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29 11:3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篇1

可是,你不了解她,她其实就跟聋哑人差不多,不过她比聋哑人好。

她叫龙瑾,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她是车长,我跟她认识也大概有一二年了,我了解了关于她的故事

她就是因为跟聋哑人差不多,所以说话时呢,会有一点咬字不清晰,不清楚,别人很难才能听懂她说话,就连我有时候也很难听懂她在说什么。她听别人说话也听不了,每天要戴着助听器才能听懂别人在说什么,虽然戴着助听器,不过你跟她说话还是得很大声才行。正是因为这些,她,被别人笑话了无数次。别人笑她说话的尴尬,别人笑她听不懂的无助。

我问过她为什么她会这样,她说那是因为她小时候去医院打针,那个医生打错了针才会这样的,她说她以前是会说话的,还听得到别人跟她说话的,跟我们大家是一样的。她说话虽然我有时听不太懂,但是,我那时很认真认真的听她说了经过。她说后我深思了好久。

篇2

嘴角的烟静静的燃烧着,寥寥青烟迷离了我的双眼,让我看不清这个世界,看不清这个世界的人,是我很傻很天真,还是别人很坏很邪恶,对不起我很单纯,请别来伤害我,即使是你无心的欺骗我会当真,即使是善意的谎言,我也会当成海誓山盟的誓言。

关于爱情是什么,我不知道,错过的女孩总是说我是好人,是个好男人,是我是好人,难道注定就要拿好人卡,是不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我坚信对一个人的好可以感到她,到今天我还是错了,不喜欢你的终究还是不会喜欢你,人们总是会向往自己所爱的人,不会回头看看,我错了,大错特错。

篇3

自动写作的圆融与轻飘

徐坤的小说总是带着轻松的调侃和善意的揶揄。如今,她的写作更是技巧圆融。《杏林春暖》(《小说月报•原创版》2007年第1期)延续了她的调侃和揶揄风格,写了一个吃软饭的男人的故事。为了俘获富婆,他不惜去黑诊所对自己身体的最重要部分动刀。如愿以偿之后,他开始寻觅新鲜的刺激。打着分割财产的算盘,他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愿望戏剧性地落空了,男人民生悲叹满怀。一个反讽的故事,一次轻松的写作,一个恶作剧的调侃。小说在徐坤这里早已变得驾轻就熟,只是缺少了生活和艺术的探索激情之后,写作和阅读的意义都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说,曾经那个书写“新儒林外史”的徐坤更为可爱,她的写作也更有意义。

王棵《随他去吧》《战胜爱》

篇4

归 途

金顺根

出站后,我直奔售票处,买好回部队的车票。真是春风得意,这次多亏在邮局工作的老同学“帮忙”,拍了封“母病危,速回”的电报,要不,谁知道猴年马月探一次亲呢!

刚离开售票口,那个一直守在边上的老人突然拉住我:“去宁波?”我点点头,忽然明白了什么,甩掉了他的手继续朝前走。

“探亲还是出差?”他紧追不舍。“回部队。”我爱理不理的。说实在的,经常出门在外,这种人见多了,我猜得出再搭上两句话,他就要说“到部队看儿子,钱被偷了,想借点路费,回去寄还”这一类话,可能还会挤出几滴眼泪,最后还可能拿出一个证件,但其真假只有天知道。

猛然,他跑到前面拉住我:“同志,想求你一件事儿……”一听这话,我差点儿笑出来,随手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民警:“找他去吧!”

老人一怔,说:“不,我想请你回部队替我发个电报。”说着,递上一个信封和10元钱。我抽出信纸,上有一行短语:“妈,儿因部队需要不能回家并到医院服侍你老人家,请妈原谅!小强于宁波。”

我疑惑地抬起头,仔细打量老人:“你自己可以拍电报给你儿子,像这种情况,部队领导会考虑的。”

许久,老人才缓缓地说:“他妈患的是绝症,这几天一清醒过来就要儿子,而小强却在两个月前因公牺牲了,没办法,只好……”

啊!是这样,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手上的信变得异常沉重,仿佛捧着一颗跳动的心。

“我还要到医院去,这件事儿拜托了。”说罢,他双手为我扶正军帽,抚平衣折,转身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

望着人流中的老人,我庄严地举起右手……

【技巧提炼】

叙事亮点:

短短的六百来字的文章,却有丰富的内涵,同时情节又富有波澜,紧紧扣住读者的心扉,让人思考,使人回味。

小说讲述了一位回家探亲的同志在火车站遇上一陌生老人要求他代拍电报的故事。表现了“我”在情感经历方面的变化历程,折射出时代的缩影:诚信缺失的同时,依然有人用善意的谎言守护着自己情感的麦田。尽管无望,却依旧美丽。能在平凡的琐事中,寻找到生活的亮点,并加以放大,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

