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工资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1 13:0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员工工资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员工工资制度

篇1

一、目前薪酬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6年公司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以来,基本工资制度一直未做大的调整,积极作用逐渐减弱,其消极影响在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发放给员工“活”工资基数的逐年增加,特别是不规范的增加,为今后的改革也在不断地积聚难度。进行基本工资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加强工资分配制度管理的重要环节。

岗位技能工资制由岗位工资、技能工资、效益工资、特种工资和津、补贴等五个单元构成,其中技能工资和各种津补贴等工资项目逐步成为了与劳动无关的收入,出现了工资与岗位劳动严重脱节的现象,与当前实行的按绩效考核结果分配工资的形式不能对接。同时,岗位工资比重太小,其他工资项目比重过大,造成作为劳动报酬静态形式的基本工资制度结构复杂、刚性强、缺乏弹性等弊端日益突出,导致建立绩效考核的动态分配体系缺乏基础平台。

近些年,为了弥补基本工资制度的不足,公司在工资分配上采取了向主业和主岗工倾斜,分单位类型核定工资总额基数等修修补补的政策,形成了“活”工资比例较大的现状,而单位又将活工资逐步趋于定期定额发放。造成单位和员工不论贡献、不讲岗位价值,发现一味争工资基数、争岗位等级、争行政和技术职务的现象。

目前,工资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员工工资能增不能减,受制于“身份”、“观念”等的影响,工资随员工能力、贡献和业绩的提升缺乏弹性;二是收入分配与市场接轨不到位,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制度的执行力弱,纠偏机制不健全,员工缺乏学习、向上的动力;三是重点激励不规范、目标不明确,操作技能、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三条线缺乏全面完善的激励机制。

二、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为克服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缺陷,理顺工资分配关系,构建理念、政策与执行力相辅相成的工资分配体系,建议实行扁平化宽带式的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基本工资制度。

岗位绩效工资制主要包括岗位、绩效和年功三个工资单元。岗位工资的设计理念是压缩岗位等级数,达到扁平的程度,增加岗级的档位数,宽带或一岗多薪,通过岗位测评将劳动岗位的要素与上岗员工的素质统一到岗位及档位中,目的是针对“岗位技能工资制”的“一岗一薪”和“对岗不对人”的机制进行改革。岗位工资不仅要反映出劳动岗位的价值,同时也要反映出上岗员工的能力、技能和经验;岗位工资随员工素质的提升而动态变化。

绩效工资是员工实际劳动贡献的反映,通过对单位的经济责任和员工的绩效考核来确定,随单位和个人的绩效而动态变化。

工资制度改革的目的是理顺单位及其各类人员的工资关系,合理确定工资中“死”(岗位、年功)、“活”(绩效)比例;基本工资制度要重点要反映出劳动岗位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及其员工自身素质表现在岗位劳动上的基本差异。

分配制度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基础,重点是完善与员工业绩、安全及效率挂钩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弹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分配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分配形式上要逐步形成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等多条人才发展的激励通道。

三、工资制度改革的难点

(一)缺乏工资总额的支持

工资制度改革,要确保员工既得利益不受损害,要让大多数员工从改革中得到实惠,才能保证改革的平稳过渡和实施。为此,需要得到工资总额的支持,而目前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的是工效挂钩,不会在工资总额上给予特别关照,要改革就只有占用新增效益工资来解决问题。

(二)需要多方面的全力配合

基本工资制度改革是基于优化劳动组织、定编定岗、岗位描述、岗位评价,岗等归级和能力素质模型认定等一系列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公司上下的通力合作。

(三)会造成一定时期的管理动荡

改革必然会导致不同群体员工之间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在不减少既得利益的情况下,受益大小也会使部分员工产生一定的不平衡情绪,特别是到改革的后期会形成一定时期的管理动荡。

四、岗位绩效工资制模型

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基本构架,并将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工资单元进行归类合并到岗位绩效工资的基本构架内,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步规范和完善。

(一)岗位绩效工资制

以全面核岗定员、制定岗位责任制等基础工作为前提,以适应市场化管理的需要和搞活内部分配为目标;岗位绩效工资制的设计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两个中心工资单元。辅之以年功工资、特种工资等反映经验积累和特殊劳动的工资单元。

1、岗位工资:岗位工资要体现岗位劳动的差异。按照岗位劳动的四大要素测评出的岗级进行分配,相对解决同岗不同酬造成的分配不公问题。考虑到目前公司不宜采取大规模岗位测评工作,岗位工资可在原岗级的基础上套改。岗位工资标准初步拟定为扁平化的宽带模式,将原15个岗级,压缩为10个,每一岗级再分为10个档次。岗位工资过渡的基本思路是:将职工现行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浮动工资、津贴、地区补贴、合同制职工15%补贴和地区差类纳入岗位工资单元,第一次套岗时必须按员工所在岗位的岗级套入,不得高套岗级,但可以按照就高的原则套入档次。岗位工资管理的基本思路是:(1)技能操作人员。职工上岗按所具有的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二级(技师)、三级(高级工)、四级(中级工)、五级(初级工),分别对应所在岗位工资标准的五、四、三、二、一档工资。职工在试用期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执行;职工从事本岗位工作且具有初级工资格满三年或从事本岗位工作满五年,执行所在岗位工资标准的二档工资;职工从事本岗位工作且具有中级工资格满三年或从事本岗位工作满七年,执行所在岗位工资标准的三档工资;职工从事本岗位工作且具有高级工资格满三年或从事本岗位工作满十年,执行所在岗位工资标准的四档工资;职工从事本岗位工作且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并被聘用上岗,执行所在岗位工资标准的六档和七档工资;从事本岗位工作每满三年晋升一档岗位工资,至封顶为止;五至一级职业资格的封顶工资分别为本岗位等级6-10档;没有职业资格等级的岗位其封顶工资为本岗位等级5档。(2)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没有聘任职务的按以上的规定执行,聘任职务的按现行的规定执行或另行制定。(3)岗位工资作为基本工资进行管理,是职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后所应得的基本劳动报酬,不与绩效挂钩。

2、保留工资:为了缓解工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对于所在岗位工资较低,原工资标准较高部分,通过新旧工资制度的过渡予以保留,在以后的增资过程中逐步冲消。保留内容:岗位技能工资制的津补贴工资单元补在过渡岗位工资过程中,原工资项目的金额超过现岗位工资标准的部分予以保留。保留工资在以后的增资过程中按照增二冲一的原则逐步冲消。新职工没有保留工资。

3、年功工资:年功工资体现职工的历史贡献、劳动积累和劳动经验积累的差异,按照职工工龄长短进行的工资分配,以缓解新、老职工在工资改革中的矛盾,弥补工资分配出现的过大差别,增进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过渡办法:现行的年功工资直接过渡。

4、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体现职工在岗位劳动中实际贡献的差异,按照单位的效益和本人的劳动贡献进行分配的工资,主要作用是激励职工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技能操作人员的绩效工资部分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不宜过大,因为技能操作人员是以完成一定的岗位工作或是以计件的形式支付工资,工作任务量相对来说容易量化;而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是有很大弹性,不易量化,工作结果产生的效益只有通过一定的时期才能反映出来;因此,表现在工资的死活比例上,技能操作人员一般为7∶3,而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为3∶7较为合理。管理办法:公司分配给单位的效益工资要与单位的生产任务量、经济效益、安全等考核指标挂钩;单位分配给职工的效益工资要与职工绩效考核以及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挂钩。

