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节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4-04 14:0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清明节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清明节的诗歌

篇1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通过查资料、家庭采访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同学们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诗歌等。让学生知道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活动方案

(一)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利用班会课进行交流。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

(二)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植树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三)温习有关清明节的诗句

《清明》、《途中寒食》、《寒食》

(四)介绍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讲述烈士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

(五)4月4日放假与家人吃青团,到自己祖先的坟上扫墓,祭拜祖先。

篇2

2017关于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一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4月2日下午,我校开展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在学校操场隆重举行。本次比赛主要以集体诵读为主要形式,节目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领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又有琴曲、吟唱等。随着悠扬典雅的乐曲声,中青年教师深情诵读了经典诗歌《相信未来》,参赛班级用清脆而悠扬的声音吟诵了《感恩妈妈》《初春》《我的祖国》《游子吟》《红色箴言》《初春》《写给妈妈的诗》《毕业歌感谢你,乾明》这些脍炙人口的古今诗词,孩子们用优雅的表演和甜美的语调展示了古今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深深地感染了台下的每一位学生。让我们在欣赏经典诗文的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受到诵读经典诗文浓厚的氛围。

本次诵读比赛分三个年级段(低、中、高),经全体语文老师评选,二乙班《学会感恩》,四甲班《我的祖国》,五乙班《感恩的心》获一等奖。

本次比赛进一步了加深学校师生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催生践行活动。过此次活动,引导小学生在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提升道德素质,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2017关于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二 为了继承和发扬少先队的光荣传统,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少先队员能肩负起新世纪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校少先队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1、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包括向家长及村里的老人请教,利用信息课,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等,了解清明文化清明节的由来,及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使得学生对这传统的节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学校发动队员积极写关于清明节的、革命烈士事迹的文章,以及读后感等,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宣传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宣传教育。

3、各班能及时召开我们的节日 清明节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有说、有唱,有的朗诵诗句,有的畅所欲言。虽说各有各的特色,但都能通过本次的班会课,使学生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让学生能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好好学习,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4、各班结合我们的节日 清明节出了一期黑板报、手抄报。各班都能较好的完成,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老师布置了任务,她们就很自觉地完成好,并能充分体现了本次的主题。通过出手抄报活动使更多同学参与其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她们用她们的彩笔画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画出了要如何去珍惜幸福生活!通过评比我们选出来的优秀的手抄报作品,从学生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确实是受到的深刻的教育,相信她们会真正懂得这样珍惜现在,珍惜幸福生活的!

2017关于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三 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丽阳中学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学生在微机室通过中国文明网进行了网上寄语活动,参与签名寄语活动的学生达到了318人次。学生们在网上撰写感言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对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二、各班制作了一期以清明节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同学们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设计制作手抄报,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民族意识,引导学生尊崇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

篇3

关键词:诗词;体验;民族习俗

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元宵灯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包粽子、中秋吃月饼、春节贴春联……这些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从古至今的诗词中,也有鲜明的体现。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节日,引导学生诵读有关经典诗词,让学生深刻体验民族习俗。

一、诵读节日诗词,领略民族文化

传统节日前后,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古诗词,并带领学生用各种方式来吟诵,让学生深刻领略民族文化的内涵。

比如,元宵节前后,吟诵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让学生感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美好景象;感受“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的热闹场面;清明节前后,带领学生吟诵《清明》,让学生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祭祀场景;吟诵唐代韩翃《寒食》,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武侯家”的古代习俗;端午节前后,带领学生高声吟诵清代李静山的《节令门·端阳》)“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唐·张建封《竞渡歌》),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习俗的悠久历史和赛龙舟时紧张、刺激、热闹的场面;七夕节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乐府《迢迢牵牛星》)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让学生感受到了真诚纯洁的爱情的美好;中秋节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则把学生带入了浩瀚神秘的宇宙星空……唐代张九龄《望月还远》中的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学生感受到真挚友谊的珍贵;春节时,吟诵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让学生感受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

经典诗词,让学生在欢度节日之际,更加领略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欣赏荧屏诗会,培养高雅情趣

从2008年起,中央电视台在元宵、清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前夕,推出了以传统节日命名的精美诗会。诗会以经典古诗词与现当代优秀诗歌为载体,通过名家、著名主持人、优秀演员的朗诵、解说与访谈,幷配以别具匠心的场景画面、音乐背景等来挖掘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意境。

为了配合这些荧屏诗会,每到这些节日前,笔者发动学生搜集相关的经典诗词,先把它们摘抄下来,在班级中举行节日诗会。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学生相互借鉴、相互补充,逐渐完善。在欣赏央视晚会时,再做进一步完善。学生兴致极高。诗歌滋润着学生的心灵,经典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

三、制作节日小报,通晓节日内涵

如果说“节日诗词诵读”和“荧屏诗会欣赏”只是浅显的“诵”与“赏”的话,那么,“制作节日小报”则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知识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了解。同学们利用阅览室、图书室、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筛选内容,编辑美工,制作小报,欣赏报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相关节日的来历、节日习俗、传说故事等知识,进一步通晓节日内涵,对民族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精心组织活动,体验中华魅力

(一)元宵灯笼展

按照惯例,我们这儿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在元宵节前开学。为了让新学期有个新气象,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花灯迎元宵”活动。首先自己拜师学艺,学习制作灯笼的方法,再买来竹条、细绳、绸布、剪刀等相关材料,指导学生制作灯笼作品。学生兴高采烈地动起手来,做出了大大小小、红火喜庆的灯笼。元宵节前在班级走廊悬挂起来,真是别有一番喜庆景象,为新学期营造出新气象。

