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21:5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

篇1

以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为话题的英语范文【一】

As is subtly revealed in the cartoons above, global warming is a real threat to our world. In the first drawing, the glaciers in the polar region are rapidly melting owing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second picture, a homeless polar bear is staying on an isolated big block of ice.

The purpose of these portrayals is to show us that global warming is a looming threat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o begin with, global warming leads to the rise of sea levels. Large sections Chinese coastal regions would gradually disappear under rising sea levels because of global warming, severely impairing the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progress. China’s long coastline is the base for about 70% of the large cities, over half of the domestic population and nearly 60%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ith comparatively-advanced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China’s off-shore regions will suffer great losses if the sea level does not cease rising. In addition, global warming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and intensity of extreme weather such as hurricanes and snowstorms. Hurricanes and typhoons have become stronger and longer-lasting over the past 30 years. These upswings correlate with a rise 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due to global warming.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evastating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global warming is a great threat to our world. Facing the growing menace of global warming, more scientific and a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on a larger scale to change for the better.

以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为话题的英语范文【二】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may feel that the climate has been getting steadily warmer and warmer in recent years. Places which used to be abundant in snowfall have frequently experienced snowfree(无雪的) winters. Drought lasts longer in some dry areas. People find that without air conditioners they could hardly work or fall asleep on hotter summer days.

篇2

一、从题型选择上看,呈现“一退二进三稳定”的态势。

所谓的“一退”,是指单纯以话题作文命题的考区有所减少。2003年中考话题作文高达总题量的65%,2004年则下降到56%左右。这是因为,经过前几年的盲目跟风之后,更多的命题者步入了理性思考。一方面,一些紧密联系生活的话题已经频频出现在中考里,不愿重复和守旧的命题者干脆就另辟蹊径;另一方面,话题作文本身存在着难以避免宿构、难于统一评分标准的问题,再加上课标精神的普及,一些命题者就开始探索兼顾公平竞争和测试学生综合素质的合适题型。同时,一部分考区将话题作文纳入选题作文之中作为备选项之一,也是单纯以话题作文命题的考区有所减少的重要原因。

所谓的“二进”,是指半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正在升温。半命题作文让考生自由填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指定一些词语,又有一定的限制性,比较适合用于选拔性考试。这种题型在中考中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8%上升到2004年的13%,估计这个比例到2005年中考还会提高。选题作文在总题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04年分别占11%、14%、16%、23%,可谓一路攀升。其中,吉林、云南、黑龙江、青海等以省为单位的考区,连续多年使用这种题型,这些考区的考生要着重关注它。选题作文让考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同时又可以在全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题型中任意调剂,选取合适的题型作为选项,其应变性很强。因此,这种题型正在成为中考命题者的“新宠”也就不足为怪了。

所谓的“三稳定”,是指全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小作文题型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全命题作文得到了上海、江苏苏州、福建泉州等考区的青睐而得以生存下来,连续几年占当年总题量的6%左右。材料作文散见于辽宁大连、锦州、甘肃兰州、河北等考区,约占2%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材料作文已经比较接近话题作文。其材料重在引出话题,只不过没有将写作话题点明而已。这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大相径庭,那时要求写作前必须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否则就属于离题。至于小作文,更是具有地区连续性,在江西、湖北武汉及襄樊、荆门、山东烟台、江苏常州及无锡等考区试卷中连年出现,因此,这些考区的考生要有目的地练习文章修改、据观点写小议沦文、看图写作或应用文写作等。

二、从内容取向看,呈现“四大主题”并存共进的局面。

近年来,中考作文试题讲求全面对接中学生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真正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样,才能实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因此,在内容选择上,命题者常着眼于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社会与生活、想象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按照重点避免上一个年度考题的惯例,这里特拟出相关的新题目,以助师生们备考。

一是自我与成长类。基本做法就是在命题作文中常以“我”为中心拟定,比如“我和”、“我多么想 ”、“我的特长”、“我终于战胜了”、“有我”、“为自己而骄傲”、“我们这些人”等。又比如,以“成长”、“第一次”、“秘密”、“个性”、“离开”、“朋友”、“我们”、“回答”、“作好准备”、“实践能力”等为话题作文,内容上贴近学生的成长经历,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体会最深,感受也多,容易下笔。

二是素质与情感类。比如以“感受快乐”、“喜欢”、“兑现诺言”、“美德”、“珍爱”、“吃苦”、“合作”、“心怀感激”、“追求”、“宽容”、“体谅”、“温暖”、“友好”、“满足”、“健康”等为话题写作,就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人性人情中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感,让考生在深入思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体验和向往。

三是社会与生活类。比如以“交往”、“贫困”、“公开”、“帮助”、“关注”、“动力”、“支持”、“读书”、“家”、“书”、“回忆”,“细节”、“精彩”、“习惯”,“学习”、“水”等为话题写作,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热点话题,放眼社会生活。

四是想象与创新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但是,这类试题如果处理不当,过于脱离学生生活,就会助长“假、大、空”风气的盛行。命题时要有利于写作者从生活出发,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比如“风雨之后”、“阳光”、“风景”、“新”、“自然”、“0”、“门”、“结果”、“钥匙”、“星星”等试题或话题,就能够引发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在创新中展示风采。

人是这样成长的

嘉 宗

孩子在挑剔中成长,他学会了吹毛求疵。

孩子在敌意中成长,他学会了好斗逞勇。

孩子在恐惧中成长,他学会了焦虑害怕。

孩子在怜悯中成长,他学会了自哀自怨。

孩子在忌妒中成长,他学会了勾心斗角。

孩子在羞辱中成长,他学会了自觉有罪。

孩子在宽容中成长,他学会了富有耐心。

孩子在鼓励中成长,他学会了充满自信。

孩子在赞美中成长,他学会了赏识他人。

孩子在认同中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

孩子在接纳中成长,他学会了心胸宽广。

孩子在肯定中成长,他学会了立定志向。

孩子在分享中成长,他学会了慷慨大方。

孩子在公平中成长,他学会了正义真理。

孩子在安全中成长,他学会了信任他人。

篇3

十年后的我们会跟什么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我们的同事,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朋友圈子是什么样的圈子?今天小编整理了以十年后的我为话题的初一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共同阅读吧!

以十年后的我为话题的作文1十年后的我,或许已经从一个清纯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女孩,也有了自已的工作,或许工资不高,但应该是我想做的工作,工资不高也没关系。下班后我会去画画,画画是我的兴趣爱好,或许我画得没有画家的那样好,但也是我一笔一画画出来的。人总应该有个兴趣爱好,工作是自已的兴趣爱好的话,或许就没有那么喜欢了吧!

我现在13岁,十年后的我23岁,十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人,外貌也有了一点点变化,每天我都在想十年后的我是什么样子呢?是胖是瘦,是高是矮,很显然,这都是未知数。

或许十年后的我工作不顺利,找不到工作,跟同事的关系不怎么好,这也是我最担心的,我有一个知心朋友,我的心事都会向她诉说,可她只回复过我一两句话。从网上认识的。我的心事她应该都有看吧!十年后的我,我想,我应该还会向她诉说心事吧!

