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清明节范文

时间:2023-03-31 09:2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不一样的清明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不一样的清明节

篇1

蒿子和艾草的区别主要就是外形不一样,生长期也不一样,而且两者的用途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蒿草一般散发出来是普通的草的味道,而艾草的味道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好似中药味儿一样。艾草背面还有白绒毛,气味清香等等。

艾草或者是蒿草都是属于菊科植物,草的学名叫做艾蒿,所以很多人就把蒿子和艾草混淆啦,所以这两者的名字还是很相像的,而且都是野生的,而且都喜欢生长在田埂地边儿上,荷塘边上,其实这两者就是名字有点像从表面上来看是几乎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两者的生长期也不一样,艾草的生长期是从3月份开始一直生长到端午节,但是蒿草过了清明节之后也就到了生长期的时候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人死不能复生,丧葬亦可适度,生活节约光荣,浪费最是可耻还有多少同胞,生活还不富裕,同志仍须努力

2、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不会忘记,也不会离去,为了身边的,离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3、清明时节语纷纷,郊外游客笑嘻嘻,欲问酒家何处停,路边农妇欢迎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催,商隐弹泪谁人,信香烛鞭炮金钱知

4、每当这个日子的来临,总会让人想起一些过去的事情,逝去的人,装载着千丝万缕的思念。如果你真的为他/她好,请你快乐多一点!

5、花木芳香,草长莺飞,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感觉。

6、华夏文明永记心,民放文化民族魂,清明寄祖好传统,感恩情怀天下知,文明寄祖清明时,先祖的伟大世人牢记,真情的传递思念的情,先祖精神满神州

7、清明时节,杨柳依依,思念故人,笑对明天。

8、清明里总有一些花开,这些意象世界里清醇而多愁的花儿,一睁开眼睛和关闭视野都要流泪;也许这雨正是我无尽的伤悲的一场宣泄,宣泄后,一切都好。

9、清明时节雨纷纷,怀念先人正时分,文明风俗吹遍遍,海葬树葬为千秋

10、中华文明恒久远,上下传承五千年,而今吾辈当自强,先烈遗志记心间,科学发展谋复兴,精神文明创和谐,炎黄子孙兴家国,先辈含笑在九泉

11、巨星陨落,天地动容,山河哭泣,世界悲鸣!一代伟人已远去,留下英名存长空,今虽不见你挥舞的巨手,但那响彻长空的吼声,在历史的时空

12、清明将至,心又开始隐隐作痛,这种痛不曾消失过。只是在无人的时候,更显得真切。

13、今年的清明,我要活出生命,活出精彩,活出属于我的人生!

14、想知道,为何不叫清明祭,而叫清明节?古人对这,是否有着某种喻意?是否告诉我们,对所有已逝去的生命,不管是亲情友情或者任何关系,我们都不要忘记曾经?不要忘记曾经的美好,曾经的警示,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耻辱,曾经的爱与曾经的恨?

15、清明节祭先人,传人情寄哀思,莫铺张不迷信,承遗志传后人,祖先慰笑九泉

16、清明天空坦然山路芬芳;亲情的思念是无止境的,纵然有感伤但那温暖情怀将永存心底

17、清明的微风,携带无限的哀思吹过你长眠的山谷;清明的细雨,饱含深情的缅怀润泽你脚下的土壤;清明的鲜花,承载无声的祭奠,祈愿你在天国安心长眠!

18、生命,其实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不必沉寂在过去。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无常才是真。好好活着,才是最好。

19、鹃声凄切、蛙声凄厉,清明时节,雨纷纷、泪也纷纷。

20、唐人杜牧的诗之所以流芳百世,一是形象地描述了清明时节的意境,更难能可贵的是反映了古时民众理会清明的真实意义。虽经千百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今天诵来无论在情景意境都相当鲜活耐人久永……

21、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22、愿阵阵清风带着问侯,寄托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思念;愿滴滴细雨带着敬意,寄托我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缅怀

23、所以从今年起,国家顺从民意把我们古老悠久的清明节法定为休息日,就好象我们过春节和过国庆节一样,大家得以聚会欢乐,这实在是我们文明社会的一大进步。

24、民族的魂,感人的情,清明寄思感恩心,牢记先烈辉煌史,用心用情思先烈,民族文化要发扬,优秀传统永记心,龙的子孙激情涌,感恩先辈,追思真情天地证

25、缅怀先人是对自己的鼓舞

26、清明时节雨纷纷墓前亲人念故人清明时节天晴亮短信亦可悼故人

27、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你我的相逢是种缘。缘起缘灭,梦中变幻,我的世界有你而精彩。曾经的回忆,美好的记忆,保存在脑海。愿你在天堂一样快乐!

28、清明,总是伴着纷纷扰扰的细雨,透着春天的阴冷与寂寞,丝雨细如愁,多少人在这忧愁中徜徉留恋……

29、是你们的脚印为我们踏出了道路,是你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幸福,是你们的信念壮大了我们的民族,是你们用生命奠基了中华的前途,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30、风和日丽,小草嫩,山青水秀,感觉新,荒郊野外一堆土,祖先在此当居民,清明时节风光好,阴阳两界真奇妙,故人一去不复返,如烟往事莫忘了增良

31、我不得不承认生命之脆弱禁不起我们再三的考验,生或死,也许早已命中注定。逝者如斯,生者为此沉寂。沉默,是对死者最大的敬意。

32、我要追逐烈士的脚步,学会无畏,学会坚强。既然我忘不了它,就面对它,不怕伤心,不怕沉沦,因为去面对,就不会退缩,就要学会勇敢,像烈士那样无畏,今年,我要开开心心过清明,就去迎接耀眼的光,接受属于我的光明大道,活出不一样的我。

33、丰碑站在你的脚下,仰望着雄伟的丰碑,那不朽的两个金字,闪耀者英雄的光辉,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英烈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那不朽的灵魂

34、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更懂得爱和珍惜。所以,我们活着的人,都要好好善待和把握与人相处的日子,让生命不再留下遗憾!

