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敌人台词范文
时间:2023-03-28 23:2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亲密敌人台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亲密敌人》是老徐徐静蕾的个人第五部导演作品。作为一名此前的“玉女”演员,老徐对于电影显然有着不一样的野心。老徐最初的三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梦想照进现实》、《我和爸爸》都是文艺清新口味的试水之作,而这也与她一直以来在自己博客中娴静婉转、荧幕上楚楚动人的知性形象十分契合。而到了《杜拉拉升职记》,徐静蕾用180°的大转变告诉了大家,老徐不光可以文艺,同样可以很商业。撇开剧情不论,我们看到的是老徐对于种种商业元素的娴熟运用。无论是广告的植入、俊男靓女的选择组合、剧情的贴近生活、风光的变换绚烂以及由此带来的养眼程度,老徐都用一种诚恳的姿态告诉着大家:这是我所表达的电影,也许不够文艺,也许不够纯粹,也许有些粗糙,但是,这是属于我的。
而就是这个野心,到了被称之为《杜拉拉升职记》升级版的《亲密敌人》里则彰显的更为明显。老徐在这部片子中从故事梗概到拍摄手法再到场景选择、人物设置,都无不体现了她自己的思想和野心。在故事中,作为投行商务精英的男女主人公在全世界飞来飞去,足迹遍布香港、纽约、巴黎等等存在于国人想象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在笔挺的西装、宽阔的马路、呼啸的敞篷跑车中恣意昂然,在谈笑间将商战与情感融为一炉。中西方的元素,恰若剧中的西餐与火锅一般看似不可兼得而又实实在在的融汇到了这一部片子里,带着观众从粤语到英文再到普通话间来回打转,在这一重重包装下最后凸显的其实只是当代都市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不愿只做成功男人背后的隐形人,不愿意永远只等待着男人的垂青,我要证明我比你强,我要做我自己给你看。
《亲密敌人》故事的核心:相恋七年的艾米(徐静蕾)和Derek(黄立行)由于艾米不满Derek工作繁忙,始终将自己视作工作的附属而决心离开他,投身到Derek的对手投行中。在商业竞争里,同是哈佛出身的两人见招拆招,你来我往,在刀光剑影密布却又不见硝烟的战场上进行着一场场的兵不血刃的搏斗。在这中间,夹杂着误会,夹杂着第三者的暧昧情感,夹杂着当代都市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体会。就像艾米不懂Derek为何总是要为她安排一切,在她摔倒时不去扶她反而会站在一边笑一样,Derek也不懂,为什么自己已经给了艾米一切,艾米却还是不开心和他发脾气闹别扭。而这一切,如果只是解释为小女生脾气,又显得那么的不应该。而随着故事的进展,Derek终于再一次认识了艾米,两位亲密的敌人在彼此的竞争以及同仇敌忾的作战里终于再次了解对方,走进了对方原本无比亲密却又不知何时疏远的心里,才发现原来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心中这份丢不下、放不开的爱意。艾米终于向Derek证明了自己,故事落幕,留下一个完美的happy ending。
老徐自己在阐述这部电影的拍摄意图时说:“就是想要给大家一个好的圣诞电影。”一句话听来似乎合情合理,并无野心。然而,将它放到电影的播放时机,却会听到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亲密敌人》的上映,正是夹在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以及徐克的《龙门飞甲》之间。前者是张艺谋数年耗费6亿投资的心血之作,后者则是徐克带着他最擅长的武侠回归的3D巅峰作品。在这样两个大鳄汹涌来袭之际,一般导演都会选择将档期延后或者提前,而徐静蕾却用几分类似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选择了在这个时候出击,让人感叹她的勇气。
而回归到电影本身,我们要讨论的以及不仅仅是电影所带来的思考,而是电影背后所引起的关注和联想:在男权时代,女性的崛起有着怎样的优势和劣势呢?正如电影中的艾米最后的归宿一样,即使再怎么和Derek争锋相对,当最后Derek向她张开怀抱,她依然会选择来到Derek的身边,和Derek从亲密敌人,变为亲密爱人。在女性意识彰显的背后,其实还依然受着女性天然是情感动物这一天性的限制,在思考和行为中,始终是感性优先,理性不足。正如影片中各式现代潮流元素的堆栈一样:华丽的舞会,林立的大厦,现代白领穿梭的身影,世界各国穿梭的风光,高高的红酒杯,觥筹交错间的寒暄,克制而完美的社交笑容,流于形式而又真实存在的勾心斗角,相互计算……将这些元素任何一个单个铺开,都足以拍出一部让人惊叹的好电影。而当这些元素,单单凭借个人的偏好和喜爱罗列到一起时,就会产生一种“乱炖”的冗杂和无序感,反而弱化了片中的女性意识以及一再强调的商战内容,让它不免流于浮躁和简单。
篇2
去年情人节档期的主角之一徐静蕾,在岁末又携《亲密敌人》卷土重来,其票房“很火箭”的结果想必会让更多影人“爱”上爱情的。而这部内外都透着“得意”的爱情片确有可得意之处,不光是卖场上的大为风光。它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两只小蜜蜂”啊飞在花丛中,吵吵架,谈谈情,在飞机上眯一觉,到豪车内求个婚……身为导演,老徐好像就想着怎么“好看”、“好玩”――“职场+情场”的套路、“养眼冰淇淋”的功效(饱览美女帅哥风情、香车风采、异域风光)……不管咋说,影片还是很能吸引那些站在窗前看风景、心驰神往“生活在别处”的普通看客。
然而这部片长100分钟的影片,却依然“悦目不赏心”,难以达成久违了的情感共鸣――欠观众一份由衷的感动。
正因如此,去年一部感动好多姑娘小伙儿和票房的《失恋33天》才叫人至今仍津津乐道。它是标准的中小成本影片(890万人民币),选择百年一遇的“世纪光棍节”(2011年11月11日)进影院,显然有所企图,可不曾想前有《猩球崛起》,侧有斯皮尔伯格监制的《铁甲钢拳》;4天后,史诗巨制《惊天战神》驾到,不久“斯”导的《丁丁》也开始了“历险”。于是乎,当时业内预计《失恋》能入账3000万就算大功告成,据说弄得该片导演滕华涛从原本心里有数到“二乎”了,否则不会发“毒誓”:票房过亿就结婚……很快,街上行人这样打招呼――“你《失恋》了吗?”
