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试题范文

时间:2023-03-16 14:1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免疫学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免疫学试题

篇1

国家规定中职学校满三年的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完成实习8个月,就可以参加当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下文简称为护资考试) ,取得护资考试资格证明,方可从事护理工作。可见护资考试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性。

护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试模块主要包括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与护理工作有关的社会医学、人文知识。其中,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部分的考试内容包括免疫、医学微生物和寄生虫,即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的学习内容。可见深入学习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在护资考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中职护资考试通过率,病原生物免疫学基础的教师应积极分析护资考试大纲、剖析护资考试真题、研究相应的教学对策。

二、分析护资考试大纲,剖析考试真题

认真学习近三年护资考试大纲,且研究2014 年、2015年、2016年护资考试统一试题。试题分为两个科目,即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2014年每个科目题量各为 135 题,2015年、2016年每个科目题量各为 120 题,全部为选择题,考试题型有 A1、A2、A3、A4四种题型。对试题内容的知识点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直接和间接所占分值进行了分析。

1.护资考试情况变化

(1)时间缩短。时间将由150分钟缩短为120分钟,将要缩短为100分钟。

(2)题量减少。由135道减为120道,但在护士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每个科目题量为120~160道”。

(3)各题型内容中,病例分析题是考试的主力军。

(4)考核侧重点的变化。基础知识比例有所下降,而护理伦理与法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比例明显增加,侧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使用人机对话考试方式。这些内容与护士的具体工作息息相关,体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时切忌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理论知识,灵活运用。

2.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约占分值

三年护资考试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直接和间接涉及的知识点所占的分值约为:2014年专业实务占26分,实践能力占28分;2015年专业实务21分,实践能力占22分;2016年专业实务占31分,实践能力占27分。由此深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三、结合考题,分析实情

根据护资考试大纲,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护理毕业生参加标准一致的护资考试,这对中职学生而言,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1.护资考试难度加大

在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这两个考试科目中,尤其是从2016年人机对话试点考试情况来看,护士资格考试内容变化很大。考试方式不同于原先直截了当的知识点考查,更倾向于知识的临床实践运用,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病例分析题增多,辅以少量考查概念的A1型题。

2.学校的生源情况

现在的问题是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下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为保证数量,降低门槛,初中生不管分数高低都可上,虽有了生源但学生综合能力差,基本上是初中“被遗忘的一群”“混天的一族”了。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不仅基础差,而且学习习惯不好,教学难度很大。

3.护资考试真题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相关内容

研究护资考试近三年的真题,出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较多的是:细菌的外界环境和细菌的致病性;免疫学中超敏反应、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有直接和间接考题;常见病原菌化脓性球菌所致疾病出现概率比较高,破伤风梭菌和结核分枝杆菌考点多;常见病毒中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都有,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致病性,还有狂犬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轮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寄生虫章节考点是蛔虫和溶组织内阿米巴。

四、对策

为提高护资考试通过率,基础医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教师应积极探讨教学对策。

1.全校一盘棋,强化护资考试通过率的重要性

首先是校领导重视,教师才有狠抓护考的热情,学生才有备考的动力,从而提高护考的通过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招生宣传增加资本。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教师集体学习护资考试内容,加深对执业考试的认识和理解;和临床科室老师进行知识的交流,增加护资考试的临床资料;围绕护资考试这一指挥棒进行教学改革,与护资考试早早接轨,提升护资通过率。

2.根据护资考试内容,调整教学大纲,重新构建教学内容

学习护资考试大纲,分析近三年护资考题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加强消毒灭菌等外界环境对细菌影响章节的内容,免疫学基础重点在超敏反应和免疫学防治,常见病原菌的重点为细菌的致病性。注意教学内容与护资考试内容的相关性,在课堂中加大人文知识的渗透,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3.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

面对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为了让这些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中要多种方法并用。

首先,运用护资考试真题导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视。

如讲授结核分枝杆菌时,应用2016年真题。

例1:我国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病因是

A.创伤 B.肿瘤 C.结核菌感染 D.化脓性细菌感染 E.非特异性感染

答案:C

例2:共用题干

患者男,43岁,开放性肺结核,咳嗽、咳痰1周入院。

作为隔离病区的护士在护理该患者时,应明确该病的传播途径是

A.直播接触传播 B.间接接触传播 C.消化道传播

D.共同媒介传播 E.空气传播

答案:E

对于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必须单间隔离 B.家属可以随意探视

C.患者离开病房应该不受限制 D.注意开门开窗使病室内空气流通 E.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必须消毒后方可丢弃

答案:E

使用真题引起学生高度关注,学生用心听讲,扎实掌握了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知识。

其次结合临床知识,使微免基础与临床知识紧密相连。强化微免基A知识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比如在讲Ⅰ型超敏反应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给病人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皮试多长时间观察结果?皮试结果可以用注射青霉素,但注射青霉素后还要在医院内观察多长时间才能离开,为什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轻松地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又促使学生牢记了知识。

