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小文章范文
时间:2023-03-18 04:2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小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31-01
一、以文化自觉推动文化校园建设
美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把大学校园文化看作大学定义中不可或缺的内涵,因为大学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育人功能。就创新教育而言,期待着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文化环境成为一种柔性机制。
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知识为基础,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此相适应的柔性机制的内涵,本质上是追求创新教育的大学文化氛围,即大学文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它渗透于大学的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的各个方面,就物质文化而言,包含了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学科建设与专业课程结构;善于治学育人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还有物化层面的校园本身应具有文化的品位与格调,蕴含人文精神的其育人功能。校园的建筑、景观、园林、标识、设施都应以形象的、艺术的、美好的内涵,给人文精神的关怀,影响人的精神世界,而达到文化育人。大学校园文化从根本上说它是表现在融会、渗透、弥漫于大学内的建筑、环境、制度、理念、传统、精神,人际关系乃至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之间,以高品位,高格调,高层次的文化建设和文化自觉,从而形成的学校发展的历史积淀,即:大学文化或大学精神。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感染力、辐射力、凝聚力、竞争力,能产生强烈的引导作用并左右人生方向。
为了建设大学校园文化,要倡导学人文化自觉,在文化育人功能高度上促其文化觉醒,自我认识文化的地位、历史,自我提升文化的创新与包容。说:“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其文化有一种“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所言及的文化,阐述的民族文化,以及如何走向世界的大文化概念,我们论及的文化,是依附社会主导文化,而又衍生于社会主导文化,针对大学特殊群体的一种文化。韩明涛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定义为: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大学文化功能有了更新的视角,文化强烈的育人功能,有着不亚于学科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影响,不然难以理解雅斯贝尔斯何以将其“创造性”文化生活列为真正的大学需要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所以我们倡导文化自觉,是要形成人们共识与觉悟,使其觉悟到文化的作用;其目的是取得在文化转型或变化的自主能力,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从而提高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可以说,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人们的文化自觉,人人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创新者,着眼于整体建构,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方面,渗透在教学、科研、课内、课外一切实践环节,使科学与人文同重、融合、交流,使大学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处在文化熏陶之中,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正是大学文化育人功能。作为大学,应该建立由大学理念识别、大学行为识别、大学视觉识别为内容的大学形象识别系统,以建构独特的大学文化,铸就大学之魂,凝练、弘扬大学精神,以学生和社会的认同,使之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
二、建设科学民主的课堂教学文化环境
课堂是学校最主要的教育载体,也是最能感受和证明一所高校文化魅力的场所。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而课堂文化则充盈于课堂之内、师生之间。课堂文化是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课堂风气、规范、心理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综合体。课堂对学生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文化的性质与功能,然而,现今高校课堂文化这种作用的良性发挥却受到严重困扰。
民主平等的课堂化是现代社会民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现,彰显了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基本权利和应有地位的关注尊重,是对传统课堂文化的一种超越。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文化,就要在课堂教学的着眼点与着力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需要一种科学民主的课堂文化环境,是大学精神、校园文化的集中反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必须破除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师生对权威盲目崇拜,营造一种勇于质疑、批判、创造思维的课堂文化,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超越意识。实现从以教为主,回归到以学为主,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思考技能、学会学习的能力。如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从学生一入学,大学主要努力的方向就是,使他们能够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或形成新思想的人。这一切,只有在科学的民主的课堂文化中才能产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教育质量受到质疑,教育教学条件不足,经费投入不够,师资水平不高等等,很大程度将限制这种课堂教学文化发展与实施,但这是创新教育必须坚持的操守和价值理念。