技法提炼:波折法

短短的六百来字的文章,却有丰富的内涵,同时情节又富有波澜,紧紧扣住读者的心扉,让人思考,使人回味。

小说讲述了一位回家探亲的同志在火车站遇上一陌生老人要求他代拍电报的故事。表现了“我”在情感经历方面的变化历程,折射出时代的缩影:诚信缺失的同时,依然有人用善意的谎言守护着自己情感的麦田。有时显得那样无助无望,却依旧美丽。

技法提炼:一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充分展示了记叙文的魅力。

首先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似乎很“冒失”的老人,他突然拉住“我”的举动,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我”茫然地“点点头”,又忽然明白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呢?让人心生疑惑。原来是将他当成了需要救助的对象,或是一个行骗者,所以“我”心怀鄙视,顺势将“皮球”踢给了不远处的警察。但结果竟是那样的出人意料:老人希望替他发一封儿子因部队需要不能回家尽孝的假电报。老人的老伴病危非常想见儿子,这本身就有了一种凄凉的意味。然而,更让人心揪的是他们的儿子已在两个月前因公牺牲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悲剧再次上演,让人感到一种难言的苦痛,挥之不去!“我”的心理也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先前的漠然视之、似乎是洞察一切的“我”到此时也“庄严地举起右手”,“我”的心灵、情感世界也因此而接受了洗礼。

小说在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同时还运用了铺垫的艺术。正是前面的层层铺垫、蓄势,才有后面“突转”之后艺术魅力的乍现。

二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小说在艺术处理上还非常含蓄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我”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探亲假期与那个因公牺牲的战士相比,与那个失去了儿子的老人相比,孰高孰下,一目了然。

行文至此,与先前的卑微相比较,老人的形象也霎时高大起来,文章也由此而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读者许多的猜测甚至疑惑也烟消云散,有的只是浓浓的惊叹和深深的敬意。惊叹于作者的匠心独运,将如此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演绎得一波三折;敬意于那些为国家为民族默默奉献乃至献出宝贵生命的灵魂和那些还需要承受着无限痛苦的活着的人们。

【习作示例】

赶 车

“糟了,快迟到了。”我飞快地从床上爬起来,大声叫道。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干完了所有的事情,跑步到候车站。这时,恰好有一辆公共汽车到站,我心中暗喜:看来我还不怎么倒霉呀,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嘛,不用等车,太好了。我几乎都要高呼万岁了。当我满心欢喜地跳上车,准备掏钱投币时,我翻遍所有的口袋之后发现我忘记带零钱了,身上竟找不到一分零钱。顿时,像一瓢冷水当头泼下,原本愉快的心情也霎时沉入谷底。

车内异常得安静,我拉拉链得声音,乃至渐渐粗重得喘气声也清清楚楚的在车厢内游荡,我才发现车内的气氛有些不对,抬头一看,有些人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望着我,那眼神分明不怀好意,仿佛借了他们的好谷还给他们的是瘪谷似的;有些人在焦急地讨论着为什么还不开车,那语气让人听了,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也有些人则若无其事地望着窗外,一副我有时间我怕谁的姿态。司机也不耐烦的催促着我快点投钱,深怕我会坐霸王车。这时的我真是进退两难,心想下车换零钱等下趟吧,可时间不等人呐,老师也是不好惹的呀;不下车吧,可是我从哪里找来零钱呢?望着那一道道如利刃般射过来的眼神,足以将我杀得鲜血淋漓,体无完肤。唉,现在的我只祈求老天开眼,让我能在口袋中翻出一块钱来吧!唉,这就是所谓的“一块钱难倒小女子”啊!

我感觉背后开始冒汗了,真有一种如古人所言的“如芒刺在背”之感。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局面,“我给你投吧”,一位胖阿姨(哦,不,这时在我的眼里简直就是上帝)拿着一块钱投入了投币箱,她朝我笑了笑,没说什么。这时,车内其他的人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就像一个胀气的气球,“嘘”的一声,瘪了。司机也发动了引擎准备开车了。我站在原地望着这位好心的阿姨,心中除了感谢,什么都说不出来。

就是这件在别人眼中的小事却让我重新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在我的心中久久不能散去。然而,我也长久的陷入到一种困惑的境地:为什么那么多人宁可忍受那份难受的煎熬却始终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呢?其实,人最可怕的不是面临挫折与失败,不是逆境和苦难,而是一种灵魂的丢失!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冷漠而抛弃同情,选择躲避而抛弃良心时,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希望?

是的,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一个热心的人,作一个有同情和怜悯心的人,惟其如此,人生才会光明而灿烂!

我深深地祈祷:明天,曙光再现!

