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20:4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

篇1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也许谁都知道,鲁迅先生爱护书的事例或许大家都知道。但你们都不知道,书,却燃起了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记得在五年级下半学期,发完新书,回到家里,那天晚上,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新发的语文书,坐在我的书桌旁,看了起来。当我看到《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时,我被主人公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拉开窗帘,窗外万籁俱寂,月光如牛乳般倾泻在大地上,桌上的闹钟滴答滴答地转向10点钟了。而我却坐在桌前,一遍又一遍毫不厌倦地读着《海伦·凯勒》这篇文章。当我读到“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泪水不禁模糊了我的视线,使我想起了闻名中外的优秀作曲家贝多芬,他虽然双耳失聪,但他不知创作了多少老少皆知的音乐精品······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他俩咬紧牙关战胜困难的坚毅神情。

   与他们相比,我真是自叹不如。还记得发生在三年级的一件事:在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练耐力,让我们饶跑道跑七圈,我不情愿地跑了三圈,最终跑不动了,我想起了体育老师说过:实在跑不动可以走。我就和几个同学慢慢悠悠地走了四圈。现在,我读了《海伦·凯勒》这篇文章,当时的行为让我突然觉得很惭愧,不就跑七圈吗?与海伦的双目失明,双目失聪又能刻苦学习相比,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应该学习海伦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每当我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是海伦那种精神激励着我,让我奋发图强。书,燃起了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不管有多少风雨,我都会依然陪着你……”看完这句话你可千万不要以为我不务正业,要是那样的话我会伤心得“泪满春衫袖”,与我相爱的“他”会跌入“伤心太平洋”。那就请你耐着性子看看我和知心爱人的“恋爱史”吧。

   于是,我慢慢地被他的魅力和涵养所俘虏了,他成了我心仪的偶像。我们渐渐开始交往,随着交往的深入,我发现我的选择没有错,他真的很博学,很有气质。我相信他是可以值得我托付终生的。他陪着我去观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奇观;陪着我去观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塞外雪景;陪着我去游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是他陪伴着我游览了名山大川。他还是非常有智慧的,他给我讲《三国演义》让我领略了诸葛亮的风采;他给我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为保尔的精神所打动;他给我讲《水浒传》让我感受到什么事真正的义薄云天……

   我苦苦地追求他,我彻底的爱上了他。他也被我的真诚、执着打动,我们相爱了。我和他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和他交往过密,暂时影响了我的学业成绩,遭到了母亲的的强烈反对,母亲把他的“缺点”罗列了一大串,叫我少和他来往,还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我把心收回来好好学习,硬硬的把我们分开了一段时间。

   心中的思念鼓动着我偷偷地靠近他。我去找他,把我的担心,母亲的想法告诉他,我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我的成绩。它却告诉我:“成绩不是唯一,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能合理处理我与成绩的关系,不仅不会影响,反而会提高。”经他这么解释,我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下了,我们继续相爱着,我比以前变得更理智。

   每当回忆这段青橄榄般的酸涩的时光,我愈加觉得我们相处是苦中有甜。他是五彩的风筝,载着我在智慧的高空翱翔,送我到生活的果园里寻觅馨香。如果有人问我愿意一生和他在一起吗?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我愿意!”他就是我的知心爱人——书!

   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

   6年的日子,6首的新歌,6载的光阴已匆匆走过。在6年的道路上,我一直以书为友。

   与书为友的日子就如阳光般灿烂。在夏日的午后,泡一杯香茶,捧一卷诗书,在淡淡的茶香中去感受那浓浓的书香,真是茶香满口,书香满怀。在那我品味了李白的老酒,摘下了易安的黄花;看到了杜甫的眼泪,东坡的华发;听见了长蒿划破李后主的春水;登京口北固亭,

   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与书为友的日子里日日天蓝,月月柳青。泰戈尔会在“雨天”向我讲述“孩童之道”,到“对岸”去采摘那美丽的“金色花”;冰心奶奶告诉我“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我心中充满了爱;

篇2

关键词:反思;训练;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53-02

“为了考试,我愿意在语文课堂上强迫自己读读背背诗歌,甚至把它默写下来。《如梦令》又不是考试范围,不要读了,老师。”笔者和学生接触时,碰到了很多类似的学生,不禁感叹:成人的功利、浮躁,让身经百战的学生也变得功利、浮躁。仔细一想,学生很实际也很纯粹,他们学习诗歌就是为了考试时得分,特别是有中考任务的初三学生,目的更明确:拿下中考古诗文默写的10分。抱着这种应试心理,学生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至多背几句“名句”“考点句”。

笔者作为一线的初三教师,也常犯这样的错误:坚守应考阵地,默写大纲规定的古代诗歌及文言课文的名句。每年重复向学生讲解翻译,学生只管记忆、翻译名篇名句,偏重于分析诗歌内容、主旨及写法特点,把学生讲得昏昏欲睡,既没效果,也没激情感悟。