伴随4天票房过亿,《失恋》创下3.6亿票房记录,投资回报比1:20,有史以来收益率最高的国产片诞生了!而最终的“硬道理”是:“接地气”才能真正有人气。
《失恋》把触角伸展到当下的情感现实。与“年收入几百万,出入五星级酒店”还抱怨“我们就该不睡觉”的《亲密敌人》不同,《失恋》里的男女得挤地铁坐公交上下班,要为租房没“落停”而愁眉,其情节细节很多人都经历过。女主角就像咱邻家小妹,只是“二百五的脑子加一颗林黛玉的心”,她的失恋真让人心疼――初中以来“永远的闺蜜”抢走其相恋7年、早上还在对她说“我爱你”的预备役老公,特别是,他们当着她的面“地下秘密交往”已长达半年却没令其觉得哪儿不对头!“现在这小男孩儿,情义千斤,不敌胸脯四两”、“爱情是奢侈品,LV是生活必需品”之类的“抨击”台词确实挠到痒处,戳到痛处;发生在她身上或身边的事情,更折射出当下种种社会现象,自然能引发共鸣。
“目前的电影,外部的东西越来越多,唯独忘记最初的情感共鸣是怎么出现的。在一黑屋子里产生效应才有电影这门艺术的存在。”1995年走出电影学院大门的滕华涛道出的是被许多师哥师弟淡忘的“电影基本原理”。难怪他在新片里让中戏毕业的主演背诵北京电影学院校训――“尊师重道,薪火相传”。而教过他们的郑洞天教授曾一再老生常谈:艺术构思能力首先表现在如何关注生活。从滕同学导过的电视剧《蜗居》、《裸婚时代》便可看出,他还是挺“听话”的,从真实生活中寻找“共鸣点”总是先于考虑“卖点”。
篇3
[关键词]二次创作;影像文本;苍凉;温情;清醒
李安影片《色・戒》获2007年威尼斯金师奖、第44届金马奖最佳剧情奖等5个奖项,可以说该片独领2007年华语电影。但另一方面,影片又遭人诟病,使得电影评论界尤为活跃。改编拍摄名著,常费力不讨好,这需要剧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灵动的智慧,又因《色・戒》题材敏感,这对李安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从容游弋于东西文化之间,“以边缘性格和他者角度叙事”(香港影评人林沛理语)的李安拥有得天独厚之利,成熟而不乏冒险精神,他用影像轻巧地拨开事件表层,伸至人生、人性的深邃思想层面,以戏剧性的影像弧光烛见人性的幽暗。张爱玲笔下流动的是苍凉和冰冷之气,李安并不任由这份冷情恣意泛滥,他在影片中“加血加肉”,以一种温情化解苍凉,对人性的抽丝剥茧,意味深长。本文笔者结合原著,细读李安影像文本,发现李安的高明在于将简单得几乎老生常谈的故事(美人计)演绎得如诉如泣,在朴实流畅,波澜不惊的影像表层下,潜藏着深刻激烈的人性内容。笔者从文学名著改编为影像文本的角度,结合片中剧情、画面、台词展开细致分析,阐释本片成功的二次创作。
张爱玲《色・戒》的小说文本基本采用心理构架,文巾有大量意识流描写,揭示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怎样用影像画面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是电影创作者深感棘手的问题,善于编织故事的李安轻易地解决了此类难题。该片在叙事策略上采用的是时间结构:现在――四年前――现在,这种被打乱的时间以倒叙镜头或闪回镜头为基础,有力地贯彻时间的统一律,从上午到晚上是一天的现实时间,而人物的思想跨越了四年之长;空间则由彼时的香港到此在的上海,完美地体现了戏剧的“三一律”原则,整部作品从美学角度看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对称结构,另一方面,女主角王佳芝回忆的闪回镜头意味着从一开始就使观众看到此在结果,暗藏剧情的未来转折(“弃刺”),从而使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心理进程,激起对女主角命运结局的好奇和关注。因而,影片一开始就营造了此种富于悬念的情境吸引观众兴趣。
影片肌理饱满,人物性格闪现出多元华彩。原著对王佳芝身世背景并未详细交代,只知她是岭南大学学生、某话剧团当家花旦,后化身麦太太,汉奸。影片添加了对女主角的生平背景的内容,并融入李安对女主角的温情关注,淡化了原著冰冷苍凉的氛围。影片开始闪回镜头:四年前兵荒马乱之际,岭南大学生流亡香港(全景);王佳芝清纯得令人怜惜的脸,眼神茫然地望着周边一切(特写);“父亲带走我弟弟”(对白),王佳芝母亲早丧,父亲远走英国,后来带走弟弟,相比邝裕民的深仇大恨,王佳芝则是化不去的孤独寂寞,正因如此,所以才有对友情的强烈渴望。原著文本缝隙间流露:“她的手冰冷,对乡音感到一丝温暖与依恋。”这是对王佳芝渴望温暖和被人关怀的心理抒写。一般来说,电影对人物心理是难以用影像表现的,李安在片中添加了一场重要的剧情,借助人物特写镜头和台词恰如其分表达人物特定心理:当邝裕民激愤地说要实行“刺奸”行动,同学纷纷响应,此时镜头转向王佳芝面部:与同学激昂神情不同,王佳芝恬静地看着邝裕民,然后轻轻地把手放在众人手上,淡淡地说:“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注意,台词是“和大家一起”,并非同学说的“愿意参加”,此中情味值得揣摩:只因可以和大家一起,所以参加!简单的言语透出渴望友情的肺腑之音。但事与愿违,王佳芝后来觉得大家并非当她为朋友,只是把她当作“美人计”实施的工具。小说丝丝入扣表现王佳芝的失望与懊悔:为了乔装已婚女子。为了崇高的目的,王佳芝不得不“破身”。作为一个清纯女性,对第一次性生活,她也充满憧憬,然而同伙偏推选她讨厌的梁润生与之发生性关系,“只有他过”,把王佳芝当作看待,使她有种不甘心的委屈。更令她刺痛的是:“大家都躲着她……总觉得他们用好奇的异样的眼光看她一像给针扎了一下,马上看见那些人可憎的眼光打量着她,带着点会心的微笑”。对性的神秘与禁忌使他们把她看作一个异类,排除于同志之外,“在一起商量的时候都不正眼看她”。为表现此种心情,李安反复设置一个相同动作,让女主角多次做同一动作“关门窗”:初见易先生回来,回答同学疑问后,回房关门;“破身”后的第二天早上,王与众人见面,皆觉尴尬,王回卧室关门;后接到易太太离港辞行电话,更伤自尊,回房关门;表哥的到来。