篇5

关键词 小学生 品德 能力培养

通常人的一些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与小时候所接受的信息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小学生能够树立起一种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对思想品德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认识,并做出一定的道德行动时,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将来对社会也是一个更加有用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也会越大。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品德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明理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

如果只是老师在单方面的对学生讲解思想内容,而并没有让学生通过内在的理解与消化,这样做是完全达不到效果的。只有从小学生的一些道德需求作为出发点,并且运用小学生的相关道德的经验,让学生认识到对道德问题进行解决是和他们有切身的利益关系的,在这个时候,小学生的一些需求就会转化成对道德问题的探讨能力,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在走向成功的路上需要勇气,积极向模范人物学习,使他们树立起要为祖国、家乡的繁荣昌盛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的意识。

在“我是中国人”这个单元里的“我爱您,祖国”就可以向小学生讲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意识到自己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和义务去继续发扬光大这些民族遗产,并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同时可以举一些历史上的名人关于品德方面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就能够很好的让小朋友记住在以后类似情况发生时,有可以值得学习的对象和正确的行为。

二、使小学生的道德体验的能力在情感中得到提高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情景,并让小学生参与到整个的情境活动中来,相互的角色要轮流来进行担当,活动结束之后,让小学生讲出关于情境中所扮演角色的感受。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对于实际发生的事情他们的解决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升华。

比如说,在“我的新生活”这个单元中的“麻烦事,我不怕”就可以采用情景的教学方式:让各位同学轮流处于麻烦之中,而周围的同学又不来帮助他,让他们各自体会此时的感受,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温暖是多么的重要,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三、通过言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选择的能力

通过日常教科书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知道如果不说谎话就是诚实的表现,小学生是否就会为了表现出诚实而不说谎话呢?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有些善意的谎言是不得不说的,有时候说谎话的孩子不一定就是一个不诚实的坏孩子的形象,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要对说谎话和说实话的内在动机进行判断。对于生活中的有些现象不能只看表面,应该分析它的内在原因,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

在“交往是堂必修课”单元里的“诚信真可贵”中,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关于恶意说谎话与善意的谎言之间区别,使小朋友们明白不管是说真话还是谎话都要从良好的动机出发,这样才会达到更加圆满的效果。

四、通过实践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的教育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在实践中进行考验,对小学生进行的品德能力考察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动。在教室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存在的某个不好的道德行为作出强化,首先,要帮助学生进行制定自我教育的目标,并要明确的告诉学生他们在道德实践的过程中应该达到的要求;其次,让学生进行一些自我选择的行动具体指导。

例如,在“成长的脚步”这个单元中的“当冲突发生后”,当两位小学生之间发生矛盾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并给他们指出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行为,这样不仅有利于化解两位小朋友之间的矛盾,而且对他们的成长也起着很好的作用。

五、对小学生品德的提升要有足够的耐心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对小学生的品德提升方面,要充满足够的耐心,由于每个小学生生活的环境有所差异,他们的爱好与特点都不一样,要使所有的这些学生都树立起一种正确的品德意识,在短时期内是有困难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他们用心交流。

六、结束语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发展对社会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而一个人只有学问知识也是不够的,品德方面的修养显得更为重要。对小学生进行品德能力的强化培养,这样有助于他们从小就树立起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王彩琴.浅谈品德课对小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J].职业,2008,(24):66-67.

[2]谷秀珍.谈《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教学[J].新校园:理论版,2011,(12):186-186.

篇6

摘要: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常言道:一次不忠,百次不容。远离尔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就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关键词:一若千斤;诚信做人

中图分类号:I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0)11-0000-01

“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家,关于诚信的积淀在历史的贤达志士中并不鲜见,诚信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的继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 “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千百年来,它伴随一代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

待人诚信,不但是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要求,也应该是社会的规范。今天,诚信已是社会对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条件。而最应该具备这个前提条件的就是我们这些在校园中的当代大学生。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接受系统的道德教育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冲击,诚信意识已面临危机。大学生是未来的国家栋梁,试想,如果在读书期间就缺乏诚信的态度,将来踏上社会,如何以诚待人?诚信的风气,又如何推而广之?古语“假作真时真亦假”,到最后我们可能因自己丢失了诚信而在人生道路上迷失。

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我们崇尚这样一种诚信:仰起希冀的脸庞,拍拍娇嫩的手,歪歪头说:“相信你!”此时此刻,难道你的心底能不涌起一股激动的热潮?我们向往这样一种诚信:舒展紧蹙的眉,露出笑容,快步走到朋友面前,说:“真诚的祝愿您!”。

一个人如果做到了诚信,那么,他就有了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意味着实事求是,不虚伪,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夸大其词,不文过饰非等。别以为诚信只需要对别人诚信,对于自己,需要的也是诚信。不自欺欺人,不做违背良心,有损人格,对不起自己的事。

也许你只是路旁一株普通的小草,无法如鲜花般灿烂迷人;也许你只是山涧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无法如大海般浩瀚奔腾;也许你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平常之人,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地举世瞩目……你可以如此普通、平常、默默无闻,但绝不可以丢掉诚信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让诚信与我们同行吧!

