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活动主题范文

时间:2023-04-02 22:3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活动主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活动主题

篇1

1.*原名浏水,又名*,又因*城而名*。其源为大、小溪,分别出自大围山北麓和南坡。二溪在*城东10公里处汇合,始称*。流经长沙县,至开福区马厂以南入湘江,全长234.8公里,流域面积4665平方公里。

2.区域交通:319、106国道纵横境内,醴浏铁路连通浙赣线,交通十分便捷。*距省会长沙67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40公里。

3.地区特产:*市的鞭炮烟花,进入国际市场已有百余年历史,并曾多次获奖。也成功举办过四届国际烟花节,与夏布、豆豉并称“*三特”。河道中所产石为世界一绝,多次获国际赛大奖。*畔还有湘绣、花炮、豆豉、茴饼、纸伞、竹编等特产。

4.人文资源:清末民初,前有谭嗣同、唐才常,后有焦达峰、陈作新,均以身殉国,名垂青史;石雕名老艺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戴清升;现世界著名音乐家谭盾、著名作家张扬、《*》的词作者等。一曲《*》也唱出了*的知名度。

二、策划目的

1.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打响*的知名度、提高*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树立品牌。

2.带动*市的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商、企业家到*投资。

3.推进*省旅游开发建设精品化,旅游宣传促销品牌化,促进全省旅游业发展。

4.推动*市乃至整个*省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策划原则

1.整体策划,分级负责,协调合作,务求实效。

2.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3.活动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现实性。

四、组织形式

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合作,社会各界力量参与。

五、主题口号(任选一个)

1.*狂欢夜,唱响新*。

2.多彩*,中国璀璨之光。

六、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

*省旅游局、*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省广播电视局

承办单位:

*市旅游局及有关县(市)人民政府

七、主要活动及程序

以舞蹈歌曲形式的大型晚会为主,辅以龙舟、竹排、水上芭蕾、巨型彩龙、日景烟花、彩色气球表演。此外,还将举行*各地手工艺品的制作展、国际烟花艺术展暨世界烟花博览会等系列活动。

(一)*旅游节新闻通报会

1.主要内容:*省政府省长周伯华召开*旅游节安排新闻会。

2.地点:*神农山庄

3.时间:9月11日9:00

4.费用:约20万

5.邀请人员:境内外各地媒体、记者

(二)*旅游推介会

1.主要内容:推介*旅游资源、旅游胜地。推进旅游开发建设精品化、宣传促销品牌化。

2.地点:*仿古街

3.时间:9月11日15:00

4.费用:约20万

5.邀请人员:9+2省区旅游局及相关部门的相关领导;境内外媒体、记者;境内外旅行商。

(三)开幕式和“*狂欢夜,唱响新*”大型演出活动

1.主要内容:

l由烟花拼成的“热烈祝贺中国*旅游节在*隆重开幕”巨大字幕在空中升起,拉开序幕。

l*发源于大围山,享誉中外的《*》的词作者也是在大围山的优雅环境下创造出来的,所以邀请李谷一在大围山领唱《*》。大围山下,由选拔出100名10至100岁各年龄段的人群组成的合唱队一起演唱,并选出10、20、30、40、50、60、70、80、90、100岁的群众演员各一名出来领唱。邀请《*》的词作者在台上总领唱。山上山下相互响应,传唱《*》。

l分为赛歌、对歌、盘歌和儿歌四个主要部分。中间穿插由夏布的制作过程改编成的民族舞、大型民族舞蹈诗《扎花女》和小歌舞《四季花儿开》等,展现*客家风情;同时穿插各著名歌唱家表演,包括有流行歌曲、古典歌曲、外文歌曲等,体现各地各国在*的融汇。

l宋祖英演唱《又唱*》。

l用山水湘绣为背景台布,利用大围山的水资源,利用高科技将晚会过程投射在水幕上。在主席台摆*酒,用竹编篮盛,与会者赠送*特色小礼品等。

2.总导演:邀请张恭豪,曾执导中央电视台及各地电视台的多台大型电视晚会。

3.音乐总监:邀请谭盾

4.舞蹈总监:邀请姜钢,曾多次担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及大型晚会舞蹈总监。

5.演员阵容:邀请李谷

一、宋祖英、郎朗、世界著名男高音演唱家张建一,以及旅欧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孙秀苇、著名华人指挥家俞峰、贝尔贡齐·卡洛(CarloBergonzi,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等一流演唱家和部分通俗歌手、演奏人员,以及群众演员。

6.地点:大围山

7.时间:9月11日19:30-22:30

8.费用:约500万

9.规模:主席台及嘉宾区一万人左右,现场观众共计十万人左右。

10.票价:票价按座位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平均票价150元左右。

(四)传统特色品现场制作展暨特色美食展

1.主要内容:

A.汇集*各地的手工特色产品,由各著名的传统手工艺人现场制作:

l摆放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的*石雕《梅兰竹菊》花瓶的复制品,并由当地出名的雕刻家现场进行石的雕刻表演,成品现场出售;

l湘绣(双面绣)展示及制作,成品现场出售;

l夏布制作工艺展示,并将制作出来的夏布裁剪成民族服饰,成品现场出售;

l现场手工制作*纸伞、竹编等,成品现场出售。

B.汇集展出*各地的特色美食、精美小食等让游客免费品尝。

2.地点:*观光带

3.时间:9月12日8:30-16:30

4.费用:约50万

5.规模:可接待20000人左右

6.形式:免费参加参观

(五)国际烟花艺术展暨世界烟花博览会

1.主要内容:展会开幕式。由烟花拼成的“多彩*,中国璀璨之光”、“热烈祝贺国际烟花艺术展暨世界烟花博览会在*隆重开幕”巨大字幕在空中升起,拉开序幕。

2.地点:*国际烟花展览馆

3.时间:9月12日19:30开幕

4.费用:约40万

5.规模:可接待20000名观众

6.参观:免费参加

八、宣传

1.电视:提前一个月在*卫视黄金时间和中央电视台插播宣传广告。5次/天。

2.报纸:提前一个月在《*日报》、《长沙晚报》、《潇湘晨报》等刊登广告以及专文。

3.电台:提前一个月在*各电台播放广告。10次/天以上。

4.网站:与新浪网、携程等各个旅游网站合作,将各个网站与*省旅游局链接。

5.提前在*各市区集中点燃放*烟花,每天一个地方,传回*市。

九、经费筹集

1.政府财政启动资金(控制在300万以内)。

篇2

节庆旅游是指利用地方特有的文化传统,举办意在增强地方吸引力的各种节日、活动,使旅游者在停留期间具有较多的参与机会,以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节庆旅游也逐渐登台并发展壮大,全国各地正在争相举办着各色各样的节庆旅游活动,可谓风光无限。近年来,江西省为了对外展示江西精神风貌,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各地政府部门先后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众多的节庆旅游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和宣传效果。宜春明月山月亮文化旅游节、婺源乡村文化旅游节、南昌国际军乐节等是一批发展较为成功的节庆,但大多数的旅游节庆如昙花一现,默默无闻。本文以江西节庆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探讨江西节庆旅游产品主要特征,以期为江西节庆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

一、江西节庆旅游产品现状

江西省拥有众多的风俗民情,节庆旅游资源丰富。为了更好的为江西省节庆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以江西省各县市政府网站、旅游网站、报纸、期刊为统计对象,对江西省近几年来节庆旅游产品进行统计,共获得江西省节庆旅游116个。目前,江西的节庆活动主要可分为商业类、文化类、宗教类、体育类、政治类。其中商业性节庆和文化类节庆最多,且影响最大(见表1)。

二、节庆旅游产品特征分析

(一)节庆数量增长较快,节庆旅游产品分布广阔

据统计,江西节庆旅游产品的数量已达上百个,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江西十一县市及各著名旅游景区,特别是南昌地区。如2013年江西省节庆旅游活动活动总数将达120多项,其中南昌全年活动近30项。如梅岭赏花节、凤凰沟樱花节、进贤西湖李村的端午龙舟赛、天香园候鸟节等。

(二)现代商业、文化节庆旅游活动多于传统节庆旅游活动

从表1显示,江西节庆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地方产业和旅游资源特色,现代商业、文化节庆旅游活动发展优于传统节庆活动发展。如南昌军乐节、武功山帐篷节、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三清山旅游文化节、景德镇浮梁茶文化旅游节。目前,节庆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是从现代节庆到传统节庆,这说明传统节庆旅游活动有较大上升空间。

