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的美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8:4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雨的美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下,美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语文教育目标的熟悉并不只限于工具性方面,而且还意识到它关系到“民主制度精髓的集体思想和判定的基础”。在有的语文大纲中还明确语文教学要担负“交流情感、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经验和信息”的任务,认为语文教育是“实现培养有见识,能思索的公民这一教育中心目的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中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中十分重视对课文内容的选择。笔者见到的各种美国语文教材,无不贯穿着美国社会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有许多课本都选有美国光荣历史和英雄事迹的文章,在每篇课文后面,一般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提示摘要:A、听说读写的技巧;B、理解和分析课文新问题;C、欣赏能力的培养;D、课文内容对人生有哪些好的启示。
美国的语文教师十分注重利用课文,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一次,笔者去纽约州布法罗市一所中学听语文课。这节课讲授的课文内容是历史和传说中的英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讨论神话传说中的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具有的优点和弱点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教师很重视挖掘课文内容,正在和学生结合课文讨论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行为,从古代说到现代。教师提出的讨论新问题如下摘要:
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英雄行为?
古代英雄和英雄行为是什么样的?
现代英雄和英雄行为是什么样的?
假如英雄生活在你们中间,你能否和他友好相处?
学生们根据不同的熟悉往返答这些新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既弄清了课文内容,又树立起正确的作人标准。这节语文课的强烈思想政治性是笔者始料不及的。笔者赴美国考察前,总以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教学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到美国后才发现这种熟悉是不正确的。这位语文教师之所以这样布置教学内容,是严格按照美国纽约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任何国家的学校教学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语文课更是如此,关键在于是否恰当和得法。
笔者还看到过一份有关美国语文教学探究文章中介绍的一段教学实录摘要:
师摘要:泰瑞,“生活并不总是水晶阶梯”诗中这一行,作者指的是什么?
生1摘要:是指生活并不总是很完美的,有时会有些困难。
师摘要:你为什么这么熟悉呢,泰瑞?
生1摘要:是这样的,诗歌中提到妈妈说她生活的阶梯上有些“假缝”。
师摘要:分析的很好,泰瑞。在实际生活中“假缝”指的是什么呢?乔依。
生2摘要:那种使人伤心的事。
师摘要:对的,乔依。你生活中曾经有过这种难过的事吗?
生2(想了一下)摘要:去年秋天我不能成为足球队队员时。
师摘要:那确实是令人难过的,乔依,但你不能屈服。我今天早晨还看见你在外面练球呢。
老师接着介绍休斯写的短故事《谢谢你,是我的》。这篇课文叙述的是一个老妇人的钱包被人抢去,又被好心人夺回送还给她的故事。对于课文中的生词,老师让学生通过上下文和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然后引导说摘要:“设想一下,你是那位老妇人,晚上很晚了下班往家里走,一个人从你身边跑过去,抢走了你的钱包。想一想,写下你最突出的感受”。所有学生都在沉思。然后学生们写道摘要:“惧怕”、“愤怒”、“讨厌”、“孤独”、“疯狂”。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接下来的三页,了解故事最后的结局,体味善和恶。最后,布置学生写作文,比较休斯写的《谢谢你,是我的》和上一星期所学的海明威的短故事,写出自己的感想和心得。
美国教育工作者也十分重视语文课中的美育。他们反对在教学中将认知教学同审美教育割裂开的做法。对于这种割裂开的做法,有的学者批评说摘要:“这里似乎存在着两个互相排斥的世界摘要:一个是把握知识结构的世界;另一个是为生活的质的方面,为感情的抒发,为探究想象的实在而保留的世界。这不仅歪曲了艺术的性质,而且模糊了艺术对于人的经验的深刻意义。认知学习由于缺乏审美的方面而变得非个性化和专业化,无感情的知识和无理智的激情之间的裂缝加宽了;于是,在精神上把握熟悉世界的各种方式就显得困难了。”基于这种熟悉,他们反对把语文仅仅当作是把握文字基本技能的学科。认为这样只能使认知和感知、情绪和想象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
美国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有大量的文学体裁的课文。美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认为文学的教学是审美教育的最好范例。他们认为,作为教师的批评家,就是一个“提供新的知觉并赋予它们新的价值的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觉力,能够对具体作品的性质作出评价,使学生能够看懂或听懂这些艺术作品。而这些正是学生获得审美素养的必要基础。这些启蒙工作最好是由语文教师来进行。
纽约市的语文综合课程纲要强调“文学是力量和美二者的结合。它是人类经验的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人类的动机、冲突、价值取向和传统。”这份纲要要求纽约地区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教学生讲故事、朗诵诗歌。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提出了“提高欣赏文学的能力”的要求。在小学三年级,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被故事所渲染的非凡情调深深吸引”。在小学五年级,要做到“通过人物的特征来熟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讨论能把所有人连在一起的共同情感和渴望的文章”,“心得诗歌的音乐感,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七年级(初一)能够“应用文学讨论自我和社会。”九年级(初三)能够讨论“文学中的社会和政治新问题”。十一年级(高二)能够“评价文学作品中提出的道德伦理新问题。”十二年级(高三)能够“以文学作品和个人经历为基础进行判定”。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美育,美国教育工作者提倡语文、音乐、美术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统一开展工作。他们认为,对于个别艺术形式的感知是不够的。教师要检验各种见识和活动方式能否适用于学生对于已创作出来的事物、物体和事件的识别力和理解力。教师要努力创造出一种使学生将艺术和理解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工作者有这样一种见解摘要:“审美‘态度’就是不断活动,不断探索和检验——它和其说是态度,还不如说是行动摘要:创造和再创造”。
笔者在参观美国中小学时,经常看到教室里摆满了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创作。这些都是学生们在学习完语文之后,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象力,在语文、美术老师指导下完成的艺术作品。笔者曾看到有近半面墙大小的四季图,这是学生们根据课文描绘出的一年四季的景象摘要:在春雨的滋润下绿树茁壮成长,农民正预备耕作;夏季阳光普照,蜜蜂正在勤劳地采蜜;秋天落叶纷纷,但五谷丰登;冬天白雪皑皑,各家各户的房子烟囱正在冒着热气。笔者还看到,在许多教室后面的玻璃书柜内外都摆满了用硬纸、塑料、布头制作的各种小木偶。这些小木偶其实都是语文课文中的人物,从王子、公主到强盗,甚至宇宙人应有尽有。这些都是实践上述教育见解的产物。
篇2