反思:学生的应试心理、教师的教学模式肯定扼杀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诗歌,不仅体现在对诗歌背诵、情境的理解上,更应是体现在对诗歌的运用之上。可是面对中考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教师如何既引导学生感悟古典诗歌的美又合理地把中考结合起来呢?由此笔者进行了尝试。

一、优化“读”“诵”

古典诗歌教学中,我们都明白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古典诗歌的美时,如果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古典诗歌的意境,学生会更好地体会古典诗歌的美。

笔者给两岁半的女儿教读《静夜思》时,女儿的反应让笔者喜出望外,她不仅能跟着读,还能背出一句:床前明月光。再教她读一遍,效果没有之前理想,记住前半句忘掉后半句。继续教她读几遍,结果还是一样。心想:是年龄太小了达不到她年龄认知水平的范围,还是教的过程出了问题?小时候把《鹅》变成了催眠曲哄她入睡时,从来没有教她读过、背过,只是每天在她耳边重复,如今她却能倒背如流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脱口而出啊!于是尝试让女儿站在窗前指着天空问:“看见了什么?”她一下子就回答月亮和星星。“对了,抬起头就看见了月亮,所以‘举头望明月’。记住了,宝宝。”过了很长时间,想起来又叫小孩子背背《静夜思》,她把解释过的“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光”两句诗牢牢地记住了,可是没有意境解释的“疑是地上霜”“低头思故乡”两句却忘得一干二净。笔者想:学生学习诗歌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经过默写环节还是很快把诗歌忘掉的主要原因也是如此,机械记忆,不理解诗歌的意境,找不到记忆的可靠依据。诵读只是基础,意境才是学生牢牢记住诗句的关键。如果不理解,诵读百遍,还是不理解,而且很快就会遗忘。通过意境理解、反复重复优化学生的记忆,是笔者首先要实践的。

二、以“训”导“练”

“训练”包含着“训”和“练”两个方面。“训”就是对学生的“练”作规范化要求,作指导、点拨、矫正,使学生的“练”由不正确到正确,由不熟练到熟练,逐渐形成技能。可以从写好字形、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等基本功抓起,及时对学生练习的正误、优劣作反馈评价。

1.课堂训。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唤起学生最原始的心理体验。“读”是学生对诗歌的原始感知,它让学生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开学第一天就给每个初三学生下发古诗词曲50首,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互相合作或通过齐读让学生扫除读的障碍,并有初步把握。可以让学生早读(指每周2天,每天15分钟的早读时间)、放声齐朗读。开始时读得比较慢,到一定程度就让学生加快节奏朗读。目的就是激发学生高昂的朗读情绪,通过听扫除不会读的字,通过听感受诗歌的情感起伏,调动内在的积极性,更聚精会神。学生有意无意中也记住了诗句,感悟到诗歌的美,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在整体把握50首诗歌的基础上,老师只作简单的点拨:第一,读正字音和停顿;第二,读准节奏和语调;第三,读出感情和韵味。

2.课外练。“口”与“手”双管齐下,通过各种手段来唤起学生最原始的心理体验。要求学生每天课外练,统一进行以诗歌为内容的钢笔书法练习,并提出具体要求:①每天练习2首古诗,把诗歌写在统一印发的练字方格内。②把字写在方格的“回”字型里。③笔画直,结构对。④一个月内把50首诗歌的内容练习完一遍,一个学期每首诗歌练习5遍。这样既可加强诗歌的练,也提高了书写的质量,更可在中考中占书写绝对优势,学生也不亦乐乎。

三、从“析”到“赏”

在教学中,品诗环节是学习诗歌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有方向可寻,有格式可依,有信心可做,也是教学的难点环节。

1.格式入手。在学生的心目中,赏析诗歌是一个难点,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也就没有了再读下去的兴趣。为了能让学生是化难为简,让学生重新亲近古诗词,笔者觉得可以尝试用现代文品味语言的方法进行,从几个特定的格式入手,例如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修辞、哲理、描写方法(环境、人物)、关键字词等初三学生所熟悉的技巧,通过以点带面,使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豁然贯通,让学生赏出感觉和想法,尝到思考的甜头,对古典诗词鉴赏不再“望洋兴叹”,建立赏的信心,也可以把现代文与诗歌赏析融会贯通。“析”的格式一般有:运用了什么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运用了什么的描写方法,写出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

例如析《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格式可以写成: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鸟拟人化,写出了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的伤感场面,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情感。赏《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时,格式可以写成:本句用“牵”“擎”“卷”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出猎时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常常使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刻画意象,以期达到诗歌意象的鲜明、具体、生动。我们在赏析诗歌的语言时,可以重点以诗句修辞手法进行多次训练,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一些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