(二)端午包粽子

端午节包粽子是我们当地的习俗。包粽子的原材料苇叶、大米、红枣等,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来说,得来极为容易。端午前的周末,布置学生准备这些材料,回校时带来。学生返校后,笔者开始教他们包粽子。学生个个兴奋不已,摩拳擦掌,都想亲手包出一个高质量的粽子。当学生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时,一定会觉得别有一番滋味。

(三)中秋赛诗会

篇4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8—0028—01

课外作业是教师设计的、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从当前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来看,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巩固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课程目标提出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偏重书本,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设计课外作业。

“在人的内心深处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专题搜集型作业就是让学生们放开手脚,主动去探究知识,它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专题搜集型作业:

一、利用课文特点搜集资料

对学生来说,搜集信息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他们必须经过查阅、筛选、整理等活动,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通过因特网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并让他们将搜集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这样,学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学生不了解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功能,所以,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查找小壁虎的资料,了解壁虎的生活习性。课文学完后,学生热情未减,于是我趁热打铁,继续布置查阅资料的作业:查查其他动物尾巴的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的什么东西具有再生功能。第二天,学生们纷纷汇报自己查到的知识: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平衡,人的指甲可以再生,头发可以再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又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前, 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人类的不当行为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比如,战争中的核污染、生物战、土地沙漠化、工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同时还让学生查阅各国在保护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等,让他们懂得地球环境的污染对于人类是巨大的灾难。完成作业后,学生就会明白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利用主题活动收集资料

篇5

在祭月所拜祭的神和神物中,人们最早拜祭的是玉兔。根据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最初人们认为月亮上有蟾蜍,由于“蜍”与“兔”音近混淆,蟾蜍变成了蟾兔,所以人们又认为月亮上既有蟾蜍,又有玉兔。再后来,又出现了玉兔捣药的传说,人们认为,玉兔捣的是长生不老的仙药。

除玉兔外,人们还要祭祀月姑娘嫦娥。

按照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嫦娥、蟾蜍和玉兔,三者本是同源,嫦娥奔月后化为蟾蜍,蟾蜍又在传说中分化为蟾蜍和玉兔二物。然而老百姓毕竟不是学者,不晓得月姑娘嫦娥与玉兔的同源关系,于是就分开祭拜了。

(以上八篇均选编自《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节日节气》,中华书局)

〖中考链接〗

1.(2014湖南长沙中考题)综合运用。(共6分)

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某校组织开展“我与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

(1)了解传统习俗(2分)

不同的传统节日,人们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例如春节会贴春联、吃团圆饭……请列举出元宵节的两个习俗。

(2)讲述节日故事(2分)

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故事或传说,例如端午节就和“屈原投江”的传说有关。请分别写出与中秋节和七夕(乞巧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的名字。

(3)策划节日活动(2分)

班上将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果同学们推举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模仿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中秋诗词朗诵会

目的:增强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①项目:

②目的:

2.(2013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9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右图)

材料二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4分)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2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分)

3.(2007甘肃兰州中考题)我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对联,请指出各联分别写什么节日。

叶落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月常圆。( )

话旧他乡曾作客,登高佳节倍思亲。( )

篇6

一、节令诗

节令诗顾名思义是指在节日场景和某些特殊时令所作的诗歌。

二、鉴赏节令诗

应了解不同节令所蕴涵的民俗活动:

人日,即正月初七。古代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怀友的感情。如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东汉年间,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此风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元宵节成为灯节到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如欧阳修的《生查子》。

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从立春那天开始,第五个以天干“戊”搭配某个地支纪日的那一天),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

寒食,清明前两日,此日禁火吃冷食。

清明,是祭祖扫坟或到郊外踏青的日子。如杜牧的《清明》。

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

中秋,八月十五,这一天月色最好,是合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重阳,九月初九,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阳生之时。

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是日,阖家团圆,共迎新春。如崔涂的《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三、节令诗的思想情感分类:

1.表现节令风俗,游乐蓬勃旺盛的活力。

明代的胡震亨《唐音癸签》记载:“唐时风习豪奢,如上元山棚,诞节舞马,赐纵观,万众同乐,更民间爱重节序,好修故事……遇逢诸节……朝士词人有赋,翌日即流传京师,当时倡酬之多,诗篇之盛,此亦其一助也。”由此可知节日风光,助长了诗歌的发展。如《全唐诗》中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城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两京新记》记载:每年的元宵节晚上,长安城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不,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诗歌的前两句写满城灯火流光溢彩,璀璨烂漫。桥上灯火,密如繁星,夜禁解除,锁链打开,任游客通行。人马过处,尘土飞扬,灯光为之暗淡。明月照时,只见人头攒动,盛况空前。此诗即表现游乐蓬勃旺盛的活力和高涨的气氛,据说唐武后神龙之际,写诗赋元宵灯会的有数百人,以此诗为最佳。

2.借节日表达感遇伤怀之情。

大多数的节令诗较偏向于此类。譬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佳节,诗人登高饮酒赋诗,游子思乡之意、感叹人世无常之情常常流露于诗文之中。又如刘辰翁的《水调歌头》:“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诗人写明月如洗,普照万里江山,虽然两地分居,却能共赏中秋圆月。从古到今,中秋的良辰美景是年年如此,可是不知什么时候人间就有了这种在离愁别恨的寂寞中度过良宵的不幸。句中化用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千里共婵娟”的佳句,用月来慰离情。不过诗人没有满足以月光联系亲人的感情,还通过质问来表达对月圆人不圆的怨恨。

阅读训练一

忆秦娥

张孝祥

元宵节。凤楼相对鳌山[注]结。鳌山结。香尘随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帘揭。游人不放笙歌歇。笙歌歇。晓烟轻散,帝城宫阙。

[注]鳌山:堆叠彩灯作山形,称为鳌山。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的上阕怎样描写元宵节欢闹的场景?

