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评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14:2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电设备评估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电设备评估论文

篇1

关键词:机电设备;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 言

机电设备的发展水平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能力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为国家的其他生产部门提供了技术支持,其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将会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生产水平带来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的机电设备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高端技术却严重依赖进口,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技术差距。论文针对机电设备的施工技术管理进行粗浅的分析和阐述,以期为拓展相关的研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1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前的管理

施工前的管理主要包括设计图纸的管理和工程材料的管理,设计图纸管理:对于机电设备的施工管理而言,首先应当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以表明各项工程的组织系统和图纸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说明各种设施的位置定位、材料的属性等,科学的图纸管理方法可以确保图纸协调的一致性,并为质量控制和监督提供支持。工程材料的管理:在机电设备施工的前期,对工程材料进行重点的管理,在材料的采购阶段就要进行资质的审查,对材料的供应以及材质等认真进行分析,做好评估工作,以免材料收到之后不合格要复检或退换,影响工程的进度。

2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

在机电设备的施工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图纸和相关的标准进行审核,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的方法正确,施工组织有序,并进行施工预算的计算。建筑机电设备工程施工包括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楼宇安全与智能化工程、通风空调工程、消防工程等系统的施工,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决定建筑使用质量的高低,下面重点论述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和通风空调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

2.1 给排水质量管理

给排水系统是机电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发展,因而除了在施工前严格审核图纸之外,还要在施工阶段灵活处理各种电气、排水方面的内容,凡是在机电设备施工阶段中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管材等,都要严格报检,优先选择工艺先进的产品。在管道的安装过程中,要确保预埋的准确性,并且加强巡查,对于有出入的施工现象,要及时的纠正,并检查上下道工序的衔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2.2 电气工程的管理

必须严格控制电气管材的质量,比如PVC管、镀锌钢管等要注意选取阻燃型的材料,预埋电线的电路尽量减少交叉和捆绑,管道之间连接牢固。住宅墙体上的接线盒安装符合要求,插座定位明确。当前机电工程中存在很多含有阻燃剂的PVC管,由于胶水不合格,常导致连接松动或密封性不好的问题,因而一定要选择质量合格的胶水,并及时处理被压坏的线管。此外,避雷装置对机电设备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检查是否存在漏焊、错焊等问题。

2.3 通风空调系统的施工技术管理

通风空调系统主要是注意预留通水、通风的孔洞,涉及到多个环节,如图纸设计、原材料购买和安装等,需要专业的协调配合。如果部门之间配合不善,将会造成后期工程投资的浪费,影响机电设备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在控制通风空调系统的质量时,需要检查冷冻机房的尺寸、管线接口、预留孔洞等是否达标。并且还要配合其他专业系统,确定风道的最佳走向。

3、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

机电设备施工的质量管理需要从技术设计、材料进场、人员素质和施工等方面进行管理,形成一个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公司高层到各分批负责人共同构成施工质量的控制体系。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如在建筑内安装配电站,存在安装顺序不当时,会导致冷水机组阻隔等问题,带来安全隐患。机电设备的施工期间,各部门需要密切配合,避免出现工艺或工序的错误,当遇到雷雨等极端天气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不仅要在图纸上标识出防雷的相关信息,还要在土建施工图上加以说明,避免给施工人员带来误解。配电设备是电气工程的核心,配电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影响整个设备的供电性能,因而需要购买比较先进的产品,从配电设计到最后的调试,都需要按照技术规范操作。机电设备的种类比较多样,技术更新的速度也很快,因而要适应机电设备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管理模式,尤其是对于一些先进的技术,要积极探索施工技术管理的方法,减少干扰或影响施工的情况。机电设备的施工完成时要进行验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需要在场,检验各项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办理移交手续。此外,国内外的机电设备产品很多,而进行机电设备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可以减少兼容性的问题,为施工技术的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因而标准化工作的意义重大。

4、结束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优化升级,就必须保证机电设备的质量维持在高水平,而机电设备的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论文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经验,论述机电设备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手段,论文限于笔者的学术研究水平,相关观点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 源.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策略选择与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2(10):93.

[2] 陈学君.浅谈选煤厂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J].河南科技,2013(01):147.

[3] 王 强,段晨东,何正嘉.机电设备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的数据管理[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09):208-211.

[4] 杨茂勇,张喻,陈国祥.机电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的建立与应用[J].港口装卸,2004(05):31-33.

篇2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BPR流程;点检法

1、概述

当前煤矿生产已经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开采,整个流程由不同类型的呈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一旦设备出现了计划外的维修或临时故障,都会影响到整个煤炭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因此对处于工作状态的各类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评估、预防机械事故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在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多,单靠管理人员,往往不足以应付这一庞杂的工作,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都会采取时候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的策略。这种传统的检修方法尽管也能够取得较好的预防事故效果,但会造成设备停机时间过多的问题,而预防性的检修也可能造成过渡检修或检修不足的问题。

对于像煤矿机械设备管理这一复杂问题,国内外学者都曾展开过一定的研究。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得到普遍认可的研究思路是依据预测与健康管理理论来对煤矿节点设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随着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显然,要对煤矿的各类机电设备都要做到状态预测和故障预防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所以应当以系统研究的角度,将故障检测与隔离、故障诊断、故障预测、健康管理和部件寿命追踪等能力进行整合,从而为机电设备的故障预测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将以煤矿为例,探讨机械设备对健康管理方面的问题。

2、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主要问题来自于设备检修经费不足,专项经费在管理方面也容易遭到挪用。此外,由于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煤矿不同部门之间所掌握的机械设备数据参差不齐,不同部门之间所掌握的数据出现矛盾的情况并不罕见。同时由于缺乏系统化的预防性检修和预测性维修制度,发生设备故障后一般都采取紧急抢修的办法,对故障缺乏预见性,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3、设备健康管理BPR流程

煤矿机械设备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从设备的采购、设备运行、再到维护与检修,都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最大可能的消除隐患。而从以上过程实施的步骤来看,呈现出流程化的特点。

因此本文借鉴BPR流程优化理论来研究煤矿机电设备在各个阶段的健康状况控制问题。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以下若干不同的阶段来展开讨论:

1设备前期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所需施工设备的资金预算和编制采购计划。在制定采购计划时最关键的因素是避免重复投资而造成资金浪费。应当是在对煤矿实际需要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来合理安排资金预算。

2设备运行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在设备的寿命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最长。因为设备出现故障一般都在设备使用的早期和末期。在中间的使用阶段发生故障的几率相对最小。因此在机械设备的运行管理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对使用中的设备做定期的健康状况检查,对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的使用、磨损、过往故障等数据做较为详实的记录,既可以有效的掌握机械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又可为日后的检修提供必要的参考。

3设备维修管理阶段 处于维修管理阶段的机器一般都是寿命的末期,此时需要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早做预防,这一阶段的工作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在保证机械设备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维修管理费用上来。如果自身不具备全面维修各类机械设备的能力而需要高昂费用,维修任务外包给修理单位,应当做好故障类型的认定工作。在机械设备故障维修拆解前和拆解后都应当做好现场记录工作,对机械设备的实际故障留下书面记录,既可以为类似设备的故障预防积累经验,又可以在计算维修费用时有理有据。

4设备租赁管理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煤矿可能需要借助特种施工工具才能展开正常的开采工作,如果单独购置此类设备,可能因为使用时间太少而造成巨大浪费。此时应首先考虑租借外单位的施工设备来完成。在需要租赁外单位设备时,应在管理部门审批和留下书面记录的前提下进行。此外,也可能存在本单位有部分闲置的机械设备,当存在外租机会时,应积极响应,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但这些活动都应当在管理部门认可的前提下进行。

5设备报废后善后管理

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是清理设备残值,更新可用设备的登记状态,完成单位资产的清算盘点等会计工作。同时应统计同一类型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过的故障类型、频率、发生时间等因素,为类似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积累经验。

4、设备健康状况的预测方法

4.1 设备健康状态演化曲线

煤矿设备的健康预测是设备健康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实践经验,可总结出某类机械设备在发生实际故障前的一些关键性的特征,如噪音、震动、挠度变化等。在设备出现这些关键性的故障预兆后(P点),到实际发生设备的功能性故障(F点)还有一定的时间,这一时间的长短以设备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理论上通常将这一时间段称为设备性能状态变化的“P-F理论”。而机械设备的寿命一般又都满足“浴盆曲线理论”,机械故障主要发生在设备使用早期和末期,设备健康的退化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从正常状态下降至功能效的过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可根据当前所处的健康状态及所承受的负载,预报系统出现故障的时间。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为“点检法”。