5、特种工资:职工的加班工资、夜班费等工资项目。

(二)岗位绩效工资制分析

岗位绩效工资制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推广的基本工资制度之一。

1、主要优点。一是基本工资仅岗位工资一项,强化了职工的岗位责任意识,从利益机制上促进职工爱岗敬业;二是宽带模式,相对解决了同岗位职工具有的不同职业技能和不同工作实践经验的问题;三是工资的“死”“活”比例适宜,基本兼顾了职工与公司的利益,容易构建利益共同体;四是取消了技能工资,使多年来形成的固定工资的痼疾得以解决,能够促进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五是以岗位工资为主导,基本代表或反映劳动力的市场价位;六是工资结构更趋于合理,便于操作,有利于逐步实现市场化用工和工资分配的目标。

2、主要缺点。一是取消了技能工资,对职工的心理冲击较大,新、老职工从改革中得益不同,老职工得益较少,会造成部分老职工心理不平衡;二是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的初始阶段,存在保留工资和特种工资,改革不彻底,需要以后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

(三)调整工资分配形式

在改革基本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坚持公正、灵活、多样,管理和技能参与分配的原则,制定静态管理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一体化为基础,动态管理按照管理、专业、操作“三条线”平行激励和同时运作的分配办法。

1、管理系列。高层管理按照集团公司的规定实行年薪制;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科队级以下的管理人员,在公司的指导和规范下,由单位制定具体的分配办法。

2、专业技术系列。日常工资分配按管理系列的规定执行;按照公司级、单位级分别制定拔尖人才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拉开分配差距;继续实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制度,对于在技术革新、科技研究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专业人才实行重奖。

3、技能操作系列。实行小指标奖励办法;实行首席责任制或高级技师、技师聘任制,对于在一定范围、区域,某一领域及其某一项工作上,具有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等人员,给予定额津贴或补助;对于在技术革新、科技研究等方面做出贡献的技能操作人员要按专业技术系列的规定实行奖励。

4、公司对单位继续实行工资总额基数核定,按照单位完成生产任务量、经济效益考核指标提取新增效益工资的分配办法。

5、推行绩效考核,按照职工的劳动贡献进行分配;前期的重点是对管理人员全方位的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分配绩效工资,然后逐步推行到全员,并规范和完善。

6、继续实行限高保低、预留专项工资基金等政策。

参考文献:

1、翁天真.最新工资管理实务全书[M].红旗出版社,1996.

2、李剑,叶向峰.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刘昕.薪酬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康士勇.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5、黄维德,董临萍.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1.形式单调。就国有企业现存的工资分配制度来看,制度的确定与企业不同岗位工作类型,以及企业的经营特点联系不大,制度的确立与实际的需求联系并不大。国有企业因为受传统经营理念影响,在工资制度上不同工种、岗位之间并没有拉开差距,专业技术人员的价值没有得到认可。例如在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于复杂与简单工种或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等在薪资制度上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薪资平均化仍然是国有企业现存的主要问题,奖金、补贴的平均化,使得按劳分配基本上沦为空谈,员工收入分配与实际劳动严重脱节。

2.企业之间工资分配不均。与普通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很多情况下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存在的行业垄断现象,以及企业所具有的资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获得极差收入。对于存在的极差收入应该按照规定上缴国家,通过国家来对其进行统一调配,即使是留在企业也是将此部分资金作为发展基金,不能用于职工分配。但是,就现状来看,部分企业利用政策的漏洞,采取不正当措施将企业获取的极差收入进行职工分配,这样就会造成占据优势的行业之间员工工资拉开差距。例如国有企业的航空、铁路、电力以及金融等行业,在物质分配上占据十分明显的优势;而像林业、批发零售等行业存在明显的差距,不仅工资水平低,福利待遇也相差较多。

3.国有企业工资收入构成不合理。对于国有企业职工所有收入的构成来看,以货币形式的工资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占据更多的各种补贴以及福利待遇。很多企业职工是工龄越长,福利待遇好好,这样就使得很多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等老职工不愿离开企业。但同时更多年轻职工的加入,因为工龄短,很多福利待遇与老职工相比相差甚远,经常会发生跳槽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工资分配制度落后,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二、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措施

1.工资分配制度市场化。对于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首先必须要改变传统工资形式,由工资、奖金、补贴的分配模式,转变为市场化分配制度,以此来不断调动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工资分配制度市场化,主要就是以市场为基础,并区别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种分配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要以满足施工经济发展为基础,结合企业生产需求,对原有自我封闭的工资分配形态进行改革,将劳动机制引入到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中,以市场因素来决定工资分配。通过市场化的应用,以市场价格来拉开不同岗位以及工种的收入差距。针对此,一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社会劳动力市场,定期更新各类劳动力价格。另一方面,对企业需求以及市场劳动力资源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劳动力是否充足来确定工资高低,例如市场上人才需求量超过合适人才来源,应适当提高市场劳动力价格。对于市场劳动力价格的制定,尤其要注意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人员,应制定保护工资。通过市场因素的进入,使得企业职工收入与市场劳动力价格处于相同水平,使企业能够更好的留住人才。

2.完善薪资制度。国有企业对工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应建立完善相应的薪资制度,资企业应用内部分配自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对于企业存在的不同工种与岗位进行检测,保证以岗定薪,薪随岗变。另外,为有效促进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还需要制定经营管理者岗位年薪制,即以年度为其考核周期,根据经营者管理内容、难度、业绩以及所承担的风险、责任等进行综合评分,并以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工资分配的依据。同时,国有企业针对广大职工群众,还应推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即职工嗲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以及工资收入水平等详细内容进行协商,并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工资协议。为确保企业改革后的工资分配制度能够顺利执行,还需要制定监督机制,即通过监督管理机构,对工资制度落实程度进行监督,并确定新制度的合理度,以便于能够及时做出调整。

3.确定员工为制度中心。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有效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因此必须要确定员工在改革中的地位,保证其切身利益。首先,将基层员工工资增长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指标之一,并作为经营管理者的考核内容,以基层员工工资增长效率作为管理者考核内容之一,确保工资制度的有贯彻落实。其次,建立相应最低工资制度,政府应结合市场经济变化以及国有企业发展情况,最低工资标准,要求国有企业依据此制度对自身工资分配制度进行调整,保证员工能够获得最基本的利益。最后,以岗位特殊性确定工资水平,很多核心岗位,在制定工资制度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特殊对待,对于一流人才选择一流的制度来吸引与留住人才,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改革

工资制度是指与工资决定和工资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原则、标准和方法。它包括工资原则、工资水平、工资形式、工资等级、工资标准、工资发放等内容。我国工资制度是国家依据按劳分配原则所制定的劳动报酬制度,体现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关系和分配原则。

我国以等级工资制为基础,采取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和工资加奖励、津贴等工资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工资制度也要随着生产设备、工艺过程、劳动组织、劳动条件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改革,如此才能与现代化的工作模式相适应。

