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16 04:2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创意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各个版本都必选的经典篇目之一,是高中生了解《红楼梦》的一把钥匙。本篇文字篇幅长,人物众多,环境复杂,初次接触本篇文字或者是对《红楼梦》陌生的学生很难真正地走进文本,读出味道,读出精彩。如何让学生快速熟悉并把握近12页的文字,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和高明之处,需要一个贯穿始终的纲领。本设计的初衷就在于此,希望学生能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由衷地喜欢上《红楼梦》。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贾府人物和作者叙述视角的转换。
2. 整体把握贾府的环境特点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自主梳理“ 眼中的 ”的环节。
2. 概括贾府的环境特点,从《红楼梦》全篇体会贾府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法
阅读、讨论、体悟
一、 创设情境,走入文本
读书且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对长篇名著的解读得用一生的时间,而语文课堂学习节选的意义就在于管中窥豹,由一滴水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并激励我们去研读全篇。今天我们就借得林黛玉的俊眼,走进贾府深宅大院,初步认识各色人物。
二、 整体感知,引领阅读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3回的后半部分,本节课的目标就是熟悉课文内容,即初步了解贾府人物和作者叙述视角的转换,整体把握贾府的环境特点。
全文共16段,分四组阅读,自主梳理“ 眼中的 ”,概括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在书中做标注,并对照补充。
明确:
黛玉眼中的(贾母 邢夫人 王夫人 李纨 三春 众人 丫环 姬妾)略写 群体介绍
众人眼中的黛玉(第4段开头)多层次渲染
和尚眼中的黛玉(第4段中间)
黛玉眼中的熙凤(第5段第4行开始)详写 单独描绘
熙凤眼中的黛玉(第5段开头至第6段)
王夫人眼中的宝玉(第10段中间、第11段结尾)多层次渲染
贾敏眼中的宝玉(第11段中间)
黛玉眼中的宝玉(第13段两次肖像描写、第14段摔玉)
后人眼中的宝玉(第13段结尾两首词)
宝玉眼中的黛玉(第14段开头)
雪芹眼中的黛玉(散见文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之处)
小结:虽是黛玉进贾府,贾府人物却又不是全都从黛玉眼里传出来,而是千变万化。有详写,有略写;有群体介绍,也有单独描绘。宝玉、黛玉则多层次描写,反复渲染;未出场的贾赦、贾政则是虚写。上至贾府最高权威,中至管理层,下至丫环,无所不包。人物间有亲情热闹,又有规矩礼节,至此,既找到了重要人物,也未曾漏下次要人物,为欣赏重要人物做好了准备。
三、 追寻行踪,把握环境
俊眼修眉的黛玉除了时时在意打量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以外,还步步留心所到之处的环境,走到哪里看到哪里。研读第1、7、8、9、10段,可引导学生思考:
1. 黛玉都到了哪些院落,又观察到哪些特别之处?
明确:
宁荣街:阜盛、繁华、不同
大门:敕造、兽头大门、石狮子
贾母院:雕梁画栋、鹦鹉画眉、轩峻壮丽
贾赦院:小巧别致、树木山石、盛装丽服
贾政院:轩昂壮丽
荣禧堂:御赐、紫檀、楠木、乌木、龙、鼎、彝
耳房:金钱蟒、文王鼎、汝窑
小正房:书籍茶具、半旧
2. 哪些细节显示与一般府第不同?可举一例。
乌木:寻得乌木一方,胜得珠宝一箱。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定窑。半旧的椅搭:半旧,不是全新或全旧,全新的则有暴发户之嫌,全旧则有破落户的迹象。
府内氛围: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小结:除了以上重点外,还有数不清的小院、厢房、垂花门、角门、仪门、侧门、影壁、插屏、穿堂、过道、游廊,加在一起,就是封建社会人人羡慕的“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总起来说,对贾府环境的介绍可分为三个层次,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物品,依次相当一个人的外貌、考究的服饰和精心选配的首饰等。
四、 深入探讨、理解苦心
再次研读,如此详细的环境描写,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明确:
1. 情节、人物、环境密不可分,环境自然为人物活动、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场景。
2. 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府第的豪华,庭院的轩峻,各种排场、礼节的讲究,展示出当时一流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图景。王夫人住处的坐具、卧具和各种不同寻常的摆设,奶奶、少爷、小姐们在众人簇拥下的出场、就餐时的排场和仪式、就寝时需用物品和陪伴人等,充分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3. 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的显现。贾府大门、荣禧堂和整个府第的庞大、豪华以及“敕造”“书赐”和“东安郡王手书”等字样,充分显示出贾府在社会上尊贵、显赫的地位,与朝廷、皇亲权贵之间的密切关系。贾母住处庭院深深、轩峻壮丽,显示她在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贾赦小院远离中心,贾政住处却紧靠荣禧堂,也可看出贾母亲幼疏长,兄弟俩在荣府中实际地位的高低,贾政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王熙凤住处就在荣禧堂之后,与贾母院、王夫人住处都很近,符合管家的地位,也显示她左右逢源的关系。
4. 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篇2
一、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增大信息量,展现教学个性化。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大大提高信息输出量,加快课堂节奏,增大课堂密度,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师可以将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大大扩充信息的传递量。教师还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或课件,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增强师生互动,利于教学相长。由于教学手段的改变,学生必须更多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他们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角度,也能给教师一些启迪,达到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有存储功能,教师可以将各种教学信息,如教案、试卷、例题、习题、讲义等存在电脑内以便随时提取使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而且准确,有助于教师整理知识,并能协助教师做教学统计、分析、评估等工作。
投影仪辅助教学。使用投影仪有许多优点:能向学生提供生动、丰富、形象的直观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加深记忆;可代替粉笔板书,教师可用电脑笔写在电脑白板上,这比在黑板上书写更清晰,而且不受粉尘污染,更有利师生身体健康;也可以用于写作教学,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批改,然后教师还可以把课前准备的较好的作文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阅读、批改、学习。
录像辅助教学。电影、录像和DVD可以作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电影和录像能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可以起到强有力的辅助学习的作用。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因为《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前五回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小说通过林黛玉的眼光看到贾府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置,还有贾府众多的人物,其中“讲究的布置”在学生的头脑中难以形成清晰完整的印象,我们就可以用影视辅助教学,让学生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确定选题和明确教学目标。这个过程就像我们过去写教案一样,在备课的过程中,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等。
