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写人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21:4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三年级写人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三年级写人作文

篇1

迄今为止,我家的门已经被撬开了七八次,撬门的人不是小偷,而是爸爸。因为妈妈总是丢三落四,连钥匙都会忘在家里,我们回不了家。

记得,那是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热得能把人烤焦,我和妈妈准备回家开空调。走到门口,妈妈正在掏钥匙开门。突然,我听见妈妈“啊!”地一声尖叫。我忙问:“怎么回事?”妈妈心急如焚地说:“我早上把钥匙忘在家里了!”“啊?”我大吃一惊,还没反应过来,妈妈已经跑到楼下,跨上自行车,飞一样地向爸爸店里骑去。

片刻,爸爸拿着铁撬来到了家门口,立刻撬起门来。一阵“乒乒乓乓”,爸爸的头上直冒汗。妈妈站在一旁急得直跺脚,时而用牙齿咬着嘴唇,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好像要把全身的力气都用到爸爸手中的铁撬上去。时而又嘀嘀咕咕地说:“哎呀,真是老了老了,一点脑子都没有了!”

篇2

【关键词】自然环境美 人文景观美 社会生活美 人物形象美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知道语文教学,除了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要进行思维训练,进行语文审美素质教育。语文审美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语文教材中的入编的课文内容都很美:不论写景、写人、记事,还是状物、说理,都饱含了景美、境美、情感美。因此,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情趣,陶冶高尚情操,修炼儒雅品质的好载体。教材的文质兼美主要表现为

1.自然环境美。大自然为作者提供了无穷尽的素材,经过作者的审美处理,给人的印象往往比自然更美。如《草原》的风情,《五彩池》的神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绮丽等。作者笔下的这些自然景色,不但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爱美的情操。

2.人文景观美。小语教材中,作者描写了很多人工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和观赏意义的建筑物和场所,如《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人民大会堂》的壮观,《颐和园》的绝妙,都给人以美感。作者所表现的这些人文景观的美,不仅颂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

3.社会生活美。生活处处都有美,语文教材源于生活并再现生活。许多课文描写的人物事件,甚至场面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使人产生一种真实的美感。如写母女俩关心照顾邻居老奶奶的《亲人》,给旅客带来温暖春意的《小站》等这些生活的反映,让学生了解了人际间的友好的关系和生活中的真、善、美,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欣赏情趣的艺术珍品。

4.人物形象美。作者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流露自己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评价,这些丰满的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行动的楷模,能在他们心中树立起美的丰碑。如《飞机遇险的时候》中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一定要争气》的童第周;《曼谷小象》中乐于助人、纯朴的泰国姑娘阿玲;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的《挑山工》等。这些文章形散神不散,作者或以清丽的文字,或以生动传神的语言,或以优美的修辞,创造出了一种优美的境界。

二、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途径和做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就是凭借教材,通过识字、阅读、作文以及课外语文活动,使儿童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1.通过课文朗读,诗歌诵读,识字、写字,观察、想象培养“感受美”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的形式美首先体现在字形、语音及其组合上。汉字是方块字,能体现整齐(如田字)、对称(如林字)等形式美的规律。汉语语音丰富,包括声、韵、调,能带来形式美。比如律诗,有平平仄仄的对称呼应,有韵脚的重复回环,诵读起来有规律的节奏间隔,能造成抑扬顿挫之美。在这里我找一首诗词来朗读,都很容易地能感受到。

2.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中“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思、感悟,理解“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这些词语,感受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贝蒂小姑娘寻找燕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其中的“通红、僵硬、但、一点也不”突出了贝蒂为拯救受伤的燕子而忘我的勇敢精神。

3.通过课文阅读,分析思考,交流讨论,感悟欣赏文中描绘的景象美、情境美、语言美,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比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槐乡的孩子》一课,我在学生阅读前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⑴八月的天气情况怎样?⑵槐乡的孩子们是怎样劳动的?⑶他们的感受怎样?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在小组内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同学们认识到: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

4.通过口语交际、习作训练、课本剧表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美好的学习生活、集体生活进行构思、加工、提炼,创造出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并用自己的笔表达出来这是审美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读写训练的要求。首先,在作文的取材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生活美的熏陶,享受到创造美的乐趣。如《我爱家乡的橘子》可以表达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美的感情。其次,在作文指导中也要渗透美育,让学生在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能感受到审美的愉悦,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如通过写人写事,让学生感受社会美,通过写景,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等。