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文化,就要在课堂中开展教学互动,构建课堂“对话文化”。教师自觉地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创造条件。教师要从学术神坛走下来,从相对固定的角色状态中走出来,重构心智状态,自觉成为思维的激励者、引领者,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和学术交流的场所。教师要善于营造课常师生对话的氛围,平等、民主、公正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去发组织、管理和创造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放声地讲,还要学生能静心地听,让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在课堂上彼此碰撞、激荡、擦出思维的火花,启迪他们的思维,培养独立的思考。
三、建立宽松、宽容、自由的人文教育环境
篇2
因为孩子而找到自己的事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本身也获得了独一无二的成长营养的,罗琳也许是最成功和显赫的一个,但却不是唯一一个。
美国《华盛顿邮报》今年7月的报道就披露:84%的美国女性在生育之后会选择辞职在家照顾孩子;而59%的妈妈在孩子3岁以前就会选择参与一定的工作,或兼职或全日制:在这些工作当中,72%是与妈妈从前的工作完全不相关的。从参加工作的动机来看,35%是出于对家庭经济状况的考虑;60%则是妈妈的自主选择,而这些选择中,75%是与孩子或妈妈的兴趣爱好相关的。最后,调查显示,在这部分妈妈当中,对自己现状表示满意的人最多,达到80%。
目前国内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为此,本刊联合新浪网亲子中心针对中国的妈妈们也做了一个类似的调查:
您有生孩子之后辞职回家照顾孩子的打算吗?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女性希望生育之后可以辞职回家照顾孩子。而将近一半的全职妈妈希望如果要工作的话,可以做新的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三分之一的人希望从事跟孩子有关的工作,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人愿意做跟以前一样的工作。
很多职业妈妈为孩子付出了自己的事业;同时也有不少妈妈因为哺育孩子的经历而拓展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成就了另一番事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也成长了,妈妈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在追求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和体现
陶怡:另一片天空
大学毕业,陶艺就进了酒店,一做就是十年,她琢磨,这辈子大概就做酒店职业经理人了。
可是命运是不能预先盘算的,女儿虫虫出生后,陶艺的产假休了6个月,其间单位邀请她回去,她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她担心繁忙的工作会影响给孩子哺乳。
但是陶艺是闲不住的,早早地,她就开始带虫虫去一家早教中心参加早教课了。几节课下来,陶艺不由得想:这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业啊,我也来开个早教中心吧。这样虫虫可以上课,自己可以上班,一举两得啊,更何况还可以给更多的孩子创造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呢。
说做就做,她真的和一个朋友开办了早教中心。可她没有想到,从此她卷入了前所未有的繁忙之中。偌大一个中心,每个月的支出在25~30万元左右,经济的压力之外,更随时可能发生“状况”,每天似乎都有处理不完的事务。陶艺有时回忆起从前在酒店的工作,那时虽然也是独当一面,但毕竟是在大公司下面,真正的决策不用自己操心,而现在自己做老板,一切都变得不可回避,不可推脱,压力之下,有时真觉得不堪重负。
最让她心里觉得内疚和矛盾的是,当初是为了虫虫而兴起的念头,但现在琐事缠身,反而最不能照顾到的就是虫虫了。虫虫每周来中心上三次课,都是爷爷带来。虫虫上课的时间表她牢记心中,但却很少有空可以去教室看看孩子。
在最初的忙乱和紧张之后,陶艺现在开始规划自己的时间。她除了白天上班之外,晚上绝不外出,推掉一切应酬,在家陪孩子。在工作和孩子之间,她逐步找到了一个平衡。
谢淑美:工作和生命的意义
谢淑美说自己这辈子做过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出版。
做书的人自然爱读书,以前自己读,生了大女儿豆芽之后,就给孩子读,给女儿几乎读遍了台湾能找到的看得上眼的童书之后,有一天,“像被雷打到一样”,谢淑美决定自己要做童书,一头跳进一个全新的领域。
回顾当时的决定,她说:“没生小孩之前,我想的比较多的是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想我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更美好的人,也应该让我们这个世界更美好,令我的孩子学习到一切作为人所应该具备的美好特质。于是,这影响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及我所做的一切。”她取了女儿名字中的一个字给公司命名,如她所说,这个公司刚开始不过只是一个妈妈的心意而已。
她是下了做现代育儿精神的传教士的决心来做童书的。她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童书,向广大的父母灌输一种全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适当的对待。
每次引进出版一本新书,谢淑美都会在网上发表文章,对自己的动机进行解释。这些风格亲切的小文章中穿插了谢淑美自己作为妈妈的育儿思考和体验,介绍童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向大众介绍现代的教育理念。这些小文章,后来结集出版。在书的序言中,谢淑美写出了自己的感悟:“我明白了我一直不知道的那个‘工作缺憾’是什么一一你要知道你的工作除了可以赚钱、满足你自己的成就感之外,还可以为别人带来什么好的影响及意义。”而这样的感悟,她说,是因为孩子而起的……
兰蒂:为了孩子的事业
从决定收养明明那时候起,兰蒂就毫不犹豫地把工作辞了,要专心地做妈妈。但在她的概念里,做一个全职妈妈并非呆在家中全天照顾孩子,尤其是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之后。她不再做有薪的工作,但每天接送女儿、陪女儿做功课玩耍之外的时间都被与孩子有关的各种公益活动占得满满的。在银行工作了20年以后,从高管的位置退下来,兰蒂一点不后悔,因为她觉得生命的价值可以有不同的体现方式。
兰蒂和丈夫现在把家从芝加哥搬到了上海。丈夫的新工作在这里,而更重要的是,两个收养的中国女孩可以更靠近他们的“根”。
在芝加哥有专门的为收养中国孩子的家庭和父母提供帮助和支持的组织。初次做妈妈的兰蒂在那里为自己和孩子找到了朋友,束手无策的时候,也是在那里找到了信息和实际的帮助。于是来了上海后,她和一个同样收养了中国孩子的英国妈妈一起,组织了一个类似的小组,将经历和处境相同的家庭召集起来,分享资源,举办各种活动,为孩子找到志同道合可以相互理解的朋友,感到自己并不孤独和特殊。