2.简析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阅读训练二

二月二日[注]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二月二日:蜀中风俗为踏青节。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颔联的抒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阅读训练三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注]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寒食为清明前两日。今日便是寒食,民间春游祭扫之日。江南有赛龙舟、荡秋千之习俗。此词作于乙卯年,张子野年已八十六矣。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这两句话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烘托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2.最后两句词人是如何描写出月色的清明?

阅读训练四

客中守岁

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守岁”的“守”字有什么意义?

2.这首诗的尾联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阅读训练五

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颔联中“乱”和“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简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阅读训练六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园、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③。

[注]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叶,宋亡后,隐居不仕。②银花:明亮的灯烛。③“海上心情”,苏武牧羊典故。《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题名“春感”,实际上是因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感而作。写出这个节日的名称及词中暗指这个节日的景物。

2.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的表达效果。

阅读训练七

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中的金波、飞镜比喻什么?

2.“被白发欺人奈何”是什么意思?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兴叹?

3.本词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试从这一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

阅读训练八

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元曲中哪些意象体现了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

2.作者写中秋夜景有什么特点?

3.试从写景抒情的角度赏析本曲。

阅读训练九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有更深层的内涵,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分析这首词蕴涵的思想感情。

《古诗阅读之节令诗》

阅读训练一: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词人先从正面描写彩楼上搭起的灯笼山,大街小巷车水马龙,游人熙熙攘攘,胭脂香气随尘飘荡。然后描写晓月斜挂柳梢,闪现着淡淡的清光,天将放亮,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腾中,这是从侧面写出节日的气氛。

2.在鳌山结和笙歌歇两处运用顶真的方法,语句连接紧凑,生动明快。

阅读训练二:

1.二月二日江上踏青春游,伴着和煦怡人的东风和温暖的旭日,一切都散发着浓浓的春意,就连那动听的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洋洋的情意。表现了诗人愉悦的感受。

2.移情。“各无赖”“俱有情”,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花柳和蜂蝶上,极写春游之乐――风和人乐。

阅读训练三:

1.这两句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动作描写。词人写到水面上龙舟竞渡,少年手中桨叶翻飞。郊外,少女站在竹制的秋千上,像燕子似的飞起飞落。这段人物的动态烘托出欢快热闹的气氛。

2.运用衬托的手法。词人写到月亮升到中天,清澈明亮的月亮照着庭院,月光把无数飞舞的杨花照得晶莹剔透,月光下杨花飘过也看不见影子。词人用“杨花过无影”衬托月色的清明,工巧之至!

阅读训练四:

1.守岁的“守”,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的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的希望之情。

2.运用了对写法。不说我思念故园亲人,而是想象故园亲人在除夕夜里惦念着我,含蓄委婉地写出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阅读训练五:

1.诗人羁旅他乡,除夕感怀,“乱”“孤”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烦闷、孤寂之情。

2.这首诗写出了巴蜀之路和客中除夕夜的特点,看似寻常、平淡的语言,却写出了客居他乡人共有的感触,充满了异乡漂泊之感,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具有普遍意义。

阅读训练六:

1.元宵节(或“上元节”),银花、戏鼓、明月。

2.①“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寂寞而漫长的岁月;“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②三组名词性意象叠加,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用抒情感叹之笔虚点。③这首诗读来别具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之意味。

阅读训练七:

1.月亮

2.旧时代的文人每当仕途坎坷或壮志难酬时,便有叹老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词人的那种追求完美事物的理想。

3.这首词的上阕,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词人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想到嫦娥以及月中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出怀才不遇的内心惆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词的下阕,词人又放飞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这首词的主旨。

阅读训练八:

1.秋夜的月光、桂香、砧声、雁声。

2.景象开阔,凄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相融合,写景手法多样。

3.本曲运用了写景抒情的手法。写景主要写动景,月光桂香在随风飘荡,砧声雁声打破了秋夜的沉寂。它们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引发了游子的离愁别绪。

阅读训练九:

1.“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篇7

大学重阳节活动方案

一、 活动主题

情满九月九 爱携夕阳红

二、 活动背景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写了很多有关重阳节的诗词,例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众多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一开始的重阳节更加注重的是团圆,并形成了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酒、赋诗词、吃蓬饵〔即重阳糕〕等习俗。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并且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正所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更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快乐和健康。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

三、 活动意义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

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他们常常会感到孤独、寂寞。所以,我们想通过这次活动让老教授们感觉到即使没有子女的陪伴,他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很多的温暖。

2. 老人的人生经验是丰富的,人类正是靠着有经验的老人毫无保

留地将金子一样珍贵的智慧传给一代又一代,才能得以延续、发展和壮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马识途的道理,养成尊老敬老的习惯。

3. 现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观念和意识越来越淡薄,尤其是

一些与自身无多大关系的节日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反而是一些外国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很流行,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所以在这样一个节日里举办这样一个具有交流和学习的目的的活动,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除了树立敬老爱老的意识外,更是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一次传承和发扬,有助于我们不忘中华民族伟大光荣传统和文化。

四、 活动时间

2016年10月20日晚上19:00-22:00 

五、 活动地点

关工委综合活动厅 

六、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爱心协会

关心下一代成长委员会(关工委)

七、 参与对象

退休老师 梨园戏剧社 演讲与口才协会

南湖风文学社 民俗民艺协会 魔术协会 茶文化协会 笛箫协会

爱心协会成员及爱心家教教员 其他协会代表及有关成员

八、 活动策划流程

1. 活动前期准备:在于关工委的负责人讨论协商后,制定出初步的活动策划。然后联系其他协会,与他们一起商量出活动的大概内容;并明确活动分工及相关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本协会内部开会讨论各项具体事宜。最后制定出一个内容丰富、温馨、具有可行性的活动策划书。