4.2点检法

点检法的核心思想是一定的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也可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维修。在煤矿机械的点检中,关键是确定各类机械的点检的部位、给部位的健康状况控制参数,以及实施设备点检的周期。

一般而言,点检法都针对的是设备的关键部位,尽管不同设备监测位置不一样,但都需要做好标记,以保证测试的是同一部位,从而确保点检的有效性。在选择点检的控制参数时,主要从温度、震动、噪音这三个主要对方面来进行判断。在参照设备设计标准和使用年限的基础上合理的确定其正常范围值。点检的周期和设备的安全重要性程度有密切关系,由图1可见,点检的周期显然不应当超过设备出现早期故障的时间点(如P-F曲线的P点),而在之前安排若干次点检,一般为这一时间段应为点检周期的3~4倍,当安全要求更高时,可进一步增加点检的频率。如图1中的曲线不易得到,还可采用最小费用原则来计算点检周期,其具体数值可由事故后的平均维修费用除以点检一次的平均费用,开方后乘以系统比例系数的方法得到,可用于普通生产设备的点检周期计算。■

参考文献

[1]郑来伟.基于状态监测的煤矿设备维修管理:[学位论文].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2]牛晓磊等.基于随机波理论的剩余寿命预测[J].四川兵工学报,2008,(6):70~72.

篇3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改善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常见技术问题分析

(一)螺栓、螺母联接。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行业不容忽视的重要装配。联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发生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联接过松的情况,使部件之间的装配松动,引发事故。对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不仅要注意其机械效应,更应注意其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产生发热一接触面氧化一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直至严重过热,烧熔联接处,造成接地短路、断开事故。对于一次设备及母线,联接线的并沟线夹、T型线夹、设备线夹、接线相等都可能产生程度不同的事故。因此,重视谨慎螺栓、螺母联接工作,对机电设备安装工艺和整体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二)工艺操作。

A:1、泵: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予和定子相磨擦,转子与壳体同心度差等,这些都是机械方面的问题;2、电机: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3、操作:主要是工艺操作参数偏离泵的额定参数太多,引起泵的运行不平稳,例如:出口阀控制的流量太小引起的震动等,这要求工艺尽量接近泵的额定参数进行操作。

B:1、泵:轴承损坏,转子与壳体相磨擦,泵内有异物等;2、电机: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电源缺相等;3、工艺操作:所送介质超过泵的设计能力,如密度大、粘度高、需求量高等。

(三)设备装配。

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电气设备装配工作提出几点问题:l、断路器弧触指及触头装配不正确,插入行程、接触压力、同期性、分合闸速度达不到要求,将使触头过热、熄弧时间延民,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2、电流互感器因安装检修不慎,使一次绕组开路,将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危及人身与设备安全;3、安装隔离开关时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接触面的电热氧化,触电阻增大,灼伤、烧蚀触头,造成事故;4、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装配错误,或装配时不慎掉人杂物,卡住机构,也将发生程度不同的事故;5、主变压器绝缘破坏或击穿。在安装主变吊芯和高压管等主要工作时,不慎掉入杂物(如螺帽、钥匙等,这些情况在工程实践中并不罕见),器身、套管内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安装错误,或者在安装中损坏,都会使主变绝缘强度大为降低,可能导致局部绝缘破坏或击穿,造成恶性事故。在机电安装实践中,望多注意,确保施工安全、顺利完成工作。

二、提升机电设备安装工艺技术的相关策略

(一)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设施选择。施工组织设计和设备、设施选择是经有关科技人员共同研究商定的,通过技术算和验算,既有其使用价值,又可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不要随便更改选用设备,否则会影响基础工作的进展。

(二)按预定计划开展工作。一个安装工程的计划排队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经过技术论证排出的,是有科学根据并有一定指导性的,不要随便改动,以免造成背工窝工,工程进度连续不上。

(三)对安装工作必须总体布置、统一安排。对大型安装工程来说,由于设备多,安装环节多,施工队中必须有一个统一指挥的机电队长(或项目副经理)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处理,集思广益,多征求职工的工作意见。因此对每一项安装都必须有总体布置,做到统一安排。作为管理人员对各项安装要了如指掌,对下一步该干什么、怎么干、缺什么材料和配备件,还存在什么问题等都要心中有数,该提前做的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到位,这样才不至于在安装工作中造成停工待料的被动局面。

(四)安装工作要有主有次,秩序有条不紊。要想达到短期开工之目的,安装工作必须有主有次,分轻重缓急。一个工程具备开工条件,首先得有电源,其次要有动力源,有捉升装得(包括井架、提升绞车)。只有对安装变电所、压风机,井架、提升绞车工作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安装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五)按设计技术要求施工。每一种设备的安装,是经过设计部门的计算设计出来的,都有很严格的技术要求,只有按设计技术要求施工,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流失和材料消耗。按要求施工,才能保证质量,保证安全。

(六)按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切不可一层安装完后不进行初操平找正,整体安装完后不精确操平找正,连接部位缺件,就二次灌灰,给上层安装工作带来困难,造成不好安、对不上、穿不上螺栓等尾工量多的现象,结果造成安装质量低,不合乎安装质量标准要求。每种设备的安装,都有一定的作业方式和工作顺序,不能急于求成,工序颠倒。例如:井架安装,常规作业方法是一层组装起后,进行初操平找正,然后逐层安装。井架安装完后,各连接部位必须一条不少地穿上螺栓,拧紧所有连接螺栓,进行整体操平找正。最后才是井架四脚二次灌灰。

(七)机电工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机电安装工程的意义。机电工在安装时,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一般安装知识,熟知安装标准,该找平的必须找平,该连接的部位螺栓必须一条不少,该穿地脚螺栓的部位必须一条不少:电工在设备供配电上应做到按规程规范接电,对供电设备开关、控制盘应做到提前检修,接好电后必须对设备进行试运转。这样,安装工艺才能做的又快又好。由此可见,提高机电工人素质,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通电调试及注意事项

笔者摸索出调试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一)要以“安全第一”为准则。包括人身安个和设符安全。不能急于求成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所有配电屏、柜和设备的送(受)由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实行“送(受)电令”制度。送电单位由专人负责、统筹安排:不论足送电还足受电,都要在双方监理的监督下完成;(二)必须遵循“五先五后”原则。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遥控);先载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三)形成有关工程调试数据资料。要求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有的监理人员只是用巡视的方法简单地介入调试过程,不熟悉调试情况和调试结果,对调试资料中的数据持怀疑态度,往往不及时签署或要求重新安排调试,造成资料延迟、失真或浪费人力、物力,也不能体现监理在关键工序的旁站监理作用。总之,工程实体安装完毕,必须清洁场地经过仔细的检查和准备后进行调试工作。

四、竣工验收检查工作

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应在自评、自查工作完成后,向项目监理部提交竣工验收报验单及竣工报告;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资料及工程实体质量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经项目监理部对竣工资料和工程实体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内建设单位提出资料评估报告。对一些竣工验收后工程移交前未来得及完成整改的问题,可征得安装单位的同意,做甩项处理,在监理的督促和跟踪下可以在工程移交后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 abstract 】 beca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mak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task is complex and hard, and therefore, the author is at present,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 key words 】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中,质量问题仍然困扰着工程项目的如期交付并影响预期效益的实现。虽然近年来国家相继制定了多部关于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大型工程项目质量的行政监管力度,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自身特点,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任务既复杂又繁重。故此,本文就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1.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

1.1项目决策咨询评估有待加强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评估是政府对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咨询评估的合理可行,才能避免项目的盲目性和决策失误。但中小型水利工程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够人并没有去实施。

1.2工程前期勘测设计的深度不如大型工程,设计不规范

某些个别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由前期工作经费不足,规划只停留在己有资料的分析上,缺乏对环境、经济、社会水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缺乏较系统全面地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址勘测资致使方案比选不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重滞后,整个前期工作做的够扎实,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

而设计单位普存在资质低、设计水平低、施工图不规范、图纸错误较多、结构不符合实际,设变更随意性大等问题。设计人员施工经验差,未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能力,考虑计规范较多,考虑施工现实条件较少,造成设计与施工的衔接有一定困难。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是采用国家拨款与地方筹集资金相结合的方式,而地方集资金是占很重要的部分。有些地方由于财政困难常难以垫付足够的前期勘测设费,待立项后有了资金又急于上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足够的经费进行前期勘测作,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勘测设计深度不够。有的项目更是由于政府的行干预匆忙上马,根本没有进行勘测设计等。