4.改变考试形式,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篇2

1加强教学基本功练习、认真准备教案,做到对医学免疫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现在进入高校的年轻教师基本上都具有博士学位,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扎实,但是很大一部分年轻教师来自非师范非医学专业,缺乏系统专业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年轻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听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师讲课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在听课过程中除了能巩固医学免疫学专业知识外,还能学习到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课堂掌控能力和活跃课堂气氛的策略等,然后与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比较,进而反思如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反复多次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年轻教师,特别是不具备医学背景的年轻教师还要多听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授课。由于医学免疫学课程内容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等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增加自己对于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有利于更好地讲授医学免疫学。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要求不具备医学背景的年轻教师入职后必须参加医学基础相关课程培训,实行导师制度,在年轻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指定高资历教师进行“传、帮、带”。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年轻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年轻教师除了需要认真听课,练好教学基本功外,上课前认真备课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每次上课前均要认真备课,备有详细的教案和讲稿。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全所有的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有所取舍,突出重点,讲明难点。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特点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带领学生更加深入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并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医学免疫学中很多概念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应注重将抽象内容形象化,通过形象的内容引出抽象概念的本质,使学生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做到真正理解。例如,抗原章节关于抗体高变区(互补决定区)与抗原表位(抗原决定基)的结合是一个抽象的知识点,讲述时结合形象化的模式图显得尤为必要,让学生看到六根手指夹住一个橘子的示意图,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到抗体高变区与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方式,印象特别深刻。在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如果单纯依靠某一种教学手段难免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可以很方便地将文字、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一些抽象、难懂的免疫学知识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例如讲述抗原提呈时可采用动画片的形式形象地将整个抗原提呈过程演示出来,使学生在看动画的过程中记住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比喻法”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讲述免疫应答时可将其比喻为维持机体健康秩序的公安系统,抗原就是“扰乱秩序的不法分子”,中枢免疫器官是“警察培训中心”,外周免疫器官是“派出所”,免疫细胞是“公安民警”,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就是“防爆武器”。这样就将枯燥的免疫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改变单纯记忆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随之提高。也可以若干问题为引导实施教学,如在讲述T细胞发育过程中阳性选择时,与T细胞识别抗原的MHC限制性联系起来提问,如果不结合MHC分子的T细胞克隆留下来会怎么样?如果与MHC分子存在超强结合的T细胞克隆也留下来会产生什么后果?T细胞发育过程中之所以要这样选择是何原因?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

3注重实验课教学,利用实验课教学补充和扩展理论课教学

篇3

[关键词]面试;礼仪;指导

毋容置疑,就业已成为当今很多大学生的头等大事。对各高校大四的学生而言,就业前各个面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而其中求职面试时的礼仪与技巧,也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学问。那么,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面试前充分准备

1.信息准备。在面试之前,求职者要尽可能多地从报刊、网络等方面收集准确、真实的相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当确定下来去某个单位以后,应对此单位的性质、岗位需求、人才结构、单位的效益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2.材料准备。个人求职履历表或自荐材料(包括各种证书和成果等)的复印件或原件是极其重要的材料,建议求职者在毕业前半年就准备妥当。

3.形体准备。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坐姿要求是“坐如钟”,要根据凳子的高低及有无扶手与靠背,注意两手、两脚、两腿的正确摆法;步姿要求是“行如风”,注意步位、步度的大小;站姿要求“站如松”,要挺胸、收腹。求职者不仅要掌握有声语言的运用技巧,还应掌握无声语言如表情、目光等体态语的运用技巧。

4.服饰准备。“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服饰准备的总体原则是穿着整洁大方。求职的男生夏季着衣最好上身穿浅色衬衣,下身穿西裤(禁穿短裤),配皮鞋或不露脚趾的凉鞋(袜子的颜色跟鞋和裤要搭配好);春秋最好穿西装,而不穿牛仔、运动服等休闲服装。求职的女生装饰品尽量少戴或不戴,最适合的服装是裙装(套裙或连衣裙),服饰、包袋、鞋袜等颜色不宜过多(最好不超过三种),并要搭配得当。

二、面试时从容自信

1.单独前往,提前到达。不要和家人同往,否则招聘单位会认为你还未成熟,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为避免迟到,求职者至少要提前5分钟到达面试地点,给招聘单位留下诚信守时的好印象。

2.敲门有度,注意表情。敲门是必须的,但敲门的音响、音速等要有度。简要的自我介绍后,经考官示意方可坐下。求职者落座后必须认真倾听,对考官讲的内容要随时以点头、微笑等给予恰当回应,意见不同时不要打断考官。眼睛要不时注视对方,若双方目光相遇,不应慌忙移开,应当顺其自然地对视1~3秒钟,然后再缓缓移开。切忌摸鼻子、捂嘴、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等动作。

3.展现实力、发挥专长。求职者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水平、特长(如歌舞、演讲、交际)等客观地展现出来。展示能力时要用事实说话,既不可夸大其辞,也不可谦虚过分。如果是熟人推荐的,面试时不应过多提起,因为能否胜任工作不在于关系,而在于自身的能力水平。

4.薪酬社保,正事问清。在商谈薪酬之前,求职者必须提前了解自己的市场价值,给自己的薪酬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如果求职者尚未考虑自己的薪水,不妨说:“钱不是我唯一关心的。我注重的是找对工作。”如果用人单位决定雇用你,报酬却使你不愿意接受,可以这样拒绝:“谢谢您给我提供这个工作机会,虽然我很想得到这个职位,但是工资比我想象的要低了一些,这是我无法接受这份工作的原因之一。”别忘了除月薪外,也要考虑各种津贴、公积金、医疗保险等,要弄清薪酬的“含金量”。