2. 活动中期准备:宣传人员进行活动海报、横幅、纪念书签等制作和张贴,以及请柬制作和发放等。相关负责人负责跟进各个协会的活动和项目准备情况,互相协商进一步的改进不足的方面。着手购买装饰会场的材料和小礼物、茶叶等物品。 3. 活动后期准备:在活动前一天布置好会场,确定好活动流程,确定参加人数、参演人员的情况和安排好相关人员的位置工作,为接下来的汇演做最后的确认工作。

九、 活动内容流程

1、 开场音乐及相关表演。

2、 主持人上场,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有请相关领导发言,之后由老教授为我们介绍重阳节的传说、来历和习俗。 

3、 由公益社团联合会主席朗读重阳节活动贺词。

4、 有请南湖风文学社为我们朗诵诗歌;由梨园戏剧社戏剧社为我们带来京剧表演,青衣《梨花颂》,老生唱腔《三家店》。由茶文化协会带来的茶文化表演以及现场的茶品尝;欣赏由魔术协会带来魔术表演;请演讲与口才协会带来抒情诗朗诵。期间穿插一些老教师的准备的节目。 

5、 请民俗民艺协会表演竹竿舞。

6、 欣赏笛箫协会带来的节目葫芦丝独奏《军港之夜》 

7、 接下来老教授为我们演唱一首红歌,感受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和事,以及传递精神风貌。

8、 爱心协会成员带来自己准备的节目以及邀请的其他人员的表演等。

9、 有请爱心协会的会长为我们介绍一个有关于服务空巢老人的活动,邀请更多的老教授加入我们的活动。

10、 最后,由主持人说结束语,宣布活动结束。大家合影留念,交流感想。

十、 人员安排 

1.

策划工作 :由杨元斌和朱玉婷负责活动整体策划,包括活动方式、内容、开展流程、会场秩序等工作,以及人员安排工作。

2.

宣传工作 :由肖伟伟和徐庆负责。此工作包括活动海报、横幅、纪念书签等制作和张贴,以及请柬制作和购买等。另外,负责向同行宣传活动,争取支持,如自强社、红杜鹃爱心社、红十字社等公益社团的邀请、请柬投放活动,以及社联相关人员的邀请交流等。

3.

外联工作 : 由彭展和武珍负责。主要包括相关媒体的邀请,同关工委老师的及时沟通和交流工作,以及联系相关的协会(笛箫协会、民俗民艺协会、魔术协会、南湖风文学社、梨园戏剧社和演讲与口才协会等)并负责实时打听其节目准备情况。同时也要负责活动开展时的接待工作。

4.

会场布置 :由廖巧燕、汪文龙和陈映霞负责。工作内容包括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物品、布置场地、调试设备,同时,负责现场指挥、组织、控制、服务等工作,做好活动记录工作、包括文字、照片、影像等资料的获取,以及临时突发状况的处理等。

十一、 计费预算

横幅:20*2=40元 纪念书签:0.5*100=50元 海报:15*4=60元 邀请函:3*20=60元

装饰品(气球、彩带等):20元 民俗民艺协会演出服装:100元

十二、 活动负责人

杨元斌: 朱玉婷: 彭展

十四、 财务负责人

xx:

华中农业大学爱心协会

2016年10月11日

【附】重阳节的起源:

篇8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端午节的认识仅停留在龙舟赛的热闹场面上,而对端午节的其他知识却了解甚少,因此我们需要引导他们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收集资料,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此外,对于团结协作的意义以及拼搏进取的精神,学生理解也不够深刻,更多停留在团结就能取得好成绩这样一个认识水平上。

【目标定位】

(一)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体会团结协作、努力向上的快乐,体验到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精神。

(二)知识技能: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相关风俗活动,训练通过上网搜集、访谈长者等方式来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过程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学会协作。

【教学重难点】

让儿童在赛龙舟的活动学习中培养观察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体验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意义。

【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关于团结合作的儿歌;一把已用过的、洗干净的卫生筷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先后显易难,近远循认知、深浅如阶梯、表里能互补、知行可衔接”为基本原则,秉持生活德育的基本理念,以多元和多层体验为核心,以学习方法的指导为课堂明线,以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及体会团结合作的意义为暗线来展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课,体验激趣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请仔细听:四角尖尖绳捆叶包,馅儿白白赛过银糕,每年端午节日一到,解绳脱叶细细咀嚼。打一食品。

生1:粽子。

师:对,就是粽子。(出示粽子的实物),粽子一般什么时候吃呢?

生1(接着回答):端午节。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近端午节,学习13课《赛龙夺锦》。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猜谜语。通过猜谜语激趣,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学法体验,了解节日

师: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说起传统节日,我们并不陌生。我们以前还了解过几个节日,如一年级上册(课件显示)有——

生:《热热闹闹过春节》。

师:一年级下册(课件显示)有——

生:《欢乐的元宵节》。

师:你们学会了用怎样的方式来了解传统节日呢?

生1:看课外书。

生2:上网搜索。

生3:询问大人。

师:现在我们就采取上网搜索的方式来学习。我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纸质的学习包。老师把搜集的资料进行了初步处理,分为端午节的传说、风俗、活动、食物、文化五个方面(贴卡片)。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学习,待会儿把你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交流交流。

(六个学上台领取资料包,分组合作学习知识。)

师:哪个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学习所得?