篇3

一、创设情景,巧妙引导

小学生的直观能力较强,找出他们熟悉的话题,他们会觉得有话可说、想说。小学语文教材中选了大量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优秀作品,教学中能使学生陶醉其中,深受感染,好奇心极强的小学生往往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欲望。此时,如能找出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话题,随时让他们写出来,这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课间十分钟》一课时,是学生初学观察方法,在这之前,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铃声响后,师生的表情、动作、神态等,讲完本课后,让学生以《上课铃声响后》为题,进行作文训练,结果学生文如泉涌,积极性极高,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且观察仔细,内容丰富,条理性强。

再如,训练学生的外貌描写。让学生以《我的同学》为题,要求写出本班的一位同学,不能出现姓名,而要通过外貌描写,让学生猜出他写的是谁。大家猜对了,证明写成功了,猜不对,说明你写时,没有抓住特征。那节课,学生兴致高涨,每个人都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写作目标,琢磨着怎样才能让大家看看他的作文,就知写的是谁,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写作要抓住特征,抓住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情景,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正如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所主张的“教师必须引发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我就积极创造条件,从激发感情和情绪入手,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在一次作文课上,上课前我趁学生不怎么注意,把准备好的香蕉皮偷偷放在教室门口,这样慌里慌张进教室的学生势必防不胜防,引起一系列后果。此时的学生开怀大笑,情绪高涨,我趁此机会引导学生当场写作《香蕉皮引起的风波》,结果学生写得入情入景,妙趣横生。

二、通过游戏,乐中提高

它的具体步骤可概括为“玩玩、说说、写写”三步。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在适当时期,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再口述游戏的内容及个人感受。最后把口述的内容整理成文章。这种方法学生兴趣高涨,游戏本身又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游戏是手段,作文是目的。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把作文课变成了游戏课,但游戏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例如我曾带领同学做“传秘诀”的游戏:老师先对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同学说一句悄悄话,然后依次传给本排最后一名同学,由他站起来说说他所听到的悄悄话是什么。这样每排同学玩得都很开心,接下来让他们说说游戏的全过程,最后,要学生动手写下来。这样学生在玩中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举办活动,扩大视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使学生作文真实而富有情趣,必须让学生观察社会,丰富生活,这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练习方式。在课余时间里,我曾和学生一起到野外游玩。我们去的那天早上正好起雾了。到了中午雾才慢慢散去,我就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了篇日记。这样,学生参加野外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又使学生写作兴趣高涨。

四、肯定优点,树立信心

篇4

作文教学可以说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了。那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只要能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意思就行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字数逐渐增多,内容也越来越宽泛。初中时字数在600左右,高中时提升到800字左右。实际上,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意思。第一阶段,就身边的事说实话,并有主次之分;第二阶段,多观察,写事实,并能分辨是非,有一定的思想观点;第三阶段,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含蓄隽永,在语法及修辞运用等方面左右逢源并有创新,力求结构(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且能尝试各种体裁的写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简单的事,而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下面就初中学生的作文教学,结合我个人这些年来的些许经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1.培养学生养成观察习惯,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写作,第一要务是"观察"。不管写人、记事还是状物,都得观察。写人,通过察言观色,从表面而深入其内心,进而才能把握其思想性格,做到言之有理和言之成理;记事离不开人,因为事情总是和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叙事中也同样离不开观察、思考;状物作文,更是要观察仔细,把握其外在特征,进而畅想其内在气质与精神。通过观察描绘,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样的话,所写之文章就基本成功了。

2.培养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鲁迅先生谈写人,小说中的人物"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写文章就要多读书,读好书,读大家、名家作品,古今中外,范围极广,就如"蜜蜂采很多花酿蜜"一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学以致用,学为己用。在名著中,作家驾驭语言的能力得以充分体现。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学习其或朴质或优美或深邃的语言,去继承和发扬。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思维能力层次去要求学生写作。驾驭语言能力低(即思维层次低)的学生,就用朴实的语言写作;能力高的,就要求他们用优美、深邃的语言写作。

3.培养学生养成写作习惯,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课堂内集中写作,实际上是课堂外情感积累的宣泄和爆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前人的写作经验总结。写作教学的指导,不可能在课堂内就能达到目的。它必须通过课堂外的写作基础积累。课堂内作文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而课堂外学生作文素材和情感积累是十分丰富的。那么,要使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其实功夫在课堂之外。除了上述的条件之外,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除开经常读书之外,还要经常练笔:读书笔记、仿写、随感等。在具体实践中,学生习作的宣读、张贴、奖励必不可少,起到鼓励之作用。有条件时,还可以打印出来,装订成册,这样既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而欣喜感动之外,还能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养成写作的好习惯。通过榜样的作用,使学生习作水平得以整体提高。在阅读中,精要之处,要求学生细细咀嚼,品出味道来,去思考,去模仿,引发创作冲动,付诸笔端,从而就奠定了写出像样文章的基础。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能仿写,这样也就提高了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4.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突破口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和部分教师语文素质的低下,在小学仍然存在让大量的学生死记硬背词语解释,生搬硬套例文来应付考试的现象,这给中学语文教学(包括作文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所以在这里,我也谈谈作文教学作为打开语文教学突破口的重要性的问题,作为以上缺漏处的补充。