本人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紧扣“美”进行。如古典诗文的“美”育,现代文阅读的“美文赏析”,作文的“美”育,精神境界和人格的“美”育等等。如果这些环节都做得很好,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可以自如地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品格,将精神提升到更高、更优雅的境界。教师应积极着手开发语文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引导学生鉴赏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并创造美,进而形成“美”的人格。
一、现代文阅读中的美育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许多经典名作,文质兼美,读起来不仅受益匪浅,更是一种享受。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雨巷》等,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融入了作者浓厚的感情和对世界的感知、领悟,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可利用这些“景语”,去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其中的“情语”,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如朱自清的经典美文《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感知其中蕴含的美,并自由畅谈对自己所喜爱的语句的感受,并谈出理由,然后再引到有关修辞等相关知识的讲解上。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学习知识,也自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古典诗文鉴赏中的美育
《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意蕴丰厚、言近旨远,对学生进行古典诗文的熏染,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提高文化底蕴和精神境界。如果将所积累的古典诗文应用于作文写作中,那样可以拓展作文的思维空间,也可以使文章典雅蕴藉,所以对学生进行古典诗文的“美”育很有必要。
古典诗词的美是多样性的,教师应尽量挖掘作品中蕴含的美,用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既可以领悟“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淡泊之美,也可以品味“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美,更可以领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之美,还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寂之美。在美中,学生将乐而忘返,并学在其中。
古典诗词中同样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和传统美德。如能浸润到学生的思想情感中,将成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资源。例如讲《陈情表》时,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还可去倾听少年的无助哀叹,孝子恳切的哀告,作者想要报答的不仅是祖母的似海深情,还有皇上的恩重如山。结合这一点,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忠孝”二字的传统美德,感受人性之美,也能够培养学生对父母、老师、社会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报任安书》中诚信厚仁、自强尚勇的崇高品格;《屈原列传》中精忠报国、民族为先的优秀品质,都将是对学生精神与品格进行熏陶的一席盛宴。
三、作文创作中的“美”育
作文教学是实施语文美育的一块重要阵地,而作文也是学生最头疼的,一到作文课就犯愁,许多同学不知道写什么,即使写出来的也是拼凑的居多,没有真情实感和深远的意蕴,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爱好写作文,学会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自然、社会、人生之美。可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每天写自己心中的话,可以是观点、看法,也可以是写景、抒情,更可以是记叙,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自然之美,人情之美,要有感而发,贵在坚持,持之以恒,这样学生慢慢就习惯或喜欢上用笔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当有什么可说的时候,他们不吐不快,所以写出来的就是富有真情实感的东西。另外,可以组织班里或学校中爱好写作的同学创办一个文学社,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如美文赏析、名著导读、精彩赏析、作文比赛、作品朗诵等等活动,这样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感染其他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也可以指导学生向报纸杂志投稿,以此激励学生。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也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辨别社会和人生,如何审视真善美和假恶丑,也就培养了创造美的能力。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教版;古诗教学;美育探索
美育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能单单停留在记诵层面上,更多地应该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观察、去体验,最后去表现、创造美,让学生最终收获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心灵。
一、诵读美,让乐音激荡
自古诗乐舞是一体的,诗人作诗讲求押韵,因而读起来朗朗上口,每一首是都像是一曲词清曲雅、如行云如流水的动听古曲,极具音韵美、节奏美。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音节法度,最本真的方法就是反复有感情的朗诵,具体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老师泛读带领学生一遍一遍读,把握节奏还有语调;再比如分小组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依靠自己手中的电子工具,反反复复完善,最后评出优秀朗读小组以及个人。总之要将老师领读与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起来,相互配合,提高小朋友的语感,体验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之美,让乐音激荡。
二、体现美,让想象驰骋
古诗或五言或七言,语言精练,思维跳跃,小学生只是理解字词意思是很难领会的,老师必须通过勾画描绘镜像,调动孩子不受束缚的想象。如王维的《鹿柴》,将大自然空灵的景象浓缩在短短20字之中,小学生依靠字面意思无法把握诗中的画境,更无法体味诗中的神韵,此处便可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联想,组织学生一起将眼睛闭起来,老师组织一段优美文字:雨前的青山,有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阳光照得树影晃动,风吹得树叶沙沙,绿草衬着红花,偶见两三儿童嬉戏,忽然一阵秋雨至,打湿了绿叶,淋湿了红花,太阳将要躲藏在山后,鸟倦飞回小巢,鱼儿潜入水底,山林归于沉寂,雨洗后的青山变得格外鲜翠、干净。此时此刻诗人料想嬉戏的童子、浣衣的妇人都早该回去了,却偶然听得人语之声,太阳将落未落,金黄色的霞光照进深林,又照在水边长满青苔的石头上,别有一番情趣。在进行画境描绘之中倘若借助多媒体播放与意境相符的轻音乐,效果会更佳。
三、感受美,展开观察
罗素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为了让学生拓展美的视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在教学高鼎的诗歌《村居》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到春天的意境,不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春游,“草场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如烟”这些都是自然之景,二月初春,黄莺在天上自由飞着,愉快地歌唱,大堤两岸的扶柳已经长出嫩嫩长长的枝条,吹风吹着远远看去宛如朦胧的薄雾一般,走在这广阔蔚蓝的天空下,小朋友可以听见鸟鸣,水声,可以闻见花香,可以看见红白绿黄各种色彩,可以尽情地做各种游戏,放纸鸢,编花环等等。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会给小朋友心中留下最鲜亮夺目又印刻心里的底色,让学生调动多方感官,感悟立体真实的美。