设计创作内容。这是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之间的桥梁。课件内容的确定对保证课件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其一,根据所选择的课题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基本单元,分成几个部分,这些基本单元的内容用什么媒体呈现(是用文字、图片,还是动画),并说明呈现的时间、形式和顺序。其二,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合理地设计课件中各基本单元的链接关系,从而形成一个交互友好的多媒体课件,对结构布局、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准备素材。内容设计好以后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去搜集需要的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一般需要大量的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素材。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利用扫描仪采集图像,利用动画软件生成动画,用话筒输入语音,或从各种多媒体素材光盘中取得。有些素材可以从素材库或网上直接获取。
课件合成。当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素材都准备好以后,就要根据创作内容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选定合适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也就是课件制作的软件,利用软件依据编写的内容将各种数据进行编辑、组合,最后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课件。
课件测试。课件合成后,要对它进行测试,仔细检查课件的所有功能,以便修补漏洞,改正错误,必要时还应对其内容和环节进行优化处理。
四、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语文教师应当明确:多媒体仅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教师只有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对语文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地使用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使用不当,则可能对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在上课时,教师要适度运用多媒体,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全然不用。只有科学地、合理地、自然地将电脑、多媒体用于课堂教学,才能使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3
一、备课环节
备课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做好备课,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文就从备课形式与教学目标的备课两方面进行概述。
备课形式:在以往的备课中,我们常常采取的个人备课,教师一人根据教材、教参以及一些参考书等自主备课。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这种单一的个人备课显得有点“闭门造车”,并不利于语文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因此,新课改下的备课形式应该将个人备课与解题备课相结合,要在教师之间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比如,通过一课多教、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的备课: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仅仅设计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严重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而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不断完善教学目标,要将单一目标设计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从学会、会学转变为乐学,以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铺垫工作。
二、授课环节
1.导入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也是影响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部分教师总认为短短的几分钟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是浪费时间。可想而知,这种思想严重影响着导入环节的价值,不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众所周知,导入环节虽然仅有几分钟,但作用确实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在这几分钟里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上的了解。而这些在导入环节都是能够实现的。下面以“设疑导入”和“多媒体导入”为例进行介绍。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你想知道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进入贾府的第一感觉吗?(2)你想知道林黛玉进贾府之后的所见所闻吗?(3)你想知道王熙凤是怎样夸林黛玉的吗?(4)你知道贾宝玉见到林黛玉时说了些什么吗?这四个疑问句既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又将文本的整个过程串联了起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见,恰当的设疑导入将会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我选择的是多媒体导入,在授课时,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的相关片段,目的是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视频冲击下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为高效导入环节的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影响这一环节的关键因素则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就是说,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荷塘风起》时,我选择的是小组学习模式,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文本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景物特点?(2)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鉴赏文本中的一些优美句子,比如:“荷叶的活力像浪潮般向湖心推展开去,宽大慷慨的荷叶,亲密并肩的荷叶,把池水覆盖得失却踪影,叠起了自己的碧绿城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独立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反思环节
反思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反思工作,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还以《荷塘风起》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反思自己的备课是否完善、教学目标设计得是否恰当,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之外,我们还要反思小组学习模式的应用是否恰当、分组是否合理、分工是否明确,以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真正地被调动起来,学生是否参与到了课堂活动当中等,只有我们做好各个方面的反思工作,我们才能真正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才能确保语文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做好上述几点工作的转变与完善,要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为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语文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逐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的提升。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件 辅助教学 新课程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210-01
信息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于一体,其对时空限制的打破,大大地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了我们的认知结构。但是,信息技术它不可能等同于语文教学,更不可能替代语文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得不当,将会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促进语文教学,优化教学效果,培养真正的现代化人才。那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加上点睛一笔呢?