众人皆在房内,惟独王隔着玻璃窗在阳台外,这样,镜头内人物的空间位置,多用“门窗”隔着,此处“门窗”道具是一种镜头语言,是人物之间心理鸿沟的隐喻,微妙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感受,使《色・戒》的题名和主题得到了形象具体的诠释。“色”与“戒”之间用分隔号“,”表明两个概念,《辞源》释“色”有颜色,女色等义,由剧情知“色”即为美色,喻指美人计,另有佛家认为“色即是空”,具梦幻性质。“戒”本义“守边”,从字形上看“从人荷戈”,即对没有意料到的事(意外)有所准备。《辞源》释有防备、警告、界限等义,佛家指“戒律”,能防故名为戒(《大乘义章》卷十二)。从某种意义上讲“戒”是心存戒备。此外,“戒”与片中美人计实施中的主要道具――“钻戒”有关。片中王与众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理都产生了隔离感。作为事关行刺全局成败的主角。“她都不知下一步怎么走”,显然,同伙仅把她当作勾引易某上钩的性工具。当女性的姿色被当作“革命”的工具时。“她”是以假定女性没有正常情感先验地被漠视的。另一方面,相比于同学的冷漠,易先生被剧作者赋予了更多的人性闪光,原著对易先生的叙述描写甚少。对王、易二人感情的发展阶段更没有详尽描写,王对易的动心只是瞬间的电光火石:“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半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本片中,李安用娴熟的电影语言极有层次地叙述了两人关系的微妙发展变化,同时使易先生与众人形成鲜明的对照:土佳芝对易的幻想,正是源于她从同学处感受的冷漠(戒),从而产生对温柔和爱的渴望(色)。因此,可以说影片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是王与众人由友至敌的关系变化,二是王对易由敌人到亲密情人的微妙心理历程。这两条叙事线索双管齐下,相辅相成,鲜明对照,有力地诠释了该片深刻的人性内涵。具体如下。
初次见面后。王对同学说“并非想象中的样了一,潜台词是:易给王第一印象不坏,正如小说写道“清秀苍白”;再次见面,雨中传情:当大风雨吹得王佳芝狼狈不堪时,易先生给她以帮助,两人共 在一把伞下,易不经意瞅见王含羞的神情,心中已一动;接下是牌桌的让牌,易先生故意相让,以至易太太说“你今天倒手气很好!”于故作轻松:“财神爷到了!”两人彼此心照不宣;旗袍店中的注视:王带易先生到店中做衣服,王换上新旗袍,曲线毕现,易注视良久,说:“穿上!”这是肉体的诱惑,之后是心之交流――咖啡馆的谈心,台词尤为精彩:易:我不喜欢黑的地方。易:这样轻松的说话――对我很难得。男人千秋万代的事总挂在嘴边,在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同一样东西。王:什么?易:恐惧。工于心计的易对王坦诚心中的秘密,是被王纯真所感染,顺乎两性的吸引,两人关系本应继续发展,但影片镜头切换:易因事离港回上海,情节顿由迭落低谷。此时影片将两人的关系进行暂时冷处理,画面切换到3年后的上海:王拎着米袋孤单穿越在胡同里。王此时寄身在舅妈家,舅妈把本属于她的房子卖了,王更无助:“我感觉我剩下的东西越来越少,”再遇邝,再次参加“刺奸”行动,其间隐情值得推究:参加行动,是否意味着再遇易先生,使“越来越少”的生活多些期待的东西,关于这,小说和影片皆是曲笔,留待读者、观众无穷的想象空间,剧情至此自然发展到上海的重逢:易先生在家楼梯口听到久违了的王佳芝的声音,此时画面是――易脚步一停,冷峻的面部特写。片中易先生深藏不露的表情下潜藏着涌动的喜悦之情,以至当王佳芝说:“也没给你带什么东西。”易则说:“回来就好,”简洁传神地表现了易的惊喜,至此,两人早先暗生的感情火花再次燃烧,发生性关系也就顺理成章了。原著对此无具体描写,只一句:“每次跟老易在一起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此处以王佳芝的口吻,宣泄了主人公真实的内心感受,李安根据剧情的需要,把此文字描写转化为三场酣畅淋漓又惹人争议的,三场体现了感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第一场――事后,易穿衣走时,侧卧床上的王目送易的离去,嘴角含笑,是猎物上钩后的胜利之笑,还是情感充实的温馨微笑,留待观众体会;第二场――事后,画面是易的头部背面,正对观众的是王痛苦欲哭的脸部,表现了作为刺客的王佳芝内心的痛苦挣扎;第三场――事后,易的正面脸部,王则背对观众,只听到王说“给我一间公寓”。易听后,凝重的脸露出一丝淡淡笑意,王的话中已清楚道出其内心的秘密:她已被易俘虏征服,想做易的女人。影片与原著不同,原著写的是王对爱的怀疑“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她不相信那话。像她自己,不是本来讨厌梁润生,只有更讨厌他……那,难道她也有点爱上了老易?她也不信,但是也无法斩钉截铁地说不是”,张爱玲用冷冰冰的医学生理词汇撕去了两性关系中情爱的温情,李安却还其温情,影片中王佳芝向特务吴述职时暴风骤雨般的独白体现了其欲罢不能:“我不但要让他钻进身体,还要让他像蛇一样钻进心里,”影片借助这一段崩溃似的内心倾诉,和观众交换深刻的哲理思辨,体现叙述者与导演对人生的感悟。爱与不爱的二元冲突相互纠缠,旁观者清。正如特务吴说:“王佳芝的优点就是她只当她是麦太太”,而易是“我相信你……我已经很久不相信人”,同是孤独惶恐的人,最终由敌人走进彼此内心。因此,接下一场戏:日本艺妓馆中的惺惺相惜,更体现了两人知己情怀。当王娇怨:“我知道你为什么叫我来这里,是把我当。”易咬牙:“我比你更懂做。”显然。易对自己出卖灵魂当汉奸充满自觉的怨恨,意识到自身的前途也像日本军人如“丧家犬(易先生语)”,尔后,王幽幽唱出一曲《天涯歌女》:“郎呀咱们俩一条心”“小妹妹似线,郎似针,郎呀串在一起不离分”,易听后黯然泪下,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知音之感力透影像画面,至此两人超越了肉体贪欢,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和契合,因而自然过渡到珠宝店送钻戒的情节。