5.灵活思维,随机应变。有一事例:就在面试即将结束时,一直未张口的董事长突然对求职者说:“我这儿有几组数字,请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第一组是1、3、7、8,第二组是2、4、6,第三组是5、9。”大家都被问懵了。两分钟后,有一位女士试探着回答道:“三组数字,它们的声调有区别。第一组读阴平声,第二组读去声,第三组读上声。”董事长赞许地点点头,最后这位女士被录用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面试全程都不能大意,思维要灵活,应变能力要强。

6.见好就收,适时告辞。“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这句话暗示着面试即将结束。而在某次面试结束时,有一求职者不肯离去,仍在向考官提出问题:“请问你们单位的规模有多大?请问你们董事会成员里中外方各有几位?”而另一求职者则留下几角钱,恳请考官日后用电话通知她是否被录用,未录用的原因何在。很显然前者本末倒置,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而后者公私分明,用一个小小的计谋就得到了她想要的工作。所以,在面试结束时要见好就收,礼貌告辞。

三、面试后要总结经验

面试结束以后,求职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办法询问面试的结果。如果未被录用,就应及时总结经验,全方位地打造自己,以全新的姿态为下一次面试做好准备,切不可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

参考文献:

[1]蒋乃平,姚裕群.《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参考书》

[2]Netbig网.《面试十大难题的样板回答》

[3]高校就业联盟网.《我最难忘的两次面试》《保持自信不言放弃》

篇4

【关键词】器乐 葫芦丝 素质教育 体艺2+1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63-02

"体育、艺术2+1项目"是教育部为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我们萧山区自2011年全面实施教育部体育艺术2+1的文件精神,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其中一项艺术技能的要求以来,小乐器进课堂成为音乐课程的教学亮点。在我十几年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器乐教学在整个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意义非同小可,它对于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的提高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经研究我们学校开设了7个选项课,包括篆刻、剪纸、版画、舞蹈、演唱、口琴、葫芦丝。下面我想从葫芦丝教学给学生音乐学习带来的好处及教学形式方法两个方面谈谈这些年器乐教学给我的感受和启发。

一、器乐教学能使整个音乐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1.器乐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器乐进课堂,改变了以往音乐课较刻板、单一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充满热情的去体验。

2.成功感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现处于变声期的学生,在他们对歌唱产生消极情绪时,器乐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再好不过的补偿了,它弥补了学生的弱项,培养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3.对学生建立准确的音高音准有很大的帮助。吹奏乐曲时,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能力同步发展,视奏、视唱能力与表现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

4.培养了学生集中精神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和定力。学生在吹奏乐曲时,必定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这对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相互尊重、顾全整体、遵守纪律等优良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6.通过演奏,让学生眼、耳、手等器官得到协调发展,且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其他学科和教学所无法取代的。

7.葫芦丝具有音色优美、简单易学、携带方便、经济耐用等优点,符合大多数中小学校学生的实际,因此,在中小学普遍开展葫芦丝教学具有实践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二、葫芦丝器乐教学一些可借鉴的形式与方法

(一)讲解演示法

1.抓好基础训练是关键

葫芦丝是属于音色非常优美的乐器。要想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难,但问题往往在于乐器学习的初级阶段,很多学生往往急于求成,过早开始吹奏乐曲,导致基本功不扎实,他们在吹奏时常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比如我校的七年级学生,因为葫芦丝购买得比较晚,学生拿到乐器时,离进行校级比赛的时间差不多只有个把月,因此我匆忙将指法教给他们后,就让他们吹奏乐曲,使很多学生在指法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就练习乐曲,虽然有些学生硬着头皮吹下来了,但毫无美感可言;也有的学生乱吹一气,有的当了"南郭先生";甚至有的学生因此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学习葫芦丝时,加强基础训练很重要。

(1)拿到葫芦丝后别忙着让学生吹奏,而是先让学生认识乐器的构造,做做手指操,进行一些手位练习,指导用最轻松的方式持住葫芦丝。因为葫芦丝的握姿手型非常重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在以后的练习中可以逐步地把手指练得很灵活,否则在演奏快节奏的曲目时,很难达到效果。

(2)吐音的训练很重要。吐音时舌根放松、稳定,将舌头自然展开,舌尖处在牙齿与牙龈之间;舌头的前半部有动作,下颚不要上下运动,要保持稳定;每个发音不要太重或太硬,要自然发音。初学者要单独做吐音练习,体会舌头的发音位置,掌握吐音的方法,同时还要感觉每个吐音的动作和它们之间的连贯性。

(3)从一开始就重视气息练习,并且贯穿于练习与演奏的始终。如何使葫芦丝吹出来的乐声优美动听,关键是吹奏时气息的控制,它决定着吹奏效果。

大部分学生在练习中以为会吹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才迈出了一小步,教师还要让学生通过气息变化把乐曲通过理解表现出来,使音色宽厚、自然甜美。可以让学生借助想像,体会"划船式"的"反呼吸法"。教师要求学生演奏时每一乐句、每一个音符的气息都应该是有变化的、有生命的,要像有感情地歌唱那样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演奏出来。

因此,要想把葫芦丝教学深入下去,基础训练是很关键的,通过练习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兴趣转化为练习的内动力,由此不断地进行螺旋式推进、上升,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逐渐提高,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

(二)互助合作法

我将能力不同的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合作练习、互帮互助,使孩子学会与人合作,完善自身良好的个性。