1 在教学难点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课文贯穿了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及路线,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设计动画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形象、直观,我们可以利用FLASH、AUTHORWARE等动画制作软件,利用网络上搜集的相关图片,设计出林黛玉的行走路线,将静态的想象变为动态的观察。在“走”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把人物关系理解清楚,林黛玉的心态基本上也就理解清楚了,难点也就突破了。从而变抽象为直观,信息技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巩固了知识,取得动感、美感、直观、易学的效果。
2 依据课文需要而有选择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因为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因此,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要注意因材施教。切忌“黑板搬家”。目前,有一些教师功利化思想严重,盲目的“追新”。于是不管什么内容、不管教学设计是否需要多媒体,通通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否则就认为不符合课改要求。我认为这严重损害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抹杀了粉笔、黑板的即时性;甚至有些“追新族”
整节课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把教学内容闲置一边,这无疑与教改背道而驰。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自然也不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 选择好适当的运行时机,让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边城》一课中,学生对湘西是怎样的风情,边城所展现的那种湘西小城的美究竟是什么模样,他们都是不知道的。所以我在教学中适时地播放根据《边城》电影加工的片段,通过这种手段,让他们身临其境,从而学生不仅记住了课文内容,理解了文字的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也有了湘西小城的样子。当前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当中,它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正因为如此,教学中也出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误区。就语文学科而言,运用要从整合的理念出发,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恰到好处地点缀于课堂教学当中,发挥它的最佳效能。现代信息技术的
4 教学课件要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课件服务
“教是为了不用教”,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决定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体性、创造性。我们在运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时,即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之中,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让教师的讲解过程跟着教学课件走,不能让教学过程成为电脑演示,不能让学生变成观众,而是要让教师可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探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中来;不管我们运行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最终目的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要始终明确技术是辅助的手段,不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所以我们教师在在备课时,就要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启发学生在原有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的单调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过去的历史在电脑中展现,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当学生操作电脑的同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其中的感受。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是中学语文教学最佳的教学辅助手段,但运用这教学手段的教师一定要明白,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而不是主导课堂的。
5 语文教学中的“美”,不能用技术手段来代替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帮助语文教学实现“美”的价值,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展示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这需要我们在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时候,必须充分注意,不能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混同于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更不能代替之。即使再好的音像手段,也不能完全达到自身阅读从语言品味中所达到的效果。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求在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迷恋于音像所造成的审美效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语文学科课程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们完全相信,新的语文教学改革中,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走进课堂。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给语文课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也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更需要我们用信息理念来完善我们的语文教学,通过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篇5
第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呼唤课堂讨论。
目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教材内容改动了,教学模式“革新”了,教学方法变化了,教学手段灵活了。总之,这次新课改是一次“全新”的改革,是语文教育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革新”。我们要恰当地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从而更好地应对新课改的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课堂讨论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第二,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质呼唤课堂讨论。
高中语文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要求,它的本质应该是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提出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因为现在处在知识经济与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终身教育与社会化学习的教育思想以及学校教育深入人心,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实质和核心任务。