送钻戒的情节,是影片重要剧情。钻戒是影片中美丽的道具,也是两人定情之物,原著对老易叫王自己挑钻戒是轻描淡写,也未买成:“店主倒已经扣上独目显微镜,旋准了度数,看过这只戒指没掉包,方才微笑起身相送。”与小说不同,李安慎重处理送钻戒情节:(1)易给王一封信叫她帮办事,后王把信转交给特务吴,打开后发现信中无一字,以至邝说“王佳芝可能被怀疑了”,此处设置悬念,观众不免为王佳芝担忧,后当王怀揣此信来到易指定的地点时,观众方才释然:原来是易先生让王佳芝自己挑选钻戒!此种剧情处理,是显易先生的温情。(2)两人一起走在去珠宝店的路上,小说写王佳芝茫然无助。李安此处借助一组成功的景深镜头,采用对比的电影语言,既揭示王与组织的疏离,也体现了工与易先生的亲密关系:两人相拥着走在去珠宝店的街上,恰似一对平常的恋人。摄像机追随着两人的运动,纵深处是上海街上建筑物和人群(远景),中景是陌生人在街上行走或交谈,处于前景的是王、易二人,尤其是镜头着重对准王寻觅的眼睛。这样,空间成为一种微妙的暗示,构成一种镜头内部的潜对话:那就是无论各人在做什么,彼此间都成为对方的闯入者,因为彼此不能沟通。这样李安把工佳芝与他人的冲突含蓄微妙揭示:作为事关刺奸成功与否的重要人物与组织的疏离显而易见。而另一方面,易先生离她如此之近,手揽着她的腰,那么的亲切,呼应了原著中“只有更觉得是他们俩在灯下单独相对,又密切又拘束,还从来没有过”,此组景深画面成功地表达了王佳芝喜怒哀乐的情绪和微妙的心理落差,在李安既隐晦含蓄又富于张力的镜头表现力下,影片主题恰到其分地得到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溢然而出,李安通过深度空间的场面调度来全面客观地传达出情节的复杂性,大量的景深镜头,使戏剧的冲突从流畅的镜语中通过,并呈一气呵成之势,让镜头不知不觉地传达出叙述者导演悲天悯人的视点。正如马尔丹所言“这种导演手法的令人感兴趣之处主要就在于它大胆地将特写镜头同全景容纳在同一个镜头中,从而使景物的存在环境增加了一种有助于进行分析的鲜明性,增加了一种心理冲击力,使整个画面构图具有一种罕见。的美学力量,富于人情味。”取钻戒的一幕:易说:“我对钻戒不感兴趣,我只想看它戴在你手上的样子,”工此时感情堤口完全崩溃,以致最终放弃“刺奸”行动,因此,相比原著,工的“弃刺”行动极为自然,令人信服。李安在影片中极力渲染王佳芝令人同情的遭遇:由于亲情的消失,友情的疏远,而出意外的是,想象中的敌人易先生的温情却让她备感亲切。她不是经专门训练过的特工,属于业余性质,身上有正常人性的弱点,极易陷入暧昧的关系,易先生并不仅仅把她当作泄欲的机器,而是把她当作一个可以分享自己情感秘密的亲密异性,携带着温情与呵护成分,他们之间有着超出肉体外的较人性化的关系。
以上可知,影片中易先生人性中的闪亮超出了人性的幽暗,而邝等人则与之相反,因而人物关系发生了倾斜,也就颠覆了我们以前习惯的汉奸形象,因而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不适和震撼。但是,无论是苍凉的张爱玲还是温情的李安,设置了王悲剧结局。张对爱情的质疑使其对王的爱情进行了反处理――王以生命为代价的爱情换来的却是情人的无情杀戮!男性的自私阴暗使单纯的女性走向死亡。张爱玲采用的是女性话语叙事;李安同样设置了此种吊诡的影片结局:就是那个被她拯救的人签署了她的死亡执行令!被亲情、友情弃的她,因“感觉剩下的东西越来越少”,所以去寻找飘忽的爱情,可悲的是即使偶有所得,最终也只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真应了片题《色・戒》中的“色即是空”。这最后一笔,冷静而清醒,它说明了剧作者并非要抹去抗战悲壮的历史底色,为汉奸辩解。李安站在历史的高度,比张爱玲更为清醒的是,其影像文本并非只道男女之事,它已涵盖了超越性e的人性内容。因而本片最后影像画面的处理视角比小说的结尾更为广阔和深厚。小说结尾呼应井头――易先生家的牌桌,而影片结尾则采用俯拍镜头(全景):光线暗淡的南效石矿场处决现场,灰暗的天空笼罩之下,学生渺小身影和不时传来的凄哀哭泣声;正面是迎面而来的巨大山峦,山峦低处则是黑暗的深渊,学生面对深渊,这样,人物被处理成一个个渺小的形象,使人感到人物被世界所吞没,构成了物(天空、山峦、深渊)的猎获物,人被物化了。另外,加上俯拍,人更显渺小,“将人压降到地面,从而使观众感到人在道德上的压抑,使人成为一种处于难以摆脱的定数论中的物件,一种命运的”,镜头中天空越近、越大,恰似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诗:“天空是巨大的黑色锅盖”,人的巨大压抑感由此而生。所以说,李安将原著中的女性话语提升为人类普遍话语,人性的复杂多元、人生的各种支配因素等等皆潜藏其间,形成本片富于张力的戏剧故事。
篇4
导演奥利维和宁春艳认为,科尔泰斯剧作最大的魅力就是“张力”。这种张力来源于缩小视角的处理。科尔斯泰常常在剧作中只关注一个点,比如欲望,然后使用最简洁的材料反复渲染这个点。这种“微距”的手法排除了很多不必要的干扰,得以让人物的内心完全在语言这个媒介里释放。所以在这个以交易为背景的故事设定里,常规下理应存在的许多戏剧元素都是缺席的,连惟一点缀在戏中的音乐,都是点到即止,完全为对话服务。整出戏从头到尾除了一小部分让人浮想联翩的肢体暗示外,就是满坑满谷的语言较量。这种纯心理思辩的戏本不是太“亲民”,可是戏剧节甫一开锣,《孤寂在棉田》就受到了一票难求的热待。在初夏微闷的蓬蒿剧场里,加座的小板凳摆到了演员跟前,似乎并没有人嫌它“晦涩难懂”。
“科尔斯泰的戏剧总是围绕欲望的。”奥利维说。“角色想要得到一些曾经拥有过,眼下又缺失的东西,可又总是做不到。”舞台上的两个人的确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也一无所得的。他们徘徊于愿望与失望之间,想做点什么可又总是失败。“孤寂”也许就是指这种求不得苦。就像角色“顾客”说的,这是一场穷人的假交易。这场交易寂寞地进行到最后,货物是情感,货币也是情感,“欲望”则成了所有行为最大的动力和阻力。
BQ=《北京青年》周刊O&N=奥利维·马西斯&宁春艳
欲望是什么
BQ:这出戏里的欲望到底指什么?