十年后的我,或许已经有了一家店,有着自已的服装店,店里的生意很好,顾客也很喜欢店里的衣服。我呢!则每天做在电脑前,有人付钱我就会去收钱,找钱。忙完后悠哉悠哉的左在椅子上看电视。

十年后的我,或许有了自已的工作,但似乎不怎么满意,只能将就做着。跟同事处理不好关系,还会顶撞自已的上司,种种皆有可能发生。

十年后的,似乎并没有找到工作,只能每天坐在电脑前找工作,会下载一些软件来赚钱,一天赚的不多,也就50左右。

十年,很快就会过去了,我期待十年后的自已!

送给十年后的我几句话“遇到挫折不要放弃,要勇敢面对。没有朋友那还有家人,家人是你的依靠。”

以十年后的我为话题的作文2十年后的我已经二十四岁了,我剪了一头适合自己的短发,考入了心仪的大学,定居在上海这座城市,与好朋友一起买了一间公寓,一起养着一条肥胖的白猫,和自己喜欢的教授研究了不少东西。

这一天,我向往常一样在图书馆里为毕业论文而发愁,“小杨!”教授突然很大声地叫了我,引得许多人朝这儿张望,我抬起头来看见教授抱着一堆文件夹和书朝我走来,我理了一下桌面,好让教授把书放下,我看着眼前堆成山的书,不禁感到疑惑,我开口问道:“教授,这是什么情况?”教授兴高采烈地拿出一个蓝色的文件夹,对我说道:“小杨啊,你的保研资格我争取到了,这些书你都看看,对考试有帮助,还有……“教授指了指文件夹”上次你研究的土豆是否能在无氧环境下生存的这项实验仍有欠缺,再多改改,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我开心地接过文件夹,觉得没有什么事比保研更开心了。

晚上放学回到家,白猫乐呵呵地扑过来蹭着我的腿,接着就是室友的一个熊抱,我笑嘻嘻地告诉她我保研的事,她十分惊讶及开心的说:“真的吗”?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室友是一名音乐生,弹起歌来十分好听,她兴高采烈的拿出吉他,问我想听什么,接着便和白猫乐呵乐呵弹唱起来,我走进厨房做饭,只觉得身心愉快。

到了晚上,室友已在床上安然入睡,我打开电脑,在电脑上做着一些兼职来保证一定的收入,在上海生活很不容易,什么事都要花钱,我不想麻烦父母,但学费却又是一个天文数字,我打了个呵欠,白猫“咪呜咪呜”的叫着,跳到我的腿上,我抚摸着它的头,到了凌晨1点,我合上了电脑,挤在室友身旁入睡。

十年后的我其实没有什么光鲜,她会为钱发愁,为学业而苦恼,为以后的未来担忧,但她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爱好,虽然平平凡凡,但也十分的充实。

人间至味是清欢,平平凡凡也是件好事。

以十年后的我为话题的作文3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在这十年中,因为我一直专心攻读医学,我成了全国闻名的眼科医生。

十年后的我,已是一名__岁的医学研究者了。为了让盲人能够重见光明,我正在加紧研制一种药,名字叫做“复明灵”。不管是失明的人,还是近视,只要在眼睛上涂上“复明灵”,眼睛就能看见东西了,而且视力还可以保持在五点一呢。为了能够尽快发明出“复明灵”,我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里工作着,并一次又一次地将不同的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试管试验。经过两个月的实验,我终于将“复明灵”发明出来了!

一天,一位病人家属焦急地找到我,拉着我的双手说道:“医生,我家的孩子怎么突然就失明了呢?求您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啊!”我从病人家属口中得知,病人于今年正准备高考,可能是没日没夜的复习功课,得了恶性近视,最终导致了眼睛失明。“可以叫病人进来么?我想看看他。”我问道。于是病人被她的家属领了进来。

我打量着这个女孩。她大概十七八岁,脸很清秀,可是她的眼睛却黯淡无光。女孩一进门就哭着说:“医生,你一定要救救我的眼睛啊!我还想高考,我还想上大学!求你一定要治好我的眼睛啊!”“我尽力而为吧,你先回去,等我准备好以后会通知你来的。”我对女孩说。

回到实验室,我的耳边仿佛还回荡着女孩的哭声。我暗自想道:这个女孩太可怜了,如果我不救救她,祖国可就要少一个栋梁了。可是,自从我的“复明灵”发明出来以后,还没有一个人使用过,万一出了差错怎么办?!我在实验室里一圈圈地走着,最终下定了决心: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治好这个女孩!于是,我叫来助手,开始准备手术。

三个小时后,我和助手带着女孩出来了,她的家人立刻围了上来:“医生,她怎么样?”“没事了,”已是满头大汗的我回答道,“只要在三天以后,取下她眼睛上的纱布,她就应该能看见东西了。”

三天后,我再次跨进了女孩的病房,开始为她取下眼睛上的纱布。一圈,两圈,三圈……我的心里像装了只兔子,七上八下,因为我也拿不准女孩是否能好起来。终于,女孩脸上的纱布被我全部取下来了。我不敢正视女孩的眼睛。“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又能参加高考了!医生,谢谢您啊!”女孩清脆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奇迹!真是一个奇迹!我看见女孩水灵灵的大眼睛正笑盈盈地看着我,长舒了一口气。

一个星期后,报纸上刊登了《著名医生使失明女孩重见光明》的文章。我笑了笑,想:等再过二十年,我还要只好更多的盲人,让他们看看绿水蓝天,看看美好的世界。

以十年后的我为话题的作文4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我已经25岁了,转眼间经过去了十年。十年后的我,是一名发明家,我不仅得到了博士学位,还有几十项发明专利。

十年后的世界,变化真的太大了,人们不再驾驶小汽车,而是驾驶着飞机在云中遨游;手机支付已不再是新奇的东西了,它早已遍布世界各地;中国的高铁也早已遍布全球……

自从十年前离开母校后,我便十分想念自己的母校,今天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来到学校门口,保安大叔已经换成了专门看守的机器人,在我出示身份证后才让我进入。一进校门,我便惊呆了,原本红色的砖房换成了另一种材料,仔细一看原来是采用了我的发明,那种材料在地震时不易倒塌,就算塌了,以它的重量,不会给人们造成伤害,而且房子里还是冬暖夏凉。

学校里植被众多,一猜就知道用了我的另一项发明:易拉罐花园。只要轻轻拉开易拉罐,再将易拉罐放在地上,那里就会生长出相应的植物,而易拉罐则会变成肥料和水,这样种植,低价、方便又环保。走着走着,我便遇到了老班,在老班上完课后便去了咖啡吧,我们一直聊到下午,在吃了晚饭后便分开了。

回到家后,我的机器人管家—艾米早已帮我泡好了蜂蜜水。我抬着水走进了画室。开始了我的另一份工作,原来我并没有在十年以后丢掉自己的爱好及特长,与此同时我还是一个有名的漫画家,几乎全国的人都看过我的漫画。

我的家里共有三个房间,一个是我的画室,另一个是我的卧室,那剩下的那个是我最喜欢的房间,里面放置的都是和《火影忍者》有关的东西,看来,十年以后的我仍是个十足的“影迷”。

画完一期后,我走进了卧室,倒在床上,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丁零零”听到闹钟后,我猛地醒来,发现那一切都是梦,也暗暗下定决心,为了十年后梦想成真,现在,努力地学习吧!