35、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36、不是清明才忆起革命先烈,你们的英雄事迹时常在我们心中录放,不是清明才寄托我们的哀思,你们的革命精神早已在我们身上复制,所以请你们安息吧

37、古人早已经知道清明是一个好时节,是一个祭扫踏青郊游亲人聚会饮酒作乐的好日子。

38、今天,我们的社会终于承认了古人的做法。清明不仅是缅怀和思念先人的日子,又是一个把怀念和追悼亲人的时刻化作祥和团聚欢乐的节日。

39、谁给我过愚人节,我就给他过清明节;谁跟我过情人节,我就让她过妇女节。

40、清天明空彩云飞,夜落春雨似茶香,思情无涯风飘絮,我心依旧荡秋千

41、清明是先烈的精神再一次洗涤了我们的心灵清明是先烈的事迹再一次坚定了我们的行程清明是先烈的灵魂再一次保佑了我们的安宁

42、转眼,又一个清明如约而至。往年,从没觉得清明有什么不一样,可今年,感觉竟是如此的凄凉。

43、杨柳青青景色新,桃花相映笑迎人。年年清明今又是,万紫千红总是春。

篇3

小时候自己童真无趣,看到什么稀奇的就会顺着好奇心去“探险”。当然也有害怕的时候,听见大人们说鬼,清明节就不敢去墓地,怕有鬼。

《我们家的男子汉》那个不受父母疼爱的孩子虽然没有太多人关心他,可他并没有失去童真时的快乐,反而对未来有一种憧憬。

他的父亲在他心中是万能的,是无人代替的。他是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啊!可他的父母在哪呢?生下他就跑了,让我觉得他像是家庭中多余的一个。其实,我有时也有这样的想法:

爸爸在炒菜,我想去帮忙。可忙没帮到,反而让爸爸一直在说:“让,让,让……我这时觉得我在家庭中是多余的,毫无意义。

他从小就学着独立,不让大人帮他忙。

可我有时还不如他。我胆子十分小。买东西人太多时,我半天都买不到,那不仅是因为人多,也是我不敢出声,导致我买一样东西是别人好几倍的时间。和文中的“我”相比,我太差劲了。

《旦旦记趣》旦旦小时大胆,有去,常让大人们惊讶。

时时刻刻,旦旦都是那么活泼开朗,并不是死气沉沉的。即使是在吃饭他也能本来一顿毫无特色的饭,变成一种想吃了开心果般不愿停下的“发动机”。

旦旦童年无知,一件小事也能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呢!

小小的旦旦在不知不觉中记下了大家谈话时的一个特点。而小小的旦旦自然也要学一学,才能让居平凡的问候语,转身变成一种证明。

在家中,我是一个不爱说话,安静的女孩子。我多希望我能如旦旦般活泼开朗,让家中充满欢声笑语呀!可我心中胆小总在作祟,是我每次都不能成功。

篇4

2021以清明节为主题的作文题目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记

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在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爷爷。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孙女与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与您相见。这怎么不让孙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没有爷爷的清明节连天都灰蒙蒙的。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寒风啊,请你告诉断肠人,那样爱孙女的爷爷怎么就在也不回来了。

透过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满山的小草还是那么嫩绿,五颜六色的野花寂寞地开放着。还有那无人采摘的碧绿的青蓬。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极了。景物依旧,爷爷却早已不在了。画面再次重现,蓝蓝的天空下,一个小女孩握着风筝的线轴,欢快地跑着。哪个紧随其后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爷爷吗,他的脸色为何这样苍白,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舍不得。

画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着爷爷乖乖地采青蓬。再老人的唠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节,清明果,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没有看出爷爷眼中的忧伤,爷爷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长着小女孩的快乐。

知道无奈的离开人世。

爷爷走了,再思念与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了。也终于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爷爷却再也回不来了,陪我度过的是常常的思念与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2021以清明节为主题的作文题目2

本来我们每次都是在清明节前一天开始回老家过清明的,可是因为某种原因,我们去不了了。(呜呼,好可惜!少了一次最佳烧火煮饭的机会。)只好等到清明节这天一大早回老家了。我们做清明分村里的清明和家里的清明。清明节前一天,他们已经做完村里的清明了。所以,清明节那天,我们只做家里的清明就可以啦!

清明节这天,我们6点20分便起床准备了。9点时分我们到达福堂村——我的老家。这时,大部队已经出发了,我们匆匆喝了碗粥便赶过去。由于今天天气好好,刮北风,不下雨,路也没有以前那么烂,所以,我们大部分都是坐车的。

我们祭扫的第一个墓是一个太祖(爸爸的爷爷)。据说太祖是在姑妈大约五岁时去世的。等大人们把所有的杂草都清除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烧香祭拜了。这时,启小叔上前去点了三支香烟坚在墓碑前,逗乐着说:“阿太,抽点小烟吧,抽习惯就好了,咱也赶点时髦。”顿时,我们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起来。收拾好东西之后,我们便开始放炮了。“轰隆隆!”这炮也太响了吧,我还是先避一避吧。烧完炮后,我们又上车去其它地方了。其实,开车去做清时很考验司机的技术,因为福堂村周围的路是出了名的难走,要是又下雨,可能连路都走不了了。就这样,我们坐一会儿车,走一会儿路。饿了吃饼干、糖果、馒头、糯米饭。渴了,有两箱矿泉水。我们从早上9点一直做到下午3点,扫了二十多个墓,真像去春游。

我们高兴地回到了村里,家里的人们正在杀鸡杀鱼呢!我休息了一会儿,便和伙伴们玩起了“斗地主”,好高兴!