四、描绘美,动笔绘图
感受了美,领悟了美,还要让学生学会表现美,创造美。小学人教版选入的古诗词画面感强,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彩笔绘出自己想象的诗境。
比如人教版语文第一册《咏鹅》诗,描绘地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悠闲自在地在水上浮游的样子,极具形象美、动态美、色彩美。老师首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诗人描绘画一画“曲项向天歌”的鹅是一只怎样神态的鹅;接着可以让画一画这只鹅的动作“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再接着就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一些色彩,有白、红、绿等等颜色,让学生挑好画板,进行着色,着色完毕后,有感兴趣者,还可以继续为此画绘制一幅背景,画一画蓝天,画一画白云,画一画碧波,让绘画呈现诗意境界,展现极富童趣的生活气息。
除了从整体把握上描绘诗歌中的景物,还可以品鉴“诗眼”,宕开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美,把握美的精髓。比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历来为人所称道,在此是使动用法,吹绿,春风的到来使江岸一片新绿,又如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悯农》诗,“粒粒”二字彰显了粮食的得之不易,写的深沉而包含同情,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之后,让学生感受后进行描绘,从而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在把握诗歌色彩美、动作美等的基础上,渗入体会诗人蕴藏于诗歌之中的情感,使心灵得到丰富,收获心灵美。
总之,美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索古诗中的美育功能,对于激发学生的爱美之心,开启他们对世界美的事物的感悟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工作者应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通过多种形式,让美育渗透入古诗词教学之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远钧.经典浸润人生,美育升华人格――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0(04):66-67.
篇4
一、重视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
雕塑家罗丹认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蕴涵着人格美、生活美、景物美、语言美、形式美等,特别是文学作品内容的美,它所反映的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因而显得内涵丰富。同是写“莲”,周敦颐咏叹的是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情操;杨万里笔下的莲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朱自清描绘的莲则是“亭亭的的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意境是那样优美。大量美文所蕴含的审美信息,为语文课堂教学审美的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像导游一样,既引导学生领略课文结构精巧缜密之美,又有意识地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段,“披文入情”,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细细咀嚼词语在一定语境中意义、范围、程度、色彩、情味等方面的细微差别,体会作者推敲斟酌的艺术匠心,深入到作品描绘的美好境界中去领会教材所蕴涵的形象美、情感美。
二、重视教学流程的审美
教学过程审美体现了教学的动态美,它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发展的逻辑结构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产生教学美育心理效应。语文教学的审美,要求教师从仪表到语言,从备课到上课、结课,都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紧张有序的学习中享受求知的快乐,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具体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优化导入方法。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地在充满情趣的愉快氛围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善于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和学生心理要求,激发其探究心理,唤起其阅读需求,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语文课堂内始终洋溢着愉悦的气氛和情调。导入内容贵求新颖独创,因为新鲜感、好奇心是人们普遍的审美心理倾向;贵在巧不在多,诸如一个故事、一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警句都可以作为“课引子”,启开学生思维的门扉,让学生在兴致勃勃、情趣盎然中学习新知,为教学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精心设计流程。语文教学应该突破程式化的教学框子,不断地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诱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学习过程富有美的律动。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安排课堂教学进程,进行教学活动,力求形成最优化的课堂结构组合。
3.善于激疑问难。学贵有疑,知疑而进。激疑问难能激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这里所说的激疑问难,一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二是教师要善于在关键之处设疑促思,引导学生多向思维,积极析疑,每释一次疑都要能让学生享受到一份成功的喜悦。富有创意的提问,犹如一石击水,可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为学生加深理解课文插上想象的翅膀,课堂必然会呈现出“柳暗花明”的教学境界。
4.具备应变机智。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不具备教育机智,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善于应变,表现出较强的调控课堂的能力,努力使原有的良好氛围不被破坏。课堂上的应变艺术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其本质是智慧的火花在闪烁。
5.美化教学用语。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以情激情,用最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以美的旋律拨响学生的心声;对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且能使他们深入作品的美好意境去探寻美、感知美,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6.板书规范系统。板书是一种综合的教学艺术,优秀的板书通常集教材编者的“编路”、课文作者的“文路”、教师教学的“教路”和学生学习的“学路”于一体,将教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形象化、简洁化,既指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又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学生美的享受启发。因此,教师设计板书时要在准确把握教材思路、表现教学思路、引导学习思路的前提下,重视板书设计的形式美(结构、书法)、凝练美(内容)、和谐美(整体),力求给学生最美的熏陶。
篇5
