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哪吒闹海范文
时间:2023-04-09 18:1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话故事哪吒闹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封神演义》读后感300字
《封神演义》主要讲述了周灭商的故事,从女娲降香开始,开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其中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三抡封神榜等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章节是哪吒闹海。哪吒诚实、勇敢、机智的形象令我十分崇拜。虽然他是神话故事中塑造的一个英雄,但在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首先,我要学习他的诚实,自己做过的事情特别是做错的时候,要勇于承认,并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其次,就是要学习他的勇敢。无论是面对强大的敌人,或是困难,都要勇敢地去挑战,而不能轻易放弃。特别是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碰到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克服“怕”的想法,多想想哪吒的勇敢。
我喜欢哪吒,我要做一个现代版的“小哪吒”。
篇2
昨天晚上从幼儿园回来,她就着急地告诉我们,幼儿园老师说月亮上没有空气和水,生物不能在上面存活,她就开始替嫦娥和玉兔担心。我们告诉她,嫦娥和玉兔都是编的故事,不是真的,可她偏不信。一晚上磨得我们没办法,最后答应她今天来图书馆查书,这才踏实下来。这不,一大早就拉着我跑来了……都赖她奶奶,过去没事就讲那些神话故事,把孩子都弄糊涂了。”听了彤彤妈妈的话,看着面前满脸疑惑的彤彤,我不禁笑了,觉得她真是认真得可爱。我走到她身边蹲下,看着她说:“彤彤真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替嫦娥和玉兔担心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去找找书,看看书里是怎么说的。”
我从书架上挑选了《老掉牙的神话故事》、《月亮怎么碎了》和《幼儿十万个为什么》,拉着彤彤在桌旁坐下。先打开《老掉牙的神话故事》对她说:“奶奶讲的嫦娥奔月的故事这本书里也有,它是我国很早以前的古人编出来的。那时候社会非常落后,不像现在这样能看书、看电视,生活这么幸福。为了丰富生活,人们编出了很多优美动听的故事,有些还一代代流传下来。像《后羿射日》、《哪吒闹海》、《西游记》等等。”
彤彤抢着说:“这些故事奶奶都给我讲过。”我点点头说:“这些故事和《嫦娥奔月》一样,也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故事。现实生活中没有像哪吒、孙悟空一样神的人,但是它表达了我们的祖先决心战胜各种灾难、与妖怪顽强斗争的精神。古人通过这些故事鼓舞大家不要被困难吓倒,要成为天地的主宰。就是现在,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做一个不怕困难、坚持正义的人。”
篇3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哪吒闹海——惊天动地
龙王的战士——虾兵蟹将
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盘古的斧头——开天辟地
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你变我也变
如来佛治孙悟空——强中还有强中手
孙悟空拔猴毛——变化多端;转眼就变;变化无常
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降妖拿怪
孙悟空变魔术——花样多
孙悟空变山神庙——露了尾巴
孙悟空打猪八戒——倒打一耙
孙悟空戴上紧箍咒——无法可使;有法难使
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自个儿称王
孙悟空到南天门——慌了神
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能大能小
孙悟空登上金銮殿——毛手毛脚
孙悟空翻跟头——一步十万八千里;拿手好戏;一步登天;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
孙悟空放屁——猴里猴气()
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到
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孙悟空进了八卦炉——越练(炼)越结实
孙悟空拿(捉)猪八戒——能人之上有能人
篇4
(一)民间故事的借鉴
动画题材和文学创作都是来自民间,对生活的基本写照。所以我国许多动画题材都是在民间故事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神话故事的演绎
神话故事是人们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说,主要是关于神仙或是上古英雄的故事。而我国的神话故事没有完整的体系,最早有关神话的书就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山海经》,加上一些文人的论述和民间的说法就演变成现在流传的版本。我国的动画产业对神话传说的应用比较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拍摄出了《大闹天宫》的动画片,而且当时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随后又拍出的《哪吒闹海》《西游记》《哪吒传奇》等一系列神话故事。
2、成语故事的拍摄
成语故事也被大量地运用于动画拍摄中,通过画面、音效和台词等,将古代圣贤的至理名言和人生感悟娓娓道来,使人们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也能够达到教育人民群众、净化社会风气的效果。被制作成动画的成语故事非常多,无论电视台或各大网站,都有不同方面的成语故事可供观众观看,如“乐不思蜀”、“邯郸学步”等。