(三)时间分布基本均衡,举办连续性较差

在时间的分布上,全年12个月基本都有活动分布,但主要以3月到10月为主,节庆旅游的节期以中、短期为主,这与旅游节庆活动所依托的资源和物产的生命周期紧密相关。南昌杨梅节一般在每年6月,节期一般半个月。江西节庆举办连续性较差,许多节庆旅游产品举办一两届后就消失了如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节、中国万载花炮文化节。节庆旅游活动整体水平还处于品牌培育阶段,影响力有限,

(四)以政府主办为主,主题雷同率较高。

节庆旅游活动基本上由政府主导,民间企业行业性节庆较少,政府多以文化旅游节搭建招商商贸平台,见表2。此外,据调查,江西节庆旅游产品虽然丰富,但许多地区主题、内容、形式却雷同,如杨梅节,据调查,目前举办过杨梅节就有南昌安义、吉安峡江、赣州赣县、景德镇乐平、吉安永丰、南昌凤凰沟杨梅节、赣州兴国等地。活动内容基本都是采摘、擂台比赛、文艺表演、商贸签约等。(见表2)

三、结论

通过对江西省节庆旅游产品的分析表明,江西节庆旅游产品数量增长较快,主要集中在江西省各县市,依靠当地的地方产业和旅游资源特色,全年12个月基本都有活动分布,节庆旅游产品时间的短和其依托的资源有关。有些节庆旅游活动经过连年举办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主办单位基本上由政府主导,民间企业行业性节庆较少,政府多以文化旅游节搭建招商商贸平台;节庆旅游活动整体水平还处于品牌培育阶段,影响力有限,有些节庆旅游活动经过连年举办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建议

节庆旅游活动是发展旅游业、带动旅游经济的重要方式。目前江西节庆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统筹管理不当,主题选择雷同,文化内涵欠缺,商业炒作成分大,忽视市场需求,导致许多节庆旅游产品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有些产品一时热闹但难以为继,有些不惜重金却效果平平。为此,首先,规范节庆旅游管理。江西的节庆旅游产品开发还不成熟,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导,但是政府干预过多又会对其发展形成负面影响。所以“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是一种比较符合江西省省情、较理想的模式。如成立节庆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对节庆旅游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利用市场化运作来解决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经费不足等问题。这样可以使得江西节庆旅游产品不仅具有政府倡导的政治优势,同时还可具备企业参与支持的财力优势。其次,重点打造标志品牌节庆旅游产品,形成城市品牌。

目前江西节庆旅游活动整体还处于品牌培育阶段,影响有限,整理并开发出颇具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旅游节庆主题,特别注重传统节庆产品的开发,加强其举办的连续性,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立体营销,扩大其影响力,形成城市品牌。再次,注重产品的外延扩展或者内在变化,创新节庆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节庆旅游活动举办水平。节庆旅游最本质的定位和价值应该大众。江西省节庆旅游产品绝大部分属于日常性节庆产品,主要针对当地游客,但因为活动项目设置不够贴进市场,往往难以吸引大众,最后不了了之。

篇3

【关键词】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空间优化;汉中

汉中市辖十县和一区,人口348万。自然地理位置介于秦岭巴山之间,山明水秀,风光秀丽,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人文地理位置上,地处东西南北过渡地带,有过“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千帆竞度,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政治军事地理位置上,易守难攻,西汉、三国、张鲁政权等在这里建功立业。在这里,大自然造化了众多的自然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灿烂的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要素荟萃为旅游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汉中市旅游资源类型结构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体系,对汉中旅游资源类型进行调查(表1)。可以看出,汉中市人文类旅游资源所占比例为86.65%,自然类旅游资源只占14.35,人文类资源数量远远大于自然类资源。在人文类资源中,建筑设施类占到旅游资源总数的近45%,遗址遗迹类占到旅游资源总数的近20%,而现代人文活动和旅游商品资源比较少,这样的资源结构一方面得益于灿烂历史文化的遗存,另一方面则局限于现代偏僻的区位条件。历史文化悠久、区位条件闭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生活相对薄弱,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利弊参半。自然资源中地文景观数量最多,占资源总数的8.45%,原因在于汉中地处秦巴山区,独特的地质演化史造就了这里的奇山异峰,龙鳞石、千书岩等自然美景竞相呈现。同时汉中地处亚热带,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在地文景观的基础上叠加水文、气候、生物影响,形成众多的水域、生物旅游资源,合计占到资源总量的近7%。条条蜿蜒流过的小河,散落山谷间的湖泊,怡然自得在田间耕作的农者,不时在蓝空飞翔的水鸟,偶尔展现一下身姿的“秦岭四宝”,它们共存于此,构成天人合一的秀美画卷。汉中所处秦巴山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突出地区之一,在生态旅游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前途光明。

二、汉中市旅游资源各主类的质量结构

根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综合各种条件,将中国旅游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五个等级。等级越高,意味着资源的价值越大,竞争力越强。按照各主要亚类统计汉中旅游资源等级,见表2。

可以看出,汉中地文景观质量最高,仅有的三个特品级旅游资源都是这一类型,且也都是自然保护区类资源,最适宜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以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竞争互补分析为基础,将地文景观生态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锁定在关中、陕北、甘宁等比较近的北方省份和地区,同时通过主动融入大秦岭旅游、生态科考旅游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是汉中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思路。汉中四级旅游资源中,自然类也主要是地文景观,但吸引力不及特品级,其客源对象应主要定位在本地休闲旅游方面。四级旅游资源中人文类的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数量也比较多,研究两汉三国文化的学者是稳定的客源市场,在文化产业大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社会背景下,潜在的客源市场广阔,汉中文化旅游前景比较可观。以两汉三国文化旅游为主打品牌,着力打造高品位旅游景区,并带动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类旅游活动的发展是汉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其他低等级资源数量众多,但吸引力较差,只适合发展当地客源市场或特殊客源市场,不适合大力开发,开拓外部市场。

通过对汉中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和质量结构的研究可以看出,汉中旅游资源数量中人文类远远多于自然类,但从质量上来说,特品级旅游资源均为自然类地文资源,高等级旅游资源中也以自然资源占优势。因此以高等级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为主,充分利用两汉三国特色高等级人文旅游资源,应是汉中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路。

三、汉中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及优化

1.汉中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

以Arcgis为制图工具,把等级在三级以上的景区(点)做空间展现(图1)[1]。可以看出,汉中市旅游资源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一方面,在秦巴山地、汉江谷地均有等级相对较高的资源分布,这为区域旅游活动组织带来不便,对于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大分散的基础上形成几个资源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如以古汉台为中心的汉文化旅游区、以武侯祠墓为中心的三国文化旅游区、以长青华阳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珍稀动植物观赏与科考旅游区、以汉江源为中心的山水风光与探秘旅游区、以张良庙-紫柏山为中心的自然风光与道教文化旅游区、以午子山和茶叶基地为中心的生态文化旅游区等。在各区内可以形成以优质资源吸引力为主,其他辅资源为补充的组合体系,在全区范围内可以汉台区为服务组织中心,把各个分散的景区联系为整体,形成区域旅游系统[2]。

就各类旅游资源而言,人文旅游资源主要以串珠状沿交通线分布于汉江谷地和川陕栈道(图1),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的河流谷地,留下了灿烂的人文景观,这也为今天的旅游合作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秦岭南麓和巴山北麓,分布范围广,彼此交通联系不便,虽个别区域呈集群状分布,但由于地处山区,彼此联系并不容易,因此各景区(点)之间形成协作关系不太容易。高等级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秦岭南麓,接近主要客源市场,利于融入以西安为中心的一日游旅游活动范围。

就旅游资源与交通的关系而言,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线网。形成了以汉台区周边1小时圈的核心旅游区,以勉县、洋县、西乡、留坝县、佛坪、宁强、略阳节点的分流区[3],呈“十”字型分布的两条旅游精品线路:东西向沿108国道经勉县子到略阳,联系佛坪自然保护区、长青自然保护区、朱鹮保护区、张骞墓、汉台、武侯祠墓、定军山、五龙洞森林公园等景区;南北向沿316国道经汉中到南郑,联系张良庙、褒斜栈道、古汉台、南湖、黎坪国家森林公园[4]。