下午四点时,丰盛的晚餐开席了,有鸡、有香猪、有水鱼、有扣肉、有狗肉……香味袭人,受不了了,开吃!我们三大桌人吃得不亦乐乎。快六点时,我们出发回家了。

2021以清明节为主题的作文题目3

阳春三月已经悄悄离我们而去,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四月,一年一度的清明脚步已离我们不远了,只有一步之差。“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的一首清明特有的景象。春天又是新的开始,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空气里弥散着夏的气息。清明一年复一年,饱含了中国人古朴的风俗,饱含了生者至以死者的一份想念,饱含了人们对老一辈人的无限希望和祝福。每逢这个时节,游子们心里就会涌起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有的何尝不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千里迢迢赶回家去,何尝不是希望能在家乡多待上几天,和家人永不分离。清明节也正是游子回家探亲的时候。

生与死,迷与悟,雨纷纷,欲断魂,是谁,把生死牵连,让活着的人,想起逝去的魂?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之所以要扫墓,是因为要缅怀先烈,祭奠先人。其习俗由来已久。

开展清明纪念活动,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更好的面对未来。有些事情,有些日子,是我们永远也不该忘记的。回忆是力量之源······永远不要忘记周年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

2021以清明节为主题的作文题目4

细雨蒙蒙,透过细腻的雨丝,仿佛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节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就是的,街上的人不多,叹,又就是一个清明节。

回了老家,在未开桌前,看天未暗又下着几滴小雨,伴随着这种天气走了出去。

眼前就是一排整齐的绿,铺满老房子前面那块地,听爷爷说那就是米麦,他还笑我没见过这东西。下地后一股清晰的味道扑鼻,似乎就是从天空飘下的余地溅落在大地上,顺便还吧藏在土里的香味带了出来。爷爷告诉我它们就是先长壳再长肉的,成熟后可比现在大多了。

其实刚进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并非这片麦绿,而就是远处宁go头(方言,院子)里两棵高达的梨树以及那漫树白花。看完这片绿,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就是看这片白了,哦不,就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站在这片雪下,满地都就是春风带下来的花瓣,零零散散,洒洒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转了转,欣喜发现14年前那棵枇杷树结果了。有好几棵枇杷树在支小小的土地里孕育,生长。那就是14年前妈妈怀我的时候所吃的枇杷,随便一扔,谁知所扔之处必有发芽,它们与我同岁,与我一起成长。

时间还早,又与哥哥去了后山,这个小小的村庄依山而建,后山不就是一座儿就是一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这就是一条经常走的路,小时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却找不到什么宝藏,今日却感觉整座山都就是宝藏,它正坚守着小时候与伙伴们冒险留下的快乐与回忆。上山依旧做着那同样的事,走同样的路,吹一样的风,却又不一样的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风中,都沉浸在有趣的回忆中。依旧做着看似幼稚的事,采了一大把红杜鹃,小时候也如此,仿佛上山就就是为这片春风春雨滋润过的红色似的,时间怎么过还就是如此风尘不变。

这些植物以及这些山,完好地保留着我的回忆,触摸着空气,触摸着风,看到它们仿佛打开了记忆,那扇陈旧的门。

2021以清明节为主题的作文题目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来了,现在我就来说说这个烈日当空的清明节吧。

我和爸爸妈妈、还有两位姑姑在下午1点30分整,顶着烈日,提着一大堆的东西,来到奶奶的墓前。

奶奶是在我还没出生前因病逝世的,我不能和她说话,不能和她握手,甚至不能和她对视。我是多么想念她啊!

因为奶奶是20世纪去世的,当时各户人家还比较贫困,所以奶奶的墓不大、不起眼。我们来到墓前时,那里的杂草已是多如牛毛,几乎把奶奶的墓全部掩盖住了。于是,大人们戴上手套,拿起镰刀,让我到一旁的空地去,他们便拿起镰刀使劲地割断那些杂草。过了许久,杂草才被割掉一把部分,总算是有了一块空地。

之后,我把纸钱一张张地放到墓地上,用大块的石头压住,爸爸拿起几包盐,洒在了被割断的枝叶上,我便疑惑地问道:“奶奶生前喜欢吃盐吗?”引的大家哈哈大笑,爸爸一边笑一边说:“我听说把盐洒在树枝上可以停止树枝的生长。”听完爸爸的话之后,我便感到了一种尴尬的心情涌上心头。

篇5

可不可以办满月酒不建议清明节办满月酒,这个日子一定要避开。

每个地方的风俗是不一样的,在我的家乡,所有人过生日都是过虚的,比如说十岁生日,一定会在九岁的时候就过。满月酒也是在小孩出生的十天左右就办。

办满月酒要准备什么先预订酒席,烟酒,糖茶.

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可以根据当地的风俗办理。

婴儿的降生,预示着一个人生命的开始。满月酒的风俗是因地而异的,最好是根据当地风俗去满月酒,可以注意以下方面:

在小孩出生满一个月时,要“做满月”,亲朋好友要隆重地庆贺一番。“做满月”要办两件事,一是“剃满月头”,二是“办满月酒”。“剃满月头”即剃除胎发(有的也称“血发”)。剃满月头有把理发师请到家里剃的,也有到理发店去剃的。剃完胎发后,不仅要用红纸包上加倍或数倍的理发工钱给理发师傅,还要给理发师送上“红蛋”等礼品。婴儿的奶奶当即将胎发搓成小辫子,用红绸布将它包起来。“剃满月头”还有个习俗,就是不能将婴儿的头发全部剃光,而是在头顶前部中央留一小块“聪明发”,在后脑留一绺“撑根发”,其意是祝愿小孩聪明伶俐,祈盼小孩扎根长寿。