生1:人们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不让水中鱼鳖吃他的尸体。(师相机正音)

师:你真会处理信息,能挑重点来说。

生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他关心国家的兴亡、人民的疾苦。由于朝廷腐败、国家山河破碎,屈原遭奸臣陷害。他悲愤难忍,愤而投汨罗江自尽。

师:我这儿也有关于屈原的资料,我想读给大家听听。(师交流课本上屈原的有关资料)好,咱们继续交流。

生3:端午时悬挂菖蒲、艾草,插柳,抹雄黄酒,都是为了避邪驱恶。民间还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也可能与端午节祛邪除祟有关。

师:学以致用!你能在短时间内把资料缩减成一两句话来说,真棒!

生4: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师: 我欣赏你把刚拿到的资料读得这么流畅!

生5:端午节的风俗有沐兰汤、饮雄黄酒、祛五毒,有的地方还有有趣的“躲端午和端午雨”。

师:风俗不少呀!

生7:古时候人们在端午节还玩斗草的游戏,武斗玩拔根,文斗对花名。

生8: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师:你说的和健康很有关系,大家要记牢了。

生9: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有避邪的意思。

师:刚才的学习资源包同学们可能没全部看完。告诉大家,这些学习资源包主要来自于这两个网站。它们分别是“吃喝玩乐话端午http:///2010/duanwu/”和“我们的节日端午节http:///zt/duanwu/dwtj.htm”。(课件出示网页)我已经把网址打印下来,发给你们,回家和家长一起去慢慢浏览,好好了解这个传统节日。(分发网址)

师:有一绘本,把你们想要了解的内容画得很美,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是书的封面(课件:绘本《传统节日》封面)。一看这个标志(标签)就知道是图书馆借来的,图书馆也是我们同学们学知识的好地方。

师:这本书介绍了好几个传统节日,有除夕、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等。请你们分别推荐一个男生和女生来讲。

生:接龙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对学法进行体验,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视频体验,感受精神

师:(张贴龙舟图)让我们也来感受这激动人心的场景,一起看一段赛龙舟的录像。

生:观看视频

师:看了赛龙舟,再仔细观察这份赛龙舟的手工制品(师手捧“端午赛龙舟”的手工制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有人专门在船上擂鼓,这样可以使他们划船的动作一致,就像我们原地踏步时喊“一二一”一样。

生2:他们划船的动作很整齐、一致,会合作。

师:请你把“合作”一词写在黑板上。(生板书:合作)

生3:他们都朝同一个方向划,很团结

师:请你把“团结”一词写在黑板上。(生板书:团结)

师:老师曾经参加过东莞万江龙舟文化节,亲眼目睹了赛龙舟时激动人心的场面,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动作整齐、团结合作才能在赛龙舟中获胜。(师手指板书)

师:人们把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编成了一首诗歌,大家自由读一读(生自由读诗歌)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1:五月五,是端午,江河上响起龙舟鼓 / 咚咚咚,咚咚咚 / 鼓点穿越历史震千古 / 寻找屈原的诗魂,抖擞华夏的精神 / 啊!龙舟鼓,声震山河,万众鼓舞!

师:听你朗读,我仿佛听见了令人振奋的鼓声。哪个小组来读读?(小组读诗歌)

师: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范读)。

师:咱们翻开课本第58页一起整齐地读读。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赛龙舟视频,帮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强化真实的体验,继而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来引导学生对端午节赛龙舟活动有更深的认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强化对龙舟精神的理解并加以内化。)

四、活动体验,内化精神

师:人类懂得要团结才能在比赛中获胜,那动物们是否也明白这个道理呢?美丽的小天鹅(拿出手偶)邀请我们到动物王国去参观游览,让我们乘上时空列车出发吧!(播放音乐《火车开了》)

师:瞧,前面飞来了一群大雁,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真整齐! 你们知道大雁为什么要排成整齐的队伍吗?

生1:我读了课外书,知道有了领头雁,后面的大雁飞的时候就少了很多阻力,轻松很多。

生2:它们白天飞翔要消耗体力,晚上休息时还得提防猎人的枪,所以大雁飞行时互相帮助,晚上轮流放哨,这样,就能顺利飞到南方了!

师:看来团结合作是大雁生存的关键,我们继续前进吧!

师:大家快来看,这儿有一群小蚂蚁正在扛大青虫呢!见到这情景,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3:蚂蚁个子这么小,怎么能搬得动这只大青虫呢?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4:蚂蚁的个子的确很小,单靠一只蚂蚁是不可能把大青虫搬回去的。但是一大群蚂蚁团结起来,就能把大青虫扛回家去。

师:哇,你了解的知识可真多!蚂蚁能借助集体的力量做很多了不起的事!看来团结合作是蚂蚁成功的基础。我们继续前进吧!

师:咦,天鹅他们出了点意外,车掉到了湖里,正在这儿拉车呢!

师:你们这样拉,怎么拉得动呢?谁来教教他们?

生:你们应该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劲往一处使,才能把车拉动呀!

师:听,它们在谢谢你们呢!

师:小天鹅为了谢谢你们,给我们班送了两本动物宝典做礼物,里面是动物中团结合作的典范。(课件出示故事书封面)一本是《不莱梅的音乐家》,想当音乐家的驴子、狗、猫、公鸡团结合作扮成怪物吓跑了强盗;一本是《女巫扫帚排排坐》,小猫、青蛙、猫组成一个可怕的怪物吓走大恶龙,救了女巫。想看吗?

生(齐说):想看!

师:书少人多,小天鹅建议我奖给最会团结合作的小组,那就临下课再见分晓吧。

师:动物们都懂得团结在一起能战胜所有的困难,可见团结合作非常重要。我们来做个实验,老师有些用过的卫生筷,谁能把这根筷子折断?(一名学生上台折筷子)

师:两根谁还能折断?(请生2折筷子)

师:四根谁能把它折断?(请生3尝试折筷子)

师:一把筷子谁能折断呢?大家都不敢尝试了,我请个子最高大的同学来试一试。(请生4尝试折一把筷子)

师:为什么一根筷子这么容易就折断,而一把筷子却折不断了?

