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的心情范文
时间:2023-04-07 08:0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下雪的心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下雪天,你背着我一步步的走着。雪花落在头发上,白白的。我以为,这就是一辈子。
3、雪花纷飞情荡漾,问候朋友吃穿暖。现今生活福满园,欢声笑语赞歌唱。愿你时尚跳街舞,锻炼身体又快活。祝你小雪好身体,幸福阳光更美丽!
4、小雪的节气到了,秋风挡不住小雪的脚步,距离挡不住关心的祝福。有人惦记的旅途不会寂寞,有人关怀的岁月不会孤单。天冷了,早晚要添衣,工作再忙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5、冷冷的冬季,白白的雪花,浓浓的思念,深深的友情,暖暖的问候,美美的祝福:小雪到来,天气寒冷,注意身体保健,记得添衣御寒,愿你健康平安!
6、好想变成雪啊,这样就可以静静的落在先生的肩上了。
7、雪花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在飘飘洒洒的`弹奏中,天地河山,清纯洁净,没有泥潭。
8、雪花像翩跹的粉蝶,欣喜地闪耀着她的“翅膀”好象把晶莹的絮片撒到大地上,让大地在柔软的床幔底下休息。孕育着新春的生长。
9、借你一场立冬的初雪。 盼人之心如盼雪,等雪之急如等人!
10、半城烟户,参差屋瓦上,都还留有着几分未化春雪……更还有高戴着白帽远近诸山,与突立在山岭水畔那两枝高塔,与回流在兰溪县城东西南三面江水凑合在一道,很明晰地点出了这幅再丰华也没有江南雪景。
篇2
一、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儿童的数学是现实数学,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组织,应源于他们的数学现实。小学数学课堂生活情境的创设,不能只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数学生活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师: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男女生人数)接着,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几个网页,在网页中突出以下数据:1.广东省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25:95。2.我国于2003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119.2:100。3.男女比例失调,十年后我国将会有数千万光棍汉!师:刚才我们提到的125:95和119.2:100都是比,关于比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比的意义)真实的数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新的表示形式,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师: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
时代在发展,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将富有现代气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及时引入数学课堂。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有效方法,它造成学生心理和知识内容之间的不平衡,而学生要解决这种不平衡状态,就要通过认知活动,通过思考。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让学生先理清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弄懂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比的基本性质教学作了铺垫作用。然后引入猜想:我们已经知道比与除法,与分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由除法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能想到什么呢?同学们由除法和分数的性质猜想到比也可能有它的基本性质,那么究竟比有没有什么性质呢?如果有,比的基本性质又该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些问题。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小学生很具有吸引力,他们都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合作交流,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
篇3
据新课标明示,上好一堂数学课也是有策略的,情境教学尤为重要。从数学学习的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数学教学情境化在数学课程构建及教学中愈来愈显示出重要性和必要性。
创设数学课的情境教学
首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师结合数学课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从所熟悉的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如,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商品打折、银行计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题,这些情景新颖的应用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创设人文化的情境。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比较注重记、练等方面的训练,形成了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模式。学生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同时也认为数学学习没有意义,排斥数学学习。此时,教师及学校的人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从题目设置、题目讲解等方面创设人文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最后,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情境创设,学生会感到奇妙不已,具有吸引力,从而主动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如,学习“等可能事件”时,让学生“掷骰子”、“抛硬币”,在一次、两次……多次的游戏中寻求规律,探求新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讲述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很喜欢,为了对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大臣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一直到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只要这么一些米。”这时候,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有这么多的米吗?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构建生活的课堂,建立生活意义上的教育。我们从学生的生活环境考虑,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并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教育的边界就是生活的边界”,因此,我们要把“数学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作为创设教学情境,将数学课堂向生活实践延伸的依据,既努力收集、编写、研究现实题材的教学素材,也鼓励学生主动从生活中提取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情境教学