(三)创作展示法

教师要创造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器乐练习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走上舞台,独奏或合奏形式不限,通过演奏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选择一两首表现力丰富、极具感染力的作品作为范奏,并配以相关伴奏音乐及与音乐相符的画面背景,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现的美好意境所吸引、陶醉,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其热爱葫芦丝,热爱音乐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于是,我选择亲自给学生演奏《金孔雀轻轻跳》和《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觉得葫芦丝很亲近。同时,《金孔雀轻轻跳》是学生所熟悉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月光下的凤尾竹》是葫芦丝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很有必要让学生去欣赏去聆听,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评价激励法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因此,在器乐课堂教学中,我主动放弃自己在课堂中的绝对权威,接受学生们的建议:期末音乐成绩测评采用演奏乐曲加分制,凡演奏一首乐曲就能得到五分的奖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更为明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尽量多的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自己也参与到和学生的共同演奏当中,成为可以和学生平等交流的课堂的一分子。

总之,"体艺2+1"模式在全国全面实施,中小学的器乐教学的开展目前如火如荼,我们欣喜的看到一批批的一线音乐教学工作者正努力的在器乐教学中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探索。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器乐进课堂"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各种文件精神的感召下,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器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珍惜美并积极地创造美、表现美,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是我们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法宝!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2.孙兆芳著.口琴入门与技巧

篇5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发展趋势;面对问题;策略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于会计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会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信息会计学、微观控制跨境学、宏观控制会计学等几个部分。随着该专业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会计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呈现新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会计学要结合时展特点,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教学,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会计学发展趋势及其面对问题

(一)信息会计学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组成更加复杂,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面对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的挑战,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只有实现自身的不断优化,完善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降低成本,才能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纵观当前的会计准则,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面对当前更加复杂化的市场经济发展,其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会计处理方式。不断优化会计信息生成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建立健全会计专业团队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市场主体环境的优化。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作为制度管理的对象,即会计专业人员,企业要注重其的专业发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一直都是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竞争的关键因素,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会计信息人才的储备,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落实到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会计学要加强对专业学生信息会计处理能力的培养。

(二)微观控制会计学发展

微观控制会计学的发展要立足于现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其发展速度远不如学科实践的发展。因此,只有建立健全控制会计学体系,才能不断推动我国会计学的发展。除此之外,企业的筹资活动是企业运营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高效的筹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内部管理职能的完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能否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微观控制会计学的实践专业性要求要严格把控其控制程序的研究,以提高微观会计学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微观控制会计学来说,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且将其作为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方法选择的首要准则,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匹配度较高的程序,避免因为研究理论与实际发展不相符而产生问题,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宏观会计控制学发展

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要在审计准则以及会计信息评价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以此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审计质量。虽然当前的审计准则建设处于一个良好发展的状态,但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只有加大对审计质量的投入建设,才能确保未来我国审计工作的高效高质,为快递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为了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公平客观性,要改变与其他相关机构相互依存的现状,。不科学的会计信息会直接扰乱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而信息传播的源头就是审计工作人员,其主要负责会计信息的质量检测,所以具备了第一手的会计信息资料,为了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管理。

二、会计学创新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一致的发展目标、提高会计学的针对性

基于会计学的角度来说,其最终的发展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价值不断增长。因此,要建立一致的发展目标,而与发展目标所相对的个体就是具备监督反映职能的相关部门以及具备预测以及控制的会计,两者要实现有效的结合,以达到会计学最终价值的最大化。

(二)契合服务对象、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由于会计学的服务发展方向是面向外部的,导致其服务难度比较高。就应用会计学来说,财务报告可以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就要求会计学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除了自身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会计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财务管理。总的来说,不管是对外服务的财务报告,还是专项与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核算监督管理,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履行职能,两者的服务对象是各具特点的,但两者不能孤立发展,只有实现服务对象的相契合,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才能增强自身的经营管理服务能力。

(三)实现资料来源的交互性、其他财务管理的准确性

会计学的有效运用能够充分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以便于决策者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通过获取相关的资料,主要是财务信息以及与其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资料,其内容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决策者最终管理决策的准确性。作为财务会计,其在向对方提供财务报告的过程中,要实现资料收集来源的交互性,其直接的对接对象就是管理会计,因此,管理会计最终结果分析的正确与否也至关重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為确保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发展,作为未来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量,要通过正确分析掌握该专业正确的发展趋势,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中所要面对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会计学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进梁.发展会计学初探[J].财会学习,2017(16):153. 

[2]曹伟.会计学科的发展瓶颈和发展建议[J].财会月刊,2017(01). 

篇6

【关键词】大学生;体面劳动;就业意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由“精英型”向“大众化”的过渡转型,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201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30万,2011年为660万,比2010年增加30万,加上历届还未妥善就业的近150万人,2011年求职人数创下历史新高。[1]然而,在大学生就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企业却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劳动力供需出现如此失衡?学者叶剑峰(2011)提出:如今,企业不但难以满足一般应聘者对工资、福利和工作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更难实现新生代劳动者许多除经济需求以外的精神诉求。[2]随着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的逐渐减轻,薪资已不仅仅是其求职的唯一要求,他们越来越重视劳动环境和劳动保障的问题,即体面劳动的实现。根据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2010年对应届生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34%的应届生想去国营/事业单位工作,26%的应届生想去外资企业工作,而只有14%的应届生青睐民营企业。[3]劳动力供给方向与需求来源的交错性,越来越值得人们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基于体面劳动视角,实证分析体面劳动与就业意愿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解决企业人才供需问题寻找新的突破点。