2.汉中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优化

综合市场、游客心理活动、旅游资源特点、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因素,旅游活动空间组织模式可以分为链条、环绕、茎瓣、中心辐射和网络五种类型[5]。对汉中来说,结合大分散小聚集的空间格局,区域旅游空间活动组织适宜采用中心辐射式来进行组织,在全区范围内以汉台区为旅游活动集散中心,在各区内形成以优质资源吸引力为主的组合体系,把各个分散的景区联系为整体,形成区域旅游活动空间系统。

(1)主题旅游活动空间组织

主题旅游需要从游客的不同身份、切身需求、独特体验、消费心理出发,进行旅游空间活动组织。

a.生态旅游活动空间组织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潮流势不可挡,自然观光、生态体验、生态科考等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应运而生。自然风光旅游活动空间组织:感受“西北小江南”的山水风光是汉中旅游客源市场的主要心理诉求。线路设计:黎平国家森林公园—南湖风景区—红寺湖风景区,沿线山水相融,西北江南,风光无限。生态农业旅游活动空间组织:田园风光、恬静的农家生活是都市人繁忙之余寻求心灵平静的重要心理需求。线路设计:西乡樱桃沟(5月左右)、西乡茶叶节、城固桔园(10月)左右,感受田园风光,体验休闲汉中,放飞困顿心灵。生态科考旅游活动空间组织:生物多样性、“秦岭四宝”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的财富,随着环境生态意识的加强,生态科考旅游活动成为价值增值最高的一种旅游活动。路线设计:朱鹮保护区—长青自然保护区—佛坪大熊猫保护区,在自然的怀抱里与秦岭瑰宝近距离相视,体验清灵静美的天人合一。

b.两汉三国文化旅游活动空间组织

旅游目的是了解或深入研究两汉三国文化,旅游活动主要体现历史价值。汉文化旅游:古汉台—拜将坛—张骞墓—石门—紫柏山与张良庙景区。此线融于自然,感受人文,大汉雄风从此起航,“汉”的故事由此开启历史帷幕。三国文化旅游:阳平关—武侯祠—武侯墓—定军山,“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点点运筹帷幄心,幕幕三国古战场,“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

(2)常规旅游活动空间组织

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了解汉中、认识汉中,因此路线组织的特点是自然与人文兼顾,以节省交通时间、游览费用为主要目的。北线:古汉台—拜将坛—石门栈道—张良庙—紫柏山;西线:古汉台—武侯墓—武侯祠—定军山—汉江源;东线:古汉台—洋县华阳长青自然保护区—佛坪大熊猫保护区;南线:古汉台—黎平自然保护区。

四、结论

(1)从资源类型结构来看,人文类资源远远多于自然类资源;由于历史悠久、现代经济基础薄弱,人文类资源中建筑设施、遗址遗迹类最多,旅游商品、人文活动最少;自然资源中地文景观数量最多,在此基础上形成水域、天象、气候旅游资源。

(2)从资源质量结构来看,地文景观质量最高,三个特品级旅游资源都是自然保护区型的地文景观;四级资源中人文类的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数量较丰,具有开展文化旅游的较好资源条件。其他低等级资源数量众多,但不宜大力开发。

(3)从资源空间结构来看,总体上汉中旅游资源大分散、小集中,在各区均有优质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形成几个资源的集聚区;对于不同类型的资源,由于自古以来人类活动更多集中于河谷地带,人文类旅游资源主要以串珠状沿交通线分布于汉江谷底和川陕栈道,自然旅游资源则分布范围广泛,彼此交通联系不便;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交通线网。

(4)区域旅游空间活动组织适宜采用中心辐射式来进行组织,以汉中为外地客流集散中心,勉县、洋县、西乡、留坝县、佛坪、宁强、略阳为节点,常规旅游活动形成东西南北四条旅游路线,针对不同的主题旅游,构建自然风光体验、两汉三国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等五条空间组合线路。

参考文献

[1]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20 (1): 99-103

[2]张娟.对汉中旅游业优势转化问题的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1):85-87.

篇4

关键词:苏州;民俗节庆;现状;对策

0 引言

民俗节庆旅游作为旅游游憩资源的一种,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民俗节庆旅游作为节庆旅游的一种,其不但对旅游业的自身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同时,对当地形象的传播更具有文化内涵上的意义。界定民俗节庆旅游的前提,首先是对民俗和节庆的界定。所谓节庆,就是指某地区以其特有的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竞技、体育、风俗习惯、地理和气候优势、遗址、胜地、古迹等为主题,自发而周期性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所谓民俗风情,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节、婚恋、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本文研究的民俗节庆是指以苏州民俗风情为依托的节庆活动。因此,本文对民俗节庆旅游的定义是,某地区或区域以其特有的资源,包括自然、人文、经济、历史等为主题,经过规划、开发和宣传或者营销等手段举办的旅游活动,这种专项旅游活动形式可以带来某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它属于事件旅游中节事旅游的一种。

1 苏州民俗节庆旅游概况

苏州的民俗节庆活动众多,主要有:一月的虎丘春节年会,正月初五接财神,春节民俗综艺活动;二月有元宵灯会,苏州太湖梅花节;三月吴中洞庭碧螺春茶文化节,石湖“百花节”,太仓江海河三鲜美食节;四月清明节,东方水城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五月有凤凰美食狂欢节,苏州太湖宠物节;六月有苏州太湖宠物节,拙政园荷花旅游节,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苏州太湖龙舟赛;7月“红色之旅”沙家浜红色旅游节,蒋巷葡萄采摘节;八月苏州摩天轮乐园七夕情人节活动,石湖串月民俗风情游,中国常熟沙家浜旅游节,太湖开捕节;九月虎丘金秋庙会,太湖牛仔啤酒风情节,阳澄湖蟹文化节,中华丰收美食节;十月天平山“ 红枫节”,九九重阳庙会活动,羊肉美食节,十月太仓展;十二月同里罗星洲暮鼓晨钟活动,寒山寺听钟声活动。

苏州四季分明,民俗节庆活动根据气候因素分布,一般从每年的4月开始,苏州进入仲春,气候宜人适合踏青游玩,9月到11月,进入苏州的第二个旅游旺季,客源市场会集中于这个时间来苏,气候条件比较差的冬季和夏季活动减少,因此可见苏州民俗节庆活动在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比二、三季度相对偏少。

2 苏州民俗节庆旅游的现状分析

2.1 宣传力度不均衡

苏州的民俗节庆活动虽然名目很多,主题丰富,但是除了在四月时举行盛大的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式的时候进行大力宣传外,其他时间或者其他的活动宣传力度不强,或者宣传内容和形式单一。民俗节庆活动的参与者以当地居民为主,而外地游客却很少,而且散客居多,团队很少。

2.2 品牌少,知名度低

目前苏州旅游的主要资源仍然以苏州园林为主,苏州的水域风光和历史人文以及民俗节庆活动等资源并没有形成品牌,知名度辐射程度普遍较低。比如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但是苏州的优势就在于端午节的产生与苏州有关,可以说是端午节的发源地之一,有一定的文化依托,但是知名度却不高,外地游客很多都不知道苏州与端午节之间的渊源。像端午节这样的有吴文化依托的旅游资源在苏州还有很多,开发是必不可少的阶段,但是如何把这个品牌做出去,需要专业管理人才,而目前苏州此类人才比较稀缺。

2.3 主题很多,但缺乏个性

苏州民俗节庆活动主题很多,但是主题是否具有特色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目前苏州的民俗节庆活动的吸引力不强,除了宣传力度不够之外,还有就是缺乏个性色彩。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开发旅游资源,民俗节庆活动缺乏个性是一个通病,没有个性的活动对旅客的吸引力是有限的。比如苏州的很多民俗节庆活动,不外乎几个常规模块,开幕式、美食节和狂欢大会,活动主题虽然多元化,但是内容是单一的,旅游者看多了,不免失去新鲜感。