篇4
【关键词】感情 民主和谐 情境 人文
我们经常说“教学相长”,如果我们能通过教育活动将自己的知识、思想、信念、精神信息传递给学生,融入学生的心灵,借学生之身巧妙地扩展着自己,那么,我们的课堂将是充满感情的,作为教师是幸福的。
我在课堂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1.深深地尊重并热爱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地热爱孩子。”
新课程提倡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初三的学生正是开始认识到自我、希望成功的年龄,期待着肯定和接纳,教师的情感激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侮辱,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不断融洽,学习气氛愈加浓厚。
2.微笑的魅力
一个教师礼仪中最具魅力的武器就是――微笑! 孩子们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会察言观色,并且常根据老师的表情来猜测老师对自己的感觉。如果老师带着自己的不愉快走进教室,孩子会误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相反如果上课时,我们面带微笑,并辅之于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里,学生们会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发言,积极思维,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感情
学生的情感与学习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学生心目中如同魔术,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的变化是美的一种体现和享受,因此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
例如我在讲述原子的结构时是这样引入的,首先出示一只鸡蛋,问:这只鸡蛋的蛋壳里面有些什么呢?几位同学回答:都会认为里面是蛋清和蛋黄。接着我将鸡蛋放进盛有蛋清的烧杯中,鸡蛋漂浮在水面上。这个现象出乎学生的预料,引发学生提出新的假设和猜想:有的说这是只空鸡蛋,有的说是半空的鸡蛋……我将鸡蛋打开:鸡蛋里面是空的!这时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我们探究鸡蛋的思维过程并归纳:观察现象,得到证据――推理、提出假设――构建物理模型――实验验证。话锋一转,开始介绍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探索原子结构就是这样的科学思维方法。这时学生以饱满、快乐,振奋的精神状态开始了原子结构的学习。
又如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首先提出问题:如何用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学生此时刚刚接触化学,实验设计很难一步到位,只能逐步诱导,层层深入,慢慢接近目标。
启发探究1:我有一瓶空气,你能想办法测出其中氧气的体积吗?
学生提出的方法:
1.把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直接测出体积。
2.把氧气以外的物质消耗掉,剩下的就是氧气。
3.把氧气消耗,看体积少了多少。
启发探究2:用什么方法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呢?
学生提出的方案:
1.用动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2.用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
……
这样,学生因为一直在主动思考,参与学习,态度是积极的,情绪是高涨的,自然学习效率就提高了。
三、妙用语言,调动兴趣
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
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运用恰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易学、易记。比较有效的是运用趣味性语言丰富化学课堂。
如巧用比拟修辞法:在讲《碳的单质》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形象地了解金刚石和石墨这对同素异形体的特性,可以用拟人化的描述:金刚石和石墨虽为同胞兄弟,但性格差异很大。金刚石生就一副钢筋铁骨,是著名的硬骨头,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久经磨砺,形象灿烂夺目;石墨天生柔软,遇事奸滑,形象暗淡无光。但毕竟是同胞兄弟,如果多给石墨以温暖的压力,再辅以催化教育,它是会转变为金刚石的。
四、渗透人文思想教育
化学不仅是严谨的自然科学,同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隐性的人文素材,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例如我在讲解原子结构时,按照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进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同时体会到化学知识都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反复探索后取得的。
又如利用教材中有关酸雨、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带着思索去看一系列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土壤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有毒化学品的危害;利用隔水透气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鸟笼让学生感受化学给生活带来的无穷魅力;利用高能燃料的介绍、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移动硅原子形成“中国”两字,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科技气息,并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孙喜亭,《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0):37
[2]燕国才,素质教育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陈耀亭主编,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长春:长春出版社.1991
[4]朱再新主编,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课选评, 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