一、研究综述与研究假设

1.体面劳动界定与测评

体面劳动(decent work)概念的提出经历逐步完善的过程。针对上一世纪许多国家出现的贫困、失业、丧失人权等问题,在1995年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大会上,国际劳工组织首先提出“核心劳工标准”(Core Labor Standards)的概念,旨在通过国际公约形式确立和保障世界范围内的劳工权利。199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基本劳工权利原则宣言》,进一步完善了核心劳工标准,将其明确规定为四个方面的权利:结社自由并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有效废除童工、消除就业歧视。“体面劳动”的正式提出是在1999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由胡安・索马维亚将其定义为: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4]这一概念自提出以后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同。

21世纪初,各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体面劳动的测量标准。2002年,Philippe Egger首次提出体面劳动测量的观点,Richard Anker(2002)等学者经过研究,建立了包括就业机会、不可接受的工作、适当的收入和生产性工作、体面劳动时间、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工作与生活的结合、公平的工作待遇、安全的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社会对话和工作场所关系、体面劳动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内的l1类指标作为体面劳动的衡量标准,这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他们并未提出固定的模型予以测算。而Florence Bonnet(2003)等人在ILO的官方杂志上提出“体面劳动指数=(真实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的测量模型,并选取有关安全的七个体面劳动测量指标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David Bescond(2003)等和Dharam Ghai(2003)均提出更加系统化的指标,具体包括权利、就业平等、社会保障和社会对话四个方面,他们的差异在于David Bescond等人更侧重从“体面劳动赤字”的角度予以衡量,将各项指标值除最值后的均值作为体面劳动的指标,而Dharam Ghai是对各个细分指标值排序后求其均值。[5]2008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11项衡量指标来测量体面劳动,分别是:就业机会;足够的工作收入与生产性的工作;合宜的劳动时间;兼顾工作、家庭与个人生活;应摒弃的工作;工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就业中机会和待遇的均等;安全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社会对话及工人与雇主代表;体面劳动的经济与社会环境,[6]而这一测量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应用。

虽然学术界对体面劳动的维度划分趋于一致,但是很少有学者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进行研究,特别是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劳动力供给的丰富就业流动趋向,都表明对体面劳动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选择。由于本文研究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本文舍去对“应摒弃的工作”“社会对话及工人与雇主代表”“体面劳动的经济与社会环境”这三大指标的研究。结合已有测量维度和我国现有国情,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新一代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对体面劳动的需求聚焦在就业机会、薪资报酬、工作生活平衡、工作环境、社会保障这五个方面,这构成本文对体面劳动的五大研究维度,具体如表1。

2.就业意愿与选择分类

就业意愿是指人们在就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根据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对现实社会状况的把握,对未来就业岗位和就业环境的期待与个人偏好。[7]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周韬(2009)从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心理认知角度出发,指出收入、地位、稳定性、生活便利性、机遇和挑战、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等因素是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所考虑的重要因素;[8]范润宽、王志锋(2006)也指出大学生理想职业的选择标准是“三高”(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三点”(工作名声好一点、单位牌子响一点、工作环境松一点)。[9]由已有研究分析可知:稳定性、薪资福利、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个人能力的锻炼等因素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起重要影响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具体表现为4大方面的选择,即:

(1)单位类型――行政事业单位(政府、学校等)与企业

(2)企业性质――国营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

(3)企业规模――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4)就业地域――北上广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大型城市、 中西部中小城市

3.体面劳动与就业意愿的关系

Kristof于1996年提出匹配理论,其强调个体与组织间的相互匹配会影响个体对于组织的选择、在组织中的职业发展等。其中匹配分为一致性匹配(supplementary fit)和互补性匹配(complementary fit)两方面:一致性匹配强调组织的文化、气氛、价值观、目标、规范等基本特征与个人的人格、价值观、目标、态度等基本特征上的相似性;互补性匹配指组织提供财务、物质和心理资源、工作发展和人际交往的机会来满足个体在这些方面的需求。[10]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们都有对于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如果企业能够提供保证体面性劳动的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条件来匹配大学生的需求,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根据周韬、范润宽等学者的已有研究,[11]可知大学生就业意愿在稳定性、薪资福利、工作环境、社会地位、能力锻炼等因素的影响下,具体表现为四大方面的选择,即:在以稳定性、工作环境为主要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对单位类型的选择不同;在以工作环境(管理规范、职位专业)、薪资报酬、社会地位为主要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对企业性质的选择存在差异;在社会保障、薪资报酬、能力锻炼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对企业规模的选择不同;在以工作环境(城市功能、社会资源)为主要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不同。而这些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纳入本文对体面劳动的不同研究维度,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体面劳动对就业意愿有影响

H2:体面劳动的不同维度对就业意愿各个维度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二、研究设计与分析

1.问卷设计与信度和效度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专家意见和小范围调查,问卷最终被修订为三部分:个人基本信息、体面劳动的测量、就业意愿的测量,共25个题项。其中,体面劳动测量部分的具体维度和指标分别为:就业意愿、薪资报酬、工作生活平衡(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环境(管理的完善性和职位的专业性、工作环境的轻松和稳定、工作本身的安全性)、社会保障,共8个题项。就业意愿测量部分则根据本文研究需要共划分为4个维度、11个题项。问卷采用5刻度Likert量表进行测量(1表示“十分不赞同”,5表示“十分赞同”)。运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来检测问卷信度,通过KMO检验问卷效度。问卷在体面劳动测量部分的信度和效度分别为0.805和0.833,在就业意愿测量部分的信度和效度分别为0.853和0.764。这表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充分说明体面劳动与就业意愿之间的关系。