生:一根筷子很脆,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很结实。

师:对呀,筷子抱成团力量就大了,这个道理,在我们语文课有一首儿歌《识字5》也是这么说的,一起复习复习吧。

生:(齐读)

人心齐,泰山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悟“团结合作”的意义。因此,采用了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以及折筷子的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团结合作”的力量。同时还结合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从而彻底打破了分离独立的传统学科教学理念,促进课程的整合。)

五、联系生活,深化体验

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事情也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呢?请先看看大屏幕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课件出示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片,学生看图交流)

生1:我们值日的时候要团结合作才能把教室打扫干净。

生2:拔河比赛也要大家一起用力,团结是胜利的保证。

生3:出墙报也需要团结合作,负责画画的、负责写字的都要考虑版面美观。

生4:小活动需要合作,大事情更需要合作!“神舟7号”的成功发射是成千上百个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更是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的成果!

生5:玩游戏也需要相互配合。

师:同学们,其实你们刚才的小组讨论也是组员团结合作的表现。

师:我觉得这两个小组很会团结合作,我把小天鹅的礼物奖励给他们。聪明的你们肯定会运用今天学到的本领让每个同学都享受到这两本书,好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借助图片来唤醒学生有关生活的回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再次体验,深化感悟,继而更好地为学生导行。)

六、总结升华,延伸体验

师:时间过得真快,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吃粽子要有节制,睡前要少吃。

师:你听得真仔细。

生2:我了解了很多端午节的知识,我爱过端午节。

生3:我认识了爱国诗人屈原。

生4:我知道很多动物都会团结合作,蚂蚁、大雁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生5:我很喜欢《传统节日》那本绘本,我喜欢过节。

生6:我很期待看《不莱梅的音乐家》。

生7:天鹅他们拉车不团结,不朝同一个方向,才会拉不动。不团结什么事都做不好。

师:我们这节课比较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有关知识,希望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合作完成一份传统节日的手抄报,把今天学到的团结合作的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

篇9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但如今已经衍生成一个涵义极丰富的概念,可以从心理学、道德层面与法律三方面进行解释,但学生的人格的培养主要还是集中于对人的性格、气质、能力、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小学生是天真烂漫、稚气未脱的少年儿童群体,他们好玩好动,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较弱,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所以,人格尚未形成与型。正因为如此,这一群体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且可塑性大,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来共同努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进步,中国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良好的生活环境与中国城市日益形成的“421家庭”特征(所谓“421家庭”,即四个父母,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这种“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都使得小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所有家庭成员关注的焦点,但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如爷爷奶奶、父母亲的过分溺爱,容易小学生任性自满、依赖性强的不良人格;而过分保护则容易导致小学生形成退缩、抗挫折性差、责任心差等消极人格,加之社会文化影响与价值观念的逐步多元化,也容易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形成误导。所以,做为小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外因环境,学校在小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中需要承担极其重要的责任。中国句俗话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学生人格的健康与否将成为决定其一生成败的关键因素,因而,学校教育特别是运用校园文化活动,借助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形成,效果奇特、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

二、目前举行的具体校园文化活动

我校目前开展了文明班队评比、经典诵读活动、校园科技艺术节、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传统主题文化活动、棋文化、闽南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小学生的人格培养发挥了较好的指导定向作用。

(一)“皮格玛利翁效应”的运用——文明班队评比活动

开展文明班队评比活动是“皮格玛利翁效应”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的较好应用。所谓“皮格玛利翁效应”,简单一点说,就是当学生的良好行为能够受到老师或学校的肯定、信任甚至高度赞扬时,他就会变得更加自信、自尊,获得一种持续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能够将良好的行为坚持下去并做得更好,这对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分重要。上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曾在小学中做实验证实“皮格玛利翁效应”,结果证实效果十分明显。即两位专家在学校中随意选3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所谓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随意选出几名学生并通知老师,极有把握地赞扬了这几位将来可能会发展较好的学生。结果几个月后,专家又来到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发现这几名学生果然成绩进步显著,且思维能力也较突出,行为习惯也十分良好,原因就是他们从老师口中得知自己被肯定与赞扬的事情。为此,我校也积极将“皮格玛利翁效应”运用到鼓励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文明班队评比活动中,教室地面、墙壁、桌椅、门窗、讲台、黑板等卫生情况,学生的文明举止与礼貌风范,早自习、课间操、午间、放学时的考勤与纪律情况都被列出重点的评比内容,对于表现优秀的班级体以口头表扬、发奖状、赠锦旗、经验会等方式积极给予高度的表彰,对于表现进步明显的班级也要积极给予有效的赞扬,这样能够激励班级体所在的学生持久地将这些良好文明的行为坚持下去,达到培养学生卫生文明与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养成有责任感、有集体荣誉感等个性特点的目的。

(二)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小学生的人格品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其思想精髓大多依靠经典书面文字流传至今,小学生也处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唐诗有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能静下心来认真仔细诵读经典的诗词歌赋文等文学篇目,必须从中受到潜移默化,丰富思想,开阔胸怀,陶治性情,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达到提升人格品位的目标。在众多经典文学篇目中,诗歌由于对仗工整、用词优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可以做为小学生在早自习中诵读的首选,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唐诗对学生悄无声息的影响不止在写作技巧上,更能体现在人格修养中,如诵读《草》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能教育学生形成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顽强品格;读《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语句,能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多角度性;读的《》,培养自信乐观、不畏艰难困苦的性格;读李四光《我不能失信》的故事,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读《孔子拜师》的故事,培养学生见贤思齐、不耻下问、尊师重教的良好习惯等等,除诗歌外,还有一些散文如《论语》、《孟子》、《荀子•劝学》、《师说》等也应该成为学生诵读的内容。除早自习学生的个人诵读外,我校还积极采取了如加强课堂学生诵读、校园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帮助学生较好地淋浴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古人高尚道德情操,将来成为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青年。