[5]郑长龙、周仕东编,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新课改;科学学科;教师情商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9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民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而基础教育的变革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中之重。新课改的基本目标有以下六点: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和适应性。这样的基本目标,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学科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改下的科学学科,将原来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四科整合起来,是一门理科综合学科。知识整合与突出研究是科学学科的两大特点,科学学科教师也应比以往的单科教师具备更全面的素质。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新课改之后的中学理科教师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以往游刃有余的优秀教师也感觉自己不那么优秀了,技术的变化、教学思想的变化、课程内容的变化都让科学学科教师感受到了很大压力。
在科学学科教师必须具备的各项基本素质中,情商是以往教学里经常忽略的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商是一个人心理状态的总和,是所有人都具备的非智力因素。1995年,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教授格尔曼在《情绪智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情商”的概念,引起了全世界心理学学者的广泛关注。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不仅仅是情绪、情感与人际关系的简单相加,而是包括了人格、教养、习惯、意志、态度、情感、需要、兴趣、气质、性格、道德、思想等十多个方面。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以往大众对于人文学科教师的情商关注较多,但事实证明,科学学科的教师也必须具备高情商,这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师行为作了如下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纲要的要求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不仅需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二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并重。在所有非智力因素中,情商是最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情商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科学学科教师也不例外。
要培养学生的情商,使之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情商。中小学生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喜欢模仿是这一年龄段的特点,他们会模仿教师好的品质,也会模仿教师一些很糟糕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说话的语气,还是待人接物的习惯,甚至于个人私生活的兴趣,都能对学生产生作用。在课堂之上,教师一个微微的点头会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一个微笑会让学生心情愉快,一个眼神能够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一次善意批评能让学生终生铭记,一次掌声可以让学生倍受激励……这些都是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过程,也是以精神铸就精神的过程,作为人民教师,必须具有美好善良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样才能用榜样的作用影响学生。古往今来有太多的例子表明,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许多伟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受到了其教师人格的激励。这样的神圣使命,使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关注教师自身的情商。
科学学科的教师大都是理科出身,较之于人文学科教师,相对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也缺乏对自身情商培养的自觉性。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一些科学学科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与思想沟通不够,这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很大的阻力。美国国家教育促进评估协会(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简称NAEP),在1978年对全美国两百位科学学科的教师作了抽样调查,发现在配合国家课程实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良好的科学教师主要有以下特别素质:1. 提供刺激学习的环境;2. 创造一个能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气氛;3. 对于不同的学生,期待其有不同的表现;4. 给学生以较多的学习时间;5. 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6. 给学生以富有挑战性的专业;7. 教师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探讨学习的模式;8. 教学环境不只限于课堂内;9. 以社会问题作为探讨的重点之一;10. 与行政人员及其他人员和谐相处;11. 弹性调整教学时间、进度、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的期望和看法等;12. 考虑如何开发有效的表达和沟通技巧;13. 使学生有机会系统地表述其感受、反应和评量;14. 给予学生自我评量的机会;15. 借发问引导学生综合概念或想法;16. 允许学生对事实、教师权威和知识有所怀疑;17. 鼓励学生利用机会学以致用;18. 重视培养科学智慧;19. 要求学生运用知识;20. 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参见陈志伟、贾秀英编著,《中学科学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p432-434)美国的科学教育在全世界独树一帜,从美国国家教育促进评估协会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优秀科学教师所具备的素质,绝大多数和个人情商有关,这对现今我国新课改下科学学科教师的培养有着很大启发。
此外,欧洲教育部长常设会议1986年发表的《教师和示范教育面临的挑战》一文提出合格教师的标准是:成为知识的协调者和向导,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非权威性的关系,承认学生有权参与影响他们未来生涯的决定;理解校外成人世界;努力把人权、民权、非暴力冲突方面的教育综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传统的学科之一;具有创造学习环境的技能,具有开展群体工作或特色工作的技能;鼓励年轻人反思,使这种反思成为一个学习过程;承认教师和其他人都是知识的源泉,能够充分挖掘这些源泉;不仅要掌握交往艺术,而且要将这种艺术传授给学生。(参见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p44)欧洲教育以出色的人文教育闻名于世,在这样的教师标准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许多情商的因素。我国过去的中学理科教育,大都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教师也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新课改之后的科学学科,必须改变以往的缺点,既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也要提高广大科学学科教师的情商。