O&N:这里的‘欲望’要放到更广义的环境里去思考。你可以根据想象对号入座。“商贩”和“顾客”,是法国当代戏剧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戏剧人物,因为这两种人的关系指代了一类关系。好比主人和仆人,斗牛和斗牛士,夫妻、情人之间的关系。这样两类人因为相辅相成的欲望而胶黏在一起,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互相撕咬却又离不开彼此,切掉了一个人,另一个人就不复存在了。戏里顾客的欲望,观众感觉到稍微有点强烈,但商贩也有欲望。商贩好像在拽着顾客,在勾引他什么。所以这里的欲望有很多种,是很多人的,是大众的。
BQ:就像最近流行一个词——“亲密敌人”。所以这出戏更像是一场较量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又什么时候分出的胜负?
O&N:这个戏用了一个半小时绕圈子,直到最后一句台词,法国演员说:“没什么!”中国演员问:“什么武器?”到了这个时候观众才明白,前面的一个半小时都是铺垫。而从这句话开始,才是真正动真格地挑战。也就是戏结束之刻。至于输赢,没有很明显地感觉到,对吧?观众可以自己去想象。
像听音乐一样看表演
BQ: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宣战,居然是由一个说中文的中国演员的和一个说法语的法国演员“鸡同鸭讲”。为什么会想到用中法两国演员以及中法双语混搭表演?
O&N:也许是因为,现在法国和中国的关系就好比戏里商贩和顾客的关系一样,我买你点东西,你买我点东西。又像情人,你诱惑我一下,我诱惑你一下。有种相辅相成的微妙的东西。也是有哲学教化意味的。
科尔斯泰自己说过,这部戏有点像法国十八世纪时流行的哲学说教,就是哲学家们通过文章向社会提出问题传达思想,借此教化社会。这个戏对大众的心理挖掘很深,你别看它很小,就是两个人,但是它有很多可以琢磨的东西。
虽然在80年代这个剧本创作的时候,中法关系还不像现在这么密切,但现在用这种方式把它搬上舞台,实际上我们从某种程度来说,想表达的还是和当初一样的东西。“商贩”与“顾客”,是个永恒的关系设定。
BQ:在戏快结束的时候,顾客说了一句:“让我们都成为一个‘零’吧,互不切入平行,各自滚动。”这个“零”又是什么?
O&N:零是一种否定。零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就像“结束就是开始”。
寰球同此娱乐
“阿汤嫂”来京一展冰上风姿
因主演《蝙蝠侠前传》而被受追捧的好莱坞红星、舞蹈家“阿汤嫂”凯蒂·赫尔姆斯(Katie Holmes)即将造访中国,受邀加盟“2012冰上盛典”花样滑冰巡演。6月12日,她将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与激情四溢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埃德温·马顿、台湾实力唱将黄小琥,以及奥运冠军伉俪申雪赵宏博、“冰上王子”普鲁申科等花滑大腕,联袂呈现全明星版的“冰上蝙蝠侠”。
现年34岁的凯蒂·赫尔姆斯自从嫁给了比自己大16岁的汤姆·克鲁斯之后,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公众面前,凯蒂是一名深爱孩子的母亲,一个年轻的时尚标志,其实在丈夫的光环之下,她还有着自己钟爱的电影、舞蹈事业。细数凯蒂的众多代表作,《蝙蝠侠前传》是最为深入人心的一部大作。
据主办方介绍,此番“2012冰上盛典”的中场集体滑灵感来源正是凯蒂主演的《蝙蝠侠前传》。6月12日首体将会变身为一座梦幻式的盛大冰场,在电影《蝙蝠侠前传》主题曲的带动下,奥运冠军申雪赵宏博、“冰上王子”普鲁申科、“花滑天才”科特·布朗宁、美国花滑时尚男女约翰尼·威尔和埃丽萨·齐兹尼等世界冠军,将会整体绽放于灯光绚丽的冰面上,届时,凯蒂将在冰上亮相,成为该演出部分的一个时尚化身。
《黑衣人3》IMAX3D版穿越全国
探员J(威尔·史密斯饰)穿越时空回到1969年,与当时29岁的探员K执行任务,共同阻止Yaz毁灭这个世界……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威尔·史密斯的神奇历程,5月25日,《黑衣人3》IMAX版于全球所有IMAX影院同步上映,这其中也包括中国的67家数字影院。
篇5
4位主演姚晨、吴秀波、贾景晖、张萌互爆猛料,尺度大开,看完了千万别喊“hold不住”啊!
姚晨:万万没想到压力这么大
戏里角色:“被小三”的大龄御姐罗鹂
1.3亿投资,164天拍摄周期,还未开机就被5家卫视预订……这样的关键词充斥在《离婚律师》的各种宣传稿里,甚至在开播之前就已经有人把这部戏称为“年度戏王”。超高的期待,也让身为女一号的姚晨产生了超高的压力,已经阔别荧屏5年的她不禁感慨:“万万没想到拍摄《离婚律师》是一次这么大的挑战。”
姚晨说,自己上一次感受这么大的压力,还是和孙红雷拍《潜伏》的时候,戏里那个大大咧咧的翠平,在戏外无时无刻不在纠结“天哪这个角色我要怎么演”。众所周知,《潜伏》播出之后,姚晨一跃成为最具观众缘的女星,登大银幕,结婚生子,投身慈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时隔5年再度出山,顶着巨亮光环,拿着巨额片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四面八方。
“这部戏要是砸了,我好像要对不起很多很多人。比如,开拍之前,这部戏就卖了好几家卫视,然后包括制片方探班的时候也会提到他们的期待:这部戏一定会成为热播剧,这一切就靠你们演员啦!来自市场的压力是无形的,而你作为主演自然会形成一种责任感。”
除了心理上的压力之外,姚晨也接受到了来自自己身体的抗议。去年7月,姚晨生下儿子“小土豆”,随后就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瘦身复出。先是在10月为自己主演的电影《控制》卖力站台,宣传期刚过,她又立刻加入到《离婚律师》的剧组中,此时距离她生产仅仅4个月的时间。
“我答应接演《离婚律师》的时候真是高估自己的体能,觉得产后4个月出来拍戏,应该差不多了吧?但是4个月真是不行,每天像上发条一样,体力受不了。”姚晨开玩笑说,“当时有几天是连夜逃出北京城的心都有了。”
刚刚升级为“小土豆他娘”的姚晨,却接了一部与离婚有关的戏,再加上她本人离异的经历,种种因素累积起来显得有些尴尬。不过,大方的姚晨却没有丝毫回避,在访问中爽朗地表示:“我没有什么阴影,上一段婚姻早在我结婚前就走出来了。但是在公开场合谈我离婚,我觉得有可能对对方造成伤害。” 她更不忘补充说,拍完《离婚律师》这部戏,自己更坚定地相信爱情了。
姚晨爆料
“处女座”吴秀波超级较真儿
“当时接戏的时候听说搭档可能是吴秀波,我就觉得有意思。上学的时候我们老师就说,演员只要一选对,你的戏就成功一半了。能把我们俩凑一块,这是制片人的本事。总结吴老师的优点――当然他帅就不用说啦,我觉得吴老师的优点是作为‘处女男’,非常认真和较劲。我们戏里戏外的关系有点神同步,经常是今天刚达成共识,过两天因为戏的事又较劲起来。我们是一对亲密的敌人,现在拍摄结束了,但我们时常想念彼此。”
吴秀波:和姚晨拍戏赔大了
戏里角色:戴“绿帽”的离婚律师池海东
“挺能吵的啊,戏演得还不错嘛……”
“土豪,我们和好吧!”