以十年后的我为话题的作文5瞧,一头飘逸的长发,俊俏的小脸蛋,一身时尚的服装和秀挺的身姿。当有这样一个妙龄女郎出现在你面前时,是否会有一种令你耳目一心的感觉呢?这就是十年后的我。如今的我正是一个受人瞩目的大歌星。

正当我站在阳台享受冬日的温暖阳光照耀时,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原来是我的经纪人通知我 ,有一个很有名的娱乐节目准备邀我去当嘉宾。

到了演出的那一天,我刚一出场,观众席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尖叫声。随着音乐地响起,我唱出了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紧接着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感到非常的开心。

演出结束后,我刚一出演播厅,又有一大群观众涌上来,把我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纷纷要求我给他们签名。而我呢,当然是有求必应,很爽快地签了自己的名字。被签过的人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而我也被一种幸福感所包围。

刚回到家,准备休息一番,电话就接二连三地打进来,大多数是邀请我参加演唱会的,忙的我无暇应对。

每当我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总会有很多人时不时地走上来送给我鲜花和礼物,还有一些歌迷总是以写信的形式来表达对我的崇拜和喜爱。

篇4

关键词:话题 作文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77

时下,话题作文成为一个热点,给你一个话题,让你把它展开,顺应话题思路写下去,突出一个观点,阐述一个核心,既为人们出示了命题,又限定了写作的对象和范围。然而,粗心的学生往往偏离话题,丢开话题,另起炉灶,使文章离谱跑调,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如何相题行文,利用话题,做到文题相扣,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点尝试:

话题二字告诉我们,有话有题,是要你接过这个话茬,沿着这一话题说下去,起承转合,纲线钩联、首尾相衔,最后成篇。叙、议、阐述应对准话题,不偏不倚。有道是,一题到手如射之如鹄。所以,为师者要牢牢把好这一关。指导学生应反复阅读话题提示语,从中开掘宝藏,一般话题的警示有:1.点示选料范围,指定背景范围。要引领学生认清材料的指向和写作目的,为文章定向。其中的语汇是专家几经推敲、抉择而选定的,应把它恰当引用文中,因为这些零金碎玉是闪闪发光的东西。2.提供构思范例。话题作文是典型的开放性作文,其开口很大,往往给予点拨和暗示,应相时、相机而动,不可视而不见,给你的权利要用好,用得当。3.拓宽写作空间,激发写作灵感。话题可以展开,把它具体化,从广阔的背景中抓取新鲜、生动的典型教材。而后突出中心,强调从心灵体验出发,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强化创新意识。笔者把写作过程归纳为五个字:一读、二折、三联、四化、五结。“一读”,即认真阅读话题,一字,一词,一点,一标决不放过。读出话题中心,读出命题动机,读出话题精髓,唯其此才能做到箭无虚发,有的放矢。文章才能切题,合题,文题相扣。“二折”,对话题推敲,分析,反复咀嚼,反复酝酿,反复构想,如何掌握它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行文要放得开,收得拢,只有放得开,才能别开生面,只有收得拢才能纲线突出,脉络分明。“三联”,即联系实际,联系时代,联系自己,联系他人。联,必须有感而发,有悟而鸣,有感于社会,有感于生活,有感于自己,有感于他人,有感于今天,有感于明天。这样文章才有立体思维。“四化”,即深化,将话题内涵引向深入,进一步升华,提升品位,拔高意境,把问题上纲上线,深入开掘使问题越议越清,道理越辩越明。“五结”,即总结,为文章刹好尾,打一个完整的扭结。俗话说:编筐编篓全仗收口,因文章结尾是个支撑点,要花大气力写,文章要演好序幕,也要喝好终曲。古人强调写好文章,写成“凤头、猪肚、豹尾”;还有“虎头、熊腰、凤尾”之说。文章结尾要像豹尾一样遒劲有力,像凤尾一样五彩缤纷,峭拔绚丽。话题作文的结尾要咬紧题旨,深化拔高,上升到理论高度。

话题作文五字诀,能保证文章沿着正确导向逐步展开,围绕中心,突出核心,使文章流淌自如,珠联璧合,首尾圆通,使文章自然流畅,不会离谱跑调。比如下到论题作文:

人间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难,就会多一片温暖;工作中少一点纷争,就会多一些共识,生活中多一点宽容,少一点算计,就会多一份快乐。宽容是成才的沃土,是幸福的摇篮。试以宽容为话题,自选角度写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按五字诀来展开:一读,可分出人间……工作中……生活中,多一点宽容,会出现什么“共识”,“温暖”,“快乐”,这就把选材的自由度、开放给了你。可选古例:明代扬翥官至礼部尚书,却一向宽厚克己。早年某人投奔他想找一教书糊口之职,杨就将自己教官位置让给他而自己每日往返十几里到很远地方执教。有一次,杨翥的宅基被人占去三尺,家人为此发生争执,并希杨翥用权夺回宅基,杨却一笑了之,以诗作答:“余地无多莫较量,一条分成两家墙。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让三尺又何方?”杨翥的宽容气度让对方大为震惊,于是主动让出三尺,形成六尺宽的胡同,后人称此六尺巷为仁义巷。杨翥的宽厚,让人间多一片温暖,少一点纷争,少一点算计,而多一些共识,多一些快乐……生活中此类例子更多,只要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设身处地去发现,其鲜活例证比比皆是。校园中、教室里、同学之间、同桌之间也不乏其例。

篇5

一、让素材成为巧妇手中真正的“米”

1.积累与点评相结合

无论所积累的素材是人、物,还是景,都要求学生在所摘录素材之后写出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感悟。这段感悟必须做到主题明确。如果积累的素材是人――司马迁。你的主题可以是赞其不屈,可以感悟择生的意义,也可论人生价值在屈辱中绽放。如果积累的素材是物――沙漠中的那条河。你可以想象其生命的轨迹,可以论其无谓的抗争,也可感悟其生命的延续。如果积累的素材是景――夕阳西下。你可以叹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可颂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主题的单一明确,增强了实际运用时的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不知所云。