2.工程施工材料管理中存在问题

2.1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工程使用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属厂家生产产品,其砂石骨料通常使用坝址附近河床开采的砂石料或开采块石料加工制成品料。目前,有的厂家出厂的产品未达到国家标准,是伪劣产品,有的工程砂石骨料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因工程施工急需,只得“凑合”使用,造成混凝土质量不稳定。水利水电工程使用的钢筋、钢材及止水材料等也发现一些伪劣产品,原材料存在的质量问题将给工程运行安全留下隐患。

2.2施工中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从建筑物基础开挖、基岩灌浆处理到混凝土浇筑(土石坝体填筑),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安装,有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水利部、电力部部颁有关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出现的问题较多。例如,建筑物基础开挖施工中,有的承包单位为抢施工进度,不按技术要求进行控制爆破,造成基岩面爆破裂隙较多,起伏差较大,增加了基岩面整修工作量和混凝土回填工作量;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未按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施工工艺,出现入仓混凝土骨料分离,振捣不密实、漏振,致使层面结合不好,有蜂窝、架空现象。低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未按设计要求进行保温,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未按设计要求采取温控措施,致使混凝土裂缝较多,增加了补救处理工作量。土石填筑施工质量存在填料不合要求的未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分层碾压等间题。

2.3承包单位偷工减料引起的质量问题

有的工程施工单位层层转包,由于转包单价偏低,承包单位就搞偷工减料,为欺骗监理单位,就不择手段造假资料蒙混过关。例如某工程基础帷幕灌浆施工中,就发现有的承包单位改变水泥浆配比,降低压力灌浆,伪造灌浆施工记录资料。这种现象在隐蔽工程施工中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建筑物基岩固结灌浆和防渗帷幕灌浆质量,将给工程安全运行留下隐患。 转

2.4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的问题

有的工程金属结构加工制造工艺粗糙、焊接质量不良,安装误差较大等质量问题,造成闸门漏水严重,金属结构构件不能使用,需进行返工处理,影响了工程建设工期。机电设备存在着伪劣产品,不能正常使用,经常需要更换,给工程造成损失。

3.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

3.1水利水电项目专业多、项目多、而单项工程量多

这从建设管理的角度来看,具有另一种难度。若使用先进的大型设备,由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工程成本不能保证,若改用简化的办法,非专业队伍来施工,其质量就难以控制保证。

3.2水利水电工程一旦发现早期失控,为弥补损失而赶工,将严重地影响质量控制工作

在一些工程招投标中,压低临时建设费、不可预见费等,致使施工单位在经济上十分被动。这点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出现许多分包,甚至“隐性转包”的重要原因。包工队以更低单价拿到工程之后,经常挖空心思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

3.3施工单位现场管理力度不力,质保体系不健全,挂靠资质现象严重,施工水平低

项目部管理模式多是公司管理层加包工头,施工队伍设备投入少、技术水平低。施工主要技术工人及工程师配置不足,施工的主要核心管理网络不完善,缺少专业的相对固定的施工班组,造成施工组织的杂乱无章、低级错误不断。

例如:某工程局以低价中标一小型水电项目,中标后,该工程局为节省施工成本,只派了几十个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基本没有大的施工设备进场,同时引入多家分包队伍,施工过程中大多是以包代管,一个大约7000万的工程,进行了层层分包,最多时竟达到四层分包,进入施工工地的分包队伍多时达20家,工地上偷工减料的事不断发生,施工过程杂乱无章、低级错误不断,工程质量严重失控,同时工程进度也严重滞后。后来该工程局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要求与业主谈判,变更部分工程单价,业主见工程失控,只得进行适当的妥协,在这种情况下,该工程局才加大了投入,重新整顿、清退部分分包队伍,减少分包环节,才使工程建设得以进行下去。

4.工程监督管理中存在问题

4.1项目监督管理水平欠缺

项目法人中的组织机构人员质量意识淡薄,重视工期,轻视质量。项目部人员素质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随意性较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采用地方单价都较低,加上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差,是工程往往不能够按照计划进行,而一些地方矛盾也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业主对工程质量的重视不够,在口头上说质量第一,而在施工时当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就放弃了质量。

4.2不能严格执行合同

在招投标工作中过分的压低工程造价,工程变更随意性大,不能严格执行合同有关部门条款,不按程序办事,长官意识严重,行政指挥较多。某些工程不能很好地执行合同,而是主观的施工,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4.3工程管理中的服务意识较差

普遍存在工程前期手续不完备即开工,形成的地方矛盾较多,使施工方疲于处理各种地方矛盾,弱化了质量管理的精力。另外业主对设计及监理工作的过多干涉,对其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某些工程管理中的服务意识差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

5.结语

篇5

关键词:高职;机电一体化;省级精品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33-03

项目研究的背景与理念

进入21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我院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龙头,建设了工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矿山机电、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技术等5个高职专业,拥有在校学生2 300余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湖南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给专业建设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围绕“对接郴州及湘南片区机电行业产业,准确定位人才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特色,突出人才质量”的专业建设要求,在推进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造就一支“能讲、能做、能服务、高绩效”的教学团队,深化“六位一体”(课程教学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明确、具体、可检验的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构建教学模块;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做训练素材;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认知的规律及“教学做”一体化安排,促使和指导学生提高职业能力;课程考核以平时项目完成的情况和学习过程考核为主等六个要素紧密融合为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方法

项目建设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规划设计等方法,并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坚持以“依托行业、打造团队、优化资源、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专业建设的关键;坚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为核心,培育与发展“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坚持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突出专业带头人作用,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团队建设。同时注意做到:(1)处理好团队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2)处理好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关系。(3)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努力实现教学团队与创新团队的统一,课程体系改革与学术创新的统一,转变教学方式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统一。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1)提出并实践了“四坚持、四突出”(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职业性与技术性;坚持服务经济建设,突出地方性与行业性;坚持校企合作,突出合作性与互动性;坚持理论与实操结合,突出关注前沿技术的最新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思路,形成了融入行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特色,建成了湖南省精品专业。(2)基本形成了“校企双元、工学耦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元”即在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与评审、方案实施与过程控制、实施条件与环境、质量评价与监控、方案优化与整改等方面,努力实现深层次、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态势和动态调整机制。“工学耦合”即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紧密耦合,努力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群)能力需求、教学内容对接岗位职业活动、人才规格对接就业市场要求。(3)创新了“校中厂、厂中校”实践教学模式,政、校、企合作共建了一批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开展了广泛的来料加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活动,形成了专业教学系列产品。

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的能力本位型专业课程体系 (1)提出了“三对接、三确定”(对接岗位设课程,确定课程体系;对接实践抓教学,确定教学内容;对接就业育人才,确定评价标准)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构建了基于郴州机电行业典型工作任务、真实生产过程和工作现场的“432”能力本位型专业课程体系。“4”即课程结构以培养基础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零距离”就业能力四层能力为主线;“3”即理论讲述、课堂实训、工程实践三重教学融于一体;“2”即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证书双证结合。(2)对接郴州及湘南片区传统优势产业“两矿”和优先发展的装备制造产业,构建并实施了符合地方经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并完善了促进教师队伍成长的有效机制,打造了一支优秀教学团队 (1)提出并实施了“三引、三进”(车间引入学院,产品引入校园,现场专家、技师、引入课堂,教师进入企业,学生进入岗位,教学进入现场)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新思路。(2)建立并完善了促进教师队伍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促进优秀人才成长的系列规章制度,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能讲、能做、能服务、高绩效”的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培养造就了全国高校教学名师、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各1人,湖南省学科专业带头人3人、教授2人、副教授新增10人,团队教师全部达到“双师”素质要求。

建成了集“教学、应用技术研发、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体验”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机电技术创业园”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新建、改建、扩建了一大批适应“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的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创建了既能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需要,又能基本满足相关专业群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体验需要的“机电电子技术创业园”。(2)创建了华中电力监管局长沙电力监管所郴州“低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基地”、“郴州市电力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了内容广泛的社会培训。(3)创立和完善了以课程项目、专业综合项目、生产性项目为基础,以多形式、多层次课外实践活动为补充,以顶岗实习为关键的实践教学体系。引进企业原材料和特殊设备,学生在企业技师和学院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按照产品加工工艺与流程,广泛开展来料加工等生产性实践教学,形成了专业教学系列产品。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既解决了专业实训的设备、资金和效益问题,又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零距离”上岗能力。