马上就要过万圣节了,为这个小组筹款的宴会正在紧锣密
鼓地进行,作为组织者之一,兰蒂的手机就没有停过。她从容地应答,等她回答完最后一个电话,司机刚好把她送到了女儿的学校门口……
海外经验博览
*社区组织,为全职妈妈提供支持和帮助。
很多职业妇女回家做妈妈之后,觉得很难面对无穷无尽的家务事,十分怀念工作时的智慧交锋和月底的工资单。美国一个叫做Formerly Employed Mothers At the Leading Edge(FEMALE)的组织,将许多拥有相似处境和心情的全职妈妈聚集起来,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就育儿各方面话题进行探讨。孤独的妈妈们可以在这里结交朋友,并得以参与很多社区中跟儿童有关的活动,使生活得以充实起来。
*木陶冶性情,自身完善
许多职业妈妈原来的信念可能是“我读大学可不是为了呆在家里”。可是,呆在家里之后,一些妈妈却发现其实也有很多事情可做。加拿大除了正规的学院之外,还有政府联合社区开办的专门的为成人丰富生活提供的课程,比如美术、烹饪、手工艺、编织、摄影等等。很多还设有幼儿托管处,使妈妈能够专心上课。
*参与社会,积极投身公益
在悉尼,有-一个叫做TEC的环保组织,多少年来,这个组织都靠义工的奉献运作。这里面的义工大部分是全职妈妈,根据自己的安排,一周上一天和半天班。义工们在这里准备环保的宣传资料,协助安排政府的环保活动,介绍和推广环保产品,妈妈们甚至还搞起了一个专卖环保卫生清洁用品的小商店。
在东京,每年春季,成千上百个家庭主妇会去竞选东京大江户博物馆的义务解说员职位。博物馆会给这些热情的义工们三个月的全面细致的培训,然后由她们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进行义务解说。这份每周一天的工作,被许多日本家庭主妇视为一种很高的荣誉。
*读书充电,为明天做准备
国外的不少大学有相当灵活的学习制度和时间安排。不少妈妈在照顾孩子的空隙中,重新走入学校,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选择科目。因为都是学分制,所以,在孩子幼小需要妈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照看的时候,妈妈就选择一个或两个科目,慢慢读,等孩子稍大,妈妈再多选些课程来学习。有时候,一个学位,可以读上四五年,而对很多妈妈来说,读书一方面联系着未来,但同时读书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享受。很多妈妈选择了跟教育有关的专业。
*利用现代通讯,另辟蹊径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达,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为许多全职妈妈在家中利用空闲时间另创一番事业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一些妈妈在网上开办了跟女性生活有关的商店,比如澳洲堪培拉的一个妈妈莱雯达开的网上婚庆用品店,现在年收入近百万澳元。还有一些妈妈开办了育婴用品网上物流店,将各国的玩具和婴幼儿用品汇集起来,给许多在家妈妈提供了方便。
篇3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我校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科技节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实践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切切实实的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为期一周的科技节活动已经结束,现将活动小结如下:
一、“科学创新、低碳生活”为主题班会
百家湖中学每班都围绕主题“科学创新、低碳生活”的举办了一次主题班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位学生对科技创新、低碳生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掀起一股科学创新的热潮。
二、科普手抄报比赛
结合科技节"科学创新、低碳生活"的主题,全校同学一起投入到科普手抄报创作活动中来。通过漫画创作,学生们对科普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把这些知识通过展示活动在全校范围推广宣传。
三、校园宣传
积极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等方式,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加强节能环保知识教育,将节能、节水、节电、节地、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课堂、进校园。
四、变废为宝小制作活动
在这项活动中,有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废弃的包装盒制作了了一辆辆精美的小车和手工艺品,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我们身边有许多东西可一再利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同学利用树叶,广告纸,果壳等废弃物,通过加工设计,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制作画,体会了变废为宝的乐趣。破损的乒乓球、易拉罐、泡沫、报纸,包装盒这些很多人眼中的废弃物品,经过我们同学的一番精心设计,"摇身一变"成了造型各异的风能小车。虽然我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却是绿色能源的一个缩影。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能习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本次科技主题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都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创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促进养成了节能低碳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通过活动,学生纷纷表示要将在学校中学习的节能方法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让大家齐动手,共同保护好我们国家有限的资源,使它创造更大的财富,大家一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在区科协的直接领导下,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立足社区,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导向功能,营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愚昧”的良好氛围,歌颂表扬思想道德高尚的好人好事,传播贴近居民生活的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促进社区居民提高科学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使辖区居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复兴路社区在科普教育中的具体工作如下:
一、健全组织网络
社区主任亲自抓,其他群干主动出点子提建议,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议事日程,并明确书记分管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主任张海丽为组长,社区群干为组员,有九人组成科普教育基地的领导小组。党员、中心户长为主体的退休人员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加强科教领导小组的自身建设,是科普进社区为创建科普文明社区的有力保证。
二、加强社区科普教育建设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学习制度,统一思想认识,社区形成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科普领导小组一般人首先加强自身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开创科普事业新局面。建立健全科普教育的资料台账。现已按上级来文、组织机构、工作计划、活动记录、工作总结,五个目录列入台账,使科普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宣传发动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组织学习。
三、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
让科普活动深入人心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不断开展以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健康知识、运动与健康等多种知识穿插期间。使居民在娱乐中接受科普教育。为了确保科普活动的定期开展,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我们有计划、有内容、有专人负责、有检查、措施落实到位。自成立科普教育共建以来,我们已开展数次科普教育活动,平均两月1次,达300多人次。
四、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阵地进行科普宣传。
在社区市民学校,开展各类形式的科普宣传,开展反对、家庭养生、文明生活等公民道德教育,结合不同时期的情况和社区工作重点的变化,宣传不同的科学知识,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坚持传播贴近群众的科学知识为出发点,让广大群众了解科学、掌握科学、用科学来指导生活。针对本社区居民的需要为居民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科学知识提供便利。搞好社区科普教育,是社区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以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着力加强科普知识的培育,帮助居民确立科技兴市的认识,为我国的科普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科普教育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提高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科普素质,xx县教育局高度重视科普宣传工作。及时将文件转发各学校,对科普宣传工作作具体安排布置,并及时进行指导检查。
二、加强宣传,积极营造科普活动氛围
1、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张贴标语、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途径,进行科普宣传。
2、利用周一集会对学生进行科普宣传教育。
3、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科普知识,部分学校还组织开展以环保、节约、食品安全等为主题的科普知识讲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科普宣传进课堂。将科普宣传与学科教学活动结合,小学结合《品德与社会》、《生命·生活与安全》,中学结合《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
5、2月下旬至3月中旬,县委宣传部、共青团xx县委、县教育局、县环保局联合开展了“生态xx·鸽子花都”绿色环保主题征文活动。
三、切实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与科普宣传紧密结合,提高青少年学生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如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微机竞赛活动、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小实验操作、组办科普讲座、组织科技参观及科普采风活动、科普图书阅览、科普影视播放、办科普宣传专栏、撰写科技小文章、编辑科普剪报等;举办了科普板报、科普知识手抄报竞赛、环保故事竞赛;开展读科普文章、写科普作文、画科幻绘画活动。
篇4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旅游市场发育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公共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减免的策略。这是因为在产业集群的推动下,由于乘数效应的存在,门票减免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针对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一涨再涨的现状,本文认为,国内必须从产业发展角度解决不断高涨的门票价格问题。
关键词:旅游景区 门票减免 乘数效应 产业集群
相关理论概述
2004年底,随着北京六大“世遗”景区门票价格的大幅上调,国内以世界遗产为代表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开始不断上涨,由此引发了景区经营管理者与旅游消费者、旅游服务企业之间的激烈争论,也引起了相关专家与学者的理论探索。近年来,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是否该涨、影响效应、价格上涨原因、价格影响因素、价格定制方法以及价格的管理体制等方面。
关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对旅游业的影响,多数学者认为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会透支我国旅游业的未来。对此,李纪(2005)用总价值构成理论、外部经济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张维、郭鲁芳(2006)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宗圆圆(2008)用垄断竞争及不完全信息理论,吕观盛(2008)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消费者预算曲线,对国内公共景区涨价的四个主要理由(解决维护费用,控制游客流量,保护稀缺资源,体现景区价值),分别提出了质疑。对于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以上研究还没有完全说清楚许多国家和地区放弃门票收入的根本原因,还未找到国内选择门票减免策略的根本依据。只有找到门票调整的深刻理由,才能为我国旅游景区门票调价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旅游景区门票减免乘数效应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三个案例进行说明。