3 苏州民俗节庆旅游发展对策

3.1 加强对旅行社的宣传,拓宽宣传渠道

苏州旅游市场目前仍以团队游为主,旅行社的旅游产品是游客可供选择的范围,如果旅行社不把民俗节庆活动作为旅游产品的其中一项资源对游客进行宣传,那么团队游客又何从选择和知晓有这样的活动呢。所以旅行社作为旅游的主力军,在宣传民俗节庆活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对苏州各大旅行社加大宣传,才能成功实现对客源市场的开发。旅行社作为主要的宣传渠道,电话推广、网络宣传、现场推介等途径也有各自的优势,采取多渠道联合宣传,能够提高对民俗节庆活动的及时跟踪回访和总结,能够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3.2 发挥地域优势,与周边城市共同开发

苏州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临上海,南连浙江嘉兴、湖州等地,西拥太湖,北靠长江,在苏州周边形成了一个旅游城市群,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杭州和南京是省会城市,各城市之间都有各自不同的旅游资源,但是也有相似的文化依托。所以,苏州应该发挥自己的区域优势,主动与这些旅游城市合作开发民俗节庆活动,把活动的范围扩大,利用其它城市的优势资源与自己的不足互补,把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客源吸引到苏州,同样的,他们也可以吸引苏州的客源,昔日的竞争对手,今日成为合作伙伴这样才能得到双赢。

3.3 增强民俗节庆旅游的参与性

苏州民俗节庆旅游活动大多以观赏为主,而缺乏旅游者体验性和参与性。民俗节庆旅游的开发应该充分挖掘当地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开发出能够让游客广泛参与的旅游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旅游者能亲身体验民风、民俗、民情,感受当地的文化特点,提升民俗节庆旅游的体验价值,增强旅游者对活动的感受,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感,同时实现旅游产品总价值的提升。

3.4 培养专业人才管理民俗节庆旅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力资源是目前各行各业的第一竞争力,旅游业也不例外。人才资源的优劣程度决定着其它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因此开发和发展苏州民俗节庆旅游资源的前提是培养专业人才。目前,民俗节庆旅游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牵涉面很广,包括活动前收益预测、对节庆的开发、策划和营销、还包括筹办和人力资源的协调管理等等,而专业的节庆管理人才在苏州地区相当缺乏,因此苏州需要尽快培养此类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

4 结语

通过对苏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分析,我们发现苏州民俗节庆旅游活动很多,但是发展水平较低,这主要由于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均,品牌少,知名度低及活动缺乏个性等原因所致。这些现象也是当下许多城市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拓宽渠道,增加活动参与性等手段来吸引客源,并通过培养专业人才管理民俗节庆旅游活动来为进一步发展作好必要的人力资源准备。本文仅仅是对苏州民俗节庆旅游资源作了较浅的分析,提出了几条不成熟的应对之策,对具体的细节和运作还需要作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龙英晓,王笑.青岛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63~66.

篇5

关键词 特色农业;旅游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19-02

Countermeasures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GONG Zhi-qiang

(Center for Tourism Planning and Research,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 330031)

Abstract Countermeasures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theme development,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optimization,tourism product pedigree of "the trinity",perfect travel service system and etc.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tourism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特色农业是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农业产业基础和相关条件形成的。相对于常规农业而言,特色农业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是主导一定区域内农村经济发展的高效农业。以特色农业为资源基础的旅游开发,能够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的高效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地区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休闲时代的到来使特色农业旅游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等农村服务业,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目前,特色农业旅游在我国方兴未艾,但粗放式开发现象较为普遍,以致难以达到农业与旅游互为补益、相互促进的预期效果。旅游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要素众多,其中主题、模式、产品和服务是四大核心问题,本文便以其为中心对特色农业的旅游开发对策展开分析。

1 主题开发突显独特旅游体验价值

目前,我国休闲旅游消费需求迅速增加,尤其是城镇居民对回归自然,追求田园生态、清净闲适乡村生活的要求日益增强。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可以为满足休闲旅游需求提供必要的、满意的活动空间和相关产品。但是,现代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观光,而是希望获得更为独特的旅游体验价值。因此,“无特色”旅游已经失去市场竞争力,主题开发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事业的不二法则。在此背景下,特色农业旅游开发也应紧密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旅游主题是在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断展示和体现出的一种理念或价值观念。主题开发是紧密依托资源基础,以系列化的旅游产品和独特旅游氛围彰显某种主题文化的旅游开发方式。主题开发追求的是为游客创造独特旅游体验价值,其实质就是以差异化发展形成比较竞争优势。主题开发将使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在有限的空间里聚集并实现合理配置,形成聚合旅游吸引功能,其目的是要使特色农业资源成功转变为特色旅游产品、使特色农业环境成功转变为特色旅游环境。实现上述两大转变,一方面要求特色农业向着规模化、精致化、景观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在开发主题的统领下,配置系列旅游项目,强化特色农业的旅游休闲体验功能。总之,就是要紧密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围绕特定主题,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展开系列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同时在环境风貌、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等各方面协调跟进,致力于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才能为游客呈现独特的旅游体验价值,进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1]。

特色农业旅游开发主题的选定一方面要立足资源基础,另一方面则要着眼于市场需求。特色农业具有常规农业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地域特征鲜明、种养加工过程独特以及产品品牌效应明显等方面。当今旅游客源市场的主体是城镇居民,对特色农业旅游的兴趣指向较多集中在农业景观、农事参与、乡村生活体验、农产品购买及品尝等方面。因此,特色农业旅游主题开发要充分利用特色农业资源的多样性特点,以“农”为本位对旅游项目展开系统规划设计。具体开发主题的选择可以视不同项目的特色农业资源基础不同而定,既可以是现代高科技特色农业主题,也可以是传统特色农业主题。

2 优选旅游开发模式,拟合资源与市场

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项目开发条件的差异性普遍存在,旅游项目开发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开发模式。无论采用何种开发模式,其目的都是要成功拟合资源与市场,实现农业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发展。目前,特色农业旅游项目大多是集初级产业、次级产业和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下的旅游项目体现出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特点,但往往存在发展定位模糊,产品谱系杂乱,开发成本较高以及目标市场不明确等问题,因而难以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因此,特色农业旅游项目开发应针对不同的开发条件采用不同开发模式,避免同类旅游项目间的恶性竞争,从而实现资源与市场的有效拟合[2]。

资源、环境、区位和市场是决定旅游开发模式的四大要素,要素组合条件不同,开发模式的选择亦有所不同。特色农业旅游包括生态度假、文化体验、农事参与和科普教育等4种基本开发模式。不同开发模式下,特色农业旅游开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旅游产品对应的市场消费群体也存在较大差异。生态度假和文化体验开发模式下的特色农业旅游主要针对中高端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产品市场吸引半径较大,但是对资源和环境品质的要求较高。农事参与与科普教育开发模式下的特色农业旅游主要面向中低端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产品市场吸引半径较小,因而对区位和市场条件的要求则相对较高。

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远、特色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宜采用生态度假模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优良的特色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开发品质突出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则要着力解决旅游交通问题,最大限度提升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通达性。文化体验模式则比较适用于特色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这类地区通常现代化程度较低,但有蕴积深厚的传统特色农业活动,孕育了特色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农产品加工工艺、特色乡土饮食和地方民俗等丰富的传统农业资源,具备开发高品质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的条件。文化体验开发模式必须重视对文化的深度挖掘整理,在此基础上将文化有机融入产品设计之中,使特色农业旅游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3]。

城市化发展对特色农业资源及其环境都将带来明显冲击,因而城市近郊地区的特色农业资源与环境条件通常都比较有限。但是,这类地区拥有较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市场条件,特色农业旅游比较适宜在农事参与和科普教育开发模式下开展。农事参与开发模式下的特色农业旅游较好地迎合了城镇居民渴望回归乡村生活,参与特色农业种植、培育、采摘等农事活动的需求,游客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由现代城市生活到传统乡村生活的快速转换。科普教育模式下的特色农业旅游则主要是满足城镇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了解“三农”、增长科普知识的需求。这类开发模式既可以依托传统特色农业资源,也可以依托现代高科技特色农业资源,但都要求突出旅游项目展示和参与体验功能。

3 “三位一体”构建旅游产品谱系

旅游产品既是游客的购买对象,也是旅游消费的主要内涵。对现代游客而言,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也正是通过推出系列化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构建着风格迥异的旅游生活方式。特色农业旅游要给游客呈现的是以“农”为主题的休闲生活,因此要充分利用特色农业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优势构建丰富的旅游产品谱系。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农业生产、农业生态和乡村生活3个层面,其中农业生产是基础资源,农业生态是核心资源,农村生活则是拓展资源。紧密围绕上述资源,“三位一体”构建特色农业旅游产品谱系,才能将特色农业旅游活动完整地呈现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