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我们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质,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华美德作文700字左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中华美德作文700字左右1“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关“宽容”的佳话不胜枚举。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宽容,为他人留点空间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
对待他人,遇事让出三分,自己就会多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人际关系自然就不会紧张,凡事为他人着想,宽以待人,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在人生的舞台,假若你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人和睦相处,即使是你一身清白,也要允许他人错误,甚至是别人的刁难或者伤害……你都包容理解,反省自身,误会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小肚鸡肠让位给虚怀若谷,最终就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也正如人们所说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让是朴素的,如同泥土,却厚德载万物;举动是细小的,如白雪,纯朴高洁,宽大而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韩信从市井屠夫胯下钻过,对屠夫咄咄逼人的气势做出了退让。蔺相如廉颇负荆请罪,唱出了一首将相和,使强秦不敢欺侮赵国,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叶侍郞毗邻而居,为造房争地皮劝其母:“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家人立即把墙让三尺。他让出了风度,让出了理智,体现出了个人的魅力、远见。
对于一些可以体现一个人良好品质的事,或一些无伤大雅的事,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锱铢计较,该让就让吧,这样不但不会使我们有所损失,反而会体现我们博襟,何乐而不为?
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就像在夕阳下随风缓缓流动的金色沙粒,尽管渺小,但它流的弧线却能交错辉映出晚霞中最美丽的波纹。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宽以待人,遇事让三分,我们就能创造一个和谐的美好社会。
关于中华美德作文700字左右2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铺张浪费的画面,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东西是那么的随意丢弃,尤其是我们的年轻人,是否该反思一下呢?
是啊!难道不能伸出手把那些丢掉可惜的东西捐给那些灾区的孩子们呢?这样的节约也是一种很好的美得不是吗?他们的生活条件是多麽的艰苦,更需要很多人的帮助,举手之劳而已,物质上的东西才是最实用的,他们不会嫌弃的,你为什么送我自己穿过或用过的东西给我,只会对你充满感激。因为他们这些人无助的孩子才会懂得珍惜和节约很多东西用到不能用他们还在用,他们的这种精神更是我们一辈子值得学习的榜样。如果不是电视上有播放第一书记我很很少很想到他们小小年纪竟然会有如此的遭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怎么还会有这么可怜的孩子存在呢?
我们每个月的零花钱相当他们一年用,我们更是在酒店里浪费着食物,这么的不懂得珍惜和节约是多么的可耻的一件事情啊!遇到他们这样的人你会嫌弃他们,他们穿得像乞丐一样,衣服是那么的破,还敢在大街上走,身上的怪味是那么的难闻,怎么还有胆量在大街上来吓人呢?他们这种人不是应该消失的吗?没错像你这样没有你点爱心,更没有一点怜悯知心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才是更大的悲哀,因为不用说什么在你当时说这些话时周围的人已经对你这个人是个没有良心的人做出了判断。
你的父母和朋友也都是这样的,才会让你变得没有一点礼貌,尊重两个字的含义你应该不是很懂吧!他们心地善良不会和你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计较,因为你的心理年龄只有三岁,虽然你一世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但愿你不要有一天变成和我一样的人,会有人以同样的方式去嘲笑你,希望你能勇敢的活下去。
节约是美德这句话在他们的身上是那么的合适不过了,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他们身上的这种品质是值得你学习的。
关于中华美德作文700字左右3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数百千年人的智慧。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中成才。在看完《国学小名士》之后我更进一步地认识了国学,国学是对人类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
比赛第一环节是“我爱记诗词”古典诗词、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恍然之中,我也成了一名优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过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我坐在一辆古代的马车上“吱呀吱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眼映照的微红,叫我怎么不停下来望几眼?“小林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夜晚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道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上酒兴正浓,萧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音乐在身边流淌,心爱的人跳着心爱的舞蹈,叫我怎么不想再做一日多情公子?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它的音韵之美,天字之丽,在悠长的时空里摇曳,芬芳妩媚,萦绕在我的心间,回想在天际……
而在中国民族的历史上,千年的腥风血雨,曾近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已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还需要我们艰苦奋斗,我们要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指引我们前进,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骄傲,发扬国学文化。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国学小名士让我们一起在对经典的践行中,不断前进: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多读书。读国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土欲宣启义,必先读其书。让国学带领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向梦想前进,超中国梦前进。国学,必世代相传。
关于中华美德作文700字左右4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守孝道、亲师友、讲诚信……这些传统美德,成为矗立于世,名留青史的道德典范。
中华的传统美德包括孝、悌、信、仁、礼、忠、廉、耻、勤、勇、恕、俭。其中百善孝为先、如果我们连孝都做不到,那我们就没有活在这个世上的意义了。
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人说:当一个富二代还不如穷一点,只要生活过得幸福就是最好的。前两天妈妈对我说,她朋友家的小区里,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虽然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他们靠自己的能力挣钱,来孝敬老人,虽然这样的生活很紧张,但是每天都过得很幸福,让老人享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而在我认识的一位老爷爷,他只有一个儿子。他的儿子是一个很富有的人,因为每天都忙着挣钱,所以就把老人自己丢在家里。老人得不到家人的关心,终日郁郁寡欢,。儿子很有钱,但是不懂得孝敬老人,挣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呀!