既然科学学科教师的情商这么重要,那么如何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情商呢?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设置科学学科教师情商培训课程。过去的科学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主要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进行培训,很少在管理层面对教师进行情商培训,因此科学学科教师情商培训课程的设置已经迫在眉睫。对于参加情商培训的科学学科教师,必须让他们明白教师情商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高情商。通过情商培训课程,科学学科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互动,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将自己的生理与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第二,完善科学学科教师评价体系。在对科学学科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时,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应该将情商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充实带科学学科教师的评价体系之中,以加强对科学学科教师的全面考核。
第三,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自上世纪以来,科学精神为科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整套研究规范,科学学科的发展也大致在此框架下。新课改之后,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地位愈发突显。因此,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并适度加强人文精神的导向,实现科学教育人文化,是科学学科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科学学科教师情商的必由之路。
篇6
首先,在学生入学军训结束后的第一节英语课上,我不会马上进入英语教学,而是在老师和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时,适时介入英语中姓、名以及姓名的说法,即姓:surname, last name, family name。名: first name, given name。姓名: surname and personal name或 full name,而当学生在使用first name和last name犯迷惑时,我会告诉他们其实很简单,记忆时记住和汉语相反就可,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就在他们的自我介绍中随学随用,而且他们对此很有兴趣又很积极地参与。此外,在第一节课上,我会很恳切地告知学生:是fate 让老师和你们gather together,所以我们一定要特别珍惜这种fate,来到大学,我们见到的都是new faces ,接触到的是new environment ,所以我们大家必须有一个new start。我把一些简单的单词或短语加入汉语表达中,当我问起他们的汉语意思时,学生中基础好的会很开心地答复,而对基础不好的学生,我也不会就此略过,我会把这些词写到黑板上,让他们明白。我觉得对于高职生来说老师不能在课堂上马上使用英语教学,刚开始在汉语表达中夹着少数英语词汇,先让他们熟悉、会说简单的单词或短语,保证他们能开口说,能心情愉悦地学,有了兴趣后慢慢增加难度,再说一些句子,比一开始就把学生“吓倒”,从此没了心情、没了兴趣更有效。而且我还会在第一节课上告知学生:英语课程是国家要求每所大学必开的课程,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都必须开设,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是与初中、高中不一样的,课堂上不仅要学英语知识点而且还要学习将来走入社会用得上的东西,学习语言不是单纯学会ABCD,要文化渗透,比如Adam Apple,不是“亚当苹果”,而是翻译为“喉结”。在国外,“站住”一词的说法不用“stop”,而用“freeze”等。我还把一些网上的趣味单词记忆法跟学生分享,如:我家dad,脾气bad,让我sad;把眼close,用我nose,去闻rose; 找个excuse,借车use,遭到refuse;不停train,没有pain,哪有gain;脱下jacket,忘记ticket,还在pocket,当学生听到这些顺口记忆单词时都非常感兴趣并踊跃记忆。另外我告知学生:在大学新的环境中,以前的一切老师都希望学生淡忘,在老师的眼里没有成绩的高低,只有努力的程度,只要在每节课上学生认真、努力地做了,那就是收获,只要每节课上都有收获,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可以在每天收获的愉悦中更加努力地学习,继而又会拥有更大的收获。
其次,我在正式上课前按照本节课要涉及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一些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习动机。例如我们使用的教材中第四单元的标题是“Punctuality and Culture”――“守时和文化”,在开始此单元学习前我会给学生提出以下一些与本单元内容有关的问题:
你在各种活动中会守时吗?
如果你遇到了不守时的人,你会怎么做?
你知道一些国家在守时方面的文化差异吗?比如美国、英国、印度、巴西等。
你能做到一定要确保自己在面试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因为第一印象可能会永远保持下去。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守时。
我要求学生在开始学习本单元前准备并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对此表现出他们的极大热情,他们都会认真、积极、保质保量、准时地完成这些问题,而且在课堂上也会踊跃地回答并能互相辩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我在课堂上又使用了相互启发式教学方法,包括师生间的相互启发和学生间的相互启发。师生间的相互启发要求老师必须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有所了解,对学生可能或将要提出的问题以及老师该如何回答都要充分估计到,并且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要找学生感兴趣的词汇,使他们愿意接受并能学会。而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是让基础好的学生讲给基础稍弱的学生,由于学生间的心理感应、语言沟通是非常接近的,所以理解起来就会容易些,放松些,他们也会更愉悦地去参与。对学生的回答我做到不在学生讲话中途打断,他们的回答结束后我会及时表扬鼓励,最后才委婉地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并加以纠正,绝不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由此老师会心情愉快地教学,学生快乐地学习,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篇7
关于大雪节气的文案简短
1、雪花飘飘祝福到,心情快乐幸福摇,事业辉煌步步高,生活自在又逍遥,开心甜蜜跟着跑,吉祥如意身边绕,全家老小没烦恼,大雪节气今日到,暖意融融别感冒!
2、大雪已经到来,春天不会遥远。让冰霜绽放笑颜,把快乐握你手间;让北风化成思念,把温暖留你心田;让雪花送去祝福,愿你把幸福心情灿烂!
3、丝丝寒风,化作缕缕问候,温暖入心间;片片雪花,化成声声祝福,温情入心房;大雪节气到,愿你日子美美,生活甜甜,心情棒棒,大雪快乐!
4、大雪无情人有情,真心相伴万里行。短信传情我看行,今日短信送叮咛:穿厚一点行不行?猪蹄不要凉冰冰。最是珍贵朋友情,祝你大雪建康迎!
5、大雪节气天降雪,来年定是丰收年,农夫忙碌不停歇,收葱复播忙翻天。发条短信表关怀,莫把自己累过头,注意休息保健康,愿你幸福更安康!