创建了“六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1)提出并实践了“六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得到较大提升。(2)教学改革成果和成功经验在省内外得到推广应用。2007年,“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首先在学院全面推广实施,并得到湖南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关注与充分肯定,多次在全省职业院校领导会议上推介,2009年,先后两次指定我院院长在大会上作教学改革典型发言,省内外先后有十余所高职院校组队来我院学习交流。

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 (1)提出了“以高职教育理念更新为先导,根据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教材建设思想。(2)编著出版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8种创新型系列教材、1种高职课程“六位一体”教学设计范例、5种专业核心技能模块化教学辅导教材。(3)基本完成了共享型网络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素材资源为补充,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将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资源全部上传到职教新干线教学空间和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网络空间,满足了教学、培训、职业鉴定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为省内外同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借鉴。

提升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1)专业的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在校生人数由2006年的140余人发展到2012年的846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100%,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远高于校内其他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2)面向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培训卓有成效。专业依托校内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年均开展师资培训、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近千人次。(3)团队教师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应用技术研究服务成效显著。近五年来,团队主要成员共主持国家、省、院级研究项目24项,其中,3项获国家专利,1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技术通过省级成果鉴定,1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铁道部高新产品创新铜奖,1项获广东科技三等奖。(4)取得了一批专业建设理论的新成果。发表专业建设研究论文共17篇。

强化了专业管理,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1)创新了常规管理理念,提出了以“七强化、七推进”(强化体制建设,推进管理合力和综合效能;强化精简高效,推进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强化绩效考核,推进师德师风和创新力提升;强化职教特色,推进管理的开放性和针对性;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服务质量和环境优化;强化过程监控,推进办学效能提升;强化民主监督,推进阳光办学)为内涵的专业常规管理理念。(2)引进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实施规范化管理。2005年引进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建立了《ISO9001教育教学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了专业建设负责人制,使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3)建立和完善了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专业以现代职业教育规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为引领,运用“三引、三进”,建立和完善了面向就业市场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综合训练项目、教学考核等动态调整机制。(4)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三年来,学生“双证”获取率100%,年度就业率100%,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96.20%、97.50%和98.70%,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0%以上,毕业生在郴州就业的起薪点明显高于一般专业及省内其他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的平均水平。2008~2012年连续5年组队参加全国、省、市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

创新点

实践创新 创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造就了国家级、省级高校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各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将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省级精品专业;创建了中央财政支持的教学实训基地、行业培训基地和区域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理论创新 提出了建设一支“能讲、能做、能服务、高绩效”教学团队、“四坚持、四突出”的专业建设理念;提出了“对接岗位设课程,对接实践抓教学,对接就业育人才”的课程体系和项目式、模块化教材建设新思路;实施了“六位一体”教学方式,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专业管理方面提出了以“六强化、六推进”为内涵的专业常规管理理念,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科研创新 经过4年的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共完成或主要参与完成教育教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项目24项,其中,4项技术获湖南省科技成果鉴定,变形锌合金CONFORM连续挤压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获铁道部优秀成果铜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郴州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获国家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公开发表教育教学与专业研究论文43篇,编著出版了8种国家级教材、5种校本教材、1种“六位一体”教学改革案例。

质量创新 近四年来,我院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获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三等奖2次;获省级就业知识抢答赛三等奖1次。

成果推广应用 项目建设研究的主要成果不仅使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受益,而且对全院各专业及省内外同类专业也有示范性作用。(1)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培养造就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的做法和经验在全校普遍应用,在全省有示范作用,在全国具有推介价值。(2)“六位一体”教学改革在省内外课程教学改革中有较大影响。教学改革的成果与经验多次在全省职业院校领导会议上推介,省内外十余所职业院校前来交流学习。(3)高职高专工作过程导向“六位一体”创新型系列教材被全国30多所高职院校采用,2万多师生受益;《电工基本技能》、《电气控制技术》、《机电设备故障论断与维修技术》等12门主干课程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对同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具有促进作用。(4)团队成员开发的“义务教育督导评估系统”软件成为郴州市教育局教育督导评估指定使用软件,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为郴州市强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解决了“有色金属合金连续挤压加工”关键技术难题,获企业高度评价;沥青洒布车专利技术在郴州筑路机械厂推广使用,年实现利税近百万元;依托“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基地”、“低压进网作业电工培训基地”、“郴州市电力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培训社会进网作业电工近千人次,已经成为区域内行业技能培训中心。(5)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承办郴州市中职教师培训、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在郴州市职业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6)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浅谈地方性高职院校专业与企业的对接》等专业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论文43篇,在学术界有借鉴与促进作用。(7)引进企业原材料和特殊设备,利用课程实习开展来料加工,形成专业产品的实践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实训项目、资金、设备和技术等诸多矛盾,在全省乃至省外有较好的示范效应。(8)专业建设的各项措施在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稳中有升,毕业生供不应求。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是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对于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行业办学与非行业办学创建精品(特色)专业的政策扶持与导向应当有所不同,因此,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既不降低标准和水平,又能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均衡发展。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如何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校、企、政三方联动的合作育人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打造专业特色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是随着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发展形势的变化,如何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以及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均有待继续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20.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7.

[3]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人才培养2011年度报告[EB/OL].[2012-03-28]..

[5]李军雄.地方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44.

[6]黄玲青.“六位一体”课程模式高职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124.

篇6

论文关键词:水电厂;设备;管理

湖南沅陵凤滩水电厂(以下简称“电厂”)于1978年建成投产,共安装4台100MW混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400MW。由于设备运行30多年,设备老化问题严重,机组发生了转子磁极阻尼条损坏、转子中心体及排水环开裂等一系列重大缺陷,电厂安全生产局面一度陷入“两多一少”(主设备问题多、机组强迫停运次数多、发电量少)的艰难困境。通过对设备进行综合治理,积极开展设备管理创新,电厂解决了因主设备先天不足而困扰安全生产的难题,在水电厂设备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设备管理的主要做法

电厂在设备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包括:科学决策、推行点检、优化工序、技术革新、国产化改造、从严管理六个方面。

1.科学决策,安全、效益两不误

在应对投产初期的主设备重大隐患时,电厂当初面临两种方案可以选择:其一,是4台机组全停不发电,逐年、逐台对隐患机组进行维修。其二,是预防重大设备损坏事故,边发电、边维修。通过认真研究和反复论证,电厂确定了“以建立预案体系为保障,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国家投资损失”的工作思路,在制定“重点设备定点定修措施”和“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前提下,科学做出了“边发电、边维修”的决策。针对阻尼条损坏、转子裂纹、排水环裂纹等系列问题,采取定点人工监测、定期停机检查等一系列重点设备定点定修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了大量主设备缺陷,避免了设备事故,同时获得了较好的发电效益。

2.推行点检制,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2009年,公司大力推进点检制管理,水电厂以此为契机,在设备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推行了点检制。

第一是建立点检制度体系。建立了包括组织体系、点检管理标准、点检技术标准、定修策略及各类支撑文件在内的点检制度体系。设备管理按照机械、电气2个专业分工。点检技术标准在“八定”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日、周、月点检工作卡和日、周、月点检路线,并以定期试验、维护标准、检修管理标准做补充。设备定修策略在按照预防检修、预知检修和事后检修进行设备A、B、C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发电设备检修导则》检修等级界定、技术监督周期及运行经验后,以表格形式制定。设备定修策略注重以“状态检修”为主,各辅助设备的检修以开展D级检修与定期检查保养为主,机组等主设备的检修,在满足技术监督周期要求的同时,计划检修与定修相结合,并对每个设备的检修进行三年的预安排。

第二是解决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推行点检制的初期,发现由于检测点列得过多过细、点检数据大而杂等原因,存在点检走过场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点检工作的有效性,一方面对点检标准体系中的点检部位和点检项目进行了优化和调整,选取其中能准确反映设备健康状况的关键点进行长期重点监控,并逐步建立点检监测数据库系统,以便于统计分析和观察变化趋势。目前已经结合设备健康状况开展调速系统漏油量、GIS微水含量与压力变化、排水环振动等10多个重点设备关键参数的运行趋势分析。通过对重点设备的关键参数进行运行趋势分析,较好地掌握了重要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为机组运行工况的调整、机组检修计划的安排、检修项目的确定以及设备隐患的排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埋“地雷”抽查等形式,对点检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点检不到位、点检数据不真实、消缺不及时等现象及时进行考核,督促点检制的有效执行。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有效避免了点检走过场的问题。