2.素材的魅力在于个性绽放

任何一个素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作文素材运用得精彩,往往是在趋同的世界里绽放其个性的光亮。如“生命中的苦涩”话题作文,学生分别选用司马迁、苏武、贝多芬三个人物事例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人生因苦涩而精彩。他的三个分论点分别是:(1)司马迁的人生是苦涩的,就是在这份苦涩中绽放出司马迁生命的精彩。(2)苏武的人生是苦涩的,就是在这份苦涩中绽放出苏武生命的精彩。(3)贝多芬的人生是苦涩的,就是在这份苦涩中绽放出贝多芬生命的精彩。

面对这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就论据中人物事例的运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1)你怎么理解司马迁、苏武、贝多芬三人生命中各自的苦涩?(2)你怎么理解司马迁、苏武、贝多芬三人生命中各自的精彩?集中讨论后,最终形成下面的三个分论点:(1)“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这是屈辱碾压下的司马迁最大的苦涩,也正是在这份屈辱苦涩浸泡中,他用如椽巨笔书写出华章――《史记》。(2)天地之间所有的孤寂似乎都凝聚在北海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苏武人生的苦涩,就是在这份孤寂苦涩的阴霾之中,他高举突兀的节鞭挥舞出一个大汉忠魂。(3)屹立音乐的神圣之巅,却感受不到一点光亮,这是贝多芬人生的苦涩,就是在这份无声无息的苦涩笼罩之中,柔柔弱指弹击出旷世绝响。

结合人物个性特色的分论点,不仅仅是在文采上更胜一筹,更关键的是为每一层的具体论述暗示出清晰的思路。

二、让立意与年轻的生命共飞扬

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立意不是问题,问题是一心向往深刻,却无从下手。其实,作文的“意”根植于年轻的生命里。如以“声音”,或者“色彩”,或者“阳光”,或者“见证”为话题。无论写什么主题,都试着与自己年轻的生命相联系,明确一个年轻的生命与“声音”、“色彩”、“阳光”、“见证”之间的关系,然后展开立意。

如年轻的生命需要用什么来见证?首先考虑:年轻的生命最应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前方人生的旅程?经过讨论汇总,有这样一组结果:(1)蓬勃的朝气,远大的志向。(2)无畏的斗志,坚韧的努力。(3)一份淡定,一份从容。这是一个在人生旅程起点的跋涉者的生命姿态。

同样,年轻的生命最应以怎样的一种色彩绽放?这样的立意方式与学生的现实紧紧相连,不仅仅拓展了学生的行文思路,还必然会深化学生立意的深度。

以此类推,将学生年轻生命的独特姿态与各个命题方向相衔接,寻找立意方向,意趣自然油然而生。

三、思想的巨人也可以是行动的超人

作文的兴趣最忌理论上的花哨、嘴皮子上的技巧,特别是文章的构思。不能让学生云里来雾里去地构思作文。教师可以采用学案教学的方式,最终把所有的训练内容以一个完整、清晰的学案形式,展现于学生眼前。在作文构思这个环节,首先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分别讨论其结构形式,给出修改建议,最终形成典型搬上学案。如以“窗”为话题的一次作文练习后形成的一份构思提纲:

1.依托主题(中心论点)巧写主旨句(分论点)+结尾点题句

(1)当你的生命桎梏于屈辱的铁壁铜墙,上苍没有忘记面向滔滔的历史长河给你开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望到你用鸿椽巨笔挥洒出的铮铮铁骨、炎黄脊梁。

(2)当高高的庙门朝堂对你已是紧闭巨闸,青山绿水,清风明月向你敞开了那扇窗。……透过这扇窗,我望到倾泻苍宇的月光中,你如水般飘逸的豪放。

(3)

2.围绕中心,雅致举例+扣题生发(哲理段)

(1)他在阵阵驼铃中渐行渐远,他在漫漫黄沙中踽踽前行。回首东望,何处是他天朝之都,只有如霜冷月照彻镂蚀身心的孤独;低头驻足,哪里有他生长的土,只有穷秋塞草抚乱漫漫征途的愁苦。他的心里,早有塞外的苦寒,有边陲的飘摇和胡虏的不近人情,但更有那片异域,风情鲜明的繁荣――这就是张骞从那虚掩的窗中看到的世界,于是他顾念前行,他笃信,窗外风光无限。虚掩的窗,没有阻住张骞的脚步,反而如灯,点亮了追索,照出了一条不朽的丝路。(点题深化)

(2)实验室里的清瘦身影,不曾停止忙碌。任岁月如沙,磨去了与她并肩作战的人坚实的生命,任满鬓乌丝早换了华发,朱颜零落,徒留憔悴与哀愁。那个奇女子,用刻骨的坚强在科学的领域走到了前人未及之远。伴着镭元素明明灭灭的蓝光――这就是居里夫人从那虚掩的窗中看到的世界,于是她投身其中,义无反顾。虚掩的窗,没有遮住居里夫人的实验,反而如图,指引着他探究,找出科学最原初的本质。(点题深化)

(3)

3.用修辞使各段主旨句表达形神兼合,拉紧全文结构

四季之中我独爱夏。

……

我爱夏,既爱其阳光,又爱其张狂。

……

我爱夏,既爱其张狂,又爱其情趣绵长。

……

4.巧妙化用诗词,依托原有构思,拉紧全文结构

主题:每一个生命的窗外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景,绚丽而多彩。(1)少年的窗外,有一缕怅惘,有一丝轻狂,然而更多的,是对激情的渴望、对远方的向往。(2)中年的窗外,有一路漂泊,有一番酸甜,然而更多的是君临天下的豪情、海纳百川的情怀。(3)老年的窗外,有一世的沧桑、有半世的落寞,然而更多是夕阳西下、漫天流光溢彩的晚霞。

篇6

那么,该怎样化熟悉为陌生呢?

运用象征。这是指运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感情的一种写作方法。如贾平凹的《追月》就是用事件构成的精彩散文,开头写孩子们望月的情景,他们看见月圆了又亏了,最后没了踪迹,很是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去寻月吧。”接着,作者又写孩子们到院子里到处寻月,并且听奶奶讲月亮上桂树与嫦娥的故事,当大家听说嫦娥像三妹一样漂亮时,其他孩子又由兴奋转为“嫉妒”,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矛盾正无法解开时,奶奶给每人倒了一小杯甜酒,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孩子们一看果然如此,高兴极了,于是“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个人的心里了”。这时奶奶又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接下来就写孩子们在小河里找,发现月亮在小河里,最后又互相从对方的眼睛里发现了小小的月亮,从而得出“月亮竟是那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本文不是写孩子们寻月以取乐,而是运用事件象征法,通过孩子们一步步追寻月亮的足迹,来象征性地歌颂一种追求精神,启迪人们,只要你不停地追求,每个人都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此文题材不算陌生,但意蕴含蓄,给人以新意。