(三)棋文化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众多棋类中,做为中华文化遗产之一的围棋,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这是因为围棋作为一种娱乐游戏,从产生之时就与促进人格发展紧密联系。古人称围棋为“手谈”,说明下围棋不需要与对手语言交流,而是用手进行“无声”交流,小学生下一局的时间大约2小时,因而必须坐得住,这对于集中力容易分散,喜欢受外界新奇刺激事物干扰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同时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而且下围棋一般必须要分出胜负,多次遭受失败能够培养学生抗挫折感、不服输个性,同时,学生必须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千方百计的动脑筋想办法取得每一盘的胜利,能力提高的时候也能够培养起稳定的情绪,沉着的个性与平和的心态。因而,我校专门开设棋课,把棋课纳入学生日常课程教学中,还利用周五大课间活动时间对全校学生讲棋,校园内设一块棋板,每周设个棋局让学生解破,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开启学生心智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此外,我校经常举行围棋讲座、开设暑期培训班与校内围棋大赛,确实,经过几年围棋系统训练的小学生,其做事注意力明显集中一些,意志力较为坚定,性格沉稳外向,处事积极沉着,情绪更为稳定,这都说明小学生经常下围棋,有益于人格健康发展。

(四)闽南文化、传统主题文化、校园网络科技文化对健全小学生人格的作用

另外,我校的闽南文化、校园网络科技文化、传统主题文化等活动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铸就也起到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如我校在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影响触动下,我校将开设具有民间传统艺术特点的木偶活动课程,通过老师带领学生自编自导木偶剧,使学生音乐、舞蹈的学习内容本土化,生活化,社会化,目前我校的舞蹈《戏偶》获得省舞稻创作汇演一等奖,事实证明这一充分体现闽南文化艺术课程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探究实践能力。此外,今年我校还专门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文化活动,通过在元宵、清明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之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达到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倡导团结和睦、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以及平等友爱、和谐有序校园环境的目的。当然,我校还开展了各种文艺晚会、诗歌朗诵会、长跑活动、参加历史博物馆等活动,着重培养起小学生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投身社会、报效祖国的信念。利用校报、学校网站、校广播台、橱窗展览台积极宣传最新的科技成果,同时鼓励小学生在手工劳动课上动手发明创造,参加各种类型的创新发明比赛,这些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大有裨益。

三、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然,学校目前的文化活动在培养与健全小学生人格方面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最明显的是在人格内容系统的关注上不完整,健全的人格应该不只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层面,还包括良好的个性、气质与性格,但是学校在人格培养的关注上往往就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着力多,在个性、气质与性格相对较少。因为道德品质是一个成人教育,这是为人最基本的教育学校自然责无旁贷,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未来通过选拔考试,入重点中学甚至大学帮助更大一些,所以成为不仅是学校也是家庭关注的重点,这与目前的升学考核体制有很大关系。但是良好的个性与性格对小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影响更大一些,对学生目前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不大,所以学校教育中往往容易忽视一些。常见一些得高分的学生上学放学都是家长前拥后簇,孩子被包裹成缺乏主见、依赖性强、胆小懦弱或者任性自大、自以为是的个性,学校将其归结为家庭的责任区,而由于家长教育的失当之处,也造成了不少学生人格不健全之处。

四、未来改进的对策建议

学校应在文化活动上着力弥补小学生在个性与性格方面教育的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加强小学生独立个性的培养

曾任英国女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就自豪地说过:我今天的成功都归功干我父亲对我的教育培养,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针对学生的问题,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简单有效的活动如号召学生自己独立来上学与放学后独立回家,自己收拾文具与背书包;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独立性、减少依赖性的作用,并将正反方面的例子做为鲜活教材来教育启发学生家长。

(二)加强小学生责任感、感恩品格的培养

对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小学生来说,责任感与感恩之心的培养也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可以首先通过教材上的鲜活例子教育启发学生,如小司马光面对失足落水小伙伴的险情,毅然挑起责任砸缸救人的事例;小珊迪关怀弟弟,不忘还钱的品格。同时,可以利用教师节、国庆节、母父亲节在各班级开展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号召学生为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自己的感恩情怀。

篇10

秋天是快乐的,在秋天里有教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吃月饼、赏月,非常开心。还有人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秋节作文小学三年级600字,供大家学习。

中秋节作文小学三年级600字1有人喜欢热闹非凡的春节,有人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但我却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即使它没有春节那么热闹非凡,没有国庆节那么举国欢腾,但意义非凡的团团圆圆的中秋节还是我最钟爱的。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妈妈带着我去超市买月饼。月饼的种类非常之多,有肉松月饼,有蛋黄月饼,还有瓜子仁味的月饼,它们都散发着香喷喷的气味。晚上我和妈妈去了奶奶家,刚把月饼送到奶奶的手上,她就笑眯眯的考我:“乖孙,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我一听就来劲了,有板有眼的说起来:“知道。”我便滔滔不绝的说起来。嗯,有一天,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它们散发出强烈的光芒和热量,把地面上的植物都给晒死了。后羿拿出了一把弯弓,射掉了天上的九个太阳。王母娘娘便奖励他两颗长生不死的仙药。后羿很高兴,把药交给自己的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很想变成神仙,于是有一天嫦娥趁后羿不在家,把两颗仙药都吃了,然后飞上了月宫当起了神仙。虽然梦想成真了,可是嫦娥在天上很孤单。嫦娥看见人间热闹非凡,发现是在过中秋节。她也想过,但只有她一个人呀,于是她仿照月亮的形状做了一些饼子,自己尝了尝觉得很好吃,但太多了吃不完,于是把饼子扔到了人间。凡人尝到后觉得很好吃,便也学着做,并且根据它的形状命名为月饼。