农业生产是特色农业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没有农业生产旅游开发就失去了资源基础。因此,从旅游开发的视角来看,农业生产属于基础资源范畴。农业生产不仅有自身的产出效益,同时还发挥着构建农业生态景观和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的重要作用。农业生产过程本身对游客而言也是一种活态的景观,具有较强的现场展示功能和参与体验功能。在旅游活动中,游客有观摩特色农业生产过程的期望,也有适度参与农事活动的需求。特色农作物种植、水产捕捞、畜牧喂养和农业采摘等生产活动既可以供游客观摩学习,也有条件开发成为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因此,应在农业生产区开辟游客观光通道,让游客可以近距离地观摩特色农业生产过程,同时又可以有效控制旅游活动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有必要划出特定区域设置参与体验型特色农业生产活动,给游客创造亲自动手参与农事活动的机会,但要加强指导和适度控制农事参与的难度和强度。

农业生态决定着特色农业的风景美学价值、休闲游憩价值、康体保健价值,是特色农业旅游的主体吸引要素,因而属于核心资源范畴。特色农业生态包括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2个部分。自然生态由特色农业生产场地、种养对象和自然环境构成,文化生态则包括特色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器具、产品加工工艺和农业习俗等方面。特色农业旅游要为游客制造突出的旅游体验价值,必须充分利用农业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条件营造特定的风景场域和文化体验空间。在此过程中,旅游产品设计应重点体现视觉景观效果和休闲游憩功能。一方面,要对特色农业自然生态进行创意景观设计,利用生产场地、种养对象和周边自然环境等条件构建特色农业景观,使之有看点、有亮点、有卖点;另一方面要强化对特色农业文化生态内涵的发掘和利用,将之物化为景观和可参与体验的旅游项目,有效提升特色农业旅游的内在品质[4]。

乡村生活依托于农业生产、农业生态而存在,其内涵十分广阔,是特色农业旅游开发的拓展资源。相对现代时尚的城镇生活而言,乡村生活呈现的是一种传统朴实、自然清静的格调。现代旅游强调的是差异化体验价值,为游客创造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是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的应有之义。因此,可以将吃农家饭、住农家小院和下乡过大年等典型乡村生活片段开发为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特色农业旅游产品谱系,增强项目的整体旅游吸引功能。

4 “以人为本”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旅游服务既是辅助游客完成旅游消费的必要因素,也是旅游消费的重要对象。特色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紧密围绕旅游活动过程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着眼于人的需要,向游客提供及时、高效乃至个性化的旅游服务,促进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做到有效满足游客需求,旅游开发中就必须解决游客进出、消费引导和现场消费3个环节的服务供应问题。因此,特色农业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应着重围绕旅游交通服务、旅游信息服务和旅游消费服务3个方面展开。

发展特色农业旅游要实现以城镇为中心的客源地和以乡村为中心的旅游地的顺畅连接,同时还要将旅游消费体系、支撑体系及区域内旅游景区(点)串联起来,必须建立便捷高效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5]。这一方面要求旅游交通路线设计合理,有效缩短旅游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让游客能够进得来、出得去、行得畅;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交通服务站点、交通标识、交通工具以及交通服务人员,提供完善的旅游交通配套服务,令游客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倍感便捷、舒适。应注意的是,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建设也应服务和服从于旅游开发主题要求,要加强旅游交通干线两侧的景观配置和环境营造,消除脏乱差现象,凸显景观廊道功能,使游客在空间移动过程中也能领略到美的享受。

旅游信息服务是引导游客顺利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保障条件。这项工作主要致力于提高游客的旅游效率和旅游满意度。特色农业旅游信息服务要求达到全面、及时、准确乃至个性化的信息传播效果。由于不同游客接触的传播媒介不同,特色农业旅游的对外信息传播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提升旅游信息传播效率。景区外的信息服务主要解决有效吸引问题,应重点宣传景区位置、主题特色、旅游功能等信息内容。景区内的信息服务主要解决消费引导问题,应着重在旅游景点、旅游宾馆、游客中心、旅游商店等主要旅游节点开展,重点传播与旅游消费活动相关的信息。此外,为了使旅游信息服务覆盖面更广,信息传播更为有效,特色农业旅游信息服务应建立多元化信息传播渠道,实现立体和多维的旅游信息传递。

旅游消费服务是旅游服务体系的核心要件。特色农业旅游消费服务涉及游览、食宿、娱乐和购物等领域,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2个层面内容。硬件建设主要是消费场所和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要做到能够及时有效满足游客基本消费需求,同时又能够体现个性化、特色化功能,进一步激发游客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软件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其实质是旅游人才建设问题。由于特色农业旅游地往往偏离中心城镇,专业旅游人才较为缺乏,导致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偏低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培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条件留住人才,从而实现旅游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吕火明.论特色农业[J].社会科学研究,2003(3):27-30.

[2] 陈锡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求实杂志,2007(22):25-28.

[3] 王瑞花,张兵,尹弘.国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3):73-76.

篇6

节事是指经过事先策划的、有组织的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或者事件,包括传统的节日、法定节日、历史事件纪念日及人为策划举办的各种事件如交易会、博览会、以及各种文化体育等都具有特色的非日常发生的活动或特殊事件。

节事旅游则是指将先期策划好的节事活动作为核心吸引要素,通过周密的设计组织安排,利用庆祝或展示的方式,吸引游客前往而形成的一系列旅行、逗留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就河南省而言,省内的节事活动数量已多达75个。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节事旅游背后,却也隐藏着诸多问题。如大多数节事旅游的举办成功率不高,届期不长,虎头蛇尾的情况较多,不仅浪费了当地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于当地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研究河南节事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关于策划定位等方面的对策,对进一步推动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和节事活动的继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节事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河南地处中原,交通条件便利,处在南北方自然过渡带上,气候适宜,使河南的自然旅游资源多姿多彩,具有南北之长,东西之特。作为中华名族的发祥地之一,河南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十一▪五期间,河南旅游产业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历史跨越。河南省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展示河南省良好的旅游形象,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照有关专家的观点,河南的节事旅游活动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 地方物产型:如信阳茶文化节、郑州樱桃节

2. 自然景观型:如洛阳牡丹花卉、开封会

3. 人文景观型:如登封黄帝故里祭祖大典、禹州钧瓷文化节

4. 特色历史文化型:如许昌三国文化节

5. 生产经营活动型:如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

6. 休息娱乐活动型:如伏牛山夏日冰雪旅游节

形式多样的节事旅游活动塑造了河南良好的旅游形象,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提升了旅游地的知名度。与此同时,节事旅游活动的举办也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使河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为世人所了解,河南城市建设的新风貌为世人所瞩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节事活动已经成为河南旅游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红火的节事旅游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定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创新意识和鲜明特色的节事旅游产品泛滥

我省目前节事活动数量多、类型多,活动设计相互模仿的情况严重。从内容到形式,从宣传口号到营销策略,每次举办都没有什么创意和变化。活动形式毫无例外的都是开(闭)幕的明星歌舞表演、花车巡游、商品展销会、经贸洽谈会等老套路。特色原则遵循不够,是导致我省节事活动寿命短浅或效益不好的首要原因。

2. “官办标签”的运作模式落后,市场化低下

目前,河南省内的节事活动大多由政府主办,没有引进市场化运作模式。有些地方政府过于强调节事的政治、经济功能,淡化了其文化本质,没有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没有考虑市场需求,这是多数官办节事难以成功的症结所在。有些根本就不适宜举办的“节庆”,也要牵强附会地与节庆扯上边。有些地方举办的节庆异化成了徒有其名的形象工程。新华社主办的《t望》新闻周刊称:官办节庆过多过滥,折射的是地方官员的“政绩焦虑症”,存在利用节庆活动彰显政绩的情况。运作模式的落后,最终造成节事活动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节事产质量不高,专业性不足,参与性差,商业意味浓,导致效益不够理想。