巧借荒诞。这种手法是采用夸张、变形、梦幻、虚构等方法,描写事物的变异现象所具有的神奇性,曲折地表现生活的真实。文章往往会因荒诞而倍生新奇,依现实而饱孕理趣。学生佳作《诠释美丽》中,小作者大胆想象,借助梦境,让西施、昭君、貂婵和杨贵妃四大美女一起走进音乐茶座,畅谈每个人对美丽的看法和心得,通过几大美女的争论,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施、昭君之所以流芳百世,在于她们不但拥有美丽的外表、高雅的气质,还能用自己的美丽、智慧和勇气给百姓带来平安幸福,有力地突出了主题。又如在“环保”类的话题作文中,有同学写取经回来的孙悟空几百年后重游故地,借用孙悟空途中的所见所闻,写出花果山、水帘洞等一系列风景区环境所遭受的破坏,流露出对环境污染的焦虑,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不无新意。

灵活换体。文体创新是使文章获得创意的极佳途径,灵活变换能充分表现文旨,产生新颖夺目的效应。如以“环境”为话题的考场作文,有位同学用童话体写了老题材,他将自己化身为一只小鸟。在“我”出生后不久,在刺耳的伐木声中,“我”温暖的家被伐木工人毁掉了。父母被迫带“我”远离家园另觅新处,但途中父母却被可恶的猎人夺去了生命。从此,幼小的“我”开始了孤独的行程。“我”又累又渴又饿,落在一个小河边,喝了几口水之后,肚子开始疼痛,这时我才注意到河水又黑又臭。我想起妈妈说过的话“不能喝污染的水”,但是已经晚了。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妈妈,她慈爱地看着“我”,为“我”描述要寻找的新家,那里有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河水,河边开满了鲜花。太阳出来了,照在“我”身上,“我”带着甜甜的笑容,永远地“睡”去了。文章用小鸟的眼光为我们陈述了人类毁坏环境所造成的悲剧,构思独特,发人深省。现在流行的各种创新体式,如日记体、书信体、戏剧体、访谈录等等,如果能很好地表意,我们不妨打破常规,灵活运用。

改变角度。对于熟悉的材料,我们要善于突破思维定式,进行翻新求异的创造思维。估计别人会正面写的,我们不妨换个视角从反面写,或从侧面写。如反映父母爱孩子的材料,同学们大都爱从正面着笔,写父母对自己如何关怀体贴。有位同学却恰恰相反,他写一个雨天,放学时别人的父母都拿着雨具到学校接孩子,惟独他的父母没有来。他以为父母都不在家,就一咬牙扑进雨网中,途中饱受了大雨淋漓之苦。回家一看,父母却都在家。后来他才知道,原来父母是有意要锻炼他自强自立的意志,培养他的抗挫能力。这事看似不近人情,却是爱的另一种方式。有些材料不便从反面写,便可从侧面写。杜鹏程的小说《夜走灵官峡》若从正面着笔,写在风雪天里,成渝的父亲怎样打炮眼,母亲怎样指挥交通,劳动工地怎样火热,固然能够反映工人阶级不畏艰险忘我劳动的精神,但却极易落入俗套,与类似题材的文章撞车。因此作者另辟蹊径,侧面迂回,把镜头瞄准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成渝,详写他的神情言行,来说明父母对他的影响,以此折射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这样写就能给人以别人没有的新意。

增添技法。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些平凡的材料一经巧妙地“包装”,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其中写作技法就是“包装”的主要形式。譬如有篇名为《“抢”钱》的文章,就巧设悬念使熟悉的材料增添了新意。作者写一位老大爷边走边数钱,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了个趔趄,手中的一把钱都掉到地上被风刮跑了,周围的人立时都“抢”起钱来。老人焦急地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有了!”可是最后大家都把钱交给了他,他一数说:“不对,钱多了5元。”一位中年妇女这才道明原委:自己准备拿钱到店里买东西,却光顾着帮忙“抢”钱,误把手中的5元钱一起交给了老大爷。这篇文章如果采取竹筒倒豆子的写法,就索然寡味,不吸引人了。因为类似写帮助别人捡东西的文章并不少见,作者行文就有意设置了两个悬念:一是大家“抢”钱后会不会送还给老大爷?二是老大爷点完钱为什么会多了5元?悬念的设置,既使情节摇曳生姿,又深化了文章主题。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抑扬、擒纵、巧合、烘托、逆转等技法来增添文章的亮点,只要运用巧妙,都会使文章显得新奇有趣,增加其表现主题的力度。

篇7

一、大胆设疑,激发读者兴趣

题记部分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即吊起人们的“胃口”;如果再将悬念设计得精彩一些,那就如将一颗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会荡起动人的涟漪,把阅卷老师的目光引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比如:2013年吉林中考作文是《远去的声音》,一考生开篇是这样写的:

那个声音早已远去,但它却永远回响在我的耳畔。

―― 题 记

读完开篇部分,读者不禁要问:“那个声音”早已远去,为何还永远回响在耳畔呢?悬念顿生,便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急于读完全文一探究竟。

又如:2013年乌鲁木齐中考作文是《其实我在乎》,一考生拟写的题记是:

抛却城市的喧嚣,信步于林荫小道,想象自己如诗人般看淡世事,但做不到。因为许多事,其实我在乎。

―― 题 记

a“自己如诗人般看淡世事”为何“做不到”?许多事,其实我又在乎什么?这些疑问,犹如一个个谜团,只有你读完全文才知道作者在乎的是什么事。

二、巧妙引用,彰显文化底蕴

题记可以引用的内容相当多,古诗词、名言警句、现代诗歌、流行歌曲等几乎无所不能。巧妙引用,可有效映衬文中的浓郁情感与审美倾向。

比如:2013年江西中考作文为《带着叮咛出发》,一考生作文以题记开头: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那是一种怎样的温柔,如同妈妈的叮咛,细腻,温和,像一缕阳光,让你暖到心底。

―― 题 记

该考生采用南宋诗人僧志南《绝句》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诠释妈妈的叮嘱如春风化雨般呵护自己健康成长。考生巧用诗词做题记,不仅揭示了本文的主旨,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又如:2013年长春一考生表达对妈妈的赞美之情,拟题为《真情在生活中流淌》,题记是:

游子吟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记引用了孟郊的《游子吟》,映衬出沉甸甸的母爱,亦折射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让读者未阅读全文便已感受到了情感的张力。

三、诠释文题,揭示文章主旨

文章开篇用题记来阐释题目,提挈全文,让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了准确地把握和明确的领会,从而会对文章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比较含蓄的散文或篇幅较长的文章,尤其需要这种点题的方式,它能够让阅卷老师对文章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比如2013年湖北黄冈中考满分作文《没想到我如此幸运》(有删减)原文如下:

没想到我如此幸运

一考生

三年,朋友陪伴的记忆宛如一首歌,忧伤、明丽、温馨,更让我舍不得忘记。

―― 题 记

还记得那匆匆走过的三年:以前的校服收进了衣柜,压在箱底。回想以前的我总是丢三落四,那些被风偷走了颜色的旧红领巾,不知遗失在校园的哪个角落,很久了吧!