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阶段,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阶段。因此,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语文学科既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重点学科,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既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体现出对学生自主权的尊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之所以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策略。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体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的教学法,它是学生合作和探究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学生课堂讨论体现了合作学习,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体现了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堂讨论实效性探究成为必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推陈出新,不能再和以往一样,单一的灌输学生知识,而不重视学生的思考、合作、探究。要冲破过去那些陈旧的模式,寻找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他们的思考,唤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实现有实效的课堂讨论。课堂的魅力在于一个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就像一瓶美味的葡萄酒,能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尽情遨游。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讨论中一个好的讨论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深入探究,丝丝相扣,层层推进。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形成创造型思维。我们应该力争使语文课堂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而且是灵动的﹑科学的﹑理性的、充满探究的。
课堂讨论的天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哺育其个性,同时也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而不能压抑学生的思维。借助讨论与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真理,谦逊地表达主见、宽容他人的主张、尊重真理、敢于彻底修正自己的错误。
如果无视语文课堂讨论这种珍贵的教育功能和人格形成功能,就是放弃了语文教育的真正底蕴。 第四,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内涵体现着新课程理念。
1.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内涵之一就是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课堂的积极生成,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能够很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首先应该目标要很明确。在一些课堂讨论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一些教师的目标概念不是很明确。目标不明确,讨论的再多,课堂再热闹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培养的目标,那就是:我能利用这个教材以及这节语文课的讨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脉。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全体,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新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作为教师,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处理好学生中的一些突发事件。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更难保证目标的达成度。
2.展现出个性化的思维
新课程理论指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教育理论指出:智能是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高中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但还处在浅层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事物加以分析和批判。有实效的课堂讨论就是要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在课堂讨论中主要是设置问题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高中苏教版语文教材大量的学习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均可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以产生问题的形式,通过学生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增长才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设疑提问,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自己去探讨问题的精妙,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以求得解决的办法。对于《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我先让学生理清了文章了思路,明白了林黛玉初到贾府的谨慎、小心翼翼,再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为什么林黛玉会如此谨慎?如果你们到外婆家去,又是什么表现?会像林黛玉一样吗?对这几个问题,学生很有兴趣,加上我又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进入情境,这样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的心理就有了体会。这样的问题讨论探究学习,能引领学生深入教学情境,扩展学生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课堂讨论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所学的每篇课文,因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对写作方法的把握不同,因此,在课堂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寻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认识及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平时的思维定势,有了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课堂氛围。
3.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讨论法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语文课堂讨论实效性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语文讨论课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小组成员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钻研学习材料,共同完成对教师布置的讨论话题这一学习任务。
篇6
一、准备工作
布置学生收集《红楼梦》的相关资料,分小组完成,共五部分:《红楼梦》简介及价值、作者生平知多少、精彩故事讲一讲、典型人物说一说、影视作品回顾。由小组代表以小讲坛的形式和大家分享成果,教师在小组讲解结束后作点评和补充。如学生讲到凤姐的语言诙谐幽默和善于取悦讨好,教师补充:有一天,史湘云请贾母等人赏桂花、吃螃蟹,贾母讲了自已小时失足落水的事。她说掉下水木钉碰破了头,如今鬓角上还留下一个指头大的坑呢。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贾母听了,说:“这猴儿惯得了不得了,拿着我也取起笑儿来了,恨得我撕你那油嘴。”实际上这是贾母在夸她懂事、孝顺。凤姐的机智诙谐、承欢膝下,赢得了老祖宗的欢心,这使得她在贾府拥有与众不同的地位。