3. 品牌意识薄弱,节事旅游缺乏国际影响力

我省目前举办的各类节事旅游活动,虽然数量众多,但与国内外成功的案例相比,品牌意识较低,持续举办并发展成为国际性节事活动的不多。除举办时间短以外,多数节事活动的知名度不高。在河南每年举办的各类节事活动多达几十种,但除了有近30年历史的洛阳牡丹花会和新郑黄帝故里祭祖大典知名度较高之外,其他如“南阳玉雕节”、“郑州樱桃节”等都仅限于举办地的活动,尚不够形成品牌,更不可能有全国乃至国际的认知度。

4. 公众参与性差,缺乏规范化管理

节事旅游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公众的参与性。在体验经济时代的背景之下,节事旅游者希望通过参与节事活动来获得不同的旅游体验。公众参与性的强弱直接影响节事活动生命力的强弱。但我省多数节事活动却只注重表面风光,却忽略了节事活动的主体,节事旅游者及当地公众。节事旅游的主体往往因为组织者的“防范心理”被排斥在节事活动之外,不能很好的参与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由此造成节事的参与性不强,氛围不浓,直接影响旅游节事的综合效益。节事活动的魅力和积极作用也无从体现。

三、河南节事旅游的发展对策

上述节事旅游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南节事旅游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以便使河南节事旅游顺利发展,特提出几点建议:

(一)突出特色,创新节事旅游产品

旅游的不断发展引发了人们对于旅游产品需求的多元化,“特色”是节事活动成功的基础。只有主题鲜明的,具有特色的,唯我独有的节事活动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要求节事活动举办者能够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突出主题特色,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要,在突出主题的同时,还要深挖节事文化的内涵,充分体现节事旅游活动的价值,能使节事旅游以独特的姿势立于市场竞争的大潮之中。

(二)实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

节事旅游活动的运作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需要由政府出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实现节事旅游的顺利运作。但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为主体,政府可以因势利导地调整职能,可以通过明确节事旅游活动方向、加强政策扶持等手段,调动各界参与节事旅游活动的积极性,鼓励社区、民间艺术社团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等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参与,积极承办节事旅游活动。如青岛国际啤酒节率先采用了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模式,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同时,大力提倡节事旅游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市场化运作步伐,积极探索“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合理分配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的分工,明确职责,形成良性循环,保证节事活动市场化的顺利进行。

(三)创建自主品牌,增强国际影响力

品牌是节事旅游活动的生命力。河南要找到代表河南特色的节庆品牌节事活动的品牌要坚持做下去,还要形成产品序列和固定的模式,并要坚持创新。每次举办都要设计挖掘出新的市场卖点和吸引游客的亮点,出新出彩,提高游客的忠诚度.使节事活动形成真正的、在顾客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精品品牌。节事品牌一旦建立,就会和其举办地之间形成很强的对应关系如提到风筝就会想到潍坊。提到啤酒节就会想到青岛。这种对应关系会加强品牌效应,有利于实现节事旅游的持续发展。

(四)提高活动的参与性,加强规范化管理

节事旅游的卖点是需要游客参与并亲自体验的“活动”。因此节事活动的策划者应当先关注节事活动参与者――节事旅游者和公众的需求。把参与者的需求作为导向,积极鼓励公众的广泛参与。纵观国内外成功的节事旅游活动,都在满足参与者需求上下足了功夫。其次,要加强节事旅游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合理安排节庆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从时间安排来看,一次节庆活动的举办天数应控制在10-15天左右为好,太长容易让人厌倦,太短无法收回投资。从时间分配来看,一年四季节庆合理分布,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旅游淡旺季的左右。进一步规范全省的节庆活动,要建立起对资金使用效率、节庆效果的评估机制。有学者提出,是否举办、如何举办,可以召开听证会,咨询、征求专家和群众的意见,然后要将提议上报地方人大进行审议,节事旅游活动的举办不可随意确定和取消。

三、结语

全国旅游看“三南”,历史文化看河南。河南省节事旅游的开发应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结合河南省的地域特色,制定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但由于目前河南省节庆旅游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在这些对策中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是河南省节庆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文智.我国城市节事旅游发展趋势及其管理模式研究 《商业时代》2008年5期

[2]约兰达•芭塞娜•安格鲁.西班牙潘普罗那奔牛节.

[3]袁秋月.河南节庆旅游开发初探

[4] 廖军华何平贵. 略谈节事活动的运作策略 《商场现代化》2008年7月(中旬刊)总第545期 222页

篇7

小学文明旅游活动总结【1】

根据贵局关于开展“文明旅游月”的活动要求,我局进一步加强了活动领导、制定了工作方案、加大了对工作的督促指导,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我局通过抓组织领导、抓活动载体、抓宣传推介等做法,确保了“文明旅游月”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健全机构,为活动开展提供保障。5月初,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党支部书记对活动进行了总体安排,成立了以同志任组长,同志为副组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的工作人员的的工作职责。冯榕局长对活动开展作了强调。会后,局办公室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文明旅游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实行责任制,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二)丰富载体,赋予活动丰富的内涵。在“文明旅游月”宣传活动中,全区各旅游企业结合本区域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开展了庆祝第一个“中国旅游日”、“安全生产月”旅游宣传活动和景区门票全免活动。在服务质量提升上,开展了行业自查自纠,并派员参加了全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

(三)强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栏、报刊、网络、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文明旅游月”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宣传有关旅游出行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社会服务承诺等,力求广泛宣传,家喻户晓。

二、取得的成效

5月19日,为喜迎“首个5·19中国旅游日”,我局组织辖区26家旅行社及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等有关单位在金象大厦门前举行了以“牵手5·19、欢畅神州游”为主题的隆重喜庆及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旅行社和景区共散发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等景区负责人表示今后每年的“5·19中国旅游日”景区都将免票对游客开放,以示庆祝。辖区“农家乐”示范户也于当日对游客进行消费打折活动。活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中国旅游日”的认知程度。

6月11日,在庆阳市“安全生产月”来临之际,我局在庆阳市东湖公园门前举行了旅游安全宣传活动,以“安全旅游、和谐发展”为主题,当场散发《旅游出行提示》20XX份;《旅行社条例》20XX份;《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及旅游保险知识等各1500份。规范了辖区旅游企业经营行为,有效提高了广大市民外出旅游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做好旅游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同时,我局及时组织检查,督促落实。至目前,旅游安全生产措施全部得到落实。

通过“文明旅游月”活动的开展,达到了提升服务质量、助推我区旅游产品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我区旅游观光的目的。本月全区接待游客8·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3286万元,较上期同比增长2·33%。

小学文明旅游活动总结【2】

公民旅游是展示国家形象、反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窗口”,是文明城市创建一项新的工作内容。为了进一步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师生旅游文明素质,充分展示美丽郴州良好形象,我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将“文明旅游”理念传递到广大师生中间,入耳、入脑、入心。

一、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为:

1、遵守法规秩序、讲究卫生礼仪、爱护环境设施教育。这些都是公民行为的基本规范,在郴州市如此,去外地也应该如此。教育学生应当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尊重他人权利,以礼待人,健康娱乐,文明旅游。

2、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尊重其他国家、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其他宗教的文化习俗,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文明”行为,防止个人行为给国家和城市形象带来损害,展现我们礼仪之邦应有的风采。

3、教育学生应当自觉恪守公德、讲究礼仪、文明出行、文明游览,主动提醒和制止他人在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

二、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1、广泛宣传引导,文明旅游意识深入师生之心

校团委广泛宣传引导。通过班会课发起话题讨论,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效果。曝光不文明出游的行为,理性分析原因,防止盲目过度炒作。

学校政教处也进行了广泛宣传引导。政教处把旅行社关于文明旅游的相关宣传海报、折页、行李标签和公益广告等在校园展示,确保官大师生能时时处处感受到文明出游的浓厚氛围。

2、认真组织活动,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根据《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要求,开展公民旅游文明素质主题教育活动,普及文明旅游知识,促进游客旅游素质显著提升,自觉维护旅游秩序。学校通过广播平台以及学生会成员发文明旅行宣传单的方式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形成宣传热潮,正确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文明出游。

3、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班内组织文明旅游知识竞赛活动,以及在开展了相关的主题班会之后,班内成员一齐交流讨论学习心得,由高年级各班撰写“文明旅游,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心得,评选出优秀的心得感想。学校结合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充分挖掘文明礼仪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文明旅游教育活动,切实提升了学生文明素质。