在孝的后面,就是诚、信了,诚的意思是诚实、诚信,信的意思是遵守诺言、遵守承诺,不能说到做不到。还是古人说得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的交往中,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对照着这些要求,我觉得我还是做到了。比如:在与同学交往上,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果你做不到某件事情,就不要随便答应别人,只要你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俗话说的好:“言必行、行必果”。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孕育出得优秀传统美德不止我说的这些,还有尊敬师长、公正无私、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等等。让我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引领我们幸福成长。
关于中华美德作文700字左右5小时候妈妈常教导我说:“要懂得他人,懂得是美德。”
作为儿子,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实属不易。我并不责怪他们落下我不管,因为他们为了撑起整个家庭,也不责怪他们不懂我。我自己在学校住着,每当看到室友的爸妈拎着大包小包来看望他们的儿子,帮他整理床铺,给他吃的、喝的,给他一个月的生活费;天气热了,有蚊子,不辞辛苦地跑过来为他挂蚊帐……虽然心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点难受,有点想哭,但是我懂我爸妈没来的原因。我懂他们,他们也懂我。上高中以后,每星期回家一次,回家后我爸妈必定要给我打个电话,问这个说那个,总是在不间断的陪我讲话,我很认真在听,在回答,在答应着他们的嘱咐。
初中时,学校举办“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老师让爸妈不在家的同学举个手,我很不情愿的举了手。班上总共六十人,也就七八个包括我举了手,我看到这种场景心中不仅酸酸的。五十多人的爸妈在身边,辅导他们功课,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心灵上的安慰。还好老师懂我,老师指着我对着全班同学说:“虽然别人父母不在身边,但一点也不比你们爸妈在家的孩子差。凡事要自己动手,不能老指望爹妈。”听到这儿,心里不再那么难受。
篇6
曾春光:请问粤传媒上市融资后,拟投资哪些项目?
梁汉辉:印报厂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期为1年,建成后的年销售收入为14.669万元,年税后利润2,784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18.56%,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14.90%,投资回收期6.62年(包括建设期1年)。连锁经营网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期为3年,建成后的年销售收入为6,300万元,年税后利润1,112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14.83%,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15.33%,投资回收期8~10年(包括建设期3年)。
曾春光:粤传媒上市后,对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会有哪些影响?
戴玉庆:经过10多年飞速发展,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积累了相当雄厚的实力。而粤传媒的上市更是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未来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有利于推进集团的各项体制改革,有利于实现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跨地区、跨媒体发展的战略布局.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持久竞争力。粤传媒的上市有利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推进集团内部的体制改革。
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企业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一流报业相比,仍存在相当差距。以粤传媒上市为契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将借鉴上市公司的管理理念、体制规则,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和观念,在薪酬制度、员工培训、干部考核与任用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以最大限度地调动集团内部的积极性和活力,更大规模地开拓报业市场,并加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市场融合.进一步提高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粤传媒的上市还将有利于实现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今后发展的战略布局。按照国际上的经验,目前比较成熟的媒体产业多是跨地区和跨媒体整合运营,如芝加哥论坛公司、新闻集团、道琼斯公司莫不如此。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未来的发展也需要跟上这一国际潮流,将集团的各项业务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面上,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整合。粤传媒的上市将帮助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更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取得更大的飞跃。
梁汉辉:如何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公司不断壮大的经营规模,这是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一直考虑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我们也正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力争管理团队能尽快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陈里强:进一步加强对公司现有人才的培训,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全面提升公司现有人才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广纳良才。根据公司发展计划,拟招聘高级管理人员10名,技术专家5名,高素质生产技术人员和资深营销员100名,其中80%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同时,出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公司已成立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专门制定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年薪制及与经营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
曾春光:请问粤传媒今后有哪些战略计划?