此活动使学生全面地了解了《红楼梦》,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确定课题
《红楼梦》探究性学课题为人物形象探析,由小组成员共同选定某一个或几个人物研究,确定小组研究课题。选题时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如探究课题不要过于集中,尽量让各个小组从不同角度选择人物,以达到研究的多角度和全面性。从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十二钗,贾母、王夫人、贾政等长辈,袭人、晴雯、平儿、鸳鸯等丫鬟中选择。
三、探究过程
1.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采取课上阅读和课下阅读相结合的办法。课上阅读对刻画主要人物有重大作用的章回,其他章回课下自读。
(1)导读文章阅读和文本阅读相结合。阅读导读文章,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阅读。导读文章由老师提供。
(2)课堂阅读:围绕人物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把握《红楼梦》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会分析和总结人物形象。
阅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块进行人物刻画方法总结,内容如下: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例如语言描写表现湘云的心直口快:宝钗的生日宴上,凤姐说有一个人活像小戏子的扮相,但没说这个人是谁。在座的人都已猜到是谁,却怕那人不高兴而不肯说,唯有湘云直言“像林姐姐的模样儿”,惹得黛玉很不悦,引起一场小风波。
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红楼梦》中居住环境的描写透露了人物的性格、爱好、气质等。黛玉住的潇湘馆是小小的两三间房舍,小门,小小退步。优雅小巧的环境,暗合了林黛玉玲珑柔弱、内向安静的气质。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竹子,成为她宁折不弯、高雅脱俗品格的象征。
通过诗词渲染人物形象。师生品读《葬花吟》和《秋窗风雨夕》,学生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等诗句中领略了黛玉的多愁善感和超凡才情。
通过判词、灯谜等暗示人物命运。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和其所灯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都是其为尼之谶,暗示了她从公府千金沦落到缁衣乞食的命运。
通过他人的评价补充刻画人物。如李纫评鸳鸯说:“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哪一个敢驳老太太……老太太那些穿的、带的、别人不记得,她都记得……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同样的手法表现鸳鸯为人的端方正直。
运用对比等手法刻画人物。例如宝玉的奶母李嬷嬷把宝玉留着给袭人吃的糖蒸酥酪吃了。袭人并没有在意,还怕宝玉生事端说她上次吃了后肚子疼全吐了。相反,宝玉留给晴雯吃的豆腐皮包子被李嬷嬷吃了,宝玉问时,晴雯就不高兴地说李奶奶拿去给她的孙子吃了,宝玉听了大发雷霆。通过对比手法刻画了两人截然相反的个性:袭人性情和顺,宽厚隐忍,工于心计;晴雯爽直泼辣,锋芒毕露,胸无城府。
2.交流讨论
阅读一定章节后,小组成员课上交流阅读体会。分歧较大的问题,由其他组成员和老师共同讨论。如对晴雯的理解很不同:一种观点认为她身份卑微而不自贱,她追求自由平等,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的人。她不屑为名利做苟且之事,在主子面前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当众嘲笑袭人是讨好主子的哈八狗等。另一种观点认为她是一个尖酸刻薄、狂妄嚣张、目中无人的人。她跌破扇子顶撞宝玉时,讽刺好心来劝解的袭人,她还挖苦讽刺给王熙凤办事的小红,用簪子狠扎偷了平儿镯子的坠儿等。学生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把握人物要全面客观,抓住本质。晴雯虽然言语尖刻、行为不羁,但她敢做敢当、光明磊落,敢说敢骂、心怀坦荡。她是一个本性美好的善良、正直、好强的人。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对她的评价足以说明这一点:“其为质,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星月不足喻其精;其为貌,花月不足喻其色”。
3.影视赏评
播放1987年版的《红楼梦》电视剧精彩片段,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人物形象,观后小组交流观后感。欣赏影视时针对人物形象设计问题,比如原作中关于黛玉衣着饰物并没有太多描写,影视中黛玉初进贾府时及其他重要场合的衣着符合她的形象吗?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4.走近名家
推荐观看名家《红楼梦》讲座片段,阅读《王熙凤的魔力与魅力》等论人物的文章。走近名家名篇,让学生学会全面、深刻地把握人物形象,如周思源的《晴雯之死与袭人之冤》能引发学生评价袭人的为人是好是坏,晴雯之死与袭人究竟有没有关系等问题的讨论。
5.表演活动
“走进《红楼梦》”精彩片段表演活动。小组成员合作将选定片段改编成剧本,然后自主排演。在编演活动中,老师是指导者和组织者,在小组中间和学生交流互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表演活动由学生共同制定评分标准,分为三项:一是台词自然流畅(5、3、1),二是人物鲜活生动(5、3、1),三是整体效果好(5、3、1)。一个小组表演由另外几个小组打分,最后选出优胜小组和最佳表演者,并制作成表演录像。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表演心得。编演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书中人物的理解,让探究性学习变得丰富生动,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热情。
6.辩论会
辩题:黛玉和宝钗谁更适合做朋友?根据观点不同分为葬花队和扑蝶队,扑蝶队辩论内容总结如下:
宝钗:
①性格总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端方温和,宽容大度;富有同情心。
②众人评价:贾母: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赵姨娘: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湘云: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她怎么不及你呢?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我但凡有这么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袭人: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莺儿: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林黛玉: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她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
③为人处事:过生日点贾母等老人喜欢的热闹戏文和甜烂食物。 金钏投井而亡后,去安慰王夫人。给黛玉送燕窝。接济邢岫烟。劝宝玉走仕途经济,宝玉不理,没有发火。知道黛玉读《西厢记》,好心劝导。
黛玉:
①性格总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尖刻小性,不关心他人。
②众人评价:李嬷嬷: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湘云: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治你的人说去。“小性,爱恼人”说的就是黛玉。红玉: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倘走露了,怎么样呢?袭人: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
③为人处事:对宝钗:姐姐也得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对周瑞家的: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剪破给宝玉做的香囊。晴雯不开门,伤心不理宝玉。嘲笑刘姥姥是母蝗虫。
辩论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分析人物形象。
四、探究成果
在探究性学习的最后,小组合作完成人物形象探析论文。学生的论文不乏精彩的评论,如《首丫头之探――平儿和鸳鸯》:平儿和鸳鸯是首丫头,在贾府都有特殊地位。平儿可以代凤姐处理贾府事务,鸳鸯则连凤姐和贾琏之类的主子对她都不敢怠慢。二人虽有势,却不仗势欺人,也不。贾母说:“她还投主子们的缘法,也并不指着我和这位太太要衣裳去,又和那位奶奶要银子去。”平儿虽和凤姐一气,但她也常常凭借自身地位为他人排忧解难。尤二姐被骗入荣府后,凤姐命人供给的茶饭都难以下咽。平儿看不下去,不顾惹来凤姐的不快,自己拿出钱给她弄菜吃。平儿的行事为人从奴仆兴儿的评价中也可以看出:“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她倒背着奶奶常做些个好事。小的们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过的,只求求她去就完了。”