2.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以陕西师范大学2011级至2008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数理统计后,收回有效问卷394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8.5%。被试具体情况分布如表2:

3.数据分析

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体面劳动与就业意愿相关性分析,表3。

由上表可知,体面劳动对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其相关性为0.109*,这说明体面劳动的实现能够对求职者的就业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即假设1得到支持。

(2)体面劳动各维度与就业意愿不同维度的相关性分析,表4。

由表4可知,体面劳动的不同维度对就业意愿各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即假设2得到支持。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薪资报酬、社会保障、工作环境对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薪资报酬与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的相关性分别为0.132**和0.111*,呈显著相关;社会保障与就业意愿呈显著相关,其相关性为0.104*;工作环境与单位类型相关性为0.104*、与企业性质的相关性为0.168**、与就业地域相关性为0.181**、与就业意愿相关性为0.162*,均呈显著相关。这不仅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通货膨胀、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有关,更重要的是,随着大学生求职者社会责任的加重,他们对经济独立有更高的期望;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比较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性;同时,出于其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求职者对企业所在地域的发展程度、职位的专业性和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工作本身的安全性要求逐渐提高。

第二,就业机会、工作生活平衡对就业意愿影响较小。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绝大多数为初次就业,还未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予以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刚入职的大学生就业岗位在企业中的层级较低,因此,缺乏对就业机会重要性的深度认识和理解;同时,大学生在刚进入公司时,工作的专业程度较低且工作压力相对较小,此时,他们更加看重职业发展,因此,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要求较低。

三、结论和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大学生就业意愿与企业提供的体面劳动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该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条件来吸引求职者。

第二,薪资报酬、社会保障及工作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三大主要因素。企业应该在其总体战略目标的指导下,设计出能够实现内部一致和外部竞争的薪酬体系来满足求职者对薪酬水平和薪酬公平性的要求;同时,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以解决其后顾之忧,激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绩效;最后,致力于提高管理制度的完善性、职位的专业性,而且应尽可能的加强安全保障措施,来保证工作的安全性。

第三,就业机会、工作生活平衡的提供将逐渐成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两大优势因素。随着员工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其对实现就业机会的公平性要求和实现工作生活平衡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满足员工对工作生活平衡的要求将成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两大战略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培德,顾超.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喜多忧少[J].成才与就业,2011(04):08-11.

[2]叶剑峰.“用工荒”又起[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03):01.

[3]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2010年应届生调研报告[EB/OL].my.省略,2011-10-17.

[4]代利凤.国内体面劳动研究进展和述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6):62-63.

[5]庞博.我国“体面劳动”的衡量标准[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6):211-212.

[6]曹兆文.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衡量指标探要[J].人口与经济,2011(06):57-61.

[7]何兴杰,喻永均.城市失业青年就业能力与就业意愿的典型相关分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校学报,2009(3):15-17.

[8]周韬.大学生择业心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9(12):92-93.

[9]范润宽,王志锋.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92-93.

[10]Kristof,A.L.(1996).Person-organization fit: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its conceptualisations,measurement,and implications.Personnel Psychology,49,1-49.

[11]同[8][9].

篇7

关键词  教学管理  质量意识  科学管理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中心工作是教学,而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则是深入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教学管理观念的改革和创新是对常规管理的提升,是办学品位的追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目前,很多高职学院在教学管理模式上没有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特点,仍沿袭了普通高职的一些管理模式,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的理念,不断强化职业教育意识,才能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伐。

         一、更新教学管理观念,强化教育效率问题。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教学管理应更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教育效果,却忽视了教育的效率问题,即教的效率和学的效率。而基层管理者往往注重的是规范建设,而较少提倡实践创新,教师个体的创造性受到限制。教学管理过程中,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转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为主。高职院校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充分掌握课程所学知识并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水平,把课程从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这是高效教学的必由之路。教“课”,不要教“书”。“课”的内容是根据毕业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书”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或叙述体系设计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准,不能以课本为准。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熟练到自己所学的技能。 

         二、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其它所有管理一样,必须强化质量意识,明确教学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教学管理高质、高效。首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推广使用cai、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增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从各方面提高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和学生的信息素养。重视教学研究和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开展“示范课”和“精品课”活动,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提升的过程。其次,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的职业人,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中,新课程的设置需要体现个性化的教育,在做好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下,必须重点加强工学结合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教学管理,不但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而且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管理思想,需要从社会根本需求出发,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为社会培养各种有用人才,而不是盲目扩招热门专业。教学管理的创新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现在看来,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还不是讨论某些理论细节,而应该让所有的高职教师都能自信、光荣地做一个“职教人”,树立属于高职独有的教师职业形象。每一位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自觉体现素质教育、开放教育、能力本位等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和意识,自觉地更新教学观念,惟有这样,教学改革才能从整体上真正有突破。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一个受外部控制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自我控制的过程,从而加大了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根本上改善了学生大多“怕学习、怕考试”的心理。 

         学生学习经历力求与完整劳动过程吻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艺型、操作型的、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能够直接上岗,一般没有所谓的工作过渡期或适应期,即使有也是非常短的。因此高职教育要求的是学生更多掌握能直接运用到工作岗位上去的技能。在教学基本过程中职业教育的模式应该是:师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在劳动中)实施计划——学生自评、教师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价值体现在职业劳动中)。 