2003年10月,西湖这一国家5A级景区,首次向社会免费开放,第二年就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杭州接待国内游客突破了3016万人次,比历史最好年份的2003年2776万人次增加了24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突破了350亿元,比2003年净增70亿元。接待过夜入境游客123.41万人次,比历史最好年份2002年105.6万人次增加了17.81万人次。旅游创汇近6亿美元,比历史最好年份的2002年4.77亿美元增加1.2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410.73亿元,比历史最好年份2003年326亿元增加了80多亿元。西湖免费开放前,其环湖的七大公园每年的门票收入约为3000万元。免费后,杭州以损失3000万元西湖门票的代价,换来了一年净增80多亿元旅游总收入的巨大效益,两者之比是1:270。
第二个是来自台湾的案例。自2008年7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启动以来,至今已有两个多年头。在前两年半时间里(截至2010年底),已有182万大陆游客赴台旅游。据台湾观光当局估算,大陆居民至少已为台湾旅游相关产业带去超过910亿元新台币的收益,约合人民币近200亿元。其中,最大的赢家是航空运输业。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银行业等,也有明显的业绩增长。
第三个是济南的推测案例。2010年9月济南市趵突泉水位突破了30米大关,72名泉喷势喜人。为此,当地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取消门票,做大泉水文章。济南国信旅行社总经理张晓国算过这样一笔账。目前,其旅行社每年接待游客2万人左右,但大多数游客只花半天时间逛逛就走。如果免费,保守估计旅行社接待量将达到10万人次,游客肯定会拿出一天时间在济南好好逛逛。假如每人按住宿一晚100元、吃饭50元、交通50元、购物200元计算,一个人的花费是400元。这多出的8万人将给济南带来3200万元的收入。按目前门票价格70元计算,济南损失的只有大明湖和趵突泉560万元的门票收入。两者相比,收入是损失的6倍。如果游客再品品济南的特色风味,看看演出,再增加100元应该没问题。这时收入是损失的7倍多。
杭州、台湾以及张晓国算的经济账,实际道出了其中的乘数效应。所谓乘数效应是指一个经济区域经济活动水平的某一初始变化,会导致同一方向的进一步变化,进而影响更多种类产业的增长,使居民收入、政府财政收入也大幅度提高。由于旅游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量的餐饮业、宾馆业、运输业、商贸服务业等必然向旅游资源发达的地区集中。这势必要求一系列为它们服务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行业也在这些地区相应发展,如公用事业、银行、保险、环保、零部件生产与维修业等。进而,引起人口增长以及为居民服务的行业相应发展。这种效应是一轮又一轮地按乘数放大的,一方面大大促进了旅游业在全国分布与发展的极化;另一方面也因企业数量的乘数激增,税源扩大,税收增加,从而带动当地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当今世界旅游市场发育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借助公共旅游资源的引力和免费与低价策略,去吸引大量游客到此一游;然后,依靠各旅游服务企业的优质服务,去打动和留住游客;最后,再通过对各企业的税收,政府获得城市发展包括景区发展的雄厚资金。这是一种舍小钱赚大钱的盈利模式。不然,高筑景区价格门槛,片面追求门票经济,这只会压制国民出游欲望,影响整个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旅游景区产业集群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机理
那么,由景区免费所引发的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其根源必须从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中去寻找答案。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个特定领域中,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紧密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从而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旅游业就是一个典型的集群产业,与其吃、住、行、游、娱、购相关的餐饮业、旅馆业、运输业、旅游景区、文化产业、商贸服务业等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地理集聚特征。围绕旅游景区,各关联企业、支撑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等,都会在空间上集中在该景区周围,共同谋得发展。二是外部经济特征。企业集中布局,因成本节约,资源共享,知识溢出,每个企业都能得到额外益处。三是路径依赖特征。旅游业是典型的受自然与人文资源禀赋决定和影响的产业。一旦该集群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会促进它不断成长,在合理保护前提下它能得到永续发展。四是专业分工特征。与旅游业六大要素相关的各行业之间,各行业内其上下游企业之间,侧面延伸的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培训和行业中介等关联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它们构成分工严密、专业化水平很高的生产与服务的体系。