一些记忆的片段定格在脑海中,串联起来……

和楠在一起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刚刚变青,在风中摇曳不定。校园的铃声刚刚响起,就看见两个背着书包的身影匆匆跑过,然后在教室门口猛然刹住,在老师锐利的目光中灰溜溜地走进教室。趁老师不注意,还互相扮个鬼脸,“呵呵”地偷着乐一把。

……

这匆匆走过的三年,有许多故事攥在手心里,舍不得放开。

本文妙用题记诠释标题,统领全文,小作者选材于日常学习生活,忆述了好朋友楠陪“我”走过的三年初中生活,材料真实,表现了“我”对同学情谊的珍视,凸显了“我是如此的幸运”的主题。全文最大的亮点是: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主旨鲜明。

四、巧用修辞,增添语言魅力

作者在写题记时巧妙运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等修辞方法,能够增加文章的语言魅力,让文章文采飞扬。

比如:2013年天津中考作文以“幸福”为话题,一考生在作文开头写了如下题记:

幸福就是口渴时的一杯水,幸福就是炎热时的一股凉风,幸福就是生病时的一剂良药。

―― 题 记

这是考生以“捡拾幸福”为题写的题记。此则题记句式简洁整齐,内容富有诗情画意,全句构成排比,每个分句又是一个精美的比喻,它形象地道出了幸福的含义,又诠释了主旨,整句采用排比造势,酣畅淋漓。

又如:2013年成都一考生在中考作文《再也没有》中拟写的题记是:

青春,如同被时光炸开的爆米花,轻轻拿起一颗,放在嘴里,甜甜的味道,温暖了阳光下的几个少年。

―― 题 记

篇8

其实,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它们本身是没有优劣高下之分的,但是同样以某种情感为主题,写出的文章却有三六九等。深究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方方面面的因素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过多地采用标语式的方式,而不懂或忽略了写人叙事的精要――细化动作、细化情感。

比如,在一次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我们班一个学生写到:“每天晚上写作业,爸爸都会陪着我,有时困得打盹,手里的烟就不知不觉地掉了。”

其实,细心敏锐的人不难发现,这本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极易引起读者共鸣的场景。就因为学生把这个精彩的瞬间粗略地一笔带过,而没有把父亲的动作细致地展开,真实地再现给读者,所以文章读来缺乏亮点,不痛不痒。那我们再来读读经过指导学生修改后的文章:“每天晚上写作业,爸爸都会坐在旁边喝着茶陪我。困了,就点上一支烟,可没抽两口,就开始打盹。头低低地垂到胸前,夹烟的手微微地蜷曲着,硬邦邦、黑乎乎的,只有在工地上被铁锨刮破皮的地方可以露出一点肉色。有时睡沉了,烟就从指缝中滑落,掉到大腿上,他就突然惊起,慌乱地拍打一阵,然后就站起来走走,精神精神。”

不言而喻,这段文字更能带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生动传神的细节真实感人,读来是那样亲切,那样温暖。一系列的动作又像一组组的特写镜头展现在读者眼前,那样形象,那样鲜活。试问读后,谁不会感到那个终日劳顿、含辛茹苦的父亲跃然纸上呢?所以说,写记叙文,我们要做的是抓住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把生活中的真实更具体、更细致地表现出来。

再有,写人叙事的文章离不开一个“情”字,文章“发乎情”才能以情动人。但是这并不代表一定要把爱恨情仇像标语、口号那样地大声喊出来,细雨如丝,小桥流水也一样能够滋润心田。比如,下面这段文字是一次作文时我在课堂上和学生同时写下的:

“母亲爱我胜过自己的生命,她的一生都在为我奉献。至今依然记得上幼儿园时母亲每天背我的情形,我考上大学那天母亲欣喜的表情,出嫁那天母亲忙碌的身影。其实她为劳的又何止这些?她的白发苍苍、她的腰背弯弯、她的皱纹道道、她的双眼昏昏……这些无不证明了她播洒在我身上的心血和汗水。可如今她却无悔而又骄傲地说我是她一生最杰出的作品。”

这段直接抒情的文字,可以说语言优美、情意拳拳、感染力强。像这样适当的抒情在记叙文当中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可是一旦情感泛滥、抒情太多,就难免让读者产生距离感,甚至会有油腻、难以消化的感觉。而现在的中学生恰恰经常进入这样的误区,甚至很大一部分同学总会在文章中写到诸如“孩子,妈妈爱你”或者“妈妈,你是天下最伟大的妈妈”这样的话。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并不是这样一种露骨的表达,而这样写法也显然不够生活化,不容易触动读者。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使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把父母的“爱”细化,让这种“爱”更加亲切、温馨。为了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觉到这两种风格的不同,我又写了下面这段文字:

“我考上大学那天,妈拿着电话本,戴着老花镜,在电话跟前守了一天。她先把能通知的亲戚通知了个遍,然后就像外交大使一样等着应酬各方亲友的电话。那是几年中妈说话声音最轻盈又最响亮的一天。终于盼到我结婚那天,从穿上婚纱的那一刻起,妈就边念叨边揪揪这里,拽拽那里,还不时地让我转个圈看看。直到摄影师叫大家录像,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转了多少圈,也数不清她到底念叨了多少遍。到了新娘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向父母鞠躬告别的时候,摄影大哥着急地喊:“阿姨,阿姨,把头抬起来!”妈始终没有抬头,只有我知道她是不愿让人看到她那已是老泪纵横的脸。蒙上红盖头的那一瞬,我看见妈抬起了头,却使劲用手捂着嘴,她是噙着泪看着我上车的。”

篇9

2011年重庆市潼南县中考作文题(二):

树有根,有根才枝繁叶茂,葱郁参天;花有根,有根才经冬历夏,年年花落花开。人有根吗?有人说,亲人的呵护关爱,师长的培养教育,同学的切磋琢磨是我成长的“根”;有人说,家庭、学校、家乡,都留下了我美好的回忆,是我情感的“根”;还有人说,追求、奋斗、学习、合作、尊重、诚实、谦虚,是我安身立命的“根”……

请你以“根”为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真实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

题型透视

从题型上归类,重庆市潼南县所出的是一道独词材料作文题,具体说来,命题中除材料提示外,仅提供一个字或一个词语,作为话题或题目。因为此种题型仅用一个字或词语作为文题,很多同学不习惯,感觉无从下手。要写好这类题型作文,取胜的关键在于吃透独字内涵,拓展外延,将其还原为普通文题,然后再进行写作。

这类题型的失误点在于,很多考生不知如何切入,只能望题兴叹;有些考生虽然知道如何突破,但题解陷入表面化,导致文章立意肤浅,内容单薄,毫无创意而索然寡味。

考生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结合材料提示挖掘命题的内涵,不仅要防止错解,还须避免肤浅;二是要学会拓展独词的外延,从判断词性开始,明确命题词语的本意、引申意和比喻意,然后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作;三是化实为虚、以小见大是写作的技法,考生应联系生活,将命题拓展到生活,以小见大反映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是要创造亮点,为自己的写作赢得更多的分值。