“说的真好”奶奶听完不住的夸我。到了晚上,奶奶准备了很多美味佳肴。一家人来到餐桌,我看见桌上有宫保鸡丁,香辣大闸蟹,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等等。我迫不及待的狼吞虎咽起来。吃完了,我擦擦油光光的嘴巴,打了几个饱嗝,摸了摸像西瓜一样又圆又大的肚子,舒舒服服的躺在沙发上说:“奶奶下次少烧一点,我的肚子太饱了。”

全家人都吃完后,我们来到院子里赏月。我看见明亮皎洁的月亮像圆圆的肚子,又像一个大西瓜,还像大圆盘子。啊!我喜欢这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中秋节作文小学三年级600字2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字串9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

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

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节作文小学三年级600字3中秋将至,似乎人们都在期盼着,或盼望着一家团圆其乐融融地观赏者中秋的圆月,或举头望月凭借着这个众人团圆的日子,彻头彻尾地将内心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宣泄一番。我从没有体验过远离自己的独自处在外地的生活,所以没法感受出门在外远离家乡的游子的思念心绪。

中秋夜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寂静,我家的院子里那几盏路灯显得摇摇欲熄。此时此刻,我的思绪我的心情像是被对月思乡的游子们传染了一般,院子上空的那一轮明月在这幽静的环境里显得是那样孤独,那样纯洁,那样光亮。此时我的心中涌现了无数话语要向这茫茫月色的倾诉。

我不由想到了苏轼的那一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农历八月十五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因处于秋天的中间,故此名。在这一天天上的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形如玉盘一样非常圆,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圆”之美称。我国民间把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中秋节作为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我爱太阳,但我更爱月亮,那种白玉盘似的月亮。在我眼里,太阳是个豪放,热情的男孩,而月亮则是个温柔,恬静的女孩。我爱这种恬静也爱这种优雅。再望着那轮明月,我感觉她如同天空中镶嵌着的一颗硕大的明珠,光泽艳丽,闪闪发光;她如同一块无与伦比而又价值连城的玉盘,纯洁高雅,讨人喜爱。瞧,天空飘来了朵朵淡云轻轻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见在云层中穿行闪光。她挤啊,使劲想钻出来。一阵阵凉爽的晚风吹来,云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丽的脸蛋,像小女孩撩开了披在额上的乌发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却觉得那穿于云层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诗意。我又发现月姑娘正用月光铺成一条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请我到她的家里去做客呢!

今天夜晚,我们一家人来到院子里,一人搬了把小椅子,静静的坐着,悄悄的等着,一轮明月的升起,终于,这个小女孩露出了小脑袋,看着人们,好像还有些羞涩,渐渐的,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她,呵呵,也胆大了起来,不停地爬向天空,我们一家人看着她,像看着一块宝玉似的,一刻也不想将眼神儿转移。

这是,姥姥拿出一盘月饼,给大家分开来吃,每个人都笑眯眯的,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心里美极了!

周围依旧是那样的寂静,我也渐困了,悄悄进入了梦乡,唯独只有那轮明月依旧散发着那优雅,温柔的光,依旧是那样纯洁、恬静。好美丽的月色。

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中秋之夜啊!

中秋节作文小学三年级600字4一年中不知有好多好多的节日。有那热闹的春节,有那肃穆的清明节,有那欢快的儿童节,也有那欢庆鼓舞的国庆节而我最爱那象征全家团圆的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因处于秋天的中间,故此名。在这一天天上的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形如玉盘一样非常圆,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圆?之美称。我国民间把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中秋节作为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农历八月,天高气爽,许多的庄稼都已经收获了,中秋节也是人们庆贺丰收的节日。每当中秋之夜,人们一边欣赏玉盘般皎洁的明月,一边吃月饼、水果,家家户户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说这月饼还有一段非凡的来历了:

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在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的习惯,还有赏月背诗的习俗。当人们吃过晚饭,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阳台上,热热闹闹的享受天伦,欣赏着皎洁的明月,随后背诵带月的诗歌,一派人间圣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绝伦……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节作文小学三年级600字5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我和院子里的小朋友兴高采烈的准备了各种节目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谁知这天刚好是徐叔叔的生日,全公司的高管及我们大家一起要在酒店里为他庆祝生日,并且共度佳节,一下成了双喜临门。

一道道精美的菜肴,一声声的祝福,整个酒店里热闹非凡,我心里惬意极了,坐在餐桌旁尽情的享受着这一道道美味佳肴。饭后各种诱人的水果及各种口味的月饼,又使我狼吞了不少。果足饭饱之后,在等待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开始了酒店散步发现之旅,走累了,我们趴在窗台上等待天边的的月亮升起,看!它从东边升起来了,先是黄橙橙的,缓缓的穿过一绺一绺烟雾似的白云,向天空慢慢的移动,忽然,它的颜色一下变成了白色,犹如餐桌上的那银盘似的。

宴会结束了,我们陆陆续续的走出了酒店,一阵秋风刮过,使我打了个寒颤,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呀!这才下了两场雨,夜里就这么凉了,真是立了秋,凉飕飕啊!抬头向天空望去,直见在这碧蓝的天空中,月亮就好像一个透明的大玉盘,几朵轻纱般的云儿飘过来,把月亮装饰的格外迷人,又神妙莫测。好像能看到月宫里的嫦娥姐姐和那只可爱的玉兔似的。夜空里一闪一闪的群星围绕着月亮,仿佛是在倾听那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