6、雪花飘满天,飘走了疲惫辛劳,飘走了忧愁烦恼;雪花落无声,落下了快乐好兆头,落下了幸福和美好。大雪节气到,愿你好运缠绕,快乐逍遥!
7、大雪时节来问好,朋友忙把问候捎。冬日暖阳天天照,温暖贴心小棉袄。友情热茶壶中倒,岁月如酒香飘飘。待到大雪纷飞时,笑傲风霜你最俏!
8、大雪节气到了,此刻让心情化作片片雪花,沉淀于安静的冬日,留一份期待给未来,留一份纯真给生活,留一枚暖阳于心底,愿温暖快乐伴你左右。
9、一片雪,是我对你的思念,两片雪,是我对你的祝福,三片雪,是我对你的爱恋。大雪纷纷*祝福,我对你的牵挂*绵绵不断,我对你的爱一如既往。
10、地冻天寒只想把温暖送给你:厚厚的围巾围住心底的温馨,密密的毛衣挡住冷气的侵袭。亲爱的朋友啊,我对你的关心是浓浓的情谊!大雪祝快乐!
关于大雪节气的文案简短
1、一夜大雪,城市的房顶上积起了一层厚雪,站在高楼的平顶上望出去,就像连绵起伏的雪山。
2、想下雪又怕下雪,很模糊的感觉。
3、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4、雪仙子在尽情地挥舞着衣袖;在飘飘洒洒的弹奏中,天、地、河、山,清纯洁净,没有泥潭。
5、大雪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铺落在地上。
6、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7、下雪了,此时此刻,只想和你一起走在雪地中,然后一起白了头。
8、一场大雪花过后冷的不过是我的身体,最凉的还是我的内心,该用什么什么去温暖被你伤的彻彻底底。
9、在和你一起在雪地里一步一步走着,我觉得我是这个世上最幸福的人。
10、下雪了真的下雪了呵呵好冷的天好美的雪好痛的心。
11、冬天的早晨,晴朗的阳光,洁净安宁的雪,一切美的就像我喜欢的她。
12、下雪了,我们不打伞,一路走下去,是不是就可以一路白头。
13、想不出什么增进彼此的办法,雪花停后依旧,寒冷如故。
14、哇,下雪了,赶紧许一个愿,希望来年可以实现。
15、纯洁的雪,终究是白了我的整个世界。
16、你再不来我就要下雪了。
17、轻柔的小雪花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渐渐地,小雪花花变大了,变厚了,密密麻麻的。
18、一场错逢与眉目清雅,肤若残雪花,十八的的艺,擦肩在那个转角。
19、窗外下雪了,我在室内一个人吃着炸鸡喝着啤酒,我也好想出去走走,可是还没有另一半。
20、又下雪了,你在远方又和谁白着头。
21、雪掩盖了世界的荒芜,却掩饰不住自我的苍白冰冷。
22、肮脏的心灵,被洁白的`雪花覆盖住了。
23、洁白的雪,我爱你,我爱你的纯洁。你把大地装饰得一片银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丽。
24、至少还有雪,陪我落一夜。
25、冬天早晨的雪很美,不信,请看。
26、下雪的时候,如果我们一直走,是不是就可以到白头?
27、说好陪我看第一场雪。雪下了,你在哪?
28、还记得那一场雪,陪着我的温柔下了一夜,盼不到花开的季节,把所有热情埋藏在这冰冷雪夜。
2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花。
30、下雪了,注意保暖,毕竟我已经不在你身边。
3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花,为有暗香来。
32、心里一直有个解不开的节,不知是自己想太多还是自作多情。总感觉彼此的关系犹如雪花一样,一时大一时小,一时贴近一时疏远。
33、长街吻过千堆雪,你却未看我一眼。
34、雪花那么大,是不是上天白了头。
35、下雪的时候,一定要约自己喜欢的人,出来走走,因为一不小心,就一起白了头!
36、下雪的日子里,时间被雪花划过天空的痕迹拉得漫长。
37、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
38、今天,我用雪化心刻下你的名字。今世,我的心已刻满你的名字。
39、下雪了,告诉单身狗们一个好消息,你们升级为雪橇犬了。
40、说好今年冬天下雪你就来看我,可谁知道雪还没下,我们却再也不会相见了。
41、雪不会一向下不停,你会不会一向在我身边?