         用综合课程代替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不再按照学科逻辑结构而是按照活动逻辑过程进行。在劳动过程系统化基础上开发贴近职业实际的学习领域,培养学生了解和学会劳动,能够综合地运用劳动所需知识、技能,而不是死板的、模式化的、不知所用的学科知识。课程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知识、技术领域,而是技术与社会和个人需求结合在一起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情景。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相结合,讲究边教边干,边干边学,倡导知识够用为原则,迅速地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要求,为企业或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教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完善教务管理的整体结构。

         教务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有效的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功能,包括根据一定的目标、程序、原则、方法,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等,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整体状况,也从侧面映射出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 

篇8

一、了解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初中生在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性,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进入高中后思想松懈。有些同学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到高一有松口气的想法,因为离高考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部分同学,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指望高三突击,实践表明多数同学会落空。

3.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结果适得其反。

二、了解初高中数学的差异

1.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2.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高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3.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学习中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习效果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课前自学、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自觉解决疑难问题、系统进行知识小结、课后要加强巩固。

2.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初中阶段同学们对综合分析法、反证法等有了一些体会。与之相比。高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丰富得多。如:集合思想、函数思想、类比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各部分知识中,都需要大家认真体会。了解、掌握、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做到:(1)注意思考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2)注意例题与习题间的联系;(3)弄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系统、灵活地掌握高中数学。

四、教师正确引导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首先要搞好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其次是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首先要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还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后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并且能有效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并且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

篇9

1、教学模式面临的困难。技工学校的教学,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去教学;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不利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同时,其教学质量也难以保障。而且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受到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组织形式(理论课和实习课各自独立教授)等的束缚,难以发挥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了教学过程的呆板、教条,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少,其技能水平难以提高。

2、教师结构比例的失调。技工学校教师的结构,由于历史的原因,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情况。(1)实习课教师少,文化课教师较多;(2)专职教师相对少,而兼职教师的比例过大;(3)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比例较大;(4)实习课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较少(占26.7%)。这种师资结构比例,对推行“一体化”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3、教师业务能力方面的问题。由于技校与普通中学和普通中专的性质截然不同,大中专毕业生及中学调入的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这部分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大多数),大多是在讲理论课时滔滔不绝,动手操作时则相形见拙;而工厂来的技术工人及留校任教的学生又缺乏厚实的业务和理论功底,以致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明显不足。而且大多数学校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不多,因而造成了技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水平普遍不高,根本适应不了“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4、教学场地和实习设备方面的问题。不少学校在学生实习时很难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实习工位和元器件,造成了实习时有动手干的、有观望的、有玩耍的,因而难以保障学生有足够动手的机会,其技能水平难以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效果难以体现。

5、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技工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普通中学的初中毕业生中经高中、中专等挑选后分流的学生,他们年龄偏小,思想单纯,文化程度偏低,而且有相当多的人缺乏远大理想,学习马虎,纪律松散,追求享乐,上进心不强等等。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增加了巨大困难。

二、采取的对策

1、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技工学校要实现一体化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就必须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只有加大对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的投入,才能为教学提供一个必要的物质基础。技工学校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教学设备和场地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中、高级技术工人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2、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建立一支与技能培训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实践已证明: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他们教学质量的好坏,而且不同程度上也影响到学生的后天发展。所以,技工学校应充分重视对教师素质提高的培训学习,以改善现有教师的结构,建立一支科学合理的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践经验的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一套适合于“一体化”教学的管理机制。

(1)打破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之间的身份界限。学校必须在管理机构上做出调整,使所有教师同属于一个职能部门,这样有利于组织教学、合理调配教师,为实施“一体化”教学扫除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师调配上的不利因素。

(2)制定“一体化”教学专业的相关教学大纲。“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关的大纲和教材,因此学校应组织有关人员,结合专业特点、国家劳动部门对各工种的要求以及企业对岗位人员的技能要求,选取相关教材,编写“一体化”教学的大纲和教学内容,使“一体化”教学有根有据地组织实施。

(3)建立完善的“一体化”教学评估措施。在学生成绩评定中,应采取口试、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措施;对教师则应采取“教考分离”的办法,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成绩来评定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大小等方面的工作。为此,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来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相应的考核。

(4)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联系,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联系,可以让学校及时掌握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动态,从而及时作出专业调整。同时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联系,可以弥补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设备方面的不足,还可以使学生在校时就能得到全面和真实的职业锻炼。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联系,可以为学校教师或专业建立一个固定的合作企业,让两者间保持经常性的技术交流,从而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10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安全 免疫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TS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0-0063-03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一门古老而前沿的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特点,免疫学的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指标之一[1]。食品科学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与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密切相关。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有关对食品安全检测、食品营养素、食品功能性成分、食品毒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食品科学特别是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的研究热点内容。因此,国内外食品科学发展较好的食品学院非常重视食品科学教学中基础生命科学知识的教学,其中,免疫学是最受重视的学科之一[2]。本文笔者不断的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改革,现就如何从课程内容优化、诱导学习科研兴趣、改进实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体会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免疫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学科知识系统性强、逻辑缜密、更新迅速、与多个学科联系密切,要讲好这样一门学科,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授课内容。首先,要吃透教材内容,并掌握大量的相关的背景资料和综合知识。笔者通过反复研读和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包括轻工业出版社、宋宏新主编的《食品免疫学》,化学工业出版社、江南大学胥传来主编的《食品免疫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金伯泉主编的《医学免疫学》,高等教学出版社、高晓明主编的《免疫学教程》,这些教材覆盖了免疫学的方方面面,且各有特色,通过对这些教材的反复钻研,系统理解各自的整体安排目的和各个章节内容特点,可以更好的利用好教材,并不受教材内容的局限,区分出主要和基本的东西,选取适合在食品安全专业讲授的教学内容。其次,在明确教学内容后,要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这部分知识。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精心进行课堂设计,针对性的采用问题、讨论、演示、归纳、实验等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习旧引新,每一章节讲解做到有重点、有层次、由简入深,尽量用最简洁、最易懂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诱导学习兴趣,增强科研意识