3、寓言故事的翻拍
寓言是通过假借的人物或对自然物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讲解一些至理名言。寓言最早是民间口头的创作,后来经过文人的创作成为特定的文化形式。寓言应用于动画中,可以达到很好的褒贬效果,同时也丰富了动画的文化内涵和深度,如我国1980年拍摄的寓言动画《三个和尚》。
(二)传统的绘画艺术完美结合
1、水墨画的应用
水墨画很少在动画片中单独使用,它一般是作为场景设计用的,特别是那些动画情节是以古代故事为背景的,水墨画用的就非常多了。比如近些年拍摄的《秦时明月》系列,对于水墨画的使用就非常有特色,故事背景是以墨家反对秦朝统治为主线,又有诸子百家的加盟,所以整个动画就显得非常灵动、意境深远。
2、壁画的应用
壁画应用于动画片中是比较少见的,但也不是没有过。由于壁画是墙壁上的艺术,它的功能主要是装饰和美化,有多幅画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国的壁画在宋代以后就逐渐衰落了,直到建国后才又有所发展。1981年我国根据敦煌莫高窟额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拍成了一部名叫《九色鹿》的动画影片,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3、年画的应用
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品,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祝福以及未来的期盼。传统的年画风格质朴、线条流畅、色彩艳丽,比如年年有鱼(鱼)、福到(倒)了、春牛图等,经常会在过年的时候被做成动画在电视上播出,增添更浓的年味。
二、民族文化在动画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全球化热潮冲击民族文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新文化的流入对动画产业增添了新的血液,很多动画设计者为了与世界接轨,将动画中的民族文化一再压缩,拍摄出的动画就没有中国特色了。当动画产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时,就更应该坚持将本国文化用到动画中,因为它不同于技术拿来用就行,那代表着自己的特色,照搬别国的内容和形式只会在同质化的过程中被淹没。
(二)民族文化题材的动画形式大于内容
在运用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动画界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不是很到位,而且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满足现代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追求经济效益,动画设计者就不自觉扩大了动画中的商业元素,歪曲民族文化本意。为了保证民族文化的纯粹性,提高我国动画质量,就要做好民族文化和商业元素的合理他配,知道在那个地方可以凸显出民族文化,知道在哪里应该运用商业元素,吸引观众的眼球赢得经济效益,这需要动画设计者做更多的工作。
三、结束语
篇5
2、都市生活——体验都市生活的热情活力,《小鱼散步》 《繁梦大街26号》,《时代广场的蟋蟀》 《小不点和安东》,《小拉格尔斯奇遇记》 《请到我的烟囱街来》。
3、乡村童年——体验乡村生活的朴实纯真,《山中旧事》 《自说自画忆童年》,《塔克的郊外》 《会搔耳朵的猫》,《闯祸的快乐少年》 《想做好孩子》。
4、异乡历险——在不同的世界中感受探索新知与克服阻碍的乐趣,《丁丁历险记》 《鼓捣森林》,《爱丽丝漫游奇境》 《奥兹国系列童话》。
5、科幻王国——在科学幻想中憧憬未来世界的样子,《海底的秘密》 《外星人》,《太空人遇险记》 《阿里萨外星历险记》,《圣诞树星球》 《老孩子的地球之旅》,《尼姆的老鼠》 《全不知三部曲》。
6、自己去学——学习不止有一种方式,也并不只存在于学校之中,《窗边的小豆豆》 《效率专家爸爸》,《狗来了》 《罐头盒里的孩子》,《冻僵的王子》 《黄书包》。
7、少年侦探——跟随主人公的欢快脚步锻炼缜密的思维能力,《超级纸飞贼》 《大侦探小卡莱》,《埃米尔擒贼记》 《大侦探汤姆索亚》,《达尼尔在行动》。
8、信守承诺——对他人的守信就是对自己的负责,《犟龟》, 《快乐鸟的许诺》,《木偶奇遇记》, 《教海鸥飞行的猫》,《流浪汉的童话》(狗和精灵的童话),《下次开船港》。
9、天地传说——从古老的神话中感受汉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夸父逐日》 《哪吒闹海》,《西游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美绘版),《绘本中国故事中国神话故事》,《传说——绘本中国故事宝库》。
10、淘气包日记——看看同龄人精彩的生活经历,(暑期阅读小建议:尝试一下用日记这种形式来记录你觉得好玩的事情吧),《捣蛋鬼日记》 《淘气包艾米尔》,《淘气的阿柑》 《杨比比杨历险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人人叫我捣蛋鬼》,《疯丫头马迪根》 《诗意和语感》,《柠檬小镇》 《我们去看海》,《繁星春水》 《蒲公英轻轻飞》。
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动漫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066-01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动漫设计中,不仅能为动漫设计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提升动漫设计的文化和内涵,而且还能拓展动漫设计的创作空间,提升动漫作品的感染力。
有助于提升动漫设计的文化与内涵。动漫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是以图形图像来表现和反应思想主题,因而,其设计和创作离不开文化。如今,随着欧美及日韩动漫文化的渗透,曾经辉煌的中国动漫面临着背离传统文化、设计水平和创意严重缺失、逐渐迷失发展方向的危险。文化内容是最重要的竞争力,传统文化元素具有文化识别的象征性,优秀的动漫作品离不开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能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因而,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动漫设计中能赋予作品独特的审美气质和文化韵味,提升作品的文化与内涵。