在“剃满月头”的同时,要“办满月酒”,宴请曾来看望小孩的亲朋好友。满月那一天,婴儿身穿新衣,甜蜜地睡在母亲或祖母的怀里,与长辈一一见面,接受长辈们馈赠的礼物或“压岁钱”。母亲或祖母按孩子的身份逐桌叫着长辈的称呼,长辈也纷纷边应和边逗笑着小孩,尽显一派盛情和热烈的气氛。酒席散时,主人要向宾客分送“红蛋”、“红长生果”(染红的花生)。满月酒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家里还要向街坊邻里分送“红蛋”、“红长生果”和“长寿面”,让众人分享喜悦。

“做满月”一般在婴儿满月的那一天,但个别的也有将满月酒放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称为“三朝”,这是因为从古以来“三”是尊贵吉祥的象征。也有“做满月”放在新生儿出生的第十二天,称为“十二朝”,因为十二表示最完美、最齐全。另有未满月而设宴庆贺的,叫“偷满月”。其用意是为不惊动天地,避免生辰的凶相,悄悄庆贺一番,可见满月酒的举办,也有一番用心。

办满月酒有什么讲究1.不要点烤乳猪.乳猪是未成年的猪,就是猪宝宝,满月酒吃猪宝宝意头不好。点菜可以叫酒楼的部长介绍,他们都是很有经验的。

2.回礼是不需要的,只要在宴桌上摆上红鸡蛋、酸姜就可以了,自己做的比较好吃。

3.一般不用迎宾,宝宝可以放在婴儿车上,客人来了就打一个招呼或抱一下,如果宝宝睡着了,也没有必要吵醒,客人不会介意的。客人都会把红包放在宝宝床上、衣服里或直接给妈妈,红包要放好,因为人多杂乱。宴会期间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比如“死”“短命”等等更加要顾忌。

篇6

一路风尘,车窗外只有黄土。本打算拍点什么,然而除了山还是山,还有那坐落在山旮旯的村落,既不像眉黛,也不似美人痣,干瘪地如同守候了千年的老人,不忍离去,却又无法动摇。于是我不得不多呆一段时间,等待花开。

农村的早晨是忙碌的,尤其在这“点瓜种豆”的时节,每个人都起得那么早,不为呼吸清晨的空气,也不为感伤这个阴绵的节日,他们只为操劳地里的农活。习惯了晚睡晚起,迎着吱呀的开门声,当被老妈的早餐唤醒时,还以为是在梦中。那天,才发现自己已经很多年没真正体验干农活的滋味了。忙碌了一上午,学会了给树施肥,除了腿疼,身上被划了几道口子,心情还不错。那天,几十棵树在我的锄头下换了世界,我把新的那掊土带到了它们身边。

隔了一夜,狂风把春天吹成了夏天,也吹开了嫩黄的油菜花和浅红的杏花,这北国的风可真是厉害,既让人惧怕又让人欣慰。当大家都歇在家等狂风离去时,我早已忍不住了,穿上风衣,带上相机和喜悦的心情,出了门。小世界里也有不一样的风景:与地面保持相平,对着阳光等待狂风到来的那一刻静谧,你可以拍到惶恐,也可以拍到坦然。面对高山,伸出手,你可以看到整座山都温顺地躺在你的脚下,任你抚摸,这时你会觉得山是沉稳的,和蔼的。或者抓一把阳光在手里,看它在手心跳跃,许一个愿,撒在每一寸土地上,记住,不可以是忧伤的,因为阳光是快乐的。

篇7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么?很多地方都有吃饺子的习俗,并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当然很多地方的冬至习俗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冬至吃什么,要看地方来的。

北方人吃馄饨和饺子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其他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

在超市销售冷冻制品专区可以看到,冷柜里摆满了状元、哈好妹、湾仔码头等各种品牌的速冻饺子和馄饨。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馄饨的称呼还不一样,比如广东人把馄饨称为云吞,湖北人则称之为包面,江西人称其清汤,四川人称抄手。河南人在冬至这天,要吃“捏冻耳朵”。原来,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据说是吃了饺子后,可以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被冻掉耳朵。

江南一带吃汤圆

古诗有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江南的超市里,思念、海霸王等各种品牌的大大小小的速冻汤圆被摆在了显眼位置,每个品牌的厂家促销员都摆上一个电磁炉,将煮好的汤圆送给消费者品尝,以此吸引大家购买。

据了解,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广东潮汕人把冬至称为冬节。冬至的时候,他们也有吃汤圆的习俗,而且有“吃过冬节圆,就算大一年(岁)”的说法,意思是说,吃了冬至的汤圆,便又长了一岁。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江南百姓在冬至前,常用糯米粉做成面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馅料,制成汤圆。对于江南人来说,“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因为“圆”有“团圆”、“圆满”之意,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以此寄寓对来年合家团圆的祈福。此外,江南水乡还有在冬至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广东人吃冬至肉

对广东人来说,冬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得多,所以,广东人有句话叫“冬至大过年”。

据介绍,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为此,各家超市精心设置了红红火火的腊味坊,里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腊肉、腊肠、腊鸭、火腿、咸肉、熏肉等,不仅有散装的,还有袋装的,让市民各取所需。为了吸引市民购买,有的超市还派出工作人员,在超市外面摆起腊味品摊档,向过路的市民销售腊肉制品。

泉州人“冬节不回家无祖”

每年农历十一月中旬,约当公历11月22日(或前、后一天),是冬至节,又称冬节。冬至为24个节气之一,特别为人们所重视,泉州人称冬至为“冬节小年兜”,其重视程度似稍为逊色,但过节时同样很隆重。