小学文明旅游活动总结【3】

为了进一步深化“文明旅游”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民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文明旅游意识,树立良好旅游形象,不断增加文明意识,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开展了文明旅游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指导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围绕“文明旅游观光、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实施文明旅游的行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创造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二、注重活动实效

(一)签订“文明旅游观光、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旅游承诺书。倡导“十大文明旅游的行动”。即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低碳旅游;讲究以礼待人;注重消防安全;倡导健康娱乐;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摒弃“十大旅游陋习”。即乱写乱画;随地叶痰;随地大小便;集体行动缺乏时间观念;污言秽语打架斗殴;乱扔废弃物;大声喧哗;践踏草坪乱踩花果;用酒店毛由擦鞋;不守秩序乱插队。

(二)收看文明旅游专题教育片,通过全国典型案例,学习外出旅游保持文明形象的重要性。

篇8

为充分展示我区防风固沙中取得的成果,推出以沙漠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丰富凉州旅游内涵,为“会节”增添浓郁的喜庆气氛。

二、活动时间

7月29日上午8:00时至晚8:00时,时间为一天。

三、活动线路

市区──百塔寺──天梯山石窟──黄羊绿色食品科技园区──莫高葡萄长廊──红水河东岸(长城饮食文化活动地点,午餐)──腾格里沙漠(沙海特色文化游活动地点)──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产业室──沙漠公园(晚餐)。

四、活动内容

7月29日早8:00时从市区出发,8:30分到百塔寺,参观塔林、陈列馆;9:00时出发,9:40分到天梯山石窟,参观石窟、陈列馆;10:30分出发,沿途参观黄羊绿色食品科技园区、莫高葡萄长廊,11:50分到长城乡红水河旁,举办长城饮食文化活动,品尝以沙米粉、沙葱、羊肉为主的地方特色小吃;13:30出发,13:50分进入腾格里沙漠,开展以滑沙、沙浴、骑骆驼、沙漠自驾车越野等为内容的沙海特色文化活动;15:20时出发,15:50分到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观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普氏野马、赛加羚羊等。16:40分出发,到沙产业室,观赏珍稀花卉;17:00时出发,17:10分到沙漠公园,随车绕园参观一周后到公园接待处停车。组织游客参观沙生植物园;18:00时到餐厅吃晚餐,举办以“”为主题的冷餐酒会。20:00时出发返回市区宾馆。超级秘书网

篇9

[关键词]三峡库区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产品

一、三峡工程完工后的库区旅游资源变化

三峡大坝175m水位蓄水完成后,水位抬高10米~100米,对高达千米左右两岸悬崖峭壁的自然景观状貌影响不大,三峡峡谷依然雄奇、幽深、秀丽,但水位抬高对三峡旅游资源的整体影响却是巨大的。首先是大量低水位景观将被淹没。据统计,三峡工程完工后将有44处重要文物被淹。一部分文物古迹、艺术作品和动人故事传说的载体景点也将被淹没。其次是部分景观形态有所变化。一些旅游资源被部分淹没后,其存在环境发生变化,其景观形态和观赏效果也随之发生改变。一些旅游资源被迫搬迁。还有些旅游资源进行工程技术处理。另外,更多的旅游资源受水位升高的影响,观赏效果会发生变化。第三是自然新景观数量大增。三峡地区有为数不少的支流小河,这些小河大都流经崇山峻岭,高峡深谷,滩多水急,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过去因山水阻隔,交通闭塞,游人难入,成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处女地。蓄水在淹没库区少部分旅游景观的同时,也使三峡沿岸幽谷深涧中数以千计的旅游新景观浮出水面。第四是人工景观成为重要旅游资源。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泊交相辉映,本身就堪称世界人文奇观;新建设的许多人工景点如三峡人文地理风情园、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珍稀植物园等展示了地区特有的文化与风情。

总的说来,三峡工程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淹没一些景观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大量高品位的自然和新人文景观,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量景观的涌现和库区建设大量资金的投入,必将为库区旅游产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三峡库区旅游活动的发展趋势

三峡蓄水后旅游资源的景观特色和品质的变化,将对库区旅游地空间结构模式、旅游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旅游新产品开发产生很大影响,形成三峡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在空间、结构、种类、形式上的新格局。

1.三峡库区旅游地“一轴”空间模式将转变为“双核”空间模式

传统的“一轴”模式主要是依托长江水道,在重庆与宜昌之间形成“一轴”线性旅游空间。随着三峡大坝的落成,三峡旅游重要的结点城市宜昌拥有了一个世界级旅游吸引物, 且旅游景观分布密集,将发展成为库区东侧新的一级独立核心旅游区。重庆仍然依靠其作为西部中心特大城市的地位,以重庆都市区及其都市区周边环带为旅游地而形成库区西部另一级独立核心旅游区,库区旅游活动从而形成以重庆、宜昌为中心的“双核”分布模式。随着三峡库区水面和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 双核中心的客源集聚和扩散功能不断增强,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范围将进步拓展到库区腹地和周边的湖南、四川、贵州等省市。三峡旅游将呈现以双核为中心的空间分片旅游新模式。在宜昌,将是以从奉节至夷陵的三峡峡谷和三峡大坝为核心的线性水上组织模式;在重庆则是以中心城为核心的放射性陆上组织模式。

2.三峡旅游产品空间布局将呈现出集聚化、圈层分布的趋势

除资源密集分布的“双核”将形成旅游活动中心外,随着三峡腹地水陆交通状况的改善,将大大提升库区其中数量庞大的原有景点和新增景点的营销和开发的和可行性,逐步形成以大城市和重要旅游吸引物为中心的集聚化、高密度旅游景点空间分布。

3.旅游产品将由单一游船观光转变为水陆并举的多功能复合产品系列

传统的三峡旅游产品主要是三峡峡谷和沿岸的游船观光旅游。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位上升可使旅游者从水路直接抵达某些景点,也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的区域旅游道路观赏大量新增的优质景观。旅游产品将通过水陆结合的交通网络进行空间组织。进出口岸和方式上,万州机场和达万铁路的开通,沿江高速公路网的逐渐形成,使三峡旅游多口进出的格局开始显现,国内游客可在重庆、涪陵、万州、宜昌等多个口岸进出、多方式游览三峡。在游览方式和旅游功能上,三峡旅游将由单一的游船观光游向水陆结合游、观光与度假结合游等复合旅游形式转变。三峡旅游将形成以游船环湖观光为主,专项旅游为辅,集休闲度假、水上运动、会议商务、科考探险、文化教育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

三、三峡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面对三峡工程给库区旅游带来的资源变化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趋势,制定符合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发展策略,是将三峡旅游打造成国际黄金旅游目的地,实现新三峡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进而带动库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

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策略,搭建三峡旅游产品开发、营销平台

由国家旅游局等六部委联合出台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大三峡旅游经济圈作出了新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突出‘新三峡’,立足‘大三峡’,针对三峡工程建设所产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对未来旅游发展的影响,整体推进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的三峡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要实现纲要提出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协调管理关系和利益冲突,克服管理体制交叉、部门行业利益重叠带来的矛盾,加强各省市、各县市的跨地区谅解与合作,积极构建无障碍旅游合作区;必须强化行业协同,整合各辖区内的林业、水利、园林、建设、文化、民政、民族、宗教等行业的旅游资源。形成主动配合、相互支持的整体合力,联合打造旅游产品,协同开发旅游新品,联合推出旅游精品。打造协作开展产品开发、产品营销的互动共嬴平台,形成产品互补、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

2.实施旅游产品创新策略,打造“大三峡”旅游整体品牌

三峡旅游资源具有自然景观珍稀独特、人文景观品位不凡、区位优势不可替代等优势,但旅游产品除传统的三峡一线游外,旅游产品分布零散,开发低层次、营运低效益。实施库区旅游产品创新,就是要对库区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化,从旅游活动的地域差异、功能差异、形式差异等方面,有效地发掘、组合、凝聚库区各地旅游资源的特质,突出打造生态旅游、游艇旅游、文化旅游、运动旅游、奇观旅游等创新旅游产品,整体打造 “大三峡”、 “新三峡”旅游整体品牌。