篇7
关键词:预设;生成;教学机智
一、什么是教学生成
何谓生成?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生长。所谓的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如何促进课堂精彩生成,个人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以下理念。
二、提升教学机智,巧妙促进生成
课堂生成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面和视野的宽窄等。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途径去促进生成:
1.在比较中生成
指的是在文章题材、内容、主题、结构等方面近似或相对的生成。教学中适当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课堂上生成意外的惊喜。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节选部分是林黛玉和王熙凤在全书的第一次出场,表现了她们的独特的个性魅力。于是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比较法来开展。我设计的问题是:“淡妆浓抹各相宜”这句用来形容林黛玉与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再合适不过,除了外貌,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将两人对比分析?这一问题设计目的在于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得在动态生成中,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评判不再单一,而是立体化,很难说谁对谁错,谁成功谁失败,这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2.在追问中生成
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与学之间是一个明显相融的,这一过程体现在自由民主的师生对话中。对话中,教师巧用追问,敲打出智慧的火花,能促使师生之间的认知和情感在碰撞中汇聚和融合,这样的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新知生成和建构的前提。下面以小说《祝福》教学为例简单说明:
例如,在开展“祥林嫂嫁给贺老六”这一情节的教学时,我们不妨先提一问:“文中的哪一个字已经为我们概括了这一情节?”明确“闹”很容易,但不能到此为止,而是应再追加一问以探究文章的主旨:“从后文看,祥林嫂嫁给贺老六是幸运的甚至还是幸福的,那她当初为什么还要闹呢?为了加深理解我们还可以设计第三个问题:自古以来女人就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说法,这也是女人在“闹”,这里的“闹”和祥林嫂的“闹”有没有区别?通过三次追问,可以使学生明白,前者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女人不愿接受不平等地位的三件“防身宝物”,且多半是一种手段;而后者则是受封建礼教迫害,“从一而终、烈女不嫁二夫”,所以祥林嫂才会如此“出格”,不惜以死抗争。
3.在空白中生成
“空白效应”是指在讲课的过程中,要适当地、有意地留些空白,让学生消化、质疑、评价,有自由翱翔的思考空间。
例如在教学微型小说《窗》时,我设计一个问题“有一天,病房里又新住进了一位病人,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呢?”学生展开联想,有的认为:“他已经明白,原来他能活到今天正是因为那同室病人的善意谎言。从前面情节看,他并非是一开始就残忍冷酷的,他于是决定也为新病人做点好事。”接着一个学生反驳说:“他的自私的性格注定他不会这样去做。”空白给了学生很多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而想象是生成的翅膀,因此,有效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能大大提高教学的生成力。
4.在兴趣中生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原动力。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和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即时生成教学的有效问题。
如我在教学《过万重山漫想》时先出示一段话─――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接着我抛出了我的问题:三峡自古以来就是诗的海洋、画的长廊。中国文人似乎对三峡情有独钟,你能说说个中缘由吗?这一教学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体会三峡文明的特征:人文的、开放的、多元的、感性的。而开放的另一重意义即“冲破”,这正是文中作者所歌的三峡精神――开拓,这样就完成了对文本内深层解读,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5.在质疑中生成
课堂中也常常会出现学生的大胆发言、质疑,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有时能提出问题敢于发问更可贵。教师要及时引导,营造生成空间。
在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时,就有学生提出问题:“作者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最感人的莫过于它惊人的朴素了,朴素就是最美的坟墓吗?那文中流浪汉的坟墓也很朴素,怎么不是最美?”本来最初设计是引导学生了解托翁的幸福观,领悟幸福真谛。教学目标的改变在学生的质疑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因为学生的“生成”是如此贴切课文内容,这个有效生成,让原本平常的一节课变得生动丰富。
总之,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以人为本,将师生对话中始料未及的体验、出现的偏差等意外情况作为一种新的、不可替代的、可开发的教育资源,使学生不断生成问题,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使课堂因动态生成而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沈大安.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篇8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二语文课堂;实施研究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个性,把活泼生动的教学过程简化成了只需听讲和记忆的教学形式。而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知识能力的培养,体验式教学就是很好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以教师“教”为中心向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情景体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体会、领悟和巩固,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二语文课堂的实施策略
1.构建和谐课堂,烘托体验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以己为尊,引导学生被动地接受预设好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感悟,使之思维受到限制,创造潜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参与者和实践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其情感在情境中的产生和发展,允许并重视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付出真实的情感,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引导和心理上的支持,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就有增无减。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师生情感交流与相互合作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尊重、信任并热爱学生,不能让体验式教学浮于表面而流于形式,而要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和积极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经验。
2.创设良好情境,引入丰富体验