这样的对话,常常在吴秀波和姚晨之间发生。难怪外界风传,两位大咖在拍摄过程中关系紧张,就连跑宣传时没有同台出现也被视为不和的证据。波叔说:“这两个角色从事同一行业,我们俩也一样;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谁都看不惯谁,我们俩也一样;他们吵架的时候恨不得吃了对方,我们俩也一样。”
“恨不得吃了对方”并非夸张,吴秀波和姚晨吵得厉害的时候,不仅互不理睬,连整个剧组的人都不敢上前,制片人调停也不管用。用波叔的话说:“我们俩好歹也算是‘上线’的演员,吵到后来不仅制片人来了,连双方经纪公司的人都来了。”刚开始的时候两人常常凑在一起讨论剧本,后来姚晨索性把椅子搬到距离吴秀波八丈远的地方。不过,观众不用担心大姚和波叔的关系,因为俩人吵来吵去其实都是为了戏,自称“不懂和女孩和好”的吴秀波还专门从家里翻出不少“贵重物品”作为送给姚晨的“道歉礼物”,他因此开玩笑说,和姚晨合作自己“赔大了”。
如果不是拍这部《离婚律师》,我们恐怕很难听到吴秀波谈情说爱,已经身为人父的吴秀波一点都不讳言离婚这件事。“就像人生在世,想到生的主题,就很少想到死的主题一样。很多年轻人在结婚时,也从未想过离婚这件事,但不想并不意味着它不在。如果每一对情侣,都能有着‘如果有一天我们终将分离,那一刻需要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这种念头的话,也许能让婚姻变得更加幸福和美满。”
吴秀波爆料
姚晨天性很纯真
“这部剧中所有的演员都是非常专业和优秀的,很开心能跟姚晨在一起拍戏,她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演员,同时也是一个天性纯真的女孩。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与她合作的感受,真的能和剧中池海东与罗鹂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划上等号。”
贾景晖:吴秀波最爱“臭美”
戏里角色:心灵嘴贱的律师助理潘小刚
“导演,你从哪儿找的这个男演员啊,没法跟他演戏了!”
在拍摄一场“激烈对峙”的戏份时,姚晨把手中的道具录音笔举到贾景晖面前,贾景晖定睛一看――对眼儿了!这下把姚晨给逗的,一边儿嚷嚷,一边儿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虽说刚刚从话剧舞台跨界到电视圈,贾景晖演起大咖们的“小伙伴”来一点都不怯场,作为吴秀波戏中的助理,贾景晖多次与姚晨饰演的罗鹂展开正面交锋,还常为吴秀波挡住当事人的无理闹事和骚扰……卖萌耍贱,有模有样。就连导演杨文军都夸贾景晖“演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贾景晖非常谦虚地用“良师”和“益友”来分别评价吴秀波和姚晨,他还爆料说自己进组前曾经在脑海中想象了无数次第一次与吴秀波和姚晨见面的场景,该如何客套寒暄。谁知第一次见到吴秀波,波叔就“挤眉弄眼”地和他打起招呼来:“小刚,你来啦!等你等了好久。”瞬间就拉进了两人的距离。
聊起对吴秀波的印象,贾景晖连连用了几个形容词:斯文、儒雅、还有……爱美。没错,吴秀波是个非常臭美的帅大叔。“大叔在拍戏的时候特别自信,完全没有人能抢他的戏,不过他跟我在一起最介意的一件事就是比谁的衣服比较好看。”
贾景晖说,有一天,他穿一身西服出现在片场,吴秀波看见了马上就问:“小刚,你这身衣服是自己的还是服装准备的?”听贾景晖说这是自己的衣服,波叔上下打量一番,慢悠悠地开口问:“哦……这是什么牌子的啊?”最搞笑的是有一天,贾景晖和吴秀波两个人莫名其妙地同时穿了一套紧身西装,两个人一碰面就哈哈大笑:“天啊,我们这哪像是律师事务所啊,客户选择我们一定不是因为我们打官司打得好!” 不过,当被问到自己与搭档吴秀波谁更帅气的时候,贾景晖一点儿没给波叔留面子,开着玩笑表示:“当然我更帅!”
姚晨是贾景晖所在话剧团的老朋友,两个人有无数共同话题和共同的朋友。进组第一天拍的就是贾景晖和姚晨的对手戏,贾景晖对导演说:“导演,这是我的第一场戏,我有点紧张。”谁知姚晨听了连连摆手:“不不不,你别这么说,我也很紧张。”
回忆起这164天的拍摄,贾景晖开玩笑说:“拍着拍着所有的人都老了,考虑到后期剪辑,所有的人都要严格控制体重和肤色。”有一段时间,贾景晖连着好几天没有拍摄安排,等再回到片场,眼尖的吴秀波冲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晒这么黑!”随后波叔还即兴加了一句台词,“小刚,你最近怎么这么黑啊?”贾景晖也灵机一动接过来说:“我前几天去度假了,没擦防晒霜。”这才解决了“穿帮”问题。
贾景晖爆料
这次给姚晨打120分
“大姚是个很有魅力的女演员,特别是她笑起来能够感染很多人。在《离婚律师》这部戏里,她有1000多场戏,而且演的一位律师。她的台词里有大段的法律条文,在剧本上一段词能有足足3行多,而且是不能有任何错误的,说实话让我去记那些词我都会流汗,更何况是一个刚刚做妈妈的人。因为工作压力大,很容易焦躁和苦闷,我经常看到她特别焦虑,大家都很心疼她。但是姚晨真的很厉害,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人。如果让我给她在这部戏里的表现打分,我给她打120分!”