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在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

人生之舟,不堪重负,尤其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诚信,你所拥有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烟云,中会随风而逝。

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常言道:一次不忠,百次不容。中国文学史上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某镇的一条村里,凡有勇之士都在准备着防狼工作,有一顽皮少年知道了,为了寻开心,他两度大叫“狼来了”,引起全村鸡犬不宁。然而,当他再做闹剧的那晚,狼真的来了,尽管他再声嘶力竭,村里人也不以为然。最后,他死在了他的一句“善意的谎言”之下。远离尔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就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篇7

初中思品课堂道德教育教育效果《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这个有趣的童话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新服,不管其他任何事,最后竟然还受骗,什么都没穿去游行。没有人去揭穿谎言,甚至还夸耀,最后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话才结束了这场闹剧。在教授九年级苏人版思品教材第5课“做个诚实的人”的时候,我用到了这个童话,教师发问:“请问,你是这样的‘男孩’吗?拥有这种品质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几乎所有九年级的学生从小就听说过这个童话,而且他们都很认同童话中孩子的做法――做一个诚实的人!可是,就在一周后期中考试中,竟然有4位同学考试作弊!他们成绩不差,而且他们也都明白我们不应该作弊?为什么口是心非了呢?难道他们就不是诚实的人了吗?思品课对孩子公民道德教育到底效果何在?

一、公民道德实践教育的要求和现状

思想品德课尤其要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指出:“本课程标准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中学思想品德德育课程中的公民道德教育是“泛化”“隐身”的,说教偏多,普遍存在“上课认真听,课后照旧错”的情况。而且,学校班队活动中更缺少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缺少亲身体验的机会,更不可能将这些道德教育的观念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所以,在简单的“皇帝的新装”式的诚信教育之后就让学生不能作弊、做一个诚实的人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二、思品课堂公民道德教育的良策

1.思品课堂要相信孩子的道德情感和行为是具有建设性的

对于作弊的研究表明,作弊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知觉到的考试情境,而不是学生个人一般的诚实观念。学生成功的压力以及他们对在特定的考试情景中被抓住概率的估计都会产生作弊的念头。有研究甚至认为学生的“作弊”行为是有其重要原因的――或许是习惯性的从小就开始的撒谎行为。撒谎是孩子正常成长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最早可能在两岁就会出现。有研究显示,1/3以上的10岁左右的孩子都会撒谎以免惹上麻烦……甚至成人平均每天要撒一次谎。当然,这其中大约1/4的说谎属于善意的谎言,其他大部分谎言(包括作弊)也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显得比他人更好或比他人更聪明而产生的。针对这些科学研究,我们只是简单地责备思品课堂没有教育好学生则是不应该的。

思想品德课程就是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卡尔・罗杰斯认为:“人本主义对人性予积极的肯定,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值得信赖的,在本质上是积极的、社会化的、向前运动的、理性的和现实的。”因此,“人性中有一股内在的优良潜能,这种潜能促使个体形成和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理性的、积极的、向上的人性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思品课堂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善良人性,要明白对他们的道德教育是具有建设性的,“做一个诚实的人”很重要,我们也相信学生是一个诚实的人。

2.道德教育是一个过程,思品课堂应是这一过程的“促进者”

孩子从小就在接受“不撒谎、做一个诚实的人”的教育,成人(包括老师和家长)应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促进者,其主要作用是引导、促进,而不是简单的授予、训诫和灌输。

人本主义德育观认为,教学是“经验”的运动过程,经验具有主体性和个体性特征。思品课教学当然是这个“经验”重要担当者。

3.思品教师要关注实施道德教育的三个基本条件

(1)真诚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思品学科的教育功能;将学科定位在理论教授和理论分析上――上课时讲得井井有条、课后对学生的具体行为欠缺指导,因此,教育效果欠佳。成功的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应该在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坦诚的真实关系,撕开一切假面具,给学生一个倾诉和寻求帮助的机会,提供一个适合学生道德学习的环境!这才是思品课堂真正做到了对中学生道德教育say“yes”。

(2)移情性理解

移情是一种努力从他人(尤其是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态度。任何事情的行为和结果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作弊”也是如此。教师在得知学生考试作弊后,应该以当局者的身份介入――了解原因、分析过程、提供观点参考等,而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进行案例点评和批判。事实证明,不论任何缘由地将学生作弊一律严惩,其效果肯定不好。当然,心理学家表示,如果孩子说谎成习影响严重时,家长就应该寻求更专业的帮助了。

(3)接受、允许和信任

罗杰斯认为任何教育者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对“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个体”的学生应该给予“无条件积极的尊重”:允许学生的不在状态甚至屡犯错误,为学生创设一个“我很安全、我被尊重和信任”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接受他们的思想,“亲其师,信其道”。笔者在思品课的实践中发现,对学生的无限信任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形成更多的正能量情感,培养更多的正面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如学校曾经建设“无人监考考场”,学生在没有监考老师的情况下,得到了充分信任,反而减少了作弊现象的出现。