有助于提升动漫作品的感染力。“情”是所有艺术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动漫设计也不例外,只有将艺术附上真正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其具有灵魂与生命力,才能真正拓展动漫设计的创作空间。可以说传统文化元素的象征性越强,隐含的象征喻意越深刻,带给观众的吸引力就越大,就越能增加动漫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就越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1.传统文化题材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救世”思想影响,“道德主题”和“人格构建”一直是我国动漫设计的主要选题。题材选择直接影响着动漫作品的创作意义、思想深度和社会价值。当前,我国动漫设计正处于发展低谷,将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动漫设计自身情节构思的源泉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成语故事以及文艺作品中吸收经典的题材运用到动漫设计中,挖掘传统文化题材,以独特的视角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风韵的动漫作品。如《哪吒闹海》、《大闹天空》等取材于经典文学,《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取材于古代神话故事等,都很好的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2.传统文化造型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角色造型是动漫作品的灵魂所在,它不单是一种纯粹的视觉符号,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气质,动漫设计人员要想设计出成功的角色,不仅要准确把握和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还要考虑角色的外形、轮廓、生活习性等文化方面规定性,塑造个性化的角色形象。如在塑造《大闹天宫》孙悟空形象时,设计人员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京剧脸谱和服装造型,使得作品披上了一层强烈的民族特色和个性化面纱;《功夫熊猫》以中国特有的“熊猫”与各种“中国动物”为造型吸引观众眼球,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3.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水墨画、壁画、建筑、京剧等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魅力,这些表现形式为动漫设计提供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如动画片《宝莲灯》吸收古代传统壁画、建筑等民间艺术特点,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神话世界;《三个和尚》运用独具民族特色的板胡、坠子和北方管子来传情达意;《功夫熊猫》以独具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中国山水画来塑造令人惊叹的动漫场景;《老鼠嫁女》则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设计中。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反映出动漫设计师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内涵,而且还将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自身艺术风格的再现,创造出民族特色鲜明的动漫作品。
4.传统文化意境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精神内涵是体现动漫身份的重要标志。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动漫设计提供了深邃的精神内涵,而且还赋予中国动漫设计和谐的人文意境、独特的东方神韵、平实的精神自由和寓意象外的审美联想。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崇尚心的自由与解放,而且还追求象外之象,追求象外独特寓意和意境的营造,因而,将传统文化意境运用在现代动漫设计中能增强动漫设计自身精神内核的积淀。如《鹿铃》以人与动物和睦相处来揭示人与自然“和为贵”的人文意境;《山水情》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传统水墨元素成功运用的典范之作,作品中道家的“无争”与水墨山水画带给人心灵的超越与解脱。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动漫设计中不仅能给动漫设计提供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提升动漫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使设计呈现出别样的民族风格和传统意蕴,而且还能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散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戴玲斐.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合理运用――以CG作品《桃花源记》为例[J].电影评价,2008(07).