(一)传统工资制度改革的原因

就我国传统的工资制度来说,工资制度采用的是固定工资制度,即无论员工的业绩是好是坏,工资额度固定不变,并不会随着业绩的好坏而浮动,这样的工资制度导致职工工资分配存在“一刀切”,不同级别、职位、工种以及岗位的收入基本没多大差别,这样形成了企业经济效益与员工收入没有联系,员工不再有职业责任的约束同样也打击了职工在工资岗位的积极性,这种收入与职责及其价值的不对等不仅在造成公司业绩平平,同时还造成人才流失。其次,只注重客观的岗位、职位差别,忽视了因主观努力创造效益的差别,关键性岗位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收入偏低,不具有外在竞争性;第三,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不同步。

一系列的问题都将矛盾指向了我们陈旧的工资制度,激励分配机制的不合理是造成人才引进缺乏活力、职工培训和选拔方式不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激励机制的约束方面入手,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要通过工资制度改革的机遇,强化工资分配的正向激励作用,构建起现代企业分配激励机制,从而建设出充满活力的企业,在工作中实现职工的价值,同时推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实行传统工资制度的结构性改革

从1985年开始的传统工资制度的结构性改革象征着我国开始逐步意识到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内部分配实际的变化以建立正常的工资升级制度,来更好地配合经济体制的改革。过去传统的工资制度转变成为当今流行的绩效工资,这是一个跨时代的转变,同时也是我国工资制度改革的一个成功之处。

(三)工资制度改革下的新模式——绩效工资

现代意义的绩效工资主要是根据员工的凝固劳动来支付工资,以实际的、最终的劳动成果确定员工薪酬的工资制度。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资与产品数量挂钩的工资形式,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工资标准和管理程序基础上的工资体系。它的基本特征是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不仅包括产品数量和质量,还包括雇员对企业其他贡献。企业支付给雇员的业绩工资有机的结合了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几项主要内容,如此的工资制度形式有利于雇员工资与可量化的业绩挂钩,将激励机制融于企业目标和个人业绩的联系之中;有利于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提高企业效率和节省工资成本;有利于突出团队精神和企业形象,增大激励力度和雇员的凝聚力。

收入的激励作用毋庸置疑,它在决定工作满意感、激发工作动机等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但为满足个人的需求提供条件,而且还是个人价值的评价、成就的象征,也是企业对他们工作的认可。总之,工资收入对个人而言有一定的诱惑力、感召力,更有利于对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并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绩效工资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对我国工资制度进行结构性改革取得的突破的一个有力支持,它把工资分配看成是一个企业对员工投资回报的概念,它的关键在于用收入来激励员工,不但使员工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满足了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同样也使的员工乐意为公司的业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得员工对于自己活得的报酬不再有怨言,也使得企业面对人才流失的窘境出现缓解。传统工资分配制度的变革,无疑是增强企业活力,确保企业人才相对稳定,是工资制度改革史上的标志。

绩效工资制度的优越性仍掩盖不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缺点,存在于绩效工资制度优点之外,绩效工资首先容易导致对业绩优秀的员工的奖励有方,对业绩差的员工约束欠缺的现象,而且在对绩优者奖励幅度过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一些雇员瞒报业绩的行为;其次绩效工资鼓励员工之间的竞争,破坏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团队精神,这样的竞争模式下去可能会导致整个团队的绩效下降,失去原有的价值;再者员工可能为了追求高绩效而损害客户的利益,使得公司整体存在了道德层面的问题,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着深重的影响。

(四)新的工资分配方式下的关键点

(1)建立完整的测评体系。建立良好的测评体系,将绩效考评的所有指标都一一列示,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之前就熟知自身工作发展的方向,通过事前告知的方式避免了在工作完成后员工对工资薪酬不满的现象。

(2)合理的测评和监督员工的绩效水平。员工工资与绩效挂钩之后,员工的工作成果和认可度都会通过工资薪酬来反应,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需要合理的测评和监督,使得能够正确合理的计算出员工绩效,避免产生不公平和失衡的现象。

(3)认真贯彻绩效考评。员工工作完成后进行及时准确的绩效考评,不为私利,不偏袒,坚持公平,及时兑现员工绩效考评应得的报酬。

(4)不断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及时获得反馈。在进行绩效考评初级,绩效制度的需要逐步地完善,进行一次考评后,反思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搜集员工的反馈意见,及时的做出回应,使得工资制度成为推进公司前进的有利助手。

我国实行的工资制度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与当今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相匹配,是值得大力支持的。在新的工资分配方式下,国家和企业管理层都应该主动关注新分配方式的实施程度和反响,坚持公平、合理的分配体系,建立完善的工资制度管理的法律制度,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赋予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的自,让员工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实现自身追求,同时推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参考文献:

[1] 余泽忠.《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篇4

员工的工资不仅仅只是基本工资,还有绩效工资。现在很多单位为激励员工,都会采取绩效工资这一制度,当然不同的单位会采取不同的绩效工资制度。对于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的问题,将在下文中为您解答。

一、绩效工资的概念

绩效工资分为广义绩效工资和狭义绩效工资,广义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Merit pay)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

用马克思的三种劳动论来说,绩效工资主要是根据员工的第三种劳动即凝固劳动来支付工资,是典型的以成果论英雄,以实际的、最终的劳动成果确定员工薪酬的工资制度。主要有计件工资制、佣金制等形式。绩效工资从本义上说,应是根据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但在实践中,由于绩效的定量不易操作,所以除了计件工资和佣金制外,更多是指依据雇员绩效而增发的奖励性工资。绩效工资制度的前身是计件工资,但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资与产品数量挂钩的工资形式,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工资标准和管理程序基础上的工资体系。

绩效工资制可以提高工作绩效,若使它能更好发挥作用,雇主必须确信能有效地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传统的绩效工资制通常是个人绩效,对员工绩效增加认可的形式通常是在每年规定的时间内提高基本薪资。

绩效工资是以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工资制度,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以绩取酬”。企业利用绩效工资对员工进行调控,以刺激员工的行为,通过对绩优者和绩劣者收人的调节,鼓励员工追求符合企业要求的行为,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企业目标。

· 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

两种绩效系数计算方法“员工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

两种绩效系数计算方法的比较

“员工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数×个人绩效系数”,这种计算绩效的公式在不少公司的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案上频频出现,但是,这种计算方法到底是否足够的科学与合理呢?下面简要做一分析。

1、对公式设计的分析。公式的前半部分基本工资影响员工心理保健,但并不直接影响员工在具体工作上的行为,员工在具体工作上的行为受绩效管理指标的影响,绩效工资是对员工在绩效管理指标所指示的方向上所做出努力而进行的一种强化。后半部分是岗位绩效工资,从公式上看,是按岗位的不同制定绩效工资的不同标准,再乘以绩效系数,而这个绩效系数综合考虑了三方面因素,即分公司绩效系数、部门绩效系数和员工个人的绩效系数,在处理上采取了相乘的方法。