3.实施旅游产品分片布局策略,培育新三峡精品旅游线路

开发三峡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区域核心景区为龙头,带动区域附属景区开发,制定区域开发营销策略是恰当的选择。通过建设三峡地区特色各异的主题旅游区,使主题旅游区成为三峡旅游绿叶中点缀的几颗明珠,吸引客源地游客,变传统的三峡过境游为三峡区域的分段、分片、明珠串联似的观光游,或者以核心景区为中心的分片主题度假游。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跨区域的资源组合,依靠市场选择和市场培育,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旅游线路的串联,赋予三峡旅游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强大的系统整合功能,实现三峡整体品牌内涵的再造。

4.实施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优化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

从区域旅游的产业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确立和统一长江三峡旅游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是保证三峡旅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完成这些设计并以之统一政府部门、开发者、从业者和旅游者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发展生态旅游。在发展三峡旅游经济的同时,保护三峡旅游资源,保证三峡旅游可持续发展。只有保证三峡旅游资源不被破坏,保护并提升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才能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的创新旅游产品,不断增强三峡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落实生态旅游的观念,应重视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如合理开发科普教育系列产品、漂流旅游产品、探险旅游系列产品、农业生态旅游系列产品以及包含地质地貌考察、珍稀动植物考察、“自然之谜”考察、人类文化考察在内的科学考察系列产品。要特别关注对水域环境要求很高的库区游艇经济发展,逐步发展以游艇俱乐部为主要组织形式,以港口建设、游艇修造、航线开设、配套服务和环境治理为产业链的生态友好型休闲运动旅游,以适应经济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促进三峡旅游以良好生态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带动库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明胡道华:长江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人文地理, 2001(8)

[2]张立明赵黎明:旅游目的地系统及空间演变模式研究.――以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王顺克骆永菊:三峡工程对三峡库区旅游产业布局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6)

[4]吕斌陈睿蒋丕彦:论三峡库区旅游地空间的变动与重构[J].旅游学刊,2004(2)

[5]赵毅:新三峡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篇10

关键词:小型岛屿;分界洲岛;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067-02

1 分界洲岛概况

1.1 环境介绍

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香水湾牛岭旅游开发区的东侧近岸海域,距县城约18公里。分界洲原叫分界岭、马鞍岭,后因地处万宁与陵水的交界,故称之为分界洲。分界洲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岛的北面是热带海洋气候,南面却是亚热带气候,分界洲平均水深6米,总面积为45 328平方米。岛的四周被蓝色的大海所环抱。岛上常年灌木丛生,岛的东、北、南三面怪石林立,险处横生,岛的西而却是一片洁净的沙滩。

1.2 当前开发程度

这座岛屿昔日没有人烟,经过两年的精心开发,现已基本建成为一座热带风情的旅游袖珍岛,人们可在这里度假休闲。岛上辟有“鬼斧神工”、“大洞天”、“剌桐花艳”等20多处自然景观,并有暗礁潜水、峭壁潜水、沉船潜水、海上摩托艇、海底漫步、海上拖伞、沙滩酒吧等独具特色的海上娱乐项目。游客可在这里感受曾经荒无人烟的岛屿风情,并可在无人岛上畅游与冒险。沿着南凿有国内外各个朝代古币的花岗石铺成的“钱路”拾级而上,但见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奇树簇拥。一些天然石峰被冠以“风动石”、“乌纱帽”、“大洞天”和“菩萨洞”等美名。站在山顶,分界洲岛周围海水清澈,与沙滩相衔接,构成了画家所不及的天然画卷(百度百科)。

2 分界洲岛旅游开发

2.1 主题定位分析

就分界洲岛及其周边的资源状况来看,其旅游开发的主题应该定位在体验式度假旅游之上。所谓体验式度假旅游就是指及休闲、娱乐、探险于一身的旅游活动,该活动既非单一的极限挑战,又非纯养生类的度假旅游,它是将休闲、娱乐、探险这三种活动形式按一定的比例有侧重的组合在一起的旅游活动形式。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娱乐就是指能够将现代人从快节奏的生活所产生的压力、焦虑、不安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活动。娱乐让人们投入到新的刺激当中,可以活跃思维,增强创造力,缓解压力。让身心得到适当的放松。探险就是从事没有多少人尝试过的活动(任何新的探索总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不管是出于个人的内在追求,还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或者科考的目的,这样一种行为,本身就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对人类探求未知世界的原始冲动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人类文明更加发达的内在动力。一岭相对,两湾相伴,分界洲岛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主题定位起点的高度,要想充分发挥分界洲岛的优势,就要在主题定位上进行创新,挖掘其潜质,实现其价值。

2.2 功能定位分析

旅游者购买产品实际上是购买产品的核心功能和核心利益,游客的需求归根结底是对功能的需求。因此。旅游产品功能的设计应成为旅游产品开发的中心任务。根据产品的功能,旅游产品可以分为康体旅游产品、刺激旅游产品、业务旅游产品、享受旅游产品等。分界洲旅游产品的功能定位于体育旅游类型。以开展拓展训练的形式进行体验式度假旅游活动。所谓拓展旅游就是利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旅游培训目的。其内容主要由陆、海,空。三类组成。水上训练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等;野外训练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等;场地训练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架绳网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及攀岩、跳越等心理训练活动。分界洲岛的旅游产品开发是将拓展训练融入到旅游活动当中,为旅游者提供一种全方位的体验之旅。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海南岛的总体形象定位,分界洲岛的拓展之旅和拓展训练有着程度上的不同。拓展训练比较侧重体能、意志、精神等方面的终极挑战,而我们所要开展的拓展之旅则更为侧重活动带给旅游者的体验。相对的在极限挑战的程度方面会比拓展训练稍微低一点。拓展之旅是集拓展、旅游于一身的参与性强、体验指数高的娱乐性活动。

2.3 产品定位分析

分析和研究分界洲岛的产品定位主要从市场定位的角度出发,并综合考虑消费者、竞争者、企业和产品的本身等影响因素。从特色角度出发,分界洲岛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开展以体验为主的度假旅游活动。从旅游者类型角度出发,分界洲岛旅游展品定位在情侣休闲体验之旅,商务会议放松之旅,公司拓展训练之旅等旅游者类型之上。从利益角度出发,旅游者的目的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根据游客的这一需求,我们可以设定娱乐套票,比如套票内的娱乐项目可以任选几项参与,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自由娱乐的空间,还为游客节约了成本。从质量和价格角度出发,分界洲岛的体验度假旅游活动根据游客所选择产品的不同实行差别定价的策略。从特殊服务的角度出发,分界洲之旅将定位在满意加惊喜的高层次服务形态之上。我们会在游客娱乐的过程之中记录精彩瞬间。奇幻的瞬间总是一闪而过,对于非专业的游客来说,抓拍就成了争取某种几率性的挑战。所以我们会安排专业的摄影师专门抓拍那些精彩的一刻,让其成为永恒,并将永恒传达给游客。

2.4 配套设施定位分析

除了旅游资源之外,构成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重要内容的便是能够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诸方面的旅游设施。交通运输设施。这里说的交通运输设施泛指帮助旅游者实现空间位移的客运设施和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满足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区域范围内因旅游活动的需要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和服务。分界洲岛的可进入性高,这对于旅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食宿接待设施。食宿接待设施为旅游者提供基本生活服务,是旅游活动得以继续的必要保障。香水湾和日月湾刚好可以解决分界洲岛面积小,不适合建酒店或其他住宿设施的问题。香水湾的酒店定位在商务型的中高档酒店,相对的日月湾则定位在经济型酒店上。游览娱乐设施是指供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娱乐活动的设施设备。分界洲岛海上娱乐设施种类齐全,力争为游客创造全新的体验。旅游购物设施。旅游购物虽然不属于游客必需性的基本需求,但实际上却是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必然行为。分界洲岛的开发属于联合开发,商品开发要定位在多元化的理念之上,也就是单一和综合旅游产品的联合开发。

3 结论

小型岛屿旅游开发的研究虽然在学术和理论界的成果并不丰厚,但这个领域的研究在旅游开发活动中却是十分重要的。分界洲岛的开发一定要以环境和地理因素为依托,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效用,弥补单独性的小型岛屿旅游产品开发所存在的资源种类少,可开发范围小等方面的不足。分界洲岛旅游开发要走联合、共赢的道路,运用“借景”的手段来丰富小型岛屿旅游产品的内容,从而为游客创造出更加珍贵的旅游经历,提供更为贴心的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肖星旅游策划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马耀峰,旅游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吴忠军,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