篇7
一、美术教学对传统艺术的审美传承
美术课借助自身的学科特点,将美学与绘画加以整合,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在学习和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国学知识和传统绘画技法。尤其对于现代城市家庭的孩子来说,从小陪伴他们长大的是动画片、五彩缤纷的广告宣传街、电影等现代艺术传媒,他们很难接触到传统艺术。因此,美术课在审美传承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三年级上册《多彩的民间美术》一课,将古代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剪纸、皮影、京剧脸谱)中唯美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使学生在课堂里像参观民俗村旅游一样欢乐、自然而然地了解传统、认识传统中美的元素。此外,传统艺术博大精深,教师如能挑选合适的内容渗透到美术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而且能给美术课自身带来更宽的学习领域。如三年级上册第四课《连环画》一课,教材将经典的“小人书”带给零零后的孩子们,让他们切身体会传统连环画的美妙,这是现今流行的动画片所不能代替的。同时,还可借助美术课堂,将哪吒闹海、神笔马良等传统故事传承下去,让学生的美术知识更有根基,更加厚重。
二、传统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8
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发展和流传下来的,通常反映着一个民族最普遍的道德标准和社会习俗。我国历史悠久,民间故事的资源十分丰富,这就为动画电影提供了巨大的取材空间。我国的民间故事可依据内容的不同分为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和现实故事。这些不同门类的民间故事都可以满足动画电影的选材需要。如取材于神话故事的影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取材于寓言故事的影片《鹬蚌相争》《三个和尚》;取材于历史故事的影片《秦时明月》《大英雄狄青》和依据现实要求创作的影片《邋遢大王》《没头脑与不高兴》等。当然,应该注意到的是,故事题材只是民族文化的表面层次,所以动画电影的民族化道路也不必拘泥于题材的限制。比如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就选取了中国的故事题材,但影片中的花木兰并不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花木兰,而是一个被赋予了自由精神和女性主义的“美国花木兰”。可以说,对美国精神的集中表现是这部电影获得巨大成功的核心推手与原始动力。所以,动画电影展现民族文化的核心应在于对民族精神的把握。
二、思想上对民族精神的体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凝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艺术品中民族文化的核心支点。一件艺术品若是没有了民族精神,也就谈不上藉此展现民族文化了。上述《花木兰》的事例启示我们:对民族精神进行艺术展现才是动画电影成功的金科玉律。而对民族精神的表现绝不能仅仅停留在题材选取的简单层面上,也就是说,演什么故事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怎么去演”,即创作者通过动画人物和动画情节展现了怎样的思维模式、审美习惯和价值标准,这才是影片的灵魂所在。还必须要强调的是,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美丑兼备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但民族精神则是专就民族文化中精华的部分而言的。具体到我国,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是三言两语便可以概括的,但蕴藏于其中的民族精神却可以粗略归纳为:忠孝节义的道德观,自强不息的价值观,中庸和谐的处世观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历史上的中国动画电影在当时技术手段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便是依靠对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才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比如颂扬舍己救人精神《猎人海力布》,讴歌自强不息民族性格的《愚公移山》,表达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女娲补天》《牧笛》等。当然,只拥有了民族题材和民族精神还不足以使一部动画电影走向成功。因为,动画电影不是单纯的“说故事”或“讲道理”,动画电影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的形式要求和创作规律。尤其我国并不是动画电影的“原产地”,那么是否说明一定要遵照别国的形式来创作动画电影呢?当然不是,事实证明:选择本民族的艺术形式更有助于对民族文化进行展现。
三、形式上与民族传统艺术相结合
动画电影始创于迪斯尼,对我国而言确是“舶来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借助于美国的艺术形式来创作动画电影。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动画电影作品中展现中华民族之精神,只依靠美国的艺术表现形式无异于削足适履。这就需要将动画电影的制作技术与我国固有的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老一辈的艺术家们在动画电影的中国化形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如摄制于1926年的《大闹画室》所谓我国动画电影的处女作,当时动画电影刚刚传入中国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该影片一味地模仿了迪斯尼模式,为此就连其创作者万氏兄弟对这样的作品也并不满意,他们认为“中国的活动漫画应该有中国的人物形态”。于是就有了创作于1941年的《铁扇公主》,影片以鲜明的民族形式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这一次的成功为动画电影在中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经前辈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套“中国独有,别国则无”的动画电影艺术表现形式,并在作品实践中创作出了不少成功范例,以下择要列举:
1.剪纸动画。剪纸动画是将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运用于影片的设计制作形式,其以平面雕镂艺术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以表现人物的侧面像为主。剪纸动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平面性,角色、道具和场景均为片状,以平面的方式进行制作;其画面主要采用的是中国绘画的方式,即散点透视,讲究构图的完整性,但变化较少,具有舞台化的视觉效果。1958年,由万古蟾导演的《猪八戒吃西瓜》是中国剪纸动画的处女作,其后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还有《葫芦兄弟》《济公斗蟋蟀》《人参王国》等。
2.皮影动画。在笔者看来皮影戏就是最早的“动画片”,从这个意义上似可论定“动画起源于中国”。但这个说法还不够严谨。不过,将皮影与动画结合而成的皮影动画绝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创举。皮影动画的特点与剪纸动画较为接近,但造型更加优美且富于立体感。我国皮影动画的代表作品有《武松打虎》《铁扇公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代产生了运用数字化技术制作的皮影动画电影,解决了传统皮影动画制作困难的问题,其可视为中国特色动画电影崛起的有效方式之一。
3.水墨动画。水墨画法是中华艺术史上的瑰宝。水墨动画是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为基础、按照动画规律制作而成的影片。水墨动画造型生动传神,画面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极具民族文化特色,是铸就“中国学派”辉煌成就的核心艺术形式。比如特伟先生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作品都是水墨动画中的精品。从上述例证不难看出:我国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几乎都是将动画制作的声光电技术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而创作者也正是借助于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来体现中国民族文化的。动画电影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借鉴并不是简单的“新瓶装旧酒”,而是一种高层次的“拿来主义”。如《哪吒闹海》就吸取了壁画和传统年画的艺术元素,从而使画面更加宏大且富于神话色彩;《骄傲的将军》在人物性格刻画上借鉴了京剧脸谱的造型方法,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生动;《牧笛》则充分融入了我国的民间音乐,使整部影片更像一首抒情的田园交响诗。综上所述,一部动画电影是否能够获得成功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对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对民族素材的合理吸纳及对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这三方面因素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只有三者合力,才能支撑起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然而,一部动画电影如果只具备了这三方面的因素也只达到了“优秀”,却还不够“完美”。因为虽然文化传承不同,艺术形式各异,但人类的情感却是共通的,一件艺术品只有显示出普世的情怀,才有可能臻于伟大和完美。
四、灵魂处对普世情感的民族化书写
篇9
[论文摘要]中国动画,已经从世界动画诞生之初时的辉煌,走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而提高民族原创性是我们的动画创作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清醒地回顾我们在动画艺术创作上的得失,对中国动画创作的误区及如何走出误区进行清晰的研究和分析,来探询当代中国动画创作的振兴之路。
前言
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独立门类,动画业已在全球娱乐经济中呼风唤雨。它集影视、音像、印刷、旅游、广告、教育、服装、玩具、文具、网络、电子娱乐等众多产业于一体,在当代经济格局中堪称举足轻重。加之动画的受众层面广泛,既是儿童的挚爱,也是青少年的朋友,既是很多上班族的消遣内容、也是父母高度关注的荧屏“家教”,在各个年龄层都有与之难以割舍的忠实观众,其影响非同小可。因而,动画产业的现状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
我国民族动画市场和产业形势至今不容乐观:走俏全球的日本片、美国片在国内市场畅行无阻——占据了我们的市场份额,带动了日美动画衍生产品营销,并已经连续培养了几代“进口片”的忠实观众,且这种状况仍在继续。长期遭受夹击的民族动画业,在种种因素综合困扰之下,处境相当尴尬。
1、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