应对策略

一、审读词义,吃透内涵

独字题一般词义明白清楚,看起来很简单。但由于没有修饰和限制,在审题方面要比多字题困难得多。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考生认真分析试题提供的提示材料,了解命题字的内涵。本题材料提示:根”,有树根、花根、人的根、情感的根和安身立命之根等等,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这些内容涵盖了“根”的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这也就提示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考生既可依照本义确定写作角度,也可从比喻义和引申义的角度阐发自己的认识,确定写作的角度。

二、巧补文题,拓展外延

独字为题,写作不便,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设置独字的语境或添加修饰语,来使之更具体、更明确。如“根”,通过补题,题目可以变成“故土·根情”,则可以抒发自己心中永远割舍不掉、挥之不去的乡情,故土是根角度立意;如果补题“把根留住”,则可以把“根”理解为“道德”、“诚信”、“公德”、“良知”、“合作”、“尊重”等,联系生活,呼吁留住这些品德的事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如果补题“成就事业的根基”,则可以从“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都应从基础开始”这一角度来写作立意。需要注意的是,本题规定了以“‘根’为题作文”,考生在写作中题目只能是“根”,不能再任意添加修饰语,但我们在构思文章时,可以暗含这种意识,从而使独字型作文化为我们比较熟悉的写作类型。

三、了解词性,把握文体

确定了命题独“字”的内涵,还要通过判断其词性,通过确定词性,初步确定写作的文体。虽然写作要求中规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词性对文体是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的。一般来说,是动词的适宜于写记叙性文章,如“悟”、“悔”等,通过叙述生活中的一件往事,展现自己对生活的“悟”或“悔”,表明对生活的看法和反思;而如果是名词,则既可以写成记叙类,也可以写成说明类或议论类的,如“路”、“窗”、“桥”、“锁”、“镜”等。考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理解的深度、文体的特点和要求,选择自己熟悉的文体写作。写作时,一旦文体确定,就要严格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去写,切不可随意变化,写出“四不像”的作文。

四、语言优美,巧添亮点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考场作文亦如此。要想让阅卷老师第一时间对你的写作产生好感,方法很多,或者通过运用独到的素材展现你的才气;或者运用优美的语言吸引他们的视线;或者巧引妙为,让诗词和哲理性语句成为文章的亮点;或者精巧布局,让文章纵横捭阖,尺水兴澜。无论怎样,考生在写作中都要“思接千载,心游万仞”,调动生活的积累,纵横驰骋的想像和联想,将亘古与未来的素材绘成流光溢彩的形象,寄寓蕴藉深沉的情怀,恰切地表达题旨来征服阅卷者。

佳作工坊

家就是人们年青时想尽方法要离开,而老了后不顾一切要回来的地方。

——题记

小的时候对家没概念,模糊地不去思考它的真谛。无法理解那么多思乡的感慨,那么多想念的眼泪。13岁以前,总是围着家转,没有新奇,没有感动,一切都只是本来的那样,仿佛太阳就应该从东边升起那么简单。

渐渐懂事的时候,总是望着天边很远的地方发呆,想像太阳落下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于是渴望飞翔,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没有牵挂、没有束缚,一箫一剑走江湖一样潇洒地去流浪。对于家,只是想逃离,它的概念大概就好比一个鸟笼,锁住了我自由的翅膀。

在紧张的小考之后,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家最远的学校,逃离的欣喜远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终于盼来了开学,父母领着我来到这远地他乡。他们的叮咛嘱咐让我心里一下子有了一种悲伤,压在心头难以言喻,在他们转身的那一刹那,突然无意识地冒出一句话,“我想回家”!那一刻似乎多年的疑惑都烟消云散,为什么人们总说“在家百事好,出门一事难”,“每逢佳节倍思亲”。原来那些思乡的感情真的可以浓到无法释怀,浓到了流泪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程度。

初三的生活更加沉闷,更加辛苦,每每遇到挫折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回家,仿佛到了家什么事都能解决,再大的困难也不会害怕。

篇10

“有序”在作文中的体现就是: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它既指外在的段落层次,更指内在的思想内容。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要求,但在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们结合四篇以“春天”为话题的文章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有序。

二、例文展示

第一组

春之怒放

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给人一种生机之感,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春天。

春天,是一切事物的开始。它象征着新的生命、新的未来。花儿在春天开放。小草在春天发芽,大树在春天重新披上绿衣……它们选择春天作为新的开始,因为春天充满了生机,而春天也因为它们的到来而更加充满活力。在这里,我们是春天,它们是祖国。祖国选择了我们,也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怒放。

今年,是60周年,这代表它已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走过了两万多个日日夜夜,而每一天中国都在发展,都在进步。每一代人都有过自己的春天,他们在自己的春天中见证着中国的成长,而当他们走出自己的春天进入另一个季节时,他们已经有能力让祖国更快前进,因为他们怒放过,瘦弱的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旧时的细小不复存在。现在,没有什么能击倒他们。

我们的长辈已经成为那一棵棵参天大树,而我们仍旧在春天,仍然需要祖国的哺育。我们也有能力、有机会去怒放,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至少处于春天的我们不怕摔倒,不怕伤痛。今天,我们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一点点地进步,知识不断地增长,“贪玩”已经一丝丝地从我们高中生身上褪去,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春天,一年之际在于春,在春天里。我们要尽可能地充满活力,为怒放积蓄能量。

春天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一年的春天只有那几个月,而人一生的春天也只不过短短十几年,但是它的影响却是一年、一生。春天发芽的小草到秋末才会死去,春天开出的花可能会结出果实,而果实可以很长时间不变坏。同样的,我们那短短十几年的春天可以影响我们一辈子,也可以影响我们的祖国,甚至可以影响永世。

春天里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当然我们的春天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珍惜我们的春天,把握我们的春天吧,让我们去怒放,让春去怒放。

破 冰

三尺之厚的坚冰,等待着春水将它浇注,将它融化。

――题记

“砰”地一声。房门关了起来,留下死寂般的沉默。饭桌上,父亲低着头,一言不发。我亦无语,撂下碗筷,独自回到房间。经过父母房门时,隐隐传来啜泣声,断断续续,如刀般绞进我的心里。

我默默坐下,像母亲小时候亲抚我睡觉一样,轻拍着她的背。望着她哭红的双眼,我忍不住想:这是第N次了,这样下去非要弄到那个地步吗?

回到房间,在日记本里写下一句话:“今天他们又吵了,第N次……面对父母如坚冰一样日益加厚的隔阂,我束手无策。”

也许他们真的该分开,可是因为我的存在,给这层坚冰固定了只有一把钥匙的锁。

我等待着春天,他们也在等。春水,何时才能将那坚冰融化啊!