张萌:我没勇气做全职太太
戏里角色:的全职太太焦艳艳
张萌在剧中饰演池海东的“极品前妻”焦艳艳,不仅打扮性感出位,所作所为也让人又怜又恨,以至于张萌一再澄清:“我和焦艳艳一点儿都不像,我特别通情达理。而且我觉得焦艳艳是生活的弱者,而我当然会努力做生活的强者。”
出演焦艳艳这个角色,可谓是张萌的一次“颠覆”:扮“兔女郎”亮相,穿低胸装“”吴秀波,还有掌掴波叔的“动作戏”。首次和“国民男神”搭档就使出这样“十八般武艺”,让张萌很有压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对波叔总有一点不可名状的小畏惧。没想到我们刚一进组就拍亲热戏,我很紧张。但是波叔用真哭带动了我,看到他流泪,我一下子就进入了状态。” 片中吴秀波的小胡子相当有成熟男人味儿,但张萌亲起来却不是这么回事:“拍戏的时候我亲了半天都没找到他的嘴。”
张萌戏称自己拍完这部戏已经成了“动作女星”,那场掌掴吴秀波的戏,心软的张萌怎么也下不去手,拍了好几条导演都不满意,吴秀波索性豁出去要求她真打。张萌说:“一巴掌下去,他的脸瞬间就红透了。”
除了打人之外,张萌挨打的戏份更是数不胜数:家暴戏中被抽巴掌,嘴角都被打出了血;被男演员把头按进泳池,“旱鸭子”呛水差点出了危险;拍跳楼戏,险些把自己和吴秀波的胳膊都拽脱臼……难怪张萌说自己在拍这部戏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想过减肥这码事,又是吃牛肉又是煲汤,就为了“长点力气”。 尽管如此折腾,张萌一点没后悔。“因为是和吴秀波、姚晨一起合作,这真的是一部让演员没法拒绝的戏。而且据我所知好多演员排着队希望能上这部戏呢。”
虽然张萌说自己能够理解焦艳艳这个人物,可是演完这部戏她就对“全职太太”这个身份心有余悸:“我觉得我坚决不会做一名全职太太,那得需要多强大的内心啊!因为你有可能会被家人冷落,有可能会跟不上爱人的脚步,有可能会被社会慢慢淘汰……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我其实特别佩服那些能把家庭维护得特别好的全职太太,我是没有那个勇气。”
张萌爆料
被吴秀波电到头发竖起
“和吴秀波演戏一定要给自己建一个‘绝缘体’,否则会被他电得无法演戏。我记得我们俩见面第一场戏就是吻戏,而且还是狼吻!那简直是电到火花四溅,头发都竖起来了。而且一拍就是整整半天!拍完这场戏,后面的一切就都顺了,因为不可能再被电到了,再电就电死了!”
篇6
一、夸张、想象和创意
电影中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和夸张的描述,影片的场景也非常唯美,从充满质感的山洞悬崖,到洋溢着热带风情的树林,到最终丽日蓝天、沙滩海洋的彼岸。从最荒凉的沙漠戈壁,到色彩浓墨重彩渲染,再到冲刺太阳时的庄严,配合着3D效果,把一个原始世界鲜活生动而又不乏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片中的原始人们身手敏捷堪比蜘蛛侠,在山崖石壁之间跳跃奔跑不费吹灰之力:瓜哥身材胖胖的、肌肉发达、健壮有力,总是可以一只手就把家人拎起来扔进洞穴,甚至在世界末日之时分别把另外六个人扔到山崖对面,是个??嗦嗦但爱护全家人的可爱老爸;小伊身材健壮丰腴,古铜色的皮肤上微微几点雀斑,虽不清秀,但很可爱,这个叛逆的女孩,向往着外面的世界,讨厌山洞里一成不变的无趣生活,在遇到盖后和盖逐渐产生了美丽的爱情;而盖是个游牧部落的族人,聪明能干,满脑子都是主意,但身材瘦弱的不像原始人,倒像是个穿越到过去的现代人,肩负着带领咕噜一家逃离世界末日的神圣使命;妈妈温柔美丽,对瓜哥言听计从,对孩子舐犊情深;奶奶和瓜哥之间总是彼此看不过,每次二人拌嘴,总是产生无穷笑点;而小儿子,总是疯狂咬人,就像一只充满力量呆呆傻傻的小宠物。
整部电影画面夸张但又非常自在,几个主人公形象色彩艳丽、充满张力,看上去就非常讨喜。
电影很多情节的设置,充分地展现了梦工厂人的丰富想象力和无穷的创意。争夺鸵鸟蛋的场面就像是一场足球与橄榄球的联合比赛,奔跑、冲撞、铲球、射门,让观众像看了一场激烈角逐的球赛一样刺激;盖给小伊做的鞋子,竟然是一双雪地靴,不禁让人想问一句:是UGG牌的吗;拍照片不需要相机,直接一块石板拍过去,就成了全家福的浮雕,好似一块平板电脑……此外,乌龟可以飞上天,海豚住在陆地上,猫和虎难以分辨,狗简直成了四不像,蜂群可以做热气球,食人鱼和鸟结合,成了食人鸟……对现有动物的形象重组,构成了原始社会的动物形象,正是世界进化的方向。
总之,是电影编剧人员是花招无穷,让电影情节笑点百出,快速的节奏让观众如坐过山车一样的过瘾。
二、伟大的父爱
片中最感人至深的就是伟大的父爱,瓜哥永远在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努力。然而,保守守旧的老爸和叛逆大胆的女儿之间逐渐产生了隔膜,每天晚上的故事都是:从前有一个女孩,她不听爸爸的话(她偷偷跑出山洞),然后她就死了……让人听来好笑而又无奈。瓜哥坚持“新的就是坏的,永远不要不害怕,永远不要不小心”,为了安全他让家人永远呆在洞里,洞里纵然无趣,但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永远是瓜哥动力的源泉。
而每天抢到鸵鸟蛋来吃的时候,他总是最后一个吃有时甚至吃不到,那句“我上个星期已经吃过了”让人听了禁不住要流泪。可爱的爸爸,就像全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他只能给子女一些赖以生存的鸵鸟蛋,也许他没那么大能力,能给子女最好的,但他会把自己所有的,通通奉献给子女,尽可能地让他们快乐。作为一家之主,瓜哥扛起了一个作为大家长的责任。