通常那些对人类健康或科学进展有深远影响的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样一些科学问题,可促进学生获得的不同的科学研究思路的心理体验,这样通常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免疫学领域的教学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例其实很多,比如天花等瘟疫的历史及牛痘疫苗的发明,比如抗体的发现过程及应用,补体的发现,超敏反应的发现及有关人类健康的各种过敏性疾病等。这些科学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接下来的科学理论本身相对枯燥,有时甚至会出现理解困难。通常情况下,用科学家小故事、历史上重大疫病的流行及解决办法、讲解实验过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保持最初的学习兴趣,但还需要教师在后期理论上做有效的引导和讲解,不然学生也会在中途丧失兴趣。

另外,在展示免疫学骄人的历史成就,让学生知道免疫学领域有百年来有二十多位科学教获得诺贝尔奖,是单一学科中获奖次数最多的学生,使学生对免疫科学有崇敬之心[3]。但也要让学生明白,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虽然很多疫苗研制成功,有效控制或消灭的很多传染性疾病,如天花、麻疹、鼠疫、脊髓灰质炎、小儿白喉病,但至今仍有乙肝、艾滋病、结核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期待着更好的预付与治疗方法。现今不断发现新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尚有没有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它们引起的疾病?化学的、生物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以食物为载体的食源性致病菌、化学有害成分通过摄食进入人体消化道,食源性疾病的致病机理、预防、控制与治疗措施是食品免疫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当今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另中国社会正逐步进入老年化,有关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因此,研究食品中的营养素、保健型功能因子,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其机理的探讨须在免疫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从而达到对免疫增强食品研发的指导。特异、灵敏、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研究开发是食品安全检测研究的重点内容。等等尚需解决的问题的存在可以激发学生捍卫人类健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其远大而崇高的志向,提高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科研意识。

3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学可直观、生动、形象、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课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课件不但要制作精美、准确,更要求生动、逼真、引人入胜。在课件制作中,不但要加入大量的精美的免疫学相关知识图片,还应合适的应用动画、声音与视频,并将相应的知识点系统的联系在一起[4]。比如,在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MHC分子对抗原分子的递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等较难理解的抽象内容,笔者就自行制作含动画、音效的流程图,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这些相关的免疫知识,并结合相关视频,把抽象的内容讲述转变成直观的图片、动态的流程、音效的刺激,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便于增强记忆。

在网络社会的今天,新时代的教师更应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别人的先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笔者除全程听取本校有经验的免疫学教师授课以外,还利用网络资源,听取多个免疫学教学团队的免疫学精品课程,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山东大学《医学免疫学》。通过学习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除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学习以外,笔者还经常浏览专业的免疫学网站,并向学生推荐,让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自行课外浏览。如中国免疫学信息网(http://),该网站上就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免疫学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很多免疫学会议的PPT和录音、国内外免疫学电子教案、免疫学书籍、免疫相关动画及电影,通过对最新的会议、论文的追踪,可以紧跟免疫科技前沿,探索生命奥秘。同时,笔者还加入国内的免疫学讨论QQ群(58527089),以便更方便、更及时地讨论、交流免疫学前沿热点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

4 绘制思维导图,助学生建立网络式知识结构体系

免疫学是在人类抗感染免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免疫学知识与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并向各个学科渗透,产生了许多免疫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因此,要透彻领会免疫学的精髓,必需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机贯穿到免疫知识中去。同时,免疫学自身的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理论深奥、机理复杂,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前后概念混淆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够明确等现象,不能很好地把握课程的整体并形成清晰概括、系统全面、有机联系的网络。针对以上特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将前后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系统地联系在一起,明确学科体系框架,整体构成一个网络式的知识结构,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程复习时根据自己章节安排,加上自己理解,绘制各个章节的思维导图,展示学习和思考的内容,帮助归纳总结、分析记忆,建构网络式的知识体系。

5 改进实验内容,使理论服务于专业实践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教学中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开设免疫学课程目的是让本专业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食品研发、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供指导。针对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的专业特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时),我们建议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可开设免疫系统与免疫细胞的观察(2学时)、抗原抗体沉淀反应(琼脂双扩散实验,2学时)、抗原制备与动物免疫(3学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2学时)等内容。此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在食品营养安全科研及检测工作中非常重要,是学生十分有必要掌握的一项实验技能,虽然此实验耗时较长(2天),但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免疫学实验课程可考虑增设本实验。同时,可根据仪器设备资源情况,采用现场讲授,演示实验的方式对免疫电泳、免疫PCR、流式细胞技术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这些技术有感性认识,为今后的相关实验设计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总之,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的免疫学课程应该体现该学科、本专业的特点,注重免疫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基本知识与前沿热点研究相结合,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学科的快速发展,并加强先进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培养出理论丰富、技能扎实、具有完整知识结构体系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慰峰.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2):73-78.

[2]匡华,彭池方,徐丽广等.食品科学专业“免疫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4: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