中国动画曾有过不凡的表现:在迪斯尼拍出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不久,1941年9月万氏兄弟就在上海成功推出了当时亚洲第一长动画片《铁扇公主》。该片不仅受到国人的欢迎,而且还轰动了南洋和日本。虽然在造型风格和动作表演等方面不无迪斯尼的痕迹,但取材于中国神话故事的《铁扇公主》打破了美国卡通在中国影院的垄断局面,开创了中国自己摄制动画长片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是国产动画片两个闪光的时代。在1985年以前,国产动画在国际上已经赢得了不可低估的声誉——包括《大闹天宫》、《牧笛》、《哪吒闹海》、《三个和尚》、《鹿铃》和《鹬蚌相争》在内的29部动画片曾44次获得伦敦电影节、戛纳电影节、西柏林电影节、莫斯科电影节以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等多项奖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动画片都坚持不懈地追求中国自己的民族特色,使作品充满了鲜明的中国气派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的国外动画片乘虚而入,日本动画更是铺天盖地席卷中国,对国内动画片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处在国门开放和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国产动画片逐渐失去了与美、日动画抗衡的能力。放眼望去,几乎叫得响的当代动画片中没有一部是中国内地创作的。有关人士统计前国内动画市场的90%以上被国外动画占据,而超过80%的青少年最为推崇的是日本动画。尽管很多三四十岁的成年人也承认,诸如《大闹天宮》、《哪吒闹海》、《舒克和贝塔》、《九色鹿》等国产动画片不管从技术还是传达的理念上有甚多可取之处,但总的说来,国产动画还是不敌国外动画,国外动画片以绝对的优势高居收视率和影响力的榜首,以至于有人戏言,目前中国的儿童是“头戴克赛帽,金刚怀里抱,晚间看老鼠,一休陪睡觉”。这话虽然不免有自嘲和夸张之处,却揭示出中国动画产业现状的冰山一角。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面对全球化和文化工业时代的到来,国产动画片没来得及作任何准备广阔的市场就被美日强势文化所占领。90年代末以来,美、日充足的资金和成熟的制作更使得中国动画领地成为了他们的加工和消费大市场。
2、民族原创性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关键
看我们自己的动画产业,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相同的观点,我们缺少的是自己的原创产品与品牌形象。
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青少年文化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动画形象基本上都出自于国外,并已经成为青年人眼中新时代的视觉偶像,这是值得每一位文化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重视的现象。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又都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现如今,你要是在马路边随便问一个小朋友,他最喜欢的动画片形象是什么?从小新、奥特曼、变形金刚、米老鼠和唐老鸭,到史努比、加菲猫、流川枫等等一大串,就是不喊我们的“名字”。再看看这些新生代的动画从业人员(包括即将从业的学生),他们笔下的动画形象绝大多数都是来自美、日人物的翻版: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飘逸修长直至遮住眼睛的秀发(多半再加一点有别于黑色的颜色),男生强健有力、女生娇小玲珑……
在我们生活的时段出现了动画民族艺术形象的空白,它伴随着动画形象向各种生活领域的层层渗透,将在意识形态领域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更应该重新估价本土文化艺术的价值,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所以在动画领域,我们呼唤从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的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在这里,它已经不仅仅是涉及到一个动画产业的问题了,而是已经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意义。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动画形象必然产生于自身丰厚的文化土壤,传统艺术形象在造型语言的背后深深地传递出传统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尺度。本土文化确立了一种和谐相生的文化生态关系,这恰是现代动画艺术语言所要借鉴的资源和植根生存的土壤。
于是,有一部分人就大胆地宣称:取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或经典名著,才是国产动画突围的捷径。我们看了《花木兰》在全球的气势之后,或许真的会赞成这一点。
3、走出动画创作的误区
3.1只有电脑动画才叫动画
纵观近百年来动画的发展过程,其每一次艺术上的飞跃,在某种程度上都有赖于科技发展的成就。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动画中的运用,更使动画获得了空前的普及和发展,使过去认为十分困难的表现形式变得容易,更是拓展了动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领域,使动画工作者轻易地进入了三维空间的世界。在应用高科技方面,好莱坞的梦工厂走在了前列,创造了电影史上多个奇迹《怪物史莱克》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电影大奖;续集《怪物史莱克2》在2004年高居北美票房排行榜榜首,创造了又一个票房神话。一系列命名为总动员的动画影片(《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公仔总动员》等)在全球掀起了一场CG(computergraphic)总动员。如今,似乎只有电脑动画才叫动画,无论是市面上卖的教材还是各种媒体、论坛都能看见两个字——CG。CG动画成了这个时代最时髦的词语,三维电脑动画大当其道,传统二维动画所占比重逐渐减小,甚至很多动画学院开设的二维课程也都被缩减到很小的比例,各种电脑动画培训班也层出不穷,似乎离开电脑我们就不会做动画了。其实,这种观点具有片面性。电脑动画技术并不是“捷径”与“速成”的代名词。《玩具总动员》历时4年完成,而且制作成本高达1亿美元,一点也不比传统手绘动画片节约时间和成本。这种观点的形成与现在中国动画人的浮躁心理有很大关系,在外国动画的强大压力下,我们的创作心态显得极为焦躁。虽然我们有再创国产动画辉煌的雄心壮志,但是技术上的差距尤其是国外现代动画制作手段的迅猛发展,让中国动画人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不可否认,CG技术给动画带来的改变,为动画制作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虽然技术对于动画是如此的重要,但技术永远是为提高动画艺术服务的。一旦技术的运用超过动画艺术本身,那只会丧失动画作为艺术的内涵。电脑技术就像少林寺72绝技,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动画制作者的个人修养正是那些高深莫测的“佛经”,越是高明的外在武功就越需要深厚功力作为基础。如果我们以为沉迷于外在武功招式而忽略了内功的修炼,最终结果就会走火入魔。《最终幻想》就是最好的例子。纯粹的高科技展示,观众也会厌烦的。当2005年7月底美国迪士尼决定停止生产手绘动画,选择走纯电脑技术这条路的时候,好莱坞著名导演、迪士尼的忠实追随者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意味深长地说:“如果动画故事本身成了电子革命时代的副产品,那么动画片产业将会彻底崩溃。”