2、绩效系数不同设计方法的比较。

(1)相乘法。从后半部分岗位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来看,这种相乘会带来放大效应,对员工来说是不公平的。举例来说,假设由于市场某种因素影响,分公司所有部门的员工的业绩全部降为额定工作目标的90%,这相应就使各部门和整个分公司的业绩降为额定的90%,那么这种绩效的变化对员工的影响应该是使其绩效工资同步降为原来的90%才合理,但是由于采取连乘法,降幅被不合理地大大放大了,达到72.9%。因为根据公平原理,绩效工资应设计成与员工个人绩效的变化大致成正比方才公平。但是,刚才的举例过于理想化,在实践中不同部门的业绩增减水平是不一样的,如果有的部门超额完成指标,有的部门刚才完成,而有的部门没有完成额定指标,则分配情况与传统的按业绩分配(典型的实践模式比如无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提成工资制)就不一样,前者会带来众人划桨开大船,大家协力奔小康的团队效应,而后者则会出现各行其是,不互相配合扶持甚至互相拆台,只消满足个人绩效达标而已。

(2)加权法。如果绩效工资在计算上不完全将其与个人的业绩完成情况直接挂钩,而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将企业、部门与员工个人的利益相统一的话,采取加权的方法是可以达成这个目标的,但是仍然是要以员工个人的业绩为主要的绩效工资评定依据,比如企业(或分公司、事业部)绩效系数、部门绩效系数和个人绩效系数的权重比分别为1:2:7或2:2:6,具体如何区分权重要看各方面在具体的绩效的取得上相应的贡献到底是多少,而不能完全地出于制约而采取人为强制的绩效捆绑这种不公平的做法。如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比较合理地设置好不同绩效系数的权重,这样虽然所得报酬并不完全符合员工努力程度,但是大体上从员工个人角度看仍然是公平的(符合“公平原理”的精神),而采取连乘法计算绩效系数则不然,由于乘积法相对加权法具有放大效应,从员工个人来看,并不是十分的公平的。

综上所述,在绩效系数的计算上,相乘法比较激进,实施起来有一定风险,它一般只适用于团队成员力量比较平均、团队成员有发展潜力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团队成员间会发生良性互动,互相扶持,从而在个人已往管理环境条件下能取得的业绩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并由绩效奖励获得行为强化;而加权法比较温和,在适用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人员素质方面的要求。若以管理学上大家所熟知的公平原理来判断,由于公平原理是基于员工个人投入产出角度与他人的投入产出进行社会比较来判断是否公平,故相乘法相对比较偏离该理论的精神,从个人角度上来讲不符合公平的有关要求,而加权法相对更符合公平原理的有关要求。

篇5

2010年4月27日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讲话时说:“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要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而在2010年两会上,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广大劳动群众体面劳动,“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这其中的一线劳动者,很大一部分就属于这种中小企业的劳动者,因为提高中小企业劳动者的工资,对于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劳动者的尊严,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工资制度

所谓工资制度,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和政策制定的,是与工资的制定与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准则、标准、规定和方法的总和。是依照国家法律、政策制定的同时,也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工资分配的政策、原则、工资标准、工资结构、工资等级、工资的支付方式以及奖金津贴等规定。我国工资制度是国家依据按劳分配原则所制定的劳动报酬制度,按照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二)常用的工资制度

工资制度要随着生产设备、工艺过程、劳动组织、劳动条件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改革。在具体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工资制度”通常是指工资的计发方式,如岗位工资制、技能工资制、绩效工资制、计时工资制、组合工资制等等。

岗位工资制是指企事业单位工资的给付是按照岗位价值的大小来确定的,是按照员工的工作岗位为基础来确定工资的等级和标准,往往是对岗不对人,岗位相同则工资相同,岗位变化则工资变化。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现在岗位工资有一岗一薪制和一岗多薪的。

技能工资是以员工的技术和能力为基础来给付工资的一种制度,强调的是个人的能力,能力越强工资越高,是一种专注于个人的不同而设计的一种工资制度。

当然现在也有把岗位工资制度和技能工资制度融合到一起的,称为岗位技能工资制,兼有二者的特点。

绩效工资制,是以员工的工作绩效为基础来给付工资的一种制度,工资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成绩好效率高就会获得高工资。但多数公司都不是采用单一的工资制度,而是一种组合的工资制度,比如岗位加技能工资,岗位加绩效工资等等。除了这些工资制度以外,还有一些公司采用是计时工资制,这种制度下,工资的发放取决于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时间长,工资发放的就多。

(三)中小企业常用的工资制度

1.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制

这种工资制度下,工资的给付就是依据两大块.基本工资和加班工资,而基本工资往往每个员工都是一样的,只要统计一下加班工资就好了,再加上很多中小企业都要大量的加班,所以很多中小企业采用的工资制度,就是由于这种工资制度用起来方便,易算,又能解决加班难的问题。比如某服装企业就是采用这种工资制度,基本工资是650元/月,加班工资是5元/小时。

2.基本工资加提成加补贴制

这种工资制度的工资给付除了依据基本工资以外,还要依据提成的多少,另外再加上一部分补贴,比如餐费补贴、住房补贴等。当然这里面的基本工资、补贴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就是提成了,也就是你做的业务越多,拿的工资也就越高了。这其实是一种绩效工资。不少与销售有关的工作采用这种工资制。

3.基本工资加计件工资制

这种工资制度就是在基本工资之外,再加一个计件工资。一般适用于工作的结果可以明确的用“件”来计量的。比如一家制鞋厂,就采用这种工资制度,正常上班的基本工资600元每月,然后再计算每个员工每天加工合格成品的数量,每件5分,月末加总。

4.基本工资加加班工资加满勤奖

这种工资制度是在基本工资和加班工资的基础上,又加设一个满勤。比如基本工资600元的话,满勤奖一般在200元,只要正常工作期间,有请假旷工等不能满勤的,将扣除。

5.固定工资制

有些公司加班加点的比较少,只要正常上班就能完成工作,而且又没办法计件的,一般都选择固定工资制,比如试用期900元每月,转正后1200元每月等等。

6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

这两种工资制度,在临时用工的时候用的最多。比如现在出货来不及,从市场上临时召集几个员工帮忙,一般都采用单纯的计件工资或计时工资。最典型的是建筑公司,一般没有什么基本工资,就是干多少活拿多少钱,或干多长时间活,拿多少钱,简单明了。

当然,各个单位都会根据本公司的实际,设计适合本公司的工资制度,如果要求加班的,可以把基本工资调低,加班工资调高;如果限制员工请假,就调高满勤奖;如果强调数量的话,可以在加计件工资。

(四)中小企业工资制度中的问题

1.基本工资往往都很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一般公司都把当地的最低工资作为基本工资标准,比如前一段时间曝光的富士康公司,基本工资就是深圳最低工资900元每月,笔者所调查了解的几家电子厂、服装类工厂的基本工资就是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加班工资不合理。《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某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6.4元,可是当地很多中小企业的一般加班工资为5元/时,不分周末和节假日,都是一个价。

3.有些公司的满勤奖过高,限制员工请假或不上班。笔者就遇到几家公司,基本工资才600元,而满勤奖每月就有300元,所以员工请不起假,生不起病,一旦请假,满勤奖就扣了。