4.1 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胜任感

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高度重视其闪光点。尤其是后进生。哪怕是一个好标题,一个好的句子,一个好的词语,甚至一个用得好的标点符号,也要尽可能的找出来,并给予充分肯定。从指导作文,批改作文,到讲评作文,环环相扣,绝不马虎。这些指导,这些细节,语文教师肯定要付出大量的休息时间来完成,才有效果,空谈是毫无益处的。

4.2 抓住时机,利用作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需要的形成

片段训练:周记和随笔等。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作文成为学生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种需要。

4.3 抓漏眼、促进、转化,实现对语文整体教学的突破

篇5

【病文入院】

清爽微笑的母亲

母亲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外公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她在家中受尽艰辛,可她并没有气馁。母亲爱读书,可是那时候想读书并不那么容易,母亲必须劈完柴,煮好饭,喂好猪后才能去学校听课。后来外婆给母亲生了个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姨,于是干完活后,母亲便背着妹妹走十几里山路去听课。那时母亲刚读小学三年级。

当我惊讶于母亲小时候如此恶劣的学习环境时,母亲的脸上露出浅浅的微笑说:“我一直都不认为那是苦的,是它让我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也是它,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态度。”

母亲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专学校,成为全村的骄傲。她毕业后被分配到粮食局工作。虽然每天总是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家,但她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

随着社会发展,谁也没料到兴盛一时的粮食局最终还是精简了大批人员,母亲一夜之间成了下岗女工。

下岗那天晚上,很晚了我一直都没睡,猛然间听到楼下脸盆相互撞击的声响。我站在楼道里,看到母亲在艰难地和着面。她看见我,说:“早点睡吧。”

我心中一震:这是多么美丽的微笑啊!当别人仍在痛苦中徘徊时,母亲却以她的微笑坦然面对生活。

第二天,一位同学告诉我,母亲在离我们学校很远的一学校门口卖早点。我的心头一热,眼前浮现出妈妈弯腰和面的情景。我感到非常难过,我已经长这么大了,竟然没有帮母亲什么忙,还让母亲这样辛苦。

中午放学回家,我对母亲说:“妈妈,周末我也帮您一起卖早点。”

“好啊,正好让你体验一下生活,”母亲拍了拍我的肩膀,又露出那浅浅的微笑,“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人生那两条乐观生活的人生原则吗?” 我爱我的母亲,爱她的浅浅的微笑,是她对生活无比的热情激励着我勇敢去面对生活,挑战生活。

【望闻问切】

“清爽”一词太模糊,难以让人印象深刻。

这样开头不好:(1)太过简洁,则见平常,没有亮点,如若用排比句带出自己对母亲的深深的情感,文章就更有震撼力;(2)开头没有回扣标题,要点出“母亲的微笑”在心中的深刻印象,让人感觉文章情感的浓郁与入题的快捷。

人物的话语没有个性,没有生活味,“让我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一看就是书面语言,这样的语言也就失去了真实性。文章要有生活具体语言,让人看出真实可信,生动形象

考上中专学校,什么学校?分配到粮食局工作,什么工作呢?要具体交待,不然就会让人感觉是在虚构杜撰。

“艰难地和着面”,这是模糊的语言,掩盖了具体的细节,难见当时生动的场景。

“她看见我,说:‘早点睡吧。’”没有说话时的动作描摹,欠生动。

母亲在离我们学校很远的一学校门口卖包子。是指什么学校?“早点”是什么早点?