4.思品课堂要尽可能多地提供道德行为的养成机会并及时评价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课堂初始的“新闻播报”“道德案例”的导入、课堂中的“头脑风暴”、课堂结束时的“自我总结”等环节创设环境让学生在道德思辨中提高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

课堂中的“头脑风暴”,教师要尽量创设重复中学生良好行为的情境,让学生坚持有意练习。实践证明,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都是通过反复练习和重复形成的。如前一段时间一直被媒体关注的“倒地老人到底该不该扶起”,笔者就多次和学生讨论并指导学生怎么科学应对,怎么乐于助人……学生乐于接受也敢于帮助别人!当然,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要及时纠正,并合理慎重地使用惩罚的措施。

篇8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生命有着许多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生病?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人会死掉?死是什么?回想一下小时候,当我们提出类似问题时,家长和老师是如何回答的呢?过去,针对上述问题,大部分家长和老师的回答是:“等你长大后就知道了。”或是以一些带有教育目的的善意谎言借机教育,期望改掉我们的某些坏习惯。殊不知,一些模棱两可的回答,不但降低了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而且错失了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时机。已有研究表明:在最具有生命活力的幼儿时期,积极实施生命教育,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既是可能的,又是可行的。

美国教育专家郑重提醒家长:提供能理解的事实,给孩子一个关于出生和死亡的正确答案,不能回避、不能搪塞,更不能表现出恐惧。因为,家长如果避讳或显示出恐惧,孩子就会觉得这是一个不受欢迎的问题,他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解开这一疑虑。这样,一些涉及死亡的荒谬说法就会乘虚而入,孩子一旦接受了这些说法,极有可能妨碍他们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念,从而对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父母决不能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用促使孩子高兴的方法,把他们的悲伤降到最低程度,因为正常的悲伤是必要的。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和理解孩子的悲伤,给予更多的安慰,比如轻轻的拥抱、握着孩子的手,用同情的话语让他们感到舒适和安全。如果孩子感到自己是安全的,感到父母是关心自己的,他们就会觉得天下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恐慌的事情。总之,与幼儿直接、坦诚地探讨相关问题,既能消除幼儿对死亡的恐惧,也能让幼儿明白我们要尊重生命,认真地对待有关生命的问题,知道怎么去应对死亡。

和孩子谈谈人生作为父母,我们要经常和孩子交流,可以谈谈名人的人生故事,探讨“星”们炫目光环背后的艰辛,如邓亚萍、马拉多纳超越自身条件的拼搏。也可以谈谈自己的人生故事,让孩子熏染于父母营造的家庭文化中。孩子的人格倾向、思维方式、个性优势和人性弱点很可能类似于父母。以父母的人生为参照,孩子会从中悟出自身的优势和弱点,从而为自己设计更好的人生――这是一种从人生传续中“认识自我”的智慧。

做孩子的榜样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最信任的人,父母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对孩子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加大“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预防性教育,提高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除了言传身教,家长还可以利用电视、网络、书籍等多种媒体,帮助孩子了解生命的过程和价值,通过与孩子一起观看电视节目、阅读图画书等,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从小故事中发现大道理。

和孩子一起感受生命首先,应该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比如,自己的性别、身高、体重,自己的籍贯、家人、姓氏等,可以通过帮孩子记录、拍照、比较衣服的大小等方式,让他知道自己的成长,也可以让他通过长辈的照片了解生命成长的过程。

其次,尽可能多地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孩子看到一年四季动植物的变化,从一棵草、一条鱼了解由生到死亡的过程;在家里养植小动物或植物,这个过程需要孩子全程参与,引导他们与动物和谐相处,同时培养与大自然、与生命的感情。还可以带着孩子参观消防队、博物馆、科技馆等,了解更多有关生命和安全的知识。

此外,允许孩子观看一些腐烂的“尸体”,如腐烂的南瓜或者水果,这也是帮助孩子理解生命体死亡的好途径,可以此消除幼儿对死亡的猜测和恐惧。如将腐烂的植物放在密封的塑料袋里,并引导孩子观察其变化并做记录,这对孩子认识一些自然规律和自然的发展过程,会有帮助。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吧,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对生活寄予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幼儿进行苦难教育吧,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体会到父母的艰辛,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这样,他们才会进一步认识生命、关爱生命,遇到挫折才会不退缩、不轻生,从而激发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品质,呈现生命的本色。

关于生命的绘本和电影推荐

《一片叶子落下来》:是著名作家利奥巴斯卡利亚的一本关于生命的童话。作者以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讲述生与死之间的微妙平衡,文字简单,寓意深刻。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可以引导孩子仔细听、认真看,和孩子一起从图画和文字的表达中感受小主人公布鲁诺失去爷爷后的情感变化,领会时间可以抚平悲伤的道理,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死亡和接受悲伤。