冬至应节食品,各地不一,北方吃馄饨,西北一带多吃饺,江浙一带则吃汤圆和麻糍。苏州人过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分为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泉州人所吃的“冬节丸”,实际上就是《清嘉录》所介绍的苏州人应节食品粉圆。节日前夕,家家户户要“搓丸”。有红、白两色。“搓丸”手艺细巧,晋江深沪、石狮祥芝、惠安崇武的渔村妇女,搓丸速度快,质量好,粒粒小如鱼目珠子,令人赞叹不已,在搓冬节丸的同时,还用米丸料捏做一些小巧玲珑的瓜果动物和金锭银宝,以象征兴旺吉样有财气,俗称“做鸡母狗仔”。

泉州俗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故出门在外者,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冬节早晨,要煮甜丸汤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汤为早餐。有的人家还于餐后留下几粒米丸,粘于门上,称“敬门神”。泉州人吃丸,称元宵丸为“头丸(圆)”,冬节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从头到尾一切圆满。但清嘉庆《惠安县志. 风俗志》对冬节吃丸是这样解释的:“十一月,冬至,阳气始萌,食米丸,乃粘丸于门。凡阳尚圆,阴尚方,五月阳始生,黍先谷而熟,而为角黍,以象阴,角,方也。冬至阳始生,则为米丸,以象阳,丸、圆也;各以其类象之。夏至不以为节,抑阴也。”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荤素五味,入夜,又举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饼菜。泉俗过年,一年中只有冬节、除夕和清明节要备办嫩饼菜,据说都寓有“包金包银”之意,旨在祈望家庭兴旺发达。旧时如属大宗望族者,还于是日开宗庙词堂大门,举行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的那次祭祖,合称春冬二祭。祭仪十分严格,参加者虔敬至诚。

在惠安,冬节除祭祖外,还有一些清明节同样的习俗,如可于是日前后十大内上山扫墓献钱,修坟迁地也百无忌讳。

冬至作为一个重要节气,有关的谚语也不少。如“吃冬节,上冬天;吃清明,下苦坑”。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节过后,气温继续下降,农活也很少,成了农闲季节,称“上冬天”。而到了清明节,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生产上多忙于春耕春种,是农民最劳累阶段,所以谓之“入苦坑”。但农闲不忘农忙,谚语又及时提醒农民:“冬至百日六是清明。”冬至过后106天就是清明,应该及早准备农耕之事。此外,还有“干冬节,湿年兜”。“冬至在月头,严寒在年兜;冬至在月末,严寒正二月”。“冬至前,米价长,贫儿受长养;冬至前,米价落,贫儿转萧索”,等等。

宁夏银川冬至这一天“头脑”也能吃!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五更天当家的早早地忙活起来,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净、熬汤,熬好后将蘑菇捞出;羊肉丁下锅烹炒,水汽炒干后放姜、葱、蒜、辣椒面翻炒,入味后将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后用醋一腌(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调和面、精盐、酱油;肉烂以后放木耳、金针(黄花菜)略炒,将清好的蘑菇汤加入,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就做好一锅羊肉粉汤了。这锅汤红有辣椒,黄有黄花菜,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粉条,黑有蘑菇、木耳,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全,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冬至,老百姓叫鬼节,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饺子,就买吊炉三尖饼子、茴香饼子泡着粉汤吃。羊肉粉汤黄萝卜馅饺子,对银川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饭食,外地人一吃却赞不绝口。在外地很少见这样香辣可口的饺子,这也算是银川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吧。

上海:家家户户做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巧克力汤圆

用料:汤圆粉(糯米粉)500克,巧克力250克,坚果果仁碎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用温水与汤圆粉一起和面,然后把面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将巧克力掰成小块,碾碎;将剂子按扁,中间直接包入巧克力碎和坚果果仁碎及少许白糖,揉成圆球,下入沸水锅中煮熟,即可食用。

冬至吃什么推荐:

1.饺子

传说中,河南名医张仲景因记挂穷乡亲们,冬至那天,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穷人舍“祛寒娇耳汤”(“娇耳”即现在的饺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觉浑身温暖,两耳发热。

Tips 祛寒娇耳汤

做法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等煮熟后,将羊肉及药材捞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再下锅煮熟。每人一大碗汤,两双娇耳。

2.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

3.汤圆

在江南地区,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又分“粉团”和“粉圆”两种,《清嘉录》曰:“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4.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5.萝卜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一家人团团圆圆,过这个历史悠久的“亚岁”节。

宜于冬季进补的食物不少,大致可分为平补、温补、滋补三大类。一般说来,温补宜用热性食物,用于气虚;滋补宜用寒性食物,用于血虚;无气虚血虚则宜用平性食物,是谓平补。

平补 猪肉及其肝、肾、肺等,蛋类、母鸡、鸭、豆腐等,芹菜、萝卜、桂圆、蘑菇类,蜂蜜、蜂乳等。

滋补 甲鱼、鲫鱼、淡菜、海带、海蜇、梨、橘、苹果、香蕉、百合、芝麻、绿豆、赤豆、豌豆、黄花菜、银耳、燕窝等。

篇8

关键词:电视文艺晚会;要素;策划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85-01

成功的电视文艺晚会要有一个精心的策划,最终才能呈现在我们面前。本文将从电视文艺晚会策划的要素入手,通过实例来浅要介绍策划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从问题入手,试图寻找到一个个的解决方案。

电视文艺晚会策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即主题思想、节目内容搭配、背景元素的融合、电视短片的运用和主持人的选择等。