梁汉辉:粤传媒致力于成为以广告和制作、印刷、书报刊批发零售等业务为主业,同时逐渐进入相关媒体服务和文化领域的实力雄厚、管理一流的大型媒体服务性企业。在本届董事会任内(董事会任期为3年),粤传媒的销售总额要超过1.2亿元,纯利要达到1.5亿元,成为国内最有市场竞争力的报业服务业企业之一,为中国报业改革树立成功的典范。目前制约公司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人才结构和印刷产能,我们将通过引进和调整人才结构、大规模增加产能、内部挖潜等措施来突破瓶颈。
篇7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管理工作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对于我国企业“做大做强”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信息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 煤炭企业的会计管理实践同时面临着机会和挑战。本文针对目前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会计管理建议。
【关键词】会计管理 问题 措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创新会计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我国颁布施行了新的《会计法》。一直以来,煤矿企业就十分重视转变企业的管理理念,注重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自其实施以来,多数企业和单位都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建立了新的会计管理体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说会计工作是我国经济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一个企业或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观念较守旧
随着会计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会计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同时还应注意强化服务被管理者的观念,但是由于煤矿企业现行的会计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高,仍需不断的加强。此外,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煤矿企业会计管理队伍缺乏一定的创新与突破,管理方式依然较为陈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会计监管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煤矿企业没有按《会计法》的要求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混乱,造成企业财务人员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粗放,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企业财产的不安全完整,难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财务部门职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此现象有三种原因:①企业内控机制不够完善;②缺乏先进的人才管理机制;③会计管理绩效考核不完善。
3.管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化,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与此同时,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项目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日益突出。
会计管理工作所涉及业务类别比较多,管理人员整天忙于资料的审核以及数据统计等具体事务,各基层单位资金纪律普遍执行不严,财务管理技术不到位,开支随意性较大,沉淀资金严重,没有激发资金的活性,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日益显露。一些企业的资金流向和控制脱节,上级单位难以及时掌握下属单位或项目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资金管理有章无序,存在严重的体外物质循环。
二、煤矿会计管理工作的对策
1.财务会计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首先,应完善煤矿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实体多、规模较小以及管理较为松散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重新对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对行业内部相对有竞争实力法人实体的培育工作。其次,应注意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将传统的以核算型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向管理型、监控型方向转变。此外,还应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各种管理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注意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切实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控制。
2.加强企业财务监管力度
财务工作的监管是企业管理制度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行财务监管时,应充分体现群众监督、组织监督以及法律监督相结合的原则。比如通过设立财务总监、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等各种有益并且有效的措施。其中负责人委派制的设立是现今煤矿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一大创新点,这种制度可以避免因为个人利益而受制于本单位的领导,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因此,这一会计管理制度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的监管力度。
3.进一步完善网络财务系统的控制制度
随着网络技术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如何进一步完善网络财务系统的控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需要对传统手工系统环境下的结构做出调整,在对其进行授权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内部审计的方法,按照权利、责任以及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岗位责任制,切实提高财务系统的控制制度。此外,还应对财务软件的开发人员、维护人员以及相关的会计操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岗位分工,切实做到会计管理人员的权责明确。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在完善企业财务控制制度时应注意遵循系统授权的制度化、工作程序的流程化以及职业道德的规范化原则。转贴于
4.提高煤炭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
随着煤炭企业现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需求,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掌握企业的财务大权,很容易会发生挪用公款或者违法乱纪等行为。因此,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清正廉洁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第二,提高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创新和竞争意识。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只有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寻求适合今天市场经济以及科技腾飞时代特点的管理方式,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第三,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注意不断地总结已经取得的经验和业绩,既要能够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还应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面很广,如何组织并且搞好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此外,还应注意同银行、税务以及审计等部门打好交道,切实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加强对成本的分析与控制