4.员工基本工资不分档次,没有技能上的差别,有的也没有年功上的差别,对于那些高技能和老员工实际上是不利的。

(一)加大法律宣传力度,畅通执法渠道

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来保护员工的权利,单对于那些中小企业来说,他们雇佣的民工居多,而大多数民工对诸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不清楚,往往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也不知道去哪里投诉和解决。因此,执法部门或行政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员工进行法律宣传,让他们懂法,然后才能拿起法律武器。在普及法律的同时,要公布执法渠道,加大执法力度,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要让职工投诉有门,让他们知道有哪些权利,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二)建立中小企业工会,维护职工权利

和雇主比较起来,员工们处于弱势,如果太过叫真的话,可能就会面临下岗失业,所以很多时候,员工明知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也选择忍气吞声,忍而不发。所以建立中小企业工会,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就显得必要了。

由于一般的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工会,也没有加入行业工会组织,所以在中小企业建立在总工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接受上一级工会的组织和领导,上级工会要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工作指导,维护职工的合法权利。

(三)建立工资协商制度

中小企业员工增长,不能靠雇主的良心发现,要靠员工自己争取,建立工资协商制度,对于保障职工工资的增长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工资的集体协商,可以由工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以及劳动的强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代表职工和雇主进行协商,也可以由本企业的员工或员工代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劳动强度、消费水平等等和雇主进行协商,工资不能再由老板决定多少就是多少,而是双方达成一致的协议。

(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工资增长指导线

劳动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实时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因为很多中小企业的基本工资往往就是当地的最低工资,他们往往把最低工资当成发放工资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因此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工资增长指导线,从行政上保证中小企业员工的工资增长计划。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中小企业员工的工资增长机制,中小企业主们应该建立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员工福利水平,积极建立工资协商制度,同时各级工会和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发挥相应的作用,加大法律宣传和执法力度,充分保障中小企业员工工资的增长,实现幸福有尊严的生活,促进社会公正和谐。

参考文献:

吴晓,李立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刘军胜.薪酬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6

发文字号1:___________________

发文字号2: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内部分配决定机制,保障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乙双方决定工资时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劳动权利与义务相统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正常工作秩序,保持和谐稳定的原则。

第二条 本协议制定的工资条款对本公司全体员工有效。员工个人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关条款,不得低于本协议制定的标准。

第三条 本协议自依法生效之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第四条 公司实行_________工资制度。

第五条 公司员工月工资额不得低于_________市政府公布的当年度最低工资。

第六条 公司实行工资月度发放制度。以人民币发放员工工资,每月发放一次。工资发放约定日为每月--日。如遇到休息日,工资发放可以提前或顺延。

第七条 员工加班工资计算标准以本人的工资标准(包括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为基数。

按平时、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加班分别支付150%、200%、300%工资报酬。

第八条 员工病假、事假工资支付办法_________。

第九条 奖金、津贴、补贴分配形式_________。

第十条 根据政府公布的--年工资指导线和上年度本企业员工平均工资水平,及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经协商,确定本年度员工工资增(减)_________%。员工增(减)工资具体办法是_________。

第十一条 每年_________月为甲乙双方集体协商,确定下一年度工资协议内容的时间,协商前企业代表要向工会代表通报企业上年的经营情况和工资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 本协议对公司和全体员工具有同等约束力。双方必须全面履行本协议的规定。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本协议。

第十三条 甲方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乙方工资,否则,除在规定时间内全额支付乙方工资外,还应加发相当于员工工资25%的经济补偿金。

第十四条 乙方违反有关规定,给甲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负赔偿损失的责任。

第十五条 本协议期满自行终止。在协议履行期间发生不可抗力因素,经双方协商可提前终止。

第十六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方各执一份,劳动行政部门和总工会各存一份。

篇7

为了能吸收到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促进公司管理和科研技术人员的知识化进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将全员工资制度分为三节:1、管理人员工资制度;2、采购部工资制度;3、门店工资制度。经公司讨论通过,特制定如下工资标准。

第一节管理人员工资制度

一、管理人员工资由岗位工资(底薪+职务津贴)、学历工资、全勤工资和绩效工资四项合计组成。

说明:(1)管理人员范围是指除业务部门(即采购部门和门店部门)外的所有员工。

(2)副总经理以上(或特殊人才引进)工资以双方协议合同工资为准。

1、岗位工资是根据个人在公司所担任的岗位而设立的工资,包括底薪、职务津贴,每级400元。按如下岗位级别发放。

管理人员岗位工资

职务底薪职务津贴

部门经理级4――8级2.5级

部门主管级2――5级2级

一般员工级2――4级

专业技术员工3——6级

试用期员工按对应岗位工资标准不得超过最低级别,也可按转正后工资标准定,由用人部门负责人申请报主管副总审批。试用期员工享受定额工资(岗位工资+学历工资),不享受其它任何补贴。

实习生在校学生到公司进行实习的员工,实习期半年至一年,实习期间工资标准为580元/月,不享受公司其它任何补贴。

说明:(1)专业技术员工评定标准——获相关技术资格证:如驾驶证。电工证。并有相关工作经验一年以上

(2)凡在岗不在编的特殊聘用人员,享受固定工资待遇(根据新聘用岗位和综合资历面谈,双方约定,不再享受其它任何补贴)。

(3)专业技术员工、试用期员工和实习生不参与绩效考核。

2、学历工资是为鼓励员工在岗再学习而设立的工资,其学历应为国家承认的正规学历。共分为五个等级:

研究生(硕士或双学士学位)200元

大学本科(学士学位)150元

大专100元

中等专科50元

3.全勤工资是奖励员工当月出勤率为100%,无迟到早退现象,规范行政纪律而设定的一项工资,工资标准每月100元。

4.绩效工资是评价员工工作质量及贡献大小的一种标准,该项工资视公司效益状况和所在岗位考核相结合制定发放。具体标准如下:

1)副总经理以上(含副总经理)职位,因薪资模式为年薪制,故实行年度考核及年度发放。其发放标准以劳动合同协议为准,由总经理负责考核。

2)部门经理,实行季度考核及季度发放。标准为:以实际岗位工资的30%作为绩效考核工资。具体考核办法由各相关部门制定报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审批。

3)部门主管以下(含部门主管)员工,实行月度考核及月度发放。标准为:工资的20%作为浮动绩效考核,由部门经理考核报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具体考核办法由各部门经理制定报主管副总经理审批。特殊岗位可另行制定专项标准。

第二节采购人员工资制度

由于商品采购是医药连锁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极其复杂的工作环节,采购成本的高低和商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决定商品毛利率和市场竟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公司对采购人员采取独立的不同于其它管理部门的薪酬分配方式,经讨论,特制定本《采购部工资方案》。

一、本方案适用对象:采购经理和采购员(统称采购人员)。

二、采购人员实行月度岗位工资+年度绩效工资制。该两项工资均须执行考核即月度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

三、月度岗位工资采取定额制,在定额基础上参与月度绩效考核,按考核结果发放当月工资。

四、年度绩效工资采取两级弹性制,根据月度绩效考核结果,如果累计三个月月度考核低于80分者,取年薪最低级作为年度绩效考核标准值,依据考核结果发放年度工资;反之,取年薪最高级作为年度绩效考核标准值参与年度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发放年度绩效工资。