第三是注重设备缺陷管理的检查、监督与考核。将全厂所有设备的管理责任细分到每个岗位,要求设备缺陷处理不过夜,对不能立即处理的重大设备缺陷必须采取预控措施,进行挂牌督察处理;汛期坚持开展设备缺陷周分析,布置、落实防范措施;每月坚持开展设备运行分析,检查设备缺陷处理情况,总结设备缺陷分布规律,不断改进;将设备消缺率、非计划停运率等指标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范畴,特别是对重大缺陷的处理实行重奖重罚、考核兑现。通过采取这些严格的管理措施,使设备缺陷得到及时消除,保证了设备健康水平。

第四是加强过程控制,提高设备检修质量。按机组检修级别,分类清理检修项目的W、H点,建立完整的W、H点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W、H点的关闭流程,点检员严格按标准进行现场签字验收。通过执行W、H点验收制,高质量地完成了水轮机轮毂解体大修、受油器解体检修、组合轴承局部解体检修、主轴密封衬套修补等一系列重大检修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设备检修质量。

第五是强化培训。人员素质是保证点检有效性的必要措施。针对点检制的推行,长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第二专业培训活动。电厂成立由厂领导任组长,部门负责人、综合部培训专责及分部培训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部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岗位技能培训计划和第二专业培训计划;领导小组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分部和个人绩效考评挂钩。通过强化培训,一方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为点检制的推行提供了人员保证;另一方面加快了新学员的成长,充实了后备技术力量。

通过点检制的推行,电厂各部门职责界限更加分明,设备日常维护更加到位,设备检修更加规范。实践证明点检制是提高设备效率,延长设备寿命,保证安全生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优化工序,提高检修工艺水平

为尽快消除主设备重大缺陷,采取不断优化检修工序,缩短维修周期的措施,集中解决主设备问题。2009年进行1#机磁极处理,厂家制定的维修工期为60天,电厂通过认真研究,自制专用工具,创造性将“拆尽重装”工序改进为“拆一装一”工序,有效解决了磁极更换过程中转子不平衡、盘车困难、施工进度缓慢的问题,将处理一台机组的工期缩短到了20天。2001年至2009年,先后完成了4台机转子磁极临时处理和永久更换、4台转子中心体裂纹处理、4台机排水环裂纹处理等维修工作。

2008年1#机轮毂首次进行解体大修,对两道关键工序进行了优化。一是在导叶套筒的安装过程中,套筒磁力钻定位钻孔和定位攻丝是关键工序,怎么做得更好更快?经过反复研究,打破常规的钻孔方式,采用自制的定位钻孔工具,创新了“全定位攻钻法”,通过此道工序的改进,保证了攻钻的质量和同心度。二是采取受油器局部解体的全新施工方法,省掉了受油器与大轴延伸轴间隙调整的工序,至少节省7天工期。这两道关键工序的优化,不仅减轻了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几率,保证了检修质量。

4.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提高设备可靠性

为改善投产初期二次设备不可靠、机组非计划停运频繁发生的不良状况,采取到同类电厂、制造厂家、科研单位进行设备调研,征集合理化建议、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召开技术革新方案研讨会等措施,实施了大量技术革新项目。成功解决了机组辅机电源不可靠、机组自动化及保护元件误动作、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不完善、调速系统不稳定等问题,设备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不断提高,机组非计划停运得到有效控制。

针对主轴密封衬套磨损严重问题,大胆采用高科技新型材料贝尔佐纳超级金属进行修补,修补后的主轴密封,其强度和精度均达到设计要求。这种局部修补的新方法与整体更换衬套的传统方法相比较,既节省了人工,又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

5.探索国产化改造工作,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电厂机组及其辅助设备都是进口设备,其关键备品备件的价格昂贵,有的甚至已经停产。为降低维护成本,采取多项措施实施国产化改造工作,一是组织人员考察国内生产和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对进口关键备件进行测绘、试制,打通直购渠道。二是对于一般的易损易耗件、对材料无特殊要求的机加工配件以及外围、辅助系统的设备优先实施国产化,对材料特殊、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根据技术条件和实际情况逐步开展国产化工作。目前已经完成部分仪器仪表、自动化元件、机组同期装置、机组PT、CT、水轮机调速器、励磁变压器、计算机监控系统等设备的国产化改造,大幅度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

6.从严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执行力

再好的设备管理措施,如果执行不到位,将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从严管理是提高设备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手段。电厂从严管理是指要求严、制度严、考核严。首先是树立和强化“严”的意识,强调“服从也是硬道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让员工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从严管理的必要性,培养纪律严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其次是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流程,努力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依,用制度管人管事。三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坚持违章下岗,严格考核。多年来,电厂在设备管理方面一直坚持从严管理的工作作风,为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设备管理的成效

多年的设备运行管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避免了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

在主设备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科学决策和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了一系列重大设备隐患,截止到2011年9月24日,电厂连续安全运行3000天,没有发生重大设备损坏事故。

2.设备可靠性指标不断提高

机组等效可用系数逐年提高:2004年为74.83%,2006年为94.5%,2010年为96%。

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大幅度下降:2004为24次,2006年为4次,2010年至今为0次。

篇7

论文摘要:专业特色建设,对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增强社会竞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建筑类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专业特色,进行较为细致的探讨。建筑类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原来的十多个本科专业合并而成,可见该专业的涉及面相当宽广。其业务培养要求中指出,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在这样一个基本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各个高等学校如何根据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扬长避短,制订针对性更强、更切合实际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十分必要。我们在进行多次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力求突出特色,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站有一席之地。

1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也应多样化。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属于一般本科地方院校,根据我院战略发展纲要及人才培养规划,确立“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在学院办学定位前提下,我们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宽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实验室成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

2就业目标

比较重点院校,我院学生的入学成绩显然较低,尤其高等学校扩招以后,进入我院学习的生源质量进一步降低,如何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经过对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发现,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全国大大小小的IT公司、弱电公司、设计院等部门,大多数学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因此就业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这样的就业目标,我们对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做出进一步调整,基本要点是:强化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增设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依托我校与建筑相关的专业,设置智能建筑专业方向;开设其它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别强调电子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参加各种科技比赛。从而扩大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

3专业特色建设

处在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3.1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的设立

建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它的专业特色,我们认为应紧紧依靠建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设立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1998年我们在9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立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如表1所示,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基本成熟。智能楼宇控制(既楼宇自动化系统)属智能建筑范畴。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综合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电气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建筑物成为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办公自动化功能和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建筑。实现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系统称作楼宇自动化系统(或称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简称BAS)。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含义是将建筑物内的各种机电设备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适应了现代建筑电气行业的迫切需要,满足了建筑电气行业中从事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物业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近几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且大部分学生被分配到建筑行业。

3.2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工程型应用人才的总体特征是“能设计、会操作、懂管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对此,我们除了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根据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整体优化实验教学选题,重组实验教学,增加独立的综合实验课程,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从实验中领略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增设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其中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涵盖:《ComputerControlTechnology》、《DSPTechnologyandApplication》、《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实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涵盖:《智能建筑设备》、《安全防范》、《电气控制与PLC》、《电缆电视技术》、《智能建筑及小区总体方案设计》等课程的实验。同时,由学生参与组建我院“智能建筑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智能建筑实验室”已正式批准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样,其它信息类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增加相应的综合实验课程。

中国-(2)因材施教,以“优生导师制”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为加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挑选优秀学生,创建各种人才创新基地班,并配备具有丰富实践(工程型)的老师作为他们的导师,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些科目,或直接进入老师的科研课题组,接受科研能力的训练,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进行特色培养,以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将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信息类人才培养领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由于采取因材施教,近年来,我们取得如下成果:培养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二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安徽区二等奖一项”、“西蒙杯征文竞赛(智能建筑)二等奖一项”、“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银奖一项、铜奖一项”。

(3)开设综合课程设计,体现职业培训技能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工程师,但大量需要的是工程师。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在原有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开设部分综合课程设计。如电子信息专业开设信息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和智能建筑综合课程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覆盖工程训练的各个环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调试,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既培养工程能力,又积累工程经验。职业化素养训练应训练学生工作的规范性,综合课程设计引入一定的工业界规范与标准来进行学生职业化素养训练,同时,包含一定数量的符合工业界需求的辅助工程工具的使用训练。

4结语

我们还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信息类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是我院在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创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有用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体现建筑内涵,是建筑类高校的优势和特色,是其它类型的高校无法比拟的,是电子信息与建筑两大学科相互渗透的具体实现。它所培养人才,将会占领它所独有人才市场。

参考文献

[1]陈怡.教育本质和通识教育.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年会论文集.2005.