首先,由地理集中所产生的集聚经济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在这里,集聚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空间上集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成本节约。而集聚效应则是使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趋于集聚的力量及其作用之结果。集聚效应的产生主要源于三个因素:一是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性。对旅游业而言,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主要趋向于旅游资源集中的地方。二是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处于彼此间加强经济技术联系的需要,那些在经济技术上具有互补性、依赖性和关联性的各种旅游经济活动,往往都会集中到资源和条件适宜且优越的同一个地方发展。三是对集聚经济效益的追求。企业的集中分布,可以使其中的每项经济活动或每个企业,都因其在地理空间上集聚所造成的有利外部环境和相关投资节约,而从中获得外部经济利益。这种因地理集中所带来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区域内产业集群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其次,由路径依赖所产生的累积因果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所谓路径依赖是指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往往受到其初始选择的影响和制约。人们一旦确定了某种选择,就会对该选择产生依赖性。并且该选择本身也具有发展的惯性,具有自我加强的放大效应,从而不断强化这种初始选择。资源禀赋条件是决定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它直接引导着与其相关的行业自发地集中于自己的周围,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这样,在外部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下,各种要素将进一步向该旅游区域集中,从而使这种集群优势进一步强化,产生循环累积效应。这种循环效应包括:旅游业的发展将不断增强地方的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吸引外地移民进入,增加当地人口;就业机会和人口的增加,又会不断增强地方熟练工人的数量,促进教育机构的发展;伴随旅游业的发展,与其相关的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将会吸引而至;进一步加强的外部经济,将吸引更多的产业进入。这样,就会增强该地区的增长动力,使该旅游区域成为一个增长的中心。
第三,由专业分工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在产业集群内,大量的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密切而灵活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各企业间分工明确,形成众多生产与服务的配套体系。这种灵活的专业化本质是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或社会化。通过这种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可以使更多的生产服务操作实现内部规模经济。由于集群企业的庞大需求所形成的规模性的专业化生产,又为每个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外部规模经济。由于各企业与政府机构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机构完整、功能齐全的社会化的市场组织网络或产业配套体系。企业通过该体系,能及时得到资源和提供服务。从而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信息搜寻与交易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第四,由合作竞争所产生的合作共赢效应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产业集群内,大量企业集中在一起,既相互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例如,联合经营本地旅游市场,开拓域外新市场,建立生产与服务的供应链等。由此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竞合机制。这种机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动互助、集体行动。通过这种合作,许多中小企业可以克服其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与强于自己的域外对手竞争。该机制的形成,也有助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和伙伴关系,顺畅信息流通,缓和利益冲突,减少交易困难,从而获得集体效率和共赢效应。比如,旅游景区通过与餐饮、宾馆、运输、商贸等企业的合作,可以减少自己因构建相关设施的巨大投入,也因给餐饮、宾馆、运输业等带来的客源,提高了其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既然各旅游企业因集群形成这么紧密的联系,那么由集群产生的乘数效应就是必然的。在乘数效应的引导下,旅游业完全可以也应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做大这块蛋糕,而不是固守旅游资源这块小蛋糕做门票经济这篇小文章,仅仅靠门票经济实难取得旅游业发展的最大效益。
结论
转变国内门票经济的发展理念与思路刻不容缓。2009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在目前水平之上,要加快实现既定目标,必须转变国内旅游业从过去狭隘的门票经济的发展理念,采用借助门票减免策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旅游业更大的发展。
在规划国内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必须着眼于整个区域经济的更大发展。从杭州和济南的测算看,关注门票经济和关注区域经济,其效益悬殊巨大。因此,在规划国内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必须把目光转向对整个旅游区域的关注,必须把旅游业放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框架中通盘考虑。为此,一定要大幅度调低或取消各公共与准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切实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其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纪.世界遗产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经济学质疑[J].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2.张维,郭鲁芳.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的经济学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3.宗圆圆.试析旅游景区门票定价问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
4.吕观盛.世遗旅游地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J].旅游市场,2008(6)
5.崔凤军.摆脱“门票经济”杭州全面“盘活”[N].中国旅游报,200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