煤炭企业会计分析的重点在于对成本的分析。煤矿企业应根据煤炭成本的构成特点,对影响煤炭成本的因素进行细化,分别按照原煤成本的形态、原煤产量及其构成变动、原煤的生产过程以及原煤成本项目进行相关的成本分析,并对比煤炭产品成本计划的具体完成情况、煤炭产品成本同比的完成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其中的关键性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有效地降低和控制生产成本,切实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6. 财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为煤炭企业的财会人员,不仅要执行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以及企业制度,还应注意执行煤炭企业专业会计制度,煤炭企业独立的法人实体。煤矿企业的会计工作是十分复杂的,需要核算、管理以及监督的工作量相当大,只有进行合理的分工,并且科学的配置人员,才能够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在对煤矿的会计工作进行管理时,可以适当的采用科目责任制,切实做到各部分明确的分工,并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会计人员的最高利益。
三、结束语
篇8
以审美的语言来本真地言说事物的客观存在。文学语言传递的审美信息是可感的但又无法借助具体的语言实体来言明,因为“美”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个语言变量,即使用扎德的“隶属度”度量法,用一系列精确的数目来表示出“美”的隶属度函数关系,也很难设计出一个统一而固定的隶属度关系表。 [2] 因此,文学语言的美是模糊的,对文学语言的模糊审美是一种更高层次、更准确的审美。
2.文学语言与模糊性的渊源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属于自己的创作素材,像绘画靠色彩,音乐靠声响,文学靠的则是语言。基于此可以说,语言是文括一定量的词汇与学的底托,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可言。而语言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载体,在高度浓缩的、情感化的文学作品传递中,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就语言自身而言,作为一个规范、完善的建构体系,语言内含音、形、义等核心要素,包固定的语法结构。但由于文学语言的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体验是独特、微妙的,甚至是悠远缥缈、意在言外的,因此创作者情感物化而成的符
号代码有时难免会显得词不达意,甚至削足适履。所以,借助模糊语言,可以丰富有限语言的无限信息含量,传递出更多的语义内涵与审美意蕴。换句话说,模糊语言是连接创造者深邃内心世界与浅显语言符号的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语言突破了有限的桎梏,创造者的心灵呐喊找到了回声。与此同时,文学作品的审美需求也一直呼唤着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因为文学创作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使其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与创造者合拍的基点,产生共振,最终实现审美“完型”。文学语言,特别是诗歌、散文的语言,不同于科技、法律等文本的语言要求直接、精确,文学语言的终极追求就是为了烘托与传递诗画的意象,营造与再现至美的意境。而模糊语言恰好又是表现这种意象与意境的最佳途径,主要是由于模糊语言具有可供想象的活性的艺术空间,富含诸多意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与灵动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 [3]所以说,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性,更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性,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与生命,“没有模糊词语,便没有人类的自然语言,更不会有文学作品”。[4]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模糊性的语言,就很难说是文学的语言,因而也很难创造出文学的审美。
3.文学语言的模糊审美
3.1悖论中的模糊美
悖论本是逻辑学中的术语,将之移用到文学领域主要是指语言组合的“反常合道”,情感转化的交替变更,意象连缀的相反相成,情和景互悖反证等。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客观物象表面上看似相反相对,但实质上却存在着类似之处,这些物象之间既相互对立与抗衡又相互关联与制约。文学创造者在文学创作与审美的过程中,常常运用独特的思维把这些相互矛盾的物象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来,造成语言能指之间的相互冲击,烘托与映衬出相反相成、千丝万缕的思绪与情感,借以提升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审美意蕴。如:花近高楼伤客心。这是杜甫《登楼》中的一句名言,他的这首诗作于吐蕃入侵、宦官专制的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适逢内忧外患,颠沛流离异乡的杜甫登上此楼,眼前虽是繁花似锦,却叫人愈发黯然神伤。花景伤客心,美景衬哀情,在情与景的交织与重叠中,亦此亦彼的模糊体验在复杂的悖论中得以彰显。[5]
3.2辞格中的模糊美
在各种营造模糊美的言语策略中,辞格享有特殊的修辞效果与审美功效。因为辞格不是在声音、形体等方面给人们带来形式上的直观美感,而是在遣词造句上给人以意在言外的曲径通幽感,并且具有吸引与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感。[6]比喻、借代、双关、委婉、夸张等是文学创造者们最常用的辞格,借以来酝酿与营造文学作品模糊审美的情趣与意境。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此句出自李煜的《相见欢》,是其亡国后的幽囚之作。诗的前两句借用了生活中的具体动作与物象,但紧随其后诗作者使用的却是一个极其抽象、模糊指数极高的心理概念“离愁”。作者把可剪、可理的具体“实象”变成了“虚象”“离愁”。这种虚实相间的异常配置,把具体化、形象化的“实象” 进行了模糊化处理,取其“神似”,从而创造出一种扑朔迷离、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审美 意境,同时也展现了模糊语言的表现力与张力比精确语言更高出一筹。 3.3 留白中的模糊美 留白是中国诗、书、画推崇的艺术手段,可略解为于言、形、象之外预设意义、神韵和意境,其思想源头是道家的“有无相生”、“无为而治”。基于道家美学的语言留白的终极追求是“境生象外”,这正是模糊语言高度凝练又高度玄虚的依据所
在和追求所向。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种语义张力场——在文字之少和内涵之大中间造成的中间地带,这种中间地带其实就是作者故意不说的留白,期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参与进来共同完成,它既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又是作者对读者的审美诱惑与考验。如“可恶!然而……”此句出自鲁迅的《祥林嫂》,是鲁四爷在祥林嫂被婆家人抢走时说的一句极其模糊的话。话虽不多但内涵很丰富,它既道出了鲁四爷因颜面扫地而被激发的愤怒,又活画出了他那封建卫道士的、伪君子的软弱顺从的形象,尤其是省略号的恰到好处的运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思索的空间,这样充溢的蕴涵是精确语言永远无法企及的。
4.余论
综上所述,模糊性是文学语言中客观存在而又十分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文学作品“活化”的重要策略,是使文学语言审美性生发的有效载体。尽管本文从文学语言与模糊性的渊源出发,较为详尽的解析了文学语言在悖论、辞格及留白中的模糊美,但文学语言所能带来的模糊审美体验远不止如此,这还需要同仁们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去发现去追索,让其美学品格日益耀眼地显现于读者面前。
参考文献:
[1] 唐树芝. 文学语言的模糊性辨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107-110.