《萨琪小姐・入园入学前必读系列》:法国著名性别教育图画书。通过阅读本书,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性别,以及应有的行为准则。书中的萨琪和马克,不仅能帮助孩子了解男生女生的小秘密,还能教他们如何成为受人欢迎的小绅士和小淑女。

篇9

【关键词】中职生 困扰

一 引言

学生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劳动力的素质,为更好地搞好当地职业教育,要从思想上解放学生。

“我不行”、“我肯定不行”、“我真的不行”,这些话几乎成了缺乏自信心学生的口头禅。特别是我们中等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再加上他们中考或高考的考试失败,可能会使他们对自己彻底失望,同时自信心也逐渐消失。学习也不再是他们作为学生的分内之事,而认为是学校、家庭强加的一种外力作用,这种作用力在其心目中越强,所产生的回避力就越大。结果只能是越考越糟糕,越学越没兴趣,于是很多学生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

要想恢复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必须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论多么小的事情,也要让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体会到“我也能行”的感觉。那么,如何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摆脱自身带来的负面作用?我想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己最喜欢的、觉得最好的功课或知识入手,暂且作为一个起点,逆向行进逐渐进入状态。这如同体育比赛的助跑,助跑是为了能跳得更高更远。

二 回忆成功,增强自信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总有遇到顺利成功的时候,也总有绊脚失败的时候。作为教师,应和学生多交谈关于他们成功的事情,唤起他们成功时的回忆,重新体验成功的喜悦,强化自己的心情,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不论大人还是小孩,以往的成就都会成为鼓励自己、使自己恢复自信的灵丹妙药。对于那些正在失去信心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就是让他们回顾过去的成就,并鼓励他们。相反,如果你去责难正在失去信心的学生“你怎么连这也做不出来”,其结果学生真的连这些事也做不出来了。根据这些经验,我大胆地采用了逆向教学法恢复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即从简单的问题和学生擅长的学科入手,使学生学起来比较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每取得一点进步,我就表扬他。通过不断的反复,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自信心已经恢复了。

“万事开头难”。

要唤起学生的主动信念,不是我们教师讲一个故事,或让他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可以放下他的自卑,拾起他丢失已久的自信,但我们也不能放弃,要一次又一次地让他体验成功,体验学习者的快乐,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约定,甚至一些善意的谎言……或许这些会成为他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三 选择科目,体验成功

中职类学校有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的直接原因是学习科目上有一门或两门弱科,这也是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动力和自信的另一个杀手。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个习惯,越是不想做的事,越不愿意做,更不会主动去做。殊不知越是难做的事,越能够干出成就。就学生而言,越不会的科目,越能体验到进步。我们要学生不断地尝试,从简单入手多次尝试,逐渐消除其心理障碍,从不同角度逆向引导,体验“人人都能成功,个个都能成才”的理念,让其敢于做,勇于下手,才有机会体验成功。

四 将学生困难化为切实可行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者不怕学不会,最怕就是自己不会却找不到不会的原因。往往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是一句“老师我不会!”。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寻找自己、切入自己,将困难化为具体的、实际的切实可行的问题,有了问题,特别是将困难化为不需吹灰之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不但找准了自己的关键问题所在,同时尝到了解决问题后的快乐。逆向教学法,不急于把所有问题的答案公诸于世,而是让学生学会,简化困难,分解困难,查找问题,引发主动解决问题的激情。

五 增加压力,体验成功

篇10

关键词 欧・亨利 西部的心 传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5.065

Abstract O. Henry's novel set "The heart of the west" in the Western moving plot as the center about the life story of the legendary. The legend is mainly reflected on show of the legendary character of Western Folk figures, anecdotes and other topics, full of coincidence in the plot of the story, on the way of life of the western poetic description.

Key words O. Henry; The heart of the west; legend

所谓传奇,是指对奇闻异事的记录与叙述,非常态性是传奇的基本内涵。《西部的心》是欧・亨利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南部牧场为背景,讲述西部草原牧场主、牛仔的生活故事,展现了西部人对友谊、爱情的态度,待人处事的方式。大部分小说呈现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纯朴与真挚,体现了欧・亨利对西部的想象和对人生状态的理想主义情怀。小说描写的多为西部民间人物的奇闻趣事,反映了非常态的主题,刻画了具有传奇意味的西部品格。小说充满巧合,展现了偶然性的生活境遇。非常态性、偶然性便构建了小说传奇性的美学特征。

西部人的纯朴、善良、对友情的忠诚,对爱的执著和勇气,强盗的侠义与孝心,警察的感性都闪烁出理想人性的光芒,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人生的种种丑恶似乎格格不入,这一系列主题包含传奇小说的审美特性,展现了作家的理想情怀。