五、月度工资的发放时间和形式与公司工资制度一致。

六、年度绩效工资的发放时间和形式待定。

月度岗位、年度绩效工资标准

职务

月度岗位工资(元)

年度绩效工资(元)

年薪合计(万元)

采购经理

待定

待定

待定

资深采购员

3300—3600

6000—10000

45600—53200

中级采购员

2800—3200

3000—6000

36600—44400

初级采购员

2000

第三节门店人员工资制度

第一节门店工资方案由营运部制定报总经办审批执行,门店工资组成由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全勤+饭贴四部分组成。由于各门店具体情况不同如店面位置、营业面积等综合因素差异,在制定营业任务时要科学合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门店各员工效益工资多少。

第二节岗位工资是指员工所在岗位的不同而设立的基础工资,也称固定工资。

第三节效益工资是指完成月目标任务的多少而设立的提成工资,也称浮动绩效工资。

第四节全勤是指每月正常工作日未出现请假、迟到、早退、矿工等现象,可享受全勤工资。如有特殊需调班者,最多每月不能超出5次,否则取消全勤奖。

第五节工资组成标准为:

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全勤饭贴合计

资深店经理150011502001503000

店经理12009502001502500

营业主任8506002001501800

质量管理员7505002001501600

从业药师6506002001501600

审方员7505002001501600

复核员7505002001501600

门店仓管7005001501501500

中药配方调剂员3507001501501350

高级营业员5004001501501200

中级营业员5003001501501100

初级营业员4003001501501000

高级收银员6003001501501200

初级收银员5002001501501000

第六节审方、复核、质量管理员必须是有药师、中药师以上的资格证。

第七节高级营业员负责该所在区域柜组长、养护员的职责。

第八节质量管理员负责该区域质量管理包括验收、养护等质量。

第九节不再另设柜组长、养护员的岗位补助。

第十节中药门店仓管必须负责中药的养护、装斗、验收、订货等工作,不再另设补助。

第十一节效益工资计算方法:原效益工资*系数

系数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确定。根据门店营业额状况,确定一个营业额任务;及门店毛利率完成状况,确定毛利率任务。然后根据门店实际完成的营业额、毛利率制定一个比率为基本系数,再根据员工的综合表现(由门店负责人确定)

门店实际完成营业额*毛利率

系数=门店营业额任务*毛利率任务*营业综合表现

中药调剂员系数另设为:带走+煎药*0.8。实际检药贴数/5000贴*100%,无最高最低系数。

第十二节试用期营业员试用期满经考核转正为初级营业员;初级营业员取得营业员上岗证并经考核晋升为中级营业员;中级营业员工作满一年,经公司统一考核可晋升为高级营业员。

第四节加班工资

1、员工因工作需要由部门经理安排加班,并填写《加班申请单》由部门经理签字同意,再交由综合部备案,作为计算加班工资的依据;

2、原则上公司不同意无效无序的加班,提倡当日事当日毕,日清日高完成工作,如确因工作需要加班的,按上述流程办理,否则不予算加班工资;

3、加班工资计算:详见《薪酬及福利制度》第三节加班工资。如因工作需要加班的,加班工资按劳动法规定标准发放。

第五节工资支付形式及发放程序

1、公司员工工资由综合办按月统计,并编制公司员工工资表。

2、工资表内容、项目、金额等由综合办经理签字确认无误后,送交副总经理批准。

3、财务人员根据副总经理签批的工资表发放。其他任何部门无权发放工资及非工资性收入。公司财务人员依据副总经理批准的工资表,及时划款作业,按时发放工资。

4、每月6日前发放上个月工资,由财务部统一存入公司为员工设定之个人帐户。

第六节工资查询及补正

1、如果员工领取到当月工资后,发现有误,可向综合办反映,填写《误薪查询单》并出具相应的证据或证明,经部门主管签字确认,综合办经理审核确认,副总经理审批签字后,计入下月的工薪表。

附:误薪查询单

员工编号

部门

姓名

误薪情况:

证明:

综合办:

部门经理:

公司主管领导:

第七节其他规定

1、本公司个人收入实行保密制,员工之间不得相互讨论、打听,若有疑问,应向部门主管提出。

篇8

一 、薪酬

1 、原则:以贡献、能力、态度和责任为分配依据,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适用对象:本公司所有正式员工。

3 、薪酬组成:基本工资(含工龄工资、学历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提成工资、奖金。

( 1 )岗位工资根据工作岗位和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确定,不同岗位对应不同的岗位工资级别。

( 2 )工龄工资根据员工实际参加工作时间和员工在本公司工作的时间来确定。

( 3 )学历工资根据员工所具有的学历水平来确定。

( 4 )绩效工资根据公司对员工考评结果确定。

4 、工资制度

( 1 )年薪制。适用于公司总裁、副总裁及其他经总裁批准的特殊人才。工资总额=基本工资 +年终奖金。

( 2 )提成工资制。适用于从事营销的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岗位固定工资+绩效工资+提成工资+年终奖金。

( 3 )结构工资制。适用于中基层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职能人员、后勤管理人员。工资总额=基本工资+绩效工资。

( 4 )固定工资制。工作量容易衡量的后勤服务人员。

( 5 )计时工资制。适用于工作量波动幅度大的生产操作工人。工资总额=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计时工资。

( 6 )新进人员工资:试用期内一般定为招聘岗位工资等级内第一档工资的70%发放,试用期内无浮动工资。

5 、公司按实际工作天数支付薪酬,付薪日期为每月 15 日 ,

支付上月薪酬。若遇节假日,顺延至最近工作日发放。试用期员工以现金形式领取,正式员工以个人银行帐户形式领取。

二、调整机制

1 、集团薪酬管理是根据公司实际发展情况,联系市场薪资水平与人力资源供求情况实行 市场化动态薪酬管理。管理委员会于每年底进行 议薪 ,人事部门根据公司效益及社会同行业工资变化情况,提出薪资水平合理化调整建议后报管理委员会审议。

2 、员工工资级别调整的依据:

( 1 )公司范围的工资调整。根据经营业绩情况、社会综合物价水平的较大幅度变动相应调整全公司范围的员工工资水平。

( 2 )奖励性薪金晋级。其对象为在本职岗位工作中表现突出,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成绩突出者。

( 3 )职级变更。员工职级发生变动,相应调整其在该职级内的基本工资。

( 4 )员工在年终考核中,工作绩效低下者,将被下调岗位薪金。

( 5 )根据员工即期表现上浮或下调其岗位薪金,以及时激励优秀、督促后进。

3 、岗位薪金晋级,新岗位薪金从公司下发有关通知的下月一日起执行;岗位薪金降级从公司下发有关通知的当月起执行。

第二节 福利

1 、假期

(1)休息日:公司全体员工在法定工时以外,享有休息日。

(2) 法定假日:全体员工每年均享有以下 10 天带薪(视为上班)假日:

a. 元旦(公历 1 月 1 日)

b. 春节(农历新年初一、初二、初三)

c. 劳动节(公历 5 月 1 日、 2 日、 3 日)

d. 国庆节(公历 10 月 1 日、 2 日、 3 日)

e. 妇女节 ( 3 月 8 日,女员工放假半天)