[2] 刘再复. 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和明确性[J]. 中国社会科学,1984(6):147-170.
[3] 田小勇. 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28-31.
[4] 伍铁平. 模糊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64.
篇9
现在,多媒体技术早已进入普通课堂,它以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形、色、声、情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教育的发展鲜明地证明了这一点,从教学方式或手段来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以期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具体来说,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视听结合,增强感知效果
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课文,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如讲白居易《琵琶行》这首诗时,可以在这首诗的朗读录音带上配上一曲哀婉动人、如泣如诉的琵琶曲,让切题的音乐带着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进入诗的意境,这样一定会收到传统教学方法之下不可企及的效果。
二、激发兴趣,调动主体投入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和现实材料充实教学内容,扩大知识容量,使教学内容也呈现出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征,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时主体投入的激情。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播放配有画面和朗读的录像,给学生以新鲜感和吸引力。这种将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改变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避免因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更利于扩大知识视野。如讲的《雷雨》,可以放映有关片断,让学生听其言、观其行,身临其境,直接感受,学生就能很快把握周朴园自私虚伪、冷酷专横的个性特征,了解周朴园统治的家庭和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体会戏剧时空集中、矛盾集中的特点。
三、烘托气氛,突出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播五千年辉煌灿烂文化的任务,新教材中古典文学分量加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汉语、文学有所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它们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所了解,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这一点恰恰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忽视和难以传播的。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四、多管齐下,提高记忆效率
古文学习中,记忆是一大难题。许多学生喜欢古文,但只要一提起背诵就大呼小叫。其实古文的背诵除理解背诵外,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多个官能并用,也就是朱熹所说的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这是提高记忆效率的重要方法,其实还可以加上一个“耳到”,即“四到”。传统的课堂模式无法或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对多媒体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完全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篇10
其实语文教师最大的焦虑在于如何立体地去处理教材,如何把学生思维的亮点灵活地引入达成预设的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自如、对教材的融会贯通、对生成点的选择与提炼会给语文课堂带来一份无法预约的美丽与激动,带来一份“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境。所以语文教师必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
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实在太多,统一的教科书,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解读方式,统一的练习,统一的试题,统一的答案……统一的教学如何能培养出有个性差异的人才呢? 我们能否突破我们现有的思想框框,在注重共性的同时,也注重个性,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否设计不同的语文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能否阅读不同的文章,对不同的学生能否布置不同的练习、测试不同的试题等等。思想观念是虚的,其实也是实的,它实实在在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体现在我们的教学管理中,可以说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举动都是思想的折光。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孩子们在多样性的语文活动中有着充分选择的自由,努力形成他们多姿多彩的个性。
其次是对习惯的挑战,对旧的教学习惯的挑战。我们已经习惯了许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这些模式、这些方式方法简便易行,很容易操作。如程式化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考,阅读课文,当堂讨论,学生练习,当时知道结果,小结。又如串讲法:沿着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词句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依次讲来,娓娓而谈,且常常因此自鸣得意。此后是在此基础上的变形,也就是所谓的启发式,把上述问题转换成一连串的小问题,上语文课就是这些问题的问与答。这些都是我们许多语文老师日常操作的,是我们所驾轻就熟的。这些习惯教法的问题所在,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学生阅读的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感性层面,重视培养语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果我们依然沿用旧的习惯,课程目标只是标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为口号。语感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培养? 语感就是语言直觉,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感悟,加强体验,惟有对文学、文化作品进行审美的体验和感悟,才能深入到作者潜意识的层面理解作品。
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从下面几个维度去开拓出美丽的境界:
一、语文课应该文味隽永。语文离不开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就应该从语文教学的大目标出发、小切点落脚。无论是美美的听、美美的读、美美的品、美美的说还是说一说、想一想、品一品、辨一辨、忆一忆、写一写,教学的主环节都应该把握对文本进行美读美品的本质。
二、语文课应该唯美情浓。如导语之美: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向青春举杯”专题的第一堂课有这样一段导语:“如果有人问我,青春是什么,我会这样说:青春是一首歌,演奏我生命的激越与昂扬;青春是一幅画,描绘我生命的绚烂与多姿;青春是一首诗,谱写我生命的梦想与追求;青春是一杯酒,酝酿我生命的香醇与厚重。青春是美丽而短暂的;是热情向往,是锐意进取。”如作者介绍之美(不流于空洞的介绍):“他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如结语之美:“亲情是身心疲惫时通往家里的一条小径,是风雪寒夜里思念中的一股暖意,是全家围坐桌边时的满室饭香。让我们感谢刘墉,他让我们知道亲情比蓝天深邃、比原野辽阔、比泉水清澈。用心体会吧,只要你我用心体会,那么,有一种感觉会涤荡心间,那就是——幸福。”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挖掘课文,把美与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荡漾情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