篇8

【关键词】水库;加固;病害;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开始向着影响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例如现在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投入,尤其是水库建设成为现在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为水库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饮用水基地,需要保持一定的蓄水能力,同时对水质的要求提出了严格的标准,这也就需要水库附近进行生态保护和污染源的控制。还有一些水库是为了蓄洪,调节下游水量的目的,这也需要在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病险水库的升级改造力度,提升水库的蓄洪能力,在整个河流的调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现在的水利发电主要还是依靠水库的建设,利用落差势能进行水利发电,水利发电已经成为现在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

二、基于案例分析水库病害特点

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是由于国家的地域面积较大,地形结构复杂,很多时候很难满足现实水库除险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资金不足,很多病险水库有待及时加固升级。堆子冲水库是陆良县境内的一个小型水库,水库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2013年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坝体加高工程,整体的水库自然环境较好,具有很高植被的覆盖率,坝体的上下游的高度差在近两千米,这个水库的主要作用就是农业用水,同时也有蓄洪作用,属于小二水库,农业用水的辐射面积在400亩以上,对下游村镇近千人的蓄洪任务。现在专职管理人员一人,负责水库的蓄放水工作。目前,国内的水库经常出现的病害有以下特点:

第一,坝体的高度不能满足现在社会对于水库的要求。现在水利发电、蓄洪能力、饮用水源地保护等诸多要求整个水库的坝体高度要向着更高的方向升级。坝体不高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水库的蓄洪能力进一步降低,在汛期不能起到很好的蓄洪,调节洪峰的能力,失去了水库最为本质的作用。在2013年的时候,堆子冲水库进行了一次坝体加高工程,有效提升了水库的蓄水能力。

第二,抵御地震的级别进一步降低。很多水库就是建设于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之间,一些水库带病工作,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例如抵御地震的等级就是一种主要指标,很多水库长期存在年久失修,抗震等级不断下降,在上个世纪建设的这些水库在设计之初关于抗震等级要求都不是很高,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水库安全以及水库提坝高度的要求,很多的水库的抗震等级需要及时加强。

第三,坝体的整体结构存在一些安全问题。现在一些水库的坝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险情,例如断面不够,坝体不稳,护坡上存在一定隐患,这些都是与当时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使用有着一定的联系,可以是当时的水泥不达标,混凝土的配比不好,还有就是施工材料有着一定问题,都可能造成最终的坝体结构上的问题,给现在的使用带来威胁。堆子冲水库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水位线、浸润线等水文的观察标记,在排水结构设计等方面也没有具体的涉及。

第四,水库的渗流过大。所谓渗流是水库蓝水蓄洪的主要指标,一旦渗流达到一定值之后,水库的安全将造成严重威胁,间接威胁到下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渗流过大的原因很多,例如:水库的长期没有进行坝体维护,造成很多自然风化还是蚁虫侵蚀,从而使得水库渗流加大。另外还有就是水库坝体加高,水压对坝体的影响进一步加大,长期的高压作用也会使得坝体的渗流压增大。堆子冲水库渗流情况已经出现,在坝体与岸堤之间,还有基础部分都出现了很多渗流现象,还有的地方出现了混凝土脱落,出现一些裂缝等问题。

第五,放水设施的老化。由于放水泄压的设备都是在水库的下部,由于长期受到高压水势的影响,很多的放水泄洪的设施都压力最大,受损也是最严重的,修补难度也是最大的,很多需要进行水下作业,因此问题还是最多的。堆子冲水库的溢洪道设计在左岸,与左坝端之间的距离为12米,进口底高度近2千米,最大出水量大于2立方每秒,下游为自然形成的河流。例如,涵洞出现裂纹,渗水等现象,对坝体的影响最大。现在水库的放水闭闸没有专门的机电设备,完全依靠人工作业完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

就堆子冲水库整体的评估,就其坝体的安全行,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有着诸多问题,现在该水库的管理水平也是比较差,已经不能适应现实运行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标准,这样的水库就是属于三类坝,必须进行除险加固工作,不然将直接威胁下游的人们正常生产生活。

三、基于案例分析除险措施

(一)提高坝体高度

随着水库承载能力的提升,很多时候需要对坝体进行有效提升,以加大坝体的抵抗水压的目的,在水库改造的过程中经常采用这种手段进行坝体的加固,具有有放浪墙和大坝。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坝体的蓄洪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水库的使用范围,主要的措施就是在原有的坝体上开设钢筋,进行交界面的混凝土的加固,这样就可以提高坝体的抗压,抗震等级了。堆子冲水库于2013年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坝体加高工程,有效提升了水库的蓄水能力。

(二)防渗流处理

防渗流的方式和技术很多,关键还是在于查找渗流处,准确定位渗流处之后,就可以开展下一步的防渗措施,可以进行防渗墙的加固工作,对水面上的进行正常的混凝土加固,对于水面下的渗流处需要采用一些特殊方法进行加固除险,在建筑材料方面需要选择更多优质的材料,具有耐腐蚀,耐氧化等特点。例如,在堆子冲水库的防渗流处理主要针对的是两个部分,分别是输水涵和溢洪道,该水库的这两个部分是渗流最为严重的地方。输水涵的砌石的灰缝脱落较为厉害,对整个坝体有着很大的威胁,防渗流工作难度很大,最后经过专家论证,对渗流严重的地方采用填充浆石的方法进行,同时建设一个机房进行开闭闸口的工作,实现更好的防渗流效果。在溢洪道的基础为风石侵蚀严重,很多地方出现了一种成块掉落的现象,对原有的M7.5浆砌石梯形护坡和DN1000混凝土预制管进行拆除,进行混凝土作业,还可用于人员通过。

(三)其他措施

关于水库的一些配套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升级改造。例如,在堆子冲水库的改造中,就针对坝体监测工作设立了2两个校核基点,6个观察基点,9个位移标点水标尺达到26米,浸润线的观测点设立的3个,同时新建管理站一座。

四、结语

目前,国内的中小水库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没有维护资金,缺少人员的有效管理,出现了一些水库坝体渗流、蓄洪能力降低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行有效的除险加固工作,不断发挥水库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怀智,胡江,吴中如,等.大坝体系使用寿命评估模型[C].2012年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监测专委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11:112-113.

[2].郑守仁.我国高坝大库建设及运行安全问题探讨[C].水库大坝建设与管理中的技术进展――中国大坝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0:156-157.

篇9

关键词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转型升级

1新常态下煤炭企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企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前几十年中被社会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以及煤炭企业的高速发展所掩盖。在煤炭开发和利用方面,煤炭企业盲目追求开采量,且生产效率低下,机械化程度低,技术装备落后。企业科研投入低、创新能力弱,缺少对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同时,煤炭企业在开采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造成水资源、土壤和空气的严重污染,与煤炭共伴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煤炭利用方式粗放,主要作为燃料使用,终端消费比例高,加工转化的比例低,导致综合利用效率低。在经营管理方面,煤炭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各种项目盲目上马。企业中存在大量低效无效资产和设备,生产经营成本高企。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能源形势的变化,煤炭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些新的挑战。目前,互联网理念、先进信息技术正在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传统行业正在形成以智能化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新模式、新业态。煤炭企业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是其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近些年来,世界能源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由于已经大规模推广使用廉价的天然气代替煤炭,使得其对煤炭的需求不断下降。相反,一些中亚、南亚和西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对煤炭的需求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支持国内过剩产能“走出去”。在此背景下,煤炭企业如何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其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2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煤炭高效清洁开发与利用

2.1推行煤炭高效、绿色开采

煤炭开发的问题在煤炭企业中长期存在,并且饱受诟病,也是煤炭企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煤炭的开采量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同时参考企业的人力、物力和矿区资源情况。煤炭企业要建立相机决策的生产组织体系,根据市场需求精准组织生产和运输。要大力提高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和掘进机械化程度,优化生产系统,降低生产能耗。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对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研究攻关,提高人均开采效率,实现煤炭生产的集约化、高效化。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炭企业也要充分考虑矿区环境的承载能力,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企业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等环节,都应该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环保标准,针对矿区不同的地理特征采用不同的绿色开采技术,例如保水开采、充填开采和矸石不升井技术,减少对高硫、高灰煤矿的开采。煤炭企业在采煤的同时也要促进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矿区循环经济,力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其中,煤矸石既可以用于回填因采煤而产生的土地沉陷区,也可以与粉煤灰共同使用制备建筑材料;煤炭中含有镓、锗等金属元素,企业可以对其进行分离、回收,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矿井水经过处理,也可以进行产业化利用。