一、主题思想的确立

电视文艺晚会的策划,首先要有一个主题,只有确立了这一点,接下来的节目内容、主要架构及思想内容才能得到确立。因此,主题是电视文艺晚会的灵魂所在。而相应的主题确立要有一定的根据性,符合社会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人们的心理爱好和审美要求等等。央视在不同的节日都会播出不同主题的晚会,如在端午节有“纪念屈原”的主题晚会,在中秋节有“海峡月・中华情”的中秋主题晚会,这些都是具有特色的节日晚会。在确立主题上首先以节日特性为基础,并在每一年加入不同的时事性主题。如2013年“海峡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就加入了海峡两岸加强交流沟通同为一家人的主题思想。可以说,不同的电视文艺晚会主题也担负着不同的宣传责任,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只有真正有思想有内涵的文艺晚会才能真正为广大观众所接纳,才能成为一个经典的电视文艺晚会。

二、节目内容的搭配

确立电视文艺晚会的主题之后,就应该对具体的节目内容做出合理的搭配。主题思想是电视文艺晚会策划的灵魂所在,而节目内容的搭配则是电视文艺晚会的骨架。骨架的融合必须要与中心灵魂相融合,否则必会格格不入。不同的电视文艺晚会对内容和主题搭配的要求并不相同。如文化类的文艺晚会,掺杂大部分相声小品就是极不合适的。而对于春节联欢晚会这样的综艺性晚会,则对节目的形式要求更加宽泛,歌舞,相声,小品等都可以掺杂其中。但对于这些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或是形式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同时,对于呈现给不同观众的节目,也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卡通晚会上就应该大量采用与动画相关的节目。同样,类似纪念红色革命的主题晚会,就应该以红色歌舞和红色表现形式为主,决不能缤纷错杂。如在儿童节目中加入成人元素,在文化节目中加入粗俗表演,这样的电视文艺晚会就会贻笑大方,更不能搬上银屏。

三、背景元素的融合

背景元素包括灯光、音响、舞美、背景音乐等等。气氛是感情奠定的基础,而不同的灯光,舞美、音乐等会酝酿出不一样的感情。除夕之夜是中国人举家团圆的时刻,喜庆、欢快就是这个节日的特点。因此,对于这一天的主打节目――央视春晚,就特别符合这一感情基调。其灯光、舞美、音响等背景的设计和融合就非常有助于表现举国欢庆、全家团员的节日氛围。而像清明节这样的纪念性电视文艺晚会,其音乐、舞美等背景都是一种沉重,清冷的风格。

四、电视短片的运用

电视短片是电视文艺晚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可以使得无法在晚会现场再现的人和事得以通过舞台上的电视大屏向观众展示。它是电视文艺晚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和拓展。在晚会中合理地穿插电视短片不但可以丰富电视文艺晚会的内容,同时也是晚会中文艺节目艺术表现的补充和完善。如央视每年的《感动中国》年度颁奖晚会中,导演用电视短片将新闻事件再现在晚会的现场,结合与新闻人物的现场访谈向观众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精彩的感人故事。此外,电视短片除了再现情节之外,还可通过写意的方式用作电视文艺晚会的串联,艺术效果也别具一格。

五、主持人的选择

每一名主持人都有其主持的风格。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鞠萍主持的《少儿节目》等,每一个节目的主持人都带有与其主持的节目相互融合的特点。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每一名主持人都有着和其主持节目相同的灵魂。他们都有不一样的特点:朱军外表深沉庄重,鞠萍活泼能与孩子沟通交流。试想一下,如果让朱军和鞠萍交换一下位置,可能节目风格完全改变。因此,对于不同的电视文艺晚会,一定要恰当地选择主持人,因为他们能为节目注入准确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风格。

策划成功的电视文艺晚会,不但要从其要素出发,关键还要如何把握好这些要素,使其能够与节目很好的融合。电视文艺晚会作为一种特别的电视节目形式,其策划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每一个电视文艺工作者都应认真谋篇,精心布局。

参考文献:

篇9

柳树才吐了芽,枝条上缀满了鼓鼓囊囊的小芽苞,远远望去,竟是密密麻麻的一片青绿。微风吹软了枝条,吹得那片绿泛泛地拂动。杨树结了穗,毛茸茸地一条条垂在枝上,枝丫间也有了穿梭的鸟儿。枝条有时“簌簌”地掉落到地上,填得树坑满满的,软软的。白蜡抽出了细软的小叶,隐在灰黑的枝叶间,不细看难以发现,却又总能出其不意地冒出那一点点绿星,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树都醒了,然而,花儿还沉睡着。只看见光秃秃的枝朝天挺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空气中却早有了不一样的气息,暖暖的,软软的,不像冬日的寒气那样刺骨,也不如夏季的热潮那般袭人。空气中漂浮着不知名的香,走进去,像侵入了暖暖的大海。早春的气息,一切都是醉人的暖意。

风也变柔了,轻轻拂动着树枝,推动着白云,撩拨着草叶,它将一缕缕阳光分散给大地,将一架架风筝送上蓝天。风到过的地方,一切都撒上了春天的味道,变得分外柔和,分外明朗。

春风刮过的地方,便打起了春雷,下起了春雨,淅淅沥沥的雨一下便是一整天。不知为何,春季里的雨总是缠绵的,下得让人惆怅。雨丝落在地上便不见了踪影,一夜醒来,便能看见刚洗净的明澈的天空,湿润的泥土和地上浅浅的积水洼。土的芬芳让雨淋了出来,夹杂着草叶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散,又随风飘向远方。

湖被雨淋得充盈,在阳光下宛若大块的翡翠,反射着青色与金色相交织的光。水里的鱼游得欢了,各种花色、梭子般的小锦鲤成群结队穿梭在纯净透明的水中,藏匿在细砂碎石的缝隙里。披着一身明媚的太阳光,鱼儿似乎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一切都苏醒了,只有花儿,还在等着什么呢?万物都在盼望着,盼望着下一次雨后,将会有一个万紫千红、春暖花开的清晨。