“早点”也要有具体所指。

“人生那两条乐观生活的人生原则”是指什么原则?读者如入云雾,应该具体写出。

收束仓促了些。一是未将自己的具体实在的感受表现出来,难以给读者深刻的印象;二是这样的收束很常见,文章没有亮点

【病情诊断&处方笺】

文章写得不错,抓住母亲的微笑来写,以此贯穿全文始终,结构还算清晰,文章也算生动,但是文中很多细节都没有处理好,情感的抒发还没有完全发挥。

文章没有让读者留下母亲的深刻印象。究其因,就是文章描写还不够具体。

诗人邹静之说:“文章最忌用高度概括性的成语或形容词来写人。”因为高度概括的语词,最容易把人的特征掩盖了,也让人感受作者对描写人物没有深刻印象,有忽悠之嫌。

【片段】吸完一袋烟的老根看着在旁边削地瓜的小根道:“娃儿,明天俺们可以去上学了,你以后要好好读书,以后考大学,移民,不要一辈子在这边没出息!”小根眼睛亮了亮,并没出声。

清晨的林子到处都是鸟叫声,似乎在送别多年的朋友,老根正领着小根,背着包去搭车上县城,一片落叶悄然落进了小根的包里,存了一段岁月。

(2007年福建考生《季节》片段)

文章写“老根看着在旁边削地瓜的小根”,对儿子说:“你以后要好好读书,以后考大学,移民”,“清晨的林子到处都是鸟叫声”,“一片落叶悄然落进了小根的包里”,这就是常见的农村的具体之景,生动写出了农村特有的劳动生活、生活语言与自然环境,文章也就蕴蓄了独特的乡村气息,令人读之难忘。

【康复出院】

母亲浅浅的微笑

福建省武平第一中学徐鹏

河水带走了飘落的树叶,却带不走深深的树影;微风吹走了悠悠的白云,却吹不走温暖的阳光;时间带走了母亲乌黑的头发,却无法带走她脸上浅浅的微笑。

母亲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外公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她在家中受尽艰辛,可她并没有气馁。母亲爱读书。可是那时候想读点书并不容易,母亲必须劈完柴、煮好饭、喂好猪后才能去学校听课。外婆又给母亲添了一个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姨,于是干完活后母亲还要背着妹妹走十几里山路去听课。那时母亲刚读小学三年级。

当我惊讶于母亲小时候恶劣的学习环境时,母亲脸上露出浅浅的微笑说:“我一直都不认为那是苦的,正是家里条件不好才让我下定决心要考出来,要改变那样的苦日子。”

母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专学校――福建粮食学校,成为全村的骄傲,毕业后被分配到粮食局工作,当上仓管员。虽然每天总是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家,但她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

随着社会发展,谁也没料到兴盛一时的粮食局最终还是精简了大批人员,母亲一夜之间成了下岗女工。

母亲下岗的那天晚上,我很难过,一直都睡不着。猛然间我听到楼下脸盆相互撞击的声响,我急忙跑到楼梯口往下看,看见母亲正弯着腰吃力地和着面,她背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就像贴了一幅地图。她看见我,朝我露出浅浅微笑说:“明天你还要上课呢,早点睡吧!” 我的心顿时被深深震撼了:这是多么美丽的微笑啊!当别人仍在痛苦中徘徊时,母亲却以她独特的微笑坦然面对生活。

第二天,一位同学告诉我,母亲在离我们学校很远的二中门口卖包子。我心头一热,眼前浮现出妈妈昨晚弯腰和面的情景。我的心又一阵难过:我已经长这么大了,竟然没有帮上母亲什么忙,还让母亲这样操劳。

中午放学回家,我对母亲说:“妈妈,周末我也帮您一起出去卖包子。”

“好啊,正好让你体验一下生活,”母亲拍了拍我的肩膀,又露出那浅浅的微笑,“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人生有两条原则吗?第一条,生活永远都是美好的;第二条,如果生活出现了不美好的事,请看第一条。”

我爱我的母亲,爱她浅浅的微笑,是她浅浅的微笑,给我昭示着生活的真谛:江水有了奔流到海的抱负,就不畏坎坷曲折,翻卷洁白浪花;森林有了心系蓝天的情怀,就不惧雷轰电击,奏响撼人乐章;人生有了乐观搏击的激情,就不惧海风天雨,展现壮丽景致。

修改评价

文章改后有三点比较突出:一是捕捉母亲“浅浅的微笑”这一具体特点,来表现母亲的乐观,并以此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描写具体,生动有力。二是文章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有生活气息。三是首尾运用诗意的语言,不仅使文章有了文采,也让读者感受文章浓郁的情感与启迪。

写作启示

有人担心记叙文在考场上很难出新,难有吸引人的亮点。看过此文,我们就可发现,记叙文想出新也有招数。

(1)捕捉最为深刻的细节或特点、捕捉一个具体的物象来贯穿全文,就能使文章闪现亮点。就如此文以“浅浅的微笑”切入,并以此贯穿全文,文章就变得具体厚实,清晰了然,也就有了闪现亮点。