中国动画要以现代技术为依托,转化观念,突破思维定势,充分拓展想象创造能力,做真出有民族内核的高品质动画。
3.2对日美动画的过度模仿
动画片制作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东西,从动画的制作到发行以及产业模式,虽然日美动画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但是亦步亦趋的模仿,始终带着别人的影子,是没有出路的。在《宝莲灯》中,小猴子、噶妹的造型都是美国化的。小猴子带有明显的好莱坞印迹,虽然活泼可爱但是毕竟还是别人的。《我为歌狂》也带有浓重的日本动画风格。但毕竟这也是一种进步,一种尝试,是值得表扬的。做得比较成功的例子也有:蔡智忠的漫画人物造型是模仿日本人的:几米的漫画受法国漫画家桑贝的影响很大,风格相似,但内容是本土化的,反映了现代社会城市里小人物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加上成功的商业宣传,在国内风靡开。这就涉及到“民族化”中如何“化”的问题,学的是方法,用在自己身上。当然在“民族化”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模仿的问题,这是任何学习借鉴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正常的。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更宽容的对待“影子问题”,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尽快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中国动画还要从传统艺术中寻找灵感,发展民族风格,这也是中国动画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并致力在做的。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就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一批经典动画片如木偶片《神笔马良》、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阿凡提的故事》、这些经典动画片对中国动画甚至世界动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新的时代,中国动画要继续挖掘传统民族艺术与动画结合的发展潜力,在民族艺术风格动画的创作上再创辉煌。不仅如此,动画艺术还要不断开辟发展空间,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加强它在影视中的应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轻松十分”栏目就本土风格动画结合电视形式推出的一个成功尝试:用动画形式来展现经典的相声和小品,不但突破了舞台艺术的局限性,还拓展了动画的样式,甚至吸引了一些年轻观众对传统相声的关注。这样的动画不论从内容、形式还是表现手法都是“中国式”的,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另外中国动画要注重走商业化道路,动画和电影一样要取得蓬勃发展,商业化不可避免。商业化和个性化的艺术探索都要重视,不能舍弃任何一个。
3.3动画生产一厢情愿
从一项对动画受众观看动画的目的的最新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观众收看动画片的目的是为了寻开心,占到总数的40.8%;18.1%的观众是为了愉悦情感、放松心情:16.5%的观众是为了寻求新奇:仅8.0%的观众是为了受到教育。调查结果与我国动画片普遍存在的“寓教于乐,却有教不乐”的实际情况截然相反。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传者内容与受众需求脱节,必然导致受众的逃避和放弃的心理。
动画片是大众文化、大众艺术,对动画片的接受与认同的惟一参照系就是观众。在文化产品(尤其是动画片)放任自流,日、美产品大举入侵的情况下,观众作为动画这个文化商品的“上帝”,自然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进行选择。国产片也好,外国片也好,不管内容、形式如何,最终必然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因此,对动画企业与创作者来说,除技术、艺术与内容等动画片本体研究以外,动画片受众的客体研究也应该进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相关日程。而且,动画片不仅仅是倣给儿童看的,他的受众包括各个年龄层,由于不同年龄层受众的不同需求,喜欢的动画片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研究不同年龄层受众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做出他们想看的动画片。对于儿童来说,寓教于乐是有教育意义的,但是痕迹不能太重,量好能不留痕迹。毕竟,说教味太浓了就会显得做作。在迎合观众口味的同时,还要作适当的引导,中国动画才能健康地成长。
4、关于中国动画创作发展走向
一方面必须正视我国整个动画产业的不成熟,无论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与动画强国(美国、日本)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们必须遵循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确定我国动画的发展方向,任何好高骛远、好大喜功、不切实际的战略设想,不仅不会引导我们走出中国特色的动画事业之路,反而有损于我们整个韬光养晦的创作心态。