2.2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和深加工

煤炭洗选加工和深加工是我国未来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它一方面提高了煤炭产品的使用效率和附加值,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煤炭产业摆脱生态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煤炭洗选可以有效去除煤炭中所含有的硫分、灰分和有害元素,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例如:电煤灰分每降低1%,发热量将提高200~360J/g,且每度电的标准煤耗减少2~5g;工业锅炉和窑炉用洗选煤,热效率可提高3%~8%,节约煤炭10%~15%,同时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显著减少。因此,煤炭企业应该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提高原煤洗选比例。煤炭企业要在煤矿附近设计、建造选煤厂,直接将开采出来的煤炭进行洗选和分质分级。在此基础上,不断降低煤炭洗选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高效分选,提高煤炭质量,增加煤炭品种。煤炭企业应该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努力推动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和化工原料并重方向发展,提高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例如,神华宁煤集团主动适应国家的煤炭产业发展导向,建成400万t/a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可以生产油品405万t/a,是目前世界上单套装置最大、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因此,煤炭企业应该以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为示范,快速推进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化学品等生产制备项目。同时,加强煤炭深加工产业的技术开发投入和推广应用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3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煤炭的生产、经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性、系统性过程,煤炭企业应该建立一整套从生产、经营到管理的管控体系,推动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神华集团积极探索出了一种“轻资产”的经营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其他煤炭企业的转型提供了借鉴。2016年神华集团实现产煤单位生产成本108.9元/t,比2015年同比下降8.9%。“轻资产”经营模式的核心就是将固定成本控制在较少的范围,降低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经济研究中,总成本是由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两部分构成。长久以来,固定成本被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不随着业务量变化而变化。因此,相对于变动成本来说,固定成本的管理一直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尤其对于煤炭行业而言,固定资产投入相对较高,流动资产投入相对较少。因此,有效降低固定资产的投入比例,既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所摊销的固定成本从而提高利润,又可以使企业能够灵活应对煤炭行业的周期性变化。具体来说,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对现有的庞大资产、项目和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分类,将一些辅资产和业务通过混合所有制或外委的方式逐步转移出去,将有限的资金聚集到核心业务和关键技术相关的核心设备上来。其次,严格控制项目,避免盲目上项目,凡是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计划都应遵守“无论证不立项、无立项不计划、无计划不资金”的原则,使成本管控贯穿于工程设计、生运营、系统改造的各个方面。然后,积极盘活低效资产,采取多种方式对闲置、废旧资产进行处置,比如拍卖、网上挂牌交易以及回收承包等。最后,对于一些大型设备,特别是使用效率不高的设备,可以采取租赁经营的形式获取,按运行时间或者使用次数向供应商支付租赁费用。除此之外,煤炭企业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制,完善成本责任制度,并且按季度对成本利润指标进行考核。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运用资本运作和财务杠杆优化资本和债务结构,加强对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的管理,降低财务成本。加强物资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规则,降低吨煤配件材料消耗。

4融合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能源”管理模式

在煤炭消费强度降低、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必须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强大动力改造提升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促进煤炭企业快速发展,为煤炭企业创新力。首先,煤炭企业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各种硬件投入,并逐步提高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的比例。其次,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完善生产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工作面图像监测系统,同时加入数据管理系统和专家决策系统对煤炭的生产进行管理。采用先进技术如物联网技术对矿井的状态(如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气压、温度)和各种机电设备进行监测,实现全面的感知,确保煤矿开采的高产高效,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最后,在煤炭的销售过程中,煤炭企业应该积极开拓线上业务,推进煤炭销售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提高经营效率。煤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采取多种方式煤炭价格、物流服务、供求信息等,实现与用户直接交易,降低销售层级和成本。

5适应国家战略,全方位加强煤炭国际合作

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通过与沿线国家合作投资,支持其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支持国内制造业走出国门,支持国内产能过剩的行业到这些具有巨大需求的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推动国内过剩钢铁、煤炭和水泥等的消化。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煤炭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寻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来说,煤炭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同主要煤炭消费国和资源国的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进口国内比较缺乏的优质煤炭和炼焦煤,同时出口过剩的动力煤、褐煤等;二是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国外企业合作进行境外的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和运营;三是承包境外煤炭工程项目,同时出口成套设备、先进的技术服务和管理经验。煤炭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注意国际化的经营风险。在开展国际贸易时,要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在合作进行资源开发或者项目承包时,要加强投资决策前信息的分析研究工作,做好境外项目资源评价、项目评估,确保经济可行性。同时,煤炭企业要积极培育和引进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保障。

6结语

新常态背景下,煤炭行业已彻底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格局,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煤炭行业升级转型、提质增效更加迫切。煤炭企业必须积极改进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推动煤炭的高效清洁开发和利用,多措并举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煤炭产业,全方位加强煤炭国际合作。只有这样,我国煤炭企业才能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实现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史跨越。

参考文献:

[1]牛克洪.未来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方略[J].中国煤炭,2014(10)

[2]赵志国,张东晨,闵凡飞.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煤炭清洁利用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3)

[3]张熙霖,柳妮.煤炭企业“三去一降一补”的实践与策略研究———以神华集团为例[J].煤炭经济研究,2017(1)

[4]张科利,王建文,张少龙.去产能形势下煤矿生产经营管理策略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6(6)

篇10

土木建筑施工领域是我国各行业中事故多发,因工致病、致残、致死较多的高危行业。国家安监总局统计数据分析显示,2009年,建筑施工坍塌坠落较大以上事故多发,因施救不当造成的重大、较大事故时有发生,包括非金属矿、尾矿库、隧道施工、铁路交通等行业较大涉险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可见,土木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工程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和建设的重要方向。2002年,石家庄铁道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国内率先开设并确立了以土木施工安全技术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方向,依托我校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学条件的国家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办学平台。

安全学科是理、工、文、法、管、医等学科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土木工程也涵盖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地下工程等近十个专业。因而,土木安全技术与工程要求学生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非常广泛,不但要求学生具备传统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中最基本的“懂技术、会管理”,而且要求具备土木安全工程的实践技能,即综合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安全技术人才。由此可见,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必须贯彻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伴随着现代化实践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专业教学领域中日渐广泛的运用,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也开始萌生、发育与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土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实践教学的特色办学理念

实践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通常,实践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在高等教育强调重基础、淡专业、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下,安全工程的教学培养体系中,学生四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学习公共基础课、人文社科类课程。同时,安全专业要求必须开设的安全类基础课和平台课也需要大量理论学时,由于受到本科教育年限和总学时的限制,特色专业技术类课程学时安排非常紧张,很多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实用和现场特别紧缺的技术课程无法开设,课程设置困难,顾此失彼,课时捉襟见肘。

安全科学的交叉性造成了学生需要几乎所有科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在教学课时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专业课程设置受到限制,而且相应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等内容无法跟上,违反了教学规律,学生学习后达不到希望的效果。[3]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土木安全工程培养模式中,确立了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将实践教学模式贯穿课堂、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实习环节、毕业论文以及课外活动之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抓基础、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促进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实践教学,在学习中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实战性演习。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应用

如何在利用好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建立更为“接近土木施工现场安全”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摆在我校安全工程系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客观问题。而且只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办出特色,专业才能得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以实践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实践、课程设计实践、实习环节实践和毕业设计实践四个关键模块。

1.课堂教学以实践为导向

贯彻实践教学特色理念,首先是把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办学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安全工程通过生产活动中各种事故分析为途径,应用自然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识别和预测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一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非常强的工程学科。

在教学中,结合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管理学”、“安全学原理”等部分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图文影像纪录片、事故案例分析教学、事故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授课,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学习和考察等实践性活动,加强对事故理论和现代安全管理思想理念的掌握,建立和运用实践教学思想,吸引学生将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有效克服安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枯燥脱离实际、泛泛空谈、学而无用的被动局面。此外,鼓励学生自导自演DV小品,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

在“土木安全工程”、“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爆炸安全技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等课程中,教师采取动画演示、网络互动视频教学、事故案例分析教学,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感官刺激,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的实践性活动,加强对土木施工和工程灾害发生的原因、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消化理解,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式、自主式学习,强调教学的引导与互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设计以实践为检验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完成某一课程理论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知识综合应用,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实践性延伸。在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是一个最基本的集中实践环节。开设安全类及直接相关课程设计的课程包括“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土木安全工程”、“应急结构工程”、“消防安全工程”等。