然而盖出现后,很快撼动了瓜哥一家之主的地位,从前对瓜哥言听计从的家人们,在一次一次被盖拯救化险为夷后,被他满脑子的主意所打动,把盖奉为偶像。顽固而失落的老爸不甘于失去地位,想出好多疯狂的点子试图重拾家人的爱戴:把人拍在石头上让人痛得半死的相机,戴着走路会让人摔倒的遮光镜……瓜哥种种充满创意而又无比荒诞的发明新鲜出炉,力证自己是个有主意的人,然而这似乎没有获得大家的好评,真是让瓜哥窘迫、观众捧腹……接下来,盖和瓜哥陷入焦油,两人联起手来,武力与聪明相结合,在皮带猴的帮助下,扮作花枝招展的母老虎,吸引一只公老虎,将他们拖出了泥潭。大家又过上了美好的生活。瓜哥不再被远离,而且和盖结成了好朋友,受到了欢迎。
然而,小摩擦、小和平、小快乐的气氛还没有过去,毁灭性的灾难就到来了,洪水、地震、山崩地裂,一家人在席卷而来的灾难面前狂奔,
惊心动魄的奔跑,在最终的一片山崖前停下来。这是生存和死亡的分界线,勇敢的老爸再一次承担了守护全家人的责任,瓜哥和家人一一拥抱告别,的确老套的情节但一点都不让人厌烦,小伊和老爸冰释前嫌,久久地拥抱在一起。原来,他们都爱对方,只是忘了说出来。
将家人平安地送过去之后,山崩地裂,把瓜哥埋在了山洞里,孤独的瓜哥思念家人,在墙壁上画出了家人的形象,而他仿佛看见了奶奶妈妈小伊弟弟,手牵着手笑着在他面前。
看到这一段,影院里很多人都忍不住哭了,包括我,为父爱的伟大和无私,每到这时,我总能想起关于自己和爸爸的事情,去年大学毕业的时候,男友决然和我分手,那时候的世界仿佛崩塌了,我执意自己坐火车去四千公里外的乌鲁木齐想挽回这段感情,那些天,我从没见爸爸如此难过,从前的他,总是仿佛在女儿面前什么都扛得起,爸爸说:“姑娘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首先就活不下去了。”我从不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如此重要,爸爸也是像片中的瓜哥一样,一直很爱我,只是忘了说出来。经过了这件事之后,我和爸爸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我也决定,就在他们身边不远的地方工作,让他们能时常看见我,我可以经常回来帮忙做家务,他们也会给我做我喜欢的东西吃。远离繁华的都市,也许机会没那么多,出息没那么大,但离他们近了,我才心安,如果一年见一次,那么这辈子,还能见几次,一生不过短短几十年,还能陪父母多久,我不要远离他们寻找我自己的美好明天,宁愿放弃一些东西陪在他们身边,让他们关怀我、絮叨我、陪伴我。
爸爸妈妈抚育孩子就像是老鸟对小鸟的爱护,辛苦把小鸟养大,他们明知道有一天小鸟终究会飞走,就算含着泪为小鸟在远方筑巢,也依然不离不弃,他们不图回报,不求防老,只要小鸟能自由自在地飞翔,哪怕不能在自己身边,哪怕也许一年都不能见到一次,也心甘情愿。
这时我多怕电影就此结束了,把瓜哥留在这里孤独死去,把家人们放在另一边留下永远的遗憾,好在编剧没有这么残忍。这时,瓜哥的智慧如小宇宙般爆发了,他在之前盖用火吓走嗜腐鸟的启发下,用一副骨头和一群鸟做成的诺亚班机,带着鹦鹉虎、小狗道格拉斯和其他看上去奇奇怪怪的宠物,飞到了彼岸,来到了家人身边。看到瓜哥在就要被山洪吞噬的前一秒乘着诺亚班机飞出来的刹那,我相信此时观众们都已经热血沸腾了,而脸上想必还挂着刚才感动和难过的眼泪,又不自觉被滑稽的瓜哥逗得笑了出来,怎能不让人笑中带泪。新式飞机驾驶员瓜哥先生从天而降,大家禁不住喜极而泣,热泪盈眶,瓜哥把小狗道格拉斯送给小弟说“男孩子应该有个宠物”,那时我觉得瓜哥真是帅极了!
三、美好的“明天”
叛逆的少女小伊渴望山洞外的世界,不甘于每天活在黑暗里,她清醒地意识到“生活”与“活着”的本质区别,山洞里的一成不变的生活周而复始,没有乐趣,当她顺着一道透进山洞的光追出去时,发现了“火”和它的制造者“盖”,神秘而可爱的火,是新奇而美丽的生命火焰,它美丽、绽放光芒,却也会将触碰它的人刺痛,就像“改变”一样,改变可能是艰难的,但不改变,却是最无趣的。
邂逅盖以后,另一个无比新奇而刺激的世界仿佛对小伊敞开了大门,随着盖在种种危险面前展现出的智慧,全家人逐渐接受改变,不再惧怕未知事物,而是享受新事物带给生活的美好,并且依靠智慧一次又一次地脱离险境,最终到达美好的“明天”。
当一层又一层绚丽美好的风景,如画卷般铺开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当一个又一个新的发明,救原始人们于险境的时候;当山洞不复存在,他们从自己内心的山洞――那个对世界保守而停滞的认知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不仅仅原始人们,连观众都接受了一个观念:人要打破对改变的恐惧。
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电影艺术即是如此。看一部电影,觉得很好笑,一笑了之,而没有从中获得生活的感悟,不如不看。虽然疯狂原始人是一部动画电影,但私以为是老少皆宜的,孩子们看了可以增进与父亲感情,朦胧地有了“改变”“明天”的概念,有利于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成人看了,会重新思考改变的力量,放弃因循守旧的思想、拥有踏出去的勇气。对生活的憧憬和理想一下被点燃,信念得以重建。
此刻在我脑海中不断重现的是原始人们在巨树的顶端,盖将火把熄灭,全家人沉浸在绽放的满天星辰和闪闪发光的银河的魅力之中。相信对于视夜晚外出如死亡的咕噜家族来说,这是从未见过的奇异美景。放弃陈旧腐朽思想,不仅能享受到生活便利、免于危难,更让他们产生一种新的信念――生活原来是可以像夜空那样唯美绚烂。生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不死”,而是有意义地活着。
- 上一篇:农村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 下一篇:我的百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