(本文获第十二届“新作文杯”放胆作文大赛初中组三等奖)

《看护父亲的孩子》

阅读练习参考答案:

1.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特别是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这些情节都充分表现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小说的主题。

2.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主人公焦急、忧虑的心情。结尾“外面天亮了”象征着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3.超越亲情的爱,是更美好、更高尚、更可贵的人间之情。

4.①你真是我的儿子吗?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既熟悉却又十分陌生?到底是我病糊涂了,还是你认错人了呢?真是你吗,我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篇10

[关键词]珠海;岁令时节;食俗

岁令时节是一个地域的风俗习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个地域的人们经过生产生活长期积淀的一种民俗事象。珠海的岁令时节有很多,诸如有春节、开年、元宵节、中秋节、除夕等传统佳节;有人日、清明节、盂兰节、送灶、冬至、土地诞、娘妈诞等祭祀类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乞巧节等驱邪祛病类的节日,有开灯、满月、诞辰、婚假、造屋、进宅等喜庆节日。这些节日中,饮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它可以烘托整个节日气氛。围绕着各个节日展开的饮食风俗成为珠海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珠海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笔者对珠海岁令时节食俗的形成及其特征进行的阐述与分析。

一、珠海岁令时节食俗的形成

珠海岁令时节饮食民俗记述了以珠海地域为范围的民众的饮食文化状态。由于珠海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历史文化传承和民众心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促成了别具珠海特色的岁令时节食俗。

(一)自然地理环境

珠海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出海口的西岸,临靠南海。如此靠海临湾的地理位置,带给珠海民众不一样的生活条件,所谓“靠海吃海”的人类生活习性对珠海本地饮食习俗的框定有特别的作用。珠海渔歌有“一月边鱼嫩滑肥,二月乌鱼鲜甜美,三月膏蟹好风味,四月河虾生产期,五月花鱼迎客到,六月三黎有名气,七月鲈鱼肥到尾,八月禾虫游满地,九月沙虾松甜脆,十月鲡鱼人欢喜,十一月风鳝香扑鼻,十二月鲻鱼笑眯眯。”(1)大海给珠海人提供了丰富的海鲜食材。另外,珠海地域内除了海域外,还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珠海人除了在平原种植稻谷外,还在山地、丘陵间开辟田地,自创了一套适合不规则梯田的灌溉技巧,种植稻谷、薯类及其他适合南方气候的蔬菜。水稻的广泛种植,催生了珠海地区许多以大米、糯米为主的风味食品,如豆捞、油角、堆碌、煎堆、米粉、粽糍、粉果、粉角等。无论是节日庆祝,还是祭祀祖先和鬼神,这些食物都是必备的,它们充当了节日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山地或丘陵的地形为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珠海人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材料,如菌菇、蔬果野菜和畜禽等。因此,珠海人节令食物的原料也大都是就地取材,根据季节的变换,适时的出现在珠海人的餐桌上。

(二)历史人文因素

1.历史文化传承因素

珠海在唐宋以前,全境为散落在珠江河口外的偏僻海岛,本地人多以渔业为生,形成了独特的渔业文化。但是在宋末,有大批移民迁入珠海。据记载,“从广西、南雄珠玑巷而来广府人,从中原而来的客家人,从粤东、福建而来的潮汕人,或车马,或舟楫,迁徙之众不绝于途”?2?。从南宋至元明清三代,大量内地居民源源不断的迁入珠海,无论是岁令时节还是饮食习惯,都在民族迁移中互相结合,互相交融。首先,在分析珠海岁令时节食俗时,离不开中原文化的影响。珠海人的许多传统年节饮食民俗如过小年这天要用甜食祭灶王爷、端午食粽、中秋吃月饼、重阳饮酒等习俗与中原地区传统一脉相承。中国传统医学对珠海人的饮食保健习俗也有深远的影响。珠海人在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又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十分重视以食代药,即以食补的方式来调养身体。在特定的时候用食补的方式来调养身体的这种思想常常反映在珠海人的节日食俗中。如端午节,煎百草汤沐浴,谓之祛百病,并饮雄黄酒驱虫辟邪;乞巧节,每逢七月初七这天早上太阳未出来之前,各家妇女到井里挑水,倒在已洗干净的放有新鲜冬瓜的缸里,并用白灰把缸口封闭,一年或几年后开封,缸里的冬瓜变成金黄清凉的冬瓜水。冬瓜水有清热解毒作用,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它成为家庭必备的保健良药。满月,也叫“出月”。这一天,主人家要提早腌制大量的酸姜拌猪脚,一是把酸姜拌猪脚分给亲朋好友,分享喜悦,最主要的还是让产妇吃了治风寒。这些节令食俗即是珠海人在结合中医方面的知识,自创的一套以食防病、以食保健的方法。其次,珠海人口以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等为组成主体,自然珠海岁令时节食俗的生成必定要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

2.民众俗信心理因素

珠海岁令时节食俗的形成除了自然地理因素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的影响,珠海民众俗信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说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这一天,珠海人早餐是食素斋的,午餐吃“豆捞”,寓意一年有得“捞”(有钱赚的意思)。用油角(谐音“有角”寓意出众)、煎堆(煎堆又叫麻团,寓意团团圆圆)、糖果(甜甜蜜蜜),互送橘子(吉利)。又如农历正月初二日,这天珠海人称开年,这一天,各家各户吃早已准备好的发菜、蚝豉、生菜、鲤鱼等肉菜,以其谐音寓意新的一年“发财”、“好事”、“生财”、“有余”。(3)渔家则在船头挂上两尾名贵鱼,取意新一年有更多鱼获。这种由民众俗信心理而产生的岁令时节食俗在珠海地区还有很多,如农历正月初七是人日,这天珠海的水上人家在家里吃吉利饭。这天的吉利饭,所做的菜肯定要有鱼、芹菜、蒜、葱、芫荽、韭菜等品种,都有很好的寓意,芹意为勤劳,蒜以为能算,葱意为聪明,芫意为有缘,韭意为长长久久,鱼意为丰收有余。(4)