为了使课程设计形成体系,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计大纲中拟定了指导性设计题目和设计方向。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兴趣特长,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结合真实或虚拟、简化的生产现场实际,独立地展开设计工作。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让学生就土木工程现场简单施工机械工具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对工具结构、尺寸、形状、不同工作环境下使用的安全性、便捷性、作业效率等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加装、改装安全保护设施、防止事故的报警装置等,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拓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土木安全工程”课程设计结合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及施工技术进行,如进行高填深挖路基、深大基坑、岩质高边坡、桥梁加固、隧道支护结构等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对施工提出安全专项方案,还可结合特殊不良地质、病害工程结构物、既有结构改扩建等进行设计。

“应急结构工程”课程设计以我校原铁道兵时期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国防交通应急工程学科前沿为导向,结合战时铁路和桥梁抢修、抢建及军事交通保障设施、抢险救灾、重载运输、大件吊装、桥梁架设等急难险重工程中的部分简单构件和结构进行简单化、虚拟化、验证性课程设计。

“消防安全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对高层民用建筑、地铁、长达隧道等重要结构进行消防设计,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高压给水、消防安全门、紧急电话等设施,提出设计方案及防火安全措施,使学生从设计实践中加深消防安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提升应用技能。

为了体现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际,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加大安全专业学生接触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度,除了开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外,将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实行交叉,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给安全工程专业,一方面体现淡化专业方向,使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更强,专业口径更宽;另一方面也利用土木工程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的特点和办学优势条件锻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快掌握和了解土木施工现场最新技术,更好的结合安全专业特点真刀真枪实干,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挖掘创造力。

3.实习环节以实践为主线

土木安全工程的实习环节由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构成,尤其是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实践训练环节,是学生面向土木施工现场的集中训练和全方位锻炼。目前不少高校由于学生扩招等多方面原因,联系实习单位较为困难,使实习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由于采取小班招生培养,加上我校与中铁建、中交、中航、等大型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管理制度上建立了严格的实习环节质量监控措施,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质量能够得到扎实开展,取得显著的实习效果。

专业认识实习借助石家庄周边条件和工、矿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内容包括危化、矿山、土木、铁路、电力、消防等方面,使学生对本专业性质、内容及其重要地位有所认识。如深入河北卫星化工厂雷管生产车间,学习参观危险化学品、爆炸器材生产、重大危险源监控、危险有害因素,炸药雷管等火工品库的主要防雷和防静电措施等;参观井陉、元氏等周边矿山企业,了解矿山开采、危险有害因素,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各种安全管理措施、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结合石太、京石、石武等周边项目参观土木施工现场,初步使学生了解土木施工安全技术、文化、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等土木安全的有关知识,了解土木施工工地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防护措施等。

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在修完专业技术基础课与大部分主干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安全技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生产安全技术应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过程中学生吃住在施工现场,跟班生产实践。为了挖掘学生用脑思维、用眼观察、动手操作的潜力,我们提出目标-调研-发现-讨论-论证“1+4”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施工现场安全是复杂的系统,人员、机械、设备、作业场所等均处于不断流动变化中,交叉作业多,临时工程多,安全隐患多,包括生产和施工技术安全、加工机具安全、供配电及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现场布置和材料加工堆放安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工伤保险等,为了提高实习针对性和深入程度,参加实习的学生自愿报名,按照特点和兴趣划分实习小组,划定生产实习中主要考察、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帮助施工单位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解决方案建议。

“1+4”实践教学模式的“1”即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开始提出实习目标,“4”即结合选定方向深入项目部和施工现场展开调研,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实习结束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答辩,实习学生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展开论证。这种实习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学生和单位的一致认可,能够以具体的实战演练代替抽象的理论说教,学生普遍感到安全专业知识实用性强,改变了以往那种对安全专业内容空洞乏味、泛泛空谈的偏见和错误看法,同时也受到了施工企业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效益。

毕业实习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阶段,收集、调研与毕业设计有关的现场数据资料,为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主要是结合具体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安排,多数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如隧道施工安全监测、施工安全评价,土石方工程爆破振动控制测试与监控等进行安排。

4.毕业设计以实践为核心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培养计划方案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将毕业设计的选题贴近土木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辨、实践,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进行一次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业务能力的全面凝练提升。

毕业设计题目设置要求每位指导教师尽可能结合科研课题、合作项目以及技术服务项目进行题目申报,教学虚拟题目必须由具有原型依托的企事业单位安排毕业实习,由系主任和学院对题目进行审批和把关,侧重以实践为核心。毕业设计环节已经连续完成4届,每年更新毕业设计题目,基本方向涵盖了土石方工程爆破安全设计、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危险源辨识与监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安全设计与风险管理、隧道施工安全监控、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分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安全卫生体系、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综合安全评价、特殊地质隧道施工安全技术、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病害隧道安全状态评估与整治、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施工现场应急响应与救援等方面。

在每届毕业生开始毕业设计的前一学期,通过讲座方式,组织每一位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所指导的毕业设计题目、选题要求和特色,让学生做好正式选题前的准备工作。所有题目网上申报,网上选题系统可以实现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同时也鼓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跨专业选报,以实现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优势互补。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安排下,协调实习企业单位展开毕业设计工作。如将隧道施工安全分析小组的学生派驻天衡山隧道工程现场,对在建隧道进行施工过程跟踪和安全监测,现场调研施工危险源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对策。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分析小组的学生走进英科特(宁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进行驻厂考察,对企业生产工艺、危险化学品和安全管理进行现状评价等。

以实践为核心,校企联合的新型指导模式是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的大胆改革与创新。新举措推行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培养土木安全工程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强调与工程一线和生产一线的实际相结合,促使指导教师真正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上下工夫,炼内功。无形中给每位指导教师施加了压力,增强了责任,提升了毕业设计质量,锻炼了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教学软环境

实践教学的软环境,包括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等,是保障实践教学模式顺利推进实施的基本切入点。

安全工程系将实验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突出安全工程技术技能培养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地位,将狠抓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列入专业发展规划。

在实践教学中加大投入,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技术,实现实验手段的现代化。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的网络化。全面开放实验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和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模式。对开设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对整合后的实验教学修订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规划合理、适用性强,效果良好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改革实验考试考核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考试考核对教学质量的双向调控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加快土木安全工程系列教材建设,从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出发,开发适合我校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或讲义,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编写了《土木施工安全技术》、《爆炸安全技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与评价》、《安全检测控制原理及应用》、《工程结构安全检测实验指导》等教材,满足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需要,下一步重点抓好修订和出版工作。

在课程建设中,借助申报《土木安全工程》省精品课的契机,以评促建,巩固加强实践特色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同时抓好“两个结合”,即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紧密结合:部分实验教学项目选题来源于科研工程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也利用实验教学平台,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从事创业研究、其中1人研究成果已获得专利,实践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四、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

自专业筹建之初,针对如何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多方面调研,确立了“建设层次系统化、工程化、开放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能解决土木工程现场实际安全技术问题的人才。因此,实验室建设也围绕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学会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灵活应用于工程实践,逐渐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近几年,我校为了夯实实践特色教学的基础,重点进行了实验室、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隧道与岩土工程研究所、桥隧施工地质技术研究所、岩土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岩土与结构实验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基础上,于2001年~2005年专门筹建爆破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实验面积达到200平方米,设备经费为250万元,直接服务安全工程系本科实践教学。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仿真实验室,满足了开展安全事故模拟与仿真等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目前,分院正继续努力发展和完善安全实验室的设备投入,加强实验室管理力度,力争使60%以上的专业课程开出相关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

为了拓宽学生接触学科前沿,开阔视野,参与工程技术实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我校拥有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实验室、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研究所、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振动与噪声控制实验室等的资源优势,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实践教学服务,形成了递阶层次系统化的实验教学平台。

在实习基地建设上,我们就学校周边条件建立认识实习点,包括石家庄市内高架桥、地道桥等市政建设工地、元氏煤矿、邢台煤矿、井陉矿区、市桥东污水处理厂、河北卫星化工厂、朔黄铁路、京广铁路、石家庄编组站、上安电厂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紧跟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北京地铁、天津地铁、京石客专、石武客专、石太客专等项目工地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四局、中铁二十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场所,与房山桥梁厂、河北金安、河北英博等企业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充足、优质的校外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场所,为土木安全工程实践特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