在体验式教学中,好的情境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扣他们的心弦,激发其学习新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具有趣味性、典型性、时代性和生活性的素材,并借助语言、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课鲁迅的《祝福》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课文中祥林嫂、“我”和柳妈的对话,并展示相关“我真傻,真的”和“你放着罢,祥林嫂”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语言意境,借助文字阅读和欣赏图片等途径进行想象体验,只见学生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这篇课文,去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3.形成认知冲突,增强感悟体验
矛盾是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最好载体,有了矛盾就有了思考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观点的矛盾之处,也可以有目的地去创设这种矛盾点。
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属于木石前盟,两人青梅竹马,互相喜欢,薛宝钗与贾宝玉的爱情存在于传说中的金玉良缘,但贾宝玉并不喜欢薛宝钗,世人对这三人的爱情故事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你们更看好哪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呢?”设置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了激起学生的观点矛盾,使其形成认知冲突,许多学生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甚至还有学生为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组织起辩论小组开展了辩论赛。可见,由于矛盾的产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在分析文中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等人物不同性格的同时,认真思考人物性格的作用,认真品味古代小说的意义,进而理解文本的内涵。
4.开展对话教学,丰富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使课堂教学成为富有活力、充满激情的交流活动。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创新思维,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促进学生进一步感悟和体验,阅读兴趣和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在教授课文时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展开对话,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互动中各自感悟,分享自己的学后感受和体会,使学生的情感达到有机交融。如此引导学生在对话讨论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思想境界。
总而言之,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挖掘符合学生情感体验的文本内涵,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从而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娟.表达体验,表现生命:关于体验式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11).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课堂 高效教学
当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已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那么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应该如何界定呢?一方面是效率和效能,应该提升效率,着眼效能。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效果,追求效益。所以高效课堂应该是效果、效率以及效能的综合。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的解读和理解,尊重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感受。这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增加了很多创新,将学生的地位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但强调学生的主置,不是生进师退,而是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所以围绕这一主线,就需要老师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反复斟酌。
一、准确把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
长期以来,很多高中语文老师都非常注重依靠教材和教参,这导致很多老师上课的内容雷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大多从正字正音开始,然后进行内容的分析与段落划分,然后进行特色归纳与中心提炼。这种无味的上课套路显然容易导致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其实,老师在参考教材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不宜盲目地去照搬优秀方案或者优秀教案。老师备课可能会很认真,上课时也严格遵循教参上的教学目标,结果往往是过程和目标有了,但学生丢了。
在学习《琵琶行》 时,小序中的“京都”对解读白居易的人生境遇和琵琶女的天涯沦落之恨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折射出的问题更和文章主旨相关联,可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作者境遇和文章主旨的思索。可以作为一节课程的着力点,同时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所以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该是更加细化的,更具有时效性的,可操作的 。
二、创新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堂的难点在于很多时候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这要求老师要在课堂中不断去营造亮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亮点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语文老师的意识和智慧。如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因为经验和知识的局限性,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候老师可以结合自身对文本的研究,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抓住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场景及细节来贯穿全文。在《祝福》一课中可以抓住“眼睛”来展开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则可以从林黛玉步步留心的行踪作为文章的突破口来总领全文,《报任安书》中表达发愤著书的一段文字则是文章的关键。老师只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点,然后进行多角度的研讨和思考,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轻松去的开启知识的大门,这种方法会更为生动,远远比老师整堂讲述要生动。
同时老师还应该注意导课的方式和方法。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中学生对于形象和生动的事物比较有兴趣,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则不愿意接受。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依据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高效的课堂导入,同时也可以作为活跃课堂氛围与激发学生情趣的重要手段。