二、珠海岁令时节食俗的特征

珠海的岁令时节食俗作为一个地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个地域的人们经过生产生活长期积淀的一种民俗事象,具有别具一格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形态的重要标志。

(一)既体现出同一性又具有地域性的特征

在珠海历史文化整合的过程中,珠海地域内的岁令时节食俗具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在“春节”这一天,早餐普遍是吃素食。“开年”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吃发菜、蚝豉、生菜、鲤鱼等肉菜,以其谐音寓意新的一年“发财”、“好事”、“生财”、“有余”。在清明节这一天,保持吃冷食。端午节吃粽子、饮雄黄酒。中秋节吃月饼,吃田螺、吃柚子和芋头。重阳节吃糕、饮酒。土地诞时吃烧猪肉。珠海的岁令时节食俗由于受到地域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在具有同一性的同时又表现出地域性的特征。比如在端午节这天,珠海大多数民众都以粽子为节日食品,但是在斗门,人们除了吃粽子还要食五色粥(五种豆类,如红豆、绿豆、眉豆、扁豆、花生加上米煲成的粥)。比如在元宵节这天,有的人家吃汤圆,有的人家吃年糕。斗门和唐家一带的民众,还可以分到祭祀后的烧猪肉。

(二)体现了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珠海可以说是个移民城市,因此,珠海传统文化在保留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与其他多种文化相交流和融合,这一点在珠海岁令时节食俗中也不难发现。比如在岁令时节食俗中,既保留珠海传统的清明节祭祖吃甘蔗、在“祭灶”这一天女人吃虾等当地古老的传统民俗,又对中原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进行吸纳、融合,形成现在珠海的岁令时节食俗。正是珠海民众这种对文化兼容并包的心态,才使珠海岁令时节食俗显现出多种文化叠合的特征。

(三)体现了朴素的民间信仰习惯

在珠海地区,由于受地域性格和传统文化的浸润,珠海的民众认为自然界是万物有灵的,因此对各路神灵和祖先都小心供奉。这一点在岁令时节的饮食活动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每到岁令时节特别强调祭神,包括祭祀大大小小的各路神灵,也包括祭祀祖先。在不同的节日中,都要准备丰盛的、特定的食物来举行祭祀。比如:祭灶神这一天,要用瓜果饴糖等甜食来祭灶,人们认为给灶神吃了甜食,灶神的嘴会比较甜,回到天宫后不会向玉皇大帝乱说而给人间降灾祸。除夕这天,要用“三牲”、春饭、年糕、裹粽、桔堆、长年蔗等祭天祭地祭祖先,迎接财神、喜神,以取“生财”之意。七夕节这天,俗称“七姐诞”,未出嫁的姑娘们用果品、糕饼等拜仙,期盼自己能得到一位如意郎君。孟兰节这一天,民众除了做糍粑祭祀祖先外,还要杀鸡拜鬼或者用烧猪祭鬼,以达到消除灾祸的目的。中秋节要用时果和月饼“拜月公”。冬至大过年,在珠海有这种说法,到了冬至,家家户户宰鸡杀鸭,炖美酒烹鱼肉,先祭拜各路天神及列祖列宗。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神诞的日子,为了祈求土地公能保佑民众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用烧猪来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再比如每年的三月二十三日是娘妈诞,珠海的渔民每到这个节日,都要准备果品祭祀,以求娘妈保佑家人出海一帆风顺。再比如:他们还认为食用祭祀后的食物能受到神灵或者祖先的眷顾,保佑家人平安,家业兴盛。比如清明节祭祀祖先用的金猪,祭祀后要分给各家食用,以保佑后辈平安,家业兴隆。

(四)体现了人们对吉祥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岁令时节食俗中,用吉利话或谐音表达民众对吉祥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珠海地区是非常普遍的。比如除夕夜的年夜饭是家家户户一年中最丰盛的团圆饭,食物品种繁多,但是年夜饭中鱼是不能少的,习惯都留一些鱼肉到年初二吃。除夕夜还要煎两尾土鲮鱼或鳙鱼,放在米缸内。这些做法都是取鱼的谐音寓意“衣食有余”、“年年有余”之意。米缸贴“常满”两个大字,上面放两个带叶的橘子和有头的生菜,取其“吉利”、“生财”之意。如清明节祭祖时,供品要有生葱蒜,希望祖宗保佑子孙后代聪明会谋算。再比如孩子满月的时候,要把猪肉、状元糕、酒、鱼、糖等分别制成汤汁,涂抹在孩子的嘴唇上,边抹边念念有词:“吃了肉,好福禄;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命长寿;吃了糖和鱼,生活甜蜜又福禄。”(5)

饮食活动是珠海岁令时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它不但可以烘托整个节日气氛,而且可以给人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一种行事的动力。总之,珠海的岁令时节食俗是珠海区域内的民众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不但满足了民众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了民众的心理需求,比较集中的反映了珠海民众的物质生活及历史、经济、信仰、禁忌等文化现象,是珠海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刘志强等.历史文化行述[M].珠海出版社.2010:120-121.

(2)骆伟娟,罗祖宁.珠海历史回眸[M].珠海出版社.2006:1.

(3)珠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珠海市志》珠海出版社2001.

(4)叶春生等.珠海民俗[M].珠海出版社.2010:59.

(5)叶春生等.珠海民俗[M].珠海出版社.2010:73-74.

参考文献:

[1]肖莹.客家传统岁时节日饮食民俗的形成与特征研究[J].大众文艺.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