西部人的纯朴在《傲慢的中心》显现得淋漓尽致。卖地发财的牧民米尔斯来到城里找乐子。皮条客波尔克与他签下协议,给他当向导,确保他玩得痛快,以便获取千元佣金。波尔克以为能轻而易举让从未见过世面的米尔斯心满意足,然而,他的算盘一再落空。豪华餐馆的山珍海味、剧院的演出、汽车兜风、湖上泛舟、名流聚会丝毫不能让米尔斯打起丁点精神,城里唯一吸引他的地方是马鞍店和供应草原风味的煮毛豆的餐馆。欧・亨利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故事讲述者听来的故事,增添了故事的民间色彩。米尔斯执著于草原生活的习性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的固执表面上显现了无知者的傲慢,本质上体现了草原牧民的质朴与单纯。民间叙事的立场让读者既感到新鲜,又对大都市的文明萌生怀疑,对草原牧民的质朴渐生认同之感。《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则凸显了西部人的纯朴与善良。牧场主雷德勒在车站遇见咳得厉害的陌生人,便上前关心问候他。当得知对方患上肺病、又因赌赛输得精光时,雷德勒不由分说把对方带回牧场疗养。他的这种无私举动一直遭到对方的怀疑,以为他有所企图。故事中,城里人的精明遭遇草原人的纯朴,城里人最初怀疑牧场主、嘲弄草原生活,最终被感化、成为迷恋草原生活的一名牛仔,这一过程体现了草原人生活准则的胜利。

对友情的展现极富传奇色彩,主要体现在故事的非常态性和理想化。通常来说,友情在遭遇爱情的挑战时往往会一败涂地,《刎颈之交》中关于友情与爱情的较量却并非如此。好朋友希克斯与佩斯利同时爱上一寡妇,为了友情,两人约定公平竞争,无论谁向寡妇示爱,对方必须在场。该故事对友情的传奇性展现于希克斯对朋友的绝对忠诚与襟怀坦荡。寡妇趁佩斯利迟到的时刻主动投怀送抱时,希克斯却躲闪一边。婚礼时,希克斯非要等到好朋友到来并站在新娘的另一边时才开始。甚至,新婚之夜,希克斯还要等待好朋友的到来,结果被新娘用扫帚揍掉了一只耳朵。希克斯对友情的执著近乎荒谬,实在是生活中的奇事。欧亨利以猎人讲述打猎见闻的叙事模式呈现故事,显示了故事的偶然性与传奇性。《活期贷款》中的银行经理朗利按规定将巨款贷给好友默温做生意,被银行稽查发现,不及时还款将面临法律制裁。为了不连累朋友,默温铤而走险,意欲抢劫过路机车。这类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事成为欧・亨利西部小说中友情书写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中的人物通常性格单一,按照简单的生活准则行事,体现了传奇小说中“奇人”的审美特征。

强盗与警察的故事则显示了强烈的民间叙事立场,一是不渲染强盗的“恶”,于不经意间展现其人性之“善”的一面;其次,展现警察的“感性”立场,对“情”与“法”的冲突进行理想化处理。

《槲树王子》中欧・亨利对强盗的恶劣品行作客观描述,不刻意渲染,出人意料地展示其人性的一面。小姑娘莱娜被父亲送去做苦力,唯一的力量源自格林童话,心存信念,以为危急时刻王子自会来解救。童话书被老板娘夺走后,莱娜孤苦无助,写信向母亲求救,声称若无人来救则投河自尽。邮车途中被劫,善良的邮差央求强盗们返还莱娜的信。强盗头目比尔看到信的内容后,顿生恻隐之心,率领强盗突袭旅馆,将莱娜安然无恙地送至邮车,让邮差将其带回父母身旁。在这个故事中,强盗头目被小姑娘认定为童话中的王子,“高大,强壮,善良”,其人性中的“善”得以展现。《卡利奥配的改造》中小镇的恶人卡利奥配虽恶却不失孝心,在慈母面前还保留羞耻之心,愿意为了母亲而重新做人。警长知晓他维护母亲颜面的意图后,对他善意的谎言进行配合。这类情节具有典型的民间性,代表了民间价值对善恶的感性理解。恶人亦有其善之处,代表“理性”的警察同样可以做出感性的选择,以“情”而非“法”来应对罪犯。如此情节处理体现了作者叙事的民间立场,道德观与价值观的理想主义倾向。