42、下雪时和下雪后,所有的美丽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雪后的路面像镜子一样走路都要小心。
43、夜空雪花飘,落地人心颤。你既已无情,我又和来悔。情殇已了然,此地雪依旧。
44、一场雪落不尽冬天的冷漠;雪很美,但很凉,凉到心底。
45、雪花儿飘洒随风飞扬,落触肌肤沁透心房,女孩踏雪花娇柔眸亮,发髻素雅淡香,是醉人的佳酿。
46、雪下得那么深,下得那么认真。
47、我遇见下雪的广州,也将遇见猴年的马月,却没遇见你。
48、下雪了,我沉浸在这梦幻的世界中,不想醒来。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在生活经验中展开,显示知识的本源和生成,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味、有意义。
一、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堂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二、小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意义
作为数学教师,既要关注生活知识数学化,又要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才能使学生领悟到生活的多彩、数学的有趣。
(一)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活动本身的需要。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是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人们日常的现实生活是有教育价值的,师生日常的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都会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产生作用,不时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如在教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上、在方法的应用上、在事例的列举上、在对教学内容的巩固、练习、运用中,都会体现出师生日常的生活痕迹。事实让,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的现实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它是联系其它社会生活的桥梁,是其它社会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契合点。教学活动与师生日常现实生活相联系,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学效率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生活化教学不只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手段,它还是教育活动的本身。
(二)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活动本身的需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但它一经独立,变为学校教育,成为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育人活动,它就有了自己的特殊性,它就会与日常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近代以来,由于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科学知识与技术的学习与掌握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头等重要任务,甚至有时在有的地方成为唯一的任务。
(三)生活化教学是时展的需要。
数学教学只有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才能在教育领地上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只能解答书本上前人提炼好的规范的数学习题,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那将是我们数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因此,数学教学要将所学知识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所提出的要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小学数学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
教师转变教育意识,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提高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觉得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
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正方体拼成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4、1、1、4)4立方厘米,然后取三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一层,长宽高与体积(4、3、1、12)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2层,长宽高与体积(4、3、2、24)24立方厘米。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此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有意识板书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2.强化生活意识。
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1.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
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学生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熟练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指名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友?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知识。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又如,让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瓷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3.在思维训练中感受“生活化”。
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如教学六年级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包含关系。再通过把盛满沙子的圆锥形容器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盛的沙子总是圆锥体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学生的创新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绝对是创造。
(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在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一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考虑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况下应达到的水准,而且要关注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的那些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目光停留在作为事实和结论的知识上,而是能够深入地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智力价值和审美价值,并把它们和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所以,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的获得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的教学。
2.科学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应把握时代对数学的要求,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内在需要出发,灵活组织处理和运用教材,并补充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数学的价值,不仅使学生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1)从生活入手,创设乐学氛围,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由此看来,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如我在复习统计图(小学毕业班复习课)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本地的陶瓷企业,然后我出示“泉州创意集团”、“福建佳美集团”和“福建冠福家用”等企业图片及有关数据,为了反映生产信息,该如何制图与制表?本节课我就此切入,学生很兴奋,说了好多:怎样绘制统计图、怎样制作统计表……有的学生还没等教师布置任务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动起笔来了。从而,为后面的复习统计图及统计表创设了乐学的氛围。
(2)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圆的认识教学,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有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虽漂亮但踩不动),老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象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动手操作创设情境。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3)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的特点,运用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长的长度相等也一样,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3.加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科学与真理源自生活。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走向生活,走向大众,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以开放的体系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创新教育因素,给传统教材以新的活力;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1)改编原有的教学内容。
教学时,可以对数学问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因此,数学教学要精选在现代或未来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来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例如,估算、统计、概率等的应用,以及与经济活动、信息交流等有关密切关系的其他数学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景的生活化。
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情景,把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的情景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情景。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如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入时,首先提出:“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之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绕你的拳头一周,就知道是否适合你穿;公安人员从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由此引入课题。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2.创设富有探索性的情景。
数学教学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发现,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后,教师创设学生去春游的情景,每班学生代表举着各班人数的牌子,101班38人,102班40人,103班45人,104班40人,105班34人,106班42人,每辆车最多能坐80人,哪两个班坐在一辆车最合适?组织学生进行估计、尝试、讨论、搭配,使问题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更贴近学生实际。
3.创设具有活动性的情景。
问题情景的创设应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问题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问题,其信息传递是多种途径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标牌、对话等都可能带来条件和问题,呈现的形式也可能是文字的、图表的、声音的、信息也可能是杂乱无章的,需要重新去组织。问题情景的生活化需要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努力形成问题化与情景化的基本叙述形式,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解放出来,回到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在研究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改变纯文字化的表述形式,有机的将表格、漫画、情景图、数据等引进应用题教学中。