三、注重教学拓展,巩固教学效果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创设探究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课文的拓展点。拓展教学可以充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教学内容,以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进行恰到好处的延伸与拓展。另一方面,应注意课文的拓展要结合课文,不能脱离课文。
语文课本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徜徉在文化的长河中,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为轻松,更容易举一反三,进行集思广益。这样学生可以在文化之旅中更加自由地释放能量,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讲解爱国主义作品的时候,可以将爱国主义放置于儒家思想的光环之下,从集体意识到济世救民再到理想主义等品格中选择出忧国忧民这一思想。选取从屈原到杜甫再到陆游的诗歌作品。这样,就可以将一部爱国主义的文化史诗源源不断地呈现在语文课堂之上。又比如在戏剧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戏剧的艺术魅力和戏剧常识。精选一批传统戏剧进行知识讲座,京剧、川剧、秦腔等剧中的优秀选段可以给学生欣赏,以激发学生对于戏剧的热爱。同时也可以就经典片段,让学生进行表演。通过对经典剧目的剖析和演绎,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起到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既是一种策略,同时也是一种理念。这充满了挑战,同时也呼吁着智慧。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要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形成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成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篇10
一、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着以赛促学的思想,笔者重点研究了教育部公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评分指标。信息化教学设计项目比赛的要点在于考核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其评分指标包括教学设计、内容呈现、技术应用和创新与实用四个方面。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管理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结合上述要求,在笔者的中职语文课教学中,也主要从这七个方面设计使用信息化资源与手段。1、使用教学课件明确教学任务教学设计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与能力点的顺序,阐明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最好以问题、任务引领或情景的形式呈现。采用课件直观展示学习任务及教学目标,课件的运用美观、醒目、图文并茂,比传统板书更具新引力。教学目标需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同时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等加以展示,让学生首先了解本节课到底学什么?怎么学?2、运用媒体资源设计教学情境中职生语文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在初中对作为主课的语文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因此巧妙设计情境导入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从而将教学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等。采用影音素材导入教学情境,利用声、画的通感,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不少名著纷纷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这给我们的语文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影音素材,如学习课文《雷雨(选段)》前,播放电视剧《雷雨》的片头导入教学,同时介绍主要人物,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情境铺垫,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阿Q正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等课文的学习。学习《再别康桥》、《你是人间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时,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片花及由《偶然》谱写的插曲,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提升,学习效果大为提高。3、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效果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包括三个方面:硬件媒体、软件资源、设计与开发以及认知工具。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化资源,同时结合中职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确定学习资源的组织方式。如学习诗歌时,选择多媒体教室,教学中配合中国古典音乐和视频片段,体会传统诗词之美。基础知识的阶段性测试选择web教室,采用测试题库软件,当堂完成,结束测试即出成绩,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快速又直观的发现学习的不足。4、运用信息化资源设计教学策略为达到较好的教学结果,教学策略除了普遍性教学策略外,还需要具体性的教学策略,在中职语文课教学中,将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通过课件展示,增强课堂教学的层次性,采用电子教室、网络等数字化手段加强师生交互活动及协作学习,通过微课网站和教学资源平台增强自主学习等,以上的信息化手段极大地丰富教学策略,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原则。5、运用多媒体软硬件强化教学管理中职语文课教学,教学管理是重要一环,教师除了要在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和规划,还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采用信息技术为支撑,教学管理也变得更加高效。如学习《论雅而不高》时,针对当前的社会现象及同学们对“雅和高”的认识,教学中我使用电子教室软件教学,讲授时可以随时控制学生的电脑开展教学,资料分析时也可以监控学生自学的情况,讨论环节我们通过电子教室平台畅所欲言,这种交流方式类似微信和QQ群聊,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甚至平时内向的学生也在这里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教师既可以参与分组讨论又可以并查看结果,教师教学、学生演示、讨论等通过电子教室的平成,课堂变得井然有序又丰富多彩。6、数字化平台让教学评价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中职教学评价要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实现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方式的动态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采用在线测试工具可以将评价形式从课堂提问、达标测试拓展到学生自主网上测试、合作完成课题作业等。既可以做到实时测试,又将传统的课堂评价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不断提升。7、将信息化教学设计入备课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手段的运用,同时也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备课中充分设计和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等先进教学模式作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以信息化环境中的团队探究性学习为设计主线,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采用自主、交互、探究、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化手段及工具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