忙守着。

但结果出乎意料:局长不同意出租。理由很简单,现在烟草公司已经是市管单位了,租赁收入要交市烟草公司,县烟草公司和公司人员没有一点好处。再说,出租一门面,要市里同意,取得法人委托书才行。

于是又托一副局长到市烟草公司里活动,仍然是不同意。市烟草公司人说,租赁出去,才区区几千元,而且挺麻烦,还要派人进行管理(收水电费)。

我想,如果烟草行业也像当年的糖酒副食品公司一样全面放开,没有成为超级豪门,也许就会千方百计地盘活资严,也就不会对几千元不屑一顾,耻于弯腰去捡了。

“植物果”是个啥东西?

你知道一种叫“植物果”的东西吗?其实以前我也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前天在超市买了一瓶芝麻酱,吃出了花生酱的味,仔细看说明,配料栏中除了芝麻还有植物果,敢情这“植物果”就是花生,真开了眼界。消费者就这样被忽悠了:反正花生也是一种植物的果实,你不能说我造假。仔细看看市场,这种玩法也并不鲜见,诸如把糖叫做“碳水化合物”,盐称为“钠”,蜂蜜叫“蜂浆”等等。

这类“球”的玩法,有时光靠消费者自身的能力,免不了还会被忽悠,期待工商、质检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针对性地规范这种行为,也许会更为有效。其实有些事并不复杂,犹如1+1=2,但他却说1加ONE等于TWO。那么,假如不是卖弄,就是别有他图,需要当心了。

柠檬红茶

篇9

1 关于春节的介绍

1.1春节的起源

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

1.2春节的习俗

扫尘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3春节食俗

蒸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包饺子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2 关于大学生对春节的认识了解调查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寒假期间,对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春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86份,问卷回收率为78.2%,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具体如下:

2.1中国传统春节跟西方圣诞节相比,您更喜欢哪一个?

A春节 B圣诞节

由图表可知,94%的同学更喜欢春节,这说明在文化开放交融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2.2您了解春节的习俗吗?

A非常了解 B了解部分 C不太了解

由图表可知,86%的同学对于春节的习俗只是了解部分,并不十分清楚春节的具体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却越来越少,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3您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A非常清楚 B不太清楚 C不知道

由图表可知,仅有34%的同学非常了解春节的来历,而11%的同学不知道春节的来历,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太少,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不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4您年三十的晚上你都干什么?(单选)

A看春晚,吃年夜饭 B上网通宵(玩游戏、聊天)

C出去玩(放鞭炮、烟花)等 D其他

由图表可知,71%的同学在年三十晚上还是会进行守岁、吃年夜饭的活动,10%的同学喜欢出门放鞭炮、烟花等,这说明,对于春节中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同学们还是比较能传承的。但是,在当今社会,这些习俗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所以还需要多一些关注。

2.5您给亲朋好友拜年的主要方式?(多选)

A手机短信 B打电话 C上网发贺卡以及QQ拜年

D去家里问候 E不拜年

由图表可知,42%的同学选择打电话拜年,18%的同学选择通过网络拜年,15%的同学选择电话拜年,仅有24%的同学选择去家里问候拜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日益便捷,手机短信,网络聊天。这些技术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会面越来越少。与以前挨家挨户拜年相比,现在的拜年大部分只是走一种形式而已,缺少了年文化的味道,这值得我们去反思。

3 存在问题

3.1西方文化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青年们或多或少的会感觉身心疲惫,因而需要机会放松。此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也十分明显。中国的传统节日注重的是一种习俗和纪念,比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而西方的节日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情感的表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年人逐渐热衷于西方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万圣节,这些节日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放松自己、张扬个性、表达情感的平台,同时商家也迎合了这股潮流,捕捉、甚至制造消费热点。从以前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众人皆知,商家的炒作和新闻媒体的宣传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从这方面来说,青年们更加追求一种享受,而逐渐淡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喜欢春节的,但春节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中国传统的崇敬之情。

西方文化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必须正视各种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3.2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年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也很少关注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加注重生活的享受,对传统文化的起源等便很少了解。总之,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只是了解有哪些传统节日,而真正了解节日起源,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逐渐淡化,很多传统工艺也因此失传,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来说,无形是一重大损失。

3.3对传统文化的实践不充分

以前,人们对待传统节日都很期盼,而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拿春节来说,以前的人们总是提前几周开始准备年货,做新衣服,收拾屋子,做各种春节食物,而现在,由于工作繁忙,人们很少去在意这些事情,多数到了春节前几天才开始准备。现在的春节,少了很多过年的味道。对于春节的各种习俗,以前人们总是习惯自己写对联以表示对新春的祝福,而现在,大街上各种对联花样十足,虽是好看,但却少了好多意义。

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生疏了不少。拿拜年来说,以前人们总会挨家挨户的拜年,以表新年的祝福,而现在,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短信、网络等进行祝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逐渐减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亲身实践越来越少,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4 建议与对策

4.1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关注程度,合理的调整各种传统节日的休假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体味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程度,对于那些即将失传的传统艺术,应该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政府可以建设相应的组织,以督促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途径。

4.2学校及各工作单位

学校可以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以提高同学们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组织各种文艺演出,优秀文章征稿以及春节对联等活动。这样,学生们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要加强教育力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多关注、多实践,在创新中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4.3媒体部门

媒体可以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各种途径,拓宽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一年一度的春晚,媒体方面应该迎合广大人们的需求,投其所好,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公益广告,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4个人

正确对待西方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自身做起,多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空闲时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要具有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自己写一幅对联,做一个油灯等等。用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

同时,我们也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

5参考资料

篇10

在春节,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习俗,如:拜年、倒贴字、守岁、给压岁钱等等,而且每逢春节,一家人再忙都会抽空回家过年。

在这些传统习俗中,最让我难忘的还要数除夕守岁,也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傍晚,大家一起吃过年夜饭,便各自回家守岁去了。深夜,该睡觉了,可是家家户户的灯却还亮着,那一天,整个中国都成了不夜城,十三亿人民一起共度这个不眠之夜。“铛——铛——铛……”12点的钟声敲响了,楼上顿时响起了爆竹声,我们兴奋得一蹦三尺高,也抱着大包小包的烟花冲上楼,白光从箱子里冲出来,成了一朵朵绚丽的烟花。它们时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开,时而像彩蝶翩跹、巨龙腾飞;时而像火树烂漫、虹彩狂舞。在瞬息万变的烟火下,我们一家人蹦啊、跳啊,那高兴劲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此时,对面的人家在五彩的夜空下载歌载舞,还有的老人像老顽童一样跳着、笑着。干妈用相机拍下了这难忘的一刻。

我还从书中得知,守岁和放烟火都是有来历的。

守岁是传说以前有个妖怪,专门捣乱,所以人们要聚在一起。而放烟火是想用爆竹声除旧迎新,带来新一年好运。

拜年也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到新老朋友家和邻居家祝贺新春。

大年初一那天,亲戚朋友都来问好拜年。瞧,老姑一家又来了。开了门后,老姑便说:“新年快乐!”后面的点点妹妹还像模像样地拱了拱手,说:“姐姐、老——姑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恭喜发财……”她基本上把她会说的全部用上了,乐得我们哈哈大笑。大妈她们来了后还给爷爷奶奶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