(四)生活化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数学与生活还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
生活是感性的、具体的,数学却是理性的、抽象的。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只有在被抽象成数学符号时,才可能被称之为数学。
2.创设的生活情景要和教学内容紧扣。
“生活化”是数学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为了“生活化”而费尽周折、牵强附会。
3.创设的生活情景不能让学生分心。
新课程强调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但在一节课中,并不是创设的生活情景越多越好,创设的情景使学生越感兴趣越好。要防止一些情景让学生走神,心思没有放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
4.创设的生活情景要实。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本身对生活观察不够细致,所创设的生活情景往往事与愿违,起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到数学研究的对象上来。教师的精心设计,首先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创设实际的生活化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对生活现象分析,真正唤起学生探求新知欲望,使学生全心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情境创设 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25-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当前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运用。恰当而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达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然而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还存在着不同的弊端,如创设情境缺乏直观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过于追求形式化、过分依赖现成的教案和课件等现象。导致数学课堂过于沉闷、呆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低落,课堂有效性较差。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研究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对于教学在一线的小学教师来说,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课题。
一、创设数学情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蕴含一定的数学思想,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更好地深化认识和运用知识。
(二)针对性原则
作为情境的素材或活动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三)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遵循启发性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小学生广泛的联觉和想象,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四)高效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以高效地完成知识的汲取,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有效创设情境法
在上述这些原则思想指导下,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综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目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情境教学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趣”中学
数学的发展是一部多彩多姿的故事史,有反映广大劳动人民聪明和智慧的故事,有数学家呕心沥血孜孜求索的故事……这些故事既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强烈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拓宽学生的视野,又是良好的课堂开端引入的素材。再说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因为故事里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动人的情节。教师如能将数学知识与故事相结合,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数学故事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故事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到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年龄特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或设计出学生喜欢的故事,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使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直观情境,增强感性认识
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直观情境的创设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数学公式、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条件,借助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和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录像带、电视电影等)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因此,教师在制作或运用直观教具时,要注意放大所学部分,用色彩突出所要观察的部位,用动态来揭示事物的运动、变化,以获得最佳的直观效果。
(三)创造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
要创造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创造问题情境。其要点是设计好“开放性问题或问题串”,内容设计要有弹性,关注各层面的学生。第一,可设计一些有一定层次的综合性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少量的、学生可接受的、开放性较强的、有利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探索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把设置问题的难易度确定在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当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另外,设置问题要注意抓准有利时机,适时抛出,必要时点拨激励,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树立成功感,激发创新思考,使枯燥的数学课变得趣味无穷。
(四)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操作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探索,参与实践,密切数学生活实际的联系,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这种模式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使用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小学生又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为创设操作情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新课改也倡导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创设操作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到具体可操作的意境中,使学生思维透过表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让学生动手去体验、探索的机会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的能力。如:学习基本图形时,可以指导学生一起动手来亲自剪一些图形,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对这些图形的形状与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和习惯,形成数学思维。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情境创设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我们需要在学习新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尝试与创新,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机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情境教学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杠杆,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12.
篇10
[关键词]学困生 情感教育 对策
英语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消极的情感因素?如何全面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情感?如何实现情感教育和语言教学的相互促进呢?
一、激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如果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内驱力,自觉地调整学习策略,下意识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和发展个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这样,教与学就会获得和谐进展并取得预期效果。相反,如果学生以消极的情感态度对待学习,那么,教师的一切努力只能是徒劳。
二、培养学困生情感的主要对策
1.不要轻易批评学生
在课堂上,对于“问题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要学会自我控制,不要随意批评学生,因为“教师的批评、指责与学生的成绩有负相关”。对于他们的过激言行,教师采用教育机智,如采用移情、体谅、宽容的态度先冷处理,在课后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他们进行推心置腹的沟通,尽最大的爱心消除学生的紧张、害怕、厌学、对立或对抗等不良情绪,让他们调整好心态,然后补救他们的信心和基础知识。
2.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情感修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面带微笑,用亲切的目光欣赏每一位学生,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或情绪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在发展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积极进展。与此相反,一个满脸倦容、无精打采的教师走进课堂,教学气氛必然死气沉沉。如果学生受到消极的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无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3.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如果“学困生”中的大多数转变成“问题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职业的倦怠感。为此,教师要把他们看作是“晚开的花朵”,不放弃他们,而是时时处处理解、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慈母般的师爱,从而会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然后,再设法点燃他们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中设置悬念,穿插游戏竞猜等活动,让“学困生”也展示亮点,找到自信,体验成功,逐步树立起“我也能学会”的坚定信念。
三、渗透情感教育的心得体会
下面,简要谈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的具体渗透与心得体会。
教学单元:《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九年级(上)Unit2 (Page16)
课文标题: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
第一步(Before reading)
课前热身:播放湖南卫视特别节目《洞穴之光》,让同学们观看最感人的场景:“问题少年”在告别班会上介绍自己所有的感触。结果,同学们很快进入情境,教室里特别安静,望着“问题少年”那绝对真实的泪水,班上几个女生强忍住眼泪,生怕哭出声。此时,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深受震撼与感动!