(3) 婚假 凡在公司连续工作满 12 个月(自转正之日起)的正式员工结婚时,可凭结婚证书申请 14 天(含休息日)的有薪假期。

(4) 产假 凡在公司连续工作满 12 个月(自转正之日起)的正式女员工,持医院证明书可申请有薪产假 90 天(含 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晚育的顺产 120 天,难产 135 天。男 26 周岁、女 24 周岁以上初育为晚育。

(5) 男员工护理假 7 天,晚育者为 15 天(限在女方产假期间,含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

(6) 慰唁假公司员工直系亲属(指配偶、子女、父母及配偶的父母)不幸去世的,可申请 5 天有薪慰唁假。 直系亲属在外地的,带薪路途假另计,路费自理。

(7)工伤假 因工受伤休假视为上班,具体情况按国家社会保险法规办理。

(8)公假 员工参加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公益活动、参加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入学或资格考试经所在部门及人事部门 批准的,可按上班时间计发薪资。

(9)有薪病假 病假三天以上需凭县、区级以上医院出具的病情证明请假。其中十天以内病假按基本工资 80 %计发病假工资,累计十天以上者按基本工资 50%计发病假工资,医疗期限的确定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10)休假规定 员工提前15日向直接主管及人事部门申报拟休假的种类和时间,协商安排休假具体事宜。因工作原因,未能休以上( 3 )-( 7 )项假期的,按休息日加班标准给予工资补贴。

2 、保险 :公司为正式员工办理养老、工伤、生育、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

3 、贺仪与奠仪

( 1 )正式员工结婚,公司将致新婚贺仪人民币300元。

( 2 )正式员工直系亲属去世,公司将致奠仪人民币300元。

4 、过节费

公司视经营情况在法定节日或公司纪念日发放贺金或贺礼。

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问题;建议

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公众服务类单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非营利性单位。随着现代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原有的员工工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0年起我国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是指围绕职工的工作岗位,根据其岗位所需要的责任高低、技术含量以及劳动强度和风险等确定岗位的级别,而后根据事业单位本身的经济效益确定员工的工资定额,并且根据员工的劳动时间和成果来决定员工的总体劳动报酬。简单来理解也就是说员工的劳动报酬是由员工对其岗位的贡献水平来决定的。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员工工资收入中最为灵活的一部分。员工的劳动报酬可以直接的通过其业绩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使得能者多劳,进而提升单位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很多工作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完不成的,有了绩效工资制度的督促,员工就会认识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就在无形中加强了单位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凝聚力,提高了事业单位为公众服务的质量。但是,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行时间尚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首先,考核评价指标不明确。我国事业单位数量相当庞大,岗位之多也可以想象,这就说明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是极其复杂的。由于事业单位的员工大多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无法像企业一样按照员工的工作量来考核,只能采用定性的方式确定员工的绩效工资,无法制定精确地考核指标。其次,岗位评价不合理。我国事业单位按照岗位性质将岗位划分为专业技术职务、工勤技能职务以及管理职务。就现在事业单位的分工来看,通常会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这样我们就没办法评价这个员工在具体工作中的贡献。我们不可能只对该员工发放一个职位的工资,但具体要怎样评价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定。再次,绩效评估机制缺失。绩效评估对于考核员工绩效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并没有下达关于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制度的原则性指标,事业单位也没有示范性的绩效评估操作案例可以学习、借鉴,导致事业单位只能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绩效评估,这就会使得员工的绩效工资受到单位领导主观意志的影响。最后,考核周期不合理。大多数事业单位对员工的绩效考核采用年终制的方法。但是,不同的绩效所需的考核时间是不同的。比如,任务考核的考核时间则相对较短,而周边考核的考核时间则比较长。

2.缺乏政策性指导

首先,缺乏规范的法律法规文件进行指导。自我国2010年开始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以来,我国并未出台相关具体文件来指导事业单位进行绩效工资的改革。大多数事业单位关于员工绩效工资的具体实施细则是根据单位自身情况来制定的,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分配自扩大,使其在没有国家规范性政策指导的情况下失去了约束力,偏离了国家实行绩效工资改革的目的。其次,缺乏有关财政拨款的政策性辅助指导。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费大多数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其绩效工资也不外乎来自于此。但是,我国关于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中并没有对绩效工资做出额外的规定或者额外的拨付款项,也就是说如果要对本单位员工发放额外的工资就需要事业单位自己创造收益。他们不得不采取提高收费标准、提高绩效工资比例等方法来寻找这部分额外的支出,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受到影响,损坏了群众的利益。最后,对于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的绩效工资没有统一性的指导。由于聘任制的推广,事业单位的编制外人员越来越多。但是,编外人员的绩效工资发放并没有相关文件的指导,多是由事业单位领导根据本单位情况自己决定,这就影响到了编外人员的工作状态以及为群众服务的质量。

3.员工对绩效工资改革认识不足

事业单位原有的薪酬制度已经在员工的心中根深蒂固,尤其是一些老员工,他们在思想上相当的抗拒采取绩效工资来评价他们的工作,对绩效工资改革存在着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有些退休员工会怀疑工资体制的改革会使他们的养老、医疗保险待遇降低;有些员工则认为采取绩效工资体系就是变相的涨工资;还有些较为极端的员工则认为这是国家财政部门减少员工工资的一种途径。这些认识都是偏颇的,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是基本工资的额外部分,这部分是由县级财政予以保障的。事业单位引入绩效工资体制只会使得员工的福利待遇更好,并不会影响到员工的福利待遇。

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存在问题之建议

1.完善现行绩效考核体系

(1)分类确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

我国为了更有条理的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管理。我们可以借鉴该分类分层次的确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指标。首先,具有法律效力的执法类事业单位。这类单位由于其具有强烈的国家公务性质,我们可以不将其列在绩效工资改革当中。其次,具有经营服务性的事业单位。由于其具有经营性,这类单位我们可以按照企业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来进行制定。最后,纯公益类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则是需要我们进行重点改革的对象。对于其绩效考核标准我们需要根据各单位的具体工作进行合理的量化。比如学校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其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进行量化,进而确定其绩效工资。

(2)制定科学的岗位分析

事业单位并没有像企业那样有过多的经济交易,所以事业单位的岗位往往会出现一人兼两职的现象。我们应当针对事业单位的各个岗位进行科学的分析,尤其是对这种特殊的兼岗情况。实务工作中,绩效工资可以以员工工作成果这一个标准来进行岗位分析,制定出该岗位所要求的不同层次的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分析书,对比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绩效工资发放。

(3)科学的设置岗位

事业单位应当科学的进行岗位设置,这是进行岗位绩效工资考核的前提性要求。不同的岗位会有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也需要不同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所以不同的岗位会有不同的薪水。事业单位应当明确每个岗位的性质、任职条件和职责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匹配合理的工作人员,这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员工绩效评估,进而有利于工作中绩效考核的开展。

2.政府给予政策性指导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行时间尚短,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予以具体的指导。比如,就如何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如何进行绩效评估等问题做出详细的指导,或者分类制定出指导性的原则。

(2)政府拨付专款用于绩效工资的发放

事业单位发放员工绩效工资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尤其像一些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政府应当制定一些措施来缓解事业单位发放绩效工资的压力,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发放单独列示,专款专项。