我开始思索,当窗户透进第一缕春光,我的脑中出现了一丝灵光。

我走向父亲,他正独自对着墙壁,看着他落寞的背影,我感到了寒冰般刺骨的痛。“爸爸,我们一起劝劝妈妈吧,你和妈妈和好吧,好吗?”我小心翼翼地问。“唉――”深重的一声叹息,“我又不是不想,你妈那个脾气……”“我会帮忙的。”带着小心收集来的兴奋,我做了个美梦。

第二天,悄悄走进母亲的房间,发现她已坐在床头,仿佛在酝酿着什么。我赶忙把父亲拉进来,母亲先是一愣,又突然明白了什么,正准备起身离开时父亲说:“今天我们一家三口出去玩玩吧。”我拽着母亲连说:“好,好!”,出了门,大家都不作声。我只好说:“啊。春天就是不一样啊,一眼望去,什么都是新的,你们是不是也该重拾青春呢?”我隐约看见他俩嘴角微微泛起的笑,是怀念那过去的青春吧。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已走到母亲左边,牵起了母亲的手。母亲抬头,望见父亲温柔的面孔,目光也柔和起来。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春天,那层冰就在父亲、母亲温柔的目光中融化、荡漾开来。霎时,广场上的花朵也竞相斗艳。这一季的寒冬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盼望着,盼望着,冰融化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两篇文章阅读下来,相信同学们都能看出它们的差别:前劣后优。除了在语言的通畅、内容的充实、文体的鲜明等方面两文有差别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条理”上的差别。

例文1写得可以说是杂乱无章,例文2则脉络分明。例文1想写的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春天,他们也像自然的春天一样充满活力。但文章在布局时却出现了混乱,它在开头叙说了自然的春天充满活力后,并没有马上转入对处于人生春天的青少年的描写,而是插入一大段有关共和国与老一辈人的议论,这一段不但使得文章文体出现了偏差,而且改变了原文主题瞄准的方向。当后两段回到“青少年”时,内容上又发生了扭曲,也没有围绕“显示活力”与“怒放”来写。这样就使得整篇文章十分杂乱无序。例文2写的是面对父母之间的关系恶化成“冰”,“我”由忧伤到思考再到用自己的努力“破冰”的过程,全文叙事完整,脉络清晰,显得井然有序,兼之感情真挚,细节生动,结尾意韵深远,在考试中可以判为一类卷;而例文1只能判为三类卷。

第二组

感悟春天

漫步在西湖边的小石径上,感受着轻风拂面、柳絮飘飞。倾听着树枝摇曳、鸟儿细语,嗅着泥土的芳香、花儿的清香,享受着春天带来的美好。

春天是思考。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漫步在盎然的春色中,放下心中烦恼,深吸一口气,将心交给大自然;躺在柔软的草坪上,闭上双眼,想想自己的人生,多少成功与失败,多少笑容与泪水,只不过是人的不经意的动作,人最终是属于自然、属于这美好的春天的。冬天的残枝败叶、冷冽寒风,春天的花红柳绿、轻风拂面,一切的一切不正表明春天作为四季之首,有包容一切、改变一切的权力吗?我们要从伟大的春天中寻求、思索人生的道路和原则,我们要学会像春天一样思考,不管一切变得多坏,我们总有改变它的能力。并从思考中寻求力量。

春天是记忆。每个人都有痛苦的时候,可人总习惯于将美好的时光刻在脑海,留在心里。因为那是我们的“春天”,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快乐与人生的希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走下去。

当我们苦闷的时候,可以将“春天”的记忆“翻”出来,去品味,去感受,这正如春天,拥有盎然的春意后,才能经历炎热的夏天、落魄的秋天和寒冷的冬天。因为春天是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记忆,它能储存一年中最美好的东西,并且牢牢地、深深地镶在心里,那里全是美好。

春天就是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充满朝气与活力,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自信,我们快乐,如同春天树木的茁壮成长。如同鸟儿的欢快鸣唱;我们天真,我们可爱,如同欢悦的鱼儿;我们热情,如同绚烂的花朵。在这美好的春天中,我们变得更加“春天”,因为我们感受了春天,品味了春天,就如同我们感受了自己、品味了自己。因为我们就是春天,春天就是我们。

不要再犹豫了,放下手中的笔,摘下厚厚的眼镜,放下沉重的书本,和我一起去感悟春天吧!

感悟春天

我喜欢春天,喜欢在春天的早晨捧一卷唐诗,静静体会春天带给我们的感悟。

春天是诗意的季节。有许多美好的诗句赞美春天:当春天来到,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也有“斜风细雨送春归”。春雨滋润大地,正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当你走近的时候,看不见草色,而从远处看,那嫩绿的颜色却浮现在眼前。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

春天是生命的季节。瞧那些不知名的草儿高高地昂起头,诉说着它们的生命力有多么旺盛;再看看那河边的柳树,嫩绿的抽出的芽,长长的发丝已垂至水面上,在微风的吹动下,点点涟漪铺展开采。那村中的孩童们也成群结队地出门享受春光了,瞧瞧他们,一个个光着脚丫爬上柳树,折了几根柳条下来,编了几顶帽子戴在头上,互相打闹着,爬上了山坡,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打滚,从山坡的上头一直滚到下头,这是在与大地母亲拥抱吧,衣服上沾满了草汁也全然不顾。这样来回爬上去,滚下来,流汗了也不在意。他们知道,太阳在对他们微笑。

春天是温暖的季节,它是温馨甜蜜的。一个晴朗的早晨,阳光暖暖地照着,我们几个孙辈搬出一张椅子,让久未出门的奶奶坐在院子里的树下。我们帮她捶背,用梳子给她梳头,那银色的发丝上,阳光在上面跳跃。这时奶奶幸福地笑了,一边笑还一边给我们讲书上看不到的故事,那些都是老掉牙的故事;我们却仍然听得有滋有味。村中有人路过,都投来羡慕的目光。院里的景色如此美好,梨树白,桃花红,奶奶就坐在桃树下,桃花落在她的身上,奶奶的脸红了,就像以前一样年轻。

春天是美好的,让我们一起感悟春天,那诗意的、具有生命力的、温暖的春天!

这两篇文章,从外形与语言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差别,许多同学恐怕也会给它们打出不相上下的分数。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比较,认真推敲,就会发现它们还是有高下之分的。它们的最大差别也在条理上。

例文3采用片段组合式结构,虽貌似整齐有序,但三个片段之间的内在关系却很混乱。文中的“春天是思考”“春天是记忆”“春天就是我们”三个统领段落的中心句,关系很难界定,既非并列,也非递进,更不是对照与总分关系。同时,用“思考”与“记忆”来阐释春天也没有抓住春天的特征。例文4则不然,中间三段层次清晰,内容具体。“诗意的季节、生命的季节、温暖的季节”三个中心句不但准确抓住了春天的特点,而且三段之间由景到人,层层深入,无论是外在结构还是内在层次上都十分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