话题导入:播放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洞穴之光》中令家长头疼的向涵洋(英文名:Martin Murray),以他为主线展开课文教学。先用幻灯片展示向涵洋的照片,介绍他过去“上网成隐而且还爱打架,有时连母亲都敢打”等情况,结合情景照片,教学课文生词;然后,呈现问题:Could Martin change into a good student?让学生带着问题听磁带录音,在听觉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力训练后,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他们快速浏览全文,看谁先找出课文的“关键词、中心句”。
心得体会:课前热身非常奏效,从学生们的表情上看得出,他们已深受震撼,在情感上很快产生了共鸣,在很大程度上为阅读课的展开积蓄了情感体验。电视剪辑播放结束,学生兴趣高涨,心中热切需要探究“问题少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转化过程,准备以积极的心态去感知课文的新内容,并在任务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准确地理解、成功地学得语言知识。
第二步(While reading)
深入课文:Boys and girls. Now we have known that Martin is one of the best students in his class, but he used to be a “problem child”. Why?
展示:Now please ask one partner of your group to write your answers on the blackboard. Let’s have a match and see which group has found the most “problems”.
心得体会:进入课文衔接顺畅,小组讨论“问题学生”(Martin Murray)的问题所在,然后以分组比赛的方式上黑板展示答案。结果,全体学生兴趣高涨,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各个争先恐后,不甘小组落后,许多同学抢着上黑板板书,平时不大喜欢英语的几个小组成员在组长的鼓励下,也壮着胆子代表小组上黑板展示。特别是边军杰同学,英语基础很不理想,平时好动,老师组织教学时,他听不懂。但是,他的英文书写却比较工整,于是他被选派上黑板公布小组提供的答案。板书时,他很认真,板书后,他很开心,因为他展示了自己。通过对问题的展示,绝大多数学生都梳理了Martin的问题,从中也受到了警启:“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第三步:(After reading)
拓展课文:Look at the sentence in the last paragraph. Now Martin has really changed. Please answer this question: What has caused him to change?
问题讨论:……
心得体会:同学们通过Pairwork任务活动,共同探究Martin从一个“问题学生”转化为优秀学生的原因,答案的唯一性暂且不管,但是学生们在用心读懂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这个道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借此,引导他们联想到自己父母和教师对自己倾注的心血和关爱,诱导个别“问题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责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并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以最优异的成绩和最大的进步报答含辛茹苦的父母和恩师。
从另一个层面,这也暗示学生:当他们遇到困惑和困难时,要和老师或父母沟通,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排解自己过重的心理压力和某些消极的情感,然后做到“知恩图报”,因为只有知之深,才会爱之切。
对于我们班上一位姓黄的同学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上学期学习态度很松散,上课经常迟到,作业经常拖欠,而且经常和一些品学不端的同学往来。但是,自从他父亲前不久在医院确诊患了尿毒症以后,我主动询问他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关心他的家庭困难,并试图为他在全校捐款,由于爱于面子,他不肯让其他同学知道他家庭的不幸遭遇,我只好为他向学校爱心基金会申请了困难家庭补助金,并且为他做好保密工作。
此后,他在校的表现前后判若两人。在班级清卫方面工作积极,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明显加强,再也没有上课迟到、早退、拖欠作业;在纪律方面,他表现得更好,课间不再打闹,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与同学相处也十分融洽。两个多月后,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从原来的班级三十几名上升到十几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瑞欣.教师该怎样用好激情之“法”.中国教育报,2007-11-8.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