《西部的心》大部分小说以巧合开启故事、推动情节,展示偶然性的生活境遇,创造令人称奇的艺术审美感。《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中,医生检查麦圭尔的身体时,后者恰巧出去取水喝,医生便误将另一壮实小伙当病者,得出拳击手身体健康的结论。这一巧合事件致使牧场主认为拳击手欺骗他,将他送往营地劳动以作惩罚。巧合事件使情节发展方向突变,拳击手不能再呆在屋子里与大自然隔离,而是被迫住营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肺病奇迹般地好转。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凸显了主题:大自然给人新生与力量,善良的生活法则终会见成效,这种馈赠总在不经意之间降临。《人各有志》中的流浪汉偶然钻进一马车避寒,被马车带往草原,这一偶然事件使流浪汉回到生他的牧场。牧场主的儿子兰森为了家规忍痛跟心爱的姑娘告别,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养子身份,进而揭开流浪汉的真正身份,使自己重获爱情自由,流浪汉与亲人相认。这一偶然事件和巧合开启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改变情节发展的方向,改写人物的命运,凸显主人公的纯真品格,为故事平添了传奇性的色彩。《下午的奇迹》中的边警巴克利徒手与欲侵犯巨蟒表演女郎的亡命徒搏斗,成功“英雄救美”,摆脱了多年来的生理恐惧反应。这一意想不到的收获源自一系列偶然事件。女郎的列车误点,车厢在边镇搁浅,女郎找寻巨蟒至林间,这一系列偶然事件发生的时间与亡命徒潜入边镇、巴克利追踪亡命徒的时间碰巧对上,因而促成了三人偶遇的情景,这一系列偶然事件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情节发展,使人物的命运突变自然合理,水到渠成。一系列偶然事件构成的巧合,创造了英雄危难时刻显身手的奇迹。

欧・亨利对西部生活的传奇性展现,不仅仅体现于对西部人的传奇品性的记叙中,也见于对西部风光和西部生活方式的理化化的叙事中。欧・亨利不对西部风光作全景式描述,而是在情节发展中,不经意间展现零星风景、生活方式与情趣。他不特意描述草原生活恶劣的自然条件、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与大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仅仅突出牛仔们的率真与友善,与大自然共生共存的和谐。他笔下的西部呈现亲切、温和、浪漫的情调。

《鸡心与十字架》中欧・亨利没有浓墨重彩地描述西部风光,仅以寥寥数笔勾勒出牧场清新动人的景致。“模仿鸟在每根枝桠上惬意地鸣啭;遍地的花卉染香了空气;一群影影绰绰的小兔子在附近的空地上蹦跳着。”草原上朦胧的月色、生机盎然的自然勾起主人公圣达对爱人的思念,她情不自禁地原谅了爱人离家出走的行为,毅然主动向爱人传送爱的信息,获得了爱人的回归。《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主人公的马车“轻捷地穿过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大草原,小马轻快地、间或任性地飞跑一阵子。他们呼吸的空气中有一股草原花朵的芳香,像美酒和矿泉水那般沁人心脾。道路消失了,四轮马车在一片航海图上没有标出的青草的海洋中游弋”。起初,在拳击手的眼中,草原不过是一片荒野,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拒绝接触新鲜空气。后来,他被迫接受牧场牛仔生活,亲近土地,找到了健康和力量。在欧・亨利的西部小说中,草原作为一种背景融入情节中,淡淡地散发着芬芳。连绵起伏的茵茵牧豆草、郁郁葱葱的灌木丛、闪亮蜿蜒的小溪、金雀花浓郁的芳香、鸟雀的歌声婉啭、朦胧的月色等编织成草原的图景。在欧亨利的笔下,辽阔的草原具有神奇的魔力,既亲切又神秘。代表大自然的草原,可以让人沉醉其中,与其融合一体,唤醒对爱的渴望,对生的原始欲望,让人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牛仔们粗旷、率性的生活方式也是作者展现西部风光的一部分。牧场生活极其简朴、艰辛,但却不无乐趣。牛仔们日常的食物不外乎咖啡、烤牛肉、煮豆子、水果罐头等,但是他们体格健壮、精力充沛。他们不像城市人那样斯文、讲究、做作,他们大块吃肉,开怀畅饮。他们的娱乐仅限于草原上的策马奔腾、互相追逐、打斗戏耍。马背上的情谊让他们彼此默契、不讲客套、却自有一番动人的豪气。《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中的拳击手跟从牛仔们扎营草地牧牛。他重病时牛仔们喂他吃剁碎的生牛肉和威士忌,两个月的草原生活使他的身体转危为安,将他磨炼成草原上最强悍的牛仔。《人各有志》中牧场的人用近似粗暴的方式将一流浪汉改造成合格的牛仔。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牛仔们粗犷的生活方式和性格。他们说粗话、喝烈酒、打斗,但是作者对这一切流露的是欣赏,而非贬低之情。

较之东部小说的现实批判性,欧・亨利对西部生活的展现相对单纯,包含强烈的理想主义情怀。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家,欧・亨利对于西部生活的传奇性展现,浸润着现实主义的关怀。其至情至真的故事中始终蕴含着作家强烈的主体性、鲜明的寓意性;是对丑陋如《供应家俱的房间》中的人生现实的映射;包含着作家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纯朴、善良、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生活法则的推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