3.加强员工思想教育

首先,在具体的制定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时多听取员工意见。积极采纳员工关于绩效工资改革的优秀意见,使得员工参与到绩效考核标准以及评估标准的制定当中,进而使他们意识到绩效工资给自身工作带来的好处。其次,设置绩效反馈阶段。通过这个阶段使员工自己找到自己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定时召开员工工作大会,使员工在大会上反省自己的工作问题,减少员工之间的差距,提高员工团结意识以及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

四、总结

我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对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该制度目前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绩效考核体系方面,还是在政府指导政策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需要更多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制度,以期我国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主要指标 维修岗位 绩效考评

效标指评价员工绩效的指标及标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个人或集体的绩效应当达到的水平要求。公司在实行岗位效能工资制以后,要求各子公司根据各岗位实际,选取适合岗位绩效考评的指标,开展绩效考评工作。

公司下属的某矿山子公司露采车间,其主要作业设备是大车,修理班担负着大车修理、保养的职责,大车车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在实行岗位效能工资制以前,公司执行的是结构工资制,班组成员的工资只与车间、厂矿整体的生产经营相关,与员工个人的业绩无关。因此,维修班大部分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实行岗位效能工资制后,公司要求各单位要建立与岗位相结合的绩效考评细则。公司以维修班为绩效考评的试点单位,开展以“工作分”为主要考评指标的绩效考评,通过以“点”带“面”,来全面推进公司的绩效考评工作。

一、开展维修岗位绩效考评的工作方法

1、选取绩效考评指标,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制订量化考评办法的关键是选取绩效考评指标。

基础工资的考评指标与班组成员劳动态度和遵章守纪情况挂钩。

岗位效能工资考评实行百分制,考评项目为工作任务、成本、安全,分别占40%、40%、20%的权重。工作任务的考评:根据处理一个故障的工作量、劳动强度、耗时和技术含量确定维修“工作分”。成本的考核指标:备件的修理由主修人员确定,备件的更换由班长确定;对修理过程中造成其它部件损坏的,因修理责任,造成返修发生的成本,班组予以登记,月末由班组考评会考评。安全生产的考核指标,按照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进行量化考核。

班组员工工资=基础工资+系数工资值×岗位系数×(工作分×40%+成本考评分×40%+安全考评分×20%)

2、理论结合实际,修订维修“工作分”。基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的工时定额管理理论,我们提出了将工作任务以“工作分”来量化的考评方法。但“工作分”又不是完全的工时定额管理。如果把工时定额的理论全盘照搬,就会与实际工作有较大的差距。修理工不能完全实行工时定额管理考评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作任务不均衡;二是工时定额不能综合考评修理工的劳动技能、担负任务的劳动繁重程度及工作强度。因此,我们根据工时定额管理的基本原理,同时紧密地结合班组的生产情况,把修理工完成的“工作分”作为衡量修理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评指标。这样既能把修理工每天、每月的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又能把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技术含量低与技术含量高劳动的工资拉开距离。

绩效考评小组将整个大车所有零部件修理、更换、保养全部进行分解,根据维修、更换每一个零部件的工作量、劳动强度、耗时和技术含量确定分值。大到处理变速箱故障,小到更换一个小螺丝都有分值量化标准。在零部件修理、更换、保养的量化过程中,参考了原有的部分定额分值,进行反复的论证,听取技术能手、生产骨干的意见,把原有定额中不合理的分值予以调整,出台了较为切合班组实际的绩效考评办法和考评细则。同时,建立了修理质量管理考评体系,根据零部件的功用,确定修理的技术要求、修理人员的要求、修理工具的要求、安全工作的准备事项,以及调试标准和技术参数。

3、围绕生产,实行员工逐日考评。在实行绩效考评以前,之所以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员工的工作任务没有进行逐日量化考评。员工干好干坏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方法。班长只能对员工从定性认识再到酌情扣减员工的工资,这样一来,没有合理的数据作依据,员工不服气,班长也为难,很难完成对班组员工工资的考评分配。除了因员工明显违反劳动纪律可以扣工资外,其余的都是搞平均分配。时间长了,严重挫伤了班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展绩效考评后,围绕班组的主要工作任务,以下达任务单的派工方式,每天由班长分派工作任务。绩效考评的日常工作由班长负责,考评的最终结果由考评会决定。每天有绩效考评记录,每月有分值汇总表,做到每日记录,每月召开班组考评会,使考评公开、透明。

为了明确责任,分清班组成员在工作中所处的主次位置,便于公平考核,在处理大车故障的过程中,根据班组成员技术水平,由班长根据员工技术特长,指定主修和副修人员。每一个故障处理确定一名主修,其他参与人员均为副修。主修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判断故障、指导工作、技术把关,副修人员进行具体故障处理作业。主、副修人员的分值按比例分配。2人共同工作的,主、副修人员分值分配比例分别为60%和40%;3人共同工作的,主修40%、副修各30%。如果出现故障返修的情况,由原来修理的人员担任返修责任,返修不仅不另外计算工作分,还要根据情况进行扣分,如果造成零部件损坏,主修人员还要承担成本费用,扣减成本考评分。

维修工的工作流程为大车发生故障后,由大车司机报修,班长对故障车辆进行检查,确定主、副修人员进行故障处理。故障处理结束后,至少有一名班组考评会成员到场,由大车司机现场试车,达到质量管理技术要求,经班长和大车司机双方确认方能出厂。修理效果的确认是:车辆必须正常工作3天以上,同一故障处理后,正常作业未达到规定工作时间,即认定为故障返修。

4、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实行绩效考评之初的两个月,班组成员之间月收入差距比较大。同岗位的两名修理工工资差额达到300元。拿得少的员工找到班长,要求提供考评依据。由于班组对员工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维修“工作分”的考评,该职工对考评结果无异议,但埋怨班长派工不平衡,造成工资收入有差距。这是绩效考评后班组发生的一个新变化。在后面的工作中,维修班在严格考评的前提下,派工的时候尽量做到整体平衡,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开展绩效考评后,不仅没有出现班组人员人际关系紧张的局面,反而营造出了一个团结、向上、和谐的良好气氛,班组员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较好地体现了“工资分配靠贡献”的分配原则。

二、推行绩效考评的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开展好绩效考评工作的关键:新工资制度出台后,公司拿出了绩效考评指导意见,要求车间、工段、班组相应成立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绩效考评办法和实施细则,绩效考评条件成熟后的单位才能执行新的工资制度。公司新旧两种工资制度同时运行,部分单位开始执行新的工资制度,少数单位仍按老的办法发工资,在公司员工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借此机会,在员工中宣传开展绩效考评与不开展绩效考评的利和弊,很快就推动了绩效考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2、全员参与是开展好绩效考评工作的基础:绩效考评是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如果得不到全体员工的支持和参与,就不可能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考评办法,执行起来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法执行。

3、绩效考评是加强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开展绩效考评,管理得到了加强,实现了各项管理的良性循环,以修理班为例,该班组发生了三个转变:

一是薪酬观念发生了转变。以前固有的“我工龄长,我就该拿钱多”的观念已经被“要想拿到更多的报酬,就必须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的观念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