篇10
关键词:动画角色设计;中国传统元素;传统文化
1 拓宽动画角色设计的造型样式
中国传统元素中具着丰富的艺术样式,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壁画图形、彩陶纹样、画像砖和民间的很多艺术样式,把人们的生活样貌模拟的惟妙惟肖,主要描绘事物中的最主要特征为目的,在造型中的象形、解剖和隐喻都充分地体现出我国艺术家的聪明智慧。把这种造型样式和我国的动画相互结合,动画作品将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运用想象的空间来表现动画设计师的艺术思维。动画设计中的角色设计离不开美术造型基础,没有一个动画作品可以完全脱离美术的范畴,同样动画角色设计就更加离不开我国传统元素中造型样式的影响。
2 提升动画角色设计的视觉形象
中国传统元素的色彩是以我国原始阴阳哲学里的“五行”色彩观念为主要色彩,其超越了现实自然界中的色彩样式,形成了融合宇宙万物为一体的神秘色彩观念。其有别于我国传统文人书画中气质和格调的色彩观,在“墨分五色”与“计白当黑”中展现墨色的“意境”,以原始的色彩样式体现生命的活力,不断超越着万物的色彩表现,形成世间万物为一体的神秘色彩观念。在和西方色彩观念相互对比时,西方更注重对大自然的模拟和观察,通过科学的实验得到色彩分析体系。民间色彩观念是以民间艺人和平民百姓为创作的主体,通常色彩上包含年画、壁画、民族服饰、剪纸和刺绣等民间色彩样式。在“五行”色彩观念中以宇宙、自然、生物为物质基础,运用联想、理念和通感形成其思维形式产生出的观念性色彩。这种色彩观念是由于人们审美模式形成为基础,社会时代的变化没能改变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反而深化人民的审美倾向,这些审美习惯形成是受到“五行观”的影响。民间色彩是有其寓意,如黑色为刚直、红色为忠勇、白色为奸诈和灰色为勇敢是受到京剧脸谱艺术中身份的影响。在剪纸艺术中大量使用红色,这是由于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被人们赋予吉利和喜庆的特殊意义。在动画设计中,色彩的使用通常会与光源相互配合营造场景氛围,向观众传递更深层次的视觉效果。
3 丰富动画角色设计的形式和材料
在动画设计不断进步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形式和材料丰富多样,传统文化和动画设计之间的融合发展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动画角色设计的种类和我国传统文化一样丰富,我国绘画形式中的水墨画、线描;民间美术中的年画、皮影、剪纸、面花和刺绣;传统雕刻中的泥塑、面塑和木雕等等都能够为动画设计提供大量的素材,从材料层面更为丰富,如刺绣里的针线,剪纸里的纸张、陶瓷里的陶土这些材料的形式都给动画设计提供无限的艺术资源。动画作品中继承我国传统木雕的形式和材料,同样能够细致的表现人物的特点,如上海美术制片厂1982年摄制完成的动画片《曹冲称象》中曹操就是借用木料的选材,使用传统形象的雕刻造型,整体造型更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在曹冲的角色之中也是使用木料,圆圆的身材和手臂是经过高度概括,更加有利于动作拍摄,合理表现动画人物运动姿势。中国传统动画中水墨艺术表现的代表作《小蝌蚪找妈妈》,动画角色中的小蝌蚪、鱼虾和青蛙是借助毛笔和水墨材质结合,是传统水墨形式和动画设计的完美结合。在我国剪纸和木偶片的制作中,其制作优势更为明显,不必像手绘动画一样绘制大量的图画,其缺点就是动作过于单调,不能够想手绘表现自如。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形式和材料,为现代动画角色设计增强表现力。
4 升华动画角色的文化内涵
时代在不断飞速发展,我国动画设计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由于我国地瓜电影创作有着一定习惯,一定程度上过于强调假定性的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彰显得尤为明显。回顾我国动画设计历程,从《大闹天宫》和《铁扇公主》以来,我国多部动画作品都采用神话故事类型为题材进行创作。其中《人参果》和《金猴降妖》等多部动画片选材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天书奇谭》选材于《平妖传》;《哪吒闹海》选材于《封神榜》;《梁祝》选材于民间故事等等,这种创作现象的产生,表面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同时映射出创作者们对动画角色与传统文化间的内涵不够了解,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民间文学具有典型的形象,同时带来的是动画角色的假定性,艺术家的主观创作欲望完全靠拢原著之中。动画作品《济公蟋蟀》《一幅童锦》《阿凡提》和《渔童》都属于传奇色彩浓厚的作品。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动画角色塑造过程中,更加应该注重其文化内涵建设的发扬。如近期出品的动画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是一部具有传统元素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优秀作品,其画面色彩、画质和细节都兼顾美感的同时,把传统题材和元素表现的细致甚微,影片历史八年的时间,进行了精心的打磨,追溯着我国本土英雄人格的起源,展现出的中国精神,仿佛传统经典在二次元时空中再次从生,带有着浓重的中国制作。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其中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童话寓言作品等等,为动画角色设计带来了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些传统文化自身就具有很强为文化基础和良好的口碑,可以为动画作品呈现给观众前,产生大量的观众基础。
对比国外动画作品,迪士尼电影公司就在挖掘传统文化上具有一定代表性,作为动画创作的切入点,不断探索动画角色设计的想象力和梦幻性。所以,在动画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不反对传统元素的继承,反而更加应当不断的发扬其魅力,进行在动画设计中的再创作,创作出更具民族灵魂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